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普華永道創始人容永道:85歲的倔強老頭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1178.html
容永道,全球著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的創始人。

他的外祖父是清朝鐵路總局局長、民國總理梁士詒;他是中國近代留學之父容閎的孫子;改革開放後,他是第一個到內地開公司的香港人;他創立了內地會計師準則;他是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目睹兩岸發展差距,他含淚追問,面見鄧小平求解……

珠海的容閎紀念館正在籌劃。

容永道捐出了容閎留學時珍貴的手稿和不少史料圖片。近日,南都記者獨家專訪這位85歲的老人。

 賺錢很快樂

他的名字,是外祖父、袁世凱總統府秘書長、北洋政府國務總理梁士詒給起的。四歲,他就給梁士詒捶背,換一枚港幣報酬,買零食。賺錢很快樂。「這是你努力換來的,將來無論怎樣也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賺錢」,梁士詒這句話言猶在耳。

容閎是他的繼父容覲彤的父親。

生父去世時他尚不能記事。時年56歲的繼父比他母親大28歲,卻是他「一生中最愛的父親」。繼父「如親生兒子般」對待他,經常送小禮物給他,每天下班都陪他玩、讀書、講故事。

可一年後,容覲彤便患病撒手人寰。

母親再嫁英國人端納,生活環境舒適,但感情疏遠。

母親告誡容永道,「你們住人家的屋,吃人家的飯,我在生你們還可以衣食無憂,有朝我不在你們會賤過牛糞。」

 母親的習慣

他摳門。桌上一粒米不剩,誰剩誰挨罵。

飯後,還要用紅茶涮碗,當湯羹喝乾淨。因為「這是母親留下的習慣,以前家中變故受過苦」。每週看病藥費得幾萬元。每次領完藥,他都向眾人抱怨,「為什麼看病這麼貴?」

他大方。海外的房產賣了,送幾萬元給跟隨多年的司機。菲傭照顧他悉心,他也很慷慨。

坐電梯,他也不讓人扶,表情豐富,又飽含威嚴,處處透著會計師苛刻嚴謹的范兒。

頭頂雖然微禿,可出門前,髮型要打理好。衣服和鞋也得搭配合適,不然不出門。客廳裡的雜誌和書,規規矩矩,每天都要歸類放整齊。書房裡的字畫、獎盃井井有條。

  倔強的老頭

化療結束,坐車回家。

陪護者小心翼翼地把手護在車門頂,卻挨了罵:「不要碰到我的頭髮」。兩鬢銀絲,思維敏捷,85歲的容永道聲音清脆,一口純正的蘇格蘭腔,挑不出一點兒語法錯誤。

取看牆上的照片,倔強的老頭兒要自己掛回去,就是不讓人代勞。

跟隨他三年的秘書曾向他提出辭職。「因為壓力大,容先生要求高,擔心完不成質量」。容永道不解,「我的要求高是針對我自己,壓力最大的人是我!作為下屬你應該幫我分攤壓力。」

幾天之後,秘書主動拿回了辭呈。

「您不累嗎?」記者問。「當然累,我一輩子都很累」,他直言,這種習慣已經融入了生活了,改不了。

  有兩個心願

1992年,64歲的容永道退休。

他與癌症抗爭十年,有生之年,最大心願有二:一是將容氏祠堂修繕好;二是在家鄉建一座養老院,給長者帶來福利。

他說,送堂姐容文真從美國回祖籍地珠海,卻發現「沒有一座像樣的老人院」。他在珠海考察了四家敬老院,最終將堂姐安置在珠海慈安長者護老中心。他由此萌發了創辦老人院的想法。

容永道和慈安長者護老中心的院長孫蘇萍商議,借護老中心的地方註冊容永道長者護理院,然後再尋找新院址。「我想把這個護理院建在祖居地南屏,我還要投入大量資金,但還在和當地政府協商」。現在,他想親眼看著養老院落成。

  揭秘

  四個問題,他和鄧小平淚流滿面

「二戰後為何戰敗國日本和德國經濟發展迅速,中國卻如此落後?為何中國百姓生活這麼苦?為何政府這麼腐敗?為何其他國家只有非法入境問題,中國卻存在非法出境問題?」

四個問題,提問者和回答者均淚流滿面。

這是20多年前和鄧小平的談話一幕,容永道歷歷在目。

  永遠講道德、道理和公道

1981年,他的公司在上海開設辦事處,是全球八大會計師事務所中第一個在內地設立公司的。容永道說:「公司的登記編號是00001,但我不能接受音譯的中文名字,普通話聽著像『利不來』。後來我提議把名字譯為『永道』,永遠講道德、道理和公道,再者也和外祖父梁士詒給我取的名字一樣。」

採寫:南都記者 謝紅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10

愛康國賓的寂寞10年,與倔強的張黎剛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315.html

在高盛直投部董事總經理柳青看來,張黎剛在健康管理產業摸爬滾打了近十年,經歷種種曲折之後,依然專注於此,難能可貴。這也是愛康國賓獲得1億美元戰略投資的關鍵。

7年後,2013年4月12日,高盛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對愛康國賓注資高達近1億美元的消息傳來,頗為聳動,這是健康管理行業迄今獲得的最大一筆投資。儘管按照2012年8.2億的營收數據,愛康國賓已經是健康管理行業內規模最大的公司,但它在全國範圍內依舊只有35家連鎖體檢中心—這幾乎是GIC所投資體量最小的公司。

對於憋著股勁張黎剛來說,這應該是極高的肯定。前一天專訪時,他對《環球企業家》記者說:「我在搜狐幹了9個月,在藝龍呆了4年,也有人說我做生意不長久,其實並非如此,如果符合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我是會一路走到底的。」

 

難忘的半小時

 

2006年,愛康網的創始人張黎剛有機會和北方最大的私立體檢公司慈銘體檢接洽,介紹人是經緯創投的張穎。慈銘創始人韓小紅並沒有露面,她手下一位副總裁搬了把椅子擱在走廊上,跟張黎剛談了半個小時,也沒讓他進辦公室。

這半個小時過後,張終於狠下決定,也要擁有自己的體檢中心—這與他創辦輕資產的電子服務平台的初衷相違背。

張黎剛三度啟程,才創辦了愛康網,企圖搭建一個IT信息技術與傳統醫療相結合的平台。他首先找到兩家跨國公司通用電氣和英特爾,提出外包所有員工的體檢,好處是在不多花一分錢的情況下,為公司總部提供各區域員工的體檢分析報告與後續解決方案。愛康網和各地的體檢機構合作,分派這些體檢訂單,賺取差價,為集團客戶提供了一個一站式的健康體檢健康管理解決方案。

「當時愛康網做的事,是把藝龍和攜程的模式複製到醫療行業,這個模式在中國當時是沒有的。」所以,張黎剛極不情願將自己創辦的這家互聯網公司變得重型化。「我多多少少也是在互聯網行業經手過上市公司的人啊,可在醫療行業,人家並不把你當回事。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如果自己不掌控實體資源,有一天會死無葬身之地。」張告訴《環球企業家》。

事後,張黎剛反思,為什麼在旅遊行業線上平台公司可以成功?因為旅遊服務業總體供大於求,過剩的產能需要平台分銷,於是成就了藝龍和攜程。但醫療行業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對醫療資源沒有任何掌控,只提供平台服務,價值是有限的。

於是,愛康從線上走到了線下。緊接著2007年8月,愛康網與專業體檢連鎖集團上海國賓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國賓)合併,更名愛康國賓,張黎剛手下又多了4家上海國賓和廣州國賓體檢中心。4個月後,愛康國賓在北京宣佈完成第三輪2500萬美元融資,投資銀行美林、知名VC ePlanet、華登國際和清科的戰略投資,加上原有投資方WI Harper美商中經合及上海創投跟投,刷新了當時國內健康醫療行業獲得最大筆風險投資的數字。

 

摸索的五年

 

在張黎剛的「攜程+如家」新模式的指引下,愛康國賓的轉型似乎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事情遠沒有想像的順利。張黎剛曾表示這是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希望三年內上市成功,但並沒有實現。之後的五年間,張黎剛也很少出現在媒體的視線中。

按照協議,合併後,愛康和國賓雙方的股東約各控股50%,但當年愛康的收入只有國賓體檢的四分之一,國賓的原有股東給由張黎剛主導的管理團隊施加了很大的壓力。最初,互聯網行業出身的張黎剛低估了兩個團隊的磨合難度,空降的管理團隊水土不服,全軍覆沒。合併前,國賓體檢是盈利的,合併後,愛康國賓連續兩年虧損。

沒有醫療實體管理經驗的張黎剛開始了長達兩年的摸索期。原國賓的管理團隊主要在上海,國賓體系下的四家體檢中心基本施行單店經營,和張黎剛的連鎖化經營思路完全衝突。而且,營銷模式以上門客為主,定價較高。合併後,愛康國賓重點服務集團客戶,要有折扣,價格必然會低於原有的定價體系。

張黎剛想,總不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吧,新系統不能破壞原有市場。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在上海實行雙軌制。其中原有的兩家體檢中心,保持原有的營銷體系和高端價位,另建或收購新的體檢中心,接待集團客戶,走中端路線。

在設計區域分公司管理層方案時,他徹底放棄使用空降兵,著重內部培養,愛康國賓的所有區域主管都是從基層一步步提拔上來的,大多在公司工作時間超過五年,年齡都在30歲以上為主導。

作為一個新興的慢產業,能否規模化,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很重要。除了保證醫療質量,愛康國賓發展了一套詳細的營銷系統,對於數據管理和客戶分析細緻之極。比如銷售人員去拜訪客戶,拜訪前做什麼準備,過程當中聊些什麼,在什麼時機拿什麼資料,外企、民企、國企客戶分別通過什麼方式進行溝通,愛康國賓內部都有一套標準化的守則。員工在這套系統裡接受培訓,幾乎相當於一所黃埔軍校。

到了2010年,愛康國賓實現全面盈利,張黎剛如釋重負。

 

我才是第一

 

把時間撥回1998年,波士頓。張朝陽和在校園內創辦了後來著名的哈佛中國論壇的張黎剛見面,邀請他回國創業。在張朝陽即將向董事會提出任命張黎剛為首個副總裁的時候,張黎剛選擇了離開。他和三位合夥人一起創辦了旅遊網站藝龍。當藝龍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前兩年,張黎剛辭去CEO的職位。

關於張辭任的說法有很多,有報導稱,當藝龍在幾次資本運作之後,幾位創業者都變成了股份少於10%的小股東,張黎剛認為已經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張黎剛告訴我,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和合夥人不再志同道合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張黎剛是個不甘心當配角的人,他斬釘截鐵地跟我說,要做就要做行業內的第一名,藝龍也只到達了業內第二名的高度。儘管現在股權比例也在不斷稀釋,他現在依舊是愛康國賓的第一大股東,而且不存在創始人之爭。

在張黎剛安於寂寞的幾年間,一位名叫俞熔的同行更加活躍。這個投資人出身的年輕人在2006年創建了美年,一路併購擴張,尤其在2011年美年和大健康合併,形成了一個在國內有了100多家連鎖直營體檢中心的集團。

張黎剛不欣賞快速擴張、跑馬圈地的做法。因為體檢是個慢行業,規模越大,利潤回報週期也會越長。他也不服氣。「美年大健康是全國最大的體檢中心,這不是瞎扯嗎?所有的最大都是用銷售額來衡量的。愛康國賓去年8.2個億,他們是多少?我們才是第一名。」

根據美年大健康官方信息,2012年美年大健康的體檢量可以達到300萬人次。也有媒體按照目前私立體檢中心人均300至400元/次的體檢費用計算,得出美年大健康的營收可達近10億的結果。而張黎剛說自己瞭解到的是,主打一二線城市、中高端品牌的愛康國賓的團隊客戶平均單價是400至500元,慈銘是300至400元,美年大健康僅在200多元。

「這個行業跟互聯網公司完全不同,你不可能一夜暴富,或者每年成倍成倍地增長。真的,我們每年增幅在40%至50%,我已經非常辛苦了。」張黎剛說。

張黎剛目前的計劃,除了在全國範圍內擴張,還要發展新的業務模式。健康管理作為一個行業,起源於1950年代的美國,旨於建立有效的疾病檢測、預防,慢性疾病管理和醫療保險體系。「中國人提起健康管理產業,還是只意味著體檢,這是不全面的。」但張黎剛在這裡賣了個關子,「三四個月之後大家就知道了。」他只是說,要回到最初的夢想,重新打造一個醫療行業的平台公司。「在互聯網行業裡做成功的,阿里巴巴、騰訊都是平台公司。」

創辦愛康網的時候,張黎剛33歲。今年,他42歲了。在拍照的間隙,他帶著略濃的南方口音跟我說,快十年了,他越發懂得什麼叫耐得住寂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79

“像我這麽倔強的人,總歸會回來的!”——周鴻祎的管理經、反思及再出發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5/148905.html

為了確保中國互聯網第二集團“領軍者”地位和“成功者”形象,周鴻祎和他所統領的奇虎360,無疑是2014年最知名的絕地“反擊者”。 在談及2015年及未來發展時,這位久已成名的中國互聯網鬥士,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困惑和許多重新思考——當然,他也談及了為何要重新返回手機行業。
 
眾所周知,2014年周鴻祎和他的奇虎360去年過得並不怎麽順利。股價從最高時的120多美元掉到了60美元左右,暗然退出了市值百億美元俱樂部。目前僅有的70億美元市值,與阿里、騰訊、百度、小米四巨頭相差甚遠,且被京東、唯品會和網易超越,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360成為“掉隊者”的印象。新年伊始,周鴻祎不能不說有焦慮、有反思,同樣也會有系列絕地反擊措施。
 
以下是周鴻祎原意口述整理:
 
一、對“掉隊”的焦慮
 
我沒有為市值和“老了”這些問題焦慮,但有對產品的焦慮,對組織和管理上的焦慮。可以用“Growth Pain”和“痛苦蛻變”來描述自己過去一年的感受。

所謂市值,只是一個公司的一個階段而已,我幾乎從來不看股價!我能把安全做好,這個公司對社會有價值,大家離不開它,不是挺好的嗎?為什麽要按一個標準來要求所有公司呢?我現在對於外部的環境看得很清楚,我們應該按自己的節奏走,不能被對手打亂了節奏。媒體和行業怎麽看,都是別人替你瞎操心,自己還是應該明白。
 
在過去的一到兩年時間里,我在想,也許我太貪心了。其實,一方面我不像外界說的那麽貪婪,但另一方面,跟一個創業公司比,我還是試圖去做了太多的事情。這就導致我們很多事情,壓強原則不夠。我老是克制不住這種做新產品的沖動,今年還是希望通過去年年底4億美元投資酷派,能夠再次抓住當初失去的機會。
 
我意識到公司到了這個規模,很多讓我焦慮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問題。我過去其實不太琢磨人性,自己情商也不高。過去,我相信喬布斯的說法,A級人才是不怕挑戰的,你甚至可以不用考慮對方的自尊心。但是今天,現實告訴我,很多人你罵他罵得狠只會把他給罵蔫了。還有的人你挑戰太厲害了,他就恨上你了。真的!
 
我不解人為什麽沒有想象的那麽單純。過去我對事考慮得多,對人性考慮得非常少,所以我是用對自己的方式對待人們。我對自己很苛刻,也有很多挑戰,我並不害怕承認我的錯誤。但很多人不是這樣的,他們也不能接受這樣的態度。團隊的規模讓這件事情變得更加難以解決,60人的時候我可以要求大家趨同,但6000人的時候,由於大家的想法很多,我也不能把大家都趕走。
 
我跟馬雲是有差距的。如果比懂技術、懂產品,可能馬雲不如我。但是他可能更懂領導力,更懂人性。所以馬雲可以駕馭更大的事業。有時我在想:“我要變成一個什麽樣的人呢?我繼續做行業里的第一產品經理?還是說要改變我自己?”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答案。
 
我突然就陷入了這種嚴肅的思考當中,比如我最近在思考的問題,有兩種領導做派:一種是“強勢型”,領導很能幹,什麽事都有主意,底下人只要照辦就行;還有一種是“無為而治型”,領導越弱,底下人就成長得越好。既然道理都對,然後我就思考該走哪條路呢?真的,你不要笑,這對我是個挺大的問題!
 
在今天的商業社會里,說實話是不受待見的。現在傳遞的信息吹牛成份大,目的是給大家信心,給團隊信心。反過來,每個人都要做一些總結和反思,我們還是要多談、多做和多傳播一些正能量的東西。
 
當然,對坦誠會被競爭對手利用也不是沒有擔心。如360做智能硬件的經歷、做特供機的故事,都值得我認真思考。我並不認為這些是失敗,但一定是深刻教訓。比如說我一個產品沒做好,但我知道我為什麽沒做好,我重新再做。
 
過去的一年,360收獲了一大堆互聯網上的負面報道,結果讓我的同事叫苦不叠。我說,大多都是不切實際的報道,換過角度思考,媒體和競爭對手們也間接在為360作了廣告,我還得感謝他們。
 
二、對教訓的反思
 
奇虎360自創立到現在,沒少遇到困難和挫折,從中也沒少吸取到教訓。我認為,最為深刻教訓有兩個:一是做特供手機被合作夥伴所傷;二是做路由器產品中途夭折。
 
記得當年我們做特供手機,希望以360的流量與傳統手機廠商的硬件相結合,在智能手機領域占領一席之地,為此,還曾與小米CEO雷軍有過一次“交手”。我對手機廠商說,小米能發展到今天,在長達一年半時間沒有對手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跟進,推出同樣配置、同樣價格的手機。後來終於有一家手機大廠接受了我的觀點願意一試。
 
雙方準備期間,在手機樣機都沒出來時,我就利用個人行銷能力讓行業的人都翹首以待。突然這家手機合作大廠商對我說,“對不起,周鴻祎我們不做了,我們被你忽悠了。”他們放棄合作的理由是認為這不是打小米,而是在“左手砍右手”。對於這家手機廠商,大家也不要有過多猜測。
 
為了彌補與大手機商合作夭折的遺撼,我們後來還曾與海爾等二線手機廠商合作。不過,由於360特供手機平臺只是專註於依靠流量賣貨,對手機的品質並未嚴格把控,導致用戶流失,使得360特供手機最終功敗垂成。
 
這次合作沒成功的結果可想而知:小米沒有被打掉,但卻打掉了手機廠商的成熟業務。這一事件給了我很深刻的反思,發現很多時候阻力和失敗是來自於自己的既得利益和今天自己在市場的位置。後來這家廠商也很後悔,如果當初堅定地做下去,今天中國手機市場將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還有另一次讓刻骨銘心的慘痛教訓,就是2013年6月360與合作夥伴聯手研發路由器。當初我們曾考慮做智能路由器是否需要天線,一般人看到路由器都說信號要強,天線要多,我的思維是,路由器要內置天線,效果比外置天線好很多。我們的產品經理認為,360路由器沒有天線,但外形更圓潤和漂亮。
 
我則像小白用戶一樣思考,認為不帶天線意味著這個路由器就是一個殘廢。其還曾專門到中關村電子市場了解。最終在我的強烈要求下,360路由器補裝一根天線,內部還振振有辭說一根天線就夠。
 
如今這個路由器已經不賣了,已經停產了,以後再也不做這麽傻的產品了,220元的成本,用戶感知不到。這次失敗經歷給我很大教訓,使我意識到用戶體驗最終真諦:你是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戶認為你是什麽。我還有另一個收獲,就是“若想有所成,必須要有更大精力投入”。
三、砸重金再戰硬件江湖
 
近兩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找新的機會,也在不斷總結經驗。到底360當初做硬件為何會失敗?我的總結是:當初做硬件不夠專註,只是想順手“撈一撈”。
 
隨著京東、小米等新銳公司的快速崛起與後來居上,我深刻意識到360在移動端的安全地盤還面臨著手機廠商的威脅。所以我寄希望借助這兩年累積資金,對硬件進行更深入布局,而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360可對整個硬件鏈條有更深的把控能力。
 
從2014年年底到2015年初,360有了一些頻繁動作,繼結盟酷派殺回智能手機、跨界聯手光線傳媒後,今日又重新殺回智能路由器領域,再度聯手老牌路由器生產商磊科,推360安全路由P1。我們此番涉足智能路由器的決心很大,投資2億元人民幣與磊科成立新的合資公司,由我親自出任新合資公司董事長,磊科高級副總裁盧東任CEO。
 
當然,360涉足智能手機領域的決心也不亞於智能路由器市場。半個月前,我們向酷派投資4億美元現金成立合資公司,持有合資公司45%股權,同樣由我出任合資公司董事長。這也是360自2012年做特供手機、2013年做智能路由器失敗後,再一次回戰硬件江湖。
 
總之,這一次我們做智能手機、做路由器與此前方法迥異,卷土重來的決心更大,投入的資金更多,項目參與度更深,我們希望能一雪前恥。用我自己的話說:“像我這麽倔強的人,總歸會回來的,呵呵。”
四、以小博大,堅持創新與反欺詐
 
我認為小公司能幹掉大公司。以小博大,敵我力量如此懸殊,為什麽能打贏?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聚焦,一個就是創新。聚焦是創業者需要學習的一個很重要東西,創業者要比競爭對手更接地氣,更了解用戶的需求,創造出更好、更新的產品。
 
巨頭一定是強悍的,比你有錢,比你有人。和他們對抗的時候,你要選擇一個聚焦的戰場,你要聚焦在一個特別深的領域,聚焦的點要特別小,範圍要特別窄。小公司最大的優勢就是團隊雖然小,但如果只幹一件事,只幹一個產品,只幹一個功能,調動所有的人力,就能做到極致。小公司一定不要做平臺,一定要尋求單點突破,做一個拿得出的好產品。
 
我也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樣,是鬥士、是戰神。別人可能比你體量更大,比你船更多,但是你要有一個不一樣的戰法。所謂不一樣的戰法就是創新,沒有人想主動打仗,都是被逼無奈。在互聯網里,我經歷過很多競爭,要想殺出來,一定要有所不同。如果太有錢,太有資源,你也不會創新;公司過得很舒服,閉著眼睛可以掙錢,你也不會創新。
 
2015年,我希望360能夠繼續強化互聯網安全領域的科技領先水平,繼續為“中國手機反騷擾反欺詐聯盟”提供堅強的技術保障。在過去的半年多的“反騷擾、反欺詐”行動中,中國互聯網已經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這是一項正義的事業,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聯盟中的每個成員都是我們的戰友。
 
“安全保護你”今天已經演變為“安全取悅你”,“安全”絕不是一個冷冰冰的詞匯。如360兒童衛士智能手表就是這樣一款有愛有情懷的產品。在三個月的時間里,360兒童手表實現了50萬的銷量,是全球銷量最大的智能手表。兒童手表頻繁幫助家長找到了走失的孩子,幫助子女一次次找到走失的年邁父母。
 
這讓我更加相信,好的產品和技術能夠幫助用戶解決最實際的困難,甚至改善生活,推動社會進步。面對用戶的需求和信任,我們沒有理由在原地踏步。2015年,我們將像阿甘一樣奔跑。阿甘不聰明,但他倔強、執著、堅韌。無論其他人怎麽看,怎麽想,他都會堅持奔跑下去,永不放棄,就能得到好的結果。
 
一種堅韌不拔的狀態,一種忘我投入的信仰。要相信這個世界,總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變得不一樣!”
本文轉載於微信公眾號:世紀名堂,雲中筆錄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04

孫正大掙脫肢體箝制 憑一身倔強開拓新興市場 「中東王子」拚出15億汽車零件版圖

2015-10-19  TWM

自幼失去雙親、三歲患小兒麻痺症,孫正大在嘲笑聲中武裝成長,他選擇戰亂紛爭的中東市場起家。綁架、打仗的恐怖他都經歷過,並從中建立起十五億的汽車零件版圖,為自己在險境中闖出「中東王子」的格局。

當正陽國際總裁孫正大一拐一拐地走上台接受「國家智榮獎」頒獎時,觀眾彷彿看見了《 汪洋中的一條船》 鄭豐喜故事的翻版,他不但掙脫了身軀上的箝制,更遠征中東進行殘酷的商場拚搏。

自幼雙親身亡,三歲時高燒罹患小兒麻痺,二十三歲靠著籌來的三十萬元成立「正陽國際」,從中東市場起家,「站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圓環,幾乎所有的人都認識我!」孫正大自稱「中東王子」,展現自信與膽識。

移居韓國的父母在當地遇害,孫正大由養父母領養,但並未受到良好照顧,三歲高燒患小兒麻痺症,只敢在全家就寢後才扶著牆練習行走;練習騎腳踏車,養母嘲笑 瘸子也想騎車,他感嘆:「我不是鄭豐喜,沒有哥哥在後面扶著腳踏車!」他練成腳踏車的第一件事,是大聲呼叫那些「稱為家人」的親戚下來看。

創業初期

借錢籌資,三十萬創公司他 曾割腕自殺,被救活後轉念:「我刑期還沒有服完,如果自殺了下輩子又要重來一次?」高中時開始閱讀大量歷史書,《 春秋》 、《 孫子兵法》 取代了教科書,他想從其中了解古人遇到困難的應變,並思考如何應對。「《 三國演義》 中的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得分析人性,空城計正是我的最愛」。

肢障的挫折,越發讓他想證明謀生能力。念中興大學農藝系時,一位農業巨擘來校演講,居然騎腳踏車,他看到農經的局限,「我想做大事,賺大錢」,他選擇機車零件貿易商作為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二十三歲與未來太太和朋友借錢,籌得三十萬元創立正陽國際。

勇闖中東

一度遭綁架,跟歹徒搏感情當其他的汽車零件商都從歐美市場下手,正陽因為規模太小,沒有信用狀,被歐美市場排除在外。

孫正大只好另闢蹊徑。他觀察到,「中東人開車習慣莽撞,大車禍十分頻繁,汽車零件需求大。」「第一筆五千美元訂單,卻沒有資金與工廠下單。」孫正大大膽向四家工廠表示,「你們敢不敢賭這個年輕人一把?」最後籌得一半資金,也順利完成第一筆生意。

坦率與霸氣,讓他行走中東國家常常武裝自己。年輕時與沙烏地阿拉伯人談訂單,對方劈頭說:「你是台灣人?台灣人不是好人。」他沉下臉回應:「你是沙烏地阿 拉伯人?沙烏地阿拉伯很多賊,所以你是賊!」「其實我這麼說他可能要我滾蛋,但我認為尊嚴不能少。」另一次和約旦人談訂單,孫正大苦等半小時,對一趟出差 就是十萬元旅費的他來說,分秒都是金錢,他氣憤地留下不滿情緒的紙條,隔天這位客戶親自去旅館表達歉意。沙烏地阿拉伯人與約旦人這兩筆生意他都簽下,兩人 也成為孫正大的多年好友。

「生意可以不做,但是我可以跟你交朋友。」孫正大分析,阿拉伯人其實很自卑,談文化不能跟華人比、談錢不如美國人,他們希望得到尊重,所以孫正大不但勤學阿拉伯文、熟悉阿拉伯歷史,彼此尊重來搏感情。

他甚至一度在敘利亞及約旦的邊界遭劫持,他告訴歹徒「自己也是辛苦人,沒錢才來中東做生意。」綁匪因為他流利的阿拉伯文及誠懇態度,放他一馬。

接班布局

栽培女兒,打中南美洲市場孫正大表示,雖然中東區域恐怖組織猖狂,只要台商對當地人沒有威脅是不需要擔心的。身經百戰的孫正大甚至在獨生女孫婕十六歲起,就帶她一同走遍中東、中南美洲等國。

孫正大老早就在培養女兒接班之路,國中時就將孫婕送往以西班牙文為主語言的邁阿密念書,打算讓正陽日後打中南美洲市場。

今年二十三歲的孫婕從波士頓商學院畢業,獲得美國投顧公司的工作,打從心底不願接受爸爸接班的提議,孫正大帶女兒去買狗,女兒想要馬爾濟斯,他卻想要一隻博美狗,讓女兒很掙扎,最後他兩隻狗都買了,問女兒說:「有錢的感覺是不是很好?」他接著拿出公司的財務報表,秀出漂亮財務數字,打動女兒的心。

正陽目前客戶遍布中東、中南美洲及東歐等五十國,已經跟著父親全球巡展的孫婕對父親的拚命很佩服,「他永遠是參訪團中,拜訪最多客戶,接單金額最高的。」 「未來我想成立基金會,幫助家境不好但會讀書的人,只有心存感恩,才能報答社會。」孫正大說:「下輩子想過好一點,前世就要多做些好事。」

撰文 / 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60

謝霆鋒的倔強與堅持:世界首位米其林之友的“鋒味”人生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11/1192178.html

如果不看《鋒味》,你根本不知道謝霆鋒是一個如此溫暖的人。

來自全世界不同風味不同形狀的食物,在他的手中,開出了花,綻放香氣,展示著一個“美食匠人”對於食物創新技藝無限探索的過程。

演藝世家出身,從小就在鎂光燈下長大的謝霆鋒,從2014年《十二道鋒味》播出到如今全新升級的優酷超級網綜《鋒味》,跨界到“美食”這個領域已有四年。在此期間,謝霆鋒還成為了世界首位米其林之友,在不同語境下與世界各地頂級廚師碰撞。

謝霆鋒帶著這一季的《鋒味》走過了國內外諸多城市,在本周六的意大利站,他再次遇見米其林的頒獎,站在那位“世界第一”的廚師旁邊,他那激動的神情令人印象深刻。

在美食探索這條路上,謝霆鋒已走了四年之久,這個數字或許令人驚奇,但對於謝霆鋒而言,這可能是他人生哲學里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

1、一個人四年堅持都做一件事,會怎麽樣?

應該會變成謝霆鋒這樣吧。

從演員、歌手跨界,成為米其林之友,到開發自己的“鋒味”品牌,將全世界的美食推薦給中國顧客的同時,他也致力於將中國的飲食文化帶到全球、遍地開花。

這條路對他來講並非捷徑,正如他在《鋒味》中說的,“當藝人是被人寵的,做一個廚師每天被人批評三次,早餐、午餐、晚餐,都會有人來發表意見,這樣的環境慢慢磨練了我處女座的個性,現在我都很能接受批評。”

但從開始到現在,不斷去選擇一條更艱難的路好像都已經成了他的個人風格——在音樂巔峰轉攻影視,拿了影帝卻又去做後期公司,把特效公司做到頂峰後,又從頭再來跨界了美食。而每一行都做到極致也成了他的個人標簽,這讓他在美食領域的野心不可小覷。

專註力,在任何行業都是試金石,能否堅持能否專註也是能否成功的一個標準。4年來,專註分享、傳承、宣揚中華料理的謝霆鋒,正在讓自己活得更有味道,也更有情懷。“很多老外都覺得中餐里只有咕嚕肉,中餐在慢慢的流失,需要人去維護,《鋒味》想做的就是這個”。

 

實際上,如何融合東方與西方、如何讓更多人“用最短的距離嘗到最遠的味道”,這成了他這幾年常掛在嘴邊的目標。在這幾年的與“鋒味”有關的尋味和創作中,謝霆鋒不遺余力地去創作中西合璧的美食,試圖在多種不同文化的碰撞中產生新的美食體驗,比如本期在意大利,他帶領團隊以四川的麻辣調料來搭配意大利的小牛肉片,雖然未知當地人的接受度幾何,但他還是要倔強的試圖用多維度創作的觀念,去嘗試打破固有飲食習慣——哪怕最終輸了,他仍然要做這種倔強的挑戰。

2、幾年前,沒人會想到謝霆鋒會變成一個廚師

如果時光回轉,沒有人相信影帝、歌手謝霆鋒會跟美食有什麽瓜葛。 

2014年,電視熒屏中鮮少露面的謝霆鋒將自己在內地的綜藝首秀獻給了一檔“鋒”字號的私人訂制綜藝——《十二道鋒味》。原本的影帝、歌手開始涉足廚壇,這本身也足夠令人震驚,或許是在玩票吧?或許是節目需要吧?但沒想到,這件事他做足了四年——在2017年,全新升級的超級網綜《鋒味》重磅上線,可以邊看邊買的模式更是給觀眾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美食體驗,正如謝霆鋒的“鋒味”理念——“用最短的距離嘗到最遠的味道”。

2016年,謝霆鋒受邀出席在澳門舉行的米其林指南“感官之旅”星級世紀盛宴時,就和米其林指南國際總監Michael Ellis有過對話,並向米其林介紹中國美食的魅力。宴會現場,謝霆鋒為700位賓客親自設計、制作Amuse Bouche,以原創開胃菜 “Senses Of Fall”(秋天的酸甜苦辣)征服全場,震撼世界,成為世界首位“米其林之友”。

謝霆鋒跟米其林的淵源就這樣開始了。

2017年11月30日,謝霆鋒以星廚身份,與6名國際米其林星廚,為當年的米其林晚宴獻上“回憶”主題創意菜品。現場二百五十位服務生捧著謝霆鋒制作的創意菜品魚貫而入,謝霆鋒將手中的醬料瓶當作畫筆,急速隨性的繪制著餐盤,像一位無限創意的藝術塗鴉者,隨後則神情專註的將自己的創意甜點玫瑰泡芙,逐個放置到自己剛剛妝點的餐盤中,整個過程獲得現場嘉賓陣陣歡呼聲。

而在超級網綜《鋒味》剛剛播出的意大利站中,謝霆鋒在歌劇院再次與米其林相遇——他甚至帶著朝聖的熱情、迷弟一般的與“世界第一廚師”、米其林三星餐廳Osteria Francescana的締造者Massimo Bottura交談、合影,並拿到了一句令他激動的贈言——“要打破中國兩千年飲食文化,年輕的廚師應該去往世界各地學習,勇於挑戰。”

其實當時最讓在場西方人都大為訝異的是,作為現場少有的東方面孔,謝霆鋒一下子就被站在Massimo Bottura身旁的米其林國際總監Michael Ellis一眼認出,他是2016年謝霆鋒在澳門獲得米其林之友的頒獎嘉賓。米其林,這個美食領域的至高榮譽,正在一次次回應他在全新的人生階段付出的勇敢、堅持與努力。


始終對自己正在探索的領域抱有極大的熱忱以及極大的敬畏心,並以超人的堅韌磨煉手中的技藝,這顯然是一種極致的匠人精神,這也是一種匠人的追求,不知不覺之中,一個熱愛美食的明星,跨越了兩者之間的極大界限,正在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推動者。

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音樂還是美食,成為一座橋梁,成為一個通道,成為融合兩者的一個匠人,都是謝霆鋒自然而然的一個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8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