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掌握關鍵數字 模型預測快、狠、準 李懿璇:消金優於企金 首選中信金

2011-5-2  TWM




李懿璇看金融產業最大特色,在掌握關鍵數字;將這套邏輯放在自己建立的財務模型上,監控每家公司營收、獲利變化,就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領先市場同業。

撰文‧歐陽善玲

這大概是唯一一個行業,做愈久,會愈輕鬆,但錢不會變少的。」瑞銀證券執行副總裁李懿璇,一語道破外資分析師行業迷人之處。話說回來,一位外資分析師,要做到這般如魚得水境界,除了七分努力、三分運氣外,還要有高人一等的時間管理能力,才能將「力氣花在刀口上」。

李懿璇入行十多年,是外資券商中相當出色的金融分析師,曾躋身國內四大金融分析師之列。而讓她工作脫穎而出的要訣,就是出報告的速度比別人快,不必做到完 美,但一定要搶第一。「同樣的東西,客戶只會看第一、二份報告,之後就不會再有興趣、時間去看別人的,所以報告速度必須領先其他人。」

講效率

出報告搶市場第一

例如,今年一月,中信金購併南山人壽失利,消息曝光後,李懿璇快馬加鞭,率先將中信金投資評等大幅調升至「買進」,並上調目標價至二十六元。

「很多客戶不喜歡中信金買南山,因為保險業財務透明度低,很難估計南山到底值多少錢?所以中信金買不成南山時,不確定因素反而解除,正可以回頭加碼中信金。」在此評估基礎下,李懿璇成了當時市場上第一位調升中信金評等的分析師。

除了「出報告」講究效率,李懿璇在預估金融股營收、獲利,也力求掌握關鍵數字。「看銀行股,最重要指標就是ROE(股東權益報酬率),這部分與賺多少錢、 股本大小有關。就ROE驅動角度來看,銀行在外流通股數不可能一天到晚變,所以獲利就是影響ROE高低的最重要因子。」李懿璇分析,對銀行而言,推升營收 最大的動力來自於貸款成長。一般估計,今年台灣銀行業貸款成長率接近一○%,與泰國兩位數字以上的成長率相比,是無法引起投資人興趣的;但過去十年,國內 銀行平均貸款成長率只有三%,相較之下,就是一大利多。

其次,是銀行利差改善。李懿璇指出,由於預期央行升息,民間消費性貸款也逐步增長,因此,今年市場上對銀行股比較樂觀。此外,國內銀行大概有七、八○%獲利成長,都靠利息收益;因此,只要掌握到貸款成長、利差收益,就能掌握到大部分獲利來源。

其他部分就是手續費,像信用卡、財富管理或結匯相關費用。而今年看來,財富管理業績也會有不錯表現。概算下來,銀行營收部分幾乎就能搞定,剩下是支出部分,其中,最大項目是呆帳提存,但今年提存壓力相對較低。

看重點

營收預估抓大放小

換句話說,在營收動能成長,支出相對可控制下,ROE的表現就會比較好;相較其他產業,銀行股是很「簡單、直接」的。

至於壽險股,對李懿璇來說,挑戰就高很多。「保險部分,最重要是看隱含價值(EV)。雖然我有自己一套預估系統,但老實說還是覺得很難,像影響EV的項目 可能有五十個,但公司頂多只跟你講五個。還有,同一套模型做出來,可能預估國泰的EV很準,但預估新光的就不準。」EV估出來後,就可參考全球保險公司的 EV約在多少區間,進一步抓出合理股價範圍;但要注意美國與歐洲金融環境,甚至保險公司狀況不同,可參考性也不一樣。另外,保險業投資部位比銀行大很多, 這部分容易「藏汙納垢」,也是金融分析師最頭痛的地方。

像金融海嘯期間,保險公司因為投資商品錯綜複雜,搞得外資分析師人仰馬翻。「今天保險公司告訴你CDO(抵押債務債券)部位有一百萬元,明天會變成二百萬 元。保險公司講的東西完全沒有辦法證實,只能照單全收,或按照經驗判斷,確認公司講的是否合邏輯。」李懿璇回憶,那陣子真的很慘,有時同樣的東西不只問一 次,一旦又爆出什麼,各家的投資部位就得重新再問過。

她說,保險公司投資很多結構型商品,﹁你可能買了一籃子水果,剛開始還不知道裡面有蘋果,往下挖,才看到蘋果藏在裡面,而這部分保險公司可能自己也不知 道。不過,向客戶報告時一直改數字,客戶會非常不高興,認為是你弄錯,壓力就很大。但換個角度想,金融業向你揭露的東西,同樣也會向其他人揭露,比較不像 電子業要各憑本事,或有內線問題。」李懿璇看金融產業最大特色,就在掌握關鍵數字。「相較先前所提如何抓出銀行營收數字,我在自己建立的財務模型中,會再 多做一些細項,但邏輯是一致的。像利息、手續費及交易收入很難仔細估算,但像貸款餘額或利差收益就一定要掌握到。」

模型標準化

數字管理讓成效倍增

她說,最大差別,在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跟本土金控所費的工夫不同。

例如,富邦金控底下較大的事業體,包括人壽、銀行、投信、證券,李懿璇會逐一拆解,再各自建立一套獨立的模型。「所以,如果我看十家金控公司,要維持的模型大概就有三十多個。」李懿璇自豪地說,這套模式經年累月運作下來,有幾年她的預測比金控公司還要準。

李懿璇笑稱,自己的模型因為不斷修改、升級,現在已經有好幾個版本;其中最大差異,在原本只是負責一家銀行,只要做一個模型就好,但後面全部變成金控公 司,就要開始簡化模型,秉持「無法估計的東西,不花太多時間」鐵律;再來,就是將模型標準化,「當模型長得全部一樣時,更新速度就會比較快。」不論是出金 融股研究報告,或觀察公司營收變化、建立財務模型,李懿璇皆把握「快、狠、準」要訣。這套風格,同樣展現在面對客戶上。「這一行,你可以賺多少錢是靠在 ︽Institutional Investor︾雜誌上的排名決定,而排名順序,又取決於有哪些大客戶投票給你。但時間就是這麼多,有點像﹃二八法則﹄;一開始踏進這行是亂槍打鳥,到 後面就知道,最重要的是要拿到那二成、第一線的票。」除了「用對力氣」外,執行力也很重要。「我每天都要不斷提醒自己,去服務那些不熟悉的客戶,否則就會 慢慢淡忘。當然,有些人再怎麼call也沒用,我也不會一直去碰壁。」還有些金融議題,必須選擇性跟客戶溝通,像歐美投資人就對陸客來台觀光,這種非基本 面題材無法認同。李懿璇舉例,美國人難以理解兩岸民族情感這部分,會質疑陸客為何非到台灣觀光不可,難道不能去東京、泰國?但同樣題材,對香港、新加坡投 資人來說,就很有感覺。

李懿璇說,台灣金融股表現,肯定和選舉有關。今年在明年有總統及立委選舉激勵,且金融股基本面轉好下,展望相當樂觀。至於電子股,好壞關鍵在全球景氣,目 前受到日本震災、電子業斷鏈影響,看法相對保守。加上台幣走升,不利出口,在台股兩大主軸金融、電子產業輪動下,未來金融股走勢較令人期待。

未來展望

官股銀行增資困難 民營銀行表現可期「選股部分,以消金驅動的銀行股,是我較看好的,這部分大都是民營銀行。」李懿璇解釋,官股銀行最大問題是,第一級資本比率(銀行核心資 本╱已調整風險資產)低,以後可能有增資問題;而官股要增資,眼前最大的困難是預算赤字。類似這樣的政治問題該怎麼處理,是未來官股銀行最大挑戰。

如果政府讓官股銀行一直維持較低資本率,例如,第一級資本比率要有八%,但官股銀行永遠只有七%,對國際投資人來說,ROE就會打折扣;反映在獲利能力上,就沒有那麼強。

反觀民營銀行,自○六年雙卡風暴以來,公司營收一直下滑,獲利相對基期較低,後續爆發力大;在個人信貸方面,今年無擔保品獲利可賺七%、八%,官股銀行則 完全沒有相關技術承作這部分業務,頂多只有中小企業貸款三%利潤可賺。因此,判斷今年消金龍頭中信金,可望有相當優異的表現。

「去年金融股不漲不跌,無聊到客戶也快睡著。但前三個月開始,客戶有回籠跡象,開始會問金融股,加上購併題材,今年真的會很熱鬧。」李懿璇不改快人快語本性,而在金融股大行情來臨之際,她將端出什麼令市場驚喜的報告,投資人且拭目以待。

李懿璇

現職:瑞銀證券執行副總裁經歷:雷曼兄弟、摩根大通證券金融分析師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企管碩士

李懿璇的金融獵鷹選股法

1 先看總體政治、經濟形勢1、總體環境轉佳,升息循環啟動,基本面有利金融業表現。

2、總統及立委選舉、金融整併、銀行登陸,題材面不虞匱乏。

2 再看產業前景

影響金融股3關鍵:總經環境、貸款成長、利差改善:1、總經環境:國內景氣持續回溫,兩岸開放政策落實。

2、貸款成長:過去銀行貸款成長率約3%,今年有機會成長至10%。

3、利差改善:央行升息,銀行利差擴大;民間消費提升,個人信貸需求增加。

3 2關鍵數字精挑個股挑選金融股2關鍵:ROE、PB:1、ROE(股東權益報酬率)。

2、PB(股價淨值比)。

好公司太貴也不值得買,重點在價值是否被低估。

4 總結投資標的建議

銀行:

1、消金優於企金,雙卡風暴下獲利基期低,後續爆發力強。

2、官股銀行增資門檻高、個人信貸業務不易擴大。

推薦:中信金

壽險:

1、海外投資部位大,匯率波動對獲利影響高。

2、EV(隱含價值)較難估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87

馮侖:商業地產發展前景優於住宅地產--解讀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6z1.html

1.住宅大漲無望

2.商業不動產有發展

3.國內的REITs沒戲

【財新網】(記者張環宇)萬通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侖6月29日在長江商學院舉辦的投資論壇上提出,未來商業地產發展會優於住宅地產,保險資金的入市,將令市場結構出現改變。

  馮侖表示,目前,相比商業地產,住宅地產的投資預期正在出現變化。「以前,大家投資住宅是希望保值增值,但現在預期變化了,很多人已不抱住宅價格快速回升到以前水平的期望;不僅僅是限購這些政策,未來還可能出現更多的稅收風險,包括財產稅、遺產稅及交易環節稅等等。這使大家開始越來越謹慎。」

  他認為從整體趨勢上講,住宅越來越趨於穩定,市場供需接近於飽和,同時,投資「熱錢」越來越多地轉到非住宅方面。商業不動產正經歷一個快速成長時期,未來5-10年,商用不動產將取代住宅成為下一輪房地產投資的明星。

  「商用不動產的發展,最終會對不動產金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未來也是不動產金融創新和成長的很好的時期。」在他看來,政策層面對保險資金的鬆綁,意味著商業地產存在更多投資機會

  「(保險)資金進入後,可以更多帶動養老、度假、醫療相關的商業物業,這是市場發生的一個很大變化,也會分散掉一部分住宅的資金。」他稱。

  他認為,對於中國這類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相比,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制度和政策。「實現價值,創造價值都是和制度在打交道,但這個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從地產商角度,現在做住宅地產可能更要具有平常心。」馮侖稱,中國房地產商應努力謀求轉型,不能僅僅侷限於開發商的角色,更是要將地產和金融手段結合起來。同時,分散化投資也是選擇之一。不過,相比新興市場,馮侖更看好發達市場,因其市場成熟且較為規範。

  馮侖同時指出,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在中國的發展仍面臨資產質量較低、重複徵稅和投資人缺乏等因素的制約。

  「目前國內適合做REITs的資產並不多。」馮侖稱,和美國有很多5年期以上租約的地產項目相比,中國很多地產項目租約都過短,較多為1年,3年期左右的項目都很少。而且,租金回報也很難達到標準

  除此之外,國內的稅收環境仍有待優化,重複徵稅的現狀可能讓很多投資者望而卻步。「首先,收入就很難確定。如果重複徵稅,這樣做就更不合算了。」馮侖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8

價值鏈擴張優於產業鏈擴張(作者:國泰君安王成) 重慶大學金鏑

http://xueqiu.com/8839104147/22503513
很多新股的發展模式非常清楚,就是募集資金進行總量上的擴張,而很多企業已經是小行業中的巨人,未來總量擴張對企業是否有利並不確定。

  而其餘很多企業的發展更多是依賴產業鏈的擴張,我認為,投資一個產業鏈擴張的企業只是因為錯過投資一個主業高速增長企業的次優選擇,因為擴張產業鏈本身說明其主業的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並且產業鏈的擴張可能存在重大風險。比如京東方曾經要打造TFT-LCD產業鏈,實際上,該產業屬於技術和資本密集行業,技術進步迅速,每一兩年就更新一代,並且每個生產線的建設投資高達幾十億美元。在這種產業環境下,即使實力雄厚的廠商也會採取聯合投資的方式來合作分散風險。因此,京東方的發展戰略本身就存在問題,而在技術製造領域,企業強調專注是必須的,比如科技行業的中小板企業都是專注某一領域的小龍頭,而試圖打通產業鏈並不是可行的策略。

     而相比產業鏈擴張,價值鏈的擴張更值得投資者關注。這裡我們舉一個國際經典案例和國內價值鏈擴張的一個模式,讓投資者明白什麼是價值鏈擴張。

  美國醫療產品批發行業是夕陽產業,企業從上游醫藥廠商那裡買進各種藥品和器械,然後賣給醫院和藥店以賺取差價。行業進入門檻低(重慶大學金鏑:在我國,政策的引導將使醫藥商業的資金門檻越來越高),行業利潤因為競爭變得很薄,比A股的國藥股份、上海醫藥還要薄。而在產業價值鏈中,上游的醫藥廠商和下游的醫院都是技術和知識密集型企業,在價值鏈中處於強勢地位,夾在中間的醫療產品批發企業兩頭受壓,只能慘淡經營。(重慶大學金鏑:在我國,下游的醫院依舊強勢,但上游的醫藥廠商總體上依舊處於弱勢)

  然而在這樣的行業裡,仍然出現了一家成長之星——卡迪亞公司。1991~2001的10年間年平均業績增長率超過40%。其關鍵就是不斷提升自己在價值鏈中的地位。

  卡迪亞的策略是不單純做簡單的倒手批發,而是圍繞上下遊客戶需求提供解決方案。在需求創新的基礎上,卡迪亞著眼於整個價值鏈質量的提升,將自己由單純的批發商變成了全行業的服務商。為產業鏈各個環節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務,並由此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比如為上游的醫藥廠商提供高度專業化的配方、檢測、生產、包裝等項服務,使廠商能夠集中精力於藥品研發和推廣的核心過程;比如為醫院提供特殊的醫療手術用品的成套定製服務,不僅省卻了醫護人員挑選、運送手術用品的過程,而且大大降低了客戶的存貨和倉儲費用(重慶大學金鏑:醫藥商業龍頭企業如國藥似乎正在超此方向努力)。結果,卡迪亞令人驚異地改變了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弱勢地位,通過著眼與整個價值鏈的需求創新,悉心地為上下游各個環節提供服務、創造價值。卡迪亞不僅獲得了驚人的成長速度,而且使其成為了整個產業鏈不可或缺的「鏈主」。

  價值鏈整合的核心邏輯是以整合創造價值,主要體現在企業以排他性優勢佔據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從而獲取企業獨特的價值回報。

  從價值鏈擴張中挖掘優質企業

  回到國內,現在價值鏈擴張還並沒有被國內企業所理解,不過有些企業已經開始這麼發展,比如出口製造企業從OEM到ODM再到TMS就是簡單的價值鏈延伸。

  全球價值鏈是由跨國企業在全球化分工體系下推動的一種產業鏈的價值安排,要求廠商集中資源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價值鏈區域,通過整合同一產業鏈上各廠商而形成的跨國界高度專業化的分工合作體系。在此背景下,歐美著名品牌商受勞動力成本昂貴、產業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其比較優勢逐漸集中於市場的調研和新產品的設計以及品牌營銷。而產品的開發、生產製造、裝配、物流等業務鏈逐漸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廠商轉移,並形成生產製造基地。目前,我國很多出口導向的製造企業大致分為3種類型:

  1、單純的OEM製造商:規模普遍較小,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能力有限,產品和生產能力多集中在中低檔水平;

  2、ODM製造商:即自主設計製造商,具有一定規模、有較強的研發設計和生產製造能力;

  3、TMS製造服務供應商:企業通過提供產品設計、製造、裝配、物流和售後服務在內的全方位製造服務,拓展產業價值鏈,提升企業增值能力。

  國內這方面的企業中,海鷗衛浴就明確提出其發展目標是要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水龍頭製造商,為全球前十大衛浴品牌提供全面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力爭以「最短的供應鏈、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幫助客戶實現產品上市。

  這個思路就是公司要拓展其價值鏈,這就要求公司在產品模具的設計與製造能力上、物流綜合服務上取得競爭優勢。如果未來一段時間,公司在這方面取得優勢,則可以成為投資者一個很好的投資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45

當下互聯網投資,二級市場優於一級市場 Ricky

來源: http://xueqiu.com/6654628252/31753599

國內知名風投大佬經緯張穎發表熊文“泡沫就在那里”,很快就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刷屏了,我覺得泡沫真的就在那里——一級市場!現在出來做個互聯網項目,尤其是從好的互聯網公司出來的創業者,憑借一個PPT(甚至不需要)就能搞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美刀的融資,PE/VC們貌似總是相信這些創業者能顛覆已經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並開創更大的未來,尤其是今年以來,滿眼都是這家公司A輪拿了3000萬刀那家公司B輪拿了1億刀,一級市場的資本熱情遠高於二級市場,給尚未經過大規模用戶考驗、尚未驗證過商業模式、尚未賺到一毛錢的初創公司的夢想拍腦袋估值極高,而且更離譜的是:你有錢還不一定能投得進去!

相比來說,我覺得互聯網投資的二級市場機會遠要優於一級市場:

1、中國互聯網的各個垂直子行業,基本上都有競爭力很強的老大哥,除了BAT3、還有旅遊的攜程和去哪兒、房產的搜房和樂居、招聘的前程和智聯、汽車的易車和汽車之家、分類信息的58和趕集…相比幾年前,市場格局已經比較清晰,並沒有留給後來者太多的顛覆機會,這些市場龍頭相對能比較好的分享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的紅利,在合適的時機抓住這些互聯網龍頭股的成長機會,就會有不錯的回報率;

2、已經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商業模式也是經過一段時期的考驗,已經上市的互聯網公司用戶基數都已經比較強大,很多都有著非常強的創收和盈利能力,而且成長性很不錯,可預見性也比較強,而很多初創的新公司,並沒有很強的用戶基礎,產品也沒有經過用戶的長期檢驗,商業模式未成形,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非常大;

3、相比初創公司,已經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很多都是經過充分競爭以後勝出的,團隊基本都是經過歷練的,而且從公開渠道能比較好的了解團隊的誠信度、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等等,公司的治理機構也比較完善,都有可追溯的公開報表;

4、互聯網投資的二級市場相對而言還是買方市場,買方有的挑有的選,而一級市場,當下的瘋狂行情更趨近於賣方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好一點的項目你要不是個有頭有臉的PE/VC還擠不進去,即使你是個有頭有臉的主,有時候也會被一些不知道哪里新出來的土豪報個天價嚇跑;

5、已經上市的互聯網高公司很多基本賬上都有大筆的現金,資產負債表都非常強勁;

所以,從確定性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互聯網投資,從二級市場找到好的標的物進行投資要遠遠優於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互聯網龍頭能讓投資者比較好的享受中國各行各業互聯網化的進程,即使采取相對保守的投資策略,也能獲得還算不錯的投資回報率。而一級市場,雖然未來仍然會有n年賺N*10倍的財富故事,但是在當下一二級市場倒掛的市場下,好的投資機會越來越少。

(作者所在的imeigu fund是一家專註美股港股互聯網投資的二級市場基金,發表本文時持有上述多家互聯網公司多頭倉位,發表本文並非號召大家買互聯網股票,只為表達二級市場的互聯網投資機會優於一級市場的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07

中國龍工(3339)財務指標優於同業,但估值偏低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13

中國龍工(3339)財務指標優於同業,但估值偏低
作者:焦一丁

■2014年應收周轉、存貨周轉和經營性現金流等指標均逆勢轉優,公司年應收周轉、存貨周轉和經營性現金流等指標均逆勢轉優,公司的運營狀況遠優於行業平均水平。的運營狀況遠優於行業平均水平。
■國內市場一季度行業出現明顯下滑,2015年展望並不樂觀;海外市場年展望並不樂觀;海外市場受制於公司體量,將持續溫和增長。受制於公司體量,將持續溫和增長。
■現時2015E11.1xP/E和0.8xP/B的估值明顯低於同業但運營指標均優於同業,按於同業,按13.7x2015EEPS(公司歷史平均P/E),計算出公司目標價為港幣2.23元。維持買入評級。
我們認為目前行業整體雖難言全面複蘇,2015/16年公司收入均較原始假設下調15%,但公司通過優秀的內部管控,較好的清理到了2011年以來累積的不良應收賬款並降低了負債率,降低了撥備和財務費用。我們下調公司2015年EPS預測9%,並上調公司2016E年EPS預測8%,前者與市場預期一致,後者較市場預期高14%。按13.7x2015EEPS(公司歷史平均P/E),計算出公司目標價為港幣2.23元。行業平均2015E30xP/E,P/B1.5x,由於公司2014年業績明顯優於同業,而行業大部分公司處於盈虧平衡線附近,我們維持公司買入評級。
公司穩健的經營策略有效緩解了行業下行風險
公司在行業中是較早提出嚴控風險的公司,在市場出現下滑後沒有選擇通過激進銷售的方式提升低質量的收入,而是選擇把收入質量放在首位。2014年行業裝載機,挖掘機和叉車的銷量同比變化為-16%/-19%/9%;龍工對應業務的銷售變化為-14%/-7%/16%,各項業務表現均優於行業,裝載機銷量重回市場第一。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13%,但行業龍頭均下滑超過70%。2014年公司的存貨和應收賬款均出現大幅下降,而撥備的減少和財務費用的降低將成為2015年公司凈利潤提升的主要動力。
2015年行業展望中性,但公司產品結構仍有優勢
公司透露2015年一季度公司工程機械銷售的同比並不樂觀,對全年的展望也較保守,並未公布銷售目標,僅指引市場占有率會進一步提升。對工程機械影響最大的房地產持續疲軟,2015年2月房屋新開工同面積比下降17%;我們同樣預計2015年工程機械銷售整體將持續保持下滑的趨勢。但公司收入占比超過60%的裝載機市場競爭相對溫和,激進銷售造成的隱患較少;而收入占比約20%的叉車市場預計增幅為15%,明顯優於其他工程機械。

盈利預測
公司2014年取得了較好的業績,根據我們和管理層的溝通,公司采取了穩健的經營策略,用較低的價格和嚴格的信用考核保證了公司的收入質量。我們認為公司的策略將在未來保持,相對穩定的收入和回款質量可以持續。
基於我們對行業整體情況並不樂觀的判斷,我們下調了公司2015/16E年的整體收入,但同時由於2014年公司的優異表現,我們上調了公司的毛利率。毛利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成本下降,公司在液壓件和閥門等部件上基本可以自給自足,有效的降低了零件成本。公司過往運費由分銷商承擔,並不計入收入和成本,但2014年開始計入公司的收入和成本,此項變動在未來將不再發生。由此我們預計公司未來毛利率水平將保持在2014年的水平。


我們下調了公司2015/16E年的收入,但由於毛利率的提升,公司毛利情況實際還出現了好轉。我們預計公司銷售費用會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而提升。但由於公司將出售過剩產能,和減少應收賬款及存貨,公司的財務費用將減少,而利息收入將提升。

估值
我們認為公司經過幾年的調整,背負的歷史包袱已經較輕,雖然我們對行業前景依然持中性態度,但財務費用和撥備的減少將直接對凈利潤的增長做出貢獻。我們按公司歷史平均動態P/E(已剔除超過40x的極端數據後的平均值),計算出公司目標價為港幣2.23元,對應12.2/10.0x2015/16EEPS或0.92/0.86x2015/16EBPS。公司目前的動態P/E和P/B均接近其-1x標準差附近。

在和同業的比較中,由於公司的估值明顯低於行業平均,主要是由於行業整體處於盈虧平衡線附近,所以同業間的數據會有較大出入。同時目前AH溢價普遍存在,已A+H的中聯重科為例,溢價為73%。但公司在回報率、庫存周轉和應收周轉率均明顯好於同業。同時經營性現金流為正,進一步證明公司運營情況明顯優於同業。我們給予公司12x2015EEPS的估值,即目標價港幣2.23元,維持買入評級。



來源:招商證券(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668

衛計委:我國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21日從國家衛計委網站獲悉,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主辦、上海市政府承辦的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今日在滬開幕,本屆大會的主題為“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人人享有健康,一切為了健康”。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開幕論壇上做了題為《建設健康中國,增進人民福祉》的主旨發言。

李斌指出,30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召開首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通過了《渥太華憲章》,開啟了健康促進新時代。歷經實踐檢驗,《渥太華憲章》依然在人類精神文明的星空中燿燿生輝。經過長期不懈努力,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超過76.3歲,主要健康指標提前完成千年發展目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用相對較少的投入,較好地解決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健康問題。

李斌強調,力爭到2030年,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為此,未來15年將重點抓好“六個堅持”:

一是堅持預防為主,把健康危險因素降到最低。實施健康素養提升行動,引導公眾築牢“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四大健康基石。實施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行動,防治大氣、水、土壤汙染,促進食品藥品等公共安全,建設宜居、健康美麗家園。

二是堅持重心下沈,讓居民獲得優質便捷服務。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投入力度,推行遠程醫療、對口幫扶、預約診療、優質護理等,開展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增強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居民看病就醫“獲得感”,到2030年基本形成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

三是堅持改革創新,構建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全分級診療制度,推動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在醫院、康複回社區”的就醫秩序。構建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運行效率。完善全民醫保制度,不斷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務質量。改革藥品供應保障制度,讓群眾用上安全有效、優質價廉的藥品。健全綜合監管制度,規範抗生素使用等醫療服務。從提升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執業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入手,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創造性,發揮好醫務人員關鍵生產力作用。

四是堅持健康公平,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以少年兒童、婦女、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低收入人群等為重點,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一戶一扶、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不讓任何一個群體因健康而掉隊。

五是堅持發展健康產業,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健康需求。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成果轉化,消除制約健康產業資源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研究制定土地、稅收、信貸、債券等支持性政策,著力培育醫療養老、醫療旅遊、智慧醫療、健身休閑、健康食品五大產業。

六是堅持健康促進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牢固樹立“大健康”理念,將健康促進融入經濟社會總體規劃和各項政策制定實施的全過程、各環節。註重多方參與,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政府、社會、個人共同發力的治理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27

人民日報:仿品質量優於正品卻“蹭名牌” 令人痛心

近日,一個產品網售額占全國超兩成的國家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引發廣泛關註:在福建莆田鞋城,白天門庭冷落,夜晚卻進入賣假狂歡。不少廠商打著原單真標的旗子,裝著阿迪耐克的盒子,但掩不住魚目混珠的里子。“山寨”並非新話題,但痼疾不愈,引人憂思。

這些“山寨”產品,“假”得可惡卻又“真”得可憐。與30年前溫州“紙皮鞋”廠商不同的是,這些“代工2.0時代”的廠商,有的因有給國際大牌代工的經歷,往往掌握了全套工藝流程;有的具備真技術、好設備,產品雖是仿冒卻並不劣質。有時,仿品質量甚至優於正品,卻仍走老路“蹭名牌”,這正是令人痛心之處。

做品牌太貴,搭便車劃算,很多“仿造”企業的心態不難理解。其實這些企業,比誰都清楚品牌的價值,卻又輸在畏懼開拓創新的鴕鳥心態,沒有動力彌補設計營銷的短板,沒有勁頭在制造工藝上更進一步。一言以蔽之,它們有過錯可“入罪”,但也有實力可“自新”。踢它們一腳,當然會滾坡下山;但如果拉它們一把,未必不能有所作為。

近年來,政府部門與電商平臺的打假力度一年勝過一年,被抓的造假者人數大幅增加,公開銷毀假貨的示範活動也明顯增多,高仿生意的空間受到空前擠壓。但一些地方制假售假依然成風成片,地域性特征暴露出商業倫理的集體滑坡。這其中固然有制假者的貪賺快錢,但也有當地政府和電商平臺的默許縱容。源頭打假不力,銷售地和網上的打假就會變成“打地鼠”,“監管發力”只會淪為一句空話,等到制假規模壯大之後,不僅連根拔起愈加困難,而且屆時承擔“差評”的不只是某個品牌,而是整個地方乃至中國制造的整體聲譽。

當然,除了打假,也要正視“山寨”企業從夜幕下走到光亮處的現實困境。品牌設計缺人才、推廣鋪貨的交易成本高、營銷傳播的渠道少……一塊塊攔路石擋在它們的品牌轉型面前。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也曾假鞋橫行的晉江,經過大力整治與產業轉型升級,湧現出安踏、361度、特步等諸多知名運動品牌。晉江鞋企的成功轉型,“看得見的手”功不可沒,正說明告別“山寨”並非不可能,需要的是地方政府勇於壯士斷腕,不因制假經濟的蠅頭小利而犧牲了地方發展的轉型良機;善於運用政策、財稅等綜合手段,營造健康公平有序的商業生態。

當然,外力的孵化作用終究有限,企業要真正從市場競爭中破殼,歸根到底要靠內生動力。這兩年,“大疆”無人機靠技術飛往了世界各地;傳音手機在國內無人知曉,卻因為解決了黑人的自拍問題在非洲實現了突圍,占領了非洲40%的市場;在國內只賣20多元人民幣的國貨“飛躍”,因為全新的策劃和包裝,飛越重洋在歐洲賣到50到120歐元,歸根到底還靠自己。海爾冰箱是自己的榔頭砸出來的,華為手機是自己的科研經費砸出來的,不在產品上用心,就沒有人能釋放出穿透平庸的光亮。

掙紮在高仿鏈條上,也許能茍延殘喘於一時;但不主動跨入痛苦轉型,前面的路只會越走越窄。盡管品牌的成功是一個充滿變量的函數,但可以確定的是,脫下“假鞋”真正走上創新路,才有值得期待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49

大摩:星洲樓市優於香港

1 : GS(14)@2017-04-22 10:04:10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795&issue=20170422
【明報專訊】明天就是法國總統首輪大選,雖然巿場預期極右派馬琳‧勒龐勝選的機會不高,但近年實在太多「黑天鵝」出現,若勒龐能進入5月的第二輪選舉並最終勝出,法國便有極大的脫歐風險,反而去年公投得出脫歐結果的英國,巿場對有關風險已大部分兌現,英鎊近日在英國首相文翠珊宣布提前今年6月進行大選後反而急升,而其實英國的房託ETF,部分已升回接近去年公投脫歐前水平。

去年中英國公投脫歐後,英鎊即大跌,當地的樓價也受壓,但所謂有危便有機,這反而造就了海外投資者趁低吸納的機會,當然對一般投資者而言,直接買入英國物業會覺得麻煩還要作後續管理,這便可考慮購入的房地產信託基金,舉例當地的一隻iShares UK Property UCITS 房託ETF,由公投脫歐前每手1.05萬英鎊,於公投後約一個月曾跌至8276英鎊,最近已回升至1.03萬英鎊以上,至於英鎊,兌美元也由數月最低位1.1450至最近曾升至1.29水平,反彈達13%,過去一年如能在低位兌換英磅買入當地房託ETF,可能較在香港直接買樓賺得更多。

調查:港上車盤貴絕全球

康宏的國際地產投資部最近發表示一項「港人海外置業意向調查」,透過網上問卷訪問了1029名港人,當中只有約一成受訪者擁有海外物業,但有約18%有興趣未來12個月在海外置業,調查同時分析包括香港等「上車盤」的價格比較,當中香港屯門約310呎的一房單位,售價約396萬元,英國曼徹斯特的510呎一房單位,折合港幣售價約162萬元,而日本東京的440呎一房單位,約為259萬港元,至於泰國曼谷的392呎一房戶,售價為128萬港元左右。

摩根士丹利最近亦發表了一份比較香港和新加坡樓巿的研究報告,指出香港在2006年一般私樓單位等同12年香港一般家庭的收入,而隨香港樓價近年不斷攀升,現時香港家庭已要花上15年收入才可買一個一般私樓單位,相反新加坡家庭在2006年要用9年收入才可買到一般私樓單位,現在則只要7.2年的收入。另外,現時香港家庭供樓支出佔收入的負擔比率達63%,但新加坡只要29%(圖1)。

星供樓負擔持續減輕

供應方面,香港在2008至2016年平均每年只有1.2萬個私人住宅單位,但在2017和18年已明顯增加至平均每年1.8萬個單位,而新加坡在2009至13年,平均每年有1萬個單位應巿,在2014至16年一度急增至每年2萬伙,但今年已跌回至1.3萬伙,明年新供應更只有8000個單位(圖2)。

另一要注意的是,新加坡樓價在過去14個季度下跌了12%,以至當地政府最近也部分撤辣的削減短炒印花稅,而香港樓價在過去12月卻升了15%,令到香港政府不得不在去年11月再加辣的將非首置自住物業印花稅劃一調升至15%,綜合上述香港樓價大升令買樓負擔惡化,以至要加辣,供應卻在增加中,新加坡則因樓價下跌而令買樓負擔紓緩,而供應在減少,且政府在減辣,大摩進一步指出,香港樓巿成交繼續萎縮,但新加坡成交在過去半年已回升,而過往當地物業交投增加往往先於樓價6個月上升(圖3),因此得出結論,投資物業的評分新加坡會優於香港。

樓價續創新高 港人仍入市

不過,對於大部分投資者而言,都喜歡寧買當頭起,好像香港的中原樓價指數已連續9星期創出歷史新高,但買家入巿興趣反而愈加熱烈,而新加坡樓價一日未止跌回升,便也難提起一般香港人的入巿意欲。正如上述大摩報告指出,香港樓價對一般巿民愈來愈難負擔,這亦解釋了為何愈來愈多父母出手資助子女去買樓。

花旗最近公布的「香港千萬富翁調查報告2016」,推算香港千萬富翁(擁有1000萬元以上流動資產)數量與2015年持平,達5.9萬人,平均年齡58歲,最年輕30多歲,而72%受訪千萬富翁表示願意資助子女100萬元以上買樓,更有27%在過去5年已有資助;其中,38%資助子女達500萬元及以上。

另外,花旗銀行於每年1月發布以普通大眾為調查對象的「花旗香港市民置業意向調查」,相對千萬富翁,2016年該調查顯示,願意幫子女買樓並願意資助100萬元以上的比例為13%;過去5年,已資助子女的比例為9%;而資助金額中位數為50萬元。2016年願意資助和已資助的比例均有提高,而資助金額中位數亦由2015年35萬元上升至50萬元,樓價上漲為主要原因。

儲錢多年買劏房戶 社會有怨氣

大家想想,當一個年青人可獲父母資助500萬元以上買樓,會擁有怎樣的價值觀?相對之下,一般家庭的年輕人,若沒有父母的資助,卻可能要儲10多年,才夠首期買一個劏房戶,其對社會又如何沒有怨氣?

更要想一想,當普通家庭的年輕人,省吃儉用多年之後最終能勉強上車,然後碰上樓價見頂大跌……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