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4000家企業在虧損 盈利僅占1% 天天果園關店凸顯生鮮電商發展困局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7-30/1026682.html

日前,《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天天果園采訪了解到,公司已經關閉了幾乎全部的門店,目前正在對公司業務進行調整優化,並將天天果園升級為“閃電送”。

一直被稱為電商最後一塊藍海的生鮮電商,卻沒能在風口上飛起來。

日前,《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天天果園采訪了解到,公司已經關閉了幾乎全部的門店,目前正在對公司業務進行調整優化,並將天天果園升級為“閃電送”。

先是京東到家裁員、本來便利並入本來生活,之後又是愛鮮蜂裁員和天天果園關店。生鮮電商的發展滯後引人擔憂。有數據顯示,生鮮電商目前有4000多家企業,其中88%的企業都在持續虧損,盈利僅占1%,基本持平的占4%,7%則處於巨虧狀態。生鮮電商到底中了什麽魔咒無法分身,而這個魔咒又該如何破解?

天天果園關店或因經營虧損

實際上,早在數天前,天天果園就傳出了關店風波。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門店將全部關閉。目前,天天果園在蘇州僅剩一家中轉站,在成都的門店也只有寥寥數家。

天天果園線下門店在去年發展尤其迅速。去年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深圳五大城市約有50家門店。天天果園CEO王偉的目標是希望在2015年內開約100家O2O店。

但是今年其對門店的政策陡然轉向。對於變化的原因,天天果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在試運營O2O門店的過程中,發現讓用戶到門店來獲取商品,已經不再符合移動時代的消費習慣。目前在核心城市,天天果園有“兩小時送達”服務倉點進行服務。

不過,上述負責人表示,此次關店並不是因為天天果園在生鮮O2O方面受到重創,而是在發展策略上變得相對謹慎一些。公司希望通過用戶相對集中的區域進行測試,獲得好的經驗後再做推廣。另外,天天果園的確在銷售模式上有所變化,最初公司希望采用的是“門店+前置倉”模式,但門店貨物頻繁進出影響用戶體驗,因而改成目前的倉庫模式。

天天果園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水果垂直電商之一,在2015年5月完成由京東領投的7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後,開始實施三大O2O戰略,其中以果汁、水果為主,用戶線上下單,實體店線下配送的O2O模式。

但互聯網分析師唐欣認為,天天果園線下關店是因為經營虧損,根本原因是商業模式不成熟等問題。

一位生鮮O2O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之前天天果園采取“門店+前置倉”的自營模式的確有助於保證產品的質量,但是對於天天果園來說,其限時配送團隊成本太高,本身生鮮O2O的運輸損耗、產品成本就已經居高不下,其物流成本甚至門店成本還需要自己承擔,資本太重。

本來便利並入本來生活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天天果園升級為“閃電送”以外,前段時間本來生活網旗下本來便利也發生了很多變化。

有媒體報道,另一生鮮電商本來生活一手打造的本來便利(現已更名為極速達)宣告暫停運營。對此,本來生活網副總裁劉有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來便利並未停滯,而是升級更名為極速達,將整合並入本來生活的B2C業務,本來便利的會員卡,也全部轉到本來生活網上。

劉有才告訴記者,之所以把本來便利植入了本來生活網平臺,是因為O2O的平臺雖然進行了幾個月時間的運營,但是用戶較少,只有幾十萬個。而本來生活網用戶較多。在升級為極速達之後,公司也在本來便利的APP上發了公告,稱“本來便利經歷了摸爬滾打,已經鳳凰涅槃,請登錄本來生活網的app享受兩小時的極致服務”。另一方面,本來生活網的自營物流公司微特派也會降低極速達的運送成本。

由於本來生活網的平臺效應,極速達的訂單量上漲較快,運轉情況由原來一天的幾百單上升到一天五六百單。同時,公司也與韓國水產部達成合作,進行了制冷設備、冰箱等物料投入。

公開資料顯示,本來便利是去年由本來生活推出的一個生鮮O2O購物平臺。其目標是在1小時內為用戶配送生鮮水果、休閑零食、生活用品等多種商品。去年本來便利平臺已經聚集了上千家供應商和便利店,服務網絡覆蓋北京五環內全部區域和五環外部分人口聚居區。

除了本來便利並入本來生活進行轉型外,多家生鮮O2O公司不堪業績壓力,上半年已經開始削減成本進行裁員。

4月中旬,京東到家宣布與達達合並,而據部分微博網友透露的信息顯示,與達達合並後,京東到家物流部將解散,並給出了一個二選一的解決方案:全職員工調動到京東快遞或簽自動離職單。而愛鮮蜂也被媒體曝光在7月份正在大面積“勸退”員工,將全國原本1100人左右“勸退”至700人左右,涉及市場、運營、客服、物流和產品等部門。

生鮮電商困局待解

作為電商市場少數的“藍海市場”,順豐、京東、阿里巴巴等乃至各大資本巨頭紛紛紮入生鮮電商,但是成效卻不大。而數據又給生鮮O2O市場潑了一盆冰涼的冷水:4000多家企業中絕大多數企業都在虧損,只有極少部分盈利。生鮮電商到底中了什麽魔咒無法分身,而這個魔咒又該如何破解?

有業內人士認為,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阻礙生鮮產品發展有兩個重要因素:打通產業鏈、降低物流成本。但兩個因素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因此,2016年的生鮮電商行業依舊發展緩慢,成為了“雞肋”市場,看似前途無量,實則舉步維艱。

唐欣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生鮮產業利潤本身就比較單薄,資產還特別重。傳統生鮮業依靠各級渠道和實體店來經營,模式成熟,已基本占領主要市場。而新進入的生鮮O2O在渠道方面並沒有太大優勢,既要構建自有渠道,又要進行線上引流,這就大大提高了生鮮O2O的運營成本。

互聯網分析師李成東表示,相比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中果蔬、肉蛋、水產等品類95%的冷鏈運輸比例來看,國內10%的覆蓋率實在是太低,區域性的冷鏈重複建設與無序競爭更是將冷鏈的成本提高的同時降低了發展的均衡度。

在其看來,所謂的運輸成本,不單單是冷鏈運輸相比普通物流的材料、倉儲與運輸成本,高達20%~30%的損耗率直接導致了商家盈利無望,而國外成熟市場中冷鏈運輸的損耗率不過3%~5%。就算以最低限度的20%損耗率來計算,2015年度全部生鮮電商實際可銷售產品金額高達700億元,其中140億元的部分被白白浪費在了運輸環節,相比國外同行業公司少了110億元的收入。

而在打通產業鏈這一點上,生鮮電商專家李誌起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其過程會相對漫長,而且多數生鮮電商主要還是在營銷和渠道上,但是對於農業種植養殖等並不擅長。農業的特點,比如非標準化和地域性的差別,都會給下端營銷帶來巨大的壓力。

  • 中國經營報
  • 姚治宇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65

全球近3000億美元授權市場 中國僅占3%

全球授權產業達到數千億美元的當下,中國授權行業也正在蓬勃興起。

國際授權業協會(LIMA)最新發布的《2018年全球授權業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全球授權商品零售額共計2716億美元,同比增長3.3%。國際授權業協會主席Maura Regan在日前舉行的全球授權展的一場論壇上向記者表示,中國授權市場規模可以進入全球前五,去年市場規模約90億美元,同比增長已經超過10%。

不過,記者註意到,雖然中國授權市場增長迅速,但對於全球近3000億美元的授權市場而言,中國市場規模占比極小。“小黃鴨之父”、香港永和實業集團主席林亮向第一財經表示:“1987年我嘗試將《變形金剛》玩具引入內地,產品大賣,後來還跟孩之寶合作,逐漸發展到接《變形金剛》、《星球大戰》等玩具的訂單。不過,這麽多年來,歐美授權產品依舊占據市場主流,我內心一直希望國際授權市場有中國的產品能夠大賣。如今,看到國內授權市場的發展,我覺得本土授權產品崛起的時機到了。不過對於中國的授權產品來說,還需要多點人情味。”

事實上,授權產業的火爆需要基於內容產業的發展。作為全球最大的授權商,華特迪士尼公司在2017財年的授權商品零售總額為530億美元,強大的授權運營能力不僅僅依托於授權業務團隊的努力,也是內容制作團隊打造授權IP能力的體現。例如在2015年迪士尼通過《星球大戰:原力覺醒》重啟星戰系列電影後,《星球大戰》在授權市場取得的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根據NPD集團的數據統計,《星球大戰》連續三年在全球名列玩具IP首位,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星戰粉絲瘋狂購買相關衍生品。此外,《星球大戰》還開發了衍生遊戲《星球大戰前線2》,該遊戲在2017年11月和12月成為第二大暢銷視頻遊戲。

迪士尼的成功也給了國內娛樂授權公司以啟發。打造出熊出沒IP的華強方特動漫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小虹就向記者表示:“《熊出沒》打造了100多個衍生品,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

除了對IP內容的重視,授權業務前置也同樣重要。李小虹表示:“好的授權IP的打造,需要非常完善的運營體系,要兼顧全局的前瞻性的運作,例如《熊出沒》最新一部大電影就是跟華潤三九有授權合作,但是這個合作是在電影上映前一年就開始洽談,並力求讓影片內容、主題曲等方面傳遞出來的理念與授權產品相契合。”

當然,授權產品的設計能否為觀眾所接受也很重要。北京十二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王彪就坦言:“好的授權產品不僅有好的IP,還需要有精心的符合用戶喜好的設計。”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7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