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飛躍折翅:銀行民間債務雙雙相逼飛躍集團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607/04374960005.shtml

本報記者 莊穎

飛躍集團的領軍人物邱繼寶剛經歷了一場冰火兩重天的考驗。

本報記者從可靠管道獲悉,經過政府清查小組的清理確認,飛躍負債總額保守估計在30多億元,其中銀行貸款約16億元。浙江台州市政府相關官員沒有否認上述銀行貸款數額。

在寬敞氣派的董事長辦公室裏,一臉倦意的邱繼寶向本報記者直言相告:“飛躍確實面臨著生死絕境。” 除了飛躍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大部分資產持有者的身份,邱繼寶還是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導致這位明星企業家如今困境的,是4月份部分銀行的意外抽貸及民間債權人的起訴。強大壓力面前,邱繼寶選擇了向政府提出飛躍集團破產申請。一時間,各銀行及民間債權人群起登門索債,飛躍大有大廈將傾之勢。

5月初,局面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變化的轉捩點是浙江省政府一次常務會議,正是在此次會議上,相關各方確定了“幫助飛躍”的基調。省政府牽頭要求各銀行停止對飛躍的抽貸和壓貸。

6月初,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台州市政府已同意將飛躍名下一塊土地的性質由“工業用地”轉為“商業用地”。此前台州市政府已決定下屬椒江區負責落實解決給予飛躍的救急資金8000萬元。

5月17日,邱繼寶在接受本報的獨家專訪時承認,飛躍的民間借貸主要來自金華與永康等地。某債權人無奈地告訴記者:“雖然查封了帳戶,但是債權人一分錢都沒拿到。”記者調查瞭解到,目前只有少數債權人有幸索回債務。

“飛躍就是一個越吹越大的氣球,現在破了。”邱繼寶對記者說。而台州市某官員則對記者表示,飛躍目前的困境不完全是調控及資金問題,主要原因在企業內部。

對飛躍集團的反思剛剛展開。

銀行相逼?

5月14日晚上,浙江省台州市飛躍集團的辦公室裏燈火通明,一個清查小組正在緊張地工作著,他們入駐這裏已有幾天。這個小組由台州市政府派駐,目的是徹查飛躍的財務狀況。

此前,直到3月底“兩會”結束,邱繼寶一直保持著他在人們面前一貫的“神采飛揚”。人們看到他對於應對緊縮政策和人民幣升值侃侃而談,看到他在電視上自信地介紹“飛躍”的縫紉機能賣到一台1000多美元,看到他神色奕奕地傳達“兩會”精神。

轉眼間,部分銀行的“意外”抽貸和民間債權人的“逼債”,輕易就讓飛躍走上了絕境。其局面急轉直下之快邱繼寶自己大概也沒料到。

4月初,該行寧波分行向飛躍收回一筆3000萬貸款。但是貸款收回後,該行決定不再續貸。

這一“意外”抽貸以及寧波民間債權人的“逼債”之下,飛躍的現金流已難以周轉,加上其他銀行和民間債權人聞風而起,飛躍緊繃的資金鏈斷裂了。

但浙江銀行界和民間金融圈似乎早有預感。

當地銀行界有人士透露,飛躍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還貸狀況欠佳,且經過多年的一貸再貸,大量資產在抵押中,早已達不到銀行貸款的風險控制要求。台州當地國有銀行近年來逐漸停止向飛躍增加貸款,並多次試圖收回部分貸款,但囿於“當地銀行”的身份,收回十分艱難。

飛躍的融資一度轉向廣發、光大、深發展等“外來和尚”以及省內其他地區的銀行。去年起,其中某些銀行也對飛躍喪失了“安全感”,開始了收回貸款的動作。今年的宏觀緊縮政策下,飛躍更成為銀行收緊信貸的目標,不僅無法獲得新增貸款,壓貸壓力也十分大。

與許多浙江企業一樣,向銀行貸款的同時,飛躍亦向民間金融融資。邱繼寶與金華、永康等地的民間金融密切往來,有大量資金拆借。目前,民間金融短期拆借的月利率約為5分,即年利率 60%,一年來行情高時則接近1厘。

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上漲和勞動力成本上升使浙江大量的外貿企業面臨窘況,民間金融債權人感到巨大風險。銀行的收緊信貸進一步加劇了民間債權人的“危機感”,民間債權人在銀行向企業抽貸後催債,或是銀行在民間債權人起訴欠債企業後爭相抽貸,成為目前浙江時有見之的現象。

今年春節過後,民間金融圈內傳言飛躍總負債接近40億,不少握有過期未還欠條的民間債權人愈加焦急,不停向邱繼寶催債,甚至到法院起訴。

但是只有最早起訴的個別人兌現了部分債權,記者瞭解到的兌現數額相加不到300萬元。飛躍的“空殼”狀態比想像中更糟。

儘管如此,民間金融還是飛躍主要的“周轉”管道。正如一位元民間金融界人士向記者所說,“向我們周轉的總是碰到困難的企業,邱繼寶畢竟做得那麼 大,又有政府保它”。銀行貸款大門緊閉,現金流危機四伏之下,飛躍向民間金融借新債還舊債,乃至“周轉”一下到期的銀行貸款,等待短期內這筆貸款的續貸。

“一兩個月給你少了一兩個億,有天大的本事都難。”回憶起這段經歷,邱繼寶惟有長歎不已。

8000萬急救金

“資金鏈出現問題後,邱繼寶向政府提出了‘申請破產’”,一位接近台州市政府高層的人士透露,“此舉是要求得到政府出手幫助。”

事實上,當地政府此前對於飛躍的資金鏈緊張已有所瞭解。3月底,台州市經委主任張銳敏到飛躍進行了蹲點調研。

4月中下旬,初步上報的數字是飛躍負債約17億,其中銀行貸款約9億。

接到飛躍“申請破產”資訊之後,五一節前後浙江省政府常務會議上,定下了“幫助飛躍”的基調。對飛躍的急救立即在省政府的牽頭下展開,首先即要求各銀行停止對飛躍的抽貸和壓貸。

台州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各方協調會。相關銀行行長到會,接受了至少保持飛躍貸款餘額不變的要求。飛躍在銀行還貸方面的壓力全面緩解。同時會上決定,台州市政府將出面解決8000萬資金,幫助飛躍渡過危機。

此外,相關部門將介入民間金融,減輕債權人對飛躍的催款壓力。

在8000萬資金和這些“急救措施”化解之下,飛躍暫時渡過了“破產”危機。

接著,台州市政府派人入駐飛躍,徹底清理債務賬目。

“飛躍的品牌、市場、網路都有了,困難肯定是暫時的。”台州市政府的一位元官員向記者解釋此次急救,“我們要立足長遠解決飛躍內部管理和股權結構上的問題,但是不解決眼下的資金問題,企業就沒有長遠可談了。”

儘管飛躍暫渡危機,但是執行“急救措施”的各方都頗有為難之處。

有知情人告訴記者,政府出面解決的8000萬資金由椒江區財政負責落實,記者就此向相關官員和部門求證,但各方均未予置評。

記者從椒江區政府網站瞭解到,2008年財政預算內可用資金預計為9.8億元,在公共、國防、教育、醫療、社保等11項預算外,僅余5444萬 元“其他支出”預算。如果要為飛躍開支8000萬,十分緊張。更重要的是,政府財政款項通過何種手續到達企業賬上、如何控制風險?如果椒江區財政負擔 8000萬不可行,這筆款項又是如何落實的?相關各方均沒有明確宣示。

而各銀行對於保證現有貸款餘額的做法也十分為難。目前有9家銀行在飛躍有貸款,共約16億。其中陷入最深的是農業銀行台州市分行,該行為飛躍的 開戶行,從飛躍創辦之初就是飛躍主要的貸款行。除當地的國有銀行外,飛躍在台州市商業銀行亦有貸款。此外,廣發、光大、深發展、興業等股份制銀行在進入浙江尤其是台州市場後,均發展了飛躍這個客戶。

目前,這些銀行在飛躍的貸款均不得不繼續維持,這已越過了銀行的風險控制標準。

有銀行管理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從體制上說銀行體系已獨立於地方政府,分支行的行長及書記都由各行垂直任命,但是業務很難不受地方政府的影響。

“也不算下命令吧,但是開了會,相關政府領導也拍桌子施壓。”一位銀行管理者坦承,眼下銀行不得不選擇配合當地政府,即使對飛躍的資產狀況和前景十分憂慮。

“這個企業最後好不好,說實話跟某個行長關係不大,但是它一旦形成風險,關係就很大。你說行長最終會做怎樣的選擇?”該人士意味深長地說。

作為銀行系統的補充,浙江的民間金融十分活躍。在台州,民間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並不被完全否認,政策上以引導規範為主。一旦飛躍這樣的金融風險發生,民間債權的被保障度要低於銀行貸款,共掌握十幾億債務的民間債權人更為焦急。

“至少每隔一天,給邱繼寶打個電話。”一位元債權人告訴記者,“他的態度還好,總是說會還,但是畢竟現在形勢不一樣了”。記者看到,這張寫於2006年的欠條十分簡單,欠款的數目直接包括了本金和利息。

“説明飛躍”

儘管存在諸多矛盾,各級政府還是不得不選擇上述方式“幫助飛躍”。正像台州縫製設備行業協會5月9日發佈的一份行業動態所指:“中央、省、市、區各級政府對飛躍當前碰到的困難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想方設法幫助飛躍渡過難關。”

一家民營企業,能得到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得益於飛躍或者說邱繼寶特殊的“標杆”身份。

上世紀90年代,邱繼寶白手起家、以縫紉機製造走向世界的事蹟見諸報端,繼而廣為傳播。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邱繼寶成為首批當選全國党代會代表的民營企業家,達到人生的巔峰。

2008年,邱繼寶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這一切使得邱繼寶和飛躍明星化、特殊化。

無疑,飛躍眼下的危機,涉及到“標杆倒下”的壓力。而邱繼寶多年在政商兩界行走出的人脈,從中央到浙江省的“關注”與“關照”,也形成另一種壓力。

除此之外,政府最大的擔擾在於,飛躍的倒下將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一個企業的倒下是幾十億的問題,但是對地方經濟就是幾百億的問題”,一位元當地政府官員向記者分析:

首先,飛躍的零件供應企業和配套企業有上百家,這些企業的生存和大量人員的就業如何處置?會不會影響到社會穩定?

飛躍所在的椒江區下陳街道,是全國最大的縫紉機生產基地之一,產量為全國總產量的1/3。2006年,下陳街道共有縫紉機整機生產企業40多 家,零配件生產企業400多家,從業人員2萬余人。作為台州最大的縫紉機整機企業,飛躍如果倒下,整個行業區域經濟都會受到影響。

其次,台州當地企業之間相互借貸、相互擔保較為普遍。在飛躍的互保公司名單上,就有台州工業企業綜合實力排名第一和第三的錢江集團和星星集團。目前銀根緊縮下,企業資金鏈普遍偏緊,飛躍如果倒下,與它有互保關係的公司都可能發生危機,這些公司的危機又會波及到另一批公司,最終可能演變成區域經濟風險。

許多企業的資金鏈都已經不起“最後一根稻草”,而互保關係則成為拉動區域經濟風險的隱患。經濟擴張時期,由於企業可抵押品有限,出現了“等額互 相擔保”的貸款操作方式,即由銀行將兩家規模相當的企業“拉郎配”,或者是政府進行安排來完成。這一看似公平而有保障的做法,在今天則露出不公平而無保障的底子。

“被拉郎配的兩家企業常常彼此並不瞭解”,一位元企業主告訴記者,“我不知道他的經營狀況,有多少民間融資。一旦有一天他出了問題,我怎麼辦?”

據瞭解,一季度台州發生涉及銀行融資的企業關停或業主逃匿事件中,50%是民間融資過大、擔保過多導致。而涉及到至少9億銀行貸款的飛躍如果要“申請破產”,後面會有多少企業倒下?目前受飛躍影響,下陳街道的企業都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不免牢騷滿腹。

盤根錯節

5月底,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台州市有關部門已同意將飛躍名下一塊土地的性質由“工業用地”轉為“商業用地”。據悉,此舉是為了形成更高的抵押資產價值,用於銀行貸款。在浙江,地方政府為了協調資金鏈斷裂的企業與銀行之間的矛盾,已非第一次這樣操作。

目前,記者尚未見到此塊土地性質更改的記錄。

飛躍擁有土地之多在台州甚有名氣,椒江區國土局人士告訴記者,“有1000多畝”。

從台州市椒江區的中心地帶驅車十幾分鐘,沿著機場中路前行不久,就可以看到醒目的“飛躍工業城”指示路牌。

這個在周邊村落中拔地而起的狹長的園區是飛躍工業城一期,占地600多畝,馬路對面,是飛躍二區,占地300多畝。

園區格外地疏朗和乾淨。站在筆直的主幹道的起點,幾乎看不見盡頭,十幾座桔黃色的廠房沿著主幹道兩邊整齊劃一地排列下去,在夕陽下無聲地矗立著。

上世紀80年代初,邱繼寶先後在兩家企業學會了做零件、開模具等手藝,在時任下陳鎮工業辦主任的姐夫阮日升支持下開始創業。

邱繼寶的第一個廠是1981年下半年成立的“椒江市水陡電器儀錶廠”,在後來的許多報導中,是“租下大隊的三間舊房”。

直到找到生產縫紉機機殼這一穩定又有利潤的業務時,小廠的生存才有了保障。

1994年,邱繼寶將公司更名為“飛躍縫紉機集團公司”。1995年,飛躍縫紉機集團公司已擁有37畝土地的使用權。其中“原儀錶廠7.85畝”,1988年、1992年及1993年先後多次獲得批地和征地。

1994年,飛躍擴大工業縫紉機出口技改項目再次得到征地政策,於1996年前後以出讓和劃撥方式獲得下陳鎮陳洪村近300畝土地使用權,即目前“飛躍二區”的大部分。

1997年,飛躍兼併同在下陳鎮的老廠浙江第一工業縫紉機廠,獲得了該廠土地的使用權。

2001年,下陳街道(前身為下陳鎮)決定在機場路和洪三路交叉口,建設“占地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即3000畝)的飛躍工業城。

這個計畫涉及到5個村2000多村民的拆遷安置。在當時的計畫中,一號區塊,即飛躍機電一體化工業園(飛躍工業城一期),面積545畝,主要建設飛躍辦公大樓、科研園區和標準廠房。二號區塊,即飛躍社區,面積300畝。是一個商貿型的居住社區,用於安置涉及拆遷村民。三號區塊,即飛躍花園,“在 二號區塊的東邊徵用460畝土地,用來房地產開發,以此來彌補征地費用、拆遷補償、村民安置點建設等資金,實現政府零投入建設飛躍工業城”。

為此,相關部門專門成立了國有獨資的台州市椒江飛躍工業城開發有限公司,由下陳街道辦事處主任鄔陽德任法定代表人。

2001年至2003年,飛躍多次以“技改”、“工業城一期”等項目申請征地,土地出讓金為9~10萬元/畝。2003年,飛躍工業城一期建成投產,占地約600畝。

目前,飛躍工業城二號區塊、三號區塊尚未開發完成。

在飛躍的“土地史”上,大多土地以無償劃撥或是行價40%的出讓金交付使用,這些“低成本”土地,加上大量土地帶來的銀行貸款,給了邱繼寶擴張的底氣。

飛躍集團的資料顯示,目前飛躍的產能為年產各類縫製設備500多萬台,其中高速包縫機、繃縫機占世界總產量的50%,占國內的70%,已連續多年處於全國同行業出口量、出口創匯首位。

飛躍是一個家族企業。以核心的飛躍集團有限公司為例,註冊資本2.58億,法定代表人邱繼寶擁有93%的股權,其妻阮雲蘭擁有7%股權。

我們很難界定“飛躍集團”的財務概念,在飛躍的網站上,“飛躍集團”的構成有:飛躍股份有限公司、飛躍進出口有限公司等近10家邱繼寶為法定代表人的公司,18家海外分公司,22家國內銷售公司。

此外,充足的土地和資金推動邱繼寶不斷向上下游及周邊產業擴張、在各地設立分公司。

在機械、電子、紡織產業,邱繼寶及親友分別擁有的公司,難以統計。僅在浙江省內搜索名稱含有“飛躍”的公司,就有157條記錄,其中記者可以確認與邱繼寶及“飛躍集團”相關,屬於“飛躍系”的,約占1/3。

在房地產市場火爆時,邱繼寶在天津、山東等地亦有所投資,飛躍龐雜的擴張給資金的跟上帶來了壓力,亦帶來財務上“不明晰”的質疑。在許多人眼裏,飛躍是一個被樹立起來的“民企神話”,而如今,“紅頂商人的時代過去了”。

“我就是太相信規模經濟、園區建設、先進裝備、新型工業化、國際化萬歲、出口萬歲。”5月17日,邱繼寶這樣總結此次危機帶來的反思,“這些東西投入巨大,等你產出的時候,就覺得費用這麼大。”

出路

“從外部來說,人民幣、勞動力、原材料以及宏觀緊縮都是因素。”一位元台州市政府官員向記者剖析飛躍的困境,“從內部來講,是一種管理上的問題,包括股權結構的問題。如果一股獨大,跟國有企業有什麼差別。沒有多元化的投資結構,決策機制上就有問題。”

他認為,飛躍主要的問題來自於內部。

“台州現在有些企業出了問題,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宏觀控制及資金問題。要反思這幾年的路是怎麼走的,怎麼才能平穩地做好。”

在主營業務上,飛躍的步伐在放慢。

目前飛躍的內外銷比例約為1:1,前幾年約為4:6。據記者獲得的海關統計資料,2005年至2007年,飛躍的出口總值分別為7547萬元、8615萬元和9063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7.1%、14.1%、5.2%。

從行業上看,中國的縫紉機製造行業還處於低技術門檻、高度競爭的階段,主要的出口對象是第三世界國家。

從利潤上說,家用縫紉機最低,特種縫紉機最高。在飛躍的利潤收入構成中,工業縫紉機占比最重。在這一項上,隨著當地其他工業縫紉機生產商,如寶石、中捷、新傑克的先後興起,飛躍空間愈發縮小。

2007年下半年,外部不利因素影響下,縫紉機行業產值增速陡然下降,甚至自2000年以來首度出現利潤負增長。

邱繼寶的記憶中,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發現飛躍的資金困難的。對於外界所言房地產投資牽扯了飛躍大量流動資金,他堅持認為,是飛躍在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方面的投入過大,戰線過長,回報期還沒到就已迎來了“寒冬”。“老老實實按國家新型工業化、國際化、自主創新、科技進步的路子走,企業就比想像中要 難。”

他把巨額負債歸咎於應收帳款,歸咎於下游紡織行業的困難和次貸帶來的國際市場衰退。“紡織輕紡一出現困難,馬上影響到我們裝備行業。到年底就收不到錢,機器都拿不回來。”

現金流的緊張使飛躍已無法維持正常生產,由於長期拖欠供應商巨額零件款,一些供應商一度停止供貨。

據海關數據,2008年1~4月,飛躍的出口值僅為1848萬元,同比下降44%。而上述同行企業的資料基本持平。

5月17日,在“破產”危機中喘過氣的邱繼寶向記者表示,“現在我們要壓縮生產,那些利潤空間小的,佔用資金大的(產品)就不做。工業縫紉機現在這個市場不好、競爭性也強就讓人家去做。”

邱繼寶一再強調,對於眼下的困境,以“收縮”為綱。

“我們房地產業務很小的,現在基本上都處理掉了。現在要把對面的地(飛躍二區)賣掉。”他表示,變現和降低資產負債率是當務之急,“現在就是沒面子也要去賣東西。賣的賣掉,抵的抵掉。該還銀行的錢還銀行,該還民間的錢還民間。”

飛躍將更多地轉向國內市場、尤其是家用電腦縫紉機。邱繼寶認為,這是飛躍的優勢所在。“要把這個市場推上去還有個過程,可能通過這次困境,讓飛躍實現二次的飛躍。”

引入投資者,進行重組的方案也在考慮中。邱繼寶否認了盛傳的寧波”

6月初,記者從台州市政府官員處獲悉,飛躍已將部分資產變現,資金流暫時不再“卡著脖子”,“最終還是要靠企業自身走出困境”。

外界並不那麼樂觀。杭州、台州的法院,近來陸續受理了多起飛躍債權人的起訴,有的已進入執行階段。民間債權人的電話依然每日響個不停。對於飛躍無力償還的“空殼”狀態,面對眾多的“應收帳款”,大家仍心存疑慮。

(本報記者張鳳安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

健力宝律师称金裕兴虚构债务占有平安部分股权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10/01595613431.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20

貨商追數 毅力停牌涉重組債務


2008-12-24  AppleDaily


 

停牌兩日的毅力工業(332),昨日發公告指,延遲公佈截至9月底止中期業績。董事會表示,原訂於本周一(22日)公佈中期業績,由於同日停牌,以待刊發一份有關敏感性資料的公告。毅力停牌前收報0.069元。

來 自銀行界消息,金融海嘯令毅力工業接單大減,資金周轉亦出現問題,為了令公司度過難關,毅力須先重組銀團貸款,而今次停牌亦與此有關。消息指,毅力位於東 莞的電子廠雖全面結業及被供應商追數,但該公司迄今未構成觸及違約貸款,加上聖誕長假臨近,相信貸款銀行暫時不會採取行動,明年初再商討是否召開債權銀行 會議。事實上,毅力工業一貫都是「老實做生意」的企業,從未牽涉炒賣股票或衍生工具,故滙豐及恒生(011)亦盡可能與該公司商討重組債務。

按公司年報所載,其銀行貸款約8.47億元,其中約3.08億元母須一年內償還。根據年報顯示,毅力的美洲業務佔集團總收入達66%,美國經濟疲弱,零售消費市場萎縮,據市場消息透露,毅力來自美國的定單大幅減少一半,收入下降,毅力必須急謀其他對策,以捱過難關。

延公佈中期業績

自9月中雷曼兄弟破產後,觸發百年難得一遇的金融海嘯,拖跨無數實力老牌行業,倚賴出口至美國的工廠紛紛陷入財困,近月來珠三角等地陸續有港資工廠倒閉,年關難過,市場估計,1月將會是工廠裁員或倒閉潮的高峰,故政府早已呼籲銀行界體諒上市公司暫時面對的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852

亚洲铝业要约回购海外债务遭质疑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06/110113868.html


一些境外债券持有人与分析人士对其目前财务状况提出质疑,并认为如果这一条件苛刻的要约获得通过,将可能严重打击亚洲企业高收益债券市场的信心

  【《财经网》专稿/记者 吴莹】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一些面向海外发债的中国民营企业近期因盈利状况下滑,向其海外债权人发出要约重组债务的情况并不鲜见。
然而,一家中国铝制品生产企业向海外债权人发出的债券回购要约,令持有近12亿美元面值债券的境外债权人困惑不已,并提出质疑。一些境外债券持有人与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这一要约获得通过,将可能严重打击亚洲企业高收益债券市场的信心。
2月13日,地处广东肇庆的亚洲铝业控股有限
公司(下称亚洲铝业)向海外债券持有人提出期限至5月18日的要约收购,回购面值金额合计约11.8亿美元的两类债券——优先无担保债券(优先债)与实物支付债券(下称PIK),收购价分别为债券面值的27.5%与13.5%。
亚洲铝业表示,如果本次要约收购无法完成,公司将面临破产,债券持有人的损失会更大。对此,海外债券持有人发出了强烈的不满之声。
标普公司评级部的副董事廖强介绍,当前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下,发出要约要求重组债务的企业并不鲜见。但像亚洲铝业这样要求债权人不接受要约便可能破产的情况尚不多,多数企业只是为了改善现金流状况而重组债务。

要约被指过度苛刻
截至2月14日,该公司未到期的优先债和PIK本金金额分别为4.5亿美元和7.28亿美元。
亚洲铝业称,因销售下滑,流动资金吃紧,公司须再融资,而当地银行再贷款条件包括要求公司回购所有海外债券。若境外债券持有人不接受要约,则公司将面临破产。
随后,该公司发布要约修改条款指出,在破产情况下,如公司重组,债券持有者只能获得优先债面值的16%、PIK面值的0.9%;若公司清盘,停止所有业务,债券持有者只能获得优先债面值的3.82%、PIK面值的0.06%。
上述公告意味着,债券持有人除选择接受要约,已没有更好的选择。对此,不少债券持有人纷纷表示困惑,甚至质疑。
“亚洲铝业似乎有意让要约条款更为苛刻,迫使债券持有人接受这一高折扣的回购条款,”一家持有PIK的海外基金人士向《财经》记者称,由于海外债权人的权益有该公司大股东股权作质押,中国当地银行将回购海外债券作为再融资先决条件的做法并不合理。
阿联酋个人投资者Sami Caracand亦表示,目前要约条件非常苛刻,且感觉亚洲铝业的运作不够透明,更像是多方合谋让海外债券持有人承担损失。
Caracand称,目前债券投资者正积极联合起来,希望在表决前能够与肇庆政府、贷款银行等多个利益相关方进行共同商议。Caracand持有比例高达5%的亚洲铝业优先债。
有分析人士认为,与此前的玖龙纸业等公司相比,本次亚洲铝业的回购条款相当苛刻,确为近年少见。
标普分析师符蓓指出,由于境外债权人无实物担保,而境内银行有土地设备担保,因此境外债券持有人与当地银行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美国律师事务所Allen & Overy的律师David Kidd表示,鉴于过去几个月亚洲铝业的大量
资本支出,债券投资者觉得难以接受目前的苛刻要约条件。根本上,该要约颠覆了债权人与股权人的优先顺序,将股权人利益置于债券持有人之上。
Kidd表示,在其长期从事亚洲企业债务重组法律事务经历中,亚洲铝业可能是中国发行高收益债券企业中,迫使境外债权人接受高折扣要约回购的第一例,该公司不愿协商的强硬态度,对于亚洲企业高收益债券市场将可能产生相当负面的影响。
法律分析人士指出,在2007年起实施新破产法的背景下,境外债权人在类似破产债务纠纷中,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财务状况的质疑
更多的质疑之声指向亚洲铝业的财务状况:该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究竟如何?是否真的面临破产威胁?如果该公司财务困难,为何公司近期仍大量进行包括固定资产投入与并购非核心资产在内的资本支出(Capex)?
符蓓认为,亚洲铝业的资金流动性的确存在问题,为了上马新铝板材项目,最近四五年该公司财务状况一直较为被动,杠杆率过高。然而,虽有风险,但该公司的高收益债券在2006年的市场条件下对海外投资者仍有吸引力。
本次亚洲铝业要约发布后,标普将其债券评级连降五个等级。
瑞士

信贷
第一波士顿的亚洲信用分析师Damien Wood则认为,亚洲铝业的财务状况与前景并没有回归要约中所描述的那么糟糕,去年9月底公司财务数字显示,该公司运营状况正常,挤压铝件业务一直以来盈利稳定,新上马平板铝项目也具有相当盈利潜力。
Wood认为,公司2006年大肆举债进行私有化以及固定资产投入,由于市场环境原因,成本费用高企,项目不断拖延,公司也许有些流动资金问题,但更大 的问题在于公司举债过度,股东想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情况更像是,公司控制人决定让债券投资人为他的错误商业决定负责。
2月13日,亚洲铝业在要约公告中称,公司去年下半年销售量同比下滑20%,以及为投产铝板带项目导致支出高企,现金流遭遇困难。
3月5日,亚洲铝业销售部门一位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2008年11月投产的铝板带FRP项目目前销量良好,2009年前两个月单月的铝板销量大概是500吨至600吨,预计今年的年产值可以达到40万吨。
不过,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亚洲铝业共有124亿港元债务,母公司高达177亿港元债务。
截至发稿,亚洲铝业主席、创立人和大股东邝汇珍及其他亚洲铝业管理层人士未对《财经》记者发出的采访请求给予回应。该公司发言人称,管理层有关人士“因出差与会议缠身”无法接受采访。
根据Dealogic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发债在2004年到2005年达到高峰,总量分别为40亿美元与30亿美元,2006年到2008年稳定在每年约20亿美元的发债总量。
符蓓认为,目前须要重组债务改善资金状况并可能面临公司违约风险的企业,除亚洲铝业这样的资源加工型企业,在房地产行业也相当突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43

54.7亿港元债务待偿 中新地产欲回购可换股债解“近忧”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19/HTML_IV0EKY50WN50.html


停牌近16个月、饱受资金链紧张传闻困扰、近期又披露有雇员被廉政公署调查的中新地产集团(0563.HK)陷入多事之秋。但中新地产总裁刘义5月14日向记者表示,“我们的资金链没有任何问题,复牌也一直在努力之中。”

此前一天,中新地产以6.3折的价格回购该公司发行的13.4亿零息可换股债券的提议,获得了债券持有人大会的通过。根据之前的协议,这批债券将于2011年到期。

如果中新地产从债权人手中全部回购这部分可换股债券的话,将使中新地产获得5亿多港元的非经常性损益。“这只是赋予了债券持有人这个权力,至于到时 候债券持有人是否行使权力,还不确定。我们有一个行权日前20天的反悔条款。债券持有人也可以等到2011年,我们按照相当于债券面值120.01%的价 格回购债券”。刘义向记者表示。

此前,中新地产曾经提出以4折价格回购这笔可转债,但债券持有人用脚投票,因召集人数不够而最终未能成行。

中新地产向来行事低调,但近期却被推至风口浪尖,甚至屡有“破产”之说传出。“到今天为止,我们的回款额有28个亿,签约额将近30个亿,今年的目标是冲击100个亿。”刘义回应外界传言。

而另一方面,自从2008年1月23日起停牌以后,中新地产就一直没有复牌,这也令外界疑窦丛生。2009年5月11日,中新地产曾经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一名涉嫌贪污的前雇员为香港廉政公署所调查。

虽然中新地产方面表示,发布此公告与两天之后的债券持有人大会并无关联,但正是在这一悲观气氛的弥漫下,债券持有人不得不忍痛退让。

债务违约风险仍高

根据投票结果,上述可换股债券的持有人,有权力要求中新地产于2009年6月12日,按照6.3折的价格,赎回其发行的债券。

这也意味着,如果债券持有人行使这一权力,每10000港元的债券回购价格为6300港元。而按照债券发行时的约定,中新地产本应以120.01%的价格回购债券,即10000港元债券需支付12010港元。

投 票结果显示,有99.3%的与会债券持有人投出赞成票。这与之前中新地产提出以40%的价格回购债券相比,结果迥异。当时,因为出席人数未达到法定人数, 该议案最终流产。随后中新地产将折扣提高至63%。颇为巧合的是,在第二次投票前两天,中新地产就该公司雇员被调查发布公告。

“债券持有人选择投赞成票,主要还是出于对全球经济和地产行业的不乐观前景的预期。”中新地产总裁刘义向记者解释。中新地产此举,亦是步绿城中国(03900.HK)后尘。此前,绿城中国)以85%的票面价格提前回购了一笔4亿美元高息票据。

但另一方面,刘义表示,根据相关条款,即使是发出认股权通知的债券持有人,也有权力选择不迟于6月12日前20日,将其撤销。

在此之前,中新地产颇有些风声鹤唳。

先是2009年1月23日中新地产4亿美元债券利息的付息日,该公司并没有按期支付1.52亿元的利息。随即标准普尔将中新地产长期外币信用评级由CCC+下调至D,同时将其2014年到期的利率为9.75厘的4亿美元优先债券的发债评级由CCC下调至D。

刘义表示,目前这一利息已经支付,而标准普尔也随即将评级提高。

而另一家评级机构穆迪投资5月15日表示,维持中新地产“Caa3”评级。穆迪表示,虽然重整债券安排缓和即时违约的风险,但目前评级反映中新仍有 很高的违约机会。其中包括一笔4亿美元(按7.7511港元/美元计算,相当于31亿港元)债券将于今年7月到期,集团需要安排付款,同时银行短期贷款总 额亦达20亿港元。

此外,中新地产5月4日曾经发布公告称,其与成都中泰交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之间的诉讼达成和解。中新地产下属公司中置 (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将向成都中泰支付1.2亿元股权转让款,收购成都中泰在公园大道项目中30%的股权。此外,中新地产还需向成都中泰偿还3.26 亿元人民币(按5月18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0.88073人民币/港元中间价计算,相当于3.7亿港元)的股东贷款。

实际销售回款高于公告数字

中新地产前身是北京新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其董事局主席郦松校系工程建筑专业科班出身,1987-1996年间,分别任职于国家建设部和国家物资部。

目前,中新地产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重庆、西安、长沙、成都、沈阳、珠海等地开发了20多个大型房地产项目。2008年,中新地产位列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第29位。

虽行事低调,中新地产在扩张拿地方面却颇为凶悍。而与此前频出的“地王”不同,中新地产绝大多数土地储备都是通过购买项目的方式取得,在土地拍卖市场鲜有出手。“这样算下来我们的拿地成本要比在交易市场拍卖低得多。”刘义表示。

高速扩张的同时,中新地产承受的资金压力也与日俱增。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4月,中新地产的土地储备只有300万平方米,到2007年底,已高达1500万平方米,20个月内陡增了1200万平方米。

其中饱受质疑的项目之一,就是其31亿元豪赌珠海淇州岛。2007年9月,中新地产收购珠海市裕卓虹基集团有限公司及运德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珠海淇州岛影视城项目公司的全部股权而入主该项目,交易涉及资金31亿元。

但迄今为止,这一项目仍未开工。刘义表示,未开工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项目设计上需要符合珠海地方政府的总体规划,“目前正在积极沟通”。

2009年1月21日,中新地产发布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0月31日的六个月中,中新地产营业额仅为5780万港元,较2007年同期的10.25亿港元大幅减少94.4%。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7.14亿元。

中新地产曾在5月8日发布公告,称截至2009年4月30日止的这一会计年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收入及盈利“将录得显著下降”。

刘义对中新地产资金紧张一说予以反驳,“我们的销售回款情况很好,因为香港会计准则是财务审计认可的数字,要以业主拿到产权证为准。所以实际回款的数字要高于上市公司公告的数字。”

2008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中新地产资产净值为84.59亿元,而其非流动性负债方面,银行贷款为24.25亿元,可换股票据、高级票据、衍生财务工具-发行人购回权和延迟税项负债合计为50.2亿元。

据刘义介绍,中新地产正在积极准备复牌,“但还有很多事情需要给交易所解释清楚。”中新地产停牌之时,香港恒指亦在牛市的末端。而今部分在港上市的地产股股价已经被腰斩,中新地产复牌之后股价的走势估计难言乐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2

债务缠身 中新地产终易手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163180.html


中新地产成为继顺驰之后又一家被并购的知名房企。被沉重债务压得无法喘气的中新地产终于楼市鼎盛期被上实控股收入怀中。

1 月19日晚间,上实控股(0363.HK)发布公告称,将收购中新地产(00563.HK)前执行董事及主席郦松校所持有的5亿股旧股及由中新地产发行的 6.84亿股新股,收购价格为27.46亿港元。该收购完成后,上实控股将占中新地产扩大股本后的45%,成为中新地产单一最大股东。

中新地产已于2008年1月22日起停牌,至于复牌的时间,上海城开总经理倪建达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定说法。

据了解,目前上实控股拥有上海城开59%的股权,而上实控股本身没有地产业务,旗下房地产项目运作依然主要倚重城开集团的专业团队。

还债不成被收购

郦松校向上海城开借的18亿元的个人借款,是此次重组的主要契机。2007年底以来,中新地产无力偿还到期多项债务的消息不断传出,并导致其2008年1月22日停牌。

“早在去年9月,上海城开和中新地产就已签订了一份意向书。”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倪建达也向本报记者证实,“有关收购事宜,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就在进行。”对于本次27.46亿港元的收购价,倪建达表示“很有吸引力”。

中新地产停牌时股价为4.95港元。据上实公告显示,此次收购每股定价为2.32港元。这意味着本次上实控股的收购折价率超过50%。这对于上实控股而言,已获巨额账面盈利。

通过本次收购,上实控股将拥有中新地产在内地11个城市持有14个发展项目,土地储备1270万平方米。剔除中新地产前主席郦松校回购的珠海淇澳岛项目,借由本次交易,上实取得逾1100万平方米土储,持有土储将由目前的420万平方米,增加2.7倍至1580万平方米。

至于为什么没有淇澳岛项目一并收入囊中,有业内人士猜测,该项目位于南方,而上实地产业务或许更加偏重华东及西部的扩张与发展。对此,倪建达予以否认。

此前有报道称,中新地产耗资31亿元人民币取得的淇澳岛项目拖累了中新地产。中新地产本拟于2008年底之前通过淇澳岛酒店的规划,酒店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层高60层。项目在2008年12月仍未确定施工图设计单位,至今也没有通过规划审批。

据了解,淇澳岛项目账目价值约为43.8亿港元,独立物业估值机构戴德梁行认为,淇澳岛项目于2009年12月31日的市价为人民币22.5亿元,淇澳岛项目减值亏损约20亿港元。

公告也称,中新地产前主席郦松校将以25亿元向中新地产购回淇澳项目。交易完成后,郦氏占中新地产扩大后股本21.1%的股权。

清债

有知情人士也透露,中新地产把目前资产和债务相抵后,剩下的净资产并不多,这几乎正好相当于郦松校对上海城开那18亿元的欠债。经由重组,困扰中新地产已久的债务危机或告一段落。

“虽然该公告只是要约,但存在变 数的可能性不大了,目前只需要联交所的批复了。”中新地产营销总监陈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中新地产目前的债务只有旧的银行贷款,这对于开发企业 来讲就很正常了。”陈宁透露,今年中新地产回笼的资金数目也十分可观。“今年中新地产回笼资金将接近90个亿,其中楼盘销售收入约有60多个亿,其余则为 项目转让资金。”

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6月至今,中新地产累计抛售3个项目,回笼金额共计27亿元左右。其中,五矿置业6月份以11.6亿 元收购中新地产旗下子公司亿嘉合置业40%权益,亿嘉合置业拥有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旧村可建建筑面积约204万平方米的项目;8月份,东方银座以总价 10.98亿港元收购中新地产所持有的北京御水苑公司之90%权益以及中新地产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茂盈有限公司100%股份及贷款;RichStone还 以5.56亿元收购中新地产旗下全资子公司在线投资有限公司40%股权。但处置这些项目后,仍未能彻底扭转中新败局,郦松校只有将控股权拱手让人。

根据此前中新地产公告,截至2009年4月30日的中新地产财报,中新地产资产总额为292.95亿港元,而负债为202.23亿港元,资产负债率为69.3%。

倪建达透露,全面的收购事宜将于近期展开,而中新地产原有资产将继续保留在上市公司中进行运作,维持中新地产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16

债务妨碍并购华润万家“转租”民润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21/20100121043404255.html


每经记者  严翠  发自深圳

        深圳老字号零售连锁企业民润超市将要彻底淡出公众视野了。1月20日,华润万家相关负责人 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华润万家已经将民润超市80多家门店正式转租过来,这些超市将由华润万家自行经营与管理。但是,该负责人强调,转租并非此前媒体一 直关注的并购,是否收购还在进一步谈判当中,收购难点在于民润超市负债较多。

        “目前我们已经将80多家民润超市更换成了‘华润万家’,转化成华润万家系统里的门店。”上述负责人20日对记者表示,民润超市目前有20多家已经被关闭,另外还有5~6家店处于停工停业的状态,“可以说民润超市已经退出零售市场了。”

        华 润万家方面透露,此次华润万家接手民润超市相当于转租,即与民润此前的业主重新签订合同,然后由华润万家自行经营与管理,因此这有别于大家所关注的收购问 题。“收购是将民润的负债等一并接过。而目前民润负债达几亿元,成为了收购的一个难点。”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转租民润超市,已累计接收原民润员工 1175名,占民润总员工数的近80%。

        该负责人称,在将民润超市门店纳入囊中之后,华润万家的市场份额更大了,门店更多了,整体竞争力也更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23

債務纏身買公司揭趙渡神秘面紗


2002-5-23 NM


本週二的寶福股東周年大會,火藥味極濃,四、五十名小股東向主席趙渡發炮,不滿寶福以逾倍高溢價,向新海康收購保興百分之二十九點五股權。被狂轟的趙渡, 可謂股壇奇人。他九九年開始遭追債,更曾被申請破產,仍能接連收購上市公司,先以和成鯨吞寶福,如今再以寶福買保興,若成事,將坐擁三間上市公司。週二的 寶福股東會,經過三句多鐘劍拔弩張,小股東從趙渡口中,所獲的答案,只是保興抵買,小股東悻悻然離去,趙渡亦迅即離場,對記者提問一概不答。四十六歲的趙 渡,為人神秘,就算九八年和成招股上市,亦未有接受專訪。知情人士指他在廣州長大,早年曾在鄧樸方的康華公司打工,由於本身行動不便,故與鄧氏特別投緣, 亦因此認識國務院外經貿部官員。

炒批文賺第一桶金八十年代末期趙渡來港,由於早已搭通門路,取得大量進出口公司批文,得以經營電子及金屬等原料貿易,他甚至炒賣批文,從而賺得第一桶金。 九二年尾至九三年初,他即一口氣斥資四千六百多萬元,掃入山頂種植道濠景閣、渣華道嘉華國際中心等多個物業。見金屬貿易好搵,他遂夥拍三名其他股東,成立 和成金屬,專做金屬貿易,並在九四年與河南省地方政府合作搞鋁廠,趙渡等港方佔五成一股權,首期投資額約八百萬美元。而鋁廠亦不負眾望,九五年即賺數千萬 元。亦因這項投資,令趙渡九六年起當上河南省政協委員。至九七年紅籌國企股炒得熱火朝天時,趙渡進軍股市,收購快訊(現稱中國科技),殼價連認股權、佣金 及其他手續費,約花了逾億元。一名當時在和成任職的高級員工表示:「當時趙生話買快訊,我都感到十分突然,可能做鋁廠辛苦,股市較易搵錢啩!」

鋁廠迅即蝕錢趙渡鋁廠經營的確出現困難,電費昂貴令鋁廠九六年無利可圖,更由九六年中開始,停產了一年,並由年賺數千萬元,變成年蝕數千萬元。趙渡索性投 資建電廠,實行自給自足,但資金需要逾億元,故他寄望買殼後,在市場搵銀。不過趙渡卻十分「黑仔」,公布收購快訊時,股市還㷫烚烚,交易完成前兩日,金融 風暴卻突然爆發。至九八年,趙渡的財政狀況已十分緊絀,有和成職員表示:「當時南洋商業銀行幾乎日日都搵趙生追數。」南商為趙渡主要往來銀行,早年買落的 公司大本營,嘉華國際中心單位,便兩度按予南商。趙渡連隨安排經營鋁廠及金屬貿易的和成上市,市場氣氛不佳,五點八倍市盈率照上。

和成上市當股票和成九八年中上市,股價半年升了五成,證監指升幅不尋常,股價即插水。之後揭發趙渡原來已把手上三分一和成股票當了。至九九年,趙渡的錢債 官司便停不了。先因擔保中國科技,而被上海海泰克貿易發展公司入稟追債,其後更遭年豐貿易申請破產,復被南洋商業銀行追討近五千萬元按揭貸款,至○○年 中,趙渡及旗下公司涉及的錢債訴訟,已多達六宗,被追討逾億元款項。而趙渡被申請破產後沒多久,旗下上市公司做交易卻輕率起來。如中國科技供股集資六千多 萬元,向天安中國買江蘇省六塊土地使用權,趙渡讓對方負責估值及文件事宜,並迅即付款予賣家。知情人士指他和天安中國的李明治有交情,之後,李明治介紹趙 渡認識何鴻燊,令趙渡得以引進賭王做中國科技大股東。

半成股權做主席與此同時,他不斷減持公司股份,並把手上物業沽出或加按,債務危機漸解。他目前只持有和成半成股權,但他仍然穩坐主席寶座,知情人士謂他有 人撐腰。而他趁科技股熱,將和成變身科網電訊股,在市場一再抽水,九九年四月至○○年六月,供股配股六次之多,集資四億多元。和成因此有本錢以三億元買寶 福,進而以寶福收購保興。而兩次收購都不過全面收購觸發點,小股東無從甩身。寶福小股東向證監會發公開信,炮轟管理層,證監主席沈聯濤卻謂唯一懲罰公司的 方法是沽貨,股東古先生氣道:「那豈非等於夜晚會有人打劫,叫你不要出夜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49

中钢转托山西中宇:将引入新重组方解决债务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7/0MMDAwMDE5MjQ0MQ.html

8月16日,本报记者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处获悉,中钢集团将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山西中宇)交给河北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国丰钢铁)托管,一方面为逃避国资委监管,另一方面,中钢集团缺乏管理钢厂生产的经验和条件。

上述知情人士还告诉记者,目前,国资委和审计署已介入中钢集团与山西中宇之间的财务问题,中钢集团已向国资委保证,通过引入新的重组方来解决巨额债务。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8月,山西中宇创办人王兴江等七名自然人,将持有的山西中宇90%股权作价1.8亿元,转让给国丰钢铁旗下的唐山丰南国丰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国丰贸易)。

实际上,国丰贸易购买王兴江等人股权的1.8亿元出资来自中钢集团,中钢集团为山西中宇的实际控制人。

2008年11月,有媒体报道,随着山西中宇陷入亏损,中钢无法收回付给山西中宇超过26亿元的预付款。中钢集团旗下子公司中钢钢铁从2008年2月开始对山西中宇进行委托经营管理。

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钢集团对山西中宇“债转股”后,由于中钢集团的主业不包括钢铁生产,而国资委近两年严格审查央企非主业投资,因此借托管避人耳目。

据本报记者了解,国资委规定,央企“投资规模较大或有可能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需由企业集团层面决策的项目”,要报国资委审核,国家将对违规企业进行及时跟踪,并否决存在严重问题的投资项目。

“中钢是在中宇还不起债的情况下,被迫收购中宇,中钢一开始希望借助托管改善中宇的业绩,没想到此事被曝光。”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此外,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中钢缺乏管理实体钢厂生产的经验,也是将山西中宇托管出去的原因。

“中钢的业务集中在钢铁生产服务领域,没产过一吨钢,突然搞过来一个钢厂,中钢应付不过来。”上述人士说。

由于山西中宇的经营情况每况愈下,国丰钢铁已于2009年11月正式退出对山西中宇的托管。

同时,中钢集团一直在积极寻找山西中宇的重组方,希望通过引入新的重组方摆脱财务包袱,这也证明,中钢无意继续经营山西中宇。

中钢集团新闻发言人李可杰表示,鉴于山西中宇在山西省钢铁产业规划中具有重要地位,相关大型钢铁生产企业都表达了重组意愿,有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有媒体称,山西中宇带来的财务黑洞,影响了中钢集团的上市进程。对此,李可杰表示,中钢股份的IPO正在稳步推进,环保核查已通过专家评审,其他各项准备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根据环保部公示的《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上市环境保护核查技术报告》,中钢集团上市平台中钢股份目前共拥有全资、控股二级和参股二级企业61家,所从事的行业包括矿产资源、贸易物流、装备制造、科技研发、综合服务等。本次上市募集资金计划投资国内项目共计41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15

民润1.3亿贷款到期债务阻碍华润“并购”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20/1876710.shtml

  每经记者 蔡木子 发自深圳
命途多舛的深圳民润农产品配送商业连锁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民润)依然“前途未卜”。
近日,持有民润47.76%股权的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产品,000061,SZ)公告称,其为民润提供连带担保的1.3亿元银行贷款已经到期。截至公告披露日,民润尚未履行还款义务。
农产品表示,由于民润账面反映已资不抵债,而公司重组事宜仍在进行中,尚未达成协议,担保损失存在不确定性。农产品已按两项担保总额的50%(6500万元)预计损失,确认预计负债。
早在2009年4月,民润就由华润托管,随后广东80多家民润超市改名“华润万家”,华润并购民润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昨日(9月19日)华润内部人士在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解决债务问题,说并购就为时尚早。”此前曾有多个原民润供应商到华润处讨债,华润却表示:“民润和华润是两家不 同的公司,供货商应该去找民润讨债。”
事实上,农产品之所以决心断臂的根本原因就是民润的巨额债务问题。成立于1997年的民润超市,曾跻身 广东零售前三名。然而,由于经营不善,2005年以来民润累计亏损竟超过4亿元。农产品2010年半年报显示,其对民润的债权已达1.43亿元,并对债权 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
华润万家公共事务部助理总监刘岫军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债务问题一直是华润整合民润的难点之一。当初在与农产品谈合作的时候,双方就针对如何解决民润的巨额债务问题拟定过一个协议。”
刘岫军介绍,目前华润已经整合了约40家原民润门店,门店经营已经正常化。华润内部人士则对记者称:“现在看来,债务问题可能是收购唯一的拦路虎。但在华润内部,并购这样的明确字眼却尚未提及。”
此外,民润大股东汇科系统(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科)的不断施压,或许是华润在收购中一直保持谨慎的另一原因。
汇科在2007年10月购入英国安石基金手中持有的民润合计52.24%股权,间接成为民润大股东。按该售股协议,汇科为民润欠下安石基金一方的债务作担保,涉及1250万美元及1000万港元。
汇科指出,根据民润重组框架协议,重组的先决条件是深圳市政府提供1亿元现金及1.5亿元(之后增至2亿元)免息贷款,并且华润会向现有股东购入全部民 润股份;华润在接受了深圳市政府拨付的1亿元及原民润部分门店之后,却违反框架协议,没有及时从民润原股东手中收购股份。
汇科还透露,由于华润违约,连累自己被安石基金追索1219万美元连利息。有媒体报道称,汇科已经于今年4月上诉至法院,要求强制华润执行框架协议及向汇科作出补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