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美國芝加哥地區製造業PMI定於當地時間5月31日晚9點45分對外公佈。
8月1日,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數據顯示,7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1.7%,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且為連續第5個月上升。PMI一直被視為中國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這一數值的連續回升表明了我國製造業穩中向好的趨勢更加明顯。
同日,匯豐銀行(HSBC)也發佈了7月份PMI數據,數據顯示,PMI終值下修至51.7,不及預期及初值,但仍為18個月以來最高水平,匯豐銀行表示,這表明中國製造業經營環境進一步改善。
PMI是國際上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體系之一,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於50%時,反映製造業經濟擴張;低於50%,則反映製造業經濟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PMI樣本與匯豐PMI樣本存在一定的差異。官方樣本多達3000家,以大中型企業為主,因此官方數據多反應總體內需情況;而匯豐的樣本聚焦於中小企業,通過對逾430家製造業廠商發放問捲得出指數,因此,其數據更能反應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
此次兩家機構公佈的PMI數據相同,且不斷走高,意味著中國經濟持續且全面改善。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今年以來,隨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政策措施效應的逐步顯現,內需逐漸回暖,加之外部經濟持續復甦,外需有所改善,積極因素增加。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也表示,前期國務院一系列穩增長舉措在發揮作用,經濟增長出現了回升態勢,隨著國務院推出的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等舉措進一步落實,經濟增長回升的勢頭有望得到鞏固,這對股市轉牛起到堅強的支持作用。
對於7月份製造業PMI綜合指數和其他分類指數普遍回升,趙慶河表示,生產和市場需求雙雙加速增長,是推動PMI明顯回升的主要動力。
數據顯示,7月份新訂單指數為53.6%,比上月回升0.8個百分點,為2012年5月以來的高點,市場內生動力有所增強;生產指數為54.2%,比上月回升1.2個百分點,在市場需求回暖的帶動下連續3個月回升。從出口情況看,7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8%,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在擴張區間內回升,為2013年4月以來的高點,我國製造業出口形勢繼續回暖。
「7月份小型企業PMI為50.1%,為2012年4月以來首次回升至臨界點以上,是本月PMI的一個亮點。」趙慶河認為,這表明我國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初顯成效,製造業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有所好轉。」
不過,大、中、小型企業PMI回升格局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數據顯示,大型企業PMI為52.6%,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繼續位於臨界點以上;中型企業PMI為50.1%,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小型企業PMI為50.1%,比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2012年4月以來首次回到臨界點上方。
新浪財經消息,民生證券解讀稱,儘管宏觀經濟數據持續改善,但微觀數據顯示經濟復甦基礎仍不牢固,未來房地產下行與外需增量不足,經濟內生下行壓力並未消除,定向寬鬆貨幣政策短期不會退出,利率短期有望下行。但隨著未來融資需求和通脹雙升,貨幣邊際放鬆力度會趨於衰減,利率會面臨新一輪上行風險。
因信貸增速放緩、房地產業下滑,增加了經濟難以實現增長目標的風險,中國8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50.3,創三個月新低,遠不及市場預期的51.5。數據公布後澳元快速下滑。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在經濟活動顯示更持續的複蘇之前,貨幣和財政政策應維持寬松。(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8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50.3,創三個月新低,市場預期為51.5,前值51.7。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國內和國外新訂單增速較前月放緩。同時,因輸入和輸出價格較前月萎縮,通脹放緩的壓力回歸。
“今天的數據表明中國經濟複蘇依然在繼續,但動能再度放緩。因此工業需求和投資活動增長很可能維持在相對較低的軌道上。我們認為需要更多政策支持來幫助鞏固經濟複蘇。在經濟活動顯示更持續的複蘇之前,貨幣和財政政策應維持寬松。”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一直到9月份之前,持續的政策支持、改善的外部需求加上新的措施“應能使經濟保持相對堅挺的增長動能。”
“未來幾個月里,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加快的財政支出及額外的政策支持產生的利好影響。”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分析師評論稱,中國匯豐PMI初值數據表明將有更多寬松政策。中國采取更多政策寬松的壓力將進一步上升,將有更多定向刺激措施推出。仍預計中國2014年GDP增長7.4%。
分項數據方面,中國8月匯豐制造業產出指數從前月的52.8回落至51.3,亦創三個月新低。而衡量本土和海外需求的新訂單指數跌至51.3的三個月低點;此外,就業分項的下跌速度超過7月份,表明制造業裁員更多。
數據公布後,上證綜指和澳元/美元快速下跌。
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發布8月制造業PMI數據,美國儼然成了世界上制造業最強勁的國家。
最新公布的美國制造業PMI達到了57.9,創下了2010年四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該指標超過50意味著增長,低於50則為收縮。出口銷售也創下了三年來最快速度,制造業就業增速也達到了2013年3月以來的最快速度。
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同一天公布的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ISM制造業PMI 59,遠超預期的57,創2011年3月來新高,前值為57.1。其中,新訂單指數創2004年4月以來最高。
“美國制造業部門今年夏天以來已經不斷增強,8月的商業環境改善程度也是四年多來最大的。”Markit資深經濟學家Tim Moore表示:“亮眼的商業和經濟增長提速,伴隨著就業增長的反彈。最新調研顯示,就業上漲速度創下了一年半來最快,凸顯出制造業持續對整體勞動力市場環境帶來積極影響。”
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儼然成為制造業表現最強的國家。那麽,誰又是“差生”呢?答案是法國,其制造業PMI已經下降到了46.9,是15個月來收縮幅度最大的一次。
“產出急劇下滑導致企業削減工作崗位,導致8月采購和庫存水平進一步下滑。”Markit經濟學家Jack Kennedy對法國PMI報告評論道:“這種整體疲軟的情況在最近幾個月來已成普遍現象,因此短期內反彈的可能性不大。”
法國甚至比希臘都糟糕,更不必說與澳大利亞、丹麥和波蘭相比了。
最近法國的狀況實在是糟。法國財長Michel Sapin剛剛警告稱,法國將會因為低通脹而無法實現預算目標。他表示:“歐元區通脹數據令人震驚。”
下面這張圖是全球8月Markit制造業PMI的“成績單”:
(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
周二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顯示,美國9月制造業活動擴張速度維持在四年半高位附近,一些地區制造業和服務業成長加速,預示著美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或將強勁。
美國9月制造業PMI初值為57.9,持平於8月,仍舊處在52周以來的最高水平。制造業約占美國經濟活動的12%。
Markit在公開新聞稿中表示,制造業就業連續第2個月增加,就業分項指標創2012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新訂單指數在過去四個月中連續三次持穩在60以上,意味著制造業產品需求穩定。
第三季制造業活動表現是Markit從2007年年中開始追蹤以來的最強水準。Miller Tabak首席分析師Anthony Karydakis對路透社表示:
制造業穩健的表現並不讓人意外...這反映出經濟活動普遍回升,這個趨勢從第二季開始就開始顯現。
美國9月里士滿聯儲制造業指數為14,高於預期及前值。此外,路透社報道稱,美國9月綜合制造業指數增加,工廠稱新訂單及出貨均有成長。該地區企業也聘雇更多員工,每周平均工時也亦增加,但薪資增幅略顯溫和。
路透社報道稱,美國9月服務業似乎開端良好。活動激增反映了新訂單、銷售及全職聘雇的增加。服務業員工工時則更長;同時企業增加資本支出。費城聯邦儲備銀行表示,大西洋中部地區非制造業企業的新一般活動指數大幅跳升。
美國經濟分析局(BEA)將於9月26日發布美國第二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終值年化季率,市場預計增幅會被略微上修0.3個百分點至4.5%。摩根大通等眾多投行認為,美國第二季度家庭醫療開支數據喜人,這將成為美國第二季度GDP終值數據被上修的主要來源。
Markit駐倫敦首席分析師Chris Williamson表示:
我們預期(GDP)環比年率最少為增長3%,最多為增長4%,這將很大程度取決於9月服務業的情況。
不過,樓市仍步履沈重,7月房價增幅大幅減速。富國證券分析師Eugenio Aleman對路透社表示:
經濟的其他領域繼續傳出好消息,但樓市仍不如大家想的那麽好,要實現預期還需要一段時間。
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昨晚表示,7月房價指數較上年同期成長4.4%,增幅為2012年9月以來最小。房價增幅放緩反映了房市複蘇溫和,但其料將刺激需求。(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制造業PMI趨勢圖)
中國經濟緩慢企穩,制造業PMI繼續站立枯榮線上方。
中國10月匯豐制造業PMI初值50.4,創三個月新高,預期和前值均為50.2。不過,產出分項指數初值降至50.7,創五個月低點,凸顯通縮壓力。
(產出分項趨勢)
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董事總經理屈宏斌點評稱:
匯豐制造業PMI十月初值上升至50.4。內外部需求均有放緩跡象,但仍位於擴張區間內。投入與產出價格分別降至44.0和45.6,進一步加劇了通縮壓力。但就業與庫存指數均有所好轉。整體來說本次指數顯示經濟擴張勢頭緩慢企穩,但持續走弱的通脹與產能利用顯示有效需求依舊疲軟。經濟仍需進一步的逆周期調節。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周浩認為,匯豐10月份中國制造業PMI初值暗示經濟勢頭“穩定中”,為“溫和回升”。中國仍未維持積極的整體財政政策,但是政府不會全面刺激所有行業,而是更著重於結構性改革。
(就業分項趨勢)
實際上,投入與產出價格分項目下降在持續下降的PPI數據中就已顯露出些許端倪。
因國內需求不振、產能過剩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中國9月PPI同比下降1.8%,連續31個月下降創歷史記錄。其中,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9%,環比下降0.4%。1-9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6%,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1.8%。
(投入與產出價格分項趨勢)
受中國10月制造業PMI好於預期提振,澳元小幅走高,但是WTI油價下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四盤中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及德國10月制造業PMI數據好於預期。盡管法國數據依然疲軟,但是投資者對於整個歐元區經濟的悲觀情緒有所緩解。市場風險偏好明顯回升,歐元及股市出現上漲,美元及日元出現回落。
歐元區:
歐元區PMI數據整體向好,暗示市場的悲觀情緒可能有一些過度。
標普稱歐元區可能已進入頑固低增長期,標普表示,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但是完成未盡事業的艱苦工作依然擺在眼前。他們認為歐元區的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歐洲央行可能繼續加碼寬松政策,比如實施定量寬松措施等。
歐元區10月制造業PMI初值50.7,預期49.9,前值50.3。
歐元區10月服務業PMI初值52.4,預期52.0,前值52.4。
歐元區10月綜合PMI初值52.2,預期51.1,前值52.0。
歐元區PMI數據後,歐元繼續反彈
德國:
德國10月制造業PMI重回50分水嶺上方,顯示經濟前景有所複蘇。不過服務業和綜合PMI表現依然不及預期,經濟複蘇前景依然存在疑問。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稱:“服務業部門數據顯示國內市場有些相當不錯的增長,制造業的擴張也得益於此。”
分項指標方面,德國10月制造業國內新訂單指數在9月落得15個月以來首次下滑後溫和增長,服務業工業商也看到新業務增加,盡管速度較前月放慢。
Markit數據還顯示,10月服務業PMI初值自55.7降至54.8,服務業供應商對未來的樂觀看法降至2012年12月以來最低。
德國2014年經濟前景一直處於惡化態勢,因一系列經濟數據不濟,且衡量信心的指標也疲軟,燃起了對歐元區經濟“正經歷通縮且需求來自該區域最大經濟體德國的幫助”的憂慮。
德國10月制造業PMI初值51.8,預期49.5,前值49.9。
德國10月服務業PMI初值54.8,預期55.0,前值55.7。
德國10月綜合PMI初值54.3,預期53.6,前值54.1。
德國數據後,歐元反彈
法國:
法國10月制造業PM)初值大降至47.3,為兩個月低位,不及預期;預期微降至48.5,前值48.8。法國10月綜合PMI初值降至48.0,為八個月低點,進一步遠離代表榮枯分水嶺的50大關;預期微升至48.7,前值48.4。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Chris Williamson表示:“鑒於法國政府支出很有可能仍在增加,疲軟的10月PMI數據或許是暗示第四季初始經濟可能停滯的跡象。”
Williamson稱:“法國肯定是拖累歐元區整體經濟增長的重要角色。”
法國服務業表現也不及預期,10月服務業PMI也降至八個月低位48.1,市場預期微降至48.2;9月為48.4。
法國10月制造業PMI初值47.3,預期48.5,前值48.8。
法國10月服務業PMI初值48.1,預期48.3,前值48.4。
法國10月綜合PMI初值48.0,預期48.7,前值48.4。
法國數據之後,歐元對美元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制造業短線企穩,但未來增長動能減弱。
匯豐銀行與Markit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匯豐制造業PMI回升至50.4,初值為50.4,前值50.2。與此同時,上周六公布的中國10月官方制造業PMI意外下滑至50.8,創5月以來新低。
匯豐本次調查的核心發現包括:
產出和新增訂單增速放緩至5個月新低;
新增出口訂單增速創6月以來新低;
輸入成本和產出價格均大幅下滑。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董事總經理屈宏斌評論稱:
匯豐十月PMI終值微副上升至50.4(九月終值為50.2),顯示出制造業擴張緩慢。國內外訂單較初值均有所回落,而就業和存貨輕微好轉,抵消訂單和產出下降帶來影響。鑒於終端需求仍舊薄弱,預計短期內不會出現明顯好轉。高基數效應在第四季度仍舊顯著,房貸放松的正面效應需要時日才能顯現,出口可能放緩。
官方數據創5個月新低
中國官方周六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0月制造業PMI意外下滑至50.8,創5月以來新低。
國家統計局表示,雖然10月PMI較上個月的51.1有所回落,但中國制造業總體依然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不過,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Julian Evans-Pritchard則表示:“中國經濟仍然處於下行軌道上。”
此次制造業增速的放緩,將進一步考驗政府不推出全面刺激的決心。今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7.3%,創五年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