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受保護銀行 Uncle Ray

2010-03-02  AD





 

上周春節假期,到深圳向某港資銀行banker拜年。他家住太和,長駐深圳分行,每天來回深圳。不過,與他以往到中環上班,所花時間差不多。2010年是他在深圳的第四個年頭,據他說,銀行的貸款業務由於種種限制,發展不大理想,每年只有10%增長。

很多內地外資銀行其實都是「好睇唔好食」,中央政府堅持保護國內銀行,對外資銀行管制,令其「英雄無用武之地」,造成五大行的壟斷局面。如果沒記錯,WTO是有開放銀行業的要求,但中央卻一直沒有遵守。

記得80年代,法國錄影機被日本品牌打得七零八落,法國政府出陰招,指定所有入口的錄影機,必須經過馬賽海關入口,但馬賽海關只有一個關員負責批文。法國就是通過這類型行政手段,打壓日本錄影機。以中國人的智慧,一定會有更不可思議的手段。

最 近股市鬧哄哄的,是中國五大銀行將會有大規模的融資計劃,以提高資本充足率。其中,交通銀行(3328)計劃通過A、H股,配股集資約420億元人民幣。 中國銀行(3988)亦會發行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的可換股債券。這樣的大規模配股集資,背後就有一個奇怪的問題。五大銀行的利潤增長,一直是世界之 冠,再加上受盡保護,理論上利潤應該很高,為甚麼不可以通過利潤保留來解決資本充足率的問題?

UncleRay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13

李书福:保护过度反受其害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5/5MMDAwMDIwNTg5MA.html

外资培育的市场和专业人才,给本土企业为主的新竞争者提供了平台和管理输送渠道,为后来自主品牌集体性崛起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一定程度上,2000年-2010年这十年,也是“市场换技术”结果的十年。

1996年李书福以搅局者角色,喊着打破垄断进入这个陌生产业,12年后当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他也成了“市场换技术”的收益者,一批又一批外资和合资企业培养的职业经理人,被他招进吉利,给他打理跨国业务。

如何看产业瞬间万变,如何评价吉利的十年沉浮,本报专门采访了李书福。

《21世纪》:1996年打算进军汽车业时,当时汽车产业是怎么一个现状,如何评价这种现状?

李 书福:当时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控制很强,中国自主汽车制造能力薄弱,技术含量很低。合资品牌制造的汽车展具主导地位,汽车价格与国际市场相比非常高,中国整 个汽车产业格局非常凌乱。这种状况呼唤着中国自主汽车的发展,但自主造车环境很差,主要是观念上难于突破,觉得中国自己造车是不可能的事。

《21世纪》:你如何评价中国汽车市场从1980-2000年这二十年的沉寂?

李书福:沉寂来自于观念的束缚和体制的僵硬,也来自于对中国汽车广泛进入家庭前景的悲观,说到底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汽车产业发展规律认识得不够。

《21世纪》:近十年来,哪些因素和条件刺激了汽车市场的迅速增长?

李书福: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老百姓对便利出行的需求爆发性增长,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资源的优惠配置提供了最大的可能,还有中国汽车人对自主造车的执着追求。

《21世纪》: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近十年分别扮演了什么角色?

李书福:合资品牌带来了丰富的产品和管理理念,培育了市场的发展。自主品牌促进了民族汽车工业的技术含量,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21世纪》: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否只是一个个案,中国有是否到了海外收购的黄金期?

李书福:早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前,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海外并购,但主要局限于资源等传统领域,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参与全球资源重组的一个优秀案例。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各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中国多领域企业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资源重组。

《21世纪》:中国大型海外收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吉利能够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是否跟中国汽车产业适度开放,和产业国际形象比较好有关系?

李书福:中国汽车市场早就对外敞开大门,对我们现在需要广泛地走出去,合纵连横,后来居上。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整个中国国民的共同努力。

《21世纪》:你通过对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比较,感觉他们在中国的各自优劣势是什么?

李书福:中国企业有中国大市场的支撑,有中国不断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拥有很大的潜力,同时机制比较灵活,敢于突破传统。跨国公司在技术积累、品牌塑造和管理上拥有一定优势。

《21世纪》:“市场换技术”有人说是失败的,你这么认为吗?目前是否到了给这个战略盖棺定论的时候?

李书福:这个战略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中国市场还是应该允许各种形式的汽车企业充分自由发展。

《21世纪》:市场换技术规定的50:50的合资比例底线,现在是否到了可以放开的时候?为什么?

李书福:开放是迟早的事情,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充分的市场竞争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保护过度会反受其害。

《21世纪》:中国已经开始启动,旨在弯道超车的电动车发展战略,近十年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在培育电动车市场时值得借鉴和继承?

李书福:要先有市场需求,产品才会普及。要有技术积累,公司才会处于领先地位。要避免一窝蜂,要有协调和协同,产业才会跟快更好发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4

腾讯诉360一审未判 360拒绝停止开发隐私保护器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5/5OMDAwMDIxMDg5OA.html

12月14日下午,腾讯起诉奇虎360“隐私保护器”不正当竞争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腾讯要求360停止开发隐私保护器软件,360则明确表示拒绝停止。法庭当天未予宣判,下一次开庭时间待定。

这 两家中国最大的桌面客户端软件公司两个月前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斗,360公司推出专门针对QQ的隐私保护器和扣扣保镖,指称腾讯旗下的IM软件QQ偷窥用 户硬盘,随后腾讯要求用户在QQ与360之间二选一,360被迫召回扣扣保镖,但仍保留隐私保护器,并推出号称破解密码需要10万年的360密盘。此举被 外界解读为“360并不打算向腾讯屈服,继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发隐私保护软件”的态度。

腾讯于10月14日起诉360公司不正当竞争并索赔400万元,11月3日朝阳区法院正式受理。该案原定于11月25日开庭,后因腾讯提交了8个新证据,360需要时间做公证而被迫延期。

在昨日的庭审中,当事双方在法庭上围绕360“隐私保护器”是否构成对腾讯的不正当竞争展开了3个多小时辩论。腾讯用360白皮书关于可执行文件中的隐私说明来证明QQ未触及用户隐私。360方面以双方不存在竞争关系为由,称与腾讯不构成不正当竞争关系。

腾 讯要求360停止开发隐私保护器软件,并要求360在其官网、新浪、网易、搜狐发文致歉三个月,360明确表示拒绝。360公司副总裁刘峻对媒体表示,不 仅不会停止原有产品与服务,还会尽快推出更高级的功能。除了360密盘之外,360公司将把隐私保护器打造成一个系列产品。

另一方面,360称腾讯网故意捏造“360涉黄遭公安调查”的假新闻,在北京西城区法院起诉腾讯侵害其名誉权,要求腾讯公开道歉和赔偿一元。360公司内部人员表示目前已立案,正在走法律程序,不久后会有消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03

导致中华网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对赌协议”

http://news.imeigu.com/a/1318053450599.html

imeigu.com 2011-10-08 13:57:30 来源: i美股 作者:西维 

CDC集团结构图

(i美股讯)据媒体10月6日报道,因之前法院裁定该公司在针对一对冲基金投资者的诉讼案中败诉并负担巨额赔偿,号称“中国互联网第一股”的中华网母公司CDC集团已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日 前,CDC集团在与一冲基金投资者的诉讼案中被裁定败诉,这意味着它须对后者支付高达6540万美元的赔偿(截至2011年二季度,CDC集团的现金及短 投共计8067万美元)。这家获赔的基金投资机构,正是CDC集团最后一个可转债持有者Evolution Capital,而双方的“恩怨”可追溯至2006年CDC集团的又一次资本运作。

2006年11月,CDC集团发行了1.68亿美元可转换优先债券(Senior Exchangeable Convertible Notes),年利率3.75%、2011年到期,买方为12家机构投资者,Evolution Capital也是其中之一。

据CDC集团2010年6月30日提交美国SEC的20-F文件披 露,CDC集团当时发行可转换优先债券时,确与买方签订了“对赌协议”:2006年双方签订的债券购买协议规定,若CDC软件和CDC游戏(均为CDC集 团旗下子公司)不能在2009年11月13日前完成IPO(“Qualified IPO”),债券持有者将有权要求公司赎回债券,赎回价格须加上应计及未付利息,利息按2006年11月13日至赎回日支付,惩罚性年利率为12.5%。

此外,债券购买协议还包含了一些否定性条款(negative covenants),包括对CDC集团承担或借贷新的债务、向普通股股东发放分红、在某些情况下回购CDC集团及其子公司股票等行为有所限制,并附带部分对债券投资者进行防稀释保护的条款。

2006 年12月,CDC集团就将子公司中华网(香港上市的China.com)整块游戏业务全部回购,整合为集团旗下子公司CDC游戏。而在此之前半年,CDC 集团则通过China.com完成了对当时国内知名游戏运营商“一起玩”(17GAME)的全资控股。可是,CDC游戏上市最终未果。2009年8月,只 有CDC软件赶在了协议规定的11月之前登陆纳斯达克,募资5760万美元。

而据上述20-F文件所称,CDC集团回购了很大一部分 2006年发行的债券。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其子公司CDC Delaware持有75.2%这部分债券(债券未偿还总额1.248亿美元);Evolution Capital(包括Evolution CDCSPV Ltd.、Evolution Master FundLtd.、 SPC、Segregated Portfolio M 及E1 Fund Ltd.)则持有余下的24.8%(债券未偿还总额4120万美元)。

2010年3月,作为这批债券的最后一名投资者,Evolution Capital决定起诉CDC集团,指控其违反多条保密协议和无担保公司债券买卖协议、干涉公司业务关系,并索赔2.95亿美元,此后又对CDC及其下属公司提起诉讼、索赔超过6千万美元。

2010年11月12日,纽约高等法院宣布批准Evolution Capital针对CDC集团的初步禁制令,根据法庭判决,CDC集团不得在诉讼进行期间单方面废除高级可转债的债券购买协议,也不得对相关条款做出任何肯定或否定;判决宣布数天后,CDC集团则发表声明指责Evolution Capital“干预CDC的管理和运营,损害其公司利益”。

双方纠缠长达一年多的官司,最终以CDC集团的败诉告终。CDC集团本周二(10月4日)向美国亚特兰大一家破产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同时表示准备对上述判决提起上诉。CDC集团称打算保持公司运营,破产保护申请不会对子公司运行造成影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5

金融消費者保護破題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4/100334070_all.html

 始於2010年籌建的中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終有階段性成果。

  接近決策層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將各自增設金融消費者保護部門,但目前籌備工作進展速度不一。

  快者如保監會和證監會,已經獲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保監會的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於10月底成立,證監會的投資者保護局也掛牌在即。

  央行和銀監會的方案則稍慢一步,目前還在申報當中,但料將成立相關機構僅是時間問題。

  最終方案改變了效仿美聯儲等在央行下設統一機構的初衷,而是沿用了「一加三」的分業管理框架。

  「在中國現有的分業監管體制下,金融消費者保護分屬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機構監管,即使設立一個統一機構,協調效率也會打折扣,具體操作也需要分 業執行。」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認為,「關鍵是『一行三會』應設計一個統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原則,在此宏觀原則之下,各部委各有分工協調運作。」他表示,亟 需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

進展不一

  中編辦原則上同意」一行三會」各設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目前各部委籌備速度不一。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央行下轄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設置為司局級單位,編制有數十人。

  證監會新設投資者保護局,籌備工作由證券業協會副秘書長熊偉負責,目前進展速度較快,從遞交批文到獲准,不到兩個月時間,中編辦已來考察過。目 前正按崗位設置需求物色工作人員,原有的投資者保護辦公室將歸入,並將開設單獨的網站。

  保監會的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已經成立。

  銀監會則可能將擬成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與金融創新監管部門的部分職能合併。

  在「一行三會」目前的投資者保護機構設計架構中,保監會、證監會已下設保險保障基金和證券投資保護基金;銀行業協會下亦有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新 設機構和這些機構的職能如何劃分,是否會疊床架屋,以致於人浮於事?

  以證監會為例,下轄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投保基金),投資者投訴的接待和處理原本由其負責。投保基金雖是非營利性機構,但 畢竟是公司性質,其主要職責是籌集運作投資者保護基金,監測證券公司風險、參與處置問題券商等,同時承擔投資者的教育和訴訟糾紛等職能。

  證監會基金部人士認為,金融消費產品和普通消費產品不同,產品的差異也很大,而涉及的產品投訴往往人數眾多、金額大,動輒牽扯退休金、養老金, 影響社會穩定。新設的投資者保護局將主要是強化投資者教育和處理投資者投訴。「投保基金屬於財政部全額預算撥款管理的單位,在投資者保護局掛牌後將被納入 該局管理。」一位證監官員表示。

  「投資保護局的下一步方向主要是建立投資者糾紛的調解、仲裁機制。」投保基金總經理莊穆說,要轉變對於投資者保護理念的認識,改變以前過於重視 金融機構而忽視投資者的訴求。

  「投保基金下一步的另一重點是上市公司投資者保護狀況的評價,這與投資者利益密切相關。」莊穆說。

  投保基金為此嘗試推出了投資者信心指數、投資者保護網基金頻道、股民教育電視劇、公益廣告等。其新上線的投資者保護網基金頻道基於證監會基金部 的XBRL系統所提供的數據,向社會免費提供信息。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沒有商業利益動機,所有排名、收益率不易有瞞漏、矯飾。

  保監會有關人士透露,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的職能將包括研究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的機制、受理投訴諮詢、調查處理消費者投訴、消費者教育和風險提 示等,目前還在調研階段,沒有正式開展工作,即將把消費者投訴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的建立作為工作入手點,「前期只有十個人」。

  接近銀監會的權威人士透露,銀監會由於人事調整,略有耽擱,但相關方案已經上報,料很快將會獲批。

  在銀監會內部,金融消費者利益保護的職能原本主要由創新部的公眾教育處承擔,未來這一職能要轉向新設部門。銀監會曾於2010年將11月28日 作為中國銀行業首個全國範圍內的公眾教育服務日,「由於相關工作剛開始啟動,很多制度規章還不完善。」一位銀監會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未來新設機 構將在政策研究和制定等方面會更有優勢。

  央行相關機構的籌備工作由條法司牽頭負責。央行一位高層官員表示,央行提出的設想較早,向中編辦提交設立機構的報告卻相對較晚,央行的基層行已 經試點消費者保護一年多了,「目前有關方案還沒有正式批覆。」

  從央行提出成立統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到最終「一行三會」分別成立相應司局,其中的爭議和妥協可見一斑。一位銀行高管曾對此直言,「恐怕成立 不了統一的監管新機構,因為目前『一行三會』必將各自為戰。」

央行的初衷

  之所以會出現「一行三會」均下設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實為去年以來,央行提出效仿美聯儲成立專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的設想。

  央行的動議來自於國際監管新趨勢。2000年英國出台《金融服務與市場法》,首次使用「金融消費者」的概念,將存款人、保險合同相對人、投資人 等均納入。本輪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認識到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不足, 2010年7月2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自經濟大蕭條以來規模最大的金融改革法案——《多德-弗蘭克法案》。其中一項重要改革即在美聯儲下設金融消費 者保護署,集中行使金融消費者保護職權,擁有監督、檢查和執行權。

  早在2009年,央行即授權研究局和西安分行啟動了中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研究,並推行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試點,2011年3月15日在陝西 省推開金融消費者保護試點工作。目前,陝西省轄內各地市設立金融消費者保護(分)中心,負責受理金融消費者在人民銀行法定管理職權範圍內的投訴。陝西已建 立金融消費者投訴數據庫,目前有近4000個案例,並正在推進農村金融消費者教育。

  按照央行西安分行的要求,消費者可先到金融機構投訴,若對金融機構的處理不滿意或者金融機構在一定期限內未答覆的,再到央行投訴。全省試點半年 來,陝西十地市共接到電話諮詢1090多個。從試點情況看,陝西省轄內各商業銀行客戶投訴管理系統有效性不斷提高,大部分投訴可以在商業銀行內部解決,轄 內多家商業銀行投訴率下降明顯,今年半年來投訴到西安分行的只有68起,其中工行、郵政儲蓄銀行2011年上半年投訴率下降50%左右。

  央行西安分行還制定了《金融消費者投訴管理辦法(暫行)》,該辦法界定了投訴人、被投訴人、投訴事項的範圍,央行投訴部門的設置及其主要職責, 金融消費者投訴的受理,投訴的調查,投訴的調解與處理等。目前,西安分行正研究該系統與陝西省轄內商業銀行的對接,進一步提高投訴處理轉辦效率。陝西省消 協在央行西安分行設立金融消費者投訴站,探索多渠道糾紛解決方式。

  今年10月,央行將「西安模式」推廣到各分行。央行要求以各分行的法律事務部為主,設立機構,公佈統一的投訴電話,成立保護中心,加強與地方政 府部門及各金融機構的溝通聯繫,做好投資者教育的宣傳工作,形成消費者保護機制。基本流程為,接受投訴並答覆、進行分類,轉給相應金融機構或政府部門。

  央行濟南分行人士透露,「總行正在大力推動此事。」央行濟南、南京分行等相繼出台了《關於開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對金融消費者, 「不可僅僅依賴《合同法》進行『平等保護』,這本質上是對金融消費者的不平等。」起草者如是說。

  此外,央行有關課題組還建議構建「消費者自身、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監管當局、仲裁或司法機構、理論界、媒體輿論」七位一體的金融消費者保護體 系;各有關金融監管部門應該開通全國統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投訴熱線,建立監管當局的金融消費者投訴處理機制,各有關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建立各自的金融消費者 投訴數據庫,央行建立整個金融業總的數據庫,定期監測分析,為日常監管、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據,探索典型案例的通報與共享。

  「的確,一個更高規格、更強協調力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是需要的。央行認為金融消費者保護是後危機管理的三大支柱之一。」一位監管官員說。

協調之難

  「分設還是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各有利弊;分設的好處在於執行起來有效率,弊端是未來機構有統一的問題。」前述監管官員表示。

  至於央行在這一體系中的角色,有央行官員稱,「三會」的消費者保護職能對央行來說是不能取代的,央行可以在其中發揮協調作用,「存款人保護職 能,央行可以參與的多一些,目前銀監會內部也在理順這一職能;而證券、保險業務太專業,央行力所不及。」

  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研究室主任劉煜輝認為,中國目前的分業監管是造成很多體制問題的根源,未來還是要走共同監管的道路。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解釋說,美國成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署,主要是立足於產品;中國目前產品層面的交叉越來越多,從保證產品的信 息透明角度、避免明顯欺詐行為,設立一個機構比較合理;但在中國現有分業監管體制下,部門之間的協調性比較差。比如,在資產管理方面,券商、基金、銀行都 有理財產品,涉及到投資者投訴以及投資者利益保護方面。

  「如果各個監管機構各自成立一個部門執行起來會快一些;如果設立一個單獨的機構,卻不能把三大監管部門銜接起來,執行力會很差。」曾剛認為。

  也有監管官員對此表示憂慮,「一行三會」各增設投資者保護機構,各管一攤,缺乏一個統一的協調核心,未來誰來協調?如何協調?現有的例行金融協 調機制並不高效,已近於淪為表面文章。

  「現有的金融部委協調機制已經淪落成一個副主任科員的茶話聯誼會了。一開始的時候司局級幹部還會去去,但是發現最終什麼也協調不成,最後各部委 各派一個主任科員或者副主任科員來參加,大家誰也代表不了領導做什麼決定,只能喝茶聊天。」一位監管官員直言。

  上述接近決策層人士說,從中編辦的角度考慮,根據現有行政體制來安排,歸口管理比較方便;因為只設立一個專門機構,會涉及多個部門的協調,執行 起來效率低,力度也會打折扣,因為「啥都管,等於啥都不管。隨著分業監管體制的調整,以後可再調整。」該人士介紹。

  一位證監會基金部人士認為,在現有分業監管體制下,各自設立一個單獨機構承擔投資者保護職責以及處理投資者投訴,體制更順,在執行過程中會更有 效率。

  在中國的行政體制下,部門的級別往往決定協調力度和執行力度,如果設置為處級部門,即使在一個監管機構之內,協調的力度也會更弱化。

  「中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應權力集中、機構集中,有足夠的人員規模,並將此前散落在各部委的投資者保護功能一併整合。但目前這一點很難做 到。」一位證監官員稱。

  一位監管官員解釋,中國行政系統有一種慣性思維:先設小部門,慢慢發展,漸漸增長事權、人權、財權,臨到行業爆發性增長或危機出現,發現實在需 要擴充職能、權限、人員,再設統一的大部門,更為水到渠成。

未來的挑戰

  「一行三會」新設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市場對此充滿疑問。

  「並不理解投資者保護局是否能比信訪辦做更多的事情。」有監管官員表示。「新的投資者保護機構能做什麼、要做什麼、未來是不是會被邊緣化,都缺 乏清晰的使命。」一位證監官員說。

  「美國賦予消費者保護署以廣泛的權力。如果中國的金融監管系統沒有能力賦予消費者保護機構實權,就未免淪為邊緣部門、清水衙門。」一些受訪的監 管官員提出疑問。

  目前,存款保險制度是中國銀行業機制的最大缺失,研究多年卻難以破局。此時央行和銀監會新設消費者保護機構,是否有趨輕避重之嫌?

  業內一種有代表性的看法是,銀監會本身已經有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職責,在《商業銀行法》《銀監法》裡,明確要求商業銀行、監管部門要保護存款人的 利益。

  接近銀監會的權威人士表示,目前並不缺少保護存款人利益的機構,再成立新的機構是否是多此一舉?

  銀監會2010年年報稱,銀監會對消費者保護行為的監管模式的探索有幾個方面。一是規範銀行業經營行為,針對個貸、理財、電子銀行、銀行卡等業 務,出台了一系列規章;二是從內部制度建設、行為準則、信息披露等方面予以引導,知道銀行業協會頒佈了一系列公平對待消費者的公約。三是對違規行為實施懲 戒。2010年和2011年,銀監會針對社會公眾關注的銀行業服務收費問題,銀監會與多部委聯合叫停了數項不合規、不合理的收費項目。

  不過,有熟悉監管思路的人士稱,目前銀監會主要是從管風險的角度進行消費者保護,是從防範系統性風險、保護廣大存款人資金安全的角度,履行職責 的,但對於微觀的、具體的消費者保護,則力有不逮。比如理財產品的消費者保護問題,在銀行與消費者的糾紛乃至訴訟中,勝者通常都是銀行,雖然偶有銀行敗訴 的個案,但微乎其微。

  接近貨幣監管當局的權威人士表示,由於銀監會和央行的職能,在金融消費者保護方面,存在很多交叉之處,雙方如何分工合作,兩個部門如何協調,也 都有待釐清。

  而更為深層次的擔心是:由幾個監管機構分別作為消費者保護的主管單位,是否存在各自護短的現象,將天平向監管對象傾斜?

  專家認為,如何令金融消保機構有相對的獨立性,也應有所明確和安排。

  也有監管官員提示,雖然金融消費者保護署屬於美聯儲所轄,但是法案明確禁止美聯儲干涉該署的檢查或執法行動、聘任及解聘僱員或高級官員、合併或 重組等事務。

  財新《新世紀》記者陳慧穎對此文亦有貢獻

 

國外金融消費者保護概況

 

  美國

  2010年7月22日,《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個人消費者保護法案》頒佈,將原本分散於聯 邦銀行監管機構和聯邦貿易委員會之間,對消費者保護進行監管和執行的權力與能力,統一到金融消費者保護署

 

  英國

  2001年12月,《金融服務和市場法》實施,明確規定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負責監管 各項金融服務,同時設立單一申訴專員和賠償計劃架構,為金融消費者提供進一步保障

 

  日本

  金融審議會2000年審議制定《關於金融商品的銷售等的法律(金融商品銷售法)》,該法適用於 包括銀行和保險的金融商品,重在規制商品的銷售和勸誘,以保護投資者利益

  資料來源:財新《新世紀》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8

「投資者保護局」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341152

昨天我貓王寫到,眾民企的操手簡直使到中國丟臉,若言中國財金官員再不正見問題,中國的經濟很快會劃上句號!難道中 國財金官員有追讀小人的網誌?今日看到「經濟通」消息,謂據內地《證券時報》報道,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近日正式成立,目前已開展工作。作為證監會內設 機構,「投資者保護局」負責證券期貨市場投資者保護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指導、監督檢查、考核評估。其負責人表示,內地仍是一個以個人投資者為主體的市 場,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專業知識欠缺、風險意識淡薄、風險承受能力不強、自我保護能力不足,信息獲取和專業能力上有天然劣勢,權益容易受到侵害,在市 場中整體處於弱勢地位。

該負責人稱,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一直是證券期貨監管工作的重 點。天呀!反觀香港作為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哪有想過散戶投者的權益?僅看其中央結算系統(CCASS),一降世就落後於整亞洲,包括初生的中國股市!我 貓王感覺到港交所作為一所公眾的上市企,目標就只看到「錢途」,把香港的「前途」與之交換了。我看到一個情況,港交所每每看著眼於即時的業績,這樣子把審 批的門檻降得很低,幾年前的權證(Warrant)熱潮是一個大笑話,近年來為了招來,對某些企業的上市規限好像有點不設防的情況存在。作為一名業內的從 業員感覺無奈,奉勸投資者要小心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31

【聚焦兩會•政協提案】實體書店還得保護

http://www.infzm.com/content/72151

自2010年開始,全國各地民營實體書店倒閉、凋敝的消息不絕於耳。民營書店的平均毛利不會超過17%,絕大部分民營實體書店根本已無淨利潤。網上書店的 低價衝擊和瘋狂擴張,嚴重擠壓了實體書店的市場份額。實體書店實際上已淪為網上書店的「樣品店」。即便是國營新華書店系統,銷售業績也因網上的惡性價格戰 而持續下滑。

故此,本人提出以下建議:

1.全國圖書行業每年的銷售總稅收只佔國家總稅收的萬分之二。政府每年花很多錢做公共服務,為什麼不能把民營書店納入政策扶持的範圍?發達國家如法國政府,長期免徵書店所得稅。目前新華書店享有返稅政策,建議使民營書店也享受同等的「國民待遇」。

2.城市規劃中應為書店留下一角之地,為此政府應該積極協調房地產商和書店的利益關係。用於文化建設的政府撥款,也應該向民營書店進行適度傾斜。加拿大政府為獨立書店購置電腦設備支付一半費用的做法,就值得學習。

3.設立圖書公益基金等民間或半官方機構,對資金流轉困難的民營實體書店進行定期資助。可以考慮在中國版權協會和各地方版協下設圖書流通監管委員 會,由政府每年劃撥一定數額的圖書資助資金,吸納各界知名人士、熱愛閱讀的人成為委員,對登記註冊的各地民營實體書店,設立業績、信譽的評估機制。民營實 體書店可向該機構提交房租補貼申請,由委員會專家進行評審,並有權批准並發放合理的房租補貼。

4.面對網絡書店的書價惡意競爭,政府不能無所作為,完全可以依照國際價格法,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對網絡書店以及其他任何類型書店的圖書銷售進行 限價。日本和韓國政府,已經制定了圖書最低折扣價,保護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享有平等競爭的舞台。韓國政府規定,網絡書店的書價必須與實體書店同步,不得低 於八折。德國政府規定一本新書上市後,必須先在實體書店銷售一段時間以後,才能在網上書店銷售,並對打折幅度做了嚴格規定,銷售價格不能低於成本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03

打保護兒童旗幟 臉書搶小孩市場

2012-6-18  TCW




社群之王臉書(Facebook)飽嘗甫上市股價即直直落的壓力,除了想盡辦法要增加廣告收入之外,近日更是被爆料,它正試圖從十三歲以下的兒童身上撈錢。《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不具名消息來源指出,臉書近日正積極研發能夠讓父母掌控兒童網上行蹤的相關科技,以期能符合現行的聯邦法律要求,任何涉及蒐集十三歲以下兒童用戶資料的網站必須取得父母同意這項「認可證」。

與臉書合作的業者透露,這一套技術包括自動將孩童的帳號與父母親連結,讓父母親能一目瞭然小孩和誰「做朋友」,以及下載何種應用程式的決定權。

藉機制約十三歲以下用戶

而知名的科技新聞網Mashable主筆華倫(Christina Warren)則分析:「臉書的用意是希望用戶登錄的年齡越來越早,因為當這一些小用戶漸漸長大,他們越易於被臉書廣告說服,而且越易傾向使用臉書的服務。」

從市場潛力來看,臉書若能正式開啟十三歲以下兒童的用戶使用權,將能夠抓住目前成長快速、被蘋果及谷歌智慧型手機平台掌控的兒童遊戲應用程式市場大餅。二○一一年,英國市場調查公司孩童產業(Kids Industries)發布一項研究結果,每對夫妻平均一年花費一百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元)為孩子下載二十七個應用程式。

順便回應兒保團體施壓

從策略面來看,臉書這番積極開發父母監控科技的舉動,也可說是乾脆將兒童保護團體施加的壓力化暗為明。二○一一年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s)指出,臉書近九億名用戶中,有七百五十萬名未滿十三歲,其中超過五百萬的用戶甚至未滿十歲,他們都是「借用」父母身分活動。

因此,臉書即使不是為了推高營收,也得為了避免管理機關的審查,以及處理名譽受損等潛在危機,開始推動監控相關的科技研發。臉書顧問委員之一布肯(Stephen Balkam)表示:「現實生活中,臉書的確有為數眾多的用戶年齡未滿十三,是應該思考最佳解決之道。」

臉書坦承,目前將研究焦點擺在如何讓未成年兒童「安全」上網,而不是如何「阻止」他們上網。諾頓(Norton)網路安全擁護團成員梅瑞特(MarianMerritt)指出:「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恐怕也是比較好的方式。假如你不能與你的小孩共處一室,你如何能確保他們的安全?」

儘管目前並無任何明確消息顯示,臉書推出服務十三歲以下兒童的計畫及時間表,但創辦人佐伯格(Mark Zuckerberg)早在去年就公開聲稱,十三歲以下兒童應被允許使用臉書:「這場仗我們遲早要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3

貿易保護主義來襲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0-12/100446286.html
全球經濟現在深陷滯脹。寬鬆的貨幣政策並非對症下藥,很可能會引發通脹危機。隨著滯脹到來,貿易保護主義很可能會抬頭,威脅到以出口為導向的東亞經濟。

  中國是最容易受到貿易保護主義傷害的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再加上存在大量過剩產能,貿易增長疲軟將會延長其商業利潤的下行期,造成中國銀行系統大量壞賬。允許實力較弱的企業破產,可能是解決當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的惟一途徑。

滯脹導致貿易保護主義

  全球化已經迅猛發展了20年。在過去20年間,貿易增速幾乎是全球GDP增速的2倍。WTO體系雖然存在很多缺陷,但還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反傾銷案件在2001年達到頂峰,為372起,去年則減少到155起。中國現在面臨49起反傾銷案件,相當於十年間的平均水平。考慮到中國出口增速是全球貿易增速的2倍,反傾銷案件的數目保持在穩定水平,可謂差強人意。WTO體系對於發展中國的貿易是有益的。

  最近發生的一些事件表明,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還將會遇到更多顛簸。奧巴馬政府已經就中國補貼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向WTO提起了申訴,並且否決了三一集團在美國的一個風電投資項目。歐盟和美國都在考慮對中國的太陽能設備出口實施制裁。美國國會剛剛判定華為和中興通訊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可能會禁止其向美國出口。

  有人認為這些事件是選舉政治的一部分,一旦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就會回到常態。但我認為情況剛好相反。經濟增長疲軟比選舉政治更能助長貿易壁壘,除非全球經濟很快重回高增長狀態,貿易保護主義勢必會迅速增長到足以永久破壞經濟增長的程度,從而形成保護主義抬頭和經濟增長疲軟之間的惡性循環。

  在一切發展順利的時候,沒有人質疑自由貿易的理念。經濟學理論解釋了自由貿易的優勢。兩個人之間進行貿易,必然能使兩個人都收益,否則,交易雙方不會達成一致。將這個理論擴展到兩個國家時,就需要對理論做出必要的調整。顯然,在工作外包到其他國家的情況下,失去工作的工人生活將不如從前了。但是,如果工人能夠找到工資相同的其他工作,那麼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就是受益的。不幸的是,當貿易佔GDP的比重巨大並且發展迅速之時,這一理論就站不住腳了,被替代的工人需要大幅降低工資要求才能找到新的工作。勞動者收入的減少可能遠遠大於商業利潤的增加。

  即使商業利潤的增加大於勞動者收入的損失,收入再分配也十分困難。在美國,很少有政界人士敢於討論提高稅率。在法國,政府對100萬歐元以上的收入徵收75%的邊際稅率,嚇壞了有錢人。倫敦似乎正在削減稅率,把很多大企業總部從瑞士吸引過來。中國的很多高收入金融專業人員都居住在香港。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裡,很難對資本或流動性從業人員徵稅,而他們恰恰是從全球化中受益最多的人群。因此,對全球化增長的益處實施再分配是很難實現的。

  儘管全球化在過去20年裡也造成了大量的失敗者,但是由於泡沫掩蓋了其消極面,所以還是一派繁榮。在美國,華爾街創造的金融工具讓一般人可以從通脹的資產價值中獲得現金。在歐洲,金融泡沫使南歐國家政府能夠以低利率借款來分配給本國人民。泡沫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給由於全球化而失業的人們創造了新就業機會。

  高失業率是隨著西方國家金融泡沫的破裂而出現的,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至此真相畢露。不可能再通過泡沫創造就業。想要通過正常的經濟活動提供如此多的就業機會,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每當經濟困境顯而易見而又曠日持久之時,對待全球化或貿易的態度必定會發生變化。

就業危機延長

  全球經濟近乎處於衰退狀態,未來許多年裡仍將如此。美國的GDP增長率一直徘徊在2%左右,根本無法為勞動力增長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更不用說降低現有的失業人數了。歐洲也處於衰退之中,在可預見的未來,經濟也不可能走出衰退。日本經濟很可能也處於衰退狀態。新興經濟體已經從2010年至2011年的高增長率上冷卻了下來,今年增長率很可能會徘徊在3%至4%之間。根據過去的標準,這些就是接近衰退了。

  經濟學相信市場經濟有自我痊癒的能力。每當泡沫破裂,價格機制就會重新分配經濟資源達到新的平衡,從而實現包括勞動力在內的資源充分利用。因此,失業率會自然而然地下降。當高失業率存在時,經濟學家傾向於指責福利制度,認為高額的失業救濟阻止人們找工作,這種看法未免一葉障目。

  在西方國家有兩個因素會延長就業危機。首先,全球競爭可能會導致均衡的工資不能滿足生活基本需求。世界各國的生活成本差異很大,當工資是全球統一決定,而支出由地方因素決定的時候,就會出現這個問題。

  如果一個國家想要解決就業問題,就必須降低生活成本。這就是德國的優點。德國的工資,尤其是年輕人的工資,低得驚人。僱員可以接受低工資的原因就是他們不用承擔高額的學生貸款,房屋租金或醫療保險。但是,要改革醫療衛生、教育和住房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高失業率會持續很長時間。

  其次,信息技術將會繼續取代發達國家的白領工作,給全球化和金融危機下的勞動力市場創造更多的麻煩。技術從長遠來看是個好東西。總體上會提高生產力。但是,當它取代了有著幾十年工作經驗的員工的工作時,問題不是通過再分配就可以輕易解決的。發達國家的大多數中產階級的工作都將在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中變成多餘的,信息化帶給勞動力市場的衝擊需要一代人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被消化。應對當前的經濟危機,需要實施困難的結構性改革,不能坐等價格機制的調整。

WTO的黃金時代結束了

  WTO體系給全球化提供了平台,跨國企業是全球化的領導者。跨國公司極大地受益於全球化,它們在西方國家的政治影響力是WTO體系成功的關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已經演變成政治危機。通過稅收實施再分配成為近來西方國家選舉的重要因素。但是,企業反對提高稅率。他們可以通過像瑞士和新加坡這樣的避稅天堂在世界各國重新分配利潤。當大多數人的利益因此受損時,這些活動就會被視為負面活動。政治舉措相對於商業反應緩慢,但最終會趕上來。因此跨國公司很可能會在本國失去政治影響力。

  比如,在可預見的未來,歐盟一定會協調稅率。如果英國不接受這種做法,就必須脫離歐盟。利潤計算的規則很可能會收緊,從而抑制在避稅天堂的消費。

  通過提高稅收解決全球化帶來的不平等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政治家會轉而直接關注貿易。未來管理跨國貿易活動的規則將會更加複雜。外包壁壘也會增加。進口稅會上漲。反傾銷手段將會更加頻繁地用於保護現有行業。WTO的黃金時代正在走向終點。實際上,貿易爭端加起來足以打敗WTO。

  上次全球化的黃金時代終止於大蕭條。經濟學家指責西方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要麼導致、要麼加劇了大蕭條。但是現實情況很可能更加複雜。勞動力市場應對全球化的能力有限,在後者發展過於迅速的情況下,政治因素將會不可避免地牽扯進來,阻擊全球化。

  過去20年裡,全球貿易的增長速度是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2倍。這種關係不可能長期持續。最佳情況是兩者的增長速度互相協調。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會徘徊在2%至2.5%左右,全球貿易的增長速度也將是如此。

  如果中國可以維持其全球平均速度2倍的出口增長,這意味著出口增長速度將為4%至5%,通脹會讓名義數字更高。這就意味著中國無法通過出口走出目前的經濟困境。現在製造業過剩產能的總產值可能達到1萬億美元,相當於總出口量的50%。如果中國提高對出口的刺激,貿易爭端必定會增加。

  當前中國解決產能過剩的辦法實在不靠譜。大多數地方政府很努力地在維持生產水平,推高庫存。這種拖延戰術只會增加最終調整的成本。地方政府和銀行應當停止對市場調整的干預,對於效率低的企業應當允許其破產。只有當供求實現平衡以後,經濟才能恢復增長,銀行體系才能安全運行。

  當前一些解決產能過剩的流行觀點都是十分愚蠢而且是有害的。比如,投資刺激可能在短期增加需求。但是會導致未來的產能增加,造成更大的危機。通過政府法令「撤退低效產能」,將會使所謂的「高效」產能迅速取而代之,結果還是產能過剩。除非通過市場力量導致投資下降,否則產能過剩問題只會不斷加劇。

  全球環境已經發生巨變。中國經濟的解決方案不能一成不變。任何對現實的幻覺都會帶來災難性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49

如何保護你的密碼?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1/2250591.html
始撰寫網絡安全的文章之後不久,我就變成了一個可笑的偏執狂。每天,駭客們不停地提醒我,偷竊我的個人資料簡直不廢吹灰之力,鬧得我心神不寧。

沒過幾週,我就把所有的網頁都設上獨一無二的複雜密碼,電子郵件賬戶啟用兩步驗證,甚至用不透明膠帶把電腦的網絡攝像頭蓋住——這一預防措施遭到朋友和同事的調侃,他們建議我該去作個心理檢查。

但最近的幾件事說明我做得沒錯。一個朋友說服我撕掉了蓋住網絡攝像頭的膠帶——他說這麼做有點過於謹小慎微了——結果幾天後我發現指示燈變綠了,說明有人進入了我的電腦在偷窺。最近,我收到一條谷歌發來的短信,是我的Gmail帳戶的第二步驗證碼。就是你首次輸入正確的Gmail帳戶密碼後,谷歌發送的作為二次密碼的一串數字。(一定要註冊這個喲。)唯一的問題是,我壓根兒就沒有在登錄我的Gmail帳戶。我根本沒在計算機旁。顯然是別人在試圖登錄我的帳戶。

駭客攻擊你很容易,易如反掌。只要點擊了一個惡意鏈接或者附件,就會遭到攻擊。公司的電腦系統每天都會被駭客攻擊,他們搜尋密碼,拿到類似拍賣網站的黑市網站上出售,一條密碼在那裡可以賣到20美元。駭客經常利用諸如開膛手約翰(John the Ripper)之類的免費密碼破解程序,這種程序運用被破解的網站上常用的密碼列表,每秒可以嘗試數百萬個密碼。

大多數人一生中某個時候都可能會遭到駭客攻擊。他們最好的辦法不過是推遲這不可避免的攻擊,辦法就是不要打開可疑的鏈接,就算是朋友發來的,並且管理好自己的密碼。不幸的是,良好的密碼設置習慣就像是用牙線剔牙——你知道它重要,但需要付出努力。你怎麼可能為每一個新聞網站、社交網站、電子商務網站、銀行網站、企業網站和e-mail帳戶想出各不相同又難於破解的密碼,同時還一個不漏地都記得住呢?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我給兩個我認識的最偏執(一點不假)的人打了電話,耶利米·格羅斯曼(Jeremiah Grossman)和保羅·科克(Paul Kocher),看看他們如何保證自己信息的安全。格羅斯曼先生是第一個公開如何輕鬆通過Web瀏覽器控制一台電腦的攝像頭和麥克風的駭客。他現在供職於一家互聯網和網絡安全公司WhiteHat Security,是公司的首席技術官,經常成為網絡犯罪分子的目標。科克先生是著名的密碼學家,以巧妙攻擊安全系統而聞名。他現在經營一家名叫Cryptography Research的安全公司,專營強化系統抵禦駭客的性能。以下是他們的秘訣:

不要借助字典。如果您的密碼可以在字典中查到,那還不如不要密碼。科克先生說:「最糟糕的密碼就是字典中的單詞,或者給字典中能查到的單詞插入一些符號,或做些修改。」駭客們往往會根據字典來測試密碼,或者修正拼法。如果您的密碼不是這一類,駭客通常會走開。

千萬不要重複使用相同的密碼。人們往往會在多個網站使用相同的密碼,駭客們經常會利用這一點。雖然在LinkedIn網站上的職業檔案

被破解大概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後果,不過駭客會利用這個密碼破解諸如電子郵箱、銀行或經紀帳戶,那裡面可存儲著更有價值的財務信息和個人數據。

設置口令。密碼越長,破解的時間就越長。如果你不想駭客在24小時之內就能破解的話,理想的密碼應該設成14個字符或更長。由於長密碼難於記憶,可以考慮用口令,比如喜歡的電影台詞、歌詞或一首詩,只用句子中每個單詞的第一個或前兩個字母串在一起。

要不就亂敲鍵盤。對於敏感賬戶,格羅斯曼先生說他不用口令,而是隨機亂敲鍵盤,間歇性敲擊Shift和Alt鍵,然後將結果複製到一個文本文件,把這個文件存入一個加密的、有密碼保護的U盤裡。「這樣一來,如果有人用槍指著我的頭,要我說出密碼,我只能說我不知道。」

保管好你的密碼。不要將密碼存放在收件箱或桌面上。如果計算機感染了惡意軟件,你就死定了。格羅斯曼先生將他的密碼文件存入加密的U盤,記住U盤的密碼,這個密碼很長、很複雜。他使用帳戶時把這些密碼複製並粘貼過去,所以就算駭客在他的電腦上安裝了鍵盤記錄軟件,也無法記錄到他的密碼。科克先生用了個比較老套的辦法:他把密碼提示保存在他錢包裡的一張紙上,不是實際的密碼。科克先生說:「我儘量把我最敏感的信息和互聯網徹底隔絕開。」

密碼管理器?也許吧。密碼保護軟件可以讓你把所有的用戶名和密碼存儲在同一個地方。甚至你只要提供一個主密碼,有些程序就會為你創建強大的密碼,並自動登錄你的網站。LastPass、SplashData和AgileBits都為Windows、Macs和移動設備的密碼管理提供軟件。但是你別忘了:科克先生說他根本不用這種軟件,因為即使加了密,它仍然駐留在計算機裡。「如果有人偷走電腦,我就等於丟失了密碼。」格羅斯曼先生說他不信任這種軟件,因為不是他寫的。事實上,今年初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一次安全會議上,駭客們就演示了如何輕鬆地破解許多流行手機密碼管理器的加密技術。

安全問題要答非所問。諸如「你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麼?」之類的問題的答案是有限的,而諸如「你的中學是哪所?」等大多數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駭客們利用這些信息來重新設置密碼,從而控制你的帳戶。今年初,一名駭客聲稱,他用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最喜歡的寵物的名字成功地進入了其Hotmail和Dropbox的帳戶。比較安全的辦法是密碼提示和問題本身無關。例如,如果安全問題問你出生的醫院名稱,你的回答可以是:「你最喜歡的歌詞。」

使用不同的瀏覽器。格羅斯曼先生強調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的Web瀏覽器。「選擇一個瀏覽器瀏覽你認為不重要的『雜事』:網上論壇、新聞網站、博客等,」他說。「如果你登錄網上銀行或收發電子郵件,啟動第二個Web瀏覽器,完事就將其關閉。」這樣一來,如果不小心進入X級網站,瀏覽器被感染,你的銀行帳戶就不一定受到損害。至於何種活動用何種瀏覽器,Accuvant Labs去年研究了包括Mozilla Firefox、谷歌的Chrome和微軟的Internet Explorer,發現Chrome最不容易受到攻擊。

分享要謹慎。科克先生強調說:「你的電子郵件地址和密碼就等於是你自己。」只要有可能,他都不用他的真實E-mail地址註冊網上帳戶。相反,他用「一次性」e-mail地址,如10minutemail.com提供的地址。用戶註冊、確認在線賬戶,10分鐘後它就自我銷戶。格羅斯曼先生說,他經常警告人們,要把輸入或在線共享的任何東西都看作公開記錄。

「你遲早會被駭客攻擊——這只是個時間問題,」格羅斯曼先生警告說。「如果害怕,就不要放到網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