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陳向東:自我顛覆,做在新東方做不了的事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7/146884.html

在傳統教育培訓業浸淫15年的陳向東正在擁抱互聯網,做在新東方做不了的事。他會成功嗎?

北京西二旗附近的中關村軟件園,600平米寫字間里,密密匝匝坐滿了人,在門口斜對面墻角處有兩個最狹窄的工位,其中一個屬於陳向東。

陳向東是新東方教育集團前任執行總裁,上市公司高管、一呼百應的演講、寬大的辦公室,這些都曾是他的標簽。

\現在,離開新東方之後,他成了一名互聯網創業者。9月22日,他的創業項目“跟誰學”測試版上線。他準備幹一件大事,一件在新東方時期想了很久但做不了的事——用互聯網技術直接連接老師與學生,不必再經過傳統中介。

“當年在新東方,每天晚上一兩點睡覺,辭職到美國以後沒有了郵件,一般晚上十一點就睡了,剛開始還能睡著,一個月過後就睡不著了。”他告訴《中國企業家》,自己其實想做點事,跟新東方不一樣的事,“新東方已經足夠偉大,模仿它肯定不行,必須跟互聯網結合。”

對於一個在新東方工作了15年的傳統企業高管來說,擁抱互聯網並非易事。公司剛組建的時候,團隊成員開會,來自互聯網公司的高管相互之間都直呼其名,卻唯獨喊陳向東“陳老師”。這種隔離感讓他意識到,他與他們其實來自不同的世界:教育和互聯網。

當意識到稱呼背後其實是互聯網公司所倡導的平等文化時,陳向東很快改名“Larry”,讓每一個員工這樣稱呼他。稱謂的改變,勾勒出了他過往與現在的分界線。

為了這次創業,陳向東延攬了一支豪華的聯合創始人團隊——百度“鳳巢”團隊初創人之一張懷亭、百度大數據部總監李鋼江、名師網創始人蘇偉、百度“鳳巢”系統奠基成員羅斌、新東方上市前財務管理負責人宋欲曉。

\【圖為“ 跟 誰 學 ”6 位 創 始 人 陳向 東 、張 懷 亭(左 三)、李 鋼 江(右 一)、蘇 偉(左 一)、羅 斌(左 二)、宋 欲 曉( 右 二 ),無 論從背景還是性格上都很有互補性。】

由於出身傳統產業,陳向東涉足互聯網時尤其重視技術,因此挖來的多數高管都具有互聯網公司的技術背景。

起初,“跟誰學”測試版打算今年10月中旬推出,陳向東希望產品盡可能完美,一炮而紅。然而,9月21日當他看到參與產品體驗的家長和老師反應十分熱烈時,頓時改變了主意。第二天一早,他給團隊開會要求網頁測試版當天必須上線,有些功能不OK沒關系,“我既然從新東方那麽高的位置下來,已經把自己歸零了,我要忘記所有的身份,我就是90後,就是很青澀、很稚嫩,這款產品歡迎大家拍磚。不要把自己看得高大上,憑什麽你推出的東西就不能失敗?互聯網的法則就是小步快跑,快速叠代。”陳向東說。

在新東方工作的十多年間,陳向東的特點之一是工作狂,一年到頭幾乎沒有假期。轉換跑道,他過的依然是“苦”日子:“跟誰學”一周要上六天班,陳向東與團隊成員每天從早上奮鬥到深夜。但他很享受現在的狀態。

時間倒回到8個月前。

2014年1月,離職後的陳向東飛往美國陪伴妻兒,度過了一段短暫的輕松時光。那時國內互聯網浪潮波譎雲詭,尤其微信紅包和滴滴打車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他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就思索:學習場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能不能有一個大的變化呢?他不想錯過互聯網創業的黃金時代。

3個月後,陳向東耐不住寂寞回到北京。在香格里拉酒店,他每天見不同的創業者。一天,一個叫蘇偉的80後男孩找到他。蘇偉以前是學而思老師,後來帶著七人小團隊在一個地下室搞了一個名師網,還沒有真正上線,他希望獲得陳的投資。

陳向東一看,這正是他們在新東方討論多年的場景——讓老師和學生直接對接,省卻中間環節。這也符合他對教育培訓行業趨勢的預測:第一,小而美的專業服務機構越來越多。第二,服務於社區的機構越來越多。第三,獨立教師或教師工作室越來越多。第四,題庫等應用類免費產品越來越多。第五,提供第三方場地租賃的類物流機構越來越多。在這五個場景下,應該把老師和學生很好地匹配起來,把機構閑余的場地利用起來。所以,當蘇偉找到陳向東時,他怦然心動。“反正在那個點上你遇到一個人,那時候你想做這個決策,後來發現這可能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了。”陳向東對《中國企業家》說。

最初,他只是想做投資人,不介入經營。後來,他發現以現有創始人的資源整合能力要把公司做好非常困難,他必須親自“下海”。第一件事就是,除了師資招募和運營,必須要有牛逼的IT人才。陳向東開始想盡辦法網羅技術高管。

一個朋友向他推薦了百度“鳳巢”團隊的張懷亭。陳向東在網上找不到他的信息,但聽說張懷亭在百度同一部門工作9年,便覺得這是自己要找的人,“說明他很專註”。

4月30日,陳向東、蘇偉與張懷亭在一個咖啡館聊了兩個多小時。原來,今年3月張懷亭去了趟矽谷,深受那里創業氣氛的感染,回國後就辭職了。一家明年即將上市的公司把他拉過去,給了他非常高的職位和薪酬,馬上就要入職。

張懷亭回憶說,與陳向東第一次交流後有點心動,但並沒有太多想法,如果不是陳向東再次約他深聊,他就確定去那家公司了。再聊之後,張懷亭覺得這件事真的有那麽一點契機,加上自己調研,覺得很靠譜。

在接下來的兩三個月時間,羅斌、李鋼江、宋欲曉陸續加入。每個人加入都有一段故事。李鋼江離職過程很困難,作為百度大數據部總監,他管理著500人的技術團隊,但他內心還是想過來創業。直到8月10日才辦完離職手續。

7月底,6個創始人基本到位。張懷亭負責運營和主抓產品,李鋼江主抓技術,蘇偉負責師資運營,羅斌抓市場客服、技術改造,宋欲曉負責財務、法務、行政後勤,陳向東負責整體布局和把握方向。

打開“跟誰學”網站,上面呈現的是一個類似淘寶的搜索框,用戶只需輸入想學的課程,就能搜索到相應的老師以及課時標價。學生找到需要的老師,在線支付之後就可以去上課了,可以是線下上課,也可以是視頻形式,還可以根據住址選擇最近的老師。上完課的學生可以對老師進行線上評價。

跟誰學從課程搜索、教師介紹、課後點評,甚至是支付,都像極了淘寶,區別是淘寶賣的多是標準化產品,它賣的是非標準化產品。陳向東認為,跟誰學不僅僅是教育類淘寶或者教育類大眾點評、教育類團購網站,而是一個綜合了這些模式特點的互聯網學習服務平臺。

“你可以把我們理解為一家電商公司,而且我們做的是O2O。”陳向東說,這個平臺搭建起來雖然很快但並不容易。他們是一邊做產品設計研發,一邊招募老師。陳向東打了個比喻:產品設計研發相當於設計一棟大廈,老師相當於入駐的商家,等大廈設計好了,商家也引進來了。

師資招募方面,蘇偉通過打電話、地推等方式先聚集了一批教師,再通過營銷推廣吸引教師主動在網站註冊。目前,已經審核通過的教師有1500多位。審核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把身份證、從業資格認證掃描上去,然後要求教師提供各種材料,也會核實老師的過往經歷。為避免虛假信息,頁面上設置了糾錯功能,假如發現或被指證教師信息有問題,可以糾錯或舉報。

隨著教師數量的增加,審核工作量很大,目前專門有一個團隊在負責。技術人員開發了一套後臺審核系統,已經形成一個規範的流程,未來可以承載大規模的師資審核量。

無論是師資審核還是網頁設計,背後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陳向東告訴《中國企業家》,他們在產品原型設計和底層數據架構方面,搭得很深。

李鋼江是“跟誰學”的CTO,他加入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招人,兩三個月時間,技術團隊已經擴展到四五十人,基本上都是從大互聯網公司挖來的。他希望年底技術人員擴展到80人。

李鋼江在Intel、Google、搜狐、百度等多家大公司工作過,具有豐富的技術經驗。事實上,他也是在以大互聯網公司要求來搭建“跟誰學”的技術系統。按照他的構想,10月份移動端上線之後,每兩周會發布一個新版本;整個運營系統至少一個月更新一次。

目前,“跟誰學”以K12(基礎教育)為切入點,未來開放度非常高,將囊括太極拳、遊戲設計等五花八門的老師。陳向東希望做到,只要你想學什麽或者有什麽課程想分享,只要通過審核都能入駐。對後臺來說,無論是小眾還是大眾課程,用的都是一套系統,這讓它的平臺兼容性更大。

陳向東告訴本刊,他從來沒想過要對機構進行革命,機構永遠有存在的價值,但它的價值鏈需要重塑。他認為,機構應通過降低營銷成本、提高房屋利用率等方式,讓老師獲得更多回報,“跟誰學”正在解決這個問題。據其透露,目前已經有七八家機構入駐“跟誰學”。

最開始,陳向東打算把PC、安卓和蘋果版三款產品開發好後一起推出。張懷亭等技術高管則認為,互聯網領域很難說什麽都準備齊了再往外發,都是一步一步推。陳向東後來也領悟到,互聯網公司產品必須快速推出,快速叠代。

“其實,他在顛覆自己原來的做事方式。這很不容易。”張懷亭感慨。

陳向東給自己封了一個首席產品體驗官,在跟誰學的網站上公開了自己的私人郵箱,歡迎任何人給他拍磚。過去幾個月,跟誰學的發展速度超過了他和團隊的預料。單以員工數為例,五個月時間,從3個人發展到150多人,幾乎平均每天進一個人。“跟誰學”現階段主要以北京為主,同時也在深耕幾個城市,逐漸向全國拓展。

“我們會把跟誰學做成一個近乎免費的平臺,目前就是免費的,以後如果有收費場景,也會非常低,肯定不會走平臺返傭的模式。”

“跟誰學”靠什麽盈利?陳向東說自己現在根本不擔心這件事,他只考慮一件事:產品做得是不是足夠好?用戶是不是足夠多?

“換句話說,百度搜索是免費的,淘寶也是免費的,但它們賺錢賺得一塌糊塗。如果人人都用你的產品,那後面就賺錢了。百度鳳巢團隊的核心變現專家都在這里,他們有很多辦法可以賺錢。”陳向東說。

在他看來,關鍵是提高用戶數量。從運營角度看,跟誰學的複雜性在於它連接師生兩端。先不斷把產品打磨好,等老師數量有一個更大積累時,再去引爆學生端。

也有人提出質疑,線下學生和老師達成交易後,可能就不再使用跟誰學平臺了。陳向東並不擔心跳單:真跑單了也沒關系,比如你通過百度找到一個機構,可能以後不上百度直接跳到這個機構頁面上了,但百度仍然賺錢。其實只要他們想找老師時會使用跟誰學就夠了。再者,跟誰學免費幫老師推銷課程,代老師收費,保證雙方利益。況且,老師成交量越好,評價越多,排名越靠前,消費者越信任你,這是一個正循環。

不過,做平臺是一個很燒錢的事情,而且短期內不會盈利。好在跟誰學並不差錢。除了陳向東先期投入的1000萬元,他們已經融了幾百萬美元的天使投資,也有不少投資人找到他們,但他們希望把產品做的更好再去考慮下一步融資。

對這家快速成長的公司來說,未來還有很多挑戰和不確定性,在陳向東看來,主要有三方面不確定性:第一,如何更快地滿足用戶的需求,用戶在今天這個時代非常挑剔,在聆聽用戶、快速反應方面要做的足夠好。第二,他們算是走在前面的一個平臺,後面會有無數人進來,因此怎樣能夠不犯大的錯誤,保持領先,這也是挑戰。第三,怎樣進行品牌傳播和營銷宣傳,盡快成為百姓的新知品牌。

其中,最大的不確定性是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冒出一個更大的競爭對手,但是相比題庫類產品,這個平臺的門檻要高得多:產品設計複雜,有門檻;技術層面有門檻;在後臺運營所有的系統,有門檻;在全國運營布局上,把全國運營經驗與互聯網思維結合起來,有門檻。他們只有跑得更快,並在這幾個方面加固自己的護城河。

“我們為了夢想,有風險,有不確定性,但是願意拼的話,萬一成了呢?”當初在吸引那些聯合創始人時,陳向東經常這麽說。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