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靠獨門「棺材店投資法」 小學老師賺飽退休金 做足功課靜待冷門股大翻身

2011-3-14  TCW




積極研究投資三十多年的退休教師 詹老師,在一次大賠後痛下苦功,領悟在低價時布局冷門股的「棺材店投資法」;他先後投資統一實、榮剛等標的,賺得八位數字的退休金。

撰 文‧周岐原

年過七十、頭髮花白的詹老師,仍維持每天研究財經資訊的習慣。見面的時候,他的身邊堆滿數十本雜誌,厚重的報紙也散布客廳各處。 詹老師笑說:「是有點亂,但隨手抽一本就能讀啦!」不難發現,詹老師對資訊有強烈的渴望。

「我最有興趣的就是資訊,每次和朋友出國觀光,大 家都買紀念品,只有我『採購』報紙。」而除了新聞資訊以外,詹老師也擅長從生活周遭所見挖掘投資機會,例如有一次,他赴中國觀光,飛機在重慶落地後,發現 機場使用的行李推車,上面的廣告全由正新輪胎包辦。光憑這一點,就能看出台商經營的品牌陸續進入收割階段,未來有機會取得更大的成果。

想賺 錢要「多算」,了解自己能耐和變數即使已經退休,詹老師目前每天仍要讀六份報紙、每周讀六本雜誌。而且在閱讀資料時,他還將全球的社會現象、經濟動態等, 列為輔助投資的觀察重點。高齡七十的老人,為何如此勤奮研究投資?詹老師回答得簡潔:「投資股票和臨陣用兵一樣,是『多算勝,少算不勝』。想賺錢只有『多 算』,先了解自己的能耐和資金規模,再算清楚可能的變數、威脅,然後把握退場時機。掌握這些因素,才能掌握勝利。」退休在家的詹老師,現年七十一歲,從他 投入股市至今,個人的投資史接近四十年。為了貫徹他口中的「多算」,詹老師不僅在家下苦功,也曾特地到投資達人朱威築(詳見︽今周刊︾六七六期報導)家中 請教,讓朱威築佩服不已。朱威築談到詹老師時忍不住說:「他做股票研究之深入,實在是我比不上的!」重要的是,無論投資結果成功或失敗,詹老師都會反覆檢 討,力求改進。

詹老師回憶,最初嘗試投資股票,只是為了多一條增加收入的途徑。不過當時,彰化鄰近鄉鎮連一家證券行也沒有,他只能坐車到台 中市開戶;在一九七○年代初期,上市公司只有數十家,散戶能接觸的資料更是缺乏,在這種「民智未開」的氣氛中摸索,詹老師曾經付出不少「學費」。

例 如剛開始,詹老師聽朋友講完「買股票應低買高賣」的道理,心中興奮不已,於是趁聯合耐隆(代號一四○四,後來併入華隆紡織)股價回檔,一路向下低接,打算 複製這個賺錢法則,不料因此大虧一筆。「它正在跌嘛!攤平就是不對」,詹老師說,「很久之後我才領悟,原來攤平不等於逢低買進,更不是心目中的價值投資, 而是一種極危險的舉動。」一路攤平大賠,痛下苦功鑽研股市資訊受到這一次經驗的刺激,詹老師開始痛下苦功,在日常教課的時間外,抽空不斷鑽研股市資訊;大 量地研究財經書報雜誌,就是此時開始的習慣。詹老師檢討自己在聯合耐隆的失敗,發現錯估股價趨勢,是這一次投資最致命的敗筆;然而股價並不能事先預測,所 以詹老師改變躁進態度,耐心等到絕對低價時再進場。

如何衡量股價的「絕對低價」?詹老師說:「就是股價淨值比在一倍上下的股票。」他分析, 每股淨值可視為公司實際的價值,當股價遠高於實際價值,投機風險就逐漸掩蓋投資的獲利空間。例如當年華夏塑膠創辦人趙廷箴,就是見到公司股價高出每股淨值 數倍,才決定將手上持股賣出。

相對地,當市面上多數股票股價淨值比都達到三、四倍時,固然代表行情交易非常熱絡,但也意味著資金買賣個股的 交易「價格」,其實已經遠高於企業實際的「價值」。詹老師提醒,這通常就是股市行情過熱的階段,投資人應該避免入市。而從股價離淨值不遠的股票中尋寶,則 是小散戶為自己架構投資「安全邊際」的最好方法。

徹底研究散戶的優劣勢後,詹老師終於找到自己的「棺材店選股法」,靠著這套邏輯,詹老師多 次投資股價接近淨值的個股,雖然不常出現飆漲,但靠著這套方法,他也安全躲過後來台股三次萬點崩盤,還將多年累積的資產翻了好幾番,達到數千萬元。

「棺 材店要低調,新年不能放鞭炮,生意很難做。但老闆也不用灰心,因為每個人一輩子總會上門一次」。詹老師說,散戶的資金、訊息來源有限,完全不能與大戶抗 衡,這種弱勢很難改變。就好像開棺材店的老闆,各行各業的商機,都和棺材店無關,「散戶與棺材店老闆差不多,要放棄多數商機,在乏人問津的標的裡找機 會。」詹老師說,這種棺材店投資法,特別需要耐心和毅力,不僅得一再拒絕誘惑,還要沉得住氣,確實很難培養。不過自從採用這套邏輯,詹老師完全不理會高價 股和媒體報導的熱門股,一樣從股市賺進更多退休金。

低價買進富爸爸冷門股,獲利數倍出場詹老師提醒,雖然分析電子股的研究資源多,又是市場 的主流族群,但是電子股的營收、獲利,卻存在太多散戶難以掌握的變數。因此,他盡量避免投資電子股,專心研究其餘的傳產族群。

像是他曾研究 生產馬口鐵底片的統一實,發現它屬於統一集團旗下,既沒有倒閉疑慮,股價又一度跌到遠低於淨值的八元。做足功課,確認當時股價落底的詹老師,便在七元多時 大筆買進,然後在股價反彈至二十元時賣出。

這一次成功的翻身,讓詹老師意外發現,許多大型集團都擁有數家上市、櫃公司,當中經常有一檔較受 市場冷落的個股。由於這類企業透明度較高,又有「富爸爸」支持,不易發生倒閉風險,因此只要股價在低點,布局這種股票的獲利機會相對較大。

謹 記這條心法的詹老師,後來在二○○六年初,又相中長榮集團旗下的榮剛。當時市場傳出榮剛產品即將通過波音公司認證的消息,股價隨之上漲。

因 為榮剛專攻特殊鋼領域,和其他業者截然不同;加上榮剛的業績不同往年,開始出現明顯起色,這則消息讓詹老師十分注意。

為了解得到波音認證的 難度,詹老師四處找鋼鐵界人士打聽,終於確定這項認證的製程門檻,大約可讓榮剛領先同業三至五年。於是詹老師在二十多元大手筆布局,而且一路緊抱到六十多 元才全部賣出,這次出手,成為他歷來投資的傑出之作。

當台股來到八千多點,股價接近淨值的個股也越來越少。這種低價操作法是否還有發揮的空 間?「這種股票還是有幾百檔,機會仍在其中!」詹老師肯定地說,這些個股由於價位相對偏低,只要業績稍有起色,在台股持續翻揚時,還是有不小的表現空間。 投資人與其關心台股何時飛越萬點,不如認真從中尋找標的,將更有機會得到高報酬。

而在他目前的持股組合中,曾賺進大筆獲利的榮剛、業績持續 改善的和桐都是主要持股,這兩檔標的共同之處是業績上揚,穩定配股配息,這種正要出現轉機的公司,正是詹老師的首選。

詹老師

出 生:1939年

現職:退休人士

學歷:台中師範學院畢業

詹老師的投 資態度:

1. 大量閱讀財經報紙雜誌,並將全球的社會現象及經濟動態列為輔助投資的重點。

2. 只要長期耐心等待,散戶也能等到股市回檔、績優股重挫的絕佳買點。

3. 出手投資前必再三確認潛在風險,不是長期底部價位則不買。

詹 老師的投資心法

1. 挑集團冷門股:

集團股中常有一支最被冷落的股票,由於有集團支持不容易倒閉,可在接近淨 值時布局。

2. 挑絕對低價股:

當公司股價低於淨值,過去又能穩定配發股利,就是最佳的標的。

3. 不碰高價股:

百元股的股價常高於淨值數倍,無法以股價淨值比衡量價值,因此不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2

工程師白手起家 年領逾八十五萬元股息 優選高股息股 十年累積千萬退休金

2011-8-8  TWM




當了二、三十年資訊工程師,近四十歲才認真做退休理財規畫的許正文,是家中唯一經濟來源,曾買錯房子、不當理財,現在靠著持續買入高現金殖利率概念股,累積了上千萬元的退休金。

撰文‧林心怡

我也想現在退休輕鬆過生活,但總是想說再等八年,孩子們大學畢業再說??。﹂今年五十二歲、目前為資訊工程師的許正文︵化名︶打趣地說。

他,與許多為人父母的心態一樣,總覺得要拉拔孩子完成學業、投入職場後,才能真正鬆口氣,正式退休,但事實上,透過累積高現金殖利率股票的理財觀念,現在 每年股票股息至少就能坐領八十五萬元的他,的確已達到能享受沒有經濟壓力的退休生活。究竟,白手起家的許正文是如何做到的?

一心購屋收租 忽略財務計算其實,投資理財路上,許正文和大多數的人一樣,不論在買房、買保單、買股票,都曾因不得要領與方法吃過不少虧,直到人生在接近四十歲的時候,才開始認真規畫退休金的議題。

從一九八三年就擔任資訊工程師的許正文,投入職場第九年,就興起了買房子的念頭,當時對股票投資尚未開竅的他,選擇先買房子存錢,但他買的並不是保值性佳 的區塊,反而是﹁山高水遠﹂的深坑路段,﹁那時我想買新大樓,但市區的買不起,覺得深坑那裡環境不錯,沒有多想就買下。﹂二○○○年時,四十一歲的許正文 想再買一戶房子用來收租,作為退休收入的一部分。他回憶,當時適逢﹁林肯大郡﹂房屋倒塌事件的影響,有好一陣子山坡地的房市價格下跌,也確實讓他撿到房價 的便宜,但在購屋之前完全忽略了財務計算,簽約不久,就發現兩戶房屋的貸款壓力已嚴重影響生活。

﹁當時兩間房子的貸款一度每月高達六萬多元,幾乎就花光我每個月的薪水,頭寸軋得我喘不過氣來!﹂歷經幾個月的掙扎,許正文深知投資的資金不能全部壓在房 地產上,當下決定短時間忍痛賠售深坑的房子。「沒想到,八年前辛苦買下的三十九坪、總價五四六萬元的房子,在二○○○年賣出時,只值四百多萬元!」他事後 檢討:﹁既然是急售,可以想見價錢一定賣不好!﹂所幸,當時許正文另購於文山區總價八、九百萬元的新大樓,至今房價已增值近一倍,約一千六至一千八百萬 元,算是「換對增值屋」了。但有了這次購屋經驗,許正文覺得自己還是利用變現性高的投資理財工具,做退休理財規畫比較適合。

但有趣的是,雖然許正文的股市投資資歷從二十幾歲就開始了,但認真鑽研股市,並在台股攢下還房貸與退休金的錢,卻是近十年的事。但在電子股輝煌的年代,許正文曾經靠著持有仁寶、廣達等個股大賺一波,也曾經歷過投資展茂、德寶(均已下市)等,最後股票變壁紙的慘痛經驗。

痛定思痛 悟出上班族致富關鍵○二年開始,許正文在勤還房貸之餘,年逾四十歲的他,也開始想盡辦法存出「東山再起的第一桶金」,在接下來四、五年內,他努力存款、勤耕投資知識,存款加上投資收益,及曾在服務二十年公司所辦理的優退金三百萬元,已累積逾六百萬元財富。

其間,他勤讀股市相關書籍不下二十本,其中對他幫助最大的,是由劉順仁所寫的︽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以及投資大師呂宗耀所著的︽投資者的修煉︾;許正文 笑著說,前者提升他閱讀財報的功力,後者強化了他選股的投資邏輯。另外,也正因如此,讓他開始以長線投資的心態,在低檔時大量布局高爾夫球頭製造商復盛, 以及窗簾大廠億豐等獲利穩健的傳產公司,檔檔獲利都在八成至一倍左右,戰果頗為豐厚。

﹁拚了大半輩子,雖然年過四十後,我的年薪不過一百二十萬元左右,但依舊能在十餘年後的今天,累積到千萬元的退休金,還能每年固定領個八十到一百萬元的股 息收益,憑藉著就是我單純與有耐心的投資策略與執行力。﹂曾經換過三個工作的許正文笑著說,自己平日工作很忙,沒辦法天天看盤,多年投資的心得下來,覺得 股神巴菲特式的投資概念,最能幫助他在股市賺到錢。

因此,○五年當他在書店翻閱到由洪瑞泰所著的︽巴菲特選股魔法書︾後,就成了影響他長線投資的重要著作,甚至還打電話報名相關投資課程。﹁我的投資理財觀 念逐漸改變,除了落實『每月收入減掉儲蓄等於支出』的原則,也決定把錢『存』在現金殖利率八%以上的股票,開始把這幾年累積的近千萬元財富,大量轉進高殖 利率股票。﹂許正文回憶自己的關鍵轉變。

眼光放長加強專業 才能達到獲利目標在選股與布局邏輯上,許正文一共有六個條件,首先具有競爭力,且產業市場需求持續性強;其次就是現金殖利率五至八%的公司;再來就是近年平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要大於一五%至二○%,且毛利率最好大於二五%。

第四,是公司過去四年「盈餘再投資比率(衡量資本支出占盈餘的比率,固定資產和長期投資部位較四年前的差額,除以過去四年的累積盈餘)」必須小於八○%, 「最好能小於四○%」;第五,則是選擇扣抵稅率高,最好在一五%以上;最後,就是不要買貴股票,可以靜待本益比在十至十二倍以下再介入。

綜觀許正文目前的核心持股,包括台化、台蠟、儒鴻、台積電、台灣大、佳能、信義房屋等,都具備類似的特質,其中多檔股票長達五年以上;至於幫小孩存教育基金的股票則有中華電、統一超、中鋼、佳格等,長線持有報酬率都至少逾八成。

但所有股票許正文也並非只進不出,當他發現該公司連續二年的ROE小於一五%時,他就會調節該檔股票,又或者當本益比超過二十至二十五倍後,就會在高檔調節波段操作的持股,長線持股則維持不變。

﹁我的退休理財方法,看似簡單,但真要長線持有,確實執行,其實並不容易。﹂許正文笑著說,長期布局這些高現金殖利率概念股,須有長期面對多空循環,與低 檔加碼的執行力,若一味追求﹁立竿見影﹂的投資績效,對投資專業有待加強的投資人來說,想累積優渥的退休金並不容易,要把投資眼光放長,才有機會達到獲利 目標。

許正文

目前年齡:52 歲

預估退休年齡:60 歲

現職:資訊工程師

學歷:海洋大學電子系

家庭:妻為家管,育有二子

許正文退休方程式

勞保年金預估(月領)11,000元+勞退新制8,017元+股票現金股利收入75,000元=94,017元註1:勞保繳費曾中斷,勞保年金在此以30年計,預估期滿月領。

註2:目前每年現金股利收入約85至100萬元不等,在此以90萬元均分一年12個月計算。

註3:持有退休理財標的為台化、台蠟、儒鴻、台積電、台灣大、佳能、信義房屋,股票資金部位約千萬元;另有自住房子一間。

註4:曾在工作期間結清一次退休金,後改以勞退新制,此處以退休年限20年計算。

高股息標的投資心法

1.個股產業市場需求歷久不變,產業前景持續看好者2.現金殖利率8%以上(最低不低於5%),毛利率>25%的公司3.近5年平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15%~20%,並超過

競爭同業

4. 盈餘再投資比率<80% 5. 扣抵稅率最好有15~20%6.等到本益比在10~12倍以下,再做長期布局進場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50

全民參與綠能革命 高電價不等於高負擔 「超額發電屋」自給自足還賺退休金

2012-6-11  TWM




德國電價很高,讓人民叫苦連天?《今周刊》深入德國家庭,發現民眾不曾抱怨電價高,反而發展出一套套省電、發電系統,全民一起參與綠能革命。

德國不但透過立法將節能植入每個家庭,更催生「超額發電屋」,讓人民可以靠發電賺進退休金!

撰文‧楊卓翰

積極開發再生能源的德國,電價雖然貴,卻也是全國省電的動力,讓德國人探索每個省電、發電的可能。《今周刊》採訪團隊來到德國南方佛萊堡︵Freiburg︶,深入全球第一個實現「超額發電屋」的太陽能聚落。

這個十年前蓋成的聚落,一百二十戶的屋頂整片都是光電板,再加上節能設備,讓全年的發電量超越用電量,所以整個聚落就是一個大型的發電廠,除了可以自給自足電能,還能提供給聚落外電力。這就是「Plus House」(超額發電屋)概念。

超額發電屋 不只省電還賣電波娃.艾莉婕︵Bahwa Alidze︶一家四口搬進太陽能聚落已經十年,而十年來,他們平均一個月的電費不到五十歐元︵約新台幣一千七百元︶。德國一度電價約為八元新台幣,在歐洲是第二高。德國和台灣剛好相反,用電量最大的時節是嚴寒的冬天。而波娃的暖氣就是用電加熱,但在德國昂貴的電價下,電費怎麼可以如此便宜?

「祕訣就在這套節能氣密窗。我們冬天的暖氣是自動間歇性開啟,一天只開三、四個小時,因為溫度在室內根本不會降下來。」波娃為我們展示她的節能窗── 這套有二層玻璃的窗戶,中間夾著一層真空。因此節能窗在關上後,可以完全與外界隔絕,不只是聲音,連溫度都是。

「其實室內冷暖氣,有三分之一會從窗戶隙縫流掉。從窗戶下手,絕對是節電的第一步。」在太陽能屋外,陽光建築公司︵SolarArchitektur︶主任托比斯為我們做說明。托比斯的建築公司在德國以建造綠建築聞名,太陽能聚落就是出自托比斯的團隊之手。

立法要求將節能變成全國標準節能窗完全不會流失熱能,因此室內溫度經常過高。嫌太熱的波娃還得安裝間歇性的暖氣控制器,因為窗外零下的氣溫,他們一家卻常常「熱到流汗」。而在夏天,雙層窗戶也能節能。波娃的百葉窗裝在窗戶外,在大太陽時遮陽之餘,太陽光照射不會造成冷房負荷。但不開窗如何通風?太陽能屋的通風口安裝在牆壁裡,讓通風管經過一排鐵片調節溫度,讓室溫更宜人。

超額發電屋裡,主要的電力從傳統能源變成替代能源── 太陽能。

波娃的熱水器在白天先透過太陽能加熱,並存在大型的儲水槽,足夠一家四口使用一整晚。若是沒有太陽的陰天,就切換利用一般電源加熱。「傳統的電力在這裡是『替代能源』,而我們的主要能源,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自然資源。」波娃說:「我們和陽光一起生活!」別小看這一點小小的改變,「光是這套設施,就能節省四○%的暖氣用電量。」托比斯說。「節能窗戶成本雖然貴,但是省電效果相當好,照一般家庭的冷暖氣電量,大概五到八年,就能把裝置費給賺回來。」這些設備,在十年前由太陽能聚落實現,現在已經普及到每一個家庭。托比斯就說:「在德國,節能窗戶已經是建築物必備的設備之一。」德國一九七六年實施《建築節能法》,要求新建築物必須做隔熱,違反此法律者罰款五萬馬克。二○○二年更通過《新版建築節能法》,所有新建築物都必須有「節能證書」才能動工。「舉例來說,十年前還沒人聽過雙層玻璃真空的節能窗,不過現在德國已經買不到傳統單層玻璃的窗戶了,市場上還出現三層的『超級節能』窗戶。」托比斯說。

「我們電價或許高,但是省電就是省錢。」在德國,不但用隨手關燈這類觀念教育全民,守法的德國更從︽建築法︾下手,將房屋省電變成全國的標準,「不省電,就會被罰錢。」

三十年老宅大變身

也難怪德國電價雖高,但是德國家庭的民生用電量卻是先進國家最低,更比台灣人硬是少了三○%,每人每年平均耗電量︵不包括工業用電︶約達一千四百度電;而台灣平均則是每人每年一千八百度,人均用電量更超過日本、韓國,是亞洲第一高。

這代表,台灣每個人比起德國人多花八百元新台幣的電費,聽起來不多,但以台灣二千三百萬人計算,台灣光是民生用電,每年就多用了九十二億度電,等於核一廠一整年的發電量。

「一度電只要二元新台幣(約五分歐元)?(若以所得差異計算電價差距,德國實質電價約貴台灣二.二倍)如果我們的電價也那麼低,那我們也沒必要大費周章來省電啦!」聽到台灣如此便宜的電價,托比斯猛搖頭,感到不可思議。「難怪台灣的再生能源無法發展、人民用電量降不下來!」而政府總是呼籲民眾節能省電,但這麼多好用的節能裝置,在台灣十分新奇,為什麼?

這是一個簡單算術:在電費相對便宜的台灣,花在節能上的回收更難。也難怪當雙層真空的節能窗戶已在德國普及,而台灣依舊不流行。

但是,要當超額發電屋其實一點都不難,就算三十年的老房子也能藉由各種手段大變身。住在佛萊堡近郊的馬丁(Martin Schoenberger)一家住的房子雖然老舊,但超額發電屋的變身,不但讓馬丁一家超省電,更為他們賺進大把鈔票。

當馬丁在報紙上看到家庭裝設太陽能板的銀行特惠貸款,他決定要來發電賺錢。「申請過程很簡單,幾個月就能完成。」這也是德國推動再生能源的成果。「銀行非常歡迎這種個人的小額貸款,我投資的時間算晚了,他們本來還有零頭期款的優惠!」馬丁說,他幫屋頂架設上三萬六千歐元(約台幣一百三十萬)的太陽能板,可以申請到一萬多歐元的三.九%低利率貸款,還款時間長達二十年。

為了打造節能屋,馬丁也將窗戶換上雙層玻璃,外牆漆上隔熱漆,讓暖氣不外流。而安裝這些設施,也都有節能貸款專案,總額最高可達五萬歐元。「只要是節能,你都可以找到一大堆融資專案。」馬丁說。

如今,馬丁整棟房子和哥哥共有三個家庭,電費一個月總額約二百歐元,但他們使用太陽能板,一個月就能賺進四百歐元(約一萬四千元新台幣)。

○六年架設太陽能板的馬丁,可以用一度將近台幣二十元的電價賣回給輸電公司,而且德國《再生能源法》保證馬丁二十年內,每個月賺的錢一毛都不會少。馬丁預計他的太陽能板在十年後就可以回本,然後再賺十年。

節能發電是最好的投資

有如此誘人的經濟誘因,也難怪德國現在太陽能發電量,有超過一半都是民生發電。而政府也在太陽能技術逐漸成熟後,將固定回購的電價逐年下砍,再加上中國廠商的低價競爭,讓德國太陽能製造商大喊吃不消。

不過,身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面對中國競爭者,得利的,還是德國消費者。馬丁就說,「我這套太陽能板,今天如果用中國製造的,只需要一萬八千元歐元,足足是一半價格。」「節能和發電,是我這六年來做過最好的投資。」投資過好萊塢電影和貨運的馬丁說。「現在價錢便宜,我打算多蓋幾座太陽能板,二十年的報酬現金流,當退休金剛剛好。」馬丁最近考慮將屋內的暖氣換成新的節能型,可以省下更多的用電成本。「因為自己省越多,就賺越多!」德國的省電意識如此普遍,節電設計更是五花八門,因為他們讓德國高電價變成前進的動能。台灣在電價漲價以及核電安全威脅下,應該花更多心思去探尋節電、發電的各種可能,別讓台灣的用電量再「奪冠」,並增加再生能源發電比率,才能像德國一樣廢核,遠離核災陰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50

五十萬元資金 阿斯匹靈從生活產業好股養退休金 細水長流存零股 長期現金股利穩穩賺


2012-6-25  TWM




人氣部落客阿斯匹靈,最初以五十萬元進場,累積至目前固定以一百萬元操作,年賺五%以上。

他提醒散戶應戒掉豪賭「翻倍」心態,可以存零股方式,分批買進長期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個股,讓這些股票在你退休後,還能自動創造財富。

撰文‧葉揚甲

人們常以為,成功的交易者必然是孤獨的,但這在阿斯匹靈的觀念裡,完全不適用。

現為專業投資人的阿斯匹靈,兩年前離開法人圈時才三十三歲,當時他希望藉由分享自己的投資心得,能夠和更多人一起航向富裕之海,遂以「邁向理財的航路」為部落格命名。短短兩年,已累積近三百萬人次瀏覽。

說起話來慢條斯理,被網友暱稱為「藥大」的阿斯匹靈,其實早在就讀清大數學系二年級時,就開始接觸股市。或許是本身對數字的興趣使然,阿斯匹靈回憶,當初只是想一窺股價數字變動的規則,不料就此一頭栽進了股票世界。

十幾年前,看盤軟體尚未普及的年代,阿斯匹靈為了拿到技術線圖,還常常去買一份四十元的《財訊快報》;由於花很多心思在股票操作上,他在大學時期即小有斬獲。對此,他認為有很大的原因在於「正確地」使用技術分析。

看報買股套在高點 從此不隨市場起舞每個人都對技術分析略有接觸,但何謂「正確」呢?阿斯匹靈不假思索地回答,正確的涵義,就是至少不讓部位發生災難性的虧損。他補充:投資會慘賠,很有可能是執著於公司的基本面無虞,但千萬別忘記,基本面的資訊來自於財報,財報又是過去的歷史,「很多個股股價先跌個二、三○%,最後才發現公司接不到訂單。」他認為,這很明顯就是技術面與基本面的差別,也就是對股價反映的快慢之分。雖然技術操作對二到三年的長波段來說幫助較小,但對短線的風險控制,確實有很大的效用。

「如果等到營收下滑,才認賠出場,很有可能股價已經先腰斬。當初博達科技掏空案甚至公司最後直接下市,想跑都跑不掉。」因此,僅單靠基本面,除非對公司長期競爭力有十足把握,否則風險難以掌控。

此外,隨市場起舞的投資方法,同樣容易受到重傷,二○○○年二月十八日的投資教訓,就深烙在阿斯匹靈腦海裡。這一天,媒體大肆報導台泥旗下的和信超媒體,以每股二十七美元在美國掛牌的消息,創下台灣企業在美掛牌最高價,台泥也因而大漲。

那是阿斯匹靈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報紙買股票。他還記得一進場就剛好買在台泥最高點五十五元,因為是看消息進場,沒有預設何時退場,盲從買進的結果,導致虧損超過兩成,讓他大嘆,消息面難操作。

然而,慘痛的經驗無法澆熄他對交易的熱愛。即使遠在外島當兵,仍不放過休假空檔到網咖研究股票,「周遭三十幾台電腦都是遊戲畫面,只有我這台在看線圖;甚至軍隊集合前,我還會打電話下單。」這種對交易幾近著魔的程度,連阿斯匹靈都笑稱自己患了「股癌」,只要不下單,就會感到渾身不對勁。

直到○五年進入期貨自營部門,每天面對大量的交易,終於讓阿斯匹靈覺得夠了。「在那種高頻交易的環境下,一年後我的股癌終於被治好」,從此戒掉「為交易而交易」的習性,並開始思索「如何穩健獲利」。

戒掉「股癌」習性 追求穩健獲利為了累積投資資金,阿斯匹靈開始每月挪出部分薪資,定期定額投入當時非常冷門的大陸基金,因為他相當看好中國內需的長期成長。

「當初理專還曾勸我,『現在都沒人要買這類基金,你確定嗎?』」這樣反而讓鑽研過行為財務學的阿斯匹靈,買得特別安心。

隨後基金一如預期漲到○七年,「市場熱到不得了,理專三不五時就提醒基金額度不夠用」,熟知「擦鞋童理論」的阿斯匹靈驚覺市場過熱,毅然出清所有部位。這一戰,阿斯匹靈獲利六成,也讓他在兩年內,很快就累積到人生第一桶金五十萬元。

經過法人圈的操盤歷練後,阿斯匹靈認為,投資人常將「賺錢好難」掛在嘴邊,但事實上賺錢不難,是「翻倍」才難。因此,他建議散戶不要豪賭,先用小額資金進場試單,將獲利目標設定在銀行定存利率三到五倍,大概就是五%到七%的合理水準。

但偏偏小額散戶的目標動輒五成、一倍,總幻想著「五十萬變千萬」這類一夕致富的夢,殊不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道理。阿斯匹靈提醒,巴菲特每年賺逾二○%,就已被世人奉為股神,那麼「覺得賺錢好難」的小散戶們,為何總是將眼光放在定存利率的五十倍,甚至百倍呢?「達不成的目標,只會不斷累積挫敗感而已。」操作只看月均線 用零股分批買績優股「其實每年賺五%,就能輕鬆擠進贏家圈。」阿斯匹靈強調,一旦心態調整正確,小額資金也能成長茁壯。目前,阿斯匹靈配置在股市的短期投資僅一百萬元,而買賣操作的依據,則只參考月均線。

阿斯匹靈認為,技術指標學得多不如學得精,「最怕參考過多指標,等到萬事俱備時,行情往往正好開始反轉。」若要學好技術分析,首先一定要了解,根本不可能存在面面俱到的交易系統;其次,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標,遵守買賣訊號好好使用一年,如果沒用,再嘗試另一個。「要記住,在沒有獲利之前,所有的假設都是錯誤的。」短線投資如果獲利,阿斯匹靈會將獲利部分,用零股分批買進長期穩健的個股;像是大台北瓦斯、虹牌油漆的永記造漆、達新牌雨衣的達新工業、中華豆腐的恆義食品,或是做罐子的大華金屬,這些都是他鎖定的績優股。他相信:「好的公司,生活周遭一定看得到。」阿斯匹靈分析,長期投資的重點是隨著時間累積,甚至退休後,這些股票還會自動創造財富;好的公司,就是擁有長期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能力,而那些常常需要增資的公司,就不適合長期投資。

因此,資金不多的小額散戶,可用「存」零股的方式累積財富。阿斯匹靈點出零股投資的最大好處在於,每筆投入的資金小,不易牽動買賣情緒,相較於用五十萬元單壓一檔股票,一天的波幅上下七%(三.五萬元);如果不幸,一天賠掉相當一個月薪水,一般人肯定無法忍受。投資會不會成功,還要看這筆錢對精神上的影響有多深。

「剛進股市的小散戶,最好別在錢上面打轉,」阿斯匹靈說,投資若要成功,其實與各行各業相同,如果一開始即急功近利,反倒最終會因此而更難達到目的。

舉例來說,一家咖啡店從進貨就選擇廉價咖啡豆,用各種行銷手段吸引顧客上門,雖然短期可能會有不錯的進帳,但長此以往,顧客終究會因為咖啡品質不佳而不再上門光顧。反過來說,老闆本身非常熱愛咖啡,努力的方向並非賺錢之道,而是如何泡出一杯顧客喜愛的咖啡,「錢,即會在這努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換句話說,投資為的是圓夢,而不是為了賺錢。

最後,阿斯匹靈提醒,「投資前,先確認自己愛不愛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以後請別再對虧損視而不見,從現在起,開始勇敢停損,邁向習慣獲利的人生吧!

阿斯匹靈

出生:1977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國票期貨、亞東證券期貨自營部學歷:清華大學數學系、中央大學財務金融所

投資資歷:15年

近期操作績效:去年報酬率3成,今年為止報酬率12%;目前2成資金以電子股為主。

給小額投資人的建議

1.以技術面為主,當大盤在月線以上時,再開始作多,挑股價站穩月線的股票。

2.將不超過全部資金三成的第一筆資金,分散在4到5檔股票。

3.獲利超過20%加碼,代表看對趨勢;虧損10%則停損出場。

4.持股水位最多2/3,留有部分現金,決策上才會維持理性。

阿斯匹靈小額致富4步驟

step1每月挪出部分薪資做定期定額,累積第一桶金。

step2投資股票不要重押,先用小額資金進場試水溫。

step3參考指標多不如精,選擇適合自己的指標從一而終。

step4短線操作獲利超過本金的部分,用零股分批存進績優股。

何謂零股?

買賣同種股票並非以1張(1000股),而是以1股為交易單位,最多可下單999股。交易時間為每日盤後13:40至14:30,適合金額不大,又想參與股市的投資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80

每天10分鐘 拚出千萬退休金超簡單!財務整理術

2012-8-27 TWM



凍薪時代,薪水像一灘死水;但生活支出卻又像關不緊的水龍頭。

苦悶的上班族,你是否想終結窮忙一生的宿命?

事實上,只要簡單借用一般財務整理的方式,每天十分鐘整理一下你的財務,就能讓你花錢沒壓力,還可以按部就班存下無憂的退休金。

撰文.林心怡 研究員.陳兆芬對於今年四十二歲的郭振明來說,累積財富似乎是一件苦差事。平日穿著光鮮亮麗的他,上下班代步的是要價一五○萬元的進口休旅車,但目前存款戶頭加上基金與證券戶頭,卻只有八十萬元。

在大家追求的「五子登科」裡頭,他幾乎「窮得」只剩下一輛車子,沒有妻子、孩子、房子,甚至連每月賺來的「銀子」也存不了多少錢。「我在三十二歲的時候還真沒想過,十年後,存款居然還是這麼少!」從三十二歲正職年薪就有八十萬元的郭振明,有些難為情地說。

郭振明在廣告公司工作,平日工作就忙,晚上加班超過十點是家常便飯;有時熬夜工作起來,常常弄到廢寢忘食,甚至壓力太大而失眠。因為工作辛苦,讓他產生強烈的補償心理,「活在當下」成為生活座右銘;每年出國旅遊兩次、買一個名牌包、兩套名牌西裝,假日偶爾上好餐館與女友享受美食,幾乎是他每年會做的基本花費。

而郭振明這般「隨興」的生活態度,自然對「記帳」也是興趣缺缺,「賺錢就是用來花的,每天記這個、算那個的,也不會因此變有錢,又很繁瑣,我才沒那個閒工夫。」他總是認為,每天光是花心思在工作上就夠累人的,花時間記帳,只是提醒他的錢有多麼的不夠用而已。

管錢沒招數又瞎投資 存款老是掛零不過,四年前,這位即時享樂主義者開始想存「退休金」了。「那時正逢金融海嘯,我因故被迫離職,有整整一年的時間沒找到合適的工作,那次我真的有點嚇到了!」自認工作認真的郭振明,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會失業這麼久,「當時,我就在想還是要好好存錢,至少在六十歲以前,存個千萬元退休金吧。」不過,這樣的危機感,大概在郭振明兩年前工作再度穩定後,又被拋到九霄雲外了。

去年,他去了一趟歐洲,至少花了十五萬元,占去年總收入的一八.七%,加上又換了一輛新的進口休旅車,車貸加上固定租借的停車費,算算每月花費要二萬元,又占去收入的三三.三%。換句話說,光是車子與旅遊就花去他年收入的一半以上。

另外,加上每月房屋租金一萬五千元,平均每月刷卡金額一萬五千元(因為沒記帳,故不含日常開銷現金支出的部分),光是這些開銷,就幾乎花光他一年的薪水;幸好,每年還有零星接外稿的收入,才勉強讓他戶頭的存款不至於「掛零」。

更糟糕的是,由於缺乏財務規畫,即使想賺錢而買了基金、股票,也因不懂得好好做功課研究,沒持續追蹤與設停損的結果,更讓他有「套牢就當長期投資」的心態。「像去年二月,我聽說太陽能產業不錯,一三○元買的中美晶,現在只剩下三十二元,看來股價是回不去了!」郭振明苦笑著說。

幾次聽明牌投資失利,加上「隨心所欲」的花錢,讓自認收入不差的郭振明,一直存不到錢,而從他目前這種收支狀況,以及沒有效率的財務計畫,想符合他「六十歲退休存千萬元」的理想,似乎到頭來只會是空想。

的確,像郭振明這樣缺乏財務規畫,在十年後發現存不到錢的人很多;但在驚覺累積不了財富,卻又懶得做太多改變的人更多。其實,經營自己,與經營企業一樣,只要做好財務規畫,企業可以創造淨值成長,個人則可以提高身價。正如同經營之神王永慶所言:「賺多少錢都不是你的錢,存下的每一塊錢才是你的錢!」亦即,「有賺有守」才是企業長線獲利的經營之道,個人財務規畫也是一樣。

做自己的財務長 把個人身價當企業經營「因為即使企業營收再高,不懂得控制成本,做好風險控管,定期檢視目標達成率,公司一樣難以獲利,個人財務規畫也是如此。」宏觀財務顧問平台顧問陳敏莉指出,若能效法「企業財務長」管控資金水庫的精神,更能讓財富累積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只是,一想到「財務管理」,很多人就開始有「困難感」,其實,只要掌握幾個簡單的原則,就可以讓累積財富更有效率。

「比起擔任企業的財務長,扮演好『家庭財務長』的角色,真的輕鬆多了!」曾獲得《亞元》雜誌(Asiamoney)評選為「台灣區最佳財務長」、現任彰化銀行副總賴昭吟指出,一位優秀的企業財務長要管的面向相當龐雜,除了要持續追蹤企業現金流量的變化、制訂公司的財務目標、評估投資績效、掌握成本管理,並做好風險控管以外,最棘手的,還得解決股東與外部投資人的各種意見與質疑。

尤其在公司遇到產業景氣困境時,必須幫公司尋找合適的金援償債,更是擔任企業財務長的一大挑戰。

「但經營家庭財務狀況,就單純多了,不須面對股東,沒有太複雜的不可控制因素,只要訂好目標、持續追蹤現金流量變化,做好風險控管,配置合適的投資理財標的,確實執行,長線來看,的確有助於財富累積的速度。」賴昭吟笑說。

在健全家庭財務時,最好先擬定三年內的財務規畫,有了目標,就會想辦法達成,在達到獲利目標的同時,自然就會省下不必要的開銷;接下來,在股市與基金投資等「業外投資效益」,就要看個人的「修煉」程度了。

四個黃金步驟 整理財務輕鬆達陣至於該如何著手整理財務,做好自己的財務長工作,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提出四個步驟。

首先,要先制訂「財測目標」。這個目標可能是房子的頭期款、小孩的教育金,抑或是較長遠的千萬元退休金。而這些理財目標的設定最好高於自己能力,但又確實可達成;因為一旦「超越財測」,才會感到更有成就感,並增加理財的動力。

其次,制訂「可行性收入來源」。衡量家庭收入及支出情形,設定強制儲蓄目標,即以「儲蓄=收入-支出」的理財公式來取代「收入-支出=儲蓄」。此外,並應適度評估自己的理財能力,設定合理的投資報酬率。以儲蓄加投資報酬,擬定每年可能的資產增資速度。

第三,就是要「先記帳,再存錢」,用類似「企業現金流」的概念,先掌握個人資金的流向。因為從記帳的過程中,才會了解自己的錢花到哪裡?哪些不該花?等同於企業現金流的概念,有了手上「第一本帳」,才能控制規畫每月、季、年度的收支項目與花費預算,每天花個十分鐘記帳,每月或每季檢視自己的開支狀況,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存到多少錢?又可以掌握多少錢?

第四,就是增加個人的「本業收入」與「業外收入」。所謂的本業收入,就是透過努力工作、投資自己,進而得到增加收入的目的;至於「業外收入」,則可以利用提升自我的理財能力,拉高投報率,來達成階段性的投資目標。

例如蕭碧華自己在三十歲那年,就制訂了「三十年存千萬元退休金」的計畫。她盤算:每年只要存三十萬元,或者每月存一萬二千五百元,再從複利的角度來看,找到年報酬率五%的投資標的,三十年就可以存到一○四六萬元。

「只是人的理財能力與工作收入都會隨時間變好或增加,就像我後來理財妥善,加上工作收入也變多,只花了十年的時間就達到存千萬元的目標,讓我得以在不同階段往二千萬、三千萬元的退休金目標邁進。」蕭碧華分享。

定期管理三張表 讓資產淨值穩定成長至於在實務操作面上,蕭碧華與陳敏莉一致認為,要當一位稱職的「家庭財務長」,也可以仿效企業,擬定「資產負債表」、「收支表」和「投資損益表」,從中持續追蹤淨資產、儲蓄比率的成長變化,控管象徵緊急預備金的周轉天數,以及降低負債比率,來達到財務穩健成長的目的。

如果說,每家企業營運都需要一張「資產負債表」,那麼個人財務規畫就必須要有一張「財產身價表」;而企業為了提高「淨值」做努力,個人則為提高「身價」做準備。

《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一書曾經提到:「有錢人專注於自己的淨值,而窮人專注於自己的收入。」顯然,時刻關心自己「真正的身價」,才是邁向達成目標的第一步。

確實,有時候「高收入」不等於擁有「高淨值」,因為「淨值=資產─負債」;過度的消費與不當的舉債,都有可能是你理財目標的隱形殺手。

提高家庭儲蓄比率 打好財務基礎關鍵今年五十歲的Roger,大學主修數學,日前才被迫從外商公司提早退休,妻子為藝術工作者,雖然家庭年收入高達三百萬元,但年屆退休時,卻無法達成一千五百萬元的目標。目前可動用現金大約七百萬元的他們,最近打算賣掉位於新北市、價值八百萬元的老房子,搬回鄉下退休養老。

因為,他們沒有記帳習慣,也從來不去細想每年可以賺多少?存多少?去歐洲玩一趟,兩人旅費就可以花掉四、五十萬元,買一輛BMW X6的休旅車,花四百多萬元也不手軟,總以為高薪可以領到六十歲退休;但「計畫趕不上變化」,卻讓他們有了返鄉退休的念頭。

在了解自身的財務狀況後,設法提高「家庭儲蓄比率」(家庭月盈餘╱稅前收入),則是打好財務基礎的重要關鍵。一般來說,單身無房貸壓力者,儲蓄比率最好超過四成以上,不論是用來投資或透過購屋存錢,均可以讓理財更有效率;至於有房貸負擔的人,可先以二○%為衡量的基礎。

再者,就是要做好財務風險控管。在此可以「家庭負債比率」(總負債╱總資產)為觀察重點。對於沒有房貸的人來說,負債比率最好維持大於五○%以上;有房貸者,特別是在位於高房價台北市置產的人,初期負債程度大概都與貸款成數八○%相差不遠。

「這時候,為了降低負債比率,可以考慮提高儲蓄率來做提早還款的動作。」陳敏莉指出,此時,在財務規畫上,就可以在投資損益表上,提高年度投資報酬率的目標,透過更積極的投資理財,包括股票、基金等收益,或想辦法提高固定收入,來達到降低負債比的目標。

「透過購屋的計畫,其實也是一種強迫儲蓄,因為房子會有增值的空間,一旦價差拉大,當看準投資機會來臨時,還可以當成金援投資的水庫。」蕭碧華指出,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她就曾經拿手上的房子去增貸,投資在報酬率優於六%的固定收益商品,藉以提高投資報酬率。

預設保護傘 保費勿超過收入一○%不過,需要特別留意的是,隨著購屋導致負債比率升高,還必須考慮到其他風險控管的問題。陳敏莉指出,例如足夠的保險也是重要的保護傘,當因病導致工作收入短缺、額外開支變大的醫療險與保障型的保險,都可以用來因應中斷收入而無法償還的風險。比方說,有房屋貸款的人,最好可以投保保障金額與房貸金額等值的壽險商品做保障。

但在投保時,還得仔細評估,保費是否自己可負擔得起,一般來說,建議投保保費不要超過收入的一○%。「保障其實不用太多,夠用就好。」蕭碧華強調,像她其中一戶房子還有四百萬元的房貸,因此就投保三百萬元的定期險與一百萬元的終身險。陳敏莉也指出,有不少人買了過多的醫療險與壽險,甚至誤信可以抗通膨的說法,但事實上,做好投資複利效果更勝壽險。

不過,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生總會有一些「計畫趕不上變化」的額外支出,這時候,除了買保障,象徵生活緊急預備金的「家庭流動比率」(變現性高的流動資產╱每月支出)就變得很重要。

儲存緊急預備現金 以應付不時之需從事旅遊業的小葉,她公公四年多前罹患肝癌,原本醫生宣告只剩半年的壽命,但孝順的小葉每月還是花了近二萬元買牛樟芝幫他補身;如今公公依舊健在,而這筆錢也成了小葉省不得的開銷。

另外,像是被出版社無預警裁員的美術主編小王,也花了整整一年才找到合適工作。應付這些突發狀況,都需要在平常就有儲存家庭緊急預備金的好習慣。

蕭碧華建議,家庭緊急預備金至少要準備六至十二個月的月支出,才能應付突如其來的支出需求,而這筆錢最好以現金存款為主。

的確,一位稱職的家庭財務長,至少要讓全家免於落入匱乏,並積極地在維持日常生活品質的同時,打造未來能達到富足退休的境地。

無論收入高低,從今天開始,相信只要循著家庭財務整理四步驟,你也可以一步一步邁向富足的一生。

搞定財務整理4步驟,

越管越有錢

步驟1制訂財務目標

著手寫下財務目標,應包括長期的退休金目標,以及短中期的階段性目標,如買房、子女教育經費等。

步驟2設定可行性收入來源衡量家庭收入及支出情形,設定儲蓄金額;並評估自己能力,設定投資報酬率,擬定每年的資產增資速度。

步驟3觀察現金流變化

落實記帳及定期追蹤,藉以觀察可以增加年度結餘的可能性。

步驟4提高本業及業外收入透過努力工作,強化職場競爭力;並持續提升投資能力。

培養「三力」,晉升財務整理達人數字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過「記帳」的習慣,了解收入與支出的現金流向,進而達到規畫年度預算與控管消費欲望的目的。

執行力:除了制訂目標,還要定期檢視階段性理財目標的達成率,並做好因應的策略。

賺錢力:除了在工作積極投資自我,增加本業收入外,平日也應吸收財經資訊,培養投資賺錢的能力,為自己創造更高的收入。

財務整理必修的4個關鍵數字

數字1:淨值變動

公式:淨值=資產-負債

意義:定期檢視個人或家庭身價變化的重要數字。

數字2:家庭流動性比率>600%公式:(流動資產/每月固定支出)X100%意義:代表家庭緊急預備金要準備至少6個月以上的家庭月支出,家庭收入穩定者(如公教人員)則超過3個月即可。

數字3:家庭儲蓄比率>20%公式:(家庭月儲蓄/家庭月稅前收入)X100%意義:有房貸者,儲蓄比率最好超過2成,單身無房貸者,超過4成尤佳。

數字4:家庭負債比率≦50% 公式:(總負債/總資產)X100% 意義:若單身無購屋房貸者高於50%,或購屋有房貸者高於80%,就應考慮降低其他消費支出,降低負債比率。

測一測,你是否有勝任家庭財務長的潛能?

Q1你每個月有儲蓄的習慣嗎?

A. 有 B. 不一定 C. 沒有Q2你是否有每天(或每月)記帳的習慣?

A. 有,且徹底執行 B. 有,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C. 從來沒有

Q3如果有一筆閒錢,你會怎麼做?

A. 分散投資 B. 全部存起來C. 投資高報酬的理財標的Q4你每個月收支狀況如何?

A. 會有固定結餘 B. 不一定,有時候一毛不剩,有時候有餘款 C. 月光族,常常入不敷出Q5你每個月是否有訂定消費支出預算?

A. 有 B. 不一定 C. 沒有Q6你對於負債的還款順序為何?

A. 信用卡(或現金卡)→小額貸款→房貸B. 小額信貸→信用卡(或現金卡)→房貸C. 房貸→小額信貸→信用卡(或現金卡)Q7下列哪一種人在通貨膨脹時,遭受的影響最大?

A. 沒有子女、都在工作的年輕夫妻B. 有子女、都在工作的年輕夫妻C. 年紀較大、還在工作,儲備退休金的夫妻D. 年紀較大,且依靠固定退休金生活的人Q8下列哪一項投資在面臨通膨時,最能保有家庭資產購買力?

A. 25年期的政府公債 B.有固定房貸利率的房地產 C. 10年期的公司債 D. 銀行的存款Q9你認為購買保險的最主要目的是?

A. 為「萬一」做準備 B. 儲蓄 C. 投資 D. 節稅Q10小美找到一份一個月稅後所得4萬元的工作。她每個月要支出房租12,000元、伙食費6,000元和交通費3,000元。如果她計畫每個月再多花治裝費3,000元、雜項支出2,000元,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存到7萬元?

A. 2個月 B. 3個月 C. 4個月 D. 5個月Q11小宇跟佩佩剛生了一個小孩,他們想把收到的禮金存起來,當作小孩的教育經費,下列哪一項投資有可能在小孩18歲時有最多收益?

A. 政府公債 B. 定存 C. 活存 D. 股票組合Q12你認為哪一種儲蓄方法,可以讓銀行裡的存款比較多?

A. 連續十年,每年固定存10萬元B. 連續五年,每年固定存20萬元

C. 兩者一樣多

D. 不知道

測驗解析:

Q1 Q6:A 3分、B 2分、C 1分Q7 Q12:答對即得2分、答錯即得0分單題答案:Q7:D、Q8:B、Q9:A、Q10:D、Q11:D、Q12:A

22 30分:

恭喜你,你是個稱職的家庭財務長,只要持之以恆地進行,相信你能妥善管理好複雜的家庭財務。

15 21分:

你對於家庭財務的觀念略有不足,但只要稍微調整觀念,善用投資工具,你也可以晉升成為優秀的家庭財務長。

6 14分:

面對複雜的家庭財務,你必須了解基本的理財觀念,從基本的理財行為(如記帳、儲蓄)做起,才能掌握好家庭的收支狀況。

資料來源:財金智慧協會 整理:陳兆芬每天10分鐘檢視財務三表,

預約一生財富

收支表

收入/每月支出/每月收入/每年支出/每年薪資/本人食獎金/本人生活費薪資/配偶衣獎金/配偶旅行其他住股息應酬

行利息教育費

育租金收入退休提撥

樂投資/儲蓄

通訊保險費

醫療稅負

利息支出捐獻

協助家人其他

總計總計總計總計

月淨收入 年淨收入

資產負債表(財產身價表)

資產金額負債金額

存款房貸

共同基金信用貸款

股票汽車貸款

不動產未付信用卡

其他其他

總計總計

年淨收入

投資損益表

投資細項市值金額資產比率(%)投資成本(%)投資報酬率(%)

債券

股票

基金

不動產

保險現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96

基金滾錢法》學有錢人理財智慧 提早為退休金打基礎 銀行小職員 花10年拚成千萬小富婆


2012-10-29  TWM  
 

 

跆拳道奧運國手蘇麗文的姊姊蘇麗方,從銀行行員做到超級理專,不到四十歲的她,已經為將來退休生活打好基礎。

懂得投資保本型商品,是她下半輩子不再為錢煩惱的關鍵。

撰文‧林心怡

渣打銀行業務經理蘇麗方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行員做起,但從十二年前才積極理財、投資自己。如今,她不但坐擁一千六百萬元的房產,加計基金、外幣等投資,至少超過五百萬元,淨資產逾千萬元。懂得向高資產客戶學習的她,不僅賺到了財富,也賺到了幸福人生。

當了理專多年,服務過許多高資產客戶,蘇麗方認為「有錢人」給她最大的啟發是:不貪心地追求資產穩定的成長。「他們大多把每年報酬率設在四%至六%,超過目標『多賺』的錢,才會大膽投資!」「如果沒達到目標,就換到我慘了,因為他們往往會毫不留情面地把資金抽走。」受到有錢客戶的薰陶,蘇麗方則是用「基金錢滾錢」的方式,加速累積投資與置產的資本。在二○○○年至○七年,蘇麗方的投資火力集中在股票型基金,並以「單筆波段操作搭配定期定額」的操作策略。即使遇到金融海嘯,平均每年的報酬率都有逾一五%,○七年還曾有逾四成的好成績。

置產遇貴人 買房一年漲一倍在單筆基金投資上,她會嚴守停損點設在一○%;至於定期定額的投資,一旦選定看好的市場,則採「停利不停損」的策略,尤其大跌一○%時,還會加碼扣款;至於停利點則設在三成左右,然後再以停利後重新定期定額布局。包括貝萊德世礦、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都是她波段操作獲利頗豐的標的,定期定額標的則以富蘭克林亞洲基金,讓她累積的財富最豐。

不過,隨著金融海嘯全球股市從低點反彈後,○九年開始,蘇麗方的投資風險意識也跟著增高,索性把大多數資金轉進年投報率八%以上的複合債、高收益債等穩健投資;並用配息的利得,來貼補○九年購屋每月所須支付的房貸,以及相對積極的投資標的。

至於置產,蘇麗方很慶幸自己遇到許多「貴人」。她笑說,服務有錢的客戶這麼多年下來,她發現這些高資產的客戶都很喜歡買房地產,所以在陪客戶去看房子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她置產的觀念。

「我以前從來不會想要買房子,覺得買基金波段操作很好賺,行情好時,有時兩周就有一成五的報酬率,變現性又高。但很多客戶卻覺得擁有穩健的資產很重要,一直勸我要買房,後來果然真的大賺。」○九年在永豐銀行桃園分行工作的蘇麗方,在林口買下每坪十五萬元,總價約七五○萬元的房子;才一年多,房價就漲了一倍多,目前市價至少有一千六百萬元。

家境不太好的蘇麗方,從小就有很強的賺錢欲望,家裡開設文具店,店內從幫人刻印章到賣花的生意都做。

「我爸媽對於金錢管理的觀念不太好,所以做生意很難賺到錢!」這讓身為長女、從小就要幫忙顧店的蘇麗方,相較於身為跆拳道國手的妹妹蘇麗文,對金錢產生更大的不安全感。而父親也總是催促她畢業後趕快去工作,幫忙分擔家計。

一九九六年從台北商專(現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畢業的蘇麗方,考進了台北國際商銀(現為永豐銀行),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銀行櫃台職員做起。「但當時父母做生意需要用車,所以我一有工作就幫他們買了車;每月車貸一萬九千元,花好幾年才還清!」蘇麗方苦笑說,這件事讓她學到最重要的教訓就是: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實在不該一工作就買車,或有過高消費性貸款!

在蘇麗方還清了車貸後,她在職涯與理財觀有了更上一層樓的視野。

蘇麗方回憶,在那個銀行等同於「金飯碗」的年代,「安穩領薪、做好分內工作就好」是當時銀行櫃台工作氛圍;但個性活潑、對工作又充滿熱情的她,卻總是肯多花時間服務客戶的需求。就算被同事視為「奧客」的客戶,她也總能和顏悅色地滿足對方的需求,甚至還成功行銷信用卡相關業務。

勇於離開舒適圈 走向高薪開闊大路「後來銀行要推動資產管理的業務,長官第一個就想到我。」蘇麗方笑著說,「當時很多資深的同事一聽到要擔負業績壓力,都紛紛推辭,但我卻覺得相當有挑戰性。」就這樣,工作五年的蘇麗方,勇於走出職涯「舒適圈」,開始轉任銀行業務性職務。

二○○○年,蘇麗方從菜鳥理專做起,不但曾蟬聯服務分行連續五年「最佳理專」的殊榮,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還花了三年,陸續考上台灣、香港、中國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證照,並陸續拿到十二張國內相關的金融證照。

「我一直認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因此在專業的投資上,我很捨得投資自己。」去年取得淡江大學國際商學碩士的蘇麗方開心地說,「我想利用過去累積專業的基本功,搭配貼心、客觀的理財服務,搶攻金字塔頂端的客群。」一○年,蘇麗方在職場做了個「大冒險」,離開服務十三年、根基已打穩的職場,轉戰渣打銀行。雖然薪水升級,但業務幾乎從「零」做起,相較離開前東家時,手上管理資產已有新台幣二十五億元的穩健部位,對於蘇麗方來說的確是一大挑戰。

幸好,透過既有的專業與對工作的熱忱,在渣打服務兩年多,蘇麗方在消金業務上站穩腳步,年薪也更上一層樓。

個性獨立的蘇麗方,規畫退休財務時,勞保與勞退一直不是她重要的考量。從幫有錢人理財,學到慢理財也能積大富的觀念,小資女靠自己也能找到退休屏障。

渣打銀行業務經理蘇麗方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行員做起,但從十二年前才積極理財、投資自己。如今,她不但坐擁一千六百萬元的房產,加計基金、外幣等投資,至少超過五百萬元,淨資產逾千萬元。懂得向高資產客戶學習的她,不僅賺到了財富,也賺到了幸福人生。

當了理專多年,服務過許多高資產客戶,蘇麗方認為「有錢人」給她最大的啟發是:不貪心地追求資產穩定的成長。「他們大多把每年報酬率設在四%至六%,超過目標『多賺』的錢,才會大膽投資!」「如果沒達到目標,就換到我慘了,因為他們往往會毫不留情面地把資金抽走。」受到有錢客戶的薰陶,蘇麗方則是用「基金錢滾錢」的方式,加速累積投資與置產的資本。在二○○○年至○七年,蘇麗方的投資火力集中在股票型基金,並以「單筆波段操作搭配定期定額」的操作策略。即使遇到金融海嘯,平均每年的報酬率都有逾一五%,○七年還曾有逾四成的好成績。

置產遇貴人 買房一年漲一倍在單筆基金投資上,她會嚴守停損點設在一○%;至於定期定額的投資,一旦選定看好的市場,則採「停利不停損」的策略,尤其大跌一○%時,還會加碼扣款;至於停利點則設在三成左右,然後再以停利後重新定期定額布局。包括貝萊德世礦、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都是她波段操作獲利頗豐的標的,定期定額標的則以富蘭克林亞洲基金,讓她累積的財富最豐。

不過,隨著金融海嘯全球股市從低點反彈後,○九年開始,蘇麗方的投資風險意識也跟著增高,索性把大多數資金轉進年投報率八%以上的複合債、高收益債等穩健投資;並用配息的利得,來貼補○九年購屋每月所須支付的房貸,以及相對積極的投資標的。

至於置產,蘇麗方很慶幸自己遇到許多「貴人」。她笑說,服務有錢的客戶這麼多年下來,她發現這些高資產的客戶都很喜歡買房地產,所以在陪客戶去看房子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她置產的觀念。

「我以前從來不會想要買房子,覺得買基金波段操作很好賺,行情好時,有時兩周就有一成五的報酬率,變現性又高。但很多客戶卻覺得擁有穩健的資產很重要,一直勸我要買房,後來果然真的大賺。」○九年在永豐銀行桃園分行工作的蘇麗方,在林口買下每坪十五萬元,總價約七五○萬元的房子;才一年多,房價就漲了一倍多,目前市價至少有一千六百萬元。

家境不太好的蘇麗方,從小就有很強的賺錢欲望,家裡開設文具店,店內從幫人刻印章到賣花的生意都做。

「我爸媽對於金錢管理的觀念不太好,所以做生意很難賺到錢!」這讓身為長女、從小就要幫忙顧店的蘇麗方,相較於身為跆拳道國手的妹妹蘇麗文,對金錢產生更大的不安全感。而父親也總是催促她畢業後趕快去工作,幫忙分擔家計。

一九九六年從台北商專(現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畢業的蘇麗方,考進了台北國際商銀(現為永豐銀行),從月薪二萬二千元的銀行櫃台職員做起。「但當時父母做生意需要用車,所以我一有工作就幫他們買了車;每月車貸一萬九千元,花好幾年才還清!」蘇麗方苦笑說,這件事讓她學到最重要的教訓就是: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實在不該一工作就買車,或有過高消費性貸款!

在蘇麗方還清了車貸後,她在職涯與理財觀有了更上一層樓的視野。

蘇麗方回憶,在那個銀行等同於「金飯碗」的年代,「安穩領薪、做好分內工作就好」是當時銀行櫃台工作氛圍;但個性活潑、對工作又充滿熱情的她,卻總是肯多花時間服務客戶的需求。就算被同事視為「奧客」的客戶,她也總能和顏悅色地滿足對方的需求,甚至還成功行銷信用卡相關業務。

勇於離開舒適圈 走向高薪開闊大路「後來銀行要推動資產管理的業務,長官第一個就想到我。」蘇麗方笑著說,「當時很多資深的同事一聽到要擔負業績壓力,都紛紛推辭,但我卻覺得相當有挑戰性。」就這樣,工作五年的蘇麗方,勇於走出職涯「舒適圈」,開始轉任銀行業務性職務。

二○○○年,蘇麗方從菜鳥理專做起,不但曾蟬聯服務分行連續五年「最佳理專」的殊榮,在忙碌的工作之餘,還花了三年,陸續考上台灣、香港、中國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證照,並陸續拿到十二張國內相關的金融證照。

「我一直認為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因此在專業的投資上,我很捨得投資自己。」去年取得淡江大學國際商學碩士的蘇麗方開心地說,「我想利用過去累積專業的基本功,搭配貼心、客觀的理財服務,搶攻金字塔頂端的客群。」一○年,蘇麗方在職場做了個「大冒險」,離開服務十三年、根基已打穩的職場,轉戰渣打銀行。雖然薪水升級,但業務幾乎從「零」做起,相較離開前東家時,手上管理資產已有新台幣二十五億元的穩健部位,對於蘇麗方來說的確是一大挑戰。

幸好,透過既有的專業與對工作的熱忱,在渣打服務兩年多,蘇麗方在消金業務上站穩腳步,年薪也更上一層樓。

個性獨立的蘇麗方,規畫退休財務時,勞保與勞退一直不是她重要的考量。從幫有錢人理財,學到慢理財也能積大富的觀念,小資女靠自己也能找到退休屏障。

蘇麗方

出生:1976年

現職:渣打銀行業務經理

經歷:永豐銀行業務經理

學歷:淡江大學國際商學碩士效法有錢人六智慧 為終身俸做好準備──蘇麗方的「二流管理」心法

時間流管理

1.

花時間做別人不想做的事 擔任理財業務時仍積極服務冷門客戶,

反而贏得信任

與業績。

2.

向有錢人學習理財智慧

學到購屋保值與增值的技巧。

3.

找機會投資自己

工作之餘進修考證照,贏得更高收入的機會。

金錢流管理

4.

延遲消費,擬定儲蓄計畫跟會儲蓄,控管消費欲望,結婚後為了存錢,曾住婆家10年,盡量不外食,累積投資資本。

5.

積極投資基金錢滾錢

以波段操作股票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基金,賺到3至4成就出場,加速資產累積。

6.

活化投資標的

金融海嘯後,資金轉進年投報率8%以上的複合債、高收益債等穩健投資,用配息利得支付房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89

委外代操不會管 自行操盤績效差 五大問題 拖垮台灣退休金績效

2012-11-12  TWM
 
 

 

盈正案爆發,凸顯勞保、勞退、退撫等台灣三大退休基金的管理問題;從委外代操到自行操作,現行制度都讓民眾血汗錢置身於「缺乏專業」的管理風險,也讓台灣退休金的操作績效長期「績憂」,甚至不到韓國的四分之一。

撰文‧楊紹華

「這些都是勞工和軍公教的血汗錢,請問,今天政府有沒有用最理想的制度、想盡辦法找到最強的人選來幫人民管好這些錢?」關於政府退休金制度的管理操作,一位金融業人士是如此提問。

隨著「盈正案」爆發,勞保、勞退、退撫基金在二○一○年九月短短數周之內,慘遭代操經理人坑殺二.二億元的事實浮上枱面,問題的答案呼之欲出:管錢的制度、管錢的人,都大有問題。

「不夠專業的人,加上不以專業為導向的制度,造成台灣退休金操作績效遠遜於國際,也讓委外代操業者存在徇私舞弊的空間。」政大風險管理暨保險系主任王儷玲說。

在她的解讀中,盈正案或許是一個極端的案例,「不能因此完全否定所有的委外代操經理人,」但這個極端案例卻鮮明地點出事實:「台灣的退休金管理,從委外代操到自行操盤,都嚴重缺乏專業精神。」不專業之處,首先可從委外代操機構的評選開始說起。至今年九月,勞保基金約有一三九五億元委外代操,占基金總規模的二五%,勞退新舊制委外代操金額則達六三九八億元,占比四五%;退撫基金亦有二○二三億元委外操盤,約占基金總額的四○%。這些總額高達九八一六億元的龐大資金,究竟是如何決定由誰操盤?

代操評選失準

﹁選秀會﹂每人三十分鐘定生死一位曾經參與評選的學者這麼說:「基本上,能不能拿到政府基金代操額度,是在三十分鐘之內定生死。」無論是勞保、勞退、退撫,依照各自「委託經營辦法」,選定代操業者的遊戲規則大致如下:主管機關公開徵求後,業者先以書面報名,隨後主管機關成立評選小組,勞保、勞退小組人數為九至十一人,學者專家須占一半,退撫基金則為七到九人,學者專家須占三分之二以上;經評選小組篩選後,「入圍」的業者進行下一階段的「面試」。

「入圍名單往往有十四、十五家業者,集中在一天的會議裡進行評選,時間從早上八點半到傍晚六點,每家業者有二十分鐘的簡報時間,接下來的問答時間,少則十分鐘,多者,絕對不會超過二十分鐘。」也就是,每家業者接受評審的時間最多只有半小時到四十分鐘,他形容:「簡直連走馬看花都還稱不上,如何能夠有效判斷誰才值得託付?」走馬看花的結果,不僅會讓評選失準,某位曾經參與「面試」的投信業主管亦認為:「在這樣的流程底下,評審委員往往會特別厚愛明星經理人。」他說:「或許不是迷信,應該說,因為資訊不夠,評審委員為了『避免犯錯』,自然而然會給明星經理人更多的額度。」道理不難理解,若明星經理人代操績效欠佳,至少評審委員可以用「過去績效」說明自己的評選符合常理,「但是在台灣,某些明星經理人就是靠著抓到一檔股票成為明星,與基金公司的團隊研究和風險控管能力,沒有太大關係。」目前台灣退休金管理是政府部門主導,王儷玲長期鼓吹台灣退休金管理應朝「行政法人」(註:組織形態介於政府與民間私人組織之間)方向改革,她舉先進國家尋找代操的嚴謹作法為例,「他們尋找代操業者,不是透過公開徵求招標,不會只有一天的會議,而是先請專業機構篩選業者名單,並實地查核,深入了解每一家業者經營管理和風險控管,甚至請專人調查經理人的身家、紀錄。」

缺少實戰經驗

監督管理的學者不懂股海﹁奸巧﹂她舉韓國為例,由七十六位外部專業人士所組成的「基金管理中心」負責韓國國民年金操盤,中心設有八大部門,其中之一就是「委外代操」,「他們是透過專業人士,主動尋找適合交付民眾退休金的代操團隊。」回頭看看台灣,除了選擇代操團隊的過程粗糙,後續的監督管理能力也明顯不足。依制度,勞保、勞退、退撫的監督單位分別是勞保監理委員會、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退撫基金監理委員會。其中,勞保、勞退的監理會議每月召開一次,但依「委託經營辦法」,對於委外代操的檢討,則是每季一次。

勞保、勞退監理委員中,專家分別須占四分之一及二分之一,其餘為政府及勞資雙方代表,但以目前的委員名單來看,並沒有任何熟悉股市或資本市場的「實戰」專家。王儷玲強調,投資市場的特質之一是「高度資訊不對稱」,光憑公務員、官員或學者,很難在第一時間警覺弊案發生的蛛絲馬跡,「沒有懂市場的專家來監督,不管辦法怎麼定,壞人就是有辦法騙到你。」她說。

的確,攤開勞保監理委員會或勞退基金監理委員會的委員名單,人數不少,但專家部分多為學者,若對比美國耶魯大學校務基金委員會名單,人數不多,但成員動輒來自私募基金、避險基金或投資公司高層,哪一個委員會較為專業?哪一個容易被騙?不難想像。且從耶魯大學校務基金近五年平均年報酬率七.七四%來看,由具金融專業的人才監管,績效確實比台灣土法煉鋼的方式,高出許多。

今年六月,監察院院務專欄針對勞保監理委員會監督委外代操的效果提出評論,一舉提出三大缺失:「對於績效不佳的受託機構缺少懲罰」、「對於相關利益迴避風險的管理存在盲點」、「對於國外委託經營,委員會根本沒有查核功能」。如今看來,前兩項缺失,某種程度都是盈正案有機可乘的關鍵。

管理費率太低

代操者容易被貪念戰勝正義在王儷玲的眼中,委外代操之所以存在經理人舞弊空間,除了「不會管」之外,「政府也不願意給代操業者合理報酬,於是,出現了所謂的代理人風險。」簡單地說,給錢給得少,就像職棒球員薪水太低一樣,一旦遇到誘惑,貪念戰勝正義的機率自然提高。

「投信參與政府基金代操,根本賺不到錢,賺到的只有現金流量而已。」某位曾參與代操投標的投信總經理說。他指出,目前政府基金給代操業者的費用,是每年大約○.一二%至○.一七%的管理費,管理五十億元,基金公司每年只收到六百到八百萬元。

據勞保局統計,目前共有七家投信業者為勞保基金代操,總額約為四四○億元,這七家業者今年上半年所拿到的管理費僅有三四二○萬元,換算下來全年管理費只有代操總額的○.一五%。「同樣是代操,勞保給國外業者的管理費,多半是操作金額的○.五%以上,比本土業者至少多兩倍。」雖然勞保、勞退、退撫在委外代操時也會在管理費之外提供「績效佣金」,但業者直指:「意義不大!」就像是把業務員的薪水壓到極低,再給他高額的績效獎金制度,「拚半天,賺到的和別人差不多,還是無法創造努力跑生意的動機。」況且,一旦遇到市場環境欠佳、操作困難時,眼看「績效獎金」無望,「經理人更有可能動歪腦筋。」人力不夠專業、報酬不夠合理,這樣的問題,不僅存在於委外代操的部分,「勞保、勞退、退撫本身的操作績效長期欠佳,可以說也是因為人、錢都不夠。」王儷玲表示。

今年前九月,勞保、勞退新制、退撫三大基金分別繳出五.八九%、四.一一%及二.八三%的報酬率,這樣的績效表現,雖已勝過各基金過去五年的年度報酬率平均值,但仍遠遜於鄰國如韓國國民年金近五年六.七九%、新加坡中央公積金近三年一二.一%的報酬率。

「老實說,真的不能苛責這些操作基金的公務員。」王儷玲為政府基金操盤人員叫屈:「他們的人太少,負擔真的太重了。」

操盤人力緊繃

天天打電話找銀行存錢

依現行作法,負責勞保基金運作的單位是勞保局財務處,勞退是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退撫則是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實際負責基金操盤者,分別為勞保四十八人、勞退四十四人、退撫二十四人,換算之後,三大基金內部的「每人平均操盤金額」分別達到一三二億元、二三九億元、二○五億元。

勞退基金監理會主委黃肇熙曾經私下聊到人力短缺之下的操盤實況:「勞退新舊制加起來有一兆多元,很多錢要放在銀行定存,但是銀行根本不收大額存款,所以必須拆單、不斷換票,四十四位同仁每天打電話,一家一家聯絡銀行,每個人單月的資金調度量甚至達到五十億元。」每月調度五十億元,這樣的手筆,恐怕已超過不少中小型規模的共同基金經理人。

工作量與壓力不比一般基金經理人低,但是,薪水卻不算高。王儷玲表示,以勞保局財務處基金運用科的狀況來看,「科長是主管,但月薪大概只有七萬元左右,底下的操盤人員恐怕更少。」業界人士指出,這樣的薪資水準若與韓國操作政府退休金的經理人比較,大概差了二到二.五倍。

薪水偏低之外,缺乏獎勵制度的配套也是問題,甚至應該說,這群幫全國人民操持退休金大計的公務員,不但沒有獎勵制度,反而只有懲罰制度,「賺錢沒有太多的特別獎金,賠錢的話,年終獎金恐怕就會變少。」王儷玲認為,在這種薪資與獎金制度下,操盤人自然而然會朝「低風險」的方向布局,不願為了賺更多錢而承擔較高風險。

考核注重短線

只懲不獎 退休金賺不到長線報酬在專家眼中,讓政府退休金操盤綁手綁腳的原因,除了制度設計「注重短線」之外,還包括了「基金規模不足」。

勞保與退撫是採取「確定給付制」,理論上,此一制度的重點是「現有的基金規模應盡量能夠支應未來負債」,若規模與未來負債相當,稱為「完全提撥」,若基金規模不足,就可稱為「提撥不足」。目前,退撫的提撥比率大約只有二○%,勞保更慘,只有六%,兩者均是嚴重的提撥不足。

提撥比率嚴重不足,基金破產風險攀高,管理者雖然知道「必須搶救」,但更害怕承擔風險;相對的,如果提撥比率較高,則管理者手中資金足夠,又不必過度擔心破產危機,因此能夠讓資金做更有效率的運用,「中國社保基金要求的提撥比率是八六%,美國加州公務員退休金則是八○%,相較之下,政府應立即思考如何分期撥補勞保與退撫的資金缺口。」王儷玲說。

除了政府加速撥補之外,要藉由擴大基金規模快速拉高基金操盤的「戰鬥力」,銓敘部前部長朱武獻認為,應該仿效韓國、新加坡作法,將公私部門退休準備金整併,共組「退休金公團」,共同營運管理,一方面可整合管理人力,另一方面也整合資金實力。

師法韓國、加州

全面導入行政法人制 資訊揭露更透明事實上,採取「行政法人制」的韓國「國民年金公團」,正是王儷玲對台灣退休金管理改革的終極理想。行政法人的目的,是將部分需要高度專業與效率的行政事務引進企業精神,由於非屬公部門,因此也可引進「非公務員」,並且不受《政府採購法》限制。「如此一來,問題幾乎解決一大半。」王儷玲說。她以韓國為例,因為可以引進「非公務員」,所以國民年金公團是從外部招攬專業人士成為轄下「基金管理中心」主力;此外,由於不受《政府採購法》限制,委外操作對象的選擇及費用,也能回到專業導向。

以二○○一年至一○年的十年期間來看,韓國國民年金公團平均每年繳出將近七.三%的報酬率,即使是在全球股災的○八年,整體績效亦僅小賠○.二%,近乎損益兩平。

據了解,○五年勞退新制上路前,學者一度積極建議採取行政法人制,但在立法院受阻,理由是「難以監督」。不過,透過制度的調整,不難解決行政法人的監督問題。

以韓國國民年金公團為例,雖然高度自主,但每月收支與基金管理必須向衛生福利部報告,再由國家議會監督。此外,同樣是以投資、人才運用高度自主而著稱的美國加州公務員退休金,則是透過極度完整的資訊揭露取信於民。

依目前作法,勞保、勞退、退撫均僅公布十大持股,以及「已出清股票」,但加州公務員退休金則是「完全公開」,包括目前手中持有的證券名稱、持有股數、帳面價值及市場價值等,所有明細完全揭露。在研考會於去年七月的報告中特別強調:退休基金資訊揭露都不夠完整,若要贏得信賴,或可借鏡加州公務員退休金制度。

不過,亦有專家指出,台灣退休金管理無法走向行政法人化的關鍵,還是在於政府心態,「有一大筆錢握在手上太好用了,舉例來說,隨時可以調度資金進場護盤。」他強調,只要政府調動退休基金護盤,無論結果是賺是賠,都代表政府是把退休基金當成政策工具,而不是用「尊重專業」的心態來照顧民眾的退休老本。

「退休金管理的問題是不專業,答案也很簡單,就是導入專業。」王儷玲強調,明年一月起,隨勞委會改制勞動部,勞保、勞退、國民年金等將整併為「勞動基金」,「只有併在一起是不夠的,人力、專業未提升,就算錢變多,仍不能應付當前複雜多元的投資環境;沒有更懂市場的人參與,還是有可能會被壞老鼠騙走百姓的退休金。」台灣退休金管理的五個「不專業」——人少、錢少、薪水低 台灣退休金管理難以走向專業操盤

代操管理強度不足

監理委員會缺乏市場專家,不足以監督「歪哥」經理人,且代操管理費壓至極低,經理人舞弊風險升高。

績效評估注重短線

薪水偏低且缺乏獎勵制度,操作只求「不賠錢」,迫使操盤人刻意避免長線布局。

資金規模銀彈不足

勞保、退撫提撥比率嚴重偏低,破產危機牽制基金操作的風險承擔能力,且銀彈不足,也無法有效進行多元配置。

自營人力質量欠缺

勞保、勞退、退撫分別只有48、44、24人負責操盤,無法應付當今多元複雜的投資環境。

代操評選走馬看花

每家業者接受評審時間只有30分鐘,難以判斷業者操盤素質;且因資訊不足,評審委員為「避免犯錯」,普遍偏好明星經理人。

報酬率只有韓國的四分之一!

——缺乏專業之下,勞保、勞退近五年平均年報酬率均不及韓國國民年金的四分之一

勞保基金

總規模:5469億元

自營規模:4074億元

代操規模:1395億元

今年前九月績效:

5.89%

2007?2011年平均年報酬率:

1.69%

勞退新制

總規模:8474億元

自營規模:4052億元

代操規模:4422億元

今年前九月績效:

4.11%

2007?2011年平均年報酬率:

0.78%

勞退舊制

總規模:5760億元

自營規模:3784億元

代操規模:1976億元

今年前九月績效:

4.07%

2007?2011年平均年報酬率:

1.53%

退撫基金

總規模:5018億元

自營規模:2995億元

代操規模:2023億元

今年前九月績效:

2.83%

2007?2011年平均年報酬率:

1.85%

韓國國民年金

總規模:

3000億美元

(約新台幣8.7兆元)

2006?2010年平均報酬率

6.79%

耶魯大學校務基金

總規模:

193.74億美元

(約新台幣5618億元)2007?2011年平均報酬率

7.74%

只有「學者」專家 缺少 「實戰」專家國內勞保、勞退基金監理委員會成員包含勞資代表及學者專家,但與國外相比,明顯少了熟悉資本市場的「實戰」專家,績效與監管自然難以提升。

勞退基金監理會

代表委員姓名服務單位及職稱主任委員黃肇熙勞退基金監理會主委副主任委員劉麗茹勞退基金監理會副主委勞工團體代表侯彩鳳全國勞工聯盟總會理事長李昭平全國總工會副理事長吳聰鄰全國總工會會務顧問譚秋英全國工人總工會常務理事梁淑娟全國產業職業總工會副理事長黃美華全國勞工聯合總工會常務監事雇主團體代表葉宗義全國商業總會常務監事學者專家邱顯比台大財金所教授

周麗芳政大財政系教授

陳思寬台大國企系教授

成之約政大勞工所教授

黃慶堂銘傳管研所副教授廖蕙芳謙誠法律事務所律師辛炳隆台大國發所副教授周志誠台灣省會計師公會理事長張其恆政大勞工所副教授李樑堅義守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金管會王詠心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財政部馬小惠財政部國庫署組長

勞保監理委員會

代表委員姓名服務單位及職稱專家謝志雄勞保基金監理會主任秘書謝幸伶勞保基金監理會委員(已於9月辭職)吳琮璠勞保基金監理會委員勞方陳茂全中華民國全國縫紉業總工會常務理事宋介馨全國產業工會理事楊德福新北市產職業聯合總工會理事長董文雅台灣總工會理事長廖正龍台北市總工會理事長邱寶安勞委會就業安定基金管理委員資方陳清男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副祕書長劉恒元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副祕書長

羅忠祐世堡紡織董事長

陳文龍經濟部人事處副處長政府王麗惠保險局財務監理組組長石發基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處處長

耶魯校務基金監理委員

人名職稱

Douglas A. Warner前J.P. Morgan董事長Richard C. Levin耶魯大學校長Byron Auguste麥肯錫董事G. Leonard BakerSutter Hill Ventures投資公司常務董事Joshua Beckenstein私募基金貝恩資本常務董事Ben Inker投資管理公司GMO合夥人Paul Joskow 斯隆基金會(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總裁Stefan Kaluzny私募股權公司Sycamore Partners常務董事Kevin RyanGilt Groupe網路公司創辦人、CEO Carter Sominds藍山資本公司(Blue Ridge Capital)常務董事Dinakar Singh對沖基金公司TPG-Axon Capital合夥創辦人、CE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42

獨家追蹤》盈正案坑殺全民退休金另一基金操盤人 彭國星 住安和路億元豪宅、開名車

2012-11-19  TWM
 
 

 

謝青良坑殺人民血汗錢,自己卻大賺一票住豪宅,行徑之惡劣引起公憤;但謝青良不是個案,如果檢調不徹查,盈正案也不會是最後一件坑殺案。︽今周刊︾近日接獲許多檢舉,為了保護所有人民的資產,本刊持續追追追,繼續揭發這些住豪宅的「謝青良們」。

撰文‧劉俞青

自從︽今周刊︾第八二九期揭發政府基金代操經理人謝青良坑殺人民血汗錢、自己卻坐擁豪宅後,謝青良的作法引發各界撻伐;究竟還有哪些基金經理人和謝青良一樣住豪宅、開名車?

謝青良其實不是個案,這些投信業界的「謝青良們」,以家人之名坐擁億元豪宅的所在多有,和其收入比例明顯不符。檢調如果再坐視不管,恐怕將是台灣資本市場亂源的幫凶。

凱基投信前經理人彭國星

坐享頂級生活

這次盈正案的起頭,金管會共懲罰三家投信、三位基金經理人,其中除了安泰投信的謝青良已經曝光之外,另外一位凱基投信股票投管部協理兼「凱基台灣精五門基金」經理人彭國星,也在這次金管會懲處名單中。

彭國星的住家,就買在台北市富人聚集的安和路上,是遠雄建設在三年前推出的「遠雄安禾」。如果以目前市價每坪約一四○萬元計算,彭國星家裡共七十坪,外加兩個車位,總價大約一億一千萬元。

這棟豪宅的市場知名度雖然不高,但以具備隱私、低調的特質,頗受有錢人喜愛,而且社區只有五十戶,住戶單純,地點在安和路靜謐的巷內,環境很清幽。推出之時,遠雄建設強調這是一座具備制震、制音等設備的新一代五感住宅,前一陣子因為宣明智外遇生子案而聲名大噪的李珍妮,在此也有一戶;社區共有十三樓,彭國星的豪宅就買在中間樓層。

此外,投信圈也盛傳,彭國星很喜歡汽車,曾經看過他開著保時捷、BMW等名車,馳騁在台北街頭。

當時金管會清查彭國星的戶頭發現,他的手法和謝青良如出一轍,在盈正上櫃前用徐姓人頭戶買進,並在上櫃後股價五百多元的高點賣出,大賺一票;但他操盤的凱基投信基金卻在上櫃第一天大買,等到人頭戶下車後,他的基金才賣出。對於金管會的調查,彭國星在去年九月去函金管會,對自己的行為坦承不諱,並在去年底自凱基投信離職。

不過,該檔基金當年度仍然有正報酬,因此凱基投信表示,並未因為盈正股票導致該檔基金交易虧損,而對投資人做出任何賠償。

日前,財政部長張盛和才宣示要徹查公股行庫旗下的證券營業員,是否有開名車、住豪宅等異常不明財產所得的現象,但金管會對繼謝青良之後,類似彭國星這樣的「不明所得」,不知究竟看見了沒有?

第一金證券前操盤人陳伯俞

買進盈正時機很敏感

此外,近期市場盛傳有官股行庫旗下的自營商也介入盈正案,根據本刊抽絲剝繭調查,這位行庫操盤人,就是曾任職第一金證券自營部門的「陳伯俞」無誤。

陳伯俞比謝青良年輕,今年只有四十一歲,而且家境很好,他的家族是有名的「雙葉冰淇淋」食品公司,但據說陳伯俞在外面常自稱,自己從來不用靠家裡,他的錢都是自己賺來的。

陳伯俞在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前後任職約三年,卻在盈正案爆發前的敏感時刻突然離職,根據第一金證券表示,陳伯俞在二○一○年七月底正式離開第一金證券,第一金證券高層還表示,陳伯俞是因為前一年度操作「表現不好,有瑕疵」,才因此走人。

不過就在陳伯俞離職後一個多月,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就在市場上買進盈正股票,當時的操盤人是經理莊炎霖,目前還在職。但以第一金半官方的色彩,卻異常地買進「盈正」這種股價大起大落、爭議性又高的股票,背後的投資決策過程,恐怕必須對外界好好解釋清楚。

而第一金證券也向本刊證實,二○一○年九月,盈正掛牌上櫃後,確實有從市場買進三十、四十張的盈正,「持有一個禮拜到十天左右就賣掉」。

市場傳言離職後的陳伯俞,在盈正這檔股票上大賺一票,雖然聰明地選擇在敏感時刻離職,切斷他個人與第一金證券之間的關聯,但他自己是否與公司派、其他經理人有所聯繫,而他自己、以及第一金證券前後都有買進盈正的紀錄,時間上的巧合,也引人遐想。

對此,本刊去電求證陳伯俞,他表示自己買進盈正股票,都是在離職之後,為數也不多,至於第一金證券買進盈正時,他已經離職,與他沒有任何關係。

這位自稱「錢都是靠自己賺」的陳伯俞,如今就住在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上,著名的「元大花園廣場」豪宅內,他在三年前買下這戶權狀七十七坪、外加兩個車位的豪宅,目前市價每坪以一二○萬元計算,總價也上億元。買進當時他年僅三十八歲,市場傳言許多基金經理人都來過他家。

而陳伯俞任職第一金證券期間,第一金董事長剛好就是現在的金管會主委陳裕璋,日前財長張盛和才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查出不法,「督導的董事長、總經理都要負責」,但截至目前為止,所有出事的公司,沒有一位負責人因此有所異動。

買豪宅不會輕易找人頭戶

成回溯金流重點

事實上,這波從盈正案延燒出的「經理人住豪宅風」,是因為這幾年豪宅興盛,許多從股市賺取暴利、不法所得的基金經理人,都會興起住豪宅的念頭,因此不約而同紛紛買進豪宅。

相對證券市場的人頭戶盛行,在金檢中不易被查出,但投資不動產,尤其是買進上億豪宅,一般人若無充分信任,不會輕易找毫無關聯的人頭戶頂替持有。因此這次本刊揭發從「豪宅」回溯查金流,成了這些基金經理人百口莫辯的鐵證。相對過去偵辦炒股案,這是最大不同,也是案情最有可能突破之處。

除了這條逆向的金流,熟悉台股的市場資深人士還表示,這些經理人的行為會如此猖獗,背後隱約有一個無形組織長期在支持,而這個組織的主導者,就是市場上傳言的「金主」。

這些所謂的金主,事前找好人頭戶,墊款的年利率二成,基金經理人只要負責繳二成的保證金、然後在指定的帳戶下單買股票即可;這種「金主加基金經理人」的「營業模式」,最大好處是金流就此斷掉,和經理人幾乎是毫無關係,這也是過去金管會或檢調在調查類似盈正炒股案時,經常以「查無實據」結案的原因。

除此之外,包括公司董監事在內的公司派相關帳戶,也是檢調單位最不該放過的查緝方向。由於公司內部人士最清楚公司的營運狀況,因此利用上市櫃時機上下其手,坑殺外部股東,也是常見的手法 。

以盈正案為例,二○一○年九月上櫃時的董事長陳友安,已經因為涉及內線交易案下台,由此可見這種被基金經理人或市場主力提前鎖定的標的,事後證明公司派都可能涉入其中。

從正面思考,如果檢調具備足夠的專業辦案能力,這次盈正案不啻為一次整頓台灣資本市場的絕佳機會。這場牽連甚大的炒股案,從金主、基金經理人、自營商操盤人,到公司經營者,幾乎都涉入其中,如果能夠整串粽子一舉擒獲,正能收殺雞儆猴之效,一清股市風氣。

檢調與金管會調查盈正案三管道管道一這次盈正案最大不同之處豪宅金流曝光基金經理人管道二過去的檢查方式,經常查無實據結案基金經理人金流斷流,不易曝光金主的人頭戶下單市場金主

管道三公司派

盈正上櫃時任董監事的金流,也是檢調清查方向

董事長陳友安

董事法人漢唐集成

法人代表王燕群

董事法人漢唐集成

法人代表陳朝水

董事許文

董事蕭宗哲

獨立董事丁予嘉

獨立董事林詮盛

監察人陳世浩

監察人陳淑華

監察人何俊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71

《 案例篇》保錯險種 百萬年薪還不夠支應一家四口 用儲蓄險規畫退休金 差點退不了休!

2013-03-04  TWM  
 

 

因為錯把儲蓄險當成退休規畫標的,又誤信業務員而買了三張投資型保單,龐大的保費重擔讓于安慧的家庭財務一度陷入窘境,更讓他們離退休目標越來越遠。所幸,在積極調整之後,不僅使保障更周全、保費大幅降低,透過年金險規畫,也讓他們對退休目標更加明確。

撰文‧何珮郁

「如果不是在保單上走了這麼多冤枉路,我先生應該可以更早退休的!」于安慧(化名)嘆了口氣說。

早在十多年前,于安慧和先生在第一個小孩出生時,就有了規畫退休金的念頭,但是因為用錯工具、買錯保單,不僅長期使家庭財務陷入入不敷出,還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不少保費。所幸,經過專家的建議和調整後,他們的保費不僅大幅降低,保障也更完整,再加上年金險的規畫,離退休目標又更近了一步。

年繳六十五萬保費 差點拖垮財務時間回到十七年前,于安慧和先生剛結婚時,兩人就各規畫了一套基本保障,包括終身壽險、醫療險、重大疾病險和癌症險等,年繳保費約十二萬元。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于安慧離開職場,成為專職的家庭主婦,同時也身兼家庭財務長,一手控管家庭收支;處理家務之餘,也會聽廣播、閱讀理財資訊,在耳濡目染下,于安慧有了為退休生活和子女教育基金打算的念頭。

「那時候我們一心只想到要努力儲蓄,為了退休做準備,就一口氣買了兩張儲蓄險保單。」當時的于安慧根本沒想到,這兩張終身還本儲蓄險保單,壽險保額各一百萬元,年繳保費高達二十七萬元,正是日後拖垮他們家庭財務的關鍵致命傷!

雖說是想為退休金準備,但于安慧回憶,「當時很多理財節目都說退休大約需要一千二百萬元,我就以為我們的目標也是一千二百萬元。」關於退休後的生活費需要多少錢,以及退休目標金額要訂多少,這些問題她全然沒有具體概念。另一方面,當時家庭收入全靠先生一人的薪水,先生的年收入平均介於一百二十萬至一百五十萬元之間,而年繳保費卻高達三十九萬元,完全不符合一般認為保費不超過年收入十分之一的原則。

後來,在第二個孩子出生後,兩人的家庭責任又更重了,此時,于安慧才意識到,先生是家庭唯一收入來源,萬一發生意外狀況,自己和孩子的未來一定會陷入困境,而過去花大錢買的保單,先生的總保額不過一六○萬元,保障根本不夠。為了加強保障,于安慧接受了業務員的建議,在兩年間就為先生陸續買了三張投資型保單,保額增加了一千六百萬元,但年繳保費也高達二十六萬四千元。

更重要的是,因為不熟悉投資型保單的商品架構,于安慧誤信業務員而重複買了三張投資型保單,每一張保單的前置費用都高達一六○%,而這些前置費用都是保險公司用來支付業務員佣金和行政管理的費用,根本不會投入保障和投資中。而且于安慧缺乏資產配置的觀念,保單所連結投資的基金多達十五檔,全都是積極型的標的,初期表現不錯,但在金融海嘯之後,一度慘賠五成。

精算所需壽險保障額度 砍掉多餘保單宏觀財務顧問資深首席李鳳蘭表示,這是相當錯誤的作法,若想透過投資型保單增加壽險保障,應該先計算出個人或家庭所需要的保障額度是多少,再依照保險公司規定的保額級距,來推算出應繳交的目標保費,而且只要投保一張投資型保單即可,才不會一再重新繳交新保單的前置費用,無端虛擲保險費。

好不容易幫先生加強了保障,但于安慧也發現,家庭的支出漸趨沉重,一家四口的日常生活開銷加上房租,每月將近十萬元,再加上當時每年須繳保費約六十五萬元,結算下來,家庭收支呈現捉襟見肘的狀態,甚至還開始啃蝕了婚前儲蓄的老本。

走到這個階段,讓于安慧開始驚覺「一步錯、步步錯」的連鎖效應:因為用儲蓄險作為退休金的準備,以至於高額的保險費並未換來足夠的家庭保障;為了補足家庭保障,又投入了更多資金買保險;現在,為了應付保險費,反而開始動用到原本的存款……。「想來很可笑,一開始買保險是為了退休,後來,保險反而侵蝕了我和老公的退休老本。」她說。

連鎖效應還沒走完,也是為了擠出這筆龐大的保費,一家人的生活品質都連帶受影響,盡量省錢,不外食、少買衣服,老公上班時也是每天帶便當。「最慘的是,甚至連購屋的計畫也因此取消。」于安慧悔不當初地說,當時剛經過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事件,房價正是便宜的時候,看見一戶房子想買,但因為保險費負擔太重,最後決定暫緩購屋計畫。

這一緩,就讓她錯失了近十年來最佳的買房機會,隨後房價一路高漲,直到今天,于安慧一家人還是只能繼續租房子,無法擁有自己的小宅,面對退休後的生活,心裡壓力也更為沉重。

常年為龐大的保費負擔而焦慮不已,于安慧眼看著先生即將邁入五十歲,兩人距離退休年齡越來越近,退休規畫卻一點進展也沒有,政府的勞保制度又頻頻傳出危機,終於讓于安慧下定決心改變家庭的財務窘境。徵詢專家建議後,于安慧首先計算出先生實際需要的壽險保障額度,這才發現目前已有的保障加上現有資產,早已遠超過家庭的保障缺口。

於是,她壯士斷腕地先將兩張投資型保單解約,趁著二○一一年股市表現較佳時陸續將基金贖回,只保留一張一千萬元保額的投資型保單,另外再以保費較便宜的意外險增加保障。而兩張儲蓄險部分,則是剛好繳費十年期滿,于安慧選擇以解約方式一次領回。經過一番調整後,于安慧的保費重擔頓時減輕不少,年繳保費從逾六十五萬元大幅降低至十九萬元,保障也比過去更周全。

加入變額年金險 為﹁長壽﹂先做準備接下來,她與先生開始進一步討論確切的退休規畫,透過平常的記帳習慣,于安慧初步預估兩人退休後的每月生活費約需四萬五千元,若加計未來通膨,則實際需要約七萬四千元,而先生的家族成員普遍長壽,不少長輩都活到九十歲高齡。因此,先生退休後的餘命以活到九十歲為計算基礎,若選擇在六十五歲退休,扣掉儲蓄、勞保給付與公司的退休金部分,須準備的退休金缺口約為一千三百萬元。

有了明確目標後,于安慧進一步試算,目前處於低利率環境,若只靠定存或一般的利變年金險,恐怕無法達成目標。她決定以變額年金險作為標的,將部分儲蓄加上先前保險解約的兩筆金額共約八百萬元,投入年金險保單,若順利於六十五歲時達成目標,預計每年可領回六十九萬元,保證領取期間二十年。雖然走了不少冤枉路,于安慧說,至少現在很清楚退休的目標,家庭收支平衡且保障無虞,夫妻倆的心情也更踏實。

于安慧「步步驚心」的保險4 階段

1新婚時期

建立基本保障

規畫內容:為自己和先生各規畫終身壽險60萬元,並投保終身醫療險(包含癌症險、重大疾病險)。

年繳總保費:12萬元

影響:雖有基本保障,但利用終身險作為保障工具,保費已偏高。

2第一個小孩出生

為退休金做準備

規畫內容:夫妻兩人各買一張終身還本儲蓄險,保額各100萬元。

年繳總保費:39萬元

影響:用儲蓄險作為退休金規畫,成本甚高,嚴重排擠其他重要保險配置的資金空間。

3第二個小孩出生

補足壽險需求

規畫內容:增加3張投資型保單,保額共計約1600萬元。

年繳總保費:65萬4000元影響:家庭收入過半用來繳交保費,嚴重拖累生活品質,甚至影響購屋計畫。

4年屆50歲

降低保費、確保退休生活無虞

規畫內容:

1、將兩張儲蓄險期滿解約一次領回。

2、解約兩張投資型保單,只保留一張保額為1000萬元。

3、增加先生的意外險保額2000萬元。

4、保單解約金額投入變額年金險。

年繳總保費:19萬元

影響:透過年金險,確定退休後的固定收入,心情篤定踏實,也能更有效地規畫退休資金缺口。

于安慧的家庭保單調整後,保額提高、保費大幅降低!

調整前

險種壽險總保障年繳總保費終身壽險2張1920萬元65萬4000元

終身還本儲蓄險2張

投資型保單3張

調整後

險種壽險總保障年繳總保費終身壽險2張3120萬元19萬元

投資型保單1張

意外險1張

變額年金險1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14

《試算篇》領第一份薪水就該懂的退休準備 簡單3 步驟 算出你的退休金缺口

2013-03-04  TWM
 
 

 

「退休,我到底該存多少錢才夠?」「我要怎樣算出我的退休金缺口?

又要怎樣配置?」「現在做,還來得及嗎?」這些疑問,是許多人在退休前最常提出的問題,而這些疑問都能在概算下獲得解答。

撰文‧許樶文

「我今年才三十歲,存買房基金、生活費都快不夠用了,怎麼可能還有辦法存退休金?」在製造業上班的王先生說出了許多三十世代人的心聲。

「但退休準備應該要越早開始越好,不管幾歲的人,只要出社會工作領到第一份薪水,就該為自己的退休做準備。」財團法人文向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林文英強調。

每花一分錢 就加上二成儲蓄金存起來林文英提到,許多年輕人認為應該要先成家、買房讓自己有安定感,眼前許多經濟準備都比退休重要,退休是最後一個順位,而做完前面這些當務之急的規畫,哪來的閒錢準備退休?「這些觀念沒錯,但還是能為退休金精打細算。」林文英說,年輕人能透過一些小技巧去儲蓄,例如每花一分錢,就加上二成的儲蓄金存起來。林文英進一步解釋,如果買一瓶牛奶要二十元,當下要多存四元,一個月下來,就能存到比開銷多兩成的資金,這筆錢就適合拿去投資,為退休而準備。

而不論哪個世代的族群,計算自己退休金的主要原則皆是相同的,「保險永遠是填補原則,不需要買多,只要買到社會保險不足的部分就夠了。」金管會副主委、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特聘教授王儷玲強調。

王儷玲表示,計算自己退休金缺口,第一步可以先勾勒出自己想要的退休生活,到底需要多少資金,而這些資金就可以計算出每一年自己的財務該如何規畫。

接著,再去計算自己從社會保險中、也就是勞保、勞退能拿到多少補助,而需要的資金去扣除這些補助還有多少缺口。

配置年金險 可以所得替代率兩成估算王儷玲強調,並非要你把所有的退休金缺口都靠年金險補足,但至少年金險要是退休金計畫中重要的一個配置,「年金險的配置大概在所得替代率的兩成左右,會是比較妥當,當然配置比例必須依照個人當時狀況、風險屬性再去做調整。」例如,年輕族群因為有時間上的優勢,想要過比較富裕的退休生活,能用長時間累積,放大複利滾存效果,但時間上越接近退休的人,腳步就要加快。

中國人壽宏觀通訊處業務協理梁建芳便認為,超過四十五歲的族群,就該加快累積退休金的腳步,每個月必須要多提撥一些資金給退休帳戶,「趁現在自己還有收入、還有能力時多做一些,就能避免活越老、越沒錢花的不安感。」至於已經逼近退休時間的六十世代,現在則該多找能讓自己有固定收益的商品,且風險越小越好,「即期年金就完全符合即將退休族群的選擇。」台灣人壽炳為通訊處資深區經理林玟政說。

不論哪個世代,都有適合自己的退休年金商品,最重要的不是選哪個商品,你應該意識到退休金準備問題及早開始規畫。

要有多少年金險才足夠?

步驟一:退休費用預估

每月支出

食宿開銷2萬元╱月醫療儲備金5000元╱月自我進修5000元╱月自由運用5000元╱月日常娛樂5000元╱月其他支出5000元╱月合計(月):45000元

X 12個月

合計(年):540000元

年度支出

長程旅遊10萬元╱年短程旅遊5萬元╱年

其他費用

合計(年)15萬元

→退休後,我每一年的總支出是 69萬元步驟二:退休後的可用資金預估

每月收入

勞保17000元

勞退8000元

房屋租金

基金月配息5000元

兒女供養

其他收入

合計(月):30000元

X 12個月

合計(年):360000元

每年收入

股票股息收入24000元

存款總額12萬元

其他收入

合計(年):14萬4000元→退休後,我每一年的總收入是 50萬4000 元步驟三:依預定退休時間,

選擇適當的年金險類型

30歲→距離退休25年以上,適合變額年金險

55歲退休65歲退休

缺口10萬至15萬元年繳7.5萬元(每年約領回12.4萬元)年繳4.3萬元(每年約領回12.1萬元)缺口15萬至20萬元年繳11萬元(每年約領回18.3萬元)年繳6.5萬元(每年約領回18.5萬元)註:以變額年金險、繳費20年計算,平均投資報酬率為4%40歲→距離退休15?25年,適合變額年金險

55歲退休65歲退休

缺口10萬至15萬元年繳13萬元(每年約領回12萬元)年繳7.6萬元

(每年約領回12萬元)

缺口15萬至20萬元年繳19.5萬元(每年約領回18萬元)年繳11.3萬元

(每年約領回18萬元)

註:以變額年金險、繳費15年計算,平均投資報酬率為4%50歲→距離退休5?15年,適合利變年金險

55歲退休65歲退休

缺口10萬至15萬元年繳21萬元(每年約領回12萬元)年繳18萬元(每年約領回12.2萬元)缺口15萬至20萬元年繳32萬元(每年約領回18.3萬元)年繳27萬元(每年約領回18.3萬元)註:以利率變動年金險、繳費10年計算,平均宣告利率為2%→隔年就退休,適合即期年金險55歲退休(目前約54歲)65歲退休(目前約64歲)缺口10萬至15萬元一次繳清438萬元(每年約領回15萬元)一次繳清373萬元

(每年約領回15萬元)

缺口15萬至20萬元一次繳清584萬元(每年約領回20萬元)一次繳清497萬元

(每年約領回20萬元)

註:以即期年金險試算

結論:我該補的退休金缺口(年)69萬 – 50萬4000 = 18萬600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