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70%屈居下游 中国LED难享海外井喷市场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1/0MMDAwMDE3ODM0MA.html


5月18日,深圳暴热。但位于华强北的LED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内,熙来攘往的人流依旧热度不减。

这个于今年1月投入运营的LED采购 中心,是国内首个大型专业LED交易市场。一期工程4500平米,汇聚国内超过60家LED显示、照明企业入驻。

“市场的火爆超乎我们的预 料,仅两个月时间一期场地已全部爆满。”该交易中心一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正启动二期4000平米场地建设,计划下半年投入运营:“两期项目建成后, 预计总交易额将超过20亿。”

交易的火爆,正是去年年底以来,LED市场热潮的一个缩影。

来自高工LED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 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LED应用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外贸LED交易更是呈现倍数增长。”高工LED研究中心CEO张小飞告 诉记者。

LED的产业热浪,也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倾力支持。继2009年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市LED产业发展规划》后,日前,广东省政 府召开常务会议,LED照明与新型电子信息、电动汽车一起,成为广东省重点扶持的三大新型产业之一。

供不应求

深 圳光明新区,万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楼。一间间崭新的车间略显空荡——这里正在等待安装新的LED生产设备。

“原计划3月份到达的设备,现 在还没有到齐。”望着给新设备预留的生产线,万润科技董事长李志江无奈中流露着一丝喜悦:“订单很多,但产能受限。”

据记者调查,尽管今年 一季度万润科技销售额同比上涨40%,但其LED灯泡产品,依旧面临高达5亿颗的产能缺口。

万润科技“有钱不能赚”的遭遇,正是当前LED 产业热潮的一个剪影。以全球照明产业为例,LED照明正日益成为产业主流。

据悉,今年4月的法兰克福国际灯具展上,传统灯具三强欧司朗、飞 利浦和GE均大展位力推LED照明产品。

“飞利浦1200平米展台清一色的LED光源。”一与会的中国厂商人士告诉记者,而在上一届展会 上,飞利浦仅在手电筒等少数手持照明设备上应用LED照明技术。

国际市场的变化很快传导至中国,原因之一是中国超过70%以上的LED应用 照明市场依靠出口。

“今年我们一季度的销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专注商用LED照明市场的深圳易特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俊告诉记者,易特 75%市场在海外,去年销售额约1.2亿人民币,“预计今年销售额至少突破2个亿。”

相比之下,国内LED商用市场尽管才刚刚起步,但市政 工程LED路灯市场则是前景可期。

“从政策层面,国家对于节能环保的LED产业可谓大力支持,该市场潜力巨大。”华烨集团常务副总裁张玉生 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与多家省、市级政府签订了LED路灯改造合同,总金额超过3亿元。

技术与市场双重刺激

“2010 年应该是LED产业化的元年。”——这是本报记者走访多家LED封装、应用企业的共同观点。

深圳易特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俊对记者分析,以 LED照明产业为例,LED产业化成熟的标志基于两点:一是光流量可以达到100流明/瓦;二是显色指数(RA值)可以达到75。

“基于这 两个指标的技术成熟后,LED照明技术可以在工业、办公、家居等多领域实现量产。”冯俊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述两个指标技术逐渐成熟,这为 LED产业今年的爆发奠定基础。

与此相关的一个产业现实是,全球70%以上LED应用产品的加工制造都在中国完成。“上游芯片技术的成熟, 为中国企业进入LED下游应用产业创造了条件。”张小飞告诉记者,仅珠三角地区,从事LED封装、应用的企业不下700家,其中相当部分是从塑胶、数码等 行业转入“淘金”。

量产技术成熟的同时,LED市场也引来另一个爆发的契机。本报记者了解到,自去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欧洲 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对节能环保产品的消费补贴力度。

“欧盟补贴最高,其中意大利补贴率的高达55%。即凭借销售单据,政府按照售价的 55%直接给予消费者补贴。”一长期专注欧洲LED照明市场的厂商人士告诉记者。

“公司一季度销量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洲市场补贴的 刺激。”冯俊给记者举例,易特一款销往欧洲市场的灯杯产品,“去年是几千支一单的卖,现在每个月出货量超过10万支。”

上游瓶颈

与 过往中国在全球IT产业链的结构分布类似,在LED全球产业链中,中国企业依旧处在中下游产业端。

据悉,在整个LED产业链的构成 中,LED外延片与芯片约占行业70%的利润,LED封装约占10%~20%,LED应用约占10%~20%。而中国的LED产业超过70%集中在产业中 下游,属于利润最薄的部分。

“LED上游核心技术和专利均不在中国。”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副主任周生明告诉记者,目前国产LED外延材料、芯片以中低档为 主,80%以上的功率型LED芯片、器件依赖进口。

由于相当部分的中国LED应用企业未支付专利使用费,这令其产品在海外市场随时面临侵权 风险。(见本报4月30日报道《专利门卡住中国LED行业 深圳企业抱团出击》)

不止于此,海外LED上游产业链,对位于中下游的中国 LED产业价格控制力正在日益凸显。

据本报记者了解,伴随着LED产业全球性的升温,目前欧司朗、Cree、三星等上游芯片供应商纷纷扩充 产能,并加大了对MOCVD设备(一种LED芯片核心制造设备)的采购。

但现实的困境在于,德国Aixtron和美国Veeco两家 MOCVD设备厂,垄断了全球MOCVD设备90%以上的市场份额。

“MOCVD设备出现了严重的产能紧缺,目前设备订购排队至少要在半年 以上。”张小飞认为,供需紧张局面短期内很难缓解:“不排除Aixtron和Veeco是有意造成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目的就是为了垄断价格。”

事 实上,上游的价格垄断对中国LED市场的传导效应已有显现。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开始,大功率外延片、蓝宝石衬底材料均出现价格上涨,涨幅超过 30%。

“随着上游芯片价格的上涨,我们的利润也面临着挤压。”冯俊认为,LED市场在拓展之初的一个制约因素就是价格偏高,所以此轮成本 上涨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压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52

紫金矿业水污染波及下游 广东多部门启动应急机制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1/2MMDAwMDE4Nzk2Mw.html


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波及广东梅州市。

本报记者获悉,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受此次污水泄漏影响较大,该县已与福建龙岩方面协商,将90万斤鱼放生,从渔民手中收购价为每斤6元。

大埔县因在韩江流域而受影响。作为韩江河源之一的汀江,其源头是福建省宁化县的南山坪,途径福建省上杭县,南流至广东最东边的地级市——梅州市大埔县的三河坝汇合南源梅江后始称韩江。此次被污染的水质,便是从汀江流向下游的韩江。

而广东环保、水文等部门正密集监测水质,除铜浓度外,有致癌作用的六价铬也在监测之列。

广东方面表示,目前水质属于可饮用范围,但对鱼类危害较大。“今天水质和前两天差不多,但浓度已基本稳定。”20日,广东省水文局梅州分局局长任成均告诉记者,目前断言水质变好为时过早。

除初步解决渔民最关切的赔偿问题外,此次水污染引发的相邻区域应急协调机制滞后、流域生态损害赔偿、渔业资源损害赔偿等问题也暴露无遗。而肇事企业紫金矿业如何赔偿,则需要公安、环保等部门进一步调查后才能明确。

渔民获赔款

此次水污染事故,先行获得赔付的是渔民。

据统计,目前梅州大埔县青溪库区网箱养殖户53户、约90万斤鱼已被全部收购破网放养,提前实行补偿。从7月15日开始,从福建棉花滩水库下游到梅州大埔三河坝55公里汀江河段实施全面禁渔。

任成均坦言,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铜的限值是不大于1毫克/升,故而目前水质不会对人体饮用造成伤害,“但关键是对鱼类有影响,因为水中铜浓度只要超过0.01毫克/升,鱼鳃对铜极为敏感,同时有可能造成死亡”。

“更重要的是大埔青溪水库内鱼养殖户采用的是网箱养鱼的方式,一旦网箱内的水质含铜浓度过高,鱼不能游到其它水质较好区域,便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死亡。”任成均说,最后采用的方式是开箱放鱼。

梅州市政府应急办熊姓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污染的补偿,龙岩市政府已收购这90万斤鱼,“养殖户对收购价格还挺满意”。据悉,福建方面以每斤6块钱的价格收购。

一位大浦县政府知情人士则对记者透露,龙岩市政府已和鱼养殖户达成协议,总的收购价“可能最后会由紫金矿业来出钱”。

污染影响几何?

“从数据来看,确实受到了影响。”大埔县环保局办公室人士告诉本报。

截至20日上午8时,监测显示,广东境内涉污染水域断面铜浓度为0.028mg/l,六价铬浓度低于检出限(0.004mg/l)。

根据中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每升水铜含量标准值不能超过0.01毫克,目前的检出值仍然高于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上述大埔县环保局人士告诉本报,六价铬现在是该部门的重点监测对象。不过,目前看,含有六价铬的韩江水梅州段,目前处在三类水水质。该类水质,属于可饮用范围内。

但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六价铬在体内具有致癌作用,皮肤接触可能导致敏感;更可能造成遗传性基因缺陷,对环境有持久危险性。

一位从事环境与健康研究多年的专家告诉记者,这次出事的矿是铜矿,尾矿中除了铜元素以外,还有一些别的伴生元素。除了已经公布的PH值、铜和六价铬以外,还有镉、汞、铅等元素的指标需要公布,这些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这几个数据也都测了,只不过低于检测限,或者没有这些物质,所以数据没有公布”,刚从粤闽边界,回到梅州市,广东省环保厅监察局邓姓副局长回应这一质疑。

“从目前公布的几个数据的浓度指标来看,对人体影响不会太大”,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

“现在还有一个感官的指标是,水库里的鱼还没有死,如果鱼死了,那就是有毒”,广东环保厅一位官员说,“青溪水库内鱼养殖户的90万斤鱼经收购后放入水库,目前水库无死鱼”。

“关键是饮水问题,而受到威胁的是大麻镇。”该办公室人士介绍,全县只有大麻镇的饮水源来自韩江。不过由于有应急水源可供取水,故可缓解险情。

而广东环保、水文等部门正在紧急部署,密集监测来水水质情况。

“省厅已经迅速启动应急监测,密切注意水质变化,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加强水质监测和现场巡查,开展饮用水源地水质调查,并要求当地政府做好沿线居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广东省环保厅一位官员回应记者。

他的同事、坐镇梅州的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邓副局长解释说,广东监测自己这边的水,青溪断面水质管理目标即是三类,我们会一直跟踪,环保部应急中心也一直有人,监测、巡查以及与福建的信息沟通。

韩江水从梅州流出来后,再往下游,便到了潮州市境内。

该市境内的韩江河段上,共设置了两个水质监测点。位于赤凤境内的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处于24小时自动监测中,另一监测站点位于竹竿山水厂取水口上游100米处。

潮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的梁站长告诉本报,目前韩江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属于二类水质。但当闻知上游梅州境内的韩江已经检测出该物质后,还是引起了他的紧张。梁站长告诉记者,目前尚未检测到韩江在该市河段的六价铬来。

梁告诉本报,此次污染事件中,主要通过梅州监测站了解水质污染情况,而广东省环保厅提出的要求则是加强监测。其表示,平时竹竿山的断面水质监测站每月只进行3次,自知道该渗漏事故后,该站改为每日监测3次。

据梅州市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近日,广东省海洋渔业局调查组已经在梅州进行取水样。不过,目前已经公布了大部分的数据。从数据层面看,韩江水质尚符合标准。

跨省应急机制之考

面对上游流下来的威胁,广东省政府层面亦颇为紧张。

18日,广东省环保厅对福建省环保厅发出了特急函件。在函件中,广东省环保厅商请福建省环保厅建立紫金矿业污水渗漏事件信息通报机制。

同时,广东省环保厅也提出建议,希望建立上下游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包括事件处理处置情况、棉花滩水库的水文监测点位监测信息、该水库下泄流量等。发现异常情况,两地随时互相通报,必要时对交接断面上下游水质联合采样检测。

上述福建省环保厅办公室人士确认收到了该特急函件。但其坚称,自发生紫金矿业环境污染事件以来,从汀江流向广东境内的水质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据龙岩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7月3日龙岩紫金山金铜矿区发生污水渗漏事故后,龙岩市采取一系列紧急处置措施,汀江水质从7月11日起已基本恢复,汀江流入广东境内水质一直都是达标的。

而梁站长表示,他是直到数日前,福建省环保厅召开新发布会后才知悉情况。

记者了解到,最新的消息是,福建省龙岩市政府已与梅州市政府协商,从7月19日开始两市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双方商定,龙岩市每天通报棉花滩水库水质监测、棉花滩水库下泄流量等信息;梅州市每天通报境内韩江水域水质监测、沿线巡查、饮用水源情况等信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74

賭10年才回本 獲利率是下游3倍

2011-4-4 TCM




「我們賭了!」去年底,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才對太陽能新事業發下豪語,今年三月十四日,他的下一步布局正式曝光,目標直指太陽能產業最重要的原料:多晶矽(Polysilicon)。

這 一天,台積電轉投資的茂迪正式宣布,和綠能科技、福聚太陽能簽署協議書,共同出資成立公司,生產多晶矽晶圓。福聚太陽能是台灣第一家有能力生產多晶矽太陽 能板上游材料的公司,有福聚的原料供應,加上綠能的太陽能矽晶圓產能,茂迪向上垂直整合太陽能供應鏈的努力,已即將完成。

上肥下瘦! 做原料比做電池,獲利高很多

張忠謀如此大費周章的,入股茂迪後,再一口氣整合兩家公司,布局太陽能矽晶圓,因為他深知,太陽能產業是個「上肥下瘦」,越往上游材料,獲利越高的產業,而且影響太陽能電池產出甚鉅的行業。

以去年全球多晶矽產量第二大的瓦克(Wacker)公司為例,這家公司多晶矽部門,二○一○年的稅前淨利率為五三%,去年賺進七億三千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三百零三億元)。台灣太陽能電池龍頭大廠茂迪,去年前三季稅前淨利率卻只有一六%,做原料獲利率是做電池的三倍!

太陽能多晶矽的高獲利,是因為要生產多晶矽,不但技術難、投資大,而且風險更高。

「要生產三千到五千噸的多晶矽,要投資新台幣一百億元。」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創會名譽理事長藍崇文觀察,多晶矽廠是化工廠,不像一般電子製造廠,裝機完成後馬上就能投產,要達到設計的產能,「設廠兩年,試產兩年,要四、五年才能看到成果。」

藍崇文指出,太陽能電池廠最快半年可以回收成本,多晶矽廠則要十年才能回本。多晶矽廠是化學廠,一旦開工,就不能任意停機,即使景氣不好,也不能停止生產,一旦上路,就像航空母艦一樣難以轉彎。

三大挑戰! 資金大、技術高和設廠地點難覓

「資金要夠,氣要夠長,才能做這個生意。」綠能總經理林和龍說。

第二個挑戰是技術。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產業分析師梁智恆觀察,生產多晶矽就像蒸餾酒,是利用高溫高壓將矽沙粹取成矽錠。

在市面上,純金的要求,是小數點以下四個九,只容許有萬分之一的雜質,太陽能級的矽晶圓要求卻遠高於此,「太陽能用的矽晶圓,要達到小數點以下七個九,」只要有高於千萬分之一的雜質,就無法過關,「少一個九,效果就差很多,」林和龍指出。

多晶矽廠連設廠地點都是挑戰,生產一公斤多晶矽要一百度電,生產過程中,要用到容易爆炸的鹽酸。藍崇文表示,要生產多晶矽,最好是在地廣人稀,電價便宜的地方。

就是因為難,全球雖然有數以百計的太陽能電池廠,到今年為止,全世界能量產多晶矽的主要廠商,只有九家。而且,下游擴廠容易,上游擴張產能,快也要兩、三年才能見效,經常出現原料供不應求狀況,才會形成「上肥下瘦」局面。

林和龍觀察,折舊完的多晶矽廠,生產一公斤多晶矽成本約為三十美元,但金融海嘯前,多晶矽的現貨價格曾飆到一公斤五百美元,利潤比成本高出十五倍以上!

對台灣廠商來說,投資多晶矽就像買保險,「沒有料源,再好的設備、技術,都無法生產,」林和龍分析,過去台灣廠商會和大廠簽長期合約,確保原料穩定,但是當市面上供不應求的時候,大廠也會片面毀約,「現在,就有很多官司還在打。」

更重要的是,一片太陽能電池裡,五成成本由多晶矽價格決定,掌握料源,不但景氣好時可以賣給同業,衝高獲利,平時也可以自己生產,降低成本。

梁智恆觀察,去年開始,各家多晶矽大廠都紛紛擴產,他預估,到今年下半年後,多晶矽供不應求狀況將接近尾聲。不過林和龍則表示,「好用的多晶矽仍然不足,」看好多晶矽未來發展。

藍 崇文則認為,要投資太陽能上游,看的應是長期的發展潛力,「短期內,歐洲國家受到財務赤字影響,補貼政策可能會修正。」他認為,短期內,多晶矽恐難因為供 不應求,價格再出現狂飆,但長期來看,「我相信,到二○二○年,全球太陽能市場,還會再成長十到二十倍,」有成本競爭力的多晶矽廠,會是最後的大贏家。

長線可買! 榮化、中美晶和綠能含金成分高

這波太陽能多晶矽整合熱潮,會帶動哪些投資機會?由於投入門檻高,因此國內的太陽能多晶矽類股極為少數,只有由張忠謀、王雪紅等插旗的榮化、中美晶、綠能和華新。

其中榮化是少數市場上真正掌握多晶矽原料概念股。寶來投顧最新報告中指出,榮化轉投資的福聚太陽能,今年將開出五千噸產能,到明年底,將再擴廠一萬噸。寶來證券的報告中,預估榮化今年每股盈餘上看七.一一元,其中一.九九元來自太陽能新事業,五.一二元來自化工本業。

看好未來多晶矽的大成長潛力,寶來證券給榮化太陽能新事業十八倍本益比,本業則給十一倍本益比,目標價上看九十二元。

凱基證券太陽能產業分析師梁姿 在報告中指出,中美晶是台灣前兩大太陽能晶圓廠,又剛完成垂直整合,今年太陽能產業持續擴張。她認為,台灣太陽能晶圓和電池,將出現供不應求的產能缺口,中美晶將因此受益。

近期太陽能電池價格雖然下跌,上游的太陽能晶圓,卻仍因原料短缺持平。她認為,中美晶長期潛力佳,因此給予十三倍本益比,預估中美晶今年每股盈餘為十二.四九元,目標價一百六十二元。

綠能則受惠於需求成長,和產業鏈整合的效應,營收可望倍增。寶來投顧預估,綠能今年營收將達三百一十二億元,比去年大幅成長七五%,今年每股盈餘挑戰十七.○八元。

不 過,今年來因利比亞事件造成油價大漲,以及日本強震事件的核能輻射外洩事件,使得太陽能類股漲幅相對大。以目前多晶矽概念股王綠能為例,今年一月中股價從 八十七.九元,一路最高飆漲至一百六十一元,兩個月不到漲幅高達八三%,中美晶、榮化同時期的漲幅也都不遑多讓,顯示相關利多題材已經先行反應。

保德信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觀察,今年要投資多晶矽族群,首要觀察日本核災之後的歐洲太陽能政策變化,今年六、七月,義大利和德國將分別公布明年度的太陽能補助和太陽能發電裝置量,如果歐洲政府上調太陽能設備的目標,投資人就可以考慮買進了。

但 他同時提醒,多晶矽廠比的是規模和成本,歐美的老廠成本約在每公斤二十五美元左右,台灣的多晶矽廠才剛投產,成本則約為每公斤三十五美元,中國的多晶矽廠 成本也較台灣低,目前來看,投資韓國OCI、中國保利協鑫(GCL)等多晶矽廠,更具投資優勢,如果要投資台灣多晶矽廠,當多晶矽報價下跌時,「最好趕快 賣出。」

【延伸閱讀】業績看多!—精選4檔多晶矽概念股

華新 產品:多晶矽材料 看好理由:轉投資寶德能源科技,一旦量產將成台灣第二家多晶矽公司 股價:15.35元 EPS:1.21

榮化 產品:多晶矽材料 看好理由:轉投資福聚太陽能通過驗證量產,今年EPS可望增加近1倍 股價:83元 EPS:7.11元

中美晶 產品:太陽能矽晶圓 看好理由:台灣前兩大太陽能矽晶圓廠,今年與昇陽科合資成立中陽光伏,加強垂直整合 股價:121元 EPS:12.49元

綠能 產品:太陽能矽晶圓 看好理由:矽晶圓預期供不應求,綠能今年將再擴產1倍,營收獲利將再創歷史新高 股價:135元 EPS:17.08元

註:EPS為2011年預估;股價統計到3/29 資料來源:各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02

下游擴產廝殺 上游材料前景看漲 全球LED熱 投資聚焦藍寶石「F5」

2011-5-16  TWM




台灣發展LED產業超過二十年,如今才逐漸掌握關鍵藍寶石晶棒及基板材料,在今年未上市一百強調查中,就有五家居國內領先族群的藍寶石材料廠,未來一、兩年內都將陸續掛牌,預料這五家「興櫃藍寶石F5」,將吸引許多投資人的關注。

撰文‧林宏文

五月五日,全球第一大藍寶石長晶廠美商Rubicon,公布今年第一季財務數字,結果營收三千八百萬美元,較上月成長二九%,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八美元,也較上季的○.六四美元增加二五%。這個令人驚豔的季報公布後,Rubicon盤後股價也因此大漲六%。

在全球發光二極體(LED)產業持續成長的驅動下,對於上游藍寶石材料的需求也不斷成長,尤其是台灣、南韓及中國客戶不斷擴充產能,讓Rubicon財務 長威廉(William Weissman)在法說會上興奮地說,「我們的業務人員,不斷被客戶追著跑。」也因此,威廉不僅預測第二季業績會再創新高,而過去Rubicon的營收 與獲利,也已呈現連續兩年、六個季度不斷創新高的情況。

在此次未上市一百強調查中,也一樣可以感受到台灣藍寶石產業的狂熱,包括即將於六月初掛牌、聯電董事長洪嘉聰投資的兆遠,還有鴻海、奇美集團投資的鑫晶鑽及兆晶,大同集團旗下的晶美,以及合晶科技投資的合晶光電,都已吸引許多投資人的目光。

這五家公司的規模,目前在國內都居領先族群,例如兆遠、兆晶與晶美是國內前三大藍寶石基板廠,至於鑫晶鑽也是僅次於台聚光電的第二大廠,五家公司都將於未 來一、兩年內陸續掛牌,目前每天在興櫃的成交量也都位居前幾名,若稱這五家公司為「興櫃藍寶石F5」,的確相當貼切。

鑫晶鑽:毛利率達六三%

從產品來區分,藍寶石長晶由於製程難度高,目前全球最大廠為Rubicon,其次為俄羅斯的Monocrystal、日本的京瓷及韓國的STC。至於在台 灣,除了越峰旗下的台聚光電產能與技術最為領先外,緊接其後的就是鑫晶鑽,至於尚志也開始積極投資,中美晶(將分割為藍寶科技)與合晶光電則以自用為主。

在下游藍寶石基板廠部分,目前國內基板廠的營運大致分成兩大模式,合晶光、中美晶是自長晶切片、研磨、拋光至圖案化藍寶石的一貫化垂直整合的廠商;至於兆晶、兆遠和晶美則以切片為主,晶棒則是外購或由策略廠商供應,例如台聚光電、鑫晶鑽與尚志。

在毛利率部分,長晶與基板廠也大不相同,去年晶棒大缺貨造成價格飆高,晶棒大廠Rubicon毛利率都已達五成以上,鑫晶鑽去年底毛利率也在四成以上。如今,Rubicon與鑫晶鑽公布第一季季報,兩家毛利率更進一步飆高到六三%。

至於基板廠部分,由於承受晶棒的高價原料,雖然可部分轉嫁給客戶LED晶粒廠,但仍有部分須自行吸收。以國內前三大基板廠兆遠、兆晶、晶美來看,去年毛利率在二五%至三五%,至於合晶光則低於二○%,都較長晶廠遜色。

兆遠:率先上櫃 聯電撐腰在興櫃藍寶石F5中,即將於六月上櫃交易的兆遠,是F5中的第一炮。兆遠是國內最老牌的藍寶石基板廠,董事長為聯電董事長洪嘉聰,公司最大股東則 是股市名人林滄海,至於晶電與聯電都是股東成員。由於聯電在LED產業上下游布局完整,兆遠不僅成為晶電最大的藍寶石基板供應商,也成為聯電集團發展 LED產業關鍵要角之一。

目前,聯電已積極赴中國山東地區投資LED產業,主要合作對象也是晶電,雙方在山東濟寧合資成立元鴻光電材料,去年七月已成功完成第一座藍寶石長晶爐,並拉出一根重達八十九.五公斤的藍寶石晶棒。

兆遠去年每股稅後純益五.三三元,今年第一季則只有一元,主因是高價晶棒使成本提高,此外,也認列了子公司元鴻光電虧損六百多萬元。不過,公司預估第二季毛利率可望提升,獲利可望比第一季好。

至於兆晶與鑫晶鑽兩家公司,主要大股東是鴻海與奇美集團。在國內LED產業布局中,鴻海與奇美很明顯是後來居上的廠商。除了鴻海轉投資的封裝廠沛鑫,以及 奇美電投資的LED磊晶廠奇力光電、LED封裝廠啟耀外,過去兩年也入股兆晶與鑫晶鑽,讓集團在LED的布局一氣呵成,形成上下游完全整合的形態。

兆晶:營收連十五月創新高兆晶去年每股稅後純益達八.○六元,比兆遠的獲利還要好,單月營收與兆遠的差距也逐步拉近,且營收已連續十五個月創新高,在產能持續擴充下,加上鴻海集團龐大的下游出海口,預料未來成長空間仍然很大。

至於四月二十五日才在興櫃掛牌的鑫晶鑽,則是另一顆受矚目的新星。由於目前藍寶石晶棒仍然供貨緊俏,鑫晶鑽很早就掌握來自俄羅斯的技術來源,也成為目前少數能夠供貨的國內晶棒業者。

其實,大部分投資人都只知道兆晶與鑫晶鑽是鴻海與奇美電轉投資,但兩家公司董事長謝建福與郭莉莉夫婦,才是實際的大股東與經營者。早在奇美電與鴻海入股前,由於LED產業歷經多年不景氣,兆晶也是虧損累累,兩夫婦就不斷拿出個人資金挹注公司,如此苦撐了好幾年。

謝建福與郭莉莉夫婦早年從事營建、遠洋漁業及銀樓等事業,十多年前開始投資電子業,兆晶就是其中的一家,原本只想當股東,卻因為公司大幅虧損,只好被迫跳下來接手。後來兆晶因為有多次拿不到晶棒材料,為了以後不再受制於人,因此又決定成立以長晶為主的鑫晶鑽。

晶美:大舉擴廠 產能激增郭莉莉說,早年做銀樓時,就知道有藍寶石做的人造鑽石,也知道俄羅斯在此領域有深厚技術,因此鑫晶鑽初期引進俄羅斯的技術團隊,讓生產良率逐步拉 高,如今,鑫晶鑽的技術實力已經建立,可以生產的晶體重量及良率都大幅提高,營收及獲利也跟著跳躍成長。

例如在晶體重量部分,成立於二○○七年三月的鑫晶鑽,當年十月就成功產出第一顆二十五公斤的藍寶石晶體,隔年十月又產出五十二公斤級的產品,去年十一月則進一步產出達八十公斤的藍寶石晶體。

在營收部分,○八年達二五九六萬元,隔年達四五八七萬元,去年則提升至二.九億元並轉虧為盈,全年稅後純益六四一一萬元,EPS一.五二元。今年首季營收 更達一.四億元,毛利從去年四八%躍升至六三%,稅後純益達○.七三億元,以目前股本六.三七億元計算,EPS為一.一六元。

此外,晶美由於股本比兆遠及兆晶小,雖然產能比較少,但去年每股稅後純益達九.六一元,比兆晶及兆遠都要高。由於大同集團也加緊布局藍寶石長晶業務,旗下 的尚志已決定投資七.六億元,大手筆擴張藍寶石長晶設備,預計年底新廠完成後,晶棒產能將大幅增加六成,也讓晶美未來可確保晶棒來源。

合晶光:可生產長晶及基板至於目前產能最少的合晶光電,則是從合晶科技切割出來的公司,目前長晶及基板都做。合晶光電去年每股稅後純益一.一五元,今年第一季營收為一.八億元,稅前純益為○.二二億元,以股本五.五億元計算,每股稅前盈餘○.四元。

對於藍寶石未來的價格走勢,國內最大的LED廠晶電董事長李秉傑說,由於下游LED磊晶廠的MOCVD機台投資量實在太多,對藍寶石的需求依然很大,因此 藍寶石價格欲小不易。目前晶電已與藍寶石基板廠談定一年的供貨合約,七成供應量將以合約價進行,三成則以市價交易,至於合約價部分將逐季調降,但調降幅度 並不高,從年初到年底大約降了一五%。

以目前第一季藍寶石基板在二十八美元計算,即使逐季下降一五%,年底前仍可維持在二十美元以上,比前波低點五美元仍高出許多,只要市價不出現大幅崩跌,今 年對很多藍寶石廠來說仍有高額利潤,預料將是豐收的一年,隨著LED產業的應用日益擴增,從背光再擴大到照明市場,興櫃的藍寶石F5,也將吸引更多投資人 的目光,成為聚焦興櫃投資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族群。

台灣藍寶石「F5」都是高獲利族群!

基板

兆遠

月產能:50萬片

主要股東:

林滄海、聯電、晶電

股價:71.57 元

兆晶

月產能:45萬片

主要股東:

謝建福、奇美電(元奇投資)

股價:69.5 元

晶美

月產能:35~40萬片

主要股東:

何素珠、張謙敏、尚志

股價:82 元

晶棒

鑫晶鑽

月產能:5~10萬毫米

主要股東:

郭莉莉、鴻海、

奇美電(元奇投資)

股價70 元

晶棒及基板

合晶光

月產能:10萬片

主要股東:

合晶科技

股價:44.6 元

註:1. 藍寶石基板月產能以約當2吋計算。

2. 股價為5月6日收盤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70

做蜜餞添加原料起家 有二十幾輛雙B轎車 家產十億 昱伸下游大盤商 協成翁姓家族揭密

2011-6-13  TWm




四十年老字號食品原料大廠協成化工,是昱伸下游最大盤商,在這次塑化風暴扮演關鍵角色。據調查發現,協成翁家財力雄厚,身價超過十億元。此外,協成涉案情況,值得檢方仔細追查。

撰文‧林讓均

塑化風暴持續延燒,截至目前為止,已有九五九項食品驗出塑化劑,受到牽連的廠商已達三八一家,暴風圈一路從飲料、冰品擴大到麵包、糕餅等食品。

攤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涉案廠商名單,塑化劑源頭昱伸被列為第一號,其問題原料一共供應給十三家廠商,其中最大的下游廠協成化工則被編為第二號。原因在於協成化工在這整串黑心食品供應鏈中,形同撒開塑化起雲劑銷售大網,扮演「承上啟下」的關鍵角色。

據了解,五月十九日檢調單位搜索協成倉庫時,原地封存了近一公噸的塑化起雲劑之外,並查出已有超過三公噸的起雲劑流到市面,以此估算,協成一年至少賣出十 二公噸的銷量。透過協成化工所延伸出的經銷網絡而被「塑化」的下游廠商,更高達二七七家,其中不乏統一、台糖、台鹽、黑松與味丹等知名大廠。可以說,有三 分之二受到波及的食品、生技等廠商,是因為協成化工及其下游的銷售網而買到染塑起雲劑。

供應鏈中 協成扮演關鍵角色然而,在塑化劑風暴爆發後,協成竟以「受害者」自居,認為自己僅是轉手買賣,甚至表示要告昱伸詐欺,求取民事賠償。但是事實上,在整個遭受塑化劑汙染的供應鏈中,協成化工扮演了兩個重要的角色。

首先,協成就像是昱伸的「超級業務員」!近四十年歷史的協成化工,以經營食品原料起家,在食品添加物業界素有「北雙安、南協成」的稱號。因為牌子老,許多 下游食品廠商都是衝著「協成化工」四個字而下訂單,也因此讓資本額才五百萬元、名氣不大的昱伸得以順利打開銷售大網。

「真要講起來,老字號協成的責任,可能比昱伸還要大得多!」﹁協成令大家失望了!」國內食品學者與業者紛紛跳出來說重話。因為除了協成是老字號,獲得許多食品廠的信任之外,協成的另一個角色,就是作為昱伸的「完美屏障」。

協成在業界頗具分量,向昱伸進了塑化起雲劑之後,改換包裝掛上自家牌子,但此舉也讓下游廠商無從發現昱伸的存在。「一年多前,我們才將起雲劑廠商換為協 成,本來想說協成是國內老字號大廠,一定沒問題,沒想到就『中了』!」名牌食品的「悅氏運動飲料」是第一波曝光的塑化產品,董事長特助兼發言人陳芸甄無奈 地說,起雲劑送來時,不僅包裝上打的是協成牌子,連產品規格表都由協成所出具,他們是在事發之後,才驚覺上游是從來沒聽過的昱伸。

另外,近日查獲郭元益買來試做飲品的染塑果汁粉,是來自恆宜貿易公司,經本刊調查,位於台中的恆宜貿易,也是翁氏家族所有,由老大翁金雄擔任董事長。

「協成推說自己不知情、是受害者,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打算發起塑化劑自救行動的立委邱毅說,「便宜沒好貨」是商人基本的認知,在業界做了近四十年的協成,以低於市價的行情買進起雲劑,沒有理由不知道原料出了問題。

相關人士表示,從檢調已經查扣的協成帳冊看來,協成與昱伸的合作關係至少持續一年以上,並非對外表示的「半年前才開始向昱伸進貨」。而且這些產品是以一百元到一百二十元的價格向昱伸購進,低於一五○至兩百元的正常市價。

「這種出問題的起雲劑,是以塑化劑(DEHP)取代棕櫚油,所做出來的產品幾乎不會壞,也不用冰,除了進貨價比較便宜之外,真正省的是後面的管銷費用!」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正常貨與黑心貨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廠商不能僅以「不知情」三個字卸責。

他也指出,「換包裝」不利於對食品來源的稽核,這在當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就已經發現。但○二年衛生署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七條卻做出函釋,指「大包 裝食品係供工廠使用,非直接販售予消費者,自無需於包裝上依法中文標示,但仍宜有足以辨認之標識或原文標示以利工廠管理。」「雖然這個解釋後面加上但書, 但已經對食品的源頭管理形成一個大漏洞!據此也可能很難對這次包裝標示不明,甚至換牌上市的業者加以課罰!」葉彥伯不禁搖頭。儘管如此,對於眾多信賴協成 的下游廠商來說,協成依然難辭「把關不當」的道義責任。

發跡於員林 賣食品香料起家低於市價五成的起雲劑進價,加上比同業低二成的管銷費用,顯示協成翁家做生意的手腕相當靈活。

從彰化員林發跡的翁家,由第一代翁成開始創業,早年在盛產蜜餞的員林鎮上賣起蜜餞所需的糖精等原料,攢下翁氏家族的第一桶金。之後家族事業由第二代發揚光 大,目前掌權的四兄弟分別是翁金雄、翁金寬、翁金源與翁金順。(編按:因翁家第二代名字前兩字都是「翁金」,被誤以為是前彰化縣長、現任民進黨立委翁金珠 的家族事業,但已經遭到翁金珠本人否認。)四兄弟在一九七六年成立協成化工,目前資本額達一.二億元,現由老二翁金寬擔任董事長、大哥翁金雄則是總裁。不 過,四兄弟中以老三翁金源最為活躍,不僅熟悉公司內所有的營運環節,並對外代表協成的業務、財務工作,而老四翁金順則赴大陸廣東設立「順大化工」,客戶包 括康師傅在內的台商食品大廠。

上述翁家的三個事業體,其營業項目遍及食品香料、香精、食品添加物的進出口貿易,而協成化工不只跟台灣香料行打交道,還是瑞士Givadan、法國V.MANE、FIS與TECHNICO等知名香料廠的代理商。初步估計,協成化工一年營收超過新台幣五億元。

生意手腕靈活 創造十億身價根據熟悉翁氏家族的人士透露,翁家四兄弟的身價至少十億元起跳,手上現金多到根本無需向銀行借貸,出入以賓士轎車為主,家族內加起來共有二十 多輛雙B轎車。「翁家人做生意的手段相當靈活!」知情人士舉例說,翁家某一家族成員出國都選擇坐頭等艙,因為這樣才能認識大老闆,順勢拓展業務,而且在打 點關係上也很有一套,經常買了大把的萬寶龍名筆,遇到關鍵人物就請他「試寫」,然後「好寫的話,這枝筆就讓您隨身帶著用啦!」送禮送得不露痕跡。

除了手腕靈活、為人大方,翁家兄弟的團結也為人津津樂道,即使在當地家大業大,但翁家四兄弟至今仍不分家,都還住在員林鎮上,而且都是選擇隱身在巷弄間、超過兩百坪、外觀低調的豪宅。

在人口密集的員林市中心,翁家還擁有一塊近兩千坪的土地,這是多年前經由法拍所得,市價已經漲至三億元,目前承租給餐廳老闆經營「侑機會宴會廣場」。

翁家四兄弟在事業發展上「如有神助」,背後也有故事。

據當地耆老說,位於百果山風景區後方的廣天宮,原本只是一間小小的帝爺廟,四十多年前就是由翁成起頭集力重建,才有目前高達兩、三層樓的宏偉外觀,而且正殿牌樓下的巨型石獅,就是以翁金雄四兄弟的名義捐贈的。

廣天宮除了占地理位置之便可俯瞰整個員林鎮,同時距離「協成化工」的數千坪白色廠房僅五分鐘車程,目前還是由翁金雄擔任主委一職。

而翁家對於廣天宮的事務相當重視,就連五月二十四日,協成化工才剛被搜索過五天,翁家四兄弟依然連同整個家族按照既定行程,與八十多名信眾浩浩蕩蕩前往大 陸溫州接回「溫陵媽祖」分靈,二十七日還在員林鎮上熱鬧舉辦「鑽轎下、送美金」的迎媽祖活動,似乎完全沒有被塑化風暴影響。

也因為翁家對地方事務出錢出力,員林民眾談起當紅的塑化劑話題,對於「主委家的事」,大多低調地說「協成很倒楣,怎麼進到昱伸的貨!」「我想,主委他們本來也不知情啦!」這類的同情論調。

然而,已經與昱伸、金饌同被彰化地檢署列為被告的協成化工,可能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而被起訴。協成化工是否真的從頭到尾不知情?就算不知情,是否就能免除毒害全台的責任?甚至大盤商在食品供應鏈中的角色該怎麼把關,都是相關單位應該深思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6

下游少利潤,上游多風險 蔬菜上漲成因調查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20505/371144.html
 毛莊的黃瓜、新鄭的豆角、中牟的番茄,這些生長在河南省鄭州市外10公里範圍內的蔬菜,當它們從田間來到鄭州市居民的菜籃子裡時,價格均翻了三倍。面對6元一斤的豆角和4.5元一斤的番茄,讓許多鄭州市民握著錢包感慨蔬菜「吃不起」。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CPI(即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6%,其中僅蔬菜價格就上漲了20.5%。在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呈超預期下滑的同時,蔬菜價格又是從何開始它的上漲之旅的呢?

  從1.5元到4.5元,一斤番茄的漲價之旅

  5月的一天,鄭州市經一路南端的農貿市場,聚集著20多家農貿蔬菜攤販。西19號店舖老闆楊松的攤子上擺放著20多種常見蔬菜,其中番茄少有人問津,楊松將一箱番茄從不足6平方米的店內挪到了店門口,以便讓更多的顧客看到。

  兩天前,這些新鮮的番茄被一位叫老韓(化名)的商販以每斤1.5元的價格從10公里外的鄭州市中牟縣的菜農田中摘來。

   老韓專做販菜生意,與鄭州郊區農村的蔬菜產區菜農都比較熟悉。他將番茄裝車後,直奔中牟縣縣城南部的萬邦國際農產品批發市場,再以大約2元/斤的價格轉 手賣給這裡事先聯繫好的一級蔬菜批發商。這些批發商來自天南海北,既有專門在本市各市場販菜的,也有從其他省份過來收購低價菜的。

  老韓成功獲得了每斤5毛錢的利潤。而批發這些番茄的批發商,有些將四處購來的番茄運往了鄭州市區的陳砦蔬菜批發市場,這是鄭州市區的一個二級蔬菜批發市場,鄭州市裡的眾多蔬菜市場都從這裡進貨。

   24小時之內,這些番茄會被以3元至3.3元/斤的價格批發給鄭州市各個街道的農產品商店,菜市場等,剩下的就在這個蔬菜市場裡零售。一位一級批發商告 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從2元的進價到3元多的批發價,中間1元多利潤差會被運輸費用和蔬菜批發市場的攤費給侵蝕掉一大半。」

  一位專門負責從這個批發市場給市裡各大型超市和農產品市場運輸蔬菜的貨車司機告訴記者,如果按照每車來算,他每運輸一車蔬菜,需要從菜價上賺取每斤0.3元至0.5元的利潤。

 楊松就是這個貨車司機的長期合作夥伴,他通常每兩天收一次蔬菜,每次大概收二三百斤左右。最近的半個月內,他購買的番茄價格是3.3元至3.8元。這個價格之所以有較大差別,通常在於供貨時間的差異,而菜價幾乎每天都會有所變動。

   這次楊松以3.8元的價格購進了100斤番茄,當有顧客來問價格,他綜合成本,攤費,人工及蔬菜損耗,給出4.5元/斤的價格。「都賣這個價,基本上到 我們手裡也就賺個兩三毛錢一斤,」楊松表示。蔬菜流通零售環節被視為蔬菜流通中利潤最大的環節,但楊松卻並不認同這一說法。

  楊松的店舖 僅有6平方米,但月租金卻高達800元,4年前這裡的房租也就500元。在他看來,逐年上漲的房租讓楊松賣菜的壓力倍增,他們一家四口都以賣菜為生,在鄭 州附近租房住,他的妻子做他助手,兩個孩子在上小學——外地人拖家帶口,這也是鄭州市大部分賣菜者的典型特徵。

  菜價的不斷變化也讓這些 菜販子承受著巨大的風險。5月2日,記者遇到了來萬邦國際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貨的曾廣進,他顯得有些垂頭喪氣。兩天前他以3.3元/斤的進價從廣西拉來一車 豆角,希望以6元/斤的價格拋出。但市場行情變化很快,鄭州市場的豆角近期迅速從6元/斤降至4元/斤左右,為此曾廣進的5萬斤豆角賠了3萬元左右。

  菜價上漲誰之過?

  在蔬菜產業鏈的上游,菜農的日子也不好過。

  中牟縣官渡鎮邱莊的邱興社種了一畝黃瓜、一畝番茄和大蒜。他對今年的菜價比較樂觀,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能夠賺兩三萬元。但他也抱怨,這些年一直上漲的農資侵蝕了菜農大部分利潤。

  「這幾年化肥從80多元漲到了200元一袋,塑料薄膜從幾塊錢漲到幾十塊錢一平方米,柴油價格也忽忽往上漲。」邱興社感嘆種一畝蔬菜每年光投入就得5000元,這還僅僅包括一年一換的草簾子、塑料薄膜和化肥農藥。

   而談到收益,邱興社表示即便趕上菜價行情好,一年也就能賺個兩三萬元,但種菜比種糧要累,這兩三萬元的收入剔除人力投入的話,不見得比外出給人打工掙錢 強。「當初建一座蔬菜大棚的費用在8萬元左右,這些成本也需要從每年的收益中刨掉,」邱興社表示,他的夢想是實現規模化生產,然而資金卻是一個很大的難 題。

 從田間到餐桌,蔬菜流通環節過多,導致蔬菜價格被逐級抬高。楊松認為,近年來攤位費逐漸上漲、大部分土地都被徵用來蓋商品房,農產品市場逐年減少也是菜價高漲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作為鮮農產品的蔬菜,訂購、種植和交貨週期長,極易產生供需扭曲現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2008年和2009年中牟大蒜市場價格相差上百倍的現實。

  據瞭解,在2008年因為大蒜種植量過大,當年河南省的大蒜價格僅每斤幾分錢。大蒜價賤傷了菜農的心,在2009年又因大蒜種植面積大幅縮水而造成大蒜價格暴漲上百倍。

  對此,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就公開表示:「希望能建立蔬菜國家、地方兩級收儲制度。在價格偏低的情況下,為了保護菜農的利益,國家可以儲備一些。當價格暴漲的時候,國家又可以投放一些來抑制菜價。」

  但菜賤傷農的事情每年都在上演。2011年,鄭州市中牟縣的芹菜僅售5分錢一斤。許多菜農懶得收割,直接用旋風耙犁到地裡。最後中牟縣政府出面,「委託」萬邦國際農產品批發市場托市收購。

  「公司號召市場上的商販以一毛錢/斤的價格收購芹菜,然後再向商販們每斤補助5分錢,最後從農民那兒收到2000多噸芹菜,」萬邦公司辦公室主任畢學平告訴記者,為此在這場芹菜「收購戰」中萬邦公司倒貼了200多萬元。

   2011年12月30日,財政部下發《關於免徵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在此之前國務院也曾下發《關於建設蔬菜流通政策綠色通道,促蔬菜物 流發展》的文件,文件中提到,將大力提倡農超對接,加快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升級改造一批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同時加強產銷地鐵路專用線建設等。

  然而時至如今,這些政策的落實並不顯著。2011年鄭州市政府表示將用一億元資金建設「蔬菜流通專項補貼資金」,用於建設「農超對接」項目,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菜農對此積極性並不高。

   「超市動輒一兩個月的結賬方式,佔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這讓許多菜農無法忍受。而通常來說,超市希望能從單個農戶手中批量購買多種常見蔬菜,從蔬菜種類 和總量上而言,一般小菜農也無法滿足,」一位曾與超市合作過的菜販告訴記者,他認為最終真正能和超市開展農超對接的,還是有能力的大型蔬菜批發商。

  由於農超對接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這讓很多菜農望而卻步。對於菜農來說,在超市賣菜意味著需要提供比農貿市場質量更高的蔬菜,以及承擔各種檢驗和管理成本,而超市出於利潤的考慮,也會儘量壓低菜農的蔬菜價格,對很多菜農來說,這點點滴滴彷彿都成了不可承受之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15

鋼鐵業下游金主疲弱 346萬套保障房「吞不下」巨額產量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8/2NNDE3XzQ1MDE2NQ.html

21世紀網獨家報導 住建部6月7日消息,截至5月底,全國保障房已開工346萬套,完成投資3895億元。不過,保障房也「吞不下」巨額的鋼鐵產量,21世紀網推算,每年超2億噸的建築用鋼產量,足夠將十二五保障房計劃完成三四次。

「房地產用鋼需求量最大,目前只能依靠保障房拉動鋼市,2012年實際在建工程量有1800萬套左右,這遠不能滿足鋼鐵去庫存需求。」卓創資訊分析師郭凱表示。

房地產、基建、機械、家電和汽車是鋼鐵行業下游消費的主力軍,來自卓創資訊數據顯示,2011年房地產、基建、機械、家電和汽車的用鋼需求量佔比,建築55.1%,機械19.3%,汽車6.6%,造船3.6%。

當前,中國地方債與房地產風險猶存,這些鋼鐵行業的「金主」需求疲軟,是導致此輪鋼鐵業全面虧損的主因。

\

數據來源:中鋼協

鋼鐵下游「金主」 整體疲弱

房地產是鋼鐵行業的最大金主。但中央多次強調堅持房地產調控不放鬆、促進房價合理回歸的政策,讓企業投資開工更加謹慎,許多開發商不得不打折促銷、以價換量。

然而,保障房建設用鋼需求量本身在螺線年產量中佔比並不大。21世紀網據相關數據統計,近三年螺線年產量均超兩億噸且呈持續增長態勢,由此推算,每年的螺線產量就足夠讓十二五保障房計劃完成三四次。

卓 創資訊鋼鐵分析師郭凱算了這樣一筆賬,保障性住房一般採用磚混結構,用鋼需求為20-40公斤每平米,取平均值30公斤/平方米。每套面積按經適房標準 50-60平方米估算,3600萬套保障房的用鋼量在5400-6400噸左右,由於房地產用鋼中的90%為螺紋鋼和線材(以下簡稱「螺線」),若按規劃 完成建設任務,螺線需求量將在六千萬噸左右。

國家住建部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3600萬套,去年已開工1000多萬套,完工432萬套。2012年計劃開工700萬套以上,計劃完工量500萬套,粗略估算今年在建保障房總量為1800萬套左右。

如此浩大的民工建築工程,能否為庫存高壓的鋼市帶來起色?「地方政府在執行保障房建設中存在投機跡象,下半年保障房完工量仍無法判斷。像東莞、深圳等地做『貼牌』保障房,造成數字上紅火的假象,但真實在建工程不足3成。」美爾雅期貨分析師雅妃曾公開表示。

她 分析,這主要是地方政府財政趨緊、保障房項目盈利能力不足所致。今年是地方政府集中還貸高峰,加上經濟增速降低、稅收政策調整等,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 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盛行十多年的土地財政也是大打折扣,致使地方政府主觀上不願意大建保障房項目;另外,保障房工程融資問題沒有有效解決,大多數地方存在 著項目開挖之後長期閒置的尷尬。

「我的鋼鐵網」資深分析師張鐵山對鋼市的低迷行情並不看好,「鋼鐵下游的金主們需求疲軟,加之鐵礦石及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政策利好因素發揮作用需要很長時間。」

基建方面,資金問題持續制約著「鐵公基」的建設,1-4月鐵路固定投資累計同比下降43.6%。鐵路、公路等基建投資在短中期或難以超預期回升。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一季度工業行業中汽車產銷同比負增長,分別下降1.83%和3.4%,造船行業依舊低迷不振。1-4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20.2%,創10年來新低。中國人民銀行披露的4月信貸數據也顯示,企業的貸款需求也降至低點。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表示,「2012年國鋼材消費將低速增長,將比2011年增長3-4%左右。而2003年來中國粗鋼表觀消費量年增速平均值在15%以上,最高的2004年曾達到26.8%。」

2萬億,能救鋼鐵嗎?

在國內經濟增速和企業贏利惡化的情況下,國家投資及消費刺激政策頻出,從家電、汽車下鄉到國家發改委提速審批項目,有媒體驚呼類似2008年的「四萬億」2.0版已至。但業內人士表示,新一輪刺激政策或將加劇產能過剩。

08年底國家出台的四萬億刺激政策全面拉動了鐵路公路、基建、房地產建設,鋼材價格因此一路飛漲。據卓創資訊數據,鋼材價格從2009年4月開始一路飆升到8月5日,幅度在1400元以上。

但從8月5日鋼價止漲回跌,兩個月後跌幅在一千元以上。郭凱坦言,雖短期拉動內需,但由於前期炒作過猛,投資資金過大,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消化後,真實需求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樂觀。2010年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危機開始顯現,負面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今 年,雖官方不會再度出台類似08年的四萬億刺激政策,但據發改委網站顯示,僅在5月21日一天就審批了100多個項目,相當於5月份前20天的總和。5月 24日,久拖未決的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和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以及河北省唐山遷安市的首鋼搬遷項目同時獲批,總投資過千億元。

據此前媒體報導,註明2012年4月批准的項目超過200個,其中一半以上為水利、風能、生物能清潔發電項目。

但利好政策出台後,鋼材現貨市場表現並未轉好,甚至仍繼續弱勢盤整。三大鋼鐵項目審批通過後,鋼材價格的僅維持四天上揚,就重陷下跌的泥淖。

中 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示,在中國鋼鐵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這輪刺激政策恐怕會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他明確提出,無論是加大投資還是降准減稅,雖然可以 暫時創內需保增長,推遲生產過剩危機的爆發,但從長遠的角度,這些刺激措施都是在刺激供應而非刺激需求,因而難以避免生產過剩危機的爆發。

「新一輪刺激政策很難達到08年的效果,整體而言這輪經濟刺激仍然是以投資基建為主,只能消化一小部分積壓庫存。家電下鄉、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等拉動作用更加微乎其微。只有房地產才能拉動國內鋼鐵市場需求,但短期內國家不會放鬆房地產調控。」張鐵山稱。

此 外,從鋼貿商來看,新一輪刺激政策主投的基建項目鋼材訂單,主要掌握在國有大型鋼貿商手中,由於產能過剩嚴重,這部分鋼貿商受國家調控,在資源配置和資金 規模上限制重重,始終處在微利狀態。「中小型鋼貿商雖然經營方式靈活,但是沒有基建項目的供貨權,產品主要供應建築領域,受低迷的房市影響庫存積壓嚴 重。」郭凱補充道。

5月22日,國內多家鋼廠再次宣佈下調鋼價,新撫鋼、四平現代、山西晉鋼、日照鋼鐵螺、安鋼建築用鋼下調幅度20元/噸~90元/噸不等。在此之前,國內最大的民營鋼企沙鋼股份發佈5月下旬鋼價政策,價格大幅下調50~100元/噸。

業內人士分析,六月份鋼價將繼續走低,綜合來看,近期鋼價或將繼續因為需求量得不到有效的洩洪口釋放而持續探底,在下游需求的相關刺激消息出來前,鋼材價格基本上失去了上漲的能動性。(21世紀網 戰瑞琬 熊婷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00

苗連生圈地千億決戰下游

http://www.eeo.com.cn/2013/0727/247437.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嚴凱 1500萬~1700萬千瓦,這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太陽能電池、組件製造商英利集團在2017年的目標。去年,英利集團的光伏組件出貨量為230萬千瓦。

英利寄望於通過發展下游大型地面電站業務以及分佈式發電來實現這個目標。按照1兆瓦需要1萬平米的面積計算,未來5年英利需要的「圈地」面積將超過15萬畝。

一般而言,1兆瓦(即1000千瓦)的投資額大概在800萬元。據此測算,若未來要想達到1500萬千瓦的規模,英利在此期間的投資額將超過千億。

本報獲悉,英利已經將自身的戰略做出了調整,即由光伏組件製造商向太陽能能源提供商轉變。英利集團副總經理趙志恆說,這是英利的二次創業。為此,從今年4月份開始至今,英利集團董事長苗連生帶隊考察了云南、廣西、廣東、陝西、山西、河南、湖北、山東等省市的適合建造光伏電站的地面資源及分佈式發電資源。

苗連生的考察被外界認為是「跑馬圈地」。在太陽能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的地面資源被包括五大發電集團在內的央企瓜分後,中東部及西南部等日照條件好的地區成為英利等民企大舉進軍下游地面電站領域最後的機會。

經濟觀察報獨家獲悉,為了能夠在各個省市有效開展地面電站及分佈式發電業務,英利將在全國各個省市相繼成立省級總公司,以形成「集團公司—省級總公司—項目公司」三級管理架構。

苗連生表示,將從集團內部公開競聘省級總公司的一二把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英利的工作將圍繞「一個思想(轉變作風)、兩個戰場(製造和下游)」開展。

「圈地」

在中國,大型地面光伏電站主要分佈在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寧夏等西部省市,地面資源基本上被包括五大發電集團在內的央企所佔據。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太陽能光伏發電並網容量達到880萬千瓦,其中地面大型並網光伏發電裝機容量550萬千瓦,絕大多數來自於上述省份。

但在中部及西南等日照條件較好的省份,依然存在大量具備建造地面電站的未利用土地資源,這成為英利等民企進軍電站業務的機遇。

7月26日下午,苗連生驅車前往山東濰坊,考察當地適合建造光伏電站的地面資源及分佈式發電資源。這已經是苗第四次親自帶隊「下鄉」考察了。

早在今年4月6日,苗連生便開始對云南、廣西、廣東三個省市的地面資源以及分佈式資源來一番實地考察。

在昆明,苗召集了云南分公司的員工,跟他們講述了英利未來發展地面光伏電站業務的「雄心」後,便帶著4個人開啟了4000公里的考察。

此後11天,苗連生考察了云南省內的昆明、楚雄、大理、瑞麗,以及廣西的百色市、南寧市,廣東的廣州市和深圳市。每到一個地方,苗連生都會向當地政府部門瞭解土地資源情況,並實地詢問企業和居民的屋頂資源及用電情況。

隨行的英利投資發展部職員李慶林告訴經濟觀察報,在路上,只要看到大片荒地時,苗連生就會讓司機停下來,然後下車查看,並讓手下拍照及記下方位。

兩個月後,英利便分別與云南曲靖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從今年至2016年,雙方將利用云南各地的荒山、荒坡地,建設300萬千瓦光伏電站,以及開展光伏農業綜合項目等方面的合作。「這些都是實地考察的結果。」苗連生告訴經濟觀察報。

云南之行的收穫堅定了苗連生的實地考察決心。在滇、桂、粵之行結束半個月之後,苗連生又開始對山西、陝西、河南三省進行考察。

此次考察,苗連生將考察隊伍壯大到了15人。他的第一個考察地點在山西省代縣,此後則將重點集中在忻州市以及朔州市。

在陝西,一行人主要考察了延安、西安,並在秦嶺和太行山的交會處發現有數千畝土地可用於開發地面光伏電站。此次考察歷時13天,初步確定了29個地面電站資源。

苗連生讓手下將考察的詳細資料記錄下來,並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實際可利用面積、變電站使用情況等專業分析,以推進項目真正落地。

苗的第三次考察則是在6月9日~6月17日,地點是武漢和西安。此次考察,苗連生直接與當地高新區的高層進行會晤,洽談合作事宜。

一個月後,武漢高新區高層來到英利保定總部,商談地面電站業務對接落地。而在西安,英利則從總部派駐了五六人,西安極有可能成為英利新成立的第一個省級總公司所在地。

英利集團副總經理趙志恆稱,下游電站開發的資金來源有多種渠道,包括銀行貸款、金融租賃、與地方政府合資等方式。

據他介紹,英利在一些項目上會採取與當地政府合作開發,或者與大型企業合作。例如,不久前英利便與南方電網旗下子公司南網能源簽訂合作,雙方在合作開發電站過程中後者將提供資金支持。此外,下游電站一直以收益率高、收益穩定受到投資機構的青睞。與光伏製造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不同,電站開發相對很容易獲得銀行的貸款。

今年4月23日,英利拿到了國開行1.65億美元的貸款,補充運營資金和採購用於組件生產的原材料。主要就是為英利開展下游電站業務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另外,英利還通過金融租賃的方式解決資金難題。該公司旗下已經擁有兩家金融租賃公司,分別是鑫海租賃和小溪租賃,金融租賃的方式將很大程度上降低項目的初始投資。因為在建設項目過程中,項目的設備等投資可以由租賃公司購買,然後租賃給母公司,從而降低初始投資額。趙志恆說,一個項目的初始投資只需要30%的基本金,而通過上述多種方式,可能只需要10%的資金就能完成投資。

架構調整

從去年開始,英利開始向下游電站業務進軍。隨著電站業務的不斷壯大,與之相應的各個項目公司也越來越多,管理難度也開始越來越大。

於是,苗連生便開始思考如何理順項目公司的管理問題。後來,在經過內部多次討論之後,想到了成立省級總公司的方法。

7月21日,英利在保定總部召開了《國務院關於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宣講會。在會上,苗連生正式宣佈對內部架構做出調整,將在各個省市相繼成立省級總公司。「這是業務發展的需要。開發電站業務就會需要很多的項目公司,這些項目公司需要更上一級的企業法人對其進行管理。」趙志恆告訴經濟觀察報。

另一個刺激則是《意見》本身。

國務院7月4日發佈了24號文(即《意見》),明確了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此外,24號文還對光伏電站發電業務所面臨的並網、補貼、資金來源等障礙提出了解決辦法。

「這個《意見》對光伏企業來說是個巨大利好,未來隨著一系列的配套細則出台,困擾光伏行業的諸多難題都將得到解決。」一位供職於國內某大型多晶硅企業的高管稱。英利集團首席財務官王亦逾稱,省級總公司將具有很大的權力,包括宣傳、調查資源、銷售產品、電站開發、分佈式發電業務經銷商的篩選等。

未來,英利的內部架構將調整為「集團總部—省級總公司—項目公司」三級管理。而此前成立的四個大區管委會代替總部行使總部職能。

「這種架構模式在行業內應該是首創。這種調整等於是將公司的業務向全國範圍內鋪開,而不像以前偏安於一隅,就那麼幾個省有業務。」國內一家大型光伏企業高管稱。

當被問及自己所在的企業是否也會推行這種模式時,該高管認為,不會去模仿,但這種模式值得參考。

目前,英利初步的規劃是率先籌劃10個省級總公司,將從公司內部招聘各省級總公司的高管。記者瞭解到,云南、廣東、廣西、陝西、山西、河南、湖北、山東、河北等省份將有望率先成立省級總公司。「設立省級總公司其實並沒有那麼難。在有的省份之前已經成立了分公司,它們只要轉變職能就行了,其他此前未進入的省份,則需要新成立省級總公司。」趙志恆說。

但英利成立省級總公司的調整依舊面臨著諸多障礙。王亦逾稱,在機制建立起來後,銷售總公司的執行問題、內部的業務流程等都需要進行調整。

在苗連生看來,此次架構調整的最大問題則是人。在近期的一次內部會議上,苗連生提出將利用七八個月的時間鍛鍊一批人才。

事實上,近幾年,由於光伏行業大起大落,英利也針對性地做出了多次內部架構調整。「每次調整都是為了應對新的變化。」英利內部人士說。

最近的一次大的架構調整則發生在去年10月份。

2012年10月9日,英利撤銷保定、天津、衡水、海南各園區建設指揮部,成立大區管理委員會。根據部署,英利將分別成立南方大區、天津大區、北京大區、保定大區和華中大區。

二次創業

在7月23日的一次內部會議上,苗連生告誡屬下要抓住「一個思想,兩個戰場」。「一個思想」就是轉變作風,轉變務實的作風。「兩個戰場」,一個是生產,一個是下游,這是工作重心。

在此次會議上,苗連生為英利制定了下游電站業務未來兩年的戰略目標,即兩年後必須進入下游光伏發電前兩名,全球除了歐美市場,在新興市場的綜合指數下游發電廠要進入前十。

早在去年9月份,英利集團內部召開了一次轉型升級大會,決定調整自身戰略,進軍下游大型地面電站領域,將自身定位由「光伏製造企業」向「能源企業」轉變。

「這是公司的二次創業。」趙志恆告訴經濟觀察報,「未來,英利會堅持『兩條腿』走路,即製造業和電站。如果做得好的話,電站業務規模會超過製造業。」

英利集團成立於1987年,1999年進軍光伏行業。2002年之後,光伏行業開始迎來爆發期,英利則憑藉著全行業為數不多的全產業鏈模式,業務規模不斷擴大。2012年,該公司的太陽能光伏組件出貨量達到230萬千瓦,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製造商。

但近兩年由於光伏行業遭受歐美雙反影響,加上行業產能過剩嚴重,英利和其他光伏企業一樣,陷入了長期的虧損。財報顯示,2012年,英利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英利綠色能源虧損5億美元;2013年一季度繼續虧損9850萬美元。

英利首席財務官王亦逾曾告訴經濟觀察報,現在公司基本面正在好轉,2013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達到4.1%,預計二季度在9%-11%之間,三或者四季度,公司應該能夠實現盈利。

英利預計2013年的出貨量將在320萬千瓦~330萬千瓦。按照英利的規劃,到2015年,英利的業務規模將達到1000萬千瓦。2013年上半年,中國光伏全行業組件電池產量約1200萬千瓦。

「英利若想達到15兆瓦(即1500萬千瓦)的規模,光靠賣組件肯定很難實現,還需要借助光伏電站業務的拉動。」上述國內多晶硅企業高管稱。

苗連生透露,今年下半年,英利將會開工30~50個地面電站。按照英利集團2017年1500萬兆瓦~1700萬千瓦的目標,屆時佈局地面電站所需要的地面資源將超過15萬畝,總投資額也將超過千億元。

但在中國發展地面電站業務仍然存在問題。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一位專家稱,國內電站業務面臨的一個大的問題便是補貼是否能夠及時到位。

根據該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5月~2012年年底,全國光伏補助資金缺口達5億元,預計2012年光伏資金需求超過10億元。若國家不能盡快調整可再生能源基金的管理措施,預計今年光伏補助資金缺口將超過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62

央企混合所有制破題 中石化下遊將向民資放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125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國石化擬在發展混合所有制方面破題,在下遊領域(如油氣零售等)向民營資本放開合作。此為中央級企業在發展混合所有制,打破壟斷方面的一大跨越,此後陸續將有其他國企跟進。 中國石化19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全體董事審議並一致通過了《啟動中國石化銷售業務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的議案》。 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同意在對中國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將根據市場情況厘定。 董事會授權董事長在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不超過30%的情況下行使下述內容(包括但不限於):(1)確定投資者、持股比例、參股條款和條件方案,並組織實施該參股方案;(2)簽署交易文件及相關其他文件,並辦理與前述事項相關的審批、登記、備案、披露等程序。 新華社報道稱,在中國石化主營業務中,成品油銷售業務盈利能力較強、資產回報率較高。按照加油站數量計,中國石化股份公司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成品油供應商。 日前,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發表了《國有企業改革在深化》一文,其中指出,國有企業改革已經進入了攻堅階段,面臨著新的歷史性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點是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深化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更新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19

現代牧業(1117)下遊表現超預期,原奶價格下跌空間已不大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67

現代牧業(1117)下遊表現超預期,原奶價格下跌空間已不大
作者:鄭澤濱

最新觀點:

業績概況:現代牧業2014年業績總收入50.27億元,同比增長52.84%,其中奶牛養殖收入41.9億,同比增長41.3%,占總收入比為83.4%。液態奶收入8.3億,同比增長159%。歸屬大股東凈利潤為7.63億元,同比增長50.47%,凈利潤率為14.6%。首次派息4830萬人民幣。

剔除非現金成本後業績超預期:現代牧業報表呈現的業績低於預期,但剔除3.3億公允價值變動和約1億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凈虧損,實際業績超過市場預期。2015年CashEBITDA增長73%,增速理想。

奶價仍有可能下行:下遊乳企消化奶粉庫存還需要時間。管理層預計3,4季度原奶價格才會好轉。2015年全年的平均奶價4.5-4.6元/公斤(同比下降9%)。1,2月份給予蒙牛的奶價是4.7元/噸,年內奶價不會大幅度下行也不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下遊業務超預期:液態奶業務超過之前定下7億的經營目標,超出市場預期。雖然分部毛利率從2013年的27%大幅下降到16.4%。管理層解釋主要原因是原奶價格下跌,而非過度促銷。公司目前的市場投放主要用於跨區域推廣,擴寬銷售邊界,而不是單純的價格戰。

估值:我們將2015年的奶價預期從4.7元/公斤下調到4.55元/公斤,調高2015年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負面影響到2.5億,並上調了泌乳牛的增長速度。得出2015到2017財年利潤,每股收益為0.297,0.38和0.47港元,給予歷史平均市盈率12倍,維持目標價3.7港元不變。

會議問題:
1.2014年下遊銷售的指引?
下遊銷售原本目標是12億,最新上調到14億。

2.奶價的未來走勢是怎麽樣?
目前奶價處於低谷,預計3,4季度會好轉,下遊乳企消化奶粉庫存還需要時間。2015年全年的平均奶價4.5-4.6元,不會太壞但也不要期待有太高的增長。

3.2015年巴氏奶產品占下遊銷售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巴氏奶9月份投產,預計全年銷售8000-1個億的銷售。

4.2015年的資本開支是多少?
2014年花了17億,其中7個億是小牛的飼料資本化。2015年的資本開支是16億。

5.巴氏奶的利潤率?
巴氏奶的毛利率會比常溫奶要高,但凈利潤率要更低,主要因為人員和冷鏈費用高。

6.自有品牌的毛利率下降比較多的原因,最新的促銷情況怎麽樣?
毛利率從27.1%下降到16.4%,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原奶價格同比上升,另外是銷售讓利比較多。公司讓利不是因為價格戰,而是因為跨地區推廣,從16個省推廣到28個省,開發業務前期投入比較大。從15年3月份開始,高溫奶的讓利已經減少,逐漸恢複原銷售價格。

7.2015年1,2月份的奶價如何?
給蒙牛的價格是4.7元。

8.小牛目前的市價是多少?
公司去年只進了一船(2000頭)的小牛,後面就自給自足了,所以對最新的牛價不是特別了解,預計目前市價在2.2-2.3萬左右。

9. 1,2月份液態奶的銷售情況如何?
1,2月銷售情況理想,達到全年目標20%。

10.各地生產巴氏奶需要很大的資本投入嗎?
全國的牧場都有預留生產線,工廠都預留了土地空間,只需要添加設備就可以生產巴氏奶了。2015年在生產線這方面不會再有投入,2016年會有但不會太多。

11.下遊產品越來越豐富,蒙牛會擔心有競爭嗎?
目前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希望有更多的選擇。現代牧業不去做,還會有很多蒙牛的競爭者會去做,而且現代牧業增加的SKU並不多。

12.去年賣牛的收入?
出售淘汰牛收入3個億。去年公牛出售了2000多頭,收入1.5億

13.行業高峰的時候很多競爭者進入,1.5-2年之後開始釋放供給,到時行業會不會面臨另一個從供給端而非需求端引起的問題?
奶牛養殖選址很重要,牧場周邊一定要有買家,建牧場的地方都是供應不足的地方。牛奶運送要在200公里以內,牧場的布局都是局域性的,合理布局的話不存在競爭。


來源:興證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9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