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投行炒房的厚利 陳俊豪 - 中環馬戲團

http://centralmonkey.blogspot.hk/2014/02/blog-post.html
大型投資銀行 (英文為Bulge bracket) 裡面有多個前線部門,包括投資銀行部門 (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私人銀行、資本市場、銷售及交易部門、研究部門、資產管理等。投資銀行部門簡稱投行部門 (IBD),又稱企業融資部門,Corporate Finance Department,主要負責上市、集資及併購。因為投行部門的工作性質都較為高調,在很多公眾眼中,投行部門就代表了投資銀行。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投行部門就是投資銀行的主要業務。

但事實上,大型投行部門不但不是投資銀行最賺錢的業務,投行部門的盈利貢獻甚至只佔大型金融集團極細的比例。過去十年,投資銀行最賺錢的部門是銷售及交易部門內,俗稱「炒房」的自營交易部。在金融海嘯時,「炒房」虧損嚴重。從此,投行聲稱已慢慢結束「炒房」。儘管如此,改組後的銷售及交易部門繼續為投行賺取厚利。以去年為例,高盛的交易部門佔了全年總收入的47%。

雙反,香港本地證券商生意一直慘淡:經營成本不斷上升,但交易收費不斷下跌。結業、被收購的本地券商為數不少。奇怪的是,本地券商位處香港,北望神州,理論上受美國次貸、歐債危機影響最少 。投行面對大風大浪的國際金融市場,更嚴峻的經營環境,但成績比在身處在「會生金蛋的」香港交易所的本地券商表現好好多。究竟投行的交易部門是怎樣賺錢?

一般散戶買賣股票,透過經紀或網上平台也好,只要到價,港交所的對盤系統就會把買賣雙方的盤配對,只要交易數量對,即成交。因為交易量不大,數個散戶的買賣並不會影響市價。所以,散戶不需像大戶般,入貨擔心會扯高價位,出貨擔心引起拋售。有時,知名的投資者出貨更可能引起恐慌,令大戶的貨沒人接之餘,更可能會發生「人踩人」的慘劇。大戶不斷被市場盯著,要輕輕的來,輕輕的去,一點也不容易。這樣就為投資銀行提供了賺錢的機會。

如大戶要出貨,又容易找到買家的話,可以透過投行的「黑池」、高頻交易、亦可委託投資銀行找買家,進行「大宗交易」 (Block Trade)。這些「大宗交易」的買賣價及條款都是買賣雙方私下訂立,因此不會影響港交所的市價。問題是,如果大戶要錢唔要貨,在短時間內又找不到買家,那怎樣好呢?交易部門賺大錢的機會就來了!投行可以低於市價,用低成本把貨接下來,這樣帳面就已賺了一筆。只要個市未有大跌,之後小心賣,務求不要影響市價,就掂。這樣的交易每天在市場大量發生,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對交投量不大的市場非常重要。對投資銀行的代價是資本都會壓在收回來的貨上,銀行亦要承擔股價波動的風險。

問題是,如果個市大升,作為交易部門的主管的你,會否要求同事盡快清倉?抑或是,你希望同事慢慢賣,拖一時得一時,幫公司賺多點錢,自己賺多點bonus?又如果,賣唔切,市急跌,又怎樣?這就是金融改革的關鍵。

當美國前聯邦儲備局主席伏爾克雪茄伏 (Paul Volcker) 構想伏爾克規則 (Volcker Rule) 時,他的想法非常簡單:銀行不應該用股東及公眾的存款來賭來炒賣,因此要禁止銀行進行自營交易。大家都大概知道炒賣是甚麼,並不難理解。伏爾克規則最初的草稿亦很簡單,只有數頁紙。然而,要定義「炒賣」卻很難。如同光頭一樣,大家都知道光頭的人大概是怎樣,但要精確定義光頭卻很難:要有多少根頭髮、頭髮有多稀疏、髮線有多後才算禿頭?投行究竟是真的幫客戶接貨轉賣,還是炒賣?前者,有實際需要,要取替的話對金融市場影響極巨且深遠。後者難以定義。這是導致伏爾克規則終定稿有963頁,2826個附註,而且複雜到沒有人真的能看懂。亦因為文件太複雜,官員準備時間不足,伏爾克規則有不少有爭議的條文及漏洞。到了現在,伏爾克規則已沒有大殺傷力,不會對投行的業務、盈利有重大影響。華爾街的大行充分利用他們在華盛頓的影響力,又贏了一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65

地方政府補貼的非主流原因 陳俊豪 - 中環馬戲團

http://centralmonkey.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12.html
蔡東豪及丘亦生多次寫過,中國政府把GPD看得太重,盲目追求大額投資和增長率。地方政府不斷補貼缺乏盈利能力及生產力的企業,以致出現嚴重產能過剩,扭曲了市場運作。道理顯而易見,但有違市場定律的補貼依舊存在。我能理解補貼大型央企的戰略意義,但為什麼地方政府不願放棄小規模的『雞肋』地方企業?最近,我跟負責研究內地A股市場的分析員討論到威華股份昌九生化重組案,想到一個非主流的原因。

企業如果想在資本市場集資,第一步是上市。如果企業想走捷徑盡快上市,最常見的就是透過『借殼』上市。借殼上市操作簡單:非上市公司只需要買下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權,賣掉原有業務,再注入非上市公司的資產,即可把非上市業務轉變成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因此,借殼上市的重點就是購得上市公司地位,這稱之為『殼』。在香港,不計及原有業務的價值,單單殼價便值3億元。最近香港多了很多集資額低於1億元的IPO,計及高昂的中介及專業費用、公司大量人力物力後,這類IPO可能並不划算。我認為這類IPO有很大程度是懂得財技的商人在『種殼』,過一段時間後就會賣殼套現。

中證監剛剛才取消暫停超過一年的A股IPO。過去一年多,不論公司大小實力怎樣,一律不能透過正式程序在A股市場上市。要在境內上市集資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借殼上市。因供求不衡,我的朋友告知,A股的殼價已經超過4億港元,靚殼甚至叫價到6億,遠遠高於香港的3億元。單單上市地位就值那麼多錢,所以很多企業都希望保住上市地位,他朝做到『金蟬蛻殼』就可以大賺一筆。對於地方政府,上市的地方企業就是個金礦。

眾所周知,國企缺乏競爭力,虧錢是平常事。惟A股市場有所謂ST (Special Treatment,特別處理)的退市機制。如連年虧損,公司會被標籤*ST,更有可能會被除牌。大路的做法是重組及改革。但重組及改革除了牽涉裁員、革職、有損既得利益層及和諧等常見問題外,有更深層問題。 賺錢的資產才賣得好價錢。所以,已經上市的地方企業一般是比較有經濟效益的項目,很難在原有的領導及國資委的監管下做得更好。用同情的了解去看這事,
重組及改革需時長、風險高、操作複雜,要保飯碗的公務員很難做這樣對自己沒有好處的決定。

要保住ST地企的上市地位,又不用重組及改革,最簡單就是地方政府補底:蝕多少就補多少,補到賺為止。這樣,用有限的錢就可以保住數億元的『殼』,
可以保住小金礦避免除牌在買賣殼的途中,有大量內幕消息,有大量油水。如果重組賣殼成功,誰會管民營企業廠家的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66

馬雲的盤算 陳俊豪 - 中環馬戲團

http://centralmonkey.blogspot.hk/2014/04/blog-post.html
隨著阿里巴巴宣布放棄在香港而選擇在美國上市,阿里巴巴引起的一連串股權及控制權的爭議正式告一段落。搞了一場大龍鳳,香港交易所及李小加全程配合,阿里結果還是在美國上市。究竟馬雲在想什麼?究竟馬雲想要什麼?

香港報章媒體看到的討論一般集中在『同股不同權』的『A/B股』制度上。但若果細心留意阿里巴巴及馬雲的談話內容,會發現阿里巴巴官方從來沒有提出過希望透過『A/B股』上市。阿里巴巴一直所要求的他們自創的、不知所謂的『合夥人』制度。

在香港經營業務,基本上只有三種商業安排:獨資經營,合夥或『有限公司』。在香港及大部分普通法系國家,『合夥人』不單只要出資,更需要共同承擔合夥公司的負債及責任,這亦是『合夥』與『有限公司』之間的最大分別。合夥人之間的關係,那個大,那個小,賺到錢怎樣分,一般會通過『合夥合同』釐清,白紙黑字寫清楚。出資大的,不一定有話事權,安排非常靈活,但有事要『上身』,股權也不能靈活集資,遑論上市。

惟阿里巴巴肯定是一家『有限公司』而不是合夥。阿里巴巴有28名所謂『合夥人』,一般要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才可以成為『合夥人』。合夥人由現任合夥人一人一票選出,須獲75%以上同意才可當選。阿里巴巴及馬雲最希望達到,而香港交易所未能允許的,是『合夥人』們可以在公司上市後提名半數以上的董因此,馬雲真正要求的,是一種集『合夥』的靈活及可受控、『有限公司』方便集資的股權架構,但有事不用上身的上市載體。

阿里巴巴指他們的方案只是為了保障小股東利益,合夥人是公司『文化的傳承者』。我並不認為阿里巴巴的『合夥人』能保障小股東利益,但就肯定能傳承公司的文化。公司管理層必須獲75%以上的現任合夥人同意才能要加入合夥人的行列。這樣小圈子選出來的人,能有異見人士嗎?沒有異見人士,公司文化肯定得以保存。我的推斷是,最終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及董事局的文化及思想會非常類同。但在這科網年代,這樣的安排好嗎?Whatif合夥人及董事局看錯大局,公司需要改革?面對這樣頑強的制度,還有誰可以力挽狂瀾?如果大股東對管理層不滿,想更換C什麼O,還有誰可以壓得住場,管得住合夥人們?這樣的局面只有一個結果:更換以馬雲及其親信為首的管理層極度困難。另外,合夥人們要『玩』非執行董事,其實不難,馬雲亦有前科(見下文)。

香港交易所一廂情願以為阿里巴巴要的是A/B股權,更李小加主動披露會為A/B股權進行公眾諮詢,亦不斷公開為A/B股權說項A/B股權無疑可以允許管理層持有高投票權的股票而對公司有更大的影響力。但馬雲及其親信所佔的股權只有約10%,遠遠不如雅虎及軟銀的近50%。即使馬雲及其親信的股權突然神奇地變成B股,並擁有A股誇張5倍投票權,亦只能跟雅虎及軟銀打成平手。更何況,多年來馬雲跟雅虎及軟銀有大量紛爭,雅虎及軟銀一定不會對合夥人們順攤,願意在上市前接受股改的要求,放棄控制權。如此,A/B股權對馬雲並不足夠,因為他們根本不夠票。

雅虎在阿里巴巴寒微時投資入股,現在阿里巴巴羽翼已成,旋即咄咄逼人,反面不認人。例如,在2009年,馬雲及合夥人繞過阿里巴巴的董事會,以3億多元的低價把的支付寶從阿里巴巴拿下,根據文件披露,雅虎要到2011年才意識到支付寶已脫離阿里巴巴的集團內。媒體多次報導阿里巴巴多次談判雅虎,賠償雅虎的損失,包括支付寶成功上市時需要向雅虎支20-60億美元等(這可以看出何謂賤賣資產)。雙方最終亦於2012年簽訂回購協議。根據回購協議,阿里巴巴向雅虎回購5億多股。如阿里巴巴在2015年底前上市,雅虎便需要以招股價向阿里巴巴或市場出售2億多股阿里巴巴的普通股,或現時雅虎近半數的持股量。大如雅虎及軟銀亦要跟阿里巴巴鬥智鬥力,如沒有嚴格監管,香港的散戶怎樣跟馬雲及合夥人爭取合理待遇?

我相信,雅虎的美國管理層及軟銀巴不得阿里巴巴可以立刻在美國上市,使合夥人們就會受到上市規則及條例監管,促使阿里巴巴公平合理地對待股東。若有不公及違反法例,公司、董事及合夥人們都有機會被美國集體訴訟機制控告。美國是雅虎的地頭,阿里巴巴肯定不會夠雅虎玩。所以,我認為香港一直是阿里巴巴的首選。即使阿里巴巴宣布在美國上市,亦放風聲只其沒有放棄香港。另一邊廂,雅虎的減持可以直接減低其影響力,這對馬雲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我認為馬雲不會想放棄2015年底前上市。我認為這是阿里巴巴不能再等香港交易所的主要原因。

從阿里巴巴處理『合夥人』的手法,可以看出他們(其法律顧問及投行)過分自信,大大低估了市場對任何不公平制度的接受程度及技術難度。習慣內地做生意的馬雲,可能以為有港交所CEO李小加出面支持,事情會容易話為。幸好香港是講程序公義的地方,除了面對股東及盈利壓力的李小加及港交所的上市科外,還有獨立運作的上市委員會及證監會把關


市場原先預期港交所可以在2014年第一季初推出A/B股權的諮詢文件,但到現在只聞樓梯響,想必是問題複雜,前期工作耗時甚巨。就算港交所可以在年中前推出諮詢文件,沒有人知道市場的反應會如何不過應該不會好到哪裡。另一方面,這樣具爭議的題目,諮詢期、撰寫諮詢結論及新例落實只會小心緩慢進行。拖個一年並不出奇。阿里巴巴這樣龐大的IPO,股票市場需要極好的氣氛及深度才能消化得下。現在聯儲局收水在即,難保明年的股票市場會持續平穩上揚。阿里巴巴及馬雲著急了,所以管不了那麼多,原先搞砸了的投資銀行及顧問繼續留任,A/B股也好,有集體訴訟機制也好,先上市再算。我預計招股書的風險披露,應該會很精彩,亦很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67

上海地產案:周正毅不幸的謀臣 陳俊豪 - 中環馬戲團

http://centralmonkey.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16.html
你可有試過在工作上遇過,工作報告的方向寫錯了,結論全盆皆錯,更白白浪費了公司幾百萬元的經費,但閣下的上司們不但沒有厲色嚴懲,反而高度讚揚閣下的表現?我相信,做錯決定又受到上司高度讚揚,世間上極少發生。我雖然未有這樣的經歷,不過,這事發生在上海地產案:該案錯判的原審法官就受到推翻其判決的上訴法官的感謝及讚揚。這是極為少見的事,究竟案情為何?

上海地產案案情非常複雜,極具爭議性。該案判詞極長,上訴法官更多次用「痛苦」 (painstaking)  來形容案件的判詞的長度及案件的分析。當年,周正毅的上海地產在香港借殼上市。在買殼的交易中,公司發表了正式公告及綜合併購文件。當中的文件披露了新股東沒有具體的注資計劃  (no specific plans)。

一方面,如果周正毅不把自己的資產注入殼,他這個殼就會被廢了武功,變成一家沒有用的空殼公司,所以不注資是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周買殼的錢是向中銀借的。他的如意算盤是,只要把私人資產賣給上市的公司殼,套現後就可以還錢給中銀了。這樣,他不但可以獲得一個上市平台,更不需要動用自己的資本。所有參與這交易的公司管理層及專業人士皆知道周正毅的計劃。他們的電郵亦有討論注入的資產、大概的估值、時間表等。

不幸地,正式公告及綜合併購文件明明指新股東沒有具體的注資計劃。因此,周正毅、公司公司管理層及涉案的專業人士控指串謀行騙,作虛假聲明。原訟庭亦判各被告罪成。

何謂「具體」的注資計劃是非常複雜的判斷。連注入的資產、大概的估值、時間表都有了,這算不算是「具體」呢?周正毅怎樣還款予中銀,中銀是否依賴注資計劃來收回貸款,涉案的人對注資計劃的了解等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此外,雖然文件是由涉案人士共同負責,但原來「沒有具體的注資計劃」是非涉案的律師所加的。

上海地產案專業人士被錯判,要到終審才能上訴得直,受了牢獄之災,花了大量金錢及時間,毀掉了各人的事業。我對涉案的專業人士最終被判無罪,感到恩慰。但,真相是非,絕對不是一件明顯的事。而且,事發之後,金融業從業員對披露的信息都更小心,務求做到更精確,披露更全面。最公眾來說,總算是好事。

雖然案件的原審是誤判,但審訊是公開的,而且大家可以在網上看法官的判詞,其分析及案例,各代表律師等。會計師公會的紀律聆訊,我從來沒有聽過招待公眾旁聽。上海地產案審訊的時間雖長如胡定旭案的十年,但亦是非常之長,討論亦詳細。香港的法院一般擁有不錯的聲譽。我認為拿這案跟胡定旭案比,是不合理,不適當,亦沒有心看判詞之果。對龔耀輝用「犬決」來形容香港的法院審判,我真是無話可說。

龔耀輝及年青會計師協會其他文章的不合理點,下期再續。


【1】  上訴庭的判詞: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lrs/common/ju/ju_frame.jsp?DIS=70436&currpage=T

【2】  終審判詞: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lrs/common/ju/ju_frame.jsp?DIS=77301&currpage=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73

把關不力,改革刻不容緩 陳俊豪 - 中環馬戲團

http://centralmonkey.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18.html
當我剛剛出道的時候,會計師公會(Hong Kong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的英文還是Hong Kong Society of Accountants。我跟同期的朋友笑稱,香港沒有會計師「工會」,只有「會計師商會」及「Society of Big4 Accountants」。 之後,理論上代表會員利益的會計師公會竟然跟會計界一人一票選出來的議員譚香文打了一場非常無聊的官司。當然,會計師是永遠不用負責的,輸了幾百萬律師費後,公會沒有人要負責。Business as usual。

美國重複又重複發生槍擊案,主流民意支持收緊槍械監管,但法案到了國會後一般都會變成冇牙老虎。為什麼?因為反對收緊槍械監管的軍火商及槍會組織資源集中,而且利益及立場一致,所以在國會的遊說事半功倍。跨國大會計師樓擁有龐大的資源及一致的利益,在公會擁有相對大的影響力亦是必然的結果。

誠然,非執業會計師才是會計師公會佔比重最大的會員類別,審計師主要服務的亦是非執業會計師及大眾。因此,會計師公會應平衡執業跟非執業會計師的利益,而非一面倒向大會計師行傾斜。我的一位教授曾為Enron作顧問。他說,當年他對Enron的各種會計手法有極大的保留,並向董事局提出疑問。董事的回覆倒也簡單:五大的安達信、國際律師行及投行都看過安排,都沒有問題了,你不用擔心。結果?公司多位高層飽受牢之災。安達信雖然倒下來了,但上訴得值。坦白說,所有CFO及Financial Controller也有無心之失,有「睇漏眼」的時候,但「洗」你錢的會計師就沒有法律後果,公平嗎?

成功做空Enron及美國銀行業而成名的沖基金經理James Chanos說過,所有大型會計醜聞必定有各大會計師及律師事務所參與。最近證監會出手凍結帳目有問題的群星紙業的資金。群星上市至今的審計師是誰?又是畢馬威KPMG。出手的,又是證監會,又再一次不是會計師公會。保薦人高度依賴審計師的工作。爆鑊後,保薦人被證監會罰款、停牌。但審計師有後果嗎?

當然,保薦人被證監會罰款的原因並只因為爆鑊,而是因為保薦人「放飛機」。如果功夫做足,依足守則,客戶爆鑊亦無畏調查吧。雷曼倒閉時,不是有調查其會計手法嗎?最後世上最積極的檢控當局不是要放棄檢控安永?上週,我的朋友在facebook 登載了有趣的status。他說,審計員找他討論財務資料前已把working paper已填得滿滿了。不是「放飛機」,是什麼?客戶也可以看出審計師「放飛機」,什麼審計經理及合夥人看不出?

會計師公會多次把關不力,多年沒有深切的改革。公會高高在上的態度到近年有改善,但個人認為利益依舊向大會計師樓傾斜。早前,會計師公會為審計改革諮詢而設的網站,轉載的文章一面倒反對改革,對其他支持改革的報導充耳不聞。會計師公會是否有預設立場,我當然不知道。不過,如果是巧合的話,那過去的眾多事件的巧合真是令人嘖嘖稱奇。這個巧合的安排,不是正正提供了公眾一個赤裸裸的證據,我們需要獨立的監管機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74

初級審計員歲月 陳俊豪 - 中環馬戲團

http://centralmonkey.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23.html
我認為,當初級審計員的經驗非常寶貴。

在各大會計師樓,剛畢業進審計行業的初級審計員一般被戲稱為「小朋友」。相對大學的其他同學,在會計師樓工作的「小朋友」的工資低、工時長、壓力大,亦沒有什麼job envy及榮譽可言。如果跟舊同學吃飯,聊起近況,當你聽到你的朋友滿懷不憤,投訴自己懷才不遇,bonus 只有三十多萬,其他同事有四十多萬的時候,你怎樣跟他說自己的一年賺不到20萬的際遇?

最辛苦的,可能是到內地出差。如在一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當然沒有問題。不過這些機會不是屬於我,及你,的。有很多時要到內地三四五六線小鎮,過著民工般的生活。數年前,曾經在網上瘋傳的一封電郵,講敘一個某四大的駐上海初級審計員到豬場數豬的痛苦經驗。在公司眼中,初級審計員是工廠女工,重複又重複地查賬,對單,找發票,低增值,亦是可替代品。



不過,當初級審計員的歲月最寶貴就是因為可以做這些「低端」的工作。「小朋友」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商業的最前線」,親手接觸變成會計帳數字前的交易資料。對客戶的公司來說,這些重要資料都是高度機密。「小朋友」每天都要處理大量這樣的機密資料,工作量大,可能盲目了:審核過客戶的帳目後,你亦同時掌握了客戶成功的因數及商業模式。如果你發現街口的茶餐廳原來一直賺取暴利,但又少交了稅。你清楚了解他們的生意,亦都看過他們的供應商合同、勞工合約,剛好你同朋友有幾十萬想創業…

大家都說,當審計可以學會計。我認為,會計哪裡都可以學。大行ibanker分析員都懂一般的會計。但你問問他們,如要請秘書、茶水阿姨要出多少錢,怎樣才是好的買賣合約條款,airway bill 的terms 怎樣看,在怎樣開香港及BVI公司,甚至一程地鐵巴士的價錢,十個有九「中環才俊」個答不上。上心地做一年審計的「小朋友」肯定知道答案。

所以,在我看來,當「小朋友」學到最寶貴的,是商界的運作。學的不只是會計,而是近距離看公司實際運作,學做生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75

中環的光環 陳俊豪 - 中環馬戲團

http://centralmonkey.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27.html
早前有前輩討論大學畢業生在會計界的出路,這令我想起如煙往事。

我的一個好友,為人playful,廣交天下朋友,早年在英國名牌大學畢業。可能是因為放浪英倫太久,鄉愁日深,以致他對一切香港的事情都趨之若騖,對香港帶來的東西都珍而重之。遺憾的是,這包括了擇偶條件。他最愛的竟然是比港女更港女的極品。這一點不知道應否算是英國教育的失敗。

記得有一次跟中學同學唱K,他說會帶幾個朋友過來。結果帶來了幾個只有外表,其他甚麼都沒有的女女。看著她們「易容」後的臉,我感到迷茫。迷茫並不是出於歧視她們唸書不成又沒有內涵。迷茫是因為我第一次跟如此質素的女子接觸,不懂招架。我不看電視劇,又少看報紙娛樂版,所以真的不知道跟她們聊甚麼才好。

四目相投,death air,尷尬,歌又未輪到的我選的,只好亂找些東西聊。我對她做甚麼,有甚麼興趣,其實甚麼興趣也沒有。不過,還算是個樣貌娟好的女子,也隨便答幾句吧。啊啊啊你做邊行?

「我在銀行打工的。」對於剛認識的人,我個人認為最好不要透露自己做投資銀行。

「係邊度嘅銀行返工啊即係?」該女子還不心息。

「中環。」

該女子頓了一頓,要數秒才能回神,之後再加個崇拜加羨慕的表情。阿小姐我可能是負責掃地的,妳是否應該了解清楚我的工資,才給我反應?當然,這小女孩只個「極品」,不能當作常規。不過,在外國留學加個專業資格,亦比不上區區一句「我係中環IFC番工」。在那一刻,我才深深感受到中環的威力。原來香港還有人對中環存在如此幻想。

對於我來說,中環只是拼搏的地點,人多車多,餐廳又貴又難吃又要等位,下班後最好不要回來。當會計師樓相繼離開中環時,我記得其中一個大家反對的理由時影響招聘。我不相信畢業生會單單因為公司地址而放棄四大的聘書。後來因為週末經常上班,才慢慢發現,週末時很多人會千里迢迢到中環消遣。原來,對於某些應徵者,對於某些公司,地址對選擇公司真的有影響。原來,很多在中環上班的人,都以為自己頭上有光環。

這樣的事情,倫敦及紐約都沒有發生。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及律師事務所在倫敦及紐約辦公室很多都不在市中心的黃金地段。羅兵咸永道、安永的倫敦辦公室在泰晤士河南岸,傳統上一不是商業區,二並不是一線的市中心地帶。花旗 - 及後來搬進來的高盛 - 紐約總部位於TriBeCa,在80年代時肯定不是紐約的中環,而是破舊的工業區。摩根士丹利及巴克萊的總部位於時代廣場,地點像銅鑼灣多於金鐘。但這些公司的辦公室寬趟舒適,有優質飯堂、咖啡館、gym,當地員工肯定比香港的同事開心。我認識的紐約專業人士,沒有一個會以自己在華爾街上班為榮。大家拼的是公司的實力及福利。

為甚麼香港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為甚麼中環對那麼多人會有吸引力?我真的不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76

【馮仁昭四圍超】安俊豪潮唱小精靈

1 : GS(14)@2016-08-04 04:06:26

安俊豪(Simon)同樂壇新人HANA噚日喺亞洲博覽館為活動任嘉賓,兩人合唱動畫《寵物小精靈》主題曲,配合番呢期Pokémon GO遊戲熱潮,台下觀眾仲一齊大合唱㖭。HANA唔係經常玩呢個遊戲,所以向Simon請教,Simon就話玩到level19,最開心可以為精靈改名,最近為自己中文名搞招募嘅HANA,仲問佢攞建議。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03/197202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319

牛雜妹甄詠珊鬼屋遇險寸安俊豪推兩女最恐怖

1 : GS(14)@2016-09-17 17:52:56

牛雜妹李美琪、甄詠珊和安俊豪(Simon)日前到海洋公園,試玩哈囉喂今年推出的最新「16禁」鬼屋,這「16禁」鬼屋由一間間密室刑房組成,大玩血腥、暴力和SM元素,Simon、牛雜妹和甄詠珊先被面色陰沉的主持人拉入前廳,戴上面具再進入密室,這個時候甄詠珊已經面有難色,最後擾攘了五分鐘才肯跟大隊入鬼屋。



■(左起)甄詠珊、安俊豪、牛雜妹日前玩哈囉喂鬼屋,又要驚又要玩。

■三人先遇上被滾蠟淋至全身皮開肉爛的被虐者,但好戲在後頭。

■爛面紅衣女鬼突然撲出,嚇得三個人一齊後退。

爛面女鬼撲出

甄詠珊去到第一個場景,見到被滾蠟淋至全身皮開肉爛的被虐者,她已經嗌爆全場,再見到被虐者遭皮鞭虐打,甄詠珊一眼都不敢望,只是不停尖叫。之後去到一間掛滿絲巾的密室,突然撲出一隻爛面紅衫女鬼,嚇得三人一齊大叫衝到另一間科學怪人實驗室,見到施虐者不斷揮舞通電鐵棒,鐵棒閃出火花,Simon嚇到將牛雜妹和甄詠珊向前推,自己走到另一間房去。最後一間密室是希治閣經典電影《迷魂記》(Vertigo)的浴室場景,緊閉的浴簾後面,突然有手持武器的人撲出,嚇到他們雞飛狗走,臉容扭曲。


夠驚嚇但好玩

完成鬼屋之旅,甄詠珊說:「雖然都仲係好驚,但其實幾好玩,最驚都係紅衣女鬼嗰part。」牛雜妹笑說:「最恐怖梗係Simon喺最驚嘅時候推我哋兩個女仔去前面,自己走先啦。」採訪:曹家誠攝影:沈健程化妝、髮型:Connie Ho of
Gingko Make Up School服裝提供:Quiksilver、Rox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17/197729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472

【馮仁昭四圍超】安俊豪向女神抄牌

1 : GS(14)@2016-10-11 08:12:02

安俊豪噚日喺商台宣傳新歌《高下懸危》,仲話早前搵咗個網絡女神譚嘉儀(ViVi)做MV女主角,大家扮演情侶,當中有攬同拖手等親密鏡頭,雖然佢驚ViVi粉絲呷醋,但佢話對方符合自己嘅擇偶條件,仲大讚ViVi係溫柔嘅女仔,所以有向ViVi「抄牌」同自拍。問到會唔會私下約會?佢話:「會食飯,因為佢都話拍完MV後一齊慶祝。」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11/197967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5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