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獨家專訪 日本料理龍頭走進濱江魚市大變身 三井黃奕瑞 用「一公分法則」寫下20億傳奇

2012-3-5  TWM




近日,台北濱江市場裡出現一間明 亮、有著歐洲市集風味的新地標,這個集合超市、魚產批發、立吞(站著吃完)、燒烤、花藝的新型事業形態,很快在台北名人圈傳開,甚至吸引許多一輩子不曾上 過濱江市場的大老闆專程前往。

人稱「Ko桑」的老闆黃奕瑞謙虛地說:我只想改變人對生活的態度。

三井不要上市、不強調營收獲利成長,也不開上百家連鎖店,從冷僻的農安街起家,到如今雄踞台北日本料理界的龍頭地位,年僅43歲的Ko桑,還在繼續締造傳 奇。

撰文‧劉俞青

最近的台北濱江市場裡赫然出現一間明亮、有著歐洲市集風味的六百坪賣場,徹底顛覆過去的菜市場印象,這裡有溫暖的燈光,乾淨的空間,包括專營批發的上等水 產,還有以海產為主的生活超市,以及立吞區(站著吃完的餐飲區)。在這裡買一個壽司便當,外加一碗熱騰騰的味噌湯,只要二百元不到。

由於食材新鮮、上等,加上價格實惠,這家賣場雖然剛開幕,但試營運的幾個月,每到上午十一點就出現排隊人潮,包括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在內許多上市櫃公司老 闆,及穿著名牌服飾的名媛聞風而至,成為最近名人圈和餐飲圈的話題。

因此,早春的清晨七點多,氣溫才攝氏十二度,台北濱江魚市的工人哆嗦著身子搬貨,但一位清瘦的身影早就已經在賣場指揮若定,還不時停下來對著料理台內正在 備料的師傅叮囑幾句。

他正是打造這家賣場的靈魂人物,更出人意料的,他是台灣頂級日本料理餐廳的老闆—— 三井餐飲集團董事長黃奕瑞(人稱Ko 桑)。

小吃店起家

如今穩坐台北日本料理界龍頭三井日本料理廣受達官貴人喜愛的程度不在話下,每到用餐時間,台北市農安街上一整排賓士車並排違規停車的奇景,已經說明一切。 很難想像,二十年前,三井只是這條冷僻街上,最不起眼的一家小小食坊;二十年後,卻一步步坐上台北日本料理界的龍頭,寫下一頁「Ko桑傳奇」。

和時下最夯的上市櫃餐飲業截然不同。三井不追求上百家的連鎖店,也不強調今年營收要成長三成或五成,當然,更沒有上百元的高股價。三井的成功不循一般商業 模式,安安靜靜從角落出發,卻闖出一片無人能輕忽的成績。

但如今,三井不只是三井,他再次突破,打破過去高檔日本料理的既定印象,悄悄在人聲嘈雜的菜市場裡,投下一顆震撼彈。

從高級走向平民化,一早就上工的黃奕瑞認真地說:「我想改變人對生活的態度。」

為了學藝

寧可忍痛減薪換師傅

事實上,三井打破的何止是態度。成立二十年來,他不盲從擴張,即使生意再好,也從不限制客人的用餐時間;在既定的價格下,不斷提高、再提高產品品質,如今 在國內餐飲業一片從公開市場募資的風潮中,黃奕瑞堅持獨資,僅把少數股權與重要員工分享,尤其每一家新開的店都有不同的市場定位,不複製、堅持不斷創新的 經營模式,在餐飲界走出全新的一條路。

如今,就連濱江市場裡的菜販阿媽,都說「三井新鮮、好呷,前兩天Ko桑請我們去吃,真好呷啦!」證明Ko桑堅持的飲食即是生活的理念,已經往前跨越一大 步。

今年才四十三歲、就打造出三井餐飲王國的Ko桑,說起話來輕聲細語,還難掩一絲靦腆。但說到對店裡的想法,他的眼神發亮,邏輯條理清楚,大自三井未來的方 向,小至料理台上的一條抹布生命只有十五分鐘,就必須立刻換掉,他都清楚掌握;難以想像,三十年前隻身北上的他,只是連國中都無法讀畢業的孩子。

十四歲就從花蓮吉安鄉上台北自食其力,或許求學經驗不多,也或許天生使然,Ko桑至今仍有著閱讀困難的老毛病,對他而言,無論是讀報或是雜誌書本,都比平 常人難上許多;但採訪時他的辦公桌上就擺著當天的財經報紙、雜誌,他輕鬆地說:「我每天都看。」員工說,連說話都不會大聲的Ko桑,其實毅力驚人,只要他 想做的事,無論多難、要花多久時間,他都會做到,員工們對這位老闆堅持到底的決心,一點都不懷疑。因為三井一路走來,從沒人看好到開出紅盤,已經一次次得 到印證。

剛上台北,Ko桑睡在朋友的工廠裡,靠著在花蓮小店的一點手藝,在龍江路上找到一份學徒的工作,所有的基礎,也從這裡開始。

「第一份工作要離開時,我的薪水已經一萬三千元,但第二份工作薪水只剩八千元,因為那位師傅手藝很好,我很想跟著他學,所以還是忍痛去了。」黃奕瑞說起當 年不惜減薪學手藝的往事,還記憶猶新。

嚴控風險

寧可拒絕展店邀約或上市

有了一點手藝,一九九二年五月,Ko桑和哥哥黃奕祥、女友吳美姍三人,終於在農安街上開起「三井食坊」。九八年正式掛起「三井日本料理」的招牌,「一百元 的料理只賣七十元」,三井提供物超所值的料理選擇,越來越受市場歡迎。

但光是為了「物超所值」四個字,就讓Ko桑費盡心力。為了進一步讓客人吃到品質不斷提升的高檔食材,二○○六年,三井決定跨足批發上游,成立「上引水 產」,也是這次濱江市場創新的前身。「上引水產」不僅供應自家餐廳一流食材,也讓台北的餐廳、老饕不用千里迢迢跑到漁港去批貨,在台北市場內就能買到價格 平實品質好的新鮮魚貨。

但跨足批發壓低成本,不代表利潤就能提高,直到今天,黃奕瑞仍堅持食材成本占營收五成;換句話說,在三井如果吃到一千元的套餐,光是食材就要五百元,「但 三井拿到的五百元食材,一般小店至少要五百五十元,甚至是六百元。」Ko桑很有自信地說。如果和一般日本料理店食材大約占成本三成相比,三井幾乎是兩倍的 用料。

也因此,三井的生意越來越好,知名度也隨之水漲船高;加上二○○五年前駙馬爺趙建銘爆發「三井宴」,更是一舉打響三井的全國知名度,連許多中南部的觀光團 到台北,都指名一定要吃三井日本料理。

許多創投資金自然也聞風而至,而在一片餐飲上市熱潮中,三井當然也成為承銷商爭取的對象;另外各賣場設店的邀約更是不計其數,以信義計畫區為例,包括台北 一○一金融大樓、BELLAVITA精品百貨及新光三越,都曾盛情邀請三井去開店。但Ko桑沒有被沖昏頭,嚴格控管風險的他,小心翼翼,益發珍惜得來不易 的成績,除非能為三井帶來創新與改變,否則如果只是擴張、要提高營收,「這不是我要的。」Ko桑堅定地說。

三井的成功確實跌破許多人的眼鏡,但市場上的流言也因此四起,包括三井易主了、Ko桑不見了,最誇張的是說,Ko桑跑路了。面對各式傳言,黃奕瑞選擇最直 接的方式面對,他要員工只要有顧客問起,就通知Ko桑前來,Ko桑會親自走到這位顧客面前表明身分,並保證公司正常營運。如今,時間過去,Ko桑還是每天 在店裡忙進忙出,所有傳言不攻自破。

要走長遠

花一年打造「美食研究所」除了物超所值,Ko桑深知餐飲這條路絕對是「最高風險產業」,再亮的招牌,都禁不起一次的閃失。就在市場盛傳「Ko桑不見了」的 時期,也是二○○八年金融風暴最慘烈之時,Ko桑確實銷聲匿跡了好一段時間,但他不是去跑路,而是砸重金、扎更穩的馬步。

「想走更遠的路,一定要把風險降到最低」,當時已經開了五家店的三井(包括農安街三家店,及三井美術館、明水三井共五家),讓Ko桑心中的危機意識也越來 越高,因此這一年,Ko桑決定砸下一億多元,打造一座全台灣日本料理業絕無僅有的「三井美食研究所」,占地六百多坪的研究所裡,所有新菜開發以及食材的前 置作業,全在這裡進行;這裡猶如三井美食的祕密基地,利用精細分工讓三井的食材風險降到最低。

同一時間,三井還建立一套從後台到前台、從採購到上菜的ERP(電腦系統),也是花了上億元。不要小看這套系統,這套系統不僅創下業內僅有,而且有效降低 錯誤,節省成本,Ko桑說,「除了食材成本與人事費用,其他成本都應該節省。」趁著金融風暴時打下的這兩隻腳,如今成了三井成長的動能,今天三井早已跨越 「日本料理」的本業,在Ko桑的想法中,任何創新點子,只要能創造三井品牌的「價值」,都有可行性,例如超市的誕生,就是他覺得可以照顧到許多無法好好坐 下來吃頓飯的上班族,才應運而生的。

又例如在台北魚市投下的革命創新,則是有次Ko桑開著二手車,到魚市場附近修車廠做例行保養,老闆剛好提及附近魚市要出租,頓時讓Ko桑起心動念,引發許 多創新的想法,最後想法越來越大,終於成就如今的全新局面。至於那些今年營收要成長幾成、獲利要賺多少的問題,他覺得不是最重要。

因此除了日本料理,三井餐飲集團目前還有魚產批發、超市,以及近日在魚市場剛開幕的「立吞」,也就是承襲日本人忙裡偷閒,簡單站著吃、吃完就走的飲食方 式,儘管幾天前才剛剛開幕,也沒有舉辦任何儀式,但生意好到超乎想像。

再過一陣子,三井在魚市場還要跨足日式火鍋,這幾天,正在緊鑼密鼓地試菜階段,Ko桑用他特有溫和、卻嚴謹堅持的工作風格,一個湯頭不對味,全部明天重 來,再不對,再來;湯匙器皿則是拿著尺一公分一公分地量,直到最合適為止,毫無轉圜餘地。

堅持價值

集團一年創造二十億元營收從九二年三井誕生至今,每一家店各有不同的市場定位、風格,不追求一味複製擴張,「因為把規模做大與價值之間,我一定選擇後 者。」黃奕瑞說,這是自己無法引入其他股東的主要原因,因為他不知如何跟股東解釋,為什麼為了開一家店,要花上一年多的時間去準備;也無法解釋為什麼只為 了端上桌時美麗的杯盤器皿,要在汐止租一間六百多坪的倉庫存放,更無法解釋為什麼為了音樂、服裝和菜色擺盤與器皿,就要砸重金聘用﹁美學總監﹂,這個國內 餐飲業僅見的職位;因為這些都不是計算獲利盈餘的商業公式,可以解答的。

如今,三井在全台北市有七家店,共有大約一千五百個座位,如果以每個座位平均一天創造三千元業績計算,保守估計每年營收大約十六億元,再加上其他事業,粗 估營收逼近二十億元。

三井不是台灣最大的餐飲集團,但Ko桑堅持的風格,在餐飲界蔚為異數,在一片講求資本利得的市場中,顯得很不一樣。

三井的未來,也許不是用簡單幾個數字可以擘畫,但當夾一片新鮮粉嫩的生魚片入口,或許就能體會Ko桑的用心;採訪尾聲,我們忍不住衷心地說聲:「有三井, 真好」,靦腆的Ko桑露出滿意的微笑,至於這是不是他心中最在意的「價值」,下次若有機會到三井用餐,不妨親自問他。

員工比股東重要的公司

三井不上市,也沒有外部股東,因此在Ko桑心目中最最在意的,其實是員工。

「沒有好員工,就沒有三井。」採訪過程中,Ko桑不只一次強調,三井提供員工極好的福利,在同業中饒富盛名。除了一般的員工宿舍、教育訓練之外,一般基層 員工起薪三萬元,比許多大學畢業生還要好,這還不包含業績獎金、全勤獎金等等,例如今年一月,三井農安店的員工,幾乎每人最低薪水都領到逼近四萬元,在所 得遲遲無法提升的台灣勞動市場上,羨煞許多人。

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Ko桑對員工訓練要求嚴格,「光是盤子要怎麼端才不會造成職業傷害,就可以談很久。」員工說。

三井長期一直在徵人,不是請不到人,而是「請不到合適的人」,但只要員工表現好,Ko桑給員工的分紅配股也不手軟,核心幹部幾乎都是10年以上的老員工, 一路跟著Ko桑開疆闢土,一起寫下傳奇。

黃奕瑞

出生:1969年

現職:三井餐飲集團董事長事業:7家餐廳、超市、上引水產、上允貿易集團年營收:粗估近20億元

學歷:國中肄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4

他0.001公分的手感 牽動台灣千億產值

2013-02-25  TCW
 
 

 

想像一下,在堅固的機械軌道上,隨心所欲用手工具雕塑出0.01到0.001公分,且一萬次都能分毫不差,正確拿捏出比頭髮還細的精準度,是鏟花職人張振財贏在千分之一的基本功。

「鏟花」(Scraping),是一門從兩百年前工業革命流傳下來,機器無法取代的金屬加工手藝,世上第一台機器就是由此技術生產出來。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總幹事黃建中形容,鏟花就是「機械雕塑師」,主要原理是用手工一刀刀去除影響機械精度的物質,藉此矯正機械加工的誤差,影響產值上千億元工具機產業競爭力。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詹炳熾補充,鏟花是把機械兩個移動貼合面鏟直、鏟平、鏟均勻,軌道滑動時鏟花構成的點線面幫助機械精準移動,也讓潤滑油發揮中介功能,避免提早磨耗,降低機械壽命,「就像高度一樣的十個人撐著門板可平均分攤重量,如果有人蹲下去沒承受力量,其他人因重量集中比較快累……,」他認為機械好壞關鍵在可靠度,可靠度關鍵在精度,精度關鍵就在鏟花。

嫌貴你可以找別人,別人修不好回頭找我,價錢再加一倍

「他是我見過最厲害的鏟花師傅,」上銀董事長卓永財欽點,讓張振財成了至今唯一一位摘下機器公會機械達人稱號的鏟花師,他曾接下中鋼一台德國進口、售價上億元大型磨床維修工作,二十天進帳百萬元,現階段年收入破八百萬元、淨賺四百萬元,是含金量最高的鏟花職人。

「嫌貴你可以找別人,別人修不好回頭找我,價錢再加一倍!」張振財語氣中的自傲,來自他的獨門技藝。但沒想到,三十年前他竟是鏟花的門外漢,連機器長什麼樣子都沒看過。

一九八○年代,學美工的他,第一份工作是在台北設計公司,林森北路上的酒店,十家中有八家他都裝潢過,退伍後回台中開咖啡店,因出入分子較複雜,婚後動了轉行念頭。一次,跟長他八歲的大哥看工廠,才第一次接觸鏟花,越觀察越有興趣,「一看就知道鏟花就是點線面的學問,原理我早就會了,只差不會用鏟花刀,」張振財心想,小學畢業的大哥都會,自己一定也可以,於是離開月賺十萬元的咖啡店生意,第一年改拿十分之一薪水當學徒,他拿起鏟花刀從頭學起,一鏟就是三十年。

但第一關等著他的,就是手工鏟花刀的難度。鏟花刀不比一般刀面銳利,光靠蠻力硬碰硬沒有用,就算一個九十公斤硬漢用盡全身力氣,只要不得要領,機器表面仍是文風不動;唯有先學會正確施力重心、姿勢與雙手雙腳配合等竅門,才鏟得下去。

學習過程不用三天,手掌就會因出力反噬,脫皮、起水泡,第一個月雙手又腫又痛,十個學徒至少有九個會放棄。那一次次面對冰冷機器的學習過程,寂寞且無言,至少經過上萬次失敗,張振財才摸索出每一刀都鏟得下去,進而精準控制力道,並鏟在正確的點上,「它要手腳跟腰力一起,一個地方錯就沒辦法鏟下去,一個月內絕對拿不到竅門。」

學鏟花就像練投籃一樣,四肢等身體出力方式各有一定功能與節奏,必須經過無數次練習內化成自發動作,他透過每天成千上萬次重複微調姿勢動作,才掌握到腰力控制長寬、左手下壓力道決定深度,右手則控制鏟花點,以及雙腳重心配合到更順暢的「身體記憶」。

問他當初怎麼突破,他愣了十幾秒後只簡單回答:「看師傅怎麼做,一直練就對了!」直到回程車上他才說出,自己高中就搬到外面住,「爸媽不疼我,我拿不到錢,再苦都不敢叫,都想靠自己。」

大哥領他入門,沒退路的他只能靠自己下苦功學,克服鏟花不論點線面都要符合機械精密度要求,如此透過軌道上下接合滑動產出的零組件,精密度才能跟著達標。

我光做三年,就比其他人做三十年還多!

例如,軌道最高和最低之間的差距可能是極細微的0.001公分,也可能是0.1公分,「它是不平東西給你做,如果你都出同樣力道,根本不會平,所以你下去每一刀力量都要不一樣,」張振財解釋,鏟花不像一般藝術品雕塑,只要一個地方不準,就會影響其他地方的精密度。

再加上不只一個平面,而有四個甚至更多都要同時鏟精準,多一個面難度不是加法,而是乘法,「鏟花只能挖掉、不能補,一旦鏟錯地方要從頭再來一次,其他等於都白做,它難就難在這邊。」他透露。

只有精準度還不夠,速度又是另一關。

「我光做三年,就比其他人做三十年還多,」早期在台灣最大磨床廠福裕當學徒,一個月生產三百、五百台機台,超過一般機械廠一年的量,成了張振財要證明自己的最佳練功房,超過一千個日子的苦練,讓他的手藝是別人的三倍快。「我練到手的動作可以配合眼睛,眼睛速度看多快,我就有辦法鏟多快,」以接案為主的鏟花工作來說,速度越快,等於累積財富的速度也越快,也讓他再放大自己的價值。

要做手工業,技術就是要練第一,因為你做第二,永遠做不贏人家!

「要做手工業,你技術就是要練第一,沒有第二的問題,因為你做第二,永遠做不贏人家!」逼自己一定要練出速度,全心投入工作的他,只想著一直重複同樣動作以求精進,「進去學時我就有那個覺悟,我知道這是靠你手的動作去拿鏟花刀,你如果鏟不夠快,技術再好都做不贏人家,就要靠你意志力下去練那個刀。」

他發現只要應用腰部瞬間爆發力就能增加速度,逼自己練出全靠腰力,上半身維持不動的姿勢,速度之快,夏天鏟不到半小時就滿身大汗,冬天鏟花刀一鏟,熱度竟讓機器接觸點冒出氤氳白煙,「你們用眼睛看我做工作,跟不上我的眼睛,你不知道我在鏟什麼,可是我已經鏟好了。」

為了增加速度,透過一次次的重複動作,找出每次鏟花刀施力後拿起再鏟的間隔不到一秒,離機械接觸面的高度更不超過0.1公分,他甚至學會讓鏟花刀成為自己身體一部分,練出每次動作不去思考的習慣,「我眼睛看到的點手跟腰自然反應,這個是多高了五條(0.005公分),我會鏟五條的力量下去,這邊是高一條(0.001公分),我會鏟一條的力量,」張振財說,如果要思考如何施力,絕對做不快。

鏟花技藝鑽研到深,不服輸的他又開始研究其他影響機械精度的答案。

「只要遇到機器有問題無法解決,我就不做下一台。」張振財不諱言,當機台生產出的零件不準,就會被質疑鏟花不準,不像其他師傅都是照做、得過且過,不主動思考問題背後原因與解方,他則會從材質、硬度、軌道等機械設計與熱量溫度之間的變化等機械原理,一一檢視,找出問題與最有效解決方案,「沒找到真正原因,下面怎麼做?(技藝)停在那無法前進。」

「機台不動,大家鏟都會準,其實溫度是對機台最大傷殺力,」他強調,鏟花之所以能以手工贏過機器精密度,關鍵就在沒有熱變形問題,知道原理後就能對症下藥,修好機器。

敢拚就有路,張振財靠自己不斷下苦功,這才贏來了鏟花職人的真功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52

距離20公分還有香味別碰!

2013-09-02  TCW
 
 

 

パン(音胖)達人(以下簡稱胖達人)麵包被爆出使用人工香精同時,還直指烘焙業用香精早已是常態!這讓沒吃過胖達人麵包的人,也緊張起來了。到底香精吃下肚後,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危害?

輕可引發氣喘、過敏,重則傷肝腎

俠醫林杰樑欽定的接班人──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指出,市售產品的香精有上百種,每種成分、影響都不一樣,但許多香精都是使用化學物質如丙二醇當基底,若長期或過量食用丙二醇,醫學上已證明會妨礙腎臟功能,造成代謝性酸中毒。他強調,人工香精容易造成氣喘、皮膚發疹子等不良過敏反應,或讓過敏體質的人容易感到不舒服,「最好就是統統不要用,只吃食物的原味。」

「香精一點營養價值也沒有,只是騙你的嗅覺。」向來只吃家裡自製麵包的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補充說,部分香精還可能造成神經障礙、頭暈想吐,過量更造成肝功能受損。依據他的麵包DIY經驗,純天然成分的麵包,通常要把麵包略擠一下,把空氣擠出來,才能聞到香味,所以要判斷有沒有添加香精,只要鼻子在距離超過二十公分的位置,還能聞到味道,就有嫌疑。

衛生局檢查胖達人麵包使用的香精還有添加色素。「麵包摻了色素更麻煩,」顏宗海說,目前已有研究證明,某些色素會造成小孩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最好還是選食物原色。

如何自保?買前看標示、隔夜放冰箱

烘焙業者分析,胖達人麵包賣的改良歐式麵包,為符合台灣偏好的鬆軟口味,讓麵包較濕潤,導致保存期限較短、易滋生黴菌。顏宗海強調,不論乾麵包、濕麵包,隔夜一定要放入冰箱,否則黴菌產生毒素將造成肝功能受損。

報載胖達人麵包使用的酵母添加了乳化劑,江守山分析,所有酵母都是天然的,要注意加了哪一類乳化劑,如果是磷酸鹽類,易造成骨頭、腎臟病變,到底用什麼乳化劑,還須等衛生局調查結果。

「重點是,一定要標示清楚!」顏宗海希望,未來主管機關能要求食品清楚標示添加物,消費者才能知道、並選擇自己要不要吃下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81

接掌董座七年 公司市值從數十億躥升四百億精華陳明賢 ○.○五公分的隱形冠軍

2013-09-30  TWM
 
 

 

他原本是高雄一名專科生,精華光學董事長陳明賢現在變身成為全球隱形眼鏡大王。從業務做起的他,又是如何將一家五百萬資本額的公司,打造成市值四四○億元的全球第五大隱形眼鏡製造商?陳明賢光鮮亮麗的背後,藏著二十七年奮鬥的血汗。

撰文‧楊卓翰

二十七年前,陳明賢只是一家隱形眼鏡公司的小業務員,騎著機車在大街小巷裡穿梭;今天,他已經變成精華光學的董事長,代步工具從機車變成飛機,在兩岸奔波,帶領他的公司登上台灣生技股股王。現在看來,隱形眼鏡是各界都想轉入的熱門產業,但是陳明賢早就悄悄做了三十年的苦工,才在這幾年浮出枱面。

陳明賢在接下董事長時,精華光學的股價只有一百元;九月二十四日,精華光學已經來到八一五元。他接任董事長只有七年,公司股價就漲了七倍、營收增加一.五倍,一年產量超過五億片。現在,精華光學不但是台灣最大的隱形眼鏡商,市值也從數十億元,變成今天的四四○億元,成為台灣的拋棄式隱形眼鏡巨人。

這位低調的董事長,直到今天,還坐在當業務經理時那三坪的小辦公室,辦公室外面擺著推貨車,走出去對面的長廊就是工廠。他沒有請助理,法說會的簡報檔都自己做、用平價轎車代步、還住在工廠旁邊的宿舍。

陳明賢這輩子只做過一件事,就是賣隱形眼鏡。但是,他花了將近三十年,把隱形眼鏡賣到精,讓博士倫、蔡司、 Hoya等國際一流的大廠,都來找他代工,還把他的隱形眼鏡品牌「帝康」市占率,做到全台灣雙周拋第一。

隱形眼鏡厚約○.○五公分,好的隱形眼鏡,讓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因為透明,讓你看不出工夫下在哪裡。陳明賢的訣竅大概也是這樣,默默地、悄悄地做。

陳明賢棲身的廠辦,在新北汐止一棟不起眼的大樓,就算用心找,還不一定找得到。但這裡人潮忙碌,全台灣的隱形眼鏡出口量,有七成都是從這裡發貨。陳明賢成為台灣隱形眼鏡大王的傳奇,就從這裡開始。當年,他還只是一名微不足道的小配角!

一九八三年,精華光學創辦人周春祿,找了過去的同事及朋友張溪石、褚富雄一同創業,成立了精華光學的前身── 康得美光學。周春祿是台灣第一代的隱形眼鏡技師,而張溪石和褚富雄,一位交遊廣闊、一位有錢有地。三人在康得美的定位清楚,周春祿掌技術、張和褚掌人脈和資金,都是公司裡的大老。

而陳明賢,那時候才剛過二十五歲,還在念高雄工專(現為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子科,是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半工半讀的他,應徵加入公司當業務。

草創期

一輛機車跑遍全台眼鏡行

「一群創業團隊裡,就是陳明賢的輩分最小。」張溪石說,當時,年紀最大的周春祿五十五歲,其他創辦人也都是四、五十歲,比二十七歲的陳明賢整整大了一倍歲數,他在公司的地位可想而知。

「但他跑業務很厲害,公司一開始沒有客戶時,就是靠他一家一家眼鏡行跑出來的。」張溪石在退休後,從未接受過媒體採訪,但講到這位晚輩,六十五歲的張溪石眼神裡,又恢復當年的精神和熱情。

當時,隱形眼鏡還是「西方人的行業」,周春祿的大兒子,精華光學總經理周育然曾這樣形容。從視光光學、醫療眼科,到材料與製程的掌握,都得完美結合,才有辦法生產;因此,當時隱形眼鏡市場都是國際大廠把持,國產的隱形眼鏡根本沒有通路敢賣。

那是一個連「光陽機車」都還沒沒無聞的時代,陳明賢騎著光陽的Honda貼牌機車,跑遍眼鏡行。為了要讓店家接受自己的產品,陳明賢幾乎把眼鏡行當成辦公室,請他們介紹案子,而且親自驗光、配送,把服務做到最好。

陳明賢曾說,那時他是公司唯一的業務員,就算遠在嘉義、彰化,只要有生意,大半夜他都得從工廠的所在地高雄出發,自己來回載貨。當時西濱公路路況極差,騎士墜海事件層出不窮,陳明賢不論颳風下雨,還是騎著機車往來奔馳。「一個不小心,就騎到海裡去了。」他笑說。

工作雖然拚命,但半工半讀的陳明賢,當時卻也是班上的活躍分子,還會召集同學到康得美的辦公室來辦讀書會。同班同學陳麗嬌說,假日讀書會時,陳明賢時常得處理公司業務,「他就會在外面忙到忘了同學還留在公司,害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辦。」另一位老同學劉永瑞笑著說:「這就是大家佩服他的地方:他專注一件事的時候,很可怕!」這也是為什麼陳明賢每個月報業績時,張溪石等前輩會如此驚訝:「他從來不在公司,還要上課,但是客戶卻一家一家談成。」張溪石說。不過,陳明賢並不是變魔術,每一家客戶,都是他自己在眼鏡行蹲點的結果。這也是為什麼,陳明賢能慢慢獲得周春祿等人的尊敬,從小業務員變成提攜的創業夥伴。

陳明賢連談戀愛也發揮「惦惦吃三碗公」的精神,在同學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追了班花。二人在畢業後結婚,成為現在默默支持他的妻子。「收到喜帖時,大家都嚇一跳,原來他﹁惦惦吃三碗公﹂,真是太低調了!」劉永瑞說。不過,就在二人新婚之際,陳明賢熱情投入的工作,卻起了變化。

沉潛期

貼近通路 換來向上晉升機會其實當年康得美的合夥人之一,還包括了現在加美眼鏡董事長楊國顯。加美光學當時已是台灣本土規模最大的隱形眼鏡製造商,但周春祿等人卻因為和擔任廠長的楊國顯理念不合,最後在一九八六年分道揚鑣,另外創立精華光學。

新創公司後,精華光學把生產基地移到台北。而周春祿找來帶領新業務團隊的第一號人物,就是陳明賢。

當時陳明賢雖然剛結婚,但仍決定把妻子留在高雄,自己一個人到台北打拚。「兩個人都很辛苦啊!南北分隔,老婆連生小孩都要靠自己。」陳麗嬌說。

高雄、台北兩頭燒,負責業務的陳明賢,那時每天工作至少十五小時。他整合過去在第一線眼鏡行蹲點的經驗發明「一條龍」的配銷模式。要知道,隱形眼鏡若要配得好,從幫客人驗光開始,就得掌握。如果眼鏡行店員不會驗光,陳明賢也就沒生意做。因此,他親自訓練眼鏡行店員,一家一家把店員從不懂隱形眼鏡教到會驗光、會賣,和通路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一九九六年,隱形眼鏡市場從過去硬式的長戴型,逐漸轉變成矽膠注模的拋棄式(軟式)眼鏡為主。

「雖然都是隱形眼鏡,但硬式和軟式的製程完全不同,從配製到產品包裝完全都是另一套。」張溪石說。陳明賢貼近第一線,馬上看到這個轉變,老創辦人周春祿更是大聲疾呼,公司應該趁此機會轉型。這也是為什麼,精華這家小公司反而比其他大廠更快發現市場變化,成為台灣第一家成立注模廠的製造商。

這個轉型,改變了精華的命運,而從陳明賢的通路大軍中,精華又發現台灣、日本的消費者更愛放大片和變色片這種歐美大廠視為小眾的特殊眼鏡,因此比國際大廠更快投入研發。

精華發揮小而快的實力,技術甚至領先光學大廠蔡司,讓他們都不得不來下訂單。「從以前精華的業務要一家一家跑,現在是大家反過來要一直向他們要貨。」一家眼鏡行業務經理說。

起飛期

默默行銷打下市場

雖然陳明賢在接下董事長後,股價漲了七倍,但當時他在接班時,也有不為人知的挫敗和波折。精華人口中尊稱的「老前執行長」周春祿過世後,○三年,做了快二十年的董事長張溪石也準備退休,陳明賢原本以為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但董事會卻認為他太年輕,結果,在董事會中沒有一席提名陳明賢接任董事長,而由負責財務的李銘哲接任。

不過,李銘哲接下董事長一年後就到美國分公司發展業務,由張溪石暫代董事長。終於在○七年董事改選時,張溪石將自己的投票權全部投給陳明賢。那個昔日的小業務,正式變身為董事長。

至此,陳明賢主外、周育然主內的黃金陣容終於到位。陳明賢掌握公司市場行銷,和繼承父親生產技術的周育然,成為公司新一代的核心人物。此時,由陳明賢主導的品牌「帝康」更準備要起飛。過去,精華光學始終都是一家「賣隱形眼鏡」的公司,在行銷上,從來沒有大規模宣傳。

這件事,在陳明賢上任後有了轉變,二十年來,精華第一次開始雇用代言人、辦產品發表會。但是,一路走來奉行﹁默默哲學﹂的他,和國際大廠的行銷模式相比,又是另一套獨門絕活。「每次我向陳董(陳明賢)提廣告和行銷企畫案,他都說,這個不要講、那個不要講,我們就是要默默地做。」曾負責行銷精華光學十幾年的縱橫行銷公司執行長蔡正容說。

不砸錢行銷,客人從哪來?靠著他與業務團隊二十年來在通路建立的關係,實際上已經培養一群自動自發的業務員 ──眼鏡行。雖然行銷成本低,但陳明賢會把省下的利潤回饋給通路,因此,對沒有特別喜好的客人,眼鏡行往往都會主動推薦帝康。這正是「陳明賢式」的行銷法:不靠華麗外表,而是真材實料打下市場。

口碑,就這樣一點一滴累積起來。○五年,精華光學在國內的銷售額僅有三億元,陳明賢接任後,每一年都創下新高,在去年則達到十一億元規模。「帝康」這個過去不被老精華人重視的品牌,在陳明賢手上變成一大成長動能。

直到現在,陳明賢仍住在台北公司的宿舍裡,行程滿檔的他,堅持在周休二日回到高雄,陪妻子一起在假日打太極拳。他曾把做生意比喻成太極,認為從黑點往外看,處處都是白的。如今,中國正是那塊全白的市場,等著陳明賢去開發。相對於台灣隱形眼鏡配戴率超過三五%,據分析,中國四億的近視人口中,隱形眼鏡配戴率還不到五%。

因此,陳明賢也親自飛往上海,成立帝康分公司,以代工方式進入市場,不久前,陳明賢終於拿下中國博士倫的代工訂單,正式進軍中國市場。

未來,你可能依舊不會常在媒體看到這位隱形眼鏡巨人,但可以肯定的是,陳明賢一定在不顯眼的地方拚搏新市場。看不到的地方,往往才是關鍵!

陳明賢

出生:1959年

現職:精華光學公司董事長經歷:康得美光學業務經理學歷:高雄工專(現為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二專部電子工程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69

鑫永銓從乳牛睡的床做到卡西歐錶帶0.3公分的精準力 坐上橡膠業獲利王

2014-07-14  TWM
 
 

 

台灣曾經是橡膠製品重鎮,但九二一大地震後震走了許多廠商,堅持根留台灣的橡膠輸送帶大廠鑫永銓,靠著數度關鍵轉型,以及獨家的自製機台設備,將公司一路推上橡膠業每股獲利王寶座。

撰文‧鄧 寧

歐洲牧場裡乳牛睡的水床、全球機場裡的航空物流輸送帶、日本品牌卡西歐(CASIO)的碳纖維錶帶,從畜牧業到消費流行商品,這些產品乍看之下毫無關聯,但它們其實都出自於台灣中部的一家老牌橡膠輸送帶工廠。

開車進入位於南投南崗工業區的鑫永銓公司,一進廠區大門,就先看到一棵碩大挺拔、枝葉繁茂的老茄苳樹,樹齡已高達三五○年,是愛樹成痴的董事長林季進最自豪的鎮廠之寶。樹旁還有一座台灣形狀的蓮花池,林季進的專屬停車格就在水池旁,每日上下班必會繞池一週,象徵「愛台灣」。

《今週刊》團隊雖然已經約好專訪,但林季進並不直接邀我們進辦公室,而是手一揮,說:「來!先花半小時逛逛我們美麗的廠區,再來開講!」往後頭走去,還真以為進到了植物園,四座鐵皮工廠外環繞著五葉松、桃花心木、重陽木等大樹,去年林季進更將廠區後方的地買下來,親自設計成大荷花池與日本黑松林。

董事長特助胡美惠得意地說:「我們員工只有一三三人,董事長卻為大家造了一座有三萬多棵樹的公園。」託滿廠區林木之福,鑫永銓雖然是橡膠工廠,卻沒有一絲橡膠硫化處理的臭味。除了綠美化堪稱工業區模範外,鑫永銓也因為生產的機具設備全部自製,能為各行各業量身打造客製化的橡膠輸送帶與特殊板材製品;加上近年高毛利導向的策略,讓公司坐穩橡膠業每股獲利王的寶座。

主打外銷

佔九五%營收 不怕被搶單以橡膠製品而論,鑫永銓近兩年的毛利率都持穩在三○%以上,一三年與今年首季更達到三四%,甚至超越了輪胎業龍頭正新,其去年的毛利率為二六.五%。

其實,橡膠製品公司的毛利率再好,大概也就是與正新相同水準,但鑫永銓經歷三次轉型,從早年擴廠衝規模,到近期只接高附加價值產品訂單,才確立了高毛利客製化的核心能力。

「我二十六歲就接了家業,那時會怨嘆爸爸入錯行,如果是電子業多賺!三十年前『新永全』營業額只有兩百萬元,我拚到今天公司上市,現在會想,爸爸其實留下很寶貴的資產給我。」林季進說。

當初創辦人林金章是以「新永全」之名創設公司,一九七八年時過世,大兒子林季進接班,舊名沿用到○三年才更名為鑫永銓;隔年公司就掛牌上興櫃,一○年轉為上市公司。到現在林季進已六十一歲,提起父親時仍滿懷感恩。

繼承家業後為了擴展業務,年輕的林季進必須每天應酬,「和台灣人做生意不會喝酒划拳就拿不到訂單欸!每天喝酒每天吐,我覺得這樣不對,後來就改做外銷,外國人只看品質,只說Yes or No!」幸好策略轉變得早,後來國內訂單多轉至中國,鑫永銓有九五%營收來自外銷,就不怕產業轉移。

根留台灣

用世界最快出貨速度搶客戶鑫永銓第二次關鍵轉型,是在林季進到美國的多明尼肯大學進修MBA時,當時他已四十六歲,一年只有一個月在美國見教授,其餘時間仍在台灣管理工廠;其間遇上九二一大地震,南崗工業區有四分之一的工廠倒塌,大部分廠商都出走中國,但林季進選擇孤注一擲留在原地。

他回憶,「地震後鑫永銓非常需要成長,我要根留台灣,又要和大陸拚,設備一定要贏人家,我花兩百萬讀MBA只學到一件事:把產品用最快的速度送到顧客手上,你就會贏。」林季進跑到以工具機製作精良聞名的德國,參觀各種橡膠製品設備工廠,回台灣後自己改裝原有的橡膠輸送帶生產設備,訴求製程最短、良率最高,「從那時起我就不用標準化設備,全世界做輸送帶沒人比鑫永銓快,交期短產品又好,誰不買單?」○八年金融海嘯後,中國廠商祭出流血價格戰,也迫使鑫永銓再次調整腳步。林季進關掉低毛利的大宗產品線,不再追求營業額成長,反倒是「挑單」,專揀很少人做的高毛利客製化產品,以求維持高利潤。在正確的策略引導下,鑫永銓去年營收雖遽減近兩成,但獲利仍有四.三七億元,僅較前年略減四.五%,每股純益達七.一一元,表現讓法人圈刮目相看,股價在今年五月漲破一百元,進入百元俱樂部。

攻客製化

保密到家 不怕同業追上林季進說,「我非常重視生產流程,每年都投入一千萬以上改善設備,也請來專業的製圖與機械人才,設備選對了,任何橡膠製品都做得出來!」他強調,像輸送帶這樣又寬又平的「板材」,客戶所需的規格完全取決於設備,不管寬度要一公尺還是十二公尺,鑫永銓都能交件,但採用標準化設備的同業就不一定做得出來。而且為了保密,鑫永銓的機件畫好圖後,會分送給不同的設備廠,待零件送回來才自行組裝,「最少五年內我們的技術別人還跟不上啦!等到五年後我們又會有新技術了。」在產品方面,鑫永銓除了用於生產線的平滑輸送帶,還發展出齒型輸送帶、鋼索輸送帶等可用於載送煤礦、砂石、水泥的高強度橡膠製品;前年泰國皇室要為皇宮外的運河打造黃色橡皮水壩,遍尋亞洲找不著供應商,最後也是鑫永銓以獨門技術,拿下了這筆來自皇室的訂單。

近三年來,鑫永銓又投下超過十億元的資金擴充廠房與設備,積極切入矽膠、碳纖維、玻璃纖維等新應用領域;其中精密的複合材料板材更能提供消費性商品所需,如今年為卡西歐做的三十週年紀念錶錶帶,厚度僅○.三公分,相當於一張名片的厚度。

磐石會(中部的企業家聯誼會)前會長、金可國際董事長蔡國洲與林季進結識多年,他說:「鑫永銓不是大公司,但一百多個員工,每個人年產值可達一千多萬元,一般科技業也沒有這種數字。」這也拜林季進不斷投入自動化新設備所賜,才讓鑫永銓成為傳產業中的科技業。

為了「收買」這一百多名員工,林季進實在煞費苦心,鑫永銓每週固定撥出半天的時間,為員工做教育訓練,且大部分是管理課程;甚至林季進每年都會自掏腰包購買特殊的禮品,作為員工的生日禮物,前年是收藏用的奇石,今年則是日本的古董藝品。「企業家要懂得投資員工,不要只買到員工的時間,更要買到員工的價值。」憑藉著「向天奮鬥」的決心,林季進打拚三十五年,終於將父親傳下的小樹一手培植成參天大樹,他更期望鑫永銓能像廠區門口的那棵老茄苳,成為一家傳承百年的企業。

鑫永銓

成立:1968年

創辦人:林金章

董事長:林季進

資本額:6.14億元

主要業務:橡膠輸送帶、矽膠板材、複合板材2013年營運狀況:營收18.19億元、獲利4.37億元、EPS 7.11元2014年前五月營收:7.8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37

一張0.3公分貼紙 就讓東西都連網

2014-09-22 TCW  
 

 

說到張忠謀口中的下一個大商機(next big thing),就要從這一張小小的貼紙開始。

花盆有了它,可以提醒你澆水;飲料貼上它,冰透了就通知你來冰箱取用;包包加上它,離開店門立即呼喚你又把它忘在位子上;車輪黏了它,回家就能計算今天踩的單車里程是否達標。

它,是8月底美商Estimote發售的貼紙型藍牙發射器。這一切天馬行空,看似毫不相關的功能,其實都奠基於同一項技術:低功耗藍牙傳輸(BLE),讓身邊大小東西都化身微型廣播電台,朝手機推播訊息。

在蘋果i帝國iBeacon領軍下,相關技術與設備泛稱為beacon(意為塔台),近1年來已被廣泛利用在百貨零售業上。將巴掌大的beacon設置在店面,藍牙傳輸範圍最遠可達70公尺,只要一進門便能偵測顧客所在,立即朝手機推送折扣與商品資訊;到付帳櫃台也能喚醒手機畫面,按快速鍵,一鍵確認結帳。既不像悠遊卡的NFC傳輸,要近到幾公分才能感應,準確的室內定位又比Wi-Fi省電,除了手機能長時間啟動,低功耗的beacon電池甚至可維持1年。

除了碎石狀的美型Estimote Beacon,備受矚目的貼紙發射器Estimote Sticker,厚度只有0.3公分,更關鍵的是納入加速與溫度感應元件,這表示任何物品貼上它,只要一移動或溫度一有變化,便能以藍牙通報手機,啟動相對應的功能。

客人拿起衣服試穿,上面的貼紙便能朝個人手機或牆上螢幕推播同款顏色和搭配建議,事後店家還能統計來客與商品的互動情報,隨時調整陳列。貼在寵物項圈上,等於是記憶動態和溫度的穿戴裝置,beacon感應到小孩放學到家也能立即通知家長。

可能的應用無窮無盡,透過Estimote的軟體工具,已有超過2萬5,000名開發者以手機App設計各項服務,打造未來的物聯網生活。一組售價99美元(約合新台幣3,000元)可買到3個beacon,或適用不同情境的10張貼紙,目前只針對開發者販售,成本低廉也是一大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48

台灣新品》全台首款居家照護幫手 15公分「小可愛機器人」 幫你提醒長輩:該吃藥了!


2015-11-02  TWM

假如家中的監視器可以移動,還能叮嚀長輩有沒有按時吃藥,而且還可以和他們通話。這樣的監視器怎麼樣?新光保全即將在十一月推出一款小巧的機器人,就有這樣的貼心功能。

身高僅十五公分、像個寵物般在家中「趴趴走」,用手機或平板就可以遠端遙控、即時觀看家中各處動態,大家看到它的第一個反應是「好可愛哦!」不同於日本Pepper機器人的教育及娛樂性,台灣第一款居家照護機器人,即將用可愛「暖男」的姿態,來擄獲銀髮族和女性族群的心。

優點》能隨時趴趴走

「新保6S」其實是已經研發了好幾代的成果。新光保全公司技術研發中心協理鄭澤芳說:「新光保全早在十餘年前就看好機器人產業,已經從新保一號研發到八號,一開始從企業保全的概念切入,多半尺寸偏大。」近年來因高齡少子化的趨勢,新保看好家庭照護機器人的市場。但走入家庭,太大的機器人恐怕會讓長者受到驚嚇,因此改走輕巧路線。

鄭澤芳強調,新保6S的功能主要是「行動監控家中環境」。家中有長輩的人,往往基於經濟考量,不能時刻陪在旁邊照顧,又常擔心長輩的生活作息是否如常,這時候你即使人在外面,只要有手機或電腦,就能遙控新保6S確認屋內狀況,不用擔心家中監視器看不到的死角。

新保對保全的經驗豐富,鄭澤芳透露:「有些小偷會在白天去了解家中狀況,觀察哪裡有攝影機,晚上偷東西的時候就知道如何避開它。有了這種神出鬼沒的機器人,會讓竊賊防不勝防。」一般網路攝影機如果沒電了,只會閃紅燈或默默地停工,等到調出錄影帶看的時候,才發現沒錄到畫面而扼腕;但這款機器人會通知主人何時該充電。此外,它還有雙向通話功能,可和家中的老小噓寒問暖,例如提醒長者吃藥,或關心他們「呷飽未」?

策略》用親民價打入家庭

簡單上手,是機器人打入人群的第一要件。

新保6S像大家習慣使用的手機一樣,底部有一個QR Code,手機一拍、輸入密碼,就完成所有設定。充電方式也和手機一樣,如果不活動,可待機兩天;全時錄影則可維持二小時。至於大家最在意的價格,則壓低在五千元以內,希望提高接受度。為降低成本,這款機器人目前沒有加入太多功能,但內部已經預置未來要擴充的運算能力,例如偵測一氧化碳、溫溼度等。

新保旗下、負責研發製造的台灣智能機器人公司總經理黃國聰指出:「高科技不是問題,但先要讓消費者願意接受、進而習慣使用機器人。所以我們先用可愛的版本,提高銀髮族和女性族群的接受度。」成軍不到一年,台灣智能機器人公司約三十名的團隊成員中,多數來自資訊與通信科技(ICT)產業,專長在整合軟硬體、機電等,特別是移動設備。原本服務於華寶通訊的黃國聰說:「機械或傳統產業的公司可能會做很強的機器人,但限於插在牆上的電源,使用電池可能只撐十五分鐘,但我們可以讓用電池的機器人待機時間延長。」台灣智能機器人的強項是,「客戶告訴我們一個概念,我們就能幫他形成規格,例如建議他機身使用動物或人形,同時看它的經濟規模,導入合適的元件或技術,讓客戶負擔得起。」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產業分析師黃仲宏指出,該公司堪稱台灣唯一一家服務型機器人廠商。

新保6S是目前台灣智能機器人最袖珍的產品,到明年第二季將陸續推出的服務型機器人,除了保全之外,還分布在醫療、餐飲業等領域,客戶也來自國內外。

公司資本額二億元,去年底第一波資金七千餘萬元到位,今年底將會注資到一億多元。今年營業額約數千萬元,明年上半年就可望損益平衡。

此外,台灣智能機器人公司也培養一組人馬,研究關鍵零組件的開發,以培養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該公司也和台大、交大等大學產學合作,期待新保6S只是開端,未來台灣會善用現有的高科技,推出更多服務型機器人。

撰文 / 孫蓉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29

悍將總座陳瑪蓮 讓60年寶島鐘錶大變身 她沒打麻藥縫15公分傷口,外號「陳一刀」


2015-11-30  TWM

二十三歲,陳瑪蓮走出父親為她搭建的避風港,形單影隻打天下;八年前,她重回寶島王國,究竟是什麼樣的能耐,讓她能一肩扛起率領寶島與新世代接軌的重責大任?

「哎呀,最近好不好呀!」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的寶島鐘錶店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總經理陳瑪蓮一邊和寶島南京店長蔡東峰噓寒問暖,一邊用手輕輕拂去玻璃鐘錶櫃上的灰塵。這只是陳瑪蓮每季環台巡店一百多站的其中之一。

時髦套裝搭配俐落短髮,小小的個頭掩不住一股不服輸的倔強;她是寶島鐘錶創辦人陳國富的小女兒。童年時,她是被父親捧在掌心的嬌嬌女;年輕時,她是毅然離家、獨自在外闖蕩的叛逆二代;今天她的身份是寶島鐘錶總經理,在公司成立屆滿六十周年的此際,她是帶領家族事業走出新局的掌舵人。

重回寶島,不過是八年前的事。當時陳瑪蓮已五十二歲,受兄長之託,重掌寶島鐘錶王國,只花一個月,她就解決掉讓兄長困擾的「一億元庫存」,兩年就讓原本虧損的二十多家店轉虧為盈,原本對她心存疑慮的老臣豎起拇指喊讚。

父親的小公主

常待父側,全家吃飯一定要她到場才開飯;成年叛逆出外創業,還獲入股贊助。

從小,陳國富就愛把小女兒陳瑪蓮帶在身邊,家裡吃飯一定要她到場才能開飯,堪稱寶島王國裡的小公主。二十三歲,台北商專國貿科剛畢業的「小公主」被安排到父親身邊擔任祕書,但她不滿現狀,「我覺得不能在家坐以待斃,我要出去磨練。到別人不會給我特權的地方,我才能夠學習。」陳瑪蓮回憶,當時她甚至霸氣的告訴姊姊:「搞不好有一天,妳還會需要我回來幫忙!」陳國富深知小女兒倔強個性,「他知道綁不住我,不如贊助我」,父親對陳瑪蓮的贊助,是採取類寶島資助店長開店的股份模式,四十一比五十九,陳瑪蓮出資六成,陳國富訂出最高出資總額三千萬元為上限,這些錢玩完,陳瑪蓮就只能打道回府。

二十三歲開始創業,從廣告到服飾、餐廳再到娛樂城,類別五花八門,讓人瞠目結舌,「我對金錢的概念其實很淡泊,但是我對每件事情都有設定的目標,達到了才願意罷手。」陳瑪蓮解釋,她從來不戀棧某個事業,但要做,就要做到好,「我一路創業都賺錢。」她頗有得色的說。

三十歲那年,陳瑪蓮經營專賣少淑女服飾的「寶島服飾」,一開就是全台十五家連鎖店,生意好到月營收曾高達上億元。她回憶當時的創業初體驗,經常晚上十點左右收攤,直接車子開了就去南部送貨,再趕著早上回來幫孩子準備早餐,小睡片刻,八點又起來準備開店。「只要做到手上有資金、沒負債,我就將店頂給別人。」當服飾店做得到位,她就將店面交給別人。

陳瑪蓮笑著說,她從小就有一個夢:「我常夢到在清澈的水中游泳,忽然水就不見了。」她解析,自己從小就愛掌聲,潛意識透露她內心害怕掌聲有天會消失。因此她常常告誡自己:「要多嘗試別人不會做的事情,你學會了,別人搶不走。」這種逼迫自己多做多學的危機意識,多少解釋了她游牧一般的創業生涯。

三十五歲,她將事業開到對岸,在大陸東莞開夜總會「寶島娛樂城」。人生地不熟的她,不解當地風土民情,當然也不懂得拜碼頭,下場是開幕第二天就被砸店;說砸店還是客氣,「一位台幹被殺死,我也被砍了一刀!」陳瑪蓮說。

叛逆創業家

事業擴及對岸,遇到地頭蛇砸店挨刀,忍痛縫合,回店單挑三十名大漢。

夜裡,她被送到醫院,九○年代初期的東莞,醫院過了上班時間竟沒醫護人員能使用麻醉藥;陳瑪蓮牙一咬,「十五公分長的傷口連麻醉藥都沒上,就讓醫生直接縫合。」不禁讓人想起關雲長談笑間刮骨療毒的場景,自此,陳瑪蓮有了「陳一刀」的稱號。

傷口滲血未止,聽說還有人要來找麻煩,陳瑪蓮縫完針立馬奔回店面,搬張板凳坐鎮夜總會大門口,打定主意要單挑三十名大漢,「我連遺囑都準備好,打算和對方拚命。」所幸當夜再無事端。陳國富得知情況,了解陳馬蓮拚命三娘的個性,立刻寫一封家書,家人連夜送到她手上,她回憶,看完父親的信,不希望家人擔心,只好放棄僵持下去的決心。

事情就這麼過了嗎?不,陳瑪蓮沒有善罷甘休,「我到美國,找上中國駐美領事館,要求對方找出肇事者。」事隔一年之後,中國官方真的找出當時十三名鬧事的混混,全數槍斃,地方政府還拜託陳瑪蓮重新開業,她重回東莞繼續當她的娛樂城老闆。「我做了六年,很賺錢。」陳瑪蓮雲淡風輕說著那段往事。

這場轟轟烈烈的事業,直到陳國富的過世才告一段落。回台奔喪,陳瑪蓮每天為父親吃齋念佛,對人生有番新體悟,「我覺得那是個害人行業,我好像在做害人的事,所以我打電話給大陸幹部,叫他們幫我把店收了……,我從此沒再踏進大陸。」陳瑪蓮沒有再回去,連宿舍留有的私人用品都請幹部直接處理掉,「店面和設備,大約損失了一億元。」但她毫不後悔:「我的個性就是這樣,非黑即白。」 她為自己的果決做出註解。

四十多歲回到台灣,她依舊沒閒著,一連開了六家素食餐廳。「父親過世後,我開始吃素,也把做素食業當做善事,生意最好的初一、十五,我還打對折,鼓勵大家來吃!」陳瑪蓮的創業生涯,直到五十二歲才算結束。

二○○七年,陳瑪蓮大哥陳志賢跟二哥陳志勇兵分二路負責鐘錶品牌的代理與自有路線,不過隔年遇上金融海嘯,各分店店長進貨意願也跟著低迷,倉庫的庫存也飆上高水位,價值高達一億元的存貨,占資本額一半,讓擔任公司財務的姊姊甚感頭痛,只能求助小妹。

「我答應姊姊,三個月之內處理掉存貨。」在外面走跳數十年,陳瑪蓮深諳「搏感情」的道理,她親自出馬拜訪全省分店店長,不但拜託「用力進貨」,還要求各家店長共體時艱,同時用賺不到錢的超低售價加速去化。「一個月,我就清空所有存貨。」此時大哥陳志賢、二哥陳志勇在家族董事會開口,請陳瑪蓮坐上總經理大位,「我們大董(陳志賢)和二董(陳志勇)都非常支持她。」副總經理闕子江表示。

一九五六年起灶於巷弄街邊的寶島,走的是傳統老派的經營風格,除了陳國富與家族成員,還得仰賴上百位老臣共同撐起;對於剛上任又走新派作風的陳瑪蓮,即使董事會支持,但不少老臣卻是抱持觀望態度。「當時,我們其實很怕她的創新會趕跑老客戶。」在寶島鐘錶服務近四十年的技術總監倪明豐說。

企業總舵手

協助兄長,一個月清掉一億元庫存;換掉業績不好店長、讓修錶過程透明化。

陳瑪蓮一進寶島,有五分之一的店面處於虧損,她的第一刀,就是對這家老店進行破壞性改革。任務,是勸退那些業績不好又身兼股東的店長;做法,則是充分把握柔軟分寸,她擬定三個步驟:先找人協助經營、幫對方找專業經理經營,最後再柔性勸說對方交出股權。

當時,台北士林與東湖兩家店分別為一對兄弟經營,業績都虧損,陳瑪蓮先讓兩家店長對調,「我認為先從兄弟下手,比較有機會成功!」士林店的業績在交換店長後有了起色,東湖店卻仍一籌莫展。

陳瑪蓮據此勸退店長、並找來當時業績強的汐止店長入股經營,東湖店果然翻身,去年淨利逾四百萬元。她花兩年,讓二十多家店轉虧為盈,「現在的寶島分店,每年獲利沒過一百五十萬,就不算好。」陳瑪蓮說。

另一套創舉,是推動全省寶島通路都加裝能將零件放大百倍的「同步顯微」系統,將師傅正在拆解的手錶零件放大百倍呈現在液晶螢幕上,讓消費者能確保愛錶零件沒有被師傅偷換。

不過對老師傅來說,透明化代表修錶人的專業飯碗被攤在陽光下,當時有三分之一的店長拒絕配合。陳瑪蓮首先說服董事會成員,親自與寶島每區負責區域績效、商品管理的委員溝通,再派委員跟管轄範圍的店長做溝通,「各區有自己的語言,委員才知道當地問題點,才能在各區貫穿執行。」「我當時還有模擬劇本彩排呢!」陳瑪蓮當時為了說服剩下的店長,甚至與幕僚排演多套劇本,不接受說服的就調到其他店面觀摩,直到點頭為止。

「業績會說話!這兩、三年,已經沒有人對她有意見了。」倪明豐傳達出老臣對陳瑪蓮的看法;而在同業間,陳瑪蓮也逐漸贏得不俗口碑,ORIS台灣區品牌總經理陳若蕎指出,鐘錶市場近年來經營環境變化甚快,「比起早先的寶島經營者,陳總做了更多的重要調整與變革。」「我覺得陳總是個相當熱情、有活力,相當願意接受挑戰的人。」與陳瑪蓮認識多年的天梭表台灣區副總經理李倩表示,老企業要維護舊有傳統,又要有創新經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陳瑪蓮做到了。

三十多年前,她曾預言自己會重回寶島協助兄長,她兌現了;至於未來是誰接班,她引用聖嚴法師的話「接班是天決定」,「我本來就只是代理(經營寶島),我不戀棧(總經理)職位。

我是在替哥哥們做、替他們培養後輩。」「做到最好,然後再闖新局」,無論未來她會留在寶島或離開,形塑陳瑪蓮精采一生的這條強韌生命線,大概都不會有所改變吧!

撰文•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89

0.1公分都不能錯 他拚出全球婚紗王 最精準》新名主攻中價位 衝出規模經濟

2016-02-22  TWM

為了創業,黃文仁歷經十一次的嘗試與碰壁;為了打造一件讓客戶不打槍的產品,他連○.一公分的差距,也都不放過。從代工小廠到全球最大婚紗廠,新名企業永遠站在客戶端想需求,為自己打拚出一片白紗王國。

在新莊的一處辦公大樓裡,隱匿著全球第一大婚紗大廠。一進到設計部門,率先入耳的是縫紉機噠噠的運轉聲,只見師傅們專注地埋首苦幹,有人負責打版、剪紙,細微到車花、貼蕾絲、縫珠等,樣樣有專人包辦。新名企業的董娘張毓芸,難掩興奮地推開擺放婚紗的房門,上百件婚紗整齊排列在架上,宛如白雪公主的更衣殿堂般,讓人忍不住就有穿上它的衝動。

新名從代工起家,如今在中國,往南至越南、緬甸等國,共擁有十一家工廠。連知名美國婚紗品牌David's Bridal、西班牙的Pronovias,都是新名的主要客戶。

平均一年要出一千五百至二千款婚紗樣式,除了白紗外,包含伴娘裝、晚禮服等,年產量共六十萬件,全球市占率約一八%,眼前這位穿著樸實,與婚紗似乎沾不上邊的董事長黃文仁,細膩地顧好每個環節,讓客戶好評相傳,經營這二十七年來,儘管面臨景氣低迷,年營收仍能達到新台幣十六億元。

第12次創業 婚紗樣本現曙光「儘管這條路不好走,但我們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黃文仁堅定地說。很難想像細心謹慎的他,在創業這條道路卻跌跌撞撞了十一次,婚紗是他第十二次創業,扶持他的成功金手。

畢業於中國海事專科學校(現為台北海洋技術學院)的黃文仁,持有海上大型貨運航行的執照,承攬海運貨運業務,在一九八五年,人人處在穩定的位階,若想要往上提升,可說是難上加難。

身為家中獨子,母親又認為「行船走馬三分險」,希望他能轉換跑道。為一肩扛起重擔,黃文仁決心創業當貿易商,不論運動器材、燈飾、空運承攬等都曾嘗試過,卻始終因為訂單不足,無法讓公司維持營運而放棄。

一九八八年,當時引領市場的「中視新娘世界」,因內銷需求成長,正打算收掉外銷的禮服工廠,四處碰壁的黃文仁抓緊機會,接下技術工,並將手邊婚紗工廠提供的新樣照片,寄給美國客戶,想不到客戶竟滿意下單,讓黃文仁欣喜若狂。一九八九年創立新名企業,訂單開始一湧而入。

訂單僅一件 也會親自盯流程儘管掌握到商機,黃文仁仍不斷思考市場流行趨勢。他設想,漂亮的衣服價格昂貴,倒不如做出中等價位,反而能帶出規模經濟。一九九二年,黃文仁更領略到設計的重要,開始廣泛搜尋各國元素,每周與設計師討論嘗試新版型,並主導新布料的種類與使用,「黃董是業界認真出名的,三更半夜都還會收到他的電郵,確認婚紗動態。」皇加布業總經理謝曉慧對他是讚譽有加。

但黃文仁謙虛地說,摸索期也讓他嘗盡苦頭。每一項布料的縫紉細節,都不允許一分差錯,為的就是讓白紗能符合完美的個人比例。有一年設計師將最新的婚紗寄出,客戶卻一件也不買單,讓黃文仁傷透腦筋,「當時我靜下心來,一件一件仔細檢查,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原來○.一公分的差距,都可能讓婚紗的線條走樣。

為了彌補那半點缺失,黃文仁仔細地與設計師討論,這才發現,只要稍微提高八分之一寸,就能將身形曲線拉長。

「黃董為了客戶的一件婚紗布料,甚至會親自盯布料到貨的情況。」謝曉慧強調。黃文仁解釋,「新娘一定很急著在婚禮前拿到專屬的婚紗,儘管單單只有一件。」認真考慮顧客的感受,就是黃文仁一貫不變的堅持。

然而現今消費模式改變,網路下單普及,直接衝擊到晚禮服、伴娘裝等低價位產品,「還在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

」黃文仁坦言。但憑著他對工作的熱忱,「從心出發,揚名國際」,秉持好的設計、好的品質與好的服務,或許沒有擊倒他的任何可能。

撰文 / 洪依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50

0.1公分貼身專訪 吉澤明步

1 : GS(14)@2011-11-14 22:58:54




姑勿論你認不認同 AV的存在,但日本 AV「 Adult Video」對亞洲甚至對世界的影響,不下日本動漫。的確,自八十年代日本 AV萌生後,它的成長與發展,都影響幾代不同地方的男人,在亞洲圈內「舉」足輕重,當大家看到《那些年》,一班角色在中學到大學「槍狂舉動」的場面,肯定會會心微笑,雖然有點誇張,但都是一種對 AV的共感。
見面寒暄幾句,說了些關於入行的話題做熱身,「最初入行是在新宿被星探發掘,因為有興趣加入藝能界,就加入了經理人公司。」做了兩年紙上明星,星途並不理想,由性感到裸照,再在 03年跳入 AV界。「當時覺得是個機會,但這是要裸露的工作,身邊都有人反對,但我覺得人生是屬於自己的,我的選擇也許會為父母帶來麻煩,但為追求自己的幸福,就應去爭取,於是決定去做。」
走出這一步,最重要是跨越心理屏障,過得了,心態的改變,就可能找到自己的路。「講到心態上的轉變,最初我對性方面都不是那麼積極,只是靠對手的帶動,但拍了 AV之後,我開始學會從心底渴求對手的心情,這些情感,觸及一些自己內心的感覺,這是拍過 AV之後感受到的,也是我最大的改變。而認識了這些事後,令我覺得對自己是好的改變。」也許人最難是面對自己,不懂得自己內心要甚麼,但當以最赤裸裸一面去面對自己的時候,跨過一些障礙,真正的自己就會出來,才發現自己追求或要走的路。先放開對 AV的偏見,道德也不是今天討論的問題, Acky(明步的暱稱)找到自己的路,其實已比一些人一生兜圈沒方向好吧。
女神的態度

日本 AV女優不停更替、改朝換代,成為不少發育中,甚至成年後「那些年,我們一起『爽』過的女孩」,但加藤鷹跟朱古力波都私下跟不動明討論過, AV女優是消耗品,很快就在 AV消費市場的洪流中消失,能站得住兩年以上,已是 AV界的大明星,但這些「明星」已越來越少。吉澤明步肯定是其中之一,她由 2003年在「厚格」 AV市場出道,到今年已超過 8年,仍可站在一線,在 AV界,肯定是個傳奇。女神除了靠本身的條件,韌力是靠心態支持。
Acky這麼多年仍那麼受歡迎,她指的秘訣原來是「毋忘初心」!「我就一直不會忘記出道時的心情,不時以這種心態去努力,我認為很重要。」日本人「毋忘初心」就是一種謙虛的態度,經常保持做新人的心態,就會不停吸收學習,再消化累積的經驗,自身才能不斷成長,有進步空間。
四年多前轉戰 Maxing,以「薄格」售賣的 AV再出道,亦是引證她「毋忘初心」的心態,須知「厚格」有租賃市場支持,做法跟從前不一樣,因為「薄格」以售賣為主,個人號召力不夠,賣得不好就會被 Out,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多年來仍能保持吸引力,是對她這種心態的考驗。
「對於自己沒信心的事,是做不來的,在這工作上信心一直是有,講到由出道到現在自己壓倒性不同的地方,是經驗的累積,一些支持自己內在自信的事情都不斷增加,加上身邊可靠的人都多了,就算有甚麼煩惱,都有很多人一起幫自己解決,都是這幾年來累積回來的寶貴東西。」轉公司,拍更激的 AV,加上公司的人配合, Acky才能成為少數在 AV界屹立長時間的女優。
「日本有很多 AV女優,每年出道的新人都不少,女孩子要在這一行出位,最重要是要有不會輸給身邊女孩的心態,及要有給自己可以持續在 AV界活躍的心,特別在工作環境中,要努力令身邊的工作人員喜歡自己,有一個好的個性,才可以支持自己在這行工作下去。」 AV女優是展現個人魅力的行業,但因為比娛樂圈更「赤裸裸」,更「商品」,只有「個人魅力」獨力難支,公司的 Marketing及工作人員做助力很重要,做人做女優都好,肯定身邊人的幫助,亦是成功的重要條件。

喜歡高大的男人
跟 Acky聊天很舒服,沒有一線女星高高在上的遙不可及,反而有種鄰家女孩的親切。不過很多人只能從隔着屏幕中的 AV星球去看她,不動明就嘗試將她帶回人間。「拍 AV以外,因為我好喜歡可愛的衣服和花,有想過在普通的店工作呢!」聽完不動明腦海有一個畫面,有吉澤明步的店,她的人身安全可能不保,店內可能成為 AV的場景,店外,盡是「槍狂」的活動。和普通女孩一樣,休息的日子 Acky會去美容院、修甲店等裝備自己,又會去看電影。因為簽名會穿自己的衣服,她經常會去 Shopping,訪問當日戴的帽子就是她最近買的。雖然很多人喜歡光脫脫的 Acky,但其實穿衣的她,那種可以接近到的實感,更可愛。
無論拍 AV多成功,有多少「經驗」,女人就是女人,女人越成功,內心深處的夢,多數都不是事業。「我將來的夢想始終是做個幸福的新娘,可以跟一個普通女生一樣結婚就好了!」不動明對她說如她想結婚,人龍將由日本排到香港啊!她報以一個甜美的笑,回應她內心的渴望。打蛇隨棍問她喜歡的男性條件,「首要重視家庭,不需靚仔有型,不過最好是高大,抱住我時有種整個人被包住的感覺,還要擅長料理,因為一起做菜會很開心!」女人談理想男人,總流露可愛的少女情懷。
之前在香港拍戲,她發覺香港和日本男人不同之處,「香港的男人都好溫柔,最驚訝是原來都好酒量!還有他們都好鍾意日本人,對日本人好好。」 Acky透露,如果有香港男人想追求她,只要有剛才提過的條件,加上會講日語就可以。本來想問她身為成功的 AV女優,會否很難發展個人感情生活,她卻選擇不答,或許女神也有她感情的無奈吧。
2 : 龍生(798)@2011-11-14 23:31:01

我只肯定好多人想x佢...想娶佢就唔敢包...

呢度有冇人肯娶佢?
3 : 亞力士(1473)@2011-11-14 23:38:28

唔知佢係日本有無做風俗娘
4 : 龍生(798)@2011-11-14 23:42:38

應該無啦...一線阿姐黎架喎
5 : Ben(10970)@2011-11-14 23:47:33

我想做佢炮友,鍛鍊鍛鍊…
6 : 亞力士(1473)@2011-11-17 00:43:23

如果係0.5mm貼身專訪 仲有性趣
7 : GS(14)@2011-11-17 20:31:25

你真是異想天開
8 : 亞力士(1473)@2011-11-17 23:11:18

佢個樣有d似黃真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5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