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競爭是做更獨到的東西,不要跟人家搶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7/zNNDEzXzUwMDQzNQ.html

1971年,鄭崇華自籌30萬元台幣,在台北新莊民安路成立台達電子,當時創始員工不過15人,四十一載篳路藍縷,如今的台達全球營收約70億美元,僱員超過7萬人,創立以來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6%,成為全球開關電源供應器與直流風扇產品的領導廠商。

而鄭崇華卻為人低調,只願意隱藏在這家領袖級公司背後運籌帷幄,雖在外界聲名不顯,卻在台灣島內被企業界認為是「最被低估的企業家」。

而 今,年逾75歲的鄭崇華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2012年6月,這位行業備受尊敬的企業家正式宣佈退休,不再續任董事長一職,只擔任公司董事,並出任榮譽董 事長,由海英俊接任董事長,鄭平擔任CEO。鄭崇華自述,「多年前即開始規劃接班梯隊,8年前任命職業經理人海英俊先生擔任台達副董事長暨CEO,實已開 始逐步交棒」,而新任CEO鄭平為鄭崇華長子。

在盛夏的北京見到退休後的鄭崇華,他表情輕鬆,一臉和氣,笑談自己不再需要為業績而緊張了。他與本報記者分享了其交接的心路歷程,以及在一個高速變動的行業浸淫40餘載不衰的心得與思考。

變革圖存

《21世紀》:大陸正討論「人口紅利」消失的話題,作為一家大型製造商,你們如何應對挑戰?

鄭 崇華:我們有過相關的經歷。台灣有一段時間,提倡「兩個孩子恰恰好」,很快,學校就從三個班級變成兩個班級,然後兩個班級就變一個班級了;工人的家庭環境 也好了,選擇更多,比如服務業興起了,可以去百貨店或者餐廳,服務業不像製造業那麼辛苦,來去也更自由。有一陣,我們在台灣沒法找到充足的工人,除了在大 陸和東南亞開設工廠外,那個時候我們就開始佈置自動化生產線。

其實,很多時候挑戰即商機。我們做自動化生產線要買很多器件,這些器件要跟 日本等廠商進行購買,價格都很貴。於是,開始自己來發展一些器件,每年增加一個項目,加了好幾年,就自己全部都做出來了,於是就賣全套設備,這就需要提供 匹配的服務,今天,台達已經把自動化生產線部門變成一個「系統服務」部門。

《21世紀》:1971年創業算起,你在電子行業浸淫超過40年,個人是如何看待行業變遷的?

鄭 崇華:1970年代台達興起的時候,客戶主要是消費品企業,以做TV的廠商為主,每一個客戶都是很有名的,比如當年的RCA、Zenith,在美國是前兩 大電視機製造商,如果RCA把價錢降一下,它就變成第一了,訂單會特別多,接著Zenith也降價了,那訂單又多了,反正兩家都是我們的客戶,此消彼長加 起來還是一樣。後來,日系的索尼、松下這些公司崛起,這些廠商就都沒落了。

現在的競爭格局又不一樣了。為什麼?其實很多方面跟領導者的意 識相關,以為自己做TV就真的以為一輩子能做TV,沒有去想,將來會變成怎麼樣,沒有預期到人的慾望、科技進步會推動產業格局慢慢轉移,沒有做相應的準 備。如果在位的領導者早做預備,應該比很多新型的挑戰者更有利,畢竟她本來就已經佔有市場了,完全有機會用新東西去代替,可是,很多巨頭都沒有這樣去做。

《21世紀》:俗話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你的客戶很多都不在了,為什麼台達能活到現在,而且活得這麼大?

鄭 崇華:首要的是要去吸收人家的經驗教訓。不管其他人成功、失敗與否,那都是你自己的經驗。比如說某一個客戶的某一部分產品,他出了一個品質問題,一般人就 覺得人家做得不好,我們把它當作是不同的人都可能出現的問題,在某種狀況下,可能就會發生在自己頭上。無論做產品還是進行管理,都不能太大意,不要以為人 家產生的問題與自己無關,自顧自地跑。

同時,要時刻留心市場新的需求,評估自己有沒有能力去做。不是每一樣東西你都可以去做,考慮自己有 沒有競爭力,市場環境怎麼樣,談競爭環境,不是說你做得比人家好就可以,現在做得比人家好,照樣有虧本的。因此,台達集團在開發新產品方面非常積極,公司 成長下來,新產品開發相關的支出會佔到銷售額的6%左右,我個人相信,在滿足一定投資回報率、能給股東一個交代的前提下,就必須要大力投資未來,假如你什 麼不做,肯定沒有前途,就會像其他的公司一樣迅速沒落。

多元業務

《21世紀》:台達目前的業務分為電源及零組件、能源管理、智能綠生活三大產業板塊,這種多元化業務體系是如何設計的?

鄭 崇華:產業的選擇,很多時候要根據現實環境不斷進行調整。1971年,我們創業的時候生產電視零件,主要產品是電視線圈和中周變壓器(IFT),當時台灣 生產電視,這些零部件島內買不到,我們主要賣給島內的電視製造商。然後,台灣的工業迅速發展,能源的需求就不足,而電站的建設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候,就 發現家庭用品、工廠設備中的原有電源供應

器效率很低,通常只有30%,普遍不高於50%,如果改成「開關電源」,效率能夠提升到至少60%,於是,開始進軍開關電源。

開 關電源要用風扇,我們最後買不到太多好的風扇,自己試做成功了,於是又自己來做。但在這一類產品上面,你只發展本土市場是不夠的,因為台灣市場容量小,於 是,產生壓力讓你更積極地參與到國際市場。現在,我們大部分電子產品都賣給世界上比較有名的廠商,其中,大部分產品是要根據客戶的需求來設計。

《21世紀》:如此多的產品線,是否會給內部管理帶來一些挑戰?

鄭 崇華:實際上,台達很多年前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比如我們進入開關電源的時機非常好,如果一個銷售員主要做開關電源,很容易拿到業績,那這下就麻煩了,畢竟 其他產品一樣有市場價值和核心技術,只是成長沒那麼快,假如大家都盯著一個產品,其他就沒有人管了,會被迅速冷卻掉了。於是,進行業務單元的拆分,每一個 單元實際上等於一個產品線部門,包括銷售在內全部分開。

然而,分開同樣會產生困擾。比如開關電源的銷售就去賣開關電源,對於其他產品他並 不會瞭解,可是顧客他可能需要其他的產品,於是,他不得不找另外一個單位來購買,人家就會困惑,你們明明不就一家公司嗎?目前,台達也在加強做整合過程, 就是說,銷售人員不僅要專注在某一個產品上面,對其他產品線也要有某個程度上瞭解,能把握住一些交叉銷售的機會。目前台達產品線的確是蠻多,內部人都容易 糊裡糊塗的,這都是挑戰。

《21世紀》:生意機會固然多,做與不做,取捨的標準在哪裡?

鄭崇華:現在聰明的人越來越多,以前你能做一個產品,就很吃香,就賣得很多,現在產品一量產,同類型的會出來好多好多。因此決策就多了一個條件,就是要思考太多競爭者加入的狀況,儘可能去做更獨到的東西,不要跟人家搶,這是台達從商的一個原則。

以 視訊產品為例,早期的時候,台灣廠商紛紛進入面板產業,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行業,我們也有一樣的看法,我們曾經很矛盾,畢竟自己是做電視產業起家 的,面板產業做還是不做?一看投資都那麼大,大家都去做,要把面板做得在市場上有競爭力,肯定非大不可,如果你的財力抵不過人家,這個部門很可能發展不起 來,現在慶幸還好當時沒有去做,做了就麻煩了。於是,我們就選了另外一條路,專攻高級投影機,比如最大的可以做到40000流明,直接投射到建築的立面, 業務發展非常好。

安心交班

《21世紀》:你曾說過,退休是經過長期準備和思考的。什麼時候正式開始思考這件事情,都做了哪些準備?

鄭崇華:有些機構的領導人,他就是不想下台,走路都走不動,還在那裡,實際上是對企業感興趣,就企業來說,在激烈競爭的環境當中,不僅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必須要面對市場競爭,領導者體力要很好,要跑得動。

其實我早先就已進行一些規劃,起初覺得60歲退休,後來60歲變65歲,65歲變70歲,現在的話再也不能拖了。所幸,公司發展得蠻好,可以接班的人越來越多。

《21世紀》:海英俊先生1999年加入台達,為什麼選擇職業經理人接班?

鄭 崇華:在台達,有些是學校裡畢業的同學,畢業後就來到公司,對公司很認同,就一路走下去,同時,公司也要一些更高、更新的視野,我們總是尋求一些機會與外 界來接觸,如果外部經驗很有幫助,就把它引進來。在用人方面,台達部分是從年輕人培養,讓他熟悉、認同公司文化;同時也需要外部人帶來新的眼光、新的看 法。而接班人則要兩者兼修。

海先生本來在管理方面就很有經驗,加入後,非常瞭解公司的產品和運作體系,跟所有部門上上下下都已經打成一片。轉化的過程大家都很肯定。目前,核心團隊的成員在公司都做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對現有團隊蠻有信心,相信會做得更好。

《21世紀》:從董事長退休也沒多久,有感覺到不適應嗎?

鄭 崇華:還好吧,我覺得很輕鬆。過去的話,每天我都會憂慮一些不景氣的事情,這時候就輪到他們緊張了。其實,過去也不存在一個人說了算的問題,尤其是重大的 戰略決策,即便是董事長發起,也會有其他的建議進來,但決定權一定在最高的領導人,當然是董事長了,他要對整個公司的業務發展、業績情況負責。

(本報記者黃晨霞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