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做好這四件事台灣才能真正走出災難

2014-08-18  TCW
 
 

 

台灣,禁不起再一次的氣爆事件,歸納專家學者與企業界建議,我們呼籲政府必須要做到四件事,避免慘劇再度發生。

行動一:立即清查、公佈全省管線配置圖

箱涵設置不當、管線操作不當、管線平日沒有確實維修、公部門未將管線納入管理追蹤系統,是肇事的四大元兇。

「只要有預防的觀念,就可以避免與降低災禍發生,」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系副教授顏慶堂建議,政府應該立即清查國內所有的管線配置,並納入地理資訊系統(GIS),一旦管線出現問題,把資料調出來,就可立即知道哪些管線出問題,以正確方式因應,把災禍降到最低。

高雄市是石化重鎮,支撐高雄就業率的石化工業,短期內很難離開這個區域,「管線輸送還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助理教授何三平說。「可以成立一個由居民、官方、專家與業者組成的監督單位,確實做到管線檢查與維修,」中鋼前董事長、現任中華經濟產業策進會理事長王鍾渝建議。

都市更新研發基金會執行長丁致成提醒,過去工業區土地變更成住宅區或商業區,大家只在意地價是否大漲,卻忽略原先埋在工廠底下的管線有沒有遷走,或土地是否被污染,這都影響日後居住品質。

行動二:成立國家級化學爆炸救災單位

「救災不是光灑水就好,有時候反而會引來反效果,有些消防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夠,」一位中油資深員工語重心長的說。「知道外洩的氣體、液體是什麼,才知道要用什麼設備與方法來救災,弄錯了反而會讓災情擴大。」中華民國消費設備師協會前理事長何岫璁則提醒,要建立完整的「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並培養各縣市消防隊的化學救災種子部隊。

物質安全資料表為什麼這麼重要?這份資料上清楚列出遇到什麼樣物質災害時,要用什麼方式撲滅。譬如乙醇(酒精)廠失火,必須要用二氧化碳、化學乾粉或是酒精泡沫來撲滅,如果直接用水澆灌,反而會將乙醇衝入下水道,會有引起更大火災和爆炸的可能。

以工業著稱的德國,為了預防林立的化學工廠釀災,在南部的布魯赫薩爾市(Bruchsal)成立了巴登訓練中心。這裡面有石化廠救災的模擬基地,消防隊員對於化學品火災或洩漏的模擬訓練設施。

德國是用國家的力量來訓練消防人員基本功,師法德國,若國內成立國家級救災單位,就可以快速提供正確救災方法,打火兄弟才不會白白犧牲。「救災單位如同急診室一樣,必須在短期內將災禍撲滅,」銘傳大學設計學院都市規畫與防災學系助理教授馬士元說,「災害都是複合性的,必須要有人負責解決跨部門的問題。」

目前,國內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救體系由行政院環保署負責,二○一四年編列了約一億五千八百萬元預算,佔中央政府災害防救預算的○.七%,還遭到立法院凍結一千萬元預算。雖然環境毒災應變隊系統由環保署負責,但受限於組織、人力限制,環境毒災應變隊無法聘用專業救災人員,只好委託給中原大學、雲林科技大學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辦理。

毒災應變隊不應該長期採用委外方式辦法,應該成立國家級專責單位或部門,並利用公部門力量培養及訓練專業人員。

行動三:全面修法,推動地下共同管道

「可以學習日本的荷蘭村,他們的共同管道線做得很好,人員可以進去檢修,」曾到日本考察管線配置的台塑董事長李志村提議。如此可把管線集中在一個箱涵內,節省不斷開挖馬路的成本,還便於管理。

目前,日本共同管道的高與寬分別是二百三十一公分與二百九十七公分,足以讓一個人進出,檢測管線。這個空間的左邊置放電器、通訊管線,右下方置放自來水管(水道)與污水管(下水道),家庭用瓦斯管則放在右上方。每一個區塊還以鋼筋水泥牆做隔間,預防管道同時出現裂縫時,不會影響到其他管線的安全。至於石化管線則與民生的共同管道區隔,避免發生意外,影響到民生安全。

其實,國內從二○○○年就開始推動實施。只是立法之初,只要求新開發地區、重劃區及重大工程時優先試做共同管道。這樣還不夠,老舊的管線更需要管理。所以必須全面修法,從危險程度較高的區域開始推動,讓當地的居民可以住得安心。

行動四:公佈權責單位並嚴定檢測規範

高雄氣爆事件發生後,只見地方與中央互踢皮球,民眾也看得霧煞煞。建議乘此機會,把管線的管理者與責任歸屬釐清,並明訂監督單位,要求管線的擁有者確實做好檢測,若沒依照規定,不得使用管線。

「埋在地下的石化管線,或是滿街跑的槽車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有沒有好好的管理,」顏慶堂說。「建構共同管線的經費很高,政府應該列為國家政策,逐步執行,讓人民居住可以安心,」丁致成說。

高雄氣爆事件不能再發生第二次,靠正確的管理與對策,民眾才能無懼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