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Take my heart and you put it in Mike!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11/take-my-heart-and-you-put-it-in-mike.html
《John Q》是一部於2002年由美國黑人影帝Denzel Washington領銜主演的電影,其主旨是由於John Q的兒子Michael被診斷出有心肌肥大的病需要動手術,但這時他才發現不管是其公司或政府的醫療保險計劃均不包括醫治其兒子的條款。於是John Q把心一橫決定綁架整棟醫院的醫生、護士和病人,直到他們願意為他兒子動手術為止。
上一篇拙文《ObamaWhoCare》初步介紹DJIA指數成份股之一醫療保險龍頭股UnitedHealth (UNH:US),今天再淺談美國醫療融資近況。在美國的醫療融資體制中有四類人,包括由公司提供醫保、由政府出資的福利醫保、個人自資的醫保和完全沒有醫保的人。

美國政府出資的福利醫保是以1965年經Social Security Amendment of 1965所產生的Medicare和Medicaid為主流。Medicare的對象是合資格而年滿65歳以上的美國公民,而Medicaid的對象便是通過資產審查所貧困、傷殘等社會邊緣人仕。不管是Medicare還是Medicaid,其基本操作均是由政府出資贊助這些社會邊緣人仕透過購買私人醫療保險以解決醫療問題。因此不管是公司、個人還是美國政府醫療保險計劃,一定是由如UnitedHealth (UNH:US)醫療保險股過一刀後,才輪到藥廠、醫護人員然後才到病人。
在1999年至2012年間,全美受醫療保險保障的美國人由239.10百萬人上升至263.17百萬人,年複合增長0.74%;不受醫療保險保障的美國人由37.70百萬人上升至47.95百萬人,年複合增長1.87%。同期內全美受醫療保險保障的美國人由86.40%下跌至84.60%,下跌主因是美國人受僱主承保醫療保險下跌所影響。
個人醫療開支由1929年美金23億元上升至2012年美金18,476億元,年複合增長8.39%。有趣的是個人醫療開支有別於醫療保險似乎完全不受經濟週期影響,筆者相信人口增長、老化、通脹和新藥物推出均有利未來個人醫療開支持續増加。
在1966年至2012年間,Medicare開支由美金10億元上升至美金5,608億元,年複合增長20.64%;Medicaid開支由美金19億元上升至美金4,171億元,年複合增長12.44%;期內兩者合計由美金39億元上升至美金9,779億元,年複合增長10.37%。期內Medicare和Medicaid開支總和佔個人醫療開支比率由10.10%上升至52.93%。顯然易見,近年來美國的福利醫療保險Medicare和 Medicaid增長均比公司或個人投保大,而Medicare的增長又因為人口老化而比Medicaid快。 
在香港筆者相信沒有人會好似John Q因為沒有錢醫病而要脅持一間醫院,但肯定有不少人會事無大小均投訴一番。老實說,香港特衰政府所提供的公共醫療平台起碼替香港的中產和基層一個基本醫療保障。不管閣下貧賤富貴,特衰政府不惜代價醫好你是應該的,醫不好不單要負上醫療失誤的責任,還要官員問責搭埋師奶要下台。香港人真的太幸福了!改天再分析ObamaCare之於醫療保險股的影響。 

I have positions in UnitedHealth (UNH:U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 wrote this article myself, and it expresses my own opinions. I am not receiving compensation for it. I have no business relationship with any company which stock i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nvestors are always reminded that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you should do your own proper due diligence on any nam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Investors should consider seeking advice from a broker or financial adviser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decisions. Any material in this article should be considered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not considered on as a formal 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06

王弼:活用Sell Put 高沽港股買美股

1 : GS(14)@2016-10-17 08:00:31

【明報專訊】上周美國以至港股都大幅波動,最後一季投資難度大增,要如何部署,筆者會在下週一(10月24日)《明報》舉辦的投資講座與大家作更深入的分析(詳情及報名:link.mingpao.com/47329.htm)。言歸正傳,上周美國鋁業業績不理想,加上大陸出口數字驚嚇,令恆指三日累跌1000點。不過,週五中國公佈的PPI數據,4年來首次從負轉正,令市場憧憬原材料價額見底回升,資源股帶動港股反彈,稍稍收復失地,晚上美股亦因此消息高開,加上美國金融股業績理想,標普500指數最多曾升17點(0.8%),但尾市竟然大幅縮水至無升跌,看來股市要更上一層樓,還是阻力重重,不過要向下大跌,又似因美國大選,華爾街有助民主黨連任的誘因而不果,股市維持上落無方向格局。

本欄自9月5日宣佈只沽不買以來,當日恆指收23649點,4日後衝上24364點,創今年高位,之後恆指再三叩24000點關不果,更跌破強勁支持的23200水平,正向下挑戰23000點心理關口之際,幸而有上週五PPI數據之助,力守23200水平收市,守得住這個水平,港股仍未到告急階段,但轉弱勢頭明顯,起碼不少早前睇好港股見28000點的評論漸轉口風。因此,宣佈只沽不買後,恆指維持高位震盪達一個多月,有足夠時間給大家走貨,可視為階段性的勝利。

英美不乏領展這類港人寶貝

然而,我也經常強調,長遠計,楂現金必輸,在港股高位套現後,在哪裏再投資也是令人抓破頭的煩惱。香港人,特別在投資各類資產吃過大虧的朋友,會毫無懸念的繼續投資樓市,這在近來火紅的樓市成交可以看到,王弼也堅持近半的資產留在樓市。不過王弼更堅持的,是其餘一半的資產,一定要緊緊追隨偉大黨的領導同志們,讓資產走出去,擁抱世界。所以港股雖採取只沽不買策略,美英資產卻可酌量買回。

雖說各國股票市場平均估值都不廉宜,但是美帝眾多跨國企業,個別總有上落,業務關於「衣食住行嫖賭飲吹」的藍籌股,更是年年穩增派息,香港人當領展(0823)是寶(不是說它差,我也有),但英美有領展質素的藍籌股票,隨時也可以數出五六隻。杜蕾斯母公司Reckitt Benckiser、聯合利華(Unilever)、最近收購告吹的巧克力製造商Hershey、我經常唱好的VISA和MasterCard,近來趁低吸納的就有煙草股Altria(MO),派息近4厘。既然我們投資的理由是為抗衡央行瘋狂印鈔的風險,所以長遠而言,投資穩定增派息的跨國藍籌,表現不可能比投資港樓差,因為長遠而言,樓價跟租金增長掛鈎,租金增長跟平均工資掛鈎,香港的平均工資增長有多少潛力,大家應心中有數。

反觀上述跨國藍籌,一些本身有Organic Growth的潛力(例如VISA 和 MasterCard),一些可利用低息環境併購壯大,一些更有可能成為被收購目標(好像我持有的NXPI,最近就傳被高通收購),所以一邊在港只沽不買,一邊在英美增持或Sell Put,一次過高沽低買兼走資,一箭雙鵰。

一半資產留港 最大容忍極限

最後,香港銀行公會表示,有注意到社會對2047年地契的討論,並承認可能影響銀行的按揭政策。大部分輿論認為,中國政府為安撫民情,必然會在地契續期上按市場預期進行,這個分析有其道理,但從銀行的角度看,按揭能否超越2047年,就必需有清晰的法律根據,不能因「覺得」阿爺會順從民意,就批出按揭,這也是1970年代麥理浩要主動找北京談續租香港的理由,因為當時計劃一些超越1997年的大型基建融資,沒可能在地契有不確定的情况下批出。但2047年的不穩定因素,有沒有可能在數年內便妥善處理?阿爺會按時給我們一個清晰答案?我不至悲觀到說沒可能,但留一半資產在香港,應該是我能夠容忍風險的最大極限。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週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47352.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16&issue=20161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35

黃國英:Put歐元最值博

1 : GS(14)@2016-11-08 05:35:13

【明報專訊】市場消息不斷,但波動尚算平穩,觀望氣氛濃厚。市場中地雷甚多,但基本聚焦仍是落在美國的癲鳳狂龍之戰。市場的氣氛雖然和英國「脫歐」時雷同,但美國總統大選的「選舉人票」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爆冷的機會,因此除非特朗普能夠在所有搖擺州份悉數勝出方能有力回天,否則仍是「似爆難爆」之局。外圍莊家當然各有部署,但世事難料,加上美國部分超巨型公司公佈業績,短期也能左右大局。現在雖然整體向上的機會較高,但投資者作兩手準備亦不為過。「小心駛得萬年船」是市場中的生存之道,不能胡亂孤注一擲才是穩妥的做法。

美國總統大選影響全世界,投資者如想乘勢出擊,方法實在有如五花八門、多不勝數。投資者如想富貴險中求,就不妨以「墨西哥披索」為目標,這正是風眼中的風眼!如不想涉足外匯而取股票,又可以著眼美國上巿的PAC(墨西哥機場)。高風險就有高回報,現在正是適時之機。

墨西哥披索 風眼中的風眼

如果特朗普上場,美元必會轉弱,如對特朗普有信心,則亦可沽空美元;反之,如預期希拉裡勝出,當然就可以買入美元了。投資者亦可以買入歐元12月put的期權,因為不單有美國大選的衝擊,還要加上意大利公投的變數,如果到時「忽然緊張」又再出現,則變相可以由「獨贏」變「連贏」,多了一重可博之機!以小博大,就算不幸失手,也不致於傷筋斷骨,風險可控,實在是不錯的選擇。

買股票和買樓最大的區別,在於買股票是可以看到任何風吹草動時都可以「先走為敬」,之後又可以用一個很低的操作成本來重新購回,但買樓的流動性就低得多了。唱淡沽股十分容易,但唱淡沽樓卻十分困難。沽樓買樓動用的操作成本要數十個百分比,周轉不靈活是十分顯而易見的。在現今這個年代,一個不甚誇張的調整下,現在投資股票的環境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在一連串的調整下,現在已是可以乘勢反撲的時候。金價亦已見頂,更加強了看好希拉裡選情的走勢,乘弱撈底,是關鍵時刻應該做的關鍵操作,加上已接近決戰時刻,果斷「落飛」是合理行為,當然如仍未見起色,則再論行止是正常步驟,所以為安全計,買歐元put是較穩妥的選擇。

過去市場很長時間都表現呆滯,現在雖然因為風雲際會而有所波動,但其實並未算誇張,引起市場恐慌其實只不過是未能適應新形態而已!現在的取態應該是審慎而不悲觀,應該給恐懼主導了主觀的思想,而應該客觀求證、大膽假設。「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不單適用於李小龍的詠春,也適用於投資的操作!「短橋寸勁」、力發千鈞、攻守有道、進退連環,不正是市場中的獲利招式嗎?只要該出手時就出手,就有一博之機!

選戰屆關鍵時刻 應果斷「落飛」

數十年來,美國股票每年平均回報約10%,美國債券則為3%,換句話說就是每年的差額是7%。但為何股票會較廉宜而導致回報率較高?就是因為投資者有一個普遍的謬誤,認為股票有可能跌至「零價值」而債券則不會,因而導致股廉債貴!但如果投資者持續買入一些長年期的價外put option,每年的成本只約2%,這樣就變成了每年有5%的收益,就可以長期抵禦股災的風險。如果能持續兩年,已可以有豐厚盈利。投資者恐懼股災,其實是股價已上升不少而導致生成了泡沫,但作為精明的投資者,在這種環境下,是應該擁抱泡沫而不應該逃避泡沫!現在市況是賠率和機會率之戰,視乎風向來用價外期權作安全出擊,是合理的選擇。

股價癡呆遠比波動恐怖

市場略為波動,投資者卻過分地擔驚受怕,但真的值得恐懼嗎?其實最可怕的市場是價位不動如山、永世癡呆,這才是投資者最值得驚惶的情況!現在市場終於隨風起舞,投資者若然不順風揚帆,就實在是浪費了期待已久的戰機了!究竟是癲鳳勝抑或是狂龍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猜想,但及鋒而試,則是無可置疑的事!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75&issue=201611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327

譚新強﹕港股多了個「北水 Put」

1 : GS(14)@2016-12-07 07:24:41

【明報專訊】兩年前,滬港通開啟那天我被邀上CNBC,例牌討論一下對兩地市場的影響。最意想不到的是到最後,主持問我估計下一步深港通何時實現?老實說,當時我未想過此問題,唯有靠吹, 回答說中央比較保守,最少將觀察滬港通運作一年,才開始研究深港通,整體可能需時一至兩年。同場受訪的還有一名大行女策略師,道別時,她充滿自信地矯正了我對深港通的「錯誤」預測,指出長則半年,快者3個月,深港通必到!被「專家」即場踢爆,有點尷尬!

深港通短期反應平淡是好事

好事多磨,昨天深港通終正式開始,可喜可賀!短期反應平淡(好事),但長期來說,互聯互通等如給了港股一個非常重要的「北水 put」!

短期內美股已超買,但仍牛氣冲天。反過來美債超賣,可能暫企穩。美元較難說,意大利公投政府失利,總理辭職,雖不意外,但歐元還是稍為走弱,DXY有點反彈。

長遠來看,美國失業率已下跌至4.6%,工資亦有上升趨勢,如真的積極採用基建和減稅來刺激經濟,能否把長期GDP推高至3.5%至4%仍有很大疑問,但至少通脹應可回升至2%。市場預期未來兩年美聯儲將加息6次,對比過去一年,說了那麼多,還只加了一次,可以想像威力將有多大!幾乎肯定,美元和10年國債息率都未見頂。

因此中國財金官員忙到不可開交。面對美元和美債息急升的巨大壓力,他們努力平衡「三元悖論」的三個角,知其不可而為之,佩服。

游資唯一出路 A股明年看俏

一方面盡量保持獨立的貨幣政策,但無奈仍有點受美息影響,銀根稍為緊絀,但情况仍可控。第二方面,人幣兌CFETS無疑是基本穩定,只單兌美元貶值了一些,所以內地投資者的擔憂情緒其實不算很高。但如果經濟轉弱,連兌CFETS都有下跌趨勢,問題就更嚴重,希望不會發生。第三個角,資本帳的掌控是最難的。加入SDR,本應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但反智地,因為外儲下跌的速度過快,資本帳反而愈控愈緊,有點惡性循環的味道。問題在於投資者教育,沒法在短期內把焦點轉移到CFETS的一籃子貨幣,資金流仍主要取決於兌美元匯率。

此情况下,中外券商對明年A股反而較樂觀。素來最極端的大摩明年上證目標看4400點,有點誇張。盈利預計有溫和的8%增長,但更重要的是PE預計從18倍升至22倍。原因是游資氾濫,中央必嚴控房市泡沫,但資金又不准大量外流,所以A股是唯一的選擇。大摩恒指目標則只是24000點,相對有點保守。去年A股大牛市時,只有滬港通,港股對A股的beta約0.4,如今多了一條深港通水喉,我估計beta應可升至0.7或更高。

但這些樂觀預測都是建於中美關係不惡化的假設下作出的。大部分中國人都認定特朗普是個生意人,只講金錢利益,定能經談判達到雙贏局面。但未上台已破先例,tweet出接聽蔡英文賀電的消息,擺明玩嘢。翻查他過去20年的講話,最不變的論調就是美國在外貿上吃大虧,保護主義非常明顯,不可掉以輕心。最有信心的投資策略仍是買CB(可換股債券)來long vol(買入波幅),除中鐵建(1186)和中車(1766)外,中芯國際(0981)的CB也可留意。

中美關係倘惡化 港股通起作用

今年北水已證明是最smart和最disciplined的高質素資金,不會盲目高追,只會耐心地趁低吸納,充分發揮了「北水put」的作用。萬一中美關係惡化,到時北水對穩定港股更重要。試想一下,全球避險情緒高漲,美元走強,內地資金外流的需求增加,但資本帳更收緊,剩下來的只有最正規,最受政策支持,根本不涉走資的港股通機制。如互聯互通能快一點納入ETF,把多些全球投資選擇帶來,香港的吸引力更大。

中環資產持中鐵建、中車及中芯國際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21&issue=20161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397

盧志威﹕Short Put Long Call 悶巿博升的期權策略

1 : GS(14)@2017-02-09 23:36:41

【明報專訊】以前的世界波動指數(VIX)在20點附近叫正常,但近期已縮至11點左右,而且指數每天波幅小於1%,並已連續出現36天,如果有心炒股真的令人意志消沉,筆者會推薦大家使用Short Put Long Call策略,即沽出認沽期權,買入認購期權的方式,並且使用長到期日的美股或ETF一博,原理是市靜買賣兩閒,市場在消化利好利淡,並非將要出現黑天鵝,為抗衡時間值的消磨,使用這套組合出擊會比較好。

Short Put忌過高槓桿

往日筆者會覺得Short Put接貨很危險,但其實這觀念是錯,大部分Short Put出事者,都是因為注碼過大,一旦在到期日前跌到接貨價,倉位的槓桿又太高,很容易被迫斬倉輸死,例如一個倉只有50萬元,今天去沽23000點Put,大約可收到130點期權金,即是6500元,月底時不跌穿23000點,6500/500,000 元=1.3%的回報就袋袋平安。

但其實一張期指在23000點的總值是50元×23000點=115萬元,這個Short Put未計槓桿的回報是0.57%,期權只是能讓大家槓桿操作,如果貪心操作,為多賺一點而放大槓桿,那麼順風時肯定大賺,但就有爆倉的風險,通常聽到的案例正正是發生在本金不足,又貪心做大的投資者身上。

小心控制注碼

例如想做SPY(標普500指數ETF)的Short Put Long Call,假設沽12月210元Put,一張SPY代表100股,在210元接貨即是用21,000美元(約163,800港元),即是在不用槓桿的情况下,每16.38萬港元才做一張,50萬港元倉應該做三張為合理,當然如很有信心,是可以做得更大,不過一旦看錯,就要承受更大風險。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869&issue=201702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048

盧志威﹕朝鮮局勢升溫 Put韓股對冲

1 : GS(14)@2017-04-13 22:33:49

【明報專訊】朝鮮局勢升溫,其實應該早作準備,尤其是朝鮮自稱擁有核武,倘若惹來反擊,最壞情况是在東北亞洲爆發軍事衝突,死傷無數,作為一個投資專欄,而非軍事評論,自然要評估黑天鵝風險。

最佳方法是買Put對冲,以宏觀形勢來看,韓國的風險最高,在美股市場有相關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大家可以買到期日超過30天的認沽期權,以往朝鮮的試射飛彈到達日本海,所以日本本土受襲機會雖然較低,但仍然存在,故韓國日本Put是良好的對冲工具。

東北三省近「戰場」 選股應避開

至於香港,飛彈射程暫時未至(一兩年後很難講),所以大家的人身安全應不會受直接影響,中國方面東北三省臨近戰場,一旦打仗必定軍事化,戒嚴少不了,如果難民湧入,中國短期內治安必然大受影響,所以選股上應該避開。

如果再害怕,可在家中儲水和午餐肉,還記得上次福島核事故後,「盲搶鹽」的事件嗎?一旦東北出現核爆,內地同胞勢將擔心食物和水源安全,各種光怪陸離的商品將被炒高,再來一次「盲搶鹽」毫不出奇。

金價升勢無阻力

當然還有最行貨的買金、買油,打仗商品自然要升,金價已升穿1260美元,進入無阻力地帶,事件有幾壞,就升得有幾高,其他如美元兌日圓已跌穿110水平,老實說很難預測市况,與其日日去估事態如何發展,還是早作準備,以工具作對冲,當黑天鵝發生時,不是吹水話早知會點點點,?家又講中喇,實情是雞仔注甚至冇下注,得個講字。

[盧志威 美股搏擊]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76&issue=201704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338

貸評山下:央行Put

1 : GS(14)@2017-12-05 00:54:11

從1987年美國股市崩盤以至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環球金融市場上接二連三出現「格林斯潘看跌期權」(Greenspan Put)、「伯南克看跌期權」(Bernanke Put)及「耶倫看跌期權」(Yellen Put),這些金融名詞充滿趣味性,但名詞背後,卻正正展現出美聯儲(Fed)貨幣政策的操作模式,還有它們對美國經濟及金融市場帶來的各種影響。筆者回顧1987至2006年期間,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藉降低利率,作為解決美國經濟及股市困境的手段,然而誰能料到,這招降低利率彷彿成為美聯儲往後主席們的迷思,不止被伯南克及耶倫沿用至今,他們甚至有變本加厲的動作。事實上,長期性的低利率甚至零利率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臨時手段,它或者能夠解決過去的錯誤,但更大可能是造成未來的金融過度(Financial Excess)一發不可收拾。因此,當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於2000年暫時性容許利率升至6%以上,不少銀行的貸款違約率便急速地大幅上升,一度拖累美國的金融體系幾乎窒息,故2001初只好叫停利率持續上升。但是金融海嘯後,伯南克和耶倫不止維持這種低利率的政策操作模式,甚至採取一種更為冒險性和投機性的金融策略去調控市場。舉例,FOMC會在公開市場購買數萬億美元的資產,從而提振經濟增長及通貨膨脹。當然,美聯儲既想增加就業率和托升經濟,又同時樂見股票、房地產、商品等資產價格保持升勢,從而營造美好的市場泡沫來掩飾龐大的債務問題,不過,這些手段最終都會有副作用的。而且,現時不單只是美國,這種印鈔的勢頭已經蔓延到全球,連歐洲央行、日本央行都是施行這種手段來解決經濟問題。不過,回歸當下狀況,「耶倫看跌期權」已經令美國債務負擔比2007年變得更加沉重,同時金融市場變得更加脆弱。總括而言,如果過去耶倫把數萬億美元投進市場,以維持表面美好,但隨着明年中國經濟放緩等不明朗因素逐現,美聯儲下一步的資金干預還能去到幾盡呢?如果印鈔能解決所有問題,這個世界就永遠不會有問題。當然,筆者估計美聯儲已經洗濕了頭,退市也只會一步一驚心,畢竟它們要一直保持股票及債券市場的穩定價格,這樣才能保障美國付出的金錢不會化為烏有。黃元山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03/202332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8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