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李超人翻啅以色列整砂整水 李華華

2010-05-05  AD





 

超人李嘉誠前年 賣咗以色列檔流動電話Partner股權,勁「骨水」過百億。正當全世界都以為佢從此同以色列講bye bye,點知噚日就被踢爆,原來佢老人家未玩厭以色列,今勻仲想叉隻手落去嘅係油砂同埋水。

傳聞同以國財長開過會

至於單料有 幾堅?華華覺得都幾堅o架,事關係彭博資訊引述以色列財政部一個唔願開名嘅官講嘅,爆料者仲話超人同佢哋財長Yuval Steinitz噚日響香港開咗一次會云云﹗

雖然超人嘅發言人同埋公關大臣話無回應,但由於單料「流」嘅程度低,所以華華個人(個人咋)估 計,好快應該有消息公佈,深層次解讀超人搞砂搞水,都仲係要搞番以色列,有理由相信,以色列應該係一個極容易俾人抽水(sorry,係提供搵錢機會,俾人 搵水)嘅風水旺地!

By the way,華華真係欣賞超人,唔係咩?睇睇班香港大孖沙,最叻咪又係返晒大陸搞吓地產,搞吓酒店,搞吓公路咁,惟獨佢一條友可以將生意做勻全個地球,仲掂埋 人哋啲油、碼頭等戰略資產,就算華華有嘢唔認同佢老人家,都要寫個服字!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4

既有苦幹精神 又能快速創新 以色列企業成為股神最愛的祕密

2011-7-18  TWM




在漏水率高達二成以上的台灣,一滴水都不能漏的任務幾乎像是天方夜譚。然而若細究以色列的水奇蹟,會發現五%漏水率的成績不僅來自於危機感與科技運用,兼具「苦幹」與「創新」的企業文化,才是成功捍衛水脈的本質。

撰文‧楊卓翰

二○○六年,「股神」華倫.巴菲特打破他自己的投資原則,買下他這一生第一家美國境外的公司。而這家公司,正是以色列的金屬公司── 伊斯卡(ISCAR)。

為什麼向來重視投資風險的巴菲特,會投資戰亂不斷的以色列,甚至當作波克夏踏出美國的第一步?我們的疑惑,在兩家以色列水資源企業中得到解答。

求生存

在最艱困環境中 磨練出最精悍執行力股神看中的,或許是同時兼具「苦幹精神」與「快速創新」特色的以色列企業文化。

關於「苦幹精神」,來自於沙漠民族在艱困環境中的求生本事。

六月二十二日,《今周刊》到了以色列北方城市海法郊區一處工業園區。一下車,在門口迎接我們的,是阿拉德集團(Arad Group)副總裁拉密。一見面,他便輕描淡寫地告訴我們,今天有一場空襲演習,到時候請不要緊張。

他 沒有說的是,這場演習是訓練國民遭受生化導彈攻擊的大型軍事演習,假想敵是黎巴嫩、約旦、敘利亞、伊朗、加薩走廊。簡而言之,就是假想以色列面臨所有鄰國 的同時進攻。事實上,不過就是五年前,阿拉德所在的以色列北方的工業區── 包括巴菲特投資的伊斯卡公司── 就曾受到黎巴嫩四千多枚飛彈的轟炸。

「對於吸引投資人來說,戰爭從來就不是個好故事。」拉密對我們解釋他刻意「淡化」這場演習的原因。但是,從企業公關文宣中,不會提及的故事,其實更能體會以色列企業最精悍的執行力。

阿拉德是以色列最大的水表製造公司,占有以色列八五%的市場。不只如此,以色列本地營收只占阿拉德總營收的二成。它絕大多數的生意,來自美洲、歐洲及東南亞等五十多國。

在 水資源管理領域,阿拉德可以說是以色列面向世界的招牌,同時,它也是最具歷史的本國企業之一。阿拉德成立於一九四一年,在以色列建國之前它就存在。阿拉德 集團的前身是政府掌控的集體農場(類似人民公社的經濟制度),隨後才轉型發展成為私人企業。因此打從企業成立,阿拉德就把國家的發展當成自己的任務。

「我在這裡工作四十四年,沒有一天停工過。」在話題轉到當年的黎巴嫩戰爭時,年近七十歲、原本坐在會議桌旁不發一語的技術長西蒙,突然打開嗓門。即使是在和平地區,從不停工已經很困難,更何況過去四十四年以色列經歷了六場大戰爭,死傷無數。

西蒙接著說,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六年的黎巴嫩戰爭,當時的黎巴嫩真主黨掀起了對以色列的空襲。那一年,根據以色列官方調查,有四二二八枚飛彈落在以色列北部,就在阿拉德的工廠不遠處。

「就 算是最緊張的情況,我們也沒有停工。」西蒙回憶,在情況最緊張的那幾周,政府終於發布了停止上班的命令。「但是,倫敦的訂單並不會因為以色列政府的停工命 令就延後。像很多以色列的企業一樣,我們告訴員工,自行決定是否上班。」西蒙記得,那天早上開車上班時,因為有生化飛彈的威脅,所以看到每個人都戴著政府 配發的防毒面具。「我在車上沒有時間緊張,急著思考的是,如果現場員工太少,人力應該如何調配。」沒想到一進廠房,西蒙看到大部分的員工已經到了自己崗 位,甚至比平常更準時。「我的心頭一震,衝進辦公室,免得員工看到我眼眶泛紅。」

執行力

即使發布空襲警報 依舊能正常交貨「我印象很深,不是因為那幾千枚落下來的飛彈。而是因為,那一季的產量居然比平常都還要高。」巴菲特看中的,正是這種精神。

事實上,巴菲特所投資的伊斯卡金屬公司,和阿拉德集團有著相同的經驗。在巴菲特投資伊斯卡金屬二個月後,黎巴嫩發射的一枚飛彈擊中了伊斯卡所在的工業園區。

當時,伊斯卡的總裁沃海默親自打電話給巴菲特說:「華倫,對你來說,或者對我們全世界的客戶來說,以色列沒有戰爭。」言下之意,不論以色列國內的戰況多糟,他都能夠如期交貨。

這正是以色列堅不可摧的企業價值所在。《雪球:巴菲特傳》的作者艾莉斯.舒德解釋巴菲特的看法。她指出,巴菲特所認定的企業價值並不建立在廠房或是技術,而是伊斯卡在最糟的情況,也要堅持於滿足客戶需求。

不過,阿拉德的價值並不僅僅於此。像以色列所有的企業,阿拉德身上流著創新的血。這家七十歲的傳統製造業老品牌,在二十年前決定大膽跨進科技領域。

八○年代,以色列的自來水管漏水率曾一度高達三成,「以國家發展為己任」的阿拉德,為了建起滴水不漏的守護網,開始研發智慧型水表AMR,讓水表自動回傳流量資訊,它把研發部門獨立出來,成立了Arad Technologies,每年投注在R&D項目上超過七%預算。

終於,經過長達二十年的摸索,在○二年阿拉德成功整合了3G技術,推出了以色列「護水」的關鍵角色,每三十秒就能回傳一次水量資料的高科技水表。

這樣的創新故事,在以色列企業當中屢見不鮮,而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即是艾米爾(Amir Peleg)和他所創辦的塔卡度公司(TaKaDu)。這家公司,甫被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y Forum,WEO)評為「二○一一年度科技先鋒」。

如果說阿拉德遍布全國的精密水表就像人體的感應神經,那麼,塔卡度研發出來的水資源管理系統,就是判讀這些資訊的大腦,甚至,能在水管漏水的前九天就能預先判斷,並且,能將區域的漏水率降至二%。

今 年四十九歲的創辦人艾米爾,早在年輕時,就已展現他的科技頭腦與發明長才。少年時代曾經贏得以色列國內發明競賽的青年特別獎,自一九九一年起,剛從學校畢 業的艾米爾,就走上了創業之路,成為生產檢測儀器的EVS公司共同創辦人之一,負責歐、亞市場行銷工作。九六年,充滿創業精神的他成為EVS開拓美國市場 的不二人選,赴美成立EVS美國公司。

二○○○年後,艾米爾的創業腳步轉進軟體領域,先後創立了一家手機遊戲軟體公司,以及網路顧客資料分析公司YaData。而後者,則在○八年被微軟以三千萬美元的價格收購。這筆資金,成為他再一次創業、轉戰水資源市場的創業基金。

靠自己

找 商機 就算失敗都是值得的經驗「你或許覺得,我的人生似乎總在尋找新的商機,但在以色列,我不是特例。」艾米爾說,以色列不但資源少,甚至,因為與鄰國之間存在 政治緊張,所以也不易透過區域貿易,用僅有的資源「以物易物」。「以色列人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要什麼,就要靠自己的雙手做出來!」他解釋了以色列人富含 創業精神與創新能量的民族性。

他自承,自己的創業之路相對順利,但他卻不是用「失敗」這個字眼,解讀其他創業失敗的同胞,「創新,就像是走 在眾人的前面推動革命,這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強調,創新的成功往往需要累積許多失敗的經驗值,「所以,一個人創新失敗,對於其他人或國家來說, 反而像是一次有價值的『犧牲』。」「我對這個國家的前景非常樂觀,就像我說的,每個人都有創新的基因,這裡有成千上萬像我一樣的人,隨時準備『犧牲』,為 下一次的成功創新累積經驗值。」艾米爾大笑著說。

但他並不是在開玩笑,以色列的新興企業數量成長速度,超越了任何一個國家。阿拉德古老傳統的苦幹精神,和塔卡度快速創新的冒險精神,在以色列交織成一套滴水不漏的保護網,而當兩個看似兩極的文化兼容一體,也造就出以色列企業的強大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1

耶路撒冷專訪 《創新企業之國──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啟示》作者 掃羅.辛格:三種子造就以色列的創新

2011-7-18  TWM




水科技創新、替代能源創新……,「創新」在以色列,是最古老的名詞。

為了生存,從建國第一天起,以色列就只有這條路能走。但這條路並不好走,從社會文化到政府決心,不畏失敗,在險境中找到第一。

撰文‧楊卓翰 攝影.吳東岳二○○八年,以色列建國六十年,美國道瓊旗下財經網站﹁MarketWatch﹂以專文報導該國六十年來的經濟奇蹟。文中形容,以色列荒漠奇蹟的成因,幾乎無法解釋。

的 確,在資源極度匱乏、鄰國敵意「有志一同」的環境中,以色列的處境豈是「四面楚歌」足堪形容?然而依據IMF(國際貨幣基金)數據,自二○○○年至去年, 以色列的GDP(國內生產毛額)累積成長率將近四成,IMF並預估,今年以色列的人均GDP更將首度突破三萬美元大關。

更神奇的是,以色列的失業率從○五年就開始連續下降,○八、○九年金融風暴最烈的時候,失業率甚至從七.三%降到六.一%,完全無視國際動盪不安的環境。如此令人困惑的現象,到今天都不斷被提出討論。

趨 勢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在《國家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書中指出,「一國競爭力的來源,在於本國產業的創新和升級能力」。走進以色列,我們發現這個國家的經濟奇蹟,正是把創新的能量發揮到極 致。

第一顆種子

被迫創新 鼓勵失敗、練苦功的文化「以色列沒有資源,所以,被迫創新。」說話的人是掃羅.辛格(Saul Singer),以色列最具影響力的財經作家,他在去年的著作《創新企業之國── 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啟示》(Start-up Nation),甚至被敵視以色列的回教國家譯成阿拉伯文發行,在《經濟學人》雜誌去年的一篇《解密以色列經濟》的文章裡,也大量引用了本書內容,而文章 的標題,就直接引用了辛格的書名:創新企業之國。

在辛格眼中,科技宛若以色列賴以生存的利劍,而揮舞這把利劍的背後,則是以色列的創新能量。他以台灣人最關心的水資源產業為例表示,目前二百五十多家的水科技公司,有七五%在初期接受政府的創業基金投資,他們和其餘三千多家科技初創企業一起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動能。

他 並強調,在全球經濟被金融風暴席捲的○八年,以色列的創業資金(Venture Capital)流入卻逆勢成長。每人平均創業投資金額是世界最高,比美國高出二.五倍,比歐洲高出三十倍,更比中國要高出八十倍。光是以色列的創業投資 這個金額,就等同該年外國流入德國和法國投資金額的總和。而以色列的人口,卻只有德、法兩國的二十分之一!

為了了解以色列創新能量的來源,《今周刊》特別來到最古老的耶路撒冷城拜訪辛格。今年剛滿五十歲的他,英語流利,畢竟是在紐約出生,移居以色列前,更曾經擔任過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透過辛格的觀察,我們發現了以色列種出創新奇蹟的三顆種子。

「以色列在水資源、新能源等科技的創新,不是因為我們的點子比較多。創新需要的決非比別人更多的新點子(idea)。我們能有科技的創新,是因為我們從文化環境、軍事訓練、到政府政策一連串的因子,才可以把創新具體化,把點子商品化。」辛格說。

首 先,以色列天生環境就造成他們創新的原動力。「因為我們沒有國內市場、沒有水源、沒有石油資源,我們四面環敵,所以我們被迫創新。如果我們不研發海水淡 化,就會渴死;如果我們不發展新能源,就沒有電可以用。」「再加上,我們的文化鼓勵失敗。」辛格把以色列的文化形容成失敗的熔爐。「如果你想要靠自由市場 推動創新,就一定要鼓勵失敗。只有失敗,才能夠讓自己再爬起來,從失敗的痛苦中學習。」辛格接著說:「在以色列,履歷表上的創業失敗是一項亮眼的經歷。我 們不在乎你的失敗,而想知道你從失敗中得到什麼經驗。我們的總統西蒙說過,最需要小心的就是大膽。有這種文化作後盾,以色列的年輕人才能大膽去失敗。」以 色列的創新之路也是一條「天堂路」。他指出,在一九八○到九○年間,獲得申請政府補助金的科技公司,最後有六成是倒閉收場,無法回收利息,十年間淨損失超 過十億美元。但我們會看到,政府持續投資,鼓勵創業,最後得以結出豐碩的果實。

第二顆種子

另類軍事管理 培育出創業頂級人才提到以色列男女皆兵的軍隊文化,我們很快就聯想到嚴格的管理和絕對的服從,但辛格卻告訴我們另一個故事。

「以 色列軍隊的人力不足,所以我們每個人既是士兵,也是士官、軍官,勤務和階級分層並不明顯。」在以色列,每一個單位都是實戰單位,每一天都在作戰。因此,在 以色列的軍隊裡經常可以看到上級和下級討論勤務及戰術,因為「大家唯一的共識是生存,而不是命令。 」也因此,「挑戰」和「爭辯」可以說是以色列文化的主調。退伍後的每一位年輕人上大學、進社會時,也帶著這種批判性思考,保有個人的野心。「這種精神是創 業的根本,你在其他地方看不到。」辛格說了一個真實故事:一位以色列的年輕人到美國公司面試,他告訴面試官,他服役時在伊拉克作戰。面試官反問,這些都很 棒,但你做過什麼「真正」的工作嗎?「西方企業,在乎的是一般職場上的歷練。」「但是在以色列,情況和全世界都相反,我們的CEO只想知道你在軍隊裡做了 什麼。當然,我們的國防科技眾所皆知,在軍隊裡受到高科技的訓練很正常,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我們的孩子在十八歲時就要進軍隊訓練。在心智還沒成熟時,他 們就被教導成為戰場上的領導者。」辛格說,他曾經和一位在約旦邊境駐守的上尉訪談,這位指揮一百多人的連長才二十三歲。「你能想像,一個二十三歲的孩子, 擔起一百多人性命的壓力嗎?那種獨立性和責任感,不是企業中可以學到的。」

第三顆種子

政府掌舵 比磐石還穩定的創投政策有了文化和人才,最後一隻推動奇蹟的手來自政府。

「以 色列的政府掌握要點。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需要什麼,建國的國父班古里安在任時就把水資源和新能源作為國家開發的要點,要用研發和創新來達到目標。七十年後 的今天,我們的目標從未改變。」以色列從一開始就走在鋼索上,而它把所有賭注放在研發科技上。二○一○年國家投注在R&D(研發)的項目金額占GDP的 四.六%,比台灣的二%多了一倍以上。

除此之外,它從九○年代就開始持續地為創投市場注入資金活水。

「我們的經濟快速成長, 是九○年開始。像日本,我們其實也有所謂『失落的十年』。那是在七○年代到八○年代中期。我們剛打完一場大戰(註:一九七三年贖罪日戰爭),整個國家基礎 受到動搖,私人企業活動幾乎停擺,初創企業的失敗率也很高。」就在這時候,以色列政府拿出在旱天造水的精神,硬是在沙漠中開出花田。

「一九 九○年,國家開始推行政府再造,情況稍微好轉。但讓整個國家的經濟起飛,在於初創企業大幅成長,而其中關鍵是我們和美國合資的研發基金會BIRD。」這個 基金會主要投資美國、以色列合作企業案,將以色列的初創研發公司和美國的行銷公司結合在一起。根據辛格提供的數字,到今天BIRD總共幫助了七二八家初創 企業,帶來的收入超過八十億美元。

事實證明,以色列當初的堅持是對的。創投市場經由政府活化,二○○○年到○九年,以色列有二五○家私人創投基金,沒有這些創投基金,像TaKaDu這樣的全新IT水資源公司,也無法出現。

以色列的水科技奇蹟,並不是老天的點石成金,而是它憑著荒漠中的生存意志,自己闢出一條路。

如今,以色列走在全球水科技的最前端,不但讓這個缺水國度得以長存,更開發了無窮的商機。沙漠中的創新種子,何時能在台灣種下並發芽?

孕育高科技的搖籃

從民間研發投資到國家研發投資,以色列都是世界第一就算邊境爭擾不斷,經濟穩定度還是全球第四名!

全 球排名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民間企業投資R&D金額 以色列瑞典日本南韓國家總投資R&D占GDP比率 以色列 瑞典芬蘭日本工程師占國家人口數 新加坡以色列智利台灣產學技術移轉程度 新加坡以色列瑞士美國創業資金取得容易程度 美國香港 以色列新加坡IT技術成熟度 瑞典新加坡以色列美國經濟穩定度 澳洲丹麥瑞士以色列資料來源:洛桑IMD國家競爭力排名,2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2

最缺水的地方 最先進的水資源科技 以色列 荒漠奇蹟

2011-7-18  TWM




這裡是以色列。1948年,猶太人在這塊「流奶與蜜之地」建國。一年下不到200公釐的雨,經歷了數場戰爭,才保住全國唯一的自然水源。從造水、輸水、灌溉、民生用水及汙水回收,以色列把每一滴水的效率發揮到極致,漏水率僅5%,汙水回收率高達75%。

反觀台灣,在每年豐沛的雨量下,仍然每年都有缺水危機,被聯合國列為第18名缺水地區。我們有全球數一數二便宜的水價,每人用水量更遠遠超過國際平均值,漏水率高達22%,汙水回收率僅8%。台灣真的有本錢如此揮霍嗎?

《今周刊》帶你看以色列如何在沙漠中與天爭水,讓你用不同的態度看待你身邊的每一滴水。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楊卓翰  攝影.吳東岳同樣一滴水,在地球的另一端,竟有如此的血淚故事!

你應該還記得,今年六月,石門水庫水位下降至警戒區、全台大乾旱的景象,還好一場颱風大雨後,媒體標題換成「今夏旱象全解,不用擔心缺水」。於是,在明年夏天缺水之前,水資源的問題再度被遺忘。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台灣的水庫淤積一年比一年嚴重、自來水漏水率高達二二%,如果颱風不來,台灣每年都得面臨缺水的危機。

問題不能擺到明年,我們急需解答。六月十九日,《今周刊》採訪團隊飛越一萬公里,來到位於沙漠、全球第四缺水,卻也是水科技最先進的國家── 以色列,帶讀者了解,在地球的另一端,他們是如何為了一滴水而奮戰。

為一滴水奮戰

四 十度高溫 找尋所有關於水的可能以色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國家,但是絕大多數人應該都沒有來過以色列。「驚訝」的感受,從我們下了飛機之後,就不曾停止。在以色列的 經濟重鎮特拉維夫,映入眼簾的竟是綠油油的公園及森林。當地人告訴我們,每一棵樹都是人工種植及灌溉。的確,開車出城沒多久,就能看到這個國家的自然原 貌:一片荒蕪的沙漠。

雖然一片黃沙滾滾,但我們仍不時在路上看到溫室及花田,向日葵、玫瑰花,奇蹟般地挺立在四十度的高溫下,耀眼地盛開著。更吸引我們目光的,是一條延伸到沙漠深處的水管。

故事,就從追尋這條水管開始。

「上次下雨?我不太記得了,大概是去年吧。」站在帳棚外,酋長努力護住頭巾,身上的長袍只能任其被風吹亂。在他背後,一萬平方公里荒漠── 內格夫沙漠,正被焚風侵襲。

六 月,這片大地就被四十度的高溫烤得焦黃,站在烈日下,連呼吸都覺得困難。阿加爾(Khalid Aljaar)是以色列南方一個游牧聚落的酋長,他所維護的綠洲,地下水已經枯竭。「水從哪裡來?」他轉身朝向北方,指著一條水管,水管是從看不到盡頭的 荒漠延伸而來。我們就是循著這條水管,找到這片人工綠洲。

「這是我們的血脈,沒有這條水管,就沒有這片綠洲。」他說。

這裡是以色列,國土有七成被沙漠覆蓋,據以色列國家統計局資料,以國境內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十二億噸,相當於台灣平均一星期的降雨量,但無論是農業、民生、工業,以色列卻鮮少出現缺水危機。

從一九四八年建國的第一天,以色列人就知道,他們必須和老天爭水。

以 色列全境只有一條河、一座湖。一九六七年,為了爭奪唯一的水源︱︱ 加利利湖和約旦河,它不惜和黎巴嫩、敘利亞、約旦開戰,展開著名的「六日戰爭」,之後的半個世紀,為了守護這條命脈,和鄰國發生了大大小小的戰爭。當地人 挖苦自己說:「我們天空落下的飛彈,比雨水還多!」但用血汗保住的水源,遠遠不夠。建國至今,以色列人口增加了十一倍,一條河、一座湖,無法支應這個國家 的經濟成長與人口增加。一片不常落雨的天空、一塊留不住水的土地,要水,以色列人注定要和天地角力。

所以,他們得用腦袋向天爭水。

以色列有四分之一的水源是人造水,包括海水淡化、雪水融化。它的廢水回收技術是全球最頂尖,法律規定民生和工業用水必須回收供給農業。根據官方數據,以色列全國七五%的廢水經過回收處理,是世界第一,而排名第二的西班牙,回收率只有以色列的三分之一。

如今,以色列有超過二百五十家的水科技公司,從海水淡化、運輸系統到滴灌技術,光是出口這些技術和服務,每年就為以色列賺進十億美元的產值。

這裡也是全球唯一讓沙漠面積縮減的國家。以色列有二億四千萬棵樹,幾乎所有居民都知道這個數字,因為每一棵樹都是他們和他們的父母、祖父母親手種下,而非自然生成,所以,樹下的土地,總會看到滴灌的水管,宛若一條一條的人工命脈。

這是一個在沙漠裡向天爭水的故事,靠著決心、毅力和科技,以色列創造出荒漠中的水奇蹟。相對於台灣,年平均降雨總量是以色列的七十倍以上,缺水問題卻從未少過,以色列能,台灣為何不能?

《今周刊》深入以色列,從綠意盎然的觀光城市海法,到寸草不生的內格夫沙漠;從經濟重鎮特拉維夫,到莊嚴肅穆的首都耶路撒冷,在沙漠中,我們看到了神話一般的水科技,也看到了台灣人應該嚴肅面對的水資源啟示。

以 色列建國國父班古里安(David Ben-Gurion)說過:「在以色列,為了要腳踏實地,我們堅定不移的相信奇蹟。」為了生存,他們必須相信奇蹟,進而創造奇蹟。以色列的自然供水只能 支撐國家一半的用水量,這代表他們必須想辦法造出另一半的水源。造水的故事,從一九五六年開始。

第一站:哈代拉淡化廠

先 知卓見 看出海水飲用是以色列的未來五十五年前,以色列科學家薩爾欽(Alexander Zarchin)夢想從海水中取得飲水。當年,美國《時代雜誌》引述他的話:「以色列的資源太少,所以我們無法拒絕任何夢想。」他多次和班古里安見面,一 次一次的說明:「海水飲用將是以色列的未來!」終於申請到了二十七萬美元(當時幣值),成立了IDE科技,以色列人也踏出與天爭水的第一步。

讓 海水能夠飲用,這個當時看來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卻成為以色列水資源最實在的解答。IDE現在是全球最大的逆滲透海水淡化廠建造商,在四十個國家建有超過 四百座海水淡化廠。○九年建成的哈代拉(Hadera)淡化廠,是目前全球最大的RO逆滲透淡化廠,每年可生產一.二七億噸的淨水。

哈代拉位在經濟重鎮特拉維夫北方四十五公里處,沿著海邊公路往北走,遠遠就能看到海邊的一片白色泡沫。

海面底下巨大的導水管強力引水,海水翻騰,引起的氣泡滿布在工廠周遭的海域表面,「白色泡沫海」的面積約有一座足球場之大。工作人員說,每分鐘約有三百噸的海水湧入哈代拉淡化廠,接下來,上千根的RO逆滲透管二十四小時施以高壓,將海水的鹽分清除。

而就在導水管二英里外的另一頭,IDE總裁費爾柏(Avshalom Felber)打開水龍頭,盛滿一杯「新鮮的水」請我們飲用。

「記住,這杯水在四十二分鐘前,還是地中海的海水。」他遞過水杯時驕傲地說。

一.二七億噸的年產量,光是這座淡化廠,就足夠提供全以色列五%的淨水,一年的產水量,足夠讓台積電做十年的八吋晶圓所需用水。

在以色列短短二百公里的海岸線,就有三十二座海水淨化廠,根據官方數據,目前境內二三%的用水都是由海水淡化製造出來。而這條路,是上帝逼出來的。

努力造水

逆 轉自然 花五十年鑽研海水淡化費爾柏告訴我們:「以色列沒路可走了。老天只給我們一片沙漠,唯一的選擇,就是把不可能做到可能。我們做到了,而且只有我們做到!」 費爾柏講話帶有沙漠民族「人定勝天」的傲氣,但他傲得有理,「逆滲透,就是一種『逆轉自然』的科技。」他說。

「逆轉自然」之處,在於它「還 原」了海水形成的過程,利用高壓將鹽分較高濃度的海水抽離,製造出淨水。費爾柏指著桌上的迷你模型說:「道理聽來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我們花了五十 年,才摸熟這項技術。」五十年的鑽研,半世紀所累積的學習曲線,無論是在建廠或是生產成本,IDE都能壓縮至極。

以哈代拉淡化廠為例,建廠成本約四.二億美元,其中政府出資二.六億美元,而在澳洲雪梨的海水淡化廠,產量比哈代拉略少,但建廠成本卻高出四倍以上。

在生產成本的部分,哈代拉每天可產出二五○萬噸的淨水,每度水的成本是○.五七美元,約當新台幣十七元;相較於台灣最大的澎湖烏崁海水淨化廠(一廠),每天僅能生產七千噸淨水,而每度水的成本高達台幣四十元。

「在以色列,情況很明顯,我們只有努力造水這條路可走。所以政府已經訂出政策目標,二○二○年,五○%用水都會是海水淡化的淨水。」為了達成目標,IDE必須在每一個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哈 代拉花了二十八個月就蓋成,「以色列缺水,但沒有『缺水危機』,因為我們從不拖延。」每度十七元的淨水成本,在以色列民生水價每度四十元新台幣的環境下, 自有發展空間,而這樣的成本,在國際間也能堪稱最具競爭力。但費爾柏說,在拓展國際市場時,仍然在部分國家遇到問題,「這些國家不能接受,因為成本仍然高 出當地水價許多。我不懂,這些政府為何寧願維持低水價,讓民眾浪費資源,卻不願認真面對缺水問題。」這說法,令人聯想到平均水價每度十元、居全球第四便宜 的台灣。「我希望全世界很快就能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許是為了強調,也或許只是要蓋過淨水廠的噪音,費爾柏這句話說得特別大聲。

在我們頭上,巨大的輸水管往水壓中繼站延伸。以色列與天爭水的另一場浩大工程才正要展開。

第二站:阿拉德集團

下足功夫 發展出零漏水的監測系統以色列不只擁有頂尖的造水科技,在別人想不到的地方,他們也下足功夫。

或許你不知道,在年年喊缺水的台灣,有一個隱藏的惡魔,每年喝掉台灣超過八億噸得來不易的淨水。原凶就是「水管漏水」。

根據過去二十年來的數據統計,台灣每年平均有二二%的用水,因為自來水管線漏水而被白白浪費掉,相當於每年多「喝掉」三.六座石門水庫。漏水成災的原因,除了管線年久失修(以台北市為例,近十年每年汰換率僅○.六五%),更糟的是,水公司恐怕根本不知道什麼地方在漏水!

你家多久抄一次水表?台灣自來水公司二個月抄一次水表。而大部分的漏水情況都是抄水表時、也就是最慢必須等到兩個月後才能發現。

以色列沒有辦法負擔這種奢侈,「一滴水都不能漏」的艱鉅任務中,阿拉德集團(Arad Group)扮演關鍵角色。

檢測的極致

逐一檢查 水表做到零缺點才出貨位於海法東方二十公里的阿拉德集團,是以色列最大的水表製造商,在以色列有八五%的市占率。在當地,隨便打開一戶人家的水表,上面都印有阿拉德的商標。前面提到的人工綠洲,管線就是由阿拉德配置。

不過在以色列,平時沒有人會去注意水表在哪裡,甚至沒有「水表工」這種職業。因為水表的資料數據不需要人工抄寫,而是運用3G的技術「自動傳輸」。

「阿拉德不是傳統製造業。我們是科技產業!」阿拉德總裁柯恩(Nitzan Cohen)說。早在十年前導入3G水表,水表製造就已轉型成IT產業。

阿拉德雖然占有幾乎全部以色列的水輸送市場,但國內營收只占他們總營收的二成。有八○%的營收,是來自於歐洲及美國市場。關鍵就在於他們獨步全球的全自動讀取水表(AMR,Automatic Measuring Reader)。

以色列超過六成的水表都已經裝設AMR。這種智慧水表利用超音波測量水量、水質、水溫,不只準確度與功能遠遠超過台灣的機械式水表,連最小的流量都可以偵測,而真正讓以色列只有五%漏水率的技術,是AMR的3G資料傳送器。

AMR每三十秒就會回傳一次資料,水流量、水溫、酸鹼值等數據,都會在每一天三千次的傳送中一併記錄。任何一點微小的異常流量,都能夠即時掌握,即時處理。

小心翼翼地守護每一滴水,是阿拉德的唯一原則。他們出廠的水表,不是透過「抽樣檢查」來控制良率,而是將「每一個」水表都實際跑過,確定零缺陷才包裝出貨。這並不簡單,因為阿拉德六條生產線,每年要生產一五○萬個水表,每年一五○萬次的「普查」,良率自然百分之百。

所有零件都從自己工廠裡生產的阿拉德,檢測水表也不假他手。阿拉德自行研發了一套完整的檢測系統,從每秒五十噸的洪流,到一小時一噸水的細流,誤差值都要精準到一立方毫米以下。

「我 們的水資源太過珍貴。你知道,我們喝的水,都是先祖流的血嗎?」當我們談起以色列的立國精神,副總裁拉密雙眼一亮,從他的椅子裡跳了起來。相對之下,介紹 產品時,他反而沒有太多興奮。「你要知道,以色列在一九六四年開始『國家輸水計畫』,將北邊的加利利湖用水管運到南方的沙漠。整個工程,是在戰爭中完成 的!一九六七年,黎巴嫩和敘利亞就和我們開戰,最後埃及也加入戰爭。四個國家打我們一個!」拉密激動的拍著桌子。他並不是極端右翼分子,但在以色列只要談 起國族主義,不論年輕人或老人,都像拉密一樣。

從建國起,以色列就不斷被四面八方的阿拉伯國家圍攻。埃及、黎巴嫩、敘利亞、約旦這些敵國的人口加起來,超過以色列總人口十五倍。然而六十年來,以色列經歷數十場大小戰役,沒有輸過一場。

不 敗的原因很簡單,只要輸掉一場戰役,以色列的後果就是滅國,因此,「沒有國就沒有家」的觀念,從小就深植在每個以色列人心中。當地年輕人在年滿十八歲後, 都必須先去當兵才讀大學。男生三年、女生二年。不同於台灣,以色列的高中畢業生不是為大專聯考而緊張,而是為軍隊資格考試而努力。若能被軍隊的精英單位選 中,在履歷上甚至比頂尖大學的學歷更有分量。

第三站:塔卡度

運用IT 九天前就有辦法偵測出漏水而最具分量的,是國防部情報組織「八二○○部隊」:從八二○○退伍的校友會,是以色列科技創投人脈的最大寶庫。

現在,幾個從頂尖軍事科技部門出身的年輕人,正準備掀起水資源管理的革命。

塔卡度(TakaDu)是特拉維夫周邊科技園區的一家水科技公司,它的核心研究團隊,七位裡面有四位是八二○○的「校友」。塔卡度的專長不是一般的水資源科學,而是IT領域裡的資料管理。

在以色列,約有一百二十萬個AMR智慧型水表,每個水表、每三十秒會用無線網路回傳一份11kb大小的資料。這代表自來水公司一天要處理將近四兆位元組(38016GB)的水資料。如何把這麼龐大的資料轉換成有用的資訊,就是塔卡度的獨門絕活。

「當世界其他地方還停留在硬體的更新,以色列的水資源管理已經進化到另一個等級。資料分析及運用,才是整個水科技產業的下一步。」塔卡度創辦人兼總裁艾米爾(Amir Peleg)說,他眼中充滿熱情。

「這是一項水資源的革命,從來沒有人用IT的角度來看水資源管理。我們是第一個這麼做的公司。」塔卡度除了在以色列的幾個城市試跑外,也在英國倫敦開始了第一輪試驗。

塔卡度的演算模型,可以用程式計算出每個水表的各項均值,包括水壓、酸鹼度、水溫等,建造一個慣常的使用模型。當偵測到的數據出現異常時,程式就會發出警報,並推算異常發生的地區。

「以 漏水來說,水壓在發生前都有某種固定的走勢,就像股票的技術分析。我們可以抓到這種跡象,最快在九天前就能偵測出可能的漏水,並加以預防。目前在倫敦試用 的結果,漏水率可以降到二%!」想像某一天,水公司主動打電話到你家,告訴你水管可能會在九天後漏水,並預先處理。這個景象隨艾米爾的夢想,正一步步實 現。

塔卡度,只是以色列五年來一百多家新創(Start-Up)水科技公司的其中一家。光是專門投資水科技的創投公司,在以色列就超過二十家。包括塔卡度,這些新創企業,在特拉維夫附近的六座政府設立的科技園區扎根發芽。

市場的力量,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動科技產業,讓以色列成為名副其實的水科技創新之國。

第四站:特拉維夫

以高價制量 讓人民不敢多浪費一滴水從水源的生產到運送,每一個細節都下盡苦功的以色列,若在最末的使用端失去效率,結果也是枉然。以色列是怎麼樣讓全民動起來,讓人人都有省水意識呢?

以 色列的民生水價是每度四十元新台幣,比台灣高出一大截,但水價對民眾的負擔並不重,以色列的民生用水成本占家庭支出其實僅有○.九%,這只比台灣的○.七 五%高出一些。怎麼會這樣?居住在特拉維夫的大學教授亞隆(Aaron Horowitz)告訴我們解答:「以色列的水價採分級制,讓我不敢用水!」以色列的民生用水,在○七年後連升二次,現在每戶每月使用二.五度以內,每度 收一.六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四十元);超過二.五度的部分,每度要收二.六五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百元)。相較於台灣在三十度內都只收十元台幣,如此大方 送民眾水用,也難怪台灣名列第十八名缺水國,台灣人的每日人均用水量高達二百九十一公升,高出全球平均值二百五十公升,更高出以色列的二百一十公升。

這裡是以色列,它的人民不為缺水而苦,反而因為缺水而富。因為天險,發展出獨步全球的水科技。每二年,以色列政府會舉辦全球水科技博覽會(WATEC),全球九十個國家、超過八百家廠商都趁此機會來以色列「朝聖」。

從政府到人民齊心一致,運用高科技打破天生的自然限制,以色列浩大的水資源工程,實現了他們從海水取水飲用、一滴水也不能漏的夢想,甚至是在沙漠中孕育花朵的夢想。

回到台灣,電視新聞的主播語帶興奮:「雷米颱風過境挾帶豐沛雨量,北台灣今年『總算』可以擺脫缺水危機。」以色列人與天地角力,造水、護水、珍惜每一滴水,台灣呢?

飛越一萬公里越洋採訪

前往以色列的班機,從桃園機場出發,在香港轉機。然後,飛機必須繞過所有的阿拉伯國家,從遙遠的俄羅斯繞道土耳其入境。

一分鐘看以色列

建國: 1948年

氣候:冬日均溫攝氏26度,夏日均溫攝氏30度首都:耶路撒冷(聯合國迄未承認)

官方語言:希伯來文

人種:猶太人 75%;阿拉伯人 20%;其他 5% 2010年GDP:2131億美元人均國民所得:28685美元2010年失業率:6.4% 資料來源:CIA FACTBOOK 自然環境嚴苛,造就以色列的滴水不漏!

以色列與台灣環境比較

以色列台灣

國土面積(萬平方公里)2.23.6 年降雨量(億噸)12896

水庫(座)1109

汙 水回收率(%)75 8 人工灌溉面積(平方公里)2250 0 總用水量(億噸)20180 民生用水量(億噸)7.6 35 水價(每度/新台幣元)4010 水費占家庭支出(%)0.90.4 資料來源:Worldbank、CIA FACTBOOK、以色列國家統計局、中

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一滴水也不能少!?—— 以色列用水效率全球第一

自然水源

加利利湖水庫及地下水(65%)降雨量12億噸從16年前的16億噸不斷下降中……

人工造水

海水淨化及提供25%的人造用水指標企業:IDE Technology 計畫在2020年製造50%的國家用水

輸水系統

耗資3兆元的國家運輸

每年國家使用量20億噸

指標企業:Arad Group TakaDu 追求全球最低2%的漏水率

農業用水

使用56%的水量

指標企業:Netafim 滴灌、溫室,在沙漠也能灌溉僅用6成的水量達到85%的農作物自給率

民生用水

使用37%的水量

國家推行全民省水運動

每人每日人均用水142公升

為台灣的1/3

工業用水

使用6%的水量

汙水回收

再生產10%的水量

指標企業:Mekorot 75%的汙水回收 全球第一名想盡辦法變出水!── 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流程1.引水每一分鐘從海水表層引入300噸的海水,消耗的電能極大,整座廠有37%的電力用於引入海水。

2.前處理抽上來的海水要先經過泥沙的沉澱處理,因為逆滲透的薄膜十分脆弱,還要經過六道手續除去海水中的雜質。

3.高壓薄膜逆滲透自然情況下,當濃度高的海水與淡水用半透明薄膜隔開,純水會因滲透壓滲入海水端。而逆滲透即是用高壓在海水端施壓,迫使海水因逆滲透壓流入純水端,強迫鹽水分離的技術。

4.後處理逆滲透造出的淡水,沒有任何礦物質,長期飲用有腎衰竭之虞。最後一階段的後處理中,淡化廠會針對不同的用途,加入微量礦物質,以供飲用水或灌溉使用。

從海水轉化成淡水的時間42 分鐘一度水的生產成本(單位/新台幣元)(台灣約30~40元) 17 元以色列一年海水淡化淨水 6 億噸他們,如此地珍惜水!—— 以色列民眾人人都懷抱飲水思源的心態家庭主婦 Shlomit Ziv

居住城市:特拉維夫

「水價稍高,但是不會給我們經濟壓力。我們都有節水的撇步,例如洗澡等水變熱時,把冷水接來洗衣服。生活中沒人敢洗車,因為會被舉發浪費用水!」大學教授 Aaron Horowitz

居住城市:特拉維夫

「水價說貴不貴,只要小心用水,不要超過級距,其實沒差。新聞每天報導加利利湖(以色列唯一的水庫)的水位,每個人的心情都隨著水位而升降。」計程車司機 Barrak Inbal

居住城市:海法

「水價不夠貴!還是有很多人在浪費,應該收更高的水費給那些傻瓜一點教訓!」退休工程師 Shimon Meirav

居住城市:海法

「以色列用水很自在,沒有什麼限制。水龍頭打開就可以喝水,不過也有很多人喝瓶裝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6

以色列首富伊丹·奧佛爾 遊蕩在新興經濟體的猶太巨賈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858

熱衷研究地緣政治,善於捕捉新興經濟體崛起之良機,加上擴張再擴張,奧佛爾建立起一個市值近千億元人民幣的產業帝國,並在中國斬獲頗豐。

剛剛進入位於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維夫Millenium大廈20層的Lynav船運公司,一位穿著卡其布褲子、戴著粗粗項鏈的壯漢放下手中的iPad Mini,起身從玻璃門窗的會議室踱步出來招呼。如果不是事先看過其照片,或許難以認出眼前這位便是2012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的以色列首富、身家達62億美元(約390億元人民幣)的伊丹·奧佛爾(Idan Ofer,下稱奧佛爾)。

奧佛爾今年57歲,是以色列控股集團(Israel Corporation)的控股股東。

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之前,他把手插進褲袋,站著與大家聊天,帶領記者參觀他的辦公室——一間十來平米的狹小屋子,狹小的辦公桌、蘋果電腦和液晶電視。茶几上一堆書,其中一本的封面上印著大大的「China(中國)」字樣。

「這裡是我的小辦公室——『私人空間』,樓上那間大的才是『公共空間』。」奧佛爾笑著說。白色的牆上掛著一張黑白照片,三個小孩簇擁著一位中年男子,那是奧佛爾的父親及兩位叔叔和祖父的合影,算起來至少拍攝於70年前;另一張彩色父子照是年幼的奧佛爾和他已故父親薩米·奧佛爾(Sammy Ofer)的合影,後者曾是以色列船王、首富。

奧佛爾稱自己性格「天真(Naive)」。他帶我們四處參觀,親自刷卡開門,送我們進電梯,而他的助理則在一旁與人聊天。採訪中,他會不經意間跑題,甚至起身去隔壁辦公室翻出一堆他見過的中國企業家的名片,評價說太盟投資集團主席單偉建「非常非常聰明,對以色列的瞭解比我還深」,而SOHO中國的聯合創始人、潘石屹的妻子張欣則「口才絕佳,難以置信」。

在以色列,從機場安檢員到大街上的百姓,幾乎人人都知道奧佛爾的財富故事。

「只做大生意」的猶太商人

「中國的領導人善於長期思考,中國經歷了『文革』時代、工業時代和消費時代,接下來將發生什麼?」

縱橫商海整30年,奧佛爾成功的秘訣之一,正是這種對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精準把握。而聽奧佛爾講述他及前輩的經商傳奇,似乎是在跟隨一位「活化石式」的人物回顧東亞、中國乃至整個第三世界國家的雁陣形經濟起飛過程。

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奧佛爾的祖父帶著家族從羅馬尼亞移民到以色列。上大學時,奧佛爾讀了一本在當時很有名的書Shogun(大將軍),這本書敘寫了英格蘭一個家族於20世紀初舉家移民到香港後的種種經歷,書中對亞洲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的描繪深深地吸引住了奧佛爾。

1982年從倫敦商學院畢業後,27歲的奧佛爾決定來到亞洲,在此拓展家族本業——原油和成品油的貿易、運輸。「當時我感覺到全球經濟增長的重心將從西方轉向東方,但1982年時我預見不到後來中國會發生如此大的巨變。」奧佛爾說。

奧佛爾選擇的落腳點是當時的船運中心香港,背靠剛剛啟動改革開放的中國內地,香港船運業的發展一日千里,而同期日本船運業則受經濟停滯的影響急劇衰落。

初到香港時,奧佛爾僅有一艘油輪,他收購日本人的輪船,與後來成為第一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及來自寧波的一位鮑姓商人展開競爭。他還記得當時英國人控制著的香港天際線比現在低很多,「沒有匯豐銀行、中銀大廈等高樓」。

後來新加坡崛起為新的全球油運和船運中心,1990年,奧佛爾離開香港,前往新加坡繼續經營他的船運業務。頂峰時,他擁有97艘船。

但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東亞船運業開始走下坡路。七年後,奧佛爾賣掉亞洲的生意,前往紐約開拓船運業。但在美國,那兩年他幹得並不成功。

1999年初,他從泰國回紐約途經以色列中轉時,看到報紙上報導索爾·艾森伯格(Saul Eisenberg,下稱艾森伯格)去世後,他的六個子女決定出售家產。艾森伯格是大名鼎鼎的以色列巨富,美國《國防週刊》稱其旗下公司的收入曾佔據以色列國內生產總值的10%,他也是最早對華出售軍火的以色列商人之一。

艾森伯格留下的以色列集團旗下的資產包括以色列化工公司、以色列集裝箱船公司Zim,以及幾家珠寶公司和房地產公司。奧佛爾僅用了兩天時間,就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花6億美元購買了55%的以色列集團的股份,他因此離開紐約回到以色列。

如今以色列集團旗下的上市資產市值為50億到60億美元,加上沒上市的煉油、半導體、化工等業務,總市值約150億美元(約940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奧佛爾與他的前輩艾森伯格的事業軌跡有諸多共通之處。兩位風雲人物都從東亞起家,都善於抓住新興經濟體起飛的良機,都躋身最著名的以色列超級富豪之列,他們做生意的路徑和偏好也異曲同工。

艾森伯格原是二戰難民,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時,9歲的他隨家人逃到上海,卻被日本人俘虜,奧佛爾說艾森伯格「裝在一個罐子裡被運到了日本」,但倖存下來的艾森伯格戰後定居日本,還娶了一位日本妻子。

1950年代日本經濟起飛時,艾森伯格靠向日本鋼鐵公司推介鐵礦石,攫取了第一桶金。朝鮮戰爭結束後,艾森伯格又到韓國做生意。他結識韓國的軍政領導人朴正熙,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艾森伯格被迫離開韓國回到以色列,三年後從別人手裡購買了以色列集團,成為以色列當時的首富。

1982年,艾森伯格看到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機遇,前往北京定居。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需要大量工業設施,艾森伯格成為了中國領導人的朋友,他重複其1950年代在日本和1970年代在韓國做的事情,後來在中國建立了25個合資和1個獨資企業。

「他提供一切中國急需的物資和商品,玻璃、石油、電力、食用油等等。」奧佛爾說,「他只做大項目。」

「我仍是做決定的人」

收購以色列集團後,奧佛爾的興趣由船運轉向工業,其間他也曾做過一年以色列第三大銀行的董事長,但發現自己不喜歡金融業,「我喜歡製造東西」。

此後幾年裡,奧佛爾開始對以色列集團的業務進行重新佈局。2003年至2005年間他賣掉了很多不感興趣的資產,比如比薩連鎖店、連鎖酒店、房地產等。他也出資回購了旗下船公司Zim的另一半由政府持有的股份。

但船運行業江河日下,奧佛爾必須尋找新的市場機遇。

如今奧佛爾的產業遍及全球。他選擇進入拉丁美洲電力市場,因為意識到拉美經濟將與中國經歷同樣的高增長階段,那裡最大的產業是礦業,而礦業最需要的是電力。於是他投資了10億美元,在秘魯、智利、玻利維亞、巴拿馬和多米尼加共和國建造了當地最大的水力發電廠。隨後,他在非洲做同樣的事。

他還進入了超深水鑽井船行業,為此建立了總部位於美國休斯敦的Pacific Drilling公司,後來該公司在紐交所上市,市值超過20億美元。

此外,以色列集團旗下的Tower Jazz半導體公司還在日本、美國投建半導體廠,生產用於發電設備和相機的芯片,「我不與台灣人競爭,只做利潤很高的縫隙市場」。

但中國仍然是奧佛爾的事業重心,以色列集團在中國的鞍山、昆明、濰坊、連云港、青浦等地有7家合資或獨資公司,業務涵蓋水處理、化工、殺菌劑等。南方週末記者獲悉,以色列集團在中國的年銷售收入高達8.4億美元(約53億元人民幣)。

奧佛爾在中國傾力打造的新事業,則是觀致汽車(Qoros)公司。2005年時,有人把正尋覓合作夥伴的奇瑞汽車公司介紹給他,他認識到可以把技術和人才引入中國,使中國造出能出口歐美市場的汽車。

於是他投資了2.7億美元,與奇瑞成立股權各半的合資公司,在上海設立總部和研發中心,在江蘇常熟投建工廠。

奧佛爾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2013年3月的日內瓦車展上,觀致將推出符合歐5環保標準的車型,「這意味著我們能向歐洲、德國出口觀致汽車,讓德國人見識一下中國產的車。」他介紹說,目前觀致已經收到三倍於預計產量的銷售商訂單。

兩年前,奧佛爾辭去以色列集團董事長職務,保留CEO(首席執行官)職務。在南方週末記者採訪間隙,一位矮個子俄羅斯人進到會議室與奧佛爾交談一番後離開。「這是我的COO,來問關於在波蘭建風電廠的事。」伊丹·奧佛爾說,「瞧,雖然不是董事長,但我仍是那個做決定的人。」

科技天才「下課」

事實上,這位眼神和笑容酷似前重量級拳王霍利菲爾德的猶太裔富豪,不只有這隨和、親切的一面。「他是個強硬派。」在特拉維夫街頭隨機詢問的一位以色列老人對南方週末記者評價說。

奧佛爾最近的一次強勢表現在幾星期前的一件事上。彼時,在奧佛爾和其他股東的要求下,他投資的以色列著名電動車先鋒公司Better Place標誌性的創始人兼CEO夏嘉曦(Shai Agassi)不再擔任行政職務。

這在以色列是件大事。因為夏嘉曦是知名的商業天才,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稱為「繼喬布斯之後科技行業最出色的銷售員」。他23歲時創立軟件發行公司Quicksoft,33歲成為世界最大管理軟件公司之一SAP董事會最年輕的成員。2007年,夏嘉曦與奧佛爾在舊金山見面談了45分鐘,奧佛爾當即決定投資1億美元給夏嘉曦,從而使夏嘉曦創辦的Better Place公司得以啟動。

奧佛爾稱,他第一次聽到夏嘉曦的創意時,就意識到這是一個「為中國量身定製」的計劃,「大多數中國人第一次買車,他們會接受新事物」。

「夏嘉曦很聰明,我喜歡他,也喜歡他的創意,但創建一家公司與運營一家公司需要不同的能力。」2012年12月6日,奧佛爾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公司創始人淡出管理在以色列很正常,夏嘉曦先生仍擁有Better Place公司10%的股份。」

Better Place公司野心勃勃地試圖用純電動汽車來取代汽油動力車,其商業模式的核心是夏嘉曦提出的更換電池模式和按里程計費。目前Better Place與雷諾·日產合作,由後者生產電池和汽車,Better Place提供技術解決方案,在以色列、丹麥、荷蘭、日本、澳大利亞等地商用其雷諾FluenceZ.E型電動車。如果這一計劃成功,Better Place將顛覆性地改變汽車業、石油業以及電池行業。

南方週末記者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在以色列一條高速公路上駕乘體驗了FluenleZ.E型電動車。在換電站,耗時6分鐘換一塊可行駛140公里的「滿格電池」。

「夏嘉曦和股東之間有分歧。他主張把當前的重點放在建造電池更換站上,但他不是出錢的人。」一位Better Place的員工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而資方則主張把公司的重點放在電動車銷售上,因為以色列境內即將建成50個電池更換站和近1000個充電樁,已經足夠覆蓋全國需求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305

風投大佬,不可錯過的以色列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519.html
【導讀】長期以來,以色列高科技行業始終被為其他企業代工生產產品的公司所主導,這些產品如電腦芯片以及通訊器材等。不過,近幾年互聯網和移動公司已成為以色列創業公司的主力軍,其中許多還在國際市場上大獲成功。
以下這篇來自The Times of Israel網站的文章,描述了以色列移動互聯網界眼下這種狀況。由新浪科技翻譯:
以色列創業公司Wix總裁兼COO尼爾·佐哈爾(Nir Zohar)表示:「以色列創業行業出現的這種轉變,Waze肯定功不可沒。我認為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會湧入以色列,對本地創業公司進行投資。」
今年6月,就在谷歌宣佈以10.3億美元收購Waze時,Wix也遞交了在美國實施IPO(首次公開招股)的申請書,計劃融資7500萬美元。以色列創業公司正吸引了海外投資者的目光。實際上,去年宗譜網站myheritage.com和創意服務交易平台Fiverr.com就已獲得過Accel Partners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等美國兩家知名風投公司的重要投資。
 
產品著眼全球
以色列互聯網創業領域的資深人士表示,以色列公司向來以創造性和國際視野聞名,因此,他們進入發展迅速的智能手機應用和消費類網站,其實相對容易一些。以色列知名科技投資公司Jerusalem Venture Partners合夥人烏里·艾多尼說:「因為以色列地域狹小,我們在本地市場沒什麼機會,所以從成立的第一天起,我們就將目標瞄準了國際市場。」
由於產品總是著眼於海外市場,以色列創業公司開始吸引到海外風險投資人的關注。
想法瘋狂,化繁為簡
專家表示,以色列公司在開發產品時,習慣於冒一些不合常規的風險。追蹤以色列風險投資數據的研究公司IVC Research Center高管邁克爾·亞當(Michal Adam)表示:「以色列創業公司總是特立獨行,他們的口號是,『讓我們一起瘋狂吧,讓我們嘗試一些以前完全無人嘗試的產品吧。』」
以Waze為例,這款應用之所以主要依靠其用戶群來開發地圖,主要因為它不具備像谷歌這樣的科技巨頭的實力,缺乏海量數據以及衛星照片。但由於不同尋常的眾包模式,Waze的地圖服務可以向用戶社區提供有關交通狀況、交通事故以及測速區等實時信息,而傳統GPS服務則難以蒐集到此類數據。同時,得益於這種服務特點,Waze的用戶忠誠度特別高。
亞當表示,「以色列企業的生財之道就是化繁為簡,將複雜的結果簡單化,畢竟他們缺乏資金和相關資源。」IVC數據顯示,大約四分之三的以色列創業公司提供移動或互聯網服務,而在5年前,這一比例還低於50%。
風投鍾愛之地
由於全球金融危機,美國風險資本對以色列的投資在2009年跌入最低谷,但隨後穩步上升。美國全國風險資本聯合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公佈的數據數據顯示,去年約有8500萬美元的美國風險投資流入以色列互聯網公司,創下5年來的最高水平。
總體上看,以色列吸引高科技風險投資的能力,在全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硅谷。以色列科技界大佬尤斯·瓦爾蒂(Yossi Vardi)表示,以色列互聯網蓬勃發展也是自然增長的結果:「每一樁重大收購,都會催生一批天使投資人和投資者。」
瓦爾蒂是以色列即時通信工具ICQ最早的投資人,為當前一批以色列互聯網公司的繁榮發展鋪平了道路。1998年,ICQ以4億美元的價格被美國在線(AOL)收購,瓦爾蒂因這筆交易賺得盆滿缽滿,隨後投資了100多家科技企業,其中半數以上都是以消費類產品為導向,這種專注點類似ICQ。
例如,問答網站answers.com和媒體軟件製造商FoxyTunes就是瓦爾蒂投資的企業,而他們的成功,又為以色列消費類科技市場帶來了新的成功故事。瓦爾蒂預計,Waze在被谷歌收購以後,將刺激以色列科技行業出現新一輪發展。除了吸引新的投資者外,每一家成功的創業公司還都培養了大批經驗豐富的員工,而這些人也可能創建他們自己的公司。
Fiverr.com CEO米查·考夫曼說:「我認為,在未來三年內,那些獲得海外投資者青睞的創業公司將培育大批員工,而這些員工也將會自主創業。」亞馬遜旗下互聯網分析公司Alexa的數據顯示,根據訪問量計算,Fiverr位居全球排名最靠前的200家網站之列。
過度自信
不過,一些專家也對以色列創業行業當前瀰漫的這種過度自信提出了警告。他們認為,成立一家面向消費者的創業公司的成本很低,並不需要傳統企業所必需的廠房和機器,鑑於此,任何人只要有不錯的創意,就可以輕鬆創業。正是由於這樣的低成本,以色列創業公司才吸引了海外投資者的目光,因為就算對這些頗具前景的公司投資失敗,後者的損失也不會太大。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以色列辦事處負責人亞當·費舍爾說:「我的確期待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參與這場競爭。」但他也警告說,進入這個領域幾乎沒有什麼門檻,這使得一些成功幾率渺茫的企業也會湧入互聯網市場。
費舍爾說:「我們歡迎他們的加入,但希望他們不要誤讀了Waze的成功。」他還指出,一家專注於應用或程序開發的公司,還必須弄清楚怎樣去盈利,而像芯片廠商等傳統科技企業,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儘管如此,Waze的成功讓以色列互聯網公司普遍瀰漫著樂觀情緒。以色列知名投資人亞倫·卡尼表示,看到Waze這樣的「前輩」如此成功,「這些公司也對將來有買家找上門來,充滿信心。」卡尼是特拉維夫天使投資集團(Tel Aviv Angels Group)負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29

一家賣氣泡水機的以色列公司如何快速冒起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5624100
這家以色列的小公司叫蘇打流SodaStream,生產氣泡水機及其耗材。這幾年在美國閃亮登場,2009年到2012年三年間,來自美國市場的收入從1400萬美元增長到1.6億美元。2010年還在納斯達克上市。它有什麼秘訣呢?

原來不幸被它盯上的竟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所謂氣泡水,就是碳酸飲料。而蘇打流的氣泡水機可以讓消費者自制碳酸飲料,這不僅節約了包裝用的瓶子和易拉罐,也不需要加入各種添加劑,符合綠色環保潮流。但是它要影響消費者已有的消費習慣,首先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就是特別擅長營銷的碳酸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蘇打流以激進的姿態,發動了一場針對兩樂的營銷戰。它策劃了一系列宣傳及廣告,從指名道姓到含沙射影,直擊兩大巨頭。可口可樂甚至要起訴它。比如,它2012年拍攝了一個名為《改變遊戲規則》的廣告,準備在美國收視率超高的超級碗棒球賽期間播放。在廣告中,兩家可樂巨頭的瓶子在送貨途中相繼爆掉,原因是蘇打流來了。廣告語是:「如果你用蘇打流,在比賽這一天,就能節省5億個瓶子!」這麼露骨的廣告,超級碗的主辦方不給它播。不過這有什麼關係?正好是一個炒作的機會。這則廣告在網絡上瘋傳,已有1億多人次觀看。

把可樂瓶一個個爆掉,這麼狠的創意沒有對可樂的深仇大恨是做不出來的。蘇打流請的導演,竟是一個以痛恨可口可樂而聞名的廣告界奇才。可謂是把營銷感覺做足。
這種攻擊性很強的宣傳,蘇打流早在2010年就搞過一次大的。它收集了一萬多個飲料瓶,放進一個巨大的網箱,立在諸如紐約聯合廣場等地的醒目之處,上面寫著:「1個家庭,5年,10657個瓶瓶罐罐。1個蘇打流的瓶子就可以替代它們。」這個大箱子裡,自然包含大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瓶瓶罐罐。可口可樂因此要起訴它,卻被媒體大量報導,反而讓蘇打流獲得更多關注。


雖然蘇打流早在2002年就已進入美國市場,但直到2007年丹尼爾·伯恩鮑姆接掌這家公司的CEO時,收入也只有400萬美元。其實伯恩鮑姆在美國發動營銷戰,意義重大。由於美國市場的零售渠道效率很高,只要終端消費者認可,一夜之間就可以進入沃爾瑪、塔吉特等零售渠道。而美國市場同時也是全球市場的制高點,實際上也能帶動歐洲市場的增長。2009年到2012年,公司從美國市場獲得的收入從1400萬美元增加到1.6億美元。與此同時,西歐市場也從不到1億美元增加到2億美元,增速遠超從前。

西歐市場是比較早接受蘇打流的。2009年蘇打流銷售收入1.4億美元,西歐就佔了七成。其實,人們喜歡喝碳酸飲料,是有一些生理原因的。肉食大多是酸性,如果飲食結構中肉食偏多,就需要鹼性食物來中和才會比較健康。氣泡水就屬於鹼性,可以用來平衡身體的酸鹼度,帶來諸如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等好處。這使得全球碳酸飲料市場非常繁榮。但超過3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也帶來了巨量的垃圾瓶。而在全球每年需要處理的3400億個垃圾瓶中,美國要佔到近一半的數量。

而用蘇打流的氣泡水機自制碳酸飲料,只需要一個瓶子。這個機器,實際上就是用高壓把二氧化碳打進一個裝滿水的瓶子裡。蘇打流在以色列設工廠,員工一千多人,從氣泡水機、二氧化碳鋼瓶到糖漿,幾乎都是自己生產。

它還和許多食品公司合作開發糖漿,有可樂、芬達、香蕉等100多種口味。這讓消費者可以弄出各種口味的飲料。有人混合各種糖漿,自創新口味,並在網上分享。
由於美國是新市場,公司在美國的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於銷售氣泡水機,佔2012年收入一半。而歐洲市場的八成以上收入來自於糖漿、二氧化碳鋼瓶(主要是充氣服務)等耗材。其實賣耗材的毛利率,要比賣氣泡水機高。也許是這個原因,蘇打流的美國市場直到2011年才有毛利潤。

現在蘇打流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建立5.5萬個銷售點,它們同時也給使用完的二氧化碳鋼瓶加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87

蘋果、IBM和三星 都愛到以色列「血拼」!

2013-11-11  TCW
 
 

 

這一年來,位於中東火藥庫的以色列特別熱鬧。

就在敘利亞出現化武危機、伊朗與美國進行核武協商的嚴峻情勢之中,社群網路龍頭臉書(Facebook)宣布購併以色列新創公司Onavo,並且讓創業團隊留在當地,設立臉書在美、英以外的第一個研發中心。

風光!國際大廠搶著迎娶新創公司

Google以十一億美元購併以色列行動地圖公司Waze,則創了以色列App應用程式開發商有史以來新高身價。

不僅如此,包括蘋果(Apple)、英特爾(Intel)、韓國三星(Samsung)、IBM,甚至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掌舵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集團,一大票赫赫有名的公司今年全都湧到以色列出手購併,總金額超過四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億元),推升以色列高科技公司被購併金額創下十年來新高。

這個戰火中的小國,儼然成了國際大廠的「血拼」聖地。「我們被以色列的創新力給電到(amazed)了!」負責歐非中東區業務的臉書副總裁孟德珊(Nicola Mendelsohn),在面見以色列總統裴瑞茲(Shimon Peres)時說。

《商業周刊》追隨這個血拼熱潮來到以色列,看看這個與台灣極度相似的國度,為何這麼有魅力。

務實!民族性、經濟處境神似台灣

這個國家很小,人口八百萬人,約台灣的三分之一,土地面積二萬一千多平方公里,約台灣的五分之三,與台灣相似,都是小而富裕的民主政體,都與拿飛彈對著自己的強敵為鄰。以猶太人為主要人種的以色列,和台灣人同樣擁有勤奮耐勞、重視教育與家庭的民族性,以及選擇性遵守交通規則的「務實」態度。

站在新創事業聚集的以色列第二大城特拉維夫的大街,望向天際線,這裡的建築既沒有歐洲的精心打扮、也沒有美國的大器門面,四四方方、灰撲撲的鋼筋水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土地。沒車的路口偶爾會出現闖紅燈的行人、腳踏車停得有點亂,街道不算髒卻難免有紙屑,交通尖峰時間喇叭聲與超車特技不斷。若沒留意人種外觀上的明顯差異,一恍神,竟以為回到了台北。

翻開報紙,新聞討論著該怎麼抑制不斷攀高的房價、該怎麼解決新興國家低製造成本競爭所導致的出口衰退,呼籲政府該正視物價高漲、實質薪資水準下滑的問題。沒想到,以色列社會遇到的問題,竟與一萬公里外的台灣如此相像!

但與台灣社會不同的是,在以色列人身上,卻完全感覺不到悶!

頭大!舉國煩惱高科技製造業外移

拜訪今年八月獲IBM高價購併的資安公司Trusteer,公司副總裁尤佛(Yishay Yovel)解釋,報紙上的負面訊息充分反映了以色列人的愛爭辯、好擔憂,但務實的性格讓以色列人從不會停止找出路。「就像我們,因為以色列沒有內需市場,一定得走向海外。」他說,這迫使以色列人一開始創業就把格局做大,也是同樣的考量,讓該公司決定嫁入擁有跨國資源的IBM。

這家公司只是眾多以色列企業的縮影。由於缺乏天然資源與本土市場,以色列與台灣一樣,產業主力為中小企業,本土出產的國際級大公司、大品牌如鳳毛麟角。經濟大量仰賴外銷,企業老闆總要提著皮箱全球趴趴走敲訂單。

就像雙胞胎照鏡子,台灣最弱的行銷與通路,以色列人也不擅長,兩邊的企業都專注技術研發。以色列有二十三萬多人從事高科技相關產業,高科技占了出口產值四分之一強。當高科技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歐洲、美國經濟表現不佳時,台灣出口衰退,以色列也面臨同樣壓力。

去年以色列高科技出口產值下滑一%,是十年來首度出現負成長,跌勢到今年上半年依然未見改善。反觀二○○九年歐洲金融債信危機影響最鉅時,高科技出口尚有五%以上水準。「再這樣持續下去,將對以色列經濟前景投下陰影。」以色列外貿協會(IEICI)董事長蓋北(Ramzi Gabbay)分析,歐美經濟長期沒有起色,加上來自遠東地區的強力競爭,已經對以色列出口造成直接影響。

台灣人經歷過的產業外移衝擊,以色列人也正面對類似的困境。隨著以色列經濟發展導致的製造成本提升,國際大企業開始裁減以色列公司員工或將新設廠區移往有低成本、低稅優惠的新興國家。

向來被視為「以色列之光」的全球最大學名藥(專利過期藥)廠Teva,宣布為了節省開支全球裁員五千人,包含母國裁員八百人;網通大廠思科(Cisco)也宣布裁員五%,包含以色列據點。加上去年記憶體大廠美光關閉以色列工廠轉往新加坡設廠、英特爾新廠選址棄以色列轉往愛爾蘭,如何留下高科技製造業,已成了讓以色列人頭大的問題。

但以色列人一點也不悶。

轉型!新創力量擴大,早鳥李嘉誠大賺

街上不時可見到彩繪著GetTaxi字樣的計程車,這是以色列新創事業,手機App叫車公司的商標。縱使不景氣讓計程車競爭更激烈,運將先生熱情述說著GetTaxi服務已經拓展到紐約、莫斯科、倫敦,多麼讓以色列人引以為傲,接著,話鋒一轉,「你用過我們的Waze地圖嗎?」他強調:「比購併它的Google地圖還好用!」

老一輩標竿企業沒落,新一代創業家務實耕耘,接棒當下一代以色列之光。

過去,以色列人自認只擅長研發、不擅長面對消費者,但隨著越來越多提供消費者服務的App開發業者被國際大廠購併,「代表以色列已經從研發中心轉變為創新中心,創業家擁有經營消費市場的能力。」以色列知名創投家兼國會議員馬加利(Erel Margalit)開心的說。

這個轉變,並不是因為以色列人突然開竅,「其實,只是為了要解決我們的日常難題。」以色列潛力公司之一、影片自動剪輯軟體業者Magisto創辦人波曼(Oren Boiman)說,他整理大女兒出生照片,花了兩週才製作出三分鐘留念影片,困擾之餘發現大商機,毅然決定創業。傳統年代要投入消費市場,要大資本與了解消費大眾需求,但現在,以務實民族性解決自己的問題,透過網路,就能成為一筆大生意。

於是,大廠裁員的同時,新創小公司卻創造就業機會。比起矽谷新創事業開價高、被購併意願低落,以色列公司又好又便宜,被購併後大多留在本地經營擴張。

大廠血拼還不過癮,想進一步DIY培育夢想中的以色列創業團隊,包括Google、三星、微軟(Microsoft),以及正在裁員的思科,都宣布要在以色列設立育成中心,就連美國的網路雲端服務大廠亞馬遜(Amazon)也宣布將在以色列成立分公司,以就近服務租用雲端服務的新創公司。

與網路新創企業同樣亮眼的,是醫療器材業者。對比其他高科技產品產值衰退,以色列醫材業出口去年成長五.五%、今年第一季成長七%,是少數仍維持高成長的領域,「就我觀察,跨國企業也正忙著物色在以色列的合作夥伴。」Trendlines創投集團董事長杜林格(Todd Dollinger)將醫材產業形容為這兩年的產業黑馬。

根據IVC研究中心統計,不只購併金額創新高,今年創投投資以色列高科技產業,預計也將創下十年以來新高,其中成長力道最大的就是網路,第二大吸金產業則是醫材廠商。

最具代表的投資者,莫過於亞洲首富李嘉誠。他旗下創投維港投資,這幾年鴨子划水,竟已默默投資了二十多家以色列公司,除了網路為大宗,還有兩家醫材廠商,被譽為以色列最活躍創投。今年大出鋒頭的Google、臉書兩筆購併案,都讓維港投資大賺一票。就在矽谷大廠趕往以色列這座後花園採買時,早早布局的李嘉誠,儼然就在小徑上坐收過路費。這也難怪,大嘗甜頭的他今年九月宣布捐助以色列理工學院(Technion)一億三千萬美元,創下以色列大學捐款最高紀錄,準備當起後花園的園丁。

突圍!轉抱中國,四年變第二大貿易國

亞洲首富重金投資,被以色列人視為對亞洲耕耘有成的成績單。務實態度讓他們體會既然無法擊敗強大的新興市場敵手,不如積極擁抱。

二○○九年時,中國還只是以色列第十一大海外市場,但是去年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以色列第二大貿易對象。今年雙邊交流更達到高峰,五月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率領商界代表團訪問中國,這是暌違六年後,以色列總理首度到訪中國,宣布要在五年內讓以色列、中國的貿易量成長一倍。

以色列人也早把經營亞洲當作未來重點。「現在我兒子讀的中學,已經提供了中文課程。」以色列外貿協會官員莫格(Raphaele Moog)很慶幸選了好學校,據她觀察說,現在幾乎每週都有來自中國的高階企業主管或官員到以色列參訪。

對歐美出口下滑的同時,五年來以色列對亞洲出口產值比重從一六%提升到二一%。事實上,正是銷往中國、越南等亞洲國家的電子、醫材產品大增,才讓今年高科技出口下滑程度沒進一步擴大。「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甫在今年六月從以色列央行總裁一職退休的費雪(Stanley Fischer)在以色列國會演說,再次強調加強亞洲貿易的重要。

出產過即時通訊軟體ICQ、發明了英特爾雙核心處理器的以色列,已在國際上樹立「創新之國」的形象,過去的故事是,猶太人在這塊阿拉伯強敵環伺的土地上建國,由於受高等教育的移民多、強烈的憂患意識驅動,這裡的創業家密度全球最高。現在,新一代創業家接棒演出,繼續擦亮「創新之國」招牌,以務實態度解決出口困境。

反觀台灣,當「台灣奇蹟」已成往事,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李開復在十月的一場演講中,直言台灣的創業環境已經生病了,需要下猛藥改進。面對出口衰退該怎麼辦?面對產業轉型要怎麼走?與以色列有如雙胞胎般的台灣,是不是能從以色列的經驗,獲得一些啟發?

【延伸閱讀】網路新創熱,買家各個地位嚇人!——今年來國際大廠購併以色列網路公司一覽

時間:2013.10國際企業:社群網路龍頭 臉書被購併對象/產品:Onavo/資料管理及壓縮技術國際企業:消費性電子大廠 蘋果被購併對象/產品:Cue/個人助理App國際企業:巴菲特旗艦企業 波克夏海瑟威被購併對象/產品:Ray-Q/航太與軍用電子連接器國際企業:通信設備大廠 Avaya被購併對象/產品:ITNavigator/雲端運算技術

時間:2013.08國際企業:消費性電子大廠 蘋果被購併對象/產品:Matcha.tv/跨平台影音App國際企業:企業資訊服務巨擘 IBM被購併對象/產品:Trusteer/資訊安全國際企業:美國網路媒體大廠 AOL美國線上被購併對象/產品:Adap.TV/影音廣告交易平台

時間:2013.07國際企業:全球手機龍頭 三星被購併對象/產品:Boxee/機上盒公司國際企業:企業資訊服務巨擘 IBM被購併對象/產品:CSL/虛擬化管理軟體國際企業:企業儲存方案龍頭 EMC被購併對象/產品:ScaleIO/資料儲存軟體

時間:2013.06國際企業:搜尋網站龍頭 Google被購併對象/產品:Waze/行動地圖App

時間:2013.04國際企業:半導體元件巨頭 Avago被購併對象/產品:Cyoptics/光通訊零組件

時間:2013.01國際企業:網通大廠 思科被購併對象/產品:Intucell/行動網路優化軟體

資料來源:上述公司公告 整理:蔡靚萱 攝影:蔡靚萱

【延伸閱讀】1分鐘看以色列

面積:2萬1,500平方公里,約台灣3/5人口:801萬人,約75%為猶太人,人民受高等教育比重全球第2高國內生產毛額:2,409億美元,約台灣1/2經濟成長率:3.1%平均國民所得:31,296美元,約台灣1.5倍位置:位於地中海東岸,與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埃及等國接壤註:以上均為2012年之資料

【延伸閱讀】經濟苦,以色列與台灣像雙胞胎??

出口占GDP比重高達40%,高科技業占1/4產值,受歐美拖累衰退中小企業比率高,占99%,缺乏國際級大公司與品牌近3年經濟成長率5%、4.6%、3.1%,呈緩步衰退國際大廠紛紛將製造基地外移游資搶進房市,幣值升、物價高漲,生活成本急升

然而,以色列卻已突圍!

創投投資網路、醫材新創公司金額創10年新高蘋果、三星、IBM、Google、巴菲特都來購併臉書更設下美、英以外的第一個研發中心研發經費占GDP比重4.2%,為全球冠軍

資料來源:以色列統計局、以色列外貿協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20

"以色列之王"與"貝魯特屠夫"--以色列前總理沙龍逝世,享年85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900

路透援引以色列媒體稱,以色列前總理沙龍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5歲。法新社稱,沙龍的兒子確認了這一事件。2005年12月,沙龍因輕度中風入院接受治療。但是,他在2006年1月再度中風,陷入昏迷,此後他一直處於植物人狀態。2013年1月,以色列傳出官方消息,沙龍的身體狀況依舊,沒有好轉也沒有出現惡化,且科學家當時宣布,沙龍出現了“明顯大腦活動”,有專家表示,沙龍可能會蘇醒。2014年1月初,為沙龍提供醫療服務的醫院透露,處於昏迷狀態8年的沙龍病情嚴重惡化,盡管醫生設法使沙龍的身體機能保持穩定狀態,但包括腎臟在內的一些重要器官持續衰竭。沙龍是以色列最具爭議的傳奇人物,在軍事生涯中作戰勇猛,被士兵稱為"以色列之王"。1982年,他默許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屠殺1500名巴勒斯坦難民,被稱為"貝魯特屠夫"。到了晚年,他開始致力於和平。下面讓我們回顧沙龍經典照片:1.2001年3月21日,沙龍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2.1998年11月5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中)、外長沙龍(左)和內閣秘書長納韋出席內閣會議。3.1999年1月6日,在德國訪問的以色列外長沙龍(左)和德國外長菲舍爾在波恩舉行聯合記者招待會。4.2001年2月以色列反對黨右翼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龍獲得59.5%選票,當選為以色列下屆總理。5.2002年6月10日,美國總統布什在白宮會見來訪的以色列總理沙龍。6.沙龍(中)同以色列前國防部長達揚(左)1973年10月在蘇伊士運河西岸的資料照片。 7.2003年7月14日,英國首相布萊爾(右)和以色列總理沙龍。8.1998年10月21日,以色列外交部長的沙龍(右)在美國馬里蘭州懷伊種植園出席中東和談時與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會面時的情景。9.2003年7月1日,沙龍(右)在耶路撒冷與巴勒斯坦領導人阿巴斯會談。下面是沙龍生平大事回顧:1948年,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擔任步兵連長。1953年,為報複巴勒斯坦遊擊隊襲擊,沙龍率領特種部隊“101部隊”襲擊約旦,造成69名平民死亡。1967年,沙龍擔任裝甲師師長,當年以軍占領了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戈蘭高地和西奈半島。1973年,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再度爆發戰爭後,已經退役的沙龍複出擔任師長,並且違抗上級命令率部跨過埃及蘇伊士運河。1977年,沙龍當選議員並出任農業部長,當時他是修建猶太人定居點的積極鼓吹者。1982年,時任國防部長的沙龍策劃以軍突襲黎巴嫩,企圖鏟除以該國為大本營的巴勒斯坦遊擊隊。1983年,由於司法當局調查發現沙龍涉嫌對在貝魯特發生的屠殺平民事件負有間接責任,他在國內外壓力下被迫辭職。1998年,時任外長的沙龍敦促以色列人在以軍占領土地上盡量“攫取更多的山頭”。1999年大選後,沙龍擊敗內塔尼亞胡出任利庫德領導人。2000年9月28日,沙龍對耶路撒冷聖殿山地區進行“訪問”。反對這次訪問的幾百名巴勒斯坦遊行者隨即與以色列軍警發生沖突。這一事件引發了巴以間暴力對抗不斷升級。2001年3月7日,沙龍擊敗巴拉克出任總理2003年1月28日,沙龍以絕對優勢再度當選總理2003年12月18日,沙龍宣布“脫離計劃”,呼籲取消定居點。2005年2月8日,沙龍與巴勒斯坦領導人達成停火共識。2005年9月12日,以色列完成從加沙地帶撤軍。沙龍堅決撤軍的主張引起利庫德集團內部“反叛分子”強烈不滿。2005年11月21日,沙龍宣布脫離利庫德集團,另組“前進黨”,準備在今年3月舉行的大選中與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對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58

以色列最紅創業模式 竟是夜店辦趴

2014-02-03  TCW
 
 

 

過往,與以色列畫上等號的關鍵字向來是:軍事、科技、創業,不過近幾年第二大城特拉維夫(Tel Aviv)成了專業旅遊雜誌筆下的「全球旅遊新勝地」,甚至還是美國好萊塢女星眼中「辦趴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廉價航空為此增闢航線

幫特拉維夫貼上吃喝玩樂好去處標籤的媒體是《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以及《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都觀察到,地中海岸美景不在話下,形形色色的夜店更是特拉維夫的招牌產業,任選一晚,走訪城內幾家稍具規模的夜店,隨隨便便都可以看到上千名年輕人正在勁歌熱舞,非到凌晨四、五點方休,活生生是一個趴踢城(party town)。

在旅遊雜誌兩大門神加持下,去年十二月,易捷航空(easyJet)增闢以色列新航線;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瑞安航空(Ryanair)也將跟進,載送更多義大利、法國和英國的跑趴族隨興所至就跳上飛機,到這裡消磨一個狂放不羈的長週末。

辦趴,在特拉維夫儼然自成一套當下年輕人創業最愛的模式之一。美國巴比森學院(Babson College)教授艾森柏格(Daniel Isenberg)觀察,這裡的夜店經營者獨鍾一些昔日知名、如今卻多半遭棄的地標,像是舊時代的警察局或郵局總部,它們的所在地都屬於城中商業不甚發達的一角。

夜店老闆租下後,會一邊趕在一個月內著手改裝完畢,另一頭也沒閒著,安排打扮入時的部落客玩咖、名流搶先體驗,隱隱暗示著此處正是特拉維夫城中最火紅的去處,醞釀開幕活動的聲勢。

主題、名人都是行銷重點

更不同的是,這裡的夜店經營手法不是老闆自己來,反倒像是電影院出租戲廳一般,每晚都把場地外包給獨立業者辦活動,這些主掌夜店生意興衰、自己荷包厚薄的關鍵人物,稱為產品線經理(Line manager)。

產品線經理籌辦每一場活動,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極大化客人花錢買醉所帶來的利益,從門票價格、擬定主題、延請名人和美女來號召粉絲進場,到設計酒單與活動內容,無所不包。為此,產品線經理人通常會重金請來一支十到三十人的行銷團隊,卯足全力衝刺業績,特別是毛利超高的酒水區,因為他們的收入全得和這一區當晚的進帳分拆。

好萊塢女星丹妮絲(Claire Danes)曾在脫口秀節目中描述她的跑趴經驗,一個晚上連趕好幾場,每一場的主題卻都別具心裁,讓她驚豔;到了週末有時還會有「續攤」,指的是夜店正式關門後才開始,直到清晨方休,徹底配得上「不眠之城」的封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