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喜馬拉雅VS荔枝FM版權爭奪戰:音頻正在成為下一個戰場?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8/149652.html

黑馬說:4月17日,喜馬拉雅FM召開了以“新聲活”為主題的首屆喜馬拉雅大會,多位音頻行業的自媒體人聚集一起,探討與商議音頻行業的未來。
 
大會開的熱鬧,似乎競爭對手也坐不住了。同一天,NewRadio播客平臺創始人楊樾發微博稱:多聽FM被其舉報侵權後,從App Store所有區域下架;荔枝FM發布公告,控訴被競爭對手惡意投訴導致下架,矛頭直指喜馬拉雅;有意思的是,當天喜馬拉雅FM表示自己擁有“大量獨家排他正版授權”。
 
一時之間,在線電臺應用進入版權混戰中。
 
事實上,2014-2015年是音頻行業集中爆發的一年。喜馬拉雅FM在2014年底宣布獲得5000萬美元B輪融資。此外,宣布自己獲得過千萬融資的音頻品牌還有優聽Radio、窄播、多聽FM等。從被低估到眾多創業者開始進入,音頻行業正在成為下一個競爭地。
 
文 | 本刊記者 孔明明
編輯 | 崔婧
 
從被低估到受青睞
 
早在2005年,互聯網便出現了音頻行業的雛形。當時,人們將音頻行業的愛好者稱之為播客,國內有土豆播客、播客天下等知名站點。不過因為制作節目的難度和收聽節目的不便捷,這始終只是一群播客擁簇的小眾事物,音頻也始終活在互聯網的邊緣。
 
近些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制作電臺的成本在降低,用戶也做到了隨時隨地使用,引發了整個音頻行業的繁榮。
 
2014年是音頻行業爆發的一年,湧現出大批互聯網音頻產品和平臺,音頻作為極便利的信息載體受到用戶、內容生產者、品牌廣告商,甚至資本市場的青睞。
 
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余建軍面對媒體采訪時曾說,“音頻是一個被遠遠低估的行業”。從音頻行業過去發展的兩三年時間來看,雖然已取得一些不錯的成績,但若要立足於長遠的未來,音頻的真正價值才剛剛開啟。 
 
自媒體人的下一個風口
 
移動互聯網時代,閱讀本身正在越來越碎片化和淺嘗輒止。微信公眾號的打開率變低了,微博的活躍度降下來了,越來越多自媒體人的創作熱情,也冷了下來。
 
而音頻行業的崛起,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自媒體人加入。
 
據喜馬拉雅給出的數據顯示,在喜馬拉雅FM創立的這兩三年時間內,已發展了超過1.5億的用戶規模,創造了包括電臺、有聲小說、廣播劇、音樂等超1000萬量級的內容。
 
這激發了自媒體人對優質內容的創作熱情,而自媒體人持續不斷地輸出音頻內容,又吸引了更廣大的用戶群。
 
主播采采是喜馬拉雅FM平臺最當紅的娛樂主播,作為一個有聲自媒體人的創業典型,在喜馬拉雅FM發展的這兩年內,她被當做案例反複提及。
 
她曾是西安一個普通的講解員,因為不想放棄自己的主播夢而入駐喜馬拉雅FM,在音頻飛速發展的時間里,采采節目《段子來了》受到上百萬人的喜愛,節目總收聽量數以億計。她的節目也獲得眾多品牌的青睞,完成了從零到千萬的蛻變。
 
事實上,類似於采采這樣的聲音創業者並不在少數。據喜馬拉雅給出的數據顯示,目前喜馬拉雅FM共有5.5萬位認證主播,其中不乏采采這樣已經走向成功的聲音創業者。音頻是否是自媒體人的下一個風口?
 
下一步,“音頻+智能硬件”?
 
根據艾媒咨詢日前發布的《2014~2015中國智能硬件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智能硬件裝機量達到60億臺,預計2017年將超過140億臺。
 
在過去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從智能手環、智能手表到智慧醫療、智能家居,從小而精到大而全,一系列的智能硬件創業公司紛紛冒了出來。阿里、百度、360、小米、騰訊這幾家國內的科技巨頭公司也都早早介入,在各個領域積極布局。雖然玩法不盡相同,但顯然沒有一個人願意錯過這場盛宴。
 
這其中,“內容服務+智能硬件”模式受到市場追捧,各大音頻平臺隨勢而動。
 
在這次喜馬拉雅大會上,喜馬拉雅FM宣布與科大訊飛合作,並推出“喜馬拉雅inside”,即將喜馬拉雅FM的海量音頻內容接入到各種各樣的智能終端設備中,諸如智能手環、音響、故事機,甚至冰箱、洗衣機、鏡子等,用戶可以在任何場所收聽到自己喜歡的節目。
 
喜馬拉雅FM CEO余建軍表示:“雖然我們涉足智能硬件,但依然是一家專業且專註於音頻產業服務的內容平臺,這一點是我們的基因,不會改變。涉足智能硬件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在軟件、在雲內容服務方面有很深的積累,而硬件廠商在硬件方面很牛,如何做好“產品+內容服務”的整合,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是我們和我們合作方都在努力的方向。”
 
據資料顯示,喜馬拉雅inside擁有1000萬條有聲內容,涵蓋28個大類328個小類,300萬主播,5.5萬認證主播,每天實時更新,幾乎滿足了各類人群的娛樂需求。他同時強調的是:目前,喜馬拉雅FM簽訂了大量獨家排他正版授權,不必擔心侵權問題。
 
只是當天他即陷入侵權風波。截至此刻,荔枝FM和喜馬拉雅FM仍對此次侵權各執一詞。荔枝FM表示,將會采取一切法律手段追究造成其下架的始作俑者的法律責任。喜馬拉雅FM則稱,雖然之前曾因侵權進行過舉報,但並未收到App Store的反饋,因此下架原因可能並不是因為他們。
 
不管這場侵權風波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麽,音頻行業都正在被推到風口浪尖。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孔明明,編輯崔婧,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4月17日,多聽FM、荔枝FM同一天被App Store下架。 (小塵4x/圖)

最文藝的圈子也撕逼:多聽FM、荔枝FM被App Store下架

上周開始,網絡音頻戰場硝煙彌漫,多家網絡電臺打起了口水戰。

4月17日,荔枝FM和多聽FM兩家電臺被蘋果商店下架。荔枝FM官方微博聲明表示,被同行惡意投訴以至於在蘋果應用商店下架。

“在發展的過程中,同行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不是沒有設想過這將是一個見血封喉的戰場,只是對於這種背後放箭的行為,我們始料未及。”荔枝FM強調。

多聽FM也發聲明稱,除了惡意投訴導致同行的應用被下架外,某競爭對手還通過惡意搶註關鍵詞、惡意刷榜、偽造評論等手段,侵害其他應用開發者合法權益。同時,多聽FM表示,被惡意投訴下架與NewRadio無關,其早已在今年2月初下線所有NewRadio節目。

到底兩家電臺聲明中的“惡意投訴”來自何許人也?對此,荔枝FM的創始人Marco對36氪表示,這次荔枝FM的下架原因是喜馬拉雅FM訴其侵權。“我們有律師非常清晰的溝通清楚我們的授權情況,之前已經多次證明喜馬拉雅的投訴無效。”

Marco還稱,以往AppStore官方發來侵權警告後,只要在規定時間之內給出回複,證明投訴無效,就不會給下架。但這次並沒有預留回複時間,蘋果商店直接就將荔枝FM下架了。

有內部人士稱,兩家公司的聲明均指向喜馬拉雅FM。對此,喜馬拉雅版權部門負責人對36氪回應稱,這次版權糾紛的標的是郭德綱相聲——系喜馬拉雅花費重大代價購買的版權,而荔枝FM擅自傳播了該內容,喜馬拉雅方面1月初時通過郵件、電話與之溝通五六次未果後,便向AppStore投訴了荔枝FM此行為,期間還有不斷溝通但荔枝都沒有相應行動。

隨後,蜻蜓FM工作人員跳出“揭短”喜馬拉雅,稱為喜馬拉雅站臺的《羅輯思維》版權也並不是什麽“獨家排他的”。

此外,近日考拉FM也以侵權為由起訴了蜻蜓FM,理由是蜻蜓FM非法傳播考拉版權節目《二貨一籮筐》和《野史三國》。

一時間,圍繞內容版權,網絡電臺企業各自開始廝殺,網絡音頻戰場刮起一陣腥風血雨。

移動網絡電臺的金礦誰在挖?

據了解,市場上移動網絡電臺大致分為以下三種:第一種是以蜻蜓FM為代表的綜合性電臺,他們與傳統電臺合作,將傳統電臺的內容搬到了移動互聯網上;第二種是以喜馬拉雅為代表的“聽書類”電臺;第三種則是以荔枝FM為代表的原創性的播客電臺。

南方日報消息,目前,國內主流的電臺App有豆瓣FM、人人FM、蜻蜓FM、荔枝FM、考拉FM、多米FM、喜馬拉雅電臺等。各個電臺用戶數量競爭激烈,截至2014年年底,蜻蜓FM擁有超過1.2億註冊用戶,日活躍人群達600萬,喜馬拉雅電臺用戶逾1.2億,多聽FM下載用戶達5000萬,荔枝FM擁有2000萬用戶。

另據最近Talking Data的行業研究報告,移動電臺應用用戶覆蓋爆發式增長,用戶使用頻次增速良好,蜻蜓FM使用頻次最高,荔枝FM增速居首位。

網絡電臺的快速發展吸引了資本的註入。2014年優聽Radio、多聽FM、喜馬拉雅電臺等先後完成近千萬美元融資。今年年初,荔枝FM獲2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

新浪科技消息,幾家公司一邊在市場上爭奪得不可開交,另一邊在業務方面卻在逐漸滲透到各自的優勢領域,如喜馬拉雅FM、考拉FM開始加強布局電臺直播業務,蜻蜓FM則加強自己的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內容。

喜馬拉雅FM的余建軍表示,網絡電臺行業的洗牌是必然會出現的,經過幾輪在內容、渠道領域的“撕殺”後,會像58同城和趕集、滴滴和快的打車一樣出現比較大的行業整合。幾級企業的規模相差不大,並沒有哪家企業有著明顯的優勢,但隨著競爭的加劇,幾家企業可能很快就能分出伯仲,並出現整合。

考拉FM副總裁余建約預計,這種整合將出現在明年,尤其在各家企業普遍完成D輪融資以後。“明年這種資源的消耗戰將達到巔峰,當一場大戰過後,大家拼得足夠慘烈的情況下,投資方很可能就會策動大家走到一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17

蜻蜓FM造假疑點重重,警示眾多項目的不歸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1/152746.shtml

導讀 : 創業者不要限於追逐資本的狂熱里,不要被互聯網思維弄昏了頭腦。

文/葛誌剛

昨天早晨在吃早飯的時候,手機上刷出來蜻蜓FM流量造假、虛假廣告點擊被曝光的事件,而事情已經演變到,該後臺程序已經被眾多好奇心重的技術大牛從技術上驗證了,雖然蜻蜓FM一直在極力否認,該事件似乎疑點重重。

頗有諷刺性的是,網友貼出的反編譯代碼中,後臺刷單程序的名字,一個是“普羅米修斯”,一個是“宙斯”,一個是無所不能的眾神之神,一個是犯下天大忌諱,將火從天堂偷到地獄的冒險王神祗,起了這倆名字,莫非程序開發者,真的以為無所不能?

而在分發市場、合作商家、投資人、用戶之間左右逢源的蜻蜓FM,莫非真的就是能如天神“宙斯”一樣無所不能?

而如果將不該在人間出現的火把,比喻為“刷單、數據造假、融資金額造假”,那麽,盜火的“普羅米修斯”,又豈止是一位,讓我們轉個圈兒,環顧創投圈里,造假的又何止蜻蜓FM一家?他們是否都存在原罪?

舉例, 某一家號稱高端消費平臺的項目崛起,在數年之間落戶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聲勢之大,無出其右,然而去看一下媒體新聞,掃一眼基本就是槍手稿,在重金投入了百度推廣等搜索推廣的同時,alexa排名不過僅區區的十幾萬名,

而且,更蹊蹺的是,追蹤一下大部分訪問流量的目標頁面,竟是都來源於一個只有幾行代碼的無內容頁面,實在與其在媒體上的浩大聲勢不相稱。

由此,國內最早從事風險投資的賽富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焱,曾經直言不諱的說過,目前國內“創業忽悠、融資造假規模之大,20年未見”。他說“我們所碰到的情況就是創業企業在點擊率、在用戶數轉化率等數據是全商業的造假,而且造假誇大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常態。

假如我們來采訪一下該項目的負責人,來設想一下這樣的有趣場景:

小編:“我說你一個好好的孩子,你為毛要說假話?”

---負責人:“妹的,你以為我愛造假啊,我沒辦法啊!”

小編:“這話不由衷,誰拿槍逼著你了?”

---負責人:“投資方說了,這一輪要達到XXXX用戶,XXXX平均月流水,達不到就不給下一輪錢,不給下一筆錢的話現在每個用戶補貼著推廣,每天無數的錢只有出去,當中回來的很少,看看賬本兒,分分鐘我是要上吊的節奏啊!”

小編:“你這孩子實心眼,非得補貼著推麽,不補貼不就能多撐三五個月了”

---負責人:“小編你是不是實習生啊?你站著說話不腰疼啊,不補貼咱能推的動麽,你不看看拿了投資的那幾家都在玩命的砸錢補貼推廣,不補貼推廣慢的跟蝸牛一樣,達不到對投資人承諾的發展速度,我是一樣會被下課啊,何況還有業績對賭協議,,,,”

小編:“!@#¥#¥R%#%$@%……&”

如果說,創業的渴望是推動創業者前進的“原力”,那麽,“原罪”我們也找到了,那就是創投資本對於"規模和利潤"的極度貪婪,形成了高高的達摩斯客之劍,高高的懸在被投資企業的團隊腦門兒上面,沒準兒什麽時候進度達不到預期,“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創業者只好下課了。

因此,極度浮躁、急功近利的國內創投企業圈里,用戶數據造假成為常態,粉飾業績成為日常功課,刷單和自買自賣成為了大家都在後臺樂此不疲的遊戲,一旦這種內幕被競爭對手無情的曝光,就將成為滅頂之災。

除了蜻蜓FM,近期的類似案例還有“一畝田”,一家在“數據造假”爭議中的農產品電商企業的突然寂寂無聞。

我曾經不止一次的和創業者朋友們說過,如果你的模式不成熟,商業邏輯和財務模型都還處在早期的摸索階段,盡量不要去追逐風險投資。如果你本來的短板是一分,投資資本進來,將會放大你十倍的業務規模,但同時也會十倍放大你的風險,將你的缺陷放在聚光燈下暴露。

如果沒有經過“試錯”階段,拿到投資也會使得創業者的心態發生改變,產生了人格的自我膨脹,進而出現過度自信、過度擴張,迷戀於聚光燈下的虛榮,甚至喪失進取精神等。

因此,在你創業極度困難的時候,如果模式沒有驗證成熟,不要急於通過業績造假、團隊造假等方式去尋求風險投資,一旦你開始了,即使你成為聚光燈下的明星被投企業,也可能是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聖創創業的王興國也曾經說過,“很多企業不是死於錢太少,而是死於錢太多”。

看一下我們國內眾多的被投項目,很多已經融到了E輪、F輪,仍然無法實現上市,最初的早期投資者也無法退出,只能估值打折,眾多機構跟投來共同“添一把火”,最後如能實現“賣身”或者“流血上市”,也算是創投企業中的“幸運兒”了,仍然算得是“萬綠叢中紅一點”。

而這個公認的資本寒冬,很多項目到了D輪之後,已無“接盤俠”,這個時候才知道,究竟是誰在“裸泳”,這個時候我們也才能看清楚,原來被投企業的投資價值,並不是以刷單造假行為為轉移的。

根據數據,眾多早期初創項目,一般獲得風險融資的成功概率是2%左右,而獲得天使輪,A輪融資的項目,離成功還有很遠。因為,從A輪到C輪,能成功走到C輪的企業,不過僅僅有20%左右,高達70%~~80%的項目在A輪,或者B輪之後因為未達到承諾的發展目標,而成為資本的棄兒,消失在公眾視野中,最終賣身或者清盤了事。

在這個冬天,蜻蜓FM警示我們:創業者不要限於追逐資本的狂熱里,不要被互聯網思維弄昏了頭腦,不要時不時想搞一個“大新聞”,遠離聚光燈,遠離刷單和數據來吸引投資的魔鬼誘惑,像88歲高齡的褚時健專心橙園、至今親手試雞糞一樣,精心打磨商業產品和服務,提升核心競爭力,提升項目的存活能力、綜合效益和成長性,才是正道。

落葉飄零,北風蕭瑟,對於眾多創投項目來說,審慎的穩步推進,完善商業模式和聚集資源,或許能在過冬的日子里,身上多幾件棉襖。而鋌而走險,投資冒進,精力都放在不斷造假和公關炒作上,只會讓這條路,變成一條永遠回頭、充滿危險的“不歸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09

互聯網音頻“互撕”正酣 喜馬拉雅FM回應數據造假:真相只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025

(東方IC/圖)

“我們希望在最短時間內重歸平靜,但如果蜻蜓FM不盡快移除造假代碼,我們不排除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11月12日下午,移動音頻公司喜馬拉雅FM在上海召開媒體溝通會,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余建軍、陳小雨就熱炒的行業數據造假問題進行說明,掀起“蜻蜓FM造假門”的又一波高潮。

“有人說喜馬拉雅資金鏈斷裂,我就打開賬戶讓大家看下。”溝通會上,余建軍當場登錄公司網銀賬戶,向與會媒體展示喜馬拉雅的財務狀況。

實時賬戶顯示,截至2015年11月11日,喜馬拉雅FM的現金余額約3600萬,理財賬戶約1.4億元。“這只是公司的一個賬號,我們的錢比這多”。余建發送軍笑言。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喜馬拉雅資金鏈瀕臨斷裂,B輪5000萬美元已基本燒光,面臨“無米之炊”的局面。

余建軍表示,該說法純屬無中生有,“我們的風格就是這樣,實名揭黑,實名展示。”

曾有業內人士分析,“蜻蜓FM造假門”是喜馬拉雅在自身融資失敗後的瘋狂反咬,余建軍對此亦否認,“C輪融資壓根就沒開始”。他解釋,8月至今,喜馬拉雅FM一直在做的是VIE結構拆除工作,A、B輪投資人的美元基金不願退出,希望募集人民幣基金接手投資。募資時部分資料外泄,致使競爭對手誤以為喜馬拉雅在進行C輪融資。

“雙11”期間,互聯網音頻領域的“互撕大戰”搶了本該屬於電商平臺的頭條。

11月9日,蜻蜓FM被曝采用技術手段對日活躍用戶數、廣告點擊量和廣告展示量等數據造假,以欺瞞第三方數據監測公司、投資人及廣告主。據稱,曝光這一信息的正是最大競爭對手喜馬拉雅。

事件隨後演變為蜻蜓與喜馬拉雅之間的“互掐”。蜻蜓稱,造假指控為“友商”雇傭水軍的惡意中傷,喜馬拉雅則要求蜻蜓對造假事件進行徹底解釋。

11月11日前後,喜馬拉雅“後院起火”,網絡上出現了數百篇從各種角度“抹黑”喜馬拉雅的文章。11日下午,喜馬拉雅被指後臺存在瘋狂刷廣告的操作行為。

在給南方周末的郵件中,蜻蜓FM公關吳耀謙表示,“優酷及微博傳播開的具體視頻證明,從應用市場下載喜馬拉雅FM的App開始,通過網絡抓包的方式,喜馬拉雅在完全沒有廣告展示的情況下,依然在向第三方檢測廠商發送廣告統計請求,也就是俗稱的刷量。該行為在頁面切換、前後臺切換和鎖屏開屏時都會觸發。”

媒體溝通會上,針對造假指控,陳小雨回應:歡迎互聯網技術大牛下載客戶端進行代碼反編譯,並堅信“真相只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繼今年初以來,國內音頻行業不斷陷入各種糾紛與口水戰。不過,正如喜馬拉雅所說的那樣,“我們唯願移動音頻行業能盡快步入公平競爭的正軌,讓一切假惡醜從此在陽光下徹底消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46

完成了VIE分拆 喜馬拉雅FM就能搶先上市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6537.html

完成了VIE分拆 喜馬拉雅FM就能搶先上市嗎

第一財經日報 何天驕 2015-11-25 06:00:00

此前,有傳聞稱喜馬拉雅FM出現投資者要求退出的傳聞,對此,陳小雨表示,喜馬拉雅FM融資並不困難,投資者退出也只是因為受到政策法律因素影響做出的選擇。

11月24日,喜馬拉雅FM聯席CEO陳小雨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喜馬拉雅FM已經完成VIE分拆,目前正在籌劃C輪融資以及在內地主板上市。回主板上市更多是出於對政策因素的考慮。

此前,有傳聞稱喜馬拉雅FM出現投資者要求退出的傳聞,對此,陳小雨表示,喜馬拉雅FM融資並不困難,投資者退出也只是因為受到政策法律因素影響做出的選擇。根據喜馬拉雅FM提供的數據,目前喜馬拉雅FM在國內市場已處於領先地位。

海外基金無奈退出

對於此次VIE(VIE模式指“可變利益實體”,在國內被稱為“協議控制”,是指境外註冊的上市實體與境內的業務運營實體相分離,境外的上市實體通過協議的方式控制境內的業務實體,業務實體就是上市實體的可變利益實體)分拆原因,陳小雨向本報記者表示,有關法規的變化正是導致喜馬拉雅FM回歸的重要原因。

今年4月10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出臺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年修訂)》。在禁止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有新聞網站、網絡出版服務、網絡視聽節目服務、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互聯網文化經營等項目,而喜馬拉雅FM正屬於該領域。而且在今年1月19日,商務部對外界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投資法(草案征求意見稿)》,其中最引人關註的是引入了“實際控制”的這一概念,意味著受到外國投資者控股的境內企業,將視同外國投資者。喜馬拉雅聯席CEO余建軍表示:“未來VIE可能被認定為外資機構,公司在國內發展可能會遇到政策性限制。現在及早拆除是明智之舉,屆時估值越高越難拆。”

雖然在B輪融資後就進行了VIE分拆,但喜馬拉雅FM依舊遇到了一定難度。由於早期融資過程中引入了不少海外投資者,讓這些投資者理解並退出並非易事。余建軍表示,目前我們是國內網絡電臺行業第一的公司,在互聯網產業,能夠投資到行業第一的公司非常不容易,很多海外投資人都不願退出這樣一家行業龍頭公司。不過,幸好經過溝通後,投資人也理解公司面臨的處境,後來部分投資人無奈選擇退出,也有一部分海外投資基金在國內重新成立投資基金來接盤。

據悉,喜馬拉雅於2014年先後完成了A輪1150萬美元、B輪5000萬美元融資。據余建軍介紹,在公司創立的2012年,由於移動音頻平臺領域剛剛興起,國內投資人對這塊並不認可。“當時也談了一些人民幣投資基金,但由於沒有營收和利潤,他們大都不敢投,只有一些美元投資基金比較接受這個項目。”在接下來的兩輪融資中,喜馬拉雅FM獲得了一些國外基金的投資。

上市前景幾何?

完成VIE拆分後,喜馬拉雅FM下一步就計劃C輪融資以及主板上市。

雖然目前包括喜馬拉雅FM在內的整個網絡音頻行業都未能實現盈利,但陳小雨對於上市前景表示樂觀。“未來國內註冊制出來後,對盈利的要求會降低,同時,對於是不是平臺企業,行業地位、估值等要求會提高,另一方面我們的營收也在不斷提高,目前每月營收已經超過千萬元。

對於公司未來前景,陳小雨表示,喜馬拉雅FM回歸國內市場更利於公司的未來發展。作為文化產業和媒體行業的一部分,喜馬拉雅FM所服務的用戶主要集中在國內,選擇回歸國內市場將更貼近用戶,與音頻行業上下遊合作方的聯系更加緊密,因此更利於公司的信息和資源整合。

據陳小雨介紹,目前喜馬拉雅FM擁有超過2億手機用戶,2000萬車載、穿戴、音響智能設備用戶,正式上線後始終位居AppStore圖書榜第一,3年間估值增長了200倍。

有業內人士向被本報記者表示,喜馬拉雅FM短期內登陸A股或存一定難度。首先,註冊制推出暫無明確時間表;其次,網絡音頻行業也有其他競爭者在競逐搶先上市的紅利,喜馬拉雅FM能否加快融資實現搶先上市,還未可知。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34

荔枝FM創始人賴奕龍: 不要忘記你本來要做的事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149

荔枝FM創始人在荔枝FM辦公室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多年前偃旗息鼓的播客,如今已借移動互聯網浪潮卷土重來。根據易觀智庫的數據,僅僅在過去兩年中,就有8.6億人在用手機收聽各類移動電臺應用。

今年41歲的賴奕龍曾經是熱愛搖滾的輟學青年,後來成為互聯網領域的一個連續創業者,所從事的都是與移動互聯網相關的業務。他在2013年創建了荔枝電臺,與其他移動電臺不同的是,荔枝主打草根播客自制內容。

2015年,荔枝FM獲得了小米科技、順為資本、經緯創投、晨興資本四家聯手投資的C輪2000萬美元。荔枝FM目前估值3億美元。移動電臺應用是一個人人知道有前途但從來沒火起來的領域。對於荔枝和它的競爭對手來說,爆發式的增長期還沒到來,商業價值也才剛剛顯現。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熱愛一個東西,在我看來有兩個標準,一是不給錢你去不去幹,二是做得很辛苦即使失敗了是否還覺得欣慰。

我們內部對做什麽不要做什麽也有很多困擾,大家會想這個很火,我們為什麽不做?但我覺得圍繞概念、熱點做事都不靠譜,還是那句話,不要忘記你本來要做的事情。

1.學會順勢而為

1997年,我從深圳大學辦公自動化專業輟學。因為喜歡音樂,我來到了珠海,在當地一家電臺做了一年多情感和音樂節目的編導,其實就是打雜。

後來我覺得電臺對於我這種想法比較奇怪的人很難有大的發展,因為我喜歡搖滾還有歐美的一些東西,那時候還是禁忌。正式告別電臺之前,我做了一場搖滾演出,請來的都是地下樂隊。這是我第一次為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做一件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它做成了。

1999年互聯網剛起來的時候,我選擇到廣州做硬件電子商務,與朋友一起做了一個叫做IT30的網站,類似於太平洋電腦網,也拿到一些融資,但項目沒做好,因為做電商太早了。

隨後我就轉投了移動互聯網,覺得未來它有很大的潛力。當時短信還沒出來,WAP(一個開放式標準協議,利用它可以把網絡上的信息傳送到移動電話或其他無線通訊終端上)則是類似於今天人工智能的東西。

2002年,我做了一個企業的短信平臺,叫企信通。里面包含很多企業的服務,最初我們做的只是企業的短信應用,像項目、銷售的通知。一開始很難做,因為大家對短信沒有概念。而像那些做得比較領先的企業,我就幫他們做了一些解決方案,像銀信通、政信通,還有漁信通,幫助漁民接收信息等等。

中國移動對這件事很敏銳,他們覺得這個市場的潛力很大,就跟我們合作。為了企信通的推廣,我帶著一個助理跑遍了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通過移動把它推廣到了很多行業。

這應該是至今我做過的最多人使用的產品,大概有幾億人。後來中國移動把整個品牌都買了過去,現在已經是一個龐大的產業了。正是通過企信通,我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一年兩個億的銷售,賺了六百萬,這也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商業化的感覺。

到了2004年,我開始做SP(為終端用戶提供多種信息和娛樂服務)。那時候是SP大潮,我就迅速地做,迅速地賣。但我很快就意識到SP沒有什麽價值,用戶、品牌、收費渠道全歸運營商。移動互聯網真正有希望的是獨立WAP門戶網站,廣州有兩個,一個是張向東的3G門戶網,一個是我2005年初做的摩網。

可是中國缺失了3G一代。因為中國要推自己的3G技術,所有基於3G的應用就一直在等,等了五年,結果整個行業幾乎顆粒無收,只有一個UC。中國互聯網在這一階段挺悲情的,大家都很看好,但市場沒有起來,最後4G直接出來了。

其實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真的應該感謝iPhone,中國移動互聯網是被它打開的。本來,中國移動互聯網操控在運營商手里,運營商想學日本那種封閉的模式,你上網得去運營商的門戶,比如說夢網,去到門戶才能瀏覽別的內容。但iPhone來了就把它全部打破。所以中國對於互聯網的認識基本是基於iPhone和安卓的終端,而對上一波基於WAP的,大家是沒有多少認識的。

那時我還做了一個跟大趨勢不一致的東西,就是人們都在用智能手機、智能軟件的時候,我去做了一個農民工實名社交的183社區,因為它的群體性特別清晰。那是2010年年底,深圳富士康發生了連續跳樓事件。

當時跟雷軍聊的時候,他給了我兩點建議,我記得很清楚:第一,不要看現在量大不大,要看它是不是符合未來的趨勢、大的趨勢;第二,這個東西能不能自我生長。如果兩個前提都符合,那麽它就會成為很棒的產品。

之前的創業經歷讓我了解到,一個事情如果逆趨勢而動的話,個人再折騰也是沒用的。像智能手表和谷歌眼鏡,智能手表沒起來,在上面做再多也沒用。而大趨勢一來,資本、用戶都會推著你走,這才是創業的基礎。

2.降低播客的門檻

2012年12月21日是瑪雅人預測的世界末日,那天我自己在家喝茶,就在想我這一生都在創業,我最初的出發點是什麽?我發現自己過去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我總是想捕捉一個很大的商業機會,而沒有考慮到自己適不適合,自己做得開不開心。

馬化騰最早是做call機的,他對即時通訊的理解很透徹,所以QQ、微信能出來在意料之中;雷軍也是真的喜歡手機,智能機出現之前,他就隨身帶著好幾部手機。當時我還覺得很奇怪,不能上網的手機有什麽好玩的。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熱愛一個東西,在我看來有兩個標準,一是不給錢你去不去幹,二是做得很辛苦即使失敗了是否還覺得欣慰。按照這樣的標準我選出了自己真正喜歡的兩件事:一是做美食,我喜歡研究吃的,自己做法式甜點什麽的;另一個就是跟聲音、音樂有關的東西。

有段時間我去美國自駕遊,一路在聽美國成熟的電臺,我發現sound cloud這個瑞典聲音社區,允許用戶錄制任何聲音與好友分享,做了三年也沒有什麽起色,但在推出移動版後,一炮而紅,我意識到在中國也有這樣的機會。

聲音是人的第二感知通道,但以前受終端的限制,聲音的潛力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沒有收音機的話,只能在車上聽,現在智能手機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方面肯定會有爆炸性的增長。

荔枝FM跟其他聲音平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起初我並不把它當作一門生意,我想先解決平臺自身的問題。我之前在電臺工作時發現,有些人雖然聲音不好聽,普通話也不標準,但是內容不差,很有才華,就是沒有一個平臺給他們展示。

而且做播客的門檻非常高,家里要有很多設備,像調音臺還有麥克風,錄完之後還要用Audition之類的軟件進行聲音編輯、降噪等等,很繁瑣,我就想解決這個痛點。

2013年創建荔枝電臺,其實是靠錄音起家的,但很少人知道。在荔枝的平臺上,錄音的同時就能對周圍的環境音進行降噪,對聲音有一定的美化,也可以隨時添加音樂,背景音樂在沒人講話的時候會變大,人一講話就會主動變小。操作非常簡單,跟在錄音棚里錄制的效果不會相差很大。

我是想通過技術來降低播客的門檻,讓這個領域有一些變化。我們當時做了一個調查,中國所有網絡播客只有兩千多檔,因為太難做了,很難堅持下來,但現在我們平臺上已經有超過一百五十萬個播客和八千萬用戶了。

我們與國內人頭錄音開發團隊進行合作,人頭錄音是模擬人接受聲音的軌道,讓聽眾感覺主播好像就在你的對面。原來人頭錄音的門檻很高,只有交響樂那樣對音響要求很高的需要用到,一臺設備好幾百萬,現在成本降下來了,我們希望繼續通過技術來釋放創造力。

第二我們想做的是最能識別聲音的一個平臺。像語音識別、語義識別,百度、谷歌都在做,但是基於我們對聲音的理解,我們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比如用技術去檢測情緒的溫度,像“你好壞”這三個字,不同的語調可以表達出很多種情緒,怎麽用技術去識別,仍是一條漫長的路。

3.長出來的東西

當你把一個工具屬性做好後,很多東西是之前完全沒想到的,是用戶帶著我們走的。比如說我們主要的用戶是90後,他們家里根本沒有收音機,自然沒有聽過電臺。

年輕人對聲音的理解也很不相同,就會玩出很多新意。像廣播劇,我們那一代接觸的是央廣範的,年輕人做的大量廣播劇則是同人的東西,他們喜歡同人漫畫、小說、動漫,用聲音進行角色扮演。

TFboys在荔枝上的粉絲最多,比貼吧還要多,很多粉絲會去做相關的節目來分享,跟偶像表忠心,還有胡歌、EXO、鹿晗,粉絲也大量集中在我們的平臺上,聲音變成了一種分享交流的方式。

荔枝上第一個訂閱過百萬的播客是“背著吉他的蝙蝠女俠”,她是一個空姐,講述情感故事,現在整體的播放量有兩個億了。我們見到她本人的時候都覺得,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要拼才華。

蝙蝠女俠的播客片頭,是由粉絲們一起完成的。粉絲們將“我在+地名”錄給主播,主播剪輯制作後錄成完整的片頭。這背後有幾層含義,第一完成了主播跟粉絲之間的互動,此外,粉絲如果是跟主播一起成長,熟悉節目的定位、調性的話,是可以給節目提供內容的。這個社群就可以良性運轉了,可以生產,也可以消費。

年輕人是“戴著耳機的一代”。經歷過電臺的那一代人,好多人對聲音有著強烈的記憶感,這也說明聲音是感情的通道,耳機出現後,拉近了人們跟聲音的距離,我覺得這在三五年以後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就像大家在用相機的時候,沒人會相信手機能代替相機,但手機真正取代相機拍照,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里就實現了。我覺得聲音就處於用數碼相機拍照的階段,還沒有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現在也沒有人相信聲音是可以超越音樂用途的,實際上,聽音樂的年齡層很清晰,就是年輕人,但聽聲音的人群可以很寬泛,只不過技術和內容沒有跟上。

4.走完商業閉環

我打造荔枝的願景就是希望很多人能按照他們自己想的那樣去生活,做他們自己喜歡做的事。很早我就寫過一篇文章,認為自媒體可以讓很多媒體人獲得新的機會,如果你有才華,不需要在某個固定的地方永遠去做一種工作,你可以走得更遠,去做更多的東西。

收入是不可回避的問題。荔枝成立三年時間,第一年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讓大家能做節目;第二年是想解決主播的需求,比如說提高他們的專業性,所以我們有了播客學院,在這麽多聲音平臺里,我們一直在堅持;2016年是我們真正想把商業閉環走完整的一年。

2015年年底我們才開始有了營收,增長很快,今年應該有一兩億元。前期漲得最快的還是廣告收入,是通過播客的方式。比如我們有一個很火的節目,叫同里時光,同里把他們的故事、風景還有人情做成一個播客,然後付費給我們。荔枝上的廣告不像新聞客戶端上的那種硬廣,是通過內容去推動的。

但從長遠看,還是要還聲音以尊重,這個尊重就是讓主播們有價值的內容產生商業價值。現在中國的聲音平臺最缺的是好內容,而內容的來源就是靠我們去發掘獨特的、有做聲音天賦的人。

我們目前的構想主要是通過粉絲經濟來盈利,比如粉絲送給主播的虛擬禮物和主播衍生品,不同的主播會有不同特質的衍生品,不能一概而論。

sound cloud這個瑞典聲音社區主要靠流媒體廣告,還有會員增值服務(如付費後獲得更大存儲空間等)。荔枝FM除了廣告外,將來的商業模式還包括與主播分成。

目前,荔枝平臺上能賺到錢的主播只是金字塔的頂端,很小一部分。最受歡迎的主播就是之前提到的“背著吉他的蝙蝠女俠”,她現在不做空姐了,全心全意地做我們節目,人也離開了北京,在廈門生活。她現在還是靠廣告收入,一年幾十萬是沒問題的,但我們在探索要怎麽讓她有幾百萬的收入,因為我們是以她為典型嘗試各種可能性,我們今年的目標是想辦法為一位優秀的主播創造一百萬的收入。

我們平臺上有一個播客叫李星宇,他是中國傳媒大學錄音專業的高材生,國家一些大的場館錄音音響的回聲設計他都有參與。他認為聲音不僅可以做音樂,也可以提升人們的感知能力。他曾經錄過巴黎地下隧道的聲音,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雖然他還沒有大火大熱。

馬上是巴西奧運會了,他計劃去巴西各大承辦奧運賽事的城市記錄當地的聲音,同時也趁著這個機會,去亞馬遜森林探索一些大自然不為人知的、正在消失的聲音,還打算重走切·格瓦拉之路,記錄南美城市變遷的文化。荔枝甚至可以支持他在南美盡情免費玩一年,只要他能收集到好的內容。

我也相信他一定能為我們創造很大的收益,比如說可以把他收集的聲音制成一張唱片,也可以舉行不同尋常的演唱會,就像周雲蓬2015年在深圳成功地舉行了一場沒有燈光的演唱會,大家進去漆黑一片,就在那里靜靜地聽。

外界評價我們是聲音平臺中唯一一個堅持UCG(用戶生產內容)戰略的,成了徹頭徹尾的少數派。可我從來不去探究是UGC還是PUGC這些概念,我只想自己的初心是什麽,自己該做什麽,按照自己想的路子來走,再慢慢去做調整。

正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想法,才不會被外面的聽書熱、輿論節目熱等等牽著鼻子走。我們也不會去特意關註外面說聲音平臺要怎麽發展,原來說門戶就是一切,但是BAT里面沒有門戶,原來說要做搜索,搜索又不行了。

我們就是想讓有才華的人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價值,這個是我們一直在做也一直堅持做的東西。在發展的過程中,每個企業可能都有迷茫的時候,我們內部對做什麽不要做什麽也有很多困擾,大家會想這個很火,我們為什麽不做?但我覺得圍繞概念、熱點做事都不靠譜,還是那句話,不要忘記你本來要做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08

蜻蜓FM獲新一輪投資 估值達25億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6/0225/154412.shtml

導讀 : 蜻蜓 FM 方面透露,融資將主要用於原創團隊的搭建,以及個性化推薦機制的建設。

i黑馬訊 2月25日消息,蜻蜓 FM日前宣布拆除VIE結構並獲得新一輪投資,領投方為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估值達 25 億人民幣。蜻蜓 FM 方面透露,融資將主要用於原創團隊的搭建,以及個性化推薦機制的建設。

蜻蜓FM扶持原創團隊的計劃由來已久。

去年7月,蜻蜓和優酷、創新工場、成為資本合作成立創業基金,向其 “全球播主競技大賽” 中優質的音頻節目博主提供資金、工作室資源等扶持條件。

1月,蜻蜓 FM 聯合合一集團、創新工場、新榜發起創立 “有聲有視” 全媒體意見領袖 IP 孵化平臺,意為幫助創作者打通圖文自媒體、音頻、視頻三個平臺與社交傳播。此外,蜻蜓 FM 還頻繁從央廣、央視等地挖掘中高層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966

考拉FM“一上午”完成大裁員,是業務轉移,還是移動電臺新一輪寒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4/156308.shtml

考拉FM“一上午”完成大裁員,是業務轉移,還是移動電臺新一輪寒冬?
娛樂資本論娛樂資本論

考拉FM“一上午”完成大裁員,是業務轉移,還是移動電臺新一輪寒冬?

考拉這次大規模裁員,會是移動網絡電臺新一輪寒冬的先兆麽?

考拉FM,這個曾被譽為“音頻七雄”之一的移動電臺,幾乎只用了一上午的時間,就完成了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

今天,小娛偶然發現一位考拉FM的編輯在朋友圈發了離職的消息。後來一打聽才知道,這並不是一次主動離職,而是考拉裁員,“整個考拉音娛中心全被撤掉”。

分析這次人事變動背後的原因,其實邏輯並不難理解。一方面是音樂版權費用高,跟移動音樂APP相比,移動網絡電臺的音樂並不具備更大的優勢。

640.webp (27)

另一方面,在考拉FM營收有限的情況下,砍掉占成本比重達9%的音娛板塊,可以把更大的精力和資金,重點用在發展車載音頻的研發和實驗上。

對於考拉來說,整個車聯網上考拉算較有先發優勢的,比如其上遊端背靠的是車語傳媒,有交通電臺廣告代理、整頻運營兩項業務(據悉已是傳統廣播的前三);下遊端在車聯網中(消費場景端),又與十幾家汽車廠商達成了合作。

但是,目前車聯網的盈利前景,受制於硬件條件,仍遙遙無期。

事實上,這樣的窘境並不僅僅發生在考拉FM身上。版權混亂,盈利難,模式同質化,為商家導流困難,需要大規模燒錢做推廣……幾乎是這個行業普遍的問題。包括喜馬拉雅、蜻蜓、荔枝等在內的巨頭也未能建立起自身的“護城河”。甚至在去年,幾家音頻巨頭頻頻爆發數據疑似造假事件,也引發了資本圈的擔憂。

一位朋友戲稱,移動網絡電臺江湖最大的看點不在於誰堅持到最後,而是誰先出局。那麽,此次考拉裁員,是“棄卒保車”的高明策略?還是意味著移動電臺新一輪寒冬?

堅持“性價比”,考拉裁員40位左右

如果你身在文娛行業,今天的朋友圈應該看到不止一位考拉編輯離職的消息。在這次離職之前大概一個星期,考拉FM在北京的公司剛剛換了新的辦公地址,從廣渠門搬到了中關村。

一位從考拉離職的員工向娛樂資本論透露,裁員的事情非常突然,“早上剛剛通知,中午就開始排隊填寫各種離職表格。”

關於這次裁員,小圈子里的說法很多,有人說,裁員範圍包括後期、技術、產品、渠道、設計、推廣等各個部門,人數在八九十人左右;也有人說,考拉FM只解散音娛中心,已有的音樂節目保持不動,但停止所有新的音樂娛樂合作項目。

一位與考拉有版權合作的音樂公司表示,目前,新的音樂節目確實上傳不到考拉上去。另一方面,音娛中心是負責音樂娛樂方面自制的部門,此舉,是否意味著考拉FM今後大量自制節目都不做了?

娛樂資本論聯系到考拉FM,對方工作人員表示,音娛中心確實不存在了,但考拉的幾檔王牌自制節目,《二貨一籮筐》,《不亦樂乎》等仍在正常制作和更新,其他包括新聞中心在內的內容和產品部門今後將統一劃歸為運營中心。“人數沒有大家傳的這麽多,大概是40多人,而且我們從來都沒有下達要停止跟任何第三方音樂和娛樂公司合作的命令。”

但能確定的一點是,這是考拉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娛樂資本論今天聯系到考拉FM CEO俞清木,他表示,這次人事調整的原因主要是考拉第一步後臺搭建任務已經完成,接下來優質的內容不一定要自己做,“關鍵看效率、看性價比”。

裁撤部門占總成本9%,裁員是考拉開源節流之舉?

站在考拉的角度,這次人事調整調整其實是由重媒體轉為重平臺運營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未來移動電臺不再利用自身的人力進行內容生產,而是與第三方內容平臺合作。考拉內部人士透露,這個戰略的調整也是高層不久前才提出來的,至於裁員,是兩個星期前才做的決定。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裁員是考拉在營收有限的情況下,采取的開源節流措施:砍掉一部分花錢的板塊,集中優勢主攻重點業務。

640.webp (28)

在所有移動互聯網電臺的運營中,PGC、UGC和版權費用都是重要的內容支出。根據小娛了解,考拉音樂版權的成本是所有內容版權中支出最多的板塊,占整體版權費用的大概30%,而內容版權方面的支出又占整體成本30%左右,也就是說,音樂版權的成本占總成本接近9%。這對於考拉來說,這應該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如果能砍掉這部分支出,將節省下一筆客觀費用。那麽,節省下來的這部分費用接下來要用在哪里呢?答案是車聯網。

之前,當娛樂資本論專訪俞清木時,對方表示考拉在2014年已經布局車聯網方面了,目前已與國內10幾家汽車廠商達成車載音頻合作。對方也表示融資的所得將主要用於此處。當然,這也和考拉FM脫胎於車語傳媒,以及俞清木本人在汽車領域有比較深厚的資源有關。

但在早期產品中,考拉FM主要是前裝車載移動音頻設備,這需要從汽車設計和研發階段就同步進行研發,一直到汽車出售,這期間需要至少3年的時間,甚至四五年也很正常。

在這期間,考拉的這些產品不僅沒有營收,而且還要為開發產品負擔兩到三位工程師的人力以及研發成本。按照3年的時間計算,最少需要支出1000萬。“在觀察到汽車後裝市場,尤其是智能後視鏡的發展,目前,考拉也在逐漸加大後裝市場的投入。”上述考拉內部人士稱,目前,考拉正在進行下一輪融資。

移動互聯網電臺迎來新一輪寒冬?

640.webp (29)

缺錢,難盈利,不僅僅是考拉FM這一家的困難,而是整個移動電臺江湖的縮影。在這個行業內,包括喜馬拉雅、蜻蜓、以及荔枝等這樣的巨頭也還處在燒錢的階段。大家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移動網絡電臺還處於圈地時代,還不到談盈利的時候。”

關於移動電臺如何賺錢,業內普遍認同兩種方式:一是植入廣告;二是VIP增值服務。

前者就是最常見的:電臺APP進入前的開屏廣告頁面,應用最下角的Banner宣傳以及音頻廣告植入等;後者指的是,用戶若想聽無廣告或更高質量的音頻便要付費增值訂閱。

但和視頻市場一樣,兩種盈利模式操作起來阻力重重。除了用戶日活基數的問題以外,“在移動臺電做廣告,究竟是互聯網廣告,還是廣播廣告?”這個問題也讓廣告商大為頭疼。移動電臺這種“混血”身份,讓廣告商在財務上難以進行精準把握。

因此,車聯網就成為了移動電臺最想突破的一個點,在小娛看來,車載第四屏,毫無疑問是一個蘊藏萬億市場的掘金點。因為出於安全因素,圖文視頻都不適用車載場景,人們最主要、核心的訴求都需要通過語音交互來實現,音頻將成為車上不可或缺的一大入口。

只是,即便現在幾家電臺都把車載市場作為新的掘金點,但各家電臺內容同質化嚴重,大多數移動電臺企業只是將現有的APP載入車載系統,而節目內容並未重新打磨加工。

一位業內的朋友這樣分析當下的移動網絡電臺局勢:在缺乏盈利的情況下,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先後完成融資排隊上市,“不過證監會那里排隊上市的公司估計已經排到2018年了”、“在移動網絡電臺江湖,最大的看點不在於誰能堅持到最後,而是誰先出局。”

那麽,考拉這次大規模裁員,會是移動網絡電臺新一輪寒冬的先兆麽?

考拉FM裁員資本寒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787

【人物】喜馬拉雅FM聯席CEO余建軍:只有第一名最安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348.html

“創業達人”是喜馬拉雅FM聯席CEO余建軍身上最常被提及的一個標簽。跟那個年代大學畢業生的普遍從業路徑不太一樣的是,從西安交大畢業後,余建軍從未進入一家公司打過工,而是一直行走在創業的道路上。

網絡音頻行業經過了幾年的快速發展終於站到了資本的風口,這也讓畢業就開始創業至今的余建軍再次站上人生巔峰。

再創業“押對寶”

進入互聯網音頻行業之前,創業屢獲成功的余建軍曾“倒在”一個叫“那里世界”的實景城市創業項目上,經過這次挫折,籌劃再次創業的他將目光瞄上了當時尚不受市場重視的網絡音頻行業。

余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選擇網絡音頻行業重新創業之前,自己與合夥人(現任喜馬拉雅聯席CEO陳小雨)也考慮過其他產品。比如做個人培訓系統、演唱會現場直播系統等,甚至將產品做出來自己體驗了一番。最後,這些想法都因為可能太過小眾而被否決了。

對於為什麽會瞄上音頻行業,余建軍和陳小雨解釋道,“一是因為覺得音頻被低估,雖然文字很方便、視頻很生動,但問題是它們不夠方便,你在走路、做家務時都沒辦法看東西,但是可以聽;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智能手機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人手一部智能手機的世界即將到來。”

余建軍認為,目前網絡音頻行業中不少企業都在融資籌劃上市,這說明了資本市場對網絡音頻行業的認可,而該行業之所以有如此魅力,跟它能夠自建內容有關。

“很多人喜歡將網絡音頻行業與網絡視頻行業對比,但事實上,網絡視頻行業由於難於掌控內容,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成本在內容版權上,而網絡音頻行業從一開始就註重自建內容,加上網絡音頻內容制作成本較低,盈利也更容易實現。”余建軍表示。目前音頻行業橫向對比來看,網絡音頻行業相比音樂行業還很小,但余建軍認為,網絡音頻行業的崛起才剛開始,未來3~5年不僅會出現上市公司,盈利也會很快實現。

人有兩個最基本獲取信息的渠道——眼睛和耳朵,過去由於種種原因,單純聽的方式只在一些特定領域或人群中被重視,廣播更是一度被視為舊時代的傳播方式。傳統廣播的內容很難滿足年輕人的需求,繼續收聽廣播的大多數是老年人以及有車一族。

但聽是根植於每個人的普遍需求,基於聽的產業必然會有其相應的市場。“很多人不願意聽廣播主要有兩種原因,一個是內容不夠豐富,無法滿足需求;第二個是單向傳播,聽眾無法自己決定聽什麽。而隨著智能手機普及,網絡音頻借助於硬件以及自建內容解決了這一問題,目前喜馬拉雅80%的內容都是原創的。”余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說,“真正能撬動這個行業高速發展的主要還是依賴於大量優質音頻內容的產生。”

當下的網絡音頻平臺通過UGC(用戶生產內容)、PGC(專業生產內容)以及兩者結合的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的形式,豐富了音頻內容產業,讓用戶能夠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想要的音頻內容,解決了用戶在做飯、休息、坐車等閑暇時間、不想使用眼睛的場景下獲取信息不便的痛點。

余建軍稱,喜馬拉雅FM 2013年3月手機客戶端上線後的兩年多時間里手機用戶規模突破了2億。此外,蜻蜓FM、考拉FM等網絡音頻平臺也紛紛宣稱用戶規模破億。

網絡音頻產業正在崛起,“創業達人”余建軍這一次是押對寶了。

“只有第一名最安全”

網絡視頻行業發展已經十一年之久,多年來不少網絡視頻企業一度持續虧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對內容過度依賴傳統電視、影視公司等,導致內容成本居高不下。而網絡音頻行業的低成本自創內容,很可能讓網絡音頻行業免於陷入網絡視頻行業曾經的困境。

“由於傳統廣播的內容越來越老化,並不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加上音頻內容制作成本低廉,網絡音頻行業可以輕而易舉打破傳統廣播的內容壁壘,自建內容生產機制,將內容掌控在自己手中。”余建軍說。

事實上,隨著一些網絡音頻公司大力拓展內容資源,已經在很多方面將傳統廣播甩在身後,並逐步形成自己的內容壁壘。

以喜馬拉雅FM為例,截至2015年12月,喜馬拉雅fm音頻總量已超過1500萬條,單日累計播放次數超過5000萬次。據余建軍介紹,喜馬拉雅FM去年6月份與擁有1000萬部作品的全球最大中文閱讀平臺騰訊閱文集團達成了排他性合作,獲得壟斷性版權壁壘;此外,喜馬拉雅FM還與一些一線圖書公司、熱門節目等簽訂合作,大部分是獨家戰略合作,目前平臺內共有350萬名主播,其中包括6萬名認證主播,6000多位有聲自媒體大咖,覆蓋財經、音樂、新聞等領域。“這些內容資源對新進入者來說,已經形成較高的行業壁壘。”

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也在開始布局音頻行業。余建軍表示,由於自己有內容優勢,並不懼怕和這些互聯網巨頭競爭。“事實上,我們這個行業是個苦活累活,是勞動密集型以及智力密集型行業,我們開發了很多後臺系統,建立了龐大的研究團隊,這些都是很重的投入,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建立起來的”余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可以說,這兩年是網絡音頻行業競爭最激烈的時期,各家電臺為了獲得更多用戶、超越競爭對手、做到行業第一的位置用盡渾身解數。

易觀智庫發布的《2016年4月移動APP排行榜TOP500》顯示,喜馬拉雅FM(83名)與蜻蜓FM(120名)成為進入前200名的移動電臺代表,處於該行業第一梯隊,用戶滲透率遙遙領先其他電臺應用;而後期擠入該行業的音頻應用則排名比較靠後,且搶食難度更大。

對於行業是否會發生整合,余建軍認為,互聯網每個領域都會發生整合,隨著時間推移,網絡音頻行業的整合早晚會發生。“只是整合的主體是誰,現在還不好說,但趨勢只有一個,互聯網每個領域都是贏家通吃的局面,這也是近期行業競爭加劇的原因。”

下一步,包括喜馬拉雅FM在內的網絡音頻公司正打算積極借助資本力量融資,甚至實現IPO。雖然去年下半年開始資本愈發謹慎起來,但余建軍對公司融資乃至上市的計劃並不擔憂。“喜馬拉雅FM剛拆除VIE,目前在做C輪融資,我們的市場沒有任何寒冬,想投我們的有幾十家,三四倍於我們融資的規模。在資本泡沫的時候,什麽項目都能拿到錢;在資本理性的時候,對於行業第一名來說不用擔心融資問題,第一名是最安全的,是贏家通吃的局面。”余建軍反複強調道。

不過,余建軍也坦言,資本對於網絡音頻行業的態度目前呈現兩極分化:一些投資人如果本身是網絡音頻用戶,他們會非常認同這個行業;另一些不太了解網絡音頻行業的投資人,則容易片面地把網絡音頻跟網絡視頻行業對比,認為虧損的可能性很大。

對於行業何時實現盈利,余建軍並不擔心。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喜馬拉雅FM自從推出廣告系統,每月廣告收入都達到千萬級別,且同比增幅超過100%。除了廣告之外,網絡音頻行業還引入了粉絲經濟,通過粉絲給主播打賞等形式擴展營收,此外還有內容付費等盈利模式。

雖然網絡音頻行業的競爭還在繼續,實現盈利也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余建軍相信虧損時間不會太長,“網絡音頻行業的寬帶、版權成本都很低,要實現盈利並不難,當前是需要把整個產業生態做大做強,而不是急於盈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83

馬東帶《奇葩說》辯手上喜馬拉雅FM賣課程 10天如何賣了1000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847.html

《奇葩說》第三季結束沒多久,馬東就在喜馬拉雅FM做了一檔名為“好好說話”的音頻課程。

“好好說話明天上線,持續一年260期,想想就嗨。”6月5日,他在微博做了個預告。

沒想,“戰績”出奇地好。6月6日上線頭一日,喜馬拉雅FM官方給出的數據顯示銷售突破500萬。10天之後,銷售額噌噌噌躥到了1000萬。如果按照目前年訂閱價198元來算,訂閱用戶突破了5萬大關。這一成績,無論是馬東還是喜馬拉雅FM方面都表示是“超出了原來的料想”。

為什麽是音頻

6月中旬,馬東的米未傳媒在北京的一家五星級酒店里做了一場大型的發布會,宣布了公司未來的發展計劃。換了時髦新發型的他穿了一身黑,神采奕奕地說了一下午。活動一結束,又被人帶到隔壁的采訪室里談自己的新上線的收費課程。

“是我們求喜馬拉雅,因為喜馬拉雅是音頻市場上市場份額最大的平臺。”談及和喜馬拉雅FM的合作,他如是說。

最初的想法源自一個在望京擼串的夜晚,馬東和他的團隊有了想法,要做一個教人如何講話的技巧節目,最終覺得落地的渠道應是音頻。於是,他一個電話打給喜馬拉雅FM的聯合創始人余建軍:“他們市場份額接近70%,你有別的選擇嗎?”

兩邊的團隊北京上海兩頭飛了兩次,一拍即合沒幾天,節目就上線了。

新節目的名稱叫《好好說話》,由《奇葩說》里的那些專業級辯手諸如黃執中、胡漸彪、馬薇薇等幾個人共同推出,是一個以日更形式推出6~8分鐘的音頻課程,主要內容則是從溝通、說服、辯論、演說到談判,教給用戶一整套應付生活場景需求的話術。馬東擔任該課程的總監。

沒有任何做廣播的經驗。“我們天然的想法是做視頻的。”馬東坦言。不過和團隊探討之後,最終還是落在了音頻內容上。

相對於其它傳播渠道,音頻更加能夠讓人集中註意力。這檔每次數分鐘教人說話的節目,希望將最精華的內容提煉出來呈現給聽眾。

“對現在人而言,註意力是很稀缺的資源。”按照黃執中的說法是原創團隊致力於教人說話,而音頻則是最佳的途徑,可以讓所有講師收斂他們所有其他的武器,只把知識點作武器。在他看來,若是做成一檔視頻節目,觀眾的註意力無疑會被主持人的長相、打扮等吸引。音頻對一個“純技巧”、“純幹貨”的節目則是再好不過。

不賣版權三七分成

市場占有率以及高度的客戶黏合性給了他們信心。根據易觀國際之前發布的一則報告,創立不到四年的喜馬拉雅FM用戶總啟動頻次方面在2016年3月達到86484萬次,相當於後五位數據總和的2.4倍,而用戶總使用時長則領先第二名近15倍。

就在《好好說話》正式上線的那天,喜馬拉雅FM也同時宣布上線移動音頻首個“付費精品”專區。這個專區除了馬東的《好好說話》外,包括吳曉波、樊登、葛劍雄、羅振宇、袁騰飛、天下霸唱等一眾大咖也即將入駐。

“喜馬拉雅整個推出的內容付費的計劃以後,響應得非常踴躍。”余建軍說,“當然我們第一炮打得很不錯的,超出我們的預料。”

此前,喜馬拉雅FM花了大量的資金去購買現有的內容產品,“我們A輪融完以後拿到第一筆比較大的美金,就簽了郭德綱所有作品的獨家版權。我們也花很多錢去買其他的版權”。不過,余建軍透露,未來付費節目不存在版權問題,公司和制作方是合作關系。

他打了個比方,將喜馬拉雅的平臺比作蘋果的應用商城,制作方則是開發了APP給到蘋果應用商城,讓用戶去下載。“我們把自己想成是另一個蘋果商店,然後他們是我們內容提供者,產生收益去分享,用這種模式來做,這是真正長期健康的模式。”賺了錢,平臺方拿30%,制作方得70%。“我們願意讓這些合作方拿大頭。”

“推出收費頻道是遲早的事,一些特別優質的內容,其實用戶願意為它買單的。”《好好說話》的熱賣讓余建軍也很興奮。這讓他更加確定收費內容的可行性。他覺得如今諸多產品都在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人們用微信用支付寶付費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所以這我覺得在這個大背景下,內容付費就會成為風口。”

內容付費大潮臨近

內容收費正在成為一種大趨勢。而《好好說話》和喜馬拉雅FM的付費精品專區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在這一波之前,炒得最熱的是分答。這是果殼網在今年4月推出付費語音問答產品。用戶在分答上可以自我介紹或描述擅長的領域,設置付費問答的價格,其他用戶感興趣就可以付費向其提問。分答中信息接收者被區分成了兩種身份。首先提問的人是一種付費懸賞模式,當回答完畢內容沈澱下來後,旁聽者則可以支付少量的費用分享答案。

借助名人效應和很強的娛樂屬性,分答很快便在社交圈引爆。其中最引人註目的便是“國民老公”王思聰。他在分答上回答了32個問題後賺了23萬元。

雖然分答的初衷是做輕量級的知識傳授,但是目前平臺上的提問大多屬於娛樂範疇,主要用於滿足人們獵奇心理。不過行業人士依舊對此表示樂觀。比如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資合夥人魏武揮就認為,產生這樣狀況可能是產品的階段性問題。分答這類產品本質上屬於運營驅動類,運營方如何引導才是關鍵。他同時也指出,在整個內容經濟形態中,知識經濟占小頭屬於常態,沒什麽大不了。

資深媒體人羅振宇在今年年初預測2016年可以看到內容付費趨勢的一些模糊影子,而到2017年則會成為一個爆發口。而馬東在做《好好說話》前找了羅振宇聊,“我們跟市場上非常多的高人進行過廣泛的溝通,包括羅振宇老師,給了我們特別多的建議”。

“做內容從來就是賣錢的,古往今來哪有內容不賣錢的。”馬東覺得內容收費是一件合乎商業邏輯、水到渠成的事兒。《好好說話》通過像喜馬拉雅FM這樣的垂直收費平臺成功實現了變現。“變現的過程當中我們解決了用戶的問題,背後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的社會需要這個東西。”在他看來這樣的收費是正向的,良性的,“因內容而產生的商業機會,順便可以賣錢。要不然你沒有持續生產持續投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