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天然气价改”渐进:终端提价潮将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7/zNMDAwMDE4MjIzNA.html

核心提示:能源专家林伯强称,随着天然气 出厂价提高,天然气价格改革很快将有实质性进展。未来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向将是,与国际气价接轨,同时价改很快将会从上游传导到终端。

 


“在国家6月1日将天然气出厂价上调0.23元/立方米之后,现在,川气东送到达上海门站的价格,已经接近我们的销售价了,加上运营成本,我们几乎 是在做亏本生意。”6月12日,上海申能燃气集团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称,“虽然公司购进的上游气源价格已涨,但我们的销售价如何调整,还在等物价部门的文 件。具体如何操作,将按照政府规定的程序走。”

此前的6月10日,北京燃气表示,将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提交天然气提价方案,将非居民用户气价 上调0.23元/立方米,经批准后估计一个月内即可实行。而居民用气的提价,尚需经过听证会批准。

“随着天然气出厂价提高,天然气价格改革 很快将有实质性进展。”能源专家林伯强称,未来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向将是,与国际气价接轨,同时价改很快将会从上游传导到终端。“今后,国内居民用天然气 的价格,也将像车用天然气一样与石油价格联动。”

提价呼声日盛

显然,北京燃气酝酿提价,只是一 个开端。

“此前的天然气出厂价上调10%,只是解决了上游三家巨头的一些问题,但对于下游运营商来说,能否顺利实现成本转移,还是一个疑 问。因为居民燃气价格上调必须走听证程序,过程比较复杂,2008年时就有几个城市的燃气价格调整在听证后夭折了,因此,现在城市燃气运营商可以说是在夹 缝中生存。”湘财证券分析师王强说,“目前,天然气下游燃气运营商要求尽快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呼声很高。”

我国天然气产业包括上游生产、 中游输送及下游分销三个环节。其中,勘探、生产主要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手中,中游的长输管网也主要由上述三大央企占据。而下游城市及工业燃气的 输配业务,则是国有和私营公司共存,主要由各城市燃气公司运营。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根据规定,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管道燃气价格必须进行听 证,由市物价局组织,听证会举行前应向社会公告。“因此,估计大多数城市将在未来1至4个月内陆续调整天然气终端价格。”

不过,在5月31 日调整天然气出厂价的通知中,发改委特别提出,要从紧控制销售价格提价幅度。“发改委的表述意味着,终端价格的调整一般不得超过0.23元/立方米,也就 是说终端涨价幅度会维持在10%左右。”上述人士说。

“我们希望能建立起合理的上下游联动机制。”6月12日,前述申能燃气人士说。

在 他看来,“如果城市燃气价格将与上游资源价格涨跌联动调整,在保障用户合理消费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实行差别化、季节性和阶梯式城市燃气价格机制。那样的 话,城市燃气企业负担将减小,小用户与大用户、冬季与夏季、批发与零售,民用与工业之间的差价会比较明显,城市燃气企业的运营风险也将减小。”

进 口气价待改

城市燃气公司的提价预期,源于上游天然气资源价格的上涨,而这一过程仍未结束。

“6月1日 起,国家对国产天然气出厂价上调了10%,但对于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进口天然气的定价问题,则采取了搁置的态度。对于目前的状况,我们比较迷茫,希望国家能 尽快有定论。”一位中石油西气东输公司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国家发改委5月31日发布的天然气提价通知中明确指出,“鉴于2010年进口中亚 天然气数量较少,进口中亚天然气价格暂按国产天然气供同类用户价格执行。”

但在这位人士看来,进口气正面临巨大提价压力。“西气东输二线的 中亚气源,到中国口岸价含税超过2元/方,与西气东输一线的新疆天然气相比,高出一倍不止。现在,即使按照国内气的最高出厂定价来算,也还有巨大的缺口, 这些亏损全部都要由中石油来背。”

而据国信证券分析师严蓓娜测算,“即使按照价格最高的‘其他油田’中的工业用气1.6元/方再上浮 10%,中石油也有0.3元/方的损失。而在实际操作中,根本不可能按照最高的工业用气来算,亏损远远不止这个数。”。

“很明显,以中亚气 源为代表的进口气价格的上调,已是一个必然事件。在明年西气东输二线全线贯通前,一定会通过天然气价格改革等政策的调整,来理顺价格倒挂的难题。”严蓓娜 称。

“天然气价改和电价改革,是国内资源价改中的最后两个堡垒,而天然气价改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华贲 说。

在华贲看来,“天然气和电不一样。电不可能从国外大量进口,国内外电价定价可以毫无关系,但国内天然气和国际天然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尽 管目前国内天然气对外依存度20%不到,但未来有可能增加到30%,以广东为例,现在基本上全部是进口天然气,所以,天然气价格改革措施已经势在必行。”





天然氣價改再啟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1-13/100348413_all.html#page2

  中國能源定價機制改革在2011年末終於邁出實質性一步。

 

  國家發改委2011年12月27日發佈通知,決定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確定使用淨回值方法進行管道天然氣定價。該定價方法適用於國產陸上管道天然氣和進口管道天然氣。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在廣東省、廣西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的通知》,試點的廣東和廣西天然氣最高門站價格分別為每立方米2.74元和2.57元。

  廣東油氣商會燃氣部部長鄧子奕告訴財新《新世紀》,在廣東門站價2.74元/立方米的基礎上,廣東省物價局正在核算廣東省目前惟一的管道氣——西線東輸二線——到各個城市後的燃氣價格,並研究是否實施階梯氣價政策,對低收入居民實行相對較低價格。

  中國天然氣目前主要有國產天然氣、進口LNG(液化天然氣)和進口管道天然氣三種來源。在此次新版天然氣定價方案出台之前,三種天然氣沒有統一 定價機制:國產天然氣基於成本加成原則定價,進口LNG合同價格與原油價格掛鉤,進口管道天然氣合同價格是與出口國政府談判達成。

  其中,實行多年的成本加成定價方法備受詬病。業內普遍認為,成本加成法造成的「一氣一價」令天然氣市場定價系統龐雜混亂,並且政府管制井口價的做法不利於體現不同氣源不同的價格競爭力。

  由此導致的一個現實困境是,隨著中國進口天然氣越來越多、越來越貴,進口天然氣價格與相對便宜的國產天然氣之間價差加大,導致天然氣進口商虧損嚴重,亦導致國內天然氣生產商生產積極性不夠。

  因此從2009年開始,天然氣價改的消息就不斷見諸報端。在三大石油公司參與發改委制定天然氣價改的過程中,多種方案曾被列入考慮,除了淨回值方案,還有「加權平均法」「價格聯動法」等。

  發改委價格司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最後選擇淨回值方案,「是不同方案比選出來的結果,過程經歷了很長時間。目前這個方案各方面比較容易接受,是跟現實和未來改革方向銜接得比較好的一個方案」。

  這是中斷了將近五年多的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再次啟動,儘管步伐微小,但是市場化的方向受到歡迎。一家外資煤層氣公司的銷售經理向財新《新世紀》記 者表示,雖然價改意味著煤層氣將面對更多具有價格競爭力的氣源,但是中國天然氣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然供不應求,價改更有利於中國天然氣市場整體的健康發 展。

價改方向市場化

  本次天然氣價改方案的最大亮點,就是以淨回值方法取代了成本加成法。

  淨回值方法此的主要思路是首先確定計價基準點(中心市場),根據天然氣可替代能源國際市場價格加權後測算出基準點門站價格,在此基礎上考慮各地不同的管輸費用,推算出各省、市、自治區的門站價格。

  方案具體選取上海為中心市場,可替代能源品種選擇為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LPG),權重分別為60%和40%。以上海中心市場天然氣門站價格為基礎,考慮天然氣市場資源主體流向和管輸費用,並兼顧廣東、廣西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最終確定兩省區門站價格。

  為何選擇燃料油和LPG作為天然氣定價的參考替代能源?因為管道天然氣在工業方面的競爭替代能源就是燃料油,在民用方面則是LPG。

  同時,為保持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競爭優勢,鼓勵用戶合理使用天然氣,發改委規定天然氣價格暫按可替代能源價格的90%測算。

  在此之前,國內天然氣價格實行兩級管理的定價機制,出廠基準價和管道運輸價由國家發改委制定,實行成本加成法;終端銷售價格由省級物價部門制定。同時還將天然氣終端價格分為化肥、直供用戶、城市工商業用戶和城市非工業用戶四類,進行區別定價。

  這種成本加成法特點是,以某種氣源的成本為基礎,再加上管輸費和一定合理利潤率。其初衷是限制生產者的超額利潤,維持較低的氣價。但是,在天然氣供求缺口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人為壓低氣價卻不利於天然氣市場的正常發育。

  因此,在2005年國家發改委的2756號文件中,曾經提出對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改革,要根據替代能源——原油、LPG(液化石油氣)和煤炭價 格五年移動平均變化情況,分別按40%、20%和40%加權平均,確定天然氣出廠基準價。可是,這些市場化改革措施在隨後幾年中並沒有完全實現。本次價改 方案選取天然氣價格本身就偏高的兩廣地區作為試點,就是為了保證方案的順利實施。

試點的意義

  根據發改委通知,新版天然氣價改方案適用於國產陸上管道天然氣和進口管道天然氣,並率先在兩廣試點。然而,弔詭的是,目前廣東省的天然氣氣源中,絕大部分是不受此方案約束的進口LNG。

  根據鄧子奕介紹,廣東省天然氣主要來源於從澳大利亞和卡塔爾進口的海上LNG、車載LNG和海上氣田。

  不過,這個局面在2011年被中石油西氣東輸二線向廣東輸氣所改變。根據去年中石油與廣東省政府達成的購銷框架協議,到2015年,中石油將為深圳燃氣公司等17家用戶供應86.48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屆時將向管道沿線廣州、深圳、東莞和佛山等七個地市供氣。

  此次天然氣價改率先在兩廣實施,市場猜測是為了在西氣東輸二線向廣東輸氣的前夜,為中石油進口天然氣虧損減負。

  根據投資銀行瑞銀統計,當國際油價為80美元/桶時,西氣東輸二線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進入霍爾果斯邊境的完稅價格為2.20元/立方米,再加上全線平均管輸費1.08元/立方米,到達廣東門站的價格至少在3.20元/立方米以上。

  如果這部分天然氣仍執行成本加成法,中石油將有很大虧損。即使按照試點的2.74元/立方米門站價,每立方米仍將虧損0.5元。

  鄧子奕認為,中石油之所以虧本向廣東供氣,是希望為全國推開天然氣價改做準備。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林伯強亦表示,在兩廣進行價改試驗,主要目的要是把價改整套程序摸清楚,並且兩廣天然氣價格本身就比較高,因此遇到的阻力會小很多,正如資源稅先在新疆試點再向全國推廣一樣。

  根據中國城市燃氣協會數據,2011年在中國主要城市管道燃氣民用價格中,廣州市和南寧市居於高位,分別為3.45元/立方米和4.37元/立方米,而同期北京、上海、重慶等城市民用燃氣價格僅為2.05元/立方米、2.50元/立方米和1.72元/立方米。

  市場亦猜測,發改委在此時推出價改,可能考慮到CPI指數已經連續幾個月下降。但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鄧郁松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這是一種狹隘的理解。

  一位直接參與天然氣價改過程的發改委內部人士也表示,選擇這個時點推出價改,並不是出於CPI回落或者西氣東輸二線通氣的考慮,而是因為目前珠 三角洲和長三角洲都有了多氣源的供應,因此有可能形成天然氣多氣源競爭的格局,比如,西氣東輸二線可能會在未來與廣東現有的LNG在價格上形成競爭態勢。

  「市場主體相對多了,這是實施這個方案的基礎,有可能供需會大致平衡。當然這個判斷可能為之過早。」他說。

等待「另一隻靴子」

  此次價改中,發改委公開表示,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是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 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但由於目前天然氣管理和經營體制沒有根本改革,市場體系尚不健全,因此近期只能通過「市場淨回值」的定價方法,即模擬市場的辦法來定 價。

  發改委內部人士進一步透露,本次天然氣價改模仿的是歐洲一些國家的天然氣定價模式。

  根據公開資料,歐洲大陸一般採用與油價掛鉤的天然氣定價政策,將天然氣價格調整與三種石油燃料(柴油、高硫和低硫重質燃油)的市場價格按照百分比掛鉤。

  從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得到的反饋,雖然目前價改方案模仿歐洲模式,今後的發展方向卻是美國模式,最終實現上下游的充分競爭,政府未來將只對中游的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控。

  在美國,政府僅對中游管網實行管制,上游和下游都進行充分競爭,價格變動完全受天然氣市場供需影響,價格以天然氣期貨市場價為指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鄧郁鬆解釋說,主要的天然氣消費大國,都經歷對天然氣價格嚴格管制時期,結果是抑制了生產的投資,反而造成供應短缺,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如果僅實行淨回值,沒有各種市場主體的競爭,我覺得事情只是做了一步。」他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對生產者激勵,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還需要市場重構——放開管制,加強競爭。

  根據鄧郁松的看法,管道運輸具有自然壟斷特性,可以實行壟斷經營和政府定價;但是天然氣生產可以考慮引入多個市場主體進入,鼓勵生產者的競爭。

  但這「另一隻靴子」何時落下,還遠遠是個未知數。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是天然氣價改何時能在全國鋪開。

  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對此並不樂觀。他分析認為,兩廣天然氣價高,管道氣佔比少,因此價改阻力小。「中國其他省份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比如在西線東輸沿線,推廣淨回值方法計價,有些地方燃氣價格可能會因此漲一倍。這樣的話,推廣難度還是較大。」林伯強說。

  根據中國城市燃氣協會預測,未來三至五年,中國的天然氣終端價有可能達到3.5元-4.0元/立方米。這將比不少城市目前的價格上漲接近一倍,全國天然氣價改的方案如何緩解由此給終端用戶帶來的壓力,確實是個挑戰。

  林伯強建議,今後全國的天然氣價改方案可以以淨回值方法為基礎,輔以成本加成因素,例如讓靠近產地的省份獲得一些低價氣。

  財新《新世紀》記者王莉對此文亦有貢獻


地方利益訴求各異 天然氣價改需綜合權衡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159433116/



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宣佈在廣東和廣西開展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將成本加利潤的定價方式改為市場淨回值的定價方式,也就是以模擬市場化的定價方法,但該方案被認為只是我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的一個過渡性方案。

國家發改委表示,將在總結廣東和廣西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向全國推行天然氣市場化的改革方案。記者瞭解到,各地對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利益訴求並不一樣,未來全國的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應該綜合權衡各地利益。

隨著天然氣進口量和國內天然氣消費量的雙雙增長,國內天然氣的成本和氣源結構都已發生顯著變化。「天然氣大發展的必要前提就是要進行天然氣價格改革。」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華北是天然氣季節性消費變化最明顯的地區之一。「北京目前夏冬天然氣消耗量之比大概在1:8,調峰壓力非常大。」中國石油華北天然氣銷售公司黨委書記施龍說,天然氣全年價格相同,各地燃氣公司沒有動力建設儲氣庫,調峰成本只能靠中石油內部消化,所以對華北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實行冬季和夏季峰谷價,合理分擔調峰成本。

「不僅在天然氣管道幹線上需要儲氣庫來調峰,城市燃氣管網也要自建壓縮天然氣(CNG)儲罐來調峰。」河北天然氣公司總經理高慶余說,而調峰成本並沒計入氣價。

調峰成本能否計入價格中呢?「由於調峰的氣源來源不一,調峰成本難以準確核算,所以實行峰谷價的話可能難以完全反映調峰成本。」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錢莉說,將來可能會更多地使用液化天然氣(LNG)來調峰,而LNG的銷售在冬夏季節也是不同的,全年統一價或導致夏天賺得多冬天賺得少,這也是相對公平的。

而在華東地區,天然氣價改的訴求則主要在於上下游聯動。南京港華燃氣氣源總監李勝華介紹,由於下游價格調整滯後於上游,其主營業務天然氣板塊已虧損三年,基本是「貼錢」供氣。高慶余也表示,政策性漲價不應經過聽證會,應該直接實行上下游價格聯動,而不是讓燃氣公司獨自承擔漲價成本。

「其實,上下游聯動已經在部分城市實現了。」錢莉說,沒有實現上下游聯動的地區主要是考慮到下游價格承受能力和制定合理聯動標準需要時間兩個方面。上下游價格聯動對理順天然氣價格是有利的,但這需要一定的過程。

「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關鍵在於各方利益的博弈,因此各地肯定會出現不同的訴求。天然氣價格改革應該主要以成本為主要考慮因素,適當考慮終端的價格承受能力。」周大地說,天然氣價格改革包括價格水平和定價機制兩大方面,要平衡各方利益並不容易,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是分步驟進行。

周大地表示,從理論上來說,居民用氣由於存在峰谷差,有額外的調峰成本,所以價格應該高於工業用氣,但是實際情況中,終端價格調整要考慮的因素更複雜。「淨回值倒推」法,以及「峰谷價浮動」、「一地一價」、「加權平均」、「上下游聯動」等方案可能都是一個過渡,很難真正核算清楚天然氣成本,只能是在首先制定合理價格水平的情況下,逐步完善定價機制。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傑則表示,天然氣價格的低位運行導致企業利潤較低,甚至虧損,企業生產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另外進口LNG和天然氣的價格高於國內銷售價格,影響了企業進口天然氣的積極性,不利於天然氣的推廣,應在全國進行天然氣價格改革。


天然氣價改要小步快走

2013-05-27  NCW  
 

 

□ 陳衛東 文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埃森哲在最近一份報告中提出了“能源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分別是“經濟增長與發展” “環境可持續發展”和“能源獲得與安全” ,而能源價格在其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可靠的能源會提高生產力和收入,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但其中的必要因素是價格信號能真實反映能源生產成本,確保能源消耗的經濟可行性。而能源價格的不確定性是“保障能源獲取與安全”的核心風險因素之一,同時還影響能源架構變革、減緩能源消費和汙染的進度與走勢。

中國的資源價改也在提速。

3月國家發改委公佈了新的成品油價格調整方案:成品油價格決定權雖在政府手里,但已接近市場化定價的改革目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成品油價格管理經歷了幾個重大歷史階段,從完全計劃、雙軌制、並軌、原油國際接軌和成品油新加坡聯動,直到今天與國際油價基本接軌。總體看,成品油價改是成功的。首先,持續的價改並未造成國內供給與消費的中斷,保障了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其次,能源生產者保持了極高發展熱情和可持續的發展狀態,逐漸成為全球市場的有力競爭者;最後,國內消費者保持了持續增長的消費熱情和能力,主要體現在個人汽車消費持續增長方面。以“能源三角形”架構分析,中國成品油價格改革促進了經濟增長與發展,並保障了石油獲得的安全性。不足也是存在的,比如汽車排放成為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因素,但這更多與社會發展階段相關。

相比煤電價格改革的阻塞,石油價格改革還算是順利的。除石油在中國能源中比重較小、對國民經濟影響稍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石油有一個全球化貿易平台和期貨市場。盡管油價難以準確預測,但油價波動和交易都是透明的。石油是全球最大宗的貿易商品,占全球資源貿易總量40%以上。在規模如此巨大、參與者如此多元的石油貿易平台上,沒人能說自己有定價“話語權” 。中國在油價改革過程中與國際價格逐步接軌的方式是穩妥的,我們從全球獲得石油資源的能力和信心從未達到今天這樣的高度,而自信不來源於“自給自足” ,而來自全球化的競爭能力,來自“買得起,用得起的能力。

目前,全球近半煤炭產自中國、消費在中國。不像石油,煤炭沒有一個全球貿易平台和期貨市場,沒有一個可參照的價格體系。絕大部分時間,中國政府主導了煤炭定價權,市場定價機制一直缺位。一會煤價高了,一會電價高了,煤價電價的調和就像初學做饅頭的小媳婦,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做出的饅頭不是稀了就是硬了,始終做不好。

再看天然氣價改,可知其勢在必行,不改革無出路。從外部看,天然氣國際市場的發展階段雖遠滯後于原油市場,但 LNG (液化天然氣)作為新興的資源貿易形式正快速崛起,與20世紀70年代石油現貨市場興起的態勢相似。隨著 LNG 基礎設施投資、貿易參與者增加和貿易規模擴大,天然氣國際貿易平台與期貨市場終將出現。中國在石油貿易市場已吃了“後來者”的“虧” ,在天然氣貿易領域應抓住時機積極作為,成為最重要的“建設者” 。從內部看,行政化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若不改,生產者沒有積極性,進口商沒有競爭力,最終供給不可持續;不改革,不能體現能源資源優質優價的市場規律,造成資源浪費,能源利用效率受到壓制,單位GDP 能源成本高企,從而影響國家競爭力,經濟發展不可持續。

目前,天然氣在中國一次能源中占比剛超過5%,啓動價格改革對國民經濟衝擊不會太大。

政府應下定決心,選擇“小步快走”的方式,儘快展開天然氣價改。所謂“小步快走” ,關鍵 是逐步放開進口。沒有更多的供應商參與就沒有市場的形成,沒有市場何來市場價格?石油價改目標清晰,不用爭論“價值觀、世界觀” ,就走得較順利。而煤炭因為沒有目標就走不出來,與電價攪在了一起。天然氣如果不樹立國際標杆價格,只是國內自己折騰,恐怕又是一場“煤電價格混戰” ,沒有終了。

天然氣價改“小步快走”

的表現形式可能就是提價。消費者會如何看?油價與國際接軌,因有價格標杆,消費者就不會有什麼質疑,自己量力而行地消費。天然氣也是一樣,沒有公信力的價格標杆才會被罵得多。

總之,壟斷不是解決價格問題的根本辦法。開放進口,開放上游才能真正解決天然氣價格問題。這必然對“三桶油”形成擠壓。中國油企必須儘快提升效率和競爭力來應對挑戰。同時,氣價改革不宜拖得太長,否則中國油企亦可能失去國際競爭力,失去獲得資源的能力,最終拖垮。 “小步快走”應在“能源三角形”結構下兼顧各方利益。

作者為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員

 


減煤增氣待價改

2013-10-21  NCW
 
 

 

陳衛東 文

chenweidong.blog.caixin.com 在美國,氣電對煤電大規模的替代,表現出天然氣產量、價格競爭力和消費增量等多重因素的自然配合,實現了自然的過渡。半個世紀前歐洲的減煤增氣過程也有相似的特徵,甚至幾乎全部能源都需要進口的日本、韓國,近年來其天然氣使用的增加也產生了對其他能源的自然替代。

所謂自然替代,是指在經濟規律的推動下,減煤增氣並不給社會增加額外的成本,是能源行業與消費者在沒有政府強力干預下的自覺自願互動的結果,是社會整體受益與進步的結果。而中國減煤增氣的能源結構調整則是被動的,是在華北大面積PM2.5嚴重超標的強大壓力下,被迫加速的操作。

中國的能源工業改革落後

于其他大多數行業,尤其天然氣價格體系的市場化改革才剛剛啓動。嚴重背離市場的天然氣價格,不僅不能體現“優質優價”的價值規律,同時也使生產商、進口商面臨供應越多虧損越多的尷尬狀態,使得供給不可持續。

煤炭是中國第一大能源,非完全成本的煤電價格是一個標杆,而可替代能源產品之間巨大的價格差是一道天然屏障,也是能源結構調整的巨大障礙。天然氣價格不調升,供應不可持續;調升幅度太大太猛,消費又不可持續。甚至可能導致在價格導向驅動下,出現“減氣增煤”的反效果。由於天然氣價格增長快,減排溫室氣體最堅決的歐洲,去年也出現了減氣增煤的反向動作,盡管增加煤炭的絕對量不太大,只增加排放了2100萬噸二氧化碳,但這是多年堅定減煤後的首次反彈,顯示了價格規律導向動力的強大。

中國的天然氣在一次能源

中的占比低至5%,幾乎全球墊底。這不僅有中國資源稟賦和發展相對滯後的問題,更有替代能源價格關係不合理的問題。與美國比較,中國汽柴油價格比美國略貴,電價大概是美國的一半,而天然氣價格卻是美國的3倍左右。美國的低氣價為天然氣替代煤炭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環境,從而使氣電煤電一升一降,替代效果極為明顯,而且沒有造成社會的經濟壓力。假設美國天然氣價格與電力價格的比例是一比一的話,中國的這一比例則是六比一。中國天然氣價格與電力價格的巨大反差嚴重阻礙了氣煤的替代進程,但問題不在天然氣價格太高,而在於電力價格太低。可是,電力是中國工業和社會民生的基礎,調整電價對社會牽一發而動全身,這成為能源結構調整的兩難悖論。

所以,天然氣價格調整不僅涉及天然氣價格本身和管輸費用等,還涉及煤炭和電力等一系列能源價格的配套改革問題,牽涉社會各方,影響極深遠。

歐洲、美國減煤增氣的關

鍵舉措是增加氣電減少煤電,中國能找到新的替代方案嗎?

增加天然氣在交通運輸領域的使用是一個增加天然氣消費的方向。但是,這個應用天然氣替代的是石油而非煤炭,可謂減油增氣。減油增氣也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價格上LNG 對柴油的替代有優勢。但大規模實現減油增氣,有專用發動機開發的技術問題,也有加氣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大規模的投資。

這個方向仍不足以快速、顯著地緩解空氣汙染問題。

節能減排最不能放棄的還

是減煤增氣,應積極探索能源價格體系改革,探索更多的妥善方案。比如,可以嘗試煤炭的潔淨利用,如果把溫室氣體排放納入能源成本考量,煤炭、煤電的外部成本很高,考慮合理的碳價,煤電和氣電的價格差就不會那麼大。人們對 環境的要求越高,燃燒煤炭的外部成本就越高,天然氣對煤炭替代的價格障礙就越低。

中國政府最近提出的減煤

增氣能源調整並非 “順其自然”的經濟過程,但在目前的體制下,減煤增氣不可能自然而然地發生。而要打破扭曲的能源價格體系,政治家的決心和擔當是第一位的,同時要配以進取的、有鮮明市場導向的政策措施給以引導和保障。

本土天然氣,包括管道建設,還處在大規模投資和快速增產的階段,為增加本土供給,應保持現有生產主體投資和生產的積極性,鼓勵加大向非常規油氣和管道的投資。政府還應開放進口許可,鼓勵進 口多元競爭,爭取鎖定更多資源和提高運營效率。至少在2020年之前,天然氣進口仍將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

中國石油工業體系的市場

化改革是有成效的,但也已落後于經濟發展的要求,應啓動新一輪更深刻的石油工業改革,否則中國將與新一輪油氣革命擦肩而過,錯失新一輪能源轉型的大好機遇。盡管能源體系的改革不會馬上大幅度提高本土天然氣產量,但一定會給中國能源工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為中海油首席能源研

究員


新價改“闖關”

來源: http://www.eeo.com.cn/2014/1122/269180.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於華鵬 溫鈊 降蘊彰 最快也許只到2015年下半年,醫藥公司就會看到,政府除了對很少一部分由政府采購的醫藥進行定價外,其余的大部分藥品都將被放開價格管制,改變為市場調節價管理,由生產經營單位自主定價。

那些不斷在完工並開通運行的高鐵的票價,也將采取更為靈活的定價措施,尤其是貨運價格,它將在很大程度上,由投資方按照政府確定的原則,享有一定的定價權。

還有那些奔跑在高速公路上的長途汽車運費、那些自來水、天然氣、以及電力等資源產品的價格,都將變得更加靈敏,一成不變的政府定價將成為過去。甚至連農產品,政府都不再公布其最低收購價了。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而言,他們可能暫時不會感受到這些產品定價方法的變化。因為,從現在開始到2015年上半年進行的一系列價格改革,將盡量避免造成對居民生活帶來影響。

這將會是一場自1988年價格闖關以來,中國最大規模的價格改革。以2014年11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為起點,一直到2015年上半年,中國將展開對電力、天然氣、石油、交通、環保、醫藥等大多數目前還存在政府定價的產品的一系列價改。

11月18日,經濟觀察報從權威部門獲悉,自啟動簡政放權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多項重大改革後,中國國務院已經決定正式啟動價格改革。

價改“路線圖”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價格改革,令人憶及1988年的價格闖關,真是此一時彼一時。”面對新一輪的價格改革,姜紹俊有些感慨。

姜是能源部的經濟調節司司長,能源部成立的那一年,正是1988年,面對那一場“搶購風”,他仍心有余悸。

不過,對於新一輪價格改革再一次面臨“闖關”,姜卻認為,兩者的時機和改革基礎都已發生很大變化。

正如他所說,這一次價格改革觸碰的,或將是價格改革最後的橋頭堡,這一次,將會如何“闖關”,國務院和地方政府將如何部署?

11月18日,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說,“這次價格改革,涉及面非常廣,不僅僅是能源資源領域,凡是能夠交給市場的,統統交給市場。”

此前,價格改革已經在一些領域里悄然啟動。今年6月,國家發改委宣布,在新疆、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先後開展了棉花和大豆目標價格試點。這些試點的具體做法是將最低收購價、臨時收儲和農業補貼政策逐步向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轉變。國家發改委相關人士說,明年,在條件和時機成熟時還會進一步推廣。

鐵路貨運價格的堡壘也已經開始松動。今年4月1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包神鐵路貨物運價由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設運價上浮上限,取消下浮下限。同時,準池鐵路開通運營後,貨物運價實行市場調節,由鐵路運輸企業與用戶、投資方協商確定具體運價水平。

當時,一些券商評價說,準池鐵路所實行的定價權完全放開,是中國鐵路改革含金量最高的一步。

11月20日晚間,經濟觀察報從接近上海發改委人士處獲悉,上海發改委對藥品價格管制已經開始松動,首先是政府定價範圍之外的藥品價格將改變為市場調節價管理,由生產經營單位自主定價。這標誌著近日熱議的藥價改革在上海已經破冰。

經濟觀察報從國務院相關部門獲悉,本輪價格改革的主要思路,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凡是能由市場決定的價格一律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幹預,原則是態度堅決、步子要穩、有序推進;能放開的堅決放開,但是同時要防止出現價格疊加效應。

據了解,這一輪改革主要涉及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但本輪價格改革原則上不預設改革排序。知情人士說,因為很多領域都是要改的,因此,哪個改革政策準備成熟就優先推哪個。

經濟觀察報綜合國務院相關部門采訪得知,整體看,此次價格改革的核心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具體能源資源產品的價格改革,二是相關配套改革,這些改革涉及到一些財政配套、價格異常波動幹預配套以及加強監管等方面,這兩個部分,貫穿此輪改革始終,同步協調推進。“本輪改革的一個大前提,就是在不影響民生,也就是不影響居民基本生活的條件下,堅決果斷抓住時機推進各項改革。”上述知情人士稱,改革過程中,絕大多數的價格改革是不涉及普通居民類的,“比如,天然氣價格改革,涉及居民用天然氣的,慎重推進,再明確一點說,本輪價格改革,不涉及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價格改革更多涉及非居民領域,對普通百姓生活不會造成負擔。”

在該人士看來,本輪價格改革首要目的是要讓價格波動反映市場供求關系,推進市場再造,激活更多社會資本投資能源資源和環保產業,創造更好的產品服務。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政府將全面放開一些資源產品和公共產品的政府定價。國家發改委人士表示,“在本次改革過程中,將由政府制定定價規則,由市場形成價格,引入競爭機制,放開門檻,防止不正當競爭和壟斷,同時政府還將建立價格異動機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藥價、電價雙“突破”

“能源產品價格改革是本輪價格改革首先要取得突破的,尤其是電力和天然氣,改革的基本共識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這是一個大的原則,具體改起來,還需要很多具體的政策來配套推進。”國家發改委人士表示。

其實,從今年11月份開始,這種信號已經密集體現,一方面,11月4日,國家發改委《關於深圳市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通知》及試點方案,深圳開始進行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僅僅半個月後,國務院辦公廳全文發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首次通過“戰略”計劃的形式,詳細闡述了能源價格改革的路徑和目標以及時間表。

按照該計劃,將在6年內推進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領域價格改革,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天然氣井口價格及銷售價格、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由市場形成,輸配電價和油氣管輸價格由政府定價。

對於能源價格改革的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計劃”指出,將重點推進電網、油氣管網建設運營體制改革,明確電網和油氣管網功能定位,逐步建立公平接入、供需導向、可靠靈活的電力和油氣輸送網絡,加快電力體制改革步伐,推動供求雙方直接交易,構建競爭性電力交易市場。“能源價改連串的信息釋放了一個信號,就是發電和輸配電將會一並改革,也就是說,年底推出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最終會同時部署和安排兩者的推進,不是單項的輸配電試點的推進,輸配電價要有形成機制,上網電價也要有形成機制,銷售電價也要配套形成機制,從試點推向全面。”姜紹俊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另一個突破口將來自藥價。一位衛生計生委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年底前將放開基本藥物價格,而且上海已經發布文件將放開非政府定價價格,已經破冰。

目前,藥品定價方式有兩種,一個是政府定價,一個是市場定價,政府定價又分兩種,一個是政府指導價,另一個是政府定價,基本藥物是政府指導價,政府采購的都是政府定價。“完全由市場決定的未來應該是非處方藥,處方藥和醫保類藥品可能還是要有約束,目前不知道具體放開細則,但會有幾個方面,一個是醫保部門約束醫院,醫院自主來選擇,第二個就是醫保部門直接去約束醫保品種,定醫保的支付標準或者價格。”一位醫藥協會的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先從基本藥物推,這部分藥品都比較便宜,競爭比較激烈,放開的話影響不大,再延伸是非基本藥物,其實放開了問題不大,目前各省招標都有殺價的情況。”“水、交通、環保等領域的價格改革會逐步推進,整體是要建立資源節約、市場決定的市場再造機制。”前述發改委人士表示,“交通領域主要是鐵路和公路,現在一些鐵路已經開始在進行價格改革的試驗了,現在主要是在貨運方面,其實未來在客運方面也是要放開的,環保領域,要通過改革,促進由市場主導的產業形成和發展。”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黨組書記、副所長史丹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選擇能源價格改革作為突破,是因為能源價格對經濟發展影響太大,基礎產品都有需求,現在要繼續推進,所以要著力解決,現在電價油價氣價都有政府定價,環保產品形成合理的價格機制,公共性產品,要讓消費者承擔得起,至於推動環保產品的價格改革,要理解為廣義的環保價格進行改革,不僅包括現有的排汙費價格,而且包括相關的資源保護和環境治理以及生態補償、水資源有償使用的價格,比如脫硫、脫硝價格和CCS(碳捕捉和封存)的價格等。”

最後的“橋頭堡”

所謂價格改革,就是將此前的計劃經濟的價格體系和價格管理體制向著市場經濟的價格體系和價格管理體制轉換。

中國的價格改革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一直在不斷推進,從1984年之前的試點,到1988年之前的鋪開,再此後開始進入深化改革的階段,改革的重點也從“調整價格結構”、“轉換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和改善價格宏觀調控體系”、“建立市場價格體制”逐步過渡到“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

而這也說明,目前的價格改革已經開始攻堅最後的“橋頭堡”。

以資源品價格改革為例,目前除了電價以外,基本上都已經不同程度放開,像煤炭價格取消了雙軌制,成品油也調整了價格形成機制,電價改革和氣價也在醞釀和出臺過程中。

在史丹看來,下一步將是深化改革的攻堅戰。“直接取消價格管制,價格由政府供需關系決定,現在的價格體制對市場本身有要求,企業競爭不充分,但是交易是充分的,這就要求企業能夠自由進入和退出市場,才能保證行業的優勝劣汰,才有行業發展的動力。”

“這次改革的邏輯或者說核心,就是國家要改變一些行業的現狀,必須從價格改革入手,可以說這次改革是看到抓到了核心,就是價格改革。”史丹表示,“最後的壁壘就是非市場的價格,體現在價格上就是定價權,政府應該把定價權放開,變成監管,比如糧食現在是最低收購價,政府其實有最高限價就可以了,能源產品也是,需要設置天花板,只要監管價格是否合理就行,像此前推廣的大用戶直購電,根本無法體現節能減排,而成了高耗能產業價格優惠的渠道。”

姜紹俊則擔心,電價放開後會不會形成漲價的信號?他說,“這是核心的問題,萬一收不住怎麽辦?所以對於電價改革而言,最後的橋頭堡不僅僅是形成機制,而且要形成有效監管,電網要管住,處於市場中的發電企業和售電企業也要管住,對此,國家要配套相關補償機制或幹預措施。”

對此,姜紹俊建議,“價格改革除了試點等措施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總體設計,制定保障措施,政府手里要有調控的手段,包括政治的、行政的、技術的和業務的手段等。”

事實上,據知情人士透露,本輪價格改革,凡直接涉及到普通居民生活的,將慎重推進,優先推進那些不涉及居民生活的領域。

對於這一點,11月1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明確。這次會議認為,價格改革是推進市場化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內容;縮小政府定價範圍,實行公開透明的市場化定價,以合理的價格信號促進市場競爭,破除壟斷;以逐步有序的方式,改革能源、交通、環保等價格形成機制,疏導價格矛盾,穩步放開與居民生活沒有直接關系的絕大部分專業服務價格;要抓緊制定價格改革方案,做到統籌配套,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同時要完善監管措施,維護良好價格秩序。”

在當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李克強向外界釋放了兩方面信號,一方面價格改革將“加快推進”,另一方面,價改核心為“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

李克強在這次會議上,以醫藥價格舉例說,公立醫院醫師服務費價格太低,但藥價虛高現象仍然存在,因此,要通過改革,逐步理順這種不合理的價格機制。

對於價格改革,幾乎在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相關部委的年度工作會議文件中都會不同程度地提及,但是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單獨拿出來討論和部署,卻不多見。

國內環境的變化,為中國在目前推進大規模的價格改革提供了機會。

自2013年以來,國際主要能源產品價格普遍下跌,為中國推進價改提供了好時機。國家發改委人士說,“能源價格改革,絕對意味著漲價;相反,在目前的國際能源價格局勢下,定價權交給市場之後,可能還會降價,能夠讓老百姓得到改革的實惠。”

此外,中國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不斷推進的各項改革,也為推進價格改革提供了條件和環境,知情人士表示,“新一屆政府上臺兩年多來,推進了很多具體改革,先是簡政放權改革,後是財稅體制改革,現在是價格改革。”

據稱,尚在啟動期的中國新一輪價格改革,要持續到2015年上半年。這意味著,屆時,中國價格領域最後的橋頭堡都將被改革攻破。而這其實也是自新一屆政府上臺以來,中國逐步推進的多項重大改革的重要一環。

 


史上最大藥品價改將至 最高零售價將放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98

6348383288545634004

藥品定價機制正醞釀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革。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11月25日至26日召開的第二十六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透露,對藥品價格進行改革是相關政府部門的重點工作,總體改革思路是未來的藥品價格更加由市場機制來決定,政府降低對藥品價格的行政管制,該政策的出臺不會太久。其中一項內容就是放開最高零售限價。並且,其他的藥品價格的制度也會盡快出臺。

原發改委價格司相關人士告訴上證報,本輪藥品價格改革,取消政府定價已成定局。政府定價效果不盡如人意,不能及時反映和引導市場需求,取消政府定價的條件基本具備。

該報指出,除了血液制品、一類精麻藥等五類品種率先改革外,能從藥品價格改革中獲得重大政策利好的當屬創新型中藥上市公司。

華爾街見聞網站援引《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介紹過,國家發改委上月已向各省物價部門下發征求意見稿,討論全面放開藥品價格。在這份征求意見稿中,“部分放開醫療服務價格”、“年內首先放開基本藥物價格”等以往的“敏感”說法,首次被明確提出。

“這是建國以來對藥品價格監管最明確的一次市場化表達,雖然還沒有最終成文,但是放開的思路已經確定了,大家也基本達成了共識,必須要市場化。”有接觸過征求意見稿的業內權威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2014年初,發改委主導的中成藥降價事宜一直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藥品評審中心開始啟動中成藥調價的調查,緊接著召開中成藥成本審核企業溝通會、中成藥價格醫保專家評審會等。

但是,據上證報調查,中藥材等原材料的價格最近5年內都處於歷史高位,中藥企業的各項成本不斷增加,如果終端價格再降,企業可能無法保證正常生產及供應。值得關註的是,與會人士向上證報透露,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年中藥降價的可能性很渺茫。

該報援引券商醫藥研究員分析稱,相比競爭更激烈的化藥市場,擁有獨家、創新品種的中藥企業有望從價格新政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燃氣:價改如期而至,長期提升估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13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3-3 11:28 編輯

燃氣:價改如期而至,長期提升估值
作者:羅黎軍


報告摘要:

天然氣價改,增量氣降階並軌存量氣:2015 年 2 月 28 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天然氣價改通知,自 2015 年 4 月 1 日起,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 0.44 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高 0.04 元,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並軌;放開天然氣直供用戶用氣門站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定價,進行市場化改革試點;暫不調整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化肥用氣提價幅度最高不超過每立方米 0.2 元。
提升燃氣分銷商盈利能力,但幅度有限:在天然氣漲價周期中,由於順價幅度與順價時滯的存在,燃氣分銷商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在天然氣降價周期中,這一過程將被逆轉,有助於提升燃氣分銷商盈利能力;但我們認為提升幅度將比較有限,一方面,我們預計 2015 年增量氣消費占比不會超過 30%,本次價改對天然氣整體價格下降的拉動幅度有限,不如此前向上調整存量氣價格推升天然氣整體價格幅度;另一方面,我們認為目前燃氣分銷商盈利水平更多受到業務結構變化的影響。

促進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增長:2014 年下半年以來,原油價格大幅下跌,而天然氣價格保持不變,天然氣相對可替代能源的經濟性快速下降,這將不利於推廣使用天然氣。本次價改降低天然氣價格,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天然氣相對可替代能源價格競爭優勢被削弱的程度,有助於未來天然氣消費的增長。而根據最新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 年)》,我們預計 2014-2020 年間中國天然氣消費將保持年均 12%的複合增長。

中長期提升燃氣分銷商估值水平:我們認為,本次價改對燃氣分銷商業績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並不顯著,更重要的是本次價改將在中長期內開啟燃氣分銷商估值修複的進程,主要基於三點理由:首先,天然氣由漲價周期轉入降價周期,此前由於漲價預期存在而壓制估值的因素消失;其次,未來天然氣價改政策面環境向有利於燃氣分銷商的方向轉變,包括居民階梯氣價,更加市場化的定價制度等,都將在中長期利好燃氣分銷商估值提升;最後,調整能源結構,推廣使用天然氣是解決環保問題的應有之義,隨著環保問題的關註度越來越高,天然氣也將長期處於“風口”。

投資建議:
我們重點推薦燃氣分銷龍頭中國燃氣(384.HK)和新奧能源(2688.HK):兩者皆為中國燃氣分銷領域龍頭上市公司,最為受益於政策大環境的變化,並且目前估值皆處於歷史低位,根據彭博一致預期,中國燃氣未來三年(2015-2017 財年)收入複合增速為 24.7%,凈利潤複合增速為 22.5%,目前僅對應 2015/2016 財年 18.6/15.1 倍 PE;新奧能源未來三年(2014-2016 財年)收入複合增速為 23.9%,凈利潤複合增速為 33.5%,目前僅對應 2014/2015 財年 16.0/14.3 倍 PE,兩者皆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風險提示:
i)中國經濟大幅下滑,下遊工商業用戶天然氣消費減少;


1. 歷次天然氣價改回顧
中國天然氣定價從早先的區別氣源、路徑,分別制定出廠價格和管道運輸價格的成本加成定價方法過渡到市場凈回值法,直至最近一次天然氣價格調整,存量氣與增量氣價格並軌,歷時將近四年,主要經歷了四次價改,我們對此進行了簡短的總結與概括。每次價改的詳細內容與發改委的權威解讀,可以參見本文附錄,我們相信原汁原味能提供最清晰的脈絡。

1.1. 2011 年 12 月“市場凈回值”法兩廣試點
2011 年 12 月 27 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在廣東省、廣西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的通知》(發改價格[2011]3033 號),本次價改的主要內容包括:

 將當時以“成本加成”為主的天然氣定價方法,改為按“市場凈回值”法定價。
 將當時區別氣源、路徑,分別制定出廠價格和管道運輸價格的做法,改為分省制定統一的門站價格。
 國家制定的統一門站價格為最高上限價格,供需雙方可在不超過這一價格水平的前提下,自主協商確定實際交易價格。
 門站價格實行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可替代能源價格變化情況,每年調整一次,並逐步過渡到每半年或每季度調整。
 對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三種非常規天然氣,出廠價格實行市場調節,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進入長途管道混合輸送的,執行統一門站價格。

2011 年底的天然氣價改最重要的作用是確立了將天然氣以成本加成為主的定價方法改為按“市場凈回值”方法定價的總體思路,並在廣東、廣西兩省進行試點。而對於“市場凈回值”法,主要內容包括:首先,選取計價基準點(上海)和可替代能源品種(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其次,建立中心市場(即計價基準點)門站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機制;然後,以計價基準點價格為基礎,考慮天然氣市場資源主體流向和管輸費用,確定各省(區、市)天然氣門站價格;最後,建立天然氣門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可替代能源價格變化情況每年調整一次,並逐步過渡到每半年或者按季度調整。

1.2. 2013 年 6 月增量氣與存量氣價格“雙軌制”
2013 年 6 月 28 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調整天然氣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1246 號),本次價改的主要內容包括:
 將天然氣分為存量氣和增量氣兩個部分。
 存量氣門站價格適當提高,每立方米提價幅度最高不超過 0.4 元,其中,化肥用氣最高不超過 0.25 元。
 增量氣門站價格按照廣東、廣西試點方案中的計價辦法,一步調整到 2012 年下半年以來可替代能源價格 85%的水平,並不再按用途進行分類。
 居民用氣價格不作調整,存量氣和增量氣中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均不作調整。

其中,存量氣是 2012 年實際使用的天然氣數量,增量氣是新增加的天然氣數量。2013 年調價涉及的存量氣數量為 1120 億立方米,增量氣數量當時預估為 110 億立方米,兩者比例大約為 90:10。本次價改後,全國平均門站價格由每立方米 1.69 元提高到每立方米 1.95 元。  

2013 年的天然氣價改實質上是將在兩廣試點的市場凈回值法向全國推廣,區分存量氣與增量氣只不過是一種過渡手段,並且發改委亦設定目標,爭取在“十二五”末(2015 年)將存量氣價格調整到位。

1.3. 2014 年 8 月存量氣漲價向增量氣靠攏

2014 年 8 月 12 日,國家發改發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調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14]1835 號),本次價改的主要內容包括:

 增量氣價格不作調整
 非居民用存量氣門站價格適當提高,每立方米提高 0.4 元,其中,化肥用氣價格暫不調整。
 為保障居民生活,居民用氣最高門站價格不調整。
 進一步落實放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氣源價格和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出廠價格政策,如果上述氣源與國產陸上氣、進口管道氣一起運輸和銷售,供氣企業可與下遊用戶單獨簽訂購銷和運輸合同,氣源和出廠價格由市場決定。

2014 年的天然氣價改是按部就班的存量氣價格向增量氣價格靠攏,是按照既定的2015 年實現存量氣與增量氣價格並軌目標做出的調整。

1.4. 2015 年 2 月增量氣降價並軌存量氣

2015 年 2 月 28 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理順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15]351 號),本次價改主要內容包括:

 實現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並軌,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 0.44 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高 0.04 元。
 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門站價格,放開天然氣直供用戶(化肥企業除外)用氣門站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定價,進行市場化改革試點。鑒於化肥市場持續低迷,化肥用氣價格改革分步實施,再給企業一定過渡期,化肥用氣不區分存量氣和增量氣,價格在現行存量氣價格基礎上適當提高,提價幅度最高不超過每立方米 0.2 元。
 居民用氣門站價格暫不作調整。

2015 年的天然氣價改,是增量氣價格向下調整,並軌存量氣,主要是受到 2014 年下半年以來原油價格不斷下跌,可替代能源價格也不斷下跌影響。然而,不管怎樣,存量氣與增量氣的價格並軌,完成了天然氣價改的一個重要階段。

對於下一階段的價改方向,發改委將圍繞完全放開氣源價格的最終目標,著手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總結放開直供用戶用氣門站價格的經驗,繼續推動天然氣交易市場建設,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為最終全面放開非居民用氣價格創造條件;其次是加快建立居民用氣階梯價格制度,2015 年要全面建立。同時在做好低收入群體生活保障的前提下,逐步理順居民用氣價格;最後是完善管道運輸價格形成機制,合理制定管道運輸價格,同時加強配氣價格監管,促進天然氣行業健康發展。

2. 對燃氣分銷商的影響分析

本次天然氣價格向下調整,從“價”的角度,有利於燃氣分銷商提高盈利水平,但幅度將較為有限;從“量”的角度,將促進中國天然氣消費的增長,整體而言,有利於燃氣分銷商業績提升,但我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天然氣進入降價周期,以及未來的天然氣價改,將在中長期提升燃氣分銷商的估值水平。

2.1. 小幅提升盈利水平

過去,天然氣漲價時,市場首先關註燃氣分銷商能否向下遊客戶順價,能在多大程度上順價,以及順價時滯有多長;一般而言,燃氣分銷商可以向下遊客戶順價,但部分能完全順價,部分不能完全順價,並且即便所有下遊客戶都能完全順價,也存在或長或短的時滯,所以整體而言,天然氣漲價對燃氣分銷商的盈利水平構成一定的壓力。

從國內燃氣分銷商的財務表現來看,也支持這一論斷。我們分別以新奧能源和中國燃氣為觀察對象,2013 年和 2014 年兩次天然氣價格調整分別從 2013 年 7 月 10日和 2014 年 9 月 1 日開始實施。可以看到,2014 年上半年新奧能源燃氣銷售業務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即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 2013 年下半年開始天然氣門站價格上漲的影響(公司泉州項目亦拉低整體毛利率);中國燃氣的會計年結日為每年的 3 月 31 日,所以 2015 財年上半年對應期間為 2014 年 4 月 1 日至 2014 年9 月 30 日,依次類推,可以看到,受天然氣漲價影響,中國燃氣管道燃氣銷售業務經營利潤率也處於下降通道中。



而現在,天然氣降價,這一過程被逆轉,即便燃氣分銷商完全順價,由於時滯的存在,燃氣分銷商也可以享受一段時間的好處。但我們認為,本次降價與之前漲價對燃氣分銷商盈利能力的影響幅度是不對等的,此外,無論天然氣漲價或降價,對燃氣分銷商的綜合盈利能力的影響幅度也不是特別大。

首先,天然氣整體漲價/降價的幅度不對等。2013 年與 2014 年分別提高存量氣門站價格 0.4 元/立方米,但存量氣規模按 2012 年用氣量測算是 1120 億立方米,並且此後一直保持不變,發改委在 2013 年 6 月 28 日的調價中預測 2013 年增量氣所占比重僅 9%,2012、2013 和 2014 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分別為 1446、1631 和1804 億立方米,存在差異的原因是存量氣、增量氣的定義僅針對國產陸上天然氣和進口管道天然氣,若國產陸上天然氣和進口管道天然氣占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的比重不變,則 2014 年中國消費國產陸上天然氣和進口管道天然氣 1397 億立方米,僅 277 億立方米為增量氣,所占比重為 19.8%,若考慮到過去兩年非常規天然氣和進口液化天然氣的迅速發展,這一數字尚存在高估,所以我們預計 2015 年增量氣 所占比重不會超過 30%,本次降低增量氣價對天然氣整體價格的影響低於此前提高存量氣價對天然氣整體價格的影響。

此外,業務結構變化對盈利能力的影響會抵消或增強天然氣價格調整對盈利能力的影響。觀察新奧能源和中國燃氣的綜合毛利率變化可以發現,新奧能源綜合毛利率的下降幅度較管道燃氣銷售業務毛利率的下降幅度甚至更大,而中國燃氣在過去兩年基本保持了綜合毛利率的穩定,但是在 2015 財年上半年卻也顯著下滑。我們認為,這其中業務結構變化的影響可能更大。


2.2. 促進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長
2014 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原油價格的大幅下跌,天然氣相對可替代能源的經濟性也快速下降,這將不利於推廣天然氣的消費,雖然從國家與社會的角度,天然氣具備環保的優勢,但從企業與個人的角度,更多的是考慮經濟性。2014 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的同比增速也是不斷下移的。
  


市場凈回值法的基本思路即是建立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價格的掛鉤機制,並且為保持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競爭優勢,鼓勵用戶合理使用天然氣,給予一定的折扣。本次下調增量氣價即是這一思路的體現,在可替代能源價格大幅下跌之際,相應降低天然氣價格,保持天然氣對可替代能源價格的競爭優勢,將有助於未來天然氣消費量的增長。  

2014 年 11 月 19 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 年)》,根據該計劃,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15%,天然氣比重達到 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 62%以內。而截至 2013 年,中國能源消費 37.5億噸標準煤,其中天然氣消費比重為 5.8%;若 2014-2020 期間中國能源消費總量保持 3.6%的複合增長,到 2020 年天然氣消費比重達到 10%,則 2020 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將較 2013 年增長約 120%,7 年複合增速達 12%。

2.3. 中長期提升估值水平

整體而言,我們認為,本次價改對燃氣分銷商業績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並不顯著,更重要的是我們認為本次價改將在中長期內開啟燃氣分銷商估值修複的進程,主要基於三點理由:

首先,天然氣漲價周期走到盡頭。此前,天然氣一直存在提價的預期,壓制燃氣分銷商估值,目前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並在底部徘徊,本次價改也調降了增量氣價格,我們認為一直以來的天然氣漲價進程結束,天然氣價格將保持穩定,甚至進入下降通道,利好燃氣分銷商估值提升。
其次,天然氣價改政策環境向好。存量氣與增量氣並軌之後,下一步將是居民用氣價格改革,諸如階梯氣價,以及更多市場化的定價機制改革,更少行政化的幹預,從中長期來看,天然氣政策面環境向有利於燃氣分銷商的方向轉變,也將在中長期利好燃氣分銷商估值提升。

最後,環保關註度越來越高。目前,全社會對環保問題關註度越來越高,環保領域將長期處於“風口”,而調整能源結構,推廣使用天然氣亦是解決環保問題的題中應有之義,天然氣亦將長期處於“風口”。

(來自安信國際)


價改路線圖:兩年內競爭性領域基本放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7877.html

價改路線圖:兩年內競爭性領域基本放開

第一財經日報 張旭東 江旋 王悅 金慧瑜 邵海鵬 2015-10-16 06:00:00

價格既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市場機制的核心。長期以來,我國在能源、環境、醫療等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由於糾纏於公共屬性還是商品屬性的爭論,在市場定價和政府定價之間總是搖擺不定。這一現象有望很快終結。

價格既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市場機制的核心。

長期以來,我國在能源、環境、醫療等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由於糾纏於公共屬性還是商品屬性的爭論,在市場定價和政府定價之間總是搖擺不定。這一現象有望很快終結。

昨日,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明確,到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政府定價範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

到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科學、規範、透明的價格監管制度和反壟斷執法體系基本建立,價格調控機制基本健全。

業內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油價、氣價、電價等能源價格,都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在去年已經出臺電力體制改革文件的基礎上,油氣體制改革今年將接棒電力改革,而理順油氣價格將是改革的重頭戲,但也是一塊硬骨頭。

能源價格市場化腳步越來越近

《意見》特別提出,在電力、天然氣等領域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思路推進價格改革。通過改革促進市場主體多元化競爭,穩妥處理和逐步減少交叉補貼,還原能源商品屬性。

此前的9月23日,國務院就提出削減中央定價目錄,實行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的商品和服務,從13個種(類)精簡為天然氣、電力、水利工程供水、重要郵政業務等7個種(類),壓縮八成中央定價目錄。

正式落地的《意見》更加具體。在能源領域提出擇機放開成品油價格,盡快全面理順天然氣價格,加快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

成品油價格機制早已有鋪墊,2013年進行了調整,當年3月底出臺完善後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周期變短、幅度更小,更加順應市場。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國務院文件中提到擇機放開成品油價格,意味著成品油價格未來將進一步與國際油價接軌,聯動也將更為靈活。與此相關聯的是,在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的趨勢下,或將推動成品油進口環節的限制進一步放開。

對於下遊煉化企業來說,這無疑將是一次利好。咨詢機構中宇資訊此前就表示,盡管2013年形成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在運行期間極大地調動了主營煉油企業的積極性,也保障了國內成品油市場供需平衡健康發展,但仍需看到,其上遊勘探開采及中遊煉化環節的“半壟斷”現狀,仍未能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對於天然氣價格的改革來說,此次《意見》也將是一次有力的推動。

參與前期課題的一位研究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天然氣領域也會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思路,對主幹管網管輸費實行嚴格監管,放開兩頭促進更多市場主體進入。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已經表示,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完全放開氣源價格,政府只監管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下一步,發改委將繼續推動天然氣交易市場建設,為最終全面放開非居民用氣價格創造條件。

今年以來,天然氣價格一直在逐步推進中。4月1日,根據發改委的通知,各省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下降0.44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上調0.04元。非居民用氣價格基本理順,同時發改委表示將加快建立居民用氣階梯價格制度,且在今年要全面建立。

此次《意見》再次強調了要加快放開天然氣銷售價格,這意味著天然氣價改將再次提速。國信證券分析師蔣明遠此前指出,隨著“價格、供應和壟斷”這三大瓶頸逐步打破,我國的天然氣市場將涅槃重生。

天然氣價格改革與已經在部分地區推動的輸配電價核定試點一致。今年初電改“9號文”出臺後,進行試點的地區已有深圳、內蒙古西部和寧夏公布了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通知,將推動建立獨立的輸配電價體系,啟動新一輪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加上外界期盼的電改配套文件,被認為是電價改革的步驟。

上述研究人員對記者稱,電改走在油氣改革的前面,但因為過往電改延滯也影響了油氣改革的進度。

《意見》提出,有序放開上網電價和公益性以外的銷售電價,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合理制定電網輸配價格。

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面,《意見》指出,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將實行分類管理,對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其中醫保基金支付的服務項目由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談判合理確定支付標準。

“這次對於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基本方案,可以看作是今年6月藥品價格改革方案的延續,但步子不會像藥價改革一樣跨得那麽大,總體來說,基本醫療服務的價格還是由政府確定,但是價格趨勢會上升,而像非公立醫院醫療服務、特需醫療這樣一些個性化需求較強的價格會最先嘗試市場化。”中歐衛生管理和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次價格改革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基本醫療服務的價格仍將會是政府控制和調節;其二,非公立醫療機構、公立醫療機構中的特需部分將會放開價格給市場;其三,引入了醫保的談判機制,進一步減輕國家醫保負擔。”蔡江南對記者表示。

改革之後,醫療服務的價格方向會往哪里走?業界人士認為,總體穩步上升應當是大趨勢。

今年5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就曾發布《關於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指出通過外部治理以及內部管理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將成為工作重點,改革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進一步降低個人衛生支出。

而改革醫生薪酬制度的根本原因還是為解除“以藥養醫”、“醫生短缺”、“醫患矛盾”等現有醫療體制中的難題,事實上,這也是一直以來醫療改革的關鍵之處。

此次價格改革《意見》將會推進深水區改革更進一層:嘗試通過提升醫療服務價格來降低“養醫成本”,並使醫生獲得合理回報。

另一方面,在市場人士看來,此次價格改革真正目的還是在簡政放權,將醫藥價格的大部門交由市場決定,從而進一步調節供應與市場之間的關系。

意見指出,將會進一步完善藥品采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普通藥品在交由市場決定後,它的競爭會更激烈,因此價格會變得更低,但是創新藥由於市場需求大,它的價格有可能會更高,甚至高過現階段水平。因此,政府在放開市場的同時也需要設置一個底線,比如普藥不可以低於某一價格,創新藥物不可以高於某一價格,從而保證企業和市場的正常發展。”醫藥投資機構高特佳合夥人王海蛟如此解讀。

“醫藥價格的放開是‘約束’和‘松綁’互相牽制的過程,既要鼓勵競爭,又要保障民生。”王海蛟對記者補充說。

環保行業具有公益性

和成品油、電、煤、移動通信等因存在壟斷而需要放開價格不同,環保行業的價格改革並不是由於市場競爭不充分、市場被壟斷、價格被誤導,而是這一行業本身的公益性所致。

“環保領域價格原本有公益性色彩,現在文件中強調的是全成本付費,無論是工業排汙還是市政居民汙染費用處理,都要逐漸實現全成本,可以理解為市政公用行業、工業排汙行業將逐步提價,價格進入上升通道。”E20環境平臺高級合夥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永清環保(300187.SZ)董事長劉正軍表示,過去環保行業的價格一直有兩個方面是倒掛的:一是汙水處理、汙泥處理的成本和收費是倒掛的,也就是成本高於收費,二是汙染企業主動治理汙染相比不處理而言,在經濟上也是受損失的。

“這次價格改革的辦法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對於排汙企業和環保服務企業都是一個真正的正向刺激,對於企業做環境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緊迫性有大的促進。”劉正軍說。

《意見》指出,將統籌運用環保稅收、收費及相關服務價格政策,加大經濟杠桿調節力度,逐步使企業排放各類汙染物承擔的支出高於主動治理成本。同時,合理提高汙水處理收費標準,城鎮汙水處理收費標準不應低於汙水處理和汙泥處理處置成本,探索建立政府向汙水處理企業撥付的處理服務費用與汙水處理效果掛鉤調整機制,對汙水處理資源化利用實行鼓勵性價格政策。

實際上,近年來,政府在環境管理思路上的轉變較為明顯。環境保護部汙染防治司司長趙英民近期在2015環境技術產業論壇上曾表示,環保行業走向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時代,環保產業將從末端治理轉向全生命周期的生產綠色化,對於環保產業來說,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公平的市場環境和持續的發展動力。

玉米收儲制進一步松動

在農產品領域,要“完善價格形成機制”,“註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農產品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

《意見》提到,繼續執行並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不過,目前仍然被納入糧食統計口徑的玉米的臨時收儲政策,已經變成了“改革完善玉米收儲制度”。此舉被視為玉米收儲制度的進一步松動。

此前,今年9月玉米收儲價格的下調已經意味著政策的調整。雖然官方下發通知,2015年繼續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實施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但是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格已經進行了下調,確定為每斤1元(國標三等質量標準),相比2014年內蒙古、遼寧1.13元/斤的最高水平,下調了11.5%。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煤電聯動電價下調擇機推出 價改將出時間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789.html

煤電聯動電價下調擇機推出 價改將出時間表

一財網 張旭東 2015-11-05 17:24:00

煤電價格聯動仍有空間,條件成熟將會按照程序下調電價。

11月5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許昆林這樣稱。他還進一步稱,按照目前煤電聯動機制,將利用煤炭價格下降的空間,疏導一些結構性矛盾,條件成熟後按照程序報批後發布。

許昆林還透露說,發改委正組織起草專項行動計劃,一些重點領域價格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進一步細化。其中涉及到近期熱議調價的天然氣價格改革,以及其它領域價格改革。

煤電聯動機制將進一步完善

煤價還在跌跌不休,最新一期截至11月4日的秦皇島港動力煤價格為370到380元/噸,同比下跌26.5%,比今年初520元/噸已經下跌140多元。

同期,因煤炭價格下跌,發電企業日子好轉。前三季度,41家火電和熱電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603億元,同比增長16%。

近期有各種消息稱,上網電價或迎來今年內第二次下調。上網電價下調主要是考慮到煤炭價格持續走低,執行煤電聯動的舉措。

許昆林稱,按照煤電聯動機制,以年為單位、達到預設條件後執行煤電聯動。他解釋說今年4月上網電價下調是執行去年煤電聯動,今年以來煤炭價格持續下跌,給煤電聯動留出了空間,將在條件成熟後按照程序調整電價。

許昆林還提出,未來將進一步完善煤電聯動機制。煤電聯動政策始於2004年年底。當時國家規定,以不少於6個月為一個煤電價格聯動周期,若周期內平均煤價較前一個周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便將相應調整電價。

2012年1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完善煤電聯動機制,在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時,以年度為周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

煤炭價格從2012年開始已經開始“跌跌不休”,煤炭企業多有人士呼籲實行煤電聯動。此後2013年10月和2014年9月,上網電價曾兩度下調,但跟煤電聯動無關,而且只是下調上網電價,並沒有同時調整銷售電價,兩次調整都是為了疏導環保電價矛盾。

山西智誠達咨詢公司馬俊華總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煤電聯動也是悖論,上網電價下調後,電力企業收入和利潤下降,煤炭價格也會承壓。

許昆林稱,煤電聯動機制將在啟動試點、調價依據等方面進行完善,是當前的首要任務,目前已推出電煤價格指數,采價點覆蓋了全國30個省份。不過他認為,煤炭價格下降還是有空間,條件成熟後會按照程序報批後發布。

價格改革時間表將出

《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幹意見》發布後,上網電價和天然氣價格調整的消息先後傳出。但對於價格改革的步驟和實施,並沒有更多細節。

本報記者此前從能源咨詢公司安迅思了解到,配合天然氣調價或有一系列配套政策。許昆林在發布會上明確稱,為了落實價格機制改革的意見,發改委正在起草專項行動計劃,一些重點領域價格改革將有時間表、路線圖。

其中天然氣是重點之一。許昆林認為,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一直沒有停步,近來國際國內能源價格回落較多、供求關系寬松,給改革提供了機會。

但他也強調,包括天然氣價格改革在內,重點領域價格改革受體制機制多方面因素制約,不可能單兵突進。“天然氣價格放開的比重已經達到40%,並在上海建立了天然氣交易市場。”許昆林說。

但是許昆林也認為,天然氣領域充分競爭格局還沒有形成,即便如此也將繼續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

此前價格改革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中央定價目錄》修訂後政府定價項目減少了80%,定價種類減少46%,政府定價項目清單化。

輸配電價改革進展順利。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由深圳市和蒙西電網擴大到了五省,包括安徽、湖北、寧夏、雲南、貴州。蒙西電網10月正式實行新輸配電價機制,寧夏、雲南、貴州輸配電價試點方案已獲批複,電網企業成本監審工作也順利完成,只待實施。

階梯電價、階梯水價和階梯氣價制度也在全國推進。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稱,清理收費、公布清單也是價格改革的進展,收費會進一步公開化、透明化、規範化。

編輯:楊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