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集集团正式回应有关停产及员工放假报道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207/17395601557.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49

中集集团裁员调查:要求员工放假清退并举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10/0717561491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21

天津中集现场直击:部分业务八月份已经停产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217/07445646426.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06

中集集团四季度巨亏 停产风波仍在继续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212/07395846098.shtml


中集集团集装箱停产“风波”仍在继续。

金融海啸令中国出口放缓,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简称中集),受需求放缓影响,干货集装箱制造业务已全线停产。

整个集装箱行业也一片萧条,订单不继、裁员停产,寒风吹彻整个行业。

“中集的寒冬或将持续整个2009。”一位分析师对时代周报说。

中集,如何突围?

全线停产

2月6日,时代周报记者先后走访了中集在深圳的两家公司基地:位于蛇口码头的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公司、位于龙岗坪山的南方中集东部物流装备制造公司。

虽然已是农历正月十二,两家基地尚未见开工迹象,厂区内也看不到员工身影。南方中集集装箱制造公司员工告诉记者,“停工两个多月了,坪山的集装 箱生产也停工了,大家轮休回家,发800多元的工资”,“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放假”。“原因是金融危机嘛,没有订单了。”当被问及何时可以复工时,该员工称 现在还在等通知。

去年12月4日,道琼斯通讯社发表一篇文章称,中集干货集装箱部门2.2万名员工,正放假在家,不过,中集仍在向这部分员工发放薪资,并且为部 分员工提供换岗培训,中集目前的员工总数为5.8万人。东方早报则在第二天刊登文章称,中集的干货集装箱业务已停产两月,该公司的放假人数,相当于员工总 数的38%。

2月6日,中集总裁办媒体关系主管刘敏娜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每年淡季都会有工人放假轮休,停产也是周期性的。”不过刘敏娜对时代周报肯定地说:"集装箱业务是中集最早的、也是最具优势的核心主业,尽管短期内缺乏订单而停产,但中集绝不会放弃集装箱业务。”

刘敏娜对记者说,集团的集装箱制造业务,尤其是干货箱制造业务是一项季节性变动业务。通常自第四季度到第二年的一季度都为传统的生产淡季,淡季工厂一般会由于开工不足而会有部分工人放假。

然而,对于中集停产的消息,接受采访的券商研究员多半并不吃惊,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当前整个国际海运业处于历史低潮,作为集装箱制造行业全球老大的中集受到影响实属正常。

中集集团在12月8日发布的停牌公告中解释,2008年第四季度,由于全球金融海啸造成中国外贸出口急剧下降,集装箱贸易量下滑,影响集装箱的 新箱需求量。因此相对于以往年份,干货箱制造业务更早进入淡季,整个中国干货箱制造行业也基本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同时还表示:“中集已在近年主动调整 产品结构,公司收入与盈利已不再单纯依赖于干货箱业务。”

“中集集团10月份的订单只有1000个标准箱,而去年10月份的订单数是10万个。如果是在六年前,这场金融风暴可能让中集一蹶不振。”中集集团副总裁吴发沛此前在一个内部会议上公开表示。

六年前,中集集团80%的销售额来自干货箱。经过多年产业布局调整,现在集装箱制造的利润只占集团总利润的50%。

尽管如此,中集四季度亏损仍可能直接受累于集装箱业务。

四季度巨亏

与员工放假带来的成本相比,中集旗下生产基地大面积停产后,市价高达93亿元的库存钢材如何消化更令人头疼。

据中集公告显示:截至2008年三季度末,集团钢材存货金额高达93.5亿元,比2007年底的78亿元,新增超过15亿元。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2008年8~9月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急剧下跌,许多地区的线材、螺纹钢、热轧卷板、冷轧板、中厚板的价格几乎跌至 2008年初价位。集装箱主要原材料为热轧板,其中3mm热轧板从2008年年初的近4500元/吨,涨至年中近6000元/吨的高位,9月后就持续下跌 至近3700元/吨。

中集的高额库存将面临巨大“浮亏”压力。

2009年01月23日,中集集团发布2008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实现净利约15亿元左右,与上年31.6亿元相比,下降40%~60%。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6.7亿元。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17亿元。 但在四季度,公司亏损2亿元。

中集集团将四季度亏损归咎于外部因素,公告称,受到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全球航运市场及国内经济下滑的影响,第四季度集团主要产品—干货集装箱基本停产,道路运输车辆需求下降,使公司相关业务盈利下降;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亏损的2亿是否来自集装箱停产和库存的“囤钢”?中集总裁办人员对此语焉不详,但同时对时代周报表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集装箱订单减 少,中集集团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但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装备、海洋钻井平台都是需要大量用钢的业务,因此中集库存的钢材会很快消化掉。

转型图变

尽管集装箱业务目前已陷入困境,但中集坚持未来仍以该业务为主营方向。刘敏娜向记者表示,当中集把集装箱业务做到极致之后,三年之前就开始了开拓新利润增长点的工作。公司发展了两大非支柱性产业—车辆和装备行业,它们成为公司抗击冬天的利器。

实际上,中集一直在不断扩展自身的业务领域,以求减少在营收等方面对集装箱业务的依赖。此举被外界理解为中集集团的多元化,而且中集集团一直也被认为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十几年间,它将中国制造业的各种优势做到了极致,成为集装箱行业的世界霸主。

2002年和2003年,中集分别收购了扬州通华和济南考格尔两家企业,并以此迅速搭建了中国华南、华东以及山东、华北大部分的专用车生 产,2003年5月,集团又购买了美国一家半挂车企业,拿下美国公司技术,并将国内零部件直接配套其在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现在,中集集团已占据美国集 装箱骨架车60%的市场份额—其进入该市场的时间不过是3年。

刘敏娜告诉记者,通过并购,除集装箱业务外,无论是专用车辆还是能源装备,公司都希望打造“全系列”产品线,来赢得行业比较优势。

截至2007年,集装箱、车辆和装备业务产品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69.82%、19.9%和9.2%。尽管从数字上来看,后两大板块未能比肩集团的核心业务,但其发展速度却甚为惊人。

以专用车辆为例,2002年刚刚起步时,该领域的收入仅为1805万元,截至2007年,销售总额已达到97.24亿元人民币。目前,中集集团的集装箱半挂车、栏板半挂车已实现国内销量第一,混凝土搅拌车则位居全国第二。环卫车、消防车、混凝土泵车项目也在启动之中。

现在,全球经济恶化已势无可挽,中集集团主业已受到波及,公司推行的“多元化转型”能否挺身而出,成为中集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亦是中集正在寻找的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75

中集收购来福士感悟 11.24随记 世路劳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nh5x.html

 

  中集集团从07开始瞄上海工产业后,之后陆陆续续收购烟台莱佛士,根据中集集团网上披露的信息:

2008年11月3日,中集斥资6.36亿RMB 收购莱佛士17.86%;

2008年11月底,再斥资500万RMB收购莱佛士0.41%;

2010年1月18日和1月21日,中集对莱佛士在册股东以1.41美元一股进行要约收购,斥资8.3亿人民币分别收购莱佛士28。66%,3.08%的股份;

    目前,中集总共投资14.71亿RMB控股莱佛士50.01%;虽然相对莱佛士目前几千万美元的净利来说算不上很便宜,但莱佛士海工未来不可小看。很欣赏章立人这种对梦想执着追求的人,作为股东也很高兴有这样的工作狂为自己效力,希望章立人能够在和麦伯良的合作中续写莱佛士的辉煌。

-------------------------------------------------------------------------------------------------

    他对船情有独钟,私人拥有88米钢质豪华游艇“亚洲女士”号。他对烟台有一种特殊的情结,1994年便收购烟台造船厂、创立来福士,一手将其打造成为一家世界级的海工企业。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CEO:章立人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16年的烟台生活,这位新加坡造船业巨子对烟台有着怎样的评价?

光头、大眼、白皙的皮肤、一袭黑色的西装、一口流利的英文,尽管已经66岁,但依旧神采飞扬……12日上午,在章立人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睿智、谦 虚、幽默的老人。此前不久,由其担任CEO的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包承建的中国首座自主建造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烟台建成并顺利交付,标志着 中国打破了发达国家对高端海工产品的垄断局面。

 

    来自新加坡的寻梦者

    1994年,章立人收购烟台造船厂,创立烟台来福士船厂。“由于烟台本身就有一个船厂,许多与行业相关的产业已经成熟,基础非常稳定。”谈及当年选择烟台 的原因,章立人表示是看中烟台造船业务发展很好。他说:“烟台有大型的集装箱港口,有机场、铁路,水和电力、交通情况都相当好,发展很快,这些都是我们的 业务发展所必需的。”“16年间,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船厂发展成为国际化的海洋产业集团,我们中集来福士的发展就见证了烟台的投资环境。”章立人表示,烟 台让自己的许多梦想成为了现实。章立人回忆说,创业之初,他遇到了水供应短缺的问题,那是最困难的时期,当地政府后来特地建造了一个水库,解决了水的问 题。

   

    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在常人看来,尽管章立人早年在新加坡从事海工业就已卓有成就,但在烟台中集来福士所作出的一系列手笔,都是超常规的,比如,它拥有世界最宽的干船坞和基座 式岸吊、两座提升能力为370吨的龙门吊、一个起重能力为20,000吨的桥式起重机,以及总储存能力达4000个货盘的仓库。对于这些在业内看来“不正 常”的举动,章立人却谦虚地表示,当一个很熟悉水性的人,让他在水里游一千米可能觉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对于一个不熟悉水性的人来说,这却是一件不可 思议的事情。就海工业来讲,章立人的思路是企业不管建设什么设施,都应该做的越大越好,因为这会给他们的船厂带来一些其他船厂没有的优势,同时也会给他们 提供更多的在生产、效率、安全以及质量上的优势。在投资方面,相比新加坡的吉宝和胜科海事两大集团在中国投资都是从常规船做起,章立人在中集来福士的投资 却始终坚定不移地往海工方面发展,而且已经超过了吉宝、胜科在中国的这样一些合资的厂。在前两年,船市走俏,其他船厂投资普通船舶制造赚得盆满钵满时,章 立人作为一个投资人又是如何权衡其中利弊的?“打个比方,像中国的熊猫一样,他们只爱吃竹子,如果找不到竹子就会挨饿。这只熊猫虽然可能有很好的青草和很 好的绿叶,但还是只爱吃竹子。”章立人坦言,自己就是那只“熊猫”,只爱吃自己的“竹子”。“抢在其他‘熊猫’之前,国内的竹子吃的差不多了,下一步我打 算再吃其他国家的‘竹子’”。

 

    一名勇于变革的CEO

    章立人另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佳话,是如何成功地将马来西亚宝秘船业起死回生,并成功躲过亚洲金融危机,脱离险境。那么,2008年初章立人毅然决然把他近 十年磨的一剑———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公司29%的股份转让给了中集集团,又是出于何种考虑呢?章立人表示,中集集团在跟他们交流之后,他相信如果有这样 一个伙伴,他将可以更好、更快达到自己建设世界最大海工企业的目标。“目前与中集集团的携手合作已经带来了很大的效果,我们今年交了两个半潜式平台。在这 个过程中,中集来福士已经建立起一个世界级的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个半潜式项目的设计和建造流程。”章立人表示,现在中集来福士正在同一时间建造6个半潜 式的项目,他认为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甚至已经超越了新加坡和韩国的船厂。

 

    从面包车到私人游艇

    从一辆普通的松花江牌面包车到一辆桑塔纳,很难想象,这就是新加坡富豪章立人在2008年之前在烟台的座驾。然而,现在,他却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游艇 ———88米长的钢质游艇“亚洲女士”号。当记者问及拥有豪华私人游艇的章立人,为何在“座驾”上如此“抠门”时,他笑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他认 为私人游艇业务是充满前景的,未来有很多商机,这只是为了自己开展好事业打下的基础。从造船业者的角度来看,章立人认为,富豪的市场是不会停滞不前的。他 以自己拥有的游艇为例子,刚开始时他只有一艘8英尺长的游艇,现在他拥有一艘88英尺长的游艇,但是他还是觉得不够大,“有人愿意用50亿美元打造一艘豪 华游艇,我肯定有朝一日会提高到100亿美元。即使有了100米的游艇,他们永远要更大的。”亚洲富豪的崛起对商家而言,也有不同的意义,因为亚洲富豪与 西方富豪,在用钱的心态上有很大的差别。章立人表示,在欧洲,人们用5000万美元或1亿美元建造一艘游艇,但是在亚洲这是不够的,因为亚洲人喜欢有很多 人服侍,因此需要更大的游艇才能容纳更多的员工。

    16年的烟台生活,让他跟烟台结下了深深的情谊。章人立说,创业之初,他来回奔波于世界各地,但目前他的主要业务都已经放在了烟台,大多数时间与妻子在烟 台生活。平时,他会去来福士建立的钓鱼平台垂钓,吃着烧烤喝啤酒。已过六旬的章立人总是感叹时间太少,他希望一天有25个小时,一周有8天,一年能有超过 500天,有更多的时间开创事业,享受生活。采访结束时,章立人在纸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我过去16年的时光是在烟台度过的,这是一段非常美好的经历,如 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烟台,感谢所有让我梦想成真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75

[個股跟進] 中集安瑞科 (3899) @ 2012 Mar 24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2/03/25/%E5%80%8B%E8%82%A1%E8%B7%9F%E9%80%B2-%E4%B8%AD%E9%9B%86%E5%AE%89%E7%91%9E%E7%A7%91-3899-2012-mar-24/

以YTD回報計, 中集安瑞科#3899乃港股第十名, 以3月23日的收市價4.19計, YTD回報率達89.59%, 奇怪的是, 如此強股竟沒有本地博客關注?

業績出了, EPS升超過一倍, 市場隨即趁好消息出貨, 唯一解釋是估值已達階段性上限, 升幅已累積不少, 獲利也是正常, 加上市場整體出現調整, 在4元水平上沽貨不算大平賣

我看了很多資訊, 除了上面的連結, 還讀了幾份相關的報告, 一時太多資料灌進腦中, 未能完全消化並記在這裡, 姑且先記下一些對這家公司初步的觀感, 寫得很亂, 請見諒

我個人是會留意公司網頁的美觀度, 我真的會為這一點做得好的公司加分, 中集安瑞科的網頁以內地公司的水平來說算是中上, 其產品catalog的設計是「見得人」的, 我喜歡注重細節節的企業

全年純利大增, 下半年仍保持增長, 市場認為#3899的增長動力會來自能源部份, 但增長最強的是化工部份, 這個是勁破市場在去年第三四季的共識的主要因素, 今年頭2個月的大升應該是有人知道公司的業績會很強勁, 而2.3元不到的#3899亦是市場錯價, 由錯價到業績遠超預期, 當然要勁升反映。

如果今年的佳績有相當部份是來自化工裝備部份的超預期表現, 我的確有點擔心今年能否維持, 能源部份即使業績繼續以高雙位數增長, 化工部份稍有失準整體增長都會打折扣, 這部份在連結2中有提及, 預計公司不會再大幅增加化工業務的主力罐式集裝箱的產能, 而選擇開拓毛利率更高的特種罐式集裝箱, 惟目標銷售量大約在1000個左右, 三萬多美元一個 (附上2009年的相關資訊: 罐式集装箱的优点及市场前景 ) 公司是該領域的絕對龍頭, 市佔達70%, 即是化工裝備理應沒有大的增長空間, 保持與去年同一水平就已經不錯

#3899的亮點是來自能源裝備業務, 準確點說, 市場是看重其LNG相關的業務, 在很多細分項目中的市佔相當之高, 產業鏈之廣是行內首屈一指, 這一點留待下一篇詳談, 又或者可以自行在上面的連結閱讀比看我胡吹更好。 食品裝備業務暫時沒有進展, 資本支出的預算都沒有, 可以不理

財務不錯, 淨現金狀態, 經營活動現金流為正數三億幾; 應收帳in line with營業額, 手頭淨現金五億幾, 對比2011年既資本開支約5.2億, 公司完全有能力靠自己維持相等速度成長

母公司中集集團在國內名聲不錯, 而中集集團的主要股東乃中遠集團和招商局集團, 背景雄厚, 基本上依照一直以來的擴張速度是絕不差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54

[個股跟進] 中集安瑞科 (3899) @ 2012 Apr 04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2/04/04/%E5%80%8B%E8%82%A1%E8%B7%9F%E9%80%B2-%E4%B8%AD%E9%9B%86%E5%AE%89%E7%91%9E%E7%A7%91-3899-2012-apr-04/

見#3899越來越多人關注, 出文衝一下人氣~

中集安瑞科#3899的幾個投資要點:

1)買#3899, 是買它的中國LNG(Liquefied Natural Gas, 液化天然氣)故事, 我相信這不僅僅是一個概念, 值搏的地方是美國頁岩氣令全球LNG價格下跌, LNG變成廉價而又潔淨的能源, 完全切合國家利益及方向。不像要靠補貼的新能源, 要等技術進步才有力與石化能源爭一席位, LNG的廉價是即時體現, 用多少就省多少, 利益最大化當然是加速LNG的建設, 而且少用一點煤就多一分綠色GDP, 乎合國情。燃氣股已成近來港股最強板塊, #3899份屬同門, 理應看高一線, 最近的表現是跑輸其他同門, 可能是年頭的升幅已巨, 透支了升勢吧… 話雖如此, 基於該股的市值較小, 而估值低了不少, #3899有力跑贏這些集中在下游的同業, 至少在未來兩三年是成立的

2)公司體質: 民企風暴令港股危機四伏, 身為中字頭的中集集團的子公司, 中焦安瑞科「妖度」相對降低不少。財務上整體健康, 現金流沒有問題, 應收帳正常, 沒有激進的擴張計劃令公司負債暴增。

3)估值: 4個幾的#3899, 不算廉宜又不算貴, 現階段的上升視乎市場對該股的情緒, 個人見到的TP由4.89至5.89不等, 這些數字全是在2011全年業績後REVISED向上調升, 始終累積了相當的升幅, 短期內可否抵達這些TP說不準, 景氣持續的話, 2012中報前應該可以達到。

4)潛在風險
- 雖然LNG的價格比起數年前跌了不少, 中石油等大公司對國內銷售仍需要補貼, 石油三雄的LNG投資直接影響了市場發展。不過, 依照目前的LNG接收站興建情況, 近兩三年的能見度相當高。如果LNG價格上升, 有機會令相關投資減少。清楚一點應該是相對於其他能源的價格上升, 只要天然氣仍是相對便宜, 國家都會繼續支持這種能源)

- #3899並不是LNG的PURE PLAY, 有相當大部份的利潤是來自化工裝備(罐式集裝箱), 而該部份的表現會受全球經濟影響, 景氣度波動很大, 整體盈利可見性要打折扣

- 流通量不高, 導致價差有時很闊, 未必適宜重注買入(對我來說就不是問題啦, 我的重注都只是很少的資金, 沽貨沒有難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37

首份B股轉H股方案亮相 中集集團欲飲頭啖湯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89963.html

停牌一個月的中集集團 15日發佈公告稱,擬將已發行的B股轉換上市地,以介紹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及掛牌交易。若此方案能順利實施,中集集團將成為首家A+B轉A+H上市公司。

將開創B股轉H股先河

中集集團方案稱,公司擬申請其已發行的1,430,480,509股境內上市外資股轉換上市地以介紹方式到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及掛牌交易。

中集集團表示,中集集團符合聯交所《上市規則》中對財務 、市值、換手率、股東分佈等內容的要求,公司符合向香港聯交所申請以介紹方式上市的全部條件。

中集集團表示,此次方案同時涉及變更B股股東的權利,為保護B股股東,此方案除正常股東大會程序外,同時須經出席股東大會的B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

同時,中集集團此次提出的方案還為除招商局國際 、COSCO及其關聯企業Long Honour之外的全體B股股東提供了高出B股現價5%的現金選擇權。此次方案中B股投資者可選擇中集B股在香港聯交所掛牌前行使現金選擇權,將其持有的全部或部分B股轉讓給提供現金選擇權的第三方,也可選擇繼續持有並保留至股票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現金選擇權方案實施後的全體B股股東的該部分股份,將授權國泰君安證券作為名義持有人在國泰君安香港開立H股賬戶(該賬戶僅用於為投資者辦理代理交易和登記結算使用)並託管公司H股股份及辦理相關事項。

分析人士認為,若此方案能順利實施,中集集團將開創B股轉H股先河。

探索B股盤活之道

公開資料顯示,中集集團目前總股本26.62億股,其中A股12.32億股,B股14.30億股。截至7月13日停牌前,中集集團A股二級市場價格為每股13.10元人民幣,B股價格為每股9.36港元。雖然中集集團的B股發行流通量多於A股,但B股交易一直處於極度不活躍狀態,其成交額、成交量、換手率等指標遠低於公司A股。中集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融資能力的逐步喪失及成交量的日漸萎縮,B股問題的解決勢在必行。

「相較於回購的方案,B股轉H股在戰略及戰術上更適合中集集團。」公司負責人介紹,中集集團B股股價和估值較低,而同類公司在香港的估值比公司B股更高,若實施轉股對現有B股投資者更為有利;其次,B股投資者在投資風格上接近香港投資者,且使用同種貨幣單位,若能轉為H股,其後續投資亦能平穩過渡;此外,對為全球市場提供物流裝備和能源裝備的中集集團而言,若此方案能夠順利完成,公司將成為同時擁有A股和H股的跨市場、跨交易所上市公司,國際影響力會得到提升。

在中集集團看來,B股轉H股是進一步完善其融資平台和價值平台的重要步驟,此舉有望為公司帶來更好的資金支持。而且,公司還可以借鑑香港資本市場經驗,建立起更科學的激勵機制和投資者回報機制,穩步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與綜合競爭力,在全球經濟復甦力度放緩的背景下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分析人士認為,對其他已發行B股的上市公司而言,若此次中集集團成功實現B轉H,B股改革的新模式有望由此展開,這不僅是對解決B股歷史問題的有益嘗試,而且也在對投資者利益充分保護的前提下,為該類上市公司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34

關於買入中集集團的策略思考 金楓海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f4b4a0102ek1r.html
 

這次買入中集集團,幾乎所有我認識的天士力的擁躉們都持反對意見。呵呵!

   你們提出的中集的問題我也認同,除了最鐵桿的一些粉絲外看好中集的也很少,所以中集才跌個不停。但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企業身處寒冬就說他不是一個好企業了,也不能說他就沒有了再次爆發的希望。從各方面看,中集的業績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受宏觀大環境的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還是良性的,企業的管理層面對困難依然是冷靜、堅韌和積極應對的,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不但沒有因市場低迷而喪失,反而很可能是更強了。那麼一旦市場好轉,中集的盈利能力迅速回升,就是一件大概率的事件。

   中集已經是一個週期性比較明顯的企業,這種企業的波動特性和天士力等成長性企業不一樣,買賣時機的把握也就不一樣。對中集來說,在景氣低谷的時候買入,我認為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從中集的業績看,今年三季度每股收益0.24元,不但環比增長15%,比去年三季度的0.19元也有26%的增長,顯示業績下滑的趨勢有可能已經結束,假定今年前三季度的業績是中集業績的低點,那目前12倍的2012年動態市盈率就已經具有相當好的投資價值,假如明年業績回升,那股價的上升空間就顯而易見了。當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麼跡象可以說中集的業務就要復甦了,他的業績很可能會在低位徘徊,甚至不排除有繼續下滑的可能,在股價運行上下行趨勢也尚未有效扭轉。所以不應該馬上重倉介入,而選擇了非常輕的倉位做試探性的介入,保持對這只股票的敏感度,如果時機成熟,再考慮是否增大投資的倉位比重。現在天士力依然是我的第一重倉股,有朋友擔心我是將天士力的籌碼換到中集集團上去,從持倉比例上看,還遠遠沒到這一步。

   其實我十年前就開始投資中集了,可以說是看著他一步一步走向輝煌的,對麥伯良為首的精英團隊充滿敬意。現在他們在集裝箱和專用車領域遭受行業整體性的低迷,在重卡、海洋工程領域以及在國際化擴張、國內收購企業的內部整合等方面也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因為這些困難,令人對中集的前景產生懷疑,我也因為這些困難,在去年賣清了中集的股票。一年過去,我發現中集人並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海洋工程歷經千辛萬苦已經實現了交付並成功鑽出了石油,有了最寶貴了交付記錄,並接到了新的訂單;聯合重卡堅持高端產品的定位不動搖,逐步樹立了LNG重卡品牌,多次大批量交付新車;專用車業務在行業最高峰的時候就即使主動收縮產能,並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新一代半掛車的研發以及新的運營體系的構建中去;國內最大的的冷鏈基地奠基;中集金融大步跨入船舶租賃領域,並以此開啟了中集對國內船舶設計、製造和資本資源整合的序幕;為了適應企業壯大後的管理問題,中集內部的升級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ONE模式已產生強大的作用力。對強者來說,市場寒冬並不意味著悲觀與消沉,也不意味著被動的等待,相反,這是他們新一輪成功的開始,他們在默默的準備著。

   在某些方面,中集集團和天士力很像,例如遠大的願景、良好的治理結構、在業內都很有口碑的管理以及在遇到巨大困難時的堅持與執著等,只是中集集團在集裝箱領域已經登峰造極,需要在新的空間開疆闢土,而天士力的現代中藥發展卻依然在路上,未來空間廣闊,成長的確定性更高一些。與這樣的企業為伴,我覺得是人生中的幸事。

   但是,喜歡企業和買入股票是兩回事。有朋友拿著中集,從28塊堅持到9塊,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即使是最後的結果是好的,他也承受了太大的風險,錯失了太多的機會了。或許有人會說我這是投機者的心態,但選強勢企業,買強勢股票是我最核心的理念,我並沒有與某隻股票廝守終生的打算,一旦發現股票的基本面或技術面出現了與我的要求不吻合的地方,我都會考慮先退出觀望,等時機成熟或者等我對相關問題重新確認後再重新介入,這一點,即使是天士力也不能例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02

B股轉H股 中集集團股價半個月暴漲五成 港股直通車再起 台灣T股沒得玩?

2013-01-21  TWM
 
 

 

曾吸引外匯資本的中國B股,已經喪失籌資功能,地位邊緣化。中國官方推動B股轉往香港H股上市,打頭陣的中集集團半個月股價就大漲五成,對於台灣籌畫中的T股,勢必產生影響,值得當局慎重應對。

撰文‧周岐原

當NBA球星林書豪由紐約尼克隊跳槽到休士頓火箭隊,他的身價從一年七十五萬美元,衝上三年二五○○萬美元,以年薪計算,林書豪的薪資成長超過十一倍。

去年底,類似的「轉隊效應」也在中國股市出現:中國最大貨櫃製造商中集集團(以下簡稱中集),將股權由深圳B股轉到香港掛牌。結果中集在H股(中國註冊、香港上市的股票,多為中國國有企業)首日就大漲一五.七%、以十一.二二港幣收盤。到了元月初,中集更一度站上十六.四八港幣。

短短半個月,中集暴漲逾五成,比起一個月上漲一五%的A股指數,漲勢更令人瞠目結舌!

每年有上百家中國企業在世界各地掛牌,一家貨櫃製造商有什麼條件讓市場追捧?中集之所以一飛沖天,因為它的身分非比尋常,是B股開市二十一年來,首家轉換至H股上市的企業。香港︽信報︾首席顧問曹仁超一語道破其中差異:「企業從B股到H股,等於是和全球市場相連,如同從一個水池轉進大海!」

H股解決B股歷史包袱

曹仁超分析,港幣存款利率較人民幣低,在資金追求收益思惟下,來自B股的企業,在香港可能更受投資人青睞。因此,儘管中集原有股東目前只能在香港股市賣出持股,暫時不允許買進,與香港股市未完全接軌,然而中集創造的龐大想像空間,已讓香港投資人懷有高度期待,希望「港股直通車」再次啟動,為港股注入活水。

「港股直通車」這五個字,在香港股市幾乎眾所皆知。二○○七年八月,中國政府公告將以天津市為試點、開放散戶自由投資香港股市,光是政策風聲一出台,就令恆生指數在三個月內狂飆六五%,創下三一九五八點歷史新高。

沒想到,因為中國當局無法解決散戶「過海炒股」的疑慮,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後親自踩煞車,讓港股因龐大的失望賣壓,在單日內暴跌一千五百點。

事隔五年,未能成行的「港股直通車」捲土重來,「B轉H」先例一開,真能讓港股重啟漲勢?更令台灣投資人好奇的是,中國悄悄開啟這項制度改革,對台灣號稱要吸引大陸企業、積極準備推動在台掛牌的「T股」政策,又將有何影響?

其實,B股轉H股上市,並不是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加持,反而是中國當局為了收拾政策包袱,所想出的變通辦法。

「B股應該是達成階段性歷史任務了,這(轉往H股上市)將變成退出機制。」元富證券上海首席代表翁基能指出:「這一塊遺留問題,未來應該是透過深圳B股轉換成H股來解決」。

B股正式名稱,原本叫「人民幣特種股票」,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掛牌的B股,分別以美元和港幣計價。自一九九二年至二○○一年間,B股限定由境外人士買賣,日後才開放散戶交易。翁基能解釋,中國原希望以B股吸收境外股東、增加外匯資本。

中國雙重戰略壓縮台灣T股後來在優先扶持香港資本市場的政策下,國有企業捨棄B股、大量湧向運作更透明、更有效率的香港掛牌,形成目前的H股及紅籌股族群,德勤(Deloitte)上市服務組合夥人歐振興分析,法人無法參與的B股,成交量日益低落,終於被邊緣化。導致B股十年沒有企業IPO(首次公開發行),失去籌資的意義。

然而,B股長期進退兩難、如同一攤死水的情勢,在中集轉戰H股後,已產生微妙變化。自去年十二月底至今年一月初,上證B股指數連續十五個交易日上漲,成為中國散戶熱烈討論的話題;眼見中集換跑道之後,在香港大翻身,包括中國最大住宅建築商萬科等多家公司,也積極準備、打算將B股轉換成H股,投入市值更大、面對全球投資人的香港市場。

展望未來,中國當局為強化資本市場所盤算的「港股+A股」雙重戰略,幾乎已充分達到目的。當海外資金可透過QFII制度(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B股市場又將逐漸轉向H股,連香港也積極部署人民幣計價股票,準備進一步壯大中國企業與資金的交易平台,台灣還在籌畫的T股,勢將面對香港及A股雙重考驗,究竟能招攬多少優質中國企業來台,值得相關部會慎重應對。

陸股改革箭在弦上

B股轉H股效應

香港股市的中資企業陣容更壯大

港股

.中資企業目前占成交量約四成,未來勢必提高.有意買賣中資股的投資人,可在香港發現更多選擇

中國完成股市雙重戰略

台股

.台灣規畫中T股吸引企業來台,掛牌難度將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