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Zynga收購工作室A Bit Lucky 欲擴大業務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2626/

9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社交遊戲公司Zynga今日宣佈收購一家遊戲工作室「A Bit Lucky」,該工作室主打「亞核心」類遊戲。

雙方未披露交易細節。不過考慮到該工作室只有20多名成員,且過去三年中僅融資800萬美元,此次交易規模不會太大。亦有消息稱,Zynga此次收購的價格在2000萬到2500萬美元之間。

Zynga目前正試圖扭轉屢屢下跌的股價。此次收購可拓展公司的業務範圍,或有助於股價反轉。

擴充產品線

Zynga總經理比爾·傑克森(Bill Jackson)在採訪中表示,此次收購將提升公司打造吸引核心玩家產品的能力。Zynga此前已在該領域發力。

A Bit Lucky的首席執行官弗雷德里克·德康 (Frederic Descamps)則表示,Zynga的目標與自己公司的產品路線相符。

「我們曾在Facebook上推出過一款社交遊戲,但數月後我們改變了方向,開始製作『亞核心』類遊戲。在過去幾個月中,我們一直討論未來的方向,以及如何在多平台上製作這類遊戲。最後事實證明這是最好的選擇,」他說到。

A Bit Lucky此前曾發佈兩款Facebook遊戲,《Lucky Train》與《Lucky Space》。由於專注打造新品《Solstice Arena》,這兩款作品於近期停止運營。《Solstice Arena》尚未發佈,不過計劃針對多平台開發,包括傳統PC、手機與平板電腦。

雖然「亞核心」類遊戲有許多定義,但德康稱公司的這款作品是多人即時戰鬥遊戲,可以在各種平台上共同進行。

德康表示,自己不擔心Zynga偏休閒類的玩家用戶群。「我相信Zynga的用戶規模是我們的數倍,他們有各種玩家。我本人是個超級核心玩家,但是也玩所有的Zynga遊戲。」

收購歷史

Zynga在今年三月曾斥資1.8億美元收購OMGPop公司,後者曾推出熱門手機遊戲《你畫我猜》。在2010年到2011年中,Zynga收購大小公司22家,總共耗資1.472億美元。

據A Bit Lucky官網透露,該工作室曾獲Accel Partners、Rembrandt Venture Partners、Blumberg Capital以及日本遊戲開發商Nexon的投資。今年年初,A Bit Lucky與Nexon一同在韓國發佈了《Lucky Space》。

截至今年6月30日,Zynga擁有現金、長短期投資總計16.4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50

美商會希望中美BIT談判2016年底完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493.html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召開前夕,第八輪中美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在華盛頓舉行,經濟協調、市場經濟地位、貿易與投資方面的諸多問題被討論。

據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網站信息,5月18日至19日,第八輪中美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會議期間,中方代表指出,當前中美關系基本穩定,但風險隱患不容忽視。雙方應管控好分歧,為兩國經貿合作創造條件。應澄清對全球化的誤解,客觀理智考慮對外政策,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解決貿易糾紛。兩國經濟界應積極行動,積累互信,實現雙贏。

與此同時,美國全國商會會長多諾霍則表示,希望中美能在2016年年底完成一份高質量全面的中美雙邊貿易投資協定談判(BIT)。

中美就TPP和RCEP加強對話

此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和美國全國商會會長多諾霍率領兩國30余位代表,圍繞中美經濟形勢、雙邊貿易投資、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宏觀經濟政策、產業與基礎設施合作、人民幣在國際經濟中的作用等問題展開坦誠討論,形成了許多建設性建議。

會後,中美雙方共同發表了《聯合聲明》,建議兩國政府緊密合作促進全球經濟增長,采取措施推動雙邊經貿關系,開展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盡快完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就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加強對話,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兩國企業在科技創新、“一帶一路”、開發第三方市場、可持續發展、健康醫藥等領域的合作。

中美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美國全國商會共同舉辦,被稱為中美經濟“二軌”對話,旨在加強兩國經濟界溝通認知,促進經貿務實合作,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議,為兩國關系發展註入正能量。

期待中美完成高質量BIT

在此次會議後,美國全國商會亦發聲明稱,期待下月在北京召開的S&ED,討論在貿易與投資方面的諸多問題。

“伴隨中國對美投資越來越增長迅猛,中美雙方人士都同意,對於雙方而言最大的機遇就是雙方政府可以在今年年底完成這項高質量且全面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 多諾霍表示,“雙邊政府也可以使用即將到來的S&ED與杭州二十國(G20)集團峰會等場合。”

根據中國美國商會在今年1月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約四分之三的受訪會員企業表示希望BIT能夠在2018年甚至之前簽署。

此前,據美國財政部與美國國務院於當地時間4月26日宣布,S&ED將在今年6月早些時候在中國北京舉行。美方將派出美國財長盧以及國務卿克里作為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特別代表出席此屆S&ED。

據美方介紹,此次對話將著重於兩國在短期以及長期具有經濟和戰略利益的雙邊、區域以及全球領域的機遇與挑戰。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5月16日應約與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通話,雙方就中美經濟關系和第八輪中美經濟對話準備工作等交換了意見。

與此同時,根據路透社報道,盧在此次電話中亦呼籲,希望中國可以繼續進行經濟改革,確保公平對待美國出口商,並減少過剩產能。

當天,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應約同美國國務卿克里通電話,王毅表示,中美即將舉行新一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並就籌備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密切溝通協調。“希望雙方繼續聚焦合作,妥處分歧,保持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勢頭。”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中美雙方就事關兩國關系發展的戰略性、長期性、全局性問題而進行的戰略對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21

前瞻中美S&ED: 期待BIT談判關鍵突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564.html

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將於6月6日到7日在北京舉行,這是奧巴馬政府在任內最後一次同中方舉行S&ED。雙方的願望清單上,談了8年多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位列三大議題之一,能否在奧巴馬任期內實現關鍵突破,受到廣泛期待。

在BIT問題上,美國財長雅各布·盧(Jacob Lew)表示“期待著看中方修改之後的負面清單將會是怎樣”,並希望中美BIT談判可以“能夠離終點線更近一點”。

與此同時,盧對人民幣匯率問題並沒有特別施加壓力,公開談話立場溫和。他表示,中國遵守了此前所做出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的承諾。

 

匯率爭議降溫

按照習慣,美方高級官員會將最希望討論的議題放在開場白中,這一次,他們集體新增了去產能問題。

上周五(6月3日)盧在韓國首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將在下周舉行的S&ED中敦促中方信守改革承諾,並治理目前正在幹擾國際市場的過剩產能問題。

6月5日,由《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楊燕青主持、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舉行的一場對話中,盧表示,即便僅從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方面來看,過剩產能意味著該國資源存在錯配,最終將破壞一個國家的經濟效率,他並希望中美能夠以在匯率問題方面溝通的方式來溝通過剩產能問題,言談富有勸說的味道,少有攻擊性: “我們看到在全球市場上出現的扭曲,就是因為過剩產能。中國經濟對於全球經濟和對於中美關系都至關重要。如果能夠在政策方面對此管控好,將非常符合中國利益。”

盧並表示,如以比國際市場價格更低的價格銷售產品,這對一個經濟體而言不健康:“你的經濟需要增長。今年需要增長,五年、十年、二十年後還需要增長。”

此前美國財政部集體發聲,敦促中方考慮去產能。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西慈(Nathan Sheets)在5月24日參加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的一場有關S&ED的研討會上呼籲中國能夠令其工業領域更能反映全球需求,且希望在S&ED中能就這一問題取得一些進展。

就在S&ED召開之前,美國商務部在一段時期之內對多種中國鋼產品實施了不同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懲罰性關稅,在5月26日,美國際貿易委員會還發布公告,決定對中國輸美碳鋼與合金鋼產品發起337調查。

針對美國目前上述行為,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6月2日的吹風會上表示,“我們有一個基本的原則,中美兩國出現貿易爭端,要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原則來解決之間的貿易爭端。”

“同時當雙方在貿易問題上出現爭端,要進行政策的溝通,要防止濫用貿易救濟手段。”朱光耀表示。

在匯率問題上,盧對於中方在令“人民幣匯率轉向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人民幣匯率有序流動”方面謹慎地表達了贊賞之情,對中方的掌控能力感到樂觀,並稱目前中方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盧認為,中方是否真有決心實現以市場為導向的匯率機制的標準,是看中方是否可以允許人民幣在向上和向下兩個方向波動,“市場有上行也有下行,是經常要浮動的。如果你的匯率更多基於市場,其測試並不是說只願在下行時向下走,真正的考驗是在上行時是不是願意升值。”

此前,盧在首爾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中方信守了在二十國財長會議中所作的避免貨幣競爭性貶值的承諾,並指出中方近幾月來動用外儲支持人民幣幣值的做法是與上述承諾相一致的。

根據《金融時報》報道,美國財政部前駐華經濟與金融特使杜大偉(David Dollar)認為,人民幣問題,“已經成為中美之間不那麽靠前的問題了”。

IMF此前認為,人民幣在2014年中實際有效匯率大幅升值,當前的人民幣幣值不再被低估。

BIT:期望中方修改負面清單

八年中中美BIT談判已經進行了24輪;在去年9月時,中美兩國元首都指示經濟團隊,要強力推進BIT談判。

2015年,中美貿易額已達到5584億美元,中美雙邊直接投資額已經超過了1400億美元,而且還在迅速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如同朱光耀所說,中美都要求對方更加開放市場,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以便本國的企業家分享對方經濟快速增長的收益。

以美國企業為代表的外企群體一直希望中方可以進一步開放市場。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吉莫曼在給《第一財經日報》的文件中表示:“服務行業應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但卻受制於投資限制,我們強烈呼籲中國開放市場,允許外國企業增加其向中國的投資。”

包括美國全國商會、中國美國商會等在內的遊說團體都希望盡早看到中美達成BIT談判:此前美國全國商會會長多諾霍表示,希望中美能在2016年年底完成一份高質量、全面的中美雙邊貿易投資協定談判(BIT)。

在BIT進展方面盧此次表示,期待能夠看到中國修改之後的負面清單,雖然“在此次S&ED期間可能不會看到,但是希望在S&ED結束之後不久的將來能夠看到。”

中美在2015年6月第19輪BIT談判中首次交換了負面清單,正式開啟負面清單磋商模式。隨後在2015年9月第7輪(S&ED)交換了第二輪負面清單。

此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中國沒有能夠在自己設定的3月底期限之前提交新的負面清單,並表示中美談判團隊將繼續密切接觸,致力於達成高標準的雙邊投資協議。

而中國商務部前任部長陳德銘3月在博鰲論壇上則表示,中美BIT談判“應該快到終點了,因為文本談判重要核心內容已經結束”,只不過目前雙方在負面清單上還有分歧,“美國要價很高”,中方在文化、電信增值業務等領域還存在一些分歧,再次是國家安全領域等。

陳德銘彼時表示,希望能在7月或8月之前完成談判。從此可以看出,在6月所舉行的S&ED亦將成為中美在BIT談判方面的重要節點。

不過,真正的挑戰和窗口機會也取決於美國國內政治對於自由貿易的態度。目前美國國會普遍存在著一股反自由貿易的政治文化,認為貿易和外國競爭導致了失業。而中美之間的這一BIT仍然需要美國參議院的贊成票。與此同時,就連奧巴馬力推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目前在國會得到批準的前景也十分黯淡。

西慈在回答一個相關提問時表示,這更突出了達成一個高品質且雄心勃勃的BIT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西慈期望,BIT不僅要“起到令中國市場開放的效果”,而且也要有足夠的政治信譽,確保其被批準。

“在本屆政府所剩不多的幾個月,具有非常好的機會,我們應該要加倍地努力,希望能夠取得進展,”盧表示,“希望能夠離終點線更近一點兒。”

西慈日前也表示,美方將投入一切資源,爭取在奧巴馬政府任內完成談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38

中美S&ED經濟成果清單滯後8小時公布 原則性提及BIT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605.html

中國在對外公布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戰略對話成果清單8小時後,再次公布了經濟對話部分的完整成果清單。

美國財政部前一天(當地時間6月7日)在網站上也陸續公布了的提供給美國國內的摘要和經濟成果清單完整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陸續對照了成果摘要和完整版之後, 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完整版本中,他最關註的部分是加上了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原則性進展。

此外,與摘要版一致的部分是,其中提及了美國實質性支持且承認了人民幣國際化,但全文未提中方關切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曾報道,從雙方談判結束到正式文本公布有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間差,是國際談判中的普遍狀況。多位曾深度參與中美S&ED過程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說,在最後的階段,成果清單由雙方工作人員各自整理、翻譯,經雙方修改同意並確認後,才能對外公布。而經濟對話成果清單也因為涉及的細節更多,比戰略對話成果清單,所需時間更多。

“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發生分歧,包括文字的表述等,雙方會通過外交渠道和工作層面來逐步磨合。”其中一位人士說,“比如視頻會議、電子郵件、傳真、電話溝通。”

原則性提及BIT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S&ED閉幕式上指出,與預期一樣,雖然雙方沒有也不會消除全部分歧,但達成了60多項經濟方面的成果。

對照中美分別公布的經濟對話成果清單,在第二部分——“促進開放的貿易與投資”中,出現了此前兩方都公開表態、十分關切的BIT談判方面的原則性表述。

相關表述是:“就正在推進中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美雙方承諾將於6月中旬交換負面清單改進出價,以反映雙方的共同目標,即致力於實現非歧視、透明、開放、自由的投資體制。中美雙方將加快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以期達成一個能有效促進並確保市場準入和運營的互利共贏的高水平協定。”

屠新泉對本報記者說,他在美國財政部6月7日公布的摘要中,完全沒有看到關於BIT的表述,當時非常吃驚——因為BIT談判是此次中美S&ED經濟對話部分,雙方最重要的訴求。現在從剛剛公布的完整成果清單來看,雖然加上了,也只是一個原則性表述。

“今年是中美BIT談判的最後時間窗口,因為一旦過了奧巴馬任期,不論下一屆是誰做美國總統,都得拖1~2年才有可能重啟談判。”他說。

“也許因為現在雙方還沒有表現出細化、明確的訴求,又因為對美國國內來說,太原則性也導致沒有參考意義,所以並未在此前的摘要中提及。”他說。

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本次S&ED就此問題達成一致還是有相當大難度的,但年底前,雙方從大局出發,各自努力,還是有希望達成一致。

“我分析,雙方的分歧還是在負面清單方面,美方嫌我方太長。”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則對本報分析稱,從表態來看,雙方都表達了達成一致的意願。如果一切順利,雙方將在今年秋季達成一致,給奧巴馬留下2~3個月的時間,去做國會工作,以求最終批準。

“出於各種考慮,在奧巴馬的日程之中,是把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的重要性放在中美BIT之前的,”周世儉說,“但也不排除最終考慮到大局,BIT的進展超過TPP。”

周世儉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美國對TPP中其他成員的出口總額,僅有美國對中國出口額的一半,“如果放棄這個大市場,孰輕孰重,他需要再掂量一下。”

中美訴求各有得失

從成果清單全文來看,中美雙方的訴求,各有得失。

周世儉此前對本報記者分析說,經濟對話中,美方本次主要關切有三點:人民幣匯率、產能過剩、BIT談判;而中方主要關切點是美國民用技術對華轉讓、市場經濟地位,以及BIT談判。

中方在人民幣匯率和去產能方面並沒有作原則性讓步。

比如匯率方面,中美雙方共同重申在2016年上海和華盛頓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期間達成的關於匯率的承諾,包括將避免競爭性貶值和不以競爭性目的來盯住匯率。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所確定的改革相一致,中方將繼續推動匯率市場化改革,允許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中方強調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

而美國財政部此前公布的摘要和目前完整成果清單,都有較大篇幅表述人民幣國際化部分。

完整成果清單表述為:中美雙方歡迎按照適用法律進一步發展在美人民幣交易與清算能力,在深化中國金融市場的同時,改善美國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渠道。雙方強調保持中國和外國金融機構公平參與人民幣交易和提供清算服務的重要性。中方承諾在美指定人民幣清算行,作為人民幣代理行清算之外的一個機制。美方歡迎中方初步給予美方2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並期待2016年底前美國機構獲得牌照。中國將根據市場發展和需求提高美國的RQFII額度。美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至少每年對在美人民幣交易和清算機制聯合評估一次。

“這表現了,繼去年人民幣加入IMF的特別提款權之後,美國政府對人民幣地位和價值的認可和接受。對中國政府來說,也是希望看到的結果。” 屠新泉說。

但中國一直關切的民用技術進口壁壘問題,也只是原則性表述為:“美方重申,繼續促進和便利商用高技術產品對華民用最終用戶和民用最終用途出口。雙方重申,繼續通過中美高技術與戰略貿易工作組深入並詳細討論共同關心的出口管制問題。”,並沒有深入展開。

此外,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則完全沒有提及。

前述多次深度參與S&ED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可以理解,在這個問題上,美方的非經濟因素考慮較多,立場也較為強硬。

他對本報記者說,中國政府此次在市場經濟地位的表態上,已經從此前多年,在雙邊自貿區談判中堅持的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轉變成重點關註貿易救濟項下的“替代國”這個技術問題。這也是一種策略,因為目前美歐國會、議會等方面壓力非常大,所以將重點改為要求美歐履行義務。由美國商務部自己決定改變對華貿易救濟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價格做法。

根據中國商務部提供的資料,6月6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出席第八輪S&ED吹風會,介紹“開放的貿易與投資”專題會議時的表述為:中方對美國在對華貿易救濟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價格做法表示關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日落條款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無關。中方要求美方按期取消反傾銷“替代國”做法。15條關乎是否履行承諾的問題。中美作為世界貿易的“領頭羊”,應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嚴肅性、權威性。

歐洲方面的最新進展是,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以中國市場未滿足歐盟有關確定市場經濟地位的五個標準為由,不支持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在美國國會中,民主黨更不占優勢,因此反彈的壓力也非常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75

商務部:中美雙方已如期交換了BIT負面清單的改進出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151.html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中美BIT談判都到了達成一致的關鍵時期。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今天在月度例行發布會上對在場記者表示,目前,雙方已經按計劃如期交換了負面清單的改進初價,正在通過緊鑼密鼓的談判推動取得新的進展。

“中美投資協定談判是大家都寄予厚望,但又不是那麽容易很快談成的談判。”他說。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上周的中美S&ED閉幕式上表示,雙方同意加快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將於6月中旬交換新的負面清單出價,力爭早日達成一個互利共贏的高水平協定。

美國奧巴馬政府的任期已經接近尾聲,是否能在任期內為未來美國經濟起飛留下相應的政治遺產,預計外界還需拭目以待。

中美BIT談判於2008年正式啟動。經過多輪談判,雙方在國有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透明度和標準制定等核心議題上仍存在分歧。但是,在2014年7月舉行的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後,雙方就該談判達成“時間表”,力爭2014年底前就BIT文本的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承諾2015年早期啟動負面清單談判。隨後,中美在2015年6月第19輪BIT談判中首次交換了負面清單,正式開啟負面清單磋商模式。隨後在2015年9月交換了第二輪負面清單。

中美分別是全球第一、第二大外資吸收國家,也是對外投資的主力。BIT協定的達成,將對全球的投資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聯合國貿發組織秘書長曾在2013年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就專門指出,希望能夠促成中美就此達成一致,以整合目前全球碎片化的跨境投資規則。

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本次S&ED能夠就此問題達成一致,還是有相當大的難度,但年底前,雙方從大局出發,各自努力,還是有希望達成一致。

“我分析,雙方的分歧還是在負面清單方面,美方嫌我方太長”,魏建國說。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院周世儉則對本報分析稱,從表態來看,雙方都表達了達成一致的意願。如果一切順利,雙方將在今年秋季達成一致。給美國總統奧巴馬留下2-3個月的時間,去做國會工作,以求最終批準。

“處於各種考慮,在奧巴馬的日程之中,是把TPP的重要性放在中美BIT之前的,”周世儉說,“但也不排除最終處於大局,BIT的進展超過TPP。”

周世儉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美國對TPP中其它成員的出口總額,僅有美國對中國出口額的一半。“如果放棄這個大市場,孰輕孰重,他需要再掂量一下。

6月6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出席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吹風會時介紹,中美雙方圍繞貿易、投資領域的重點關註進行了坦誠、深入的溝通。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發言中指出,互利共贏是中美兩國經貿合作的本質。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中美經貿關系的密切程度超出以往任何時候,已日益形成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希望兩國通過努力不斷縮小問題清單,擴大共同利益清單。作為貿易和投資大國,推動全球性的開放進程是中美合作的重要內容。在世界經濟陰晴不定的當下,兩國都應承擔世界經濟發動機的責任,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15

奧巴馬9月訪華 商界盼BIT破題

白宮宣布,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在9月2-9日訪問中國和老撾,期間出席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以及東亞峰會,這將是奧巴馬2009年就職以來第11次訪問亞洲,也是他最後一次訪問中國。

白宮指出,除參加G20杭州峰會之外,奧巴馬還計劃在亞洲推銷《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並幫助美國企業擴大向亞洲的出口。美國商界則期盼奧巴馬可以在訪華行程中,推動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

與中國領導人深度會晤

白宮此次宣布,奧巴馬此次訪華,突出了他對於G20作為全球經濟合作主要平臺以及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持續承諾。

訪華期間,奧巴馬將出席他任內最後一次G20峰會,重申各國需繼續維護自2009年開始所取得的進展,促進強大、可持續和平衡的全球經濟增長。他還將強調G20在推進公平競爭和廣泛經濟機遇方面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奧巴馬將在杭州與中國國家領導人進行深度會晤,討論涉及全球、地區和雙邊等方面的廣泛議題。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主席弗里斯比(John Frisbie)對此表示,美中雙方在奧巴馬政府卸任之前能夠達成BIT談判是至關重要的。他認為,BIT將為外資投資鋪平道路,“一個高質量的中美BIT將令美國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時擁有更好的市場準入,以及同中國企業一樣的權利”。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6月的例行發布會上曾表示,中美雙方已經按計劃如期交換了BIT新一輪負面清單的改進初價,且正在通過緊鑼密鼓的談判推動取得新的進展,進入“最實質性的談判階段”。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希茨(Nathan Sheets)也在今年5月表示, 希望爭取在奧巴馬政府任內完成中美BIT談判。

始於2008年的中美BIT談判,目前已經進行了24輪。2013年7月,在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中美雙方首次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模式進行實質性談判。2015年6月和9月,雙方交換了兩輪負面清單。

業界普遍認為,9月初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將是推進談判的兩個主要時間窗口。

首訪老撾推銷TPP

奧巴馬此次還將訪問老撾,與老撾國家主席本揚會晤,他將成為首位訪問老撾的美國總統。在訪問老撾期間,奧巴馬將參加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以及東亞峰會。

白宮稱,在美國-東盟領導人峰會上,奧巴馬致力於強化與東南亞各國經濟合作,目前東南亞區域國家是美國第四大貿易夥伴,奧巴馬希望可以通過此行同該區域加強應對地區和全球性挑戰方面的合作。

在東亞峰會上,奧巴馬將與區域領導人一道,協調推進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同時,他的重點日程還包括推銷TPP。TPP仍被奧巴馬視為確定美國在亞太地區領導性地位的核心外交和經濟政策,他希望美國國會能在明年1月20日他離任前批準TPP,並希望充分利用11月8日之後的跛腳鴨時期推動對TPP的批準,正如他所說:“我現在還是總統。我贊同TPP。而且我覺得我的看法更好。”

可惜的是,由於得不到兩黨任何一方候選人的支持,參眾兩院尚無在11月大選結束後的“跛腳鴨”期間對此進行投票的計劃。

即便是奧巴馬政府官員再打“中國威脅論”牌也無濟於事了。日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首席代表弗羅曼(Michael Froman)再次警告:“如果不能通過TPP,將把通往全球化的鑰匙雙手奉給中國。”

在8月12日,奧巴馬政府悄悄釋放出一項《行政行為聲明》,表明白宮已正式通知國會將把有關TPP的法案送至參眾兩院的議員面前。

對於TPP能否最終通過,美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兼總裁霍赫貝格(Fred Hochberg)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謹慎樂觀”。不過他也承認目前美國存在貿易保護主義的論調。

TPP歷經5年多的談判,在2015年10月達成一致,其中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2016年2月正式簽署協定文本,目前還需獲得各國立法機構批準才能生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57

美前財長否認“中國投資威脅論”:支持中美BIT繼續完成

近年來,中國不僅在多邊貿易方面大步前進,在直接對外投資(FDI)方面也大幅上升。然而國際社會對“中國投資威脅論”的聲音此起彼伏,不乏觀點認為中國對外投資出口擠占了他國的市場份額和就業崗位。在眼下的美國大選期間,“對華強硬”的情緒似乎也愈發強烈。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近期,保爾森基金會主席、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Hank Paulson)撰寫了“闡明中國在美投資”,表明應“繼續支持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完成”, “中國的FDI很可能繼續大幅增長,成為中美之間又一重要而有益的經濟紐帶。這一紐帶發揮其最大作用是可以支持美國就業,甚至貢獻工作崗位。”保爾森認為,許多工作流失並非由於貿易,而是由於科技進步迅速、生產效率提升所致,在美國、中國都是如此。

保爾森也認為,由於中美之間的文化和法律法規差異、對目標市場與機遇的理解不同、政治動態和信息不對稱等原因,中國在美投資可能仍會面臨一定挑戰。“中美BIT的最終完成將提高跨境投資規則和相關機構的可預測性。”

“‘全球化’很容易就被美國用作解釋當前眾多問題的‘替罪羊’,這比起解釋例如教育、基建、稅收、匯率政策、信息化等更複雜的細節要容易得多。”美國黃氏跨國公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白永輝教授(Jean-Marc F. Blanchard)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美兩國其實都不會反對達成BIT協定,但問題在於雙方如何滿足各自的需求,美國希望的是建立在負面清單上的市場準入、提升透明度等。”

中國對外投資增速迅猛

早在2014年,中國的對外投資總額為1160億美元,略超日本成為了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不過,直到近十年,中國投資才開始多元化發展,投資重心從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轉向了發達市場。

不同於“中國投資威脅論”,保爾森認為,中國在美投資開始維持或創造當地就業崗位。在一些項目中,中國投資人為美國企業提供成長資本、幫助其擴大產能。對於另一些項目,通過與中國投資人成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一些美國企業發掘了中國市場的新商機。此外,中國市場的規模與容量可觀,創新性的美國初創公司得以快速量產新產品,降低新興技術成本。“從這一意義上,中國投資將造福於面臨激烈全球競爭的美國中小企業、制造商、初創公司、農民和農場主。”

保爾森認為,宏觀經濟推動力的變化、外匯儲備的積累、獲取管理與技術知識、品牌建設與加強創新等是主要推動力。

“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已經意識到,中國現行的增長模式正在失去動力,迫切需要進行經濟再平衡,減少對固定資產投資、出口與高能耗工業化的依賴,提升經濟附加值與科技含量,提高服務業的經濟地位,從而打造一個以中產階級和消費者為導向的經濟體。”

2014年,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頂峰,約四萬億美元。政府註資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並且允許部分國企使用外匯儲備在海外投資更高回報的資產。另外,中國也設立了對外投資的專項基金。

其他因素也導致了中國資金流向美國市場。例如,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交通運輸成本相對昂貴,對於一些行業來說, 在終端用戶與消費者市場附近成立制造樞紐和供應鏈更符合企業的經濟利益。農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迄今為止,中國在美最大規模的交易之一就發生在這一行業,即2013年雙匯對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的收購。

保爾森認為,雙匯投資案凸顯了中國FDI的另一動機:獲取管理與技術知識。“國內投資企業正在學習如何管理國際性業務。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公司完全可以借助知識轉移,向全球最佳實踐靠攏。”

此外,隨著中國意識到自己缺少全球性品牌,建立國際品牌、增強包括人力資本在內的創新能力等目標對中國投資者來說變得緊迫而重要。

中國對美FDI仍面臨挑戰

雖然態勢一片大好,但中國直接投資依然面臨著挑戰與阻礙,未能發揮全部潛力。保爾森熱認為,其中一些問題不可避免,但也有美國政府出於國家利益考慮而施加的阻力,其中有一些則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

在他看來,中國絲毫不能忽視這些障礙和阻礙帶來的影響。關鍵性挑戰包括以下幾點。

• 觀念差異:無法達成一致

雙方的誤解是一項根本性挑戰,這也並非意料之外,因為大多數潛在的中國投資者並不充分了解美國市場,特別是一些規模較小的民企。保爾森認為,更讓未來外資環境堪憂的,是美國國內日益增長的公眾情緒,這些情緒被兩黨的一些政客進一步利用並強化。

對於交易雙方,特別是涉及中國投資者的交易,處理和緩解政治顧慮顯得愈發重要。中國投資者的確還需要學習適應,不僅是處理在聯邦層面的政治問題,還需要應對投資所在地的本土政治。這並非易事,也不存在萬全之策。保持高度透明,嚴格遵守交易的法律流程與規範是一切中國投資者都必須遵守的基本前提。

• 投資政策影響兩國市場

中國

中國的資本賬戶尚未完全放開,中國投資者將資金轉移到海外時,交易成本依然偏高。若這一障礙能得以解決,僅此一項就能幫助更多中國資本流向美國等其他市場。

此外,若中國對外投資的審批流程能進一步簡化, 公司將對投資項目擁有更大的管控與決策權,進一步減少對中國政府的依靠。“中美BIT若能完成,不僅會有助於中國市場打破壟斷,經濟事務上的積極進展也會鞏固兩國間的互信。”保爾森稱。

雖然越來越多的中國私人投資者正投資海外,但國企在融資和政策環境上(例如外匯儲備的獲取)依然享受優惠政策。大型國企有許多為海外投資融資的辦法,民企可能被擠出局。

美國

外國投資的國家安全審查

中國投資者和政府時常將美國政府的國家安全審查看作是投資交易的重大阻礙。2012-2014年間,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審查的所有案件中中國占19%,緊隨其後的是英國(15%),加拿大(11%)與日本(10%)。尤其是被視為關鍵性基礎設施與技術的行業,包括能源、電信、信息技術與國防等,都有可能導致該委員會的介入。

保爾森認為,在收購流程的早期, 中國投資者就應當明確潛在的國家安全問題,進行徹底盡職調查,尤其是在當前環境下,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範圍似乎在不斷擴大。為了以開放的姿態正確完成流程,投資者必須聘請經驗豐富的法律顧問。法律顧問需要熟知國家安全問題可能帶來的影響,了解華盛頓特區的政治動態,清楚如何與相關的議會委員會打交道。

與州市一級合作

美國體系呈現去中心化特征,各州州長或者更低一級的各市市長在招商引資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他們的職權不同於中國地方政府。美國州長與市長可以提供優惠稅收政策,簡化行政上的繁文縟節,甚至幫助投資項目選址。大多數時候,州長與當地政府官員並不直接參與交易,也無法為項目動用大量的州資源。考慮到投資所在地的社區可能從未接觸過中國投資,與州市一級的官員和其他當地利益相關方攜手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積極與美國媒體溝通

不可忽視的是,美國的媒體風格主動,有時甚至有些攻擊性,中國投資者應對這樣獨立私營媒體的經驗缺乏,使得與美國媒體打交道也成了難題。在整個交易期間,周密與積極的溝通戰略必不可少,投資意圖、項目如何融入和造福當地經濟都需要加以闡述。當然,這不僅限於地方層面,在聯邦層面,積極主動的溝通戰略需要同步展開,以保持高度透明,避免不必要的政治化解讀。

中美應保持開放友好的投資環境

盡管存在上述挑戰,但保爾森表示,考慮到赴美投資強大的經濟動力與中美經濟的互補性,中國資本依然會繼續尋求美國的投資機會。而且即使大多數情況未必如此,許多時候,接受中國資本也符合美國利益。但為了真正激發這一潛力,爭取中國資本,美國需要積極與其他發達市場競爭,同時,不管當前政治風向如何,都應保持開放友好的投資環境。兩國政府都應當:

• 保持經濟開放,接納外國投資,克服國內選民與利益集團的政治施壓。

• 避免設立外資完全禁入的行業,國家安全審查須公正透明。

• 在投資項目中避免報複性行為擡頭。

• 繼續支持中美BIT的完成。

保爾森認為,為提高投資的成功幾率,牢記以下原則大有裨益。

• 所有的收購都存在政治因素,獲得收購或新建工廠所在地所有利益相關方及社區的支持總是有益的。

• 對於狀況良好的美國公司,任何外國投資者的收購都會面臨政治阻力。另外,美國公眾通常不喜歡政府所有或控股的公司。中國國企的收購將會受到更嚴密的審查。

• 除了盡可能保持信息透明,建議外國投資者聘請高水平的金融、法律與溝通顧問。

• 幫助當地經濟保留或創造就業的收購項目,更容易獲得被收購方與當地政府官員的支持。

• 在美國市場運營的中國公司與收購項目將成為美國了解中國的窗口。

最後,保爾森也強調,任何收購美國公司的外國買家必須牢記以下兩條準則。首先,收購必須根植於經濟考量,避免出價過高。最佳的收購應當提供協同效應,以使買方促進美國公司與員工發展,比如提供新的市場機遇,或進入買家所在國市場的機會。收購完全不相關行業的公司時,買家僅起到出資作用,此類項目幾乎註定失敗。

此外,交易完成並不是故事的尾章,收購後留住人才是關鍵,包括如何安排薪酬體系與職場晉升機會,激勵管理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33

中美經濟高官再通電話,BIT談判進入最後窗口期

10月23日晚,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應約與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通話,就中美經濟關系有關問題交換了意見。上周日晚間,新華社出了一條通稿,內容只有這麽短短一句話。這背後傳達了什麽樣的信息?

《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多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已經進入最後時間窗口。此時的通話,有可能會涉及該主題。

公開消息顯示,最新一次談判,即第二十九輪中美投資協定談判,於9月19~23日在華盛頓舉行。雙方圍繞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就推進談判達成的重要共識,就協定文本遺留問題和負面清單進行了深入磋商。

前述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補充說,目前雙方還在談判,主要在負面清單上爭取縮短差距,但現在又產生了開放對等原則等新問題。

領導通話說些啥

中美雙方領導人通電話的頻率怎樣,一般都說些什麽?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據公開消息進行了不完全統計,23日晚間的通話是今年以來雙方的第六次電話溝通。其它五次時點的選擇多圍繞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杭州G20峰會等重大事件,話題包括但不限於市場化的匯率、中國支持居民收入增長的重要性、氣候變化等。

一般來說,涉及雙方領導人通話的消息都非常簡短,很少涉及具體的內容,但往往也預示著未來雙方可能有大動作。

其中值得註意的是,新華社9月2日的電文, 披露內容是最豐富的一次。

當時,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表示,中美雙方經濟工作團隊為籌備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杭州峰會和中美元首會晤保持了高效溝通,做了重要的政策準備。中美率先在峰會前完成二十國集團框架下化石燃料補貼同行審議,有助於推進兩國經濟結構改革,並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雅各布·盧表示,美方願與中方共同努力,推動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和美中元首會晤取得成功。雙方如期完成同行審議,將鼓勵更多二十國集團成員開展這項工作。

在這之後的9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杭州先後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交存中國和美國氣侯變化《巴黎協定》批準文書。這一消息刷遍了全球主流媒體的頭條。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與美國財政部長之間通話機制的報道,最早見於2008年。

2008年12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與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保爾森通話,就即將在北京召開的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進行對話。

此後,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10年~2012年,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的通話次數多達8次。

2013年開始,美國財長由雅各布·盧接任,中方對等進行聯絡的國務院副總理由汪洋接任,之後雅各布 ·盧開始與汪洋進行通話,直到最近這次通話,近4年間,雙方通話次數多達18次。

中美BIT談判箭在弦上

那麽23日晚時點的通話重點內容會涉及哪些?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便是中美BIT談判。

當前已接近奧巴馬任期的尾聲。能否達成中美BIT,成為其政治遺產,也是各方關註的焦點。

聯合國貿發組織秘書長基圖伊(MukhisaKituyi)2013年在日內瓦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中美分別是全球第一、第二大外資吸收國家,也是對外投資的主力。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若能達成,將對全球的投資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亦曾對本報記者分析稱,如果一切順利,雙方在今年秋季達成一致,才能給奧巴馬留下2~3個月的時間去做國會工作,以求最終批準。

自2008年開始,中美BIT已經走過8年。前述消息人士補充說,目前雙方還在談判,主要在負面清單上爭取縮短差距,但現在又產生了新的問題,比如開放的對等原則。

不過,以英國脫歐帶來的“逆全球化”趨勢,以及激戰正酣的美國大選,都給中美BIT最終獲得批準的可能性大打折扣。這一點,從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議題目前在國內大選中被打壓的狀況,便可見一斑。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狀況也同樣不樂觀。就在8月末,法國總統奧朗德稱,TTIP在奧巴馬離任前都不會有最終結果,他表示談判陷入了困局,雙方明顯不夠對等。此前德國經濟部長Sigmar Gabriel也表示,在美國大選前無法達成協定。

中美BIT進展

9月初,距G20杭州峰會開幕之前數小時,中國商務部公布消息稱,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取得重大進展:雙方交換了第三次負面清單改進出價,還就文本遺留問題進行了深入談判,並在重要議題上達成共識。

9月3日,習近平在杭州會見前來出席G20峰會的奧巴馬時強調,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方向不動搖,將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並繼續為其提供良好營商環境。希望中美雙方共同努力,爭取早日達成一個互利雙贏的雙邊投資協定。

同一天,與外資準入便利化、擴大貿易開放相關的信息在G20場外不斷釋放。

9月3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修訂涉外商企業對華投資的四部法律,核心內容是把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審批改為備案,就是說對外商投資企業,今後在負面清單之外的行業內進行投資,不需要審批改為備案即可。

中國商務部當天下午公布了《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暫行辦法也於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BIT談判自2008年正式啟動,經過多輪談判,雙方在國有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透明度和標準制定等核心議題上仍有分歧。但2013年7月在兩國元首共同推動下,雙方宣布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為基礎進入實質性談判階段。

經不懈努力,雙方於2015年初基本完成了協定文本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的談判。2015年6月,雙方首次交換負面清單出價,開啟負面清單談判。之後,雙方針對各自的負面清單進行了數輪密集談判,並在此基礎上分別於2015年9月、2016年6月和9月三次交換負面清單改進出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06

BIT為何8年未談成 中美貿易報告解密原因

當地時間1月9日,美國奧巴馬政府發布了任期內最後一份有關中美貿易的分析報告——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下稱“USTR”)遞交的近200頁的《中國執行世界貿易組織承諾2016年度報告》。該報告除了表揚奧巴馬政府執政期間同中國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取得的進展,還揭露了中美雙邊投資協定(下稱“BIT”)未能在其任期結束之前完成的原因。

外媒報道稱,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及其新的USTR班底如何看待此份報告內容,很可能關乎中美經貿未來關系發展態勢。目前特朗普所挑選的USTR候任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是一位老練的貿易談判代表和對華貿易“鷹派”。

入世15年中美雙贏

上述報告顯示,2015年,美國對中國貨物出口達到1160億美元,自2001年中國入世以來,增長了505%,成為美國在北美之外的最大貨物出口目的地;2015年,美國對華服務出口達到480億美元,自2001年以來增長了802%,中國的經濟改革對於中美來說實現了雙贏。

上述報告稱,如果中方能夠持續改革,將有利於中美經貿關系釋放潛力:一方面將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方面則將令美方獲益,並促進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增長,以及中美貿易與投資關系平衡,進而幫助全球經濟實現增長。

該報告認為,雖然中國入世15年來逐漸朝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方向,但中美貿易依然難免分歧。而在貿易執法方面,美國通過世貿組織(下稱“WTO”)發起的針對中國的貿易爭端調查數量也遠超其他WTO組織成員。

報告還指出,在2016年,中美在過剩產能和ICT產業等方面做出了有效溝通。譬如在過剩產能方面,中方承諾將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增強市場功能並鼓勵調整。在其中有關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上,我國國務院發布了有關“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的指導方針,並承諾采取進一步措施,確保在鋼鐵工業發展中具有更強的市場導向以提高效率,並在此過程中逐步減少過剩產能。

在1月11日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陸慷表態稱:“中美經貿關系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中美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兩國經濟高度互補,開展互利共贏合作潛力巨大。經過將近40年的合作,它為中美雙方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很多實實在在的經濟社會效益,比如增加就業等,同時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動力。”

為何BIT仍未達成

自2008年始,中美BIT談判已經進行了8年之久,並立誌要達成一份“高質量”的雙邊投資協議,且在2016年奧巴馬政府任期結束之前屢次傳出加速消息。奧巴馬政府更是由美國財長盧多次親自放風表示,要在奧巴馬政府任期內完成BIT談判,且如果不能完成談判,也要盡力推動談判接近完成。

在上述報告中,USTR指出,中美持續尋求締結一項高標準的雙邊投資協定。2013年,中國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與美方開展BIT談判。但截至2016年12月,該談判仍在進行中。

該報告指出,在2016年12月,當中方全力同美方進行BIT談判時,中方仍未能夠決定是否可以“充分減少其投資限制,以便順利完成這些談判”。

實際上,特朗普的勝選很可能擾亂奧巴馬政府的正常腳步。就在特朗普當選之後,一位長期從事中美貿易的資深美商就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看來BIT短期達成是沒有希望了。

此前中國美國商會主席吉莫曼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指出,預期BIT將在2017年末或2018年初完成,“確實能夠預見,在2017年,將會有更多人關註雙邊貿易與投資關系的基本公平,也會有更多人關註美國公司是否獲得互惠待遇,來確保它們在華市場的機遇等同於中國在美國市場得到的機遇”。

而11月中旬在美國華盛頓出席第27屆中美商貿聯委會的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表示,在中美BIT談判最新負面清單出價中,中方在銀行、證券、保險、電信、文化、互聯網、汽車等美方關心的領域開放度都高於自貿試驗區。

美國去WTO投訴中國最主動

不過奧巴馬政府在這份報告中抱怨道,中美之間在貿易和投資關系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都源於中方在經濟中的政策以及國企在經濟中的作用,導致了貿易扭曲以及貿易摩擦,而當中美無法進行有效對話時,美方也積極使用WTO爭端解決機制。

上述報告指出,自中國加入WTO以來,美國在WTO向中國提出了20例起訴案件,是WTO其他成員國對中國提出的WTO案件的兩倍多。

就在2016年12月底距離卸任僅剩一個月左右時間,奧巴馬政府在任內第15次向WTO投訴中國,指控中國通過關稅配額(TRQ)制度限制美國的大米、小麥和玉米等農產品進口,受影響產品總價值在35億美元左右。

僅在2016年一年,奧巴馬政府就在WTO向中方起訴了3項新的案件。而在過去8年中,美國在WTO針對貿易夥伴發起的24次法律行動中,超過一半目標都針對中國。在外界猜測特朗普上臺可能在對華貿易問題上采取強硬態度的背景下,奧巴馬政府此舉令局勢變得更加緊張。

美國副總統拜登則在美國第13次向WTO投訴中國時表示,在推行美國貿易法方面,這屆政府“比史上任何一屆政府都要更積極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86

李克強集中回應國際經貿:希望與歐盟加快BIT談判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5日答中外記者問,中美雙邊經貿關系作為第一個問題被在場美國記者拋出,而中歐雙邊貿易則作為倒數第二個問題壓艙。

其他問題,則直指中俄、中國東盟、中日與朝鮮半島局勢,並包含雙邊及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等區域自貿協定。

值得註意的是,對於中歐雙邊經貿關系問題,李克強尤其喊話說,中國提出和歐盟加快談判雙邊投資協定(BIT),希望能夠得到積極的回應。有一個高水平的BIT,那必將會有助於雙方擴大相互開放。

對於曾經由美國主導,但現在美國已經退出的TPP,李克強回應稱,關於區域的自由貿易安排,涉及中國的,有條件的,持開放態度,願意去進行推動。但不會越俎代庖,不會超越區域去做不應是中國做的事情。

TPP後傳:中國力挺全球化

當全球都在關註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否會出臺重磅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歐洲新一輪選舉又將展開。

特朗普上任伊始即宣布退出TPP並重談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還稱將通過雙邊談判的形式來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並服務於“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即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和維護國家安全。

應太平洋聯盟輪值主席國智利邀請,中國政府拉美事務特別代表殷恒民大使率團出席14日~15日在智利舉行的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高級別對話會。此舉引起熱議,有觀點認為這是中國將參與TPP討論的信號。

李克強在記者會上回應稱,在全球化進程受到一些非議或者在某些方面有挫折的情況下,中國始終堅持一貫的立場,那就是:維護經濟全球化,支持自由貿易。

他也指出,全球化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分配,但不是全球化本身的問題,而是應對的問題。中方也願意和世界各國一道來改善全球治理體系。全球化和世界的和平發展合作是一體的、不可分的。關起門來以鄰為壑,解決不了問題。

硬幣的另一面,是同期依然在進行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談判。RCEP第17輪談判已於2月27日在日本神戶開幕。分析人士認為,在TPP前景不明的情況下,RCEP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參與國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等議題上還未達成一致。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學院院長屠新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RCEP目前的進展主要看日本。日本制造障礙的主要原因,還是不想讓中國主導,這也是日本一貫的態度。

此外,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一些經濟結構依賴自由貿易的國家和地區正逐漸向中國聚攏,包括新西蘭、秘魯、智利、瑞士、澳大利亞等,在已有的自貿協定基礎上重新啟動了與中國的升級談判聯合研究。其中,智利和新西蘭已經與中國啟動了談判。

中國商務部網站發布的最新消息又稱,2月20~24日,中國-加拿大自貿區聯合可行性研究暨探索性討論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加拿大位於北美大陸,鄰近美國,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

李克強喊話中歐BIT

在本次記者會上,李克強公開喊話,中國提出和歐盟加快BIT談判,希望能夠得到積極的回應。中國始終支持一個團結繁榮穩定的歐盟,也支持強大的歐元,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因為這有利於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文明多樣化。“我對歐盟的前景是樂觀的。”

中國歐盟商會在最新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產業政策對弈市場力量》報告中呼籲,在達成內容充實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方面,最好能於2017年底前完成談判。

原本,作為全球FDI流入居於前兩位的中美,都曾有意願將目前全球碎片化的跨境投資規則體系化,達成中美BIT。但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之後,與TPP類似,中美一直在談的BIT也陷入尷尬的處境。

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消息,2016年10月31日到11月6日,中美BIT第31輪談判在華盛頓舉行,雙方繼續就文本和負面清單進行深入磋商。

彼時,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難!達成協議,需要雙方更強的政治意願。即便達成,國會通過更難,將曠日持久,變數很大。”

上海瑞士中心主席莫西·尼古拉斯(Musy Nicolas)常年往返於中瑞之間。他相信,面對特朗普的政策壓力,不論中國還是歐洲,都可以更好地團結在一起。

“事實上,瑞士企業的信心在提升,如果美國企業受到壓力離開中國市場,瑞士和歐洲企業在中國便會有更多機會。”莫西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中國若成功改革,對中瑞商界帶來的影響,將大大超過特朗普的沖擊。”

莫西也在默默關註特朗普對中國政策的進展。而他也被中國在特朗普上臺前夕出臺的積極引進外資的優惠政策所吸引。

除了希望歐盟通過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來解決目前雙邊經貿失衡的問題,整個記者會上,李克強花了相當多篇幅講述中方對於包括歐盟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的開放立場。他說,因為處於價值鏈的高端,歐洲企業在中國不僅有錢可賺,而且還是賺大頭。“即便暫時沒有BIT協定,我們也會不斷擴大對歐盟企業的準入,讓歐盟企業在華投資和中國企業一樣,只要註冊了,就一視同仁。”

“中國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但關起門來也辦不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們的開放大門會越開越大。”李克強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