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盆生意是如何吸引巴菲特的眼球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6101

巴黎:

先多謝多個Blog友的股票報料。

在此我談談生意人是如何留意一盆生意的機會。

生意人在洽談生意 的第一個問題,不是問P/E,也不是帳面值P/B,他們通常想知道的是:
1.這盆生意,有多小營業額Sales?
3.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多小?
3.純利率Net profit Margin是多小?

這些問題,上至財富十大生意佬,細至街邊魚蛋小販都 是相同。

假如有一檔生意A的營業額是10億元,它的純利率很平常,只有5%,賺5千萬元。
或B公司營業額是2億元,純利率很高, 是40%,亦賺5千萬。
生意人接著就會問:
1.到底工廠有幾多資產?
2.用幾多人?

這很重要,因為:

總資產代表需要 的資金,總工人代表管理的複雜性、難度。如果:

i)   10億元的額業的A只需要2億元的資產,Assets Turnover就是5倍,即使純利潤率低,也是非常吸引,這時候,生意人就會問,幾多錢?即使是5億元,P/B是2.5倍,P/E是十倍,生意仍然是化算,條數 很易計,即使50%盈利派息,A公司首年,可以把餘下的錢再加大產能,在100%沒有借貸下,增長率是12.5%(5千萬除以2億),詳細如下:

       派息比       增長率     Yield
        0%                25%        0%
       10%               22.5%    1%
      40%                15%       4%
      80%                5%         8%
     100%               0%       10%

ii) 2億元的營業額的B公司,若需要3億元的資產,Assets Turnover就是0.67倍,但是它的純利潤率高,也是不錯的,如果價錢亦是5億元,P/B就是1.67倍,P/E仍然是10倍,增長率和Yield 比例如下:

   派息比       增長率     Yield
        0%               16.7%      0%
       10%              15%       1%
      40%               10%       4%
      80%                3%        8%
     100%               0%       10%

啟示:


從上面的兩組數字顯示,Sales To Fixed Assets的倍數比,對於一支股票的長期價值非常重要。這亦是價值投資派的一個重要指標。

不過有一些行業,像茫格說的水漲 船高行業,它們根本不怎麼再投資,股神甚至說,那些管理人分分鐘是庸材,但也應買入股票。因為,它們的Turnover的大餅是因經濟好、其它人、行業出 錢賣廣告而自動上升。例如VHS & Beta, DVD,藍光........等等的互相優化、血并,只會一直加大Disney的影片權收入,運動的註重,雪箱的發明對可樂的收入,當然這類企業的成功率 只有1-2%,即100間98-99間會倒下,Winner takes it all。

資產需求小的行業能產生大額盈收的行業,或盈收 的利潤率高的行業,如果沒有保護,自然引入新競爭者分薄了市場的份額,或在競爭中把利潤率殺下來,又假如一間企業運用了槓竿借貸....等等,研究時就需 要一些很多事實的根據、調節和腦汁。

最近我研究神威藥業就發現,大陸的藥廠的研究費投入小得可憐,只有營業額的1至2個%,而美國的大藥 廠,如JNJ,MRK..普遍都有10%以上。因大陸藥廠,只是用外國已過期的專利藥方,做一些換湯而不轉換配方的藥,趕快一點在中國拿了個保護,就坐著 等中國人富有、多病、注重身體的速度上升,而年年營收大升,純利率高之餘,Assets Turnover又高,我一時真不知如果評估它們,也不知這種科研法是否能持續發展,或是非常適合國情,唯有把它們放在自已的雷達監視中。

結論:


下 一次Blog友股票報料,不妨先把注意力放在Assets Turnover和 Sales profit Margin兩組數字,然後才問價錢,P/B,P/E,這樣的話,我回答時就事半功倍。

另有一問題希望Blog友可指點,Google的 股票的篩選工具,並沒有Sales To Assets準則,不甚就手,有些很好的又只限美國市場,不知各位有沒有港股篩選工具的企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62

不是組合,是一盆生意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14.html
巴黎:

巴郡是股神一個被動式投資的旗艦,一般人會簡單稱為一個組合。

筆者幾年前留意到,巴郡的股東大會業績公告,股神並不是像其它的基金,只公告組合的資產值增加多小,或組合中的股票的市價今年比較上前變化多小。而是如一般公司無疑,公告比較往年銷貨多小,營利多小。

在未知道價值投資前,筆者是從來未有想像過,買股票可以當是自已成立一間,有銷貨,有營運,有工人的公司。


後來,筆者花了不小時間,做了每支股票的最近幾年每一股的比例的銷貨金額、盈利率、派息、資產淨值、工人人數.......等等,然後乘以自已的持股數。最後便得出我的公司(總組合)的銷貨合額,每年利潤,又每年從這間公司分了多小股息,有多小利潤保留在公司,整間公司(組合)帳面增值了多小。

如是者,筆者就創立了一間有銷貨,有利錢,每年為自已隱賺百萬的生意。

創立了生意,那位市場先生一如以往熱心為筆者找尋兩種人,一種是心灰意泠,另一種是過份樂觀。不過現在筆者已了解並明白如何利用市場先生,過去我總跟大伙不好意思推,現在我讓前者低價轉賺錢公司給筆者,並高價轉公司給後者。

如果你是年青人,你現在買股票就應該抱有這是你在創業的心態,並應嘗試記錄組合的每一股實際的比例銷貨、資產淨值、盈利、盈利保留、幾年間變化。只是簡單一個計算機也能讓你分辨到買進的公司經營是否理想,你自已是否被市場先生利用。

抱有這個心態,才能正面去認識到所謂低價買入,並非股價,而是相對這份為你賺錢的股份的價值。只要三幾年,你必能成為一個較其它股民更聰明的投資人。

最近筆者續加大內銀股部份比例,并以爲今天的价較08年還要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53

澆過一盆冷水過後,什麽才是外賣行業的未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2/160149.shtml

澆過一盆冷水過後,什麽才是外賣行業的未來?
華創資本 華創資本

澆過一盆冷水過後,什麽才是外賣行業的未來?

為什麽食品配送比人們打車困難 ?為什麽投資者仍然感興趣?為什麽投資者要支付20美元來補貼你的午餐?

本文系華創資本(微信ID:ChinaGrowthCapital)授權i黑馬發布。

為什麽食品配送比人們打車要困難的多?請看來自矽谷的“病理報告”。

在剛剛發布的《2016中國外賣O2O行業洞察報告》中顯示,截止2016年6月,我國外賣用戶已達1.5億,外賣滲透率已達21.1%,半年增長率高達31.8%,餓了麽最近決定進軍傳統物流的消息也傳得沸沸揚揚。不過在美國,一度風生水起的外賣公司DoorDash估值已經縮水了三分之一,更多的公司倒閉或者選擇了退出,那我們來看看這個火熱行業到底發生了什麽?

Tony Xu是DoorDash的首席執行官,今年31歲,該公司的外賣員按照訂單給顧客送外賣。DoorDash成立於2013,一直發展的十分順暢。據統計,最多的時候它擁有超過700名員工(不包括其承包商的司機),DoorDash是這一領域的領頭羊。

Xu從小在灣區長大,他的父母開了家小型中餐廳,但是DoorDash幾乎每餐都賠本。

在過去五年里,投資者已經投資了幾十億美元給像DoorDash這樣的外賣創業公司,希望它們發展成一個有利可圖的壟斷產業 。

最近兩年,行業內湧入了一些新的玩家:傳統的食品訂購網站(如GrubHub.com,Seamless.com和Just-Eat.com)有自己的派送員,而像Uber,亞馬遜和谷歌這些商業巨頭也開始介入這一行業。

2

似乎每一家進入的企業都想從中分一杯羹,但是結果卻並不令人樂觀。

雖然外賣可能是2014/2015年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但在2016年這種競爭程度開始降低。越來越多的外賣創業公司開始“毀滅性的營銷”,它們都采用降低價格的方式來削弱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

不久之後,這個行業就經歷了第一場“慘重傷亡”:

1.外賣平臺 Sprig(曾獲投 5700 萬美元),停止了在加州帕羅奧圖市和芝加哥的運營;

2.外賣網站 SpoonRocket(曾獲投 1350 萬美元)宣布關停;

3.DoorDash(曾獲投 1.867 億美元)近 10 億的估值嚴重受挫;

4.Square 想把 2014 年以 9000 萬美元買入的送餐服務商 Cavier 賣給 Grubhub.com,但沒有成功;

5.私廚特色菜預訂平臺 Munchery 估值大規模縮水,同時 CEO 出走;

Bento 的增長魔咒

2016年不理想的投資情況是外賣公司的噩夢,《紐約時報》稱之為“按需夢的終結”,獨立科技媒體 Pando的叫法則更為形象——“食界末日”。

但這是怎麽了?一個泡沫產業沒落的如此之快?外賣只是一時的風潮嗎?

答案是複雜的,我們可以先從舊金山的一家名叫Bento的公司說起。

3

Bento的CEO Jason Demant(左一)

在2015年,盡管沒有在餐廳工作過,Jason Demant和他的聯合創始人Vincent Cardillo決定創建自己的外賣APP。該應用程序讓客戶訂購可定制的“便當盒”,這一服務將全範圍覆蓋舊金山。

他們在2015年LAUNCH音樂節上推出了APP與餐廳結合的程序Bento,由Uber投資人Jason Calacanis組織。 Bento的宣傳得到了熱烈的評價,該團隊很快籌集了200萬美元的種子基金。

然而,在APP正式發布的五個半月後,Demant的會計師告訴他Bento的損失相當大。事實證明,該公司正在以12美元出售制造和配送成本為32美元的便當。在原料、廚房設備、廚師、司機和開發其應用程序和物流軟件的成本下,Bento每餐虧損高達20美元。更糟糕的是,它們每周增長15%的業務。

雖然業務增長是創業成功的通常基準,而Bento的業務增長正在加速它們的損失。 盡管多盈利一分錢都帶給他們希望,然而最終Demant還是關停了APP和按需訂餐業務。

最後,Demant和他的團隊成功籌集到額外的10萬美元,轉向一個簡單的餐飲模式。

比起Uber,外賣的利潤微薄

為什麽食品配送比人們打車困難 ?為什麽投資者仍然感興趣?為什麽投資者要支付20美元來補貼你的午餐?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很荒謬。然而,它是投資者作出的與亞馬遜,Uber和現在Postmates(第三方配送服務公司)相同的戰略。投資者提供了超過十億美元的資金允許像Uber這樣的公司賠本運營,並提供低於實際成本的產品。這有助於它們贏得客戶並擠走競爭對手,一旦建立了壟斷,它們就可以提高價格繼而提高利潤。Uber把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作為一種武器,而這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該策略對於食品配送創業公司來說非常危險,那麽是什麽使得食品配送如此困難?運輸人只是一個連接司機和客戶的簡單問題,而食品配送創業公司需要處理連接司機、客戶和廚房等額外的問題。

額外的步驟不僅增加了額外的成本,而且使得利潤更少。客戶願意花三十美元讓他們自己穿越這個城市,但不願意花在自己的三明治上。因此,盡管駕駛員成本是可以比較的,但是食品配送服務不能為他們收取同樣多的費用。

對高配送費的心理厭惡迫使配送創業公司不得不找到其他收入來源。 DoorDash參與編輯餐廳的菜單,包括隱藏的20%的加價費,而大多數其他公司只需向客戶收取固定的配送費和餐廳的傭金。盡管如此,DoorDash還是沒有盈利。

機器人送餐是救星嗎?

4

擁有大量註冊司機的Uber正在盡力用自動駕駛汽車將司機取而代之,一旦成功,無人駕駛的車隊將會幫助外賣行業填補利潤的黑洞,不但免除昂貴的責任訴訟,而且減少了招聘的成本。

相對應的是,DoorDash招募每個送貨司機的成本超過200美元,據《紐約時報》報道,這些司機通常只為公司工作三到六個月,加上支付司機的配送費,DoorDash付出的成本十分驚人。

隨著按需公司規模的擴大,它們的成本並沒有下降。 據說Lyft每月虧損5000萬美元,而Uber每季度虧損約7億美元,食品配送公司的損失更多,那麽這些公司究竟如何能夠實現盈利?

也許,這一天的到來還需要漫長的等待。一些公司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節省勞動力,從自動“炸玉米餅機”到可以制造和送比薩餅的機器人等等。然而,對於無人駕駛,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法律問題和技術問題還在摸索階段。

但這並不是說,機器人在配送行業中並沒有進步:舊金山的一家創業公司Forkable使用人工智能機器人編制散裝食品訂單,它們不僅僅只處理個人訂單,同時向多個人提交大批量訂單。通過與寫字樓合作自動訂購“午餐盒”,這意味著辦公室經理不必面臨選擇食物的難題。

Forkable能得到客戶的喜愛是因為它們提供的餐點是高度個性化的,由於幫助用戶解決了挑選餐點以及等餐廳電話的麻煩,Forkable搞定了許多長期的食品配送合同。

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初創食品配送公司開始模仿Forkable的經營模式。

許多人認為創造“食品行業的Uber”就像創造Uber一樣簡單,只是加入了一些三明治,顯然不是這樣的。

盡管外賣行業遇到一些挫折,許多人對在線食品外賣仍然持樂觀態度。這些需求毫無疑問存在,但是如何獲得更多的資金?是否能及時用上無人駕駛車?或者投資者最終會厭倦等待嗎?

在外賣行業的競爭中,風險大,利潤少,競爭相當激烈。有些公司會失敗,有些公司會退出,但肯定也有最終能贏得這個價值上億美元市場的贏家。

5

未來可能出現的外賣模式

外賣 O2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