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思考的碎片--電動車VS Tesla Pune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a1tl.html
1.電動車和內燃機車

差異是電動車省錢
能源利用率高
兩者相差大概3倍的使用價格

長期看如果技術突破,主要是電池的存儲和充電速度突破。電動車一定會替代內燃機。
長期是多久為止
目前看磷酸鋰鐵還不錯在臨界邊緣 雖然不是perfect不過按照目前的優化估計可以達到可接受程度。

我覺得可行的目標是100公里,通勤車,女性。家庭第二輛。這是比較靠譜目標。

化石能源的價格和電動車的普及回事正相關。
如果石油點破80 誰還買電動車。吃飽了哦。
另外天然氣那麼便宜如果做天然氣為能源的車應該不錯的選擇。當然長期看天然氣能否維持低價?

internet的普及也是因為internet提高了通信的效率。所以電動車的普及是早晚的事情。就是看誰佔大頭。各種因素的機緣巧合碰到一個tippingpoint

2.Tesla VS leaf

跑車VS家用車

我喜歡leaf的思路。只是價格有點貴。從目前看不經濟。只有等鋰電價格下來。才能便宜。
印象最深的是日經的一片文章 記者採訪一個leaf的用戶。發現leaf的用戶是用電動車每天跑長途的。

甚至美國還有類似ECTY這樣的充電樁上市公司。設計還得過紅點獎用了fog的設計
不過好像意思不大雖然最近漲了5倍 我還是一兩年前看的。當時在賣場門口開始鋪設充電樁。家庭安裝充電樁還有峰谷電平衡功能好像。
http://china.nikkeibp.com.cn/news/auto/57258-20110715.html
這篇是日經最牛的文章系列之一值得看,總共四篇

日產LEAF【試駕篇】:不是沒油,而是沒電的恐怖
日產LEAF【開發者篇】(上):核電跌跟頭EV也會摔倒?NO!
日產LEAF【開發者篇】(下):LEAF工程師談EV精髓

當然Tesla的的玩法也是對的。

他是汽車行業的新手 包括他的車型都是問蓮花買的。

他的特長是軟件+時髦
缺點是缺乏工業大規模生產的資金場地和人才。

所以他從跑車入手小批量練兵做cool狀所以他不能做大眾車型必須做跑車。
其實Tesla電動跑車和法拉利跑車有啥差異呢?或者說Tesla就是一個新品牌的跑車。so what?
奢侈品公司旗下的品牌很多。就這樣。
Tesla和電動車沒半點關係。
電動車無非三個事情1.電池2.電池優化系統2.控制系統
1.電芯買的是LG還是松下的
2.優化系統估計是他特色
3.控制系統我相信都是基本成熟的。
如果不是外形(外形是廉價的 哈) 你會買Tesla?外形就是一個殼而已。

吸引money,玩自己的夢想
至於結果其實不重要。每次股價創新高就可以再融資。
錢對他而言是永遠不夠的。
這和Jobs差異太大了。Jobs其實是很money導向的一切都要賺錢:)


反之leaf是日產的
他們的做法也符合他們的企業特徵
他的特長是大規模汽車生產經驗+成熟的通路+足夠資金
缺點是不夠時髦比較土鱉。

但是leaf的做法正好符合了電動車和內燃機車的差異。就是能源效率
leaf始終在抓能源效率

tesla就是時髦。

3.Tesla Vs Musk
我不太相信一個人有那麼多精力做好那麼多事情。
巴菲特投資那麼多公司也不提供管理的。沒人可以做到。或者沒人可以做好。


同時在資本市場上,我比較害怕有夢想的人。因為那個是用別人的錢實現他的夢想。
這很可怕。用上海人的話說就是你買了鞭炮讓別人放。
這是斷然不行的。

至於股價的波動。這沒啥好說的。

這裡我還想說一個有趣的事情。
現在我對類似夢想式的亞馬遜都不喜歡。這傢伙不知道在搞啥夢想很多。甚至還做了AWS但是這東西來錢嗎?這的是疑問。反正我沒從財務報表中看到分列。
只看到夢想路徑和大混帳。這事情好像不靠譜。

一個人有錢到一定程度都會變成左派。比如巴菲特會變成民主黨。
當然芒格是共和黨
musk這樣的人才不會介意股東利益呢。他是夢想家+市夢率。
能否實現真是未知。現在的價格應該包含了他已經成功的價格。我的看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289

為什麼說 Tesla 還不是下一個蘋果 時間線雜誌

http://xueqiu.com/2186070899/24001262
微信公眾賬號:「TimelineMag」

Tesla一下變成這個星球最炙手可熱的公司之一。

對於Tesla來說,這真是一個「瘋狂的五月」:公司發佈了2013年第一季度財報,宣佈實現公司成立十年以來首次季度盈利。而Model S成為美國《Consumer Reports》雜誌史上評分最高車型。通過股票增發和發債,Tesla募集到超過10億美元資金,用於公司發展和提前償還政府貸款,從而實現提前9年還清政府4.65億美元貸款。

媒體將Tesla CEO穆斯克與汽車界傳奇人物艾柯卡相提並論。1983年艾柯卡為克萊斯勒提前7年付清由政府擔保的12億美元貸款。還有,阿斯頓馬丁的工程開發負責人加入Tesla,以及充電設施Supercharger宣佈了更新計劃等等。

一群抱著「之前錯過蘋果打破全球公司市值記錄所以這次絕不手軟」心態的投資者,揮舞著鈔票盡自己所能搶購Tesla股票。在他們的幫助下,Tesla股價扶搖直上。五月以來,Tesla股價增幅一度達到73%。

一家叫做 Longboard Asset Management的投資公司,甚至發表一份報告,認為5年內Tesla的股價將突破200美元(報告發佈時Tesla股價為55美元),並指出Tesla很快就能成為下一個統治全球的消費品牌,它就是下一個蘋果。這家公司認為Tesla能在5年內奪得全球電動車市場中80%的份額。

沒錯,Tesla拿下了Motor Trend的年度車型大獎、電池管理和動力系統的技術出色、出色的品牌、天才般的創始人和核心管理團隊、傑出的市場和銷售戰略、已擁有一批忠實用戶。這一切讓Tesla與蘋果非常相似,但距離成為一家蘋果級別的公司,Tesla仍差一點,就一點——一個顛覆大眾消費市場的產品。換句話說,成就Tesla的那部「iPhone」在哪裡?

Model S難道不是這樣的產品嗎?不,它還不是這樣一款產品。Model S擁有與傳統汽車完全不同的動力系統。但總體而言,在使用方式、駕駛體驗等方面,它跟絕大多數汽車並沒什麼不同。而在純電動車市場,傳統汽車製造商們正在推出越來越多的車型。此外,Model S與奔馳S級、寶馬7系和奧迪A8處於同一細分市場。這樣的頂級豪華車細分區間,市場空間其實非常有限。Tesla目前只銷售Model S一款產品,其2013年目標銷量也只有2.1萬輛。

Tesla在Model S中嘗試了一些局部革新——它配備了一塊17吋平板作為信息娛樂系統操控面板,用戶使用熟悉的點擊、滑動等動作就能開啟/關閉許多汽車功能。Tesla用新時代的手勢操作取代了傳統汽車中星羅棋佈的按鈕和開關;與智能手機相似的另一方面,就是Model S的內置系統可以通過3G無線網絡進行軟件升級,實現問題修補和功能升級。

作為Tesla面向大眾市場推出的第一款真正量產產品,Model S的作用更多是樹立品牌和教育用戶。Tesla目前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是,消費者對純電動車的實用性心存疑慮、對大多數人來說純電動車的價格還太貴、充電站等基礎設施並不完善。於是Tesla先要做的,是從巨大的汽車消費者中找到一小群人,嘗試為他們提供新產品和少許新的用戶體驗,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迭代開發新的功能,最終開發出一個可以征服主流市場的顛覆性產品。

目前Tesla的境遇,與2001年的蘋果十分相似。當時的蘋果,正準備從傳統的電腦製造商像消費類電子市場轉型,它推出了一個重要的移動終端——iPod。第一代像塊白磚頭的iPod售價高達399美元。隨後蘋果開設了很多零售店,幫助消費者理解iPod與其他MP3播放器究竟有什麼不同,滑輪轉盤究竟怎麼使用以及如何通過iTunes購買音樂。蘋果還不斷推出iPod Nano、Shuffle等改進型號來瞭解市場對其產品設計的反應。通過iPod培養了用戶的操作習慣並建立品牌美譽度後,蘋果在2007年推出iPhone這個劃時代的產品。其市值也在iPhone上市後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規模。


Tesla把很多蘋果的市場銷售方法複製到了汽車行業。這家公司從車型的設計開發、生產製造到最終零售,全部都有自己包辦。Tesla希望通過這種完全垂直整合的模式,確保自己的用戶獲得出色的用戶體驗。它挖來了前蘋果商業地產和零售零售戰略副總裁喬治·布蘭肯希普(Geoerge Blankership),隨後Tesla開始在全球範圍修建自己的零售體驗店Tesla Store。

這些開設在各個繁華商業區的商店並不直接銷售汽車,它的作用就是吸引路過的人們進來參觀,通過講解、接觸、試駕Model S,更多瞭解Tesla和它的技術。即便用戶當時決定買車,也需要在店裡登錄官方網站在線訂購一輛。而傳統的汽車製造商通常都是把自己的汽車批發給汽車經銷商銷售。換句話說,他們不直接接觸自己的用戶。

最近在一次採訪中,Tesla CEO 穆斯克洋洋得意地透露:不光電動車賣得好,Tesla 的服飾、配件產品銷售情況也很不錯。那些T恤、帽子、水瓶,已為Tesla帶來好幾百萬美元的收入。即便是幾百萬美元,對一家汽車的公司來說,跟賣車帶來的銷售額相比真算不上什麼。真正有價值的,是這些小玩意體現出用戶對 Tesla 品牌的喜愛和忠誠。而一些現在還買不起 Model S 但卻很喜愛 Tesla 的人,也願意買一些 Tesla 品牌商品。


Tesla之所以寧可與眾多汽車經銷商打官司,也要堅持自己直銷汽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Tesla要培養自己的用戶群。而傳統汽車經銷商模式,僅僅是為了賣車賺錢,而不會去在意用戶體驗和培育其汽車品牌的粉絲。Tesla從蘋果的成功中領悟到一點——不要向顧客去推銷產品,而是讓他們自己認為需要你的產品。這樣的公司才能獲得成功。

Tesla這種垂直整合的運營模式,與傳統汽車公司的商業模式差異巨大。這也是為什麼Tesla會被稱為汽車業的蘋果。但就目前的發展狀況而言,還很難判斷Tesla能否成為像蘋果那樣偉大的公司。即便把它比作又一個蘋果,那也只能是推出iPhone之前的那家蘋果。

iPhone之所以能夠成就蘋果,是因為一方面它與用戶以往的使用體驗完全不同,而另一方面,這種用戶體驗又足夠有吸引力。iPhone的操控方式、用戶界面、屏幕材料甚至製造工藝,在當時都是完全超越所有手機製造商的。

蘋果通過iPhone實現的空前成功和手機巨頭諾基亞的衰敗,證明了一件事:隨著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用戶的產品使用習慣也會隨之改變。如果有人能夠提供一種以全新方式實現用戶需求的產品,那麼這家公司就會大獲成功。反之亦然。

對於Tesla而言,Model S只是它的iPod。到目前位置,這家電動車公司發展迅猛,不過距離成為蘋果那樣偉大的公司,還差一個偉大的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22

TESLA MOTORS與GungHo,業績暴增之謎 hotashang

http://xueqiu.com/7062290132/24047315
2013年上半年全球最火的兩支股票,一支是$特斯拉(TSLA)$  MOTORS, INC,另一支則是日本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

TESLA MOTORS, INC成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硅谷,主要從事純電動汽車的設計、製造和銷售,也向第三方提供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的研究開發和代工生產服務。

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成立於1998年,是一家日本社交遊戲開發公司。

一個屬於汽車工業領域,一個屬於互聯網領域,本身業務沒有任何交叉點。如果不是因為在同一個時期火爆的股票表現,包括我在內,估計沒有人會把這兩支股票放在一起思考。而正是因為其優異的表現,我們嘗試著通過研究這兩者股票優異表現背後增長動因,並挖掘這兩者股票表現背後的共性與差異,從而試圖理解業績暴增背後的經濟規律。

最近兩個季度公司業績表現

TESLA MOTORS, INC是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而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日本大阪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TESLA MOTORS, INC第一季度收入5.61億美元,同比增長1,762.27%。並且首季實現盈利,淨利潤約1,124萬美元,而上年同期虧損8,987萬美元。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 第一季度營業額達309億日元(約合3.35億美元),同比增長839%。淨利潤123億日元(約合1.33億美元),同比增長達5307.7%.據該公司最近的財報顯示,GungHo僅4月份一個月的收入就達到120億日元(約1.18億美元),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142%。

最近股票表現

TESLA MOTORS在發佈Q1季報後,特斯拉股價在一週之內飆升40%,市值一度超過100億美元,將老牌汽車公司菲亞特、三菱甩在身後。而在過去的一年,特斯拉股價漲幅已近200%。GungHo Q1季報發佈直接導致了公司股票的飛速上漲,據Dr Serkan Toto稱,GungHo的股價在財報發佈幾分鐘之內就暴漲28.8%,最終股價穩定在134.2萬日元(約合14000美元)。其當時市值也達到1.546萬億日元(約合165.5億美元),超過了任天堂的1.539萬億日元(約合(164.7億美元)。

業績暴增的動因

TESLA MOTORS業績暴增得益於TESLA MOTORS於2012年6月開始批量化生產Model S系列的電動汽車。在量化生產Model S之前,TESLA MOTORS的收入主要是其早期的一代電動汽車Tesla Roadster的銷售收入。此前Tesla Roadster銷售一直不慍不火。而Model S受到市場的親睞主要在於Model S在電動汽車行業的電池組續航能力方面取得了率先重大的突破。Model S是一款集功能、時尚、便捷及節能的產品,相對於同級別汽車更便宜、更節省能源開支及維護成本。

GungHo Online Entertainment業績暴增則得益於GungHo公司在2012年2月20日發佈了一款名為《Puzzle&Dragons》(譯:智龍迷城)的遊戲。Puzzle&Dragons的下載量已超過1000萬次,其長期霸佔日本APP Store收入榜第一,是日本最成功的智能機移動平台遊戲。Puzzle&Dragons是一款非常有新意的消除類遊戲,遊戲規則簡單,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創意的新類型遊戲,使用消除遊戲的形式進行戰鬥的RPG養成遊戲。Puzzle & Dragons不是一款簡單的三消遊戲,擁有大量既可愛又華麗的寵物設定,充分結合了收集和養成要素。玩家需要對寵物的耐心捕捉與悉心培養;需要呼朋喚友,互幫互助;需要根據寵物的屬性和技能操刀編隊,合理組建冒險隊伍;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消除手法。總之是一款飽含技巧、熱情與耐心的遊戲。

從TESLA MOTORS與GungHo 業績暴增的動因,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家公司存在相似處。從表面上看TESLA MOTORS與GungHo業績暴增均得益於某個產品受到市場的格外親睞而大獲成功。其成功偶爾性較大。細細分析,該偶然中還包含著必然因素。

某個產品的成功源於多年技術積累

TESLA MOTORS 最早推出的運動型電動汽車Tesla Roadster銷售業績並不理想。而此次的Model S是在Tesla Roadster的基礎上加以了改進。Roadster是TESLA MOTORS 2006年推出的一款高效能運動型電動跑車,也是第一輛使用鋰電池技術每次充電能夠行駛320公里以上的電動車。該項世界紀錄(501公里)也是由Roadster在2009年10月27日澳洲舉辦的Global Green Challenge上創立。Roadster推出獲得市場的認可,但是銷售情況並不是很火爆,CEO Musk本人也不是很滿意這款車型,於是在2012年1月宣佈停產Roadster並將所有賭注都傾注在Model S。

GungHo在推出《Puzzle&Dragons》之前,是一家擁有15年歷史的公司。GungHo開發過多款遊戲,但一直銷售業績與反響平平。智能機的興起與iphone在日本的流行讓GungHo看到新的機會,在Puzzle&Dragons開發之前,GungHo開發了一款智能機遊戲叫《Princess Punt》,這款遊戲上線也頗獲好評,但是並未獲得轟動效應。

管理層技術理念

Musk與森下一喜均崇尚技術至上。TESLA MOTORS CEO Musk無時無刻不在管理著公司,任何工程與設計上的細微之處都處於他的控制範圍。Musk迷戀喬布斯式(jobsian)無所不及(involvement verges)的管理,期望打造本質上毫無瑕疵的產品。而GungHo CEO森下一喜(Kazuki Morishita)在最近一次訪談中提到遊戲公司在開發遊戲時應該回歸本源。 「在製作遊戲方面,我認為日本的開發人員們需要回到起點,好好想一想他們當初為什麼要製作遊戲,為的就是能製作出好遊戲。在GungHo,我們就是這樣做的。我們思考與遊戲有關的問題,提出好的創意,然後用我們的最大努力,儘可能地將這些創意以最佳的方式表達出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繼續保持這種做法。遲早有一天,你所做過的一切都會有所回報。」  「我們希望在未來,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全球各地的人都在玩我們的遊戲,都喜歡我們的遊戲,而這也差不多就是我們可以繼續前進的主要目標。至於要怎麼做到這一點——或者說要用什麼樣的策略?我們要回歸到基本的原則上,那就是,讓遊戲給每一個人都帶來快樂。老實說,我唯一在考慮的事情就是:如何製作出有趣的遊戲來。」森下一喜在多款運營和開發產品的失利後,開始新產品的契機,趁機改變公司制度,親任遊戲製作主管,主導遊戲開發。

當然TESLA MOTORS與GungHo其公司目標、業務可持續發展模式、公司盈利能力方面仍存在較大差別。

公司目標

TESLA MOTORS的在電動汽車領域取得突破的同時,也是在顛覆整個世界汽車工業基礎,即建立在石油與內燃機基礎之上的工業基礎。TESLA MOTORS目標是通過技術上的突破,顛覆整個汽車行業。GungHo是基於現有移動遊戲加以創新,GungHo的目標並不是卻顛覆某個行業,而是讓自己的遊戲產品比其他的遊戲產品更受大眾的歡迎,因此,新的創意,迎合大眾口味是GungHo的目標。

公司盈利能力

TESLA MOTORS製造的產品是電動汽車,屬於有形不動產,其製造需要採購大量的零部件,需要前期投入建造生產車間,需要有足夠多的技術工,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這些需要前期有大量的資本投入,也說明電動汽車的直接成本與分攤成本不低。 TESLA MOTORS將能毛利率鎖定在20%左右。故5.6億美元銷售收入最終只獲得約1100萬美元,淨利率只有2%。GungHo是移動遊戲開發公司,屬於輕資產公司,即使公司的銷售收入已達3.3億美元,其公司員工也只有大約300名員工,而移動遊戲公司的成本也主要是人員成本、網絡中心服務費、流量費、帶寬成本、APP STORE分成成本之類。GungHo 2013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約69%,而淨利率約58%。從盈利能力來看,GungHo的盈利能力明顯是優於TESLA MOTORS。

業務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儘管TESLA MOTORS與GungHo都是依靠某個創新型產品受到市場的格外親睞而大獲成功,其盈利模式卻存在差異。TESLA MOTORS的Model S造價不菲,大致5萬美元至10萬美元區間,故銷量成為TESLA MOTORS未來利潤的驅動力。而TESLA MOTORS也在積極開發新型電動汽車Model X,該車型預計2014年投入生產。TESLA MOTORS期望從高端的小眾市場起步,通過規模經濟、不斷改進設計、版本更新,從而使TESLA MOTORS曲線切入大眾汽車市場。

GungHo開發的移動互聯網遊戲,單個用戶的月充值付費額大致在50美元左右,通過不斷吸引付費用戶達到收益的增長。 GungHo還將推出《Puzzle&Dragons》國際版,另外《智龍迷城》將推出3DS版遊戲《智龍迷城Z》同時進行漫畫化。此外,《智龍迷城》還將在遊戲中與EVA合作推出EVA主題關卡。GungHo期望推出圍繞《Puzzle&Dragons》主題相關的業務以期拓展公司的收益流。當然,一款遊戲有其生命週期,GungHo需要推出更多高質量的遊戲來維護公司未來的可持續增長。GungHo的《公主蓬特2》也在近日創下系列累計下載次數500萬次的成績。

TESLA MOTORS與GungHo業績暴增的背後,除了運氣的因素外,多年的技術積累,以及與公司管理層技術至上的理念分不開。

GungHo在智能機普及、移動互聯網的爆炸式的增式的背景下在群雄爭鹿中搶得了先機,樹立了良好的口啤、建立公司品牌知名度,然而遊戲市場優秀作品層出不窮,玩家偏好轉換節奏較快。GungHo要想維持目前的市場地位,仍需持續不斷的努力創新,以開發更符合消費者口味的產品。

相比之下,TESLA MOTORS推動的是傳統工業的洗牌,加速新興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其未來的成功會帶來產業的顛覆,而一旦品牌確立,公司的規模經濟將會爆發更大能量。因此個人認為TESLA MOTORS更符合查理芒格規模經濟理論。當然GungHo的毛利率與淨利率水平較高,盈利能力強,在短期內GungHo的產品可持續增長性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其更受投資者親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666

段永平關於TESLA的體驗報告! 東邪

http://xueqiu.com/8520034524/24814791
WE?(love)TSLA是我為tesla車註冊的車牌號,牛吧?
8月8號終於拿到車了。
車是頂配的,除了透明車頂沒要外($1500),其他的能買的都買了,總共連稅$127500左右。未來應該會有$10000的退稅。
到目前為止開了接近400公里,簡單介紹一下到目前為止的感受:
1.已知的tesla的長處都在呢:
a. 加速快,可以和奔馳AMG的S65 有一比,短距離加速性能甚至可能還要好那麼一點點(個人感覺);
b.大屏上的Google地圖真好用;
c.前後行李箱又酷又實用;
d.車鑰匙及門把手的設計很酷(鑰匙實用性過得去,有點小毛病,不如S65方便)
e.開出來很拉風哈;
f.以後再也不用加油啦;(關於里程,後面會說一點點)
g.發現了再加上來...
2. 不足的地方:
tesla的優點依然是優點,大家很容易看到,這裡就不多說了。說幾點我自己覺得意外的不滿的東西吧。(待續)

補充一點優點:tesla的外觀設計相當好,確實看著像好車。
題目顯示的是問號,實際上是個"心"。
再補充一點酷的地方:tesla是沒有鑰匙孔的,上車放到前進或倒退擋就可以開了。這點改變了原來的駕駛習慣,不知道會不會有問題,但自己沒發現任何不妥。
綜合以上優點,我給不少朋友提過建議,覺得大家下一輛車可以考慮tesla了。好像已經至少有五到六個朋友已經定了model s或x。
However,在見到自己車之後,發現了一些以前沒注意的東西,故特地在此提醒一下,希望大家在做最後決定之前再認真試駕一下。
自己本來是打算拿到tesla以後就賣掉s65的,連下家都找好了,還好沒說死。
不太喜歡的東西大致有幾點,原因還不知道,只能猜。
a. 開得時間長了會有暈車的感覺(前面說頭暈可能會導致誤解);有意思的是,這點試駕時完全沒注意到,可能是由於試駕時間短(只開了10分鐘左右),加上有點興奮,所以忽略了。如果是打算天天開這部車的人確實需要花點時間多試駕一下,最好讓家人一起試駕一下。
會暈車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還不知道,但絕對不會是加速快的原因,不明白的看看我的博客相冊就明白了。
自己估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那個"能源收集系統"(不知道正規名字叫什麼,反正就是不睬電門就減速的那個),但我用的是不收集的那擋,減速效果應該和普通車差不多吧?
氣味應該也不會是原因,雖然新車的味道並不美妙,但也沒覺得異常。
再就是"飄"的問題了。前段時間見到一個朋友聊到tesla時,他上來就說tesla很"飄",聽起來還以為他打算開始說說"白瑞德和郝思嘉"呢,結果他開始說起"懸掛系統"來。這個我不懂,大家研究去吧。
還有就是,開tesla的時候確實會有點"飄"的感覺,這會讓我回憶起當年開夏利的情景。差別是,夏利當時只能開到80公里的時速,不然就飄出去了,tesla比那個強了好多倍哈。
b. tesla的內飾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說,昨天見了一朋友開的三萬塊左右的奔馳的內飾都比tesla強很多。實在是有點不明白為什麼這麼成熟的東西tesla會做成這樣,而同時他們居然花了那麼多精力去開發了一個車尾箱可以坐兩個小孩的那個噱頭。
好吧,有點時間繼續寫,寫到哪算哪。
這兩天開了一下我的跑車,發現裡面有些內飾的功能設計也遠不如s?6?5方便,突然想到也許tesla model s的思維還在跑車上?可是tesla model s卻一直試圖以房車的形象出現的,車尾箱的小孩座位就是例子,那個東西通過安全認證可不是件小事。
到底是技巧的問題還是文化的問題呢?
c.順便說說買tesla的過程:
。。。記得原來訂的是暗紅色的車,因為網站上出來的就是那個顏色,結果拿車的一剎那看到的是輛鮮紅的色,那個鬱悶哦。回頭上網站一看,人家顏色已改,我還沒證據了。然後問他們我可不可以換一輛不同顏色的,回答是可以,但要加2000多塊。
。。。記得買車的時候是說會把車運到家門口的,因為是網上訂的嘛,結果提車的時候說必須去某個地方提車,事先沒有任何通知,也沒有道歉。
。。。在原定提車前的幾天,突然收到email,說提車時間推遲一個禮拜,沒有理由和任何道歉。發email過去問為什麼推遲,回答是因為tesla提車的時間表推遲了,依然沒有道歉。
。。。買車時說好的他們會派人來安裝充電器,結果事到臨頭說本地區所有合約電器工程師都很忙,我們必須自己找人裝。
到底是文化的問題呢還是文化的問題呢還是文化的問題呢?
聯想到那麼忙的musk以及嘲笑寶馬的那個musk,我就慢慢地突然從非常看好tesla變成不那麼確定了。
當然,tesla的電池技術的優勢依然在那裡,但技術的優勢從來就很少是護城河,形成技術的文化才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38

中國高富帥駕駛Tesla電動車一週有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765.html

WE?(love)TSLA是我為Tesla車註冊的車牌號,牛吧?顯示的是問號,實際上是個「心」。

8月8號終於拿到車了。

車是頂配的,除了透明車頂沒要外(需加$1500),其他的能買的都買了,總共連稅$127500左右。未來應該會有$10000的退稅。

到目前為止開了接近400公里,簡單介紹一下到目前為止的感受:

一、已知的Tesla的長處都在呢:

外觀很好;

加速快,可以和奔馳AMG的S65 有一比,短距離加速性能甚至可能還要好那麼一點點(個人感覺);

大屏上的Google地圖真好用;

前後行李箱又酷又實用;

車鑰匙及門把手的設計很酷(鑰匙實用性過得去,有點小毛病,不如S65方便)

開出來很拉風哈;

以後再也不用加油啦;(關於里程,後面會說一點點)

發現了再加上來……

二、不足的地方:

Tesla的優點依然是優點,大家很容易看到,這裡就不多說了。說幾點我自己覺得意外的不滿的東西吧。

補充一點酷的地方:Tesla是沒有鑰匙孔的,上車放到前進或倒退擋就可以開了。這點改變了原來的駕駛習慣,不知道會不會有問題,但自己沒發現任何不妥。

綜合以上優點,我給不少朋友提過建議,覺得大家下一輛車可以考慮Tesla了。好像已經至少有五到六個朋友已經定了Model S或X。

However,在見到自己車之後,發現了一些以前沒注意的東西,故特地在此提醒一下,希望大家在做最後決定之前再認真試駕一下。

自己本來是打算拿到Tesla以後就賣掉S65的,連下家都找好了,還好沒說死。

不太喜歡的東西大致有幾點,原因還不知道,只能猜:

開的時間長了會有暈車的感覺(前面說頭暈可能會導致誤解)。有意思的是,這點試駕時完全沒注意到,可能是由於試駕時間短(只開了10分鐘左右),加上有點興奮,所以忽略了。如果是打算天天開這部車的人確實需要花點時間多試駕一下,最好讓家人一起試駕一下。

會暈車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我還不知道,但絕對不會是加速快的原因,不明白的看看我的博客相冊就明白了。自己估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那個「能源收集系統」(不知道正規名字叫什麼,反正就是不踩電門就減速的那個),但我用的是不收集的那檔,減速效果應該和普通車差不多吧?

氣味應該也不會是原因,雖然新車的味道並不美妙,但也沒覺得異常。

再就是「飄」的問題了。前段時間見到一個朋友聊到Tesla時,他上來就說Tesla很「飄」,聽起來還以為他打算開始說說「白瑞德和郝思嘉」呢,結果他開始說起「懸掛系統」來。這個我不懂,大家研究去吧。

還有就是,開Tesla的時候確實會有點「飄」的感覺,這會讓我回憶起當年開夏利的情景。差別是,夏利當時只能開到80公里的時速,不然就飄出去了,Tesla比那個強了好多倍哈。

Tesla的內飾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說,昨天見了一朋友開的三萬塊左右的奔馳的內飾都比Tesla強很多。實在是有點不明白為什麼這麼成熟的東西Tesla會做成這樣,而同時他們居然花了那麼多精力去開發了一個車尾箱可以坐兩個小孩的那個噱頭。

這 兩天開了一下我的跑車,發現裡面有些內飾的功能設計也遠不如S65方便,突然想到也許Tesla Model S的思維還在跑車上?可是Tesla Model S卻一直試圖以房車的形象出現的,車尾箱的兒童座位就是例子,那個東西通過安全認證可不是件小事。到底是技巧的問題還是文化的問題呢?

三、順便說說買Tesla的過程:

記得原來訂的是暗紅色的車,因為網站上出來的就是那個顏色,結果拿車的一剎那看到的是鮮紅色,那個鬱悶哦。回頭上網站一看,人家顏色已改,我還沒證據了。然後問他們我可不可以換一輛不同顏色的,回答是可以,但要加2000多塊。

記得買車的時候是說會把車運到家門口的,因為是網上訂的嘛,結果提車的時候說必須去某個地方提車,事先沒有任何通知,也沒有道歉。

在原定提車前的幾天,突然收到email,說提車時間推遲一個禮拜,沒有理由和任何道歉。發email過去問為什麼推遲,回答是因為Tesla提車的時間表推遲了,依然沒有道歉。

買車時說好的他們會派人來安裝充電器,結果事到臨頭說本地區所有合約電器工程師都很忙,我們必須自己找人裝。

到底是文化的問題呢還是文化的問題呢還是文化的問題呢?

聯想到那麼忙的Musk以及嘲笑寶馬的那個Musk,我就慢慢地突然從非常看好Tesla變成不那麼確定了。

當然,Tesla電池技術的優勢依然在那裡,但技術的優勢從來就很少是護城河,形成技術的文化才是。

我對投資Tesla的看法以及」想像和假設」:

首先,我想強調的是在這裡寫下自己的體驗主要是為了那些早些時候看了我的推薦去買Tesla車的人。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推薦大家買這部車的理由都還在,但 有些東西自己開始時忽略了,所以想買車的人們一定要自己去多花些時間體驗。其次,根據我的個人體驗去決定是否投資Tesla是件很荒唐的事。投資必須要自 己決定,不懂的東西要儘量避開。

開始關注Tesla完全是因為Tesla那些好的東西,從加速到外觀到大屏的地圖及和iPhone的方便連接等,加上電動車本身省油(環保這點還有點不太確定,尤其是看到那些毒大米之後)。

曾經想像中,Tesla的車是在現有車的基礎上疊加了這些好處的。在這個假設前提下,自己曾經想像Tesla會在15到20年成為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年獲利會在200億以上。如果做到那樣,現在這個價位依然是不貴的。

開了Tesla車後的感覺是,Tesla似乎還沒有準備好。

我只是個普通用戶,對Tesla的體驗也只是代表一部分人。只是開了這個車幾天後自己感覺其實我沒搞懂Tesla,所以先賣了再說。畢竟有那麼多專家都說這個車特別好,真正懂的人是會作出自己的決定的。

繼續補充:Tesla的大屏和智能手機的連接非常方便,開車時用iPhone打電話和聽音樂非常好。

平時充電只充到90%,不然會影響生命。車上標出的里程數是在理想狀態下的,實際情況下大概可以開到70-80%。 所以,260miles的最大里程一般只充230的電, 能開170-190miles,大概相當於300公里上下。

繼續補充:小朋友都好喜歡這種加速的感覺,而且短途還沒見暈車的,長途還不知道。

現在是八月十六號上午,到昨天為止,開Tesla model s已經一個禮拜了,平均每天開了100公里左右。

似乎對那些不滿意的東西的感覺慢慢淡下去了,但滿意的東西卻依然很滿意。

昨天專門開到Tesla的gilroy的supercharger去充了一下電,由於正好是高峰時間,居然需要排隊。

看看自己的電還足夠開回來,就只是和在那裡等充電的幾個用戶聊了一小會天。

每個Tesla的用戶似乎都非常滿意自己的車,沒聽到任何哪怕一點點不滿意,神奇哈。

最後在此小結一下:

1. Tesla強的地方確實極其強大;

2.弱的地方可能是因為上的太快造成的,時間也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比如內飾,比如服務(如果不是文化的問題)。

暈車對一部分人可能一直會是問題,但似乎開了一個禮拜後感覺也沒有那麼明顯了,不知道是不是氣味造成的。建議想買車的人要儘量長點時間試駕。

3.投資的角度看,Tesla似乎依然有可能是個game changer ,時間會說明一切的。

反省一下:

開了一個多禮拜的model s後,覺得這車確實不錯。開始的那些個不滿主要是把Tesla特點以外的那些東西和s65比了。s65畢竟是一輛20多萬的車,有些東西比model s好並不說明Tesla不夠好。

恢復推薦有條件的人考慮買輛Tesla哈,至少在北美地區是非常實用的。

作為用戶的選擇:這部紅色的model s不賣了,s65也保留著,長途還是覺得開s65踏實些。

在我這裡,Tesla沒能替代汽油車,估計相當長的時間裡都做不到。

我的意思是Tesla在很長的時間裡大概不能替代很好的汽油車。

今天發現Tesla的一個神功能,居然可以從iPhone的app上實時看到車的位置,這個有點意外。

另外,Tesla可以遠程開門和開空調。遠程開空調在北加州作用不大,但目前還處於高熱地帶的人們一定很喜歡這個功能的。

Tesla允許把鑰匙鎖在車裡面,然後用手機開就行。酷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36

Tesla芳草地店看車記—2013.9.7 Lee_Leon

http://xueqiu.com/2986641325/25158078
第一篇雪球長文獻給TSLA。感謝雪球這個平台,也感謝幾個月以來@國老 、撿漏工作室等眾多朋友的幫助。使我這個美股投資新手,感受到投資的樂趣和朋友的力量。有你們同行,我榮幸之至!

通過@Teslafans@狼狼槍槍 的介紹和深研瞭解了Tesla,但是一直僅限於紙上談兵。近期拜@國老 所賜,在@許志宏@草何言@fastisslow 等一干球友的撮合下,今天有幸進入Tesla位於北京僑福芳草地的Store現場體驗。

接待我們的Tesla方人員的Title是Assistant Store Manage,剛剛從Apple轉投Tesla,因此從店面、人員、車輛靜態體驗,從一個消費者和投資者的角度有一個全方位的體驗。

先說店面:

僑福芳草地是位於北京東三環內的一處新式購物廣場,定位文化創意+時尚購物,有品位、有文化。從位置、裝修、設計風格、便利設施,在北京都屬於一流水平。我個人感覺,定位一處商業展示店,最關鍵的體驗體現在細節,首先不是店面,而是停車場設施。從這點來講,Tesla選擇芳草地很明智,他們的細節從停車場、電梯到洗手間,都能夠做到人性化、舒服高端。尤其,Tesla在芳草地地下停車場裝有7個充電樁,可為Tesla車主免費充電。這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據我瞭解,朋友中就有因為這個理由而下訂單的。

Tesla的店面和BBA的傳統4S店相比,規模小很多。首先是門臉不大,和一般ShoppingMall的大牌店門臉差不多,因不是4S店性質,因此與BBA無可比性。但正是這一特點,使人感覺模式很輕,有時尚特點。如果把Tesla售後保養簡便的特點發揮出來,將4S轉變為實體+線上(將Service、Survey的重心放在線上),那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覺得,買一輛車,也許就像買個包包那麼簡單,這對於銷售是加分項。

Tesla店面基本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為展示區,目前有3輛車,顏色為黑、白、紅色,可以入車體驗。第二部分為洽談區,沒有完全裝修好,是空地,因此沒有進去。第三部分為VIP區域。從裝修佈置來看,確實未達營業狀態,一些佈置和點綴都是空的,只有三輛車,別無他物。但如果審批手續OK的話,這點工作也快,估計1-2周即可達到營業狀態。

二說人員:

Sales是Tesla面對客戶的界面,尤其作為一個新興事物,Sales負擔著大量對客戶普及、培訓和解惑的作用,並且,是品牌的直接接口。從這個角度而言,今天的AssistantStore Manager,在基本素質方面,可以給到85-90分,但從系統化、ShiningPoint的突出,以及答疑解惑方面,僅僅能得到60-70分。也許是我的標準會略高一些,但是明顯感覺欠缺銷售體系的培訓和深研。這點希望Tesla的中國團隊逐步建立起來後,能夠形成體系。

Tesla的人員基本素質不錯,溝通界面到位,衣著話語得體,顯然是經過良好的職業訓練。從這個角度講,我對他未來的潛力有信心。但是今天有一些基本問題,因整體的政策不明,得不到明確答覆,且回答得也不夠誠懇和專業,包括:中國區售價、店面何時可以開業、現在訂車可以何時提車?中國公司和中國政府的關係如何,有何計劃?

另外,在全車講解時,感覺未能切中中國客戶的特點。1、中國人不注重環保,一般人買車,沒人把環保放第一位,因此強調環保無效。2、默認來看車的人對Tesla已經很瞭解,雖然大部分是股東,但並不意味著對車輛本身性能瞭解,介紹不足。3、一些亮點特性未能突出展示,如:能耗和汽油車的對比、加速性能(前段、中段、響應等)、安全性和穩定性、前背箱和車內空間等。可中國人買車,不就是關注這幾點嗎?另外就是,買這個車,是不是能更有面子?

以上問題,算是給中國區公司提出的建議。

三說車的體驗,這部分是最重要的:(因我目前的兩輛車是BMW的325和5GT,因此做些直觀對比)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1、車的外型討巧。摒棄了美式車的粗獷,掀背車的流線造型,除了降低風阻之外,也顯得車身很緊湊,配合白光的日行燈辨識度較高,會比較拉風。而且白色車採用燻黑輪轂,19吋的大腳,給人很能跑的感覺。外型這裡基本不失分。如果挑毛病,就是稍稍欠缺家族標識,比如寶馬的雙腎、奔馳的前臉、奧迪的V型嘴。不過,Tesla是新面孔,未來相信會有更加明顯的辨識度的。這點算是雞蛋挑骨頭。以5米的車長(和GT車不多),從側面來看卻覺得挺小巧。可能得益於重心低,各個角度看很勻稱。

2、一些細節讓人回味。最重要的,就是門把手燈和內縮功能。別小看這種看似雞肋的環節,國內車友會有人願意為了這個花錢的。另外觀察了後視鏡和車身的連接,採用低風阻設計,有點點類似M3,這點也不錯。腰線棱角分明,顯得比較硬朗。設計層面,唯一和個人喜好不太match的是前機蓋類似奧迪過於圓潤,缺乏寶馬的棱角。不過這僅是個人好惡,不具參考性。感覺,雖然欠缺類似電吸門這種國內中高端車型的配置,但是已有的亮點也還算夠用。

3、後備箱足夠大,前備箱也不小。後備箱目測容積超過700l,比GT的後備箱要大,放兩個兒童安全座椅綽綽有餘,但據介紹,國內將不會有此項功能的選配,可能是國家相關安全規定還未搞定。前備箱是最大特點,幾乎所有球友都對此產生興趣,目測容量差不多是後備箱容積的1/2,形狀基本為正方形,可以放置兩套19吋輪胎的空間。


查看原图

4、整體外觀做工的直觀感覺是,基本達到要求,但是並不出眾。特意細看了前後備箱液壓桿、各部件接縫等細節。液壓桿不算粗壯,但是該配的都有了。接縫基本能夠做到均勻,但是也有縫隙過大的問題。感覺和德國原裝的BMW有一定差距,但並不大。整體外觀可以打到85分以上的水平。

5、內飾是體驗重點,因為作為一款靜態體驗的電動車,內飾的差異化算是最大的了。先說不好的。A、第一眼的體驗,座椅、細節未能打動人心,可能是因為電子化的原因,因此車內顯得有些空空蕩蕩,對於看慣了車內複雜裝備的國內車友,可能會有第一眼簡陋的感覺。而且,座椅採用輕薄設計,缺少了點百萬級車的內裝奢華的感覺。車內皮質、座椅的厚度,都趕不及同價位車型。座椅舒適度有差距。B、空間沒有想像的大。和同為5米的GT比起來,一是後座車頂空間因掀背式設計顯得侷促,二是後座腿部空間只能算合格,稱不上巨大。空間不算太理想,但是夠用。C、關門聲音比寶馬、奔馳有差距。D、儲物空間少,後門上乾脆沒有儲物格。E、換擋設計為奔馳傳統的手擋設計,估計國內大部分車友會不大適應,缺少一些動感。F、一些細節設計和用料有差距,比如門把手不是金屬而是塑料件,開關和門把手設計趨同有混淆感之類的。

6、繼續5的話題,說好的。A、方向盤手感出人意料的好,粗壯有力,皮質細膩,有跑車范兒。B、所有的電子化設施,均為亮點。這裡其他行家的詳述已經非常多了,我就不再贅述。主儀表板和右側的大號操作台,足以秒殺其他任何車型。嘗試體驗操作響應度絕無問題。C、儀表台、車門車頂內飾採用翻毛皮質,都能凸顯這輛車的檔次。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以上是所有的車輛體驗,未能啟動和試駕,實在遺憾。估計試駕之後,會有更全面和詳實的感受。這些就請參考之前各位大牛的文章了。

最後的總結和一些其他信息:

1、先說總結,對這款車其實已經裡裡外外瞭解很多了,但是今天是第一次見到實物。見後的感覺,雖無一見鍾情的魂牽夢繞,但是售價合適便值得擁有。擁有他的的理由:獨一無二的品牌和彰顯出的生活態度、跑車的加速和中型車的實用、全車電子化的好玩、省錢省力的能耗和保養、酷炫的外觀。這幾個理由,如果在中國市場策略運用得當,且售價合理,將會是BBA同級車的有力對手。如果拿他來替換我目前的GT,在未試駕的情況下,我會有些猶豫。因為Tesla的靜態亮點還不夠突出,但是我相信,在試駕之後,會讓我堅定替換的決心。因此,Tesla,應該就是我下一個目標車型。具體何時出手,還要看售價情況。

2、再說售價,個人感覺,100萬或以下,將會具有強有力的挑戰實力。150萬,將會大打折扣。希望在稅收、補貼等方面,Tesla在中國能夠交到好運。

3、附加信息,今天看車過程大概1小時,期間有3撥其他的看車者。感覺不訂車不看車的規則,說明中國區的訂單開始增加了。據其他渠道消息,目前中國區訂單已過百。我個人覺得,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如果Tesla的中國策略運用得當,且運氣較好,會使預期大幅度提升。

4、最後,女人和男人對車的感覺就不一樣。今天LP也看了車,負面就大過正面。分析其原因,首先品牌大過一切,要打動不懂車的普通用戶,那麼就一定得找到車以外的東西。這就是後話了。

總之,看好Tesla,看好TSLA,長期持有,共同成長。希望Tesla能讓我們見證汽車行業的顛覆,讓我們能夠體驗並擁有這一款偉大的產品。

最後感謝雪球和球友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67

一個現實主義者對Tesla的吐槽:鬱金香泡沫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185.html

公司只有 Model S 這一款車。我們也不知道他們下一步除了一個慢悠悠的 SUV 或是一個魔幻通道,還能用什麼把人從舊金山運到洛杉磯。

Tesla 是環保人士的最愛。它被認為是電動汽車中的典範,儘管它在日常生活中時很不實用的。如果你就按照設定的路線開的話,應該沒什麼問題,只要你別走到什麼預料之外的路上。它沒有辦法替代家庭旅遊車輛。

Model S 外觀炫目。如果它要是有內燃機的話,想必可以售價不菲。如果要是也有配電系統,賣的就會更好。如果現有汽車的電池在用光了之後可以送回加州的總部去循環利用的話,Tesla 更可以省掉幾個部門的工作了。

現在的 Model S,就是你進去開開,玩一玩超大的觸屏,如果電池燒光了,你只能跑到北美23個之一的充電站去再續上一會兒點。

Tesla 是個偉大的實驗,而他的瘋狂科學家一般的創始人,始終讓自己的夢想存活著。

我希望他一切都好,不過經濟的力量終於會點醒他和他那些熱血的投資者們。

他的公司沒在賺錢。他也沒有一個無限額的銀行賬號。沒有多久政府對這項電動實驗的投入可能就會減少了。但請不要認為,我的評論是我在反對一種可替代能源的交通工具。我喜歡能夠替代汽油作為燃料的汽車。

你也不要誤會我想要坐看 Tesla 失敗的笑話,因為我並沒有。我希望 Tesla 能夠成功,因為如果它成功了,人們就會大大接受可替代能源車並且帶來更好的生活。不過我是歷史的粉絲,而歷史總是重複的。

對於那些並不想要有里程限制的電動汽車的人,也還有其他選擇。不用像 Tesla 看起來那麼誘人,但是在長期的發展、便捷性和執行性都更為有效率的選擇。

目前通用汽車和豐田已經建造了混合動力車。不同的是,有了汽油引擎的存在,你就不用擔心在駕駛的時候找不到充電站了。寶馬在它的新款 i3 和即將推出的 i8 上也使用了這樣的技術。

這三家公司有全國的網絡來維修汽車。每一個廠家都有不止一種產品,並且都腰包殷實。與 Tesla 不同,每個公司都有大量盈利的業務。像寶馬和通用,還有豐田和日產這樣的公司不用擔心泡沫破碎。

推測一下電動汽車和其生產商的未來。對於那些主要的汽車廠商,未來似乎更加明確,而對於那些為 Tesla 股票狂熱的人,你們似乎期望過高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60

TESLA Q3業績會點評 余曉光

http://xueqiu.com/5277310522/26006514
$特斯拉電動車(TSLA)$ TESLA Q3出來後盤後大跌,並且成交量也不小。從業績會紀要可以看到ELON確實是一個非常理性科學家思維方式的人,換了別的公司CEO早就在各種畫餅各種忽悠。ELON只是重申去年Q3,Q4里邊相同的觀點。無論股價是漲上天還是跌下來。ELON一直保持觀點的一致性還是非常讓人欣賞的。

在會議中,繼續提到除去ZEV收入,銷售毛利在Q4達到25%的目標,其實這個目標在去年就被多次提到。TESLA車再好,說一千道一萬,本質還是一個產品銷售型的公司。一個25%毛利的汽車產品,淨利潤不會超過10%,今年銷售2W多台車,能賺多少錢一算就清楚。

另外關於3W美金汽車的未來發展,ELON多次提到了租賃模式,還拿出了姐妹公司$SolarCity(SCTY)$ 做了對比。這就延伸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買MODEL S的人在美國無論還是什麼地方都是富人無疑,在美國奔馳S500也就是這個價格區間。而當下降到3W美金的時候,就要從一個潮流產品進入到一個徹底實用領域。而這一定要建立在大量的配套公共充電設備,當然這些工作TESLA也是在加緊旗鼓。而ELON大談電動車租賃,其實核心我覺得是美國二手車從置估值的問題。汽油車沒有電池的問題,早已經形成完整的評估體系,而電動車很大一部分的價值是電池,二手電動車電池如何被估值應該是大大影響TESLA汽車在二手市場裡的的表現的。如果在二手市場無人問津,那勢必對3W美元價位汽車的銷售構成很大影響,就好像幾十年前的膠片相機還有人要,幾年前的數碼相機無人問津一樣。而租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手段了。當然有效的充電網絡在美國是比較容易實現,而TESLA產能上來後,全球其他地方的充電設備配套是否可以跟上,也是個疑問?畢竟當前訂單超過60%來自海外市場。

當然好的地方是與松下簽訂新的電池供應合約,未來在電池供應上應該是有保障的。其實資本市場自有資本市場的邏輯。對新興投資標的的判斷上,沒有任何人和機構可以判斷TESLA 十年後會怎麼樣,但是資本市場奉行股價先行的原則。無論TESLA十年後是巨大成功還是破產,先把股價推到一個若干年後成功的估值基礎上兌現了再說。如果後期收入無法跟上估值回落的速度,那最好的例子就是前2年的新浪,如果業績增速高於估值的回落,那麼股價會進入慢牛的狀態。當然如果前期用力過猛,看看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危機後,這十年不少公司的收入早已提升了數十倍,但是股價卻再也沒有創下2000年後的新高了。從會議中,台上的主角給力哥ELON由始至終都很清醒,但台下看戲的觀眾不少卻被自己的掌聲淹沒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875

對 Tesla 的幾點看法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Tesla 公佈三季報財報引來大跌,上半年以來的股價上升趨勢被打破,碼哥覺得現在應該是再重溫一下今年以來的 Tesla 狂潮的時候了。

下跌直接的原因當然是三季度銷量低於預期,但這個預期如果說是華爾街的預期,那碼哥就糊塗了。在 Tesla 上面,大行的預測簡直一個在天上飛,一個在地上爬,一個預測股價上 200。一個預測股價只值不到 50,所以說到預期其實也很荒誕。

在上半年某大行給了一個超高的目標價,其主要立論基礎就是銷量狂增,當時那個預期簡直狂地離譜,但是股價依然漲,說明上半年股價推動的因素很多是情緒,特別是當初扭虧的刺激讓市場看到了希望,而後各種光環紛至沓來,不瘋狂都不行。而情緒是什麼,相信大家都清楚,那就是風啊,正因為此,撇開情緒看問題可能更為重要。當然碼哥不是說下跌就不是情緒宣洩了,但至少目前這種高位下跌是有助於清醒的。

很多人把 MUSK 比作喬教主,把 Tesla 跟蘋果比,但車不是手機。手機你可以一夜之間爆紅,明天立即更換都可,當年蘋果就干過這事。但是車不一樣,車是大宗品,就算你再 NB 的車,你也要多考慮幾層因素,而不會簡單購買或更換。更何況,Tesla 不是便宜的車,放在美國也不便宜,對於工薪階層而言更是如此,只有中產或新貴有市場,而且就同類價格來說,其他汽油車也不見得沒有價格吸引力。

其次,Tesla 是闖入者,這一點前期也被媒體拿來類比蘋果。不錯,蘋果當初以革命者的姿態顛覆了 NOKIA、MOTOROLA、BLACKBERRY 等手機廠商,一領風騷。但是車的市場還是不一樣,Tesla 的確很炫很酷,而且純電動車以其環保的大旗讓人心動,然而寶馬、奔馳等廠商不是那些固步自封的手機廠商,它們轉型之快也很迅速,寶馬不僅在加快純電動車而且也在推進汽油車的互聯網化。

闖入者的優勢在其不同凡響,但是如果地頭蛇迅速意識到威脅,那麼它們的優勢也會比較明顯,比如渠道、比如客戶資源、比如品牌等等。當然做電池的會更開心,這是另一說了。

產能瓶頸也是一直被市場擔心的一個主要因素,雖然最近一口氣跟松下簽了一個大單子,但是個人覺得產能的問題可能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美國製造業最近有回流的說法,但是大趨勢肯定不是回流,這是由國際分工決定的,因此如果在這點上 Tesla 不學蘋果的模式那產能問題會一直是個問題。

其他問題碼哥也一併說了吧,Tesla 如果就一部車來說,還有太多改進空間了,除了駕駛位太炫外,別的地方最好還是別摸,當然粉絲是不在乎的,但你要做到大眾化,那就要改。另外充電網絡問題,fans 是很樂觀,但這畢竟需要時間去實現,未來是性感的,現實是骨感的。

最後說一句,碼哥絕不是在黑 Tesla,Tesla是碼哥今年美股比較成功的一個操作案例,碼哥對 Tesla 充滿激情,同時也很期待它的未來,但是人在市場,永遠不要痴戀,你要把握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把握,反正碼哥一向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03

再談tesla的估值 宮彥甲

http://xueqiu.com/7693022446/28287145
2012年底,我寫了一篇文章《談談tesla的估值》http://xueqiu.com/7693022446/22539391

現在時隔一年多,tesla的股價發生l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tesla的股價在一年多的時間了發生上漲了七倍多,但作為長線投資者,我認為這場盛宴還沒結束,在model E上市之前談離場還早。

關於估值,通過我個人的長期觀察,我認為用產無論用傳統的p/e估值,還是前衛的PEG估值法,我覺的都不太滿意。因為 tesla 面臨一個問題,或者這類似公司都面臨的一個問題,

公司必須快速擴張,必須迅速花掉賺來的每一分錢,投入新的擴張當中。

因此,對有這樣戰略的公司在擴張期,你永遠無法用P/E或PEG的辦法來估值,因為那一點點盈利不過是公司為了安撫華爾街和股民們,留在鍋裡的一點點剩菜而已。想留多少,要視情況而定。

這樣的公司通常具有以下特點:

1,  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市場;

2,  這個市場具有網絡效應,先入者將佔領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3,  需要快速擴大規模,降低成本,已實現飛輪效應;

4,  資本密集+技術密集。

除了Tesla之外,我能想到的還有Amazon,Linkedin。

為了能夠更準確地衡量tesla的價值,本人不才,提出一種屌絲估值辦法。這種本法不是動態的,而是靜態的,純粹反映某一時點的估值程度。

1,  以毛利潤為標準,不考慮運營和研發費用;

2,  只算汽車的盈利,不考慮增值服務和單獨出售的動力系統;

換句話說,基本上是估一估tesla工廠那條生產線的價值。

從2012年6月22日起銷售Model S,之前的盈利來自Roadster。單位是千美元。我將利潤乘以一個數值(這裡經過測算是150),除以當期對應的總股數,得出的價格同股價相比較得出下圖:
查看原图


這樣看來,tesla的股價走勢不無道理。

關於150倍的市盈率

這個150,是綜合和投資者與投機者各方給出的一個估值,可以肯定的是,隨著Model X 和 千兆電池工廠的盈利,這個數值將大幅下降。

個人娛樂,歡迎拍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5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