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利润最大化是最愚蠢的想法 laoba1梁军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hj7.html

 

世界上没有人能做到利润最大化,巴菲特也不能。不可能买在最低点,巴菲特买入华盛顿邮报后,股价持续下跌,两年后才回到买入时的价格,这并不妨碍后来巴菲 特获利一百多倍。也不可能卖在最高点,巴菲特卖出中石油后股价继续上涨超过50%。巴菲特买入的股票也不是涨幅最高的,他并没有买过上涨超过千倍的沃尔 玛、思科、辉瑞、默克,但巴菲特一样成为了世界首富。利润最大化仅仅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投资者的目标应该是赚确定的钱,自己能把握的钱,只要能持 续稳定地获利,就能享受复利带来的奇迹。
    很多投资者看不起20%-30%的复合回报率,然而真正能长期达到人的却并不多,而这样的增长率经过复利产生的威力却是十分惊人的:
 
复合增长率
10年总回报
30年总回报
20%
6.2倍
240倍
30%
14倍
2600倍
 
100万的本金如果以复合回报率20%增长,10年即达到620万,30年2.4亿。如果是30%的复合回报率,10年后将增值至1378万,30年则成为不可思议的26.2亿。
    利润最大化的想法不但不能真正实现高额回报,反而可能成为财富的毁灭者。利润最大化的思维很容易让投资者失去理性,眼中只盯着利润,完全无视风险,不断违 反原则,不断突破能力圈。我身边就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位最要好的朋友最近几年跟着我做投资,他买入的股票跟我的几乎一模一样(买那个股票,什么时候买 我都会告诉他),但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他的投资变得十分“灵活”。为了更高效地利用资金,他的仓位不断变化,有时波段操作,有时追逐阶段性热点或概念 性炒作,有时见异思迁半途换股。尽管他投资的股票跟我基本一样,但几年下来令人惊讶的是他不但没有赚钱,反而出现了大幅亏损(几年间他投资过的主要股票总 涨幅都在五倍以上)。痛定思痛,经过血淋淋的教训后他终于下定决心,不再做“利润最大化”的美梦。去年底我告诉他中恒集团上涨了50%,他说:“是吗,买 入后我都几乎不再看账户,有变化你告诉我就行了。”
    总是期望利润最大化往往适得其反,类似的案例多不胜数。道理很多人也明白,只是一旦进入实战就会被暴利所迷惑忘记了一切,抱着侥幸心理一厢情愿地向好的方向想,为非理性行为寻找种种借口,随便放弃原则,最终变成利润最小化。
 
梁军儒201102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2

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hti.html

轉帖

 

一、編制客觀真實的財務報表是企業實踐誠信原則的第一塊試金石。

    巴菲特曾經在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財務報表中明確告訴股東:「雖然我們的組織形態是公司,但我們的經營態度是合夥企業。我們不能擔保經營的成果,但不論你們 在何時成為股東,你們的財富變動會與我們一致。當我做了愚蠢的決策,我希望股東們能因為我的財富損失比你們慘重,而得到一絲安慰。」巴菲特對欺騙股東以自 肥的管理層深惡痛絕,他直言,那些愛欺騙投資人的經理人,一定無法真正管理好一家公司,因為「公開欺人者,必定也會自欺」。從企業的經營歷史來看,不講誠 信原則的企業,雖然可能暫時成功,但是無法長期地保持競爭力。

 

二、正確解讀財務報表,勇於面對現實而採取合理有效的行動。

    根據1990年以來愈加受重視的「行為經濟學」研究,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一般人有明顯的偏誤:當投資處於獲利狀態時,投資人變得十分「風險規避」,很容易 在股票有小小的漲幅後,就急著把它出售以實現獲利;相反的,當投資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投資人變得十分「風險偏好」,儘管所買的股票已經有很大的跌幅,但仍 不願意將它出售、承認虧損。當投資者需要周轉資金需要出售持股時,他們通常出售有獲利的股票,而不是處於虧損狀態的股票。這種「汰強存弱」的投資策略,是 一般投資人無法獲利甚至遭受重大損失的主要原因。

    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行為經濟學家泰勒博士,把這種行為歸之於「心理會計」作祟。泰勒指出,要投資人了結那個處於虧損狀態的「心理帳戶」是十分痛苦的,因此他們往往不出售股票,來逃避正式的實現虧損。他們寧願繼續接受帳面損失的後果,最後常以血本無歸收場。

    在類似的「心理會計」情境中,企業經理人面對投資決策的失敗,往往也遲遲不願意承認錯誤,甚至可能繼續投入更多的資源,讓公司陷入困境。財務報表反映企業經營與競爭的訊息,如何正確解讀它,運用它以邁向超過,考驗著每個企業領袖的智慧與勇氣。

 

三、要更加系統、全面、多角度地分析和思考企業的財務報表。

    閱讀財務報表,眼光絕不能只侷限在自己公司的績效上,必須同時檢視自己公司與大環境的關係以及與競爭對手的相互競爭關係。一個企業要創造財務績效,不能固守過去的成功模式,必須要有高度的應變能力去順應時代的變革。

    財務報表分析的最低層次思考,是找到公司營收、獲利、資產、負債等各種財務數據,並計算相關的財務比率;至於最高層次的思考,則是瞭解各種財務數據產生的 原因,預測他們未來的發展趨勢,並清楚企業在整個經濟體系中的定位。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對此有精闢的看法:「最低層次的思考,是對事物的知覺;最高層次的思 考,是能將所有事物都看成是系統之一部分的完整直覺。」

 

四、閱讀財務報表必須有整體性,要瞭解公司的運營模式,不宜以單一的財務數字或財務比率妄下結論。

    傳統分析觀點認為一家公司的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小於1將面臨償付風險,但對於沃爾瑪和戴爾這樣的企業,這種觀點就不適用。就流動比率而言,它 不只是公司能否支付流動負債的指標,對沃爾瑪及戴爾來說,它更是其商業模式的縮影。沃爾瑪和戴爾在上市後各花了30年和15年,才磨練出以「負」的營運資 金(流動比率小於1),經營龐大企業體的能耐,可見競爭力的培養必須靠經年累月長期的鍛鍊,也只有頂尖的企業才有能力與信心,以超級強力的現金流量彌補流 動資產存量過低的風險。

 

五、通過現金流量表看企業的競爭力。

    對於財務報表,大多數經理人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都放在利潤表的淨利變化上,而非現金流量,因此這種異常的情形,最容易導致誤判。有些企業的利潤表反映淨 利快速增長,仔細分析卻是應收帳款和存貨的暴增。獲利增加,伴隨著經營活動現金流的衰退,正是企業體質「似強實弱」的徵兆,經理人及投資人必須十分警覺。 對投資人來說,經常出現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的企業,絕大多數都沒有投資價值。

    對企業來說,資金就相當於軍隊的士兵,現金流量表就相當於佈兵圖。不論是目前正在接戰的「經營活動現金部隊」,或是未來陸續投入戰場的「投資和籌資活動現 金部隊」,如果經理人不能謹慎部署,在經營、投資或籌資決策上的一個輕忽,也許就會造成致命的錯誤。而一次致命的錯誤,就可能摧毀企業數十年的努力。因 此,經理人對現金流量的掌控,要以「生死之地,存亡之道」的嚴肅心情來對待。

    對於派出沒有紀律的戰鬥部隊(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和輕率地浪費後備部隊(投資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的企業經理人,投資人必須提高警覺。

    就企業的經營而言,短期要看經營活動的順暢;中長期要看投資活動的眼光;在整個企業運轉時,則必須確定籌資活動資金供應的穩定。

 

六、踏在磐石而不是流沙上——資產質量與競爭力。

    所謂企業經營的「磐石」,不是財務報表上的土地、廠房及設備,而是品牌、企業文化和良好的企業管理制度,離開了這些,有形資產便容易變成「流沙」。不論是有形資產還是無形資產,它們的價值都建立在「能為企業創造未來實質的現金流量」之上。

    在公司資產中,不論是現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長期投資等各個項目,都存在著風險——堅硬的磐石可能突然變成流沙。對於企業來說,無論是資產、負 債或是所有者權益,都對企業的競爭力的評估有著重大影響,尤其是無形資產的評價,儘管看不到實體,卻也潛藏著企業的真實價值。

    對企業而言,未來的現金流量,不是一連串可任意假設的數字,而是發揮競爭力,在市場中獲得實際經營績效的成果。公司的磐石應該根基於:以無形資產結合優質有形資產,藉以創造競爭力,再將競爭力轉為具有持續獲利的經營績效。

 

七、卓越管理而不是盈餘管理——盈餘品質與競爭力

    不論對經理人或投資人,盈餘數字的高低固然是關心重點,但盈餘品質才能真正反映企業的競爭力,創造企業 的長期價值。什麼是盈餘品質?盈餘品質一般由五項條件構成:1、盈餘的持續性越高,則品質越好;2、盈餘的可預測性越高,則品質越好;3、盈餘的變異性越 低,則品質越好; 4、盈餘轉換成現金的可能越高,則品質越好;5、盈餘被人為操縱的程度越低,則品質越好。

    扭曲財務報表無法解決公司面臨的競爭力及管理問題,只是將問題延後,並使問題惡化。對投資人而言,別太自信能看穿企業的財務數據操縱(難度太高),應該專注地觀察企業長期競爭力的變化,避開沒有競爭力的公司。

    能賺錢不一定代表有競爭力,但能持續、穩健地賺錢,就一定有競爭力。因此,盈餘品質就是競爭力最有力的代言人之一。

 

八、股東權益報酬率——經營質量與競爭力

    巴菲特主張:「成功的經營管理績效,便是獲得較高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而不只是在於每股收益的持續增加。」長期獲得穩定的、超過15%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的企業才是投資人關注的重點。

    根據有名的「杜邦方程式」,股東權益報酬率可分解成三項因子,即淨利率、總資產周轉率和槓桿比率,在這三個比率中,淨利率代表當期經營活動的成果,總資產周轉率代表過去投資活動累積所產生的效益,而槓桿比率則是籌資活動的展現。

    對於股東權益報酬率及組成的三項因子,要作綜合分析,不能孤立地只看一個比率。股東權益報酬率同時涵蓋經營、投資及籌資三大活動,因此最能表達企業整體的 經營質量,並透露公司的競爭力強度。然而,股東權益報酬率有它一定的限制,在分析企業經營質量和競爭力的時候,還要關注投資資本收益率(ROIC)和加權 平均資本成本(WACC)指標,尋找「創造價值」能力的公司。

 

九、重要的是,要隨時保護自己。

    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曾說:「投資有兩大要訣:第一,絕對不要賠錢;第二,請不要忘記第一條。」追求財富是股市投資人共同的願望,但別忘了股市就像《百萬 寶貝》中的藍熊,它凶險狡詐,不按理出牌,經常在你不注意時給你一記偷襲,讓你前功盡棄,吐出之前獲得的所有投資利潤,甚至造成巨額虧損。

    前總理朱鎔基曾說:「市場經濟的基礎是信用文化,一個沒有信用文化的國家怎麼能夠建立市場經濟?」目前部分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的確存在相當嚴重的質量問題,投資人千萬別忘了:「重要的是,要隨時保護自己」。

    隨時保護自己,避開財務造假的公司,在看到高度不確定性時,就應該先出脫手中持股以保留現金。從中國長期經濟增長的趨勢來看,一定還會有許多投資機會,但如果投資人因為誤踩「地雷股」,使資金大幅減少,那麼要再翻身就非常困難了。

 

十、聚焦聯結,創造價值。

    對有競爭力的公司而言,獲利是結果,從事具有高附加值的管理活動才是原因。不管是個人或企業,專注都是創造競爭力最基本的原則。要學習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熱情、專注與創新精神!

    事實上,波特教授的企業競爭策略精華,就在「聚焦聯結」這四個字。「聚焦」要求企業找到獨特的定位;「聯結」則要求企業的活動要與策略相連,活動與活動間 也要聯結成相互支持的網絡,才能造就持續性的競爭優勢。這種持續性的競爭優勢,最終可以轉化為高度的盈餘質量以及令投資人滿意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波特教授的企業活動網絡概念,其實可以和目前極為盛行的「平衡記分卡」架構接軌。由「平衡記分卡」的架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財務績效的先行指標,來自 於顧客的滿意;而顧客的滿意來自於企業完善的內部作業程序;至於內部作業程序的完善,則來自於卓越的人力資源,特別是員工學習、成長能力的培養。企業如果 想追求長期競爭優勢與財務績效,必須在顧客、內部程序及學習成長等方面進行投資,不能急功近利地想得到短期獲利。

    平衡記分卡和波特的企業活動網絡一樣,強調企業競爭力主要建立在「聚焦」和「聯結」這四個字。企業價值的創造,是由學習成長、內部流程、顧客價值、財務成果這四大方面的「活動」相互緊密聯結而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2

真正能賺大錢的人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23.html

市場中真正賺大錢的人應該不到百分之一,做一個毛估估:

 

選擇投機的投資者佔百分之八十,他們當中99%的人不能長期持續獲利。

剩下百分之二十,其中的一半是做價值投機的,他們當中99%的人難獲大利。

剩下百分之十,其中的一半是沒有把投資真正當回事的。

剩下百分之五,其中的一半努力學習了價值投資理論,但可能理解錯誤或執行力不足而出現偏差。

剩下百分之二點五,其中的大部分人仍不能始終持續堅持原則。

剩下的不到百分之一的人真正長期堅守理念並持續獲得較高的收益,而複利讓他們成為真正富有的人。

 

要成為這百分之一,就應該:

 

1.不要選擇投機,這是最重要又是最簡單的,是任何人只要願意就能做的事情。

2.認真系統的學習,也是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意願。

3.長期而言價值投機可能降低總收益率,而且價值投機的人很可能不斷拓展自己冒險的區域,直到遇上黑天鵝。拒絕價值投機才有可能持續獲得高回報。

4.投資是連續性的行為,長期而非三五年地堅守原則,拒絕任何誘惑。

 

梁軍儒201103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0

六位大師的投資方法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hzm.html

轉載

 

 

@ Warren Buffet 華倫.巴菲特(最偉大的投資家)

 

@ 華倫巴菲強調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取決於企業的實質價值,和支付一個合理划算的交易價格,他不在意最近或未來一般股市將會如何運作.

 

@ 華倫巴菲特從不投資他不瞭解的企業,他四十年的投資職業生涯裡,只有十二個投資決策,造成他今日與眾不同的成功地位.

 

@當大企業有暫時性的麻煩或股市下跌,並創造出有利可圖的交易股價,應進場買下這些大企業的股票,不要再試著預測股票市場的方向,經濟情勢,利率或選舉結 果,並停止浪費金錢在以此餬口的人身上.研究公司的現況和財務情形,並評估公司將來的展望,當一切都合你意的時候,就買下它 .

 

@ 許多人盲目投資,從某方面來說,這就像通宵玩牌,卻不曾看清手中的牌一樣.

 

@ 投資人謹慎透徹地做好投資研究,只要專注於持有少數幾種股票,便可大大降低投資風險.通常巴菲特普通股持股,僅有五種不同的股資組合.

 

@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核心是(買進?持有)Buy and hold, 買進優良企業,擁有這個投資數年,然後根據企業經營之收益獲利,這個觀念簡單又直接,投資人容易明了這個方式的原理.

 

@ 多數人都受到現有的股票交易方式所影向和限制,只知在買進與賣出間追逐價差,而忘了買賣股票原本只是轉移股權,持有股權原本是做為股東的權益則來自於企業營運所獲的利潤.

 

@ 作為股東原本是希望能從企業獲利不斷成長,及源源不斷的收取成功的經營成果.股票市場只是方便股東的移轉股權.

 

@ 巴菲特投資決策依據的基本原則:

 

一.企業原則:這家企業簡單且可以瞭解嗎?

 

這家企業的經營歷史是否穩定?

 

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遠景是否看好?

 

二.經營原則:經營者是否理性?

 

經營者對股東是誠實坦白的嗎?

 

         經營者是否會盲從其他法人權構的行為?

 

三.財務原則:把重點集中在股東權益報酬率,而不是每股盈餘. 計算

 

出 ( 股東盈餘 ) .

 

        尋找毛利率高的公司.

 

對於保留的每一塊錢盈餘,確定公司至少己經創造了一塊錢的

 

市場價值.

 

  四.市場原則:這家企業有多少實質價值?

 

這家企業能否以顯著的價值折扣購得 ?

 

@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很簡單,那就是:1. 不理會股票市場每日的漲跌.

 

             2. 不擔心經濟情勢.

 

   3. 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4. 管理企業投資組合.

 

@ 從投資一百美元起家,至今華倫巴菲特己創造百億美元的財富,這位被喻為當今(最偉大的投資者),以簡單的投資策略及原則,不做短線進出,不理會股市每日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妥善管理手上的投資組合,創造另一種不同於投機客的投資典型.

 

@ 巴菲特擁有淨值百億美元,名列美國最富有人榜首多年 . 近年被比爾.蓋茲趕過變成第二名),是美國百人富翁唯一自股票市場獲得財富的人.

 

@ 巴菲特1930年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瑪哈(Omaha City),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研究所就讀,受教於班哲明.葛拉罕(一向鼓吹瞭解一家公司實質價值的重要性), 1956年帶著葛拉罕得到的知識與來自親朋好友的財力支持 , 在奧瑪哈開始他的有限合夥投資事業 ( 就是後來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合夥公司開始時,由七個有限責任合夥人,一起出資十萬五仟美元.主要合夥人巴菲特,從一百元開始投資,那些有限合夥人每年 回收他們投資的6%,和超過此固定利潤以上之總利潤的75%,巴菲特的酬勞則是另外的25%.往的十三年,巴菲特管理的資金以每年29.5%的複利持續成 長,合夥體的資產己達二千六百萬美元.

 

@ 兩位智者 : 班哲明.葛拉罕給予巴菲特投資的思考基礎: 安全邊際.並協助巴菲特學習掌握他的情緒,以便於在市價的漲落中獲利.而菲利普.費雪則給予巴菲特最新的可行的方法學,使他能夠判定出好的長期投資. 巴菲特說:我有15%像費雪,85%葛拉罕.

 

@ 費雪的著作:Common Stock and Uncommon Profits,葛拉罕的著作: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是二本影向巴菲特最深遠的投資學巨著.他說每位投資人至少要讀它們20遍以上,才能真正瞭解投資的真諦.

 

@ 投貣就是在經過完整的分析研究之後,認為可以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得到令人滿意的報酬.不符合這些要求的操作便是在投機.

 

@ 雖然葛拉罕(價值理論)與費雪(成長理論)的投資方法不同,但是巴菲特說道:他們在投資界是同等重要的.

 

@價值理論:指出一個經謹慎選擇,且己分散風險,合理價格的普通投資組合,才可能是聰明的股資.葛拉罕推測如因股票的價格低於它的價值,則股票在一個安全 邊際.葛拉罕表示.投資有二個法則:一.嚴禁損失.二.不要忘記第一個法則.他相信市場經常給予股票不適當的價格,這種錯誤的標價往往是因為人類懼怕和貪 婪的情緒而引起的.

 

@ 成長理論:超額利潤的創造是經由:1.投資那些潛力在平均水準之上的公司\n

                2.向那些最有能力的經營階層看齊.

 

@ 費雪相信,即使有能力使銷售成長,如果公司無法為股東賺取利潤,就不宜投資該公司.如果多年來利潤不能夠相對地成長,則所有的銷售成長都不代表公司股票是正確的投資工具.

 

@ 巴菲持主張投資人學習如何獨立思考,如果你己經由深思熟慮的判斷,獲得合乎邏輯的結論,絕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同意而被勸阻退縮不前,(你不會因為這些人的不同意,而判斷正確或錯誤,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資料和推理是正確的 ).

 

 

 

 

 

@ 班哲明.葛拉罕Benjamin Graham 最偉大的價值型投資大師.

 

@ 投資與投機的比較,投資行為必須經過透徹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與適 當的報酬,不符合上述條件的行為即是投機 .

 

@ 智慧型的投機行為就如同智慧型的投資行為,存在於市場之中.然而有許多方式顯然是不智的投機行為:【1】從事投機卻認為是投資.【2】以嚴肅而非消遺的態度從事投機.卻又不具備相關的知識與技巧.【3】投機所涉及金額超過承擔虧損的範圍.

 

@ 每位以融資方式買進股票的投資人必須體認,實際上他是在從事投機. 每位購買所謂『熱門』股票的人 , 便是在從事投機或賭博行為,投機經常充滿誘惑而且令人著迷 , 如果希望進場一博試試運氣 , 則應該另外撥出一筆資金.不可以在同一個帳戶進行投資與投機的買賣 , 你的思考也不可以混淆於兩者之間.

 

@ 投資人為了迅速獲利而買進新上市的股票 , 或任何種類的熱門股 , 他將無法期望這樣交易方式的績效會優於大盤 . 就長期而言,結果幾乎必然相反.智慧型投資人必須將持股侷限在主要的公司,它們擁有長期的盈餘紀錄與穩健的財務狀況.

 

@ 不論是多空行情,股票走勢總會過度延伸,大盤經常會發生這種情況,而且隨時都有某些個股呈現這種現象.有些股票會因為乏人問津或不合理的市場偏見而被 低估.形成價值與價格的背離.任何有智慧的人,只要有良好的數字觀念,便可以在股市任意悠遊,從其他人的愚蠢行為中牟利.

 

@ 買進對象在過去的十多年,盈餘至少必須具備合理的穩當性.換言之,沒有一年發生虧損,加上有足夠的規模與龐大的財力,能渡過未來的可能困境.因此,理想的組合是大型而傑出的企業,其股價與本益比均遠低於其過去的平均水準.

 

@ 不可以僅僅因為股票價格接近其資產價值,便認它其為健全的投資.投資者應該要求合理的本益比,紮實的財務狀,以及其盈餘至少能夠維持數年之久.

 

@ 投資者的股票投資組合若具有合理的企業價值支撐,則對股市的震盪就能採取比較客觀而冷靜的觀點,不必像那些支付高本益比與高溢價的人每天提心吊膽.只 要其股票投資組合維持理想的獲利能力,則大可不必在乎市場的種種變動.更有甚者,他反而可以利用波動進行買低,賣高的策略.

 

@ 股票市場經常錯得離譜,精明而勇敢的投資者偶爾可以以從明顥錯誤中獲 利.大多數企業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其特性與品質,有時候轉好,但大多數時候卻是轉差.投貨者經常應該謹慎而清楚也評估與分析它.

 

@真正的投資者甚少被追賣出持股,而在其他時候,則無需在乎當時的市場價格.因此,若投資者因其持股價格不合理地下跌,容許自己陷入恐慌或不當的憂慮,無 異於將其根本的優勢轉變為劣勢.對這類人來說,如果股票完全沒有報價,或許對他們更有利,因為其他人的錯誤判斷不會再令其擔憂.

 

@對真正的投資者來說,可以利用市場每天的報價揀便宜,或置之不理,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判斷與意圖.其本上,價格波動對於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項明確的意義.價格劇跌時,它們提供了明智的買進機會,價格大漲時,則提供了明智的賣出機會.在其它時候 , 他應該忘卻股票市場的一切 , 只專注於股息的報酬與企業的營運績效.

 

@投資者與投機客之間的真正區別在於他們對於股價走勢的態度,投機客的主要興趣在於預測行情的波動,並從中牟利.投資者的主要興趣在於以適當的價格取得並 持有適當的有價證券.行情波動實際上對他的意義是,因為它們經常創造低價格而形成明智的買進機會.也經常造成高價格,這確實是不該買進而該賣出的機會.

 

@ 典型的投資者是否只在低迷的行情買進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明確 ,因為它涉及長時間的等待,收益的損失,甚至可能喪失投資機會.整體來說,當投資者擁有購買股票的資金,或許就應該買進,除非大盤的水準己經超出合理價值標準所能夠解釋的範圍.

 

@ 投資者擁有合理的股票投資組合,便應該期待其價格有所波動,而且不應該因為重跌而憂慮,也不應該大漲而興奮.他必須永遠銘記在心,市場報價只是為了方便投資者可以利用它們,也可以忽略它們.

 

@ 絕不可以因為股價上漲而買進,或因為股價下跌而賣出.在劇漲之後絕不可以立即買進股票,在重跌之後也絕不可以立即賣出股票.

 

@ 運用『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傳達下列六項理念:

 

【1】殺進殺出導致利潤不佳.

 

【2】唯一能戰勝市場的鐵則是同時考慮價格與價值.

 

【3】一般公認的分散風險法則應該不予考慮.

 

【4】依技術指標買賣不但毫無幫助,反而容易導致利潤受損.

 

【5】不計代價避免受到「資訊」魔力的擺佈.

 

【6】只需公司公佈給投資大家的財務報表,即可成功獲利.

 

@ 買股票時,好的研究可導致好的判斷,前後一致的方法能導出聰明的決策,支付公司的價格才能獲得傑出的利潤的重要關鍵.

 

@ 很多人把價值與廉價 (Cheap) 投資弄混,以為這種投資策略就是購買沒有人要的公司,也就是那些財務吃緊或股價很低的公司.真正的價值型投資人緊盯著價格,他們所支付的股價絕不會高於公司的價值.

 

@某種程度上,價值和價格配合得天衣無縫,價值與成長亦是如此.價值型投資人對於成長的關心,也和價格與價值一樣.因為如果公司無法隨著時間增加利潤,淨 值與內在價值,沒有人能保證其股票的價值也會提高.藉著結合這三項要素,用低於股票價值的價格買進成長股,投資人即能戰勝市場,享受非凡的股票獲利.

 

 

 

 

 

 

@ Philip Fisher 菲利浦.費雪(最偉大的成長型投資大師).

 

@ 證券業者曉得每一家公司的價格,但對其價值卻一無所知.

 

@ 研究我自己和別人的投資紀錄之後,兩件重要的事:

 

投資[想賺大錢,必須有耐性.預測股價會到達什麼水準,往往比預測多久才會到達那種水準容易.股票市場本質上具有欺騙投資人的特性.跟隨其他每個人當時在做的事去做,或者自己內心不可抗拒的吶喊去做,事後往往證明是錯的.

 

@ 有個合乎邏輯的做法,也就是想到買普通股之前,第一步是研究過去以什麼方法最能賺到錢,最重要的事實是:找到真正傑出的公司,抱牢它們的股票,度過市場的波動起伏,不為所動,也遠比買低賣高的做法賺得多.

 

@找到一家公司,多年來營業額和盈餘成長率遠超過整體行業,而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報酬.當我們相信自己已找到這樣一家公司時,最好長期抱牢不放.這樣的公司 不見得必須年輕,規模小.相反地,不管規模如何,真正重要的是管理階層不但有決心推動營運再次大幅成長,也有能力完成他們的計劃.這樣的成長往往和他們曉 得如何在各個科學領域研究工作有關,好在市場上推出經濟上有價值,而且通常相亙關聯的產品線.

 

@ 企業界的耳語網是件奇妙的事,熟悉一家公司特定面向的人,你可以從他們具有代表性的意見切面,獲知每一家公司在業內的相對強弱勢,而且資訊之準確令人咋舌.

 

@ 尋找優良普通股的15個點:

 

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夠大 幅 成長?管理階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產品或製程,在目前富有吸引力的產品線成長潛力利用殆盡之際,進一步提高總銷售潛力?

 

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究發展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這家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這家公司做了什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系是不是很好?

 

這家公司的高階主管關係很好嗎?

 

公司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

 

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紀錄做得多好?

 

是不是有其他的經營層面,尤其是本行業較為獨特的地方,投資人能夠得到重要的線索,曉得一公司相對於競爭同業,可能多突出?

 

這家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會因為成長而必須發行股票,以取得足夠的資金.使得發行在外股數增加,現有持股人的利益將因預期中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管理階層是不是只向投資人報喜不報優? 諸事順暢時口沬橫飛,

 

有問題或叫人失望的事情發生時,則三緘其口?

 

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無庸置疑?

 

@  數十年來始終如一,不斷有突出成長率的公司,可以分成二類:其中一類〔 幸運且能幹〕 ,另一類〔因為能幹所以幸運〕.兩類公司的管理階層都必須很能幹才行.沒有一家公司光因運氣不錯,而能長期成長.

 

@ 良好投資決策的骨幹,從投資人的觀點來說,營業收入導致利潤增加才有價值.如果多年來利潤一直不見相對增加,則營業額再怎麼成長,也無法創造合適的投資對象.希望長期大賺的投資人,最好遠離利潤低的公司.

 

@  有些公司不是靠提高價格,而是藉由創意的方法,提升了利潤,有些公司因

 

   為維持資本改善或產品工程部門,究那些地方可以提高經濟效益.

 

@ 公司的管理階遠比持股人更容易接觸公司的資產,控制公司經營大權的人,有無數方法能在不違法的情形下,假公濟私犧性一般股東的利益,圖利自己和家族.面對這種濫用手法,只有一種方法能夠保護自己.就是投資對象限於管理階層對股東有強烈受託感和道德責任感的公司.

 

@  這家公司現金盈餘累加時,是否理性轉投資或配股政策是否理智? 管理階層不被其他法人牽著鼻子走,迷信機構法人?

 

@ 投資賺錢最好的方法,是指以低的風險獲得最高的總利潤.努力找到某些顯然是便宜的股票,其中一些可能真的很便宜,但其他一些股票 , 公司未來經營上可能陷入因境,因此不但不能算是便宜,和幾年後的價格比起來,目前的價格其實太高.

 

@ 即使是真正的便宜貨,便宜的程度畢竟有其極限,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價格才能調整到反映真實的價值.技巧最純熟的價值型承接者最後獲得的利潤,和運用經營管理智慧判斷,買進管理優良的成長型公司股票的投資人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  成長型股票所得利潤高出許多的原因,在於它們似乎每十年就增值好幾倍.相反的,我們很難看到便宜貨的價值低估達50% ,這個簡單算術的累積效果很明顯.

 

@  成長型投資人偏愛幾年後獲得高額收入,而不求今天擁有最高報酬.比較二 種投資方法:所買普通股提供高股利收益率,以及所買股票的收益低,公司著眼於未來的成長和資產再投資,五年或十年期內,成長型股票的資本增值幅度遠高於另一種股票.

 

 

 

 

 

@ Peter Lynch彼得.林區(最偉大基金經理人).

 

@ 林區強調:買任何股票之前,有三件個人問題必須先問:

 

1.我有房子嗎?

 

2.我缺錢嗎?

 

3.我的個性能讓我在股市成功嗎?

 

股票是一種好投資或壞投資,關鍵在你對上述三個問題的回答.

 

@ 房子和股票一樣,想從中獲利,最好長期持有.人們持有房子多年,對股票卻是年年易手.難怪人們會在不動產上賺錢,而在股票上賠錢,他們花幾個月時間挑選房子,但挑股票卻只花幾分錢時間.

 

@ 只投資你賠得起的錢,這筆錢如果賠了,在可預見的未來裡,對你的日常生活不應有任何影向,才可投資股市.

 

@ 談到預測股市,其實重要的技巧應該不是傾聽,而是打呼.你該學的不是聽憑你的直覺,而是訓練自己忽略直覺.你應該在基本因素沒改變的情況下.緊握住你的股票不放.

 

@股市是沒有時間上的關聯性,這是個好市場嗎?請別多問.股市或大盤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不過是一個參考,讓我們看到什麼人在做什麼傻事.我很願意有預 測市場的能力,並能預知不景氣,但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很樂意找尋『賺錢的公司』,在市況極差時一樣賺錢.這個行業的生意如何?這家公司賺錢嗎?股市好或 不好根本不是重點,挑對股票,股市自然會照顧自己.

 

@ 這倒不是說世上沒有被高估的市場,但你擔心這個並無道理.當你找不到一家公司的股價是否合理時,或者找不到符合你的投資標準的公司,你便知道市場的價位太高了.

 

@ 林區投資哲學16要點:

 

。不要高估專業人士的技巧和智慧.

 

。善用你已知的東西.

 

。尋找尚未被發現,亦未被股市認同的機會.

 

。投資股票前.先投資房地產及保險.

 

。投資的目標是公司,而非股票或股市.

 

。不必在意短期的股價波動.

 

。任何股票都能賺大錢或賠大錢.

 

。比起長期債券或定期存單的回收,長期投資股票的回收不僅遠遠高出許 多,也此較可預期.(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1960買一股七元,同 樣的股票1980年已經值4900元,結果是20年漲700倍).

 

。追蹤你持有股票的公司,就像玩一場無止境地偵探推理遊戲.

 

。敏銳感有助於在股市賺錢,在股市裡,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

 

@ 你想在股票上成功,做功課是絕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其重要性不下於拒受股市短期起伏所動,做投資不先做研究,就像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許多人花一個周未研究全美來回渡假機票的價錢,卻沒有花五分鐘做研究,就買了美國航空的股票.

 

@ 界定一家公司在其同業間的相對規模,大型企業或小型公司,然後將它歸入適當的股票類別:緩慢成長類,穩定成長類,快速成長類,循環類,資產類,以及轉機類等六類.

 

@ 林區的投資組合名單上很少看到成長率為3%-6%的公司 , 因為一家公司不能向前快速移動,其股價便會停滯不前.如果盈餘的成長是公司致富之道,那麼把時間浪費在原地踏步的公司有什麼意義呢?

 

@ 穩定成長股盈餘的年成長率在10%-15% 之間,你有可能在穩定成長股上賺大錢,端看你買進的時機和價錢.這些公司一直是股市的優秀份子,但不是明星.

 

@ 快速成長股是林區最喜歡的投資目標:小型新興企業,年成長率達20%-25%.快速成長公司不一定屬於快速成長工業,這些一夕成名的公司在一個地方抓 到成功的秘訣,新市場的擴增造成盈餘暴漲,股價自然節節上揚.只要能保持速度,快速成長公司就是股市的大贏家,林區專找資產負債表健全,利潤也豐厚的公 司.

 

@ 如果可以避開一種股票,那就是廣受喜愛的熱門股票了.熱門股票漲得快,往往能衝到任何我們所知的價格之上,但上面除了夢想和希望之外,沒有什麼支撐之物,因此這類股票下挫的速度也一樣快.

 

高成長行業之熱門工業往往會吸引一群想分一杯羹的聰明人,企業家和資本家熬夜動腦筋.設法以最快速度加入行動.在商場上,競爭對手模仿是最嚴重的打擊形式.

 

@ 賺錢的公司有時並不買回股份或提高股息,卻把錢花在愚蠢的收購上,這類勤奮的公司專找價錢過高或完全不在它理解範圍的公司投資,這表示損年將會大到不可收拾,如果一家公司非收購點什麼不可,我寧可看它買些相關的企業,如果什麼都買,會讓我很緊張.

 

@ 我經常提醒自已(顥然往往並不成功),如果光明前途那麼顯而易見,那麼明、後年再來投資也不遲,為什麼不等一等,等到該公司創出某種成績再說?等著看它的獲利吧.你可以在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公司找投資機會,有疑慮時則不妨等一等.

 

@ 是什麼原因讓一家公司值錢?為什麼它的明天會更好?有很多理論可以提出解釋,但對我而言.答案都在盈餘和資產上,尢其是盈餘.有時候股價要花幾年的時間才能反映公司的價值,但基本面好的股票終將獲勝,很多例子證明等待是值得的.

 

 

 

 

 

@ John Templeton 坦伯頓(偉大的道德投資家).

 

@ 坦伯頓是投資專業中偉大的心靈改革大師 , 成立管理富蘭克林集團 , 在同類型全球性資金管理公司裡 , 績效一直排名第一 .

 

@ 坦伯頓的成功來自購買股票時會深思熟慮 , 加上他的勇氣 / 遠見及耐心 . 他說 : 在別人沮喪地賣出股票時買進 , 在別人瘋狂搶近時賣出 , 需要最大的毅力 , 但收穫也最豐碩 .

 

@ 坦伯頓認為 : 道德和倫理的價值 , 在經商 / 投資和人生中佔有重要位置 . 他強調 : 管理資金(投資管理)是[神聖的信託工作] , 錯誤的投資決策 , 對人類社會影響非常深遠 . 坦伯頓主張[道德投資] , 只將資金投入對人類有正面貢獻的優良企業 . 他認為所信奉的幾項重要且合理的[心靈原則] , 對他優異投管績效產生巨大的影響 :

1. 心存感恩會帶來更多值得感恩的事 .

2. 幫助孤獨者讓你不會感到孤寂 .

3. 你的話代表你的人 .

4. 熱忱會傳染給他人 .

5. 讚美勝於批評 .

6. 如果不知道自己一生中想成就些甚麼 , 就可能會一事無成 .

 

@ 葛拉罕是坦伯頓的證卷分析老師 , 他們都主張找尋價廉物美的股票 . 不管買房子 / 汽車 / 家具 / 衣服 , 他都會用心發掘出最好的商品以省下一半的花費 . 他將投資股票的步驟比喻成[購物] , 運用相同的概唸到全世界去買股票 . 另外 , 他也採用逆勢投資策略 , 即是當別人賣出股票時賣進 , 反之亦然 .

 

@ 坦伯頓也是現實主義者 , 他提醒投資人 , 要做好情續及財務上的準備 , 以迎接空頭市場 . 如果你是長期投資人 , 你就會把空頭市場當成賺錢的良機 . 泡沫是指股市 / 債市 / 房市出現濃厚投機風氣的期間 , 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 投資人忽略基本面價值 , 根據謠言或小道消息投資 , 而且願意付出任何價格 . 最後 , 人們終將體認到投資的真正價值 , 投資人開始恐慌 , 全面性的賣壓導致泡沫破滅 .

 

@ 坦伯頓認為投資價值低估股票的挑戰 , 在於判斷股票是被低估還是它的價值就只有這樣 , 或者它是具有潛力的超值股 . 他說 : 有些股票 6 元嫌太貴 ; 有些60元也覺得便宜 . 追出[物美價廉]的股票 , 不是買進[廉價股票] ; 物美才是真正的重點 , 然後在[物超所值]情況下買進 .

 

@ 坦伯頓為判斷公司是否符合其投資標準 , 有以下的投資思考 :

1. 公司的經營團隊實力堅不堅強 ?

2. 公司是否為產業領導者 ?

3. 公司產品的品質是否優良 , 其市場是否已確立 ?

4. 公司是否擁有競爭優勢 ?

5. 公司利潤是否出色 , 股東權益報酬率是否令人滿意 ?

6. 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是否反映出堅強的財務實力 ?

7. 公司損益表揭露的銷售額與盈餘是否穩定成長 ?

8. 是否有足以刺激股價上漲的潛在因素 ?

9. 相對於公司的帳面價值 / 當期盈餘或未來可能盈餘 , 公司的股價是否偏低 ?

 

@ 坦伯頓會比較股票當前本益比與過去五年的平均本益比 , 他會比較各國本益比 , 最重要的是 , 將股價與他對公司未來五年的可能獲利做比較 . 本益比低的股票不見得就物超所值 , 這家公司可能最終是個輸家 . 除了本益比 , 他還會注意生產優良產品 / 勞資關係和諧 / 成本控管得宜的公司 , 以及經營團隊能善用盈餘讓公司持續成長的企業 .

 

@ 坦伯頓表示 : 基本上 , 股價的短期波動常會受投資人情緒影響 . 長期來說 , 股價則是反映企業價值 . 在做出最後買進決定前 , 坦伯頓護將選擇範圍縮小 , 並比較各個投資標的 . 但不只是找尋股價低廉的股票 , 而是最好的廉價股 . 他平均持股期間是五年 , 他認為 , 賣出股票的最佳時機 , 是當你發現一支比現有持股價值高出 50% 的股票時 .

 

@ 坦伯頓的十五條成功的投資法則 :

1. 注意實際報酬 .

以總投資報酬極大化為投資目標 , 即是扣除稅賦及通貨膨脹後的投資報酬 . 對長期投資人來說 , 這是唯一合理目標 .

2. 投資 , 不要投機 .

投資 , 不要光買賣或投機 . 股市不是賭場 , 如果只要股價移動 , 就趕著搶進殺出 ; 或是不段放空股票 ; 或從事選擇權或期貨交易 , 股市對你而言就只是個賭場 . 就像多數賭徒 , 你終究會賠錢 , 或經常賠錢 . 他說 : 放輕鬆 / 長期持有投資組合的投資成果 , 比經常改變持股內容的交易客來得好 .

3. 要有彈性 .

對不同類型 / 地區的投資標的保持彈性且開放的態度 , 有時候則要抱持現金 , 因為某些時候 , 現金能讓你善用投資機會 . 事實上 , 並沒有那類型的投資鏢的永遠是最好的 .

4. 買低 , 逆勢投資方式 .

當股價走高時 , 許多投資人會買進股票 ; 當股價走低時 , 買盤紛紛縮手 . 當幾乎所有人同時感到悲觀時 , 股市就會崩盤 . 投資人都知道要[買低賣高] , 但他們絕大部份都是買高賣低 . 他們都在大部份分析師看好前景的時候 , 買進股票 . 坦伯頓認為這實在很愚蠢 . 他謹記恩師葛拉罕的話 : 在所有人 , 包括專家都感到悲觀時買進 , 在這些人感到樂觀時賣出 .

5. 購買品質 .

在買股票時 , 要在績優股中找尋廉價股 . 績優股是指處於成長的市場中 , 銷售額領先的公司 ; 在以技術創新為導向的產業中 , 處於科技領先的公司 ; 擁有優良記錄的經營團對 ; 產業中的低成本製造者 ; 首先進入新市場且資金充裕的公司 ; 生產高利潤的消費性產品 , 且信譽卓越 . 坦伯頓喜歡買進居產業主導地位的優質公司 , 例如 : 美國商店及花旗銀行 .

6. 實踐價值投資法 .

購買價值 , 而不是大盤趨勢或經濟前景 , 聰明的投資人瞭解股市是股票的市場 . 雖然個股會暫時受強勢的多頭走勢牽引 , 股市最終還是由個股表現決定 , 而非大盤決定個股表現 . 太多投資人專注於大盤趨勢或經濟前景 , 但個股在空頭市場中仍可能走高 , 在多頭市場中也可能下挫 . 股市和經濟的走勢不總是一致 , 空頭市場不永遠出現在景氣衰退時 , 整體企業盈餘衰減也不見得就會導致股價下挫 . 因此 , 投資人應該投資個股 , 而不是大盤趨勢或經濟前景 .

7. 分散化投資 .

分散購買數種(三到五種 , 最多八種)股票和債卷 , 可以提供好的資金安全保障 . 由其是 , 以全球化角度不侷限於單一國家地區 , 你會發現更多價格合理的好公司 , 真正的[物超所值] .

8. 做好功課 .

做好功課或聘用專家協助你 , 在投資前先調查清礎 . 研究公司 , 以瞭解它致勝的原因 . 切記 , 在多數情形下 , 你是買進該公司的盈餘或資產 , 或二者都有 .

9. 監控自己的投資 .

積極監控自己的投資標的 , 預期可能的改變並做出正確的反應 . 多頭市場不會持續發燒 , 空頭市場也不會持續不退 . 你絕不能在買進股票後置之不理 , 市場轉變的速度太快了 . 記住 , 一切都會改變 , 沒有一項投資可以持久不變的 .

10. 不要驚慌 .

有時候當別人都在賣出時 , 不要也搶著殺出持股 . 賣出的時機是在股市崩盤之前 , 不是之後 . 你應該研究你的投資組合 , 如果你當時尚未持有這些股票 , 股市崩盤後 , 你會想買進它們嗎 ? 你現在賣出這些股票的唯一理由 , 是想買進更具吸引力的股票 . 如果找不到更具吸引力的股票 , 就應該繼續持有手中的股票 .

11. 有效處理錯誤 .

不犯錯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投資 , 但這卻是最大的錯誤 . 因此 , 原諒自己的錯誤 . 不要因犯錯而受挫 , 更別為了彌補一項損失而冒更大風險 . 應該將每次犯錯當成學習經驗 , 確實找出錯誤 , 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最大區別 , 在於功功者會由自己和他人的錯誤中學習 . 投資錯誤是不可避免的 , 坦伯頓說過 , 他的投資中有 1/3 並未成功 . 重點在於承認錯誤 , 儘可能將這些錯誤視為學習的工具 .

12. 禱告有益投資 .

如果你先禱告 , 你的思路會更清明 , 錯誤有會少一些 . 禱告會讓人心靈平和 , 有助於做出更真善美的投資決策 . 他認為每個投資人每天都應該禱告並感恩 , 他強調自己不是為了要上帝給予他投資建議而禱告的 .

13. 謙沖為懷 .

報持[我無所不知]的投資心態 , 遲早會導致讓人失望的結果 , 甚至徹底的失敗 . 世上萬物都處於不斷的變化中 , 明智的投資人瞭解 , 成功是不斷為新問題找到解答的過程 .

14. 沒有白吃的午餐 .

絕不憑感覺投資 , 這項原則適用於無數的情況 . 即使該公司真的很出色 , 但股價可能太高了 . 還有 , 千萬不要根據明牌投資 . 坦伯頓驚訝地發現 , 居然有這麼多受過良好教育且事業有成的人會這麼做 . 不幸地 , 明牌具有難以抗拒的魔力 .

15. 對投資報持正面態度 .

不要太常擔憂或持負面心態 , 過去一百年來 , 惟樂觀者在美國股市中勝出 .當然 , 股市會回檔 , 甚至崩盤 , 但長久下來研究顯示 , 股市會不斷走高 .

 

@ 坦伯頓在耶魯主修經濟時 , 就對錢滾錢的想法感到訝異 , 並花很多時間研究複利表 . 他在1991年對公司股東演講時表示 : 如果1626年以相當於24美元將曼哈頓出售給荷蘭人的印地安人 , 將這筆錢以8%的利率投資 , 以複利計算 , 這筆錢現在以足夠將曼哈頓上所有不動產買回 , 還有剩下數十億美元 . 他建議投資人 : 多瞭解投資的意義 , 瞭解風險及報酬 , 儘早投資以善用複利效應 .

 

@ 坦伯頓說道 : 我瞭解自己擅長評估企業的價值 , 並告知投資人相較於企業的真正價值 , 甚麼樣的股價是過低或過高 . 我總是努力學習以全球的角度來評估企業的價值 , 我的想法是 , 如果你只研究單一國家 , 是無法瞭解一家企業的真正價值 , 企業的許多產品是與全球的同業競爭 , 你必須先瞭解全球的產業情形 , 才能正確預測出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 .

 

@ 坦伯頓的長期投資目標並非賺取財富 , 而是幫助他人和倡導有關心靈改革的事業 . 即使是成為投管公司負責人 , 他仍是站在幫助他人獲利的角度來管理資金 . 坦伯頓相信探索( inquiry )是一切進步的根源 , 謙遜是理解之母 , 感恩可以開啟心靈成長的大門 . 謙遜會讓人心胸開闊 , 如果一個人知曉一切 , 就很難再學到更多的東西 . 當我們瞭解自己所知有多渺小時 , 就可以開始探索並學習 . 富蘭克林的最高執行長 Johnson表示 : 坦伯頓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投資家之一 , 他對投資界及慈善界的貢獻有目共睹 , 並為財務界樹立崇高標準 .

 

 

 

 

 

[] Row Price 普萊斯(偉大的成長型投資大師).

 

[] 普萊斯(Row Price)是資金管理公司普萊斯事業(Price Associates)的創辦人,他藉由投資具有高成長潛力且股價合理的股票,為自己和客戶賺進豐厚報酬.普萊斯表示,投資人必須看出時代的轉變,及早體認到時代及投資偏好的消退,以及新時代所帶來的新契機.

 

[] 在普萊斯發展自己的投資哲學時,他注意到獲利豐厚的人,都是能堅持長期持有成功企業的投資人.他的建議是,投資正在成長且由有遠見的人所經營的公司,這些人瞭解重大的社會及經濟趨勢,並透過明智的研發替未來做準備,而在公司不再符合你的買進標準時賣出.

 

[] 企業的盈餘有時會不理想,且股價下挫.在公司盈餘減少時,只要普萊斯認為其未來仍有成長的潛力且經營團隊優秀,他就會保持耐心並堅守紀律,繼續持有.普萊 斯寫道:每家公司都是由人所建立,公司是由每個人的努力堆砌而成.公司反映出創辦人及所有曾主導營運者的人格與商業哲學.想瞭解一家公司,你必須瞭解創辦 人和過去領導人的背景資料,以及替該公司擘劃未來者的希望與野心.

 

[] 普萊斯表示:成功的投資哲學必須有彈性,能處理並預測改變.改變是投資人唯一能確定的事,由於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以及產也和企業的趨勢不斷變遷,投資人在選擇標的時也必須有所改變.

 

[] 普萊斯會提出下列問題,來判斷公司是否符合他的投資標準:

經營團隊是否有能力且信譽良好?

高階主管和董事們的持股比重高不高?

公司的銷售額/盈餘及股利是否持續成長?

利潤率是否令人滿意且能夠持續?

經營團隊是否能創造出亮麗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和總投入資本報酬率?

公司是否有負債程度低或合理的良好債信?

公司是否擁有明智的研發,並持續推出卓越的產品?

公司是否為擁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領導者?

公司勞資關係是否和諧,其福利能否吸引並留住人才.

相較於未來的獲利潛力及歷史本益比,公司當前股價是否合理?

 

[] 普萊斯表示:以投資來看,一家公司股票的價值,往往跟股市的報價大不相同.因為當股市悲觀或樂觀氣氛高漲時,股價跟企業的內在價值間幾乎沒甚麼關聯.股價通常會受企業盈餘和股利/經濟/通貨膨脹或緊縮,以及投資人心理的影響.

 

[] 普萊斯提醒:投資人對於以高價購買高本益比股票的做法,應該多加考慮.當股市大眾和機構投資人都對股票熱衷時,過度的需求會導致股價高漲超過股票的投資價 值.這通常是個糟糕的買進時機,但投資人急於加入投資行列,他們會為放寬投資標準的做法自圓其說.投資人應該保留足夠的現金準備,在股票不受市場青眛時趁 機加碼買進,這是購買任何符合投資標準的好時期.

 

[] 普萊斯尋找經營良好/財務控管健全/利潤率令人滿意的企業.利潤率是一項以百分比呈現的比率,代表銷售額與盈餘的關係.他會注意五項企業的利潤率:

1.利潤率.

 

2.營業利益率.( 營業利益 / 銷售額 )

3.毛利率. ( 總銷售額 - 銷貨成本 ) / 總銷售額

4.稅前純益率. ( 稅前盈餘 / 銷售額 )

5.稅後純益率. ( 稅後盈餘 / 銷售額 )

其中營業利益是以 EBITD(Earning Before Interest,Tax and Depreciation)利息/稅/折舊前的盈餘來計算.

 

[] 多數個別投資人和機構投資人都擁有雙重投資目標:要有當期收益,且未來收益持續成長,以支應生活及營業支出;增加投資資本的市場價值,以支付耐久財及其他 資產增加的成本.普萊斯觀察到,太多投資成長型股票的投資人由於過度重視股市走勢,而無法瞭解股利收益的重要性.他警告說:如果投資人在接近多頭市場的高 點時,以高價購買低股利的成長型股票,可能會喪失股利再投資的複利效應.此外,另一個危險是當股市修正時,投資人沒有股利來抵銷可能的損失,這個危險的程 度端視股市走低的幅度和時間長短而定.普萊斯以1978年到1998年這二十年期間,股利再投資幾乎佔S&P500投資報酬率的一半以上.在此期 間,如果投資1萬美元到S&P500成份股,不計股利則成長為12.7萬美元;如果加計股利再投資,將成為26.2萬美元.

 

[] 普萊斯說:瞭解盈餘成長的生命週期與判斷未來盈餘的面向,是從事投資必要的工作.他將企業的生命週期喻為人的一生,誕生/成熟及衰退.公司銷售額的增加, 是因為產品或服務的銷售增加,還是售價提高了,抑或兩者皆有?投資人應該監控企業,來察覺盈餘成長的變化.他認為銷售額與銷售量雙雙下滑,加上盈餘減少, 都是成長減緩的警訊.他指出,企業盈餘不能年年成長,並不表示盈餘停止成長.景氣循環產業及企業內部發展往往會扭曲企業所公告的盈餘模式.必須有熟練的研究能力和敏銳的判斷力,才能察覺盈餘週期的基本變化.

 

[] 公司規模的大小可以用銷售額來決定,但對投資專家而言,企業規模通常是以市值來看,其計算方式是將股價乘以在外流通股數.投資人必須考慮公司是否擁有優良產品,且產品的市場需求量能否為公司創造未來的成長性.

 

[] 在購買股票前,普萊斯要先確定該公司符合他的各項投資標準.在監控標的公司時,他護密切注意盈餘和銷售額的成長,以及利潤率和投入資本報酬率或股東報酬率的變化.他認為,可能影響企業成長趨緩的警訊和問題包括:

1.銷售額減少.

2.盈餘和利潤率連續幾季衰退.

3.投入資本報酬率連續幾季降低.

4.稅賦巨額增加.

5.經營團隊的負面改變.

6.政府可能採取不利於企業的干預.

7.市場飽和.

8.競爭增加.

9.原物料及勞工成本明顯增加.

 

[] 普萊斯瞭解,企業會因產業基本面或經濟疲軟而減緩成長,他會將持股公司的盈餘與競爭者的盈餘,和整體經濟成長做比較,並據此確認盈餘真正的走勢.普萊斯 說:在空頭市場中,當股價跌破我們預設的買進底限,此時我們不知道股價還會下跌多少,何時會回檔,或其反彈的幅度有多少.但我們知道自己要成為具有吸引力 股票的長期股東.因此,我們採取按比例買進和賣出的做法.在多頭市場中,如果普萊斯決定減碼或賣出某支持股,他會以一個預設好的價位賣出,接著以較高的價 位繼續賣出.股價下挫並不會促使普萊斯賣出股票,如果他認為公司的前景看好,股價下挫反而是加碼買進的好時機.當他認為某企業無法持續成長,或不再符合他 的投資標準,他就會賣掉.如果在考慮賣出成本及稅賦後,或其他投資標的比他的持股具投資價值,他也會出脫持股.

 

[] 普萊斯協助客戶將資金分配到股票/債卷及現金等項目上,他瞭解每個人對保本/當期收益及資本增值的需求不同.他表示:每個投資組合都應該針對投資人的個別 目標而設定一套[投資計劃],這些目標包含投資人對保本的需求度/可支配收入或資本成長性等.在考慮投資組合的資本增值時,投資人應藉由廣泛分散投資到不 同產業和企業的做法,降低投資風險.

 

[]普萊斯投管機構的經營哲學,契約客戶的利益是首要考量,而他從事這個行業只是替客戶管理資金及提供相關服務.管理個別投資人及機構投資人的帳戶,強調基本研究,與企業主管會談,密切注意經濟/產業及企業的變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1

討論:做好投資的方法 laoba1梁军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hg0.html

漢尼拔
1、做人低調,做事踏實
2、能力圈圈,牢記安全邊際
3、學無止境
4、大的方向要選對,細節方面海納百川
5、不輕易去肯定或否認一個人,重在吸收
6、多自省
7、注重整個投資過程,對於結果------淡定,理性
8、成功不必炫耀,失敗不要解釋
9、要有賺錢的能力,更要有賺錢的度量
10、多積德,多行善,少禍害

 

1、投資的確定性
2、內在價值穩定增長的確定性
3、好東西是實實在在的比較出來的,是靠企業踏踏實實做出來的,而不是靠預期,投資人也不是在玩尋寶遊戲

 

漁夫
投資的本質:就是找到適合自己性格與條件的方法,不斷完善,不斷思考,不斷學習。在成功的道路上,與一群人為伴,與一小竄兒人為伴,最後獨自一人或幾人為伴。
長期投資,表面看是最簡單的,但卻又是最難的。門檻低,做好難。性格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堅持長期持股,與其說是選股與持股的過程,不如說是克服人性弱點,超越自我的過程。身在股海,心在世外;內心既要堅如磐石,又要洞若觀火。決非簡單如'三高」那麼簡單。
成為偉大公司,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而發現偉大公司,又是好價格,又是好團隊,是難上加難的事。正因為如此,發現偉大公司的人,只有兩種人,要不然是「傻瓜」(巧遇),要不然自己成為「偉大」的人。
人最偉大最有魅力的,就是在'人'與'鬼'之間,越往左走就越靠近"人",越往右走就越靠近'鬼",,而'魅".和'神』就在兩者之間。巴菲特就是更靠近「鬼」的神。而我們普通人,只能活著體驗人,死了變成鬼。

 

花都巴菲特

投資這種事,除了博覽群書,加深各學科的知識,刻苦反思再反思,吸收別人失敗的教訓經驗,吸取已獲得成功的人的經驗、思路,可能有兩點還是很重要的,情商和智商。
情商或許叫做耐性和自控力,後天可能不一定能獲得,這根小時候的性格形成有很大關係,性格太急躁的人就比較難做證券投資或者其他需要長時間才能獲得收益的投資。
智商,投資其實還是需要比較高的智商的,雖然不需要太高,但估計也要一百二十左右。為何?智商不高就比較難領悟和判別什麼才是大概率能成功的道路,有的人一輩子都想不明白k線來預測短期升跌其實沒什麼作用,做了一輩子股票還是在原地踏步。
一百二十的智商高嗎?巴菲特說,投資並不是高智商的人就會戰勝低智商的人,高於一百二十那部份智商可以丟掉。
我很同意他的這句話,高智商並不一定就會成功,反而可能會過於自負。
但是,很不幸的是,一百二十有多高?就是比九成人高。
證券市場有多少人最後能獲利?九成人虧損
所以,大部分人真的不適合自己做證券投資,但可惜的是絕大部分人並不知道。
可能就如賭博的心理,只要一天不放棄,一天還有機會。
證券投資所需的底蘊絕對不簡單,價值投資知易行難,可能要不是天才要不是笨蛋說的話,
價值投資知難,行亦難。
但當你上道了,就會發現其實證券投資是簡潔而不簡單

 

 

一枝春

還有另一種,對於有志向的投資者,就是:停下來。思考為什麼?請教優秀的投資者。其實每個投資者身邊,總會有不同程度的優秀者。可悲的是,許多人,總認為 自己行。這樣,就有機會不斷進步。當然,10年以上還是如此,就說明此人沒有反思和識人識己的能力,早就應該退出投資領域。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說,看什麼都 沒用。就像大家都看什麼勵志的書刊聽勵志的演講,結局是沒個鬼用!如果不去行動,那怕是一點點地開始變化,不停的反思,認真的改正,看什麼都沒用,就是巴 菲特是他爸爸是他老師都沒有用!

 

鄭永燦

一直認為對於投資者來說 做好虧損的準備比預測盈利空間要重要的多 就是說我們去做一筆投資 一定要想最壞的情況下會怎麼樣  是否自己能否承受的住虧損 是否自己有足夠的時間,耐心以及毅力去等待 
可惜很多人往往是在做相反的事情 
大多數人買一隻股票都是想它能賺多少錢 所以一旦事實與期望不符 只能手足無措了  
說白了 
在投資中思考向下的空間可能要比思考向上的空間要重要的

 

 

 

滄海一聲笑

關於對週期性股票的投資,我有一個很失敗的案例,在08年初股指從6000點回調至4000餘點的時候,以為市場只是牛市裡的正常調整,可能差不多了,就 買入了在當時看起來於牛市裡正吃香的中信證券,這下可好,持有兩年半,浮虧近四成!這筆堪稱巨額的帳面損失恐怕有很大一部分將會變成永久性的虧損了。這次 重大失誤讓我醒悟過來:對強週期性行業的股票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做不到逆週期投資(投機),最好就離它遠遠的.

 

自勝者強

股票市價的漲漲跌跌,勢必會引起人的患得患失,不論是否承認這一點,只是有些人看得更長遠,視眼前的一切如過眼浮云,有些人覺得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誰對誰錯,時間來驗證了。
心態這個東西學不來,只有自己慢慢沉澱,覺悟,沒事看看佛經,不斷提高自己的境界,超越才會真正變成現實。

 

山杉

保守是大師們長期獲取複利的一大秘訣
保守不是說不敢與獲取一次性大利潤
保守是一種堅持紀律操守的穩定性、堅決性和偏執性體現

 

滄海一聲笑

而我卻認為,價值選股才是老巴的根本,首先是尋找依靠所選企業在漫長的歲月裡創造出來的巨額的財富,「買股票是買企業的一部分」,其次才會自然而然地思考 價格的因素;故我想、選對企業才是他成功投資的第一步。他也承認,是芒格促使他從猿進化到人,什麼意思?就是從原先的只單純追求安全邊際過度到不僅注重安 全邊際的條件,同時也追求價格合理的優秀企業。他後來一再強調願意以合理或公道的價格購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這種表述難道不可理解為選股第一、安全邊 際第二嗎?
安全邊際當然極為重要,所以才排在第二位,但試想,具備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出現「四毛買一元」的機會到底有多大?再說在等待大眾心理恐慌的過程中,其彼時的「一元」難道還是過去的那一元嗎?誰都喜歡又好又便宜,但如果只能選其一呢?
勿容置疑、選股與選時都極為重要,但選股是一種可學的能力,有主動性;選時則只能是完全被動的等待,充滿不確定性。選股是人找的機會,可遇也可求;選時是天賜的機會,可遇不可求。極少的時候,兩種機會同時出現,我以為那是一種好運。

 

 

水是誰的誰

把簡單的事重複做好,投資其實有時想想也不太難,你直需要堅持最簡單的常識就可以了!關鍵是你能控制住自己嗎?!有多少人能耐得住寂寞呢?這是人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2

微博碎碎念之三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ena.html

任何企業的業績波動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一般的企業可能會出現一兩年的高增長,好的企業可能出現短期的放緩,但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企業長期向好則是必然的,放棄偶然,追逐必然。

 

價值投資懂得的不一定做,做了的常常難以堅持足夠長的時間以看到最終的結果。道理並不複雜,執行與堅持才是最困難的,這是大部分人不成功最主要的原因。

 

今天在路上看到幾個農民工,挎著大包小包,瓶瓶罐罐去火車站,頭髮蓬鬆,衣冠不整,但仔細一看,其中一個上身361,腳上安踏,不得不說消費真的升級了。

 

可選消費毛利率較高,成本控制沒那麼厲害,行業不會向畸形發展,很多大眾消費品如乳業和屠宰業毛利率低,競爭白熱化,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想著法子生存,弄出許多亂子。

 

公募基金的業績有多麼不穩定:2007年的公募亞軍中郵核心優選在次年排名倒數、2008年的公募冠軍泰達荷銀成長次年排名靠後、2009年的公募亞軍銀華核心價值優選次年排第217名,去年奪冠的華商盛世成長排名跌至277名。

 

更換股票不但考驗對企業的判斷能力,還要考慮時間成本。如果已經在一個股票上花費了很大的時間成本,即使另一個企業可能增長更快,換股最終結果仍然很可能適得其反。

 

與巴菲特同年代的人很多也看好可口可樂、吉列、富國、運通,他們大部分沒買,或者買了很快又賣了,但巴菲特買了並持有,因此巴菲特成為巴菲特,那些人還是那些人。

 

茅台的業績波動過程說明,只要企業的競爭優勢依然強大,業績的回落一點不值得擔心,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個同樣適用於云南白藥,即使真的遇到降價這種一次性因素使業績出現短期放緩,也沒什麼可怕的。

 

尚榮醫療年報低於預期,主要業務醫療專業工程增長只有14%。中小企業不確定性再次顯現。雖然尚榮醫療未來依然值得關注,但投資這類中小型企業需要更高的安全邊際,並嚴格控制投資比例,即使是確定性較高的機會也要當成是風險投資。

 

投資是最輕鬆、快樂的職業,投資也是最困難、痛苦的職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3

把投资习惯变成呼吸 laoba1梁军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db.html

  好的投资方式也许并不复杂,但首先投资者要愿意了解它,并全面系统地学习。有了理论基础后,再慢慢地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从而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投资系统。对于愿意钻研的投资者来说,系统的建立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未来一生的投资过程中始终不发生偏离。

    初学者的投资理念反而可能更纯粹,更坚定。初学者一般都会局限在同一领域,很少接触其他投资理论,不会被干扰,同时因为有新鲜感而印象深刻,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大量学习理念会不断被强化。而且初学者常常首先学习的是大方向,大原则,无意识地站在了战略的高度上看事情。

    当投资者掌握基本理论后,便会扩大学习范围,获得越来越多的资讯,接触越来越多的投资理论,学习越来越多的细节,这本是好事情,但如果把握不好,陷入了过 度研究的泥潭,反而看不到大方向容易迷失。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原来熟练掌握的知识会慢慢地被弱化,同时其他知识的冲击会使原来的系统变得模糊,甚至让 投资者茫然不知所措,实践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生言行不一的现象。

    如果希望始终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投资者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理念和原则,直至使之渗透到骨髓,形成象毒瘾一样难以戒除的习惯。否则千变万化的市场 和环境会潜移默化地侵蚀你赖以生存的东西,你可以坚持一两年,甚至五年十年,但最终都可能犯下大错。这种习惯的建立也许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直到变成 一种无意识行为,就如呼吸一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88

孰优孰劣:招行与民生 laoba1梁军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jm.html

银行里能让我睡得着的只有招行,民生之类的看看他收购美国那间华人银行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就是管理层独断和素质不行,现在也没有改观,管理层结果 依然那么垃圾,能说出“融不了资明年就开不了门”这种不加修饰的没水平的话真的是佩服了那位董事长,真说不定哪天民生又爆发个什么丑闻或者坏涨潮
既然说开了再谈谈招行
相似的担忧,完全可以按照巴菲特当年的思路来思考现在的优秀银行是否值得买入--
核心在于,“考虑了贷款坏账损失后,富国银行是否还有盈利能力”这个问题
即使产生投资平台坏账,那么坏账的损失会有多大,是否会影响到银行的生存,还是顶多令银行利润亏损一年,甚至只是利润下滑
 
现在最大的坏账担忧来自于平台贷款,简单算一下帐,
2010年9月末,招行的平台贷款余额为1300亿,余额占本行自营贷款的比例是10.02%,比年初下降0.43pc;
按现金流覆盖情况划分,全覆盖和基本覆盖的贷款占整个平台贷的98.23%(百分之百全覆盖的占89.34%。那么基本覆盖的约8.89%.),半覆盖的占1.64%,无覆盖的占0.13%。
危险来自半覆盖和无覆盖,做个最坏打算,半覆盖的50%坏账,无覆盖全坏账,那么平台贷款坏账占比只有1%,再坏点打算,基本覆盖的出现30%坏账,约3 个点,那么占总自营贷款余额0.4%,总贷款余额约13000亿(根据1300亿约为10.02%),即平台坏帐余额约增加52个亿,再放大一点,全年算 个60亿,两百亿股每股只有分摊3毛钱
按正常没那么多平台坏账的话,招行2010年每股盈利1.2元,减去3毛,还有9毛,比巴菲特当年预计亏损一年的打算好多了,即使再放大3倍,还不就是一年没利润有何大不了
之后呢,马照跑舞照跳,继续依托国内7%以上的gdp实现20%的贷款增长,并且不断提高资本收益率,向零售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发展,继续拓宽国际业务,25%的CAGR是大概率的是,PEG0.5而已。
向下亏不了,向上空间大大地
巴菲特经常说用4毛买一元钱的东西,现在招行之类的优秀银行就是这样的标的了,不过通常出现这种好东西的时候,都是因为没人敢要

民生在发展“商贷通”,针对的是中小企业,因为这部分企业的贷款利率会比面向大中型企业高,现在招行的二次转型针对的就是避免过度依赖息差,从资本密集型向资本集约型发展,提高资本收益率,除了发展零售业务和提高非息业务收入,贷款业务同样是侧重中小企业。
银行比的就是管理层,干同样的事能有180度的结果。民生收购失败的美国联合银行当初也找过招行,但被招行马蔚华拒绝,为什么民生就会上当招行却没有上当?
现在,两者都在面向中小企业贷款,再一次去干同样的事,但不要忘了银行确确实实是在干高风险的事,那结果会如何,自己去想,我可没那种信心把钱交给民生那种管理层

虽然银行的风控体制已经是制度性,但管理层的战略和作风还是占主导地位,银行的竞争其实就是管理层的竞争。
这是银行的最大问题,马蔚华如果退休了,真不知道会有谁接班,企业文化风格会否改变
这就是银行的弱点之一,人的作用性太大,不像消费品等依靠的是品牌和产品口碑
巴菲特的经典描述:银行经常会干傻事,但偶尔也会干的不错,希望不要遇到一个傻子去经营你的企业,虽然终有一天会遇上

 

一念间

下面重点谈谈招行:
03年到06年一直持有招行,但后来卖掉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看到各银行都迅速推出网银和信用卡,担心招行持续领先的壁垒逐渐消失。不过几年观察下来, 觉得招行在个人业务还是有较强优势的,优质服务的口碑深入人心,周围的同事朋友也是用招行的居多。由于消费者转换成本很高,招行会和前期积累的客户一起成 长。银行由于高杠杠问题,风险控制能力是第一位,从目前的财务指标来看招行是最好的,这背后是招行稳健的经营理念,再加上招行锐利进取的管理风格,很难不 爱!对外资行的威胁个人也不担心,银行是有政策壁垒保护的。别看外资行磨刀霍霍,但政府批分行是很有节奏的,而且还经常搭配支援西部的任务。即使将来放开 了,我也相信招行能不负众望,我用过花旗的个人银行网银,比招行的差很多。

 

Ginn_思与行

看好银行股整个板块,但对个股的理解和有些同学不同。都说招商的风险内控严格,客户质量好;有多少是真正了解银行内部运作的呢?
招商银行的公司业务信贷投放基本都堆积到大国企那去了,低风险低收益,现在靠政策撑着利差,利率逐步市场化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反之,不要小看民生银行这几年在行业事业部和微小企业方面的快速发展,其实就是在中等风险细分市场专业能力的提升。
2009年招商银行的利润大幅下跌,其实质就是法定存贷利差减少后的一个直接反应,那么多粉丝都没看到吗?

 

Franco

关于招行,大约还要注意到:1)不看好的招行的一定还记得那个在金融危机前高价买入的永隆银行,现在参考香港本地银行业绩表现,永隆银行应该不会差;
2)招行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只是经营本地存贷业务的本地银行,从两会马行长的提案可见,收购永隆后协同效应将逐步显现,这是未来一个不可忽视的关注点。

 

乔治巴沙

“商贷通”,针对的是微小企业,民生有中小企业贷款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说白了“商贷通”的对象是个体户,并不是企业。

看看今年的电视广告,各个银行都开始重视微小企业贷款,按民生网络交流会的说法,这是个很大的市场,几年内都不会形成同业竞争。
可见民生管理层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最早注意了这一块。不要用一次失败的投资来给管理层定性。你也知道银行是高风险行业。

我只是反问下,是想让您看看这个风险资产的权重是怎么算的。看这个“加权风险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就叫风险管理啊。。。
您要知道民生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是8.5%,招商是7%。假设两家银行都是200亿资产,民生的贷款总额就是2353亿,招商的贷款总额是2857亿。比民生多了有500亿。
如果经济突然变坏,两家的坏账率是10%的话,招商要多50亿坏账。另外,民生的小额贷款偏多,同样的100亿贷款,假设民生给了100家企业,招商贷给了13家企业,同样按10%坏账计算的话,民生的坏账是10亿,招商就是15亿多的坏账。
这个时候出现挤兑的话,你觉得是100套商品房变现容易,还是以政府税收担保的人民广场,公路,政府大楼等等这种资产变现容易?
当然了,政府肯定是不会让银行破产的,肯定会注资,但是注资就没代价了?同行之间的拆借还有利率呢。。。
对了,忘了说了,民生的拨备占总贷款的是3%多,招商是1.55%。真没看出来招商的风险管理有多强,他的净资产收益率有意义?
玩金融杠杆的企业,风险主要一个是看杠杆放了多大,一个是看借方和贷方谁处在强势地位。。。

 

花都buffett

透过表面看本质,收购被骗上当的背后是管理层的独断和审核机制、风控机制的不完善,而这完全可以通过尽职调查排查出联合银行的问题,这就充分显现了民生的风控实在有问题,而非一次简单的挥杆失误。
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本来就高,更何况微小企业,比前者更高,一个风控如此差的银行去做高风险的事,只能祈祷了。
如果针对民生有兴趣,从数据上分析,看看民生的不良贷款、逾期贷款关注贷款占贷款比例,他的加权风险资产占比有多高,(借一下“我思故在”的数据)
最近两年“民生/招商/兴业/建设”的“加权风险资产”占“总资产”比例(%):
 

 
          民生       招商       兴业       建设
2009年 
    69.67      56.18      53.53      54.01
2008年 
    72.83      58.35      49.91      55.54
但总资产收益率却又比不上招行,把数据列一下,再看看是不是便宜的就是好的。

另外,推理的前提有问题,为什么发生坏账潮的时候民生和招行的坏账率都为10%,坏账率是银行风控问题,民生的坏账率10%的话我不怀疑,但现在的招行在未来的坏账率没什么可能爆发,除非你用事实和数据说服我
10年半年报,不良贷款率 
   拨备覆盖率   拨备覆盖占总贷款
招行 
             0.67                297.59           1.98
民生 
             0.79                  229.42          1.8
您那个民生拨备占总贷款3%,误差比较大
没时间,有兴趣的话再比较一下他的贷款五级分类占比和各级迁徒率,资产质量明摆着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民生不是我的菜,所以对他的分析到此为止,不再讨论民生

讨论银行的风险,建议再看看贷款行业占比,和贷款担保方式划分中各种担保方式贷款比例
主要包括信用贷款、保证贷款、质押贷款、抵押贷款、票据贴现五种
其中前两种风险较大,无担保物,看看该银行的这两种贷款占总贷款比例可以看出该银行是否比较激进或者说冒风险比较大
如果某银行前两种贷款比例较大,但风险控制历来口碑不佳,那么作为股东晚上睡觉很容易失眠

 

乔治巴沙

只是觉得考虑银行业风险的出发点不一样,建个模型和你探讨下风险生成的因素和坏账生成后处置的难易。
当民生银行出现10%坏账率的时候,现在的招行不会出现坏账率爆发。。。
不知道是对中国银行间的差异性太有信心还是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太有信心。

股份制企业关键是看股权结构。。。
管理层相当于参谋部,重大决策是要在董事会上表决的。。。
我不知道你说的管理层结构不完善是什么意思。
你看好兴业的理由因为恒生是大股东。。。。
你说着风控、风控,可在选择的时候却是主观的给董文标或者马蔚华定性。你和他们吃过饭还是和他们一起泡过妞,你就这么了解这个人?一家银行如果只是看一个人的话,那才是最大的问题。
明明知道要制度化,却从人治的角度去思考。

 

花都buffett

这要看什么行业,茅台就算是随便找个人去当董事长,问题也不大,他的酒依然可以大卖。
而银行就不行,管理层可以决定这间银行发展的方向是毁灭还是稳定发展。
只有品牌性消费企业才能由傻子经营都不至于倒闭,但银行不行,最理想的银行当然是制度健全、管理完善、文化稳健。
不要太理想化了,脱离了可以信赖的管理层,靠完善的制度就能运行健康的金融企业真的还没发现。
在美国,为什么花旗雷曼兄弟等等数不清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都倒闭或者几乎倒闭,但富国就全身而托,难道前者没有很好的制度?管理层的理念决定了这间银行的 战略,要不要发展高风险资产项目,要不要参与泡沫化但能带来可观收益的衍生产品,这都是人定的方向,人定的战略,管理层的发展理念错误,就可以招致完蛋。
没有具备那种能力却做那种事,就是失败的最大原因。
另外,不要忘了,制度是人定的,人可以否决制度,民生收购上当就是最好的案例

 

乔治巴沙

富国银行和雷曼兄弟玩的都不是一个东西,应该说主营是两个不同的细分行业。。。雷曼兄弟这样的投行会搞这样的业务,是因为有喜好高风险的客户,有市场。发现市场,给客户所需有什么不对?
前面我也说了玩金融杠杆的企业的风险主要看杠杆放了多大。
而您正好举例说明了。
所以在我看来,民生的风险和您看好的招商,我觉得没啥区别。如果你说我会睡不着觉的话,我觉得您也应该有担心了。我真的没有在说民生和招商这两家银行哪个好,哪个不好。我觉得凭我一个小散户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有交流也不应该在比较这两家银行孰优孰劣上,不是么?
而我投资民生是考虑过风险的。我觉得我对自己所担负的风险是有能力承担的。即使民生今天破产了,我的生活也不会有丝毫变化。

 

花都buffett

现在银行业因为巴塞尔协议的落地,由大量放贷的粗放型向提高资本收益率的密集型发展,因此不管招行还是其他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甚至微小企业增大贷款投放额 度是必然趋势,小企业因为议价能力弱贷款利率比中大企业要高,但他们的风险系数同样比大中企业要高,一个经济危机打来,小微企业可能倒了一大片。
谁的风险识别能力强,谁的风控稳健,谁的生存几率就高。
为什么欣赏招行,从它历史,还有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谨慎,09年不因政府4万亿刺激大量投放货币而胡乱放贷导致业绩不佳,还有齐鲁银行被骗案银行业多加银行涉及但招行却可以免疫
信心来自于一直以来的历史,观史可以明智,历史一向不佳的又如何能有信心保证他未来可以变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4

价值投资不是请客吃饭 laoba1梁军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pz.html

只有經歷過長期實踐的價值投資者才清楚堅持的困難,你能堅持多久?一年,十年,還是一輩子。

 

梁軍儒

牛市產生大量的長期價值投資者,熊市則相反。幾年來親眼目睹了身邊很多朋友和網友,從最初的滿腔熱血、雄心壯志,漸漸被市場折磨得垂頭喪氣,有的重新回到 技術分析,有的做起波段操作,有的則乾脆離開了市場,不由感嘆長期投資學習比較簡單,實踐真的不容易,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真的永遠只是一小撮。

 

王人平 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否則投資者根本無法在市場波動中淡定從容,只有價值投資的理唸成為投資者的人生信仰,他才有可能在外人看起來愚不可及、頑固不化的時 候繼續堅守,才有可能接受那種像蟬一樣——僅僅為了數月陽光下的歡愉,寧願忍受數年的孤獨和黑暗的生活方式。(6月28日 12:18)

 

通星粉 轉發此微博: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喜歡熊市的,如果理解不了這一點,就無法做一個巴式價值投資者~(6月28日 09:21)

崢崢日上V 投資乃是長期持有價值公司,並分享其盈利,而以做價差為盈利手段的都屬投機,所謂趨勢投資,技術分析云云其實根本不是投資,只是給賭博取一個好聽的名字而已。。。中國真正的投資者幾人?(6月28日 09:21)

 

桂-雨 中國的投資環境就像沙漠,想長出參天大樹比登天還難。雙匯就是典型的案例。(6月27日 22:20)

cfuwxd 價值投資或者說任何成功的投資方法從根本上和人性是相反的,在這個市場上大多數人是具備的特點是無法成功的,因為贏家總是少數人。(6月27日 21:34)

-天涯路- 要想成功進行價值投資,就必須要能理解價值投資,要相信價值投資,要堅持價值投資,這三條缺一不可。可事實上這三條全能做到的人實在太少了。不過這恰恰反 應了股市的現實,那就是股市永遠都是少數人賺錢的場所。否則如果所有人都能做好價值投資,那豈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股市賺錢了?(6月27日 21:05)

行走318 戰勝自我,戰勝恐懼,難,難,難(6月27日 19:33)

agoodloser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確實不容易。晨練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持晨練。是不是有時問自己:我這樣做值嗎?懷疑,堅定,懷疑,堅定,最後……(6月27日 19:12)

安全邊際ohyeah 真正的投資者會牛市才去和別人一起去投機麼?去牛市裡火中取栗?那是十足的、愚蠢的投機者。真正的投資者和聰明的投機者都是熊市裡偷偷的入市,打槍的不要(6月27日 19:04)

和某人 知易行難,有緣自會堅守(6月27日 19:00)

孤舟獨釣客2010 熊市中長期持股需要勇氣(6月27日 18:09)

流水不爭先123 價值投資知難行也難!(6月27日 17:59)

呂凱飄在北京 必須永遠是一小撮!不然那一小撮怎麼賺到大錢,真正屬於自己的大錢?(6月27日 16:56)

金坤投資 大概只有最傻和最用心的,能守住價值投資。(6月27日 16:56)  

x

快樂988 在中國值得價值投資的股票太少了(6月27日 16:32)

 

日月禪 價值投資不是萬能的,也有其自身弊端,能持續贏利的投資者是真正找到了契合自己性格、學識、能力以及資金規模的投資哲學。(6月27日 16:28)

 

愛在雨中愛在雨中 金字塔規則本來就是無處不在的真理。(6月27日 16:26)

 

孤獨的牧羊人2010 價值投資也是修行,能修行得道的畢竟是少數(6月27日 16: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2

真正能吃的馅饼其实很少 laoba1梁军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n5.html

随便翻翻股价历史走势图,你会发现几乎任何一个股票都曾经出现过上涨数倍的时期,短时间内上涨几倍、十几倍股票也层出不穷,投资者会感觉机会无处不在,多 不胜数,很多人幻想能抓住所有机会。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机会象中彩票那么难,少数却跟从银行获取利息一样容易。数千只股票中投资者真正能吃到的大馅饼只有 极少数,要找出它们,就要懂得排除无处不在的陷阱。很多暴利事后看起来好象很简单,似乎唾手可得,投资者却没有意识到伴随着暴利的往往是数十、数百个同类 型企业的失败案例。不能看到暴利就不顾一切地押注,大部分机会失败的概率远高于成功的概率,长期赌在一些低确定性的机会,必死无疑。

    推动股票上涨的原因各不相同,或是企业长期稳定成长,或是业绩短期爆发,或是重组或概念炒作,或是低估值,或是不需任何理由。选择股票要有一个清晰的原 因,并清楚什么是股票上涨的驱动力,达到自己预期的确定性有多高。短期驱动因素、非业绩推动型的上涨通常都是高风险且难以真正获利的,投资者应该选择那些 上涨驱动因素比较明确、风险较低而且可持续性较强的机会。有的标的业绩大幅上涨和下跌的可能性同时存在,例如类似汉王科技这样的科技股;有的基本面不确定 性较高,股价一旦出现较大调整就会使投资者信心大幅下降,令投资者在持有与卖出之间无所适从,例如一些核心竞争力不强,行业竞争激烈,依靠行业阶段性机会 获得增长的中小型企业;有的可能大幅上涨后出现快速回落,投资者来不及卖出已经损失大部分利润,而且未来难以恢复,例如一些夕阳型的周期性企业,这些都是 我们要放弃的,大部分的重组、概念性炒作则与赌博相差无几,更不值一搏。

    不要为没有买入成飞集成而懊恼,也不要因为错失有色金属的快速翻倍而遗憾,更不要为没有在创业板中赌博而沮丧,因为那些不属于我们能赚到的钱,这是大师们 的经验,也是我实践巴菲特理论十几年的真切感受。我们只需要专注于确定而又能把握的少数机会,就能轻松稳定地获取高额的长期回报。

 

梁军儒201106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