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X先生炒輪記

香港市场每天演绎着扣人心弦的财富故事,有着杠杆效应的窝轮市场更是如此。一位投资者日前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炒轮”经历,以及在跌宕起伏中如何面对贪婪和恐惧——

□本报记者 李宇 香港报道

见到他是在一个茶馆,平头,中等身材,略显发福,看上去四十多岁,典型的北方汉子形象,给人从容和平易的感觉,很难想象他整天玩的是证券市场最惊心动魄的“游戏”。

“我可以谈一下自己的经历,但不想出名,你就称我X先生吧!”他对记者说。

港股今年风高浪急,恒生指数一、两千点的日波幅已不稀奇,窝轮(Warrant,内地称权证)市场更是大起大落,险象环生。在短短几个月内,X先生一度变身亿万富豪,也曾在一日之内损失数千万。这不是普通投资者玩得起的。

窝轮一天 人生一年

早前已移民澳洲的X先生,趁今年“五一”长假将650万港元资金从悉尼转入香港办投资移民。可能是一个罕见特例,他把全部资金都投入了窝轮。

“我比较喜欢博,喜欢做有杠杆的。”自从中国有股市起,X先生便搏击股海。用他自己的话说,“窝轮一天就等于人生一年,一个行业周期可能是数年,而股市可能数月便完成,窝轮则把这种波动进一步放大!”

X先生的“入场”正好踩在一个幸运的时点。5月11日,中国 进入该吧)的认购窝轮。

“我一直看好中国人寿,中国铝业是因为A股刚上市,A股股价当时在20元左右, 而H股才不到11港元,便宜一半。”他分别以每股2港元和0.11港元介入中国铝业及中国人寿的窝轮,之后价格被一路拉升到8港元和0.6港元。至8月 初,其账面资产已由650万升至3200万港元。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8月初,美国次按问题风声鹤唳,全球市场遭遇重挫,X先生的资产随即被打回原形,甚至一度倒亏,最低时资产只剩200万港元。

至今仍让他后悔的是,早了一天把中国铝业窝轮平仓。“如果再慢一天,我就拿住了,那天局势未明,窝轮反弹到5.8港元后又往下打,结果我在5元时被震了出来。要是晚卖一天,我就看明白了,后来这个轮一周内涨到了18元。”

“在香港炒轮,看准只占20%,敢买占30%,最后怎么平掉占50%。就跟踢球一样,平仓是最后的临门一脚!”X先生说。

1个月赚回1个亿

初历大起大落之后,X先生万万没有想到,更加惊心动魄的体验正迎面而来。

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港股直通车”将要试点,恒生指数一甩次按阴霾,当日强劲反弹1825点。他随即在8月22日买入港交麦银七十二B(9581.HK),以1.9港元的价格买入500万股,动用资金约1000万港元。

“我当时判断,中国投资者赌性大,港股直通车如果开通,香港的成交量肯定大涨,不管大市如何,港交所无疑都是最大受益者。”X先生说。这时,港交所股价约为125港元,还未出现启动迹象。

随后,一个喜讯意外传来。9月7日,香港政府动用外汇基金账户增持港交所股份至5.88%,成为最大单一股东。港交所当日大涨6.76%至158港元,随后再一路飙升,至10月底达255.8港元。9581也从1.9港元飞涨至最高约15港元。

“我当时想,正股不到200块,窝轮就不卖,可后来没守住,9月中正股到190块,我便卖了窝轮,出货价格是7块。”在港交所这一只轮上,X先生进账约2550万港元。

随后他将资金转战进入该吧)的窝轮。虽然在9581上没有笑到最后,但江铜窝轮给他带来的获利却更加丰厚。他以0.45港元介入,1.5港元卖出,获利达三倍。

“10月份我的账面获利有1个亿,9月底是7500万,10月底则涨到了1.75亿左右。”X先生说,他亦向记者出示了其账户的有关情况。

在汇控遭遇滑铁卢

“买窝轮,千万别死在黎明前的黑暗中!”X先生说,他至今最大的一笔窝轮损失便与此有关。

港股在8月20日之后节节攀升,不到一个月便突破25000点大关。不过X先生发现,老牌蓝筹汇丰控股却没怎么涨。10月4日,他便以1港元买入汇丰比联七十二A(9892.HK)。

然而,市场表现未如所愿。由于次按问题,汇控股价微升之后掉头向下,从最高 153港元跌至最低131.5港元,而X先生买的窝轮12月6日的行权期也日益迫近。该窝轮跌到0.15港元时,X先生损失了约一千万港元。“其实汇控长 期还是挺看好的,但是时间不够了。时间非常重要,如果时间不够,你会死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他说。

另外一只让X先生遭遇重创的是中石油的窝轮。10月3日,他以0.3港元买入中石油的一只窝轮。“当时考虑中石油A股上市、 国际油价上涨会有一波升浪,后来窝轮也一度涨至超过0.8港元,但没想到局势变化很快,11月4日政府高层表示港股直通车的四点考虑,港股随即急转直下,中石油股价也从上往下‘灌’,由最高20.25港元跌至约14港元。”

“这次犯的错误在于,在高位时应该卖出一半,那就会像做港交所窝轮一样漂亮了!”

窝轮之戒

暴风骤雨之后,X先生目前仍有10来倍的收益。回顾这段历程,他深有感触地说:“投资窝轮一定要慎重!”

尽管已在证券市场征战16年,曾在大型券商工作,做过私募基金经理,有着资深的 从业经历,但X先生仍不敢丝毫懈怠。他每天晚上要盯美国股市行情,至凌晨四五点才睡;早上九点起来,接着看A股和港股的早盘;他订阅了20来种与窝轮、港 股有关的报纸、杂志;自己不惜“重金”买了基金的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在他身边,还围绕着一个非正式的投资团队。

谈到防范窝轮风险的体会,X先生说,这有“四戒”:“一戒乱选正股,我一般会选 择大蓝筹,这样的公司透明,有很多研究员跟踪分析,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知道。同时我是看准正股的趋势再买,而不是短线炒作。我们有的朋友拿轮,正股存在较 大风险,窝轮从几毛钱跌到1分钱的很多,我们叫这个是‘拿破轮’。”

他提醒说,这其中需要特别关注一个风险就是分红,如果上市公司分红,窝轮持有者是不会获得的,这对窝轮持有者将会造成损失。

“二戒单一持轮。我一般会做一个组合,即使选择窝轮的正股质素很好,但也难保‘安然事件’不会重演。拿三个轮,一个出事,损失不过三分之一,但只要有一个翻番,这个组合就不差。”

“三戒忽视时间值。没有价值的末日轮是废纸一张,但在内地也曾遭到爆炒,香港的窝轮会比较理性,要靠你的研究功底和对股票的理解。我拿轮,一般行权期至少还有两三个月,现在震荡大了,有些行权期已近的窝轮我也敢买,但也不能顶得太紧。”

“四戒忽视流动性。窝轮在急速下跌的时候,一般是没有人买的,几乎没有流动性,想卖也卖不掉。我便常碰到窝轮全日成交还不及我个人持轮多的情况。”

“做窝轮,心态要平和,我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杠杆来用,而不是短期炒作,这是我最大的体会!”在X先生看来,窝轮市场并非完全是赌徒的乐园,以平和的心态应对,才不会被惊涛骇浪所淹没。这或许正是他在大起大落之后,仍有不错收益的原因。

greatsoup:

China's people is so crue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

答歐陽先生問- 財經寫手應備的股票知識

2008-03-03 Appledaily

歐陽x

天大無成交難炒起

剛於去年底由創業板轉主板掛牌嘅天大石油管材(839),將申請發行1.35億股A股,集資約5億元,公司又公佈去年業績,及10股送5股紅股。送紅股基本上等於拆細股份及增流通量,惟公司同時建議兩股合併一股,唔知想點。事實上天大轉主板後成交依然疏落,多過一球成交嘅日子唔多過兩日,上周五僅22萬股易手,回歸A股又如何?無成交想炒起都難,唔增加流通量幾好消息都無用。
證據一:
第五章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 第一节 股份发行
第一百二十六条 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划分为股份,每一股的金额相等。
  公司的股份采取股票的形式。股票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
第一百二十七条 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平、公正的原则,同种类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

greatsoup:
送紅股的確是拆細股份、增加流通量,亦有炒作派發的目的。如近期的確思醫藥(8250)。

但是為何要二合一呢?

因為中國舊時的股份是無固定票面值的,因公司法並無此規定,如當時老八股的飛樂音響,其實是五十元一股票面值的。

但其後A股上市公司因要符合標準,把股票分拆成一元一股票面值,即可能把一股分拆幾十股,以方便計算股本,甚或是降低股價。其後的上市公司亦因此為成規,要把股份變成一元一股的票面值以符合A股上市的規定。你會發覺天大石油管材是0.5元票面值,所以要2合1,變回一元票面值,方便其在A股上市。其它例子如:富力地產、東江環保。

不過,由於時間的演變,公司的股份價格愈來愈高,如洛陽鉬業,留意其票面值,其實是0.25元的,如以1元票面值上市,股價就會是40元,又如富力地產,票面值和洛鉬一樣,如果是1元票面值,就會是100元上下,又如東江環保,票面值是0.1元,股價如是1元票面值,就可能不會是幾元,是幾十元,紫金更誇張,票面值是0.1元,如果是1元票面值,股價會是100多元,如以這類價錢上市,一來因股價太高,散戶購買的意慾很低,另外炒作的股價最少要升一倍以上,股價會是上兩百元甚至三百元,炒作的成本會很高,所以不特別太有吸引力。

其實公司改回票面值,又想不用改股價,又不只是這一招,如富力地產,它曾提出以送紅股的方式,即是用資本儲備轉至股本,增加股份的數目4倍,然後把股票4合 1回復1元票面值,這樣又不用提高股價,又可以回復1元的股本,但是要有充足的資本儲備才可以,因為所需的資本儲備必需要多過轉增的股本才行,如果不是這樣,就會使資本儲備為負,是不能派息的,對一些新上市,派盡股息予原始股東的使資本儲備太少的公司來說,根本是非常吃力。

所以,新近有人建議准許,少於1元票面值的可以上市,現在已經有實例,如紫金礦業就是一例,當局已准許它以0.1元的票面值把公司上市,如確實上市,它已經創造了歷史。

另外,今次10送5的目的也有一個目的,是降低股價,如比亞箨一樣,就搞出10送28股的把戲,目的雖在拆細,但主要目的是降低股價,轉A股上市,使小股民有意慾買A股,這樣才能炒高。

但是你會發覺,為何有足夠儲備又不去增股本做10送10呢,可能公司另外有其他原因,可能若股價太低,炒作到合理價格後,PE會太高令其他A股股民不願買。

總之,今次天大石油管材2合1的目的只有一個-回A股拿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3

對殼王先生的評價

條友會益人?個名有得你叫,「爆棚」嘛,舞兩三個虧錢的殼他就得,實業?他根本就整合無力,唉....

在香港,除了李實發外,好像無人在地產相關以外的行業取得成功...陳先生娛樂又有、地產又有,酒店、旅遊又有、科技之前都有、建築、賭業、港口、電訊、輪胎、礦業、還有數不清的東西.....好像沒很多都是賺錢的。

除非他賣晒D殼比老莊,唔玩咁多股票,做好一隻殼就得,始終有實業才能有股票市場,他始終在本末倒置,以概念為賣點,集資為目的,整合無力,樣樣虧損,又 用多種手法自肥以保護自己,唔得就供股,這樣做根本違反股市常理,賣殼唔做得一世的。

根本金融行業只是互通有無,以提升資產價格,為所有人提供最大的福祉,所以並無任何生產力可言。若他繼續這些財技買殼過程,並無搞好業務的打算,他的錢只是一個幻像,一些泡影,隨股市的起落而井噴消逝而已。

但是,我想在科網爆破後他已經想通,在焯屍、祥仍,(也有可能他知道其他人在炒作而退出),看到他只要錢不要貨,套現現金作保守的打算,所以我覺得他無這麼易失敗,但他搞股票生意就僅此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3

垃圾股名單(多謝水怪先生整合)

http://www10.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7130854&extra=&page=43

垃圾股名單 , 全部可在文中找到

70
109
129
136
199
211
214
221
235
261
273
276
279
286
292
295
318
343
353
379
391
412
471
498
559
575
616
627
651
720
760
885
897
901
910
913
931
959
985
1051
1054
1141
1166
1180
1182
1189
1215
1218
1222
2700
8017
8079
8088
8136
81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7

梁先生玩轉兩張殼-中盈控股(766)及中國金屬資源(8071)(1)

中盈控股相信大家都熟,但大家知不知道它是做甚麼生意的?

上市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503/LTN20020503069_C.htm

上市高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503/0766/F113_c.pdf

業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503/0766/F112_c.pdf

該公司在2002年5月股市淡時上市,發價2億股,每股0.25元,只集資5,000萬,包銷商有在大海兩岸的兩間證券行,在這樣淡的市況,又集資只5,000萬,包銷商又為他們,大家應知道如何吧,大致是貨乾,但路子野的公司。

其實該公司上市時只有在大連的三個項目,一個是「大連東港」,為其主要業務,該業務的主要資產為「亞太國際金融中心」,佔公司資產的大部分、一個為「金石灘」及「高爾基路項目」,其中「高爾基路項目」是尚未完成程序,資金需求亦很大。

上市時公司股本8億,由梁先生持有75%,即6億股。

上市後不夠半年,公司已經轉換了一名楊姓董事,該董事是從事金融業務,自然是要搞財技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1118/LTN20021118030_C.pdf

11月,公司持有29%股權的公司,宣佈進軍煤能源業務,作價不過800萬人民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1231/LTN20021231011_C.PDF

公司公佈中期業績,已經走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317/LTN20030317016_C.pdf

2003年初,公司宣佈股權集中,7人持有97.49%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321/LTN2003032110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718/LTN20030718094_C.pdf

2003年中,公司宣佈佔其大部分資產的「大連亞太國際金融中心」,因違反銷售協議,公司資產已遭凍結,索償額240萬美元(約1,900萬人民幣),公司聲稱對其資產沒大影響,但是最大的項目涉及法律的訴訟,對公司打擊不可謂不少,亦可見這些公司滿是炸彈。

但最後問題被解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711/LTN2003071107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331/LTN2003033112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613/LTN20030613089_C.pdf

公司董事辭任,又換授權代表,Big 4 核數師德勤辭任。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008/LTN20031008088_C.pdf

公司進軍北京地產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126/LTN20040126068_C.pdf

收購能源管道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402/LTN20040402140_C.pdf

公司賣出其主要資產「大連東港」及物業代理業務,進軍能源業務,可說是賣殼先聲。

之後的事大家都在周顯先生的大作可見,另我之前都有專文說這家公司現金很多,折合約一毛錢,但是一件事,就變成了悲劇。

梁先生之後以一毛至六毛不等沽出四億多股,以平均價約四毛計算,套現約一億多。

由近來的股權,金銀證券行也涉入了該公司。






































名稱持有權益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請參閱上述*註解)最後申報有關通知之日期 (日/月/年)
梁毅文171,550,000(L)13.34(L)19/07/2008
詹榮光140,330,000(L)11.01(L)21/08/2007
李月華92,000,000(L)7.15(L)23/05/2008
馬少芳92,000,000(L)7.15(L)23/05/2008
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 Equipment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80,000,000(L)6.99(L)10/02/2006

據公司全年業績可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8/LTN20080728528_C.pdf

公司虧損2,782萬,公司現金達2.70億,另應付款項2,500萬,淨現金達2.45億,以公司1,286,163,158股計算,公司每股現金達0.19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19/LTN20080919687_C.pdf

但梁先生見公司有這樣多現金,加上看來要搞兩個殼股,現金不足,自然想獨佔之,於是在九月初,公司宣佈發行257,230,000股新股,每股0.125元,集資3,115萬,以低於現金價發售股票,簡直不知所謂,但現金達2.76億元,也算不錯,但是其後,公司以2.3億人民幣(即2.58億港元)向梁先生收購一位於河北省承德選礦廠,以1.8億人民幣現金(約2.02億港元)及5,000萬人民幣(5,617萬港元)以每股0.16元的新股支付。

但公司採礦期只得2年,擔保的9,000萬噸礦藏根本無作用,因扣除開設的時間,此外,法律問題也沒解決,只剩下約一年,花了不少錢,只換來一年採礦時間,有何作用?另公司現時無收入,只有虧損,另並無採礦經驗,又如何賺回這兩億?可見這是財技把戲。

另大股東亦有騙取資財的嫌疑:

據公告所述:

直至收購事項完成,目標集團向賣方支付之原來成本(包括資本、股東貸款以及已出資及將予出資之該等目標礦點購買成本)乃為賣方估計之約人民幣 95,000,000元(包括目標礦點購買協議項下之購買價人民幣 90,000,000元,另加專業及其他成本及開支約介乎 3,000,000港元及 5,000,000港元不等)。根據收購協議,賣方同意,香港目標公司將向外商獨資企業出資之總數 50,000,000港元,會作為提供資金之股東貸款,並於收購事項完成前由彼(代表香港目標公司)出資,有關貸款將構成待售貸款其中一部分。賣方亦承諾,根據法律規定就該等目標礦點應付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各期間之所有採礦權費用、擔保費、水電費、礦石資源補償費及稅項,均由賣方承擔,並且對本集團及╱或目標集團不具有追索權。

大股東投下9,500萬人民幣(約1.06億港元),就向公司換來1.8億人民幣(2.02億港元),即一買一賣間已賺9,600萬港元,另發行時值5,000萬,現時值約1,800萬的股票,即共賺約1.14億港元。

對公司的影響卻是,若發行新股失敗,公司現金大減至約4,000萬,雖不用付採礦相關的支出,但是對公司核心價值有大損害,現金只剩下每股約2.5仙。

這些股票已顯露出大股東缺水嚴重,另外路子亦野,要迴避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5

梁先生玩轉兩張殼-中盈控股(766)及中國金屬資源(8071)(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917/GLN20080917027_C.pdf

在兩日之後,中國金屬資源(8071)宣佈股份2合1,另北京中冶投資有限公司認購公司5,000萬新股,作價每股合併後0.5元。

公司公告稱:

北京中冶投資有限公司,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原稱中國冶金部)屬下一家具規模之國有企業,專門從事鋼鐵冶金業投資。


就董事所知、所悉及所信及經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認購方及其最終實益擁有人均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創業板上市規則所指之本公司關連人士之第三方。


誠如中盈控股有限公司(「中盈」)(一間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之公司,其股份於聯交所上市)於二零零六年二月三日刊發之公佈所披露,認購方認購中盈股份,而梁毅文先生(執行董事及於二零零八年一月二十三日所公佈之本公司非常重大收購事項之賣方)亦為中盈之董事及主要股東。除上文所披露者外,就董事所知、所悉及所信及經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認購方與梁毅文先生之間概無其他任何交易╱關係。

在公告中,梁先生竟在列中,究竟這家公司是搞甚麼的,為何梁先生會進入這家公司呢?現在就一一為你拆解。

其實這家公司是八年上市經歷中的典型。

公司最初的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10226/00000MC20010302092928P.htm

公司原名叫絲綢路數碼,主要業務為一expo24hr.com的網站,經營網頁設計,業務介紹等B2B業務,由一名姓阮的人在1998年創辦,其後獲得多家公司入股,在2000年8月科網熱潮後期上市,發行1.3億股,每股0.25元,集資約3,000萬元,扣除費用後,集資淨額約2,000多萬元。

http://www.hkexnews.hk/newlistings/prospectuses/tc_8071pro-20010226app01.pdf

從公司帳目可見,公司上市前兩年並無收入,上市當年收入180萬,支出卻是收入10倍,虧損達1,557萬,以這個速度計算,集資的錢約2年就會用完。

http://www.hkexnews.hk/newlistings/prospectuses/tc_8071pro-20010226chap18.pdf

公司股本達6.5228億股,以上市價值算,價值達1.6332億元,以1家180萬營業額,虧損1,557萬的公司來說,這個價值肯定是虛高。

(下文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6

黃偉康先生的學術水平


2009-02-04  Metro


懂賺錢亦須懂風險  黃偉康

灝天金融研究部主管

香港投資者對於上市公司管理層的重視程度,一直不及歐美主要市場,或許和很少上市公司為公眾持有公司(publicly held company)有關。除滙控(005)因公司憲章規定外,思捷(330)及佐丹奴(709)是香港僅有的publicly held company。這類公司最大特色是擁有權(ownership)和管理權(management)分開,即股東有機會影響公司決策。

雖然香港早已習慣大股東與主席為同一人或同一個家族,但家族式上市公司一直成為市場談論的詬病,尤其是去年新地(016)事件,更令不少投資者質疑,大股東與管理層同屬一批人,這種營運模式是否行得通。 但隨着歐美不少大型企業自金融海嘯後相繼倒下,相反新地等家族式企業仍屹立不倒,這令publicly held company的支持者,被狠狠地痛擊了一下。 不過我不認同publicly held company行不通,問題是源於管理層及股東質素上。以歐美金融機構為例,順境時過分擴張,為了尋取高回報進行高風險槓桿活動,管理層只知道高利潤才可享有豐厚花紅;至於股東看見盈利不斷攀升,股價不斷上漲,自然不會質疑。當泡沬爆破時,才發現問題所在。

所以,管理層好與壞並非單看賺錢能力,居安思危亦是一種美德。當然更厲害如潘祖明先生,去年思捷仍處於80元水平時突然離職,故除非集團能找到如潘的繼任者,否則難消除我的戒心。 (逢周二及周三見報)


greatsoup:


這些東西寫得不錯,綜合能力都是很好,但資料就有小小錯了。


澄清一點,匯豐銀行在1866年成立時,雖曾有一項香港匯豐銀行條例,現時仍為香港法律之一(屬於香港法例第70章),條例內可能有一項持股權規定,但是這條條例已經在1989年修訂,同時,匯豐已經重新按公司法註冊,在1990年,公司遷冊至倫敦,並易名為匯豐控股。兩個政策均為其後海外化做準備。

所以同時來說,匯豐已經沒有持股限制,可能黃先生貴人事忙,跟錯師傅又沒做功課,所以就寫出這些東西。但我相信,他和其他財演並無不相同之處,至少都是不多看書,只聽老人言,而不過濾之輩。

另外,他又沒有寫到388為免外資收購,除政府外,沒有人可持有多於5%的股權,但是這些是後話了。此外,西方管理層亦有意分散股權,以加強管理層的控制能力,當然人工的彈性就可以加強。

330則是INV168講到口臭的例子,有空自己找找看。


以上的資料是參考馮邦彥的香港金融業百年及律政署的雙語資料庫,特此通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1

筆論天下:黃先生與你 陸日勤

2009-03-04  AppleDaily





 

黃 先生去年總收入4.47萬元,支出為4.54萬元,差額700元。幸好,他有點積蓄,年頭有7.04萬元,提取一部份支付差額後,還剩餘6.97萬元。黃 先生感到不安,面對突如其來的全球金融危機,以至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真正的打擊將在來年浮現。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他預期來年入不敷支達到5700元, 即使「赤字」較去年倍增,始終積蓄仍足以應付。

儲備夠支持數年財赤

黃先生進一步計算之後數年入不敷支情況仍然存在,但還是足 以應付。到2014年,儲蓄降至5.59萬元,雖然金額較之前少,但以這個緩慢下降速度度過經濟低潮,應該是值得鼓舞的。回想98年亞洲金融風暴,和03 年沙士期間,黃先生分別多付1.69萬元,和1.1萬元以應急,如今面對多變的未來,可能1000萬也不夠,但要訂立一個預算,總要有點根據,就以十年來 這兩個大困難加起來的總和──2.8萬元作參考,現有的6萬多元儲蓄仍不成問題,還可能有點嫌自己平日腰帶太緊太辛苦。黃先生並不是誰人,他正是每一個香 港人。他的財務狀況,就是政府財政狀況的人均數字,將政府4880億元儲備,除以700萬人口,每人儲備就有6.97萬元。預算複雜艱澀,財政司司長曾俊 華特別為預算案加入卡通小冊子,希望方便讀者理解,可惜觀乎多年小冊子的內容,都是隱惡揚善的政府宣傳工具。

數據人均化更易理解

要 提高預算案的可讀性,日勤認為,有效的方法是將財政賬目除以香港人口,得出人均數字,這樣可讓大家對數字有更具體的掌握,避免迷失在數以億計的天文數字之 中。事實上,政府財政的數學,簡化之後就變成每個家庭主婦都理解的家計簿。每個人是政府內平等持份者。雖然政府有權再分配財富給有需要的人,但每個人在政 府內的權利應該是平等的,以上的人均表達法別具意義,政府可以考慮下年使用。陸日勤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15

寫精品文章需要更多資料-致黃偉康先生


今日看都市日報,閱到黃偉康先生的專欄,確實文筆不錯,文章錄之如下:

不進則退 時日無多  
 
 

溫總一句「不進則退」迴響極大,粗略計算,昨日有近30篇專欄以此作文章主線,其中一篇是來自本人。雖則如此,但有多少投資者會反思?尤其是當中信泰富(267)昨日急升16%,而市場仍不知所為何事時,溫總的肺腑之言似乎已被投資者拋諸腦後。

以中信泰富作為印證香港金融市場不進則退的例子,絕對是不二之選。還記得02年摩根大通發表了標題為「Time is running out」,中文可譯為「時日無多」的研究報告,內容指不少紅籌公司業績不佳,已令投資者失去耐性,報告指如果各紅籌公司不進行大規模改革行動,最終紅籌股 會步向沒落。

紅籌股在90年代開始在香港的股票市場出現,而高潮則在北京控股(392)招股的時候,創下1200倍超額認購的紀錄時出現,但很快紅籌股亦步向失落的八年,直至2005年才重新展現色彩。

最具特色,同時在90年代最吸引投資者的紅籌股,為一些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紅籌公司,先把不同種類的業務包裝在一起,再以地方政府的對外融資窗口作為賣 點,令投資者相信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區的業務,將來會源源不絕注入這些公司,所以就算明知管理不完善,企業狀況千瘡百孔,亦會在注資憧憬下,將所有負面 消息忘掉。當然最後不少投資者要付上沉重的代價。

結果這些在90年代末期,在香港叱吒風雲的紅籌股紛紛進行改革,結果最先取得成功應該是招商局國際(144)及華潤創業(291),但想不到最失敗的居然 是中信泰富。歸納招商局國際及華創成功的原因,其實簡單不過,就是先定立集團目標,才再借助母公司資源,將企業發展重新納入正軌。

所以,大家不會從招商局及華創的業績中,找到任何因衍生工具投資而錄得虧損的數據,同時到了現在,其股價之升跌,亦不會源於母公司,而是本身業務表現。所 以,當中信泰富仍然活在母公司護蔭下,很難相信可以就此重納正軌。當然,在既有問題仍未解決的情況下,現在去判斷中信泰富是否可以洗心革面,成功地撥亂反 正,仍是言之尚早,但既然如此,股價又有何支持,可以在短短兩日間,急升超過兩成?

與此同時,當大家看到各紅籌股在過去十多年的興衰後,不妨反思,繼續只要求中央給予好處,但又不想辦法提升競爭能力,香港金融市場還有甚麼可取之處?我真 的不希望他朝有一份標題為「Time is running out」的研究報告,主角會是香港金融市場。 (逢周二及周三見報)

灝天金融研究部主管

greatsoup:

看來他真的有花心機去寫一篇文章,有真的找過資料,但是肯定沒看過太多中文資料。

據馮邦彥先生的「香港金融業百年」一書稱,其定義如下:

紅籌股,根據業內人士的定義,是指在香港及內地註冊,由中國資本擁有上市公司已發行股本30%以上股份,即中資企業擁有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份,其主要特點是公司的控制權掌握在中資手中,業務則集中於中國及內地,或兩者兼而有之。

其實香港第一隻紅籌股是航天控股(31)。該公司原名為康力投資,在1973年由柯俊文創立,主要是生產電子產品,在1981年8月香港股市高潮上市。其後因負債過多,加上中英前景不明,故陷入財政危機,最後由華潤及中銀注入4.73億港元拯救,換得67%股權。1993年轉讓予現股東,易至現名。

其後紅籌股有嘉華銀行(183,後易名中信嘉華,已私有化)、有聯世界(270,後易名粵海投資)、友聯銀行(349、現名工銀亞洲),方法如康力投資,不敘。


第一隻買靚殼上市的紅籌為購入華盛國際的越秀投資(123)。真正上市是招商局海虹(144),在1992年上市。現時最成功當然是941啦。


1990年代最吸引的紅籌股,當然是首長系及中信泰富啦,是不是地方企業,大家心照。

所以是不是十年吧,大家明白。要多做功課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79

梁先生玩轉兩張殼(1)續篇-中盈控股(766)


早期分析過這隻股因公司有錢,大股東缺水,要用買礦拿走公司的現金。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075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07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24/LTN20081224282_C.pdf


根據中期業績,公司仍有近2.1億現金。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5/LTN20090225213_C.pdf


另外配售新股,又集資約800萬大元,公司的現金達到約2.2億。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7/LTN20090227167_C.pdf


但是,收購因勘探報告未出而要展延,大股東因缺水,等不住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8/LTN200904281267_C.pdf

公司今日宣佈,他們收購梁先生一間離岸BVI公司Nice Think Group Limited,作價3億人民幣,公司會以1.8億的承付票據、及1.2億人民幣的無息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為7.5仙,可換取18.18億新股,佔公司擴大後股本的58.53%。


而Nick Think Group將會參與一家股本原有50萬人民幣的的中國公司黑龍江中誼偉業經貿有限公司的750萬人民幣的增資計劃,將股本增至800萬。


而增資750萬中,Nick Think Group以注資520萬人民幣,取得黑龍江中誼偉業經貿有限公司65%股權,由公司支付,而其他兩位夥伴則向黑龍江中誼偉業經貿有限公司注入230萬人民幣,股權由100%減至35%。

黑龍江中誼偉業經貿有限公司在黑龍江有三個礦,主要產物以銅及黃金為主,其中兩個礦已經估值3億,但第三個礦未估值。如這些礦的估值在6億人民幣以上,作價會調高6,000萬人民幣,至3.6億人民幣,以發行多6,000萬人民幣無息可換股債支付。

從這個公告,可以看看這個礦的原本價值:
於二零零八年十月,賣方經由一位國內的共同朋友認識中國目標公司兩位現任股東以作私人投資目的。(greatsoup:私人cap水目的?)中國目標公司當時為一家國內民營企業並正找尋投資者。由於最初賣方認為於中國目標公司之潛在投資為個人投資,所以賣方並沒有第一時間將有關投資介紹予本集團。雙方展開磋商後,賣方開始進行了有關中國目標公司之盡職審查,包括

(i)需令中國目標公司變成一家中外合資擁有的合資公司之多種程序及批准;及(ii)
該等目標礦點之合法性及業務潛力。經過賣家進行滿意的盡職審查及與中國目標公司之現任股東進行商討後,香港目標公司在二零零九年三月與中國目標公司簽訂有關認購協議。


根據獨立中國估值師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八日編製之估值報告,於二零零八
年十一月三十日中國目標公司之估值為約人民幣 282萬元。認購中國目標公司 65%權益之代價是以認購前之中國目標公司估值為人民幣 280萬元為最後釐定基礎。


經香港目標公司注入人民幣 520萬元於中國目標公司后,中國目標公司之估值將為總值人民幣 800萬元及香港目標公司將獲取中國目標公司 65%權益。於簽訂有關認購協議後,賣方開始為中國目標公司尋找潛在投資者。本集團並不是賣方覓得之唯一潛在投資者。(greatsoup:仲有更大條水魚?)

賣方於二零零九年四月提供有關中國目標公司之資料予本集團。於評估中國目標
公司資料後,董事會認為該等目標礦點具有發展潛力。因此,本公司向賣方提出收購中國目標公司之權益。經賣方與本公司根據一般商業條款按公平原則磋商釐定後,雙方同意以獨立估值師估算第一目標礦點及第二目標礦點作為基礎,以釐定收購之代價。


...


董事會注意到賣方於目標集團估計投入之成本為約 120萬港元。董事認為該數字僅為彼等考慮的其中一個因素,而該數字未必能反映目標集團之真正投資價值。誠如上文「代價」一段所載,由於


(i)代價乃經獨立評估師之評估而進行之商業磋商後釐定;(ii)本集團有機會涉足中國貴金屬市場,並拓展本集團之收入基礎;


及(iii)人民幣3 億元之代價(相當於約 340, 900,000港元)(可予調整)較有關第一目標礦點及第二目標礦點所需估值(收購協議中其中一項先決條件)至少折讓 7%及第三目標礦點之勘探權估值仍未進行,董事會認為代價為公平公正。


greatsoup:


總結而言,大股東以120萬大元注入公司,但能夠稍後以其他方式拿回,然後以3億-3.6億代價注入上市公司,其中的1.8億人民幣現金代價,加上520萬的注資,即約2.05億港元,幾乎是公司所剩下的現金,可見大股東拿空氣換走公司現金的目的非常明確。


剩下可換股債的股票可以令他加強控制權,或是直接地在市場沽出,又或是配股,亦可以拿到錢,視乎他想不想繼續當上市公司當提款機而定,不過應該都是三者兼行居多。


而在這次收購成功以後,前一次的河北礦收購應該失敗,因為目的已經達到。


此後的股價方向極大機會先少少向北,然後持續向南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