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揸鑊鏟唔怕炒ibanker轉行開餐廳 李華華

2009-01-12  AppleDaily


 

金 融海嘯投資銀行界首當其衝,裁員減薪不絕於耳。從事投資銀行工作13年的梁維君(Angela),雖然早於07年中股市興旺時已轉行,開其樓上餐廳,但依 然受金融海嘯冲擊,因食客減少而蝕錢。佢笑言:「o依家每日中午返嚟,睇吓多唔多客取消booking,已經知道嗰日個市升定跌。」轉行前,Angela 喺金榜融資做到資本市場部董事總經理。佢想當年話最好景係97年,淨係花紅已經等於3年薪金,但追deal(交易)、8日去10個國家做路演、同客戶周旋 等工作壓力,實在不足為外人道,加上覺得做投行其實冇專長,所以一直希望轉行。

98年曾開私房菜

Angela唔係飲食業初 哥,98年玩票性質投資第一代私房菜,之後又投資西餐廳,前年成功報讀一個管理中菜館嘅課程後,毅然轉行,一擲200萬喺上環開樓上fusion餐館 「twyst」,做全職老闆。「收到信話收我讀個課程時,我仲喺英國做緊路演,即刻打電話返香港,向老闆辭職。」認真有型!不過一開始就撞板。一間餐廳大 廚最重要。佢喺洲際酒店請咗5個師傅幫手打理餐廳。以為有品質保證,點知大酒店同小餐廳廚房運作完全唔同,酒店大廚只負責做菜,設計菜式同採購食材由其他 人處理,小餐館嘅大廚就要萬能。「當時位大廚淨係識煮,結果我要幫手買餸,其他嘅嘢都要我理!」佢苦苦支撐一個月後,炒咗5個師傅,重組班底,幾個月後, 餐廳終於有錢賺,成績理想。

海嘯殺到餐廳蝕錢

不過,金融海嘯舊年9月殺到,直接影響中環客源。Angela坦言10至11月 客量明顯減少,要蝕錢。好彩12個月有聖誕節撐住,恢復盈利。雖然經濟同生意前景唔明朗,但佢一啲都唔悲觀,仲打算主動出擊,「以前多數靠口碑,09年打 算設計個網站,利用電郵做多啲推廣,希望留住一班熟客。」Angela話:「最近見到舊同事,個樣好愁。如果o依家我仲做緊投行,可能好大壓力,唔係我要 炒人,就係要俾人炒!」佢慶幸自己離開呢個壓力圈,發展另一個事業,仲打算學做甜品,多一門技能。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253

身家縮水追女慳皮中環在線:iBanker筍盤變神枱貓屎 李華華


2009-02-06  AppleDaily


 

銀行家,特別係投資銀行家(iBanker)曾經係唔少女士心目中嘅「筍盤」,但一場金融海嘯,令呢班過往喺異性圈內炙手可熱嘅金融才俊,身家兼身價大縮水,紛紛被情婦同埋女友離棄。才俊莫財自然吸引力不再,但最慘仲要喺網誌度「俾女唱」。

攞花紅俾人當打劫

華 華噚日係彭博睇到Matthew Lynn寫嘅專欄,佢話呢班iBanker以前份工雖然單調乏味,同事間嘅相處又爾虞我詐,但起碼都有豪裝辦公室同豐厚花紅,即使唔夠靚仔,識女仔同喺婚 姻市場都「有價有市」。不過今時唔同往日,iBanker已經唔再係一份夢寐以求嘅好工,o依家佢哋攞應得嘅花紅,都好似攞住支槍去打劫咁,情況簡直同神 枱貓屎一樣,人見人憎。Matthew仲話,有個紐約網誌收集咗唔少正在,或曾經同iBanker約會女士嘅痛苦經歷,而呢班自稱唔係「拜金女」口中嘅慘 事,只不過係唔滿意過去優質生活不再。好似有位網友話,佢男友出手冇以前咁大方,以往拍拖會去高級餐廳飲靚紅酒,如果呢招都唔能夠打動芳心,就隨時送 Tiffany名貴首飾,誓要博紅顏一笑。不過,o依家就要去必勝客食pizza,埋單時仲要用優惠券攞折扣,最慘係要聽埋男友呻公司裁員嘅遭遇。

飲靚酒淪為食pizza

拜金女仲話,花紅大減令iBanker吸引力大跌,話佢哋破咗產最好行埋一邊,唔好嘥大家時間。華華睇完之後喺度諗,唔知香港嘅銀行家,有冇遇到呢方面嘅感情煩惱呢?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46

瑞銀iBanker轉行周街「執垃圾」

2014-04-17  NM
 
 

 

近幾個月來,一連多宗iBanker因壓力過大而跳樓自殺,令人深感惋惜。

三十五歲的全偉倫(Alan),亦是iBanker,先後任職高盛及瑞銀,位至區域主管,月薪十萬。

他說:「份工回報有幾大,要求亦會有幾高﹗」去年Alan選擇辭職,創辦二手傢俬店「家點綠」,回收別人捐贈的棄置傢俬,再根據質素翻新出售,現時月賺兩萬,生活一樣開心。

每個人在職場上,也可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就如在Alan貨倉裡的每一件傢俬,都是「前主人」眼中的垃圾;遇到「對」的人,就變回寶了。七十歲的衣車

如果沒有Alan,我已經死了。

我是一部「勝家」腳踏衣車,今年七十多歲。剛出世,我就被一個阿姨收養,她每天都花上十多小時,一邊和我聊生活逸事,一邊車衫賺錢養家。她家中一對仔女的衣服,都是我做的﹗看著一對小朋友,由喊包變成穿校服上學的年輕人,到如今已穿套裝上班。不過我漸漸發現,他們身上穿的,不是Made in France,便是Made in Japan。阿姨年紀亦愈來愈大,我大展身手的機會愈來愈少。幾年前,阿姨過身,我失去了唯一的老朋友,每天自己一人在家「摳塵」。一天我聽到兩個小主人說:「家中位置不夠用﹗」我知道下一步,將被運到堆填區去。

翌日一早,有人用保鮮紙將我緊緊包裹,我閉起雙眼:「等死吧﹗」三個小時後我張開雙眼,這裡……不是堆填區?眼前是一個六千多呎的貨倉,一個叫Alan的人為我抹過臉、試用腳踏,發現我狀態良好,便貼上一個$500價錢牌。

在這裡生活了幾個月,認識了沙發、大櫃、睡床等多個同伴。一天開婚紗店的關小姐上來,摸了我一下,就跟Alan說要帶我回家。想不到快八十,我還是這麼有魅力!聽關小姐跟Alan說,我很切合她婚紗公司的主題,打算放在鋪頭陳列吸客。她還在我頭上放滿五顏六色的鮮花,即時後生廿年﹗關小姐無打算用我製作衣裳,但客人來到鋪頭會跟我合照,關小姐又不時帶我出去展覽。我現在再不是「廢物」了!

中式六壯士

大家好,我是一個中式木櫃,來到這裡,發現其他五個大小不一、同樣被遺棄的木櫃,於是「上了契」。我們都是因為不同原因被丟低,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不過,分開來看我們個個不起眼,但團結就是力量。在附近開室內設計公司的設計師Clive,重組了我們的價值。他看中我們外表平凡,組合起來正好讓他有空間設計。Clive說,早前接了一單生意,為客人設計千多呎單位,他把我們每個櫃都髹上不同顏色,拼湊成一個大櫃,這樣成本才五、六千元,但客人喜出望外,認為有mix and match的感覺。現在用二手傢俬已成趨勢,Clive更向Alan說:「能夠做到一個有系統及效率的二手傢俬平台,對設計師來說是好事。」雖然NGO也有不少二手傢俬選擇,但Alan以商業模式運作;收到傢俬,便即時拍照上載至Facebook。傢俬他都篩選過:太殘、組合櫃及入牆櫃,通通不要!當有特別貨色時,Alan會主動WhatsApp熟客,無論收貨或送貨,即日進行。如果由NGO回收,可能得等上幾個星期。Clive喜歡古老傢俬,Alan早前收了一個七十年代的木櫃,便即時通知他。哈,我們又多了一個兄弟呀!

我來自印度

眼看身邊的同伴一個一個被賣走,我不是不著急的!朋友你好,我來自印度,別看我像一個櫃,其實我是當地一間百年大宅的門框,框上的花紋,充滿異國特色,後來被主人拆下來,造成書櫃。我主人最近受僱於香港公司,要來港定居,他決定帶我來港放在新居。坐了貨船三十多天,天旋地轉,從印度越洋來到香港;家,就在眼前,快要入升降機了……哎呀、好痛呀﹗發生什麼事?我只聽到搬運工人說:「太大件了,入唔到升降機呀!」主人只好暫時把我安置在屋苑大堂。數小時後,他叫來Alan,並對他說:「你拿走吧!我不想它葬身堆填區。」Alan找大貨車把我帶到一個叫「家點綠」的地方。原來主人已放棄我了!不過他最後叮囑Alan,要為我找到好人家。Alan翻閱不少傢私書籍,他盛讚我是用幾塊大原木砌成,保養得很好,加上類型罕有,有故事可sell,可以很值錢,故把我定價一萬五千元﹗既然Alan對我有信心,我也相信我很快會有新主人!

Alan:大家都不是垃圾

上述故事,有人念舊、有人貪新,相信不少人對待自己的傢具,也是這樣吧!我是Alan,「家點綠」的老闆,這個倉有五百多件二手傢俬,都是別人免費贈我。對客人來說,丟掉白丟掉,不如都給我,不用煩惱棄置問題,又可減廢!我拿回來翻新後,根據傢俬質素,或以該傢俬約一半市價出售。貨款起碼可收回那六千多呎showroom、一千多呎貨倉,以及員工薪金等成本吧!我自小在加拿大讀書,在當地大學讀金融,回港後也自自然然加入金融機構。兩年前,我還是瑞銀亞太區後勤的區域主管,負責培訓員工,手下有三、四十人,月薪十萬。他們能否成才,就是我成功的指標。一份工回報有幾大,要求就有幾高!但我一直覺得,在投行的成就,不是我人生的全部,於是選擇了辭職創業。

免做傢俬廢墟

我曾搬過幾次屋,發現香港買賣二手傢具的平台不多,便投資廿五萬開設「家點綠」。開業前,我找來地球之友合作,他們在Facebook幫我宣傳,我會每月捐錢給他們,互盡綿力。開業當天,捐來的傢俬很快塞爆了陳列室。雖然這是在計劃之中,但銷售追不上返貨速度,很快貨物便疊得比人還高,沙發也只能打直放,整個倉只有中間一條小路可走。記得有一幕,父母帶著小朋友來選購傢俬,一塊床板突然從高處跌下,刺穿了一道膠板做的衣櫃門,幸好無人受傷。父親見狀說:「快啲走啦!」這件事令我明白,不是貨多便好,假如賣不出,很快變「傢俬廢墟」。此後我做好回收及銷售配合,如即將有大批貨返,會催促客人快把買了的貨運走。現在我每月可出兩萬多元人工給自己。雖然只有以前的兩、三成,但新生活一樣過得滿足而有挑戰性。想當年,每當我離開那壓力逼人的辦公室,就會將所有壓力通通放低!唉,但近來翻開報紙,見不少同行自殺,也不免感慨。我想告訴他們,不要讓壓力跟著自己生活,放下吧﹗就如這裡的傢俬,在一個家庭裡雖然得物無所用,但去到第二個地方,就能展開另一個生命,重過新生。

開業資料(1/13)

租金:$54,000*器材:$40,000電腦系統:$30,000裝修:$100,000雜費:$30,000總計:$254,000*兩按一上,當時只租用一個約三千呎的倉

營業資料(3/14)

營業額:$200,000租金:$55,000人工:$60,000#運輸:$40,000雜費:$25,000利潤:$20,000#包括老闆及四位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496

週末雜談:「取勝之道」、微信Shake 出iBanker老公、愛與時間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來源: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4/08/shake-ibanker.html

先前的週末書介Facebook Like 數倍於股票分析文章,今次再接再勵,週末雜談三則。

(一) 從打波的取勝之道到創業投資

以往和契姨甥仔打波都是隨意玩樂,今日計分比賽,沒有玩發球權,而是直接得分制。我們主要的得分(失分)位,多數是落網、出界和發球失誤等等,很少是技術取分。原來『取勝之道』不需要卓越球技,而是要致力減少失誤。這道理顯淺易懂,似是老生常談。友人說世間每一件事本是如此。我不認同 -「取勝之道全憑減少失誤」只適用於有清晰規矩的項目,例如比賽和考試。若套用在投資領域,只是部分適用。如果是科技創業,則根本不合用。



先說科技創業,這領域沒有既定的『成功方程式』,所以減少失誤等同要減少嘗試。Startup 為找出成功的道路,需要"fail fast" -越多失誤等同越多學習機會(lesson learnt),有助找出正確道路。我想它們需要的不是減少失誤,而是加快失誤的速度和減低失誤的規模(magnitude)。若果能快速兼小規模地犯錯,並學到教訓,應是較理想。

至於投資領域,則未必需要像科技創業般不斷地小規模犯錯。因為投資的成功方程式很簡單:低買高賣(較複雜的衍生工具和期權等,暫不在討論之列)。可是選股和買賣需要捕捉時機,而這部分不容易有清晰的規則。所以,很多投資者訂立交易守則,例如止蝕位等於整個投資組合的2%、連續3個交易蝕本就離場休息等,就是為了減少失誤或減輕失誤的程度,保存實力。從這角度看,較易了解交易守則的重要性吧。


(二) 補習國際化、年青人的常識、WeChat Shake 出 iBanker老公

早前朋友聚舊,席間有電視台編劇、digital & social strategist 、公司秘書和兩位老闆 - 專責舊樓收購&重建酒店,以及跨區補習社。整晚飯局的話題新奇有趣。除了電視台的明爭暗鬥、港視的拐角手法、和名牌配對公司的營商手段,印象最深刻是
  1. 補習社的經營模式 
    1. 朋友的補習社從幼兒學前班到高中DSE考試都有。我本以為學前或幼兒班的家長最願意付錢補習,卻原來是小學生的家長最樂意送孩子去補習。這類別的市場需求較大,可是並不是利潤率最高。為甚麼?因為補習教材都是franchise,需要拆賬。教材來自世界各地,包括較受歡迎的日本和韓國,而最多franchise 教材的學科,是數學。
    2. 我驚訝 - 以franchise 教材的數量和國際化程度,補習市場較我印象中的『老土單對單』或『明星教學班』成熟很多很多。而營運者面對的是國際市場,不是本地市場。
  2. 新一代
    1. 大學畢業生沒有common sense
      1. 據聞一位到外資銀行工作的大學畢業生,需要貼郵票寄本地信。可是,公司沒有平郵郵票,只有空郵的。郵票面值不對,他的處理方法是:將空郵郵票撕開兩分,只貼一半在信封...  
      2. 另一位面試市場推廣職位,回答處境題:如何推廣某個名不見經傳的手袋品牌,竟然答:和Chanel crossover...  
      3. 辭職沒有信、沒有電話、沒有會談,只有一個whatsapp message。如果公司拖拉不簽合約,whatsapp message 通知辭職很合理。但我問得很清楚,他們早已白紙黑字簽了約。既然開工要簽字,離職需要遞信或較formal 的交代,屬合情合理吧~
    2. 年輕一代最輸蝕的是:
      1. 創意低 - 大概和熱愛玩電子遊戲有關。他們只需要跟著攻略過關,不需要動腦筋有新意
      2. 抗逆力較低 - 沒有會考,一條龍讀到中學最後一年才有DSE,令升不到大學屬大多數。而這個人生挫折,不是每一個都有能力面對和處理
    3. 我不肯定上述comment 對年青人公道,但聽完真的會笑和 O嘴
  3. 微信Shake 出 iBanker老公
    1. 女同事微信Shake (識)到iBanker,wechat 一段日子後見面拍拖,認識僅4個月便籌備結婚。閃婚不是未婚懷孕,也不是熱戀糖黐豆。而是4個月內,iBanker 在微信又再shake 其它女生,玩曖昧兼腳踏兩船。之後他發現還是愛女朋友多一點,所以求婚。
    2. 我比較傳統兼老土,祝福他們但不看好。4個月了解不足,wechat shake 閃婚還要加上中間那段小插曲。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既然 iBanker 怕悶又未想定下來,何必呢~  

(三) 珍惜愛與時間

「微信Shake 婚姻」令想起大學時代一位台灣師兄教導小師妹的話:一個人越願意花時間在妳身上,代表他越認真越喜歡妳。他傳授這個『篩選條件』有點harsh,尤其不適合現今的速食世代,但台灣師兄的信念是:要找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幸福。

這種『愛與時間』的correlation,除了應用在尋找life partner,也適用於親人相處吧。

居於外地的親戚計劃短途旅行,我打算飛到當地會合。短短5、6日,錢、時間和嚴重時差就算了,最麻煩是拍照簽證等一堆瑣碎事,但我珍惜相處的時光。小時候,逢週末就聚在一起玩,晚上三家人四處覓食。中學之後,逐個出國留學。畢業後,為前程留在國外或各有各忙。上次一同去旅行,是5年前吧!我知道逢週末共聚的時光,不是必然。有機會相處玩樂,真的要珍惜,而那將會是難忘的開心回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02

反佔中的ibanker David 史丹利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4/11/05/%E5%8F%8D%E4%BD%94%E4%B8%AD%E7%9A%84ibankerdavid/

「David,你可唔可以解釋一下點解你可以做得咁差?」

 

如果你有睇過黃子華,你就知道呢個問題應該點答:「小意思啦生哥,其實我係可以做得仲差D架!」我無,我當然無咁答。為了份工,為了年尾份B仔(Bonus) ,我死忍。

 

「生哥,其實我地主力就做IPO既,有時真係好睇市況。市差,好多公司自然卻步唔上市;你看看同行,那一隻福健諾奇比主席私逃挾帶,又或者最近果隻天合化工,比anonymous analytics懷疑做假數,逼住又回購又增持。相對之下,我地無接到呢D deal,已經好平安,少左好多麻煩。你知啦,近排中國政治又唔係咁穩定,香港又佔中,我地真係好難做生意落去……」多年的打工仔經驗教識我,同同行比較,係一招唔錯的做法,不過今日好似無咩用。

 

「我唔理,總之無野唔可能,你死都同我死掂佢!」所以,我不嬲都話黃子華係有先見之明,下一句的標準答案應該係:「無野唔可能,我同意,不過呢一個薪酬就…. 你又唔理,你估我又理唔理…(奸笑)」當然,我又係無咁講。

 

投行的工作就係如此麻煩,朝早比老細語言強姦;夜晚就比大陸的乜總乜總捉去應酬。我離開了令人鬱悶的Charter House辦公室,在幹諾道中徑徑走走,點起了那支的Lucky Strike,爆了珠。我吐了一口煙圈,一直在想,到底我做錯了什麼?一日最衰都係佔中班人,我好努力讀書,成為了會計界的精英,做埋陳茂里的同學,走入投行的世界。點解茂里佢可以咁好命?劏房、醉駕都無事,而我仲要為一單Deal營營役役?明明以前我係天之驕子,賺大錢,雖然一個金融海嘯打殘左我少少,但世界都話靠大陸嘛,點解我日飲夜飲飲到爆曬肝,接咁多大陸生意,我人工都去唔返以前的價?仲有,明明果班讀名校的所謂垃圾富二代就真係白癡到嘔,又係Junior,點解佢人工仲高過我呢個MD?就係因為佢老豆間假數公司要上市,我地要做佢生意嗎?

 

點解我老豆唔係李嘉誠?點解我生得咁靚仔但係甩頭髮?佢兩個咁樣衰但係無甩頭髮。兩個?!我由幹諾道中不知不覺竟然走到夏愨道,在我面前真係有一老一少。老果個,我記得的,文匯報說他是勾結外國勢力的政棍!呢D人渣專搞死香港,好似成龍大哥咁咪幾好,勾結中產最愛的Kenny G做朋友,幾有人氣;少果個,我有點印象,但叫不出名,好似叫Yvo……前日睇TVB政府對話時好似見過,不過到佢講野時就轉播左其他新聞或者去左廣告,唔係好記得,算啦……

 

我記得幾年前有班廢青搞保育,林鄭係單身走入人群挑機;雖然時移世易,佢而家只係識在室內嘆冷氣搬龍門,不過當年的勇氣還是可嘉,我要效法下佢走入去質問呢班友:「香港有好多人反對佔中!」在場人士有班人勸我冷靜啲。冷靜?我唔冷靜就一刀斬左你兩條粉腸?冷靜?我只好舉高雙手,怕班暴民人多蝦人少,那個廢青Yvo…(又叫唔出名) 竟然笑住串佢我:「放心呢度無人襲擊你。」

 

呢班廢青根本唔聽人up,我一定要將我的道理講出黎:「佔中係多數人反對,少數人支持,如果民主係少數服從多數,佔中者最唔民主。你睇下張融個簽名行動?好多人反佔中架。」

 

那個漢奸竟然質疑我:「先生,那位經常出醜的叫周融,不是張融。簽名班人好多人都收左錢,所以根本唔可靠。」

 

身為精英的我想起大學讀過的statistic 101,佢講野好似係有道理;但我係中環精英,講野要有身段,呢度人又咁多,我點可以比佢拋窒:「我…. 我…. 嗱,你……你……唔可以咁講,That is the only data available……佔中嘅人唔可以收錢架咩?」我惱羞成怒一口氣講左成個鐘,希望我可以鬧醒班廢青老坑早日收手唔好搞亂香港。

 

這刻,我身旁的Blackberry響了,是老細生哥打黎:「David,你出完醜未?你醒少少啦好無?位唔係咁上架?而家報紙打黎質問公司,公司而家要動用公關去撇清你在金鐘亂up的個人評論,不代表公司立場呀!你係咪食錯藥……」

 

我輕輕cut了生哥線,眺望遠方那個光明磊落的暗角,我望唔透。點解大家都係叫David又係做金融?人地David Webb咁成功,我個人咁失敗?點解?點解?

 

故事純屬虛構

 

參考:

http://hk.apple.appledaily.com/realtime/finance/20141022/53049089

http://news.now.com/home/finance/player?newsId=115794

史丹利隨筆:https://www.facebook.com/Post90stan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37

ibanker燒錢 炮製港版Starbucks

2015-01-08  NM

 

近年,在多間一線商場的Starbucks附近,有一間粉藍色的咖啡店「Holly Brown」。這家Holly Brown開業四年,夠薑行入一線商場如ICC、K11、金鐘廊等打大佬,令不少年輕人過檔幫襯。不少人以為這是另一個外國品牌,原來老闆是不折不扣的香港人。徐奕基(Raymond),曾是海通國際機構客戶部董事總經理,專幫新股上市,「包裝」對他來說可謂手到拿來。走出來創業,成功為Holly Brown經營「來路」形象。不過一盤真真正正的生意,並不是單靠把口。鋪位位置、人手,甚至入貨樣樣都煩,過去三年,原來他已「燒」了三千萬身家,至去年才開始賺數百萬,「Holly Brown回本期係耐,但我有信心喺Holly Brown 上拎番更多嘅回報!」,他充滿信心地說。

以木材為設計主題的Holly Brown,用上微黃的燈光,員工不停的在操作咖啡機,新鮮煮好的咖啡發出微微的香氣,令人感覺放鬆。客人把咖啡擱在茶几,對坐在沙發上聊天,又或坐在吧枱上望着街景發呆。單看外在,這不過是另一間Starbucks而已。不過,Raymond說他和其他商業品牌並不一樣:「我哋用嘅咖啡豆,入貨前後全部都會做杯測,有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標準嘅八十分。出面其他商業品牌,用緊嘅豆大約係七十分。」

挑機Starbucks

記者並非陳豪,喝不出八十分與七十分的分別,但Raymond卻認為香港有taste的大有人在,他不甘小試牛刀,在選鋪上大膽開在Starbucks附近,而且間間一、二線鋪,租金一定貴。如朗豪坊及K11的分店都與Starbucks同層;中環士丹利街旗艦店,行幾步便有Starbucks。他卻否認挑機,只是一心想揀個靚位:「咖啡店最緊要就腳,所以位置選擇有限,適合我哋嘅位置好難無其他連鎖店。」而事實上,這「撬」走對手不少生意,記者於聖誕節翌日下午三時,先後到朗豪坊及K11觀察,幫襯Starbucks及Holly Brown的人流相若。在Holly Brown的K11店,廿來歲、點了一杯Latte的梁小姐說:「比起Starbucks,我覺得Holly Brown啲咖啡濃啲滑啲。」同行的黎先生亦加把口:「Holly Brown感覺高級啲,Starbucks而家好商業化,質素唔穩定。」不過這招非次次work,Starbucks有鋪在蘭桂坊一帶,Holly Brown那間卻執笠收場,「當初覺得要建立品牌,蘭桂坊一定要有一間。開咗先發現大家去蘭桂坊都係飲酒食飯,好少人會去食雪糕飲咖啡,好在業主盛智文好人,做咗年半,有人接手租約就走得。」而更多時候,乃「人揀你、你揀人」,他被激得扎扎跳的說:「我哋之前喺圓方有分店,完咗租約,港鐵無consult我哋就唔續租,我哋一直為佢帶到人流,銷售一直升緊,但無啦啦俾咗個位我哋嘅對手(新加坡品牌Cedele),嬲到我想告佢哋!」但業主不續租並非犯法,故Raymond唯有死死地氣找其他商場。幸好他向新鴻基叩門,想進駐環球貿易廣場,力保九龍站據點,獲對方首肯。一線鋪租金昂貴,但Raymond指反而成績理想,「個位靚,一開已經收支平衡,今年開嘅鋪都已經賺緊錢。」

培育「咖啡師」

Starbucks另一賣點是其「咖啡師」,Raymond亦同樣注重人才,「揼本」培訓,「員工緊要過客,無開心嘅員工,唔會有開心嘅客人。」其中一名烘焙師阿Nick曾在Starbucks任職半年,三年前跟隨朋友過檔Holly Brown。鋪頭規模比Starbucks細,同事之間競爭小,故他得到的機會較多,這些年已到過哥倫比亞、秘魯、美國等地學師,Nick說:「平均三個月就要出去一次,去參加烘焙師比賽,參觀秘魯咖啡豆莊園,仲跟過名咖啡師學習。」Raymond認為讓員工到海外交流除笨有精,「員工知道留喺度有嘢學,自然會願意喺度留幾年。好似阿Nick咁,而家踢都唔走!」阿Nick尷尬說:「咁老闆真係俾我見識好多嘢,我比較好彩。」上月聖誕節,他和員工與教會合作,到深水埗派咖啡和冬甩。說實話,深水埗街坊飲過他的咖啡,也不會真金白銀幫襯,他說:「都係想同員工一齊做,希望佢哋認同公司嘅理念,為成為Holly Brown嘅員工感到驕傲。」然而,他亦曾被員工學滿師起飛腳,本刊《壹盤生意》便曾訪問過Holly Brown前員工,對方照抄Holly Brown創業的故事,Raymond笑說:「曾經好嬲,但而家就好笑。自己後生都以為錢好易賺,喺外國開過雪糕店,最後梗係蝕啦!想同佢哋講,客人好少會揀咖啡師幫襯,主要幫襯品牌。」為打造品牌,Raymond去年十一月為Holly Brown訪問了不少世界著名咖啡師,再輯錄成書。

搞雪糕大包圍

成本高,收費當然無得減。在Holly Brown飲一杯細Cappuccino比在Starbucks貴五元,為了增強競爭力,部分分店面對現實兼賣意粉,「四年前,士丹利街店剛開業,當時個咖啡師同我講,『得o架啦,你啲咖啡咁靚,只賣咖啡有錢賺!』聽咗佢講,點知一個月蝕成七十萬!」而Holly Brown所有分店,除了賣咖啡,亦賣炒雪糕,當買個「保險」,他說:「當初賣雪糕只係為咗喺熱飲以外,加樣凍嘅產品,喺夏天時『對沖』番吓。」然而記者觀察,即使是在冬天,炒雪糕似乎比咖啡更受歡迎。「而家反而做咗Holly Brown嘅賣點。」客人呂小姐說:「佢啲雪糕奶味重啲,咁樣同啲配料炒埋一齊食幾得意,覺得佢哋擺番個重點喺雪糕可能更好!」Raymond則牙擦的說:「即使開喺雪糕名牌側邊,我對我啲雪糕都有信心!」四年開十一間分店,咖啡質素、鋪位,甚至員工,樣樣要最好,過去三年來一直無盈利,更已經燒掉了三千多萬元。Raymond曾在海通國際任機構客戶部董事總經理,專搞IPO,賺錢講「即食」,如今要一蚊一蚊賺,回本期未知,他坦言:「三千萬當然係好多錢!」記者翻查土地註冊處記錄,他於一三年把手頭僅有的荃灣麗城花園及大埔康樂園兩個物業賣掉,套現近四千萬。辭職瞓身,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公司股東亦只他一人,他也擔心能否回本:「我都心急。我一早已經知道回報期係好耐,唯有訓練緊自己更忍耐,我有信心呢件事會成功。不停有投資者接觸我哋、亦有投行問我哋有冇興趣上市,就知道我哋係行緊啱嘅方向。」他指其實很多行家,都想學他一樣離開金融界,做自己想做的事,「我鍾意飲咖啡,而且香港只係一個點,大陸市場好大,Holly Brown可以係一個做幾十億生意嘅地區性品牌。加上,我而家可以做自己鍾意嘅事嚟搵錢。」

慢慢歎碗粥

Raymond還認為Holly Brown開鋪的步伐,比他想像中慢,「計劃今年會有十八間分店,而家得十一間,香港要搵到理想位置好難。」去年九月,他到台灣開分店,本預期去年年尾開張,因裝修問題,要延至今年三月,「白交租幾個月囉!」他說,有的回報比金錢來得快,「以前成日要同公司其他部門爭,又避免唔到成日出trip,而家多咗時間俾屋企。」記者深信,他的耐性大有進步。上月聖誕節,他在深水埗派咖啡,因下雨打亂了部署,Raymond與員工冒雨設置好攤檔後,教會逾一個半小時仍未安排到街坊排隊,員工乾着急,帶住八歲兒子同行的他,反而冷靜地說:「我去食碗粥先,你食唔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55

iBanker亦要居安思危 Text: Jade

1 : GS(14)@2011-09-17 13:45:11

http://www.inv.com.hk/columns/%E ... %E6%80%9D%E5%8D%B1/

然而未來數週將會有一連串的企業在亞洲股票市場試水。香港市場方面,未來兩週將會有五家企業展開股票銷售,希望在波動的市場中抓緊上市的窗口。iBanker大都認為今年會是艱難的一年,大家都渴望把手上的項目盡快推出市場,對於今年的獎金花紅已經沒有寄望了。

HR裁員高效率

獅子銀行的裁員只是經濟正式衰退前的序幕,我個人認為並非個別事件,而且將會成為趨勢的機會甚高,明年香港的經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面對通脹壓力及生活指數的上升,加上裁員的危機,究竟有甚麼方法自保呢?大家可能認為iBanker是天之驕子,高薪厚職,事實上經濟轉差時iBanker卻往往是首當其衝的一群。投行裁員手起刀落,早上在公司工作,收到大信封便立刻要收拾細軟離開,交出Access Card及Blackberry,當天下午便從始由公司消失,好像從來沒有在公司存在過一樣,不能不驚嘆HR的高效率。

在裁員潮蔓延著的時候,不得不打醒十二分精神,每當突然收到退回來的電郵時,就表示著某iBanker已不知不覺間給裁走了。iBanker離開投行到底有甚麼出路?我認為有十萬個可能性,最重要是享受工作之餘又有合理的報酬。擁有Problem Solving能力的人永遠不愁沒有出路,更可況大多數iBanker又均是好錢之徒,總是習慣追著名利,是停不下來的人。

又或者可以考慮攻讀一個學位,趁機進修一番,靜待下一個經濟週期重新出發。正所謂「好天斬埋落雨柴」,平時適量揮霍之餘亦應有計劃地儲蓄,避免出現手停口停的情況。朋友間儲蓄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收藏名錶,有的收藏鑽石,甚至有的收藏紅酒、名畫或藝術品,保值之餘又結合個人興趣,亦不失為買樓買股票投資以外的另類款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87

樂香園:iBanker魅力不再

1 : GS(14)@2017-01-26 18:05:56

早前一名在投行薄有名氣的iBanker退下火線,行內即時議論紛紛,有人估他是不是已經「賺夠」?(這個揣測一定不正確,投行字典是沒有賺夠兩個字的)有人指是不是新工作更有前景?(中年毅然轉行是很困難的,一動不如一靜)亦有人問是不是有其他內情?(廢話)怎樣也好,在此祝他事業再闖高峯。
iBanker這個工種,其英文名稱實在有點誤導,「i」字是「investment」、即投資的簡寫,但iBanker工作並不是做投資決定的,更不是幫人做投資決定的。「Banker」一字更加錯得離譜,傳統銀行家是一家公司能夠健康成長的好幫手,是一種長遠關係,而iBanker在現今人人均追求快錢大環境下,早已變成只追求短期巨額利潤的工種了。變成怎樣也好,iBanker這個工種,對很多人來說仍有種莫名魔力(或魅力?),總覺得可以做十年八年後,可「攞住一大嚿錢」買下小島退休,但現實是,連那位薄有名氣的iBanker離開投行也要繼續工作,大家還繼續抱有這種不切實質的幻想?密西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5/199077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101

【才俊創業】ibanker飛機師 棄百萬年薪賣老火湯

1 : GS(14)@2018-01-07 15:40:04

(左起)鮑國偉(Jason)、林浩基(Edmond)及黃永泰(Andy)三位80後,合資在土瓜灣開了賣外賣老火湯的專門店,每日只賣一款湯。

「小時候我很喜歡飲湯,有次在拉麵店見到人煮拉麵,忽發奇想,自己這樣喜歡飲湯,不如就將這概念以拉麵形式呈現出來,即席煮及賣給顧客吧。」正湯寶寶的老闆鮑國偉(Jason)說。兩個月前,Jason和兒時玩伴林浩基(Edmond)以及正職是民航機機師的黃永泰(Andy)合資創業,開設位於土瓜灣的外賣湯店「正湯寶寶」。


每朝六七時許,他們就要到街市買新鮮材料煲湯,由準備食材至煲好一桶九十人份量的湯,也親力親為。不過,為了這碗湯,Jason就放棄了年薪過百萬的工作,「我以前是做投資銀行及企業顧問,老實說,以工資來計算,開店跟以前是不能比較,當然我也會覺得可惜。但我始終覺得,香港人只要勤力,是不會捱餓的,滿足感與以前做銀行是不同。」Jason還說,起初家人也不支持,覺得創業辛苦,凡事要親力親為。但當她偶爾來舖頭看看,見到有客人幫襯,也不是想像中般冷清,開始會給他一點鼓勵及支持。


老火湯用料十足,每天新鮮煲製,煲一桶最少要三四小時,每碗會附湯渣,可按個人喜好要多或少,這款是鮑魚蓮藕蠔豉冬菇瘦肉湯,每壺38元,二人份量。

另一款時令湯水,粉葛眉豆花生煲雞腳,全部不加味精,以健康為主,較清甜。

湯水的用料也不惜工本,如花膠、海參、大花菇及燕窩等。



店家每日只會賣一款老火湯,材料以參茸海味為主,最少要煲三四小時,「很多人也會問我,你的策略是否正確?只有一款湯,沒有選擇。但我認為湯款無需要多,最重要是做得好味。對我們這些小店來說,最重要是先做好這件事,再按步就班去改進。」而選址土瓜灣,也只為一班老街坊,因為Jason小時候是與家人在土瓜灣長大,覺得這地方較有人情味,所以就由打工仔跳出來創業,嘗試博一鋪,「有食客覺得我們的湯美味,我的開心是很難去形容的!」


花膠是向上環相熟的海味店入貨,每隻有手掌般大,煲一桶湯最少要用半斤。

舖頭的前身是一間賣豆製品的店,徇街坊要求下,Jason找到那位伯伯,肯每天限量供應手磨豆花(每碗5元)及豆漿(每支6元)。



記者︰黃依情攝影︰鄧鴻欣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06/202660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