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海航10.5億美元收購GE旗下集裝箱租賃企業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3/zMMDcyXzM1NDczMA.html

經過多輪談判和競標,海航集團終於得以收購通用電氣(GE)旗下的集裝箱租賃企業,再次介入了新的領域。而此時,集裝箱航運市場依然處於低迷期。

記者昨天獲悉,海航集團攜合作夥伴香港投資公司Bravia Capital與GE及其合資夥伴簽署了協議,將以10.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航運集裝箱租賃公司GE SeaCo。

GE SeaCo是全球第五大集裝箱租賃公司,由GE與SeaCo 公司按照5:5的比例合資成立,此次GE出售這一資產的原因,是由於公司正在剝離金融資產並將業務重心放在工業部門。

通用電氣所持GE SeaCo的股份,是由通用電氣金融服務公司(GE Capital)所有,後者正在削減對金融資產的淨投資,目標是將這種淨投資的總額從截至2010年第一季度末的5160億美元左右削減至2012年的4400億美元。

據瞭解,負責此次收購項目的是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資本,收購資金來源將以股權和債務融資相結合。海航集團和Bravia Capital已通過德意志銀行和荷蘭國際集團取得融資擔保。不過,這一交易還需要經過監管機構和股東批准才能正式生效。

而在公佈的收購聲明中,GE SeaCo將在海航現有的物流和金融業務中被作為核心業務來運作,並計劃在未來兩年的時間裡大幅拓展GE SeaCo的規模。

目前,海航集團旗下擁有從事航運業務的板塊主要是大新華物流,通過近幾年的收購兼併,大新華集團已經擁有了集船隊、碼頭,以及船舶租賃為一體的航運產業鏈,並同時拓展相關物流業務。而對於此次新增的集裝箱租賃板塊是否也會被納入大新華物流,海航方面稱還在商議中。

在行業低迷時期通過收購兼併迅速擴大產業規模,一直是海航集團及旗下各產業板塊慣用的策略,此次收購GE SeaCo也不例外。不過,從目前的狀況看來,航運市場的低迷並沒有緩解見底的跡象。

如今的集裝箱航運市場與去年相比可謂處境低迷。目前,歐洲線的運價只有約800美元/TEU,而去年同期則在2000美元/TEU,美洲線更是一直未止住下跌之勢。

航運專家陳弋昨天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現在已經是集裝箱航運市場的旺季,但運價依然如此低迷,而明年還有大量集裝箱船的運力交付下水,全球經濟依然比較脆弱,特別是集裝箱市場需求量最大的發達國家經濟復甦放緩,預計明年的航運市場也不樂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0

華潤再造起底:對標三星、GE

http://www.21cbh.com/HTML/2013-3-9/0MNDE1XzYzNTc0MQ.html

華潤集團是國資委直管的唯一一家總部在香港的央企,由於置身於香港濃厚的商業文化中,華潤集團與處於內地的央企風格涇渭分明。

華潤自2001年開始實施「再造華潤」發展戰略,2005年再次提出再造一個華潤,通過兩個戰略期的發展,產業地位和發展潛力大幅提升。目前華潤集團正在實施第三次「再造」:成為 「世界一流企業」。這次華潤不再與過去的自己對標,而是對標國際一流企業,對象為三星和GE(美國通用)。

3月5日,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對本報記者表示,華潤提出「11725戰略」,即到2015年華潤資產規模要達到1萬億,經營利潤達到1000億,營業額達到7000億,「在世界500強的排名要在250位以內」。

華潤希望作為央企「在中國的國民經濟中扮演一個頂樑柱角色」。宋林表示,國企二次改革,未來國家應該把國有企業的成長發展納入到國家戰略中去, 「戰略央企承擔國家戰略一個是(獲取)資源,另一個是(提升對外競爭)能力」。

華潤承擔國家戰略重點就放在了微電子和醫藥行業,這兩個產業目前都是國家正在扶持的重要的戰略產業。

凸顯央企國家戰略

《21世紀》:今年是國資委成立十週年,這十年國資委針對央企進行了全方位改革,華潤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宋林:過去十年,是華潤(發展)最快的十年,特別是2002年到2012年,華潤成幾何數字的增長。即便不講過去十年,就是過去五年,華潤的複合增長率都在33%,複合增長率33%是非常高的一個數字,等於兩年翻一倍,所以說完全不一樣的。

華潤最大的改革有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完全按照市場化的遊戲規則和基本的原則理念進行企業的管理。華潤真正走向市場化改革始於1994年,1994年華潤是很小的企業。華潤貿易公司既沒有產品,也沒有技術,也沒有管理,也沒有客戶,嚴格意義上不算是企業。第二個方面是香港上市,華潤1994年開始第一次紅籌上市,把華潤資產剝離出來上市,上市目的是什麼,獲取發展資金。一旦上市以後,發現資本市場跟當時國家看企業是不一樣的。第一它看增長,要看回報,要看你經營的質量,然後看你能不能有獨創價值,這個理念說實話對一個國企來講,看似簡單,在當時的環境下看似簡單是不一樣的,因為國企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是不看這個。

第三個華潤近年的發展,如果沒有選擇正確的文化方向,華潤不可能走到今天。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一個企業原動力的來源,華潤人都會幹活非常玩命的,所有的央企都比不過華潤,為什麼?文化的原因。

《21世紀》:深化國企改革,華潤還需要從哪些方面改變?

宋林:講改革第一個就是文化,必須有商業文化,為股東創造價值。第二個就是用人制度改革,第三個薪酬體制改革。華潤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華潤很早進入市場,學到了一些東西。因為華潤很早就實行了多勞多得,按勞取酬;第二,幹部能上能下,這在目前,即便在今天很多央企做不到。那個時候真正奠定華潤文化的基礎,管理的基礎,對市場經濟理解的基礎。

《21世紀》:國企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在哪?

宋林:下一步改革方向,對國資委我有幾個建議:最主要建議我完全同意國有企業,或者央企在中國國民經濟中扮演一個頂樑柱角色。為什麼這麼說,這個頂樑柱企業不是說看不起

民營企業,兩回事。國家戰略相對美國、歐洲來講的。把國家作為一個企業來看的話,應該怎麼競爭,這是全球化競爭一個基本的要點。

剛才講第一個戰略是國家戰略,第二還是應該繼續堅持市場化國企改革道路,這一點非常重要。現在對央企有很多偏見,華潤跟所有企業,跟民營企業是一樣的。第二,我希望國有企業如果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充分競爭領域的央企還要整體上市,把過去百分之百的國企變成股份制國企,這樣的話市場商業文化,通過資本的輸入傳遞下來。

《21世紀》:僅靠國資委是否能推動「國家戰略」?

宋林:這不光靠國資委的,中央也要考慮到。經濟競爭是有兩個要素:一個行業發展成熟度的競爭,第二個就是所謂行業中的企業競爭力的問題。

為什麼我說中國的央企要在戰略中扮演(頂樑柱)角色呢,因為民企的股東一定是以賺錢為第一要務的。央企不一樣,央企可以承擔更重的國家戰略,在這個國家戰略中,你可能短期要大批投入,國家戰略看得更遠,你不能看一年、兩年,你要看五年、十年才行。如果國家在對央企的評價體繫上,把市場賺錢的要素跟國家戰略要素分開的話,就應該多承擔國家責任。

《21世紀》:那反過來來說,是不是向國家要投資,要政策,要資源?有觀點稱,央企再改革將央企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戰略央企,另一方面是市場化央企,戰略央企享受國家的政策扶持,主要是進行資源方面的佈局,市場化央企不再享受國家政策扶植,你怎麼看?

宋林:比如說微電子行業,微電子行業是中國的軟肋,與美國比我們有15-20年的差距。國家戰略考慮怎麼能縮小這個差距。

戰略央企承擔國家戰略一個是(獲取)資源,另一個是(提升對外競爭)能力。中國微電子與美國差15-20年,不是差別的,差(創新)能力。

當然國家也應該引導民企、股份制企業要參與到這裡面去。但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這個能力,可以承擔起國家戰略任務的,例如載人航天這個事民企幹不了,美國也是國企干的。

《21世紀》:目前央企都深入推動市場化改革,重新推出承擔國家戰略是否合適?

宋林:亞洲金融風暴的時候,1997年韓國做了一件事,韓國幾乎動用所有的經濟指令來扶植兩個企業:一個三星、一個LG。三星(從危機)走出來了。三星代表什麼,用IT產業來帶動整個韓國經濟結構的轉型。但這是用全國之力來打造這個行業。

用韓國的案例可以凸顯國家戰略的重要性。

《21世紀》:如果華潤要承擔國家戰略,重點放在哪?

宋林:一個微電子,一個醫藥。兩個產業都是國家非常重要的戰略產業。

中國微電子芯片加工企業多是合資的,像中芯國際,國家佔股少,不到20%。在中國的大部分芯片企業都是台灣地區企業、韓國企業。就目前來講,華潤百分之百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現在我們有三條六寸線,一條八寸線,目前華潤承擔國家0201專項。

華潤對標三星、GE

《21世紀》:華潤集團提出「三次再造華潤」,第三次再造華潤的目標是什麼?

宋林:華潤在2001年提出來再造華潤,2005年提出再造一個華潤,但是2008年我們不叫第三個再造華潤,為什麼呢?再造華潤是自己跟自己比。我們經過兩個再造以後,已經有一個基礎了,2008年我們提出來向世界一流企業進軍,跟世界一流企業去比。我們把財務指標全部拆開,無論是絕對值和效率指標都跟世界最好企業去比;通過這個來找差距,所以我們在2008年定的戰略就是跟世界一流企業比,提出「11725戰略」,就是到2015年華潤資產規模要達到1萬億,經營利潤達到1000億,營業額達到7000億,我們在世界500強的排名要在250位以內。

為什麼我們在意世界500強的排名,因為世界500強都是世界一流企業,或者影響力是世界一流的。2012年我們排位233位,今年還要往前走,估計在200左右。2013年我們資產規模達到1萬億。

《21世紀》:有對標對象嗎?

宋林:有,我們有兩個維度。第一個從多元化企業維度對標:一個是跟三星對標,第二是跟GE對標,這兩個對標是我們多元化對多元化。第二個維度是與行業企業對標,比如說零售跟沃爾瑪比,在中國跟大潤發比,因為大潤發在中國比家樂福、沃爾瑪做的好。

微電子、醫藥產業,現在我們跟國外差距太大,某種意義上講還不夠資格跟人家對標。但這兩個產業是華潤比較新興產業,經過一系列重組改革,按營業額算,我們成為中國第二大醫藥公司了,但是剛剛起步,時間很短。

《21世紀》:零售、啤酒這方面會不會有更大的一些併購,通過外延式的發展?

宋林:像這種完全市場競爭的領域,一定是內涵增長跟外延增長同時並舉。當然,內涵增長是基礎,你沒有能力,外延增長買一個虧一個就麻煩了。

《21世紀》:還會介入消費之外的一些領域嗎?

宋林:不會。我們一定著重P2C領域。比如啤酒剛剛收購金威。金威收購對我們在華南區發展打開了缺口。現在把金威吃掉以後,我們一路抓內涵增長,內部能力建設,另外一方面就是有機會就兼併收購。

過去五年華潤髮展都是打組合拳,我們都是各業態充分協同,在某一個趨勢上去拓展空間。比如貴州,先進去的是能源、電力,隨之而來啤酒、零售、地產都進去了,一直是這樣的。我們現在基本上是每個省我們簽戰略合作協議,我們都是在齊頭並進。

當地政府比較喜歡這個,因為不光產生盈利,產生稅收,產生就業。華潤40萬員工,對就業是很大一個幫助,有一些產業比如電力產業投資很大,但就業很少,一個廠200人夠了,但一個超市就800人,對就業還是大幅度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29

GE、巴菲特等巨頭“瞄上”美國油氣資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524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美國正在超越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大的油氣生產國。在過去五年中,美國進口的天然氣和原油數量分別下降了32%和15%。頁巖油氣開發技術革命讓美國能源產業煥發第二春。英國石油公司(BP)上周公布的最新《世界能源統計評估》顯示,去年全球石油日產量增加190萬桶,其中美國日產量增加100萬桶,排名全球第一。難怪,GE、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和中石化等巨頭瞄上美國油氣資產。說到GE,人們可能談論最多的是“綠色創想”。然而,其財務報表的“救世主”卻是油氣業務。在巴菲特的世界里,他可不會放過油氣領域任何賺錢的機會,無論這油氣在地下、地上、海里,還是在“喜思巧克力盒子里”。中石化也插上一腳,於本月收購了一家美國石油公司部分資產。GE油氣集團日前,GE油氣集團和休斯敦流體設備和服務提供商Cameron宣布,GE將出資5.5億美元購入Cameron往複式壓縮機業務。GE購並Cameron壓縮機業務的主要目的:改善天然氣資產組合、豐富下遊技術業務。擴大天然氣生產、加工和運輸部門產能和服務規模。提升頁巖氣開發業務的技術能力Cameron往複式壓縮機部門主要為油氣生產、加工、運輸和電力企業生產往複式壓縮機,並提供相關售後服務。此部門2012年收入接近3.55億美元,員工近900人,業務覆蓋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這次合並還有待政府監管部門批準。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此前據華爾街見聞報道,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爾與Phillips 66達成協議,同意以14億美元Phillips 66股票換購其子公司Phillips Specialty Products Inc。Phillips Specialty Products Inc(PSPI)是一家化工企業,主要生產降阻劑,用於改善管道流通能力。美國康諾克石油公司(Conoco)在30年前發明了這種降阻劑。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2011年把這塊業務分離出來,Phillips 66接手。PSPI在德克薩斯州布萊恩市有一家加工廠,員工140人,在休斯敦、布魯塞爾和莫斯科也設有管理、銷售辦公室,研發主要設在了龐科市。伯克希爾表示,收購之後,路博潤公司CEO James Hambrick將主管這家公司。巴菲特曾在一次講話中對Phillips 66不吝贊揚,稱:他對Phillips 66的業務組合印象很深,流動性改進劑子公司提供高品質產品,財務狀況一直以來都表現強勁。中石化華爾街見聞報道,中石化其所屬全資子公司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與美國德文能源公司日前簽署協議,以22億美元價格收購德文公司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奈厄布拉勒、密西西比、尤蒂卡俄亥俄、尤蒂卡密歇根和塔斯卡盧薩5個頁巖油氣資產權益的三分之一。據了解,德文公司是美國最成功的頁巖油氣開發公司之一,在頁巖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管道運營、市場銷售等方面均有成熟的技術和經驗。奈厄布拉勒等5個非常規油氣資產項目合作面積和資源規模較大,作業環境和市場化基礎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92

巴菲特買入高盛增持GE 拋售Dish Network和葛蘭素史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626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本周五對外發布的一份最新13F文件資料顯示,巴菲特已購進部分公司股票,包括高盛、GE和格雷厄姆控股集團,但拋售了衛星電視運營商Dish Network公司股票,還出售了制藥業巨擘葛蘭素史克股票。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開資料顯示,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拋售了超過50萬美元的衛星電視運營商Dish Network公司股票,出售制藥業巨擘葛蘭素史克股票。此外,巴菲特購買了國際廣播及有線電視提供商Liberty Global PLC 股票,增倉GE公司股票至超過1000萬美元,增加建築材料商USG集團股票至3480萬美元, 增倉華盛頓郵報的母公司格雷厄姆控股至105萬9684股。2月13日,據FT報道,巴菲特有意以價值11億美元的格雷厄姆控股公司股票為代價,換回後者所持有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份以及一家公司的控制權,若交易無法達成,則考慮增持格雷厄姆控股股份。根據伯克希爾哈撒韋周三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13D/A文檔,雙方正在就此事進行磋商,如果置換協議討論無果,伯克希爾哈撒韋將考慮增持格雷厄姆控股股份。格雷厄姆控股隨後發表聲明證實此事,並強調還未有協議產生。據路透報道,伯克希爾·哈撒韋去年四季度選擇購進高盛股票1263.1531股。巴菲特在金融危機期間通過購買優先股為高盛註資50億美元,外加部分期權。上一季度伯克希爾·哈撒韋通過行使該部分期權正式持倉高盛股票。巴菲特投資高盛回報豐厚。根據當年的協議,除期權之外,高盛必須為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優先股每年支付高達5億美元的股息紅利,換句話說,高盛每秒鐘都要為巴菲特支付15美元。2011年3月,高盛回購了這些優先股。華爾街見聞當時介紹,巴菲特用這些優先股一共賺取約12.7億美元。再加上24.3億美元的期權收入和5億美元的提前贖回等費用,巴菲特最初的50億美元已接近翻倍。目前,高盛總市值為742億美元,股價為163.72美元,市盈率為9.8,市銷率為2.4,股息收益率為1.30%。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當年的協議,巴菲特本次購買高盛的行使股價為每股115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46

GE董事長傑夫·伊梅爾特:工業公司的未來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189
      談全球公司3.0時代與工業公司的創新。​

  Q:醫療健康在中國越來越重要。中國醫療市場的環境,包括制度層面和對跨國公司的政策等方面,也都在發生劇烈變化。這對GE來說意味著什麼?​

  A:中國醫療市場既具有龐大的市場規模,又有相當強大的多元化特點。在這裡,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技術都能夠找到它的市場。​

  這種多元化體現在,農村有基礎的醫療需求,城市大醫院需要最先進的技術。因此,我們的團隊必須要非常靈活,非常本土。一方面我們要去開發那種非常先進的技術,比如攻克癌症,另一方面又要一直往下走,比如去農村的一些地區,人們生病了能夠得到基本的救治。也就是說,我們要提供全方位的醫療體系。​

  我的要求就是我們團隊在中國實現本土化,能夠更多地關注客戶的需求,特別是在中國做出滿足於中國市場的獨特創新。​

  Q:目前GE在中國發展的幾個重要領域,比如醫療、能源和交通,都在變革。GE是否需要調整策略?​

  A:中國正在發生很多變化,特別是一些市場的結構也在變化中。以能源發電為例,價格如何調整,清潔能源的政策是怎樣的,什麼樣的發電來源是合適的選擇,效率的標準如何確定,本土化創新的未來是什麼……很多很多這樣的問題,這還僅僅只是一個行業。​

  我們會根據中國市場的變化來調整我們在中國的戰略,比如和國有企業建立更多的合作夥伴關係。總的來說,我相信中國市場的增長。跨國公司應該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而不是反過來。​

  Q:頁岩氣技術獲得市場推廣之後,全球似乎進入了天然氣時代。GE在這一全球能源的巨大變局下,如何把握其中的機會?對於最近的中俄4000億美元天然氣大單你怎麼看?​

  A:從全球來說,天然氣的使用是一個很大的趨勢,另一個是分佈式能源,因為分佈式能源可能帶來更清潔的使用,對效率也是更大的提升。在中國,我想有三個重要路徑:一是繼續投資管線,以及LNG的接受站,包括中俄的這種管線;二是開發頁岩氣,中國需要更多的創新來開發頁岩氣;三是深海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這是中國自己開發的一個機會。​

  Q:你如何看待當前的中美關係?事實上,目前全球各國對跨國公司的態度都有所變化。如果說「全球公司1.0」是指公司完成全球佈局,「全球公司2.0時代」公司要通過全球的業務流動和協同效應來實現規模和效率的動態平衡,現在或許到了打造全球公司3.0版本的時期?​

  A:我們面臨一個非常複雜的世界。在我的記憶中,現在是比任何時候都更複雜的一個世界,在全球各地都有社會動盪和地方保護主義。對於一個商業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長遠目光持續投資,不被短期的這些變化所影響。​

  至於中美關係,在華盛頓,每個人都知道美國跟中國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中國和美國需要發展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儘管我們現在經歷了一些比較麻煩的事情,或者雙方有很多不同的意見,但是大家都相信會保持長期的關係。​

  對於GE來說,我現在感到全球到處都有保護主義,所以我們需要更加靈活,有更好的本土化政策,但我想純粹的自由貿易可能已經過去了。​

  Q:在這個時代,我們談論谷歌、Facebook、蘋果、特斯拉這樣的公司,它們是當前全球商業領域最時髦的公司,作為百年工業巨頭,GE有什麼感想?​

  A:GE是工業公司,也是基礎設施公司和技術公司。GE酷的一個地方,就是它跟世界密切相關。當你乘坐飛機時,你從窗戶往外看,會看到一個奇蹟般的叫飛機發動機的東西,你會覺得這個東西是GE做的,不是谷歌做的。同樣的道理也出現在像磁共振設備、燃氣輪機、火車機車等領域,這也是世界上很少有其他公司能做到的。我們很尊重像谷歌、Facebook、特斯拉這些著名的公司,他們做的事情很棒,但我們也是一個技術公司,我們的技術不比任何人差。​

  另外,現在的工業公司其實也是一個軟件公司,我們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在軟件和分析方面。我想世界上每一個工業公司都必須關注和投入在軟件和分析方面的發展,以使我們將來能夠更好地在這個市場上進行競爭。​

  Q:如何持續激發GE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進行創新?​

  A:我有兩個辦法。​

  一是全球旅行,看到全球各個地方發生的不同事情。比如我經常到中國來,讀了很多書,每次來都會看到中國的一些變化,見到不同的人,你要成長,要有新的想法,就必須離開你的傳統思維模式,離開你習慣的一個區域。​

  二是見各種各樣的人,我很喜歡見企業家,見硅谷各種新的公司,包括一些創業公司。​



作者: 張婭

來源:商業週刊中文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60

海爾要花54億美金收購的GE家電究竟哪里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058.html

海爾要花54億美金收購的GE家電究竟哪里好

一財網 王珍 2016-01-17 19:32:00

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征途不斷加快。中國家電產業已經走過了業務出貨和產品出海的階段,到了品牌出海的時候。家電企業瘋狂海外並購的背後,意味著中國家電產業發展階段的全面升級。

斷斷續續歷時八年,海爾與GE家電終於修成“正果”。

1月15日下午,青島海爾(600690.SH)發布公告,擬以現金方式向通用電氣(GE)購買其家電業務相關資產(下稱“GE家電”),交易金額為54億美元。據了解,GE家電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賬面凈資產為18.92億美元(未經審計),增值率185.41%。本次交易還需經過青島海爾股東大會的審議、國家相關部門的備案以及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哥倫比亞等國的反壟斷審核,預計今年第二季度能夠完成。分析稱,這將徹底奠定海爾在全球白電第一品牌的地位。

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征途不斷加快。中國家電產業已經走過了業務出貨和產品出海的階段,到了品牌出海的時候。家電企業瘋狂海外並購的背後,意味著中國家電產業發展階段的全面升級。

並非出價最高的

其實早在2008年,GE就曾想出手家電業務,當時海爾是接洽者之一,後因前者放棄出售計劃而作罷;六年後的2014年,海爾收購GE家電甚囂塵上,然而當年的劇幕是伊萊克斯宣布將斥資33億美元收購通用電氣的家電部門。

故事峰回路轉。2015年7月,美國司法部以伊萊克斯收購通用電氣家電業務將讓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面臨家電產品價格上升風險為由,反對雙方的結合。這再次給海爾留下了機會。

三個月後,青島海爾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1月14日(美國東部時間),青島海爾與通用電氣簽署了《股權與資產購買協議》,根據上述協議,青島海爾擬通過現金方式購買GE家電,交易金額為54億美元。本次交易將通過自有資金和並購貸款的方式來完成,初步估計並購貸款的金額約為交易對價的60%。交易價格相較兩年前伊萊克斯給出的價格高出六成。海爾方面表示,融資後青島海爾和GE家電合並資產負債表後,整個資產負債率將不會超過70%。

“GE家電是現金流比較好、可持續成長和盈利的標的”,海爾有關負責人說,GE家電今年有很好的增長表現,2012年以來GE集團對GE家電進行了10億多美元的投入,包括領先產品研發、生產設備改造。“我們考察了GE的研發團隊、研發產品及改造後具有現代化能力的工廠,並跟GE管理層和營銷、研發、物流的團隊交流,管理團隊對未來的增長很有信心。”

通用集團對電器業務的剝離並非出於經營不善,而是服從集團戰略方向調整,通用有意將經營重點轉向基礎設施業務領域,比如能源、醫療、家庭、交通運輸、金融等,由此才考慮將家電等消費產品業務剝離出去。GE家電2015年前9個月的銷售收入是46.58億美元,EBIT(息稅前利潤)為2.23億美元,在美國長期占據第二大家電品牌地位,其空調、冰箱、洗衣機、洗碗機、熱水器等均有出色表現。

據悉,參與本次競價的不乏歐洲、亞洲等知名家電企業,但海爾最終並非因為出價最高而勝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海爾給的書面回複中看到,因為海爾過去在整合收購品牌時的獨特模式以及融合文化贏得了GE的尊重,雙方在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方面探索的想法接近,反映了雙方對互聯網所帶來的機遇的共同認知。

本次交易的達成離不開國際知名私募基金KKR的幫助。目前KKR為青島海爾第三大股東。“青島海爾和通用電氣家電業務在品牌、市場、產品創新、供應鏈和質量管理領域高度互補。”青島海爾董事長梁海山表示,KKR的團隊在這次海爾與GE家電合作的過程中“增添了價值”。

雙品牌運營

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跨國收購案不斷。早在2004年,TCL收購了湯姆遜的全球彩電業務;2011年,海爾也在日本收購了三洋。去年6月,創維正式收購德國老牌電視機制造商美茲的TV業務,同年8月初,海信收購夏普墨西哥彩電工廠和夏普電視美洲地區(巴西除外)五年品牌使用權。

如今,海爾將“迎娶”GE家電,凸顯全球家電業整合繼續加速。調研公司GFK中國區總經理周群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跨國巨頭不願意再養利潤偏薄的傳統家電業務。

這恰是中國龍頭企業的機會。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副秘書長周南認為,當中國的貿易額在全球占到20%,匯率、產業升級壓力增大,正如德國、日本走過的道路一樣,中國企業今後不能再單純用“制造輸出”,而是要用“品牌輸出”、“技術輸出”來影響全球,未來一些歐洲、美國、日本的家電品牌將逐步換成中國品牌。

相較12年前聯想12.5億美元收購IBM的PC業務,周南認為,與聯想對IBM“蛇吞象”式的收購不同,這次海爾收購GE家電“更像兄弟的合並”。

眼下,關鍵是海爾如何運營GE家電的資產,發揮“1+1>2”的效果。

海爾方面表示,GE家電的總部仍將保留在美國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並繼續獨立運營,由現有高級管理團隊引領企業的戰略方向和業務經營。今後在美國市場,海爾將實行Haier、GE兩個品牌的相對獨立運作。

海爾相關負責人透露,中國市場計劃設立單獨的市場和產品團隊來運作GE品牌,其他區域還在計劃之中。

對於外界擔心的“文化沖突”,海爾表示,根據收購新西蘭斐雪派克的經驗,將在GE家電設立獨立的董事會進行監督和指導。過去三年,斐雪派克更好地拓展全球市場,並實行決策權、用人權、分配權的三權讓渡的治理機制,5/7的董事會席位和全部管理層都是本地高管,年複合增長率達到74%。

不僅在家電領域,青島海爾的母公司海爾集團未來還將與通用電氣(GE),在工業互聯網、公共醫療、先進制造等領域展開全球範圍的合作。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83

GE全球副總裁陳向力:跨國企業研發力量未充分發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0903.html

在經歷了過去十年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後,跨國企業在華業務正在經歷新的轉變,僅把中國當作技術和產品輸出市場的時代已一去不複返。生態體系是多維的,合作就是必然的。在研發中心發展的新階段,GE鼓勵研發人員到外部大環境中更客觀的看待自己,通過與產學研等各界的合作培養遠見與洞察力,提升軟實力和全局觀。

在5月30日的“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一場名為“跨國企業的中國創新”頭腦風暴中, GE全球副總裁、GE中國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GE中國研發中心總裁陳向力博士就指出,目前跨國企業的反向創新和協同創新正是近年來的核心創新戰略。而在中國這樣一個主導研發體系的國家中,跨國企業的研發地位被有所忽略,研發力量也沒有充分發揮、全球資源未能得到真正共享。

反向創新與協同創新

早在2012年,GE就率先提出了“工業互聯網”的概念,以機器和智慧的高度融合引發了全球範圍的技術創新浪潮。GE努力推動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以機器和軟件無縫協作引領工業的變革。工業公司要想生存就必須進行數字化。互聯網已經改變了消費領域,而這一價值在工業領域還有待釋放。在1990~2010年期間,工業生產力的年均增速為4%,但在過去的五年里卻降至1%。企業必須把信息轉化為有價值的洞見,並將這些洞見轉化為業績。

那麽,跨國公司近期的創新戰略是什麽?如何將創新轉變為具體的業績?

陳向力說,“反向創新”是公司的兩大戰略方向之一。這一創新更多是基於GE有七八年的時間專註於對中國市場的了解,投入了數億美元。公司涉足了以下幾個領域:醫療、能源、航空等,並且適時推出了70多款全新產品。

“為什麽我們認為基於強大研發團隊的GE,把反向創新放在重要地位?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非常多的適合於中國市場的新產品,也適合於國外市場,也有著很好的市場前景。”陳向力表示。

比如,GE公司三年前推出了一款CT機,每10臺的銷售中,有6臺是以前從來沒有購買過CT機的人群。作為醫療里掃描的診斷設備,一些縣級醫院、鄉鎮醫院也是GE的CT機使用者,這就說明最開始GE將它定位於普及性產品,解決看病貴的問題。歐美市場上,也有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所以今天有非常多的醫療器械產品在國內研發後,1/3在中國市場銷售,2/3是出口至全世界幾十個國家,這就是“反向創新”。

最近幾十年,GE還在做另一個方向---協同創新,這在今後也會更有意義。

“我們需要與合作夥伴,甚至以前的競爭對手、與客戶更早期的在創新初期進行合作。”陳向力說,在分布式能源的利用上就有類似例子,“國內有很多的鋼鐵行業,它面臨的問題是無法充分利用余熱,排放不少。我們有一個分布式發電的解決方案在過去幾年里與國內鋼鐵行業的客戶共同尋找新的合作,同時再找到其他合作方,一起把煉鋼期間產生的焦爐氣用新型的燃氣機方案來進行余熱回收。這不僅提高了利用效率,也減少了對氣體的排放。因此,在協同創新方面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今後我們的創新的方式。 ”

另一個例子是,GE中國研發中心航空工程團隊不僅為中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支線飛機ARJ21提供發動機系統的設計和整合服務,還攜手中國商飛在飛機的詳細設計等各個階段緊密合作,成功助力ARJ21-700飛機成為中國首款按照國際民航規章研制的客機,並為C919大飛機的成功下線打下堅實基礎。

跨國企業力量未充分發揮

陳向力也指出,從協同創新的角度看,跨國公司的研發作用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中國有這麽多優秀的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實際上還沒能在中國大的創新生態環境中發揮最大作用。具體來說,像GE、西門子、霍尼韋爾等,各自的研發體系都非常成熟,有一百年甚至更久的成熟工業研發經驗,這些經驗恰恰是國內非常缺乏的。現在國內有很多初創企業,他們的模式或建立生態的方式其實是很簡單的。當然,中國國企或者大型民企也有一些成功的實例,而真正做成有一批非常有實力的工業研究體系的話,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也很有必要。中國經濟這麽大,國家戰略非常重要,有非常多的東西可以與跨國公司的研發團隊一起合作。不過現在為止,我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主導研發體系的國家里,跨國公司的地位實際上是被忽略的。”

除了技術創新,GE重視與本地科研院校的合作,培養和發展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 從而推進上海乃至中國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GE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實驗室、同濟大學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GE愛迪生工程技術培訓項目、GE科技創新大賽。。。這些都是GE致力於培養和發展理工科人才,幫助他們成長的例證。

陳向力也認為,跨國企業與大學合作、與其他國內公司合作通常是單向的,中國政府層面需要積極討論這一問題。換句話說,怎樣把跨國公司在中國十幾年積累起來的強大研發力量、跨國公司的全球資源與國內的研發環境生態體系結合起來,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普華永道思略特大中華區總裁徐滬初在會上也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把創新作為打造一個創新生態鏈的話,跨國公司對未來中國創新的發展會有怎樣的預測?在創新生態圈中,最想改變、需要註意的事情是什麽。

陳向力回應,第一,企業或研發人員能對於風險或失敗有較高的認知度。這不僅僅是大公司,國際公司更是這樣。整個生態環境或者全社會都應在這方面有全新的認識。

第二,又要回到“協同創新”的角度來觀察。“過去幾年,有人提到自主創新,我覺得這是很滑稽的概念。世界上的技術尤其全新的技術不可能靠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個地區及國家自主創造出來。所謂的貿易保護主義,是在創新環境里的一種反應,這是比較大的風險。我希望在這方面,在今後國內的創新環境下能更加開放。”

適應中國,與中國企業、社會一同創新,是作為行業領導者的創新理念與實踐。GE從技術,業務模式乃至服務方面開創更多創新的空間。中國已進入以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的新常態,“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思路將加快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而124歲的GE也正煥發新的活力,向世界一流的數字化工業企業轉型,技術創新是推動這一進程的關鍵。

GE中國研發中心也正在研發從機器互聯、實時控制到數據分析、新材料等相關各領域的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針對本地市場需求,以幫助醫療、航空、能源、水處理和石油天然氣行業的客戶提升生產率和運營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17

海爾收購GE家電已完成大部分資產交割 最終支付55.8億美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756.html

青島海爾(600690.SH)6月7日公告透露,海爾收購GE(通用電氣)家電業務已進行資產交割,交割日為6月6日,海爾最終的支付價格為55.8億美元。

第一財經記者從青島海爾董秘室相關人士處獲悉,海爾收購GE家電業務已完成大部分資產的交割,余下在沙特、印度等地的一些資產還在走交割的相關程序。

這起中國家電業至今為止最大一筆海外並購,將有力提升海爾在全球的競爭力,預計從今年下半年起將對青島海爾的業績帶來正面影響。

今年1月,海爾簽約收購GE家電業務。6月6日(美國東部時間),交易相關各方完成簽署《商標許可協議》、《知識產權交叉許可協議》、《過渡服務協議》、《全球員工服務協議》、《所有權證明》、《出售契約、轉讓和繼承協議》、《保理應收款買賣契約》等與《股權和資產購買協議》相關的補充協議。

根據海爾與GE於今年5月25日簽署的補充協議,鑒於無錫小天鵝已行使優先購買權,海爾於交割日不購買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持有的無錫小天鵝通用電器有限公司30%的股權,與這些股權對應的價款1000萬美元從交易對價中相應扣除。

截至6月7日,本次收購的資產交割進展情況如下:美國和波多黎各兩個地區的人員轉移已完成;除美國和波多黎各員工以外,其他所有本次交易涉及的員工,已完成業務層面的轉移,所有員工自交割日起將為海爾的業務服務。

國家開發銀行已在6月3日將本次交易價款中通過並購貸款獲取的33億美元資金匯入海爾美國公司的指定銀行托管賬戶。截至6月6日(美國東部時間),本次交易的全部價款已由海爾向GE及相關主體支付完畢,總額約為55.8億美元。這是在基礎交易對價54億美元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後的金額,主要調整事項包括營運資本調整、小天鵝股權調整、交易稅費等相關事項。

下一步,海爾及GE相關各方在交易交割階段,還需轉讓部分標的涉及的股權轉讓、資產交割及權屬;除美國及波多黎各之外的其他地區的人員轉移。

6月6日的交割,標誌著GE家電正式成為青島海爾的一員。

今後,GE家電總部仍將保留在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並將在現有高級管理團隊的引領下,開展日常工作,獨立運營。由通用電氣家電和海爾的高管團隊及兩位獨立董事組成的公司董事會,將會指導公司的戰略方向和業務運營。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表示:“海爾和通用電氣家電的企業文化中都具備與時俱進的基因,相信雙方的強強聯合定能取得1加1大於2的成果。當前的海爾,正致力於轉型成為真正的互聯網企業,依托互聯網,驅動企業從以自我為中心轉型為與用戶融合共創的平臺。通用電氣家電擁有優秀的員工和龐大的用戶資源,相信能與海爾攜手,順應潮流,實現從傳統的家電領先品牌到網器社群平臺的轉型,成為網絡平臺的引領者,為用戶提供最佳體驗。”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海山表示:“今天公布的消息對於員工、用戶、業務夥伴以及廣大股東而言,具有積極意義。投資並壯大美國業務是海爾策略的核心組成部分,此次收購將助力我們加速實現拓張目標。海爾尊重信任通用電氣家電富有才幹的管理團隊,並期待與他們攜手工作,共同締造一個在設計生產創新的、高品質的家電產品方面名副其實的全球領導者。”

通用電氣家電首席執行官Chip Blankenship表示:“能夠成為全球家電企業海爾的重要一員,我們倍感振奮。海爾對家電事業的熱愛與我們如出一轍,也認同我們的長遠目標,希冀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與創新性、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我們將攜手找到更好的新方式,幫助客戶改善居家生活質量。”

此前,海爾集團和通用電氣共同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承諾將在全球範圍內合作,共同在智能制造、醫療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提升雙方企業的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04

64億臺資產接入物聯網 GE將登錄微軟雲

GE近日宣布,其工業互聯網Predix將登陸微軟Azure雲平臺,雙方的合作目的,其一是為了幫助微軟能夠充分地利用他們所開發的雲應用。其二更是為了幫助全球各地的客戶,從他們的工業資產上捕捉信息,從而優化工作效率,節省開支。

GE和微軟同時表示,Predix平臺和Azure雲平臺的強強聯手,將把通用電氣的工業和制造業數字化經驗,與微軟的信息技術優勢結合在一起。

據Gartner統計,2016年,全球物聯網已接入64億臺各種資產,到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超過200億。 由於企業希望能夠將他們的工業設備從邊緣接入雲,隨著Predix登陸Azure雲,客戶將得到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從而安全地駕馭和挖掘來自機器和信息系統數據的力量。

“將工業機器通過雲平臺接入互聯網對於簡化業務流程和重設工作模式具有重大意義,”GE首席執行官傑夫.伊梅爾特指出,“GE希望幫助客戶從設備中所獲取的海量的數據當中提取價值。同時通過與微軟這樣的業界領袖共同合作建設生態系統,這些努力將帶來工業互聯網在全球範圍內蓬勃發展。” 據悉,GE的Predix平臺已經在此領域發揮作用,幫助工業客戶迅速建立、安全部署並有效運營工業應用程序。Predix接入Azure意味著現有的用戶將被賦予更多的能力,例如自然語言技術、 人工智能技術、 先進數據可視化和企業應用集成等等。

GE和微軟還計劃將Predix與Azure物聯網套件以及Cortana智能套件整合,並進一步接入微軟Office 365、Dynamics 365以及BI等商業應用程序中,從而打通工業數據與業務流程和分析的環節。 “在全球任意一個地方,任意一個行業,每家公司都在經歷數字化轉型,"微軟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說。"與GE這樣的公司合作,我們將得以接觸到新的客戶,幫助他們在每個業務領域加速轉型—不論是工廠還是智能樓宇。” 開發者預覽版本預計在2016年末發布,Azure平臺上的Predix預計於2017年2季度正式投入商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92

青島海爾上半年凈利33.15億 整合GE家電效果待檢驗

8月30日晚,青島海爾(600690.SH)發布半年度業績顯示,2016年上半年,青島海爾實現營業收入487.87億元,同比增長3.11%;凈利潤33.15億元,同比增長21.21%。

上半年國內白電市場延續疲弱態勢,行業價格競爭日趨激烈,同時消費升級、智能化成為趨勢,電商渠道繼續快速增長。青島海爾在2016年上半年大環境趨勢向下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增長,主要受益於深化轉型與全球化戰略,打造產品差異化的競爭力。

國內市場方面,青島海爾推進零售轉型升級,促終端提效。通過建立以零售驅動的運營機制與組織體系,挖掘零售增長點,促進市場效率進一步提升。同時,強化產品創新機制,推進產品結構升級,把握消費升級帶來的增長機會。上半年,產品周轉效率優化超過30%。青島海爾還積極推進電商渠道業務發展,上半年電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

2016年上半年,海爾冰箱零售量份額為24.36%,同比提升0.87個百分點;洗衣機零售量份額為26.47%,同比提升0.56個百分點;熱水器零售量份額為18.16%,同比提升0.92個百分點。同時,由於產品結構優化,青島海爾的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上半年,青島海爾的毛利率同比提升1.74個百分點,達到28.92%;凈利潤率6.80%,同比提升1.01個百分點。

海外市場方面,青島海爾上半年完成對GE家電業務的主要資產交割,推進全球分區域資源的共享機制與協同機制,夯實“走上去”的基礎。另外,為提高市場反應速度,供應鏈由中國出口升級至全球本土化產銷。在歐洲地區,新建俄羅斯冰箱制造基地;在南亞地區,新建印度普耐二期工廠,預計到2017年實現產能翻倍。

深化互聯網轉型,是海爾另一個增長點。上半年,青島海爾深化U+、互聯工廠體系與眾創匯定制平臺的發展,探索“網器+社群”的運營模式,建立面向未來產業生態的基礎。

青島海爾在今年3月發布了U+智慧生活2.0戰略,率先推出智能家電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向“硬件+軟件+服務”模式轉型。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已從最早的連接控制到互聯感知,再到現在的思考交互。

比如,青島海爾推出的馨廚互聯網冰箱,在冰箱門上有一塊大的液晶顯示屏,變成了一個生鮮食品的電商平臺入口,融合了內容資源、模塊技術資源、媒體資源和營銷渠道資源,通過嘗試新的盈利模式,實現了第三方生態收入。

青島海爾還持續提升互聯工廠的軟硬實力,與全球一流資源合作打造智能制造雲平臺—Cosmo( Cloud of Smart Manufacture Operation) ,探索輸出互聯工廠整體解決方案。

同時,眾創匯個性化定制平臺也實現了大規模定制的起步。該平臺可滿足用戶在產品定制等多方面的需求。今年上半年,青島海爾定制產品銷售40.2萬臺,其中一季度銷售13.3萬臺,二季度銷售26.9萬臺,環比翻倍增長。

對於下半年的發展形勢,青島海爾認為,在大環境趨勢向下的背景下,消費升級、創新能力提升仍潛力巨大。激烈的競爭環境對於龍頭企業來說更有利,其市場份額也會有所提升。而青島海爾下半年也將抓住行業升級的趨勢,通過產品叠代引領消費升級。

此外,下半年青島海爾收購GE家電後的整合效果體現,也讓人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