ZKIZ Archives


共治三人組 誰能出線?

2012-03-12  TCW




三月二日下午,台積電發出一則約 莫兩百字的新聞短訊,卻牽動這家市值兩兆元國際級企業的重要布局。

這一天,張忠謀公布了接班人選。三月五日起,在他與十七位副總中間,多了三位「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蔣尚義、劉德音、魏哲家。

他們是未來的台積電決策中心,也是下一任執行長的候選人。但,這三人是誰?他們又有什麼本事,能在人才濟濟的台積電管理層中出線?

三月五日,當張忠謀決定召開緊急記者會,首度對外說明「人才培養計畫」時,人在P4(Phase 4)廠的蔣尚義也沒閒著。他穿梭在大樓裡的各個部門,臉上掛著招牌微笑,親切的一一向大家道別。

因為一週後,蔣尚義就要搬離現在的辦公室,改到步行路程約要三十分鐘外的P1廠、也就是張忠謀辦公室所在的樓層裡上班。

研發大將蔣尚義蔣爸坐鎮,能穩定軍心及擺平派系

共治三人組中,蔣尚義是名聲最響亮的一位。被內部員工暱稱為「蔣爸」的他,不僅是台積電執掌單一部門時間最久的副總,扣除二○○六年七月後、三年多的退休 期,蔣尚義前後帶領研發部門長達十二年的時間。

不過,蔣爸之所以為蔣爸,不只是輩分高,更因為他不溫不火的「好好先生」性格。開會時,即使對象是小工程師,他也會微笑的直視對方眼睛,讓人覺得沒有架 子。本刊記者也有一次在研討會之後,向蔣爸請教基礎的技術問題,面對一個門外漢,他同樣也不疾不徐、很有耐心的詳細解說。

蔣爸在台積電的前九年裡,讓台積電從半導體技術落後者,迅速竄升為國際領導者,贏得了張忠謀的信任,也因而在退休後備受禮遇,出任采鈺科技及精材科技兩家 轉投資公司的董事長。

他名為董事長,但實質上只須每一季從美國飛回台灣開一次董事會,日常營運大小事,都有當時的執行長林俊吉負責。

蔣尚義回美國與家人團聚的退休時光,在○九年張忠謀重掌兵符後的一紙徵召令,或者該說是,兩小時、一碗麵充當午餐的談話後,重回台積電。

他一回任,就讓當年先後經歷裁員抗議風波、替換執行長、先進製程傳言不順等衝擊的台積電研發部門,軍心給穩了下來。內部同事打趣說,有蔣爸威望這麼夠的人 坐鎮,再多的派系紛擾,都得給他面子停歇。

相較於蔣爸,劉德音與魏哲家一直是隱身在台積電原有二十位副總經理中的一部分。有不少人是在這紙人事令布達之後,才第一次留心到這兩個名字。

然而,對外資法人來說,這兩個名字,並不陌生。

○九年七月,張忠謀回任總執行長後的第一個法說會,破天荒的在會場上架起了大螢幕召開視訊會議,連線的對象,就是身穿無塵衣的劉德音在十二吋晶圓廠內,報 告當時負面傳言不斷的四○奈米製程最新進度。

法人踴躍發問,劉德音答得認真,還被張忠謀親暱的虧了一下,要他別說了,快回去弄製程。

今年一月中的法說會,台上坐在張忠謀身邊的,除了財務長何麗梅之外,就是魏哲家。當天他負責的主題,是台積電在行動運算市場的機會。會後本刊記者趨前問 他,這是否意味著「接班」時,魏哲家只是笑開了嘴,沒多說。

製程大將劉德音經歷與蔡力行相近,內部人望高

就好像歐洲社交圈盛行的「成年舞會」,「現在回頭看,才知道Morris(張忠謀英文名)早就利用法說會,把接班人慢慢介紹給大家了,」野村證券研究部副 總裁廖光河打趣說。

張忠謀是不是真的布局這麼深,不得而知,但劉德音的經歷的確與蔡力行頗為相近,蔡力行建立了台積電第一座八吋晶圓廠,第一座十二吋晶圓廠則是在劉德音手上 完成的;蔡力行曾擔任台積電轉投資世界先進的總經理,劉德音則是在台積電購併世大積體電路後出任總經理,把世大融入在大台積電當中。

也因此,在蔡力行黯然交出執行長印信後,劉德音一直是內部呼聲很高的營運長候選人。

在台積電直屬的九座晶圓廠裡,每天有兩、三百種不同的製程同時運行,大大小小的客戶各有各的產品交期,有些還是量身打造的特殊技術,統籌所有工廠的劉德 音,管的不只是錯綜複雜的生產流程,還包括週轉率、良率、製程進度等,只要跟量產有關,都是他的事,每天除了數字、還是數字。

感受到冰冷數字帶來的沉重壓力,劉德音選擇的是「啟發」式的親民管理。

他曾說,不要讓底下人怕他,這與張忠謀或蔡力行的「鐵血」管理路線截然不同。有屬下形容身為基督徒的劉德音,行事風格就像他的外表一樣很gentle(溫 和),幾年下來,都沒聽他說過重話或是咆哮罵人,在內部頗有人望。

而他近年最重要的戰功,莫過於三年前解決四○奈米的開發僵局。當時劉德音天天穿著無塵衣,到晶圓廠裡第一線了解問題,每天開會檢討,就這樣一點一滴讓製程 順了起來。

相較於台大電機同學——宏?硌釣う齯?振堂,早在二○○○年就被宏?硈郈鴗H施振榮拔擢為總經理、○五年正式接棒,劉德音遲至五十八歲才浮上檯面,接下來 的兩年多,他將走出晶圓廠、荷槍實彈的歷練不同層面的台積電。

在台積電原有二十位副總中,劉德音跟抗日名將孫立人長女——企業規畫副總經理孫中平一樣,都是外省子弟;而同樣頂著名校博士學位、擁有國際半導體廠資歷的 魏哲家,則與副董事長曾繁城都是本省子弟之後。

如果說多數時間,劉德音的情緒是沉穩平靜的直線,魏哲家就是劇烈波動的曲線。他不僅性格更為鮮明,演講時很會掌握笑點、帶動氣氛,對產業營運也經常多所針 砭。有人形容他是「小曾繁城」,言論直率,不拘小節。

業務大將魏哲家抓住手機市場訂單,成為營收功臣

○九年底台積電改組之前,魏哲家原與劉德音同樣負責生產流程,只是一個負責十二吋廠、一個負責八吋與六吋廠。但張忠謀回任後,決定讓所有晶圓廠無縫接軌, 因此改由劉德音全面統籌,於是魏哲家轉換到業務開發這個新領域。

沒想到兩年多下來,這個職務讓魏哲家成了共治小組的大黑馬。他近年最重要的成績,就是深刻耕耘行動運算處理器市場,也就是著名的安謀(ARM)架構晶片; 在內部協調開發專屬製程與服務平台,緊緊抓住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等大客戶的訂單,光是高通一家,估計就貢獻台積電約一成的營 收。

去年法說會,張忠謀得意的說,全球賣出的智慧型手機,每一支平均都內建了產值約七美元、由台積電生產的晶片。這讓台積電去年不畏歐美債危機,營收年增率超 過九%(以美元計算),比全球幾近零成長的半導體產值表現亮眼多了。

在擁有三萬六千名員工的龐大台積電體系中,漂亮學經歷背景的人不勝枚舉,只有在這些激烈的內外部競爭中,還能寫下實際戰績,才能成為讓張忠謀欽點的接班候 選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0

「生態系」盟主 強勢主導或共治分利好?

2012-8-27  TCW




商業生態體系(businessecosystem,以下簡稱生態系),是一九九○年初期提出的概念,強調企業之間彼此透過合作、共同演化(co-evolution)過程,產生有價值的終端產品或服務,是一種「打群架」的概念;現在又因為數位科技匯流,以及商業環境複雜度提高,以生態系為主體的競爭趨勢越趨明顯。

如,蘋果(Apple)與其線上市集中逾五十萬個應用軟體的廠商,就是一個陣營。蘋果的成功,讓台灣企業更看到生態系的殺傷力。

然而,生態系,也正演化出南轅北轍的模式。如英特爾(Intel)與微軟(Microsoft)及成千上萬軟硬體廠商形成的Wintel生態系,和以安謀(ARM)為中心的應用晶片開發社群;前者,強勢主宰產品規格,後者,只負責建立產品架構,收取授權費,把產品創意主導權留給合作夥伴。

一個獨裁主導,一個共治分利;前者,生態系盟主握有資源和技術,清楚掌控終端市場需求,缺點卻是,缺少差異化;後者,盟主本身沒有資源,只提供技術,且得讓利給夥伴,並要仰賴眾多夥伴才能分散研發風險,但卻能讓創新像種子一樣,遍地發芽。

現在,全球逾九成的手機和平板電腦都得用安謀架構的晶片,安謀不僅近五年營收成長逾五成,更將直接威脅英特爾。安謀營運長巴德(Graham Budd)與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暨國企系教授李吉仁對談兩種生態體系的優缺點與未來勝負,精彩內容摘要如下。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暨國企系教授李吉仁(以下簡稱李):技術多元化的今天,建構並運用產業生態系力量將是趨勢,因為在各自專精的前提下,可以槓桿運用不同公司的技術與資源優勢。但生態系類型卻有不同,過去看到有中心廠商主導、甚至主宰整個生態系的發展與競爭力,如英特爾。安謀發展生態系的觀念有何不同?

建生態系,不必當強勢領導經營社群,夥伴逾九百五十個

安謀營運長巴德(以下簡稱巴):我們是滋養和協助的角色。不強迫或限制生態系,因為這麼做的話,會讓創意窒息,安謀模式很棒的地方是,透過處理器的授權,新創公司不須為既有的IP(智慧財產權)付出一大筆錢才能進入市場。創造和維護像這樣的處理器架構,需要上億美元,新的公司將很難有機會。

李:你們之所以選擇不一樣的策略,與公司成立時的資源限制有關。但你們不做終端產品,如何才能成功發展生態系?有何關鍵因素?

巴:我們的經營模式建立在由超過九百五十個夥伴形成的社群。透過鼓勵生態系創新,我們也鼓勵市場更多元。很多公司都有他們自己專攻的領域,他們可以自由創新、區隔市場。你把過去十年行動電話市場的發展和PC市場的發展拿來比較,你會發現,很有趣,(安謀專攻的)行動電話市場都有很大的改變,但PC市場卻……。

李:都一樣。

巴:對。因為我們的生態系不需要有一個標準的核心。

李:創新的自由固然很好,但,另一方面,你們也不容易強制你們夥伴合作的方向。你們如何讓安謀的平台可以成為產業的標準規格(de facto standard)?

賺權利金,不限一種「寬度」成本分攤,減低新品上市風險

巴:當我們二十年前成立時,願景就是要成為數位世界的標準架構。當時公司資金很少,我們利用生態系的模式,也就是我們授權技術給半導體公司,半導體公司付我們授權費,同時他們每賣出一個晶片,也會付小額的權利金。與其他公司結成夥伴,他們幫忙我們分攤(研發)成本,也讓運用安謀處理器架構的新產品上市風險降低。這個模式最棒的就是,為了源源不絕的權利金,我們和半導體公司共同被驅動著,要讓商品上市又快又成功。

李:你怎麼看兩方未來的技術競爭?

巴:我們的模式讓產業能有很多元的選擇。英特爾沒有的,就是這種「寬度」,像在處理器,我們有不同的架構。讓夥伴可以創造多元產品。

李:但生態系完整建立前,任一個客戶對你們會有很大影響,因為你們對終端產品的影響力沒有英特爾大。剛成立的時候,你沒有這麼多夥伴可以分散風險,怎麼管理風險?

巴:安謀成立第一天時就針對很多市場需求來分散風險,我們授權這項處理器的技術給很多公司,現有超過二百七十個公司。同時,我們持續進入不同新市場,五年前都是微處理器,近來是雲端伺服器,永遠在看新機會,讓IP應用多元化。

李:你如何看未來產業不同生態系模式的發展?

巴:我覺得這兩者是會共存。但我相信以IP為主的生態系模式,還是會在未來科技產業扮演關鍵的角色。

客戶分級,不怕選錯了搭檔傾聽需求,技術永遠領先五年

李:每個生態系都有優缺點,你如何確保這樣的合作關係長久?因為只做產品的公司可以把技術包在產品裡,較容易保護其IP,而你們只授權技術不做產品,如何確保技術不會外溢?

巴: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很複雜(不易模仿)的技術,隨時有很強的產品規畫。只要我們能持續做到這樣,合作夥伴沒有必要自行研發。我們會發展出未來五年需要的技術。

李:但很關鍵的挑戰是,如果你選錯夥伴,如果你的夥伴不成功,你將沒法攤銷合作過程中投入的成本,你能否分享一下如何選擇好的合作夥伴?

巴:新產品開發階段初期,我們會廣泛從市場蒐集資訊,也會找一小群被稱為「領先夥伴」,這也是和生態系合作很重要的方式,讓我們更聚焦(在未來的技術)。基本上,所有客戶都是使用我們的標準IP,差別只在於,你在研發的什麼階段開始使用它,而領先夥伴會在一開始就接觸到。

李:你讓你的領先夥伴有先行者優勢,當兩家競爭廠商都想成為你的領先夥伴,你如何處理他們的需求?

巴:大部分有興趣成為領先夥伴且我們可支援的,(每個領域)只有三到四家。當然有些公司的確投資在我們身上比別人多,這自然影響我們和這些公司合作、支援的程度。

李:要協調這麼多生態系裡重要的夥伴是很有挑戰性的工作,你如何確保你的技術符合每個的需要?

巴:這和維繫「關係」有關。安謀很小,只有兩千位員工左右,要對上九百五十位夥伴。這些夥伴公司,從高階主管到研發人員,我們都要有效聽取他們的計畫和未來想看到的技術,再把這些放進我們的產品裡。傾聽,而非獨裁。我們了解後,用彈性來回應。

李:你怎麼能正確掌握客戶賣出去的產品數量,從而收取適量的權利金?

巴:我們也會看晶圓廠出貨,但主要還是看外部會計師財報審核。

李:另一方面,你們授權金或權利金制度也很有彈性,像新創的小IC設計公司永久授權金低,但權利金就高,而大IC設計公司有成本規模,可攤提高權利金,除了確保每個公司都有公平競爭機會,你也是用這模式來降低風險?

巴:對,因十個客戶不會都成功,可能只有兩個成功,六個還不錯。而我們也需要分攤研發費用。但有趣的是,我們只收幾分錢的權利金,客戶有很大空間創造附加價值,也有更大毛利空間。

李:另外一個問題是,你們要如何抓到終端市場各種需求?因為應用很廣;和英特爾不同,它是主導技術發展,也直接創造終端產品需求?

巴:透過傾聽,我們和市場不同區塊溝通,了解市場發生什麼,把訊息帶回產品部門。但也必須小心不要創造太多產品,因授權是要大家都能用我們授權的技術,產品太多,授權模式就不會成功。我們必須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李:Cool,很有趣的模式。

【延伸閱讀】分散式創新,附加價值更高

做為移動載具中央處理器的先進技術提供者,安謀不提供標準的關鍵零組件,而是採取智財授權與協作開發收取權利金的模式,驅動中下游合作廠商的創新應用能量。這種以無形資產為獲利基礎的商業模式,具有低資產投資風險、以及與客戶分享市場成果的好處。

要能夠驅動此種生態系,不僅需要兼容標準的技術核心與創新的彈性需求,更需要動態平衡與合作夥伴間的策略利益。不同於過去PC的生態系,由中心廠商集中投資並控制標準架構的發展方向,安謀的生態概念傾向於分散式創新、共創價值與分利。

台灣廠商過去習慣於在標準化關鍵零組件的架構下,進行快速終端產品的應用創新,但附加價值相對有限。與安謀這種智財授權模式合作,廠商有機會因差異化創新獲得較高的價值,但台廠還需要有較高的內在創新能量與差異的合作思維才行。口述: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暨國企系教授李吉仁

【延伸閱讀】安謀產業生態系合作夥伴超過950家統計至2012年,安謀生態系合作廠商逾950家,從做汽車儀表板、電子恐龍到智慧型手機等都是夥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92

馬總統應藍綠共治 避免空窗四個月 台大教授王業立:回歸憲法精神 選後由多數黨組閣

2016-01-11  TWM

學者認為,選後至政權交接前,馬總統應退居虛位元首,由國會多數黨組閣。他過去數度表態尊重雙首長制,是否兌現?大家都在看。

依據目前各家民調,一月十六日總統與立委選舉,台灣不但極可能第三度政黨輪替,甚至國民黨在立法院長期過半的政治生態也將一舉翻盤。

倘若民進黨同時取得行政權與國會多數,台灣政局將由目前的國民黨一致政府(行政首長與立法部門屬同一黨),轉變為民進黨一致政府。迎來的第一項挑戰,將是二月一日新國會就任至五月二十日總統交接期間,長達近四個月處於新、舊民意並存的狀態。

回顧二○○○年首次政黨輪替,當時看守期僅兩個月,且國會多數與舊總統皆屬國民黨;○八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儘管國會多數與新總統皆為國民黨,行政院長張俊雄在新國會上任時依慣例提總辭,當時總統陳水扁退回。由於看守期也是兩個月,新國會與舊內閣並存的問題並未太嚴重。

「馬英九總統面對一個很好的憲政機會。」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分析,這次選後,馬英九可比照○八年,退回毛內閣總辭,不過與其依循前例,「此時更是馬英九真正回歸《憲法》、半總統制(又稱雙首長制)的歷史時刻。」

左右共治 不乏國際案例

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施政方針、施政報告之責;立委有向行政院長及各部會首長質詢之權。王業立認為,舊內閣在新國會開議後,如何提施政方針、施政報告?「馬上要下台的內閣去告訴新國會要做什麼,不是很奇怪嗎?這幾個月在憲政上完全變成空窗,有違責任政治的精神。」由在野黨主政、總統退居二線的情形,在國際並不罕見,即政治學理上的「左右共治」。當在野黨於國會過半,總統任命在野黨推舉的人選擔任總理,是名副其實的雙首長制。

王業立以雙首長制運行已久的法國為例,至少有過三次「左右共治」,都是在國會改選後,由總統提名國會多數可接受的人選組閣。

「在台灣儘管談不上左右共治,但三個月『藍綠共治』,也是回歸憲政很重要的時刻。」王業立說,馬英九退居等待交接、虛位元首角色,一如法國左右共治時期;總統仍掌握國防、外交、兩岸與大政方針,一般事務則由對新國會負責的新行政團隊來執行。

馬英九過去數度表示會尊重雙首長制的憲政運作,也多次表明將提名國會多數黨組閣。一向自詡守法守憲的馬英九,卸任前有絕佳的機會,落實憲政精神、責任政治與個人誠信。馬總統做得到嗎?

撰文 / 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59

海運衰退,大房、二房挾近半股權布局空運 長榮接班戲可能結局:兄弟共治

2016-02-01  TCW

隨著航運巨人張榮發辭世,未來的接班團隊將如何帶領長榮集團,是集團超過二十六萬名股東最關心的議題。

從股權結構、兄弟分工,以及產業趨勢來看,未來最有可能的模式是兄弟共治,藉由航運業具備明日之星的架式,重壓航運、航太,一起帶領長榮集團邁向另一個高峰。

多年來,家族裡大房、二房在集團內的權力分布向為外界關心話題,而大房的三個兒子因為個別原因,久未在集團內擔任重要角色,反而是外界認為張榮發最疼愛的么子張國煒,目前擔任長榮航空董事長,近年在集團扶搖直上,於二○一四年九月接任長榮集團副總裁,被外界認為是未來集團接班人。

儘管張榮發遺囑尚未公布,「但誰能主導上市企業,都是從股權結構來論實力,」一名長榮的老臣分析,從股權結構來看,張家大房已經坐上長榮集團共主的大位。

大房動作:長子回歸集團凸顯有意繼承父業,鞏固海運王位依據年報,張榮發生前就已將持股陸續轉移到兒女名下。長榮海運方面,張榮發名下持股剩下六%,另外擔任巴拿馬商長榮國際有限公司代表人,持股比率一〇.六二%,英屬維京群島商友華國際投資公司持股四.二四%,代表人為二房獨子張國烽,而大房派系總持股則超過二八%,兩房持股比率相差懸殊。

海運為長榮集團的根基,大房子女握有海運主導權並不讓人意外,在張榮發重病後,據了解(側訪得知),長子張國華回歸集團內部,也凸顯張家後代承繼父業,保持海運霸主的企圖心。

而長榮航空近年辦理現金增資,資本額已提高至三百八十五億八千九百萬元,超過海運的三百五十一億二千四百萬元,成為長榮集團旗下資本額最大的公司;加上這些年一路追趕,去年營收、獲利都已超過海運,也展露了張國偉的雄心和治理能力。

根據一位老臣分析,張榮發向來親力親為,張國煒相對願意遵循父親意志,在集團事業進行布局,才會得到父親歡心,取得航空董事長一職。到了張榮發晚年,身體比較不佳的情況下,張國煒終於有展現自我的舞台,「找金城武代言,在以前的長榮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這種相對大膽開放的行事手法,被外界解讀為張國煒走出父親框架所展現的自我風格。

在張國煒的帶領下,長榮航空近年表現亮眼,不僅讓長榮航太轉型成為亞洲最賺錢的飛機維修公司,任內長榮航空加入星空聯盟(Star Alliance),成為全球航空界最大聯盟的一員,朝國際級航空公司邁開腳步。

外界認為,如果陸客中轉能有所突破,長榮航空將成為長榮集團最具經營潛力的一家公司,這也為張國煒在集團內的分量加分不少。

不過,從股權結構來看,目前長榮航空的最大股東是長榮海運,持股比率達一六.三一%,另一大股東為長榮國際(業務涵括旅館業、廣告業、印刷業、船務代理業及管理諮詢顧問業),持股達一二.一七%。

張榮發透過旗下公司交叉持股,確保家族成員主導權,但是也讓兩大板塊所屬的界線無法分得很清楚。攤開長榮海運的年報,張榮發名下持股剩下六%,大房子女合計握有二八.四七%的持股,二房則透過英屬維京群島商友華國際投資公司,持有四.二四%持股,大房在海運這塊的實質主導權已經確立。

而長榮國際公司方面,主要股東也以大房子媳為主,持股比率超過五成,因此長榮國際公司實際也由大房所掌控,間接也掌控其對長榮航空股權。

由此判斷,大房子女在長榮航空的持股比率,至少達三三.二一%,二房持股僅一 一.四五%,張榮發個人持股為二.九二%。也就是說,海運、航運的最大掌控權目前是落在大房子女的手上。

就現有情勢看,未來張榮發子女勢必得大家坐下來談集團的重心該往哪裡去,而張國煒負責的航空這一塊市場,也必然是討論重心。目前為搶攻航太商機,長榮集團除長榮航空外,也積極布局航太事業,包括負責飛機修護的子公司長榮航太,另成立長榮航宇精密,負責航太製造,現已進入量產階段。

二房回應:有人做主比較重要

公開對兄長喊話,有助協力接棒

經濟部官員指出,過去長榮航太與波音簽約,執行波音74——400LCF(波音夢想運輸者)計畫,專營客機改裝貨機業務,不僅成為波音全球唯一供應商,也打響了長榮航太在國際上的名號。

另外,在「國機國造」政策支持下,未來十年台灣航太產業的整體商機上看兩千億元,相較於進入寒冬的海運業,大房子女不會不了解空運比海運更有獲利空間,在握有長榮航大部分持股下,雖然目前是由弟弟張國煒在經營,未來仍有可能是兄弟共治,或是其他的選項,類似大房子女共同治理海運,航運繼續交給張國煒負責,或是大房基於股權上的優勢,在航空這塊也將參與經營,都是可能的發展。

面對接班問題,張國煒在二〇一三年剛接下長榮航董座,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聽到本刊記者問他「二代接班」問題,他這樣認真回答:「我沒有接班呀,我是被人請(台語:聘雇)的而已……我整天都在做事情,這叫打工,這叫上班,不叫接班。」

張國烽對大房一向尊敬,言必稱大媽、哥哥,近年接受媒體專訪,也曾表明對海運事業沒興趣,「我不在意接不接班,有人做主比較重要,若有人有興趣、又有能力run(營運),也是很好的事情。」被外界視為是公開向兄長喊話,應該有助於未來兄弟協力接下棒子。

從長榮海運、長榮航空的前十大股東來觀察,張家在海運的持股比率超過四九%,在長榮航的持股比率也達四七%。

法人認為,即使創辦人張榮發辭世,在長榮集團股權結構單純、股權又很集中的情況之下,經營權仍將握在張家人的手上。

「長榮集團以縝密的制度見長,可補人治之不足,」前交通部航政司司長朱永荃說,長榮集團的文官制度有其章法,成為長榮集團「守成無虞」的關鍵。

至於,誰會是長榮集團未來的接班人,是兄弟共治,還是張國華三兄弟、張國煒各自管理一塊版圖,都將是後張榮發時代小股東最關心的話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41

“鬧騰”流溪河 一條城市內河的社會共治樣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010

(農健/圖)

一個城市政府的殫精竭慮,一場持續兩年的社會試驗,一批民間組織的固執堅持,引發了廣州一條重要內河的保護意識覺醒。當我們在關註政府如何優化調整供水格局時,更廣闊的思考視角是,一條城市河流如何實現社會共治。

“對於老廣州來說,流溪河就是母親河。”2016年8月6日,廣州市政協委員韓誌鵬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這是珠江的支流,也是唯一一條全流域在廣州境內的河流,老廣州人喝著流溪河水長大。因水質問題,先是2010年廣州將西部三大水廠的取水點搬離流溪河,2016年7月,廣州市舉行聽證會,對全市飲用水源保護區劃相應進行調整。

這亦是中國城市河流的縮影,一面是城市規模擴張、人口劇增與沿河居民要求發展的現實,一面是流域生態保護、水質改善的城市夢想。

當廣州市政府為這條“內河”殫精竭慮時,社會力量起而行之,以有別於官方的資源和視角切入流溪河保護,為我國河流治理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觀察樣本。

兩年鄉村試驗

2016年8月10日,廣州市環保局長楊柳來到樂明村時,3戶村民正嘗試在農田里養殖澳洲淡水龍蝦。放在兩年前,廣東省綠芽鄉村婦女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芽基金會”)副秘書長張誌強剛開始駐村時,當地人肯定不會接受這“異想天開”的建議。

樂明村位於流溪河上遊的廣州市從化區,距離廣州市區車程兩小時。一條溪水由此發端並匯入流溪河。在這里,一場守護流溪河水源地的鄉村試驗已經默默進行了兩年。

2015年一整年,張誌強都住在樂明村。他負責的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在樂明村推廣生態農業,讓全村179戶村民不使用農藥化肥。

在流溪河上遊,濫用農藥化肥造成的農業汙染是主要汙染源,這也是中國農村普遍面臨的面源汙染。張誌強做過檢測,剛出山的清泉流經村莊和農田後,水質降為三類水。

長年過度施用農藥化肥造成土壤板結化嚴重,村里主要種植的砂糖橘沒了收成。因為身處流溪河水源地,村民不能大規模養殖牲畜,本已為水源保護做出了犧牲。如果理由僅僅是“愛護水源、保護環境”,張誌強自己都覺得開不了口。即便開口,也沒有人理會——對於樂明村而言,他只是一個外來者。

“沒有人天然地會為環保埋單。如果你提供的替代方法不經濟,他們為什麽要選擇更生態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張誌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是他入駐樂明村後,時時思考的問題。

另一個公益組織阿拉善SEE珠江項目中心也投身於這場鄉村試驗,中心主席顏俊經常張羅會員企業家們到村里看一看,感受鄉土風光的同時,為其發展出謀劃策。張誌強則組織部分村民成立了一個合作社,幫助他們銷售自制的青梅精、青梅醬等加工農產品。

樂明村開始慢慢接受這些外來者。2015年8月,張誌強抓住每一位相熟的村民,去聽一位臺灣來的專家講解生態農業。隱藏來意駐村近一年後,這場鄉村試驗終於破題。

20個村民來聽生態農業培訓,第二天跟著臺灣專家走訪果林的只剩6人。而專家給出建議,要用益生菌堆肥改良土壤,停止使用農藥化肥,同意參與的只有1人。張誌強當時感覺很迷茫。

村民趙銀玲就是“吃螃蟹”的人。“大家覺得用了農藥化肥才有效益,堆肥萬一不成功白費力氣。”趙銀玲以前在城市打工時聽說過“生態農業”,既然有專家指導和誌願者幫忙,她決定試一試。

還有一個本土企業廣汽本田也加入到這場農村試驗。2015年末,廣汽本田把目光放在了流溪河水源保護上。該車企的環保公益項目負責人來到村里調研時,正看見趙銀玲利用廢棄的舊屋子,將雜草、樹枝、牲畜糞便等堆集起來,把益生菌擴繁後,開始堆肥。看到保護水源的方法可以這樣落到實處,廣汽本田開始籌劃擴展這場鄉村試驗。

到2015年末,有機堆肥開始成為合作社的一項集體活動。張誌強和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們共同制定章程,逐條討論通過。“其中一條是,如果不使用生態的方法,一旦被發現就要退出合作社。”合作社還在摸索其他生態農業方案,如稻田養殖龍蝦,水稻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微生物為龍蝦提供餌料,龍蝦的排泄物為水稻提供生物肥。如果成功,每畝稻田能增收3500元-4000元。

合作社也借助公益組織的社會資源,幫助村民們分擔風險。有企業家出資替村民買果苗,等到收獲時節,村民再回饋以等值的水果。村民們還給合作社取了個好聽的名字——良源物予,寓意是在流溪河水源地做良心農產品,分享給社會,以謀求當地長遠發展。

環保局長的請托

既要促進鄉村發展建設,又要保住碩果僅存的流溪河水源地。面對這樣的難題,試圖給出答案的樂明村試驗吸引了眾多關註。

8月10日的一場啟動儀式,成為多方共治流溪河的一個縮影。會上有廣州市環保局、廣汽本田、綠芽基金會及阿拉善珠江中心相關負責人,恰好代表了政府、企業、民間的三方力量。

作為廣州本土企業,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鄭衡希望為流溪河保護做點事,該公司決定參與並延續這場試驗。廣汽本田和綠芽共同策劃了流溪河水源地保護行動,第一期項目為期3年,將建立三個生態基地——益生菌堆肥基地、生物防治基地、生態養殖基地。

“環保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我們推動村民自組織,在社區發展和社會治理中實現河流保護。”除了樂明村,還有許多村莊處在流溪河水源地,顏俊正在思考怎麽讓這個鄉村試驗在更多地方紮根。

而廣州市環保局的現身似乎預示著官方對民間試驗的認可。啟動儀式前,市環保局長楊柳在留言簿上寫下祝辭:“心中的流溪,夢中的河。”

27年前的一個秋夜,剛參加工作不到半年的楊柳第一次來到流溪河,在上遊的流溪河水庫做水質監測。“當時被流溪河的水、流溪河的氣質、流溪河的風光深深震撼。”

27年後的流溪河,氣質不似當年。它和中國每一條流經城市的河流有著相似的命運。“由於廣州城市建設的發展,流溪河下遊特別是白雲、花都境內河段,水質很不理想。但是上遊,特別是大壩(李溪壩)以上還保持著良好的狀況。”楊柳在啟動儀式致辭中說。

對於流溪河的生態保護,廣州市政府不可謂不重視。近二十年內,有四部關於流溪河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出臺,流溪河專項整治行動也進行了十多次。2013年12月,廣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廣州市流溪河流域保護條例》,以地方法規的形式對流溪河實施全流域專門保護。2015年10月,廣州在全市河湧整治的背景下公布51條河湧“河長”名單,作為唯一一條廣州市內河,流溪河市級層面的“河長”由時任市長陳建華本人擔任。

環保部門無疑壓力很大。2013年7月,楊柳做客廣州市政府糾風辦主辦的《行風面對面》電視欄目,主持人詢問他能否理解市民們對流溪河汙染嚴重的焦急時,楊柳回答:“為什麽不能理解,我也是廣州市民。”

如今,面對聚集在一起的各界人士,楊柳一再請大家多幫忙:“剛才有人說感謝我們(政府),其實相反,應該是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政府感謝社會力量支持。政府只能做主導,出臺政策和方案,真正有效的保護來自社會方方面面。”

聽說張誌強讀大學時學的是社會工作,楊柳很欣慰:“你這個專業好!河流保護不只是技術問題,終歸是社會管理問題。”他似有無限感慨要發,停半晌後說,等到10月假期他再來樂明村,自掏腰包買點小龍蝦。

民間組織的執著

張立凡也在廣州環保部門工作過,但在廣州市飲用水源地區劃調整及流溪河下遊保護區削減一事上,張立凡有不同看法。

“我們在‘負隅頑抗’。”這位流溪生態保護中心主任笑稱。2015年3月,他成立了NGO廣州市海珠區流溪生態保護中心。幾乎同時,流溪河因廣州市飲用水源地區劃調整,成了本土NGO關註對象。

2010年西江引水工程建成之前,以珠江西航道和流溪河為水源的西村水廠、石門水廠、江村水廠的水源水質狀況處於劣五類,而這3個水廠的所供水量占全市用水量的60%-70%。最近10年,廣州市中心城區飲用水源地完成了三大遠距離取水工程,形成東、南、西北三足鼎立的水源格局,同時以流溪河、珠江西航道等作為廣州備用水源。

2015年上半年,廣州市水務局發布《廣州市城市供水水源規劃(修編)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信息公示》,其中提到擬取消流溪河下遊水源功能。

經過多年的治理,流溪河下遊水質未見好轉。當時,廣州多家環保組織聯合在網絡上發起“1人1元為流溪河建汙水處理廠”的活動,號召市民在規劃公示期間用行動保護流溪河。

民間有反對調整的聲音,官方有必須優化的理由。

“下遊汙染已經非常嚴重了,你把取水口設在那里也取不到好水。保護水資源是毫無疑問的,但不代表不考慮現實。”中山大學水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陳曉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水源地調整方案論證時,包括環保局在內的相關政府部門及9位評審專家最終全部表示贊成。

到2016年6月,水源地調整聽證會前夕,環保組織陸續表達自己的聲音。

NGO創綠中心成員官俊峰曾寫過《廣州市飲用水源地現狀民間觀察報告》,他頻頻向媒體投書;流溪生態保護中心征集了697位廣州市民給市長留言,還起草了一封給市長的公開信。“水汙染問題專家、城市規劃專家、社會活動家、外交家……為了保護流溪河,我們什麽都要懂,什麽都要做。”

聽證會後,廣州市環保局認為,政府不會減小對流溪河的保護力度:“盡管西村水廠、石門水廠、江村水廠等已停止從珠江西航道、流溪河下遊、白坭河取水,按照有關技術規範,上述河段本可以不再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改善上述河段的水環境,調整方案仍然保留珠江西航道、流溪河李溪壩以下河段和白坭河的部分水域及其濱江帶作為飲用水源保護區,以實施比一般水汙染防治更為嚴格的保護措施。”

“舉報太簡單了”

“政府不要嫌(民間)鬧騰。有他們鬧騰,大家會看清楚流溪河汙染的本質和治理的難度,否則這些就被掩蓋了。”陳曉宏早在2003年前後提出西江引水的設想時,就已經預見到今日流溪河汙染積重難返的局面。

陳曉宏認為,流溪河汙染最嚴重是21世紀初。這十多年,流域內人口和汙染源都在增加。“水質當然本來就很糟糕,但至少沒有惡化,尤其近三年處於基本穩定、略有好轉的狀態。對政府治水還是要有信心。”

在張立凡眼中,重要的不是信心。他更關心,當政府治理流溪河力有不逮時,社會力量能夠填補多少。甚至,“流溪河應該成為社會治理的一個樣本”。

深入調研流溪河後,他有許多新發現:

並沒有一個“大國企或世界500強”在向流溪河排汙,影響流溪河的,是兩岸居民。在流溪河下遊的太和鎮,有無數做印染或食品加工的小作坊,往往是三兩個外地人租房,搬幾件工具進去就能開工。“居民希望流溪河變清,但也會保護租客,希望地價起來。他們構成利益共同體。”流溪河流經廣州的城中村,要想將汙水管道修進去,先要面對征地拆遷問題。流溪河兩岸開著許多農家樂,每當政府開展整治行動時突擊關停一批,風頭過了,炊煙又會升起。

流溪生態保護中心成員陸誌堅以前在自來水廠工作,當時,他會將這些排汙的小作坊、農家樂都視作汙染源,向政府舉報。而現在他清楚當地環保執法人員人手不足,更重要的理由是:“舉報太簡單了。”

現在,他選擇去和汙染了流溪河的人們聊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史,問他們為什麽來到這里、每月能掙多少錢。“政府可以上工程、搞環保執法,但流域環境問題是多元的,流溪河的背後是多種社會關系。”

廣汽本田在樂明村舉辦流溪河源環保親子公益營,邀請父母與孩子一同在流溪河水源地起居生活、接受自然教育,在村民導師的帶領下體驗生態農業。他們希望以孩子帶動家庭,再以家庭帶動社會,不斷傳遞環境保護的價值。

“保護流溪河不是發起一場campaign(戰役),認準一個敵人,打倒它就好。你不知道你的對手在哪里,有的‘對手’可能比你還小。”河流與人,構成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張立凡希望能解答兩個問題:誰造成了流溪河汙染現狀?社會力量能為流溪河做什麽?

趁著暑假,流溪生態保護中心組織了一場田野調查夏令營,駐地在太和鎮白山村,流溪河支流邊。13個晝夜,17個擁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年輕人用社會學的視角觀察流溪河,有時候,他們調研的主題甚至和環境保護沒有一點關系。

8月5日,夏令營結營。仍然沒有人能解答上面提到的兩個問題,但他們收獲了同樣的責任和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04

甘肅金昌用這幾個“笨”辦法實現食品安全全民共治

在“四個最嚴”的食品安全監管要求之下,位於中國西部的金昌開啟了食品安全全民共治模式。

2013年11月份,從村到省,整個甘肅省完成了單一、權威專業的食藥監體系的構建,村里有食品安全信息協管員,鄉鎮設置了食藥監所,同時構建了檢驗檢測體系。再完成這些之後,對於方懷天來講,似乎還缺點什麽。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業以及社會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即社會共治,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當前政府、企業都在行動,共治中消費者的交流溝通更不能欠缺,缺了誰都不能說完成了食品安全監管這個任務。

“目前我們統一權威的監管體系已經建立起來,從人到檢測設備、從制度到監管能力。但是作為上等醫應該先宣傳,把法制教育和宣傳放在前面,從娃娃抓起,發動全社會力量,才能共同把住食品安全這道關。”8月24日,甘肅省金昌市食藥監局局長方懷天在接受國家食藥監總局“走基層”媒體采訪團時表示。

從餐桌、食品安全宣傳車,步步從微小細節夯實食品安全,從消費者角度,把社會共治落到實處。

餐桌上的小工具避免“病從口入”

在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以及監管體系之後,方懷天開始了“病從口入”的食品安全理念滲透。2012年,金昌啟動了“文明餐桌”行動, 從最基礎做起,來傳遞食品安全信息,而一把20厘米長的小小分餐叉,正是它承載了這種理念的傳遞。

金昌推動傳統餐飲服務及用餐方式變革,創新餐飲具,選擇長約20厘米、寬1~2厘米,帶方頭或圓頭的衛生不銹鋼鑷,作為一種個人用餐具,供專門從餐桌取菜;餐桌飲具,在杯把處用顏色或數字逐一標識,防止混用。

“只要是酒店、桌餐的地方都有分餐夾。過去提倡文明餐桌讓餐不夾菜,夾菜用公筷,但是公筷在使用過程中容易混淆,所以我們研究出使用分餐夾,這樣不但使用方便,且不易混淆。”方懷天表示。

其實分餐夾不僅僅是使用方便,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保護公眾食品安全的功能。中國是乙肝大國,也是胃癌發病率高的國家,具有傳染性的乙肝病毒以及可以誘發胃癌的幽門螺旋桿菌,都可以通過飲食方式進行傳播,文明的就餐方式可以最大化的截斷疾病的傳播途徑。

據估算,目前中國有乙肝病毒攜帶者約9000萬人,其中約2800萬人為慢性乙肝患者。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報告,世界胃癌年發病率為13.86/10萬人。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區,胃癌年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

除了分餐夾之外,金昌在餐飲服務企業還掀起了新的服務模式——打包。

“我們在客人坐定,上餐前的半小時才開始布置餐桌,把碗碟擺在客人面前,之前都是放在消毒櫃里,每個包間都配置一個消毒櫃。同時提供一次性的打包餐盒,以便客人可以把沒有吃完的菜打包回去。”金昌大漠金酒店副總經理王衛峰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種打包模式看似是為了消費者節儉,更重要的是也給王衛峰減少了工作。

“過去每五桌都能收到30斤垃圾,但是現在60桌才收8盆垃圾。原來一個月處理餐廚垃圾需要700元,現在只需要400元,現在剩下的都是純垃圾。”王衛峰表示,“我們對服務人員有要求,如果能夠鼓勵客人打包,是有獎勵的。此外在點餐時,按照依就餐人數1:1.5的比例點菜,吃多少點多少。同時飲水杯表明編號,這頓飯期間的水杯就是固定到個人。從業人員操作時做到佩戴遮擋式的透明口罩,防止飛沫和病菌的傳播。”

金昌一系列的創新措施,消除了制約餐桌文明廣泛推行的瓶頸,既實現了衛生用餐,又保留了老百姓喜愛的傳統聚餐方式,提升了傳統中餐用餐文明程度把“文明餐桌”創建由宣傳倡導推進到行為幹預,整體提升了全市食品安全水平和文明消費程度,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行為潛在的帶來的經濟價值以及完成中國人的大健康夢。

特色宣傳車傳遞新理念

如果說每年舉辦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是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誌、門戶網站等開通食品安全專欄,運用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手段,進行食品安全公益、科普宣傳的方式的話,那麽金昌市的那輛一年四季都在奔跑的特種食品安全宣傳車——LED移動視頻廣告車,就是金昌特有的、用最笨的方法,向老百姓傳輸著食品安全理念。

“這輛車已經開了兩年,區域是金昌的市區、兩鎮、一縣一區。只要天氣不惡劣,每天都是9點出車,下午5點半收車,晚上是7:30-9:30。”負責這輛特種設備車的司機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司機介紹,跑完金昌整個市區需要4個小時,兩鎮需要一天,一縣一區需要兩天。每天都是同樣的工作,車上放著食品安全知識的視頻,行走在金昌市的每個角落。

“雖然每天都只重複一個動作,但是也不煩。這個車不是隨便一個司機就能開,因為車箱里面都是各種設備,需要掌握好設備維護技術。里面含有30個視頻,輪流播放。”雖然是如此枯燥單調的工作,這位司機仍然非常為自己的這輛愛車自豪。

“畢竟很多農村的老人們不上網,看電視少,看不懂報紙,但是他們可以聽到宣傳車的聲音,了解一些食品安全知識。能做到這些,我就滿足了。”司機表示。

這種浸潤式方式,傳遞出去的不僅僅是食品安全知識,更是在潛移默化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素養水平,進而改變生活習慣,真正能夠讓全社會的人介入到捍衛食品安全的隊伍中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71

“良法也要圖善治” 新食安法實施周年,八部委商談共享共治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051

2016年9月14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相關人員正在對商場的食品經進行監督檢查。(東方IC/圖) 

以往,大眾抱怨“八部委管不好一頭豬”,現在,在新食品安全法實施、監管體制理順之後,八部委在“共治共享”的理念推動下再次聚在一起,暢談未來的努力方向。

2016年9月30日,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國家食藥總局、農業部、衛計委、質檢總局、公安部、國務院法制辦,全國人大法工委、科教文衛委等八部委代表,及有關專家參會發言。這是新法實施以來,最高級別的一次座談會。

2015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修訂後的食品安全法,該法於當年10月1日開始實施。本次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幅度和力度都達到了歷史新高,不僅新增加了50條規定,更重要的是新增加了許多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和措施,為食品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營造了更為有效的法治環境。

座談會上,15名代表依次發言。代表們都認可,一年來,我國食品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食品監管方式持續創新,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底線,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向好,取得了較好成績,全國食品抽檢平均合格率達到96.8%。但任何法律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這就要求各界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正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對於新食品安全法的貫徹情況,今年4月到5月間,全國人大法工委已經在全國進行的執法檢查行動。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人口衛生體育室主任丁巍回憶,該次執法檢查的工作,在力度、深度和廣度等方面都有亮點:一是由委員長親自擔任組長並帶隊赴地方檢查,由四位副委員長擔任副組長。執法檢查後還開展了專題詢問。同時,在檢查中堅持問題導向和邊查邊改,委員長不僅在檢查中針對存在問題,指出了解決辦法,而且把信訪、媒體上反映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時批轉給國務院和執法檢查組,要求推動解決,彰顯了執法檢查的力度。二是各執法檢查組深入到鄉鎮食品監管機構以及最基層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還采取了明察暗訪、不打招呼、隨機檢查、隨機抽樣送檢等新方式,深入了解食品安全領域最突出的問題以及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的食品安全問題,體現了執法檢查的深度。三是檢查範圍基本涵蓋了涉及食品安全的各個領域以及近年來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突出了執法檢查的廣度。

檢查組總體認為,食品安全法修訂實施以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認真宣傳貫徹,積極采取措施,依法加強監管,落實法律責任,取得了明顯成效,防控食品安全大規模、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得到提升,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同時,也發現了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譬如,一些地方對法律有關規定的理解還不夠準確,影響了法律的準確實施。還有一些地方在“十一”大限前未能出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的具體管理辦法,“未能在今年10月1日前制定出臺的,應當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說明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說。

執法檢查報告認為,持之以恒地貫徹實施好食品安全法,全面落實法律規定的各項制度,仍然是各級政府面臨的主要任務。特別是要繼續加強風險監測,抓好源頭管理,針對基層薄弱環節加大監管力度,紮實有效地推進體制機制建設,徹底堵住食品安全鏈條中的各種漏洞,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食品企業道德和誠信建設等,是當前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的最重要內容。

而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長楊奇則梳理了公安部重點打擊的各項食品系列案件。據介紹,食品安全法修訂實施以來,各地查辦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案件1.7萬起,其中公安部掛牌督辦重大案件420余起,統一指揮調度偵破了重慶“10.29”特大制售地溝油系列案、吉林“9.22”利用工業明膠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系列案、上海“9.10”制售假劣奶粉案等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大要案件。最為重要的是,目前偵破的食品犯罪案件約80%是根據群眾舉報和公安機關主動摸排發現的。

網絡訂餐問題也在這一年中得到了重視和解決。北京市食藥局局長叢駱駱提到,2016年8月,北京局對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利用網絡訂餐平臺開展無證經營的行為,依照新《食品安全法》要求,開出了325萬元的全國網監案件最大罰單。他們還探索“以網管網”,提升科技監管能力,建立了全國食藥監系統首個網監大隊、互聯網監測中心和電子取證實驗室,自主研發了互聯網違法案件線索監測系統,實時監測百度外賣、美團、餓了麽等網絡訂餐平臺及平臺上的5.1萬戶北京地區餐飲店鋪,采取持續加大平臺曝光力度等形式,全面督促平臺履行責任義務。截止9月26日,三大網絡訂餐平臺共下線無資質店鋪2.8萬余家,店鋪平均亮證率由3.15時期的幾乎為零提升到94.7%。

下一步,各部委和地方都提出了各自努力的目標。

國家食藥總局副局長滕佳材表示,接下來的時間,總局將抓緊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功能目錄管理、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食品標識管理、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規章制度制修訂進程。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金小桃介紹,衛計委將繼續完善標準建設,加強重點標準的制定、修訂。將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等“三新食品”全面納入標準管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優化管理程序,激發產業活力。研究完善與食藥、農業、國標委等部門共同研制發布標準機制,加快標準制定和轉化,完善標準體系。

“制度的生命在於實施,制度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胡錦光強調,新法修改體現了社會共治和共享的理念,也體現了“系統治理”和“最嚴”的思路。這是因為,我國食品安全既遇到發達國家的難題,也遇到發展中國家的困境,需要以“最嚴”的思路和方法達到保證食品安全底線的效果。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羅雲波教授提出,今後推進社會共治的過程中,應努力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暢通投訴舉報途徑、簡化程序,讓投訴舉報制度落地開花,發揮應有的作用;在風險交流方面,依靠科學的手段,推動風險交流機制建設,改變信息不對稱局面,提升公眾對國內食品安全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同時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各方溝通,建立更加靈活、高效和精準的風險交流體系。

“食品安全風險的隱患還很多,大多數食品企業還存在小散亂問題,人多地少的國情,食品安全始終是巨大的壓力。正確使用農藥仍然是一個挑戰。個別經營者道德守法層次低,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制度體系仍要完善。”國家食藥總局局長畢井泉在座談會最後總結道,要以良法圖善治,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是關系全國人民的政治責任,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才能切實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401

“良法也要圖善治” 新食安法實施周年,八部委商談共享共治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051

2016年9月14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相關人員正在對商場的食品經進行監督檢查。(東方IC/圖) 

以往,大眾抱怨“八部委管不好一頭豬”,現在,在新食品安全法實施、監管體制理順之後,八部委在“共治共享”的理念推動下再次聚在一起,暢談未來的努力方向。

2016年9月30日,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周年座談會”在京召開。國家食藥總局、農業部、衛計委、質檢總局、公安部、國務院法制辦,全國人大法工委、科教文衛委等八部委代表,及有關專家參會發言。這是新法實施以來,最高級別的一次座談會。

2015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修訂後的食品安全法,該法於當年10月1日開始實施。本次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幅度和力度都達到了歷史新高,不僅新增加了50條規定,更重要的是新增加了許多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和措施,為食品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營造了更為有效的法治環境。

座談會上,15名代表依次發言。代表們都認可,一年來,我國食品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食品監管方式持續創新,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底線,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向好,取得了較好成績,全國食品抽檢平均合格率達到96.8%。但任何法律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這就要求各界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正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對於新食品安全法的貫徹情況,今年4月到5月間,全國人大法工委已經在全國進行的執法檢查行動。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人口衛生體育室主任丁巍回憶,該次執法檢查的工作,在力度、深度和廣度等方面都有亮點:一是由委員長親自擔任組長並帶隊赴地方檢查,由四位副委員長擔任副組長。執法檢查後還開展了專題詢問。同時,在檢查中堅持問題導向和邊查邊改,委員長不僅在檢查中針對存在問題,指出了解決辦法,而且把信訪、媒體上反映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時批轉給國務院和執法檢查組,要求推動解決,彰顯了執法檢查的力度。二是各執法檢查組深入到鄉鎮食品監管機構以及最基層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還采取了明察暗訪、不打招呼、隨機檢查、隨機抽樣送檢等新方式,深入了解食品安全領域最突出的問題以及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的食品安全問題,體現了執法檢查的深度。三是檢查範圍基本涵蓋了涉及食品安全的各個領域以及近年來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問題,突出了執法檢查的廣度。

檢查組總體認為,食品安全法修訂實施以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認真宣傳貫徹,積極采取措施,依法加強監管,落實法律責任,取得了明顯成效,防控食品安全大規模、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得到提升,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同時,也發現了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譬如,一些地方對法律有關規定的理解還不夠準確,影響了法律的準確實施。還有一些地方在“十一”大限前未能出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等的具體管理辦法,“未能在今年10月1日前制定出臺的,應當向全國人大常委會說明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說。

執法檢查報告認為,持之以恒地貫徹實施好食品安全法,全面落實法律規定的各項制度,仍然是各級政府面臨的主要任務。特別是要繼續加強風險監測,抓好源頭管理,針對基層薄弱環節加大監管力度,紮實有效地推進體制機制建設,徹底堵住食品安全鏈條中的各種漏洞,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食品企業道德和誠信建設等,是當前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的最重要內容。

而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長楊奇則梳理了公安部重點打擊的各項食品系列案件。據介紹,食品安全法修訂實施以來,各地查辦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案件1.7萬起,其中公安部掛牌督辦重大案件420余起,統一指揮調度偵破了重慶“10.29”特大制售地溝油系列案、吉林“9.22”利用工業明膠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系列案、上海“9.10”制售假劣奶粉案等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大要案件。最為重要的是,目前偵破的食品犯罪案件約80%是根據群眾舉報和公安機關主動摸排發現的。

網絡訂餐問題也在這一年中得到了重視和解決。北京市食藥局局長叢駱駱提到,2016年8月,北京局對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利用網絡訂餐平臺開展無證經營的行為,依照新《食品安全法》要求,開出了325萬元的全國網監案件最大罰單。他們還探索“以網管網”,提升科技監管能力,建立了全國食藥監系統首個網監大隊、互聯網監測中心和電子取證實驗室,自主研發了互聯網違法案件線索監測系統,實時監測百度外賣、美團、餓了麽等網絡訂餐平臺及平臺上的5.1萬戶北京地區餐飲店鋪,采取持續加大平臺曝光力度等形式,全面督促平臺履行責任義務。截止9月26日,三大網絡訂餐平臺共下線無資質店鋪2.8萬余家,店鋪平均亮證率由3.15時期的幾乎為零提升到94.7%。

下一步,各部委和地方都提出了各自努力的目標。

國家食藥總局副局長滕佳材表示,接下來的時間,總局將抓緊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功能目錄管理、食品安全事故調查處理、食品標識管理、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規章制度制修訂進程。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金小桃介紹,衛計委將繼續完善標準建設,加強重點標準的制定、修訂。將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等“三新食品”全面納入標準管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優化管理程序,激發產業活力。研究完善與食藥、農業、國標委等部門共同研制發布標準機制,加快標準制定和轉化,完善標準體系。

“制度的生命在於實施,制度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胡錦光強調,新法修改體現了社會共治和共享的理念,也體現了“系統治理”和“最嚴”的思路。這是因為,我國食品安全既遇到發達國家的難題,也遇到發展中國家的困境,需要以“最嚴”的思路和方法達到保證食品安全底線的效果。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羅雲波教授提出,今後推進社會共治的過程中,應努力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暢通投訴舉報途徑、簡化程序,讓投訴舉報制度落地開花,發揮應有的作用;在風險交流方面,依靠科學的手段,推動風險交流機制建設,改變信息不對稱局面,提升公眾對國內食品安全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同時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各方溝通,建立更加靈活、高效和精準的風險交流體系。

“食品安全風險的隱患還很多,大多數食品企業還存在小散亂問題,人多地少的國情,食品安全始終是巨大的壓力。正確使用農藥仍然是一個挑戰。個別經營者道德守法層次低,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制度體系仍要完善。”國家食藥總局局長畢井泉在座談會最後總結道,要以良法圖善治,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是關系全國人民的政治責任,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才能切實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719

淘寶跨境購一年清退3萬賣家 跨境打假社會共治才能去根

近日,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再次披露一組打假數據,數據顯示,從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期間,阿里巴巴通過大數據主動風控體系識別並清退全球購涉假賣家高達3萬家,跨境假貨問題已經成為打假新戰場。

與之前的境內生產境外銷售不同的是,境外生產、境內銷售已經成為跨境假貨新趨勢。然而,跨國打假線索往往由於各個國家法律法規及對接問題推送無門,無法根治源頭已成跨境打假死穴。

此前的2016年6月,阿里巴巴協助公安部破獲一起特大跨國假冒潤滑油案,假潤滑油從馬來西亞生產灌裝,從義烏、廣東等地流入國內,再銷往全國各地。最終在浙江、廣東多地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成功查處廣東番禹區、天河區、金華義烏倉庫3處,查處假冒“美孚”、“殼牌”、“嘉實多”等品牌假冒潤滑近萬件,通過排查銷售合同、清單等,預估總涉案金額上億元。

經過多方輾轉,此案件最終通過公安部國際合作局以及國際刑警聯系馬來西亞政府,對當地假冒潤滑油生產廠家正進行調查。盡管如此,阿里巴巴打假特戰隊小二坦言,在跨境假貨問題上,像該案件的進展已實屬不易,還有很多線索由於各個國家地方行政執法設置銜接等問題,導致案件推送無門,跨國假貨變成打地鼠,難以去根成死穴。

假貨問題是全國面臨的難題,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協同打假才是根治假貨問題的唯一途徑。2016年,阿里巴巴打假特戰隊全年協助公安機關破獲案件469起,抓獲涉假嫌疑人880名,搗毀涉假窩點1419個,涉案案值按照正品價約30.67億。

然而,阿里巴巴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坦言:“在所有案件中,跨境聯合打假案件仍屈指可數。尤其在跨境消費日益成為百姓生活日常的今天,跨境假貨問題已經成為新的打假主戰場,我們迫切的希望與多方聯手,將國內協同打假的探索輸出全世界,協同全球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克假貨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