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偏離價值的時髦投資將帶來災難 機器喵之鍵盤猴

http://xueqiu.com/1340904670/28331328
偏離價值的時髦投資將帶來災難

信達證券 陳嘉禾 谷永濤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生態系統,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生態系統並非一成不變,而處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分子,當它們總結了大量基於這個生態系統的規律、並賴以為生時,它們往往並沒有對整個生態系統的改變做出足夠的準備。巨大的風險,也就在整個生態系統開始改變、而身處其中的分子仍然渾然不覺時,悄然醞釀。

以中世紀的騎士為例,他們在冷兵器時代積攢了大量的格鬥技能,並利用這些技能成為戰爭的主宰。但是,當熱兵器出現以後,當一個僅僅使用了兩週火槍的農民就可以輕易打敗一個苦練終身的騎士時,那個冷兵器的世界瞬間改變,而之前騎士們積累的技能隨之迅速貶值。

從2013年以來,內地的投資市場逐步形成了一個以炒作為主旋律的生態系統,而這種對價值的擯棄、對概念的追捧蔓延到各個角落。

在股票市場,小公司和藍籌股之間的估值差達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舉例來說,GICS分類項下互聯網軟件與服務行業的16家上市公司,加權市盈率、市淨率分別達到125.3倍、10.1倍,對應RoE為8.0%,20家生物科技類上市公司加權市盈率、市淨率為59.6倍、8.6倍,對應RoE為14.1%。相反,屬於藍籌板塊的3家人壽與健康保險公司同口徑的加權估值分別為15.5倍、1.8倍,對應RoE為11.7%,13家綜合性銀行類公司對應估值分別為4.6倍、1倍,對應RoE為21.1%,3家綜合性石油與天然氣企業類公司同口徑估值分別為10.1倍、1.3倍,對應RoE為12.4%。可以看到,相似的回報率下,小公司的估值遠高於藍籌股。

市場也許認為,銀行業的壞賬會導致利潤下降。但是,當銀行業壞賬率達到10%、甚至20%的時候,我們的經濟體會變成什麼樣子?

在2013年初,筆者曾經造訪希臘,彼時希臘銀行業壞賬達到20%左右,而青年人失業率也達到約50%。所有我們接觸到的當地企業、甚至一家只供貨給本地人的牛奶廠都對我們說,它們經營異常艱難,銀行沒有任何貸款,一分錢流動性貸款都沒有。在一潭死水的經濟裡,互聯網軟件公司的產品又能賣給誰?它們的盈利還支撐的住當前的估值嗎?

而比特幣在2013年的瘋狂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內地投資者的參與。據不完全統計,大約一半、乃至更多的比特幣交易來自於中國內地。那麼這種資產(如果一串沒有應用意義的電子數字真能被稱為資產的話)到底有沒有價值?答案很難是肯定的:儘管比特幣號稱自己只有2,100萬個,但是類似的萊特幣、狗幣等等卻層出不窮,而沒有任何法規禁止它們的出現。但是,偽造國家貨幣卻是入刑的違法行為。

此外,房地產價格在2013年至今也繼續大漲,無論一二線、還是三四線城市,房價和年房租的比值一般都達到了60倍左右,這意味著刨除掉裝修折舊、空置期和潛在稅費以後的、可比於股票PE的估值達到約80倍。而如果說我們能用新增用地稀缺解釋高估值,那麼山地和丘陵佔國土面積75%的日本在1989年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和1997年發生在寸土寸金的中國香港的地產市場崩盤,又怎麼解釋呢?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內地資本市場已經形成了嚴重偏離價值發掘的生態環境,而活躍在這個時代的投資者們也掌握了流行的規律,比如參照美股流行趨勢、互聯網金融概念等等。但是,任何不產生自由現金流的商業活動,終究不能長久維繫,而高估值也無法永遠找到接盤者。當整個生態環境改變的時候,各個資產類別上的風險很可能會集中爆發,而那些偏離價值的投資規律,也會給繼續執著於它們的投資者帶來災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32

從銀監會加強存款偏離度管理說開去 鐘正生

來源: http://xueqiu.com/5497376835/31510826

(歡迎關註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國信宏觀”)

昨天來了個存款偏離度的嚴考核,今天來了個工業生產數據的“大跳水”,真是讓人周末也不能消停。給個發散式的評論,也算是例行常規吧。

1、這是“自上而下”的情急之舉。近幾月存款的大幅收放,不僅導致M2增速急劇波動,給貨幣金融統計和監測帶來幹擾,也導致商行信貸投放上竄下跳,給維穩實體經濟帶來困難。所以,估計監管層挨批了,坐不住了,急就章了。否則,季末攬存大戲一再上演,為何時至今日才雷霆震怒呢?!

2、我們將看到“自下而上”的規避我之舉。攬存時點提前,理財入表提前,必是商行最自然而然的應對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直從月末到月初”,一個時點的瘋狂演出,變成一個時段的激情演繹而已。

3、廢除貸存比也許可期。商行沖存款不是吃飽了撐的,要拜日益僵化和失效的存貸比所賜(外匯占款趨勢回落下更是如此)。人行和銀監會有關貸存比指標存廢的爭議經年日久,今年才頗為“令人意外”地讓我們看到了兩者的妥協和一致。惟剩修訂《商業銀行法》了!但遠水救不了近渴,監管層只能“先標後本”地來一手了。所以,不要一味指責監管層本末倒置,其實他們也需要時間和沈澱:)

4、貨幣政策也許將身處敏感時間窗口。穩定存款的嘗試,看起來只是監管上的糾偏舉措,但毫無疑問也與實體經濟表現息息相關。剛發布的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令人“大跌眼鏡”,但我們也不必急於下結論,認為宏觀調控政策即將“變天”。畢竟,克強總量在達沃斯論壇上剛打了一劑預防針,決策層還會在“微刺激”的路上摸索著走下去的。工業生產下一點,政策劑量加一點好了。但就像我們在尋尋覓覓預判拐點一樣,決策層也在小心翼翼地試探底限。

現在需關註的是,3季度GDP數據能否平穩。這是決定“微刺激”是否會向“強刺激”轉化的關鍵指標,也是現有中性偏穩的貨幣政策基調會否實質轉化的關鍵。在此之前,市場將在關註高頻數據,以及揣測政府“心計”中惴惴不安一段時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649

投資不可偏離本質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czm.html

   前陣子,布商朋友Z來商討,說他有位朋友準備搞一個制造化學品的項目,叫他入股合夥,經營、管理等事宜都不用他操心。Z問我:“怎麽看?”

   我具體情況不明,只能按照金融學原理來作分析而提出參考意見。

   我:“這位朋友要你合夥入股的原因多數是:缺少資金或想讓你一起承擔風險。因為你對他來說,除了這兩點之外,再也沒什麽可需求的。”

    Z:“哎!這倒是。那我怎麽弄是好?”

   我:“合夥與否是個商業活動,需要通過‘博弈’才能確定,‘朋友歸朋友,生意歸生意’嘛。我估計,他缺錢是首要原因,那你不妨先借錢給他,利息可按照你對這個項目的收益期望來定,比如,定為年息20%,這差不多是銀行常規貸款利息的一倍,不算高,而又可能符合你希望的回報要求吧?同時,這也包含了你對這個項目準備承受多少出資風險,因為利息實質上是風險的回報。如果這樣能夠長期下去的話,你再‘債轉股’,正式做合夥人。先合作,再合夥。”

   今天,Z又來了,告訴我:“我對那位朋友說先借錢給他,但他一直沒接納,後來得知他與另外一個人合夥搞這個項目了。”

    “哈哈!果然不出所料!”我們一起笑道。

   借錢,這是個很靈驗的試金石!1、這位朋友對這個項目預期收益的信心顯然不足。你想,如果是向銀行抵押貸款,支付掉利息,預期盈利並不高,可他連這點都覺得不一定做得到,那你說這是個好項目嗎?2、他想做,卻又怕承擔不了風險,於是想拉你進來分擔風險。

   金融學有條重大“定理”:決定投資決策的根本力量是投資的預期收益及風險,而不是資金的來源或成本。或者說,投資價值不取決於資金來源和資金成本。投資項目不可偏離這個本質。朋友Z這則例子很好地詮釋了這個原理!Z的那位朋友在對項目的預期收益的信心與相應風險的承擔上都明顯暴露出了問題。

   另外,許多人往往把合夥與合作混為一談。比如,缺錢了,搞合夥;業務不足了,搞合夥;等等。殊不知,這些都不是合夥的先決條件。缺錢,可以想辦法去借;業務不足,可以靠利益驅動與人合作;等等。而合夥首先是要共同承擔風險,還有……參見本人2012年8月20日的小文:

 

多合作,慎合夥!

   20多年來,看到,身邊不少朋友或熟人與人合夥開公司、辦企業、搞項目,等等,絕大多數最終都鬧得不歡而散,視同陌路人,甚至反目成仇;尚未散夥的,矛盾也多多。

   可不是麽,朋友F與別人合夥不久,便出現了危機,昨天來訴說。

   F是做紡織材料生意的,這幾年經過努力,推出了一種新材料,這一成功也來自於面料商朋友W的開發與推廣,雙方合作得很好,銷量逐步增加。

   F覺得做原材料比較單一,價格透明,利潤日趨微薄,而看到W應用這個新材料做成的紡織面料,賣得高價,利潤可觀,看得眼紅,於是,也想往下遊發展,經營面料生意。於是,F與W商量,打算合夥開個面料經營公司,F出資70-80%,W只需拿出20-30%;F做董事長,W當總經理;而W自己原來的生意照常進行,並且不歸於新公司範圍內。雙方一拍即合!

   新公司開張這天,敲鑼喧天,吹奏嘹亮,一片喜氣洋洋,氣氛熱烈!

   然只短短過了半年多,F發覺,新公司業務開拓艱難,而W自己的那塊生意卻增長很快,這個新材料源源不斷地供給W,有時來不及供應,就把放在新公司的調撥給W,這樣一來,F對W的應收款越來越多,但又不好意思催促W還款。而新公司要運作,也得不斷投入,可投入與產出一直還倒掛著,不見成效,F感到壓力日益增大,覺得新公司似乎沒利可圖。F不免懊惱,遂對W略有微詞,矛盾也不知不覺地滋生出來。

   “你想往下遊發展,這沒有錯,方向可謂正確!”我對F說,“但前提——這麽開新公司——明顯錯了!”

    “啊?——”F滿臉疑惑。

   一、你把合夥與合作混為一談了。合夥屬於產權(股權)範疇,而合作屬於生意範疇。你拿產權(股權)當生意去做了。

   合夥,意味著雙方都是同一家公司的老板,各自擁有相應的產權(股權),雙方之間沒有直接的生意關系。兩人的理念、想法、目的、目標、方式、性格、脾氣、作風、道德、為人、處事、信任,等等,都要互相充分認可。在這基礎上,雙方首先要考慮的是,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比如,風險、虧損、賠償、義務,等等。這里,請特別註意——首先要考慮的是承擔責任啊!

   然你呢,好像只看重朋友W有開發及銷售能力,看到他那里商機多多,於是你就想依靠他來為你賺錢,同時又想使經營活動在你的管轄領域里開展,為此,你就讓出一部分(20-30%)產權(股權)給他,大股東還是你,這樣便把他圈進新公司,以為可以基本掌控新公司的運作了。

   顯然,你只著眼於朋友W在新材料產品方面有苗頭,想抓住這個生意機會賺錢,於是,拿產權(股權)以合夥的方式與朋友W做交易了。

   你首先想的是,朋友W能夠幫你賺錢,卻沒有首先考慮會賠錢。而做老板,首先要考慮到的是虧,而不是賺,先要掂量自己能夠承受和準備虧多少。朋友W也根本不會去想到賠錢的,因為就他的情況而言,客觀上並不存在由於新開公司而賠錢的可能(關於這點,我另外分析)。你們雙方只想著贏,而不考慮輸,可真有點浪漫情懷啊!哈哈!

   只是為了當時某個產品或某個項目或某個商機,而進行產權(股權)合夥,這就像“短貸長投”,以短期的心態來經營長期的事業,最終幾乎都是以鬧得散夥而終結的。

   二、再進一步辨析。我問F,假如沒有朋友W,也沒有這個新材料產品推出,你想到要去開面料經營公司嗎?F說,恐怕不會去想的。

   進入一個新領域,首先不可因有某個人或某個機會而決定,而應該撇開具體的人和機會來考量,最終決定是不是有必要進入。我們應該“下註於賽道,而不是下註於賽手”,因為開公司或辦企業是長期事業,沒人,可以找人;機會也一直會有,只要你時刻準備著。由於人和機會都會變化的,假如只憑某個人或某個機會而上馬,我認為,這個條件太不充分,不宜貿然去做。某個機會可以使你贏一次,但未必讓你贏一生。

   三、本來,朋友W在下遊,你賣新材料給他,他做新產品銷售,你們合作得好好的,雙贏。自從新公司成立,格局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朋友W一直經營著自己的生意,但資金不足,影響力也不大,現在,借助新公司,他至少在這幾個方面可以得到提升:

   1、對外的影響力明顯增強,因為他是你公司的合夥人,對這個新材料自然更有影響力和主導權了。

    2、原材料賒賬額度自然會大大增加。

   3、更能促使他原來自己那塊生意的延伸與發展,而在這條線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產品和客戶,勢必自然歸屬於他的。

   看上去,他拿出了20-30%的產權(股權)資金,實際上卻欠來了更多的原材料和獲得更多的其他資源。

   你想,一個人自己的生意可獲利100%,而放在了新公司,只能分得20-30%,這人會把主要精力投向哪里?趨利避害可是人的天性哦!

   這就引出一條合夥戒律:合夥者都不可在公司以外從事與公司相同的行當和經營活動。

    你們避嫌了嗎?

   四、你想通過朋友W,在面料上面獲取一些利益,這或許可以從生意的角度來切入實現,比如,W資金不足,你可以註入資金(主要是賒銷原材料),同時讓他返利給你。

   還有,你既然很想合夥,那為何不反過來直接向W的公司參股呢?這樣朋友W豈不是完全徹底地被圈住了嗎?!事情也變得簡單多了。

    F說,他F想占大股,W不會同意的。

    我問,那雙方50:50呢?

    F說,估計W也不太願意。

    我又問,那就索性讓W占大股呢?

    F說,他F不願意。

   哈哈!看到了吧?既然你參股W會有上述這麽不好協商的情況,那你還有必要另外成立一家新公司嗎?可現實是,你已經成立了,而且所有的條件都符合了朋友W做生意的要求。哈哈!

   “啊!——”朋友F微微仰頭,兩眼朝向天花板,輕輕地長叫一聲。

   經營活動要按規律和原則來進行,不宜用哥兒們義氣來對待,因為人會變的,我們常說“朋友歸朋友,生意歸生意”,就是這個道理。

   我最後說:“多合作,慎合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16

從產業鏈入手真人秀節目 升級還是偏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4/151543.shtml

201407251601176718348

 

所謂“無娛樂不廣告”,意思是說所有娛樂節目乃至娛樂項目都是天然的廣告集散地。而“無廣告不娛樂”,則意味著缺少了廣告的娛樂節目,或許就沒有現在大家看到的這麽有意思。這點可以從真人娛樂秀節目看出來,很多遊戲環節與場景,甚至完全就是為植入廣告而設計的,如果沒有這些廣告,節目可能就會失色很多。每當看到節目中的硬廣,偉哥總是想到馮小剛10年前那部電影《大腕》中將哀樂演奏速度提高一倍變成“喜樂”的場景,的確,上個時代初的植入式廣告已經無處不在,更不用說科技與視頻技術更發達的現在。

其實,植入式廣告未必要做的這麽辛苦,之所以有的廣告在節目中讓人們感覺那麽突兀,主要還是在於商家的亂入以及電視臺的招商需求。在沒有契合度的情況下,迫不得已來幾個擺拍,甚至是展架的露出,這就讓整個節目的品味突然下降了很多。事實上,廣告植入已經有了更新的發展趨勢,很多節目都是因為某些行業而存在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吸引更多有契合度的商家的廣告贊助以及戰略性冠名。那麽,如果從行業以產業鏈的角度去設計真人秀節目以及植入式廣告,是不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同時,這算不算電視節目產業以及廣告營銷產業的升級?這里,偉哥以幾個案例為大家解析。

《12道鋒味》與卡薩帝“鋒味廚房”跨界融合

這個節目是一檔美食戶外真人秀節目,由謝霆鋒主持。《12道鋒味》第二季8月正式回歸,引得整個餐飲產業鏈上的商家“競折腰”,這個連接明星、廚藝、美食與觀眾的節目,同時還連接了食材、調和品、廚房用品以及整體廚房等等。節目除了鋒味家族一眾明星的加入,卡薩帝為節目獨家定制的“鋒味廚房”也格外惹眼。卡薩帝贊助該節目並沒有過多使用正常的植入式廣告,而是選擇直接為節目搭建“鋒味廚房”這個場景,可謂首創了家電跨界與真人秀節目合作的新模式。

對於商家、制片方以及廣告營銷界而言,卡薩帝與《12道鋒味》的跨界融合有兩點值得借鑒。首先,不是盲目的合作,而是在品牌調性契合的基礎上彼此融合,從而使得選擇對味。卡薩帝是海爾的國際高端家電子品牌,《12道鋒味》是美食類真人秀節目的巔峰之作,兩者的融合使得調性完美契合,互為提升。同時,卡薩帝的高端家電憑借全面領先的性能、藝術化的外觀設計滿足了主廚謝霆鋒對完美廚房的要求。

其次,這種將產品融入節目,不同於生硬植入、產品擺拍等常見品牌植入方式。卡薩帝為《12道鋒味》第二季采取獨家定制“鋒味廚房”的方式,讓全系高端家電完美融入節目中,成為節目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節目中,觀眾不但能看到 “鋒味廚房”整體的布局設計,還能看到全系廚房產品的細節及性能展示,如全球首臺采用氣懸浮無油壓縮技術的雲珍冰箱、雲典套系廚電以及卡薩帝博芬酒櫃等,這能給觀眾傳遞一個意念:原來廚房是可以如此精致與藝術的。

《花樣姐姐》探索節目與商業植入的平衡點

《花樣姐姐》是由東方衛視推出的一檔明星旅行真人秀節目,該節目由奚美娟、徐帆、王琳、林誌玲、宋茜、楊紫組成花樣姐姐團攜手馬天宇和李治廷兩位挑夫展開一場前往土耳其、意大利的旅行。明星陣容與異國風情無疑是節目的一大亮點,除此之外,節目中的廣告植入同樣惹眼。據統計,節目每期曝光的的品牌在7個以上, 涉及了15種以上的商業植入形式。在表現形式上,除了傳統植入形式外,節目嘉賓林誌玲的廣告角色格外突出,其在節目最後的特別環節化身講師,以教學形式教觀眾塗抹冠名產品韓束防曬霜,意在將廣告內化成節目內容,以節目特別環節的形式傳遞品牌理念。應該說這種形式是對尋求節目與商業植入平衡點的一次探索。

雖然《花樣姐姐》相比單純贊助和欄目冠名等傳統的運營方式多了很多探索,但植入深度的不足會令很多觀眾產生“是借明星植入產品還是為產品而加入明星?”這樣的疑問。此外,廣告內容規模化的重複出現、嘉賓反複口播,也未免讓觀眾有些審美疲勞了。

《前往世界的盡頭》出現即是為商業而生

該節目是與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的全球旅行探秘真人秀。這個節目運用了to B模式,將阿里旗下旅行電商與節目深度捆綁、跨界營銷。自內容上植入了“去阿寶時間膠囊”這一概念,同時這個膠囊成為該節目不可或缺的道具。該節目激發電視觀眾親身探尋明星旅行足跡,並可通過下載阿里旅行客戶端獲得線索。通過這種互動,觀眾看節目時有很強的代入感和契合度。

節目引入阿里的另一款產品娛樂寶,推出眾籌權益產品。通過這個平臺對節目運營和推廣,觀眾不僅是消費者,還將作為投資者參與到項目之中,達成金融合作關系。這樣,節目又變成了一個金融產品。與阿里全產業鏈的融合,還涉及同名手遊IP的開發。節目只是圍繞產業鏈打開了文化產業的一環,電商產品、金融產品、版權營銷等產業鏈環相繼被打開,節目資源價值將最大化。不得不說,阿里的每個產品都是能夠直接交易與表現的,即便是做個娛樂秀的節目也是如此

在偉哥看來,以上三個營銷案例,除了第一個《12道鋒味》與卡薩帝的結合還算是一種融合,後面兩個案例仍然在傳統商業植入的傳播範疇,商業化味道太濃也就降低了節目本應該存在的價值。還是那句話,作為商業產品或許它是成功的,但是作為娛樂節目,它已經與電視觀眾漸行漸遠。

這意味著,適當的著眼產業鏈的節目可以算是在營銷方面的探求,而完全從產業鏈出發的節目,或許會是觀眾們的悲哀。而真人秀節目做到這種程度,究竟應該算是節目中植入營銷,還是在營銷中植入電視節目,這個問題應該是值得考慮的。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吉偉,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967

不要偏離根本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ra3.html

   昨天,那個喜歡養鴿的昔日徒弟小陸又來閑聊。關於他,我在小文《選鴿與選股》(2015-05-05 )和《這“鴿經”與“股經”相通》(2015-01-20)中提到過。我問他:“又有什麽鴿經得到?”

    他說:“有。”

   小陸養鴿的宗旨是:培養健康的鴿子。這一年以來,他更加重視這點,著重抓養鴿的最基本環節:鴿糧。鴿經林林總總,必須正本清源,回歸最核心之點。有道是:民以食為天,鴿以糧為先。於是乎,小陸特選北京年冠牌系列鴿糧。盡管它的價格比一般的同類產品貴25%以上,養鴿成本提高了,但還是值得的。為什麽?

   一、這個品牌的鴿糧質量好,品種齊全,可以省心省力省時間,性價比自然也就高了。

   二、特別是,北京年冠鴿糧的包裝袋上附有比較全面的“餵糧要點”,指出鴿子從生蛋、孵化到競飛等各個階段的餵養配食,這一點非同小可。這說明,這家廠著眼於和註重於終端目的要求——培養健壯的鴿子,從而進行深度服務。自從使用年冠牌鴿糧,對照其餵糧要點,小陸這才發現自己以前好些方面不得要領,只憑自己想當然地餵養,存在不少問題,缺乏科學根據。雖然餵糧要點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但它一定是符合基本規律的,否則,北京年冠這塊牌子早就倒掉了,更休想賣高價呢。是不是?

   小陸以前也是紡織行業人士,而我們特別清楚,國外大品牌紡織原料公司與我國同類公司差距最大、最不相同的一點就是:雖說兩者都只是賣紡織原料的,但前者總是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開發終端產品,比如,奧地利蘭精公司銷售天絲、莫代爾等紡織原料,美國杜邦公司銷售萊卡氨綸、尼龍等,它們都致力於終端產品開發,幫助後道企業解決各種各樣問題,從而使自己的原料產品順利打入並占領市場;而後者只重視賣原料,很少關心成品面料或服裝會怎樣。真是天壤之別啊!其實,不管什麽企業,不管它處於產業鏈上哪個環節,凡是優秀企業無不都是非常重視終端的。小陸就是借鑒了這條經驗而選取了北京年冠鴿糧。

   小陸參照年冠鴿糧的餵糧要點,結合自己的一些具體經驗,他從孵蛋鴿開始餵養,再到孵化、雛鴿,最後到選出準備參賽的10羽幼鴿,現在看來已有成效。這10羽鴿子在最近的150公里熱身競飛中,就有7羽表現非常良好。小陸對“雙十一”(11月11日)紹興500公里信鴿競飛比賽充滿信心,冀望能夠再拿個金獎。他以前得到過不少獎項,其中金獎拿過兩、三個呢。哈哈!

   “這個餵糧門道看來是那麽的顯而易見,其他人不也很容易去做嗎?”我問。

   “哈哈!問題是,大多數人與我以前一樣,不肯靜下心來系統思考與學習,總喜歡東問問西聽聽,任憑自己感覺來搞,總以為有什麽秘方可讓鴿子一飛沖天,奪得金獎呢!我以前不是說過嗎?不少鴿友,一會兒出高價買來進口鴿子,一會兒又花大價錢使用什麽秘方,不知道花去多少錢財,折騰了十幾年,到頭來,連個像樣的獎項都沒摸到過呢!哈哈!”小陸回答說,“其實,鴿子健康是最要緊、最根本的,在這基礎上才有其他的收獲可言。這是明擺著的道理嘛,怎可偏離?”

   說到這,我不禁想起巴爺上世紀80年代說過的一段話:“……我只能告訴你,早在50年前本·格雷厄姆與多德寫出《證券分析》一書時(距今已經81年了),價值投資策略就公之於眾了,但我實踐價值投資長達35年,卻從沒有發現任何大眾轉向價值投資的趨勢,似乎人類有某種把本來簡單的事情變得更加複雜的頑固本性。”

   “餵糧要點”就附在每只鴿糧袋上,寫得明明白白,查看簡簡單單;《證券分析》出版已經81年,到處書店和圖書館都有或掛在網上,誰都很容易去看。無論是“餵糧要點”,還是《證券分析》,又都已經總結了最根本的東西,大道相通,大道至簡,可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去領會並踐行的呢?你說養鴿與投資的道理是不是如出一轍?不要偏離根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45

“G20之父”保羅·馬丁:G20使命未偏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432.html

“G20之父”保羅·馬丁:G20使命未偏離

一財網 潘寅茹 2015-11-11 21:54:00

素有“G20之父”之稱的加拿大前總理保羅·馬丁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除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外,他希望氣候變化、難民危機等跨區域的問題都能在此次土耳其G20峰會上得到討論,也希望能在明年的G20峰會上看到更多非洲國家的參與。

11月中旬,二十國集團(G20)第十次領導人峰會將在土耳其南部港式安塔利亞舉行,此次峰會有何亮點?2016年的G20峰會交棒中國又將有何“中國特色”?

素有“G20之父”之稱的加拿大前總理保羅·馬丁(Paul Martin)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除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外,他希望氣候變化、難民危機等跨區域的問題都能在此次土耳其G20峰會上得到討論,也希望能在明年的G20峰會上看到更多非洲國家的參與。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時任加拿大財長的馬丁與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積極倡導了G20。馬丁還擔任了首屆G20財長會議主席。2003至2006年期間,馬丁擔任加拿大總理。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G20也不斷發展壯大,它所面對國際問題也是層出不窮。馬丁認為,從此前的金融危機蔓延到恐怖主義橫行,從當前棘手的難民問題到嚴峻的氣候變化現實,國際社會不斷湧現的問題正充實著G20的議程,這也是G20必須面對的現狀,為此獻計獻策也是這個多邊組織必要的使命。

近日,到訪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就世界經濟所面臨的挑戰與中國舉辦2016年G20峰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對當前的多邊機制很失望”

馬丁近日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發表演講時談及當前國際社會面對的種種問題,比如難民危機、氣候變化等。馬丁認為,“當前多邊機制的情況讓人很不樂觀”,在這些問題背後,反映的是各國政府缺乏應對這些跨國危機的能力。

馬丁舉例,聯合國難民署等國際人道主義機構普遍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世衛組織(WHO)也在應對一度肆虐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時面臨醫療衛生領域的挑戰。再加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改革止步不前,這些國際組織在面對金融、人道主義、醫療衛生等跨國問題時的低效加劇了危機的蔓延。

馬丁對聯合國人道主義機構資金不足的現狀“難以理解”。他指出,在愈演愈烈的難民危機前,事實已證明,將這一問題的解決推卸到那些接收難民的國家是不公平的。“在難民營長大的無數孩子會對這個世界的不公平懷恨在心,當他們長大時,他們曾身背的痛苦將會由我們的子孫後代來買單。”馬丁稱。

至於停滯不前的IMF改革,馬丁也深表遺憾。他認為,IMF在全球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當這一作用被美國的意誌所左右時,這個全球金融體系中最重要的多邊機制還有何公平性可言?

在馬丁看來,IMF改革受阻,也違背了G20的原則,也就是,如果新興經濟體能夠擔負起全球經濟管理的重任,為什麽不為這些後起之秀騰出空間、賦予它們更多的話語權呢?馬丁強調,他支持IMF的份額改革,也支持人民幣盡早加入特別提款權(SDR)。他希望,IMF在未來的改革進程中,能更多地將國際組織的意誌與國家政府的意誌相結合。

G20議題不能局限於金融

在指出了當前國際多邊機制存在的普遍問題後,馬丁認為,G20在解決當前國際問題的漩渦中責無旁貸。

馬丁坦言,G20成立之初的大背景還要追溯到1997年的金融危機。盡管當時有七國集團(G7)等重要國際組織,但現狀是當這些發達經濟體在為危機的解決按期理解出謀劃策時,深陷危機中的發展中國家並沒有聽取這些發達國家所提供的建議與意見。馬丁當時意識到,需要一個能夠包容更廣泛多邊機制的國際組織,G20便從G7的架構中發展而來。

盡管G20成立之初的使命是奔著撫平金融危機給發展中國家造成的傷痛而去,但馬丁認為,在不斷湧現的跨國問題前,G20也需進行變革,變革的一個參量便是不能僅局限於金融與經濟範疇。

馬丁強調,銀行系統的崩潰的確會造成不可估量的社會問題,但氣候變化、難民危機、疾病擴散等問題也會產生難以預期的社會後果,同樣會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因此,G20是時候根據現狀及時調整自己的使命,G20若想擴大在全球的影響力,諸如人道主義危機和氣候變化等議題沒有理由不成為關註的對象。

當然,馬丁也強調,G20峰會這一多邊機制與現存的其他多邊機制並非競爭關系,協作是主流,但G20不會做出諸如IMF等國際機構對經濟發展等重要議題的前瞻性預判。

三點建言中國G20

對於即將在土耳其安塔利亞召開的G20峰會以及明年在中國杭州召開的G20峰會,馬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相信,經濟可持續增長、氣候變化,甚至是難民危機可能是土耳其G20峰會側重的議題。

至於明年中國舉辦G20峰會的潛在看點,馬丁認為,首先要加強非洲在G20體系中的話語權。目前,在G20成員國中,只有南非一個非洲國家。馬丁透露,在G20成立之初,也考慮將非洲的尼日利亞納入其中,但當時尼日利亞國內正發生動蕩,不適合加入G20。目前,隨著非洲經濟在全球經濟舞臺上的重要性日趨加強,馬丁認為,非洲的聲音與話語權有必要得到提升。這也將是今年土耳其G20峰會中的重心之一。馬丁希望,在明年的中國G20峰會上,能看到G20在非洲國家中擴員。

其次,商業網絡安全也是一個需要在全球層面合作的議題。馬丁指出,盡管這一問題在此前中美領導人會晤中有所體現,但他希望這一話題能通過G20這個平臺得到更多國家的關註,不僅僅是中美。

最後,馬丁也希望,諸如氣候變化等關系國際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議題也能在中國的G20峰會上得到關註。

編輯:方向明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24

廣發證券陳傑:警惕利率“向上偏離”

近期發布的宏觀數據顯示經濟運行處於"高增長、低通脹”的完美階段,但是A股市場為什麽完全沒有正面反應呢?其實在最近半年,A股經常出現類似的"鈍化”反應,即"遇利空不跌,遇利好不漲”,這使得很多"投資常識”反而到了今年都不好用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傑認為,這源於市場預期的"固化”。

陳傑認為,如果央行在近期再次降準或者降息,那麽市場完全有可能打破僵局,直接向上突破。關鍵是這確實是一個小概率事件,除非在看到經濟、通脹、房價、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這四者都同時出現回落之後,央行才可能重啟降準或者降息,而這個條件確實太過苛刻了。

在對經濟和貨幣政策的預期都已固化的環境下,唯一的突破口只有“利率”。最近半年,利率確實曾出現過偏離貨幣政策的波動,並且階段性打破了市場的僵局。一般來說,利率的方向和貨幣政策的方向應該是一致的。不過在某些外力的影響下,利率確實可能階段性地偏離貨幣政策的方向。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今年6月中旬到8月中旬,央行的貨幣政策始終維持穩定,但是在資金"加杠桿”配債的影響下,債券收益率又下降,當時這種利率下行就曾階段性打破了市場的僵局。A股市場在當時出現向上反彈,並且活躍度明顯提升,結構性熱點也層出不窮。

陳傑表示,如果接下來利率水平繼續穩持穩定,市場就將仍然處於"鈍化”階段,"久盤必跌”之後可能還是"跌不深”。在對經濟和貨幣政策的預期已經固化的環境下,如果利率水平也繼續維持穩定,那麽就很難出現讓人恐慌的利空因素。再加上根據近期的路演反饋,還有很多保險資金在等著"跌破2900點抄底”,因此本輪下跌很可能還是"跌不深”,也許大盤指數都跌不破2900點就又會出現小反彈。

不過要警惕在年底之前利率出現階段性"向上偏離”的可能性,進而使市場鈍化被"向下打破”,一旦發生就是真正的減倉信號。在貨幣政策穩定的環境下,在6月中旬到8月中旬曾經出現了利率的"向下偏離”。

陳傑稱,在年底之前,利率"向上偏離”的概率遠大於"向下偏離”。6月中旬到8月中旬利率的"向下偏離”,背後的推手在於資金"加杠桿”配債,但是近期央行已經不斷通過"鎖短放長”提高了杠桿資金的時間成本,再加杠桿的難度較大。而近期宏觀數據出現向上改善,實體收益率在回升,反而可能導致資金"脫虛向實”,這樣就會擡升資金利率;另一方面,如果美聯儲在年底之前再次加息,導致中美利差收窄,那麽也不排除國內利率水平會跟隨性上升。一旦以上因素造成利率"向上偏離”,就可能帶來市場鈍化被"向下打破”,那就真正到了該減倉的時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78

萊納國際總裁:房住不炒是對的,美國曾經偏離這個原則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一直是一個原則,美國曾經偏離了這個原則,從而引起了美國及全球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摧毀良好的經濟成果,以及很多曾經建立起來的財富,並且對全球的經濟和金融系統造成極大的威脅。

美國萊納(Lennar)國際總裁馬林(Chris Marlin)在11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樓市:這次真的不一樣”分論壇上如此表示。

Chris MARLIN(美國Lennar國際總裁) 圖片來源: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官網

作為全美最大的房地產商,Chris Marlin表示,在美國,政府同樣通過多種方式幹預房地產市場,比如支持按揭公司做大以提供人們購房貸款,支付按揭的利息可以獲得減稅,業主使用房子的方式受到限制,不能在佛羅里達州征地蓋樓,對廉價房進行補貼等。

“我列出的這些,都是美國政府可以幹預房地產市場的方式。無論是市政府、州政府,還是聯邦政府,都是非常深度地參與這個市場,我們也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場。”Chris Marlin說。

盡管如此,國內的房地產調控依然讓越來越多的中國財富持有者紛紛走向美國等地投資房產。據美國地產經紀人協會(NAR)統計,2016年中國人赴美置業的總金額高達273億美元。

Chris Marlin在論壇現場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坦言,近些年明顯感受到中國客戶對美國房地產的興趣在逐漸增高。“中國客戶購買美國房產的原因是多樣化的,有自住的需求,也有子女教育、投資的需求,綜合來看是呈上升趨勢。”

Chris Marlin同時表示,萊納公司也非常關註中國市場,中國樓市仍然具有吸引力。他說,每一個投資者都希望以某種方式參與中國市場,從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分一杯羹。不過,要對中國樓市進行評估很難,還是希望進一步理解中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12

規範銀行吸收存款行為,銀保監會將存款偏離度由3%調至4%

銀保監會出手規避銀行拉存款亂象,存款偏離度由原來的3%調整至4%。

今年以來,隨著企業去杠桿進程加快,存款增長緩慢已成為多數銀行面臨的共同難題。

由於此前部分銀行具有較強的規模情結,不當的績效考評,在月末季末拉存款沖排名,產生“沖時點”亂象。

6月8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財經采訪多位專家及業內人士,他們認為此次對銀行存款偏離度整體上有些放松。

具體而言,一是結合近年來金融市場環境、銀行業務經營變化,進一步強化績效考評、合規經營及銀行自律等方面的要求。二是調整存款偏離度定量考核方法。一方面簡化計算方法,將季末月份與非季末月份采用相同的指標計算標準。另一方面將監管指標值由原來的3%調整至4%。三是進一步完善監督檢查,實施差異化管理,並加大監管措施執行力度。

業內人士指出,因為之前存款波動大是由於部分銀行沖時點規模,月末虛增存款次月初急劇下降導致的,監管考核是為了約束這種行為。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剛指出,此次《通知》簡化了銀行月末季末的存款壓力,但督促銀行"功夫都用在平時"。考慮的目前存款越來越緊張,銀行壓力越來越大,適度擴大監管波動範圍,給銀行留出更多空間。

一位國有大行資產負債管理部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此次監管修改與時俱進,將對商業銀行產生正面影響。

上述專家指出:“此前存款偏離度指標3%對銀行而言較為嚴苛。此外季末計算方法的調整是一項積極優化。由於財政存款大多數集中在三、六、九、十二月投放,每個季末時間點相對高一些,如果用季末考核對銀行而言有不均衡的情況。”

例如一季度多數企業發放獎金高峰期,如果銀行監管用前季末來平均計算存款偏離指標,銀行則很容易超標。甚至會出現為了滿足考核存款不超標,在季末不得不趕走一些存款。此次修訂後將避免上述亂象。

銀保監會指出,完善存款偏離度管理是規範銀行吸收存款行為、督促銀行強化合規經營的重要舉措,與“治亂象”相輔相成,也是適應銀行業務模式和金融市場變化的及時修訂,有助於進一步規範銀行經營行為,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此外,上述大行資產負債管理部專業人士指出,此次新規與治亂像相輔相成,通知也寫明銀行不得用違規手段吸收存款,並對吸存行為進一步規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07

銀保監會:商業銀行月末存款偏離度監管指標值調整至4%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中國人民銀行6月8日發布《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稱將季末月份與非季末月份采用相同的指標計算標準,將監管指標值由原來的3%調整至4%。

通知稱,本次完善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結合近年來金融市場環境、銀行業務經營變化,進一步強化績效考評、合規經營及銀行自律等方面的要求。二是調整存款偏離度定量考核方法。一方面簡化計算方法,將季末月份與非季末月份采用相同的指標計算標準。另一方面將監管指標值由原來的3%調整至4%。三是進一步完善監督檢查,實施差異化管理,並加大監管措施執行力度。

通知稱,完善存款偏離度管理是規範銀行吸收存款行為、督促銀行強化合規經營的重要舉措,與“治亂象”相輔相成,也是適應銀行業務模式和金融市場變化的及時修訂,有助於進一步規範銀行經營行為,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