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51Talk發布上市後首次財報:營收9690萬元, 運營現金流由負轉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823/158346.shtml

51Talk發布上市後首次財報:營收9690萬元, 運營現金流由負轉正
張雪 張雪

51Talk發布上市後首次財報:營收9690萬元, 運營現金流由負轉正

財報顯示,51Talk運營現金凈流入達1360萬元(210萬美元),實現運營現金凈流入由負轉正,上一季度為凈流出370萬元。

i黑馬訊8月23日消息,51Talk無憂英語(NYSE:COE)發布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二季度財報,這是51Talk繼今年登陸紐交所之後首次發布企業財報。

資料顯示,51Talk於2011年11月正式上線,專註於外教1對1在線教育領域。於2016年6月10日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融資約7240萬美元。

財報顯示,51Talk運營現金凈流入達1360萬元(210萬美元),實現運營現金凈流入由負轉正,上一季度為凈流出370萬元。

另據財報顯示,51Talk二季度現金收入達1.952億元(294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7240萬元,增長162.9%。

凈營收人民幣9690萬元(146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3190萬元,同比增長203.5%。

111111

K-12業務現金收入同比增長423.1%

今年以來,51Talk的主要戰略轉向推進平臺化、深耕K-12以及技術產品驅動。51Tal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佳佳表示:“K-12是我們平臺上增長最快的部分,我們會繼續集中資源更好的發展這個市場。”

從K12業務的業績情況看,今年第二季度51Talk的K-12業務現金收入同比增長423.1%,達到人民幣9630萬元,其所占全部現金收入比例也從去年同期的24.8%提升到49.3%。

成本方面,51Talk本季的營收成本為人民幣3400萬元(51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200萬元,同比增長182.7%。增長主要來自支付教師總費用的增加,截至目前51Talk全球外教人數達到8400人,財報顯示,僅2016年二季度,51Talk活躍學員數量已達8.66萬人,同比增長118.7%。而財報數據顯示,51Talk二季度實現毛利6280萬元(95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990萬元相比,增長216.1%。毛利率64.9%,去年同期為62.3%。

運營費用同比增長121.9%

運營費用方面,2016年二季度為1.997億元(3010萬美元),去年同期為9000萬元,同比增長121.9%,增長主要來源於市場營銷費用、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這些運營費用的增長中均包含了由於股權激勵等相關費用的確認所帶來的增長,股權激勵相關費用須在IPO條件滿足後才能確認,故2016年第二季度之前無此項費用的確認。

此外,Q2會計賬面的運營虧損為人民幣1.369億元(2060萬美元),除去2016年第二季度的股權激勵相關費用人民幣2880萬元(430萬美元), Non-GAAP(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運營虧損為1.081億元(1630萬美元)。

51Talk首席財務官賴佑明說:“銷售費用占現金收入的比例在這一季度繼續下降,這是衡量營銷效率的關鍵指標之一。”

據財報數據,51Talk目前雖尚未盈利,但截至2016年6月30日,公司遞延收入(包括流動和非流動部分)共計人民幣4.393億元(6610萬美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為2.722億元。賴佑明表示,“運營現金流是我們的一項重要的財務指標,我們會緊密的監控。”

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回顧:

51Talk在2016年第一季度營收為7219萬元,較上一季度的5530萬元增長31%,較上年同期的2437萬元增長196%。

51Talk在2016年第一季度費用為1.4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6554萬元增長123%,較上一季度的1.45億元增長1%。造成費用大增的原因是51Talk市場和銷售推廣費用大幅增加。

51Talk在2016年第一季度運營虧損1億元,上個季度運營虧損1.12億元,51Talk在2016年第一季度運營利潤率為-139%,此前4個季度的運營利潤率為-200%以上。

51Talk在2016年第一季度凈虧9925萬元,上個季度虧損達1.14億元

在線教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633

51Talk或將進行上市後首次戰略投資,在美建立K12教育研究基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0/159326.shtml

51Talk或將進行上市後首次戰略投資,在美建立K12教育研究基地
i黑馬 i黑馬

51Talk或將進行上市後首次戰略投資,在美建立K12教育研究基地

51Talk今年5月推出美國小學產品後,這可能也是其在美投資的一家真正的美國小學。

i黑馬訊 10月20日消息,K12在線英語教育公司51Talk (NYSE:COE) 正在與美國某知名K12學校探討對其進行戰略投資,並達成深度合作,預計在美國建立K12教育研究基地。如果此戰略投資達成,意味著51Talk將在美國紐交所掛牌後完成首次戰略投資的完成。51Talk今年5月推出美國小學產品後,這可能也是其在美投資的一家真正的美國小學。

據悉,51Talk在教材研發、學術研究、教師培訓、學員交流等諸多方面與該美國小學就各方面深度合作和未來發展等進行了探討。“我們暫時還無法透露具體的在美合作的小學名字以及具體投資與合作細節,但是雙方的溝通非常順利,後續我們也會進一步公布具體合作細節。” 51Talk創始人兼CEO黃佳佳說。51Talk表示,其將展開深度合作的美國小學是通過美國認證的美國本土教育機構。

51Talk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張禮明說:“51Talk戰略投資美國小學對公司和用戶都具有戰略意義,作為一家面向中國市場的互聯網教育公司,我們在切切實實研究教學和美國小學教育理念以及致力於深化學術研發。”

51talk K12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701

順為資本李威:投資51Talk後,判斷項目我會做這四個層面的思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1207/160228.shtml

順為資本李威:投資51Talk後,判斷項目我會做這四個層面的思考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順為資本李威:投資51Talk後,判斷項目我會做這四個層面的思考

我個人的習慣是不把投資決策建立在創業者很強的融資能力上。如果把創始人融資能力強、能找到接盤俠作為投資決策的出發點,那這會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因為這是在投資創始人的嘴巴,而非整個團隊與業務本身的價值。

本文系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我個人的習慣是不把投資決策建立在創業者很強的融資能力上。如果把創始人融資能力強、能找到接盤俠作為投資決策的出發點,那這會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因為這是在投資創始人的嘴巴,而非整個團隊與業務本身的價值。

第一個層面的思考:

創業者是否在追風口

我在海外工作到2009年,正好在倫敦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當時所見到的場景就像《紅樓夢》描述的一樣,之前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後是大廈忽傾,經濟繁華的場面一下子就消散了。

因此,我得出來的教訓就是:很多方向、項目可能看起來很火,但是你要很深入地去思考它背後的市場需求、商業模式、行業邏輯和存在的合理性。

最近,風口又被頻繁地談起,好像找到風口就是投資人和創業者的所有任務,我不能認同。對於大趨勢,大家是有整體判斷的,但具體的爆發節點是很難被預測的。所以看見當下很熱的事情就去做,無異於是把自己的大腦外包給了別人。雖然風口可以給你更多的融資機會,但看見一個風口就紮進去,然後想成為那只「豬」,恐怕是不靠譜的。

其實風口本身是帶有欺騙性與誘惑性的。我比較認同的一種判斷方式是既要看風口的成因、推動因素,又要找到和自己業務結合的點;同時你也需要明白,一類技術突破所帶來的風口紅利,體現在商業化上,也是具有一定滯後性的。

比如,在2014年前後,我們就判斷4G風口即將到來,這里有兩個邏輯:首先,那時智能手機已經相對普及;其次,大流量技術實現了,並且在其他領域也有了相對成熟的應用。所以當時大家覺得,高流量產品在此刻會有很大的機會,這是基於基礎設施已經成熟而做出的理性判斷。

而實際上,映客一類高流量的直播平臺真正普及起來還是在2015年、2016年左右,之前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功。當時大家也覺得分享視頻會發展起來,但到目前為止,這類的創業公司也並沒有太火過,市面上僅跑出來了一個快手。所以盡管基礎設施條件成熟後,一定會有新的商業模式出現,但具體哪一類商業模式能成功也還需要市場來驗證,這里面充斥了大量的不確定性。

當然市場上也有不少自帶風口的創業項目,比如滴滴。但改變普羅大眾的消費習慣,意味著你要付出極其高昂的市場培育成本。也意味著你必須確信自己能夠融來巨額的資金,讓所有人都把錢砸到你身上。

我個人的習慣是不把投資決策建立在創業者很強的融資能力上。如果把創始人融資能力強、能找到接盤俠作為投資決策的出發點,那這會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因為這是在投資創始人的嘴巴,而非整個團隊與業務本身的價值。

現在也有很多人覺得成功的公司都融了很多錢,那是因為他們活下來了;還有更多的是燒錢後死掉的,只是替別人教育了市場的,這些你都沒有看到。所以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成功企業的背後往往都是「白骨累累」。

第二個層面的思考:

項目的真實需求是否存在

我回國後,也接觸到了很多的創業者,交流下來我發現當中的很多創業者都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什麽都想改造。比如我遇到一些非常豪華的創業團隊,他們希望改造傳統教育產業,給中小學提供一整套教學IT系統,把排課程、閱卷、批改、成績錄入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掉。同時做七八條產品線,包含小學、中學各個階段的所有問題,後來發現沒有一個學校買賬。

在這個例子中,創業者覺得用技術手段能夠把所有線下的零碎問題都解決了。實際上,由於教育行業的試錯成本太高,沒有人願意拿自己孩子的學習做實驗,而且那些零碎的工作已經存在了這麽多年,肯定也有它的道理,如果用很原始的手段已經能夠滿足學校的需求,那就沒必要再用你這套技術成本過高的系統。

這反映出來的就是,很多互聯網出身的創業者,一看傳統產業滿眼都是痛點、到處都是需求,卻並沒有找到用戶真正的痛點在哪里,也沒有去權衡用戶的需求到底有多強烈,用戶願意為此付出多大的成本去解決。

所以互聯網思維在傳統行業的應用是要加限定的,很多行業的互聯網化遠遠比我們想象得要困難很多。我們對於傳統行業要抱有一顆敬畏之心,不要總覺得自己是高大上的,能夠橫掃一片,事實上你很可能會撞得頭破血流。只有你對於傳統行業本身抱有充分的敬畏,並按照和利用它的規律稍加改造,這樣最後才可能會得到一個不錯的結果。

第二個問題:以為自己的需求就是普遍的需求。我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創業故事:因為我有什麽樣的經歷,所以最後就決定要做什麽樣的事情。例如,有些創業者因為突然間做了爸爸媽媽,然後對於母嬰行業誕生了非常強烈的熱情,於是大腿一拍,就決定去做某個細分品類的項目。

那對於我而言,自己又是如何鑒別這類的需求是否成立呢?對此,我有三個心得:

1)、抓確定性的需求。雖然用戶的需求看似在不斷地變化,但實際上有些需求是一直相對不變的,而且這類確定性的需求往往更能代表大多數人的實際需求,比如大家對教育、金融、醫療等生存資料的需求。很多時候,個體無法持續性地領先市場的認知,如果你能將商業模式建立在有穩定性的需求方向上,並集中資源持續地加固它,可能你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近幾年成長顯著的超級獨角獸Uber及Airbnb,都是在相對確定性的需求方向,通過創造新的供給,提供更好的性價比解決方案,以此贏得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2)、自己變成一個小白用戶去體驗產品。當創業者來我辦公室聊的時候,我一般會花半小時左右和他一起玩他的產品,看它各種功能的展示,看產品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能引發自己情感上的共鳴。

3)、和用戶做電話的溝通及訪談,聽真實用戶的實際反饋。

4)、查看產品的用戶留存情況。如果一個產品次月的留存只有10%,等於90%的用戶在一個月後就流失掉了,這可能就說明,該產品瞄準的用戶需求並不存在或不是用戶急待解決的。

第三個層面的思考:

商業模式是否存在問題

如今,很多創業者發來的BP,其中有關商業模式的描述經常會犯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過於糾結具體的方法,而忘了問題本身。

比如互聯網金融行業,大家都知道最難做的是征信,所以很多創業者一來就說怎麽收集征信數據、怎麽圈定優質人群。但實際上這不是最重要的,金融的核心不是不做有風險的生意,而是如何設立有效的風控體系,從結構設計上有保障機制。

以目前的社會信用體系來看,短期內根本無法解決好個人征信這個問題。舉個例子,我投的什馬金融,主要是做農村市場的電動車交易貸款的,但它把重心放在了整體風控,而不是個人征信上。為什麽我們會這樣去做,有以下兩點的思考:

1)、農村很大程度上是熟人社會,商業半徑一般是周圍幾公里,那麽電動車的店主對消費人群很大程度上是能夠了解、可以打聽到的,知道這個人需要買電動車就是簡簡單單拉點貨,這是基礎。

2)、把店主也納入風控體系中,比如說你賣的是某個牌子的電動車,什馬金融首先和品牌的總部簽一個從上到下的合作協議。其中有幾條很核心的規定,如果店主賣出去的車還款逾期率超過一定比例,那就沒有資格做代理商了。這對於一個城鎮的代理商來說是很要命的,沒有人願意為那麽小一點的收益,去毀掉飯碗。

第二個問題:在商業模式的邏輯層面無可挑剔,但就是沒有考慮到實操性。

以我自己投的兩個教育領域的創業公司為例。51Talk針對的是能力提升的市場,我怎麽判斷它的基本模式?

首先,它的創新性是基於傳統的業務模式的,用互聯網的工具進行了一些改良。本質上還是線下一對一的英語口語,只是老師在菲律賓,這樣的模式在線下被驗證是可行的,所以它的業務一直都很穩。

其次,菲律賓老師英語不錯,人工成本也很低,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有很大的增長,具有盈利的空間。如果漲到和英美老師一樣的價格,業務模式就會受到沖擊。

商業模式也要本土化、接地氣。我投的另外一個教育項目掌門一對一,它面對的是應試教育市場,這個市場空間非常大,幾家巨頭都瓜分不完。而且他的切入點很簡單,就是高考,讓考上好學校的應屆生給高中生授課,他們剛剛參加完高考,知識點和學習方法還很清晰,成績也很有說服力。

在這里也舉一個商業模式問題不大,但死於對可行性考慮不周的反面例子。在電商爆發的時候,商業模式已經被驗證可行了,但仍然有那麽多企業死掉,為什麽?現在回過頭來看,是因為大家對於流量成本的不斷上升,用戶獲取成本的不斷增加,還有競爭帶來的市場環境惡化,沒有足夠的預期。

這其實也從側面說明了,當有大量投資者、創業者進入一個領域的時候,雖然看起來很熱,但大家對這個行業深度的規律,可能都還處於摸索階段。

第四個層面的思考:

業務是否處於一個健康的程度

一般情況下,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會非常關註財務報表上的細節,但財務數字通常會有滯後期;而且統計口徑也會和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有差異。所以如果你只關註數字,有些時候就可能會脫離現實運營情況。

那麽應該看什麽?我覺得要看每個企業最核心的運營指標。

這個核心指標在不同行業、甚至不同企業都是不一樣的,只能自己多思考。先推算出行業的共性指標,再推算自己企業的核心指標。接下來,我想和你分享我在投資過程中,關於運營指標的推演過程。

以教育領域為例,很多人以為在線教育是一個互聯網的業務,所以用互聯網的邏輯去做,先有巨大的流量,然後再轉化出少量的付費客戶。所以不少企業都在盯著流量,把所有的運營經費都砸在流量上。這個邏輯在媒體、社交等很多業務上是可以的,但在教育行業,這個邏輯可能就是行不通的。

因為在線教育的商業邏輯不是靠流量支撐的。即便你擁有巨大的用戶群,也未必能夠轉化成巨大的收入。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擁有巨大流量的在線教育公司能夠很好地完成商業化的進程,所以流量這個指標在該領域是錯誤的。

還有的創業者說不看流量,那看留存總沒問題吧,畢竟在國外的商業案例中,留存是最通用的指標。但由於課程設置具有周期性的特點,所以在線教育最重要的也不是留存,而是續費率,這也是我在投資51Talk中得出的經驗。

那所有教育領域的創業公司都只看續費嗎?這就不一定了。舉個例子,掌門一對一是大學生兼職,而不是專業教師,所以最核心的就是看他的教學服務是否足夠讓人滿意。怎麽判斷用戶滿意與否?除了複購率,我把這個項目的核心指標定為了滿意度和擴科率,前者是對當下服務的認可,後者是對平臺的信任度。

擴科率指的是當一個用戶學了數學後覺得不錯,他可能會選擇再學個物理。因為教數學和教物理的很大概率上是不同的兩個人,那麽他的擴科行為就是基於對平臺的信任,說明平臺對他有粘性。

核心指標除了幫助你了解創業公司的運營是否健康之外,還有複盤的功能。當你投資一家企業時肯定是做了判斷和預期的,現在拿著這個核心指標去驗證曾經的判斷,就會看到當初的判斷是準確的,還是出了問題、看走眼了,甚至是問題出在哪。我覺得這對創業者而言也是適用的。

當然,在我的投資經歷中,一般很少會幹涉創業者的運營決策。對於公司的發展,創業者本身是最了解的,投資人能做的只是大方向的判斷。因為我們看過若幹的項目,建立起了坐標系,並在這個認知框架下進行投資。我能夠提供給你的就是一些歷史經驗教訓,而對於業務中那些細節、定價、機制,只有創業者通過市場才能驗證。

最後,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要回歸初心,彼此間少一些套路。既不要將創業看成是一場資本遊戲,也不要把自己的步子邁得太大,據我所知,創業公司掛掉的最核心、也是最多的原因就是夢想過於遠大,而不腳踏實地。

投資 投資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72

順為資本李威:投資51Talk後,判斷項目我會做這四個層面的思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1207/160228.shtml

順為資本李威:投資51Talk後,判斷項目我會做這四個層面的思考
投資人說 投資人說

順為資本李威:投資51Talk後,判斷項目我會做這四個層面的思考

我個人的習慣是不把投資決策建立在創業者很強的融資能力上。如果把創始人融資能力強、能找到接盤俠作為投資決策的出發點,那這會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因為這是在投資創始人的嘴巴,而非整個團隊與業務本身的價值。

本文系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我個人的習慣是不把投資決策建立在創業者很強的融資能力上。如果把創始人融資能力強、能找到接盤俠作為投資決策的出發點,那這會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因為這是在投資創始人的嘴巴,而非整個團隊與業務本身的價值。

第一個層面的思考:

創業者是否在追風口

我在海外工作到2009年,正好在倫敦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當時所見到的場景就像《紅樓夢》描述的一樣,之前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後是大廈忽傾,經濟繁華的場面一下子就消散了。

因此,我得出來的教訓就是:很多方向、項目可能看起來很火,但是你要很深入地去思考它背後的市場需求、商業模式、行業邏輯和存在的合理性。

最近,風口又被頻繁地談起,好像找到風口就是投資人和創業者的所有任務,我不能認同。對於大趨勢,大家是有整體判斷的,但具體的爆發節點是很難被預測的。所以看見當下很熱的事情就去做,無異於是把自己的大腦外包給了別人。雖然風口可以給你更多的融資機會,但看見一個風口就紮進去,然後想成為那只「豬」,恐怕是不靠譜的。

其實風口本身是帶有欺騙性與誘惑性的。我比較認同的一種判斷方式是既要看風口的成因、推動因素,又要找到和自己業務結合的點;同時你也需要明白,一類技術突破所帶來的風口紅利,體現在商業化上,也是具有一定滯後性的。

比如,在2014年前後,我們就判斷4G風口即將到來,這里有兩個邏輯:首先,那時智能手機已經相對普及;其次,大流量技術實現了,並且在其他領域也有了相對成熟的應用。所以當時大家覺得,高流量產品在此刻會有很大的機會,這是基於基礎設施已經成熟而做出的理性判斷。

而實際上,映客一類高流量的直播平臺真正普及起來還是在2015年、2016年左右,之前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成功。當時大家也覺得分享視頻會發展起來,但到目前為止,這類的創業公司也並沒有太火過,市面上僅跑出來了一個快手。所以盡管基礎設施條件成熟後,一定會有新的商業模式出現,但具體哪一類商業模式能成功也還需要市場來驗證,這里面充斥了大量的不確定性。

當然市場上也有不少自帶風口的創業項目,比如滴滴。但改變普羅大眾的消費習慣,意味著你要付出極其高昂的市場培育成本。也意味著你必須確信自己能夠融來巨額的資金,讓所有人都把錢砸到你身上。

我個人的習慣是不把投資決策建立在創業者很強的融資能力上。如果把創始人融資能力強、能找到接盤俠作為投資決策的出發點,那這會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因為這是在投資創始人的嘴巴,而非整個團隊與業務本身的價值。

現在也有很多人覺得成功的公司都融了很多錢,那是因為他們活下來了;還有更多的是燒錢後死掉的,只是替別人教育了市場的,這些你都沒有看到。所以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成功企業的背後往往都是「白骨累累」。

第二個層面的思考:

項目的真實需求是否存在

我回國後,也接觸到了很多的創業者,交流下來我發現當中的很多創業者都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什麽都想改造。比如我遇到一些非常豪華的創業團隊,他們希望改造傳統教育產業,給中小學提供一整套教學IT系統,把排課程、閱卷、批改、成績錄入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掉。同時做七八條產品線,包含小學、中學各個階段的所有問題,後來發現沒有一個學校買賬。

在這個例子中,創業者覺得用技術手段能夠把所有線下的零碎問題都解決了。實際上,由於教育行業的試錯成本太高,沒有人願意拿自己孩子的學習做實驗,而且那些零碎的工作已經存在了這麽多年,肯定也有它的道理,如果用很原始的手段已經能夠滿足學校的需求,那就沒必要再用你這套技術成本過高的系統。

這反映出來的就是,很多互聯網出身的創業者,一看傳統產業滿眼都是痛點、到處都是需求,卻並沒有找到用戶真正的痛點在哪里,也沒有去權衡用戶的需求到底有多強烈,用戶願意為此付出多大的成本去解決。

所以互聯網思維在傳統行業的應用是要加限定的,很多行業的互聯網化遠遠比我們想象得要困難很多。我們對於傳統行業要抱有一顆敬畏之心,不要總覺得自己是高大上的,能夠橫掃一片,事實上你很可能會撞得頭破血流。只有你對於傳統行業本身抱有充分的敬畏,並按照和利用它的規律稍加改造,這樣最後才可能會得到一個不錯的結果。

第二個問題:以為自己的需求就是普遍的需求。我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創業故事:因為我有什麽樣的經歷,所以最後就決定要做什麽樣的事情。例如,有些創業者因為突然間做了爸爸媽媽,然後對於母嬰行業誕生了非常強烈的熱情,於是大腿一拍,就決定去做某個細分品類的項目。

那對於我而言,自己又是如何鑒別這類的需求是否成立呢?對此,我有三個心得:

1)、抓確定性的需求。雖然用戶的需求看似在不斷地變化,但實際上有些需求是一直相對不變的,而且這類確定性的需求往往更能代表大多數人的實際需求,比如大家對教育、金融、醫療等生存資料的需求。很多時候,個體無法持續性地領先市場的認知,如果你能將商業模式建立在有穩定性的需求方向上,並集中資源持續地加固它,可能你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近幾年成長顯著的超級獨角獸Uber及Airbnb,都是在相對確定性的需求方向,通過創造新的供給,提供更好的性價比解決方案,以此贏得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2)、自己變成一個小白用戶去體驗產品。當創業者來我辦公室聊的時候,我一般會花半小時左右和他一起玩他的產品,看它各種功能的展示,看產品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能引發自己情感上的共鳴。

3)、和用戶做電話的溝通及訪談,聽真實用戶的實際反饋。

4)、查看產品的用戶留存情況。如果一個產品次月的留存只有10%,等於90%的用戶在一個月後就流失掉了,這可能就說明,該產品瞄準的用戶需求並不存在或不是用戶急待解決的。

第三個層面的思考:

商業模式是否存在問題

如今,很多創業者發來的BP,其中有關商業模式的描述經常會犯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過於糾結具體的方法,而忘了問題本身。

比如互聯網金融行業,大家都知道最難做的是征信,所以很多創業者一來就說怎麽收集征信數據、怎麽圈定優質人群。但實際上這不是最重要的,金融的核心不是不做有風險的生意,而是如何設立有效的風控體系,從結構設計上有保障機制。

以目前的社會信用體系來看,短期內根本無法解決好個人征信這個問題。舉個例子,我投的什馬金融,主要是做農村市場的電動車交易貸款的,但它把重心放在了整體風控,而不是個人征信上。為什麽我們會這樣去做,有以下兩點的思考:

1)、農村很大程度上是熟人社會,商業半徑一般是周圍幾公里,那麽電動車的店主對消費人群很大程度上是能夠了解、可以打聽到的,知道這個人需要買電動車就是簡簡單單拉點貨,這是基礎。

2)、把店主也納入風控體系中,比如說你賣的是某個牌子的電動車,什馬金融首先和品牌的總部簽一個從上到下的合作協議。其中有幾條很核心的規定,如果店主賣出去的車還款逾期率超過一定比例,那就沒有資格做代理商了。這對於一個城鎮的代理商來說是很要命的,沒有人願意為那麽小一點的收益,去毀掉飯碗。

第二個問題:在商業模式的邏輯層面無可挑剔,但就是沒有考慮到實操性。

以我自己投的兩個教育領域的創業公司為例。51Talk針對的是能力提升的市場,我怎麽判斷它的基本模式?

首先,它的創新性是基於傳統的業務模式的,用互聯網的工具進行了一些改良。本質上還是線下一對一的英語口語,只是老師在菲律賓,這樣的模式在線下被驗證是可行的,所以它的業務一直都很穩。

其次,菲律賓老師英語不錯,人工成本也很低,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有很大的增長,具有盈利的空間。如果漲到和英美老師一樣的價格,業務模式就會受到沖擊。

商業模式也要本土化、接地氣。我投的另外一個教育項目掌門一對一,它面對的是應試教育市場,這個市場空間非常大,幾家巨頭都瓜分不完。而且他的切入點很簡單,就是高考,讓考上好學校的應屆生給高中生授課,他們剛剛參加完高考,知識點和學習方法還很清晰,成績也很有說服力。

在這里也舉一個商業模式問題不大,但死於對可行性考慮不周的反面例子。在電商爆發的時候,商業模式已經被驗證可行了,但仍然有那麽多企業死掉,為什麽?現在回過頭來看,是因為大家對於流量成本的不斷上升,用戶獲取成本的不斷增加,還有競爭帶來的市場環境惡化,沒有足夠的預期。

這其實也從側面說明了,當有大量投資者、創業者進入一個領域的時候,雖然看起來很熱,但大家對這個行業深度的規律,可能都還處於摸索階段。

第四個層面的思考:

業務是否處於一個健康的程度

一般情況下,創業者和投資人都會非常關註財務報表上的細節,但財務數字通常會有滯後期;而且統計口徑也會和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有差異。所以如果你只關註數字,有些時候就可能會脫離現實運營情況。

那麽應該看什麽?我覺得要看每個企業最核心的運營指標。

這個核心指標在不同行業、甚至不同企業都是不一樣的,只能自己多思考。先推算出行業的共性指標,再推算自己企業的核心指標。接下來,我想和你分享我在投資過程中,關於運營指標的推演過程。

以教育領域為例,很多人以為在線教育是一個互聯網的業務,所以用互聯網的邏輯去做,先有巨大的流量,然後再轉化出少量的付費客戶。所以不少企業都在盯著流量,把所有的運營經費都砸在流量上。這個邏輯在媒體、社交等很多業務上是可以的,但在教育行業,這個邏輯可能就是行不通的。

因為在線教育的商業邏輯不是靠流量支撐的。即便你擁有巨大的用戶群,也未必能夠轉化成巨大的收入。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擁有巨大流量的在線教育公司能夠很好地完成商業化的進程,所以流量這個指標在該領域是錯誤的。

還有的創業者說不看流量,那看留存總沒問題吧,畢竟在國外的商業案例中,留存是最通用的指標。但由於課程設置具有周期性的特點,所以在線教育最重要的也不是留存,而是續費率,這也是我在投資51Talk中得出的經驗。

那所有教育領域的創業公司都只看續費嗎?這就不一定了。舉個例子,掌門一對一是大學生兼職,而不是專業教師,所以最核心的就是看他的教學服務是否足夠讓人滿意。怎麽判斷用戶滿意與否?除了複購率,我把這個項目的核心指標定為了滿意度和擴科率,前者是對當下服務的認可,後者是對平臺的信任度。

擴科率指的是當一個用戶學了數學後覺得不錯,他可能會選擇再學個物理。因為教數學和教物理的很大概率上是不同的兩個人,那麽他的擴科行為就是基於對平臺的信任,說明平臺對他有粘性。

核心指標除了幫助你了解創業公司的運營是否健康之外,還有複盤的功能。當你投資一家企業時肯定是做了判斷和預期的,現在拿著這個核心指標去驗證曾經的判斷,就會看到當初的判斷是準確的,還是出了問題、看走眼了,甚至是問題出在哪。我覺得這對創業者而言也是適用的。

當然,在我的投資經歷中,一般很少會幹涉創業者的運營決策。對於公司的發展,創業者本身是最了解的,投資人能做的只是大方向的判斷。因為我們看過若幹的項目,建立起了坐標系,並在這個認知框架下進行投資。我能夠提供給你的就是一些歷史經驗教訓,而對於業務中那些細節、定價、機制,只有創業者通過市場才能驗證。

最後,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要回歸初心,彼此間少一些套路。既不要將創業看成是一場資本遊戲,也不要把自己的步子邁得太大,據我所知,創業公司掛掉的最核心、也是最多的原因就是夢想過於遠大,而不腳踏實地。

投資 投資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06

中環在線: 沈大師開Talk Show寸行家

1 : GS(14)@2013-10-29 01:26:0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1028/18482452
豐盛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今年5月搞Talk Show,寸盡行家胡孟青同「大師」,有沈大師之稱嘅股評人沈振盈似乎不甘示弱,將於本周六同另一位股評人羅尚沛合作,喺九展搞番場「串到盡」財經Talk Show,唔知佢又準備寸邊位或者點寸法呢?
沈大師透露,呢個Talk Show唔係講股,題目可能圍繞坊間好多人所講嘅投資理念,舉例,其實好似移動平均線、黃金交差等等已經不合時宜,但係坊間仲有好多人用緊來講股。
佢哋又諗緊,其中一個環節可能係佢同羅尚沛一個扮電台主持,一個扮聽眾,扮做phone-in節目問問題。聽落呢個環節應該會有好多人有共鳴,事關好多散戶鍾意早上買咗隻冧巴股,跌咗兩格,下晝就打電話去呢類電台或電視節目,問股評人點算好,難得佢哋又認真咁回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46

去東京講talk 全用日文演講 周顯

1 : GS(14)@2013-12-06 19:24:5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大家看到這段文章時,我正身在新加坡,而寫作本文的時間是星期二的晚上。在這日的早上,有人提供了一隻非常抵買的股票,並且提供了意見﹕「它大有賣殼的潛質。」


於是,我試圖掃貨,可惜買得不多,股價已經升了上去,可見得此股票是「有人做緊」的。我也趕出門,來不及繼續買下去。到翌日(即星期三),我卻要上機了,去大吃新加坡美食了,當然也無暇去炒股票了。

近來本人驛馬星動,在下星期,我將會去東京講talk,叫日本人投資香港,是一個好朋友請我去的,我在他的公司當義務的財務總監,不用上班,也沒有薪水,只不過得閒時同他吹吹水而已。

漢字加平假名 日文學三個月都識讀

他的公司很大,分公司遍佈中國,連東京、大阪、繩都有,可知其巴閉之處,我常常想游說其公司上市,自己從中執番筆。

我去演講沒有什麼稀奇,我之所以一定要在這裏隆重提出,皆因這一次巴閉的是,我全用日文演講!這是我學習日文以來,最大的考驗。

那位朋友說﹕「你不用怕,我全寫了英文拼音,連我上台,都講得掂。」

我說﹕「我的日文咁勁,你寫英文拼音仲麻煩,你全寫日文,漢字加平假名就可以了。」

其實,只要有平假名,學過三個月日文的人,都識讀啦。朋友不知就裏,以為我真的好勁,哈哈哈,太開心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19

新辣Talk:池錫辰拍《RM》扯煙捱鬧

1 : GS(14)@2015-04-23 09:03:25

雖然藝人吸煙並非甚麼大新聞,不過站在公司立場,也不希望藝人食煙的照片流出以免影響形象,不過近日綜藝節目《Running Man》(RM)主持池錫辰就因食電子煙而捲入是非。


■李鍾碩食煙時發現有人拍照,即面露不悅。


在早前播出的《RM》中,當一眾主持及嘉賓進行桌球比賽時,池錫辰就被影到站在後面食電子煙,即時引起觀眾不滿,批評公眾人物應注意一下。《RM》的導演隨即解釋:「這個是節目組的失誤,當時是休息時間,我們於剪輯過程中誤用該畫面,在此向公眾及池錫辰道歉。」另外,有粉絲早前偶遇韓劇《愛上Pinocchio》男星李鍾碩,當時戴太陽眼鏡的李鍾碩正在抽煙,見有人影相即面露不悅,其經理人更要求粉絲立即删相,不過粉絲就一於懶理,並於網上公開相片。撰文:梁雯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423/191218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858

【新辣Talk】朴秀珍靠自己儲百萬粉絲

1 : GS(14)@2015-05-26 08:46:32

自從裴勇俊在本月14日漏夜宣佈和其Keyeast旗下女藝人朴秀珍的婚訊後,即時令朴秀珍人氣急升,除了成為傳媒追訪對象,其昔日的舊照及受訪片段都在網上瘋傳,不少人覺得朴秀珍因未來老公俊哥的帶挈才受人關注,但事實上未公佈婚訊前,朴秀珍已人氣十足,雖然她沒有代表作,但在韓國知名度甚高,更是不少品牌的代言人,擁有不少忠實粉絲。根據日本網站統計,韓國藝人的Instagram粉絲數目排名榜中,朴秀珍竟然在韓國女演員中排名第一位,更是唯一擁有過百萬粉絲的韓國女演員,認真犀利。而此排名只統計到四月底,估計公佈婚訊後,朴秀珍的粉絲人數必定以倍數增加。另外,朴秀珍昨日就現身首爾,為其主持的節目《滋味行》進行拍攝。撰文:施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525/191591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77

【網民hot talk】最燈蕭息:薯片會上馬 網民:薯片堪虞

1 : GS(14)@2016-12-06 03:49:53

財爺曾俊華周六出席電台節目時戴上一條綠呔,加上早前葉劉淑儀的「綠燈論」,引來各方猜測財爺勢必「去馬」參選特首。時事評論員蕭若元(蕭生)同日亦發表評論,在其Youtube頻道「蕭若元:最新蕭析」欄目上載題目為「特首選舉曾俊華上馬!」片段,惟因蕭生亦有「燈神」稱號,例如早前預測美國總統選舉中特朗普將會慘敗,因此其評論一出,有網民擔心曾俊華會被「燈死」,紛紛希望蕭生可以預測梁振英連任,同時希望他不要預測財爺選情,驚呼「ABC頭號敵人,燒山!」蕭生在片中分析,曾俊華的表現等於承認會參選,態度就如「你爆我黑幕都唔驚」、「要同你死過」,並再次表示所有證據都證明今次北京不會欽點任何人,只會讓合資格人士參選,而若非有權威人士告知財爺可去馬,財爺斷不會「去馬」參選。他又指,若梁振英爭取連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就絕對不會參選,因她不會「謀朝篡位」,但現時又有聲音指林鄭月娥或參選,因此梁振英或不會爭取連任,而現時中央的態度是要待選委會選舉結束後才准宣佈參選,現階段令梁振英非常難取得提名票。蕭生的「往績」不時為網民津津樂道,有網民曾列出蕭生早前、港大退聯失敗、雨傘運動後2年內無大型群眾運動、本民前梁天琦補選得3,000票、英國留歐等等,全部無一倖免估錯,有人笑言「次次都錯呢啲係實力」、「世界級燈神」。【網民點講】
Howard Au:薯片堪虞
waterwong12:CY竟然連任到……689:多謝燒山!
Kelvin Yung Pak Yu:品客叔叔rip
Dicky Cheung:熱烈祝賀梁振英成功連任!
Hayman Kwok:放過品客啦:/
Chun Nok Choi:又發功睇來689應該連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205/198557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267

【小孩心驚驚】轉移視線係冇用 齌Talk化解仲有效

1 : GS(14)@2017-05-13 02:04:49

你或者都經歷過以下呢個場面,教仔仔踩單車,跌跌碰碰少不免,但佢擦傷少少,就喊到收唔到聲,乜都話驚驚,仲唔敢再嘗試。有家長會喝令孩子馬上收聲,亦有家長會好有耐性咁安撫孩子,不過講到絕招,梗係「轉移視線」!只要同小朋友講:咁我地唔踩單車,去食雪糕啦,大部分時候都會即時見效,但你有無諗過咁做係咪真係可以幫孩子處理不愉快嘅經歷同情緒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教授Dr. Daniel J. Siegel認為,「轉移視線」根本不能幫孩子淡忘受傷的記憶。想知更多?請看POPA Channel的短片。
POPA Channel面書: http://www.facebook.com/popachannel
POPA Channel網站: http://popa.hk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1/200172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7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