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钢企海外寻矿三部曲:强攻、受挫、变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2-1/164496.html


“让我去吧,去理解铁即是生命的保证,

铁即是光彩,这光彩来自本身

它不去依赖柔软的地质,死命地开掘。

让我也举起铁镐,劈开岩石

劈开它那尚未受过水的洗礼的脸庞。”

——《矿》Vincente Aleixandre

当西班牙诗人、诺奖得主阿莱桑德雷以新浪漫主义者的姿态,在上个世纪写下《矿》的诗篇时,一定不曾想到,他所勾画的图景,竟与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中国钢铁业对于铁矿石渴求的表情,如此相似。

1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铁矿石进口量大幅增加,2009年进口6.3亿吨,同比增长41.6%,对外依存度已从2002年的44%提高到69%。”

“我们一边谈判,一边在国内找矿山开发、在海外参股开发。铁矿石必须自给,不能靠别人,别人是靠不住的,他随时可以掐住你的脖子。”这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会长、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对现实的表达。

过去的2009年里,武钢突然发力。马达加斯加、加拿大、巴西、委内瑞拉、澳大利亚,从非洲到北美,从南美到澳洲,这家年产钢3000万吨、铁矿石自给率却不足20%的中国龙头级钢铁企业,把2009视为自己的“矿石年”。

不 只是武钢。在盘点铁矿石领域的海外收购时,五矿收购澳洲OZ Minerals、华菱入股澳第三大矿商FMG、沙钢增持Grange Resources Ltd股权、宝钢牵手Aquila首尝入股海外上市公司、中铁物资投资Ferraus,等等,从国企到民资,从钢铁公司到非钢企业,阵容相当强大。

仅以武钢集团为例,经过一年密集的“跑马圈地”,武钢获得了共约30亿吨的铁矿石资源量,所签项目运行后,每年还将拥有约2000万吨矿石承销权和1800多万吨优先购买权。

无怪邓崎琳自信满满地对新华社记者表示:“最少3年,最多5年,武钢可实现铁矿石的全面自给”,“届时,武钢将不再从海外铁矿石开发商手中进口一吨铁矿石”。

但行业内也大有笑其痴狂者。“海外投资、操作环境与国内迥异,怎么保证顺利进展如期交付?”“这不仅是战略投资,也是财务投资,怎么知道未来矿价一旦下跌所带来的风险?”等等,是记者所听到业内对大批量海外寻矿最多的担忧。尽管,现时出击已起步太晚,也是共识。

在形容2009年的海外铁矿石资源收购状态时,产业研究机构中投顾问的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这样对记者表示:“已经上路,但也仅在‘起点’而已。”

出击:不再受制

一折起“抄底”澳洲矿石企业!

武钢的“矿石年”,一开始就轰轰烈烈。因与澳大利亚南澳洲Centrex Metals Ltd(下称CXM)签署框架协议合作铁矿项目,2009年初的武钢沉浸在打造其海外基地的亢奋中。

按照协议,武钢计划投入不超过 1.8亿澳元购买CXM在埃尔半岛(Eyre Peninsula)南中部的铁矿石项目50%的股份,换取以每吨0.18澳元的价格购买最高达10亿吨的铁矿石资源;并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以每股 0.25澳元的价格收购CXM15%的股权,成其第二大股东,总价计970万澳元。

由于这两个价格分别是最初中介公司所开原价的2.5折和1折,武钢所在地的媒体报道时打出了令人激动的“抄底”标题。

与此同时,武钢还在准备着它与香港上市公司锦兴国际(02307.HK)组建的合资公司——武钢锦兴资源有限公司(其中武钢持有60%权益),在马达加斯加一处铁矿资产的开采招标活动。

但彼时,大众的关注点尚且不在这家蓄势待发的大钢企身上。因为,2009年初另有一桩大买卖,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2009年2月2日,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证实“曾就出售部分力拓资产股权,以及投资力拓的可转换债券事宜,与中国铝业公司进行过洽谈”。

10天后,受到外界铺天盖地猜测与狂想下的两位主角签定战略合作协议——中铝投入共195亿美元,其中约123亿美元获得力拓集团有关铁矿、铜矿和铝矿的部分股权,另约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集团发行的可转债。

就在一年前,中铝曾以令人咋舌的140亿美元,“闪电”购得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的股权。而2009年开年,又是中铝抛出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最大手笔。这一次,目标既收购股份、又直指核心资产。

一位接近此项交易的投行人士曾这样告诉本报记者:“中铝借此一举进入全球最领先资源类企业之一力拓所有拥有的九项资产,这是任何一家其它中国公司,此前从未实现过的。”

在未来可期的日子里,这或许也将是一份中国投资者绝难再度企及的核心资源大单:

澳大利亚哈默斯利(Hamersley)铁矿公司,全球最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商之一,铁矿石资源总量为124亿吨,中铝获其15%股权,并且铁矿30%的产量将由双方组建的合资销售公司向中国销售;

澳大利亚韦帕(Weipa)铝土矿,资源总量高达34亿吨,是全球最大的铝土矿之一,中铝获其30%股权;

澳大利亚雅文(Yarwun)氧化铝厂以及波恩(Boyne)电解铝厂,拥有低成本的自备电厂,并与韦帕(Weipa)铝土矿一起构建完整的铝产业链,中铝获其50%的股权以及波恩(Boyne)电解铝厂力拓集团所持股权(59%)的49%;

智利埃斯孔迪达(Escondida)铜矿,2008年产约为128万吨铜精矿,是以产量计全球最大的铜矿,中铝获力拓集团所持股权(30%)的49.75%;

肯纳可(Kennecott)铜矿,是全球产铜最多的铜矿之一,已运营超过100年,中铝获其25%的股权;

印尼格拉斯伯格(Grasberg)铜矿,是全球可采储量最大的铜金矿,中铝公司获得力拓集团所持股权(40%)的30%;

而秘鲁拉格朗哈(LaGranja)铜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待开发铜矿,中铝公司获得其30%的股权;

双方未来还将一起就几内亚西芒杜(Simandou)铁矿、中国矿业勘探开发及其他潜在机会进行合作,深化战略联盟关系……

力拓因收购加铝而背负上的380亿美元的负债,以及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因金融危机而瞬间形成的颓废,为“不差钱”的中国投资者“染指”其核心资源,打开了方便之门。

在这单大买卖背后,还有鞍钢认购金达必股份、华菱钢铁认购FMG股份、五矿投资OZ Minerals等或公开、或未知的中国海外收购队伍。

受阻:不确定的风险

矿石们沉默,围绕它们的争夺却喧嚣四起。

伴随着中铝的强势出击,与国内的振奋情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外方舆论的愕然和力拓股东的反对之声。

顺理成章的是,在时长30日的审查期结束后,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将这一交易案的审查期限再延长了90天。

感到出乎意料的,则是其它同样投资澳洲矿产、正排队等候批准的中国企业——他们也被延期了。在两周之内,情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

2009年3月19日,原本预计该月可收到“通行证”的华菱集团,被要求就部分问题再与FIRB进行沟通,而这些问题,其实华菱方面“都已经回答了”。

一 个月前,华菱与澳洲新兴矿商FMG签署协议,出资5.58亿澳元认购FMG2.25亿股新股,并同时向FMG股东、美国对冲基金Harbinger Capital Partners购买2.75亿股FMG股份。此后,华菱又追加认购FMG新股3500万股,从而对其投资总额达到12.718亿澳元,持股比例也达到 17.40%。

鞍钢遭遇的,则是FIRB要求其重新递交申请。鞍钢是于更早时的2008年11月,宣布认购澳金达必金属公司(Gindalbie Metals Ltd,GBG)1.9亿股的新股,在后者的持股比例由12.60%增至36.28%,成第一大股东。

有钢企高层人士对记者表示,当时的集体审批延期,“多少是受了中铝力拓交易一案的影响”;金达必董事长George Jones也表示,怕鞍钢增持计划的审批可能会因“政治原因”被拖延。

最有火药味的一幕,出现在中国最大金属贸易集团五矿集团下属五矿有色的身上。

2009 年3月27日,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斯万否决了五矿有色26亿澳元收购全球第二大锌矿开采商OZ Minerals公司的交易。理由是,OZ旗下的Prominent Hill铜金矿靠近南澳大利亚Woomera军事禁区,“出于国防安全的考虑,拒绝外资企业进入敏感地带十分合理”。

连澳大利亚媒体,也用“不曾预料”和“令人震惊”来形容这一次回绝。

3月底,澳方终于审批通过了华菱集团与FMG的交易申请。五矿则作出放弃收购OZ核心资产的决定,变“全面要约收购”为“部分资产收购”,修改方案再度闯关。

钢企们海外并购集体受阻。

彼时的武钢,在同行遭遇澳洲“壁垒”时,却悄悄在北美开辟了新的战场——将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加拿大专营勘探开发的矿业公司Consolidated Thompson Iron Mines Ltd.(TSX: T.CLM,下称“CLM”)19.9%的股份。

有武钢集团资源部的一位负责人士这样向记者表示:“这个项目非一蹴而就,乃是我们有意分散海外投资的尝试。我们自身经历的事实,也证明了在2009年单一投资澳洲,一度还是有风险的。”

他 所指的,既包括后来武钢与澳矿商Western Plains(WPG.AX)的交易——投资4500万澳元与WPG合作开发澳洲中部铁矿资源,并通过参与定向增发成WPG第二大股东,双方按各自50% 的股份比例组建合资公司——因WPG旗下Hawk Nest项目位处南澳军事禁区Woomera之内,也遭遇澳国防部否决,重启谈判后至今未果;

也包括前述武钢与CXM年初谈下的入股交易,直到2009年11月4日,才获FIRB正式批准。了解此次交易的武钢人士告诉记者,这一次,反倒是获批来的“有点意外”。

因为,在此期间,中澳商业领域间波折横生,一度形成窒息式的紧张。

5月26日,力拓率先与日本新日铁就2009财年的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在2008年的基础上,粉矿(占中国进口量的80%)降价32.95%,因低于中钢协“矿价回到2007年水平”、“不少于40%降幅”的预期,中方表态不愿跟随;

6月5日,轰轰烈烈的中铝力拓交易案在历经4月后,以力拓撤销交易、转投必和必拓怀抱的重大剧情,惊天逆转落幕;

7月5日,力拓在华员工“间谍门”案爆发,国内铁矿石贸易秩序整饬大幕拉开。

所有一切,让高调行进中的中澳矿业投资活动,一度显得低调、低调、再低调。不过,即便如此,澳大利亚贸易及投资署大中华地区资深投资专员王恒岩仍认为:“两国间的能源矿产投资活动,始终呈现繁荣状态,毕竟,双方是有很强的互补性的。”

出海寻矿,势必遭遇不同的地域文化、政策动向、法律背景、商业环境等等,在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铁矿石的道路上,澳大利亚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

再以武钢为例,本计划在2008年参与的马达加斯加铁矿石项目。但由于马达加斯加政府推迟原定招标时间,直至2009年9月14日,武钢才通过相关合资公司得以参与全球公开投标,成功获得Soalala区面积约431.25平方公里的铁矿资源勘探及开采权。

变通:走向成熟

一个字,“变”!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这样概括2009中国企业海外寻矿所体现出来的种种表情。

“在经历了初期对主流产矿地的‘强攻’,稍受挫折后,中国企业已经变得越发成熟。不管是入股方式的改变,还是并购目的地的改变,都是中国企业视野更加全球化的一种体现。”他说。

“可以预见,至少未来几年之内,类似中铝入股力拓这样的超大型并购事件并不会时常上演,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企业的海外寻矿之路会因此而终结,非洲、拉美等非主流区域会成为中国企业时常光顾的地方。或许可以将其理解为退而求其次,但有时候退却是为了将来更好的进。”

纵观2009年的铁矿石海外收购,其实不难发现有两大特征:中国寻矿的脚步从澳大利亚迈向非洲、美洲、亚洲,进行多元的选择;投资主体则从国有钢企到民营钢企,从钢铁企业到非钢企业,甚至金融机构扩展。

姜 谦表示:“由于钢铁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可以说海外找矿的成败,已经不仅仅会关系到钢铁行业的整体运行,甚至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以 及国家的资源安全。从这一层面来讲,现阶段海外找矿不是某个行业之事,更不是某几家钢企之事,甚至将其定义为‘国家行动’也不为过。所以,非钢企业们寻求 入股海外铁矿石公司的动作就不难理解。”

这一点,在2010年业已发生的第一桩交易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1月6日,经营金属和钻石的伦敦上市公司非洲矿业公司(African Minerals Ltd)宣布,中铁物资将以1.526亿英镑的代价收购其12.5%的股权,为其在塞拉利昂的旗舰工程筹资,并可获得从其Tonkolili项目购买铁矿石至少20年的机会。

在一个非传统铁矿石投资地区,一个不产一吨钢的中国贸易流通公司,再下一城。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下半年,中铁物资曾有意购买澳大利亚United Minerals公司股份,后因必和必拓“横刀夺爱”而失了希望。

这也预示着矿业巨头已经开始意识到,面对气势汹汹的中国买家,收拾“卧榻之畔”资源,已迫在眉睫。

国内咨询机构mysteel分析师曾节胜对记者表示:“估计两拓今后对本地资源会很重视,也会适度收紧。毕竟澳洲的铁矿石50%以上都出口到中国,中国买家不断加大投资会使其担心战略资源会否受到影响。这正是所谓的卖牛奶还是卖奶牛之争。”

上述武钢资源部负责人也告诉记者:“澳大利亚铁矿资源虽好,但最好的还是在两拓手中,中方的投资成本现在已经越来越高。中国钢企如武钢,有丰富的选矿经验和技术,可以选择世界其它地方品位稍低的矿区。更何况,金融危机影响后,很多机会还是对方主动找上门来的。”

2009年,武钢还与巴西EBX集团签署协议,共同开发矿山和建立钢厂,并于11月中与委内瑞拉矿业集团达成长期采购合同和五方协议,创下首个明确以中国价执行的合同——据邓崎琳不久前透露,该进口铁矿石价格将比“市场价”低6.5美元/吨,进口量是每年800万吨。

按照武钢的海外战略布局,当非、加、澳、巴四地五个项目全面运行后,武钢获得铁矿石资源量共约30亿吨,每年还拥有约2000万吨矿石承销权和1800多万吨优先购买权,基本实现铁矿资源自给,从而不再受制于国外矿商。

不 过,在肯定武钢的2009收获颇丰的同时,姜谦也向记者指出:“遍地播种的方式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各地文化以及法律法规的差异是对武钢海外经营管理 的最大考验。另外,多数收购采用与所入股矿企成立合资企业的方式,获直接参与开发或勘探矿产资源的权利的同时,武钢也付出了不菲的成本代价。如果结果仅是 提高目前的铁矿石自给率,那么这样投资的效果本身就应该大打折扣。”

曾节胜也认为,虽然目前全球铁矿石供应仍然偏紧,但从远景来看,由于投资增长过快、计划项目过多,预计在2015年左右铁矿石可能出现明显过剩。“那么那时的投资回报将是一个潜在风险。”

而就“走出去”普遍存在的长期无序状,目前国家相关部门也未有一套有效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记者采访发现,尤其投资澳洲矿山的中国企业,不少还经历过多家相中、互抬价格的状况。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某种程度上,现在海外收购结果也变成了一种大企业间的攀比手段,并会在互相间形成压力。如果说要真正走向成熟,这样幼稚的心态,最好还是应该摒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2

造车廿载广汽终诞“亲生仔” 传祺领衔品牌战略三部曲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8/zNMDAwMDE5NjQzNA.html

近乎凯美瑞的长宽高,与雅阁相仿的内饰,类似宝马的动感曲线,一颗源自菲亚特轿跑的心脏——这就是9月3日,广汽集团(02238.HK)第一款B级乘用车——传祺下线的出生照片。

在下线仪式上,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难掩激情,直称这是广汽多来年的第一个“亲生仔”。9月6日,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接受本报专访时则透露,未来传祺主要定位于中高级市场,而2012年推出的A级及后续C级车很有可能会另外采用其他全新品牌名称。

宽泛定位寻求空间

从 1985年广州标致创立算起,位列“四小”的广汽集团在造车领域的经验已有25载,两年前冲破千亿销售额,并多年位居大型汽车企业利润率榜首,但这基本来 自于下属两家日系合资企业的贡献,自主品牌领域建树几乎是零。创建自主品牌是广汽集团“十一五”期间的战略重中之重。2008年7月,广汽集团独资设立广 汽乘用车,将其定为自主品牌战略实施载体。仅仅两年后,整合全球资源、自主设计的第一辆传祺便开始服务于11月的广州亚运会,随后将于12月底正式上市销 售。

这款诞生于菲亚特集团旗下阿尔法罗密欧166平台的B级车型,发动机的技术来源亦是菲亚特,不过广汽研究院院长黄向东强调,自主研发的 1.8-2.0升汽油发动机已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了500多项自主创新,“在目前自主品牌汽车中,我们是顶级的,可以媲美进口的先进发动机。”由于要 抢在今年年底前供应亚组委500辆传祺,时间紧迫,公司当初曾买下上千台欧洲进口发动机以备急需,现在看来已经不再需要。

黄向东笑称,传祺“开起来像宝马,坐起来像奔驰,但价格肯定不是宝马奔驰。”“性价比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吴松接受本报专访时进一步解释称,传祺市场定位就是品质与合资相当,拥有欧洲汽车的操控性,又同时与日系汽车制造精益流程相结合,而且价格具备相当的吸引力。

不 过由于此次仅是下线,广汽乘用车并未公布传祺的价格,业界估计可能在13-18万之间。这大大低于目前合资品牌中高级轿车的价格,甚至也低于上汽首款中高 级轿车荣威750的价格,荣威750技术源自英国罗孚,最初上市时,价格在17-25万之间。黄向东隐晦的表示,“与其他自主品牌中高级车不同的是,我们 引入的阿尔法罗密欧166技术是目前欧洲最热门的轿跑。”

从整车造型风格来看,传祺确实更趋向于轿跑。公司称,传祺采用与阿尔法罗密欧166相同的前双A字臂,后多连杆式前后悬挂,具有很强的运动基因。

目前中高级车市场上有超过15个合资品牌产品及少数几家自主品牌产品。但主打商务车市场的雅阁、凯美瑞等车型月销量一般都在万辆之上,长期占据着中高级市场销量第一集团的位置;而主打运动休闲风格的锐志、睿翼等车型的月销量较低,一般维持在3000-4000辆左右。

不过,黄向东认为,“传祺的竞争对手是宽泛的”,面对的是中高级车市场内的所有车型。

吴松表示,中高级汽车市场应该动态来看,现在的中高级汽车分界越来越不明显,“有往上走,瞄准高级市场,也有往下走的,瞄准中级市场。”“我们定位比较宽泛,预计主要会是注重家庭的事业成功人士、社会精英、政府采购,年龄相对也会比较宽泛。”

吴松特别指出,“中高级及中级这块市场最大,现在最重要的是市场对自主品牌观念的转变。”

三 年前,荣威750仍是以追赶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中高级商务车市场,但现在广汽选择了不尽相同的道路。“原因在于成长环境及进入时机不一样。首先广汽进入轿 车领域正处在一直汽车由精英消费到大众消费的时代;二是老百姓对于自主品牌的接受度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三是广汽车的技术及资源优势与上汽不一样。”

吴松认为,传祺以宽泛定位寻求空间是一个合理的策略。

第一步适度牺牲利润

因 上汽集团荣威冲击市场三年后略有小成在先,面对国内第二家从中高端市场切入的自主品牌汽车集团,资本市场的期待似乎略多于质疑。广汽集团刚刚在H股整体上 市,股价上周一上市当日为9港元,在上周五传祺下线时收盘价涨至10.46港元。“大的投资机构在广汽上市前非常关注传祺,曾多次前来考察。”吴松认为, “只要做到批量生产、高品质的坚持、成本的降低、营销创新,相信第一款传祺即可做到盈利。”

关于第一款车具体的盈利时间表,吴松表示,第一 步还是让市场如何接受,“利润上会有所牺牲,但关键是如何有效利用好资源,减少一切浪费。”吴松透露,为了支持广汽乘用车的自主品牌,首款车全部研发资金 将由广汽集团投入,乘用车公司不用分担,“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决定。”而第二款SUV车,乘用车公司将部分承担投入。2011年,传祺年销售目标是达到3万 辆,这并不包括明年底上市的SUV。吴松预计2015年会达到40万产能及30万销量。

吴松称,保障品质前提下的成本控制是成功关键。在零部件配套方面,主要分为三步骤:首先是从600家供应商中挑选出最适合的195家;然 后是开展供应商的“至精活动”,就是将工厂的先进管理经验推广到供应商,也将最好的供应商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同时主机厂也学习、改善、提高;第三步是传 祺下线后,激发供应商的热情,让他们为了发展主动改善。

目前公司供应商中欧美占了30%,日韩占22%,国内及港台地区的供应商占40%。 全球前十位的供应商有八家。“这样高品质的供应商名单在国内自主品牌里面是前所未有的。”吴松承认,外资供应商降低成本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而传祺上市 后,在渠道方面开展的创新模式也将有利于降低成本。

目前,公司的计划是希望第一款车能传达出世界级品质车的形象,“当然后续我们还会对传祺的品牌形象进一步的丰富。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详细的计划。”

吴 松进一步透露,未来传祺主要是定位于中高级市场,接下来还会上市基于这一品牌的混合动力,而明年上市的中高级SUV将会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沿用传祺这一品 牌,另一个则是采用全新的品牌,而这一品牌名称已经注册。最终采用哪个方案一切以有利于最快进入市场为准则。2012年的A级车及后续C级车,公司则很有 可能会另外采用全新品牌。

而另有内部消息称,传祺平台将只会用于广汽中高端产品的打造,而中级和小型车将依靠广汽自主研发的平台。“最重要的是,打造传祺的三年是完全自主的过程,培养了一批自主队伍,”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下线仪式上称,“我们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并且充满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13

双汇MBO三部曲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3OMDAwMDIwODY3OA.html

11月28日之后,与双汇发展(000895.SZ)公布的高达300多亿的资产注入方案相比,更吸引眼球的,却是管理层成为双汇的实际控制人。

“我 们这一班人,干这个企业已经20多年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000万干到80年代末的1个亿,在上世纪90年代,又从1个亿干到60个亿,进入新世 纪,又发展到了500亿。管理团队对企业是很有感情的,投入很大,尽心尽力。”当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双汇掌门人万隆不再掩饰主导双汇的愿望。

不过,在一家老牌国有企业,仅靠主观愿望,万隆等人是不可能完成管理层收购(MBO)的。从2003年前后开始,管理层自身、地方政府、财务投资者高盛和鼎晖等,均是其背后的重要推手。

在招商证券分析师朱卫华看来,“双汇的MBO,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后面的东西,是早就设定了的。”

开局:“双海”尝试

双汇对于MBO的努力,早在2003年前后便悄然开始。2003年6月13日,双汇集团与海宇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将其持有的8559.25万股(占总股本25%),以每股4.7元的价格转让给海宇投资,后者成为双汇发展的第二大股东。


本报记者查阅的工商资料显示,海宇投资于2003年6月10日,由贺圣华、郑孟印、曹俊生等16位自然人股东发起成立,注册资本为72958万元。其中,贺圣华出资135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8.5038%,为第一大股东,也是公司的董事长。

从海宇成立并收购双汇股权开始,有关“海宇是否是双汇高管MBO平台”的质疑就相伴而生。

海 宇第一大股东贺圣华,目前担任双汇发展副总经理一职,而其另一股东曹俊生,则是由双汇国际股东润峰投资派驻的董事。工商资料显示,加拿大籍华人曹俊生籍贯 河南,从1996年就开始与同样位于河南的双汇集团进行合作,先后与双汇集团合资兴建了“漯河华懋双汇包装有限公司”等5家合资企业。

虽然,双汇始终对关于海宇投资的种种猜测予以否认。但今年3月,漯河市政府一位官员明确对记者表示,海宇投资的设立,的确是考虑为管理层持股着想,“不然,当初国有股为何会转让一部分给海宇?”

2005 年,在对双汇进行实地调查时,本报记者还独家发掘出了一家名为“海汇投资”的公司。海汇,于2002年6月28日在漯河成立,其50名自然人股东均为双汇 高管,出资从2900万元至50万元不等,包括了双汇发展董事长张俊杰等,职位最低的,也是双汇各地分公司的经理。第一大股东和法定代表人为万隆。

“当时成立海汇,主要目的应该是对中高层进行激励吧。”海汇股东之一、双汇发展董秘祁勇耀曾对本报记者表示。

从2002年到2004年,海汇先后参股或控股了双汇旗下的18家企业,涉及肉制品加工的上下游产业,其投资的公司,也频频出现在双汇年报的关联交易中。

盘中:国有股转让

2006年,双汇集团100%股权转让,双汇MBO进程迎来重大转机。

随着地方政府的退出,财务投资者高盛、鼎晖的入围,双汇管理层在企业的实际控制力进一步加大。而财务投资者的退出机制,也让双汇管理层找到了更好的进入途径。

“其实,我们当时选择‘卖掉’双汇,也有一个考虑,就是希望通过改制,引入国际投行,在未来能按照国际上的激励机制,给管理层一定的激励,让管理层在企业中拥有真正的发言权。”上述漯河市政府官员对记者坦言。

这 位官员称,对于这样一家发展迅猛、在全国均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漯河市政府需要“通过一些激励机制保持其继续发展的态势”。“我们过去曾研究过对双汇管理 层进行股权激励,但是,由于国家政策不明确,我们又是小地方,给多少不好把握,对他们(管理层)来说,也不一定实惠。”

而最终,国资退出,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对管理层激励,被漯河市政府视为了“最稳妥最有效”的方式。

当然,接盘者的选择至关重要。万隆曾告诉本报记者,当时,他自己的要求是“不能让产业资本进入”,同时,还规定“财务投资者未来不得转让给双汇的同行”,以保证企业的品牌和独立性,以及管理层的稳定。最终,高盛和鼎晖,通过境外公司双汇国际,获得了双汇集团的全部股权。

不过,万隆曾对记者直言,“我们始终控制着这个企业,包括企业发展的定位以及战略目标。”

仅在国有股转让一年后,2007年,包括万隆在内的300余名双汇员工,就通过境外公司兴泰集团,间接持有了双汇国际31.82%的股权。其中,作为兴泰第一大股东的万隆,持有双汇国际14.4%股权。

终局:走上前台

根据2010年11月28日晚的公告,不仅是由双汇管理层控制的兴泰集团,直接持有双汇国际30.23%的股份,为最大单一股东。一家 新设立的“运昌公司”,还持有双汇国际6%的股权,专门用于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一旦这6%股权最终被兴泰获得,管理层将拥有双汇国际36.23%的股 份。

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双汇管理层拥有双汇国际股东会53.2%的表决权,成为双汇国际的实际控制人,并最终成为双汇发展的实际控制人。

对此次“管理层走上前台”,万隆的解释是,“境外投资者迟早要退出,不会长期控制。而能够长期控制企业的,不就是管理团队么?”“我们的团队很多元化,也不是家族企业,对企业尽心尽力,外资想来想去,最合适的接盘方也就是我们。”

万隆的这些话,也进一步点出了从2006年财务投资者进入,到管理层最终获得控制权以及控股权的内在逻辑。

万隆还称,随着财务投资者未来的逐渐退出,管理层还在考虑从它们手里获得更多的股权。“如果能够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有保证,我们不排除继续收购。我们希望对企业的控制力能更强,今后,企业能牢牢掌握在管理层手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26

三個月預購破百萬支 小米手機催生者「中國賈伯斯」 雷軍的叛逆人生三部曲

2011-11-14  TCW




「小米手機」在大陸火紅,預購量 破百萬支,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也成火線人物。

雷軍過去在中國軟體、網路業打下江山,而今,他轉戰智慧型手機,放手一搏直接槓上蘋果、三星、HTC等強敵,他能否創造「小米傳奇」,業界都等著看。

撰文‧楊方儒

一百天前,在北京七九八藝術區的舞台上,雷軍發表定價一九九九元人民幣的小米手機,他穿著黑色T恤、牛仔褲、布鞋,氣質樸素卻又光芒萬丈,看上去真像賈伯 斯的翻版。

小米手機的頂級配置包括:雙核一.五G中央處理器、四英寸大螢幕、通話時間九百分鐘、待機時間四五○小時、八百萬畫素相機鏡頭。當場有記者質疑小米手機的 品質,雷軍舉起雙手、睜大眼睛,把手機重摔在地,立刻再拿起來通話。這高調宣傳技巧,確實很有賈伯斯風範。

事實上,四十二歲的小米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雷軍,被稱為中國版的喬布斯(Steve Jobs在中國被譯成喬布斯),大陸傳媒索性稱雷軍為「雷布斯」。雷軍雖沒見過賈伯斯,但他是死忠粉絲,不僅詳讀每一本傳記,還長期關注動態,因此,聽聞 賈伯斯過世,雷軍內心百味雜陳。

「我生存的意義,就是等待著他掛掉!」雷軍在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透露,除了對賈伯斯崇拜,雷軍還有矛盾,「不希望賈伯斯太強的光芒,使這個世界黯然 失色。我希望這是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小米手機,就是雷軍希望為世界帶來更多色彩,一年來努力不懈打造的產物。

手機產業是一片紅海,中國更是一片殺戮戰場,但小米卻有百萬支預購量,還受到了創投與一票科技大老的支持。前Google中國區總裁、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 復觀察,熱捧小米的原因有三個:「第一是雷軍,第二也是雷軍,第三還是雷軍!」

首部曲

用十五年,將配角金山推上港股掛牌一家僅僅成立五百天的北京小公司,憑什麼能夠挑戰蘋果?雷軍在中國高科技圈,憑什麼有如此大的魅力與影響力?年紀輕輕的 他,站在台上做簡報的渲染力,憑什麼能媲美賈伯斯?

出身湖北,爸媽是老師,雷軍沒有顯赫的背景,也不是名校畢業,二十三歲那一年,雷軍進入金山軟件工作,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最長的一份工作。

短短六年不到,雷軍在二十九歲就當上金山總經理。張愛玲說得好,成名要趁早,雷軍確實是中國高科技圈的英才,但光芒環伺之際,他心裡卻充滿挫折。

因為金山雖然是中國老字號的軟體公司,但始終做不大。從翻譯軟體到防毒軟體,從電子商務到網路遊戲,金山樣樣都做,卻都只是配角。

數字會說話,雷軍投注十五年心血,金山真的不算成功。

二○○七年金山在香港掛牌的時候,市值僅達六.二六一億港幣,阿里巴巴當時市值十五億美元,百度市值則達三十九.五八億美元,就連跟盛大網路、第九城市和 巨人遊戲等遊戲公司相比,金山也被遠遠拋在後面。雷軍個人持有的金山股權,就算全部賣掉也只有三億人民幣,確實不算多。

對一心做大的雷軍來說,金山不上不下的江湖地位,令他很沮喪。有一次進行內部教育訓練時,他突然在講台上大哭起來,說自己活得太窩囊,大家都做得很辛苦, 二十多位一級主管上前擁著他,一起痛哭。

「做金山,就像在鹽鹼地上種草!」雷軍嘆氣說。關鍵在於,雷軍有眼光,在蓬勃發展的網路產業,看到很多機會,但金山沒有那樣的執行力,資源、人才、速度都 跟不上,公司發展因此失焦。

金山從一九八八年創立以來,已經二十二個年頭。雷軍最近跟老員工坦承說,「金山已經是祖父級、爺爺級的公司,時代已經從PC時代轉型到網路時代。在這個時 代,我們都落後了!」金山曾經多次面臨倒閉危機,還曾被微軟逼著關門,雷軍用耐心與毅力,把金山從一條山間小徑,帶上寬廣大道。他掌權的這十五年雖然不算 失敗,但遲遲無法開上高速公路,是他心裡最大的痛。

因此在推動金山上市的階段性任務達成後兩個月,雷軍從外人眼中的人生高峰,選擇自我放逐,辭去了金山執行長一職,因為他清楚知道,到達下一個高峰的方法, 就是必須先走進谷底。

雷軍擁有一張娃娃臉,更是個頑童!別人不看好的事,他偏愛做,把金山做上市,可以說是他的叛逆人生首部曲,第二部曲則是走上第二個山頭—— 創投。

雷軍回想起在二○○四年,金山投資的電子商務網站卓越網,以七千五百萬美元高價賣給了亞馬遜,投資的高報酬率與樂趣很吸引他,因此開始提著現金做創投。當 時沒人看好他能夠找到潛力企業,用北京俚語來說,他的錢肯定都要「打水漂」!

二部曲

用四年,將凡客誠品做成網路ZARA雷軍血液裡頭,流竄著異於常人的固執。這來自中國最早一批程式設計師的大時代背景,他對每一行程式,都要做到盡善盡 美,不留任何bug存在的空間。這也是他的投資態度,一定要投最好的人、最好的技術。

有人脈、懂趨勢,雷軍在新天地,很快就如魚得水!他鎖定網路業,一路投資多達二十家公司,包括多玩網、樂淘、拉卡啦、我有網、多看、樂訊、優視科技 (UCweb)、凡客誠品,被視為中國網路行業的新血脈。

以在網路上賣衣服的凡客誠品來說,短短四年時間,已經成長到年營收六十億人民幣、員工人數五千名,被視為「網路ZARA」,連名作家韓寒都願意為凡客背 書。

至於做手機瀏覽器的UCweb,每月有效用戶數達到一.六七億人,是中國市占率最高的手機瀏覽器之一。全中國手機上網用戶約為三.一八億,UCweb滲透 率已經超過五成,把Google、微軟、蘋果都拋在後頭。

最近大陸的一個新說法「TABLE」,肯定了雷軍在網路事業的成績,T指的是騰訊、A是阿里巴巴、B是百度、L是雷軍、E則是360董事長周鴻禕,他們是 中國網路行業的五隻領頭羊。

雷軍在四十歲之前,贏得眾人稱羨,卓越網賣了好價錢、金山成功上市,做創投成績也不錯,但他心裡卻又再度迷茫!

三部曲

用五百天,挑戰蘋果、三星稱王的市場叛逆人生走到三部曲,重新創業才是唯一解答。

雷軍的創業性格很明顯,有爭強好勝、事必躬親的缺點,卻又效率很高、非常懂得激勵團隊。他總是給人精力充沛的印象,每天行程都排得很滿。

「小米是我不能輸的一件事,我無數次想過怎麼輸,但要真是輸了,我這輩子就踏實了!」在雷軍口中,所謂的「踏實」,就是向人生認輸的意思。

聯發科前財務長喻銘鐸,十月起擔任小米科技財務長。他回憶第一次聽到雷軍想要做手機,還要拋棄靠硬體賺錢的商業模式時,心裡想說:「這個人應該瘋了,手機 行業水很深!」成立僅僅五百天的小米,在全中國人面前,端出小米手機這盤廉價好菜,立即受到高度注目。因為至今沒有中國品牌敢挑戰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大 家都只敢在山寨機、中低階智慧型手機打轉,雷軍一個人就衝了出來。

山西煤老闆都能做手機,一支只賺十元人民幣,這顯見手機市場的進入門檻極低;不過,做手機容易,但做智慧型手機卻很難。現今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被蘋果、 三星、HTC、RIM、諾基亞列強割據,小米手機要與iPhone一較高下,聽起來就像是大衛要挑戰巨人哥利亞般的故事。

雷軍確實是一個不怕輸的人。他一再公開強調,小米其實只有一個最大的目標,那就是做智慧型手機,做出世界級的好手機。

在成本與商業模式上,小米雖然創新,但也還有很大的考驗。高規格的小米手機為什麼如此便宜?憑什麼用成本價販賣?因為雷軍盤算,透過後續的網路服務賺錢, 而不是透過手機硬體賺錢。

雖然小米在發表手機前,先做了優化Android的「MIUI」作業系統,也推出線上聊天APP「米聊」,但迄今都不是賺錢業務。雖有百萬人氣,但獲利方 法仍不明朗。

最終回

用不認輸,迎戰中關村企業倒閉潮面對種種逆境,雷軍仍然信心滿點。他分析iPhone的成功,在於把軟體、硬體、網路服務,融合成為一個堅固的生態系統, 「小米跟蘋果一樣,也是一家鐵人三項的公司,同時做軟體、硬體,也做網路服務。」根據蘋果的內部文件,iPhone總出貨量中,有三成銷往中國,顯示中國 高階手機也有很大的胃納量。小米手機的致勝想法很直接:在中國贏了,就有機會在全球贏。

一路走來,雷軍自認走的是創新路徑,他強調:創新的本質是無畏失敗的勇氣!「每天太陽升起到太陽落下,中關村就有九家公司關門!」雷軍感嘆,智慧型手機門 檻雖高,但他絕不能失敗,小米將是他的最後一搏!

勇於征戰的將軍 雷軍一路走來主要成就公司 戰功金山軟件 雷軍的第一份工作,堅持15年之後,終於在香港上市卓越網 中國的電子商務網站領頭羊,成功以7500萬美元高價賣給了亞馬遜凡客誠品 規模最大的成衣零售網站,4年時間成長到年營收60億元人民幣,被視為「網路ZARA」UCweb 中國最大的本土手機瀏覽器業者,每月有效用戶數達到1.67億人,把Google、微軟、蘋果都拋在後頭小米科技 以500天時間,成功打造中國最受矚目的高階智慧型手機

雷軍

出生:1969年

現職:金山軟件董事長

小米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

經歷:金山軟件總裁、執行長

卓越網董事長

優視科技董事長

學歷:武漢大學電腦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3

花很少的時間 達到很大的效益三十二歲小資男靠筆記三部曲賺千萬

2011-12-19  TWM

 


沒有人天生就懂投資,就算是股神巴菲特,也得每天看五份報紙,藉以更新所需的資訊,而以五十萬元起步的黃坤儀,幾乎可視為所有散戶的縮影,他做筆記的方 法、選股的邏輯,甚至於投資的體悟都相當值得學習。

撰文‧葉揚甲

投資的道路從來就不是條坦途,有的路段上滿布荊棘,有的則暗藏陷阱。但許多發著一夕致富的夢想者,往往太過於輕率,忘了穩健地踏出每一步,才是邁向最後成 功的先決條件。這是最初以五十萬元投入股市,如今才三十出頭身價就有千萬元的黃坤儀(化名),所得到的體悟。

九年前,再也無法忍受因擔任銀行催收員工作壓力過大,而夜夜輾轉難眠的黃坤儀,決心帶著工作兩年所積攢的第一桶金,離開銀行業投身於股市,一個門外漢自此 踏上投資之路。

「初入股市的心態轉換很重要,」黃坤儀說,很多人都有從股市致富的嚮往,但真正用嚴肅態度去正視買賣股票的人很少;更多的人還在起步階段,就覺得選股過於 複雜而在股海中隨波逐流。因此,「在交易前,應該先問股票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黃坤儀接著補充,「有些人把股票當作消遣,心態大概與買樂透一樣,而心態 會決定操作的戰果。雖然就我個人而言,股票確實是生財的工具,但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如果對股市持『小玩怡情』的態度,而不多花心思琢磨投資知識,那悲慘的 下場是很容易預見的。」畢竟,股市裡高手如雲,還有許多金融機構的職業玩家,一般散戶要夾縫求生,「建議先培養做筆記的習慣,從現在開始一點一滴的累積投 資經驗」。

雛鳥摸索期

善用《股市總覽》增加公司熟悉度常聽人說,不做功課就貿然進場是不智之舉,那到底要如何做功課呢?黃坤儀認為,可從廣泛的認識公司起步,在增加對公司的熟 悉度後,投資的視野才會漸漸打開。

「我就曾經向朋友推薦個股,卻遭質疑該檔個股太過冷門。」黃坤儀頗感無奈地認為,「公司當然不會自己來認識你,特別是值得投資的股票。」很多散戶會放心買 耳熟能詳、報章雜誌能見度高的股票,但這樣的公司真的好嗎?對此問題,黃坤儀持懷疑態度,買股票是買公司價值,而不是買公司名氣,公司本質與獲利能力,遠 比公司名號響亮重要得多。

因此,黃坤儀建議初學者熟悉公司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先準備一套《股市總覽》,並養成翻閱的習慣後,對公司的名稱就不會這麼陌生。這樣一來就可克服在對股票 不熟悉下,進場前容易猶豫不決的心理干擾因素。

但很多人看到超過一千家的上市櫃公司,就萌生退意,等於還沒了解對手,就先鳴金收兵,怎會有戰勝的可能。對此,黃坤儀勸投資人不妨換個角度想:「每多認識 一家公司,就又多增加一個機會,而眼前就有一千多個機會在等待被挖掘。」或者,用台灣歷史的進程來看待《股市總覽》,就像進入時光隧道般。黃坤儀說,「從 國民政府來台後,開始做基礎建設,讓水泥業躥起;再來經濟慢慢發達,人民講究吃穿,從而造就食品與紡織業的起飛;後來台塑王家發跡,帶動蓬勃的塑化業,一 直到而後占台股比重過半的電子股等。其實把股票與歷史作串聯,就不會顯得太枯燥乏味。」藉由長期記錄 熟悉公司基本面以翔準為例 漲多、利多見報仍有機會點將公司名稱及其所屬產業在腦海中建立初步雛形後,就可邁向下一階段,讓自己更進一步加深對公司的印象。由於《股市總覽》屬於季度 性刊物,黃坤儀的作法是,看每天的財經新聞來輔助,只要哪家公司發布利多,就將相關訊息抄錄在《股市總覽》相對應的公司旁邊空白處,透過瀏覽新聞,接著動 筆抄下重點,最後再搭配公司財務報表做對照,相信這家公司很快就可烙印在腦中。

「對公司不熟悉而下不了手是很正常的事,但可能因此錯失賺錢的機會。」黃坤儀舉例,像主要產品為半導體製程光罩的翔準,今年初公司有利多新聞見報,當時股 價在十一元上下,若從金融海嘯時期最低點二.七九元算起,漲幅已經超過三倍,「不熟翔準的朋友,會問我幹麼還要去推薦這種漲多、利多見報的公司?」黃坤儀 分析,「當然,若只看技術面確實沒有支撐買進的理由,但如果對翔準有稍微基本了解,就會知道這家公司從二○○○年至今,每年都在賺錢,甚至連金融海嘯期 間,獲利都能維持正數。這樣的公司出現利多,其實值得深入了解。」後來翔準的股價走勢,果真印證市占率擴增的利多而連番上揚,上半年在大盤走空頭時,逆勢 上漲超過五成。

從此結果看來,因為對公司不熟,認為股價已經漲多,而將新聞利多一概視為陷阱,這樣摻雜過多的主觀認定,容易讓機會失之交臂,最好的辦法還是回歸基本面。

「藉由長期的記錄,熟悉公司基本面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可避免太輕易被洗出場的困擾。」黃坤儀說,當買進理由基礎相當薄弱,譬如盲目買進明牌,這時只要碰 到稍具規模的震盪,是很容易被嚇出場的。反之,如果對公司營運熟悉度夠高,或過往經營績效在腦海裡有基本概念,那麼耐心等候多些時間,熬過突發的短暫利 空,股價或許還會有表現。

想在投資道路上走得長久,增加對公司的熟悉度,絕對是值得花時間打下的基礎。黃坤儀說,「多去了解並記錄公司的長期狀況,才可以認識過往的軌跡,也才有能 力在下一次機會點出現時及時把握。或是,下次聽到有人報明牌時,就能自然在腦海浮現這家公司的財務資訊,這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在對大部分公司有一定 程度的認知後,就可嘗試從《股市總覽》中,根據各家公司的財務報表良窳,篩選出值得追蹤的個股名單,並抄錄在空白的筆記紙上,旁邊則仍須留有新聞追蹤的欄 位。在這個階段,除每日新聞瀏覽的筆記要持續記錄外,最重要的是,如何訂定觀察股的篩選條件。

羽翼漸豐期

簡化選股過程 訂定觀察股的篩選條件黃坤儀說,真的不須把股票想得過於艱深,也絕非像外資研究報告要預估到明後年的獲利水準。就拿現階段來說,先用前三季的平均獲利來估 算第四季的獲利水準,再依本益比||股價÷(前三季累計EPS+估計第四季EPS),找出在同產業間評價偏低的公司。「第四季獲利必須是以前三季本業所能 賺得的水準做估算,特別記住要過濾一次性獲利挹注的影響。」黃坤儀提醒。

《股市總覽》的另一大特點,就是把影響公司獲利最重要的幾個業外項目表列出來。像利息、匯兌及投資收入的資料都有,讓使用者不需要多花時間查詢,就可對公 司的財務結構及獲利來源一目了然。

舉例來說,設備供應商的固緯電子,就因為有處分資產利得,使第二季獲利倍增,如果有多做功課並搭配財報判斷,對固緯後續的股價當然就不會有任何期待。

列出觀察股名單後,就可開始密切關注這些股價被低估的公司,對未來一季是否有展現樂觀的態度,黃坤儀說,「像現在已經年底,就可注意哪些公司對明年的營運 透露出正面的訊息,若有的話,就在相對應的公司欄位旁加以註記。」「神達發布十一月營收將維持在高檔的消息,就是一則值得做筆記的新聞。」黃坤儀解釋, 「首先,很少公司會這麼無聊,在接近營收數字公布前發表落差過大的言論;再來,神達早在十月底第三季財報公布後,就因連續二季合併毛利率逐季轉佳,而被我 列為觀察股。」深入了解後發現,神達合併毛利率能夠持續升溫的原因,在於伺服器比重已經超過五成,甚至第四季有機會創全年最高。明年獲利若能由虧轉盈,股 價就算再往下修到七、八元,只要技術面翻多,黃坤儀認為就可大膽進場。就算之後不是按此預測發展,「每多一次記錄的動作,也可累積經驗,增加獲利機會。」 找出股價遭低估個股加以註記若基本面持續改善 即使跌破面額仍可進場有人會懷疑,股價跌破面額十元,應該代表該家公司問題不小。但根據黃坤儀的長期觀察,其實還是要按個案討論,不能以偏概全,「因為很 多股價跌破十元的公司都是機會。」像○八年最低跌到三.○八元的華東科技,在○九年八月底半年報出爐,單季獲利確定擺脫虧損陰霾時,股價已回升到八元左 右。「這時就不要愣著,等到十月底才去看第三季公司的獲利狀況。因為實務上,一家公司若由虧轉盈,股票至少會回到票面價值。」況且華東從○一年起,全年獲 利就未曾虧損過。雖然過去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不能保證未來,但至少風險相對較低。

這類長期績優但可能不常在報章上露面的股票,反而是黃坤儀追蹤並納入收藏的口袋好股。

獨立翱翔期

養成自我思考能力 辨別消息面真偽黃坤儀認為,經過長時間不斷地動筆做記錄,及篩選個股強化對財報的了解後,就會感覺自己明顯成長,而且成長的速度會加快。「當你可以輕易質 疑某些表面看似順理成章的預測,而最後結論確實也印證自己的看法時,這時再開始投資都還來得及。因為,你已經準備好了。」做股票最怕人云亦云,或深信投資 大師的預測。黃坤儀說,專家的結論對錯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中的邏輯推演。只要有助於投資觀念,就值得記錄下來。千萬不要因為某位名師預測錯誤,而 從此對其言論嗤之以鼻,這反倒是自己的損失。

筆記做到最後,其實只要花很少的時間,即能達到很大的經濟效益。黃坤儀再次強調,「認識越多的公司,獲利機會越多,而認識一家公司越深,獲利機率越大。」 觀察得越多,經驗值累積得越快。對有心想在股市中獲利的散戶而言,他建議,至少先將自己手上的持股底細摸清,包括最基本的財務結構、獲利狀況或未來展望, 搭配此時技術線形是多是空,再想想最初買進的理由到底是什麼?如果當時僅是衝動交易,或是追隨熱門股、明牌股,有獲利當然最好,若是虧損,建議斷然處置。 「投資功力要更上一層樓,靠的還是勤做功課。」不過,就算散戶再怎麼認真,單打獨鬥的能力仍有局限性。為跨越這道障礙,黃坤儀建議,當觀察到一檔個股財報 表現漸入佳境,市場又同步釋出利多消息時,可嘗試打電話給公司發言人做最直接的溝通,甚至針對新聞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企業發言系統具相當參考價值預想完整提問 輔助訂定關鍵性決策公司發言系統是輔助基本面的一環,如果看到很亮眼的財報,不要急著立刻出手,也不須看到報紙利多就一古腦兒栽進去。「問發言人是輔助決 策的重要功能,但大多數散戶並沒有善用這個機制,真的很可惜。」不過有些公司的發言系統,常由不同人輪流對外溝通,或是永遠給予散戶官方制式的答覆,這種 誠意欠佳的公司,投資價值就應該先打個問號。

另外,若礙於資金有限,只能在觀察股名單中鎖定某幾檔個股的話,這時就可藉由各家公司發言系統了解,哪家發言人回覆相對樂觀,或是明顯對未來較有信心等正 面訊息,這些都是值得參考、而且對決策很有幫助的「內部」資訊。

黃坤儀在六年前買過上櫃公司奧斯特,當時奧斯特的股價大概在十一元左右,而○五年前三季報表公布累計EPS達一.三五元。「那時候我就打去奧斯特,只問發 言人兩個問題,即第四季是否能維持獲利水準?是本業還是業外?」「發言人回答,第四季獲利水準不變,而且確定都會由本業賺得。」那麼一檔全年有很高機率會 賺進EPS二元的公司,目前股價水準卻還在十一、十二元附近徘徊,實在機不可失。「後來奧斯特波段最高漲到二十四元真的很合理。」散戶在股票市場上撿到這 種股票機率不低,但前提是,基本的功課必須扎實且逐步地累積,要靠飆股一步登天,只怕會先摔得鼻青臉腫。

黃坤儀再舉一個藉發言系統輔助成功決策的例子。○九年初時,銅箔基板產業開始有從谷底翻揚的跡象,台燿股價從○八年最低點四.七元漲到○九年第一季財報出 爐時的八元上下,漲幅約一倍。「雖然台燿○九年第一季獲利仍為負數,但虧損已經明顯收斂,買點隱然浮現。」為了確認自己的觀察,黃坤儀當時打到公司,結果 發言人對第二季充滿信心,「基於公司由虧轉盈,股價至少有回到十元的基本期待,我再度抓緊機會。」後來台燿漲勢持續將近一年,波段最高超過十八元。「當 然,與發言人的互動也是學問,建議預先做完整性的提問設想,分階段並循序漸進地請教發言人,在培養良好的互動基礎後,對自己的交易決策才有關鍵性的幫 助。」

黃坤儀

出生:1979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銀行催收員

學歷:光武工專

投資經歷:9年

黃坤儀的筆記心法

將每日財經新聞,例如公司研發出新產品、擴充新產能,或對未來展望樂觀的消息,抄錄在《股市總覽》對應的公司旁。

閱讀財經雜誌或書籍,將值得牢記在心且時常拿出來複習的重點,記錄在一本活頁筆記本上,日後可隨時增添頁數。

每季從《股市總覽》中挑出值得追蹤的個股寫在白紙上,特別留意名單上公司,出現有缺貨、漲價,及供不應求的新聞字眼,並搭配技術面做紀錄。

黃坤儀的投資心法

收集轉虧為盈,或持續獲利但股價在10元以下的股票。

找去年因為非本業因素虧損,今年營運可恢復正常的公司。

留意資金流向,找法人持續介入的標的,最好包含整個族群。

股價創新高時,成交量必須適度配合放大,有價無量往往是假突破。

推薦書目

《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財信出版

推薦理由:將生活和股票做連結,讓枯燥的股價數字幻化為有趣且真實的事物,讓投資人在生活周遭隨時可發現賺錢的機會。

《笑傲股市》

麥格羅‧希爾出版

推薦理由:少數外國作家所寫可直接套用在台股的書,威廉‧歐尼爾所創的選股「CAN SLIM」法則,讓複雜的選股過程能夠化繁為簡。

《股市大贏家》

今周刊出版

推薦理由:一本好的書不單是教操作技巧,讓投資人複製效法,而是成功交易所需的心理素質剖析,及建立對股市所持有的正確觀念。

黃坤儀在筆記上抄錄的名家名句1. 在投資上,只有堅定不移的決心,養成良好的習慣,最後貫徹適合自己的方法與紀律。

2. 股市投資要講究策略,而策略建立在趨勢判斷上,其次則是操作技巧,最後才是運氣成分。

3. 得意忘形是投資大忌,虛心觀察並隨時調整,股票投資是綜合知識的結合,必須搭配各種知識互相啟發。

4. 市場不會按任何人的想法走,行情如何解讀也不是重點,最終還是要回歸股價反映,不要固執地要市場按自己的想法走。

5. 所有成就、所有掙來的財富,源頭都只在一念之間。

如何和公司發言人打交道?

基本認識:

1. 先了解發言人及公司經營階層,或大股東的學經歷背景。

2. 找出共同話題後,從談話過程中做進一步的了解或追問。

3. 若長期與發言人保持良好關係,或可直接拋出預設問題。

預設問題:

1. 今年比去年增加多少產能,各廠產能利用率為何?

2. 目前接單能見度幾個月?有其他非本業的損失發生嗎?

3. 今年預估股本最大為多少?有發行公司債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6

有債不可怕 最怕不會理 甩債三部曲 還清貸款不是第一步

2012-2-6 TWM




現代人多少會因各種需求而背債,想要擺脫被債追著跑的黑白人生,就是勇敢面對它,並先妥善顧好基本生活,再聰明運用「債」來投資還錢,人生也能早日變彩 色。

撰文‧易 琳

想要追求財富,前提要先理債!對於有些仍然喊窮、被負債追著跑的人,首先要認知:「一旦習慣負債,就是貧窮的開始。」在薪水不漲、物價一直漲的環境下,現 代人多少會因各種需求而背債。像是求學時辦理助學貸款、成家時買房、買車辦貸款,還有刷卡買名牌包,甚至借信貸投資創業,又或者為了拉大槓桿融資買股、買 投資商品等,「有債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理。」遠東銀行財富管理事業群副總經理楊瑞芬認為。

記帳有助維持收支平衡

楊瑞芬指出,有時計畫性的債務是需要的,像有些人用房貸支出作節稅、有些人活化不動產借房貸出來投資,都是一種理財的方式。但如何不讓債務影響生活品質, 則必須掌握兩大原則:一是收支要平衡;二是負債前先計畫。

如何維持收支平衡?楊瑞芬表示,養成記帳習慣是避免讓自己陷入債務危機的第一步。「每月收入一定要先扣掉儲蓄再消費,對於有固定收入的人來說,可利用定 存、保險等工具來儲蓄;而無固定收入的人,則可找尋高利活存帳戶來存款。」楊瑞芬表示。

計畫性的負債則是指不要寅吃卯糧。楊瑞芬強調,任何借貸行為都要先有審慎的財務規畫,也就是償債能力的評估。

她表示,過去看過許多卡奴、屋奴,多半是在負債前沒事先規畫好。以房貸來說,若是貸款一千萬元,以二.五%的貸款利率、二十年攤還來看,每月本金就要負擔 四一六六六元、利息二○八三三元,也就是,每月扣掉生活費後,至少要有能力支付六萬三千元。

而過去在市場大跌時,也有許多人會貸款投資股票或基金、債券等。楊瑞芬分析,當市場處於低檔時,適度的槓桿可創造更多的報酬,也就是說,如果拿房貸來投 資,只要當報酬率超過三%,那麼利用便宜的借貸成本去套利就很值得。但如果是用信貸七%、八%的利率貸款出來投資,操作壓力就相對高。

適度槓桿可創更多收益

本身在財富管理市場相當有經驗的楊瑞芬指出,報酬與風險通常是相伴的,許多人就是懂得運用「債」來投資,甚至,在當今低利的環境下,借低利的房貸來買高利 的儲蓄險、增額險、還本意外險、結構型定存等,也可創造比定存好的收益。

不過,楊瑞芬強調,貸款投資必須掌握兩大原則:一要投資自己熟悉的市場、商品、幣別,風險才能降低;二先設定可以接受的停損點,再決定要投資積極、穩健、 還是保守的商品。

若是真的無可避免地陷入債務危機,楊瑞芬認為,也不要灰心喪志,「只要是勇敢面對債務的人,幾乎很少看到不能解決的。天無絕人之路,通常成功從債務脫身的 人都具有三種特質:願意面對困難、願意重新再戰,以及願意努力創造更多收入來源。」楊瑞芬道。

陷債務危機別急著還債

藝人周思潔就曾經還清個人千萬元負債。在她的眼中,沒有解決不了的債務,只有找不到正確的理債方法,因為小債不理睬也會變成人生的災難。

她認為,負債可以分成大、中、小債三等級,負債缺口小於年收入,負債者必須要守住信用,捨去不必要的開支,像是開車改搭乘捷運或公車;負債缺口大於年收入 就是屬於中負債,跟銀行借錢尚無問題,處理方式可以比較有彈性;而負債缺口大於三年收入就屬於大負債,若身處在大負債之中,要有勇敢歸零的覺悟。

絕大多數負債者都會抱持一種錯誤觀念,就是一旦有錢就會趕快把債還清,才會考慮生活,最後再來存錢。周思潔分享她個人還債的經驗,她認為如果負債,雖然不 能過奢侈的生活,但是也要懂得對自己好一點。她建議,應該先把自己的基本生活照顧好,再拿出收入二○%存起來,最後才開始償還債務,才是正確的還債三部 曲。

(本文轉載自今周特刊《戒掉窮腦袋 三年存五百萬》)

理債循序漸進

8步驟 擺脫黑白人生

步驟1 先確定你是否有卡債問題將所有的信用卡、現金卡與信用卡帳單放在桌上,接著回答下面的問題:我有__張信用卡、信用卡負債總金額為$__每月最低繳款金額 為$__、我有__張現金卡現金卡負債總金額$__、合計卡債為$__ 我一個月的薪資為$__、一個月的卡債約占薪資比重為__如果收入的1╱3必須用來支付卡債,甚至開始動用信用卡循環利息,或是使用現金卡,表示你可能已 經有卡債問題上身。

步驟2 降低欲望,減少不必要的開銷如果你已是卡債的候選人,應該要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尤其是可以取代享受型的消費,原本經常上高級餐廳的老饕,或是喜歡購買名牌 的血拼族,要降低自己的欲望,不要讓負債持續擴大。

步驟3 處理手上資產,以降低負債手上若有一些有形或無形的資產,像原本是開車一族,可以考慮把愛車忍痛割愛,暫時變成捷運或公車一族,或是手中有基金、股票、黃 金可先賣掉,以降低個人負債。

步驟4 找銀行之前可先求助家人找銀行之前,可以先求助於家人朋友,或是透過標會取得資金,甚至家人擁有銀行定存,或是有軍公教、1000大企業員工身分,都享有 低利的優惠貸款,卡債族日後再採用每月攤還給家人的模式。

步驟5 從市場尋求理債方案目前市場上的理債方案,除了傳統的小額信貸、小額代償,不少業者也推出理債型的信貸、房貸、信用卡等,以「理債」為主要訴求的商品,讓 負債者把多餘的卡片剪掉,一次整合個人的信用卡、現金上、信貸、車貸等負債至同一家銀行。

步驟6 主動出擊,請銀行調降利率只要信用好,繳款正常,並且抱持一顆真誠的心,就可以主動出擊與銀行懇談,但是可能需要一點耐心與時間。當你接觸的行員或主管不 願意幫你調整還款條件,就再要求與其他的主管溝通,別忘記要取得每個人的姓名,這將可讓你持續追蹤談話的對象,只要你有禮貌且合情合理,都有調降利率的機 會。

步驟7 身上只帶現金不帶卡片要停止或減少花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攜帶信用卡等塑膠貨幣在身上,甚至可以把所有信用卡放在家兩至三周,相信你的生活消費與購物 習慣一定會有所改變。

步驟8 拒收任何塑膠貨幣的相關資訊多數人的電子信箱,都一定會收到有關信用卡的資訊,請不要打開此類的信件,直接丟進垃圾筒中,因為拒絕銀行寄給你的優惠活動與 申請書,就是拒絕誘惑的好方法。

遭不當催收,可向金管會申訴 卡債族更生有望現在「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通過後,未來債務人不只能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也可向住、居所在地的法院、 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調解。債務人若無法依約還債,自用住宅面臨法拍應有6年以上緩衝期。

此外,針對部分不肖資產管理公司以低價買進卡債族債權,卻以不合理利息計算方式,催繳卡債,出現利息高於本金的不合理情況,行政院及經濟部也開始調查資產 管理公司催收債款的利息計算方式,並訂出利息的合理計算公式,幫助卡債族有更生機會。

對於卡債的處理,基本上可遵行4大步驟:1.先向最大債權銀行提出協商申請,勿聽信代辦公司或他人提供不切實之方法,可向債務協商諮詢專線、銀行公會等單 位求助。

2.最大債權銀行收到債務人申請文件第三個營業日起,各債權銀行應該會全面暫停催收,包括自行催收或委外催收,如果銀行有違反規定,債務人可向金管會檢 舉。

3.最大債權銀行對於符合一致性協商條件的案件,自收件後至協商通過不得超過8個工作日,非一致性協商條件者不得超過13個工作日。

4.若遭受不當催收,可檢具具體事證,向金管會銀行局申訴;如遭暴力脅迫催收者可向內政部警政署檢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54

國光客運跨足媒體廣告年賺億元 老牌客運民營化 由虧轉盈三部曲


2012-6-11  TWM




二○○一年,台灣汽車客運公司民營化,旗下路線移交國光客運經營,面對內部弊端與高鐵瓜分客源,一度陷入危機。在三圓建設董事長陳浴生、總經理王光祥及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入主後,才讓營運穩定下來,去年獲利更首度站上億元,替國營企業轉型上了一課。

撰文‧梁任瑋

國光客運台北西站熙來攘往的人潮,偶有路人盯著戶外六十坪的巨型LED螢幕看,站內擠滿搭車的民眾,這平常的景象,看在接手國光客運四年的副董事長王應傑眼裡,內心卻有幾番滋味。

原來,外界不知LED廣告一年貢獻國光千萬元營收,這對已經殺到微利的客運本業,無異注入一大活水。

二○○七年高鐵營運後,大大瓜分國道客運的客源,各大客運業者莫不爭相競價搶客,但就如公路總局監理組組長謝界田所言,「國道運輸的割喉削價,只留得住旅 運時間和高鐵差距不大的短程旅客,偏偏這對營收的貢獻不到兩成;而中長途運輸儘管想以價取勝,簡直杯水車薪!」因此近五年來,整個國道運輸可謂陷入一片苦 海。

大力改革 去年獲利一億但令人訝異的是,面對市場大幅萎縮與油價上漲雙重夾擊,國光客運去年獲利竟首度站上一億元,其逆境求生的竅門,成了同業討論的話題。

時光回到○一年七月,一千多名台汽員工成立國光客運公司,出資買下台汽原有車輛和車站,並且承接客運業務。當時這堪稱國內首家國營事業由員工一○○%持股完成民營化的案例,十足風光。

但是轉型之初,由於內部人心不穩,加上整體市場嚴重衰退,使得接手的新經營團隊難以振衰起敝,甚至快速陣亡。

連續換了兩位董事長,直到○八年,三圓建設董事長陳浴生與總經理王光祥及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三人入主,掌握九成持股,成為最大股東,才讓國光客運營運穩定下來。

雙王(王應傑、王光祥)之所以能夠穩住國光客運陣腳,在險惡的環境中求生,絕非偶然,這與其力主的「轉型三部曲」十足相關。

由於國營事業留下的員工,普遍存在著尸位素餐的心態,即使王應傑努力地想擦亮國光客運這塊老招牌,仍然面臨重重考驗。

王應傑接手後,首先大刀闊斧整頓人事。他把錢花在刀口上,先縮編降低內勤比重,將老員工優退,省下一成人事費用,拿來擴編司機,駕駛從一千位增至一千三百位,甚至還小幅加薪。除了提升士氣,也改善長期以來被詬病的載客品質。

王應傑回憶剛接國光時,看到破舊與骯髒的司機休息室,心裡很難過,也體認到要提升客運服務品質,必須管理好司機的情緒與體力。因此著手調整國光客運的內部使用空間,讓司機享有舒適的休息空間。

改革一

賞罰分明 省愈多、 發愈多後來,國光總管理處收到很多黑函,檢舉車體保養費用異常。王應傑派好幾位主管去了解,但沒多久主管就主動辭職不做。最後才發現原來是內部員工勾結外面廠商,造成機油、輪胎更換費用浮報。

為了徹底解決弊病,王應傑祭出「省愈多、發愈多」的獎金制度。只要可以替公司降低汰換成本,省下來的費用就發給員工,賞罰分明的作法,果然解決國光採購的問題。

「國光是微利事業,一張票最便宜只有五十八元、最貴頂多賣六百元,阮要『節腸納肚』(台語:縮衣節食),不能拿建築業好大喜功的模式套在國光。」王應傑一上任,就與大股東王光祥講明,要讓員工信服,就要以身作則。

他說,「以前建設公司請尾牙,隨便一桌就兩萬元起跳;國光預算少,年終請同仁到公園路的川菜館,辦一桌五千元就好,節約至上。」面對這幾年組織效率變革, 任職三十年的國光客運台北西站站長陳幸得坦白地說,「很多老同事一開始也不能接受王副董的管理;但是如果沒有這些新觀念、新思惟,國光現在可能還在虧 損。」

改革二

車站整形 挽回年輕客群「台北到台中一張票才賣兩百六十元,不開源節流,追不上油價上漲速度!」王應傑站在台北車站西站售票口,指著櫃台斗大的數字說,五年前油價一 公升才十七元,現在漲至二十九元,在票價凍漲的情況下,若不是靠交通部補貼偏遠地區的非黃金路線,早就撐不下去了。

由於國光經營的國道黃金路線較少,面對經營成本增加,除了節流,「開源」是另一個生存之道。

從房地產業跨足交通運輸業的雙王,想到的就是活化閒置空間。第一步瞄準的就是,坐落連年奪得公告現值第一名新光摩天大樓斜對面的台北西站。

首先,王應傑發現,國光原本彌漫臭味、動線混亂的候車大廳,曾讓很多年輕人寧願多花一百元搭乘其他有總統座椅、液晶電視的客運,也拒絕選擇路線最多的國光客運。

為了挽救逐漸流失的客源,國光近幾年來將車站裝潢得寬敞、明亮,而且全台八個重要車站的閒置空間,都切割成店面對外出租。

以台北西站為例,已招進便利商店、茶飲料店與連鎖甜甜圈店。從前零收入的空間,現在除了提供乘客更多元服務,一年還替公司增加了上千萬元租金。

除了砸錢改裝車站內外,國光甚至把總管理處,從許昌街的辦公大樓搬到台北西站二樓,一年又省下上百萬元房租。

改革三

成立國光媒體 賣廣告開源重新活化營業空間後,雙王又把腦筋動到車體與車站上。但老員工態度消極、經營階層也對開發媒體廣告沒經驗,王應傑深思熟慮後決定,一定要成立新的團隊,才能將全台二十幾個車站活絡起來。

一○年,國光客運成立資本額五百萬元的子公司國光媒體廣告,聘請《一手車訊》雜誌前社長陶夢麟,擔任國光媒體總經理,借重他的媒體經驗,活用國光車體廣告空間。

「只要可以賣錢的地方,從頭到腳都可以賣,創造被利用的價值。」甚至,連王應傑自己也身兼廣告業務員,只要遇到在工業總會、商業總會、建築業的朋友,就不忘替國光客運拉廣告。

這招從廣告開源的手法十分奏效,國光客運去年營收三十二億元,除了九成五來自票箱收入外,有五%、逾一億元的業績,就是來自廣告收入與租金。這看似不起眼的五%,不但讓整體營收加值,衝上歷史新高,而且幫國光賺一億元左右的盈餘,可謂小兵立大功。

慢慢掌握通路價值後,國光還有一項創造營收的祕密武器,就是台北西站屋頂的亞洲第一座巨型LED移動屏幕,預估一年創造上千萬元營收。

去年十一月,外商3M公司看上台北車站站前商圈龐大人潮與車潮,主動找國光客運策略聯盟戶外媒體生意。

陶夢麟說,3M評估過信義計畫區華納商圈與忠孝SOGO商圈,但台北車站雀屏中選的原因是,人潮沒有白天或晚上的時段淡旺差別。他感嘆,「我們的地理位置 很好,過去沒有善加利用實在很可惜。」近來油電價雙漲激起民怨,中油、台電經營績效不彰,成為輿論抨擊焦點。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助理教授陳志成說,「雖然 民營化不是國營事業改革的萬靈丹,但是推動企業化經營,確實是提高績效的必經之路。○八年組織調整後的國光客運,在生產效率上的確有所提升。」不抗拒改變 開創新藍海統聯客運總經理白德存說,為了彌補本業獲利不佳的問題,現在客運業者都各憑本事賺業外收入,像國光媒體另闢戶外媒體是一個方式,以統聯來說,早 已經營觀光遊覽車、市區接駁巴士業務。

「國光這四年得到的成就感,比過去在建築業四十年獲得的還多。」王應傑總結自己改造國光的成績單,表情立刻浮現一絲笑容。但他依舊語重心長地說,「還有很 多服務細節要改進,與其他服務業比,我們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王應傑說,「改變,永遠來自於外在競爭的壓力。」很多國營企業員工抗拒民營化,其實就是害 怕失敗。

但從國光客運的故事可以告訴其他國營企業,只要願意改變態度,沒有什麼事不能達成,甚至還能開創出一片新藍海。

國光客運

成立時間:2001年

董事長:陳浴生

副董事長:王應傑

資本額:10億元

股東結構:三圓集團(35%)、北橋建設(10%)、成運汽車(18%)、元利建設董事長林敏雄(5%)等2011年營收:32億元

2011年獲利:1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8

三陽「引狼入室」巧合三部曲

2012-12-31  TCW
 
 

 

壽險銀彈四竄,不只獵地、炒樓,如今這股如洪水般的資金流,正襲向體質孱弱的上市公司。

十二月二十四日,頂著入冬以來最強烈寒流,上午九點整,八十六歲的三陽工業董事長黃世惠,走進以他父親、三陽創辦人黃繼俊為名的「繼俊紀念堂」,主持今年度第二次股東會。十分鐘後,在「市場派」股東叫囂聲中,黃世惠么女、三陽副董事長黃悠美宣布:「董事長因身體突然不適,改由本人代理主持!」

黃家第三代被迫站上火線,首度主持股東會,力抗虎視眈眈「駭入」的大股東,保住這家成立近一甲子公司的經營權。事實上,這場戰事引信,早在約五年前即被悄悄埋下,點燃熊熊戰火的,是滾滾而來的壽險資金。

首部曲:美孚出面獵地全球出資開發三陽舊廠區

時間回到二○○八年一月三十 一日,三陽工業發出重大訊息,由一○○%轉投資的上揚資產提供台北市內湖區潭美段土地,即三陽位在內湖五期重劃區內的舊廠區一萬一千二百坪土地,與由彭誠浩擔任董事長的美孚建設共同興建開發,三陽黃家可分回四成六的建物,其餘皆歸出資進行規畫與興建工程的美孚彭家。

不過,開發案量體龐大,總計興建五棟地上十一至十六層樓的鋼骨結構辦公大樓,外界估計市值高達兩百億元,對實收資本額僅二億八千五百萬元的美孚建設來說,整地、找建築團隊、蓋大樓的數十億元資金要從哪裡來?當時北部建商圈即納悶著。

這個答案,直到今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全球人壽與金管會主管的保險安定基金簽約,接收國華人壽經營權前一刻,才揭曉。

這一天,台北地檢署同步搜索美孚建設、全球人壽辦公室,並約談美孚建設董事長彭誠浩,調查全球人壽出售內湖科技園區廠辦,遭買方美商億富地控股公司檢舉涉嫌做假帳、私吞回扣等背信罪嫌一事。

自此,外界才完全清楚,全球人壽擁有上述三陽舊廠區開發案兩棟半的產權,這筆是從來沒有登錄在全球人壽公開資訊上的大型不動產。而美孚建設與全球人壽的關係是,持有全球人壽一○○%股權的中瑋一公司董事長彭騰德,即為彭誠浩之子。

二○○九年四月,美孚建設彭家宣布結合親家台玻集團資金(彭騰德之妻林文惠,為台玻董事長林伯豐女兒),成立中瑋一公司,搶下全球人壽台灣子公司。

換言之,彭家爸爸圈地、兒子蓋樓也賣樓,美孚建設雖插旗土地開發,卻僅分回不到半棟大樓;擁有該開發案半數、取得兩棟半大樓的,是背後扮演大金主的全球人壽。全球人壽還一度出售興建中的樓層給美商億富地,才扯出上述台北地檢署搜索一案。

具執業律師資格的全球人壽發言人劉靖姍證實,關於全球人壽取得內湖商辦,是來自二○一一年四月與美孚建設簽署的合作協議書,雙方共同開發三陽舊廠區,「美孚負責前期的設計規畫與建照申請,開發期的興建工程款由全球出資。」但對於全球人壽在該開發案投入的資金規模,劉靖姍表示,由於是興建中的不動產,「該合作協議書不方便對外透露。」

二部曲:全球轉售炒樓買賣不成功,行情也拉高

壽險資金購置商辦收取固定報酬,是金融海嘯之後所常見,國內壽險業資金紛紛從股市撤退、轉進房地產市場。但從全球人壽與美商億富地交易時程回推,比起國內多數壽險業者,全球操作商用不動產可說最為靈活。

根據檢調資料,全球人壽與美孚建設簽署合作協議當年,美商億富地敲定以每坪成交價六十萬元,洽購該開發案大樓半數樓層,並以總價七十一億元,約定成交現今仍在施工中的大樓。

這意味著,就算不論美孚建設董座彭誠浩與擔任全球人壽單一股東的兒子彭騰德之間,關係人交易是否恰當,而全球人壽以一份「合作協議書」避開金融監理死角,快速週轉興建中的大型不動產,連奢侈稅都免去了,拿大眾交給壽險公司的資本來槓桿地產交易,手法快、狠。

一位曾與全球人壽交易過新竹地區土地、不願具名的房地產者指出,美孚建設與全球人壽的結合,是標準對房地產市場操作熟練且口袋深度夠的炒家典型。他分析,美商億富地後來雖遭美孚方面反咬意圖「假買賣」,雙方買賣不成、最後也撕破臉,但地產圈都看出來,全球人壽合理推論是欲藉著預售十分之一案量,拉高成交的市場行情,操作後續大量資產的身價。

三部曲:介入三陽經營權市場派與全球否認共謀

用保戶繳的保費入主開發案、炒高商辦大樓預售價格,只是壽險資金巨浪的前緣,這波巨浪還挺進上市公司的門前。

根據全球人壽公開說明書與財務報告所揭露的資料,全球人壽在彭家入主一個月之後,即陸續向吳清源、吳麗珠、張文隆、李文祥這些介入三陽經營權並拿下兩席董事的「市場派」,大舉收購竹北光埔重劃區土地。自二○○九年五月以來,雙方頻繁交易至少十三筆土地,金額達到近六十億元。名列三陽董事的吳清源,其妹吳麗珠與張文隆今年居三陽前十大股東,吳清源亦出任李文祥擔任董事長的京鼎開發建設董事。

在壽險業布局下,位在竹北與往返竹科園區要道的當地土地,三年來也從每坪二十萬元,大幅飆漲近五倍。上個月,豐邑建設才向全球人壽以每坪一百一十萬元的售價,購入該重劃區內建地。

這波壽險業資金潮,碰巧給足吳清源等這批重劃區土地開發團隊布局收購三陽股票的實力。啟人疑竇的是,大約同一時間,全球人壽也看上三陽工業的投資價值;三陽工業二○一一年年報記載,當年度最大單一股東,是持有該公司七‧八一%股權的全球人壽。

雖然全球人壽方面表示已獲利出清持股,但市場仍盛傳三陽黃家「引狼入室」,美孚建設彭家欲結合「市場派」,拿下三陽經營權,覬覦其在內湖、新竹,以及包括控股的南陽實業全台精華區汽車展銷據點,與轉投資的越南VMEP、廈門廈杏等子公司龐大土地資產。

對此,長期在竹北進行土地買賣的吳清源表示,「(與全球合謀拿下三陽經營權)這樣的說法子虛烏有。」

「我是台北工專機械工程科畢業的,第一張履歷就是投到三陽??我想爭取經營權,是希望這家公司能步上軌道,不要成為黃世惠的一言堂,」吳清源回應。近日在各報紙刊登廣告,聲明「美孚建設並非全球人壽的股東、關係企業或利害關係人」的全球人壽,則是對於為何會同時和吳清源買進三陽持股一事,表示雙方絕非共謀關係,「這麼巧,我們也很生氣!」劉靖姍表示。

巧的還有,不管獵地賣屋或「投資」上市公司均獲利豐厚的全球人壽,正是日前吃下國華人壽的最後買家。保險安定基金必須用納稅人高達八百八十三億餘元的錢,賠付給全球人壽,讓彭家的壽險勢力,從國內壽險業後段班,一躍成為排名第六大的壽險集團。

壽險業是政府特許行業,託管保戶資金支付日後保單賠付,理應扮演降低社會大眾風險的穩定角色,但全球人壽炒房、炒股套利,卻恐衍生市場與上市公司經營穩定的系統性風險。

而且,對於外界疑慮的彭氏父子關係人交易,主管機關亦無從規範其「合法」卻不符公平正義的操作手法,也難怪有民進黨立委憂心,全球再吃國華,形同正要出柙的壽險怪獸,一旦被養大,市場恐隨之翻天覆地。

【延伸閱讀】全球人壽複雜金流,捲入2爭議案

爭議案1 內湖商辦交易疑雲

向全球洽購潭美商辦的美商億富地檢舉彭誠浩私吞回扣,引發檢調搜索美孚和全球

爭議案2 三陽經營權之爭

資料來源:全球人壽公開說明書、三陽工業年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59

韓風三部曲之三韓星‧背後

2013-02-21  NM
 
 

 

近日紅得發紫的《Gangnam Style》PSY,遠至十年前《大長今》李英愛。中間,還有BIGBANG、東方神起、Wonder Girls、少女時代……韓星,不但推動韓國娛樂文化產業,同時間製造出「窗口效應」,把國家標榜的產物包括化妝品、整容業、韓食、智能手機、甚至國家旅遊推向全球。今日,我們認識的南韓,差不多都是靠這堆韓星締造出來的。不過,這班幾近完美的韓星背後,其實個個經歷十年八載的血淚訓練,腳踩着一大堆你死我活、適者生存的競爭者,才能站到華麗的舞台前。記者在首爾到訪多間「造星」學校,直擊韓星是怎樣「煉」出來的。

韓國娛樂文化對外出口由二○○○年五億美元,激增至去年四十二億美元。二○一一年,韓國音樂、劇集及電影出口高達四億多美元,比二○一○年增長五成六。韓國娛樂事業成為國家經濟重點,韓星將韓國推向國際。

韓星,全部隸屬當地的娛樂公司,平均出道年齡為十八至二十歲,但大部分韓星早在十一、二歲時便要簽約娛樂公司,以練習生身份接受訓練才能出道。據知,每星期,都有幾千名來自南韓十六個行政區的少男少女湧入首爾。目的地,便是首爾的娛樂公司及附帶的特訓學校。這些學校,全部在門口掛滿韓星照片及簽名,並以「成功被選為練習生」作招徠。記者在首爾江南區走一轉,就發現超過一百間類似的「造星」學校。走進其中一間,排舞室正播着韓國少女組合「少女時代」的快歌《I Got A Boy》。

我要做Super韓星

七名年齡十二至十四歲的「女童」,正猛烈地隨着音樂,搖擺着腰部跳勁舞。其中一個身材還未發育、一臉稚氣的女童做出拱橋姿勢,排舞老師嚴厲喝令她說︰「Hold住這個姿勢。」女童屏息靜氣,像被點了穴似的九十度扭腰,老師又兇着說︰「低點…再低點…腰再往下……」染了一頭金髮的金熙善忍耐不住,哭起來。金熙善十二歲,就讀小學六年級。金說,她在七歲開始到學校學跳舞唱歌。「我最鍾意2NE1(2NE1是韓國四人女子組合,與BIGBANG屬同一間娛樂公司,該公司去年賺了一千六百多億韓圜(約港幣十一億元),覺得她們唱歌跳舞都好漂亮、好有型,希望能像她們一樣站在台上,代表國家去外國表演。」金熙善說學校大部分女同學都像她一樣,六、七歲便被父母安排到跳舞唱歌學校學習,一週最少兩次,每次兩小時。「除了在學校跳,在家裡亦會練習至深夜才睡覺。起初是爸爸媽媽逼我的,但後來自己都希望將來可以被娛樂公司選中做練習生,將來可以做明星,所以現在我日日返學就等放學,可以快點來這裡跳舞唱歌。不過,有時真的辛苦到哭。」小小年紀的金,老積地說。韓國實行九年強制教育,兒童必須讀畢初中課程。而這些造星的特訓學校,並無任何入學限制,大部分韓國兒童的父母都會安排子女放學後到這類特訓學校學習。「我媽媽話我讀書唔到不重要,但跳舞唱歌就要勤力,仲話我十三歲生日會帶我整容。」韓國不少家庭教導孩子以成為練習生作志願,高中便自動退學,○六年出道的BIGBANG成員勝利及○七年出道的Wonder Girls成員昭熙,便是這樣出來的。

練習生恐怖特訓

不願上鏡、十九歲的鄭娜曾被一間出名的娛樂公司選中成為練習生,她向記者透露她的恐怖特訓經歷。「成為練習生之後,我正式退學,之後公司安排了我入住宿舍,美其名是讓我們五個成員更有默契,其實是方便公司全權監控我的生活。我被安排每日唱歌跳舞八小時,其間不可以私自外出,不可以私自交朋友,絕不可以拍拖。我們六個女仔,本身都不識,所以好陌生,加上公司話會每期看表現淘汰人,所以各人為求上位,勾心鬥 角,真的好大壓力……「曾有一個同房,佢請我飲泡菜湯,我一飲落去,原來佢加了很多辣椒,我即時沙聲,第二日有一個很重要的內部選拔,我被老師臭罵一頓,也就這樣沒了。」鄭透露,她知道公司內成績不好的練習生,為了繼續可以留在公司,會出賣自己去陪酒。「她們會被叫去裝了鏡頭的排舞室,擺出各種能展露身材的姿態,後來才知道是一些老闆透過鏡頭選人陪酒。很多練習生最後都不情不願去了,因為擔心不順從便不能出道。」○九年,只有廿六歲的韓女星張紫妍於家中吊頸自殺,她曾被所屬娛樂公司逼迫向三十一人提供超過一百多次性服務,以換取工作,稍不順從,即被毆打。張所屬的娛樂公司負責人在事件傳開後,亦只被判暴力毆打罪。

公開試鏡

雖然,韓國當地近年不停爆出韓星背後的黑暗,但慕名而來到首爾,發明星夢的人還是多如牛毛。首爾的造星學校,每月有近千名想做明星的學生,乖乖送上最少六十萬韓圜(約港幣四千二百多元)的報名費報讀。據知,現時約八百人只有一個能成為娛樂公司練習生,競爭比起升讀韓國大學還要激烈。除了入讀造星的特訓學校,另一個踏入娛樂圈的途徑便是每週的試鏡活動。現時,首爾每週都最少有五間娛樂公司進行公開試鏡,每次均有二、三百人參加。上月中,其中一間娛樂公司便在首爾江南區舉辦試鏡,下午二時,近百名參加者便從四面八方湧向公司門口。在零下五度的低溫下,金秀勇已等了兩小時。「出面等兩小時,入到去裡面又要等叫號碼,通常等一至兩個小時,真正讓你表演的時間只有二十秒。」金廿三歲,在韓國第五大城市光州的光州大學就讀土木工程,去年臨近畢業,他決定休學,乘六小時巴士隻身到首爾「造明星」。

終極韓星

金來到首爾,帶着一張被鋪、一個結他,與朋友合租了一間約二百呎的「考試院」(即板間房),在狹小的房間內「苟活」,然後每星期到娛樂公司參加公開試鏡,希望有天被選中。金在半年間已參加了十次試鏡,至今仍未被選中,現在只靠以前兼職做模特兒所賺的一百五十萬韓圜(約港幣一萬元)交租過活,心急如焚。「現在出道的組合,隊長一般都是二十、廿一歲,其他成員的年紀更小。我廿三歲了,今年不被選上,就沒機會。」金說,在韓國,要成名,要發達,就要做韓星。「大學畢業有什麼用?根本不能出人頭地。為了要做明星,我已經準備好要去整容,就是要我提供性服務,我都在所不惜。我們韓國人,有哪一個可以像PSY一樣,一年賺八百萬美金,連美國總統奧巴馬也跟他跳舞?」

炮製韓星救國

製造韓星,韓國政府不遺餘力。

60年代以前,韓國因日本統治及內戰,令韓國傳統文化一蹶不振。

1961年,總統朴正熙上任,重新發展韓國文化,並提出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結合成文化產業。

80年代,韓國娛樂圈仍以民謠為主,直至90年代,韓國開始出現結合美式Rap及Rock風格的音樂,組成的樂隊受當地年輕人喜愛。

1993年,被稱為「文人總統」的金泳三上台,發現當年美國荷李活電影《侏羅紀公園》年賺8.5億美元,相等於當時韓國逾一百萬輛出口汽車的收益。於是金泳三開始發展娛樂產業,並推行國家文化五年計劃。

1994年,「文化產業局」成立,宣傳文化對經濟的重要性,推動各種文化政策,並研究法律體制保護文化產業。

1997年,韓國設立「文化產業基金」,向新創辦的文化企業提供貸款。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韓國經濟大受打擊,連帶偶像組合亦要尋找海外市場。金大中總統上任,韓國政府為了振興經濟,正式提出「文化立國」,發展以K-pop、韓劇、電影、遊戲、動漫等文化產業開創經濟。

2000年,成立「韓國文化產業振興委員會」,制定韓國文化業政策及計劃文化產業振興基金營運 方案。

2001年,韓國成立「文化產業振興院」,其後五年,每年投放500億韓圜(約港幣3.5億元)培訓、創業及開拓海外市場等方面。

2003年,韓國推出長篇古裝劇《大長今》,背後獲得振興院大力資助,該劇在亞洲各地播放時掀起熱潮,香港於2005年播放。

2007年,政府投放4000億韓圜(約港幣28億元),向企業提供優惠性貸款及提供培訓資源,演藝培訓學校及娛樂公司從中得益。

2005-2009年,韓國當紅男星Rain及女子組合Wonder Girls,先後進軍美國,Rain於2006及2011年分別當選《時代雜誌》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位風雲人物。Wonder Girls以歌曲《Nobody》,於2009年打入美國Billboard歌曲榜,並於2011年拍攝電視電影《The Wonder Girls》。

2012年,PSY憑《Gangnam Style》紅遍全球,Youtube瀏覽量逾十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310

券商創新三部曲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305/t20130522_443056.htm
2012年被稱為券商創新元年,監管層不斷鬆綁及鼓勵創新。經紀業務競爭日趨激烈,一步步從「藍海」駛入「紅海」,直至「深紅」區域。網絡化經營或許將為全行業重新洗牌提供契機。

  

  一直作為金融行業四大支柱之一的證券業,近年來的發展始終略遜於銀行、保險和信託。中國證券業協會公佈的券商經營數據顯示,最近三年,除2010年實現全行業盈利以外,已經連續兩年出現10%以上的券商虧損比例。2012年全行業淨利潤在上年暴跌49%的基礎上,再度下滑16%,至329.3億元。而有關券商裁員減薪、停發年終獎的消息更是屢見報端。

  

  券商的幾輪沉浮都跟中國證券市場的牛熊週期密切相關,因此就有證券從業人員自嘲:證券業與耕地種田一樣是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券商陷於被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倚重經紀業務。即便在大力發展資產管理、通道業務的今天,從上市券商的年報來看,證券經紀業務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仍大多在30%-50%之間,對券商整體經營至關重要。

  

  正是這個營收佔比大戶,業績下滑卻異常堅決。根據證券業協會的數據,2012年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504.07億元,降幅達27%,並且是連續第三年降幅超過20%。上市券商在年報中大都將經紀業務下滑歸咎於市場環境惡劣。如果收入下滑僅僅是因為市場的漲跌,那還不算嚴重,因為牛市時依然可以收復失地,甚至賺得更多。

  

  但原因果真如此單純嗎?其實不然,經紀業務收入的下滑還與激烈的價格戰有關。深交所《2012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證券公司的平均佣金率為0.08%,相比2011年的0.11%下降了37.5%。把時間軸拉長,證券行業的佣金率從最初的0.3%,逐級跌破0.15%、0.1%等關口。如今,在東部沿海地區和營業部集中的地方,佣金率低至0.05%,甚至0.03%都屢見不鮮。

  

  毫無疑問,證券經紀業務曾經坐等客戶上門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的「藍海」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僧多粥少的市場環境,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同質化服務,勢必導致價格戰。面對已經駛入「紅海」的競爭格局,各家券商都使出渾身解數,想通過創新來制勝。

  

  創新1.0:差異化服務之殤

  

  為了打破「靠天吃飯」的境遇,證券行業從2011年起積極開展投資顧問業務,將原來混成一鍋粥的客戶按需求分級分類,並按照不同客戶的特徵來提供有針對性的投顧服務。按照國內券商的定義,投顧服務主要是向客戶提供買賣建議,並不具備代理客戶操作的職能。一些券商也曾探索由投顧為客戶提供專項資產管理服務,把簡單的佣金收費變為賬戶管理費和收益分成。但這種模式因政策不明晰且風控難度大,只有少數券商試行,並未成為主流。

  

  業內普遍採取的是投顧收費模式,即提高原本接受投顧服務的客戶佣金率。這個模式的優點是簽約、退簽手續簡單,客戶方面也容易理解。不過,它最大的缺陷在於,沒有改變券商收入僅與客戶交易量掛鉤,而與客戶收益無關的現狀。也就是說,券商在付出了聘請投顧的成本之後,有可能存在著要求投顧想辦法提高客戶交易量創造收入,而非從客戶本身利益出發給出投資建議的內在利益驅動機制。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在2011-2012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國內A股陰跌不止,客戶仍會收到大量提示所謂把握「交易性」投資機會買入的短信和電話,建議其進行各種交易。最終的結果其實是兩敗俱傷,客戶資產持續縮水,而券商賴以收取佣金的基數也在下降。

  

  券商並不傻,知道這種「殺雞取卵」的模式難以持續,所以在通過投顧模式做存量「單產」的時候,也在大力開拓新客戶,通過大量引入經紀人和客戶經理來開展營銷。

  

  但是,激烈卻同質化的競爭,卻使客戶經理和投顧的行為漸漸「變形」,特別是在各個券商的營業部。本應負責營銷的客戶經理,不得不通過派送禮品、推薦股票來吸引客戶,而本應承擔指導客戶交易職能的投顧,則漸漸承擔起了營銷的職責,跑客戶成了工作的主要內容。

  

  儘管此時各家券商在差異化服務上做出了努力,但遠談不上創新,只不過是對過去長時間的服務欠賬進行了一次集中性的補欠。當各家券商都組織起投顧和客戶經理隊伍之後,不僅成本大幅增加,大家又都回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證券經紀業務從「藍海」駛向「紅海」的軌跡,絲毫沒有改變。

  

  創新2.0:試水網絡化經營

  

  投顧服務的推出儘管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客戶體驗。然而,券商行業還出現過不少讓人匪夷所思的偽創新。

  

  面對佣金率的無序下滑,江蘇、浙江、廣西等地方證券業協會先後在本轄區設立新開戶最低佣金標準。地方保護規則的出台,儘管頂著行政干預的壓力,但確實讓水深火熱中的券商們鬆了一口氣。可惜的是,市場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在各家交易、服務並沒有實質區別的情況下,又降不了佣金,結果送米、送油、送iPhone就成了券商爭奪客戶的「創新」方式。此舉甚至催生了一批在不同券商之間頻繁轉戶、套取禮品的「極品」客戶。客觀來說,投資者仍比券商更理性,既然股市低迷無錢可賺,何不通過轉戶賺點禮品補貼家用?這可就苦了券商了,不僅增加了營銷費用,還仍陷於無序競爭的漩渦之中。

  

  這種偽創新的局面,直至2012年5月被業內稱為「創新大會」的全國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才看到了破除的希望。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創新大會」上管理層傳出的最大限度放鬆管制的聲音,卻讓券商股應聲而跌。個中原委在2013年初揭曉,《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證券賬戶非現場開戶實施暫行辦法》先後出台,原來監管層有意在營業機構設置、投資者開戶環節進一步降低門檻,將券商逼入「深紅」區域,倒逼真正的革新。

  

  知道「大限」將至的券商,這才鉚足了勁在模式創新上下功夫。

  

  在互聯網大發展的時代,證券公司也積極利用起了這一高效、便捷的平台。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先後開設了自己的網上商城,提供理財產品銷售、預約開戶等便捷服務。而2013年3月13日,方正證券泉友會在天貓商城的旗艦店正式開通,將旗下資訊、軟件、專屬投顧等服務悉數上線,更是券商借助天貓巨大的註冊用戶基數來擴大自身影響力的創舉。相較之下,華創證券的網上商城則略顯另類,其金融超市中除了兩款同花順的軟件在售外,並沒有自身的金融產品或服務可供選擇,反而是琳瑯滿目的手錶、皮帶、皮包等奢侈品更吸引人的眼球。儘管有超出經營範圍之嫌,但仍不失為一種嘗試。而從4月1日起,首批獲得離櫃開戶許可的券商可在網上為客戶辦理開戶。

  

  在互聯網上銷售產品和服務是營業機構的延伸,網絡化經營最大的優勢在於,大大拓寬了券商的客戶渠道。通過網上金融超市的開通,全國各地所有券商的客戶都可以成為網上金融產品的購買者。而網上金融超市一站式的服務,也打破了原來客戶要到營業部簽約才能享受增值服務的地域和時間限制,經營效率可以大幅提高。

  

  創新3.0:純網絡券商猜想

  

  無論是提供手機交易軟件、提供投顧服務這種改善用戶體驗式的創新,還是金融超市這種經營模式上的創新,都存在著一家帶頭、眾家蜂擁的風險。券商進行創新的主要動力是尋求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但從現有情況來看,這種差異化只會停留在提供創新服務的時間先後,而非服務內容本身。國內證券行業人員流動頻繁,對某些券商來說,「創新」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挖角先發券商。人員在不同券商間循環,不久之後大家就會發現又都站在了同一條水平線上。

  

  這是因為目前的種種創新尚未觸及證券行業的核心問題,那就是經過多年粗放式的發展,證券行業其實也面臨著與實體經濟行業類似的「產能」過剩。

  

  從經紀業務這塊來看,全國證券營業部超過5000家,中國銀河證券、華泰證券所轄營業部各自超過200家。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013年2月28日公佈的「證券營業部相對飽和地區名單」,除了天津和青海,幾乎所有的省、直轄市的主要城市和地區的證券營業部都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市場容量有限,營業部數量幾近飽和,而這個時候監管層有意放鬆營業部設立和開戶管制,無疑會加速行業的洗牌。

  

  行業變革已經迫近,儘管具體的發生時間尚難以判斷,不過行業洗牌的結果,或許可以從美國經紀商如今的格局中一窺究竟。根據在線經紀商比較網站StockBroker.com提供的數據,美國主要經紀商的佣金水平從每筆交易收費8.95-9.99美元的Etrade、Charles Schwab到收費2.25-2.5美元的Lightspeed Trading、Just2Trade,費率相差超過4倍。而由於前者還提供諸如資產管理、產品銷售等服務,與低費率經紀商並不產生直接競爭,因而費率得以保持穩定,不會出現競相殺價以吸引客戶的情況。

  

  反觀國內,傳統券商曆史負擔較重,打破現有利益格局的動力不足。反而是東方財富、大智慧、同花順和萬得等金融數據提供商有可能成為從行業外打破傳統券商行業規則的排頭兵。一來它們沒有大量的營業部資產、人員等負擔,二來它們長期從事金融軟件客戶端的開發,對客戶需求有深刻的認識,也已經形成自己的客戶群體。一旦證券牌照和網上開戶放開,它們就有機會迅速崛起,成為持低費率之勢的純網絡券商代表。而傳統券商要麼著力推出依附於經紀業務上的增值經營模式,要麼就是被純網絡券商拖垮。經營模式差異化的結果,可能最終讓國內券商形成類似美國那樣低費率和高費率經紀商各自服務目標群體的均衡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