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 兩會期間上演fashion show女電王日日名牌衫 李華華

2008-03-09  AppleDaily






 

正所謂「女為悅己者容」,試問又有邊個女人唔貪靚?一向打扮入時,身兼全國政協婦聯界別委員嘅中國女電王、中國電力(2380)董事長李小琳應該都唔例外,華華見佢每次出席公開場合都會悉心打扮,點只衣着光鮮,直頭一身珠光寶氣,輕易成為全場焦點。

據聞李小琳每次出席活動前都有專人負責幫佢執形象。

LV圍巾今季春夏貨

華華噚日同兩位做名店嘅朋友傾開偈,佢哋同華華講,李小琳3月3號喺北京出席兩會政協開幕時,頸上圍住嗰條粉紅色Louis Vuitton圍巾,係08年尾推出嘅春夏款式,條圍巾出咗粉紅色同黑色,價值2850元。o依家只係得番粉紅色,有買趁手!

仲有,佢3月5日着嘅淡綠色收腰外套,上面有幾朵山茶花胸針裝飾,同一向以山茶花作靈感嘅Chanel相似,名店朋友講,齋睇相唔可以百分百肯定件外套係咪Chanel嘅出品。

胸針貴過打工仔月薪

不過名店朋友話,佢哋朵絹面胸針可以單買,唔少客買嚟自己襯衫,每個大約2000元左右,視乎款色同大小而定。如果一件衫有3、4個胸針,咪差唔多內地打工仔幾個月嘅月薪?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72

中環在線:Fashion TV夥結好殺入濠江 李華華


2009-08-24  AD





 

結 好控股(064)近期密密結盟,上個月底率先引入「細劉」劉鑾鴻,成為旗下澳門金都綜合樓項目娛樂場大樓嘅策略股東;噚日又宣佈,同時裝媒體品牌 fashiontv(FTV)結姻親,FTV透過持有購股權入股結好,若行使全部購股權之後,會持有結好擴大後股本1%。話晒第一次合作,因此噚日嘅記者 會特登搵咗一班鬼模(外地模特兒)行一場花生騷。

赴澳門outlet搞時裝展

結好主席洪漢文話,FTV同金都會喺翻新後嘅澳 門大型專賣店商場(outlet mall),舉辦一系列時裝展覽同埋活動,仲會搞「Miss Fashion TV Pageant」活動,希望帶動人流上升。成個翻新工程大約2億港銀。講番單刁,結好向FTV出售3800萬份購股權,其中1900萬份已喺上星期五 (21號)授出,每股行使價0.82港銀,同當日收市價一樣,有效期一年。結好董事王得源話,目前有外國基金對結好同埋金都項目有興趣,不過佢一再強調, 暫時未有任何策略股東落實入股,但係持開放態度,而同細劉亦都暫時未有新合作。近日市場傳出,細劉同一啲中資機構都有意入股結好,唔知下一個會係邊個呢? 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76

又瘦、又奀、又黑,最受歡迎Fashion Blogger?

Elle》澳洲版6月的封面,是個24歲華裔女孩,冇波冇籮黃黃黑黑瘦瘦奀奀,又土又矮又醜又單眼皮,身高不超16,小鼻子、綠豆眼、皮膚黝黃,談不上美,甚至有點醜,令人驚訝的是,這張封面只是用一部iPhone手機拍攝的。

寒酸到咁,咁都得?妳都得啦。

她被知名時尚媒體《BoF》評為時尚行業年度500強,在IG上擁有近百萬粉絲,還因此登上過CCTV,而且仲係澳洲最受歡迎  Fashion Blogger

再看看姑娘的履歷,老家是東北的。父母是普通的工人階層,從農村出來,1992年因為父親工作原因,一家人來到澳洲。Margaret一家,爸爸是老師,媽媽是醫生,還有個兄弟。

時尚圈看樣、看腿、看出身、看身材、看妳是否Blue Blood,十分挑剔,卻被這樣一個亞裔小姑娘征服了,憑什麼?其實N年以前,她可以說是和Fashion一點也冇關係的姑娘,唯一有關係的是,父母給她報培訓班學了幾年芭蕾舞。姑娘叫  Margaret Zhang,中文名章凝。

24歲年紀輕輕,已經在歐美時尚圈混得風生水起了。每天往返於世界各地參加各類時尚周和品牌活動,還身兼作家、Creative Director、攝影師、Model、時尚總監數職。妳得唔得丫?

Margaret在澳洲土生土長,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但從小就比人歧視,走在街上,就有人把啤酒吐在她身上:「返中國啦,支那人!」因為被人看不起,她會反擊,屌番D死白鬼轉頭。


Margaret和爸媽很想她做點成就出來。但除了當一名芭蕾舞演員,能做點什麼呢?16歲那年她剛上高中,就開始思考未來的方向和道路:她發現芭蕾舞演員這個夢想好像不太切實際,你必須犧牲所有時間去做這件事,但在澳洲芭蕾舞職業發展又很窄。Margaret喜歡芭蕾舞演員衣服上層層疊疊的波浪,以及演員們在舞臺上留下的剪影,「何不研究這些?」於是她開始琢磨攝影和時裝有關的東西。

平時一有時間,就會把喜歡的攝影大師的作品保存下來,放到老豆的電腦上。積聚了兩年後,電腦Hard Disk被圖片塞滿,老豆抗議了,要求Margaret把這些圖片都刪掉。

Margaret在家裡這些都是辛辛苦苦收集來的創意靈感,怎捨得刪掉,於是她想到一個法子,把這些照片都轉移到博客上,於是Shine By Three誕生了。

高中階段特別無聊,她不想光陰虛度,就搞起博客來。那時候,除了上傳搜來的大師作品外,Margaret還會找來新的Fashion Show圖片。父母以為她是三分鐘熱度,沒想到她比時尚雜誌編輯更新得都勤力,一天一篇,後來她談起Model,設計大師,攝影大師是如數家珍。她最喜愛的女神是K毛,大師則最喜歡McQueen。看多了心也癢癢,屎忽痕痕,一有空就拿著相機跑到家旁邊的空地上擺Pose,指揮弟弟或者小姐妹給她拍照,然後上傳到博客上去。當時的Margaret瘦、奀、黑、加上個子矮小,自導自演地拍照片,像個路人甲民工。

她向攝影大師的作品學習,看很多大師的傳記,漸漸地她開始明白:真正的自信是可以建立在努力之上的。她開始認真做筆記,分析大師作品的構圖,用色,光線,拿著相機可以呆很久。每次都能學會一個新的攝影技巧,慢慢地,她的攝影水準真心提高了不少,連高難度的雙重曝光也學會了。



但模仿還遠遠不夠,如果沒有個性,又何來自信?她不會用化妝品美白,因為照顧皮膚對她來說很重要。父母都來自農村,老爸皮膚很黑,她不覺得有什麼不好。

因為博文上分享的觀點新鮮有趣,人仔又挺特別,穿搭也漸漸似模似樣起來,所以不久就吸引了一些粉絲,有品牌找她談合作,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她就紅了,竟然有時裝周邀請她去看秀。

不過很快高中就結束了,即將面臨大學專業選擇。起先她也想過學服裝設計類的專業,但父母不答應。那些只能當當愛好。和很多華裔孩子一樣,在父母的壓力之下,Margaret選擇了悉尼大學的商業與法律專業,但是內心真正喜歡的東西她也沒放下,她不想壓抑天性。

父母看女兒既然已經選擇了專業,對她的愛好也沒有多加干涉。只是老母看到女兒的某些照片時,會生氣:別穿Bikini,太暴露了!但她想做出點成就,讓父母自豪,她相信我可以做到這點,繼續勤勞地更新微博,還開通了IG。發佈經過篩選、精心拍攝的照片,分享她的攝影和穿搭作品。


因為專業和敬業,她俘獲了大批粉絲。更重要的是,近兩年的摸索,漸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型」。在開博後不到兩年,她就被受邀到New York頭排看秀,那時她才剛上大學。(未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668

環保 ╳ 潮流 垃圾變Fashion

1 : GS(14)@2010-11-27 18:11:03

2010-11-20 iM

「環保」一詞,對港人來說並不陌生,如果問「甚麼是環保」,相信十個有十個也答「知道」,還會一口氣說出垃圾分類、自攜水樽及冷氣調到25.5度等方法。但再問:「你有做嗎?」大部分人都會靦覥回應:「間唔中啦!」說穿了,港人的環保意識不俗,但行動力卻非常之低。

環保小店Ecols及社企Déjàvu Creation,近年不約而同打着「潮」的旗號開展綠色事業。前者瞄準中產市場,從各地引入「至潮」環保家品,一個由舊酒瓶壓成的飾物盛器已成為鎮店之寶,連外國傳媒都爭相報道。後者則針對購物意慾最澎湃的年輕人,將過期Banner改造成一系列潮飾物,首創的Banner公文袋同樣賣到街知巷聞。

兩店辦得有聲有色,可惜本港綠色消費市場實在細得可憐,再靠環保人士買環保產品這樣「塘水滾塘魚」,實是死路一條!

因此,兩店想出了將「環保」與「潮流」Crossover,將戰綫延至潮物、時裝甚至家品市場,加上大量宣傳及教育攻勢,開拓一片藍海之餘,亦藉此賺取第一桶金。

甫走入中環歌賦街的環保小店Ecols,已被「潮爆」裝潢所吸引。牆上掛着以菲林片砌成的人像畫,有我們熟悉的哥哥張國榮和影后張曼玉。沿木梯拾級而上,環保產品如藝術品般擺放兩邊,而梯下的迴廊,正播着LED燈光Show,一下子很難分辨那裏究竟是潮店還是Art Gallery。

跟Ecols高級主場策劃經理Stella站在LED燈迴廊,她謂小店的故事應該由這裏說起。Ecols的創辦人Ronald和Phobe是一對香港夫婦,靠經營LED燈起家。初將LED燈引入香港市場時,港人還用在十元八塊的鎢絲燈泡:「不是說人家願不願意買,而是根本找不到任何商店願意代銷,所以他們決心開設零售店,自行推廣這個新產品。」

走訪各地取經引入產品

開業前,Ronald和Phobe特意前往世界各地的環保展取經,期間發現原來除了LED燈外,西方國家還有很多循環再造的「潮」產品,極之適合香港市場,而且技術已發展得非常成熟,二人遂決定將Ecols的概念深化,從各地引入不同類型產品,將環保與潮流結合。

在迴廊的盡頭,放置了多件大型「潮」傢俬,Stella指着其中一張極具型格的Designer Chair說:「這就是我們的鎮店之寶!」該凳名為RL Legs Chair,是由英國設計師Richard Liddle以回收膠樽所扭製而成,完全沒用上任何鑲嵌配件及支架。Stella解釋,製作此凳的難度在於塑膠太熱會釋出毒氣,但溫度太低又不能扭作適合的形狀,所以設計師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製作,非常考功夫。正因為外形夠潮,製作夠刁鑽,即使叫價1.6萬元亦經常賣斷市。

據知,光顧Ecols的顧客年齡範圍甚廣,由10多歲到50多歲也有,但就以女士為主。此外Ecols除了吸本地客,亦會得到不少外國遊客的青睞。 Stella透露,無論甚麼年齡、甚麼國籍的人,在購買環保產品的時候,對背後的製作故事都很感興趣。

與藝術掛鈎易對外推廣

Stella執起一個用汽水蓋掩砌成的小手袋謂,手袋是由一群巴西婦女親手製造,她們原本是刻苦的農村工人,後來由一美國生產商發掘出這門手藝,就透過公平貿易聘請她們成為技師,令生活得以改變。「每個袋都會附設一張小卡片,當婦女在完成作品後便會簽下大名,而購買者可在網上與技師交流,環保得來又有意義!」

愈接觸環保產品,就連公司的員工也變得愈來愈環保。Stella又隨手拿起一個古怪的紅酒瓶解說,年前公司員工大夥兒到附近餐廳用膳,發現餐廳每晚都會丟棄幾籮空酒瓶,大家都覺得太浪費,遂四出找尋循環再用玻璃瓶的有效途徑。最後,他們發現將玻璃瓶加熱壓扁,便可做出一個個有型的飾物盛器,於是老闆決定斥資購入玻璃燒窯,實行自己動手製作。而該些玻璃瓶盛器,現已成為該店最暢銷的產品之一。

Stella坦言,綠色產品仍是個新興市場,對港人來說仍然陌生,而最令港人卻步的是價錢:「一些不理解的客人會問:『其實這些都是垃圾,你們無本生利,為何還要將價錢定得那樣高?』所以,除了將這些所謂的垃圾發展成高增值的潮產品,Ecols還會將產品與藝術掛鈎,這樣便更加容易對外推廣。」

設展覽廳召集本地創作

為進一步建立藝術形象,Ecols在大門口處設了一個小型的展覽廳,定期邀請本地及外國的設計師製作環保藝術品,放在店內作展覽,以吸引藝術、潮物及環保愛好者前來潮拜。而訪問當日,該處正舉辦一個名為「Ghost in the Machine」的展覽,由美國藝術家Erika Simmons將用完的菲林片砌成電影明星的肖像,而本港明星張國榮和張曼玉的肖像,以萬多元至兩萬元出售。

據悉,Ecols現時所擺賣的環保產品,本地設計與外國設計的比例是1︰9,故展覽的另一個目的,是希望召集更多有潛力的本地創作,擴大市場。 Stella說,公司為培養一群有概念但無支援的設計師,現正籌備在九龍塘開設工場,並提供多種大型器材,讓有興趣人士使用,預計最快可於年底啟用。

Ecols這間環保小店,看似搞得有聲有色,但礙於市場太細,Stella坦言公司仍處於艱苦經營的階段。她透露,小店由2009年開業至今,生意額雖上升了兩倍半,但仍未達收支平衡。而替客人設計及統籌LED工程,則成了收入的一來源。

沿木梯登上2樓,原來是一個專為推廣LED使用而設的展示場地,小小斗室包含了家居、零售店、辦公室及娛樂場所等場景,每一部分均以實物解釋LED的多種用途及實際操作。

工程師Ricky表示,客人在展示室內可先欣賞一短套片,了解LED可如何配合視覺影像及家中擺設,做出不同的燈光效果;再進而在零售場景,相比一般石英燈與LED燈的櫥窗效果。另外,又可親身感受到LED如何有效地將辦公室的溫度減低,以及娛樂場所的LED燈配合感應器所做出的多種派對氣氛,而公司則會為有興趣更換LED的客人作工程設計及執行。

但Ricky坦言,由於LED仍未普及,而且一般人亦認為更換工程價錢高,故主要客源為零售店,尤其是大型珠寶店。他解釋,以往一間珠寶店可能用上千盞石英燈,耗電之餘亦令室溫大大提升,冷氣都要開大點,電費當然非常昂貴。但轉用LED之後則可慳電六成,「試過有客人換了LED燈後,拿張電費單給我們看,電費減半有多!」他又指,更換LED的價錢並非外界所言那麼貴:「光源較少的家居或小店,又或者大商舖局部換燈,其實只需數幾千元,珠寶店用過千盞燈,工程當然以百萬計啦!」

怎樣辨別環保產品

香港有不少產品都打着「環保」旗號進軍市場,但究竟它們有幾環保?Ecols為此設計了一套評審標則,可供大家參考。

1.物料(Materials)

視乎產品是否使用循環再用物料,或者產品本身是否可循環再用。

2.生產過程 (Manufacturing Process)

視乎生產過程會否製造出更多廢物;是否釋出有毒物質或毒氣,影響環境生態,以及生產時會否涉及大量耗電。

3.創意 (Creativity)

視乎使用物料、製作過程及產品功能是否創新,分數高低反映於產品可否令評分的Ecols Team驚訝。

4.新潮 (Stylishness)

Ecols的宗旨是結合環保與潮流,所以愈潮愈型的產品,得分便愈高。

----------------------------------

港產Banner袋殺入東京

由中環潮店,記者轉戰仿如七十年代的家庭式加工場,但不是車衣,而是親手製Banner Bag。訪問當日,環保社企Déjàvu Creation的創辦人Sue正在家中堆頭趕貨,為一個個最新設計的Banner袋扣上手帶,又為新研發的皮帶打洞,再小心翼翼地入箱,趕在凌晨前完工,好讓新貨能於翌日順利帶到東京參加環保商品展。

在記者心目中,Banner袋盡是彩色繽紛,要不來社區蛇宴、議員辦事處,就是來自青少年暑假活動。但直至Sue從紙皮箱內抽出一堆黑色的新產品,記者的眼光不禁被攝着,眼前全是深色系信封形的Clutch Bag,就連潮牌YSL今年也有出產同款產品。

Sue問記者:「你覺得自己環保嗎?」記者回答:「也不稱得上!」Sue笑言,「環保」加上「潮」的化學作用,就是令一個不甚環保的人也會愛上環保產品。 Sue繼續解釋,綠色產品再專注在環保人士身上,即是「塘水滾塘魚」,行不通的。當前的環保企業一定要採取藍海策略,想辦法吸引普羅大眾。因此,她們設計手袋時,想的不是會買Banner袋的人,而是所有會買手袋的人。根據Sue與拍擋Wai Ling的粗略估計,港人每年花在買手袋的費用超過一億:「即使取得當中0.001的生意,我們都發達啦!」

參與展覽攤位爭取曝光

根據二人多次擺賣的經驗所得,「潮」策略已逐漸影響新一代的消費模式:「試過有年輕人跟我說:『環保與否我沒所謂,但產品靚,所以我買。』證明我們的 Crossover策略已取得初步成效。」

為了進一步教育香港這個年輕市場,Déjàvu Creation自今年4月開業後,一直積極參與不同類型的展覽及攤位擺賣等,以爭取曝光。另外,她們又鎖定了年輕人為目標顧客,故經常游走各大專院校進行講座及座談會,向目標群講解回收再造的社會意義、可持續發展及責任消費等理念。

Sue表示,年輕人除了追求時尚外形和產品質素外,有時也會被背後的故事牽動消費情緒:「若果你跟他們說甚麼納米科技,他們的反應是『好悶』、『唔明』,但若果你告訴他,Movie Club、Dance Society常用的Banner,每年香港人最少丟棄7萬條,Banner物質難以分解,會迫爆堆填區,又會釋出毒素,他們覺得切身,便會上心。」

此外,由於香港消費者最愛新鮮,故公司必須不停研發新產品,讓市場繼續有Talking Point。事實上,Déjàvu Creation在短短的7個月,已研發出超過20款產品,包括15款袋類產品及飾物。談及未來,Sue表示下一項大型計劃,是研究將回收得來的舊報紙,製成燈罩、矮凳、工具箱和筆插等創意家品,實行創出另一個環保潮流。

甚麼是責任消費?

「責任消費」又名道德消費,皆在鼓勵人類摒棄「銷售只為賺取利潤」、「消費只為個人享受」等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在消費前先思考道德問題,以免消費對環境、人類及動物造成剝削及遺害。

世界各地的人均會以不同形式的責任消費來支持環保,例如購買慳電膽和再造紙,又或者他們會用抵制方式來「懲罰」不道德的商戶,例如那些使用即用即棄餐具的快餐店。除了環境外,責任消費亦會關注人權及動物權益。

而責任消費去到最個人化的層面,就是在消費前問更多問題,例如這是否必需品;買了這產品會否直接或間接影響環境生態,以及有否其他更環保的代替品等。

﹏﹏﹏﹏﹏﹏﹏﹏﹏﹏﹏﹏﹏﹏﹏﹏﹏﹏

Déjà vu Creation

開業日期:2010年4月

回收物件:Banner、皮革、報紙

循環再造潮物:手袋、公文袋、卡片套、頸鏈、頭飾、皮帶、戒指

售價:約59元至350元

目標客戶年齡:16歲至30歲

行銷途徑:網上訂購、展覽、攤位、社企支援中心代售

營運情況:每月支出約為4,000元至5,000元,主要為生產成本及運輸費,現時收入可抵支出,但二人未有支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03

【fashion icon in town】95歲潮婆婆:護膚只用保濕

1 : GS(14)@2017-05-14 10:51:53

L其蹤影。今次她在Landmark舉辦展覽,一共展出六套衣飾。Iris她直言想到玉石市場行逛,在港的這幾天,礙於需要接受多個訪問和出席分享會,所以並未曾離開過Landmark,期望能在明天能遊歷一番。而受訪期間,Iris亦未曾吃早餐已經與一眾傳媒見面,真的不得不佩服她異於常人的精力和深深體驗到她的時間有多緊湊。



好多人應該感到好奇對她為什麼戴那麼大的眼鏡,和喜歡戴如此巨型的飾物。她就說這樣大的眼鏡能夠看得清楚大家而且感到十分有趣,自己亦十分滿意其造型。她同時亦喜歡戴巨型誇張的飾物,對她來說一點也不感到沉重而且十分舒適,她直言不會戴任何令自己不舒適的東西在身上,若然感覺不好,你便會很不自在和看來十分愚蠢。是次展覽更展出她八套的私人珍藏,有希趣的不妨前來觀賞。而當中更與本地的設計師一起合作推出飾物,如她所說,一起支持年輕人。



展覽詳情:
Wisdom of individuality時間:5月12日至21日地點:中環置地廣場中庭記者:陳煥欣攝影:許先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4/200204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