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Sell in May?No Way! 東尼



2009-05-07  NextMagazine



四月港股表現理想,恒指由一萬三千五百點升至一萬五千五百點,升幅達一成半。五月大市可能繼續向好,皆因壞消息已經盡出,將來應有好消息等着我們。

在 墨西哥爆發的豬流感,美洲首當其衝,但在香港等其他地區只有零星感染個案,因此對亞洲股市的影響有限。雖然疫潮蔓延至歐洲及亞洲,其破壞力勢難超越沙士, 而且當時市場也迅速復甦。尤其經歷沙士一役之後,許多科學家及醫護人員早已着手研究相關的醫療技術,相信新疫苗很快便會面世。

儘管銀行危機餘波未了,但看來最壞的時候已過,現在是重新振作的時候。部分美國及中國銀行剛公布今年首季業績,表現令人滿意。不過,有很多膽小怕事的人,仍然沉浸在世界末日的氣氛之中,就算他們正確,我也不認為世界末日這麼快便到來。派息刺激投資

五月是鮮花盛開和公司派息的月份,鮮花讓人感到高興,而派息則是投資的彈藥。這可使投資者心情愉快,同時有更多的資金,用作股票投資。一直等待股市跌至谷底的人,將會感到萬分迷惘,為免錯失入市良機,他們會逐步入市。

但這次升勢恐怕欠缺爆炸力,皆因基本因素仍然疲弱。美國人均的儲蓄非常少,當地亦欠缺熱錢流動;而華府刺激經濟的方案,最終會引致通脹,必須以加息來壓抑。市場沒有沽貨壓力,投資者傾向靜待股市回升,但他們又沒動機買貨,因此大市走勢會回歸最基本的供求關係。

有人對我說,六月大市會暴跌,但根本沒有任何理據支持,因此我不敢苟同。現時股價並不昂貴,雖然有些股份偏高,但亦有些股份超值。市場沒出現超賣,所以股價上升的機會比下跌大。

美國樓價見底

未 來通脹的影響會逐步浮現,美國尤甚,大企業盈利倒退的情況會有所改善。這些企業現正身處最深的幽谷,惟將來盈利肯定可以回升。樓價亦已見底,重拾升軌指日 可待。屆時,投資者最怕的呆壞賬撥備,便可回撥。這情況不會一夜間發生,淡友不會一下子被說服,但已為下一輪牛市埋下伏線。

還記得在三月九日,市場仍一片恐慌,股市下插至一萬一千三百點低位,然而不過兩個月已彈升三成七,實屬罕見,因而引起懷疑。刻下方向仍未清晰,我卻認為本港股市穩健,似乎過於勇敢,但我相信港股已有足夠基礎走出谷底。

市場出現相反的看法,其實非常健康。如果大家都認為大市會朝同一方向進發,譬如說是牛市,那就所有人都是買家,沒有賣家。而刻下的淡市,所有淡友皆已沽貨,只餘下實力較強的投資者一直坐貨,成為大市向上的支撐點,這正是我對未來樂觀的原因。

東尼

在證券界有三十五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81

Buy in strength, sell in weakness CUP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21680


 

大盤第二日反彈,成交量不太高,大概是大家都等過年。

 

歐洲的「危機」影響似乎逐漸在消退。不過我仍然等一些較明確的見底訊號才再加馬進入。始終,自己仍然持有8成股票,最基本目標是保住去年的贏利,進一步才是增加更多的利潤。

 

我個人較喜歡一些盈利增長好,而在調整中跌得很少,離歷史高位 (或者52wk high)不太遠的股票。這些股票在調整完成的升浪可以很強勁。我不主張買一些崩了盤、跌到奇殘的股票,那些股票往後跑輸的機會較大。

 

09在後期能用6-7成股票持倉跑贏,主要是靠 buy in strength, sell in weakness。倒轉了來做反而做得不好。

-------

 

時常聽見一些人說,timing 唔重要。實在不敢苟同。

 

無論是經濟分析或者是操作買賣,timing is everything。

 

錯了 timing 就是錯了。大C 09年初對滙豐的看法是對的(?),但早了兩個月,那就成為笑柄。

 

正所謂「推股總要在頂端」,講的都是 timing。

 

不要說股票,識女仔、問上司加人工,都是講 timing。

 

股神和燈神的分別,也是 timing。

 

掌握如何捕捉時機,克服心理障礙,是股市參予者應有的目標。

永遠滿倉操作,並不可取。任何時候都沒有大量現金在手,如上戰場沒有子彈,那是沒有什麼時機可言,因為在時機最好的時候也沒有可能「轟進」。

巴菲特最成功之處是在關鍵時候擁有大量的現金。

別以為滿倉閒錢買來的股票不怕長坐。往往是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最唔掂時候,就突然極需要那些閒錢週轉。這一點要牢牢記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9

You Can Still Make It In The Market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07/you-can-still-make-it-in-market.html

又係時候推介第二季的投資好書。

今次推薦的是 Nicolas Darvas 的 "You Can Still Make It In The Market" --下圖,在五窮六絕的市況中,這個書名可謂應景:



看這本書之前當然最好先看完我在2009年第4季推介的 "How I Made $2,000,000 In The Stock Market"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6926, 這本是今次推介書的上集。


這本1976年的作品 Nicholas Darvas 主要是透過敍述自己繼續用自創的 Box Theory 如何在50-60年代搵了$2M 、在1973-74的大熊市後,繼續贏大錢,以表示自己並非撞彩,自己所定的操作系統之重要性,以及歷久不衰。並藉此再解釋 Box Theory 的用法、持續有效性、以及如何切合市場的本質和實用性,並講及市場諸多普遍輸錢的錯誤以及股票市場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在 "You Can......" 一書中,作者把 Box Theory 稱為 DAR-CARD,不過都是一樣的,名稱並不重要。

此書其實很短,基本上英語水平不差的話,半天已可看完。以上兩書看似傻下傻下,但短小兼淺白,看完也有很大得著。比坊間大量超圾財經書藉,以及大而無當的 所謂經典有用得多。

以下是一些書中節錄,可供大家欣賞一下:

  • Stocks don't like to be taken for granted. In some perverse way they have a habit of springing surprises and delivering a hearty slap in the face to anyone who is arrogant enough to think he has mastered them.
  • A business acquainance of mine once bought a stock at 18, saw it rise to 44, then drop to 4 and then rise to 17 and drop again. I have told him many times to sell at 17 -- after all, what is a loss of a point? But no -- he refuses to sell it until it reaches his purchase price of 18. He is determined to teach that damn stock a lesson and get even with it. He has now been holding it for ten years waiting for that opportunity! The stock's price is now 9 and it shows no sign of ever reaching 18.
  • Was the information true or false , reliable or planted, solidly based or completely unfounded? There was no way in which I or any other outsider like me could have found out with certainty. But I did not need to -- the behavior of the stock told me all I wanted to know.
  • I had no idea of course that the company was having troubles at its plant. My actions had been governed purely by the behavior of the stock in the market. I had behaved like an insider without actually being one!
  • A company may have the most wonderful fundamentals in the world, but if people do not buy the company's stock its share price will not go up one cent. Similarly, what is the point of buying a stock that is "cheap" if it then proceeds to get cheaper?
  • When you buy a stock keep in forefront of your mind, not the great killing you are going to make, but the possibility that your stock could drop 50 percent in value very quickly. Never ever let this happen to you. Set a stop-loss, even if only a mental one.
  • It is possible to misinterpret a stock's moves and end up picking a stock that does not behave as you thought it would. That can't be helped. There's no sure thing in the market -- that is why you must always have a stop loss.
  • You must have some system, some rules of behavior when you buy stocks. Any system is better than none at all. And everyone must include a stop-loss.
  • You must know your stock. By that I don't mean that you must know the company, its products, its history etc. I mean literally that you must know the personality of the stock you are buying, its idiosyncrasies, its moods, its mode of behavior. Some are slow, lethargic, and almost apathetic. Others are volatile, fidgety, and nervous and jump at the slightest happening.
  • I did not give up my daily routine of scouring the stock-market tables for promising stocks. I habitually spend at least half an hour a day doing this. I regard it as absolutely essential. It is only by such regular scanning of stock tables that one can train one's eyes to observe significant changes.
  • There's no sure thing in the market. Despite the most painstaking analysis, the most reliable information, and no matter how impeachable the source, stocks have the annoying habit of doing exactly the opposite of what you expect. The price of safety is eternal vigilance. You must keep a constant eye on your stocks.
  • You've got to keep an eye on your stocks -- hold on to them while they are rising, sell them if they decline badly, and never be married to a stock.
  • Not everyone is temperamentally suited to the stock market. Anyone who is unwilling or unable to devote some time to it is probably better off out of the game altogether.
  • When you realize that share prices are determined not by company earnings, dividends, assets, etc., as so many people fondly believe, but by investors' future expectations, emotions, sentiments, and even wishful thinking . A company in the red and with no earnings can thus find its share price climbing purely and simply because an improvement in its earnings is anticipated in the future, even though these expectations are never realized.
  • It is what the market thinks the share is worth and not its theoretical worth that determines its price. Whether the market is "right" or  "wrong" in its conclusion is irrelevan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3

Jesse Livermore -- How To Trade In Stocks CUP



看到友Blog評論這本書,由於這書是我認為任何投資者都非讀不可的類別,所以也加入評論一下。

首先要明白這本書的寫作背景。這本書是 Jesse Livermore 在晚期投機失敗後潦倒之作,寫作動機不明,可能是想藉賣書籌錢東山再起(?)不論如何,這書總結了他自己一生以來投機的成功和失敗經驗得來的心法,當中絕大部份大原則都適用至今,十分值得學習。

很多人認為 Jesse Livermore 最後投機失敗,並且因精神問題而自殺,那他的投機方法就一無可取,其實錯過了一塊重要的寶藏。任何曾經顯赫一時的名將,總有可取之處。更何況 Jesse Livermore 這個沒有受過什麼高深教育的奇才,有一些 Schizoid Personality,最後演變成為病態的精神和婚姻問題,以致他無法全心理性地投機,導致失敗也可以理解。

首先,Jesse Livermore 他自己的說話也總結了投機的主要核心思想:

Wall Street never changed, the pockets change, the stocks change, but Wall Street never changes, because human nature never changes.

All through time, people have basically acted and re-acted the same way in the market as a result of: greed, fear, ignorance, and hope -- that is why the numerical formations and patterns recur on a constant basis.

他主張投機要有嚴肅的態度:Anyone who is inclined to speculate should look at speculation as a "business" and treat it as such and not regard it as a pure gamble as so many people are apt to do.

他的投機心法主要有幾個重點:

1. Timing is everything. You can beat a horse race, but you can't beat the races. 嚴選時機十分重要:Experience has proved to me that the real money made in speculating has been: "IN COMMITMENTS IN A STOCK OR COMMODITY SHOWING A PROFIT FROM THE START"

2. Markets are never wrong --- opinions often are. If you believe it likely to have a definite bullish or bearish effect marketwise, don't back your judgement "UNTIL THE ACTION OF THE MARKET ITSELF CONFIRMS YOUR OPINION".

3. Emotion control --- It is a human trait to be "HOPEFUL" and equally so to be "FEARFUL", but when you inject hope and fear into the business of speculation, you are faced with a very formidable hazard, because you are apt to get the two confused and in reverse positions.

4. Money Management --- Profits always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but losses never do --

  •  As long as a stock is acting right, and the market is right, do not be hurry to take a profit. You know you are right, because if you were not, you would have no profit at all. Let it ride and ride along with it.
  • You should protect youself by selling your stock before the loss assumes larger proportions. The speculator has to insure himself against considerable losses by taking the first small loss.
  • It is foolhardy to make a second trade, if your first trade shows you a loss. Never average losses.
  • When the margin call reaches you, close your accont --- never meet a margin call.
  • Keep cash reserve. Never make any trade unless you know you can do so with financial safety. I recommended parking fifty percent of your profits from a successful trade, especially where you doubled your original capital. Set this money aside, put it in the bank, hold it in reserve. The single largest regret I have never hand in my financial life was not paying enough attention to this rule.

5. Pivotal points --- I become a buyer as soon as a stock makes a "new high on its movement, after having had a normal reaction".  Major pivotal points can often be accompanied by a heavy increase in "VOLUME".

6. Trend following -- Susscessful traders always follow the line of the least resistance. The trend is your friend.

7. Watch the market leaders, the stocks that have led the charge upward in a bull market. Trade the leading stocks in the leading groups. Behind these major movements is an resistable force.

8. Observe sister stocks --- Understanding industry group action is essential to successful trading. The most intelligent way to get one's mind attuned to market conditions and to be successful is to make a deep study of Industry Groups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 good groups from the bad: get along of those which are in promising position and get out of those Industry Groups which are not.

假如讀者想在此書追尋確實的「方法」照做,將會失望。這書是心法多於手法,而在他那個年代,沒有圖表、沒有電腦、沒有便利的即時報價、即時新聞和公司資料,技術分析亦鮮有人使用,也是讀者值得要留意的地方。

不過肯定的是,他的「心法」甚至是投機的金科玉律,至今已被廣泛使用及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6

對How to Trade in Stocks一書有點失望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7/how-to-trade-in-stocks.html

看了該書中譯本的大半時,還保持興緻,看完後段後,不免興趣索然。

維基百科對李佛摩(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的生平介紹,比從該書中可閱知的個人資料更全面清楚,李氏在書內甚少提及其個人生活。他有數度婚姻、多名情婦,天性好花費享樂,當中 只有後者在書中花一小點筆墨談及過。書內談的主要是其投機生涯的演變,對股市期貨對投機行為和心理的經驗心得。

失望,有幾個原因:
1.      看 不到水銀瀉地式的精湛思路,像隨筆多於論著。大概跟李氏讀書不多有關,其投機方略談不上有何理論體系,或許他自己不覺得有這樣的東西,乃至不認同有這樣的 東西吧。但由嚴整的思路和豐富的識見鑄練出來的言辭,即使無理論框架可言,也不至於如此的,老巴的一系列致股東信內的言辭就總予人(至少予我)難以挑剔的 感覺。
2.      比對一般投資者或都看過聽過的如林治的口述作品、格拉咸的兩本著作、老巴的致股東信、費雪論不普通的普通股等,知識含量偏低。這一點大概跟第一點互為因果,是一個銀幣的兩面。
3.      自己很想從中領略到一些個人過去十幾年股票投資道路中沒碰到、沒想過、忽略了的一些有用律則或思路,但結果該書所能帶來的刺激並不多。

這本書是李氏上世紀三十年代末經歷人生最後一次慘敗後寫的。不知是我上述的幾點,還是因為當時人們對失敗者的自述沒興趣,這本書當時賣得不好。也許,兩者兼而有之吧。

這 本書讓我最驚訝的一點是,從頭到尾,李氏居然從來沒提及如何保存(或說以較安全的方式滾存)其不僅一次賺得的龐大盈利,甚至體察不到他有這樣的「意識」! 他在書中解釋了數次破產的因由,也有非戰之罪的托辭,然而成交「狼狠」、堅執個人判定的「趨勢」、過份使用他根本沒提及的炒作槓桿、忽略風險,未嘗不是多 番慘敗、最後一敗塗地的自身緣由。

他深明,自己之所以如此着迷於投機,就是要那種「證明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感覺。依我看,這就是所有「賭仔」的共性。他並非不懂有長線持有、尋求較穩定回報這一條路,但他似乎天生本性就要排斥之!

當然,他數次狂賺,名震金融界,不僅一次彷彿成為整個金融界的「國王」,卻又比億億萬萬的凡俗人生精彩得多。

他是一個冷靜的、精明的、自信的、緊隨趨勢、出手狼狠的超級賭徒。他最突出的才華,大概是研判短(中)線行情(即價格走勢)的能力,當他確定了趨勢,經常就會大手買入(或沽出),以至於「有風使盡艃」。所以,可以數天內勁賺逾百萬美金(當時一輛嬰兒推車好像是4美元),也可以在數天之內破產!

能夠叱吒風雲,就算其書顯得散漫無歸,內裏肯定也有一些值得一般投資者投機者參酌學習的經驗和理路,尤其對於十分計較短線炒賣成績的投機者,他的一些心得甚至可成為金科玉律。

書中有不少精警的話語,譬如:

1.      要是有人想在這遊戲裏生存,他必須相信自己,想信自己的判斷,這也是我不相信種種所謂內幕消息的原因。
2.      我 看,那些分時圖迷,走入了誤區,這就像過於專業化往往導致鑽牛角尖一樣,缺乏靈活性就會付出沉重代價。投資是一種藝術,股票投機儘管遵循一些主要的法則, 但不僅僅只依賴數學或定理,甚至在我研讀行情的時候,我所做的也不僅僅是計算,我更關心股票的行為舉止,換句話說,我關注的是那些能使你判斷市場是否與先 例表現一致的證據,如果股票表現不妙,就不要碰它。如果找不出股票表現不妙的原因,當然你無法預知市場的方向。無法診斷,何以預測?不能預測,自然賺不到 錢。
3.      賺大錢不能靠個別股價波動而在於股市大的走勢,換句話說,不能靠讀行情報價機而在於估價整個股市行情和走勢。
4.      看對市場而且緊握頭寸不動的人難得一見,我發現這也是最難學的事。股票交易者只有牢牢把握了這一本領他才能賺大錢。
5.      不 顧行大的走勢,試圖搶進搶出是我失敗的關鍵,沒有誰能抓住所有的股價波動,呈牛市時,你的遊戲就是買進股票,一直等到漲勢快要結束。你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 研究整體狀況,而不是內部情報和影響個別股票的因素。然後全部拋出你的股票,統統地拋出!一直等到股市行情倒轉,一輪新的行情出現了。
6.      我沒相信經驗,卻聽信小道消息而受到了什麼懲罰;我僅僅由於某個朋友無私和清醒,就相信他的疑慮,放棄自己的原則。
7.      關鍵不在於能否買到最便宜的股票或在最高價上做空頭,而在於是否能在恰當的時機買入或拋出。
8.      股票永遠不會太高而不能買入,也永遠不會太低而不能拋出。
9.      我不允許我的資產,或先入為主的觀念,來替我思考,這就是我之所以反覆強調我永遠不和行情記錄爭論的原因,由於股市出乎意料或不合邏輯就對它火冒三丈就如同得了肺炎跟自己的肺嘔氣一樣,是不可取的。
10.  我總是不得不,或者說我覺得我不得不,靠投資於股市來賺生活費。這事實上對我的交易產生了干擾。
11.  我學會了熊市剛開始,你看空後市,除非能確定沒有反覆的危險,否則最好不要立刻大量地拋出。
12.  如果你想平倉,就趕快,別猶豫。
13.  期 貨的確要正統一些。但期貨比股票更具冒險性。用虛構的理由來對抗期貨市場的價格趨勢,成功只會是短暫的。因為最終獲勝的還會是事實。因而,就像做平常的生 意一樣,交易商總會在研究、觀察中得到回報。他可以觀察並權衡形勢,他同別人知道的一樣多,他用不着抵禦內幕集團。在棉花期貨市場或是小麥、玉米市場,沒 有分配紅利這回事,長期以來,期貨價格就不是被壟斷着的,而是由供求法則決定的。做期貨的人只需要瞭解供求情況、現況與前景。他用不着像做股票那樣要對許 多事進行猜測。因而期貨總是更吸引我。
14.  所 有的投機市場都有相同之處。行情走勢的分析技巧是相同的。對任何樂於思考的人來講,其實是相當明確的。如果他多問自己幾個問題,考慮一下條件,答案自己就 出來了。但人們總是懶得問問題,更別說找答案了。在所有遊戲中,唯一真正需要在行動前做的就是做好準備,有些人在用他一半的財產冒險時,思考的時間還不如 買一輛平價汽車的考慮的久。
15.  分 析行情,並不像看起來那麼難。當然還是需要經驗,比在頭腦中有一定的基本原則來得更重要。分析行情並不在於得知運氣好壞。行情走勢可不會告訴你下星期四下 午一點三十五分你肯定會值多少。分析行情的目的在於探知,首先是如何,其次是在什麼時候交易,也就是說,應該買入還是拋出,這對股票、棉花、小麥、玉米、 燕麥同樣奏效。你觀察着市場,當然是通過行情記錄機記錄的價格走勢,只有一個目的:確定方向,也就是價格趨勢。我們知道,價格會根據遇到的阻力上升或下 跌。為了簡潔的解釋一下,我們可以說價格,像其他所有的東西一樣,沿最小阻力線運動。
16.  對一個頭腦敏捷、眼光犀利的人來說,趨勢是很明顯的。總想用理論套事實的交易商是非常不明智的。知道市場到底是牛市還是熊市,他就知道到底應該買入還是拋出。一個人如果在市場起行之初,你就應判斷出方向來。
17.  有 可能當它跌到支撐位附近時顯得非常虛弱。而在上升階段,上漲了八點十點後,它可能看起來非常強勢。一個人不該由於某種跡象就被吸引去交易,他應該等行情記 錄告訴他時機是否成熟。事實上,人們看股票便宜就買,看股票貴就拋,已損失了成百上千萬美元。投機者不是投資者,他的目的並非追求穩定的回報,而是從價格 的起落中獲利。因而需要決定的是在交易時最小阻力的位置,他需要等待市場自己確定自身的支撐和阻力位。因為這是他的交易指南。
18.  而那些聰明又耐心的交易商等待着趨勢成立,他們會得益於對基本條件的分析,也會得益於那些斬倉客對市場的推動作用。斬倉客的買賣指令常推動市價沿最小阻力點波動。
19.  聽起來似乎挺容易的,你只需觀察行情走勢,確立限力位,一旦確定了最小阻力線就立刻順着它做交易。但在實際操作中,一個人卻必須警剔許多事情,而且大部分都是與他相對立的,也就是說,與人性的弱點對抗。
20.  我總結出以下規則:在窄幅波動的市場上,如果價格只在小範圍內波動的話,想預測下一次大的波動是向上還是向下是沒有意義的,需要做的只是觀察市場,分析走勢以確定上下阻力及支持位,下定決心除非價格向任何一方突破界限,否則絕不介入。
21.  交 易商必須專注於從市場上賺錢,而不是堅持要求走勢與他的判斷一致。永遠別與行情爭執,永遠也別問原因由或要求解釋。「馬後炮」是得不到報酬的。我所說的一 切說明了我交易體系的精髓就在於研究行情走勢。我只不過認識到了價格最有可能以何種方式運動,我會多實驗幾次來檢測我的判斷。我是開始交易以後就觀察價格 對我交易指令的反映。當我買股票時我願意以較高的價格買入,拋出時我必須低價拋出時,許多有經驗的交易商都表示懷疑,這實在叫我感到驚訝。如果一個交易商 堅持投機之道的話想賺錢不是難事,也就是說,等着最小阻力線確定後,一定等行情走勢說上漲時再買,行情走勢說下跌時再拋。他可以在上漲的過程中積累自己的 頭寸,先買入總量的五分之一,如果沒有利潤的話,他就必須停止增加持股,因為顯然他從一開始就錯了,他至少暫時錯了,而犯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帶來利 潤。我做棉花期貨一直很成功(洞人注:他有一次就在棉花期貨中慘敗破產^-^)。我有我的一套理論,交易中我以它 為準則。假如我決定做四萬到五萬包,那麼,我就會像我告訴你那樣去研究行情走勢,看看到底該買還是該拋。假如最小阻力線顯示出上升趨勢。那我會先買入一萬 包,我買了以後,如果市場又上升,我會再買一萬包,是同樣的道理,然後,如果我能得到二十點的利潤,或者一包賺一塊錢,我會再買兩萬包,這樣我就滿倉了, 這就是我做交易的方法。但如果買了一萬或兩萬包以後,出現浮動虧損,那麼就平倉,因為我錯了,可能只是暫時的錯,但我說過無論什麼錯,都無利潤可言。我一 直堅持自己的系統,並由此一次大行情也沒錯過,在建倉的過程中,總會先虧掉五六萬美元去測試市場。這看起來像是個過於奢侈的測試,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當 真正的行情開始時,這點虧損立即就賺回來了,只有抓住機會正確行動才賺得着錢。我已講述了我做交易的系統方法。只在贏的時候才下大注,而錯的時候只虧一點 探測性的賭注非常英明。
22.  我 發現一般投機商都趨於違背自己的本性。所有的人都有一種弱點,這弱點對於投機成功非常致命,而正是這種些弱點才使得他受同行歡迎。投機商最主要的敵人往往 是內心產生的,它與人性的希望與恐懼是不可分割的。在交易中,當市場對你不利時,你每天都在希望這是最後一天,但你失去的總比你估計的多,當市場不按你的 方向走,你就怕了,也許第二天你的利潤就沒了,你就撤了,太快了。恐懼使你不敢去賺你本該賺的錢,一個成功的交易商必須同這兩種根深蒂固的本能作鬥爭,他 必須推翻這你可能會稱之為本能的衝動。別人充滿希望的地方他該害怕,而別人怕的地方他該充滿希望,他必須害怕他的虧損會發展成無法承受的虧損,他必須希望 他的利潤能增長成巨大的利潤。像平常人那樣在股票上賭博是十分錯誤的。
23.  縱 然他列出萬般理由,我都沒有動心。我坦率地告訴他,我不可能和別人合作,也不願學着這麼做。但他堅持認為這將是最佳搭檔,直到我直截了當地聲明,要是對別 人做交易指手畫腳,我就什麼事都幹不了時,他才作罷。我告訴他,「如果虧了,我自己承受着,而且立刻償還,不存在什麼莫名的煩惱。我自由自在地單槍匹馬地 幹,因為這是最明智和最容易採取的交易方式。我在同別的交易商進行智力較量的過程中獲得樂趣,這些商人我從未謀面,從未交談過,從未建議過他們怎麼買賣, 也不希望會晤和相識。我掙錢的時候,我就以此為觀點。我不出賣我的觀點,也不使這些觀點變成金錢。如果我是通過另一種方式賺錢,我會想我並沒有真正賺到 錢,你的建議引不起我的興趣,因為我只對為了我自己和用自己的方式玩的遊戲感興趣。」
24.  一九一六年,我通過牛市持續做多和熊市開始就做空賺得了三百多萬美元。我以前說過,如果不到死亡來臨,一個人不必死守着股市的一面(牛市或熊市)做交易。
25.  從搖籃到墳墓的生命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賭博,一種經歷。
26.  我並不認為自己的投資活動是衝突和爭鬥。我從未向個人和投資小集團宣戰過。我只是持不同觀點而已,我對基本情況的看法不同。劇作家們所謂的商戰並不是人類之間的戰爭,而只是對於商業觀念的考核。我堅信事實,而且僅限於事實,因此控制自己的行動。這就是貝拉德.M巴拉克獲利成功的訣竅。
27.  我找到一種捷徑,我就堅持住。我簡直控制不住要去賺錢。如果你願意,我就告訴你秘訣。是這麼回事:我從不在低谷時買進。
28.  經驗告訴我同那種我稱之為明明白白的群體傾向相違背是不明智的。
29.  經驗告訴我要提防買那種拒絕跟隨同類領頭股的股票。
30.  股票投機成功的基礎,是假設大家未來會繼續犯以前所犯的錯誤。
31.  告訴你說,「你可以把一匹馬牽到水邊,卻不能強迫它喝水」,多麼有創意的傢伙!事實上,炒作的一條規定你最好記牢,這條規定吉恩和一些能幹的前輩很清楚。就是股票要儘量炒到最高價,然後一路壓低,散給大眾。
32.  我在炒作股票時,從來沒有忘了基本的交易原則。或許你會很奇怪,為什麼我重複說這一點,或者是為什麼反覆地說明我從來不跟大盤理論,也不會因為市場的行為對大盤生氣。

……

以 上引語,個人觀感是,有些是牢不可破的硬道理,有些是片面的真理,有些東西跟巴菲特、林治、費雪、格拉咸等人所公開堅信和執着的投資理路是恰恰相反的。而 且,主要針對或適用於李氏所稱的「投機」行為。一個投資者時刻要搞明白的是:自己是在投資還是投機。所謂投資、投機,有分別嗎?區別在哪裏?適用於自己的 性情、智力、經驗嗎?自己認同了,又能躬身履行嗎?……

多說一句,其實,若一個人時常緊密地注視價格行情的話,總能或多或少自悟到李佛摩所歸納出的那些思路,問題是得其兩成?三成?還是九成九……這就是我個人看了該書後並不太震動,並不覺得得到了很多東西的原因……

再多說一句,李佛摩是看價格走勢的,不過他似乎從來沒談到甚麼線甚麼線,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可資參照的好理論,還是因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1

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第一個小高潮正在湧現——「Made in USA」的「中國製造」

http://www.infzm.com/content/62322

眼下,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第一個小高潮正在湧現。

「數量和規模都在呈三位數增長。」 南卡羅來納州的亞洲首席代表林新偉說。而以前,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未成趨勢。14年來,林每天都在和中國赴美企業打交道。不過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感到分外孤單,因為從事對中國企業招商引資,幾乎是一項沒有成果的工作。

其實,在同行眼裡,林已算是幸運,早在1999年,他就做成了一單「大手筆」——吸引中國海爾落戶南卡羅來納。

「海爾一期是3000萬美金,我們當時覺得非常了不起了,但我手頭在跟的幾個項目都在1億美金之上,其中的一個是4億美金。」林說。

根據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等機構發起完成的研究報告《敞開美國大門——挖掘中國海外直接投資紅利》,從2003年到2010年,共發生244起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總金額達到116億美元。

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已在美國50個州中的37個有投資,創造了超過1萬個就業機會。2010年,中國對美投資超過50億美元。

「這個數字非常非常保守。」林新偉感到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的金額和數量都被低估了。

持相同判斷的還有邵寧,他是賓夕法尼亞州和馬里蘭州中國首席代表,他來中國的時間已經18年了。他還強調,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日益成熟,「不是早期的投親訪友,觀光訪問,如今的中國企業投資的針對性非常強,思維也更清晰。」

美國得克薩斯、南卡羅來納和喬治亞州是中國製造商喜歡設廠的地方。 (東方IC/圖)

Made in USA

「同樣的產品,Made in China和Made in USA的價格不一樣。」

如果說中國企業投資非洲、澳洲或是南美,很多是奔著資源而去,然而去美國,市場永遠是中國企業最好的興奮劑。隨著中國經濟崛起,中國企業需要重新定義自己的版圖。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中心主任王志樂認為,投資像美國這樣的市場,一則是為了繞開貿易壁壘,二是為了購買技術,收攬人才。

然而,征服美國消費者的路漫長而艱難。

2011年6月,號稱現代中藥第一股的民營上市公司天士力宣佈在美國馬里蘭州投資4000萬美金,建立一處集中醫藥生產、展示、培訓於一體的產業基地,面積達4.3萬平方米。

這項投資幾乎在董事長閆希軍的腦海裡醞釀了15年。儘管相比一般製造業投資,讓美國人真正接受中藥,這個過程顯然要複雜和繁瑣很多。然而,一旦成功,回報將「無法估量」,遠在馬里蘭的天士力集團副總裁孫鶴在電話裡激動地說。

這是因為,一旦通過美國主管醫藥的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的三期臨床試驗認證後,天士力的拳頭產品、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複方丹參滴丸」將在美國進行製劑、包裝、檢驗,這一切都是為了成為名副其實的made in USA。

「同樣的產品,Made in China和Made in USA的價格不一樣。除了貿易問題,還有形象問題。」孫鶴告訴記者。

要想叩開美國市場,天士力必須接受FDA的三期臨床試驗認證,目前,已經通過了前兩期。FDA對醫藥產品有一整套完整的認證程序,以便確保新藥的安全與有效。

無獨有偶,同樣覬覦美國市場的企業還包括運城製版,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凹版印版滾筒製造商,在南卡羅來納州的斯帕坦堡投資400萬美金興建了3萬平方英呎廠房。

由於所處行業的特點,運城製版需要儘可能地靠近客戶。

2007年9月,林新偉陪同運城製版的老總去美國考察,州政府為運城製版項目做了一份建議書,結論是這個行業在美國已經走下坡路,產值在減少,從業人數也在減少。

正當林新偉猶豫著將這個結論告知對方,運城製版的老總卻對他說,這是他到美國後聽到的最好消息。

當時,運城在美國之外已經有將近三十家工廠。經驗告訴他們,在海外市場,運城總能夠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甚至重新帶動當地印刷行業。他們發現,在中國賣1000元人民幣的產品,在美國的報價是1000美金,將近7倍的差距,這更讓他們暗喜不己。

學會玩美國政治

看誰是執政黨,然後在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上去遊說。

2003年至2010年,中國公司至少在35個州有投資項目。不過直到2009年,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總額,只能和新西蘭和奧地利這樣的小國為伍。

即使這樣,當中國不再是一個千里之外的外包製造商,而變成了一個住在隔壁的老闆時,美國人是應該鋪上紅地毯歡迎,還是拉起閘門擋在門外?似乎這個問題一直難有定論。

反對意見在於,不少美國人認為所有中國公司都和政府相關。

華為就因為這個問題,今年2月,在收購美國三葉公司時,被美方以妨礙國家安全之名拒之門外,儘管收購額僅為200萬美元。

即使是像運城製版這樣的中小企業,也遭遇了同樣的曲折。2007年,正當運城製版的投資順利推進之時,運城製版的競爭對手給南卡州長打去了抗議電話,質問州長為何允許中國企業來這裡競爭?

當林新偉聽到這個消息,心裡七上八下,這只是個400萬美金,僱傭30人的小項目,州長會為此得罪選民嗎?要知道,美國的政治家們做每一項決策時都會在心裡計算,這會為自己贏得或者損失多少選票,他認定州長會放棄這個項目。

「但沒想到州長對打電話來的公司說,美國是自由市場,南卡之所以幾十年經濟發展比較快,就是得益於FDI。只要投資方是合法做生意,不管來自德國還是中國,州政府有義務提供幫助。」州長鼓勵林新偉繼續進行這個項目,最後,運城製版總計投資一千多萬美金。

不過,運城製版投資的戲劇性結局,並不意味著類似事件已成定論。是否觸及美國的「國家安全」迄今依然是一個糾纏不清的紅線。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學習如何融入美國政治。

「美國永遠有保守派,而民主黨和共和黨也會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觀點和想法。這裡面,有些人喜歡中國,也有人反對中國,都會存在。我們要做的是更多的溝通。」 天士力集團副總裁孫鶴這樣總結。

如果執政黨是民主黨——民主黨就更關心怎麼能夠省錢看病,那他們就主動跑去民主黨的大腕那裡,說天士力的產品相當於化學藥價格的百分之幾,能夠給美國的醫療健康系統帶來多少優勢,讓這個國家老年人的醫療花費每年節約多少錢。

要是更關心經濟的共和黨上台了,那他們的遊說重點就是投資將增加多少就業機會,在科研上能夠提供多少亮點,企業發展壯大後可以給當地帶來多少稅收等。

「不做好這些功課是不行的。」孫鶴說。

當然,他們也會遭遇一些特殊的「美國問題」。比如幾天前,一位民主黨的議員找到孫,希望天士力能夠趕快從現在選址的蒙哥馬利郡搬去他們那裡,或者在他們那裡投資一個分公司。因為這位議員是那個區選上來的一個議員,就必須為那個區的老百姓服務。

「我們要是明顯拒絕這樣的邀請不好,但是誰一邀請就搬家也不是企業最好的選擇。這就需要一個比較合適的方式解決了。」對所有在美的中國企業來說,如何處理這類問題,也將考驗他們的智慧。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學習和不同文化打交道所必須的一種歷練。

中國所有對美投資分佈圖(2003年至2011年一季度) 資料來源:紐約經濟顧問公司Rhodium集團

「甲方未必就是老大」

在美國建廠時,講究風水的中國老闆臨時讓設計公司做了一些改動。不久,新的賬單寄來了。老闆開始並沒有搭理,但很快律師信也來了,老闆這才意識到甲方未必一定就是老大。

儘管種種不確定性讓人擔憂,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前往美國。其中,民營企業甚至走在了國有企業前面。

數據表明,2003年到2010年間,230項中國投資中,有170項源於私營企業,佔到74%,但在投資額上,國有企業佔總額的65%。

在漂洋過海赴美浪潮中,中國企業的旅行箱子裡除了錢,還應裝著什麼?換句話說,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更好地融入美國?

「關鍵的是找到合適人才。」邵寧和林新偉都這樣認為。「如果出現問題,往往是核心管理人員的問題。」

最理想的人才莫過於既瞭解自己公司的文化和運作,又熟悉美國的運作方式、當地文化,現實情況卻是,有這樣技能的人才非常緊缺。

一些在美國留學的留學生漸漸成為中國僱主新寵,但由於大多數的留學生學習的是理工科專業,從技術人才轉變為管理人才,這其中依然有大量缺口。大多數中國企業的對策是僱傭當地的銷售和人事,而總部則負責派遣其他管理人員。

為了吸引中國企業落戶當地,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會幫助中國僱主培訓普通員工。

運城製版初到南卡時,招不到合適的工人,因此,州政府出錢免費在當地的職業學校為其培訓,當地沒有合適的老師,運城製版從中國派出兩位老師傅飛往美國教學三個月,政府不僅為中國老師請來了翻譯,並且居然全程埋單了所有費用。

當然,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不僅在人才上,在異鄉經商,文化差異和觀念碰撞,各種不適應幾乎無處不在。

邵寧告訴記者,他看到一些企業由於沒有符合美國的一些規定,主管機構給出了警告也沒有及時處理,最後被勒令關掉了。

「出現問題後,中國人的思路是走後門疏通,他們找了主管機構退休的局長,之後又找了律師,但也沒有解決問題。」

另一個例子是一家企業在美國建廠,中國人講究風水,在建廠過程中,老闆臨時讓設計公司做了一些改動,不久,新的賬單寄來了。老闆開始並沒有搭理,但很快律師信也來了,老闆這才意識到不是甲方就一定是老大。

「中國企業的對外溝通部分也比較弱,在美國,除非完全是家族企業,大部分公司是非常透明的,在這種商業環境下,中國企業要習慣媒體的監督,如果你一開始想到這一點,就會雇專人來溝通,這是品牌塑造中必經的一步。」邵寧建議。

「我的建議是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美國律師林·哈里森三世(Lynn P.Harrison 3rd)答覆南方週末記者,這位美國律師娶了一位中國夫人,從2005年起,他經常來到中國,為中國企業的走出去提供服務。

「中國公司應該學會在美國金融和法律方面花錢獲得服務,付出什麼得到什麼,在國外做任何重大投資決策,錢都可以買到這種服務。」他說。

拿美國武器,佔美國市場

「今年華為與摩托羅拉的一場知識產權訴訟以摩托羅拉向華為支付使用費結案,更是華為在客場打的一場漂亮反擊戰。」

「我們通常認為,如果你是一家民營企業,賺不賺錢就看你投了以後還有沒有追加投資,我們很欣慰地看到幾乎所有的中國企業在南卡投資的現在都做了第二 輪或者是第三輪的追加投資,我們認為如果他有這個意願繼續在當地追加投資,第一他對當地投資環境是認同的,第二他至少沒有虧錢。」林新偉回答。

目前,中國公司開始悄悄地滲透美國方方面面。

在大學宿舍和飯店房間裡,海爾美國生產的迷你冰箱是標準配置,他們也同時生產超豪華冰箱,適合美國人的「美式豪宅」;在各州和市政府財源緊張的當下,擅長價格戰的中國公司提出了更有吸引力的報價,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正在為紐約市第二大道的地鐵施工。

中建公司的一個項目負責人告訴林新偉,2003年,他們開始在美國拿項目時經常會有各種媒體質疑,四五年過去了,這些質疑沒有了,原因是,中國經濟 的發展很醒目,很多美國人正在改變自己的看法,現在他們一去承包項目,聽說是中國公司,都會說中國人太厲害了;其次,通過這幾年的項目,他們已經不斷地證 明了自己的實力。

眼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美國開始獲得利潤與發展,例如,2010年,中興通訊的美國和歐洲市場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佔公司總收入的21%。今年,運城製版也迎來了美國市場的收穫期。這直接對沖了國內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帶來的衝擊。

受益的方面更包括,中國企業開始在美國運用他們的遊戲規則進行市場的爭奪。

大邦律師事務所的知識產權律師熊磊之告訴記者,這幾年,華為和中興通訊為首的中國企業在美國知識產權戰略讓人側目。

作為中國專利戰略實施最成功的電信行業中的代表,華為在美國和摩托羅拉、英特爾等建立了聯合實驗室,中興通訊主要進行綠地投資,這些投資對華為和中興通信的專利戰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由於自身擁有的專利、特別是核心專利數量的增多,華為、中興通訊已經從以前單方面支付給其他電信巨頭巨額專利許可費轉為互相許可,支出大為減少。特別是今年華為與摩托羅拉的一場知識產權訴訟以摩托羅拉向華為支付使用費結案,更是華為在客場打的一場漂亮反擊戰。」他說。

而這些似乎僅僅是開始,美國亞洲協會的報告中還有一項預測,到2020年,中國在世界範圍的直接投資會超過1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6.3萬億元),這相當於將三分之一的外匯儲備投資海外,或者是13億中國人每人在海外投資485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8

日本人乾一杯 威士忌蘇打in、啤酒out

2011-8-22  TCW




炎炎夏日,一杯冰涼的啤酒是說不 出的沁心舒暢。不過在日本,啤酒不再是今夏「乾杯」的最夯選擇,懂得點一杯「威士忌蘇打」,才算真的跟上潮流。

近兩年賣一億罐 三得利痛擊朝日、麒麟

通稱為Highball的「威士忌蘇打」是威士忌加上汽水的一種簡易調酒。根據日本三得利(Suntory)的統計顯 示,罐裝的威士忌蘇打從二○○九年十月上市以來,銷售至今累計超過一億罐;相較於去年同期銷售更成長八六%。

這個看似一時復古的流行並非偶 然,而是三得利積極布局的結果。早在一九五○年代,威士忌蘇打也曾經風靡一時,但隨著人氣消退,威士忌只留下「懷舊」、「老年人的飲料」、「上班族的私藏 品」等略嫌老氣的印象,銷售也隨之江河日下。而三得利在日本啤酒市場始終落在朝日、麒麟兩大對手之後,要打破現狀,唯有靠手中威士忌六成的市占率放手一 搏。

日本財經雜誌《鑽石》便分析指出,威士忌蘇打的成功,得歸功於三得利巧妙的組合三種行銷手法。

第一、重新定義目標市場。 過去,威士忌是餐後續攤時才點的飲料,但隨著外食市場萎縮,年輕人聚餐後便解散回家,和上司應酬的機會也大為減少。因此要刺激消費,唯有讓威士忌成為顧客 進餐廳的「第一杯飲料」,取代啤酒的地位才行。

第二、改良以貼近市場。威士忌要配合餐點,就得像啤酒擺脫苦澀,像雞尾酒甜度適中,酒精濃度 也不宜太高,因此須放棄加冰塊或直接喝的「正統」做法,而加了汽水的威士忌蘇打正符合各項條件。

第三、配合適當的行銷策略。三得利除了設計 廣口杯讓顧客大口暢飲,也仿效生啤酒提供店家專用機台,除了控制調酒比例,也讓蘇打的氣泡更加綿密。加上設定價格比啤酒稍低,廣告曝光則採用女明星代言, 打破威士忌既有的陽剛形象。

威士忌蘇打的銷售長紅,加上災後對礦泉水的需求大增,三得利今年上半年的營業額不但為去年同期的二.五倍,更創 下歷年來的最高紀錄。可見「新瓶舊酒」不見得只是表面功夫,只要創造了新需求,同樣會是開創新局的商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2

提早退休的安排 One day in my life

http://blog.yahoo.com/_BIBG6PRURNDFYIOSVOFF2AOCOE/articles/129743/index

我有個朋友年齡40幾歲已婚無仔女,他已供完兩層樓,一層500幾呎單幢樓在香港自住,一層在國內收租,並有供積金連儲蓄約100萬。他的工作十分之辛 苦,早有轉工的念頭,最近和公司吵大鑊之後,衝動之下抄了老細魷魚,本來想再找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做多幾年後才退休,但找了良久都找不到合適的,感到十分 之沮喪之餘,有意將香港的自住樓放租並回國內定居提早退休,問我的意見。

提早退休首要條件是不再需要為生活而煩惱,朋友徐了自住樓之外 只得一層國內樓收租及約100萬的退休金,老實講似乎唔多足夠兩公婆在香港提早退休。在香港收一萬蚊租在國內過活都可以,但40幾歲人行得做得,要在國內 和太太日日無所事事,朋友又唔多,又唔係有錢可以揮霍,以我過來人來說,真係並不過癮,所以我唔recommend!
那麼 if I am my friend 我會怎樣安排自己有限的資產,才可以在香港和太太提早退休並活得開心呢?首先,如果靠100萬cash退休慢慢咬,現時通漲嚴峻,可能10年唔夠已咬完, 未來生活費毫無保障,不可行。我會將自住樓放租,每月可create(減去管理費和差餉)約$9000的現金流,加上國內租金約$3500,每月可以 有$12500 淨 cash flow收入。手頭上的100萬我會買入一層約400呎兩房的南丫島村屋自住,南丫島空氣好,有沙灘,近中環,是地球村,可以結識不同種族的朋友,又唔駛 交管理費,是退休的好地方,請參閱我之前的blog文。$12500減去$3500兩個人食用和電費,夫婦兩人可有$9000零用錢,settle 咗之後我會賣掉國內樓(回報太少)再買多一層南丫島或西貢350呎村屋收租增加每月現金流。至此,自住一層,另有兩層香港樓收租,兩個人的基本生活費已解 決。
提早退休唔駛返工大家可能應為好正,但其實最正係有份part time job,一個星期最多返三日,其餘四日可以自由自在在pacific coffee 嘆下mocca睇下書寫下blog,在Ikea揀下聖誕裝飾佈置下屋企etc., 最重要的是這一份part time job 並不是用來support your living,而是賺錢買花帶,男人則用來買玩具,所以返工是毫無心理壓力,放工拍下屁股走人,唔鍾意這份工可以換過另一份工,你話幾正。而且有份 part time job 可以另你重新跟上社會節奏,唔會無所事事在家裹發mould。我現時都有一份part time job,一個星期三天在舊部門做一些食物化驗的工作,而太太則在銀行幫手。其實香港已和日本一樣很多工種已有part time job,你只需要在agency登記,有合適的工作就會找你返工,一般$40至$50圓一個鐘唔難揾到。但你一定要放下身段,不要掛著以前自己的威水史, 時常remind 自己你己經提早退休,現在只是賺錢買玩具,則輕鬆自如,活得開心自在。
朋友如果實行以上方案,一定開心過回國內定居落寞一生,除時可能因為心情開朗找回一份合心意的正職,到時可以賣掉一層村屋做首期再供另外一層樓自住,開啟人生另一個chapter!
有 些人要揸benz住house但每天都要工作到筋疲力竭,我就情願多一些空閒時間細酌人生。在停blog 期間有一個blog 友email 告訴我已和先生提早退休,最近開始在國內助學之旅,充心祝福他們踏上人生豐盛的另一頁,和果你們都有同樣的打算,一定要告訴我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76

你是否在投資方面很「in」?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08/09/in.html#more
自2007年 10月到現在, 這個跌市已經持續了一年, 早前還有很多「死守派」的炒家, 例如在$50買入的中資股王 (當年應該在說中人壽), 他們一直認為這支中資股王值$50左右, 跌了一半至$25後, 仍然堅信這個$50的價格, 跌一半隻是短期調整, 覺得只要調整期一過, 股價定必返回$50。

近期止凡發現這群「死守派」的炒家開始對他們一直所認為的股價產生動搖, 因為股價一去不返已經有一年之久, 他們又開始習慣「坐艇」的股價, 認為$25才是這支股的應有價格, 所以出現很多沽出止蝕的動作。

有否發現一個問題, 炒家們多會以一間公司的市值, 公司的股價來評估一間公司的價值, 這個概念是很錯的。巴菲特說過, 投資時, 大家付出的是價格, 你得到的才是價值, 但炒家們誤以為自己付出的價格就是價值。



這正是炒家們永遠不會明白價值投資者的思維, 投資者會看到公司內在價值, 只要看見價值, 才會投資, 越看得深, 所掌握的會越多, 因而越會在低迷的股市時入市。相反, 炒家會在低迷的股市時沽貨, 在大牛市時入貨, 還為自己的高買低賣的行為視為很「in」。

對, 很多炒家認為自己很「in」, 我身邊就有很多很「in」的炒家, 他們被公司要求出差時, 最擔心的是不能及時看著股市, 有時我會問他們 :「真的需要分分鐘留意股市嗎?」 這時候他們就會搬出一大堆技術分析的理論, 什麼一、兩個價位都很重要之類, 然後再說出一大堆背熟了的上市公司號碼, 把我推到九霄雲外, 不能討論下去。

我投資從來都不入時, 不會追捧時興股, 包括99年的科網股、03年的澳門概念股、07年奧運概念股等, 同時又不懂牛熊證、不懂期貨市場、不懂窩輪, 甚至不抽新股, 不買上市年資少的公司, 我選擇深入瞭解的公司不出十間, 但是正因為以上種種原因, 我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留意股市。

投資不用太「in」, 如果投資回報是跟留意股市所花的時間成正比的話, 這個世界不會是這樣的了。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8-9-13

後記

又在翻看自己的舊文, 這篇是在 2008年寫的文章。真是慚愧, 到現在我還是不能在投資方面很 「in」, 而我觀察到一直很「in」的朋友到今天還是很「in」, 一樣的每天追看投資消息, 一樣的為10%內的上落而緊張。至於他們的投資成績, 詳情就不知道, 但觀察他們都會在市升時高興, 在市跌時憂愁, 工作情緒都會受大市控制著。

我絕對不介意繼續「out」, 因為覺得現在的投資方略不錯, 輕鬆而又開始上軌道。時常打趣地說當資產到達一定水平, 就會開始「核分裂」, 享受複利之餘, 到時還可能一天上落等於自己一個月人工, 實在少一點財務智商都會嚇壞。可能因為這個原因, 很「in」的朋友才選擇手拿三幾萬追消息買出買入, 因為數額反而少一點而處理得到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39

百貨錢潮轉向 吃飯順便逛街才IN

2012-10-08  TCW




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走進百貨公司,不是為了「血拼」,而是來祭五臟廟!

今年以來,百貨公司業績多數不理想,龍頭新光三越和SOGO,業績比去年同期下滑三%至五%。主要百貨公司內,幾乎所有業種都下滑,尤其服飾業績下滑一成最嚴重,但餐廳業績卻增加約兩成,成為不景氣中的一個亮點。

因此,過去百貨公司以服飾名品為主打,如今餐廳將成為重要命脈。「這是一種趨勢,日本、韓國、香港都是如此,這是跟著消費者Life style(生活型態)去改變。」新光三越營業本部協理周寶文說,過去大家來百貨公司主要是逛街買東西,逛累了才去美食街填飽肚子,如今有些人是為了吃而 來,大環境的消費氛圍也是越來越講究吃。

餐廳抽成率少服飾一半卻能拉攏食客,帶進人潮

從近兩、三年來新開的百貨公司也可看出這個趨勢,位於台北車站商圈的京站時尚廣場,兩萬坪的營運面積中有三成為餐飲業;去年信義區新開幕的ATT 4 FUN餐廳比率更逾四成;同樣去年新開的台中、板橋大遠百,也調整過去遠東百貨體系約一二%到一五%的餐飲業種面積,大幅提升至兩成。

但,對百貨公司來說,餐廳的抽成只有一○%至一五%,且設備、消防、法規比一般樓面更為複雜嚴格,而服飾類抽成約為二五%至三○%,化妝品更是高達三成以上,為什麼業者願意增加餐廳比重?

「總營業額低,就算抽成高又有什麼用?」京站百貨總經理柯愫吟點出關鍵。業者分析,這幾年服飾品牌的差異化越來越低,加上網路購物盛行,退換貨方便,消費者逐漸從實體移轉至虛擬通路,「但吃東西、聚餐總不可能在網路上進行吧!」遠東百貨超市餐飲部經理陳佑任說。

以新光三越來看,餐廳的營收占比已從兩年前的八%提升至一二%,SOGO也從六%成長至一二%,顯示其營收貢獻持續攀升。除了營收穩定成長之外,餐廳更大 的效益是帶來人潮。「我要的就是它的人潮!」太平洋崇光百貨營業總經理李光榮指出,引進餐廳不但可以創造營收、補足業績,更可以為其帶入客源。

因此,百貨業者更積極招商,未來巷弄小店也可能進駐,讓百貨公司呈現不同於以往的新面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