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問精選】對話伏牛堂張天一:當項目爆火後,如何面對負面?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30/147328.html

i黑馬註:伏牛堂創始人張天一,90後,因為熱愛家鄉的美食,所以在帝都開了一家常德米粉店。這家店因為口味不錯,加上得到了徐小平的青睞並獲投資,一夜時間,被貼上了“90後、互聯網思維、玩轉路邊攤”等標簽,爆紅於各大媒體。那麽,爆火以後,他的創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黑問:因為媒體的關註,生意也隨之明顯火爆了嗎?
 
張天一:關註會帶來人流。但是這樣的人流存在一些問題:

1、非目標顧客,對產品沒有認知,所以很容易造成負面口碑;

2、影響正常的營業秩序 ;

3、這種人流的持續性不強,除非能獲得持續關註;
 
黑問:那這種正面的、負面的口碑會影響到你的經營思路和產品嗎?
 
張天一:自己的想法與輿論的博弈,完全取決於leader內心的強大與否。所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輿論的力量是積極強大的,羅永浩這樣的戰鬥機都扛不住,很難說我們這樣的90後團隊會不受影響。
 
這個時代的邏輯其實就是後現代主義哲學家們的思路,懷疑一切,打倒一切。吃伏牛堂和泡郭美美很像。我能想象,有些花錢泡了郭美美的人,目的一定不是為了約後給五星好評,而是為了在人前能夠吹這樣的一句牛逼:“嗨,也就那樣。”
 
所以因為關註來消費伏牛堂、黃太吉、雕爺等品牌的客流與其說是消費米粉,毋寧說是為了花20塊錢睡一次“互聯網思維餐飲”這個公共廁所,最後再吹句牛逼:”嗨,也就這樣。”這里面絕大多數都是負面口碑,很難產生正面口碑,這和人的心態有關系。比如,無論我怎麽解釋,就是有很多人不相信十萬塊錢能夠在一個寫字樓里面接手一家轉讓小門面,他可以繼續意淫:伏牛堂會做火鍋啦,不務正業等等等。
 
這其實很像早期我剛開始賣米粉的時候,很多人來問我,上來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為什麽畢了業要賣米粉。其實他壓根不需要我的答案,在他的心里面壓根也不在乎我說什麽,他心里面已經意淫了一個我為什麽賣米粉的戲劇套路模板。
 
這種先意淫出某一個靶子,後打倒的邏輯挺盛行。古時候叫“劃分隊伍”,皇帝砍外戚,外戚砍太監,太監砍士大夫這種事情在中國歷史上太多了。到了今天,就是伏牛堂=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炒作+難吃,所以綜上,伏牛堂必死。帶著這樣的事先預設劇情來,再加上路上開了三個小時車,再加上本來對米粉沒有認知,再好吃的東西大概也都可以給差評了。
 
所以這里面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始終要搞明白自己的根在哪里,自己從根上是個什麽玩意兒。比如我的湖南米粉,我就知道我的根兒是湖南人這個客群,兼覆蓋一些湖北、江西、四川等有吃粉習慣的人群。其它不懂米粉的非目標客戶過來,你炮轟就炮轟吧,我也不當一回事。但是要有湖南人說我的粉難吃,我就會難受了,我知道這個才是我真正在意的。
 
說了這麽多,一句話,對於鍵盤俠這種生物而言,打不絕,殺不死,也沒有必要去搭理。搭理的結果就會像老羅這樣里外里不是人。檢驗一個生意好不好的根本在於他在商業上成立不成立,因為關註帶來人流不能說明我火,關註的人流走掉了也不能因此說我會死,我們需要觀察的是,一年乃至十年後,伏牛堂是否還是好好地活著
 
至於互聯網思維雲雲,在我看來,也不重要,能夠增加流水的思維就是好思維,不能夠增加流水的思維,談它也沒有太大意思。
 
黑問:除了去消化那些刻意的負面評價,爆火對於其實還挺苦逼的創業者意味著什麽呢?
 
張天一:剛才說了,爆火的一個方面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是負面的。但對企業發展的正面的東西也就會來了,所謂“鳳棲梧”。資金、團隊、市場合作這些難死早期創業團隊的問題可能對一個紅了以後的創業團隊而言就都不是問題了。比如投資人,伏牛堂的投資人有險峰華興、真格、IDG,有人戲稱我們是歷史上投資人陣容最豪華的米粉店。我們從來沒有刻意找過投資人,都是抱著隨緣的心態,也把錢給融了。 但紅火以後帶來的資源井噴我覺得是挺危險的。因為大量的信息湧入進來,你不知道接多少,怎麽接,你甚至不知道哪個是資源,哪個是坑。搞得不好就搞成了一波流。因為此種爆紅對於我們這樣的創業團隊而言,多少是有點半由人事半由天的成分在里面。我喜歡讀歷史,也喜歡從里面里面琢磨伏牛堂的商業哲學和邏輯。你比如說,歷史上那麽多的草根起義者,李自成、黃巢、太平天國,都是在暴發戶似的暴增之後身死名滅,反而是不聲不響的劉邦、朱重八這樣的草更創業者最後活了下來。大概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本來都應該有自己的成長周期和空間,過速催化出來多少都會有一點問題,就好像段譽猛然吸了一大堆內力要不是運氣好,就直接死掉了。 我自己信一點佛,所以我始終覺得對我們這種爆火的團隊而言運氣和腦子清楚非常重要,有多大能力就辦多大盤子的事情,搞大躍進、放衛星都會導致爆紅之後就爆死,我從來不敢說伏牛堂要開多少家店,之前寫了篇文章“伏牛堂,一年開一百家店?”說明這個意思,結果別人一解讀,直接把問號去掉,變成“伏牛堂一年要開三百家店”了,搞得現在這種文章也不太敢寫。伏牛堂到了今天我有了一點底氣,在於我把我的目標客群組織起來了,我們搞了一個在京湖南年輕人的社群——霸蠻社,我們所謂的市場和公關團隊就幹一件事情,帶著我們霸蠻社的小夥伴玩,我知道這是伏牛堂的命根子,關鍵時刻可以續命。
 
黑問:那麽對於期待自己爆紅的其他創業者,你有什麽建議嗎?
 
張天一:簡單點說就是發出自己的聲音唄。
 
我會說伏牛堂不需要媒體,伏牛堂自己就是媒體。所以順著這個思路,在有伏牛堂這個米粉品牌之前,我們先做了“伏牛堂創思維”這個微信公眾平臺,或者說自媒體。
 
只要有聲音,我自己分分鐘就能夠發出來。
 
我們這個公眾平臺上每天會受到一些投稿,很大一部分是受了這一波創業潮的啟發,互聯網人士或者大學生開始賣某一種小吃,然後把文案投到我們這里,希望我們發出去。
 
這些文案我一看,就樂了,標題清一色的“我為什麽XX了去賣XX”的結構。從一個事情上講,沒有那麽多奧妙,有的時候就只是做在前面而已,後做的只能成為跟隨者。所以我會和這些投稿的兄弟姐妹們講,你們千萬別用這個標題,不如改成“坑爹!我後悔為什麽XX了去賣XX”,可能會好一點。
 
這個玩笑背後的意思是,創業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事情,這個特立獨行、這個反潮流一定是發自骨子里面的而不是學來的,這里面的邏輯不是“因為我想不一樣,所以我要怎樣……”,而是“我本來就不一樣,所以我怎樣……了”,最後呈現在文案和行為方式上,那就是能夠抓住人的眼球。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同學的經歷是編造或者無病呻吟,或者為了寫文案而寫文案搞出來的“類型文案”,這里面為了公關而公關,為了策劃而策劃,我認為就有問題了,沒有真情實感,讀者不是傻逼,寫出來恐怕蒙不了人。
 
當初伏牛堂的第一篇文案,寫出來的時候雖然我知道會產生傳播力,但是這個東西確實是我發米粉發到半夜三點,看著樓上外資企業的加班的人都一個個走完了,心里面很多感慨一氣呵成的,而不是為了寫而寫。所以這個文案也沒有產生於我一開始賣米粉的時候,而是我的米粉賣了幾天後。
 
一句話,兄弟,你屌,能夠一屌到底本色出演,別學羅振宇這樣認慫。那你就會不一樣,不一樣的東西,才會產生娛樂效應和傳播效應。
 
黑問:最後一個問題,想對黑問的其他用戶(均為創業者)說點什麽呢?
 
張天一:自從創業以後,朋友圈基本上換了一圈人一樣,信息類型也換了,整天充斥著投資、科技、XX項目之類的信息。好像整個世界就變成了融資、找錢、找模式這點事。
 
有時會想,我們的社會還有這麽多問題需要思考呢,宇宙還有這麽多問題要思考呢,我的人生還有這麽多問題要思考呢,這些問題好像無法在一個創業者的生活圈里面呈現。所以我覺得創業是一個挺限制視野的事情。
 
所以不妨跳出創業來看創業,我會覺得它就是一個人生經歷而已,沒有那麽神聖,也夠不成人生原動力,上市也構不成人生目標。跳出創業看創業,很多在創業過程中覺得是事兒的事其實都覺得不是個事兒了。


點擊鏈接,上黑問社區和創業者一起討論相關問題~詳情請戳:http://ask.iheima.com/?/yiwenyida/5197


從專註單品到社群營銷,伏牛堂的下一站是“餐飲零售化”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9/165048.shtml

從專註單品到社群營銷,伏牛堂的下一站是“餐飲零售化”
野草新消費 野草新消費

從專註單品到社群營銷,伏牛堂的下一站是“餐飲零售化”

我認為真正的消費升級可能不是零售的餐飲化,而是餐飲的零售化。

側墻掛著拳擊海報,桌上擺著飲茶杯盞,背後墻上有一幅字,寫著“剛毅木訥,近仁”。在伏牛堂創始人張天一的辦公室里,我們準備進行采訪,他點了個熏香,然後說:“咱們開始吧。”

張天一本人貌似從不掩飾自己的IP屬性,也難怪他一手創辦的伏牛堂總要強調和其他餐飲店與眾不同。2014年,張天一以法學碩士身份從北京大學畢業,他沒有像很多同學一樣進入光鮮的律所,而是出人意料地創辦了一家米粉餐飲企業——伏牛堂,當時在網絡上引發一陣喧囂。

“北大碩士畢業賣米粉,是不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人們想起伏牛堂,不時會回想到這個話題。三年過去,伏牛堂現在已經在京津擴展到20家門店,2016年營收近億元,並且在做餐飲新零售多方面的試水,包括開發“霸蠻速烹牛肉粉,與每日優鮮、盒馬鮮生、全家等進行深度渠道合作等。

回望過去,野草新消費更想探討的是,此前伏牛堂主打的年輕人的互聯網社群營銷,到底有什麽獨家秘笈,現在發展成什麽樣了?在餐飲零售化的大潮中,伏牛堂又有什麽重要舉措,來形成自己新的勢能?

通過近日野草新消費對張天一的專訪,我們來一探究竟。

口述 | 張天一

整理 | 張乘輔

消費單品成趨勢:米粉憑什麽可以做到

我覺得吃這門生意是不能脫離產品的,好的產品是根,是核心

通過分析美國排名前20位的餐飲品牌,我發現,它們的產品有共同的特征。第一,是超級單品。第二,可以標準化流通。像漢堡包、薯條、炸雞、披薩……都是可以標準化流通的超級單品。

那麽,什麽食物是中國的超級單品呢?我們都知道,中國的主食是小麥和大米,小麥衍生出面條,大米衍生出米粉。我還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面條行業有大量的品牌聚集,比如味千拉面、九毛九等連鎖品牌。由於米粉的產業鏈發育不成熟,或者行業結構不完善,中國雖然有十幾萬家夫妻米粉店,但卻缺乏較大的米粉連鎖品牌。

所以,從創辦伏牛堂開始,我們就一直聚焦在做米粉這件事上。

對好的產品的理解要分為兩個層面:口碑層面和情感層面。伏牛堂在做米粉這件事上花了很多心血和心思。首先,要保證食材本身質量好。然後,考慮情感層面,要為產品增加附加值。

附加值一:湖南文化的正宗體驗。

伏牛堂有一句Slogan叫堅持正宗。正宗和改良之間有什麽區別呢?在北京,大部分食物為了迎合各個地方、各個年齡的人,都進行了改良。但我們希望伏牛堂米粉,不僅解決溫飽,還要有人跟故鄉的情感聯系,我們稱之為正宗的鄉土文化體驗。

當然,也有消費者建議,辣度能不能減一點?中草藥的味道能不能淡一點?我們選擇的是堅持做最正宗的湖南牛肉米粉,讓產品保留態度,也就保留了溫度。

timg

伏牛堂創始人:張天一

附加值二:產品本身的社交溫度。

一個產品,不應該只是一個食物,還應該有它的故事。並且基於故事,還能做有溫度的品牌傳播。今年6月,伏牛堂跟騰訊視頻合作,做了一檔節目——《靈魂粉館》。

我們把來店用戶的故事征集起來,跟食物相結合,做了一檔伏牛堂版的《深夜食堂》。我們這麽做,想向用戶傳遞兩個理念。第一,我們的產品沒有明星代言人,我們的代言人就是用戶。第二,每一個食物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而且故事是真實的。

餐飲品牌下半場:與用戶打交道成核心

1)從供應、渠道到用戶

除了產品有獨特的內涵,和用戶打交道的能力,也是現在要做好新餐飲必須掌握的。

在中國,品牌大約經歷了生產型品牌、渠道型品牌和消費型品牌三個階段。現在就是消費型品牌的階段。品牌需要以消費者為核心。所以,影響品牌的核心能力,可能不是跟渠道商和供應商打交道,而是跟用戶打交道的能力。

創業初期,我被貼上“北大碩士賣米粉”的標簽,被套上“互聯網思維”,很多人認為伏牛堂是依靠我個人IP立足的。但是,我覺得做餐飲歸根到底是做吃這門生意。

首先,品類有沒有選對?能不能占領消費者的心智?其次,產品是品牌的根,紮得夠不夠深?也就是說,產品是否能夠保證品質,是否能夠提供附加體驗?最後,才是有沒有一個高效率的傳播方式?

IP也好,人格也好,都是優化傳播效率的方法。可能因為我個人,伏牛堂的品牌傳播的更快一些,但沒有我這個人,伏牛堂也可以發展起來。因為,產品是根,生和死的問題是定在品類和產品本身上。

並且,我認為“人如產品,產品如人”,伏牛堂產品的價值主張是我們整個團隊賦予的。什麽叫堅持正宗?產品要堅持正宗,人又何嘗不是呢?我們的主要用戶是在校大學生和剛畢業幾年的年輕人。從高中到大學,從大學到社會,都會面臨身份轉換的沖突。所以,伏牛堂“堅持正宗”也是提倡年輕人要做正宗、做自己。

2)社群運營:精簡再精簡

除了線上的品牌傳播,伏牛堂與用戶打交道很重要的一塊是社群運營。我們有專門負責社群的部門,叫用戶體驗部,由8人組成。伏牛堂的產品開發、業務推進、市場調研、活動組織等,都會通過這個部門跟社群用戶聯系,獲取到第一輪反饋後才會發起。

社群運營目的就是讓一部分用戶與品牌加強關聯。我認為,一個品牌要運營社群,需要具備兩點。第一,這個品牌要服務用戶,能解決用戶基本的功能需求。第二,基於功能還要衍生出價值主張和形象符號。

2016年,我們在北京各個大學創辦了60余個伏牛堂社團,社團的主題就是賣粉。學生通過賣粉會經歷品牌定位、品牌策劃、內容運營等一系列過程,同時我們也會把創業邏輯、運營邏輯教給社團成員,學生在其中還是有很多的參與感和收獲感。

並且,我們還會組織大量的社群線下活動,對接了2000多個鐵桿社群用戶,然後根據他們的愛好組成了籃球、登山、攝影等將近50個興趣小組。我們會在周末組織線下活動,同時,伏牛堂有新品上線、產品品鑒,也都會組織他們召開線下見面會。

當然,我們也不是運營的用戶也不是不設門檻,伏牛堂會對用戶進行初步篩選,比如說至少複購兩次以上。我們在後期發現,除了拉新,後續的運營更重要。所以,從2016年到現在,伏牛堂對社群運營的邏輯就是精簡再精簡。

2016年最高峰的時候,伏牛堂拉新100多萬人。但之後我們就發現了問題所在:首先,微信社群的活躍度在不斷下降。其次,大規模用戶屬於CRM運營的範疇。

那麽,社群應該是什麽樣的?它會是高留存、高活躍,小範圍的、關鍵性的。規模大概是3-5萬,極端活躍的有3000-5000就可以。並且,社群運營不適合做大群,伏牛堂的社群人數上限是35個人。

CRM的用戶運營基數非常大,每一個用戶對品牌都是Nobody。所以,不用考慮個體的用戶具體什麽樣。只需要考慮如何去刺激轉化,怎麽去刺激留存,怎麽定期的召回激活?

但要做好社群的精細化運營,每一個用戶對品牌都是Sombody。所以,公司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跟這些用戶打交道。去了解產品和服務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品牌和運營可以有什麽樣的方向?接下來要合作的是什麽IP,有什麽福利?進而可以同社群用戶配合開展活動,比如,社群興趣小組想辦活動,需要場地支持伏牛堂就提供場地。

餐飲零售化:破除原有的邊界

1)個性與效率的矛盾

目前,伏牛堂主要有兩項業務。一項是基於連鎖門店,打造了“堂食+互聯網外送”的流通模型。另一項是餐飲食品零售化。從2016年開始,我們把核心爆品產品化,比如霸蠻速烹牛肉粉這款產品,目前在淘寶、天貓、每日優鮮、京東等各個渠道流通銷售。

對於新零售和消費升級,針對餐飲領域來說,我覺得其實講的是一個概念,叫作零售的餐飲化。比如,阿里巴巴推出了盒馬鮮生,永輝超市推出了鮭魚工坊等。

但這背後代表了一個趨勢,那就是效率的下降和體驗的上升。阿里原來是做電商,現在開始線下開店,商業效率顯然比電商高一點。永輝原來是做零售的,現在做餐飲服務,服務業顯然比零售業的效率要低。

這看似是很矛盾的,但一切也都是圍繞供需關系在變化。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開始了市場經濟體制改革,90後是真正地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長大的一代,而現在這代人到了成熟的消費年齡和消費周期,這是消費升級的根源。

中國商業標準化、連鎖化的階段還沒有完成,新一代的消費者就開始追求個性化、體驗化了。於是,電商開始做線下,零售開始做餐飲,都是為了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獲得這一波的紅利。

我理解消費升級應該滿足三個標準。

第一,消費升級應該拉高客單,而不是降低客單。消費升級主要在200元客單價以內發生,高客單價領域的升級可能會越賣越便宜,強調性價比,低價就可以過上好生活,比如各種3C電器。

第二,消費升級不能降低效率,它要能給消費者提供個性感,不一定是個性。這意味著品牌不必須花很多錢去做形象、做品質,而是需要想一些聰明的辦法來體現個性感。

第三,消費升級能夠給人提供一種虛幻的“自我實現感”。就像排三個小時隊喝一杯喜茶,覺得生活品質上了一個檔次一樣。

所以,在餐飲這塊,我認為真正的消費升級可能不是零售的餐飲化,而是餐飲的零售化。

因為消費者永遠是追求個性和體驗,商戶則永遠是追求標準和效率,這是一對天然的矛盾。凡是能夠把這個矛盾解決的,就是成功的品牌。最典型的是蘋果手機,每臺手機都一樣,滿足標準和效率,但APP Store各種應用又能提供個性和體驗。

現在,餐飲零售化也在解決這個矛盾。比如,過去做門店的,體驗非常好,既有社交溫度,又有文化體驗。但門店餐飲有邊界,邊界分為時間邊界和空間邊界,是破除不掉的。如果現在餐飲食品能實現零售化的流通,就是在原來體驗好的基礎上,增加了效率。

2)破除餐飲的邊界

今年618,在天貓和淘寶的方便速食排名上,伏牛堂大概排在第十名。前20名當中,我們的客單價是最高的,其它的都是五、六塊錢的方便面等速食產品。這說明,消費者有方便速食的需求,而且開始追求更好的品質、體驗,以及個性感。

同時滿足效率和體驗,可以從伏牛堂的兩個循環來講。

在大循環里,分為側重體驗和側重效率。年輕人要追求體驗,就可以選擇伏牛堂線下店堂食。追求效率,就可以選擇外賣或者便利店、新零售等渠道購買伏牛堂的產品。

在小循環里面,零售食品的伏牛堂牛肉粉同其他產品相比,也是追求更好的個性和體驗。方便面的本質是泡,方便就是它的底層代碼。

我們在做市場調研時發現,現在速食消費者第一需求不只是便利。如果只是便利,外賣就比方便面更加便利。今年統一也提出:“我們不要做方便面了,要做需要煮的面,客單價在15-30塊錢,讓年輕人回歸廚房。”

伏牛堂的牛肉粉不僅需要煮,而且還有其它區別,核心就是可以自己很方便卻不將就的吃一頓飯、一碗好吃的牛肉粉。傳統方便速食的湯是濃縮的,伏牛堂米線則是一袋原湯。傳統方便速食沒有肉,伏牛堂牛肉粉里有很多大塊肉。

餐飲零售化的核心是破除餐飲的邊界,讓產品在更大的時空範圍里流通。吃這門生意的本質是什麽?我認為吃是一門時間生意。按分鐘劃分,就開餐飲店;按小時劃分內,就送外賣;按天劃分,就做便利店里的冷櫃微波鮮食;按月和年劃分,就做食品。

現在,很多的餐飲都從傳統堂食開始過渡到外賣,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就是解決以天、月、年為單位的需求了。所以,關於吃這門生意,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以上四個時空維度的排列組合。

當然,目前餐飲門店只是我們的一個渠道,我們的產能可以跨越餐飲門店這三公里,也就是外送三公里的邊界,通過新零售的渠道進行的多方面的延展流通。

現在新零售渠道普遍選擇進口的速食食品,因為在中國,渠道率先升級了,而產品的消費升級卻沒有跟上。

最近,伏牛堂和每日優鮮、全家盒馬鮮生等新零售渠道都達成了合作,像在北京的盒馬鮮生上架,一個貨架的方便面速食類目,除了伏牛堂一家是國產品牌,其它全是進口品牌,你就知道國內在這個領域的好產品和品牌有多稀缺。而品牌和新零售渠道都存在互補的關系。

接下來的話,伏牛堂會一直堅持聚焦做牛肉粉,要麽伏牛堂死,要麽我死,否則這個事就會繼續往前推。我們選擇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剩下的交給市場檢驗。

* 本文由野草新消費原創,作者張乘輔,編輯張曉軍。加入消費升級VIP群,請加野草君微信(crui12580)。

野草新消費 伏牛堂 張天一 餐飲 新零售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