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微信會不會被取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451

3票會,8票不會

◆黃柘淞:不會。微信的核心是即時通訊,和QQ空間不是同質產品。

◆陳鉉玥:會。雖然目前來看使用人群都差不多,但使用“QQ”的90、95後逐漸占領網絡,微信終將被取代。

◆嶽昕:不會。我們95後即使中學時在用QQ,一上大學也大多轉微信。QQ更偏遊戲取向,微信則更能適應人脈變廣後的需求。更何況,朋友圈里還存著好幾年的照片呢。

◆陳熹:不會。作為95後的大學在校生,身邊同學都在用微信。但是,我們對QQ與微信的使用各有側重:我們常用QQ空間來發心情,秀恩愛,而習慣用微信朋友圈發通知,轉文章。

◆徐澤鑫:會的。早晚的事,會有更先進、更現代的通訊方式取代它,我估計是在頭上植入個芯片那種,你想誰誰就能感覺到,想說什麽對方也知道。

◆張笛揚:不會。“中二”少年喜歡個性,樂意在頭像上加個帽子,客戶端換個皮膚。等再大一點就會覺得QQ空間里的東西都是黑歷史了。

◆薛旭森:會。微信可以同時代替微博和QQ的作用,但以後肯定會出現比微信功能更多的社交軟件。

◆張弘毅:不會。盡管90後普遍慣用QQ空間,但親身體驗告訴我,那只限於大學之前,大學、工作之後微信將成為主流。(走進師兄師姐師長的世界,微信才是鑰匙啊……)空間成為私密的親朋好友分享地帶,微信還具有商務的功能,公號更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鄭英嘉:不會。微信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自己還會進化呢,微信工作群是很恐怖的。

◆畢然:不會,微信風頭正勁,改造日常溝通、媒介閱讀和意見聚集的形態。

◆張亦弛:不會。作為一個95後,我從QQ空間轉投微信只用了三天。QQ空間存了太多初高中時代的黑歷史,一片空白的微信看起來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大學或者社會生活的起手勢。

微信或被取代,但不在2016年

楊靜 新智元創始人

2015年12月中旬,我參加新華社新聞學術年會新華網分論壇時曾做了個預測,即新媒體即將從門戶時代、社交時代向智能時代轉型。基於愛立信最新的全球消費者研究,人工智能將讓無需智能手機屏幕就能與物體交互成為可能。

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也讓更多智能界面取代手機的可能性增加。試想,如果你的虛擬個人智能助理可以隨時投射在任意界面上,而你可以通過它處理大部分個人事務,包括社交與通訊,微信確實有可能被顛覆。畢竟,雖然微信現在已經成為智能手機上的超級App,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第一,無法對社交圈進行分級。微信現在已經越來越沈重了,例如我有3600多好友,瀏覽如此多好友的朋友圈幾無可能。但微信還無法像微博那樣,讓星標或特別關註的好友在朋友圈單獨分組。

第二,雲端存儲的瓶頸。換新手機或者丟舊手機,微信聊天記錄的轉移很頭疼。微信的所有記錄需存儲在終端,不同終端登錄的內容較難合並,大量垃圾內容占用手機終端存儲空間,無法進行智能化處理。

第三,知識和資訊管理的短板。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的文章,無法根據個人興趣和閱讀習慣進行智能推薦和排序,要按照時間線瀏覽,難以節省用戶時間。

雖然微信有一些短板,但不可否認,它在中國人生活中的核心地位越來越突出,2016年還看不到有其他應用能取代其霸主地位。

微信已成為個人社交的超級應用。無論是真實世界還是虛擬網絡中,微信成為個人首選的身份標識。在社交場合,交換名片已經被掃微信二維碼所取代。人們在移動互聯網進行交互的首選應用,也非微信莫屬。微信的使用時間和使用率在互聯網用戶中或已超過移動電話。人們日常生活中對微信的依賴是全方位的。微信已成為社交時代的超級網絡霸主。

微信成為社會資訊傳播的主要平臺。超過千萬量級的微信公眾號,為朋友圈和微信群帶來大量原創和編輯的內容。微信訂閱號、服務號和朋友圈,成為人們閱讀資訊、新聞的主要來源。隨著微信用戶習慣於在微信內部獲取資訊,無論傳統媒體還是門戶、客戶端的內容瀏覽量都可能進一步流失。其他媒體邊緣化,微信平臺獨大的局面可能在2016年更趨極化。

微信在智能化方向進行探索。在人工智能領域,微信在統計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分析和語音識別方面有很多積累。其產品包括大家熟悉的語音轉換文字、微信用戶斑馬分析系統、掃一掃功能(掃碼、掃產品、書和電影廣告,掃詞翻譯),搖音樂、搖電視以及“為盲人讀書”等公益項目。微信團隊和香港科技大學於2015年11月30日宣布成立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WHAT Lab的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數據挖掘、機器人對話、機器視覺、語音識別。研究重點是:在微信大數據下的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突破,使得互聯網+更智能,微信的連接可以更深入。

綜上分析,我認為2016年微信會更加強勢,成為移動互聯網領域無法撼動的社交霸主。但只有微信對智能化有更多研發與創新,才能排除未來被新一代智能媒體取代的可能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104

微信會推出直播功能嗎?解答這個問題要分三步丨智酷問答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7/158197.shtml

微信會推出直播功能嗎?解答這個問題要分三步丨智酷問答
企鵝智庫企鵝智庫

微信會推出直播功能嗎?解答這個問題要分三步丨智酷問答

作為一家“內容+連接”公司,騰訊是不可能放棄直播的,但是否落地在微信,需要打一個問號。

文章授權轉載自企鵝智庫公眾號(ID:BizNext)。

微信會不會做直播,要拆成三個問題去看:

為什麽要做直播?

用什麽路徑做直播?

有什麽隱患和風險。

看第一個問題,微信為什麽要做直播?

看似這是個不需要質疑的問題,直播這麽火,流量入口,廣告新星,社群互動,擁有太多的可能了。似乎必須要做,一定要做。

但這個問題其實必須要首先認真回答。作為一家“內容+連接”公司,騰訊是不可能放棄直播的,但是否落地在微信,需要打一個問號。

首先,對於直播能帶來的東西,流量入口,廣告新庫存,社群交互,微信都不缺。

微信的一個產品核心是內斂和減負,而直播目前的內容流,並不適合微信APP的生態,包括朋友圈在內,對目前主流的直播內容並不太兼容。

微信的公眾平臺,對直播的兼容性好很多,但也有問題。這個接下來會展開說。

所以,第一個問題,企鵝智酷的答案是,微信沒有做直播的強烈需要。

看第二個問題,假設微信做直播了,用什麽路徑去落地?

微信的C端用戶生態,現在基本分為兩個大的部分,微信APP(熟人互動-微信聊天微信群+廣播社交-朋友圈),微信公眾平臺(陌生人廣播-公眾號推送+互動社交-公眾號評論留言)。

微信APP的生態,並不太適合目前的主流直播內容。明星/網紅模式,遊戲直播模式,教育模式等,基本都是分發式的,需要有大量的陌生人參與,這並不符合微信APP的熟人社交本質。

微信公眾號的生態,是陌生人的,與直播的兼容性好一些。可以在公眾號框架內,提供一些直播功能,按照微信的一貫產品節奏,先內測,看效果,再推廣。

不過這部分也有問題和風險,我們放在最後說。

這里補充一下,微信APP的熟人社交,其實也有一個直播的可能性,就是熟人的生活化直播。但這個很難,Facebook曾經想過這麽做,最後還是倒向網紅和明星了。

有沒有第三個路徑?也有,就是微信做一個獨立APP,類似微信讀書這種。但騰訊現在最不缺的就是獨立直播APP,應該至少有4個了。打通微信分享和賬號體系,比微信自己再做一個,要更具有性價比。

第二個問題,企鵝智酷的答案是,微信如果做直播,有三條路徑,微信APP,公眾號,新做一個獨立APP。其中,公眾號的可能性最大。

下來看最後一個問題:有什麽問題和隱患?

在三個路徑中,我們直接討論最有可行性的,微信公眾號直播。它做直播,有一個瓶頸和一個隱患:

瓶頸:

入口還是太窄。公眾號的呈現依然埋藏在微信APP內部,沒有獨立的客戶端,所以在分發和預熱等方面,要受限於產品入口和資源,難於做推廣,更多基於已有粉絲的資源池。

能否開一個更好的入口?其實有。

微信APP下方的四個一級大入口,“微信”“通信錄”“發現”“我”。這里面,“通信錄”是最弱的一個入口,可以整合到“微信”入口里,作為一個二級入口。

1228274686

但“通信錄”一級入口是否取消,有個問題是,它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代表著微信是一個通信工具。

另外,就算取消了,這個入口會不會給直播,也是個問題。因為整體看,支付和金融對微信的生態價值比直播高很多,把錢包功能放出來做一級入口,比直播更合理。

隱患:

內容審核風險。公眾號已經承載了媒體內容和自媒體的大量審核壓力,而直播的審核更加不可控——連延遲發布的空間很難找到,否則就無法做更動態互動。

不要小瞧審核風險,對於微信這種體量的社交產品,任何內容風險都是必須要嚴肅考慮的。

最後一個問題,企鵝智酷的答案是,瓶頸不小,但可以解決。隱患不容忽視,很可能影響最終決定。

微信直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13

中國客不信會開戰 照遊邊境

1 : GS(14)@2017-04-17 07:19:53

朝鮮半島戰雲密佈,區內各國緊張注視北韓會否核試,觸發衝突以至化武事故,跟北韓一水之隔的遼寧大連,日前更宣佈進入應急狀態,防範北韓「突發核、化環境事件」影響環境和健康。但不論是中國還是兩韓民眾,卻對局勢從容淡定。


大連進入應急狀態


有網民流傳一張大連市環境保護局上周五發出的緊急通知,宣佈全市進入應急待命狀態,指示相關單位作準備,包括啟動應急輪值安排,要求領導高度警惕,一旦接令要第一時間啟動應急。但昨早北韓試射導彈失敗後,朝中民眾都冷靜。北韓官媒未有報道有關消息,平壤民眾興興頭頭去看花展。有男子從通訊社記者口中得知試射消息後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他說不相信記者,「國際傳媒常撒謊講北韓負面新聞」。在鄰近北韓邊界的遼寧丹東,中國遊客未受試射導彈消息影響,昨在鴨綠江遊船河,遙望北韓景致。有遊客說不信北韓有能力開戰:「他們只是做做姿態,賺取談判籌碼罷了。」南韓民眾態度分歧。前總統朴槿惠的數百支持者前天在首爾示威,要求政府硬起來、促美國先發制人打擊北韓;但亦有反戰人士集會,批評美軍航母打擊群開抵朝鮮半島水域。據韓媒報道,10至100克小金條本月的日均銷量達400條,增加3倍。路透社/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17/199922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8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