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第七街系列第三集 ---- 成立才10年,年收入1億美元

林能平在泰國出生,孩童時期移居到加州 不是St. Martin畢業,亦非Parsons,從未學過設計,半句中文也不懂,所謂的美學訓練,只是幼年受裁縫母親縫縫補補的耳濡目染。10年過去,零售點在美國已開到250多家,遍佈26國。私人公司未上市,官方收入難以獲悉,但就Insider估算,僅16家獨立門市的總共年收入,就已經超過了1億美元。

毫無背景,亦無漂亮的CV前提下,是如何一步一步打開市場的?

然而要經營好一個品牌,光靠創意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在成立自己的品牌之前,林能平的時尚履歷不算突出:他曾在Beverly Hill的名店做過週末兼職,在某個不知名設計師的工作室做過實習生,還成立過一個叫Development的不知名的垃圾品牌。直到2005年,林能平在巴黎的一個布料會上遇到了周絢文,兩人 一拍即合,決心一起創業。那一年倆人都剛好31歲。

周絢文是林能平的商業合作夥伴,他們兩個都是出身平民的第一代華裔,老母都做過裁縫。1986年,周絢文隨著父母從浙江寧波移居紐約,一開始和家人只能住在紐約下東區一個只有37平方米的小屋子裡,是典型的80年代中國移民家庭, 她的父親,是中菜館廚師。 

品牌成立之初,周絢文拿出了75萬美元和紐約公寓的房產作為抵押,林能平則離開家鄉飛往紐約,一個出錢一個出力,作為CEO,周絢文在林能平的創意之上,負責設定所有商品的價格以及全部的管理工作。

在時尚產業中,周和林就是天作之合。 這對合作者一周談論生意兩至三次,也果斷留存自己的空間,他們在同一棟樓工作,但在不同的樓層,公司內貿易和創意部分被分得很開。 有時碰巧趕上,就順便一同吃早餐。 

2004年到2006年,美國迎來了時尚品牌創業的一股浪潮:Tory Burch, Alexander WangThe Row都創立在這個時期。在其他的設計師都忙著擴充產品線,擴大的價格區間,與奢侈品牌拉攏合作,以及考慮上市的時候,林能平跟周絢文卻在專注開店,慢慢成長出來14家全球的獨立門店,批發客超過400幾個,價位在300美元到700美元之間,是讓年輕人也負擔得起的定價之上,好面料外加細緻的剪裁,依舊維持著品質,這樣的市場如今不需要解釋。

天時地利還要人和,2007年,林能平先到了Vogue主編Anna Wintour的在輿論和人脈上的支持,之後很快在紐約Mercer街開店。呢條街有Carven, Rag & Bone, Derek Lam 10 Crosby,周圍還有Marc Jacobs, Armani, Vera Wang以及巴黎世家等品牌,人來人往,是世界級戰區。

品牌迎來第10年,創立此品牌是二人都是31歲,因此,索性就叫3.1PhillipLim




林能平曾公開回憶過他的Mentor,已經退休的紐約Barneys百貨前任CEO Howard Socol。他說這位老先生曾告訴過的一句話讓他銘記在心:「如果你必須在商業與創意間進行選擇,那就毫不猶豫選擇創意。」

香港不是一個適合創意創業的地方,過來Big Apple或西岸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13

第七街系列第二集 ---- 猶太Joe和他的Shit Thing


資本是理性,而這種理性與投資的視角和資金來源相關,猶太人做投資是看未來,看的是三年、五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猶太人的每一個Startup、每一個American Dream,每一樣創新都有可能改變世界。

猶太Joe幾代都是從Garment District發跡的紐約成衣商人,佢自己經常要飛孟加拉、緬甸、越南、金邊、強國開會查貨查貨,這些發展中國家衛生條件有幾惡劣,大家難以想像,他為瞭解決自己天天大便的衛生問題,索性自己動手研發一件產品出來,近年流行一個叫「創客」Maker,佢本身就是一個創客,搞好產品,搞好專利,搞好品牌,擺上Amazon賣,馬上成為五星,馬上成為爆款,好評如潮。Walmart走來,要求獨家,睬你都傻,No Way,猶太人一係就唔做,一做就做全球生意,於是他想起身在亞洲的我,撥通Skype

「老占,你今日痾左屎未?」「WTF?你晨早流流打來就問我痾左屎未?」「我就因為自己痾屎的問題,發明了一款產品……X爆呀,我要你幫手。」


強國人不缺爆品意識,強國企業為什麼就做不出好產品?

強國老闆做夢都在想如何把產品賣爆了。可是就是缺少的是開發爆品的能力,只會做出會爆炸的產品、中國產品,天天會爆炸、蕃茄會爆炸、椅子會爆炸、的士會爆炸、工廠會爆炸、天津會爆炸、卻不知道如何弄出一款爆品出來,

企業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產品。一件好產品要具備三個元素:真,善,美,而這些強國企業往往永遠就做不到。

產品是企業中的一件事嗎?產品是企業中各種事情的一個結果。Peter Drucker說過,利潤只是一個結果,利潤甚至不是一個目標。


好產品的三個元素:真,善,美
真就是真理。對企業而言,就是產品的研發能力,以及所掌握的技術與人才。包括你對技術資源和人才資源理解和瞭解程度。善就是善良。對企業而言,就是把握市場需求的程度,以及為市場做貢獻意願的強弱。美就是靚。對企業而言,就是藝術與文化的底蘊,以及體現在產品上的藝術美感、品味或品格。技術就是這財富的真正源泉。因此技術也就成為一種稀缺資源。誰控制了核心技術,誰就對產業價值鏈有話語權,有支配力和影響力,有議價能力。

猶太JoeAquinelle就這樣爆出來,純天然、無添加、全球首創、全球專利,是為「真」。

消費者需要的是生活方式,需要的是能夠滿足生活方式需要的產品與服務。一句話,今非昔比,企業面對的是,成熟的市場和不成熟的產品。面對這種迅速逆轉的環境,面對這種急轉直下的形勢,大部分企業是束手無策的。

然而,從創造價值或創造物質財富的角度看,企業更應該在產品的功能和品質上下功夫。通過提高產品的有用性及其使用價值,來提高產品的性價比。尤其要關注,通過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品質,來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猶太人的思維,推銷策略可謂深謀遠慮,謀定而後動。先是組成一個圈,形成策略聯盟,用系列的策略,持續而連貫地對一個市場進行滲透。他們會小心翼翼的在一個點上進行滲透,這個點,可以是技術(),需求()或藝術()

一旦得手就開始全球延展,通過產品的反覆運算進行延展。放棄一些元素,增加一些元素。不斷跟進消費者生活方式及其演變趨勢。同時不斷培育自身的能力,包括核心競爭能力,保持企業與消費者同步成長。並努力維持三者的平衡,即企業的成長,消費者的滿意和競爭者的超越。

另外一個方面,猶太人投資的看未來,要看的是三年、五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所以它如果不理性,今天這個風口上沖到這裡,明天在那幾風口上,他就沖到那裡,這樣的投資是不會成功的。

一般來講,比較爆的概念往往三五年之後就一定會出問題的,例如那些會爆炸的小米手機。

這是這麼多年來在這種經濟領域中,我從創業也好還是做投資也好,自己深刻體會到這一點。今天非常爆的概念,一般來說三五年之後會發現問題。大家回想一下,互聯網從崛起到現在,真正爆炸性成長的很少。Facebook是爆炸性成長嗎?Amazon是爆炸性成
嗎?Google是爆炸性成長嗎?都沒有。都是慢慢發展起來的,並且在互聯網技術發展大潮中快速成長時期,這些企業跟這樣的大勢一同成長應運而生,這樣好的天時地利才有這樣大規模有價值企業的誕生。

在這裡面有很多資本理性的努力,也有很多像這些優秀的創業者,這些企業家艱苦地奮鬥,才成就了這樣的事情。沒有多少特別爆炸性成長的。

前提是我有一個很好的產品。這樣的話形成一種用戶上的壟斷,然後通過資本的認可更進一步地大規模的燒錢,使這個資本的投放本身大規模的投放構成門檻,讓競爭者望而卻步。然後自己實現市場上的壟斷,進而回過頭來在資本市場上獲得價值認可,融了資本進一步投放到自己的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中。這樣一種模式確實是最近幾年出現的,但是這樣的模式實際上不多的。

我在過去的投資過程中,基本上我投資的項目一般在四年到五年通過IPO或者賣給上市公司,然後Exit,基本上是這樣的時間,當然有快的。

你的產品到底好不好?到底企業是不是真正有價值?真正有很強的盈利能力,它未來三年、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是不是有很好的發展,這些東西總是資本要考量的。短期投資的確實有,根據過去的經驗,我認為資本是非常地考慮未來會怎麼樣的。

Aquinelle的中國、香港、台灣、以色列、新馬泰緬、澳紐的獨家代理在我們手裡,並擁有紐約母公司原始股權,各地有興趣合作方可電郵,非誠勿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14

第七街系列第一集 ---- 紐約的深水埗

衣食住行「衣」為先,紐約曼哈頓第七街到30幾街這一區,就是傳統猶太人的Garment District,這做曾經是美國製造業的繁華中心。你在美國做成衣生意,一看對方的咭片,呵,三十幾街,自己人,如果冇公司喺呢度,基本上你都係大極有限,因為這裏有數不清的財富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許多歐洲城市的服裝廠轉移到呢度,由德國和中歐來的猶太移民、大多不能說英語,女工在這裡日車夜車,提供充足的廉價勞動力。從第六大道至第九大道和第34街至第42街,刻劃出當年的曼哈頓中心。20世紀2050年代是該地區的鼎盛時期,成衣運送至全國各地的,午餐時間,你幾乎泊不到車,街道是非常擁擠,卡車永遠是Double Parking



紐約市的服裝業是集成承包商、製造商和批發商的多元生產網絡,如像一個生態系統,包括紡織品、針線、紗線類和服裝輔料、配件輔料供應商的支援,是美國的荔枝角加上深水埗,這些公司實際上是殊途同歸:他們將紡織品製作成成品服裝,通過百貨商店、專賣店、Catalog訂貨目錄和全美範圍內的其他交易管道進行銷售。長期以來在美國服裝供應鏈中佔據重要地位。

Garment District的強勢是海外供應商無法比擬的靈活性、速度、品質和可依賴性。年輕設計師相繼前來紐約,高端服裝製造繁盛,以及紐約市通向現代化設計與時尚資訊的直接通路。各大時裝品牌如Carolina HerreraOscar De La RentaCalvinKleinDonna KaranLiz Claiborne都擁有坐落在服裝區展示廳,生產設施和辦事處。

到了20世紀80年代,紐約本地的製造商因房地產價格上漲而承受壓力,工廠老闆開始尋找更廉價的勞動力,企業開始海外設廠,該地區的輝煌日子黯然早已不​​復存在。911恐怖襲擊亦造成相當數量位於曼哈頓中城的工廠倒閉,局勢嚴峻。如今,咖啡廳,酒店,零售,高檔酒吧和非時裝企業、餐館都紛紛搬入Garment District,甚至有建築公司,高科技公司和廣告公司。

儘管該區日漸式微,但服裝區總會讓人想起紐約的根源,近幾屆紐約市市長都在擴大該地區的影響力,並證明她仍是時尚世界的中心。


上一任紐約市長Michael Bloomberg在任期間(三任)成為了時尚界最熟悉、歡迎的面孔。他曾經親自向設計師Ralph Lauren頒發榮譽崇高的「紐約市之匙」,又曾選擇Armani的《One Night Only》活動當晚,宣佈將1024日定為Giorgio Armani日,為紀念他在國際時尚產業的影響力及對紐約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等。

Bloomberg更推動政府從2010年開始研究編制一個名為「時尚紐約2020」的計畫,這項為期10年的計畫建立了可靠的時尚業獎勵機制,同時包括Fashion Draft NYCDesign Entrepreneurs NYC共同栽培下一代時裝人才。

彭博的繼任者是民主黨人Bill de Blasio,儘管其競選政見幾乎都站在彭博政策的對立面,但他同樣重視時尚業的發展,專門出席了今年2月的紐約時裝周,並宣佈給7家小的服裝生產和設計企業300萬美元,政府將通過公私合作的基金方式支援服裝企業的基礎設施升級、工人培訓和更新先進的生產設備。

近年,紐約市良好的發展環境吸引了846家服裝時尚企業的總部入駐,這幾乎是排名第2位巴黎擁有服裝時尚類大公司總數的兩倍多,比巴黎、倫敦、米蘭服裝時尚企業總部的總和還要多。

為了進一步開拓紐約市在全球服裝市場的前景,推行如下戰略:



紐約時裝周:一年兩次的New York Fashion Week促進城市市場產業的繁榮。時裝週期間,全城舉辦500多場活動展示設計師作品,每年吸引約23.2萬人次出席。

媒體和營銷:紐約是美國的媒體和營銷中心。也是Harper’s BazaarInStyleVOGUE等世界主要時尚出版物的總部所在地。主流時尚媒體和營銷企業為紐約設計師推出自主品牌、吸引世界目光搭建平臺,為紐約時尚產業的增長提供助推。

時尚製造:紐約一直是強大的時裝製造業中心。全市所有製造業崗位中的31%屬於時裝製造業。

服裝批發:紐約是美國最大的服裝批發地,佔全美27%。紐約每年憑藉75個主要展會和數以千計的展廳吸引57.8萬買家前來採購。

服裝零售:紐約是美國最大的服裝零售市場,每年的銷售額達到150億美元,這個市場還在不斷壯大。預計2015年至2018年,紐約服裝及配飾店的就業人數將增加15%


有份為NYC政府出謀獻計的猶太Joe是我好友,幾代都是從30幾街發跡,他最近又有新諗頭,你可以完全不要理會什麼創科局在搞什麼,但是你必須留意美國本土的猶太人在搞什麼,因為每一個Startup、每一樣創新都會改變世界。如果你不懂得發American Dream,基本上你都係大極有限。(未完待續)


伸延閱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