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要想富,先修路”已成非洲流行語 基礎設施合作拉近中非

曾被國人譽為脫貧致富不二法則的“要想富先修路”,如今已成為非洲的流行語。

9月7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國家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對非投資論壇在廣州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分享投資促進經驗,共創中非合作未來”。數位與會官員代表和專家學者表示,非洲可以從中國的發展經驗中獲益良多。

亟待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並保持至今。2014年中非貿易額首次突破2200億美元,是2000年的22倍。截至2014年底,中國對非投資總額已達320億美元,成為對非投資資金最大來源國。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秘書長卡洛斯表示,中國對非洲持續的投資,極大的促進了非洲的發展。“尤其是2015年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對於中非雙方來說是一個里程碑。”

2015年12月的中非合作論壇決定,中國未來3年同非方重點實施第三方“十大合作計劃”,給予非洲600億美元融資支持——除了無償援助和各類貸款外,還為中非發展基金和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各增資50億美元,並設立首批資金100億美元的“中非產能合作基金”。中非關系也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

卡洛斯認為,接下來必須以互利為基礎來推進中非合作,同時中國應該投資像基礎設施這樣對整個非洲大陸有影響的戰略性項目。

而在世界銀行集團行長金墉看來,基礎設施建設也是當前非洲最應該解決的問題。金墉表示,道路、寬帶、水、能源等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已經影響到非洲的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發展。“非洲有非常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的儲備,比如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我想需要更多來自私營領域的投資,為非洲人民帶來福祉。”

必須抓住的產業轉移機遇

“除了‘要想富先修路’,另一個在非洲流行的詞匯是‘築巢引鳳’”,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明說,“這與中非合作觀念出現了新變化有關。以往談的更多的如何實施援助,現在則是招商引資”。

同時,中非合作的結構也出現了新變化——從政府主導向企業主導轉變。相應的,企業和金融機構正在成為中非合作的主角,政府逐漸退居幕後,為企業合作提供法律保障等軟環境以及基礎設施等硬條件。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認為,此時非洲正好可以抓住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機遇,利用中國企業帶去的資金、技術和國際市場實現自身發展,最終也能變成現代化的高收入國家。

“中國工人的規模非常大,我們在制造業上雇傭了1.25億人,其中勞動密集型方面是8500萬人。非洲國家要找準比較優勢,把成本降下來,馬上就能轉化為競爭優勢了”,林毅夫說。

世界銀行集團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副總裁和首席運營官Karin M. Finkelston同樣認為,中國之所以讓數以億計的人民成功脫貧,正式因為中國抓住了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機遇,讓許多人進入制造業工作,對此非洲應該借鑒。

為了吸引更多的企業到非洲投資,營商環境的改善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埃塞俄比亞總理顧問阿爾卡貝-奧克貝博士表示,埃塞俄比亞政府已經頒布了十年發展計劃,以求在制造業、農業上取得長足的進展。政府還將為此創造更多有利的條件,包括創建投資一站式服務,為營商提供便捷。

互有需要的粵非產能合作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在當天發表主旨演講時透露,目前中國對非洲各類投資的總量超過1000億美元,有3100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經營。其中,2015年粵非貿易額已經占中國在非洲的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因此未來要充分發揮廣東在中非產能合作中的優勢。

數據顯示,粵非投資合作正在邁入快速增長的新階段。2015年,廣東投資非洲項目28個,新增協議投資額5.1億美元,實際投資7303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17.1%和137.2%。截至2015年底,廣東累計在非洲投資項目176個,協議投資額14.6億美元。全年廣東與非洲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金額42.89億美元,完成營業額45.15億美元。

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愛軍表示,廣東與非洲的合作發展“互有需要、互有優勢、互為機遇”,特別是在國際產能合作上,非洲大陸資源豐富,而廣東具有資金、技術、人才、優質產能等相對優勢,雙方存在良好的合作機遇和前景,可以很好的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長仲偉合認為,作為利用外資全國最多的省份,廣東在如何更好的利用外資方面也對非洲具有啟發意義。

“比如廣東設立了各類具有示範意義的投資平臺,發揮了吸引外資的關鍵作用;建立了健全的投資服務體系,同時進行了一系列的商務改革;提供了一系列的外資優惠政策;積極主動的對外招商,並將其融入長遠的發展規劃;以政策引導投資流向,出臺鼓勵外商投資目錄等政策。這些都是好的做法,非洲各國可以借鑒”,仲偉合說。

仲偉合建議非洲以開放的心態抓住新一輪產業轉移機遇,營造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實現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制度體系,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以此吸引更多的外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107

法蘭克福:要致富 先修路

1 : GS(14)@2012-09-30 12:21:49

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ozjj/20120929/162313280133.shtml
 機場成為情感的港灣
  一個在法蘭克福居住的中國80後在過去幾個月完成了他人生的兩件大事:入籍德國和購置房產。春風得意的他基本上結束了買房手續,目前正在尋找新的工作機會。他這個先買房後跳槽的順序讓筆者十分驚訝。絕大多數德國年輕人由於擔心房產成為職業發展的牽絆,他們往往先確定了工作,才決定安家置業。
  這位中國年輕人對定居法蘭克福如此篤定,他給出的一個理由可能讓人感到驚訝:法蘭克福有國際機場。作為飄泊在外的華人,回國看望父母和親友是他和妻子的必修課。近在眼前的法蘭克福機場讓他們覺得特別方便。而且,當年事已高的父母來德國遊玩,也能下了飛機立刻回家,省去了舟車勞頓。
  對於十分重視家庭觀念和孝順父母的中國人,機場不僅僅是鋼筋混凝土的航空港,更是連接中德親人的情感港灣,也成了他們選擇一個城市的理由。
  從2011年人員輸送量看,法蘭克福機場是歐洲第三大航空樞紐。不過,107個航空公司飛抵111個國家的275個城市,航線之豐富在世界上並不多見。
  這些數字也映襯了法蘭克福的國際化和多元。常住人口剛破70萬的法蘭克福有著來自世界181個民族的居民。這在非移民國家的德國,顯得十分另類。法蘭克福也成為全德第一個設立多元文化事務辦公室的城市。該政府辦公室的艾娃-布魯姆博士(Eva Maria Blum)告訴筆者,法蘭克福是最小的大都市,但也是唯一一個可以稱得上「國際城市」(Global City)的德國城市。
清晨抵达法兰克福火车站的上班族和商旅。(图片来源:新浪财经驻德国特约观察员 程严 摄)清晨抵達法蘭克福火車站的上班族和商旅。(圖片來源:新浪財經駐德國特約觀察員 程嚴 攝)
  要致富 先修路
  法蘭克福地區位於德國內陸,這種地理位置並沒有讓它像中國的中部省份一樣,出現「中部塌陷」的現象,反倒因為身居中心而獲得了經濟的發展。
  古代中世紀時,法蘭克福靠水吃水,憑藉美茵河和萊茵河成為水上要道,云集八方商旅。進入近現代,它不僅修建了飛機場,還有位於機場附近的十字形法蘭克福高速公路立交橋,每天承載著30多萬輛汽車來往,成為歐盟境內負荷量最大的立交橋。
  法蘭克福火車站客運量全德第二,距離其他中心城市在4小時內。鐵路的便捷帶來了人員的流動。只有70萬人口的法蘭克福實在是個小城市,但在工作日,會有30多萬從德國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過來的通勤族和遊客。
  如此強度的客流量靠的不是硬件。因為比起中國的高鐵,德國高鐵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態勢。很多路線能全程跑到每小時150公里就要謝天謝地。
  高效的人員運輸得益於極度精準的網上售票系統。所有人都能隨時在線訂票,最多可提前3個月,系統支持13國語言,提前訂票折扣還多。在線付款後即可收到電子票,整個過程如同在線購買機票,甚至更周到,因為智能的系統可以根據乘客當前所在位置、年齡、人數、車廂和火車類型、是否轉乘等十多種參數給出最佳路線。
  這個售票系統的精準和可靠讓乘客能提前規劃出行,為社會節約了大量的時間資源,鐵路公司也無需耗費人力財力在火車站維持秩序。
  遊客來到法蘭克福,還能在火車站外看見德國鐵路的辦公高樓,截至2000年那是德國鐵路的總部所在地,部分中央管理部門如今仍然在這座大樓裡面運轉。
  「要致富,先修路」是在中國流傳的一個樸素的致富道理。位於德國中南部的法蘭克福萊茵美茵地區,高效發達的水陸空等各式各樣的「路」讓四海貨物和八方來客在此匯聚,生發出富有活力的商業氣氛和另類的多元文化。沒想到中國人關於致富的智慧與這個千里之外的德國城市竟是如此匹配。
  法兰克福蔡尔Zeil大街上的购物中心。2012年,蔡尔大街成为德国人流量最大购物街。(图片来源:法兰克福旅游局)  法蘭克福蔡爾Zeil大街上的購物中心。2012年,蔡爾大街成為德國人流量最大購物街。(圖片來源:法蘭克福旅遊局)
  未來之路
  如果說效率是德國經濟發展的核心詞彙。那麼高效的人員和貨物交通,則是推動法蘭克福地區經濟長期繁榮的秘密。這個秘密在數字時代正被一個更為隱形的「網路」所延續。
  負責法蘭克福數碼港(DigitalHub)建設和推廣的委員會主席皮特-克納普(Peter Knapp)對新浪財經表示,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其數碼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有著正相關。香港、紐約等地已經是世界級的數碼樞紐,上海也變得日益重要。法蘭克福則打算在2020年建成歐洲最大的數碼服務基地。
  他說,進駐數碼港的信息公司就好比航空公司,它們負責將數據運送到世界各地,而數碼港就如同機場,為這些公司提供數據傳輸所需要的硬件設備和相關服務。像Google,Apple,Facebook,AT&T等現代信息公司都離不開這種數碼港提供的服務。
  據瞭解,建設數碼港是資本密集型工程。不過,法蘭克福人似乎已經決定投資開闢新的致富道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12

修路延誤引發大塞車桃園機場800人送機尾

1 : GS(14)@2016-10-21 05:27:59

■大批遲到旅客在櫃位前輪候候補機位。 台灣《蘋果日報》



台灣桃園國際機場上演烏龍延誤事件。桃園市前晚進行道路拓寬工程,豈料施工進度嚴重落後,全市大塞車,機場受牽連航班大亂,約800旅客趕不及上機;飛機等不到機師,60班出境航班延誤,3萬多人受影響。



■前往桃園機場的公路大塞車。 台灣《蘋果日報》

為進行「桃19號道路(大竹路段)道路拓寬工程」,桃園市政府前晚10時,封鎖通往桃園機場的國道2號機場支線,拆除大竹橋,工程預計昨早6時結束,工程卻最終延誤三個多小時才完成。由於上午7時後正值機場早班機繁忙時段,工程延宕令道路大塞車,大批旅客及航班受影響,包括機組人員、旅客都在車陣動彈不得,飛機等不到機師。有機場職員指,早上6時應結束工程,原本承諾7時,又改8時,最後9時30分才結束。有許多搭乘長榮航空上午9時飛往澳門的旅客,因塞車未能上機,旅客在航空公司櫃位等候補,抱怨施工單位疏失,讓他們來不及上機;一位新竹來的女士清晨5時出門,約1小時路程,卻花了4小時才到機場,最終沒搭上飛機。也有旅客不滿指,因政府施工疏失讓他們搭不上飛機,行程受延誤的損失該找誰負責。有旅客自嘲:「在台灣嘛,忍耐一點,自認倒楣啦!」



60航班遲15分至1小時

據稱,昨日約60班出境航班延誤,赴港航班約20班,延誤15分鐘到1小時不等,近800旅客趕不上飛機。有超過30班是因機組人員來不及趕到機場。因塞車遲到的旅客超過3萬,受延誤的機場職員人數無法估算。桃園市政府工務局長黃治峯指,施工時因挖泥機陷入橋面,影響約40分鐘,大竹橋屬老舊橋樑,拆除時需顧及現場200位機組人員安全,因此造成延誤。桃園市長鄭文燦上午近9時許趕往現場了解,他對影響交通深致歉意,未來應有更嚴密配套方案。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1/198074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