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死亡、黃金交叉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587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0826&sec_id=15307&subsec_id=15320&art_id=13138563

 

【本報 訊】港股午後隨 A股暴瀉近 400點,幸尾市買盤湧現,收市僅跌 100點( 0.49%),報 20435點; H指跌 48點( 0.42%),報 11654點;成交減至 568億元,為五周以來最少。雖然大市整體沽壓不重,技術上卻確認死亡交叉( 10天移動平均線跌穿 20天線),出現短期利淡訊號。

 

連同前日 10天線跌破 20天線後,今年迄今港股曾四次出現短期死亡交叉。統計過去三次經驗,死亡交叉甫現後,市況例必轉弱,其間有兩次港股調整幅度高達 14%;死亡交叉開始至完結,恒指調整幅度則介乎 1%與 9%之間,至於三次維持的時間均不長,平均僅約一個月。

 

至於及後出現的黃金交叉( 10天線升穿 20天線),當中兩次恒指反彈幅度竟高達 47%及 13%。因此,在牛市期間,短期死亡交叉出現,反而可提供買貨的時機。

 

--------------

 

雖然我唔係圖表派,但有時睇這種新聞也會看不過眼。

 

喜不喜歡看圖表或者認為有沒有用是一回事,但至少看圖的觀念要正確。

 

圖表多少是反映當時投資者的心理情況,看移動平均線的交叉,目的是看出市場人士的心理轉變的一個「趨勢」,而不是藉此斷估幾日後短線的股價走勢。

 

移動平均線是對市場供求趨勢的一種表現,它由於是取過去交易日的價格平均,因此去除了短期股價波動的影響。

 

由於市場情緒轉變需要時間消化,移動平均線以及它與日線圖和其他不同時段的移動平均線的互動,可以是我們觀察市場情緒的指標之一。(而不是跑去銀行昅嘢)

 

不同時段的移動平均線交叉,主要是想看出後市一些較大的趨勢。

 

當短期並正在上升中的移動平均線,升穿時 間較長期並上升中的移動平均線,那才叫真正的黃金交叉 (golden cross)。重點是兩條平均線都是在上升形態。一條升一條跌地相交,那是 average breakout,那是沒有確認趨勢的效果。死亡交叉(death cross) 則和黃金交叉相反,下降的短期移動平均線跌穿下降中的長期移動平均線,代表利淡的市場心理趨勢。

 

至於看哪條移動平均線,那是靠統計和經 驗。炒期貨和外匯,有人會看較短的10天和20天線;炒股的通常看 20, 50 和 200天線。由於市場睇圖有約定俗成及自我實現 (self-fulfilling) 的較果,市場人士個個都睇果幾條線,那自我實現的效果就愈強。我個人認為炒股睇10天和20天線之間的互動,沒有什麼功效;20天和50天線之間的互動會 較有意思。當然較長期的移動平均線更能道明長期趨勢的轉變,但由於這要較長時間才能在圖表上顯示出來,這也會較為「後知後覺」。

 



 

當不同時段的移動平均線重疊的時間愈久, 之後它們分開後所演化出來的趨勢就會愈強烈。因為這代表長期和短期的投資者(所有的投資者)均在那段(移動平均線重疊)時間共同擁有同一種心理狀態,時間 愈久,心理同化的狀態愈強,之後發展的心理一致性就更強烈。所謂重疊,不一定是壘住條線,兩條線在窄幅不斷上下相交也能有差不多效果--例如上圖 2008年12月至 4月之間那段時間20和50天線的互動形態。

 

當然,大家事後睇圖覺得有些趨勢好明顯。但大家的投資決定,往往在當時圖表形態尚未十分明顯時就要作出。這才是難度所在。

 

在牛市期間,短期死亡交叉出現,反而可提供買貨的時機。--唔好玩啦,那些所謂的「短期死亡交叉」其實只係訊號不強或者唔 convincing 的交叉,因此往後的趨勢不跟交叉而走。倘若真的有一天,真正訊號強烈的死亡交叉出現,而自己又沒有驚覺牛市已死,在死亡交叉出現時買貨,咁咪大檸樂?

 

都係果句,這只是評估市場心理的 yardsticks 之一,要戰勝市場,當然要更全面的分析,包括基礎分析。世上是沒有睇下圖就發達咁便宜的一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1

經濟放緩與房價狂跌是否死亡交叉?謝國忠:擠破房市泡沫是帖苦口良藥

2012-1-9  TWM

混亂的中國房市,到底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這波房市動盪會持續多久?房市還會再上漲嗎?
《》特別以越洋電話專訪中國經濟學家謝國忠,幫讀者解惑。 撰文•楊卓翰 眼見近來中國房價狂跌,房地產業者倒閉潮一波接著一波,唱衰房市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當屬玫瑰石顧問公司
董事謝國忠最為大膽。他從去年開始就不斷「喊價」,從「一線跌二成五」一路喊到「全國平均跌五成」,儼然成
為中國房市的末日預言家。然而,事實上謝國忠是最看好中國的經濟學家之一。

「中國人老喜歡說誰唱多、誰唱空,但是一切分析都要回歸基本面。」心直口快的謝國忠在接受《》電話 專訪時,分析他對中國房市的最新觀察。「這個房市的泡沫是一定要破的,對經濟當然也有負面影響。但是這個影 響,不一定是件壞事。」

房市跌是好事 這個調整來得剛好!

「一個國家經濟不是說成長得快就是好,成長趨緩就是壞。有些人擔心中國經濟沒辦法承受這波衝擊,但以之前 中國的高速成長,我說,這個調整來得剛好!」謝國忠認為,經濟發展越快速、爬得越高,掉下來就越慘。

而中國政府在高速成長中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讓房市泡沫持續擴大。而房地產對資金的過度需求,也造成企業 信貸利率高漲,甚至超過二○%。泡沫,已經到了不得不破裂的程度了。

「所以說,與其讓房價在最高點的時候崩潰,重創經濟,不如現在用強硬的調控政策,來抑制房價。現在上海、 北京的房價已經跌了二五%,所以在泡沫破裂時,所受到的傷害自然就少了。」換言之,雖然中央的房市調控對經 濟帶來了衝擊,但考慮到中國超過一○%的經濟成長率已有過熱之虞,這波房價調整短期雖然痛苦,但對長遠的中 國經濟,也是一帖苦口良藥。

但是房價下跌,政府收入短少,沒了經濟建設國家怎麼會好?謝國忠反問:「房價跌,那老百姓的消費能力是不 是增加了?當然的呀!」原來,這幾年房價高漲,受苦最多的就是中產受薪階級,「而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和其他地 方不一樣,中國的房地產是政府在收稅,人民買房子的錢都是交給政府的。所以房價跌,就會有一個變相的減稅效 果。」再加上,購屋成本降低,一般家庭就可以在其他的商品投入更多消費。因此,謝國忠認為經濟的動能不會因 此而減少,反而可以將資源轉往中國十二五規畫主力發展的內需產業。在謝國忠眼裡,短期經濟的陣痛是不得不挨 的:「這可能是未來十年,中國內需經濟增長的一個關鍵。」也因此謝國忠認為中國政府不會、也不應該救市。「 很多人以為最近人民銀行調低(儲蓄銀行)準備金率,是緊縮政策轉為寬鬆的跡象,我認為這個機會不大。」謝國 忠特別指出,中國的貨幣政策仍然是以緊縮為大政策方向,因為通貨膨脹仍然是政府頭痛的問題。

救房市是壞事 要將價格調至合理的水準

「中國現在的貨幣供給年增率控制在一五%,如果經濟增長率在八%,那麼每年通貨膨脹還有七%的程度,這是 相當高的,因為現在中國經濟成長沒有那麼快。」所以謝國忠不認為在短期內,政府會改變貨幣政策,甚至是放鬆 銀根來救房市。

他強調,這次中央的調控政策展現了「無比的決心」,不將價格調至合理的水準,是不會停止。大家最關心的是,合理的房價是多少?而這次調整會持續多久?

「一般泡沫崩潰的時候,商品的價格最後會調整到能支持基本面的水準。」謝國忠回答:「以房屋的資產價格來 說,它的基本面由『租金回報率』及『房價收入比』來決定。一般情況下,公寓租金回報率應該在七%;而一平米 的房價,合理價格應該在不超過城市兩個月平均工資的水準。」而現在中國住屋的租金回報率僅僅不到三%,在一 線城市甚至只有一%,房價也遠遠高出謝國忠的指標。因此,謝國忠認為中國的房市調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全國房價腰斬也十分合理。

「至於多久,是要用經驗來判斷的。美國從二○○六年到○九年,調整了三年;香港是從一九九七年到二○○三 年,中間還反彈過一次,總共調整了六年。所以每個地方都不一樣。」不過謝國忠指出了一個基本法則,「在調整 的過程中,波動怎麼走是跟心態有關。例如有些人覺得現在房價很便宜,就去買,這時就會出現一個激盪性的反彈。」


想撿便宜要小心

別只看房價,要看基本面謝國忠接著警告現在想趁著房市出現崩跌時,進場撈底的投資人:「這個反彈要特別小 心。很多人在買房的時候只看相對的房價,卻沒看到基本面。中國的供需不會那麼快恢復正常,整個市場還沒有回 到平衡。我看這輪調整至少三年,也就是到二○一三年才會結束。」「不過就算熬過了這一次調控,我看中國房地 產要上漲還是很困難。」雖然謝國忠認為中國經濟長遠會受惠於房市調整,但是對於房地產本身,他還是持有一貫 的悲觀態度。為什麼?關鍵就是二個字:人口。

原來,中國人口減少的速度,可能比我們想像都來得快。「人口老化會對中國產生很大的影響,人口下降之後,房地產也會變得越來越便宜。」謝國忠甚至斷言,十年之後,中國人口就會開始下降,屆時,也就是房地產上漲的終點,以後房地產趨勢將會是一路向下。

謝國忠戳破中國房價不墜的迷思,幾乎為它判了死刑,但中國經濟卻有喘息的機會。中國能否度過這次難關,端 看當局者能否咬緊牙根,勇敢地戳破這吹了十幾年的房地產泡沫。

巴曙松:中國房地產面臨史上最大洗牌產業弱化、整合 將是2012年的大戲對於因這波房市調整而倒閉的房地產業 者,「溫和調整」可能無法形容他們看到的景象。但是,雲霄飛車正要往下疾行!伴隨著泡沫破裂,「中國的房地 產也將面臨大規模的洗牌,進入中國房地產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大調整。」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 長巴曙松說。

他指出,中國房地產的高成長模式已經開始轉變,「過去十多年,開發商藉著寬鬆的信貸和較低的利率,以高槓 桿操作,仰賴地價與房價的上漲而獲利。」今天,面對政府嚴厲的調控手段,開發商也面臨了惡果:賣不出去的房 子,以及高財務槓桿帶來的巨大風險。

「到去年10月,九大一線城市還有5000萬平米的可售面積!」這麼龐大的庫存量無法消耗,結果只有一個:降價。巴曙松預測,未來幾年一線城市降幅最高將達3成,銷售額也會大大減少。因此,今年上半年的房地產投資甚至可能負成長,導致房地產在中國經濟的地位持續弱化。

而政府信貸緊縮的政策下,小型企業融資困難,也將逼迫產業進行整合。他預測,未來中國房地產不但會「以大 整小」的模式整合,「過去十幾年過度擴張的大型企業,可能也會因為無法消耗庫存土地而被洗出局。」中國房地 產龍頭綠城集團就是一例。

至於市場期待,政府因為房地產衝擊經濟穩定而將調控由緊轉鬆的情況,巴曙松也不否認這個可能性。「但是,考慮到房地產未來的經濟地位越來越輕,恐怕也很難看到為了救市而政策急轉彎。」也就是說,這波房地產的結構性轉變,將是2012年擋不住的一場大戲。
謝國忠 現職: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歷: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學歷: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7

黃金交叉! 便利商店產值首度勝百貨

2012-12-03  TCW
 
 

 

百貨公司週年慶大戰剛落幕,信義商圈新光三越、忠孝東路四段Sogo百貨,依舊門庭若市,但卻是標準「賺了面子、賠了裡子」的流血戰。以Sogo週年慶為例,兩週下來業績約占全年營收的四分之一,投入的行銷費用卻是全年預算的二分之一,但業績成長率僅呈個位數微幅變動。

也就是,為期兩週的「滿千送百」折扣戰,業者動用了半年的行銷子彈,消費者不打折不出手,集中消費胃口也被養大,「百貨業微利時代已經來臨,」就連Sogo百貨營業總經理李光榮,也不禁搖頭嘆道。

證據一:營收不斷破紀錄全家41個月,營收年增率正成長

賣精品的風光不再,消費市場風水輪流轉,這回站上浪頭的是街角「甘仔店」。

根據統一超和全家營收資料,在走出二○○八年底金融海嘯的營運谷底後,業績每月皆呈現年增率正成長,超商產業蠶食百貨、超市等零售業態大餅的市場重分配,獨霸零售業的「超商盛世」時代已然降臨。

證據之一,是內需成長趨緩,但超商產業一枝獨秀。

截至今年十月底為止,統一超已連續三十六個月營收年增率正成長,全家更是連續四十一月營收年增率正成長,雙雙破了各自品牌成立以來,營收連續成長的紀錄。以統一超今年前三季的營收金額推估,全年可望突破一千三百億元,呈現三年成長逾三成的大幅擴張。

數據也顯示,超商賣起發熱衣、搶天然酵母麵包商機,擴大的是同業市場大餅。以總店數排名第四的OK便利商店為例,今年前三季全台超商展店淨增加數近七十家,其中OK便利商店即占半數,顯示市場成長,二線品牌仍存在成長空間。

首當其衝的,反而是零售業其他業態,包括百貨公司、量販店與生鮮超市等,近年來業績成長頻受挫,尤其,百貨公司總體營業額更在今年第三季,首度被超商所超越,全年更恐出現營收大餅衰退的警訊。

公平會發布的超商年度調查報告也顯示,截至去年底,國內四大超商總店數達九千八百三十一家,回顧過去十年來,國內超商家數的年增率從最早的兩位數,到二○○九年下降到○‧四五%後,隔年起再度呈現較高的增加趨勢,二○一○年與二○一一年的展店年增率,分別為二‧五七%、三‧六七%,成為金融海嘯之後,國內成長復甦最快的零售業態。

證據二:離成長天花板還遠外食族增加,鮮食和飲料需求大

「超商盛世」另一關鍵證據是,業者仍看好產業後勢的成長潛力,認為離成長極限的天花板尚遠。

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潘進丁指出,以生活形態相近、流通產業發展較台灣成熟的日本為例,內需市場成長停滯,去年又發生「三一一大地震」,超市、百貨業營收萎縮,卻只有超商通路持續成長,三大便利商店7-Eleven、LAWSON和FamilyMart的營收、營業利益都創了新高,成為零售業的最大贏家;成長動力顯然不只來自同業內的移轉,主要是來自異業間移轉,尤其是外食產業。

潘進丁指出,以日本為例,把流通業加上外食產業,整體餐飲零售業產值,每年大概有一百六十兆日圓,而超商的年產值去年約九‧六兆日圓,僅占其中的六%,一般估計五年內這個占比,會隨超商擴大提供外食族餐飲服務,成長到一○%。至於台灣,目前新台幣兩千多億元的超商年產值,僅占整體餐飲零售業約一‧四%,對照日本的服務業發展,超商在滿足外食族需求,尚有很大成長空間,不管是領先品牌或追隨其後的超商體系,均能從中獲益。

換言之,未來超商與其稱為「便利商店」,不如以「便利餐廳」形容,將來得更為貼切。

分析統一超去年的各商品營收占比(見七十一頁圖)亦可發現,不含零食等乾貨的一般食品類,光是以鮮食便當、關東煮等為主的「食品服務類」(一六‧三%),加上列入現煮咖啡CITY CAFE品項的「飲料類」(三六‧二%),兩者銷售占比即超過五成,餐飲服務已成為超商主打的王牌。統一超商公共事務部經理林立莉便表示,過去五年來,鮮食和飲料類的銷售金額,分別成長約五成與近三成,確實是帶動總體營收成長的兩大功臣。

證據三:每小時來客30萬人票務、郵購等無形服務帶動消費

不只跨足餐飲業、成衣業,高雄第一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授許英傑認為,提供無形服務「黏」住消費者,帶動實體商品消費,才是超商維持成長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

許英傑分析,超商能維持高成長動能,主要是近年來門市發展出各種無形服務,如結合雲端電子商務的到店取貨、水電等規費代收繳服務,以及獨步全球的高鐵票務取票服務等,甚至大型門市設置廁所和停車位,提供簡易遊憩服務,都是讓超商在社區與觀光據點,成為具備準公共服務的空間,收匯集人氣之效。統一超商溪頭和雅門市加盟主林秉毅即表示,一車、一車的陸客團到店內上廁所兼採購,已成為他去年以來主力開發的客群。

全家執行副總經理葉榮廷指出,超商所做的一切創新,主要基於兩個目的,其一是提高消費者到店的頻率,不管是賣咖啡或取高鐵票,都是藉由提供新商品、新服務,增加消費者對超商的依賴性,從三天來一次變成一天來三次。另外,則是讓原本不會走進超商的人願意上門,例如提供網路購物的到店取貨服務。

統一超證實,包括信用卡款等代收服務,以及ibon資訊平台代售高鐵、演藝活動票務,所創造出的門市現金流,目前已遠大於實體門市商品銷售每年約一千二百億元的營收規模。

從公平會揭露的調查資料也證明,超商這套「先搶人再搶錢」的戰略奏效。二○一一年全台超商總來客人次達二十八億七千八百萬,年增一億四千二百萬人次,成長率為五‧二%,高過同期間三‧六%的新開店數成長率;換算下來,不分時段,在台灣平均每小時,就有近三十三萬人走進超商門市。

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則觀察,傳統精品百貨業,由於扮演的是提供「中產階級創新生活提案」角色,如今,在中產階級消失、年輕人消費力下降的客觀因素下,百貨業出現衰退是必然趨勢,「提供人們少許花費,隨手就能換來身邊小確幸,亦是驅動超商產業成長的微妙消費心理。」

究竟,超商盛世還有多久的好光景?許英傑預測,從日本的零售業發展推估,台灣出現超商產業營業額超越整體百貨業產值,並非偶然現象,而是零售業態的黃金交叉,「至少未來五到十年,超商一枝獨秀的趨勢,都不會逆轉。」

【延伸閱讀】賣喝的、吃的占5成營收——統一超2011年各商品營收占比

飲料類36.2% 423.2億元非食品類24.5% 286.9億元食品服務類16.3% 190.5億元出版品類12.4% 144.3億元一般食品類 10.3% 120.6億元其他類 0.3% 3.8億元

註:食品服務類指鮮食、關東煮等熟食;非食品類為文具、美容用品等;其他類為網購、ibon等手續費收入資料來源:統一超年報整理: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18

交叉點 Money Cafe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26.html
就如何界定中產,今日或多或少提供寶貴答案:財爺提過,飲咖啡、有品味是中產,預算案其實將範圍進一步收窄,品味與否一件事,香港做中產,財爺列明,符合資格者,係要被減糖,甚至咩都無!!

派糖背後原於舒困,經濟好,要還富於民、經濟差,要扶持,兩個原同因,得出相同的果,就係要派糖。

純粹公共財政管理,財爺理順市場,避免要有不必要預期,其實可以理解。

繼無補貼電費,差餉四減二之後,財爺明言,滅糖陸續有來,背後原來是為免將來要持續滅赤。

由曾俊華領導的小組、今次預算的財政狀況,超越本屆政府任期,直至2040年,橫跨廿多年。

跟據小組用了三套假設去做估算,最悲觀的一套,是政府按照目前的速度用錢,即是教育、社福、醫療,每年開支都有3%左右增長

這樣7年後、即是2021年,就會開始年年入不敷支,即是出現結構性財赤。

據了解小組預測是、如果七年後出現結構性財赤,再過十年即是2031年,財政儲備就會用完。

其實要講勇氣,今次財爺提出以GDP名義增長作為政府開支的「緊箍咒」,可說是勇氣可嘉!!

坦白講,以經濟增長預測而言,政府從來準繩度一般,去年增長只有百分之二點九,但今年就突然預期有三至四,審慎抑或樂觀,實在明顯。

固然施老闆有理,任何長遠預測,本質上都是注定錯誤,但今天先以未來預測,作為緊箍現有大花筒特首,其實背後正是反映阿爺早有計算: 平衡權力!

結果亦催生了一個「未來基金」。

即是將現在二千多億的土地基金作為基礎,每年盈餘再放一部分進去,即使將來持續入不敷支,都有後備錢可以開展基建。

政府會否出現結構性財赤,問題已經並不屬於討論階段,結論一:有,香港有結構財赤,但勝在好命。

零零、零一年,俞宗怡做掌櫃時講過儲備快將用乾,但十幾年後今日,香港儲備相當於政府二十二個月開支,較之前十八個月目標仲要多。

用財爺大花名目搞個「長遠財政計劃小組」,現時估算,如果政府開支增加,本港最多七年內有結構財赤,呢個作為減少開支增長伏筆是可以理解。

但財爺同前任英年、或當奴一模一樣,只談節流,不懂開源;十年前消費稅,似乎百分百肯定唔會重提,入境稅特首話未富先驕,但假設一年旅客人數一億,每人廿蚊,大大話話有百多億!!

香港避開從新稅種入手,去擴闊稅基,怕的是營商環境受影響,結果我地要硬食!!

剛才說過,阿爺認為有需要平衡權力。

有記性都記得,個多月前特首梁振英在同一個議事廳,提出大力扶貧。

「財政開支來說,我們今次是比較「大手筆」,但是我有信心,我們負擔得來。」

今天財爺的回應是:「我留意到有市民擔心,我們的支出增長過快,憂心香港會走向福利主義.」「政府「先使未來錢」,不單影響社會穩定,嚴重者更會禍及未來。」

其他不論加稅、甚至寄語未來,均顯得特區政府態度大有不同!!

特首說態度決定未來。

財爺就說「不信命運,但信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21

郭台銘:台灣正在轉型,我們正好給大家做典範! 台日製造黃金交叉

2016-04-11  TCW

你未來要解雇多少員工?

你多久可以轉虧為盈?

日媒最好奇……你以後如何與夏普的管理階層及員工合作?

台日新時代來臨!

歷史一刻》郭台銘大阪簽約24小時現場歷經超過一千四百天,《商業周刊》以四期封面,長期且深入追蹤、記錄鴻夏戀的每個關鍵時刻。

台灣製造業龍頭鴻海,入主超過一百年歷史的日本家電品牌大廠夏普後,更揭示著台灣製造業將進入一個新時代。

日本強於技術與品牌,與台灣擅長的效率和彈性,形成完美互補的黃金交叉合作機會。

這是第一次,台灣製造業有機會為這完美的互補樹立典範,為脫離代工宿命的台灣開啟一條提升附加價值的新路,也是窮途末路的日本品牌大廠,重現往日榮光的新希望。

這堪稱是郭台銘創業四十二年來,最緊張又興奮的一天。

四月二日櫻花滿開之日,大阪堺市,川流不息的車潮劃破了週末的寧靜,鴻海、夏普合併記者會在此舉辦。午時未到,五百多位記者在大門外排隊等待。

苦追夏普五年,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卻因為「或有負債」問題,在簽約前夕臨時喊卡。到三月三十日,郭董順利砍價一千億日圓,甚至原本承諾不裁員等四大條件,全部取消,最後成交價每股八十八日圓,相較於一開始的五百五十日圓,等於以兩折成交,郭董獲得空前的勝利。

只是,為何一樁原本外界以為是歹戲拖棚的台日合作案,最後竟會戲劇化的大逆轉?

一封信逆轉局勢!

夏普財務部少壯派為了自保,主動寄信郭董「投案」……一封來自夏普內部的郵件,逆轉鴻夏戀局勢。

時間拉回到二月二十五日早上八點半,郭台銘在土城鴻海總部召開緊急會議,因為一封來自夏普財務部神秘人士的信件,跳過了談判小組,直接寄到了郭台銘個人電子郵件信箱。裡頭的訊息,揭露了夏普未對鴻海揭露的三干五百億日圓的「或有負債」。

人當時在大阪的高橋興三(夏普社長),毫不知情夏普財務部門有人背叛他,還老神在在準備在隔天召開董事會,通過鴻海七千億日圓投資案,甚至,當天已把鴻海集團為夏普大股東的說明文字,列在官方網站。

「逗信是夏普財務部少壯派人士寄來的,因為他們怕郭董入主後才得知或有負債,他們會吃上官司,」一位鴻夏戀談判團隊人士透露。

這件事情,讓土城總部炸了開來。只是,追求夏普急切的郭台銘,當下原本想不顧一切的吃下或有負債,但在內部討論後,才發現了高橋這項小動作,而決定冷處理。

鴻海對外放出「或有負債這項消息,並藉此宣布延後簽約,更沒料到郭董的對手——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宣布解散,讓情勢大逆轉,逼著高橋主動上門求見。但他只見到對口單位的鴻海集團副總裁戴正吳,郭董則故意以有要事為由,鴻夏戀談判五年,第一次讓夏普社長足足等了八小時之久。

鴻海派出一百人的查帳團隊,加上夏普財務部少壯派的「神秘內應」,查明了夏普的或有負債,大多集中在中國通路商的退佣費用,高橋這項隱藏財務的不友善舉動,讓氣勢倒向了鴻海這方。

「老大(郭台銘)要

全S公司重要幹部禮拜天

飛來台灣,開三天會做簡報,再做決定是否要買!」查帳的第一週,鴻夏戀談判小組成員都收到這則訊息。

三月十四日,高橋等人果然乖乖出現在台灣,被大批媒體拍到坐計程車來到鴻海土城總部的畫面。

在這三天會議裡,已

經沒有退路的夏普被迫

接受了鴻海出價條件,

三千八百九十億日圓的

價格不叫「砍」,其實這就是鴻海一開始的出價,我們只是把談判價格拉回原點,」一位談判人士透露。(編按:最後是以三千八百八十八億日圓成交)主掌夏普財務大權的副社長大西徹夫,負起財務提供不確實的政治責任,在三月三十一日正式退休,是第一個下台的夏普高階主管,郭董在這三天的會議裡,已經確認成為夏普的新老闆。

簽約選在堺工廠!

夏普死守技術的象徵,先一步賣郭董,不到兩年虧轉盈郭董把鴻夏戀簽約記者會地點,選在堺工廠,而非市區飯店,因為這裡是郭台銘向日本證實自己實力之地。

這裡,曾經是夏普的驕傲。夏普花了超過四十年時間,窮究一切可能,鑽研出領先世界的面板技術,建立世上唯一的十代面板廠,卻也是讓夏普成為日本八大電機集團裡的「末代武士」 。

好萊塢電影《末代武士》描寫日本明治維新時期,一群反對西化運動的保守派日本武士,為了武士道精神,郭台銘致辭完後,走回座位時忍不住高舉右手,仿佛宣告台灣企業勝利的歷史性的一刻。

不屑使用西方火槍而躲在深山中。這電影中描述的保守派日本武士們,就像是夏普如今的縮影。

對台灣消費者來說,日本製家電就是品質代名詞,但在金融海嘯後,日本八大電機集團包括案尼(Sony)、夏普、東芝(TOshlba)、松下(panasonic) 、日立(Hiachi)、富士通(Fujitsu)等,卻淪落至「虧損比賽」,財報虧損金額一個比一個慘。

任職日立製作所十六年,著有《失去的製造業》一書的作者湯之上隆,探討日本製造業的敗因指出,「日本在高品質製造技術處於優勢,低成本製造技術處於劣勢;日本電器製造商一直吹毛求疵,過度追求消費者戚覺無所謂的畫質,從而在成本競爭上敗下來。」面板,正是害慘日本八大電機集團的一項關鍵產品。追求技術至上的日本企業,就像是日本武士追求極致的武士刀法,卻無視外在環境的變化。

一九八〇年代時,夏普、松下、索尼和富士通等電子大廠都投入液晶技術,但隨著韓國崛起及台灣加入,面板從高技術發展進入成本競賽。經過二十年的技術競爭,日本業者不堪虧損陸續退出面板戰場,只剩下夏普憑一家企業之力,仍在跟有韓國政府撐腰的三星競爭大世代面板廠。

湯之上隆指出,技術至上的思維讓日本傾向「買掉生產出的東西」,而不是如三星「生產出能賣掉的東西」。

追求技術至上的夏普,不知不覺的成了日本八大電機集團中,最後一個仍躲在深山裡的末代武士,當其他業者已看清現實、放棄面板自製,夏普高層仍不斷說服自己,液晶將成為主流,堅持在日本建廠自製,絕不與外界合作,忽略了外在環境的變化,西洋火槍已然來到了大門口。

帶著西洋火槍進攻日本的不是別人,正是以市場化速度快、低價著稱的郭台銘。

郭台銘在二〇〇三年自掏腰包成立群創、投入面板,從沒有任何一項面板專利開始玩起,十二年過去,鴻海集團的面板產能已經是全球第二大,代工的液晶電視一年有一千二百五十萬台,是面板技術龍頭夏普一年銷售電視的約兩倍。

為美國企業代工起家的郭台銘,率領的一百五十萬鴻海大軍,就像是訓練有素的西洋火槍部隊,他用機關槍打敗了日本武士刀,年虧新台幣二十億元的堺工廠在他手上,不到兩年轉虧為盈。

他的戰法,就是快與狠。郭台銘入股堺工廠後,用InFOGUS品牌打流血戰,把六十吋電視售價壓低於新台幣四萬元的破盤價,幾乎是市價的五折,不到兩年就把堺工廠轉虧為盈。

連兩天兩起日企收購!

鴻海吃夏普、美的吞東芝,買家皆「效率至上」,代工起家二〇二一年五月,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創辦人何享健應《商業周刊》之邀來台的一場餐會上,郭台銘也前來與會。兩人並肩而坐分享經商的心得,也談及液晶電視產業攜手合作的可能性。

就在鴻海集團三月三十一日宣布將買下夏普六六%股權的前一天,何享健的美的集團也宣布將買下東芝家電事業部門八〇%股權。

美的集團從一個「電鍋」起家,其成功之道同樣也是「快、狠、準」,從小家電起家,一路併到大家電,成為年營收近新台幣七干億元的中國第二大家電集團。

一天內二起日本電機大廠的投資收購案,總金額合計超過四千四百億日圓,買家卻是從代工起家,而非技術高超的鴻海集團與美的集團,正代表了精工武士刀被快槍打敗的結局。

記者會變產品造勢會!

郭嘆夏普「沒法商品化」,而這個弱點,正是台灣強項四月二日鴻夏戀記者會倒數三小時,郭台銘率領眾多鴻海主管進入會場,進行記者會彩排。他的英文講稿一直到這天凌晨三點都還在調整,因為郭董準備把這一天的國際記者會,營造成「夏普產品」全球造勢大會。

在合併記者會上,他「置入」了各種夏普的產品。記者會場上左邊,擺著夏普最新有8K畫質的電視,郭台銘還下令跟索尼商借可以拍攝8K畫質的攝影機,做了全球第一場8K畫質電視即時轉播,讓全世界看見夏普的技術。

「我們算過他有上百種好技術,但是他們(指夏普)沒法商品化,」郭董點出夏普的困境,也暗示了鴻海的擅長:商品化與量產。

資策會所長詹文男認為,他們的不足正是台灣企業的擅長:經營B 2 B(企業客戶)生意,產品商品化的速度快,正好彌補夏普商品化能力弱的缺點。

沒做過電器的郭台銘,化身為產品推銷員,花了一小時的時間侃侃而談夏普的電器潛力。他從夏普的抹茶機,不只可賣機器,還可賣抹茶賺材料錢;然後,建議夏普把「吸」蚊子的空氣清淨機,改用夏普原本就有的「雷射」直接打蚊子;他更說,夏普的IGZO技術可以做在透明的玻璃上,這樣可以把面板當窗簾,平時打上色彩,一般的時候就透明當窗戶。

郭董只要看到商品,腦子裡就商機不斷的特質,正是只追求技術的夏普,所缺乏的領導人特質。

新經濟分工模式誕生!

有助台升級、日品牌再起,下一個鴻夏戀,大門已開鴻海與夏普的合作,不只是兩家公司的合併,更是台灣與日本企業互補能力的黃金交叉,結合日本技術與台灣的製造彈性效率,誕生出新的世界經濟分工模式。詹文男認為,鴻海開啟了電子業與日本合作的空間與想像。

《經濟學人》並以「台灣

2.〇」為文指出,面對紅色供應鏈,台灣製造業受害最深,急思轉型。

鴻海入主夏普撬開了日

本與台灣企業合作的一扇

門,這是日本品牌從底部4年前一場餐會,郭台銘與中國美的集團創辦人何享健(左)首次碰面合照,沒想到今年兩人就分別收購夏普、東芝家電部門。

爬起,擴張全球市占的好機會,同時是台灣製造業轉型升級,擺脫紅色供應鏈新途徑。

彈性、適應力都不如其他亞洲國家的日本企業,將因為中國與韓國企業的速度與低價戰,必須得跟台灣合作,否則同樣得面臨被拍賣窘境,鴻夏聯盟,也是日本企業借用外力改革,跨入國際市場的變革契機。

會後,《商業周刊》記者趨前詢問:「您是第一個人主日本上市大企業的台灣公司,也會是最後一個嗎?」他笑著搖搖頭說:「不會,但是這不容易,要花時間。」郭台銘很有信心的對《商業周刊》記者說:「台灣正在轉型,我們正好給大家做轉型的典範。日本人只要給他對的方向、資金、全球行銷能力協助、大量製造降低成本,很快就會轉虧為盈,我有九成以上的把握。」他要離去前加了一句:「我們投資這麼多錢,

我比任何人都著急!」

快與慢,商品化與技術力,鴻海與日本末代武士夏普的歷史性結合,正是台灣製造業與日本製造業出現黃金交叉,進行合作的開始。

登上日本頭條

日媒對鴻夏戀關注度超過台灣總統大選,《日本經濟新聞》頭版標題「夏普重建最短兩年」,《讀賣新聞》頭版標題「鴻海夏普合併簽約,郭會長:短時間轉虧為盈」。

撰文者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46

零售業 黃金交叉年代來了

2016-04-25  TWM

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的年度交易總額,超越美國沃爾瑪,零售業面臨虛實合一的革新; 當實體門市不用管庫存、出貨,就能提供最好的服務體驗與溫度,現在也許是轉型的好時機。

四月六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至三月底止,該集團會計年度交易總額已超過四千七百億美元,超越沃爾瑪(Walmart),成為全球最大零售體。當虛擬通路凌駕實體通路,有人看作產業死亡交叉;在我看來,這卻是零售業真正從虛實整合,走向虛實合一的「黃金交叉」。

虛實整合,和虛實合一的差別是什麼?簡而言之,前者仍將虛擬、實體視為兩種不同通路,分頭並行;後者,則將虛實統一視為接觸消費者的端點,並依照兩者的優、劣勢分工,為顧客規畫無縫一體的消費旅程。

以最早投入虛實合一的品牌之一Burberry為例,就是銷售人員透過iPad向顧客展示服裝的搭配、客製化的選項,並提供店面未陳列的色號、尺寸資訊,方便顧客於網路下單,帶動二○一四年營收成長達一六.五%。在台灣,Levi's首賣新品,實體店面亦只提供展示及試穿,讓顧客於網路下單,寄送到府。

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從企業角度來看,這是最好的資源配置策略,亦是提升利潤的作法:試想,信義區、東區店面,難道是拿來當倉庫的好地點?為提升存貨周轉率或是結帳效率,花費大量時間訓練店員快速上架、結帳;高度追求效率,真能關心消費者、提供顧客理想的消費體驗?

虛實合一就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將庫存管理、出貨交由虛擬通路與倉儲業者,不只更有效率,也能讓實體門市中的人專心去做其最擅長的事:溝通、服務,成為專業服務顧問,提供最好的「體驗」與無可取代的服務「溫度」。

不只如此,從行銷角度來看,門市人員也能成為第一線情報蒐集者,專心聽取顧客建議與反饋,讓企業快速調整市場策略。

且當消費行為在線上發生,品牌更能透過口碑行銷,快速推升知名度與影響力。

虛實合一,重點不在於分線上或線下,而是一方面回應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發揮其最大特色與價值,做到事半功倍。當然,行之多年的心態、觀念,與通路商定位要革新、改變,都不容易,但現在,也許就是開始嘗試的好時機。

(本專欄隔周刊出)

撰文 / 王志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59

國企改革新動向:交叉持股有玄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565.html

央企之間交叉持股頻繁出現,已經成為最近半年國企改革的新動向。

交叉持股案例頻繁湧現

6月21日,武鋼股份發布公告稱,武鋼集團將所持有的5億股武鋼股份(約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4.95%),無償劃轉給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相關股票過戶已完成。武鋼集團表示,此舉是為了深化雙方戰略合作,促進生產經營長期穩定發展。

而此前的6月17日晚間,中國石油發布公告稱,中石油集團擬將其持有的中國石油6.24億股A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34%),無償劃轉給寶鋼集團,其市值約為45億元。本次無償劃轉完成後,中石油集團在中國石油總股本中的持股比例,將由86.35%降至86.01%。中國石油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不變。

中國石油表示,上述操作的目的是為加強中石油集團與寶鋼集團戰略合作,優化公司股權結構。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央企之間推行交叉持股,有利於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強上下遊企業間的戰略協同,形成產業聯動效應,也有利於實現股權多元化,成為國企改革的新路徑。

李錦表示,央企交叉持股,使央企之間在股權層面上建立緊密聯系,以股權為紐帶,開展業務上的深入合作。產業鏈上下遊尋求協同效益,相互取長補短,實現產業結構層面的多元化經營。

股權實現多元化

李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交叉持股帶來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調整股權結構。通過交叉持股的方式調整股權結構,有利於實現央企母公司公司治理改革,完善公司治理,進而解決一股獨大頑疾。而武鋼和中石油的股權劃轉公告中也均提到了“優化上市公司股東結構”。

但數據顯示,股權劃轉之後,子公司的持股比例非常低,基本在個位數,並不能夠從股權制約的角度來增強公司的相關治理。對此,李錦表示,“這是一個過程和趨勢”,短期來看,一股獨大的局面很難改變,但交叉持股確實實現了股權的多元化,從中長期來看,有利於優化股權結構,逐漸改變一股獨大的問題。

記者梳理發現,交叉持股的涉事央企多集中在鋼鐵、海運等產能相對過剩的行業。李錦認為,交叉持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化解產能過剩,以資本為紐帶,雙方在去產能或產能轉移方面,有了更深刻的合作基礎。

武鋼集團官方微信中也提到,交叉持股有助於打破央企之間原先封閉的產業鏈,根據產業上下遊的關系重新布局和調整業務板塊,有助於公司之間實現業務協作和整合,從而有效化解產能過剩。

業內人士分析,武鋼集團與中遠集團互相持股,加深了武鋼集團在進口鐵礦石、出口鋼材等方面的運輸合作,降低武鋼集團的物流成本,延伸了原材料的前端。而中遠集團作為航運物流企業,武鋼集團可以為其提供船板、集裝箱等鋼鐵原材料。業務之間的整合,可以化解部分產能。

或是國企改革新路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中明確指出,要積極促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動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意見》還提到了允許將部分國有資本轉化為優先股。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了混改路徑,即支持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進公有制經濟之間股權多元化改革”也寫入了“十三五”規劃綱要。

第二批國企改革試點名單雖尚未公布,但市場對中石油成為改革試點的預期較為強烈。從長遠來看,央企交叉持股還為央企母公司的資產結構帶來了多元化的變化,或許也為國企改革所劃定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試點打下了基礎。業內人士分析,改革後中石油將成為戰略控股公司,不再管理其上市及未上市實體的日常運營,而是提供資本和戰略決策,而交叉持股是中石油推動國企改革的重要一步。未來要加快推進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經營公司的功能,用市場化的方式推進兼並重組。

李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國企改革十項改革試點的落地,2016年會成為兼並重組改革年,隨著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組建及“三個一批”的提出,國企改革將迎來一個新的局面,以資本運作為紐帶的交叉持股方式或成為國企改革的一種新模式、新路徑。

據了解,《意見》中所提出的“三個一批”,是指清理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

李錦強調,產權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產權改革不僅包括國有和民營資本兼備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職工持股,以及允許社會資本進入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還應包括國有體系內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互相持股。

李錦表示,無償劃撥股份,既是行政劃撥,也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是建立在企業自願的基礎之上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尤其要註意股權交割的問題,必須註重公平和平等。

此外,李錦還指出,由於國企決策程序比較複雜,耗時時間較長,進程比較緩慢,所以這些舉措的實際效果顯現還需要一段時間。

“央企交叉持股是國企改革新路徑,但是否會成為國企改革接下來的趨勢還不好說。”李錦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65

借力集團“交叉銷售” 平安信用卡發卡量領跑

隨著銀行業半年業績的披露,平安信用卡以上半年業務規模增長位列股份制銀行前列而獲得市場關註。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曾寬揚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給出一組數據:截至6月末,卡中心的今年新增發卡量為450.86萬張,同比增長66.06%,總交易金額為5290.54億元,同比增長47.78%。

有了這450.86萬張新增信用卡的“入隊”,平安信用卡以總“流通卡”的口徑計算,已經增長至2292萬,據平安方面監測,這一數據已位列股份制銀行第三。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平安信用卡新增發卡量快速增長背後的原因有哪些?在個別同業銀行出於風控考量而在近年收緊信用卡規模的行業背景下,平安信用卡仍然保持快速擴張,背後的風險防範又做得如何?

想當集團“第二張名片”

對於發卡量“領跑”的原因,曾寬揚告訴本報記者,其中一大原因是“憑借平安集團綜合金融優勢”進行交叉銷售的成果。從數據來看,在該行逾2200萬多張信用卡中,有約40%的獲客來自集團渠道。

“平安集團積累了1.1億個人客戶,擁有百萬銷售大軍。”曾寬揚說,“不少客戶最初只是通過平安保險渠道購買保險產品的優質客戶,經過集團綜合金融的交叉銷售推薦,他們成了平安信用卡的客戶。”

這種“交叉”同時還是內外部雙向協同的。據曾寬揚介紹,平安信用卡嵌入了平安保險權益、銷售保險產品、同時也向集團其他子公司遷徙卡客戶。2015年的數據顯示,平安集團新增雙卡客戶(同時持有信用卡和借記卡的客戶)超過300萬,通過信用卡向平安零售銀行遷徙的客戶量大幅增長,同時持有信用賬戶和借記賬戶的雙卡客戶占信用卡總客戶的40%。

“我們的策略是將信用卡作為零售獲客的入口和抓手,當客戶遷徙至銀行後,又會增加客戶用卡黏度,反哺信用卡業務的發展。”在曾寬揚的戰略定位里,平安信用卡應當是平安集團的“第二張名片”。

對於風控,曾寬揚回應稱,平安信用卡至今已有11套客戶評分準入系統進行風險識別和把關,進行差異化風險定價。平安銀行半年報中顯示,平安信用卡通過應用評分模型等科學工具優化了風險管理策略,有效改善新戶獲客結構。

此外,新技術的運用還包括全國應用的人臉識別、實時交易偵測等運用。人臉識別在辦卡過程防範欺詐,準確度據平安的數據已可高達99%。

今年6月末,平安信用卡不良率由去年末的2.50%降至2.15%,下降0.35個百分點。

走向“輕資本”

對於下一步的戰略展望,除了繼續做好集團的客戶入口以外,曾寬揚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還提及了一個關鍵詞:輕資本管理模式。

曾寬揚表示,輕資本管理模式的具體做法包括:第一,使平安信用卡成為客戶金融和非金融需求的服務平臺,利用集團內外部資源打造連接線上線下不同場景,在引入客戶的同時獲取交叉銷售收入;第二,打造中小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咨詢平臺,為他行提供發卡解決方案,獲取咨詢服務費等收入;第三,擴大收單規模,加強商戶增值服務與營銷合作,獲取服務費收入。

“與其他機構開展征信、營銷等方面的數據合作,也將是開拓中間業務收入的一條路徑。”曾寬揚補充稱。

此外,曾寬揚還表示,平安信用卡每年產生10億級別的客戶行為數據、超過5000個變量,這些數據的輸送,也可應用於集團內保險定價、征信評分、精準營銷等方面,助力子公司業務發展。

跳出平安信用卡縱觀平安大零售版塊,平安銀行副行長蔡麗鳳介紹稱,目前該行正處於“三步走”戰略規劃的第二步階段。2012年底,平安銀行制定了“三步走”戰略規劃:即第一步,在3-5年內,以對公業務為主,同時構建零售業務快速發展的強大基礎;第二步,在5-8年內,以對公和零售業務並重,實現各項業務快速協調發展;第三步,8年後,使零售業務成為銀行的主導業務和利潤的主要來源。

根據平安銀行半年報,截至6月末,該行零售存款余額為2789.65億元,較提出“三步走”戰略規劃的2012年底增長了54%,零售貸款余額為2937.18億元,加上信用卡應收賬款1630.15億元,即大零售版塊貸款余額為4567.33億元,較2012年末的增速為102%。

其中信用卡的應收賬款較之去年末,短短6個月,已增10.34%。

據曾寬揚介紹,平安信用卡的收入在大零售版塊中占比約36%,凈利潤占比約33%,正在成為平安銀行大零售業務的重要利潤來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18

上清所:16大機床SCP002交叉違約事項獲持有人有條件豁免違約

上清所12月26日發布《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關於16大機床SCP002獲得有條件豁免違約的公告》稱,根據《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約定的豁免違約及救濟方案機制,興業銀行於2016年12月15日主持召開了“16大機床SCP002”持有人會議,並由持有人對“16大機床SCP002”的豁免違約方案進行表決。

依據《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持有人會議決議公告》和《遼寧法大律師事務所關於大連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持有人會議之法律意見書》,《關於有條件豁免“16大機床SCP002”違約的議案》獲得“16大機床SCP002”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因此,由銀行承兌匯票墊款引發的“16大機床SCP002”交叉違約事項已獲得“16大機床SCP002”持有人有條件豁免違約。

公告稱,按照《募集說明書》相關要求,自“16大機床SCP002”持有人會議決議生效之日起(即2016年12月21日)30日內,公司將為“16大機床SCP002”提供以下任一救濟方案,包括:為“16大機床SCP002”本息償付增加抵押、質押或保證等擔保措施,擔保金額或抵質押價值應足以覆蓋本期債券本息;或對“16大機床SCP002”進行贖回。

若公司在2017年1月19日仍未完成以上任一救濟方案的法律手續,則上述交叉違約事件未獲得豁免,“16大機床SCP002”將在辦理法律手續期限屆滿後次一日,即2017年1月20日立即到期應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30

證監會:嚴防風險外溢和交叉傳染,守住風險底線

4月7日據證監會網站消息,證監會召開證券基金行業監管視頻會,證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李超同誌出席會議並講話。證監會機關相關部門、各派出機構以及部分系統單位的有關同誌,510家證券基金經營及服務機構主要負責人及合規風控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強調,證券基金行業要全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夯實基礎、穩健經營、著力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會議分析了證券基金行業發展形勢,介紹了今年機構監管工作總體思路、重點工作和政策措施,進一步明確了監管要求。一是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理念,堅守監管本位,營造公開透明、公平競爭、高效有序的行業發展環境。二是行業機構要強化風險意識,著力防範化解風險隱患,嚴防風險外溢和風險交叉傳染,守住風險底線。三是行業機構要嚴格落實合規風控主體責任,以權力制衡為核心改進公司治理,以全員合規為目標強化合規管理,以系統建設為抓手落實全面風險管理,完善自我約束機制,夯實健康發展基礎。四是行業機構要加強投行業務管控,歸位盡責,提升投行業務質量,深化基礎服務功能,更好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體經濟發展。五是行業機構要強化大局意識,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守門人”作用,全面落實客戶適當性管理和異常交易監控職責,著力維護市場穩定。六是堅持合規風控先行、緊密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穩步推進行業創新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服務能力,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