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国产最大内资油脂企业因成本上升停产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04/0300558799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0

内资餐饮十余企业筹谋上市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8-01-04/100044271.html


小肥羊、俏江南、谭鱼头、丽华快餐、大娘水饺等多家餐饮企业均已启动上市计划

  【《财经》网专稿 /记者 范军利】2008年伊始,中国餐饮行业受到资本市场前所未有的追捧。
1月4日,中国烹饪协会信息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多家餐饮企业正积极引资入股,部分引资成功的企业已进入上市准备期。据悉,包括小肥羊、俏江南、 谭鱼头、丽华快餐、大娘水饺等在内的多家餐饮企业均已正式启动上市计划。业内预计,今明两年在国内或海外上市的餐饮企业将不下十家。
“国内餐饮市场连续15年保持15%至16%的发展速度,这是吸引国际投资及餐饮企业自身上市的主要因素。”中国烹饪协会人士说。
记者获悉,日前,丽华快餐已与美国私募基金晨兴科技达成协议,获得风险投资数千万美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丽华快餐进一步对外扩张。据悉,丽华快餐已 在全国11个城市建成初步的网络。在向全国发展过程中,企业面临较大资金压力。此次引资成功将使丽华快餐业务有望扩张到全国30个一线城市。此外,丽华快 餐希望能够融资进一步投资现代化快餐工厂。
丽华快餐董事长蒋建平表示,引资后,晨兴科技将持有丽华快餐10%股权。目前,双方已达成共识,将之前决定的海外上市地点迁至国内,公司计划未来两年至三年内完成上市。
上述烹饪协会人士透露,江苏大娘水饺餐饮有限公司也正在进行内部股份制改造,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已进驻公司审计。预计大娘水饺 2008年将在现有的300家店基础上再开出80家店,目标营业额从2007年的5亿元提升到9亿元左右。公司预计最迟将于2010年底在深圳交易所上 市。
2007年,味千拉面(香港交易所代码:0538)、全聚德(深圳交易所代码:002186)已成功上市,同时,真功夫、乡村基、迪欧咖啡、两岸咖啡、巴贝拉等餐饮连锁企业也陆续拿到了风险投资,总额达上亿美元。
“对于投资界而言,近几年高增长的机会集中在连锁消费领域。这也是凯雷在中国的投资重点领域之一。”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增长基金主管祖文萃 告诉《财经》。2007年12月20日,该基金刚刚完成对迪欧餐饮集团21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此前,凯雷投资还曾投资过上海意式餐饮连锁店巴贝拉。
“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涌入餐饮市场,对于投资业界来说并不奇怪。可以说是宏观环境与企业成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海盛势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简宏洲表示,与之前的互联网投资热潮相比,餐饮业的现金流回收快,而且具有经营实体,有部分餐饮企业麾下还有不少不动产。在外资 并购国企遇阻后,民资属性且不涉国家经济安全雷区的餐饮行业较易受到国际投资界追捧。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住宿与餐饮业零售额累计8859.6亿元,同比净增1364.2亿元,增长18.2%,增幅比去年同期高 出3.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9%,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5.6%。商务部分析认为,第四季度大众化餐饮消费将 继续扩大,集团餐饮消费将更加集中,预计全年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将达到12270亿元,全年增幅达18.6%。
对于餐饮企业的上市热潮,亦有专家持冷静态度。他们认为,餐饮业门槛较低,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企业主缺乏对资本市场的了解。因此上市过程中,需进 行更多更全面的准备。上述烹饪协会人士表示,许多连锁餐饮企业在关注量的扩张同时,对于质的提升欠缺考虑。加盟商的素质参差不齐以及一些打擦边球的假冒品 牌有时容易伤害品牌形象。
目前国内餐饮企业上市的只有全聚德、锦江国际酒店(香港交易所代码:2006)、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965)、上 海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1175)、西安饮食集团(深圳交易所代码:000721)、味千拉面等几家企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1

香港券商免傭低息攬客 內資繞道炒A股“不容易”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1-21/877424.html

每經記者 賈麗娟 袁東

滬港通已經正式開通,眼下最忙的卻不是兩地的投資者,而是展開搶客大戰的券商經紀部門,特別是香港的證券經紀公司,其在滬港通開車前再次發出“降價”絕招。

“買賣上海A股3年免傭、融資年息低至3.88%。”——近期網上瘋傳的香港本土券商攬客廣告,讓不少業內人士驚呼“這是要搶內地券商的飯碗”。那麽,香港券商的這種作法,是否真的會吸引內地資金繞道香港再反身殺回A股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

現狀調查

高杠桿、低成本 香港券商向內資拋出“橄欖枝”

香港的融資成本低,想必不少投資者早有耳聞,在港孖展買港股的投資者也心知肚明。所謂“孖展”即為保證金,是一種杠桿式交易制度,又稱保證金交易,類似內地券商開展的融資業務。在滬港通開通之前,這樣的“實惠”僅局限在港股市場,如今滬港通開通,孖展融到的錢,也可以用來買A股了。

那麽,A股的小夥伴們,你們心動了嗎?

耀才證券“三年免傭、融資年息3.88%”?/

在滬港通開通之前,香港本土券商耀才證券(01428,HK),早已打起了“搶客”的主意。其在官網上發布了“買賣上海A股3年免傭”、“開戶即送10000港元交通費”、“關註某某證券可獲iPhone6plus”、“融資年息低至3.88%”等信息來招攬客戶,而這些優惠面向的均為“內地客戶”。

很明顯,在滬港通開通之時,耀才想吸引的可不僅是香港本土的資金,內地“土豪”的增量資金才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對象。

“他們真的三年免傭了?”一內地券商人士都表示驚訝。他表示,內地券商的傭金水平長期低於香港,目前為萬分之五左右,如果有香港券商真的三年免傭,那肯定將低於內地券商的平均傭金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耀才證券了解到,3年免傭“屬實”,而“開戶即送10000港元交通費”是指抵扣被免除的傭金。此外,通過社交媒體關註“耀才證券”並轉發朋友,就有獲得iPhone6plus的機會。

對此,內地某大型券商香港分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香港本土的券商經常打價格戰,我們都習慣了。”

除了“三年免傭”這種類似噱頭的做法,更吸引人的還是 “年息3.88%”的融資成本。與內地券商相比,這樣的融資成本簡直“低到沒朋友”,內地投資者想要融資買入A股,需要付出的資金成本一般在年息8%以上。

而融資融券業務在不少券商的業務中都占有不小的比例。以耀才證券為例,2013年報顯示,其經紀傭金收入為2.93億港元,而孖展借貸(融資融券)利息收入為1.07億港元,兩者比例為3:1。那麽,香港券商為何會給出這樣低廉的融資利率?

為證實上述優惠內容的真實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耀才證券,對方表示,這一利息水平要“根據情況來定”,如果融資超過3000萬港元,確實可以做到年息3.88%的融資利率。即使是低於3000萬港元,也能得到4.88%的融資利率。至於投資者是否可以通過保證金賬戶融資購買A股,耀才證券明確表示“可以”。

耀才證券還透露,每一只股票的融資比率都是不同的,一般杠桿能放大3至4倍,例如騰訊控股(00700,HK)就能做到75%的融資,即客戶可以通過保證金賬戶 (香港一般稱“孖展賬戶”)購買100萬港元的股票,客戶只需出25萬港元,另外75萬港元向券商融資而來。而在券商處開設保證金賬戶並無資金門檻,跟開設普通證券賬戶一樣,提供基本證件等材料即可。

香港券商融資利率低/

即使是4.88%的融資利率,也是“逆天”水平。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另一家香港本地券商輝立證券給出的融資利率為“新客戶6.5%、老客戶6%”。

就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具有內資背景的香港券商,融資利率仍然高企。比如招商證券(香港)提供的融資利率是8%至10%;而安信國際提供的融資利率是8.25%,並且沒有優惠的幅度。具有銀行背景的中銀香港給出的融資利率為6.5%至7.25%。

而申銀萬國(香港)給出的融資利率為7.25%,不過,對方表示,在開戶之後,根據客戶的資金情況及交易情況,還可以跟客戶經理談融資利率的下調幅度,但幅度“要視具體情況來定”。

從4.88%到10%,為什麽同是香港券商,融資利率差距這麽明顯?

對此,國元證券(香港)研究部分析師王林峰告訴記者,因為它們的資金成本不同。首先在香港,銀行貸款利率本來就不高,只有3%左右,但是需要資產抵押,本地和外資的券商很方便得到這種貸款。而內資券商因為沒有香港資產作為抵押,很難得到這種低利率的貸款,比如公司抵押3000萬港元,可能最多貸給公司5000萬港元,因此他們的資金成本一般為6%至7%。

一位深圳券商人士告訴記者,香港融資成本本身就很低,與國外接軌,“活期存款利息為零,香港發債的回報也很低,大概是2%的水平,很多按揭貸款的利息也就是3%。”

杠桿最高接近7倍/

除了融資利息之外,還有一點頗具吸引力:相比內地更高的杠桿比例。根據內地證券交易所的規定,融資融券保證金不得低於50%,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有100萬元的資金作為保證金,則一般可以購買市值200萬元的股票。

而香港券商可以提供更高的杠桿。耀才證券公布了一份詳細的《股票借貸比率及按金比率》表格,其中顯示,不少香港老牌上市公司可以拿到85%的借貸比例,比如香港中華煤氣(00003,HK)等。也就是說,投資者有100萬港元的現金,就可以買到高達667萬港元市值的股票,杠桿高達6.67倍。而購買騰訊(00700,HK)的股票,借貸比例為75%,即100萬港元現金可以購買400萬市值的股票。

不同券商給出的杠桿水平也不同。記者從申銀萬國(香港)處了解到,如果用其孖展賬戶購買金山軟件 (03888,HK)和匯源果汁(01886,HK)這樣體量的股票,均可獲得60%的融資比例。而安信國際透露,用保證金做融資交易,如果購買長江實業(00001,HK)和匯豐控股(00005,HK),均能得到70%的融資比例。

內地融資融券利率高於香港/

那麽,對比內地的資金成本,如果投資者轉向香港融資,能夠得到多大的實惠?

記者從中信證券、國金證券、國信證券、東北證券等多家券商的網站了解到,他們的融資融券利率均為8.6%。這也與國內基準利率的規定有關。

而記者也從一些融資做港股的投資者處了解到,香港本土券商融資利率的中間水平大約在5%~6%,為方便計算,按照5.6%的水平,即比內地融資利率8.6%低三個百分點。

按此計算,如果分別在內地和香港融資1000萬元的資金,在內地需要付86萬元的年利息,而在香港只需要付56萬元的年利息,相差了30萬元。

此外,內地進行融資的融資比例也大大低於香港。如果投資者有10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作為保證金進行融資(不考慮其他費用及匯率),在內地可購買市值2000萬元人民幣的股票 (按融資比例50%計算),而在香港可融資購買市值3333萬人民幣的股票(按融資比例70%計算)。耀才證券就對記者表示,每一只A股的保證金融資比率都不相同,所有滬股通標的具體融資比率還要稍晚一點時間公布。不過耀才證券還是透露了一個案例:青島啤酒(600600,SH)的融資比例為65%。

《《《

風險提示

內資繞道香港炒A股需防範三大風險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調查,相對內地,香港在融資杠桿和融資利率上都更有優勢,那麽,滬港通開通後,如果內地投資者去香港券商處開戶,再通過滬股通投資A股,是否可行呢?如果可行,又有哪些風險需要防範?

杠桿放大賺錢效應

數據顯示,在過去數月,A股融資余額和上證指數一直呈現正相關關系,7月A股融資余額從4049億元增加到4400億元,增長幅度8.6%,同期上證指數上漲7.48%;8月A股融資余額增加到5190億元左右,猛增18%,同期上證指數上漲0.71%;9月融資余額增加到6064億元,同期上證指數上漲6.62%;10月融資余額更是一舉突破7000億元,增幅約15.5%,同期上證指數上漲2.38%。

此外,融資資金流入規模前10%的個股,兩融對其市值增長的貢獻度達到19.2%。過去三個月表現最好的個股已不是中小板、創業板股票,而是中證500指數成分股。A股成為了杠桿上的牛市。

不過,在推動指數和個股上漲的同時,融資客們也支付了不少資金成本。以10月7000億元融資余額以及8.6%的融資年利率計算,需要支付的年利息就要602億元。如果融資利率降低三個百分點,利息成本會下降為392億元。

從目前情況看,放杠桿集中於遊資、私募等風格靈活的資金。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不少內地資金早已對香港的低成本融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不僅如此,滬港通額度近幾日的寬松表現,也使得繞道香港的路徑更加順暢。在滬港通開通之前,雖然有人已經想到借用滬股通通道買A股,但不少人擔心滬港通額度有限,甚至會被“秒殺”。目前看來,這一擔心顯得多余了。

滬港通開車四日,除第一天滬股通額度提前一小時用盡,其余三日滬股通額度均綽綽有余,每日130億元的額度,買入成交額分別僅為49.44億元、26.70億元和23.1億元。這也為資金繞道香港買A股提供了客觀條件。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滬港通額度在開通前期遭到冷遇,應該是一件好事。“一開始大家比較謹慎很正常,與之前新政策出臺後一哄而上的表現相比,現在的情況是市場的進步。站在個人投資者的角度,在剛接觸境外陌生市場時,審慎一點也是對的。”

他表示,滬港通開通表面上涉及兩個市場,但其實會影響其他市場的變化,比如外匯市場、香港衍生產品市場、信貸市場等,這些市場在沒摸清楚之前,投資者都需要謹慎。

內地資金表現冷靜

的確,內地資金的冷靜超出不少人的想象。

一位長期活躍在A股市場的投資者起初顯得興趣盎然:“香港這麽低的融資成本,當然會感興趣!”不過在略為思考後,他表示,境外的利息大多都很低,但是不一定就能夠進來。“只有3%左右的利息,就算拿出來放貸,怎麽都會有利可圖,哪有這樣空手套白狼的事情,對應的監管一定是有的。”

深圳某私募人士也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要繞道香港,就要到香港券商處開戶,而香港券商不準在內地設營業部來發展業務,很多都是私下開戶,而此前內地資金去香港炒股票,錢少可以帶過去,多的錢都要通過地下錢莊。

他還表示,香港券商的年利息從來就很低,但由於外匯管制,大資金的挪騰是不被允許的。“只能通過地下錢莊過去,幾百萬可能還容易,但是幾億幾十億的資金要過去,你敢通過地下錢莊嗎?”

而根據我國現行的 《個人外匯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目前每人每年兌換外匯的上限為5萬美元。

一位身在內地的港股投資者也對記者表示,早就有人動這個腦筋,這是所謂套利差,但大家不去做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這些低利率的資金只能臨時用來打新,買股票只能買特定的大型股,還要有擔保人,股票不能過夜等限制。

也有港股投資者表示,“如果把資金在內地和香港之間倒來倒去,不說別的,光換匯的手續費就不少。”

匯率成為雙刃劍

趙錫軍認為,不管是從哪種渠道獲得資金進行投資,最後的回報必然與風險聯系。香港融資成本雖然低,但是如果投資者選擇用這種方式曲線購買A股,相當於增加了一層風險,那就是匯率風險。“一是融資的風險,二是匯率的風險,三是A股市場的風險,最後這三重風險疊加起來,能否實現最初目的,也是個未知數。如果匯率風險與融資利率相抵,那麽還是沒有賺到錢。”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黃德幾也對記者表示,人民幣目前雙向波動,如果要繞道香港買A股,匯率風險必須考慮。

記者算了一筆賬,假如投資者在香港券商處融資100萬港元(按11月20日的匯率中間價1港元兌人民幣0.79193元,合計人民幣79.193萬元),並將100萬港元換成79.193萬元人民幣全部買入A股,在一段時間後將其賣出,再將賣出股票後的人民幣兌換成港元 (不考慮股票漲幅和其他費用),如果人民幣貶值為1港元兌人民幣0.80193元,那麽可以兌換98.75萬港元。同理,如果人民幣升值為1港元兌人民幣0.78193元,那麽可以兌換101.28萬港元。

也就是說,如果人民幣貶值一分錢,每100萬港元投資者在匯率上就會損失1.25萬港元。反之,如果人民幣升值一分錢,每100萬港元投資者在匯率上就會獲利1.28萬港元。

內地券商:影響不大

上海證券分析師應楠殊認為,香港券商的“搶客”行為,對內地券商的影響不會太大,“因為滬港通目前只能買到滬市的滬港通標的股票,並不涉及深市股票。”

北方某大型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香港本土券商的低成本資金,可能會吸引到一些客戶,但前提是這些客戶對香港市場本身非常熟悉。“也許深圳廣州的客戶,由於地理原因,可能對香港的市場比較了解,會對香港的低利率感興趣,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個條件。”

“大部分內地客戶,都對香港市場不太了解,從流程到規則都要去熟悉,這個過程中有什麽風險點,也不太可能完全明白,而這些未知的風險點,可能會讓客戶付出一些其他成本。就我了解,香港券商的證券托管,與A股的第三方存管就不一樣。”該人士表示,“而且香港市場的監管不像A股這樣具體,對投資者的保護也與內地不同,香港的投資者機構居多且很成熟,能真正做到對自己的投資負責。而內地投資者過去,可能會水土不服,何況融資融券也是比較複雜的業務。”

而深圳一位券商人士表示,內地投資者借用香港資金的行為,早已開始。對內地券商會有一點影響,但不至於影響很大。“現在很多企業在香港上市,在當地融資也很正常。而資金繞道香港再轉回來,肯定是可以做到的,就看資金怕不怕麻煩了。”她同時表示,“這個不是滬港通開通才可以做的,只是滬港通開通後更方便一些而已。”

《《《

市場動態

滬港通第四日雙向縮量 內資抄底最大跌幅股

每經記者 孫宇婷

昨日(11月20日),滬港通進入第四個交易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昨日滬股通成交金額24.78億元人民幣,使用額度17.5%;港股通成交金額3.76億港元,使用額度1.9%。較前一交易日,兩地交易均出現明顯縮量。但其中也不乏熱點,譬如昨日港股通跌幅墊底標的威高股份(01066,HK),全天跌幅超過15%,而記者追蹤港股通資金專用席位發現,內資反而在大舉買入。

滬港通交投繼續遇冷

昨日,恒生指數收跌0.1%,報23349.64點,這已是恒指連續4日收跌,創下逾三周新低。從港股當天盤面看,藍籌股跌多漲少。中資地產股全天走弱,綠城中國(03900,HK)、融創中國(01918,HK)跌幅居前,博彩股繼續承壓,金沙中國(01928,HK)跌0.99%、銀河娛樂(00027,HK)跌1.47%。

以恒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成分股,以及A+H股上市公司的H股為標的的港股通昨日亦跌多漲少,而被認為是滬港通直接受益標的的香港交易所(00388,HK)已連續第五日下跌,但跌幅明顯收窄,昨日下跌1.31%。《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蹤港股通資金專用席位發現,最近幾日該席位已開始買入香港交易所,該股昨日現身內地投資者十大凈買入個股名單。

據昨日上證所盤後數據顯示,港股通買入成交金額達2.23億元,賣出成交金額為0.75億元,均較前一日縮量。此外,北向資金昨日買入滬股通標的成交額達23.1億元,賣出成交額為1.68億元,交投較此前也呈降溫之勢。不過,滬股通的單日成交額仍繼續領先港股通。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除匯率誤解、兩地投資者準備情況及AH股市場標的吸引力差異外,也有媒體報道稱,一些私募股權機構因手續方面的原因,需要持有人大會審議通過才能投資港股通,導致這部分機構資金遲遲未進入。

內資抄底威高股份?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港股通資金專用席位昨日開始積極買入威高股份,凈買入額約397萬港元,在內資凈買入股票中居前列,其他凈買入額較大的個股還包括上海石油化工股份(1866萬港元)、上海電氣(1563萬港元)及中信股份(772萬港元)等。

事實上,威高股份在昨日港股通標的中跌幅最大,截至收盤,日跌幅達15.83%,股價為7.02港元。對於習慣了10%漲跌幅限制的內地投資者來說,威高股份是首只打破其心理防線的個股,但港股通資金專用席位卻顯示,內地投資者不賣反買。

威高股份於11月19日公布了截至今年9月底的第三季業績,公司營業額按年升1.2%至12.53億元人民幣,純利按年跌35.76%至2.23億元,每股盈利5分,不派息。1月~9月,公司營業額按年升11.69%至37.98億元,純利按年跌10.4%至6.96億元,每股盈利15.6分。

國元證券(香港)策略分析師張浩涵告訴記者,基於威高股份第三季度業績遠低於市場預期,有投資者進行了拋售,但部分參與港股通的投資者可能考慮到公司業績不及預期的主因是股權激勵方案尚未出臺,業績將延遲釋放,因而買入。

記者註意到,威高三季報公布後,匯豐等大行並未調整其評級。

對於A股投資者參與港股市場投資邏輯,國信證券研報指出,港股在新興產業領域存在明顯折價,醫藥中的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子行業在港股的估值大部分低於A股,其中高成長的優質標的有望獲得國內偏好成長股投資者的青睞。

具體到威高股份,張浩涵表示,該股看點在於透析機器業務起步較早,料將受益於中國透析機器業務市場增長。若股權激勵方案推出則有望成為公司股價上漲的催化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12

海外市場策略:內資直投港股開閘,優質標的迎來歷史機遇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48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9 18:43 編輯

海外市場策略:內資直投港股開閘,優質標的迎來歷史機遇
作者:秦波,陳佳寧,崔嶸

近期,國家頻頻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機構投資港股。繼公募基金直投滬港通標的放開後,保險資金境外投資限制也進一步放開,可投資於港股創業板。管理層一系列的動作,反映出對香港市場的極大關註,並進一步反映了對人民幣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的態度。預計今年以內,深港通也將很快開通。需要充分認識香港市場在“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具體實施上的重要性。結合目前國家政策走向,通過對結合目前國家政策走向,通過對A/H兩個市場的比較,兩個市場的比較,我們認為現階段低估值的香港市場處於極佳的戰略投資期。

港股估值“窪地”優勢明顯,政策支持資金導向作用已經顯現
1)港股“窪地”優勢明顯,極具估值吸引力。從市場表現來看,去年11月份至今,上證指數漲56.8%,恒生指數僅漲4.9%,恒生AH股溢價指數從不到100飆升至132.48。從估值水平來看,差距極大:A股中小企業市盈率水平為59倍,創業板市盈率水平為99倍,而熱門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等板塊的估值水平,都已經普遍在100倍以上。而港股市場來看,滬港通標的里面的電信/信息技術板塊,平均市盈率才18倍左右。估值“窪地”優勢明顯。

2)政策支持為資金進入港股市場掃清了障礙,資金導向作用已經顯現。我國內地股票型基金凈值1.32萬億元,全國保險行業資產規模達到10.5萬億元。目前A股市值總和已超50萬億,日均換手率超2.5%,創業板日均換手率更超6.3%;而從港股來看,全市場市值合人民幣20萬億,2015年至今日均成交額僅約合人民幣700億,換手率才0.26%,而其中創業板的換手率只有0.2%左右。《通知》及《指引》發布後,先知先覺的資金進入香港市場,導致上周港股通使用額度同比放大5倍,使用額度飆升至歷史最高水平。

長期來看,需要充分認識香港市場在“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具體實施上的重要性
基於歷史的沈澱,香港市場長期積累的便利的金融基礎設施優勢,是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一個天然通道;而大量在港交所上市的中資企業,更是“一帶一路”戰略加強內外資本溝通交流的最佳平臺。但目前來看,港股的主要投資方為歐美資金,在行為模式上與國內市場資金有著很大的不同。香港市場作為“人民幣國際化”及“一帶一路”走出去的重要橋頭堡,非常迫切的需要增強中資資本的話語權,搞活相關標的,成為增強話語權的重要手段。而從時間點上來看,現階段也處於最佳時期: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預期,或將導致部分美資回流;外資對中國宏觀經濟的系統性悲觀,也使得港股中資企業估值系統性低廉;滬深股票的集體性上漲,全民賺錢效應的提升,又為吸引部分資金進入還未大漲的港股市場創造了必要條件。

重點布局低估值、A/H高折價的標的,科技股、小盤股優先考慮
結合目前國家政策走向,通過對A/H兩個市場的比較,我們認為現階段低估值的香港市場處於極佳的戰略投資期。若國內資金持續南下,或將逐步影響甚至改變港股市場當前的定價規則和估值體系。從長期市場的角度來看,綜合A/H兩個市場的投資風格,我們認為以下幾類公司有望持續獲得新增資金的關註:
1)滬港通範圍內,市值在200億以下的低估值公司;
2)H股明顯折價的A+H類公司;
3)在滬港通範圍外,但具有A股認可概念的小市值公司。

從近期最有望直接受益的標的來看,被低估的港股小盤股特別是科技股,非常符合國內資金的投資風格及對未來的期盼。港股中小盤成長股有望因估值折價和流動性的雙重改善,獲得先行布局資金的青睞。
港股通第一期:重點推介鐵路設備、油氣設備與油服行業的優質公司
南車時代電氣(高端鐵路裝備、受益南北車整合、水下機器人概念、一帶一路概念)
中集安瑞科(天然氣價改受益股、動態PE僅僅12倍、PS僅僅1倍)
儀征化纖股份(重組股、A股已改名為石化油服、A股溢價率達200%)
長期來看,在“深港通”的大趨勢下,油氣板塊我們建議關註低估值小股票底部爆發的機會:
華油能源(民營油服中估值最低、油價反彈受益股、PB僅0.9倍、PS僅0.8倍)
海隆控股(鋪管船等新業務新產品增長迅速、動態PE僅7倍、PS僅1倍)
TSC集團(在手訂單2.5億美元超過總市值、動態PE僅7倍、PB僅0.8倍、PS僅0.7倍)

——————————————————————————————————————————————————————-

前言:內資直投港股開閘,優質標的迎來歷史機遇

近期,國家頻頻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機構投資港股。其中,3月2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明確規定基金管理人可以募集新基金,通過滬港通機制投資香港市場股票,不需具備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資格;《指引》施行前已獲核準或註冊的基金,可根據基金合同約定情況,采取不同的程序參與滬港通。緊隨其後,3月31日,保監會接著公布了《中國保監會關於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有關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調整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相關規定,其中一大亮點在於允許保險資金投資於港股創業板。

管理層一系列的動作,反映出對香港市場的極大關註,並進一步反映了對人民幣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的態度。預計今年以內,深港通也將很快開通。

結合目前國家政策走向,通過對A/H兩個市場的比較,我們認為現階段低估值的香港市場處於極佳的戰略投資期。我們重點推薦我們已覆蓋的港股標的。同時我們認為,一些中小市值的港股特別是科技股,基本面優異而估值極具吸引力,有望成為南下資金關註的重點。為協助廣大投資者進一步了解香港市場,我們圍繞滬港通標的主線,梳理了港股市場一些重點個股的投資要點,供投資者參考。


為什麽我們認為現階段香港市場處於極佳戰略投資期


1)港股“窪地”優勢明顯,極具估值吸引力

自去年A股進入牛市以來,香港市場幾乎未漲。去年11月份至今,上證指數漲56.8%,恒生指數僅漲4.9%,與此同時,恒生AH股溢價指數從不到100飆升至132.48,市值加權溢價率約33%。


從目前兩個市場的估值水平比較來看,差距極大:A股中小企業市盈率水平為59倍,創業板市盈率水平為99倍,而熱門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等板塊的估值水平,都已經普遍在100倍以上。而港股市場來看,滬港通標的里面的電信/信息技術板塊,平均市盈率才18倍左右。此外,恒生指數相對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目前也有約20%的估值折價。從全球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港股作為海外資金配置中國的標的資產,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2)政策支持為資金進入港股市場掃清了障礙,資金導向作用已經顯現


《指引》以及《通知》的下發,掃清了基金、險資逐步進入港股市場的障礙,將有利於在短期內提高港股市場的流動性。


從A/H兩個市場交易活躍性來看,香港市場交易活躍性明顯小於A股市場。截至2015年4月上旬,A股全市場市值已在50萬億左右,今年3月以來日均成交量長期超過1萬億元,整體換手率超2.5%,其中,創業換手率更是超過6.3%,交投非常活躍;而從港股來看,全市場市值26萬億港元左右(合人民幣20萬億),2015年至今日均成交額僅為86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00億),換手率才0.26%,而其中創業板的換手率只有0.2%左右。香港市場的流動性整體較差。


這兩項政策將激活港滬通南向交易的活躍度,為港股市場帶來大量增量資金,並進一步影響港股市場投資風格,提升港股流動性。截至今年4月份,我國內地股票型基金745只,凈值為1.32萬億元,而保險資金規模則更大,全國保險行業資產規模達到10.5萬億元。

通知發布後,先知先覺的資金進入香港市場,導致上周港股通使用額度同比放大5倍,到今日8日首次用完。


3)長期來看,需要充分認識香港市場在“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具體實施上的重要性


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期指出,今年將努力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具體改革措施包括使境內境外的個人投資更加便利化,資本市場更加開放,並根據人民幣變成自由使用貨幣的框架來審視和修改《外匯管理條例》。《指引》以及《通知》的下發,深港通或在下半年有望正式開通,體現了國家在資本市場開放上面的決心。


而從歷史沈澱及發展戰略來看,香港市場長期積累的便利的金融基礎設施優勢,是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一個天然通道;而大量在港交所上市的中資企業,更是“一帶一路”戰略加強內外資本溝通交流的最佳平臺。但目前來看,港股的主要投資方為歐美資金,此類資金在行為模式上與國內市場資金有著很大的不同:歐美資金對業績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國內市場資金對風險承受的程度更大。


基於一些歷史的沈澱,目前香港市場的定價權還是以國際資本為主,其價值判斷標準,有其特定的合理性。但也會存在對中國經濟前景判斷的集體性偏差。


香港市場作為“人民幣國際化”及“一帶一路”走出去的重要橋頭堡,非常迫切的需要增強中資資本的話語權,搞活相關標的,成為增強話語權的重要手段。而從時間點上來看,現階段也處於最佳時期: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預期,或將導致部分美資回流;外資對中國宏觀經濟的系統性悲觀,也使得港股中資企業估值系統性低廉;滬深股票的集體性上漲,全民賺錢效應的提升,又為吸引部分資金進入還未大漲的港股市場創造了必要條件。


4)建議重點布局低估值、A/H高折價的標的,科技股、小盤股優先考慮


結合目前國家政策走向,通過對A/H兩個市場的比較,我們認為現階段低估值的香港市場處於極佳的戰略投資期。若國內資金持續南下,或將逐步影響甚至改變港股市場當前的定價規則和估值體系。從長期市場的角度來看,綜合A/H兩個市場的投資風格,我們認為以下幾類公司有望持續獲得新增資金的關註:1)滬港通範圍內,市值在200億以下的低估值億以下的低估值公司;2)H股明顯折價的A+H類公司;3)在滬港通範圍外但具有A股認可概念的小市值公司。


但從近期最有望直接受益的標的來看,被低估的港股小盤股特別是科技股,非常符合國內資金的投資風格及對未來的期盼。港股中小盤成長股有望因估值折價和流動性的雙重改善,獲得先行布局資金的青睞(而一直備受歐美資金關註的大盤股可能短期的爆發力不如中小盤)。近期港股市場中小盤股票的大幅上漲,已經顯示出這一動向。



來源:光大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002

內資券商忙過江 爭奪境外業務“領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225.html

內資券商忙過江 爭奪境外業務“領地”

一財網 王娟娟 2015-11-17 23:14:00

不難發現,單從成交額來看,滬股通和港股通的使用額度均未超過40%,由此帶給券商的相關收入在業內看來並不明顯,但對於部分具有先發優勢,早已在港增設子公司或子公司在港上市的內資券商來說,過去一年的收益不乏高收益者。

過去的這一年對於內資券商而言,是在港基礎建設的一年,招兵買馬,加築在港市場的話語權。“沒有基礎建設就不會有後面的收益,券商先把自己的通道搭建好,將香港和內地業務的互通才能吸引更多投資人。”某知名券商香港經紀業務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

不難發現,單從成交額來看,滬股通和港股通的使用額度均未超過40%,由此帶給券商的相關收入在業內看來並不明顯,但對於部分具有先發優勢,早已在港增設子公司或子公司在港上市的內資券商來說,過去一年的收益不乏高收益者。

招兵買馬過江忙“基建”

隨著滬港通的開通,A股國際快路徑加快,香港也成為券商加快國際化,在業績上攻城略地的橋頭堡。過去的一年中,內資券商在港招兵買馬,部分選擇在港設立子公司,而部分則選擇收購港資券商。

滬上某券商高層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27家中資券商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而一年前這個數字還在20家出頭。從具體名單來看,除中信證券、廣發證券、海通證券、申萬宏源、等大型中資券商外,中原證券、國都證券、天風證券、財通證券中小券商也有在香港布局子公司。

“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的券商能優先享受滬港通的延伸效應,雖然目前來看,滬港通的延伸效應比較弱,但隨著交易量放大,客戶的增加,其中的高凈值客戶在港將會有融資需求、並購需求等等,這都會為在為資券商在港分支機構延伸帶來收入。”上述券商高層對本報記者分析。

前述券商香港經紀業務負責人則向自己講述了他的親身經歷,他稱:“今年明顯能感覺到香港中資券商在港招人的增加,都在挖人,我不少同事都跳去其他券商了。”

除設立子公司外,內資券商在港並購本土券商以及相關業務的行動也在加速。上述負責人對本報記者稱,香港目前本土有500余家券商 主要玩家在40~50家,剩下很多小券商都將大可能被並購。

西南證券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對港資上市券商敦沛金融的收購,並改名西南國際。無獨有偶,光大證券也於上半年以40.95億港元收購新鴻基金融集團70%股權。此外,東方財富香港子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收購寶華世紀證券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也於今年三月獲批。

值得一提的是,為加大在港市場的話語權,部分券商這一年也著手於整合香港和大陸的投研業務。

“我們正在搭建我一個一體化的研究銷售團隊。未來要實現境內和境外的垂直一體化管理。也就是說在香港和大陸的研究以後將是一個團隊,要能夠保證我們的研究產品的綜合服務能力。”某大型券商研究所高管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稱。

部分券商收益領先

滬港通一周年,不止一位券商人士向記者回憶了一年前為滬港通連夜加班的忙碌場景,那麽一年之後,忙碌是否得到收益兌現?

“港股通給我帶來的傭金收入增加不多,總體不足千分之一。”一券商經紀業務人士對記者稱。該人士所說並非個案,從整個行業而言,滬港通帶給內資券商的收益並未達到預期。

數據顯示,滬股通在過去一年的230個交易日里,共使用約1210億元人民幣額度,使用量占3000億總額度的40%;港股通則在225個交易日里,共使用約924億元人民幣額度,使用量占2500億總額度的37%。對於內地券商,以0.07%的傭金率計算,獲得的經紀收入尚不足九千萬元人民幣。

不過,這之中也不乏收益首先者,尤以內資券商香港子公司的經紀業務增速更為明顯,從部分內資券商在港上市子公司報表可窺見一二。

公開數據顯示,國泰君安上半年新開戶達1.35萬戶,7月增長稍為放緩,但仍有約2000個新開戶。上半年收入增加47%,至12.163億元。其中經紀收入增加75%至4.36億元,投行業務收入減少25.4%至1.3億元,資產管理收入增加93.6%至3,458萬元。貸款及融資收入則增加59.6%,至5.12億元。

海通國際上半年客戶數量增加則超過1萬戶,港股日均交易量升幅158%,遠超港股市場平均98%的升幅。此外,海通國際上半年經紀及孖展融資升1.2倍至11.68億元。

同樣,東方證券的子公司東方金融控股(香港),其經紀客戶數量中期也較年初增長30.55%,傭金收入同比增長3.7倍,孖展業務利息收入同比增長11倍。

除了經紀業務外,香港市場作為中資券商境外業務的橋頭堡,受滬港通影響,券商的境外業務也得到相應增長,而這之中早就在港開展業務子公司早已上市者罪為由先發優勢。

例如,海通證券上半年境外業務營收26.3億元,同比2014年的5.46億增長3.81倍,占比總營收從8.1%上升到11.9%。

與海通證券類似,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境外業務增長也十分可觀。其中,中信證券境外業務上半年營收38.79億元,同比增長77.15%,占收入比例約12.47%。國泰君安同期境外業務收入則同比增長了63.34%,凈利潤同比增長93.43%。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34

*欣泰低開8.48% 開盤半小時內資金沖入4500萬元

繼昨日*欣泰漲停板打開後,今日早盤集合競價*欣泰未封死跌停,相對昨日收盤低開8.48%,報3.13元。開盤後,一直在跌停板附近波動,截止目前已經成交逾4500萬元,換手率逾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468

周鴻祎談私有化回歸:360將很快成為一家內資公司

在奇虎360正式從紐交所退市的一個月後,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首次公開談及360私有化回歸。

8月16日,他在面對媒體時表示,360很快就會變成一家純正的內資公司。

周鴻祎稱,像360這樣體量的公司回歸其實風險很大,整個數目接近100億美金。但仍要冒險回來,不單只是從資本方面考慮,還有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

“國家對網絡安全的高度重視對360來說無疑意味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為此,我們下定決心,克服困難,從美國退市,回歸中國。”周鴻祎說。

此外他透露,360也開始做軍工安全的業務,如果是一個外資公司,很難去做。因此360冒了很大風險回來。

“我們相信,回歸中國後的360,不僅將極大拓展自身的業務發展空間,而且能夠為國家網絡安全建設貢獻重要的力量。”周鴻祎稱。

在今日周鴻祎發表的一封公開信中,他還提到,技術專利是構築 360 核心競爭優勢的利器。在專利方面,360 申請專利 7888 件,其中 93% 以上屬於發明專利, 網絡安全領域專利申請量超過該領域全國專利申請總量的 32 % 。其中國內專利 7118 件,海外專利申請 770 件。在剛剛過去的 2015 年,360 申請發明專利 2777 件。

此外,在全球範圍內,360 在網絡安全領域大規模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深度學習對文件、網址、流量 及 基 礎 網 絡 數 據 進 行 特 征 識 別 、風 險 預 警 和 異 常 行 為 分 析 ,全 面 用 於 客 戶 端 反 病 毒 、反 欺 詐 以 及 企 業 級 防 火 墻 、 APT 防護等產品。360 還推出了 DDoS 實時追蹤、病毒木馬疫情實時監測、釣魚攻擊實時溯源、全網漏洞監測、 主要 APT 活動監測、偽基站追蹤等大數據可視化系統。

公開資料顯示,在此前的2015年6月17日,奇虎360宣布其董事會收到創始人周鴻祎的一份不具約束力的提案,該要約來自公司董事長周鴻祎、中信證券及其附屬、Golden Brick Capital Private Equity Fund I L.P、華興資本、紅杉資本China I, L.P及其附屬公司,以每股普通股51.33美元(相當於每股美國存托股77美元)的現金收購其尚未持有的奇虎全部已發行普通股。

當時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祎稱,這是在反複考慮當前全球及中國資本市場環境後做出的主動戰略選擇。“我們當中的很多人認為,360目前80億美元的市值,並未充分體現360的公司價值。” 他在內部郵件中說。

有互聯網分析人士指出,不管是從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這都有可能是歷史上用意最為複雜的一份私有化要約,因為這不只是360一家公司的事情,幾乎整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節奏都會受其影響,一些不想與之發生任何關系的公司如百度、騰訊等,此時也被迫不得不做出相應的應對舉措來制衡。

事實上,從奇虎360自身業務來看,現在360公司的產品逐步涵蓋安全軟件應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車聯網和智能手機等多個方面。360也正在從一家純粹的互聯網安全公司,逐步向安全互聯網公司轉變,為用戶提供線上至線下的安全服務。

外界猜測,未來奇虎360將對公司安全產品線、流量產品線及手機、硬件新興業務進行分拆,通過借殼A股公司的方式進入資本市場。

此前中金分析認為,如果奇虎360回歸A股上市,其市值將高達3800億人民幣(613億美元),相當於市值擴大近七倍。這還只是“保守估計”,沒有對奇虎360的領導力等給出溢價。

以下為周鴻祎公開信原文:

親愛的媒體朋友:

今年 7 月中旬,360 從美國紐交所退市,按照規劃執行回歸中國的進程。

回歸中國是我們制定的一項重要的戰略。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非常重視網絡安全,並將之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黨和國家領導人發表的一系列的重要講話,顯示出中國最高層在保障網絡安全、維護國家利益、推動信息化發展的決心。國家主席習近平進一步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 建設網絡強國 ,要有自己的技術 ,有過硬的技術 。

創立十年來,360 在網絡安全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研發過硬的核心技術,推出系列強大的產品,積累了大量 的技術專利。國家對網絡安全的高度重視,對 360 來說無疑意味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為此,我們下定決 心,克服困難,從美國退市,回歸中國。我們相信,回歸中國後的 360,不僅將極大拓展自身的業務發展空間, 而且能夠為國家網絡安全建設貢獻重要的力量。

在此,我衷心感謝媒體朋友在過去的十年間對 360 的支持和幫助。正是在媒體朋友的批評和鼓勵下,我們才能夠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在創新中 發展 ,在 反思中進步 。

網絡安全技術和技術創新是 360 的 DNA。在過去的十年中,360 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建立了全球最大的雲安 全體系,成為全球第一個大規模應用雲安全技術的廠商。360 公司率先將搜索引擎、雲計算、人工智能機器 學習等技術應用於惡意程序、惡意網址自動檢測識別上。360 自主研發的 QVM 人工智能引擎,在多項全球權 威評測機構的歷次評測中都取得了排名領先的優異成績。

技術專利是構築 360 核心競爭優勢的利器。在專利方面,360 申請專利 7888 件,其中 93% 以上屬於發明專利, 網絡安全領域專利申請量超過該領域全國專利申請總量的 32 % !其中國內專利 7118 件,海外專利申請 770 件。在剛剛過去的 2015 年,360 申請發明專利 2777 件,連續三年獲得中國專利獎,是唯一入圍國內“專利前十” 的安全廠商。

沒有安全人才,就沒有安全技術,更談不上網絡安全。360 建立了國內乃至全球領先的安全人才隊伍。目前, 360 的安全創新中心已經具備全球影響力,更是亞太地區領先的網絡安全創新中心。360 安全創新中心以 360 頂級安全技術為基礎,集全球精英人才與頂級技術為一體,下屬 12 支安全研究團隊、五大實驗室、兩大 平臺和兩大中心,覆蓋互聯網安全完整技術生態。

此外,在全球範圍內,360 率先在網絡安全領域大規模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深度學習對文件、網址、流量及基礎網絡數據進行特征識別 、風險預警和異常行為分析 ,全面用於客戶端反病毒 、反欺詐以及企業級防 火墻 、 APT 防護等產品。360 還推出了 DDoS 實時追蹤、病毒木馬疫情實時監測、釣魚攻擊實時溯源、全網漏洞監測、 主要 APT 活動監測、偽基站追蹤等大數據可視化系統。

俗話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如果說網絡是堤壩,那麽網絡漏洞就是產生網絡攻擊的蟻穴。能否挖掘出網絡 漏洞,以及挖掘出怎麽樣的網絡漏洞,是判斷一個廠商安全能力的標準。360 擁有國際領先的漏洞挖掘和研 究能力。通過挖掘漏洞並推動廠商修複,360 安全團隊讓全球每一臺 Windows、Android、iOS/MacOS 智能 設備都變得更安全。2015 年,360 獲得微軟、谷歌、蘋果、Adobe、VMware 等廠商官方致謝 117 次,漏洞報 告數量在全球範圍內排名第二,僅次於 Google Project Zero;2016 上半年,360 已獲得谷歌、微軟、蘋果三 大平臺 69 個漏洞致謝,漏洞報告數量穩居世界前列,其他中國廠商的漏洞報告數量都在 30 個以內。

通過對最新操作系統和通用軟件的漏洞研究,360 強化了自身產品相應的安全機制和防護能力。在 Pwn2Own 黑客大賽上,360 研究人員連續兩年率先攻破當時最先進的 Win8.1+IE11 以及谷歌 Chrome 瀏覽 器、Nexus6 手機等最高難度目標,並推動這些產品及時修複安全缺陷。

360 發布國內首個 APT(高級網絡攻擊)可視化分析平臺,針對國家級的黑客攻擊進行發現、取證、溯源和拓展。 在這樣的安全大數據基礎上,我們確立了“數據驅動安全”的理念,研發出 360 天眼這樣發現未知威脅的大數據平臺 ,這個平臺是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 、以用於實戰的可視化分析平臺 。

媒體朋友們見證了 360 從 PC 時代向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和發展,見證了360從個人終端安全服務向企業 網絡安全服務的轉型和發展。

在此,我再次向各位媒體朋友的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360公司董事長兼CEO

周鴻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34

內資券商子公司上市潮起 興證國際今起在港招股

興業證券(601377.SH)9月29日晚公告稱,公司所屬企業興證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興證國際”)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獲批。興證國際方面發給《第一財經日報》的資料顯示,公司將在9月30日正式啟動IPO招股。

這是繼光大證券、東方證券、招商證券之後,年內第四起內資券商赴港上市的案例,也是內資券商分拆子公司H股上市的首例。目前,長江證券也公布了分拆子公司在港上市的計劃,中國平安則透露擬分拆平安證券上市。

興證國際在港招股

去年12月興業證券發布的一則公告,透露了興證國際(8407.HK)赴港上市的動作。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審議通過了初步工作方案,興證國際正在開展分拆上市前相關重組工作。

資料顯示,興證國際是興業證券在香港設立的海外業務平臺,於2012年5月正式開業。業務發展和資質方面,在創立之初,興證國際主要以傳統經紀及保證金融資業務為主。目前,公司業務條線已擴展到包括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證券自營及私人財富管理等多領域;架構上則設有興證國際證券、興證國際期貨、興證國際融資、興證國際資產管理、興證國際財務、興證國際投資和興證國際私人財富管理等7家全資子公司。

首次嘗鮮內資券商分拆子公司境外上市,興證國際此次上市方案也引發了行業關註。具體步驟上,將通過“重組+增資”兩步走,興證國際實現了此次的境外上市。

據此前公告,興證國際作為上市主體,將承接興證(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興證金控”)持有的各附屬業務公司股權。按照香港市場的通行做法,雙方各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全資子公司,並完成業務和資產的轉讓。

隨後,興證國際還迎來股權架構的上市前調整。

一方面,興業證券通過興證金控對興證國際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後,母公司興業證券的控股比例不低於興證國際境外上市前總股本的68%。而另一方面,為完善興證國際的治理結構和激勵機制,母公司還通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引入第三方投資者方式對興證國際進行增資擴股。兩種增資方式對應的持股比例,將分別不超過興證國際上市前總股本的10%、22%。

興證國際.JPG

附:興證國際完成重組及增資後的股權結構

經歷“兩步走”後,興證國際在9月30日啟動招股。興證國際方面表示,此次招股價區間在1.18港元至1.39港元,募集金額規模約為11.8億港元至13.9億港元。按此前公告的規劃,此次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增加興證國際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擴大業務規模。

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潮起

內資券商赴港上市在近兩年漸成趨勢,目前已完成A+H股架構的內資券商已包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光大證券和東方證券。本月,招商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也先後發布公告,公布H股上市計劃。

與整體赴港上市不同,興業證券此次選擇分拆子公司的形式。興業證券方面對此曾表示,境外上市將為興證國際獲取獨立融資平臺、提升海外市場影響力、吸引專業人才加盟,在香港以及其他海外地區更好地發展證券業務。同時,母公司也能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其他業務板塊,促進公司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和可持續發展。

這一模式也在內資券商中迅速得到呼應。今年8月9日,長江證券公告稱,擬長證國際金融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募集資金擬用於增加長證國際金融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擴大業務規模。與興證國際的上市方案類似,長證國際金融將作為擬上市主體,承接長江香港目前持有的各附屬業務公司股權。

內資券商分拆子公司的趨勢或還將進一步推進,而在興證國際的上市方案中也透露了這一操作的相關標準。

據興業證券此前公告,在證監會《關於規範境內上市公司所屬企業到境外上市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有關上市公司所屬企業到境外上市具有明確條件約束。其中包括上市公司在最近三年連續盈利,且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此外,上市公司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內發行股份及募集資金投向的業務和資產,應未作為對所屬企業的出資申請境外上市。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合並報表中按權益享有的所屬企業的凈利潤和凈資產,應未超過上市公司合並報表凈利潤的50%、凈資產的30%。

同時,上市公司與所屬企業不存在同業競爭,且資產、財務獨立,經理人員不存在交叉任職。上市公司及所屬企業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關聯人員持有所屬企業的股份,未超過所屬企業到境外上市前總股本的10%。上市公司也不能存在資金、資產被具有實際控制權的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及其關聯人占用的情形,或其他損害公司利益的重大關聯交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261

內資欲吞三成股份,沒落影視帝國TVB重返“大時代”

雖然近期剛剛發布了盈利預警,但這並不影響昔日影視帝國TVB被資本追逐。

近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00511.HK)正進行大股東回購,卻突然殺出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傳奇影業及娛樂集團”(下稱“傳奇影業”)。傳奇影業向TVB發出文件,擬收購29.9%已發行股份,如果落實,會成為TVB單一最大股東。

前有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入股,後有傳奇影業“搶食”,身處影視業低迷的香港、自身業績陷入低谷的TVB竟然引得資本競逐,也難怪多年研究影視產業的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向第一財經記者感嘆“看不懂”。

如今,很多香港影視界“大牛”都來內地發展,內地的公司為何逆向行走,競購TVB呢?

資本競逐TVB

2月8日晚,TVB發布公告表示,當天傳奇影業已向公司發出一份函件,以知會公司董事會,其正與公司就可能提出自願性有條件現金部分要約,以收購TVB股本中29.9%已發行股份進行正式討論。

此前有消息稱,傳奇影業乃萬達集團去年收購的美國傳奇影業。第一財經記者向萬達方面核實,了解到此傳奇非彼傳奇,這次想要收購TVB的傳奇影業為內地一家從事文化產業、房地產開發與投資的公司。

想要購買TVB股份的並非一家。此前,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輾轉獲得了TVB26%的股權,而就在上個月,TVB大股東們正在嘗試進行股份回購;而傳奇影業收購TVB29.9%的股權並成為控股股東的先決條件是此前的回購計劃被否決。

傳奇影業則表示,預計將於2月20日開始的一周內,發表按例披露有關該建議收購要約的公告。

一旦此次的要約收購落實,傳奇影業將可能成為TVB最大單一股東,超越黎瑞剛、陳國強及宏達電(HTC)創辦人王雪紅等股東持有的股份。

落寞英雄難挽頹勢

TVB一下子變得如此搶手,是很多業內人士始料不及的。

根據TVB的財報,其去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3%,至19.64 億港元;營業利潤則下跌30%,至3.26億港元。TVB業績下滑的情況在去年下半年並未得到好轉。雖然年報尚未公布,但根據TVB最新發布的盈利預警,TVB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跌55%~65%,下跌的主要原因為香港零售業的不景氣導致廣告主營銷支出下降。

雖然近年來內地影視文化產業發展迅速,無論是電影票房還是影視劇收益都在飆升,但其劇集曾經風靡內地的TVB在最近10年內幾乎停止了增長。要知道,這家公司在2006年上半年時,收入已達18.87億港元——10年間,這個數字只增長了不到4%。

TVB前幾年大熱的“狙擊系列”又出新作《乘勝狙擊》。

TVB在2016年上半年財報中稱,挑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疲軟的香港廣告市場、猖狂的盜版,以及各類在線娛樂平臺(主要指在線流媒體)的激烈競爭。

事實上,TVB並非不努力。然而自從徐克、許鞍華、陳可辛、爾冬升、劉偉強、麥兆輝、莊文強等一大批香港導演紛紛將事業重心北移,不少大牌藝人也將目光投向了內地市場,TVB的努力一直沒有收到成效。

縱觀這兩年的TVB,雖然劇集不斷,但能拿得出手的也是少之又少,就算將歐陽震華、滕麗名等老將請回來拍戲也無好轉。曾經擁有“萬千星輝”的TVB也難挽頹勢,很多人感嘆:“不知從何時起,TVB越來越遠離我們的視線。”

另一方面,雖然近年來資本屢有青睞TVB,但也並沒有嘗到甜頭。2011年,香港“殼王”陳國強、臺灣前首富王永慶女兒兼HTC創辦人王雪紅、私募基金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接手TVB26%股權時,相當於以每股55港元購入逾1.138億股,作價多達62.59億港元;隨後,黎瑞剛控制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也入股。

如今,按照TVB最新市值134億港元計算,26%的股價僅價值約35億港元,比2011年時縮水約45%。

存量IP或是最大價值

對於TVB面臨的困境,唐德影視分析師隋小曉對第一財經表示:“其實不是TVB不行,而是內地的影視市場發展太快了。”

隋小曉分析認為有三大原因導致TVB市場份額受到擠壓。首先,內地一部電視劇可以輕松拿到上億元的投資,這是香港市場目前所達不到的。

其次,TVB乃至整個香港影視公司拍攝的影視劇缺乏很好的投資收益率,拍攝成本高昂,然而香港經濟低迷,廣告等收益下滑嚴重,投資人、電視臺、演員、編劇、導演都掙不到錢,賺不到錢就沒有更多的資本投入,形成惡性循環。

第三,香港沒有網絡付費會員,沒有龐大的收視群體;在內地,可以一劇網播、臺播等輪播,收益來源多,但在香港實現不了,而要發展內地市場卻又缺乏足夠實力。

內地視頻行業的付費用戶數量快速增長。數據來源:藝恩咨詢研究

那麽,引得華人文化、傳奇影業紛紛想要入主TVB的動力何在?業內有多種猜測。

一部分業內人士表示看不懂或者不看好。有觀點認為,TVB多年業績低迷之後,股價正處於低谷,不排除一些公司想要抄底。

陳少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抄底的前提是看好TVB未來,但目前看TVB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只能轉型發展。抄底本身價值不大,也許是想借殼或者有其他目的。”

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認為,假設傳奇影業成為TVB大股東,或會令後者股價受壓。他解釋,傳奇影業未必熟悉香港本地電視市場的運作,收購TVB後的營運前景不明。

當然,也有部分人士看好這樣的合作。目前看,TVB發展多年累積的影視IP(知識產權)資源,可能是TVB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第三方文娛產業研究機構藝恩咨詢研究副總裁侯濤向記者表示:“這幾年港臺影視公司北上步伐明顯加速,從前幾年項目合作到股權合作即是例證。TVB在影視劇領域有海量版權資源和藝人資源,這或許是吸引內地公司的重要籌碼。”

從事投資顧問的臣易資本董事黃真峰也認為,TVB作為香港老牌的影視公司,在香港影視界還是有很好的基礎和沈澱,香港的電影工業成熟度以及海外資源,或許是投資人看重的。

據去年的半年報,從TVB收益的地區貢獻來看,中國香港為TVB貢獻了69%的收入(約13.5億港元);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以合計14%的收入位列第二;中國內地在2016年上半年為TVB貢獻了1.96億港元的收入,增速同比大漲33%(得益於與優酷土豆、騰訊、芒果TV等的版權合作),位列第三。

可以看出,內地發展潛力巨大,給TVB業績增長貢獻不小,但TVB內地業務開拓不足,占比太小,讓TVB無法分享內地市場增長的紅利。

“TVB內地業務所占比重小,主要是內地影視公司發展太快,而TVB又很難了解內地主流消費者的口味,內容還是走以前的套路,很難吸引新興的觀眾群體。”陳少峰向記者總結道。

當然,情況或許會在內地公司入主後有所改觀。

隋小曉表示:“有TVB的版權庫,加上捆綁的優質導演、編劇資源,依靠內地的資本市場,以及TVB多年來累積的忠誠受眾群體,TVB的演員是經歷過演技打磨的,可以充分和風頭正勁的‘小鮮肉’結合,取長補短,碰撞出火花,還是有機會分享內地高速發展市場的蛋糕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908

【機械】內資機器人企業崛起前夕:日本機器人如此強大,如何另辟蹊徑殺出重圍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661&summary=

【機械】內資機器人企業崛起前夕:日本機器人如此強大,如何另辟蹊徑殺出重圍

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火熱內資崛起

中國市場突飛猛進

2016年產銷或超9萬臺

產量: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全年總產量達到7.24萬臺,同比增長34.3%。(統計局口徑)



銷量:2016年上半年我國共實現國產機器人銷量1.97萬臺,按可比口徑計算較上年增長3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2個百分點;考慮到前期研發企業實現投產、新企業進入等因素,實際銷量比上年增長70.8%(機器人產業聯盟)。我們預計全年國產工業機器人有望超過3.5萬臺,同比增長60%。如果加上外資企業的銷量,國內機器人的裝機量有望超過9萬臺,同比增長34.2%。



國產機器人產品結構發生積極變化,多關節機器人占比提升從機械結構看,在多關節機器人占比提升的同時,圓柱坐標機器人、並聯機器人的占比在下降,國產機器人產品結構正發生著變化。2016年上半年國產坐標機器人保持龍頭地位且銷售加速,銷量超過8,100臺,占國產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的42.1%,比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多關節型機器人上半年累計銷售6,225臺,同比增長67.2%,增速與上年基本持平,在工業機器人總銷量中占32.3%,比去年全年占比提高5個百分點。工廠物流機器人銷量超過1,000臺,同比增速高達71.3%,在機器人銷售總量的比重與上年持平。平面多關節機器人銷售1,750臺,同比增長12.6%,占總銷量的比重比上年回落4.7個百分點。圓柱坐標機器人累計銷售563臺,同比增長17.8%。並聯機器人上半年銷售有所回落,完成銷售330臺,同比下降7%。


國產機器人應用領域仍以搬運和上下料為主

從應用領域看,2016年上半年國產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分布與上年基本相同。有60.1%的國內產工業機器人應用在搬運與上下料領域,這一比重較上年提高7.3個百分點,銷量同比增長94.3%。焊接是國內產機器人應用的第二大領域,銷量同比增長20.9%,約占總銷量的13.8%。此外,用於切割、磨削、去毛刺等領域的加工機器人和壓裝用裝配機器人市場均表現良好,上半年銷量同比分別增長103%和130%。



3C制造成為主要應用市場

從應用行業看,國產工業機器人廣泛地服務於國民經濟37個行業大類,91個行業中類,與上年相比應用領域更為廣闊。其中以3C制造業(計算機制造、通信設備制造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以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車整車制造為代表的汽車制造業,在國產工業機器人銷售總量中的占比最高,分別占30%和12.6%。



民族品牌逐步崛起

外資企業競爭優勢顯著

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的產業競爭格局依然是外資品牌占據市場龍頭地位,“四大家族”依然取得20%左右的高增長,部分企業突破萬臺大關,充分受益中國市場的蓬勃發展。



民族品牌逐步崛起

而國產品牌中,在多關節機器人領域里,埃夫特、埃斯頓、新時達、新松機器人等公司發展較快,其中埃斯頓、新時達等均在1,000臺左右,埃夫特2,000臺,均實現了快速增長,逐步成長為內資工業機器人企業的龍頭領軍企業。4大外資品牌合計約占66%左右;第一梯隊的內資企業中,埃斯頓、新時達等專註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的企業增長較快,份額進一步提升至2%左右,龍頭企業埃夫特(美的集團持股17.8%)約占4%。



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強勁再創新高

北美市場:總額再創紀錄汽車是第一大需求市場

2016年,北美地區生產了近3.1萬臺機器人。2016年訂單銷量合計3.5萬臺,金額19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0%、7%;出貨量3.1萬臺,金額18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0%、14%,都創下了新的記錄。其中,美國公司訂購2.7萬臺,其次是加拿大訂購2,700臺,而墨西哥訂購了4,700臺。截至2016年9月,RIA預計有2.7萬臺機器人應用於北美工廠,僅次於日本和中國。


2016年機器人訂購量的增長主要來源於汽車制造企業。在2016年,汽車業采用了超過2萬臺機器人。在2016年9月同比增長14%。此外,食品和消費品行業、電子、塑料和生命科學采購了大量機器人。食品和消費品行業的機器人采購量1~9月維持了40%的增長率。2015年汽車行業訂單銷量增長了19%,而在非汽車行業工廠中領漲的半導體和電子行業增加了35%。

碼垛機器人是2016年銷量最大的機器人類型,其次分別為包裝機器人和切割、鍛造機器人。在2015年,增長速度最快的分別為塗布和點膠機器人(+49%),搬運機器人(+24%),和點焊機器人(+22%)。



日本市場:出口為主物流運輸機器人國內銷量最高


2016全年日本共計生產機器人15.3萬臺,同比增長10.3%;銷售額達到5,546億日元,同比增長2.7%。產值54,666億日元,同比增長2.72%,銷量15.3萬臺,同比增長9.5%。2016年出口11.7萬臺,占全部銷量的76.5%,同比增長9.2%。出口額3,880億日元,占全部銷售額的70%。




從應用分類來看,搬運、焊接、裝配是銷量最高的機器人,合計占比達到70%。搬運機器人銷量4.1萬臺,占比27%,同比增長36.7%,同時也是銷量增長最快的類型。隨著智慧物流和智能工廠的高速發展,未來可能會持續保持增長的態勢。焊接機器人銷量4.0萬臺,占比26.4%,銷售額最多,為1,239億元,但是其銷量、銷售額均同比下降2.7%、1.3%。裝配機器人銷量排在第三位,其增速為20.7%。



從應用領域來看,國內銷量的3.6萬臺(占全部銷量的23.5%)中,汽車及配件、電子是應用機器最多的行業。2016年,汽車行業機器人銷量1.3萬臺,占全部國內銷量的37.7%,同比增長25.8%,銷售額569億日元,同比增長19.3%,占比34.2%。電子行業銷量9,823臺,占比27.4%,同比略微下降4.8%。可以看出,相比較面向汽車行業占到全球半壁江山的歐美以及中國市場,日本機器人市場面向其他各領域的比例則更為均衡,雖然占比大多在10%以下,但是增長態勢較為明顯。這也說明,相對於汽車、電子和機械等常規行業,日本工業機器人廠商逐漸重視機器人在新興行業的應用。




2017年工業機器人市場展望:需求旺盛強者恒強

機器人本體市場需求旺盛


需求有望實現25%同比增長

我們預計2017年我國機器人整體市場需求量約11.5萬臺,同比增長25%,其中多關節工業機器人(3關節以上)有望達到7萬臺。


從下遊需求市場來看,3C制造業需求強勁。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3C制造基地,對相關自動化設備需求較大。2015年中國機器人(國產品牌)銷量中3C行業占到17%,已成為第一大需求領域。2017年智能手機行業,特別是蘋果手機產品換代有望帶動自動化設備的需求爆發。目前,在顯示屏幕領域Oled、手機外殼材質領域3D玻璃已經率先在部分手機企業的新機型上采用,如果蘋果跟進采用的話,將極大帶動相應的自動化生產設備的采購需求。




汽車產業鏈需求同樣旺盛。汽車行業是工業機器人傳統需求的最大市場,特別是高端的6軸工業機器人。2016年汽車行業整體銷量2,802萬輛,同比增長13.65%,其中國內制造的汽車銷量約2,775萬輛,同比增長13.75%;帶動汽車公司固定資產投資1.2萬億元,同比增長4.5%。預計2017年,汽車工業仍然是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主要需求市場,特別是高端的6軸多關節機器人。



產能供給依然過剩


國內機器人產能供大於求。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逐步推進,工業機器人這一“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已經成為制造業最火熱的投資領域,且已經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賽道”上擠進來許多新的競爭者。目前工業機器人產能方面的問題主要是結構性問題,高端能力不足,低端領域低水平重複建設、盲目發展。工信部統計我國涉及機器人生產的企業已逾800家,其中超過200家是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大部分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處於產業鏈低端,產業集中度低、總體規模小;各地還出現了40多個以發展機器人為主的產業園區,有些園區存在著重招商引資、輕技術創新、輕人才培養的傾向。

我們估算國產多關節機器人市場中,規模較大的埃夫特多關節機器人銷量約有2,000臺,埃斯頓、新時達、新松、廣數、啟帆等銷量在1,000臺左右,其他規模較小。如果刨除這些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其他約150家本體制造企業的平均銷量30臺以下,按20萬元/臺價格計算,產值少於600萬元,整體競爭能力較弱。即使按完全統計口徑(含並聯、直角坐標等低價值量工業機器人)計算,2016年國產工業機器人約3.5萬臺,按200家本體制造型企業來算,平均每家的產量也不足180臺。


核心部件——減速器:市場規模較小,且外有強敵


減速器是關節型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其中RV減速器和諧波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中使用最主要的減速器。由於工業機器人對減速器要求較高,國際龍頭機器人企業與龍頭的減速器企業形成了穩定合作,世界75%的精密減速器市場被日本的HarmonicaDrive和Nabtesco占領,其中Nabtesco生產RV減速器,約占60%的份額,HamonicaDrive生產諧波減速器,約占15%的份額。我們估算國內機器人用減速器(RV/諧波)的市場規模較小,預計2017年有望達到44億RMB。




其中,由於RV減速機主要用於20公斤以上的機器人關節,諧波用在20公斤以下機器人關節;RV減速器組成零件更複雜,承載強度更高,制造難度較高,量產規模小,相比國外產品既沒有質量也沒有價格的競爭力。


從國產化進展來看,國內目前正在布局機器人用精密減速器的企業有:上海機電、秦川發展、雙環傳動、華恒股份(昆山光騰)、武漢精華、恒豐泰、南通振康、巨輪股份、泰隆、山東帥客、蘇州綠的、中技美克、大族激光等公司。




核心部件——伺服電機:本土企業迎頭趕上


工業機器人的另一個核心部件是能夠精確的將運動指令轉換為運動動作的伺服電機,與普通伺服電機相比,機器人對伺服電機的精度和響應時間要求比較高。


機器人專用的伺服電機國外品牌市占率較高,目前歐系機器人的驅動部分主要由倫茨、Lust、博世力士樂等公司提供,歐系電機及驅動部件過載能力、動態響應好、驅動器開放性強,且具有總線接口,但價格稍貴。而日系品牌工業機器人關鍵部件主要由多摩川、安川、松下、三菱等公司提供,且價格相對較低。


國內近年來工業機器人領域的伺服電機發展迅速,國產品牌中匯川技術、埃斯頓、華中數控、蘭州電機、和利時電機、廣州數控、南京蘇強電機、深圳雷賽電機等發展較快。



從伺服電機市場來看,國內高端市場主要被國外名企占據,主要來自日本和歐美,未來國產替代空間大。目前國外品牌占據了中國交流伺服市場近80%的市場份額,主要來自日本和歐美。其中,日系產品以約50%的市場份額居首,其產品特點是技術和性能水平比較符合中國用戶的需求,以良好的性價比和較高的可靠性獲得了穩定且持續的客戶源。




整體伺服電機市場規模也有望從2015年約61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69億元。

投資建議:精選龍頭


機器人概念經歷過“追風”階段後,逐步進入業績驗證期。從行業成長性來看,2016年半年可比口徑的同比增長近38%,2016年“四大”在中國區的銷量增速也超過20%,部分內資企業產銷量已經跨過年產銷千臺的盈虧平衡點,我們建議重點關註龍頭機器人本體制造企業:美的集團、埃斯頓、新時達等;在系統集成領域具有優勢的大族激光、機器人、黃河旋風等;在核心部件領域具有優勢的匯川技術、上海機電等。



 (完)



掃描下載新財富APP,深度投研,大咖講座,盡在新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