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lllard's的故事
一次,在一個朋友組織的聚會上,我大概冒犯了一位很有財的投資者,因為談到消費品,他總結了很多很多,而在我看來,這些總結太不靠譜。其實,我想說,不要隨便去總結,尤其不要只根據中國市場去總結,還要儘量掌握所有事實後再去總結。最好不總結,哪裡有那麼多老師和大師嘛。
關於百貨零售的一個論述大概就屬於這一類,據說其中一個論斷是「從未有過起死回生的」。其實,這個可以有!Dillard's就屬於這一類,至少在我眼裡就是這樣的。儘管對於Dillard's還不是那麼深入的熟悉,我還是迫不及待的想把這個故事梗概分享給朋友們。
Dillard's是一個家族企業,玩百貨的,300多家店,不算全國性的百貨,區域稍微集中一些,也沒什麼特色,2007年前,在各項指標上都弱於其他百貨公司。但它店舖的絕大多數都是自有物業,即便在經濟最糟糕的情況下,按照估算,其每股資產淨值(NAV)也在30-60美元之間。
2007年6月底,精彩的一幕出現了,對沖基金Barington Capital Group公開致信給Dillard's的董事長和CEO,要求公司會見他,並採納他們對公司的建議,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這大概算是拉開了積極投資者干預公司的序幕,必須提及,這時公司股價在35-40美元。
Dillard's的經營確實是每況愈下,此時開始了連續9個季度的同店銷售(SSS)下降的情形,伴隨著2008年美國金融經濟危機的深化,Dillard's的經營一落千丈,公司股價在2008年底2009年初跌落到了不可思議的2.8美元左右的水平!
沒錯,就是這個水平!我們不用任何懷疑,公司的NAV即便在2009年去折算,最保守估計也不會低於25美元,公司的流動性也不會出現問題,但是,這個價格出現了,甚至低於那些積極投資者當初介入價格的10%。
在2008年10月27日,美國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刻,Dillard's股價由12美元滑向4美元之下時,對沖基金Barington Capital和Clinton Group致美國證監會的信件披露,在致SEC的函件中,這兩位深套其中的積極投資者督促公司儘管更換CEO,以及更換董事會成員。
隨後的股價走勢,不需要我多說,大家也清楚了,從2009年初最低點3美元左右一直攀升至現在的歷史最高價78美元左右。
在2010年二季度以前,幾乎沒有人相信Dillard's真的華麗轉身(TURNAROUND),即便最有嗅覺的分析師,也只是認為其不會變的再差,而完全不知道其潛在盈利能力有多強。伴隨著2010年底公司主動與投資者交流溝通,大家才發現,原來公司的經營轉變早已於2007年下半年就開始了。
這些舉措包括關閉虧損的店面、裁員、大幅降低庫存水平、減少打折商品、引入新品牌、重新定位公司在百貨行業中的競爭位置等,甚至在2009年,更換了4位董事等等。
只不過這些舉措的實施,需要一些時間,見效更需要一些時間,卻恰逢2008年 金融危機,無疑加重了這種負面的表現,加上公司之前很少與投資者交流,保留家族企業的特徵,投資者對於公司進行的轉變無法洞悉,甚至洞悉了也不敢抱有奢 望。至於身先士卒的對沖基金,我想,個中滋味也必然是感慨萬千吧,他們一定會思考,股價的安全邊際到底是什麼,股價走勢真的能夠預示公司的經營狀況,公司 的潛在價值如何體現。但當一切折磨消逝,我想他們唯有笑談吧,守得云開見月明。
好了,故事講到這兒,差不多結束了,關於百貨,關於Dillard's,我們還會有更深入的分析,我想,也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