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 每天一個新發現

來源: http://xueqiu.com/4628637141/32201968

央廣網北京10月14日消息 (記者莊勝春)為提高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住房消費能力,支持繳存職工購買首套和改善型自住住房,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10月9號,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微博]聯合印發《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

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是提高繳存職工住房消費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繳存職工的基本權益。當前,各地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發展不平衡,部分城市對貸款條件要求過嚴,住房貸款發放率較低,影響了繳存職工的合法權益,也削弱了住房公積金制度的互助作用。為此,《通知》規定:職工連續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6個月(含)以上,可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對曾經在異地繳存住房公積金、在現繳存地繳存不滿6個月的,繳存時間可根據原繳存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出具的繳存證明合並計算。同時,按照支持基本住房消費原則,《通知》強調,住房公積金貸款對象為購買首套自住住房或第二套改善型普通自住住房的繳存職工,不得向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繳存職工家庭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

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是影響制度互助作用發揮的重要因素。按照支持基本住房消費、資金充分運用等原則,《通知》要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率低於85%的設區城市,要根據當地商品住房價格和人均住房面積等情況,適當提高首套自住住房貸款額度,加大對購房繳存職工的支持力度。

當前,職工跨地區流動日益增強,在就業地繳存、回原籍購房需求增多。為適應職工流動性需要,《通知》要求,各地要實現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並推進異地貸款業務,即職工可持就業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出具的繳存證明,向戶籍所在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

按照《條例》規定,設區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應實行統一的規章制度、進行統一核算。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知》要求,未按照《條例》規定調整到位的分支機構,要盡快納入設區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統一制度、統一決策、統一管理、統一核算。設區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統籌使用分支機構的住房公積金。

針對部分城市貸款發放率較高,資金流動性緊張,職工貸款排隊輪候等現象,《通知》要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率在85%以上的城市,要主動采取措施,積極協調商業銀行發放住房公積金和商業銀行的組合貸款。

為切實維護繳存職工利益,降低貸款中間費用,減輕貸款職工負擔,《通知》規定: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擔保以所購住房抵押為主。取消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保險、公證、新房評估和強制性機構擔保等收費項目。

《通知》強調,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與房屋產權登記機構應盡快聯網,實現信息共享,簡化貸款辦理程序,縮短貸款辦理周期。健全貸款服務制度,完善服務手段,全面開通12329服務熱線和短信平臺,向繳存職工提供數據查詢、業務咨詢、還款提示、投訴舉報等服務。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要加強對各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考核,定期進行現場專項檢查。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要加強分類指導,加大對貸款發放率低的城市督促檢查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障住房公積金有效使用和資金安全。
$世聯行(SZ0022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00

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聯合發文:簽署兩地基金互認協議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6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5-22 16:38 編輯

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聯合發文:簽署兩地基金互認協議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已簽署《關於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的監管合作備忘錄》,允許合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基金透過簡化程序在對方市場銷售。有關計劃將於2015年7月1日實施。

《備忘錄》亦就跨境基金銷售建立信息互換、定期溝通及監管合作的框架。

證監會主席唐家成先生表示:“這項基金互認安排是內地基金市場向離岸基金開放的一項重大突破,亦為內地與香港的資產管理業開辟新領域,讓兩地市場的投資者有更多元化的基金產品選擇。”

唐先生續說:“更重要的是,這項舉措將為中國證監會與證監會攜手建立基金監管標準奠定基礎,有助促進亞洲資產管理業的融合與發展。”  

基金互認安排的進一步詳情已載於今天由證監會與中國證監會發出的聯合公告及由證監會發出的通函(註1及2)。


備註:

1.內地基金如欲申請證監會的認可,必須符合以下的資格條件:

基金乃根據內地的法律法規及其組成文件而成立、管理及運作;
基金是中國證監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註冊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
基金必須已成立一年以上;
基金的資產規模不得低於人民幣2億元或等值外幣;
基金不得以香港市場為主要投資方向;及在香港的銷售規模占基金總資產的比例不得高於50%。
在首階段,只有一般股票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基金、非上市指數基金及實物跟蹤指數交易所買賣基金才符合資格參與基金互認安排。


2.   香港基金如欲根據有關計劃申請中國證監會的許可,請參閱中國證監會頒布的《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

最後更新日期 : 2015年5月22日

附公告內容: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聯合公告


  為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共同發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以下簡稱香港證監會)決定開展內地與香港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互認工作(以下簡稱基金互認)。現公告如下:

  一、   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已就內地與香港開展基金互認工作的實施原則、互認模式與操作方案達成共識,並於2015年5月22日就基金互認有關工作安排正式簽署了監管合作備忘錄。

  二、   通過基金互認,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將允許符合一定條件的內地與香港基金按照簡易程序獲得認可或許可在對方市場向公眾投資者進行銷售。

  三、   基金互認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是內地與香港基金市場相互開放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將會進一步增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基金互認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

(一)   基金互認有助於深化內地及香港資產管理行業的交流與合作,拓寬跨境投資渠道,提升兩地基金市場的競爭力。
(二)   基金互認將為兩地監管機構共同建立基金監管標準奠定基礎,推動亞洲資產管理行業融合發展,促進亞洲儲蓄實現跨境投資的轉化。
(三)   基金互認為兩地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基金投資產品,為兩地基金管理機構開拓新的發展機遇,增強國際競爭能力。

  四、   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已分別制定《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和《有關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的通函》,對互認基金的資格條件、申請程序、運作要求及監管安排進行規定,作為監管執法和市場機構開展業務的依據。

  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已就互認基金跨境監管執法建立了合作機制、確保兩地基金投資者得到同等水平的保護。

  五、   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通過對等設置互認條件,促使互認基金在兩地市場互利發展和資金流出入基本均衡。基金互認的初始投資額度為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

  六、   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將舉辦新聞發布會,向市場各方介紹基金互認的申請程序與要求。同時,為確保兩地市場機構具有足夠時間準備,充分了解兩地市場法律法規、業務規則和實踐操作的差異,審慎評估和控制風險,基金互認的正式實施時間為2015年7月1日。

  特此公告。

(來自香港證監會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19

中港基金互認,決策層再開A股“泄洪閘”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53

中港基金互認,決策層再開A股“泄洪閘”
作者:雷美珍


兩名消息人士周四對路透稱,籌備已久的中國內地與香港兩地基金互認安排的政策快將公布,意味著內地逾6萬億元人民幣公募基金有望“出海”分銷到香港市場,也為國際資金進一步開啟中國投資大門。

消息人士表示,兩地政府部門以及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已經準備就緒,基金互認的政策“很快就會公布”。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指出,滬港通升級版、深港通以及基金互認乃中港兩地政府部門同步推進的“一系列”工作,無分先後,並將於今年內全部啟動。這次基金互認較市場引頸以待的深港通走快一步,主要由於後者涉及系統測試等技術問題而需要稍等一會。

香港證監會發言人接受路透查詢時對上述消息不予置評;而中國證監會方面,路透暫未能取得聯絡。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為亞洲財富管理提供新的增長點。而中港基金互認有助盤活兩地資管市場,亦有利於香港成為海內外基金產品進出口平臺。

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此前表示,近年來內地財富管理需求旺盛,但境內產品種類和參與境外投資途徑有限,資產配置範圍受限,滬港通開啟為兩地財富管理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跨境投資需求


一名中資資產管理公司高管稱,基金互認對基金業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特別是隨著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資本賬戶開放,市場對內地與香港的跨境投資需求會愈來愈大。

路透的報導發出後,植根香港的基金公司惠理集團 0806.HK 午盤一度跳漲11%,終場收升9.83%;大市恒生指數 .HSI 亦短暫由跌轉升,但最終仍收跌。

惠理集團行政總裁謝偉明對路透稱,基金互認將凸顯出香港作為主要資管中心的地位。由於中國投資者被壓抑的巨大境外投資需求存在,互認安排將引導內地資本走向香港以至全球市場。

“對香港市場而言,更多資本流入,將令本地資產管理行業變得更加活躍,並吸引更多基金公司在香港銷售其產品,從而提升香港在區內的競爭力。”他說。

事實上,霸菱、德盛安聯、摩根資產等外資基金公司早已摩拳擦掌,紛紛推出香港註冊基金,一旦互認安排出臺,馬上部署進攻內地市場。於倫敦及約翰內斯堡上市的金融集團Old Mutual旗下資產管理分支去年亦落戶香港作為其亞洲業務總部。

產品直接銷售

內地與香港的監管層於2012年開始討論基金互認安排,翌年達成初步協議。根據有關安排,預期在香港註冊成立及營運的證監會認可基金將會成為“獲認可香港基金”,而合資格的內地基金則可成為“獲認可內地基金”。這些基金將可獲準直接在對方的市場銷售。

不過,在初始階段,只會包括簡單的基金產品。

香港證監會此前指出,這項互認安排有望為本港投資者帶來新機遇,拓闊在香港銷售的產品類別,並為基金管理業帶來更多投資資金,及開辟銷售和市場推廣的新渠道。

截至2013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業務合計資產達破紀錄的16萬億港元,其中超過70%來自海外投資者;而持牌資產管理公司及基金顧問公司的占比約74%,註冊機構處理的資產管理業務及其他私人銀行業務的占比為23%。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中國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合計達6.2萬億元人民幣,單月大增近萬億元或18.3%。

(轉自阿爾法金融)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30

香港內地基金互認,如何尋找受益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82

香港內地基金互認,如何尋找受益股?
作者:王漢鋒

香港與內地基金互認,資本市場開放新舉措

5月22日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聯合宣布雙方簽訂了相關備忘錄,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將自7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具體含義是,允許符合條件的陸港兩地的基金產品(包括常規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和指數型基金)在對方市場公開銷售,初始投資額度設定為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我們基於到目前為止的相關信息對此進行評論。

市場開放互通加速,利好中港兩地市場
對香港和內地基金互認,我們解讀如下:

(1)基金互認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互通的重要步伐,是繼QFII/RQFII/QDII/滬港通等開放互通措施之後的又一重大舉措。這一措施使得大陸和香港兩地的投資者相互投資、進入對方市場又增加了一個新的選擇。根據證監會答記者問信息,內地符合互認條件的基金數量大約850支(截止一季度末),香港符合互認條件的基金大概100支(截止2014年年底)。

(2)利好A股和港股,港股短期受益更明顯。基金的互認將增加兩地市場的流動性,中長期對兩地市場均是利好。考慮到目前A股已經連續上漲較多且局部高估,而香港市場對A股依然大幅折價、估值依然相對偏低,且海外投資者普遍對中國依然相對謹慎,我們認為基金互認短時間內南向資金可能會更強勁,最終雙向都將受到總額度的限制。

(3)債券與股票。由於目前海外與內地的息差依然顯著,且人民幣並未出現持續貶值的趨勢,我們認為部分海外投資者對於內地的債券型基金將有一定的興趣,北向額度可能有一部分將被對債券型基金的購買所占據,而南向額度暫時可能還是以股票型為主。

(4) 接下來關註深港通、QDII2等進一步的開放措施。從2014年開始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明顯加快,而2015年將繼續是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年份。除了基金互認這一措施之外,接下來深港通、QDII2、上海交易所戰略新興產業板塊等都是潛在值得關註的資本市場開放與改革措施。

尋找開放互通受益股

我們維持對香港市場樂觀的看法,維持恒生國企指數2015年底16,000點的指數目標,建議從以下幾條線索來尋找受益於基金互認和市場開放互通的股票:

(1)香港註冊上市的資產管理人、香港交易所、香港本地券商等都是基金互認的直接受益者;基金互認也會強化香港作為中國金融開放橋頭堡的作用,對香港本地的經濟包括房地產等也有利好作用;

(2)兩地資金互通將繼續一體化兩地的投資偏好、估值體系,也將使得香港目前對A股依然有較大價差的個股、A股“影子股”等受益;

(3)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將使得海外上市的中國股票,包括港股、B股、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等均受益。(來源:中金公司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783

中國投資”新時代——港股周報及內港基金互認點評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81

中國投資”新時代——港股周報及內港基金互認點評
作者:張憶東,翁湉

上周港股市場表現回顧:大盤震蕩,小盤股和創業板繼續跑贏

恒指上周在國企指數大漲3.0%的帶動下震蕩收高0.6%,紅籌指數下跌0.7%。消費、金融、能源行業錄得正收益。恒綜小型股再度顯著跑贏大中型股,香港創業板再漲5.5%,完全符合我們《大盤震蕩無礙小盤股重估》的判斷。

滬港通北向和南向交易日均使用額度分別為16.2%和6.3%。恒生AH股溢價仍維持在128的高位。

美元指數反彈3.1%至96.2,港幣兌美元收於7.7513,仍處於強方兌換保證附近。


內港基金互認將啟動,中國資本項目開放又一步,跨境投資邁入新時代

證監會發布,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將於7月1日啟動,符合互認條件基金須(1)成立一年以上,(2)資產規模2億元人民幣以上,(3)在對方市場銷售規模比重不超過50%。基金互認的初始投資額度為各3000億元人民幣。

這是繼去年滬港通以來,中國資本項目開放又一重大里程碑。在滬港通平穩運行,兩地資本市場顯現出賺錢效應的時候,中國投資拉開新篇章。一方面,在A股對外開放的大趨勢下,基金互認對於現有的QFII,RQFII及滬港通是有力補充,對於海外投資者來說,投資配額增加27%,總額理論上突破1.4萬億人民幣;另一方面,也為國內膨脹的過剩資金找到境外投資出口,內地投資者足不出戶即可通過香港實現全球資產配置。香港將成為連接內地和海外的樞紐,為內資提供跨境投資渠道以及包括但不限於港股的多元化全球投資品種,也為近9500億離岸人民幣提供更多人民幣投資產品,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離岸金融中心的戰略地位。兩地市場的良性互動、優勢互補將讓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創新雙輪驅動的牛市走得更長遠、更健康。

“投資無疆界”現雛形,滬港通和基金互認只是大故事的開始,隨著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資本項開放,兩地的跨境投資需求會越來越大,下半年有望迎來更多政策催化劑。(1)深港通步伐漸近;(2)滬港通可能優化:標的擴容,50萬門檻降低等;(3)QDII2,“擇機推出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4)為加入SDR做準備,有望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投資策略:基金互認政策對於港股的正面影響可能更大

投資策略:從整體市場對比,目前港股處於水位低的一邊,整體估值較A股有一定幅度折價(恒指12倍vs. 滬深300 17倍),AH股加權溢價高達28%,各板塊估值也全面高於港股。我們看好在基金互認及後續更多政策利多下,港股將迎來年內第二波落後補漲行情。

投資機會:(1)小盤價值股,以“三低”(低市值+低估值+機構低配)為安全邊際,以流動性改善/改革預期為看漲期權;(2)兩地掛牌的高折價H股,尤其是估值處於歷史低谷的金融、地產、能源股;(3)兩地互聯互通將帶動香港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以及港股交易活躍度進一步的提升,受益標的包括港交所、基金及券商(惠理集團、海通國際、國泰君安國際等)。(4)深港通潛在新增開放標的。


來源:興業證券XYSTRATEG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784

基金互認落實港股迎新升浪 備戰中國制造2025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33

基金互認落實港股迎新升浪 備戰中國制造2025


精讀內容:
1. 中港股市利好政策頻現,A股舞高,加上中港基金互認落實,利好港股表現。
2. 迎接港股新升浪,部署長線國策受惠主題,聚焦《中國制造2025》。
3. 從10大重點發展領域選股,看好6大股份。
---------------------------------


上證綜指氣勢如虹再創7年多高位,一舉升穿4800點,收報4813.8。上周五大升469點的港股,今天有望追升,持續的利好政策面,有望支撐恒指表現。


如上周五收市後,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發布,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自7月1日起實行,初始投資額度進出資金為各3,000億元人民幣,消息將利好港股後市。


基金互認啟動,某程度是鋪路6萬的公募基金進場,此外,還有深港通、QDII2……等,在中國資金湧港下,迎戰港股升浪,聚焦中長線重磅國策,今期主力介紹涵蓋面廣的《中國制造2025》。


制造業升級勢在必行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質檢總局、工程院等部門和單位聯合編制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於上周出臺。


《中國制造2025》首現於兩會,工業升級是重點,且戰略高度不斷提升,行動綱領更將制造業定為“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而《中國制造2025》更將是實現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重要根基。因此,《中國制造2025》有明確的發展階段和目標指引,發展已是勢在必行,從投資的角度值得深思。


《中國制造2025》的背後,與中國轉型、調結構,有密切關系,中國欲改變過往以生產1億雙襪換1架波音飛機的模式,所以,工業需要升級。


從世界工業的檔次劃分,三流企業賣產品,鬥的是價錢;二流企業賣專利,鬥的是技術;一流的企業賣的標誌,讓別人跟著跑;然而,中國的制造業仍然集中在上述二、三流階段,過往的競爭優勢減弱,同時為環境付出沈重代價,因此,中國的轉型過程中,制造業升級極其重要。


中國沒有使用工業4.0,而直接用了《中國制造2025》,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表示,“我們仔細分析了德國提出的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可以說從大的方向上來說,是不謀而合、異曲同工。”


內地未全面自動化生產
他指出,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的相同之處,就是更多以資訊技術和先進制造業的結合,或以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結合,來帶動整個新一輪制造業發展。發展的最大動力則在於資訊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


如按工業4.0的標準,中國的工業從1.0、2.0、3.0、3.5皆備,與德國基本能實現3.0,是有一定差距。苗圩坦言,內地企業部分還要補2.0到3.0這一課,就是從電氣化到自動化的一課(見圖三)。

因此,《中國制造2025》的行動綱領,亦分了三個階段完成目標(見圖一),第一階段,則先用10年時間即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之列,大幅提升的是制造業資訊化水準,且屆時兩化融合(工業化和資訊化)要上新臺階;第二階段是到2035年,制造業整體達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準;第三階段則是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中國制造業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

內地市場對《中國制造2025》或工業4.0等課題極為重視,深交所上周三更擴容了深證成分指數正式實施樣本股,數目由40只擴大到500只,擴容後,金融地產行業權重從31%下降到14%;同時,信息技術行業權重從14%提升至20%,成為第一大權重行業。


可反映國家發展及資金對信息技術行業的重視,作為長線重磅國策主題的《中國制造2025》,從投資的角度,不宜過於傾向時間距離太遠者,現階段的不妨先聚焦兩大方向,一是從工業2.0到3.0的補課層面著手,即自動化相關的領域;二是參考《中國制造2025》明確的10大重點領域,如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等(詳見圖二)。

本刊將《中國制造2025》的相關板塊及涵蓋的股份,詳見另文——“《中國制造2025》 10大重點領域”。現階段篩出6大股份,供讀者參閱,見表一,有關介紹及策略,可參考相關文章。

《中國制造2025》 10大重點領域

1.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突破關系國家信息與網絡安全的核心通用芯片,掌握高密度封裝及3D微組裝技術
‧掌握新型計算、高速互聯、先進存儲、體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術
‧開發安全領域操作系統等工業基礎軟件,開發自主可控的高端工業平臺軟件和重點領域應用軟件等
相關股份:中興(00763)、中通服(00552)、聯想(00992)、研祥智能(02308)、中航信息(00696)、金山軟件(03888)、金蝶國際(00268)、中國電子(00085)、上海複旦(01385)


---------------------------------
2. 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
‧開發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及集成制造系統等
‧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促進標準化發展,擴大市場應用
相關股份:昆明機床(00300)、CW GROUP(01322)


---------------------------------
3. 航空航天裝備
‧加快大型飛機研制,推進幹支線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和通用飛機產業化
‧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重型運載器,發展新型衛星等空間平臺與有效載荷、空天地寬帶互聯網系統,推動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適度發展深空探測等
相關股份:中航科工(02357)、亞洲衛星(01135)、亞太衛星(01045)


---------------------------------
4. 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
‧大力發展深海探測、資源開發利用、海上作業保障裝備及其關鍵系統和專用設備等
相關股份:南車時代(03898)、中海油服(02883)、廣船(00317)


---------------------------------
5. 先進軌道交通裝備
‧加快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應用,突破體系化安全保障、節能環保、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技術
相關股份:中國中車(01766)(前稱南車)、南車時代(03898)、中智交通(01900)


---------------------------------
6.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
相關股份:比亞迪(01211)、長城(02333)、吉利(00175)、華晨(01114)


---------------------------------
7. 電力裝備
‧推動大型高效超凈排放煤電機組產業化,提高超大容量水電機組、核電機組、重型燃氣輪機制造水平
‧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先進儲能裝置、智能電網用輸變電及用戶端設備發展
相關股份:東氣(01072)、上電(02727)、金風(02208)、中傳動(00658)、國電科環(01296)、江南(01366)、博耳(01685)、威勝(03393)


---------------------------------
8. 農機裝備
‧重點發展糧、棉、油、糖等大宗糧食和戰略性經濟作物育、耕、種、管、收、運、儲等主要生產過程使用的先進農機設備
相關股份:中聯重科(01157)、濰柴(02338)、一拖(00038)


---------------------------------
9. 新材料
‧以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種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先進複合材料為發展重點
‧做好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戰略布局和研制
相關股份:中國建材(03323)、海東青(02228)


---------------------------------
10. 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藥、中藥、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
‧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
‧實現生物3D打印、誘導多能幹細胞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等
相關股份:中生制藥(01177)、石藥(01093)、普華和順(01358)



中興通訊 受惠雲服務發展
業務:



從事設計、開發、制造及銷售電信系統設備及解決方案等業務。


優勢:


1. 高速互聯發展受惠者:雲端存儲、高速互聯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之一。據資訊科技研究機構IDC於今年初發表《中國公有雲服務追蹤研究》,內地公有雲(即第三方提供商為用戶提供能使用的雲)的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在2015至2018年的總規模預測分別為5.35億、7.54億、10.01億及12.57億美元,而按年增幅分別為51%、41%、33%及25.6%。


從事當中的網絡建設的內地企業包括內地電訊華為、中興(00763)等內地電訊設備制造巨擘,而花旗上周報告,在綜合考慮到僅業的創新能力、產品品牌/質素、持續研發的能力,將中興列為潛在受惠《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11贏家之一。


2. 把握“走出去”機遇:據內媒早前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率團出訪南美四國,隨同李克強一同出訪的重量級中國企業包括中興。此外,據《路透》早前報道,中興高級副總裁張任軍表示,今年亞太區電訊及企業業務銷售額達20億美元,並預期,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區支持4G移動網絡的基礎設施需求,將使今年營收比去年的17億美元提高20%。由此,可見中興有條件把握“走出去”國策的機會。


3. 受惠“深港通”:中與A股在深圳上市,而A股較H股高出約35%,在“深港通”憧憬下,為股價提供額外上升動力。


策略:
中興自4月初起,在港股走勢轉強兼成交增加,加上“深港通”憧憬等因素刺激,股價升勢持續,現直逼30元心理關口及2011年高位31.08元(經派送紅股後調整),料在重大國策支持下,有力創上市新高。戰友可以開市價買入,初步看35元,跌破本月中回調低位23.2元宜先行止蝕。

研祥智能 特種計算機第一股

業務:

從事研發、制造及分銷特種計算機產品(前稱“先進流程自動化”(APA)產品)、買賣電子產品與配件,亦有從事物業發展項目。


優勢:


1. 在特種計算機領域具行業優勢:作為中國唯一上市的特種計算機企業,研祥智能擁有多項優勢:
第一,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就嵌入式技術應用達成戰略合作,是中國特種計算機行業國家標準的主要制定者。第二,公司獲批成立“國家特種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具行業唯一性和排他性,令公司成為國家特種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唯一依托單位。此外,公司旗下“EVOC”商標被中國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乃中國特種計算機業界的第一家,利於有效保護自主知識產權和商標品牌,有助提升整體競爭優勢。


2. 研發命中“中國制造2025”多個領域: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方面,研祥智能的產品正切合國家戰略發展所需:其中發展的特種計算機,可應用於“中國制造2025”多個範疇。例如在海洋工程領域,公司重點開展圍繞適應海洋惡劣環境的計算機系統應用和開發項目,包括電子海圖導航與船舶監控平臺、第二代艦載綜合顯示控制平臺、無人船中控系統和遠程監控系統的特種計算機關鍵技術。在軌道交通領域,公司重點開發軌道交通專用計算機設備、中控設備、數據記錄儀、乘客信息系統設備等。


3. 產品適用“工業4.0”所需:在“工業4.0”智能裝備方面,公司研發的多項智能工控技術與產品亦大派用場。譬如針對液晶顯示屏自動化生產的“慧視機器視覺檢測系統”,集成光、機、電、自動化等技術,能檢測不同時代的液晶顯示屏缺陷。此外,公司研發的“先進工業控制器”,是可作不同工業應用的特種計算機。該機器可根據不同應用進行重構,其硬件層能兼容不同架構,軟件層則提供標準化功能模塊和軟件開發工具包(SDK)應用開發環境。


研祥智能(02308)的其他產品:諸如平臺主板、國產化整機、高性能嵌入式工控機等,可應用於電力、軍工、鐵路、自動化等不同領域。


策略:
股價自3月底約0.9元起步,截至上周收市2.36元,升幅逾1.6倍。進取的投資者可考慮現價買入,初步看3元,止蝕位定於2.1元。

比亞迪 全面受惠新能源汽車發展

業務:

主業為二次充電電池及新能源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以及包含傳統燃油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汽車業務。


優勢:
1. 食盡新能源汽車發展:工信部上周公布,4月份,中國汽車產銷市場較3月有所下降,產量同比增速回落,銷量同比略降。今年首四個月汽車產銷增速繼續趨緩,不過,另據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統計顯示,4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9,060輛,同比增1.5倍。今年首四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44萬輛,同比增近3倍。由此看來,新能源汽車仍是內地汽車業的增長引擎。此外,據齊魯證券研報稱,今年比亞迪(01211)將建成全球最大的10GWh(吉瓦時)產能的動力電池工廠,全年產量將達5GWh,將為今年6.5萬輛以上新能源車銷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強烈看好公司在動力電池的絕對領先優勢帶來的業績增長。該行續指出,如市場需求旺盛,公司將在2016至2020年仍會每年以4至6GWh產能擴展以應對下遊需求,並預計公司全年新能源汽車貢獻25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收入,約為去年3倍。


2. 把握“走出去”機遇:據內媒早前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率團出訪南美四國,隨同李克強一同出訪的重量級中國企業包括比亞迪。此外,據上海《新聞晨報》上周報道,比亞迪與巴西最大巴士車身制造商馬可波羅正式簽約,雙方將在純電動校巴領域展開戰略性合作,據了解,比亞迪主要提供純電動巴士底盤及動力電池,而馬可波羅主要負責巴士車身設計及制造。這標誌著比亞迪新能源巴士正式進軍巴西校園公共交通市場。另據《中新社》報道,比亞迪巴西公司總經理李鐵表示,公司的環保電動大巴在巴西市場受到追捧,在當地投資建立的電動大巴工廠將於今年7月正式開工,首臺大巴預計今年底下線,年產500至1,000臺。由此看來,比亞迪在“走出去”的國策上受惠。


策略:
比亞迪上周升破由09年所創的上市高位88.4元展開的下降軌阻力,下一個較強的阻力位已是重要心理關口80元。戰友可以開市價買入,博今年內上試80元,跌破近月整固區支持45元水平宜先行止蝕。

金風 具產業一條龍優勢


業務:
集團為全球最大的風機制造商之一及領先的風電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集團主要致力於三大業務板塊,包括風機制造、風電服務及風電場投資、開發與銷售。


優勢:


1. 具品牌優勢:2014年,金風科技(02208)出口223MW,占內風機出口總量的60%;截至2014年底,在風電機組制造商中,金風科技出口量最大,超過850MW,占總出口量的48.4%;金風科技獲南非120MW機組定單;同時,金風科技在中亞、南亞及東南亞等一帶一路重要區域內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金風科技在巴基斯坦50MW風電項目已經並網發電。


2. 產業一條龍:金風科技旗下擁有融資租賃、機組制造、風電場營運及風電場服務等多項業務,可以打造風電融資到營運再到服務的一體化能源互聯網平臺;金風科技總裝機數量超過了17,600臺,萬臺風電機組為能源互聯網提供大數據支撐;金風科技超過1500MW風電場,規模較大,產業一條龍服務更具優勢。


3. 業績理想:公司首季純利升390%至2.5億元人民幣,業績表現相當強勁,主要由於風機銷售量和風電場發電收入增加,公司手頭定單12.6GW,其中待執行項目6.8GW,公司2014年新推出的2MW機組迅速獲得市場認可。公司手頭定單多,出貨量大,行業保持穩定增長,市場估計,2015至2016年內地新增風電裝機將保持在25GW的水平,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高,金風科技業績有望繼續穩定增長。金風科技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9.92至11.57億元,同比增長200%至250%。業績持續穩定增長,是金風科技最大的特點之一。


4. 接獲大定單:金風科技在第五批風電核準計劃中獲得的風電項目超過1GW,為金風科技旗下風電場項目的建設提供強大的項目儲備;第五批風電核準計劃中更多地方發電公司及民營企業參與,而具有品牌、技術及綜合服務平臺優勢的金風科技因此而受益。


策略:
該股近期在高位橫行整固,有待突破,參考摩根士丹利及瑞信目標價分別為23.56元及24元,可於18.4元買入,目標價為24元。

南車時代 制造2025兩大領域受惠者

業務:

主要業務為研究、開發、制造及銷售鐵路機車車輛變流器與控制系統以及其他車載電氣系統,並從事開發、制造及銷售城軌車輛電氣系統。


優勢:


1. 鐵路裝備續領先:南北車合並成中國中車,主要是為了應對“一帶一路” 和鐵路建設“走出去”,這兩者均是未來一段長時間內的主要投資主題,南車時代(03898)作為未來中車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可望從中受益,德銀估計,南車時代未來三年在鐵路板塊的市場占有率,將因此由目前的35%左右提升至65%。


公司首季業績理想,亦印證了其優勢持續,今年首季度收入為20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跌0.4%,純利升26.4%至4億元,毛利率由去年首季的35.1%升至38.1%。


2. 具研發優勢:南車時代自主研發的8吋IGBT芯片,生產線開始投產,部分產品進入實際運營測試階段,快將實現軌道交通領域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並可以此進軍發電、智慧電網、工業傳動、電動汽車等領域,令公司的業務更多元化,同時亦食正“中國制造裝備升級”的概念。


3. 開拓深海裝備領域:公司早前以1.3億英鎊收購英國專業海事裝備公司Specialist Machine Development(SMD),其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深海機器人生產商,主要從事海底遠端機器人操作、水下挖溝埋纜及海底采礦。成功收購SMD後,南車時代亦因此將業務從陸上拓展到海洋,進一步國際化及多元化,不但有“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亦有“海洋工程裝備”。


策略:
南車時代早前公布今年首季度業績後,已獲多間大行調升目標價,其中,大和予其目標價79元,德銀83.27元,花旗86元。
南車時代經過4月上旬一輪急升之後,近月來皆處於短線的調整期之中,但在目前大市氣氛良好的情況下,加上《中國制造2025》這一大型國策新近公布,後續的受惠將會陸續浮現。


公司上周收報65元,建議以現價買入,上望80元,跌穿60元止蝕。

中國南車 南北車合並成“中車”走出去


業務:
中國南車(01766)主要從事鐵路機車、客車、貨車、動車組及城軌車輛的研發、制造、銷售及翻新,以及其他軌道交通裝備專有技術延伸產業。公司將與中國北車(公司已宣布取消AH股的上市地位)重組合並,並易名為“中國中車”。


優勢:
1. 即將完成換股:中國南車上周公布,與中國北車的合並已進入換股實施階段,將由南車吸收合並北車,換股比例為1:1.1,即1股北車可換取1.1股南車股票。公司正積極辦理此次合並所涉及的A股股份換股相關手續。至於合並涉及的H股換股預計於本周二(26日)完成。


2. 更強財力接大單:法巴發表報告指出,合並主因在於避免南北車兩者之間的價格競爭,同時提升中國高鐵在全球的競爭力,合並後可提供更具彈性的產品,以滿足不同國家的需求,增加中標海外定單的機會。該行指,中車將有更強的財政能力去接納大型定單。
3. 盈利持續上升:南車首季營業額增長25%,至233.9億元(人民幣‧下同),純利同比增長27%至9.7億元;北車首季營業額增長19%至174.3億元,純利增長15%至10.1億元。合並後,盈利能力將更強勁。


4. 鐵路投資持續: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列出,鐵路投資要保持在8,000億元以上,新投產里程8,000公里以上。這意味著政府正大力支持基建,參考過去鐵路投資額度每年皆幾度上調,鐵路股隨時受惠投資加碼,加上今年第三季將公布“十三五”規劃,料可成為該類股份催化劑。


5. 有意“走出去”買同業:據《路透社》引述消息指,南北車合並後,有意收購跨國運輸設備制造商龐巴迪旗下的鐵路業務控股權,但目前仍須等待合並完成及平穩交接後,才會有進一步談判。南車發言人表示,未有得知有關消息。


策略:
券商中銀國際、瑞信、匯豐,分別給予南車21.71、18及15.9元的目標價;其中,瑞信指公司具海外業務增長前景及有機會和良好的全球合作夥伴結盟。


中國南車停牌前報15元,建議待複牌後,積極作吸納考慮。


(投資理財周刊 香港經濟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468

內港基金互認下月起實施 不可兌換資本項目減少兩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3659.html

內港基金互認下月起實施 不可兌換資本項目減少兩項

第一財經日報 徐燕燕 2015-06-17 20:26:00

通過兩地基金互認,資本和金融項目交易中“資本和貨幣市場工具-集體投資類證券”下所包含的“居民在境外出售或發行”以及“非居民在境內出售或發行”兩個子項將不再受到嚴格限制,從而使我國不可兌換的資本項目減少2項,資本項目可兌換水平進一步提高。

6月1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召開2015年第二季度政策新聞發布會。外匯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稱,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外匯管理指引7月1日正式實施。

這意味著,內地投資者可以在境內購買香港的公募基金,內地的公募基金也可在香港市場出售。

王允貴在發布會上表示,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初期投資額度是資金進出各等值3000億元人民幣。目前,關於兩地基金互認外匯管理操作指引已制訂完畢,即將下發。

“這項政策開辟了兩地投資者證券市場投資新通道,是集體投資類證券投資開放的第一步。通過兩地基金互認,資本和金融項目交易中‘資本和貨幣市場工具-集體投資類證券’下所包含的‘居民在境外出售或發行’以及‘非居民在境內出售或發行’兩個子項將不再受到嚴格限制,從而使我國不可兌換的資本項目減少2項,資本項目可兌換水平進一步提高。”王允貴稱。

發布會上,王允貴進一步闡釋了《外匯管理條例》的修改思路。這是2015年外匯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對於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至關重要。

王允貴指出,主要思路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簡政放權,把《外匯管理條例》中涉及到資本項目管制的許可、批準等要求進一步取消、簡化或者下放。通過簡政放權,希望給市場主體一個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空間。

二是進一步加強統計監測。“可兌換之後,我們的理解是要更加強化對跨境資金流動有關情況的統計和監測,甚至有些交易要進行留痕,所以可兌換之後不等於沒有管理。怎麽加強管理呢?很重要一塊就是對跨境資金流動能夠全方位、全鏈條、全時空地進行監測。所以,在《條例》修訂中我們會強化關於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外債統計、結售匯統計等相關方面的統計監測要求。”王允貴說。

三是創新金融監管理念,借鑒2008年次貸危機後國際金融監管的經驗。

王允貴指出,次貸危機發生之後,國際上關於危機的監管是要加強宏觀審慎的管理,特別對於系統性金融機構要強化監管。中國在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過程中,也需要借鑒和汲取最新的國際金融監管經驗和做法。所以《條例》修訂中會強化關於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監測的有關條款,會強化外債宏觀審慎的政策條款,會強化對於金融機構展業經營的有關條款。也就是在放開具體審批的同時,建立一個宏觀總量的防控風險的大壩。

四是健全危機應對措施,進一步加強國際收支保障條款的修訂和完善。

王允貴稱,國際收支的順差和逆差都會對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防控外部風險極為重要。條例修訂中增加對於國際收支出現重大波動或者國內金融市場出現重大波動時的臨時管控條款,這也是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危機時期的特殊要求,是符合國際慣例的。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21

基金互認有望年內公布首批名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5914.html

基金互認有望年內公布首批名單

一財網 秦偉 2015-12-15 19:24:00

自今年7月啟動的內地及香港“基金互認”項目,首批獲批名單有望於本月公布。

自今年7月啟動的內地及香港“基金互認”項目,首批獲批名單有望於本月公布。

香港投資基金公會主席潘新江表示,業界自今年7月2日開始向香港證監會提交申請書,根據承諾,香港證監會應當在半年內,也就是明年1月2日前給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因此,預計本月內將公布基金互認下首批獲批基金名單。

內地及香港基金互認計劃,自今年7月初正式推出,基金互認的初始投資額度為兩邊市場資金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根據香港證監會的數據,目前香港和內地市場分別有100只和850只合資格基金可做出申請。

開閘首日,兩地證監會共收到來自14間機構為旗下25只基金提交的互認申請。中國證監會10月中公布的信息顯示,申請“北上”銷售的基金數量已增至17只,多數已經完成首次意見反饋。香港方面則收到14只申請“南下”銷售的基金申請。

本月初,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會見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後曾透露,第一批及互認產品將很快推出,金管局與業界會繼續加強溝通。

據了解,目前申請北上的基金主要以投資港股和亞洲股票為主,而南下的基金以股票加固定收益投資的混合型基金為主。奕豐金融香港大中華區域董事張啟華認為,南下基金對投資者的吸引程度主要受A股市場波動的影響,而北上方面,相信在人民幣仍有貶值壓力的市況下,內地投資者對美元資產會比較有興趣。但現在還難預測到底哪類基金會更受歡迎。

今年,香港本地基金銷售情況並不算理想。受市況劇烈波動的影響,今年前10個月,香港基金銷售總額同比下跌5%至652億美元,全年銷售總額可能是2009年以來首次下跌。股票基金銷售總額同比增加26%至400億美元,但債券基金銷售總額大幅下挫,其中,高收益債券基金又成為債券基金中最大的輸家,前10個月銷售額從去年的93億美元跌至14億美元,同時還有39億美元的凈流出。

潘新江表示,過去幾年,投資者在派息吸引下大量投資高收益債券基金,現在資金流出與美聯儲即將加息不無關系。他認為,隨著明年互認基金開始銷售,將給香港投資者提供通過基金投資內地市場的機會,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目前來看,雖然首批名單有望在未來三周內公布,但投資者真正參與投資互認基金產品,還要等到明年。潘新江指出,有關基金獲批只是第一步,業界隨後還要進行投資者教育,銀行和基金公司等機構還要進行多方面溝通以及銷售準備等,有關工作可能在春節假期後陸續完成。但他估計,首批公布的名單不會只有1、2只少量基金,鑒於一間基金公司大多同時申請數只產品,獲批基金也會有多只。

編輯:黃向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28

中國連放三箭 陸股多頭起死回生 基金互認打頭陣 利空止跌反漲

2015-11-30  TWM

陸股自九月底以來,行情逐漸走強。隨著中國當局的金融改革政策,包括基金互認、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與深港通等陸續到位,後市仍有看頭,也凸顯當局政策作多心態,頗為強烈。

從九月最低點迄今,一度人氣潰散的中國股市悄悄翻身,再次印證「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這句諺語。

在這段期間,雖有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副主席姚剛等人違紀落馬的重大醜聞,以及當局宣布重新啟動IPO(首次公開發行)等種種利空襲擊,但陸股打破往例,上證指數已上漲二三%,上半年資金瘋狂湧入的創業板指數,也從低點「回神」、大漲五七%。

回顧過去,每當有新股上市放行的消息出籠,陸股屢屢不支倒地,為什麼這次打破往例,行情愈走愈穩?

答案有三,都和政策有關。中國政府的「第一箭」,是基金互認。

第一箭:基金互認

海外資金流入新管道

十二月一日,中國將公告符合「基金互認」標準的產品清單;未來約有一百檔香港註冊基金,和八五○檔中國註冊基金,有資格登上基金互認清單,進而在對方市場銷售商品,初期開放規模為人民幣三千億元。

這代表,國際資產管理業者在香港成立的基金,只要符合標準,便可抓住這個寶貴的政策紅利,率先打入中國市場;以目前中國基金受益人多達兩億戶來看,標榜國際品牌的基金商品,很有機會贏得一批為數可觀的新客戶。

至於國內投信業者裡,與對岸合資的華潤元大、方正富邦等子公司,未來仍有機會連帶受惠。「中港基金互認有如基金的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 關係的安排)……對資產管理業發展有標誌性的意義。」長期聚焦亞洲基金市場、去年首批參與滬港通的香港惠理集團,如此形容這項開放政策。

為什麼開放基金互認,對中國股市是一項無形利多?瑞銀證券分析,當更多海外資金透過該管道申購中國註冊的基金,代表資金將流入A股。

換言之,基金互認是繼去年底「滬港通」實施之後,另一條直接布局中國資本市場的管道。若「深港通」近期也開放實施,那麼中國開放金融市場的宣示意味,將更強烈。

「它(基金互認)是透過香港,賣到全世界」一位國內投信總經理觀察:「這和二○○六年時,工行、建行等大型國有銀行在香港上市,意義同樣重大」。

這位高層分析,中港簽訂基金互認協議,迄今其實已經兩年,經過長期研究,終於得以實施。透過這項機制,中國大陸註冊的基金將從本土走向國際,全球能見度勢必將顯著提升,進而躍居國際間重量級的機構法人。

第二箭:人民幣入SDR

資本流動將更自由

此外, 備受市場矚目的IMF(國際貨幣基金)納入人民幣,成為SDR,隨著IMF總裁拉加德對外表明,人民幣已達「可自由使用貨幣」的標準,預料也將在今年底審議時正式過關。這便是中國政府的第二箭。

「這與中國加入WTO同等重要。」澳盛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分析師劉利剛分析,人民幣納入SDR,眼前不會為中國帶來任何實質效益;但納入SDR以後,中 國勢必將有一連串金融改革持續出台,即使因為人民幣貶值、資金有流出壓力,但MSCI等國際指數,預期也將納入A股,創造更多資金流入。這才是中國開放資 本、與國際接軌的用意所在。

第三箭:深港通

明年隨時啟動

至於中國政府的第三箭,則是明年可望上路的「深港通」。在滬港通啟動一周年慶祝會上,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坦言,深、港雙方迄今還未聯合測試交易平台,估計深港通今年已無望實施,但「明年四季都有可能」。

李小加還指出,在深港通上路同時,滬港通額度可望連帶擴大;最初上海、香港交易所各開放五六八、二六八檔個股,供雙方買賣,未來市值規模較小的個股,也有 可能成為開放名單的一員。當基金互認與滬港通、深港通陸續啟動,開放三箭預料就將全部到位。這些政策還沒上路,陸股行情便已欲小不易,看來中國政府作多心 態,大戲還沒上場!

什麼是基金互認?

於中國及香港成立的基金,凡規模不小於人民幣2億元、基金成立1年以上、最近3年或自成立起未受對方證監會處罰,可申請參與互認、至對方市場買賣。例如海外投資人透過香港戶口,可申購中國南方、嘉實、華夏等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商品。

目前基金互認開放範圍,僅有股票型、債券型、平衡型及未上市的指數基金,包括貨幣型基金等其他商品,尚未開放,且在對方市場銷售規模,不得超過基金總資產50%。

中國850檔基金可銷港,港僅100檔可登陸——中港基金互認開放比較

香港 中國

資產管理規模 約新台幣1.96兆元 約新台幣26.9兆元基金數量 1,126檔 2,027檔符合互認標準的基金數量 約100檔 約850檔註:資產管理規模僅統計當地註冊的共同基金資料來源:普華永道研究報告

撰文 /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03

不用再花冤枉錢!京津冀132家醫療機構檢查結果將互認

為方便京津冀患者看病,從今年10月1日起,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共132家醫療機構之間將對首批27項臨床檢驗結果實施互認,這意味著京津冀三地患者持檢查結果在132家醫療機構中的任一家進行就診,在不影響疾病診斷治療的情況下將不再進行重複檢查。

記者看到,在首批納入的132家醫療機構中,北京占69家。而首批納入互認檢驗的包括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乙肝病毒表明抗體等常見檢驗項目。符合結果互認條件的醫療機構將在檢驗結果報告單相應檢驗項目名稱前增加“★”標識,作為檢驗結果互認的標識。

首批納入京津冀132家醫療機構實行互認

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三地衛計委聯合發布了首批臨床檢驗互認項目名單及醫療機構。其中,首批入選的132家醫療機構主要為符合互認條件的三級醫療機構和獨立 的醫學檢驗機構,包括北京的69家、天津的37家和河北的26家三級醫療機構和醫學檢驗所。記者看到,北京地區的醫院包括中日友好醫院、協和醫院以及北京 友誼醫院、婦產醫院等多家市屬三甲醫院;天津市的37家醫院包括天津市腫瘤醫院、天津市人民醫院等;以及河北地區的26家醫院,如河北省人民醫院、河北省 兒童醫院等。第一批臨床檢驗結果互認試點工作將於2016年10月1日起實施。

北京市衛計委醫政醫管處處長陸明表示,為保障三地不同醫療機構的臨床檢驗結果具備可比性,京津冀三地衛生計生委組織三地醫學檢驗質控中心和臨床檢驗中心共 同開展檢驗結果互認的實施和質量控制,成立京津冀地區檢驗結果互認工作專家委員會,經審核滿足互認條件的醫療機構方納入臨床檢驗結果互認的醫療機構範圍。

三地互認檢驗項目為27項常見檢查

據悉,臨床檢驗結果互認的項目共27項,包括19項生化項目、3項免疫項目和5項血細胞分析項目。符合結果互認條件的醫療機構將在檢驗結果報告單相應檢驗項目名稱前增加“★”標識,作為檢驗結果互認的標識。記者從北京市衛計委獲悉,這27個檢驗項目為臨床實驗室最為常用、有質量標準、有室間質評計劃、易於標準化、且有一定地方互認工作基礎的檢驗項目,如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表面抗體等。

互認檢驗結果不等於不再複檢

北京市衛計委醫政醫管處處長陸明透露,接診的醫療機構將對報告單中互認項目的檢驗結果予以認可,在不影響疾病診斷治療的情況下將不再進行重複檢查。那麽, 哪些情況需要複檢?北京市衛計委表示,根據疾病發生發展規律,對於在疾病發展過程中臨床檢驗結果容易產生較大幅度變化且對疾病的診斷難以提供參考價值的、 以及其他特殊情況有必要進一步複檢的情形,接診醫療結構需對有關互認項目進行複查。

“名單中的醫療機構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增減,將 建立退出機制。”陸明透露,將對試行臨床檢驗結果互認的醫療機構實施動態管理,建立退出機制,如出現臨床檢驗質量和管理不符合互認要求情形的醫療機構,將 根據情況督促其進行整改或取消檢驗結果互認醫療機構資格。同時,根據試點情況,三地將在條件成熟時適時啟動第二批互認工作,逐步擴大互認項目和互認醫療結 構範圍,為京津冀地區患者就醫提供更多便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0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