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58同城,憑什麼上市?!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834.html

雷軍對姚勁波說,本以為58同城有點非主流,聽你講了這麼多,原來58同城是個這麼成功的公司。

姚勁波堅信,在巨頭中生存,你就要干的是他們不願意幹的苦活、髒活。他更相信58同城可以將搬家公司、房產經紀人的工作場景從線下搬到線上。他通過超過3000人的地推團隊向並不富裕的城市游商收費。他花了8年時間試圖證明58同城可能會成為服務領域的淘寶。他有可能成為中國站長圈的頭號創業家。

今晚,58同城上市,外媒稱它將掀起中概股赴美上市的小高潮。58同城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58同城上市後業績表現會如何?請看《創業家》雜誌11月刊封面文章《58同城憑什麼上市》。

8年來,58同城通過3780人的地推團隊把「城市小廣告」搬到了網上。姚勁波做成了人們認為不可能的事:從城市游商身上賺錢。

姚勁波所求甚大。58同城高級副總裁陳小華對《創業家》說,「把58同城幹成一個市值1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對老姚來講絕對不叫成功,馬化騰他們該怎麼看你還是怎麼看你,不就是個小公司的老總嗎?」

姚勁波是湖南人,1976年生,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10年前,他靠給人建網站、倒賣域名獲得第一桶金。離開中國萬網創辦58同城前,他還是學大教育(NYSE:XUE)的聯合創始人。

2005年,受Craigslist的啟發,58同城開始將樓梯口的小廣告、報紙的豆腐塊廣告、小區的廣告欄搬上互聯網。它成了搬家公司、房產經紀人等本地生活服務業者的信息發佈平台。2009年左右,姚勁波確定了58同城作為在線營銷平台的商業模式:向小微企業收取名為會員費的在線推廣費,並且讓會員為了出現在58同城更好的位置競價。前者成為58同城營收的基礎,後者則負責提高毛利率。

在中國,有5300萬家小微企業。這些城市游商的文化程度不高,員工屈指可數,年營業額低微,姚如何讓他們從兜裡掏出錢來?

姚建立起一支最終多達3780人的線下銷售團隊和超過400人的客服團隊。他們通過電話和拜訪把400萬家小微公司拉入了互聯網,其中有近30萬家向58同城付費。姚對《創業家》描述這一艱苦的過程為「干髒活、苦活」:「髒活、苦活就是壁壘。」

2010年,58同城的營業額達到了1100萬美元。2013年前三季度,這個數字變成了1.0044億美元,並且實現了878.5萬美元的淨利潤。在這家公司成為全球分類信息第一平台的路上,趕集網是最後一個對手。2011年,今日資本拉著趕集網試圖改寫行業格局,挑起了線下的廣告戰。據《創業家》瞭解,在華平投資「對手要是投1個億,我們就投2個億」的鼓勵下,58同城的6900萬美元廣告費讓對手無力應對。58同城相信自己的行業地位已經奠定,姚勁波宣稱,同行們再跟58同城打沒有任何意義,他們「應該轉型」。

姚最近在媒體上說:「我最崇拜的企業家是馬云,他做的事情,跟我要做的事情很像。」

在姚看來,馬云把中小製造業者帶入互聯網,自己則是把規模更小但總量巨大的本地生活服務業者帶入互聯網。「58同城是往平台方向走的,這就是我們沒有賣掉而選擇獨立上市的原因。在我能看到的未來中,58同城甚至能向阿里巴巴這個級別努力。」

i黑馬註:馬云做的事和58做的事很像?在廣義上的抽象商業模式,似乎合理,都是在對商品和服務進行C2C於B2C的整合,但具體分析,可以發現,品類的不同,以及標準化程度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都會限制公司的天花板高度。在上市之時向阿里巴巴靠攏,或多或少能為58做一個好的背書,而開盤後公司股票大漲50%以上,或多或少印證了姚勁波概念植入的成功。

 

【一】姚勁波談58同城的軌跡和經驗

 

又一個取得階段性成功的「Copy to China」創業故事:中國創業者發現了美國的靈感,他在本地化的過程中以髒活累活為壁壘,甩開一干競爭對手後,去了紐交所。姚勁波也經歷了從模仿到創新、從在意外界到堅定自己的過程。他的經驗是:1.總得有些正面的數據讓你相信自己堅持的方向沒錯;2.創業無法取巧;3.找到最強的人,然後相信他。具體如何實現?以下為姚勁波口述,由《創業家雜誌》進行整理: 

 

分類信息市場爆炸就是在這兩年,但跟電商比,我們現在只到它2003年、2004年的階段。我們這個事情要真正成功還需要10年。

58同城最開始模仿的是Craigslist。美國的DIY文化盛行,家裡的汽車壞了,自己去修,中國則存在著遠大於美國的准中介服務群體,有100萬個房產經紀人,僅北京就有超過1000個搬家公司。所以我們做了兩年後基本上不再看Craigslist。而且Craigslist一直是公益性質的網站,我們則是拿了投資成立的公司。我需要獨立把贏利模式給探索出來。

免費可以把人吸引到你的平台上來,我們早期的口號就是免費發佈信息。58同城的用戶量每年都在漲,早期很多廣告商找我們談首頁廣告,我們並沒有興趣。廣告是不可持續的,而且會把你的心態搞壞。本地生活服務的商戶就給58同城幾千元錢,如果你今天簽了一個30萬元的單,以後所有人都不會再去管那些小客戶了。所以我就做了個簡單粗暴的決定,58同城不做大客戶,也不做品牌廣告。我現在不依賴任何一個客戶。

從2005年創業開始,我們就一個個地問在58發佈信息的商戶,我做什麼你才會滿意?客戶告訴我們,我們沒有把他的信息排到前面,或者我們把他的信息刪了。在我們看來是件小事,但在那個人看來就是件大事:搬家公司是12月回家過年,還是1月回家過年,跟58同城提供的服務是有關係的。

於是58同城成了聯繫商戶和用戶的平台。300多個城市的人可以在58同城分門別類地查找他需要的本地信息,經營本地服務的商戶可以利用58同城更好地營銷自己。2009年左右,我們又參考了百度、淘寶,終於把用戶需求整理成了會員產品。58同城給商戶一個認證,再給商戶一個模板生成他的網站,他在58同城發佈信息的功能更強大。現在我們每個季度有400萬活躍的商戶,其中近30萬向我付年費,年費是什麼概念?只能在報紙上登半個月的分類廣告。我們跟淘寶一樣,掙的是推廣費。在會員費的基礎上我們還發展了競價,現在佔我們的比重越來越高,將來可能會超過會員費。

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都知道這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它們也知道這個市場要起來可能要經過10年或8年,需要用幾千人去教育這個市場,可能還會虧錢。我們的商戶比百度的更小,可能連電腦都沒有,是支付互聯網廣告費的最微小單元。百度內部曾經討論過三四次要不要做分類信息這個業務,在什麼環節打住了?58同城還在虧錢,我們需要進去嗎?

要做分類信息就必須有線下,但巨頭們想用某種合作的方式實現它,現在還是想避免線下。你幹的是他們不願意幹的苦活、髒活,線下是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線下強有三點好處,第一我的現金流好,我是業內第一個現金流轉正的公司。第二我在商戶端完成了積澱,那些認證的商戶我都看過營業執照,我教過他怎麼用58同城,很多商戶接受互聯網的第一站是58同城。第三,58同城的內容會是最好的。我們每天發佈200萬條信息,對手可能只有100萬。商戶數越豐富,因為競爭的原因它的更新就會越及時,才能吸引來用戶。

是要自己賣會員還是找代理商加盟來賣?現在58同城有資格去選擇,但在5年前,你去跟別人談加盟,別人說58同城是誰呀?那時候只能自己幹線下銷售這個事。我們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做的,不是我多偉大,提前5年就想明白了線下的重要性。我們是互聯網出來的人,也不想線下的團隊太重,我們的產品、技術等部門上下班不用打卡,我們鼓勵你幹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但銷售團隊就是軍事化的管理風格,58同城帶銷售團隊的高管跟我們都不在一棟樓裡面辦公。他們很獨立。

服務用戶這個層面我學了Craigslist,但面向商戶的贏利模式就完全是我們的創新,至少在這個行業原來是沒有人這麼做的。我們在2010年以前也有收入,只是不成規模,但我們的流量、用戶數從來沒有落後過,廣告大戰之後我們領先更多了。廣告大戰是對手先挑起來的,然後我們用兩倍的力度打回去。我們的投資商說,他們投1塊錢,你們就投2塊錢。沒有一個詞可以概括我們做的事情。生活信息平台?我們調查過,只有媒體圈和從業者才知道什麼叫「平台」,老百姓認為「平台」大概就是一個展台。所以我們最後用了「一個神奇的網站」。

那一年為什麼打廣告戰?因為融資太容易了。我們2011年的廣告量在互聯網公司中排得上名的,迅速改變了本地生活服務業的格局。你現在去問前程無憂、搜房網、易車網,他們都認為自己跟58同城有競爭關係,而且覺得我們是突然冒出來的。

現在一定是Craigslist學我,不是我學它。可以說58同城是Craigslist的昇華版,我們的流量也超過它了。

58同城能走到今天有很多原因。第一你要選一個好方向堅持下去。外界一會兒說我們燒錢,一會兒說我們沒有贏利模式。一開始我看到質疑我的文章會很生氣,我想要不要把我的存摺打印出來給你們看一下?2008、2009年勝負未分的時候我很受影響,看完後都睡不著覺。後來我看見這種新聞就趕緊翻過去,別影響我心情。最近這2年,我看都不看了,心如止水。

為什麼它不影響我的心情了?我從來沒懷疑過我們的方向,這個體系裡的人也沒有懷疑過。如果說你能夠影響的人還懷疑,那是創始人的問題。我們的投資人也比較放手,58同城從來沒有腥風血雨。我沒做把錢揣自己口袋裡這種不靠譜的事,也沒讓公司面臨很大的危機。市場也在表揚我,從來沒有哪一年的收入增速是低於100%的,就這樣連漲了7年。批評你的文章誰看?用戶不看,客戶也不看。質疑出來有一個好處,當外敵入侵的時候,公司的凝聚力是很強的。

第二是不要做太容易、特別精巧的事情。微信看起來就太炫,剛出來,所有人就在談論它的千萬種可能性,這個事情就不適合創業者做。有缺點的東西才容易成功,你把這些缺點彌補上了,那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很髒的事情才不會有很多人跟你搶。我們2008年左右想明白了,髒活就是壁壘。58同城始終在主動做各種嘗試。

一個搬家公司可能只有幾個人,小學文化程度,也不上網,我們用人力幫它完成在線化。為什麼我們用了8年才去上市?因為用戶和商戶都要成長。也許他兩年後就學會上網了,但是我們不想等。創業者有的時候說這個市場還不成熟,我再等兩年。你有上千個對手,憑什麼是你等到了機會?你比別人多走一步就多一個先機。我不等它,所以我能比別人早兩年上市。

第三是從第一天就要在每一個板塊選最好的人。要讓你的人拉著公司往前走,而不是被業務推著走。我是個人站長出身,不確定我的能力能不能跟上這個公司的發展,也不知道我每天做的決定是不是正確,總是不由自主去做一些產品、技術上比較細節的東西,那是我擅長的。我們前4年是公司推著人走。

後來才是人拉著公司走。一方面我們原先的人變強了,一方面引進了一部分人,像老莊(高級副總裁莊建東)、葉兵、老段(副總裁段冬)。我認為做這件事最好的人在哪裡,我就去拉這個人過來。陳小華當年在趕集網,我跑到他們公司樓下給他打電話,我說你不下來見我,我就上去見你了。

我們的發展節奏比較從容。現在即便回到2006年、2007年,我可能也只是讓58同城少走一些小彎路。我們沒犯過大錯誤,比如錯誤的收購,錯誤的業務轉型。

跟我想做的事情比,58同城的用戶量、規模、收入甚至包括我們為用戶提供的體驗都只做到了1/10。分類信息市場爆炸就是在這兩年,但跟電商比,我們現在只到它2003年、2004年的階段。我們這個事情要真正成功還需要10年。

i黑馬註:「如果騰訊抄你怎麼辦?」這是創業者常被問到的問題,姚勁波給出了一個好答案,做他們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去做的事情,這裡依然大有商機。

 

【二】58同城VS趕集——流量戰爭

 

作為營銷平台,58同城的商業模式能成立的前提條件就是它的流量得足夠大。在它晉陞為分類信息網站流量排名全球第一的8年間,簡單地說,姚勁波做對了兩件事:找到一個合適的人;2011年斥資6900萬美元打贏一場廣告戰。

可以說,現在,無論是線上的導航、SEO、SEM,還是線下的電視、公交、地鐵,各個流量入口處,在這個行業內,58同城再無對手。在這個行業,58同城高級副總裁陳小華就是那個「合適的人」,他也是廣告戰的指揮核心之一。且看陳小華自述所經歷的的流量和廣告大戰。

打完廣告肯定能提升流量,但對58同城的體量來講,維持這個廣告額度很困難。我們知道趕集網一定更艱難。掀起廣告戰的那兩家軍火商(紅杉和今日資本)沒有跟投趕集網,這意味著最激進的鼓吹者也不願再打廣告戰了。

我是1981年生人,2003年畢業於湘潭大學。畢業後我在深圳搞了一家互聯網公司,主要是為企業提供SEO(搜索引擎優化)、SEM(搜索引擎營銷)服務,也代理過3721的產品。我還做過點石論壇,在SEO領域幹了五六年的中國人都知道它。那時互聯網公司如果打聽誰弄流量很厲害,人們都說找我。優酷、土豆、酷六都請過我。

2007年6月我進入趕集網。那時58同城的流量最大,客齊集(百姓網前身)第二,趕集網的流量還比較低,我估計一天只有8萬到10萬。

早期做SEO太容易了,我又是專家,所以我一去,不管你搜哪個城市的搬家、租房信息,第一條鏈接都是趕集網的。幹到12月份,趕集網的流量就提到了40萬,遠遠超過58同城。我在趕集網還是特別有成就感的。

到了年底,老姚就開始說這個人是誰,我們要把他挖過來。後來我陰差陽錯到了58同城。我走後,趕集網挖了一個叫呂英建的人。老呂是趕集網負責運營的VP,2011年初離職。

我去58同城就是要弄流量。我幾乎是第一個給分類信息網站做SEO的人,所以離開趕集網時我也問自己,我能夠打敗自己嗎?到58同城後我用了人海戰術,投入了之前三四倍的人力,這方面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投入比我們大。當時我們換的鏈接遍佈全中國。

2008年初到中秋節,我們的流量從20萬突破到100萬。這很重要,因為之前的規模只能算是小網站。從那時起到今天,你以任何一個城市再加上租房或招聘或二手車為關鍵詞搜索,第一條的鏈接全是我們(百度客戶除外)。那時候投放SEM,一個流量要幾毛錢到一塊錢,所以這相當於為58同城每年節約了一兩億的市場費。

2009年我們就奠定了業內第一名的位置。到2010年底的時候,我們的流量一個月能覆蓋六七千萬人,一度是第二名的兩倍。分類信息網站也從幾千家變成了巔峰對決。只剩下兩家的時候是最殘酷的,你把對方打倒就可以統治市場,所以每一個招數都是針對對方去的。

2011年春節前,有人說趕集網要請姚晨當代言人上電視打廣告。我們覺得互聯網公司打電視廣告能打得多厲害,不就是點綴一下嘛。我們說讓她拍吧。我們還是跟百度談線上SEM。

58同城那時並沒想過打線下:解決了收入問題,之後的融資進展又領先於對手,市場份額也已經足夠大,我們覺得2011年可能要贏利,甚至考慮是不是可以IPO了。

結果,我剛回到老家過年,就看見電視上所有的熱門節目都在放姚晨的廣告,然後還有所有的公交和地鐵。它一打就是鋪天蓋地的3個月,一下子打了一兩個億。趕集網打廣告是個戰略行為。他們可能在賭我們要開始贏利了,所以得考慮一些資本上的事,估計我們不敢打電視廣告。線上的推廣手段我們2010年都打過了,比如導航、SEO、SEM,我們不會給它機會。它能怎麼做?只有賭你不敢走的路,打核戰爭。大家都沒有打過電視廣告,它就賭那個時間點我們敢不敢跟。如果58同城當時沒有魄力,有可能從此就被趕集網超越。它在那一刻超過了我們,就可以再融資,新的投資人才不關心趕集網原來花了多少錢。

我們開了電話會議,確定58同城要跟投。我們的投資人說,這是趕集網的投資商在賭58同城的投資商。投資人覺得這是平台之戰,你今天不打,未來打會更貴。 

我還挺欣賞對手的策略。線下廣告週期比較長,各個電視、公交、地鐵的廣告位都有排期,那時我們立刻拍廣告都來不及,只能看著3、4月份趕集網的廣告週期結束。鋪天蓋地的廣告已經砸得大家搞不清楚狀況了。對手的流量攀升得也很快。當時大家都在說,對手是老大了吧?我們怎麼辦?

58同城加大了線上的投放力度。我們直接買流量。百度那個季度的財報裡,我們是SEM TOP1的廣告主。李彥宏還發郵件問百度的高管,怎麼有人投得這麼猛?

電視廣告方面,趕集網請來了葉茂中。他的廣告都是風格很怪的,這種對手不好對付。我們也聽了好多家廣告公司的創意,總感覺他們傳遞不清58同城的品牌形象。最後我們自己的團隊上。趕集網的傳播做得不如我們,核心原因是什麼?它的廣告是委託給葉茂中出一套完整的方案,但他們不懂這個行業。我們是最瞭解的人去做廣告,廣告代言人就是我選的。

我們用做產品的思路來選擇代言人。代言人在互聯網上要有人氣,而且未來的影響力一定不能比姚晨小。我們查了一下影視劇未來的排期,導演們說楊冪的戲最多。女明星的百度指數,楊冪也排在第一。微博的粉絲數姚晨排第一,但誰發一個帖的轉發數比姚晨還多?楊冪。姚晨還要寫一個很有道理的話,楊冪發一張照片就有5萬人轉發。當時楊冪的粉絲數在第8名左右,但上漲速度非常快,我們預測她在幾個月內能排進TOP 6。楊冪隨便說什麼,她的粉絲都覺得對。這種粉絲對我搞微博營銷很有用,有人說58同城不好,楊冪的粉絲就把你滅了。

後來證明我們的判斷是對的。姚晨代言趕集網不到一年就結束了,而楊冪很多時候都挺我們,我們做個活動,她微博也願意轉發。

好多公司打過線下廣告,但別人都說沒聽過。為什麼58同城打,大家都知道呢?因為我們用喊的。公交和地鐵的播出環境很嘈雜,我們那個廣告一出來,所有人都盯著屏幕,閉上眼睛的人也能聽到。

分類信息網站很難做廣告,因為它的類別太多,你無法用一句話來描述它。它不像網絡購物那樣容易理解。所以葉茂中那麼聰明,姚晨喊了那麼多,她還要講一個「啥都有」,就是怕人記不住。我們挑選了4個價值點提煉廣告詞,不找中介租房子,閒置物品換成錢,不花錢招人才,一折吃喝玩樂,之後才變成「一個神奇的網站」。

這個廣告打完以後,北京6大房產中介公司說你的廣告詞「不找中介租房子」是侮辱中介業,要求58同城向他們道歉。我們不可能道歉,因為我的定位就是這樣,而且我有用戶。它們抵制到第三個月時,它們下面的經紀人、門店就回來了。互聯網公司的廣告一定要有爭議。杜子健說,有人罵你才好,沒人罵我我還不習慣呢。

那一年58同城打得轟轟烈烈,哪個電視節目在百度風雲榜的搜索指數比較高,我們就投哪個。我們還投了所有的地鐵、公交,頻率是每五分鐘就輪迴一遍,每遍喊三次。打了一年,趕集網猶豫了。

打完廣告肯定能提升流量,但對58同城當時的體量來講,維持這個廣告額度很困難。我們知道趕集網一定更艱難,估計它的營收規模大概只有我們的1/2到1/3。結果到2012年,它出現了現金流問題,它VP的離職率特別高。掀起廣告戰的那兩家軍火商(紅杉和今日資本)沒有跟投趕集網,這意味著最激進的鼓吹者也不願再打廣告戰了。

你想成為一家平台,有些硬仗是必須打的。廣告戰對我們而言,是個價值幾千萬美元的教訓。戰略上先落後了,所以我們在後期要壓制對手半年,確保它即使加大投放力度我也會領先它。如果我們提前打廣告,可以省下很多錢,可能打一個季度就夠了。

我們2012年就不再受制於對手。它請誰來當代言人,大家都不會覺得有錢了。我們不允許競爭對手用廣告來追我,我把這條路徹底堵死了,以後再有人打廣告,別拿1億美元,拿2億美元。分類信息網站的全面戰爭已經不太可能再出現,你看對手最近的廣告全在打招聘。

i黑馬註:平台型公司的競爭中,姚勁波領悟到一點,那就是不要給對手任何機會。姚勁波曾說:「當時投資方給我的指示很簡單,就是Double-Down。華平說:『趕集投1個億,我們投兩個億,他們投兩個億,我們投四個億。58市場份額是第一,你不要錯過一個時代,不要犯錯讓對手繞過你。』我認同這個判斷。」

 

【三】陳小華:如何向「窮人」收費?

搬家公司、個人中介、裝修隊……城市裡那些沒有店面的游商願意支付廣告費,但它們收入微薄,如何設計一款讓他們付費的推廣產品?58同城先看到的價值區間是,這些商戶需要獲取用戶的信任。由此出發,58同城演變出了與Craigslist大相逕庭的營收模式。姚勁波的目標是阿里巴巴。以下為產品負責人陳小華自述58同城向「小微」收費的演變歷程。

2007年站長大會上楊浩湧(趕集網聯合創始人)找我喝酒。他說我幹了兩年分類,收入幾乎是零,這個能掙錢嗎?我跟他講,分類特別容易掙錢,跟報紙的模式一模一樣,只是你要把報紙的方格廣告一個一個往頁面上搬,然後找人打電話讓搬家公司投廣告。2005年深圳160(深圳本地寶的前身)這樣做一個月能掙一二十萬元,我做分類信息網站時模仿過它。

他回去就照著報紙版面開出16個位置,然後外包給一家銷售公司,一個月要3萬元錢。人家真幹了,還真能掙錢。我就去做了趕集網的顧問。我們倆一算,一個類別掙3萬元,北京按100個類別算,全國按100個城市算,這規模得多大?只要把每個類別的流量做起來不就有錢了嗎?

Craigslist給中國分類信息網站提供的經驗就是一點,吃飯、搬家、找工作、找保姆這些瑣碎的用戶需求,跟網絡購物是同等規模的。信息就是廣告,可以跟搜索引擎的網站聯盟合作,今天中國第3到第15名的小分類信息網站全都靠著百度聯盟,全世界80%的分類信息網站都是靠Google掙點錢。

58同城借鑑了阿里巴巴在B2B上的做法,向商家收會員費,向個人免費。

一個信息發佈平台上的信息,可能是個人,也有可能是商家。我們識別出你是個人後,所有的商家都會排在你的後面。大家覺得58同城跟垂直網站有區別,就是因為他在這裡可以免費發佈,而且還排在前面。對待商家我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把它趕出去,比如不准房產中介發佈信息。但我們發現永遠也趕不完,因為他會換手機號碼。用戶之所以不選商家,是因為商家的信用太低、服務品質太差。大家為什麼在淘寶願意找商家?因為淘寶有一套很好的信用體系。所以我們覺得與其把他們在58同城上趕盡殺絕,不如採用另外一種方式。58同城不會為營利的用戶提供免費服務,如果你是一家房產中介,我為什麼不掙你的錢呢?我們開始像阿里巴巴的誠信通一樣,公佈商戶的營業執照,給它建店舖、認證、給評價,讓它加入到58同城的會員體系裡,發的帖子會排在其他商戶的前面。

阿里巴巴有50萬製造業客戶,百度有40萬全行業客戶,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客戶數比它們還要多。你走的任何一條街、任何一個樓都可能有58同城的客戶,百度賺不了他們的錢,只能賺比如鏈家官網的推廣費。我們能掙這個,然後百度掙58的錢,給我提供流量。

這套解決方案為什麼能做出來?我們最初的信心來自周鴻禕。他當年賣過網絡實名,意思是任何人註冊一個名字一年都要交500還是800元。在中國互聯網,建個網站都要800元,一張Flash廣告都可以賣100元錢一幀,而58同城提供的是個300MB容量的動態空間,這個網站的排名還能被百度搜到。

我們做會員兩年後趕集網才開始做。會員費使得我們開始產生規模級的收入。2009年我們的營收就做了幾千萬元。剛開始我們的銷售人員不願意賣,因為58廣州站的首頁一個月能賣6萬元錢的廣告,現在我們非要讓他賣1000多元的會員,分公司不理解。我說你每個月都能把廣告賣出去嗎?你是有一天沒一天的。如果不能批量銷售,廣告都談不上是一個商業化的產品,我們又不是新浪。

會員費可以測試哪些商家跟我是強關係。建立起用戶規模後,我再從強關係裡面賺更多的錢。

2012年年底開始,58同城前面的位置用來競價,後面的位置留給會員。百度也有競價體系,難就難在百度是按關鍵詞、按點擊競價,我們讓商家按天競價,不同類別、不同區域的競價結果還不一樣。我怎麼說服小商戶改變自己的行為,讓搬家公司每天下午五點回到辦公桌前,為明天的推廣出價?

我說你別給我付費,給我預付一筆費用,再按效果結算。其實廣告主是願意的,他覺得原來你收一次會員費卻啥都不承諾,現在他肯定說好。對商家來講只要能掙錢啥事都可以,最核心的是要有效果。剛開始做銷售的時候58同城的流量才二三十萬,到後面翻了幾十倍。同樣的流量改成按效果付費能多掙三四倍的錢。

58同城每天的交易量也很大,從交易裡抽佣金會賺錢,但我始終覺得這個不是最掙錢的。佣金的性質注定是利潤,他只有掙10元錢才能給你1塊。廣告的性質是他要打敗競爭對手,在你這兒他能掙1塊錢,就會花10元錢買廣告。廣告模式是最好的贏利模式,別忘了淘寶最掙錢的是廣告,不是交易分成。京東大規模開放也就是搞廣告平台,酒仙網也是在賣廣告位。

每天都有人說,微信、微博一做個什麼你就死了⋯⋯他們其實是在說58同城無法面對移動互聯網入口級平台的競爭。58同城還沒死,因為生活服務領域的用戶需求太分散。你用微信這麼久,你在微信上點過它的優惠券嗎?它做餐飲還是做不過大眾點評網。更何況人們不會每天都租房子。

假如有一天我輸掉了入口也沒關係,我還是互聯網最大的內容提供商。淘寶不做微博,是淘寶厲害還是微博厲害?為什麼淘寶有能力整合入口?為什麼所有人做瀏覽器都在上面掛著淘寶?因為它擁有全國最多的商家,商家的內容通過它更新到云端,商家的錢通過它進入互聯網。它掌握了資金流、信息流,還有那麼多個店小二在運營它。淘寶最偉大的不是說每天有1億人訪問,而是每天有300萬人在阿里旺旺值守,用戶的任何諮詢都有人回覆。

有了一群廣告主和按效果結算的機制後,百度建立起了百度聯盟,50萬個付費商戶把錢給百度,然後百度再去分給各網站。在高峰期百度聯盟佔百度收入的30%左右。這足以借鑑。

大家都問我現在為什麼不依賴SEO了。我每天更新100萬量級的房源,不管流量從哪兒來,最終都要到我這兒看房子,因為你在別的地方抓到的信息有可能過時了。我們的真正競爭力不是說頁面上有多少流量,而是這個。

讓大家去搶流量的入口吧,任何人搶到流量都會分給我,我來幫你變現。

 

【四】莊建東:分類信息網站一定要地推

 

在一個本該追求輕公司形態的行業,58同城擁有3000名線下銷售人員。該公司的數據和經驗證明,21世紀最初的10年,搬家公司、家政服務業者在處理自己的互聯網推廣需求時仍需要人工服務。以下為主管銷售的58同城高級副總裁莊建東自述地推的必要性與管理邏輯。

做管道疏通的人不懂互聯網,搬家公司的老闆也沒有時間來管推廣。國外比較成功一點的分類信息網站都離不開一支強大的線下團隊。Recruit(日本最大的分類信息網站)的職員大約有兩萬人,它的銷售也是地面的。

線上能告訴客戶的信息量沒那麼大,一定要有地麵糰隊去推薦。做管道疏通的人不懂互聯網,搬家公司的老闆也沒有時間來管推廣。國外比較成功一點的分類信息網站都離不開一支強大的線下團隊。Recruit(日本最大的分類信息網站)的職員大約有兩萬人,它的銷售也是地面的。產品技術團隊為公司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是如果沒有這支銷售團隊的話,58同城可能還真的實現不了贏利。

2008年3月,產品團隊正式介紹了我們的會員產品。一聽完介紹我就說,銷售團隊可以大力去賣這款產品。我帶著6個人,找了100個客戶,搬家、家政、裝修⋯⋯我們跟客戶說,你來試試這個東西,看看給你帶來的效果是什麼,它很便宜。當時網鄰通(58同城會員產品名)一年至少值15000元,我們賣600元。

差不多4個月的時間裡,網鄰通漲價四次。很多時候漲價就是我在拍腦袋。根據市場的反饋,我覺得我們有必要提一提價格,把那些還在猶豫的客戶擠進來了——現在9月底,10月1號漲價,你買不買?隨著58同城流量的增加,2011年我們又投了很大的廣告,網鄰通的價格肯定要漲。漲價的另一個原因是賣低了也是虧損的。

但持續、緩慢的漲價是我當時的一個策略。大家的心理是這樣,你買完這個東西,過兩天它漲了你很開心,跌了你很難受。曾經有一個客戶挺有意思,他從600元錢就在猶豫,直到1800元的時候才動手買。

我們進入新的城市會把這個城市所有的報紙買回來,在報紙上打分類廣告的人一定是我們的潛在客戶。不過電話號碼還是通過互聯網找到的多。

哈爾濱就是我們靠人力做出來的一個城市。哈爾濱分站開設的時候流量很低,在二線城市裡都排不上號。我們哈爾濱的經理強制規定一個銷售一天的電話量。初期他大概有50個人。每打100個電話,能產生兩三個拜訪。我們還做些置換廣告之類的城市運營工作。現在在哈爾濱一說互聯網公司,人們想到的就是58同城。2010年年底我們在哈爾濱推出房產頻道,現在對手都進不來。這就是地面部隊的能力。

現在全國大概有3780名銷售人員。我們營業額的上升不是螺旋型,基本上是牛市行情。我的很多銷售數據每年都能翻兩番。營銷平台裡,只有百度、阿里一直是這種牛市。

我是低價進人。58銷售團隊的收入在初期跟阿里巴巴、百度比,銷售代表的底薪不算高,提成是台階式的,從15%到20%不等。

58同城銷售團隊的核心優勢是文化。我不是軍人,但我特別喜歡把銷售團隊比喻成戰鬥團隊。我們必看《亮劍》。部隊會有家文化,現在銷售人員絕大部分變成90後了,在家基本上是獨苗,缺兄弟情,我們就特別強調「一家人一起拼一個夢」的概念。我們特別注重精神層面的鼓勵,分公司有分公司的評比,全國有全國的評比,讓大家得到他該得的榮譽。

從銷售做到主管、經理、總監,最後做到總經理,這樣的例子在我這個團隊裡隨便一撥拉就是一群。我們經理級的人絕大部分是從團隊內部提升上來的,大發展的時期,哈爾濱分公司向整個東北地區輸出經理。我們每天也有晨會,也喊口號。從進58的那一剎那開始,我們給他灌輸的就是58同城的獨到之處。我們還專門有一個針對營銷中心的內刊叫《前線快報》,不斷地給新人講故事。

產品和銷售,文化是有區別的。銷售就好像打仗,產品有點像研究院。如果你真把技術、產品部門跟我們銷售放一起,還真沒有辦法幹活,因為銷售團隊很熱鬧,開晨會時要做遊戲,誰出去拿單我們要打鼓助陣。

58能成長到今天,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高級管理層內部,信任度非常強。你們應該知道互聯網公司的內部失和,在58絕對沒有。我必須非常嚴重地表揚老姚,他給每一個部門的高層管理者充分的空間。然後從我往下也是傳這樣的理念,所以我們每個層級的管理者都有超強的執行力。

前一陣媒體報導過對手的渠道高管集體離職。對手就一直沒有找到特別好的管理者或者好的管理模式。2009年4月我們在北京開了代理商大會,老姚說要把渠道做起來,同時又定了另外一個戰略,就是加速分公司的建設。這兩個戰略我們是同步推的,但對手當時在外圍瞭解到的信息是58同城要大做渠道,所以它也開始大力做渠道。它沒想到我們在4個月時間裡一下子冒出了十幾個分公司。2009年趕集網沒有什麼地麵糰隊,就是北京有一點。然後它也開始建分公司,但管理很弱,廣州分公司還一度關掉了。到2011年,我們在流量排名比較靠前的城市都建了分公司(目前為27家分公司),下半年我們又開始全力發展代理商渠道。對手被58同城的策略晃了一下,追渠道沒追上,追分公司又沒追上。

我們從來不看趕集網的線下銷售團隊。如果用遊戲裡的戰力來作比方,對手是1的話,我可能是5甚至是10。我跟我的團隊講,永遠不要把對手當作競爭對手。到2013年底,我們會打完解放戰爭。我已經看不到其他的競爭對手了。而且我現在敢說這句話,目前國內做電話營銷的互聯網公司,能夠跟58同城抗衡的不多。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做電話營銷的都在大量挖我的人。

 

【五】58的未來

 

作為信息平台,58同城並不追求電商意義上的閉環概念,換言之,支付版塊對它的價值不如外界想像的那麼大。姚勁波看重的是58同城的「信息更豐富、更真實。這也是用戶的需求」。58同城無線和LBS事業部總經理黃煒認為,移動互聯網可以幫助58同城加速實現自己的目標。以下為黃煒自述58同城在移動端的戰略。

你怎麼讓商戶從PC搬到手機上?我們告訴付費會員,手機也能操作競價,目前是免費的,或者給他送一些折扣。他試一下就會發現真的方便。

58同城提供的還是內容、信息,用戶在這裡找到信息,然後就自己去聯繫了。我們沒有幫用戶走到閉環。對我們而言,移動互聯網真正發生的變革是怎麼做到閉環或准閉環。

很多人就套用電子商務去理解閉環,認為58同城就是要做支付。其實閉環有很多種,我舉個例子。現在的58是最大的線下服務交易平台,肯定有人說你連交易額都沒有,怎麼會是交易平台?有這種疑問是因為,PC時代用戶在58上看到一條帖子然後就去打電話,最後把我們繞開了。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他看到的是我們移動端的網站或者App,然後去點「撥打」這個按鈕。我的後台能看得到他打過這個電話,我也知道他打給誰了,這在商業上就可以做很多事。即便不從商業上做,也可以幫助你去判斷一條信息。如果有一個人通過我們的客戶端打電話租房子,那他打完電話後,我們可以給他彈一個東西,讓他確定那個房子租沒租出去。這樣的「確定」按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跟電子商務網站那個「購買」或者說「我喜歡」的按鈕是一樣的。

我會挑招聘和房產這兩個最有移動屬性的品類做變革的第一陣地。房產頻道更具移動性很容易理解,你必須通過位置來找房子。58同城的招聘是中低端職位版塊比較強,這些人原先只能晚上去網吧上電腦,現在都用手機了。

58的商戶跟淘寶的不同。淘寶的商戶自己有個小倉庫,然後雇幾個人天天上電腦,假設他有了移動端會怎麼樣?他還是會用PC回應,因為手機端的輸入不是太方便。但58的商戶我們內部叫游商,房產經紀人、搬家公司、家電維修,天天在外面跑,對手他們,手機的隨身性跟溝通性非常重要。假設他有了移動端,用戶得到的體驗會完全不一樣。經紀人都在線的時候,一個客戶能實時找到離他最近的。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把商戶都搬到無線終端上面來。

未來沒有互聯網公司,全都是移動互聯網公司。那我們的移動端應該是做Web還是做App?兩者都很牛,但我們最終還是花了80%的人力去做App。

讓用戶和商戶也用它們是基礎條件。你怎麼讓商戶從PC搬到手機上?我們告訴付費會員,手機也能操作競價,目前是免費的,或者給他送一些折扣。他試一下就會發現真的方便。

去年我們把無線業務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叫無線和LBS事業部,大概40人;另一部分散落在業務線,大概也是40人。這樣使得我們整個公司都開始做無線。像一些推送功能、App的佈局,讓無線部門來做,展現哪些房源更適合,更新版本就交給業務部門做。業務部門完全不用依賴技術人員是不是在值班。從去年Q4開始,我們可以做到每天都迭代新版本,每天都更新內容。

用戶的入口正從PC變成手機,所以業務部門也要做移動的事情。百度、騰訊前幾年都發生過部門之爭,那我們一開始就把它分開,這是你的,這是我的,然後我們一塊來做這件事情。

 

文/本刊記者和陽

編輯/劉建強盧旭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240

58同城、去哪兒上市「開門紅」,背後決定了科技類IPO高溢價的秘密是什麼?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13/56347.html
       【導讀】在納斯達克IPO是否順利,和美國公開市場的大環境密切相關,中概股企業也不例外。這一個月來,接連赴美上市的公司58同城、去哪兒上市即收穫「開門紅」,除了兩家企業經營模式被看好外,納斯達克市場的估值偏好也非常重要。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鈦媒體的文章,知名風投紅點創投創始人托馬什·湯古茲:在科技類創業企業IPO中決定企業價值的唯一關鍵因素是:成長性。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知名風投紅點創投(Redpoint Ventures)創始人托馬什·湯古茲(Tomasz Tunguz)近日更新博客,詳盡分析了科技型創業公司在IPO中市場的考量因素。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企業價值的高低?他用數據圖表證明,在科技類創業企業IPO中決定企業價值的唯一關鍵因素是:成長性

為何公開市場投資者會看好互聯網企業中這些虧損狀態、盈利能力也不甚明朗的初創公司?答案都在湯古茲的文章乾貨中:

僅從2013年來看,「成長性」成為科技業IPO考量因素裡最重的砝碼。這一年中,差不多規模的成功IPO的科技創業,其中半數企業的估值都是圍繞收入增長的「成長率」來體現,而恰恰和盈利能力沒有任何關係。

市場已經表明態度了——重視成長型企業,而企業的回應是怎樣的呢?根據湯古茲對25家科技企業IPO案例的調研(既包括啟動IPO、又有IPO完成的),他發現,其中只有20%的企業在盈利。取均值來看,這些初創企業的淨收入還都是清一色的負增長,平均利潤增長率約為-20%,而企業的成長率卻高達162%。

創業板融資市場通常帶有典型自上而下的涓滴效應。公開市場會根據不同企業的價值、增長趨勢和每日更新的財務特徵最終形成一個衡量基準。

接下來,投資者們會利用這些公開市場的數據給私募市場的同類企業定價。本來,這是那些看重預期收益率的成長型投資者(growth investors)喜歡干的事兒,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ealier investors)也如法炮製了

有一類典型的初創企業可以證明這個趨勢,即提供SaaS(軟件即服務)服務的初創企業。其中,部分成立較早的企業目前已經是公開市場上投資者眼中的寵兒,直接的結果就是SaaS服務供應商的估值相應的飆升。

當然,反例也不是沒有。比如,遊戲領域初創公司就是實例。大家很熟悉的社交遊戲供應商Zynga在納斯達克上市後,連續幾年來股價大起大落,表現不佳,所以連累了遊戲業IPO的估值。

讓我們用數據證明這個觀點。下面這張圖(1),綜合了在今年成功IPO的21家企業的數據。Y軸表示是去年的營業收入增長(單位:百分比),X軸表示相關上市公司的企業價值(單位:美元)。圖中每個圓點都代表一家公司,縮寫字母(如FUEL)標示出了公司對應的股票代碼。

看紅點組成的趨勢,我們很容易劃一條向右上行的直線。收入增長和企業價值兩者的相關係數為0.51——表明相關性很強。這意味著,在預測企業價值方面,「成長性」是最重要的相關因素。

\

圖註:2013年首次公開募股的科技業創投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與企業價值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看體現企業淨收入指標(net income)與企業價值相關性的圖表。

和上一幅圖表相比,下面這幅整體趨勢上顯得很「亂「——這恰恰說明盈利能力和初創企業的企業價值之間毫無關係,因為淨收入與企業價值的相關係數為零。

請注意,經營家居智能化產品的公司Control4(股票代碼:CTRL)和閃存供應商Violin Memory(股票代碼:VMEM)市值相同,可Control4已經實現盈虧平衡,Violin Memory營業收入有9000萬美元,虧損卻高達1.2億美元。這等於說,在經營沒得到淨收入以前,Violin Memory每年要燒錢2.1億美元!

\

圖註:2013年IPO的科技業創投公司的淨收入增長與公司價值【縱/橫坐標同圖(1)】

湯古茲估計,科技行業IPO是投資者能負擔得起的少數高成長性投資之一。他相信,目前還沒有更多其他投資選擇可以帶來同樣高的回報。因此,科技業的初創企業如果公開上市,即使他們自身不符合盈利增長的「鐵律」,也能讓市場滿足自己的溢價定價要求。

通俗的說,即便你不賺錢、或看不到賺錢能力,也完全可以實現高溢價。

今天,這種趨勢正在逐漸滲透到早期風投市場,在初創企業的初期投資階段體現得更明顯:成長才是王道。

所以,科技界摩拳擦掌的創業公司們,準備好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16

昨天我說58招聘的數據是趕集的三倍 炒飯鍋鍋

http://xueqiu.com/1791226104/26136292
昨天我說58招聘的數據是趕集的三倍,球友們很多都很驚訝。
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對趕集的數據進行採集跟蹤評估,文章中說趕集的招聘版塊的流量超過58招聘的40%,這個數據,我沒法去跟蹤去證實 。但是關於招聘營銷推廣收入來看,58是遠遠超出趕集的。
數據如下:
趕集只說了招聘的優勢,就拿招聘的數據說話吧
為了怕說地域的問題,特意採取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福州,廈門幾個地方
得出的結果:
1,58在招聘上的數據每個城市都是超過趕集的
2,一線城市上的數據,相差不大,但還是優勢超過趕集
3,排除一線城市,在二三線城市,58招聘的數據是超過趕集三倍的,看來我昨天發的貼子說三倍,此話不假。
4,排除了招聘,在別的版塊,趕集根本不是58的對手,58遠遠把趕集拉下一大段。
5,趕集跟58的收入,真的不是在一個檔次,繼續放棄對趕集數據的跟蹤。

查看原图
關於數據的統計說明,選擇相同的城市後,對招聘版塊的加精,置頂,推廣等營銷活動,進行累加得出的數據,時間為11月15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24

英博為何58億美元回購當年18億美元出售的東洋啤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352

全球最大釀酒商百威英博20日宣布,將以58億美元的價格,向私募投資機構KKR和駿麒投資((Affinity Equity Partners)手中回購韓國東洋啤酒公司,是亞洲有史以來最大私募股權通過並購退出的案例。百威英博曾於2009年以18億美元將韓國Oriental Brewery出售給KKR,以緩解債務壓力。基於2009年交易,百威英博今年有權以預先約定的財務條款買回Oriental Brewery。KKR同意支付8億美元現金,剩下部分以債務計算,KKR之後將東洋啤酒一半的股權出售給駿麒投資。交易當時百威英博保留了回購東洋啤酒公司的權利。據《金融時報》報道,在被KKR收購的過去5年中,盡管受到嚴厲的政府監管、價格控制、高額稅率的影響,但東洋啤酒公司在當地啤酒市場的份額從40%升至60%,一躍成為韓國啤酒市場的領軍企業。時至今日,百威英博的財務狀況好轉,決定行使當年的回購權。5年時間百威英博等於為東洋啤酒付出了40億美元的代價,對於股東們來說這無論怎麽看都算不上一次合算的交易。當年在英博和安海斯-布希合並後,面對龐大的債務負擔,董事會向40名高管許諾如果他們能幫助企業降低負債率,則獎勵其公司股票作為回報。也許是在巨額獎金的激勵下,該公司CEO卡洛斯·布里托(Carlos Brito)迅速反應,決定出售公司價值94億美元的資產,包括上述的東洋啤酒以及歐洲的一個分支部門。此舉幫助百威英博渡過了債務危機,高管們也開啟了財富之門。百威英博首席執行官布里托20日發表聲明稱,對於投資韓國市場、與東洋啤酒公司再度合作感到很高興,東洋啤酒公司將加強百威英博在迅速發展的亞太市場的地位,並成為亞太市場的重要貢獻者。盡管本次交易在外界看來是一次“虧本買賣”但是因百威英博股票自合並以來已經翻番,所以股東們也無話可說,當年承諾高管的期權今年將有一半可以兌現,剩余的最早要到2019年才可以行權。不過因為本次的“成功收購”,英博高管的賬上還將多出一筆額外的獎金。百威英博此次回購一是體現了自身財務狀況的好轉,二是反映了在低利率環境下,公司借債意願升高。事實上百威英博本次收購的價格尚屬合理,因為2009年向KKR出售東洋啤酒的時候,該品牌PE比約為10倍,而東洋啤酒預計計2013年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約為5億美元,顯示百威英博的回購價格的PE比為11倍左右。同時,這筆交易是繼一周前日本三得利公司以136億美元收購美國酒業集團Beam Inc之後,亞洲有史以來最大私募股權通過並購退出的案例。不過三得利為Beam付出的溢價要高的多,PE比接近21倍。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如果百威英博當年繼續持有東洋啤酒,該品牌如今的潛在價格將可能超過10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90

學大教育金鑫: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的域名往事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29/60004.html

大家上午好,因為姚勁波去美國臨時做一個增發,所以他讓我和大家一起做這個運動會。我現在掛了一個「代團長」的身份,但其實我應該算這個組織裡最新的成員,昨天是我們第一次碰面,之前工作都沒有參與。加入以後,才知道之前各個執委做了眾籌在內的大量工作。

同時我又是教育團的(成員),涉及到立場問題,估計我今天在這露面以後,教育團是回不去了。

我跟姚勁波認識了14年,中間經歷了非常多,他最早做的第一家網站被收購後,我們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後來又一起創業(做了學大)。後來(姚勁波)做了58同城。他是一個連續創業家,不屈不撓,整個過程也不容易。

這哥們1999年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先學的是海洋生物,後來學了計算機,畢業以後分到中國銀行,做計算機維護。做了幾個月,他非常痛苦,因為工作太枯燥了,而且體制很僵化,這哥們兒受不了,就南下廣州創業。我覺得創業者都是不安於現狀的,不能忍受枯燥的生活,這是第一點,這我們能看出來。

當時中國互聯網剛剛興起。互聯網(創業)第一步,要有一個域名。當時很多人都在炒域名。其中就有姚勁波,他覺得域名將來是個很大的生意,就做了一個網站叫易域網,積聚人氣。但這個事被當時中國最大的域名運營商萬網發現了,彼時,姚勁波還是個個體創業者,只好被萬網收購了,獲得幾萬塊錢的回報。

最早認識他是在2000年,也就是他的易域網被收購後,他來到北京工作。在一個特別小的辦公室,我跟他面對面。我發現他這人話不多,但是經常有一些冷幽默,覺得挺有意思的。當時(我們)二十來歲,一個管產品,一個管市場,我們志氣相投,(偶爾)也打牌。

(當時)公司(打算)取消一款產品,但是(根據)我們的分析這款產品銷售最好。老闆非要取消,全公司只有我和姚勁波站起來說不能,否則對業績的影響非常大,老闆在會上拍桌而起,說這個公司是我的還是你的,當時我們就傻了。但是半年以後,我接到老闆的電話,說金鑫你把這個產品上架吧。雖然當時很衝動,很天真,但是年輕人的想法已經不一樣了,覺得自己不一定比工作經驗更長的人差,就有了創業的想法。

我們當時三個小夥伴,想做點事情。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學大的前身,跟我們今天的分會是一樣的——軟件與信息服務,最早是做招聘類。姚勁波這個情結一直在,雖然後來學大做了教育。當時姚勁波手裡有無數個域名,花了很多錢。我們說做招聘類網站,找個什麼域名呢。姚勁波突然跟我說:「我做了一個HR.com。」我們就註冊了一個。除了招聘我們(尋思)還得做全了,比如後來還有兼職(jianzhi.com)。這個(域名)原來是在外國人手裡,姚勁波不知道用什麼辦法,幾十美金就拿下來了。後來還有一個(家教的域名)。

一直到了2010年,學大快上市的時候,我們說選一個什麼(域名)呢,選「學」。這時,他發現(xue.com)正在賣,20萬人民幣,(他就對我)說:「你得趕緊付錢,還有兩個小時銀行關門了。」我提不出錢來,他說不行,要過了這個時間點就可能漲價,就這樣(急急忙忙地)把xue.com拿下來了。

到了2010年全中國沒幾個人還能有他這樣本事(買域名,屯域名),他現在手裡還有一堆域名,如果大家創業,想找一個好域名的話就找姚勁波,如果混得熟,可能便宜點,再熟的話可能就送給你了。

2005年他開始做58同城,當時學大已經做了幾年。我記得58第一個發佈會我還去給他站台,這是小夥伴互相之間幫助。到了06、07年,他找我,把他做的一本叫《生活圈》的雜誌給我看,說自己在做本地服務,把北京的每一個社區,把周邊所有的商戶的信息,及本地化的服務蒐集起來,做成一本本社區雜誌,雇了很多人一個一個去看,每個樓,每個單元的每一層都要鋪放。

我當時有點看不懂,說互聯網哪有這麼苦的。因為本身成交量高的,它也不是一個雜誌,一本發行就可以,它是每一個小區不同的內容,可能線下隊伍要有幾百上千人做這個事。我覺得確實不容易,當時我為了支持他,還投了幾期廣告。現在想起來當時本地化信息服務還是一個早期的狀態,是需要用這種方式做啟蒙的。我覺得可能在某段時間內,我們大部分創業者都在互聯網行業,有時候覺得互聯網必須是高大上,必須是通殺一切,必須是不接地氣。其實有時候是必須得接地氣,才能贏得市場,這是我看到那個時候的58同城做的事情。

再往後,2010、2011年的時候58開始投廣告。那是58的另一個階段,因為58本身是一個流量生意,如果沒有自有流量是非常可怕的事。

而姚勁波又不想找一個百度這樣的乾爹,只能自己把流量做起來,這是非常冒險的事。如果不花大價錢,不惜任何代價把流量做起來,這個平台生意是不可持續的。

所以雖然當時58的規模並不大,但花的廣告費相當於他的營收。當時我們也做廣告,我們說我們投了多少錢,姚勁波說這算什麼,他的廣告費超過學大N倍,到處都是58的廣告,地鐵、公交、燈箱等等。

我覺得58這一把賭得太漂亮了,按照常人不可理解的模式砸出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所以希望創業者從這個經歷當中有所收穫,具體的、詳細的一些內幕,大家可以跟姚勁波親自溝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10

我對騰訊入股58同城的三個觀點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29919720
以下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你想像的到的所有影響。我對投資的另一種認識是,買最好的企業,在最差的時候去買。。。所以千萬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在忽悠趕緊買入好企業...都知道我等攜程都等了好幾個月...沒有好價格的時候,我經常做的行為是做俯臥撐舒緩壓力,做累了就睡了。第2天天亮,也沒怎麼樣麼。[摊手]

  正如我第一時間看好騰訊投資京東一樣,對於BAT應該拿下58同城,是我在2014年初在投資圈的一個分享。以下是我簡單粗暴的解讀,純主觀的,沒有數字財務背景的,談這個的請換貼討論,談談你身邊還有哪些能吃苦的企業:

1、用戶群重合度高。不解釋,自己想。這個是昨晚我第一時間發表的三個觀點,現在補充。但第一條我還是不解釋,身份敏感。

2、搶了O2O又一票,拿下58,百度只剩下趕集,阿里少一個現金牛;

58同城是現金牛,截止Q1賬上還躺著3.218美金(感謝球友@綠豆冰皮月提醒)。一個能產生良性現金流的企業是一個偉大的企業,投資人不應忽略任何一個能持續不斷產生現金流的企業,如果一個企業的現金流增長能夠持續增長,那麼它遲早可以買下世界。這是我在文章裡反覆強調投資視頻行業不是好生意一樣,反證,一個持續消耗現金流的企業,經營了快10年還無法產生正現金流,剛產生現金流就要快速投入到下一次生產的企業,也許是個好的企業,但通常在投資上會被我一票否決。

騰訊是一個產生現金流的企業,58同城也是。所以看到騰訊投資58同城有小夥伴說騰訊這是財務投資,或者說58同城上虛假信息太多騙子公司的小夥伴都可以洗洗睡了。騰訊從來不是需要靠炒股賺錢的企業(你也太小看企鵝了,或者我說你根本不懂互聯網的格局觀),同樣,一個已經產生良性現金流的企業58同城,也根本不需要依靠騰訊的現金來維繫收購或其他運轉。這也是華爾街對於兩家不同的企業收購的不同態度,都能看懂騰訊給錢不是用於燒錢,而是用於戰略協同。誰在燒錢誰在協同明明白白,我就不指出來了。

  所以二者的合作背景就此展開,純粹戰略上的合作,二者都希望能因為對方,使得自身發展的某種瓶頸得到釋放。

  從這個角度來說,規模效應是另一次少有強強聯合,儘管規模上要比入股京東相差不少。但58同城絕對是我心儀的公司,這是一次我心儀的戰略入股,看到消息發出,我只能暗自摀住從58上市就入股的壓倉股,觀點得到資本認同,是比賺錢更開心的事情。所以因此,你也可以把我說的都當成主觀評價。

  所以在看到消息公佈,58同城還開盤下跌5個點,有什麼理由不搶入還在與人討論前景如何,該不該買呢?沒有必要,浪費時間。

3、O2O是苦生意,騰訊、百度、阿里都做不來,誰也別吹,必須找能吃苦的小夥伴。這一個觀點是我2014年初就構建的投資理論。當時梳理了一批O2O龍頭企業,一個觀點是,這些O2O龍頭企業全都不是BAT出身,但最後卻讓BAT很無奈的入股、收購或者買下,為什麼無奈,因為BAT裡面的人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幹不了搬磚的活。如果真有這個基因,做成搜房的不會是搜房而應該是新浪,做成攜程的不該是攜程,做成58、趕集的也不該是他們。

O2O看起來簡單,最難的是線下地推。頂著炎炎烈日,一個地點一個地點的下沉,高成本,高庫裡,還無法跟蹤監管。你見過哪個快遞員身後跟著高級老總的?劉強東就是一個,所以他做成了京東。你見過哪個CEO在機場、地鐵口發卡的,梁建章、沈南鵬、季琦、范敏是4個,所以有了後來的攜程,還有莫天全,姚勁波。

O2O是苦生活,有小夥伴不理解。我們換句話說,現在的O2O還有途家,快滴、滴滴、餓了麼等等,你在家裡享受送餐的快感,出門旅行享受品質服務,出門打車省錢方便,你看到的全是簡單,線上不過幾個頁面,可是你看不到的是線下,一個酒店一個酒店的地推談判,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標準化管理,打造線上幾個工程師幾個設計幾個產品足以,打造線下,是幾千人的團隊全中國的推廣,還要低調。

陳歐說,你看到我的光鮮,但你沒看到我的汗水和淚水。這個廣告語太能形容O2O了,所以我也認購了被質疑假貨販子的聚美,我喜歡存在主流意識偏差的企業,要麼大贏,要麼大輸。
2014年我的IDIX就給了我一個可喜的回報,黑莓、JCP、攜程也都翻身了。我喜歡這些企業,直言不諱的喜歡。我不喜歡那些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的公司,不知道為什麼。

舉O2O線下的苦,說是觸網,實際就是傳統零售做的活,一旦搭建起全國的零售銷售網絡,就是企業的天然護城河,大型互聯網企業發現以後為時已晚,照貓畫虎重新搭建一個需要付出昂貴的人力物力財力,最後還要面臨價格戰,倒不如直接出錢戰略入股,犯錯成本更低,管理成本更低。

我最近在創建一個旅遊平台,從交互到設計到開發,全下來時間不會超過兩個月,但如果要我做成哪怕是一個途牛,我也坦言沒有一年做不出來。在互聯網上如果比競爭對手晚一年是什麼概念?不可想像,所以就要差異化。無形之中那些企業就少了很多競爭對手,多了很多合作夥伴。經歷過從零搭建平台的老大們都懂。

舉個O2O簡單案例,見沒見過加多寶和王老吉的地推人員在超市大打出手?

我這麼理解O2O會有偏差,但一點不過分。O2O的下沉,是個髒活累活苦活,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沒多少人能下沉心思完成一件在當時看起來前途渺茫的事情。

但是O2O企業通常會享受資本溢價和天然護城河的保護。吃的了苦本身,就是一個高門檻。

  再舉一個簡單例子,為什麼月嫂的工資比大學生高?為什麼藍領的工資已經超過了本科生,但仍然有成千上萬的學生要當白領也不願意去做收入過萬的藍領?

有位哲人說過一句話,看上去的衣著光鮮,你得付出看不見的生命摧殘。

  付出總有回報。

  所以對於美股市場的O2O企業,我是從來都給高估值,高評價,高言論的,不管是否買入;相反,對於那些愛講故事的,愛天天追著投資人講投資理念的,愛畫餅超過愛做飯的企業,我從來都是冷眼相待,調低估值,寧肯錯殺1萬,不願漏過一個。

  他們的日子已經夠苦了,沒道理再讓他們承受更多的輿論負重。那些要面子不要裡子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通常投資人不會給一點面子。

  騰訊投資58同城,好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79

騰訊投資58邏輯: 重公司的下一個風口隱現!

http://www.iheima.com/thread-43548-1-1.html
北京時間6月27日晚間消息,騰訊公司在港交所信息披露網站上宣佈,已斥資7.36億美元收購58同城公司(WUBA)19.9%的股份。以下為騰訊披露文件的主體部分:

董事會欣然宣佈,於2014年6月27日,買方(本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與58.com訂立投資協議。58.com為一家於紐約證券交易所[微博]上市的公司,並會向美國證交會提交關於訂立投資協議的申報。

58.com為一家根據開曼群島法律註冊成立的公司,經營中國最大分類廣告平台。

根據投資協議,買方將向58.com認購及購買若干普通股,而58.com將向若干現有股東購回若干B類普通股,使買方於交易完成後將擁有58.com發行在外總股本合共19.9%權益及58.com投票權益的15.2%(按全麵攤薄基準計算),代價約為7.36億美元。

這條消息宣佈之後,i黑馬朋友圈迅速被刷屏,無數人開始猜測這一交易的目的,隨後58同城CEO姚勁波發微博稱,整個交易從開始到完成只耗時10天。

姚勁波在接受i黑馬小編電話採訪時表示,談判開始於創業家硅谷之行的接觸,當時硅谷之行,姚勁波和騰訊吳宵光合照之時,吳開玩笑說,或許和他合影會有傳聞的,沒想到緊緊十天後,果然在硅谷行之後搞定了這筆交易。

黑馬硅谷遊學團

這透露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雙方至少一個願買一個願賣。而且剛剛上市的58顯然不是太缺錢,但是還是毅然與騰訊結盟,其背後可能蘊藏著更多連鎖的交易,當然i黑馬無意猜測背後交易。

騰訊為何出手58?三大核心邏輯

無論多少投資掮客曾經唱衰過58,i黑馬是一直堅信58的價值所在,這並非i黑馬本人的好惡,而是基於i黑馬個人在今年3月份一篇分析本地消費與服務市場所言,中國的本地消費與服務市場即將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之下爆發(詳細見本地消費服務市場觀察:困境、機會、挑戰與如何互聯網化一文)

眾所周知本地消費的代表是大眾點評,騰訊差不多也在今年完成了對點評的投資,而在本地服務領域,騰訊顯然是一定想要收購的,58作為這個本地服務領域最大的服務商,顯然成為騰訊目標也就不奇怪了?

為何本地消費與服務市場會成為巨頭爭奪的熱點?顯然不是所謂簡單的因為O2O市場的因素。核心邏輯在於消費服務品牌升級論。

不好意思,這是i黑馬自己提出的論點,詞典上真沒有這個名詞。其實只要觀察淘寶到天貓興起大家就能明白我說的邏輯。

淘寶最初是集市模式,但在08年之後正式升級為天貓,而圍繞著天貓的生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個性化淘品牌。

同樣的道理,當一個國家的消費者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後,對於品牌的追求成為必然,這也是為什麼京東、天貓B2C業務能夠蓬勃發生的根本因素。

同樣這個邏輯也適用於線下,線下最初人類歷史是以集市為代表,後來中國出現類似於線上B2C的百貨,然後圍繞著商業地產出現各種品牌,這就形成了完善的生態。

這個道理也就依然適合用於以58為代表的本地服務業態的商業邏輯,58本質上是當年的淘寶C2C,這個階段基本已經完成,接下來,服務業B2C革命就將來到,58很可能會加快在各大細分領域上游服務力的管控,58高管之前已經屢次透露將圍繞垂直的細分領域展開收購與投資,打開58的分類,你會發現類似搬家、家教、等細分品類可能成為58B2C升級的典型,而這些服務完全是基於人與移動端的服務,不涉及到任何物流。

所以,饒了這麼大一圈,i黑馬認為,騰訊收購的第一個邏輯就出來了,騰訊的微信商業化在以遊戲為代表的娛樂之後,微信公眾賬號為代表的媒體之後,正在逼近第三步,以電影票、外賣、訂餐、團購、打車等領域的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尤其是類似於家教、搬家、租房等其實高度需要社交關係和人的純服務,絕對是微信商業化最理想的生態,而致力於開拓更多垂直服務B2C的58無疑是騰訊最理想的合作夥伴,如果大家不信,看看58拿錢後的佈局。

騰訊收購58的第二個邏輯在哪?重公司與傳統公司價值的全面回歸。沒有人會認為騰訊是重公司。過去我們把干傳統「髒活、苦活、累活」的公司稱之為重公司,因為他們都有著龐大的地推,而一直想完成與傳統企業「連接」的騰訊,雖然有與華南城這樣商業地產公司的合作舉動來補齊自己輕公司的舉動,但是動作還是太小。

一個合理的「生態公司」,應該將自己的敏感的觸角伸到各個角度。看看騰訊最近的三大投資:京東、點評、58。他們無疑都是重公司,他們沒有一個不是擁有強大線下隊伍的。騰訊終於意識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與這些接地的重公司聯盟,才能上接流量用戶,下接產業。這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真正的融合典範。

除此之外,你們只要看看阿里巴巴的收購,大舉的在傳統領域的併購,其實就可以想像,與傳統產業之間的深度融合,是互聯網公司下一波舉動,沒有人願意忽視這樣可能潛藏著的萬億市場,騰訊對58的投資,是互聯網公司對傳統生意價值認可的回歸(當然i黑馬不是說58是傳統公司)。

騰訊投資58的第三個商業邏輯,就是力圖構建「自己的中間頁」。這其實與百度思路一脈相承,所謂中間頁類似於T字形佈局,大巨頭將流量過渡給小巨頭,小巨頭再分給下游的更加垂直細分的領域創業者,一個產業協同分工的生態在中國互聯網開始形成,其實這是一個好現象,巨頭再也不通吃整條產業鏈的價值了,他們在事實上認可了不同的公司對不同產業鏈條的控制,也就是「做多少事,賺多少錢」

仔細分析騰訊,通過京東控制整個電商生態,然後依靠京東再打穿更多細分品類(京東因此會去收購垂直B2C嗎?),依靠點評去滲透本地生活如餐飲、婚假、外賣(點評果然就投資了餓了麼),依靠58去滲透本地服務如家教、搬家等(其實打車也算,58對滴滴有興趣麼?,一個T形產業鏈正式形成。

至此這個邏輯形成,所以,我們有理由推斷,中國下一個更大的創業浪潮風口很可能是圍繞著小巨頭之間的更加垂直細分的領域,未來一段時間,基於互聯網與傳統的連接,圍繞著這些「小巨頭」的垂直領域將會湧現更多創業機會,據說58的這筆錢很可能大規模投向這個方向(但也有消息說要去買趕集),通過這個邏輯我們也有能清晰看出58為什麼要這筆錢了。

好戲才剛剛開始,再等等,或許有更精彩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81

58同城與騰訊官方回應:騰訊佔股19.9%為了O2O,我有用戶,換你線下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581
之所以選擇和騰訊合作,姚勁波透露主要考慮了兩個因素:一是騰訊在PC和移動都有很大的流量,這些入口對58有巨大價值,58的產品可以跟騰訊的流量和資源無縫對接;除了流量的需要,58同城的用戶之間缺乏社交關係,和騰訊合作能引進騰訊的社交關係,提升產品信任度和用戶體驗。

事實上,除了在PC端騰訊旗下眾多平台能為58帶去巨大流量支持,更重要的是,58等分類信息網站在進軍移動互聯網時急需要外部資源的合作來推動。

分類信息網站需在移動端重構商業模式

直接把互聯網上的模式照搬到移動互聯網,往往不能獲得廣闊的增量市場,因為二者價值不一樣,互聯網的主要價值在於信息傳播,而移動互聯網的主要價值在於信息上的精準的本地生活服務。

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上,用戶希望獲得具有實用性、實時性、簡易化、高效率的生活服務信息,包括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旅遊、找家政、小時工、保姆、裝修房子等。

傳統網站的弊端在於信息紛繁複雜,服務分散,信息獲取渠道雜亂,無法保證獲取效率和真實性。比如中國大概有3000多萬與生活服務有關的企業,餐館類的大約每個季度就有15%的可能會倒閉或者新增,信息的變化很大。PC應用很難快速、準確地抓取到這些信息。

對於本地化的中小商家而言,都有自己的銷售半徑,更多的是針對自己商圈和周邊區域的消費者,因此,位置就決定了消費範圍,如何幫助商家找到銷售半徑內的有效顧客,傳統分類生活信息網站並不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這是「電線杆廣告」存在城市大街小巷的重要原因。

此前,58已經開始在移動端提供了些標準化的服務產品,比如搬家公司的服務,58會設定統一的收費價格,然後簽約各大小商戶,直接為消費者提供附近的、標準化價格的服務。

而引入騰訊移動端各種產品的合作,將為58類似的服務找到便利的用戶和流量出口,更有可能完成58此前所希望打造的把支付包含在內的交易閉環。
對於58同城平台上的中小商戶而言,騰訊會在上述平台整合58的本地服務,令用戶可以通過社交工具發現並推薦商戶,並幫助中小企業和商戶利用微信公眾賬號體系以及企業QQ系統與用戶交流,並使用騰訊的線上支付解決方案完成交易。商戶從而可以更好的管理客戶關係,並利用位置定位功能更有針對性的向用戶推廣服務。

換言之,58同城的商戶不只是獲取流量,更重要的是獲取了可以長期維護的用戶群。

騰訊獲取重構本地生活服務鏈條的能力

「當所有人都看好你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往往並不意味著最後能獲得成功,巨頭可能隨之進入,競爭門檻也比較低;而當別人不看好一個創業項目時,尤其是髒活累活,反而意味著生存壯大的機會。」姚勁波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曾表示,「58發展道路上最重要一個決定是涉足線下的推廣和銷售,把美國Craigslist模式本土化,打造了幾千人的線下團隊。」

以線上資產為主的騰訊,在打造O2O服務時,急需要引入線下相關資源,包括商戶、線下服務團隊等。此時,58同城成為最有價值的投資和合作對象之一。

從用戶角度出發,對於本地生活服務的需求往往不是大平台所能滿足,對接的是各種本地化的中小商戶,包括代駕、家政、小時工、保姆、裝修房子等,希望方便快速獲取具有實用性、實時性的生活服務信息。

騰訊在移動平台上引入基於地理位置的附近生活服務信息後,58同城負責開拓、選擇過濾中小商戶,並在服務方式、收費、支付交易上提供透明化且相對標準的服務,而中小商戶後續可以在騰訊建立自己的客戶管理和營銷平台,精準觸達自己基於地理位置服務半徑內的用戶。

這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本地生活服務能力,從支付的角度來說,更多是小額支付;從交易的類型來看,是分散化的傳統模式下難以標準化的服務;從流量的分配上看,是本地化的實時觸達而不是從中心集中分發;最終,龐大的中小商戶群體和全國各地的用戶需求實現P2P式的匹配,大大降低了營銷成本和用戶獲取信息服務的成本。

如果套用大數據的概念,則是完全區別於此前大平台上的中心計算,通過對龐大用戶數據的歸類、分析處理來識別用戶和用戶需求,事實上,此類數據分析已經逐漸暴露出其短板,精準和實用程度遲遲沒有突破;去中心化的大數據,則是在P2P的架構上,通過社交關係、分散化產品和海量用戶在邏輯關係上的重組鏈接,讓數據分析在各個節點上完成,以此為中小商戶提供更有價值和效率的營銷、服務能力,提供更懂用戶需求、及時解決用戶需求的產品。

(來源:騰訊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88

關於新股9158、綠色製藥、騰訊投資58同城(港股那點事)) 港股那點事直播間

http://xueqiu.com/4091164142/29934341
開放+共享+共識,追尋有趨勢的價值——格隆

港股那點事微信公眾號:HKstocks

港股那點事官網http://www.guuzhang.com

讓最普通的個人都能享受到最專業的研究服務,讓每個個體的投資之路不再那麼孤單和艱難!

股金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1、關於本期封面照片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查看原图
好友卓嘎央宗電郵發來了四張她家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照片,美得讓人有點窒息。照片後另附詩文一闋:慇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他鄉獨闖可安否,莫忘雪頓歸故鄉。

格隆這一段時間因為又忙網站,又做深度研究,強度實在太大,精神一直有些恍惚,但收到這份電郵,仍悚然心驚:又要到雪頓節了?去年雪頓節時夜登哲蚌寺的情景仍歷歷在目,一年又倏忽過去了?!

認識央宗是在她北京讀中央民族大學的時候。後來貢去乎嘉措活佛在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讀書的那幾年,我們經常在那裡會碰上,也就熟了起來。不同於多數民族大學學生千方百計希望留在內地,從認識開始,央宗就說她一定會回她在雅魯藏布江邊的故鄉。她說北京很大很美,但她已經看過了。「家鄉更美。我回去,也許就能讓家鄉更多的孩子有機會來北京看看。」央宗說話總是那種淡淡的語氣,一如她清秀臉上淡淡的笑容。大學畢業後央宗追隨貢去乎的腳步去了印度留學,我們的聯繫就很少了,再後來就聽說她很決然地回到了家鄉,自願去到昌都左貢一家偏僻的中學教書。後來我托在林芝援藏做縣委書記的好朋友輾轉驅車去看她,朋友給我的回話是:「她挺好,與那些學生在一起。上午上課,下午轉經,很快樂!」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搞不懂她。那個鬼地方,真是苦。」

我聽後無語,因為我懂她。卓嘎在藏語中是對度母的稱呼,也就是我們漢地佛教俗謂的度人仙女。我想,卓嘎央宗這個名字,冥冥中也許就是一種上天對人生軌跡和追求的定位?我陸續給她學校寄去了很多書和資料,但我知道這種行為很蒼白甚至猥瑣:我在為自己尋找一些開脫的藉口。我一直無法做到拋開現代社會繽紛色彩的誘惑,哪怕只是一年半載,而去做一些內心更認可的事情,哪怕那件事本身的色彩其實更加絢爛迷人。

今年的雪頓節是8月25日。相信哲蚌展佛那天又會是漫山遍野的人流。這其中有多少真正是為尋求內心安寧的?又有多少其實低俗如我,更多只是去尋找一種靈魂的洗脫的?我不知道。無論如何,今年我一定會想辦法去一趟,去爬一爬子夜漫天星斗的哲蚌寺,去轉一轉馬年的岡仁波齊神山——低俗也罷,猥瑣也罷,我想,努力讓自己的心境離星空近一點,離雪山近一點,總會好一點。

2、紅酒香檳與關燈吃麵:並不是所有新股都值得期待

格隆最近一直在強調,市場看不到明確風口或者趨勢性機會,但平淡市場中也並不乏亮點:IPO。最近批量上市的新股中有不少值得去琢磨的有意思公司,這也是格隆近期花很多時間去過濾和解剖新股的原因(具體分析請參閱港股那點事官網http://www.guuzhang.com)。

有些公司比如綠色動力(1330)一看就有研究機會(格隆也組織會員對該公司做了連續的深度分析),但,也有些公司看似性感,但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不確定性(事實上近期不少新股上市就破發並深度潛水)——這就是格隆今天想與大家重點討論的話題:並不是所有新股都值得期待!股份公司從創設、VC入股、PE入股、臨上市前相關利益方突擊入股、投行包裝上市,再賣給二級市場,這已經是最後一棒了,這個時候沒有一定的火眼金睛,在一幫人為上市敲鐘而紅酒香檳的時候,你很大可能在關燈吃麵。格隆充分利用格隆匯會員的集體力量,力爭把一些值得解剖的新股拎出來充分解剖,讓大家能充分把握其中的機會與風險。但更重要的是,格隆希望給大家講清楚這樣一個投資原則:投資是兩個人的事——你,還有時間!真正給你帶來超額回報的好公司,多半是由流逝的時間挑選出來的。我們自己只是很幸運地與時間站在了同一個位置與角度而已!那些沒有經過時間考驗的天花亂墜的故事,還是保持一定距離為好。如果你撇開時間,事必親恭,連佛祖也不會站在你這邊的!

格隆大學一鐵哥們,目前就職一家大的外資投行,一日登門情緒激昂地向格隆推介一隻「確定肩負著社會價值導向並代表著人類社會發展方向」的IPO公司,並一再強調該股的IPO將會是一股難求,動手須早。

看了該公司的基本材料,我也大致覺得尚可,但參與IPO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時間長了,格隆養成的一個最大的壞習慣,就是多疑。任何一個資本故事擺在我面前,我第一時間做的事就是懷疑。而且故事越是光鮮和美麗,我會越警惕。當然,我不能直接打擊同學的積極性,就很委婉地提醒他是否還記得當年我們在校園一起哼唱的水木年華的那首「一生有你」的歌詞: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是誰願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

資本市場講故事最多的場合就是IPO。不管在大陸或者香港,新股在上市期間都會鋪天蓋地地轟炸。我們會看到平時難得一見的董事長等公司高管滿臉謙恭不辭辛勞地登門拜訪,我們會聽到公司管理層或者投行承銷人員發自肺腑地講述公司是如何的優秀,業務是如何的高速增長、管理層對公司的未來是如何的有信心、發行價格是如何的合理或者便宜等。這種大陣仗的宣講會極大感染並影響投資者的判斷力。曾經有個做投資銀行的朋友告訴我,他做一個IPO案子,最開始他客觀判斷這個公司並不怎麼樣,但隨著在路演中一遍遍重複聽那些天花亂墜的宣講,最後他自己也信了。

這種時候,五毒不侵的我一般都是安靜地聽。格隆知道就報表中明顯的漏洞做咄咄逼人的詢問與攻訐沒有任何意義,我需要做的只是儘量嘗試測出到底摻了多少水分,自己心中有數就好了。因為我知道如果是換了我去賣自己的資產,我也一樣會把能遮蓋的缺點都儘量遮蓋起來,然後把芝麻綠豆大的優點無限放大,甚至我也不會排除自己會虛構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優點。指望一級市場市場賣家——做生意出身的上市公司股東,還有自身利益與IPO融資額直接掛鉤的精明的投資銀行——把資產便宜賣給你,門都沒有!

格隆選取A股距今最近的仍在發行股票的時間段做了一個統計,在A股還沒有停止發行新股的2010年9月24日至2012年9月24日期間,A股市場在這段時間內共有517只股票上市,和上市發行價相比,平均跌幅為9.39%。同一時間段共有182只股票在香港市場上市(包括主板和創業板),和上市發行價相比,期間182只股票的平均收益率為-13.02%。Bloomberg也做過一個類似的統計和分析。其結論是,該時間段,香港市場上最受散戶歡迎的10只IPO股票上市以來的回報率是-54%,而最不受歡迎的10只IPO股票的回報率為-7%。最受歡迎的10只IPO股票的認購倍數為342倍至2180倍,而最不受歡迎的10只股票個人投資者僅認購了2%至23%的股票數量。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到,不僅整體來說參與IPO認購收益不佳,而且越受追捧的IPO股票收益率越差。

你要求一個賣家在賣自己產品的時候不做一些包裝,不適當賣個高價多融點錢,實在是對他的人品和節操有太樂觀的估計(最明顯例子,某文化公司,在看到招股反應不錯後,直接把融資額提高了一倍)。所以,多數時候,格隆都勸身邊朋友一般不要參與IPO,寧可等它上市後,讓時間來幫助洗盡鉛華。事實上,任何經過包裝上市的企業,都會在時間的流逝中原形畢露。格隆的統計數據顯示,公司上市前一年所有盈利數據都會不正常地遠好於行業平均水平,但3年左右,白天鵝重歸醜小鴨,數據一般就會回歸或基本靠近行業均值水平(見附表一、表二)。表一顯示,A股IPO樣本公司上市前一年的毛利率水平(實際就是IPO據以定價的數據)會高出行業平均水平12.52個百分點,但上市當年即開始縮小差距,上市後一年已經縮小到只高出行業平均水平4.17個百分點的可容忍水平。港股的統計數據得出的是完全一樣的結論。只是港股的毛利率數據顯示港股IPO的包裝成分相對沒有A股那麼過分,但基本也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表一、A股IPO公司利潤率與行業平均水平的差距

毛利率(百分點絕對值)

淨利率(百分點絕對值)

上市前一年

上市當年

上市後一年

上市前一年

上市當年

上市後一年

12.52

11.87

4.17

9.14

8.15

3.99

表二、港股IPO公司利潤率與行業平均水平的差距

毛利率(百分點絕對值)

淨利潤率(百分點絕對值)

上市前一年

上市當年

上市後一年

上市前一年

上市當年

上市後一年

9.72

9.57

7.53

9.54

7.66

5.82

與以上數據相佐證的是剔除行業因素後,IPO樣本公司自身與自身的比較。相關數據同樣顯示,大部分公司在IPO的時候基本就是它最「漂亮」的時候,之後就開始江河日下(見表三、表四)。表三顯示A股IPO公司上市當年即開始「變臉」,毛利率、淨利率分別較上市前一年下降0.59、0.87個百分點,而上市後一年則下降更多。

表三、A股IPO公司利潤率與自身的差距

上市當年與上市前一年相比

上市後一年與上市前一年相比

毛利率(剔除行業因素後)

淨利率(剔除行業因素後)

毛利率(剔除行業因素後)

淨利率(剔除行業因素後)

-0.59

-0.87

-2.17

-2.23

表四、港股IPO公司利潤率與自身的差距

上市當年與上市前一年相比

上市後一年與上市前一年相比

毛利率(剔除行業因素後)

淨利率(剔除行業因素後)

毛利率(剔除行業因素後)

淨利率(剔除行業因素後)

0.14

-1.6

-1.87

-3.59

最近格隆隨意翻閱了一下幾家過去兩年來路演的IPO公司的股價,基本都是雨打風吹去,如果買了,真不知何日才能解套。而當初公司高管慷慨激昂的陳辭仍言猶在耳,讓人不勝歔欷。更讓人冒冷汗的是一些在香港市場上基本無人問津的邊緣公司回歸A股後均獲高溢價發行(這事發生在A股還沒有停止IPO時),其中某公司上市首日還創出221%的可怕漲幅。說藝高人膽大也罷,說人多錢多也罷,格隆還是衷心祝福那些習慣在上市首日買股的人日後能順利解套。

2、關於新股天鴿互動(9158):性感的行業?還是性感的公司?

之所以把網絡秀場天鴿互動(大家更熟悉的名字是9158)這個新股拎出來,是因為就這個公司詢問格隆的會員太多了。格隆理解原因:一是有了歡聚時代(YY)的成功在先,投資者對天鴿這個「小YY」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另外,它處在一個非常性感的行業裡(你懂的)。迅雷、9158、快播、草榴這幾個網站在中國這個非常傳統保守的國度裡是絕對的另類,它們幾乎見證和伴隨了80後一整代年輕人的青春成長與荷爾蒙的釋放。令人歔欷的是,同是擦邊球,卻命運迥異:草榴的服務器放境外(需要翻牆才能訪問),一直在與ZF玩貓做老鼠的遊戲,長期被打,但長期火爆。我估計它是不會考慮上市之類的事情了。快播相對悲催,直接被巨額罰款,未來業務能否繼續都是未知數。相比較而言9158與迅雷幸運得多,稍稍洗洗,迅雷去了美國上市,9158則開始在香港招股­——考慮到淨網行動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進行之時,不能不說他們確實很幸運。

下面格隆開始一貫的方法:數據說話,抽絲剝繭來解剖天鴿。基於網絡秀場對多數投資者是個比較新的互聯網領域,格隆這次將採用同業對比法來分析它。首先要說明的是,網絡秀場屬於視頻社交範疇,與傳統賣版權的視頻網站運營方法、盈利模式都迥異(格隆最新組織寨主群討論了對視頻行業與9158,其中適合公開的觀點,請參閱港股那點事官網http://www.guuzhang.com中格隆匯下的格隆匯話題),所以,格隆用來做比較的對象是最可比的,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YY。

也許是因為YY使投資者瞭解了社交視頻是一個非常賺錢並且高速增長的行業,天鴿互動IPO順勢漲價,期定價並沒有像YY當年上市的的時候那麼有吸引力。如果說天鴿以IPO定價的區間的上限5.3港幣(對應市值64.5億港幣)上市,那麼天鴿與YY兩者相比較,似乎是YY更有優勢一些。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YY的盈利能力高於天鴿,主要體現在YY在同樣的交易額上獲得的利潤高於天鴿;

(2)天鴿的市場份額是以巨額的營銷費用換來的,而YY的市場份額則完全是依靠內生增長,所以YY的商業模式要比天鴿健康的多;

(3)YY音樂貨幣化的空間要高於天鴿,業績增速也高於天鴿;

(4)YY的是一個多元化的平台,而天鴿的業務則略顯單一。

格隆在開始後面的深度解剖前,首先要介紹一下天鴿的分銷模式和記賬方式,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天鴿與YY商業模式的差別和兩者的優劣。根據天鴿招股書中引用的艾瑞諮詢的數據,2013年中國社交視頻社區的市場份額按照用戶支付的金額來統計,天鴿以33.9%位列第一,YY則以23.1%位列第二。但如果看二者在2013年的營收,則發現天鴿的營收遠小於YY。2013年天鴿視頻社區的營收為5.3億人民幣,而YY來自在線音樂的營收為8.5億人民幣。產生這種背離的原因是天鴿計入營收的是交易額減去渠道分銷費用和主播分成後的淨收入,而YY則是直接將交易額計入營收。根據天鴿招股書中解釋,由於天鴿的用戶大多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對如何使用網絡支付以及對網絡支付的信用體系都不熟悉,因此需要銷售代理引導用戶來充值及消費。天鴿在招股書中描述了其分銷模式的分成方法。天鴿首先將虛擬貨幣以30%-40%的折扣出售給分銷商,也就是說價值100元面值的虛擬貨幣,天鴿賣給分銷商獲得其中的30-40元,而計入天鴿營收的也就只有這30-40元。分銷商將這100元虛擬貨幣賣給用戶,賺到60-70元的差價。在這60-70元中,分銷商還需要向主播支付25-35元,向銷售代理支付10%-20%元。理解了這個模式,就可以理解艾瑞統計的口徑是將上述100元都計入天鴿的市場份額,而實際計入天鴿營收的部分就只有其中的30-40元。天鴿在招股書中披露營收中的85%都是來自上述分銷模式,剩餘15%是用戶直接在天鴿的網站上充值。用戶在天鴿網站充值的收入是100%計入天鴿營收的。根據上述數據,我們可以推算出天鴿2013年的交易額大約在12億人民幣左右,這樣的數字就與艾瑞諮詢給出的結果一致了。

格隆花這麼多筆墨來介紹天鴿的分銷模式和記賬方式,主要是想說明天鴿的財務指標和YY的財務指標並不是直接可比的。如果想要對比天鴿和YY的財務數據,必須要分析同樣100元的交易額給二者帶來的利潤是多少,這樣才是公平的。

下面就開始格隆的深度對比分析。格隆還是秉承一貫的分析方法:用數據說話,剝繭抽絲。

(1)有了上面的鋪墊,就非常容易理解YY的盈利能力是好於天鴿的。如果只看財務報表,天鴿的毛利率高達87.6%而YY的毛利率只有51.6%,很多投資者可能以為天鴿的盈利能力好於YY。但是由於兩者記賬方式的不同,二者的毛利率並不是直接可比。更有意義的一個指標應該是看單位數量的交易額貢獻的毛利和淨利。由於YY是將全部交易額計入營收的,每100元交易額給YY帶來的毛利就是51.6元。而對於天鴿而言,2013年的毛利為4.8億人民幣。如果按我們上面估計的12億人民幣的交易額來計算,每100元的交易額給天鴿帶來的毛利只有40元。如果看淨利潤,YY在2013年的Non-GAAP淨利潤率是32.6%,也就是每100元的營業額帶來32.6元的淨利潤。而天鴿2013年的Non-GAAP淨利潤為2.06億人民幣,也就是每100元的營業額貢獻17.2元的淨利。從這個意義上講YY的盈利能力是好於天鴿的。

(2)YY的流量幾乎都是靠內生增長。YY音樂的原始流量是從多玩的遊戲玩家轉過來,而現在的YY音樂已經形成一個品牌,YY的流量幾乎都是自有流量。所以我們看到YY2013年市場營銷費用佔收比只有1.37%。而對於天鴿而言,過去三年市場營銷費用佔收比一直保持在30%以上,可見天鴿一直是依靠巨額的營銷費用來獲取流量。而在流量變現一端,YY全部都是網站直銷模式,沒有通過分銷商。而天鴿的銷售額有85%都是通過分銷商渠道獲得,在分銷渠道獲得的營業額中,有35%都用來支付了渠道費用(支付給主播的費用沒有計算在內,因為YY也需要給主播分成)。可見無論是從流量獲取方面,還是流量變現方面,天鴿的市場費用都遠遠高於YY。

(3)YY音樂的貨幣化始於2012年,在2013年有200%的增速,2014年預計增速也接近100%。而天鴿互動由於貨幣化時間較早,已經處於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因此在2012年和2013年的增速僅有16%和24%。2013年底YY的月付費用戶數已經達到90萬,而天鴿的月付費用戶數隻有27萬,也就是說天鴿每個用戶的交易額是YY的四倍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講,YY的貨幣化還有很大空間可以挖掘。這裡特別要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因為YY是在2012年上市的,已經經歷了兩年的洗白過程(上市公司的自我監管和輿論監管顯然都會更加嚴格)。在今年淨網行動的背景下YY業績的不確定性似乎更小一些。

(4)之前格隆重點討論雷軍系公司和YY的時候,非常看重的一點就是管理層的戰略眼光和居安思危的意識。所以YY的戰略佈局是要比天鴿棋高一著的。YY在自身遊戲業務高速增長的時候就佈局音樂,在音樂高速增長的時候又佈局遊戲。而天鴿的視頻社區業務在兩三年前增速就已經放緩了,但是並沒見管理層有什麼大刀闊斧的轉型動作。所以這次提出線下KTV的戰略,很難不讓人覺得是上市之前為了提升估值的手段。

最後格隆簡單談一下兩家公司的估值。按照市場一致預期,2014年YY的Non-GAAP淨利潤將有60%左右的增長,目前估值對於14年大約27倍。而天鴿2014年Non-GAAP淨利潤增速預計在20%-25%的區間,如果按照64.5億港幣來定價,對應的是2014年20倍-21倍的PE。綜合YY與天鴿的盈利增速以及公司的業務佈局來看,YY的價格似乎更具優勢。

(以上分析文章之詳細內容,請參閱「港股那點事」官網http://www.guuzhang.com中格隆匯之IPO專題分析)

3、關於新股綠色製藥(1330):好公司?好價格?

一直跟蹤「港股那點事」的朋友都知道,格隆一直對醫藥股情有獨鍾,也明確表示過醫藥股是無論牛市還是熊市都能帶來超額收益的靠譜品種,這也是前期格隆在市場非常疲弱的情況下逆勢深入解剖中國先鋒製藥(1345)與朗生醫藥(0503)的原因。近期市場迎來一個相對重磅的醫藥新股:綠葉製藥(2186),計劃募資53.78億至59.17億港元(約合7.8億美元),這是近期在萬州國際(0288.HK)推遲上市後,香港資本市場募資金額最大的一樁上市計劃,也是近兩年來最大的醫藥新股。由於綠葉擁有20年的歷史,國藥50強企業,研發能力強,產品儲備多,而且產品多數集中在高毛利的腫瘤、心血管、內分泌、消化、神經系統等領域,在加上公司過往行業併購的眼光與能力,因此受到了廣泛關注,就該公司諮詢格隆的會員朋友也非常多——格隆也認為這個公司應該屬於好公司類型,但由於新股無過往歷史可考,研究是有難度的,好在綠葉的上市路徑與四環相似,都是先赴新加坡上市,股價表現不佳之後私有化退市再轉戰香港市場,因此可供格隆分析的東西也就多一些。

格隆對綠色製藥的分析直接從承銷商的估值假設開始。公司IPO發行價5.39-5.92港元,按CLSA.的盈利預測2014-1015年淨利潤分別是6.01億人民幣和8.38億人民幣,增速分別是93.2%和39.4%,發行價對應今年PE24.2-26.6倍PE,估值看上去並不便宜,top-line增速預期14-16年保持25%-30%左右,而bottom-line14年增速高達90%+,15年以後預期增速放緩至40%左右。格隆具體分析下相關增速假設是否合理。

首先我們看看公司概況。綠葉製藥是一家以研發為基礎的專業製藥企業,專注於腫瘤科,心血管系統以及消化與代謝三個領域的創新藥品開發,生產,營銷以及銷售。綠葉製藥前身為1994年由煙台生物科技及勝利石油管理局煙台療養院成立的煙台綠葉,主要產品為注射用七葉皂苷納。2004年以「AsiaPharm」公司名稱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其後先後收購抗癌注射劑希美納、經營腫瘤科產品南京思科藥業、心血管系統產品生產商北大維信以及糖尿病產品生產商四川綠葉寶光。2012年在新交所私有化併除牌。目前集團約有30個上市產品,主要產品7個,其中6個享有專利保護,近3年專利產品的銷售佔收入約85%。

在工信部2013年醫藥工業百強排名中,綠葉製藥按營收排35名;按利潤排32名,從生產藥品種類,發展方向以及規模上來看,較接近石藥(1093.HK)和四環(0460.HK)。

No.

企業名稱排名(按主營業務收入)

港股編號

按淨利潤排名

1

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0874.HK

13

6

威高集團有限公司

1066.HK

5

8

石藥集團有限公司

1093.HK

25

10

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

1099.HK

4

13

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607.HK

2

17

中國遠大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0512.HK

21

19

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196.HK

10

35

綠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2186.HK

32

38

北京四環製藥有限公司

0460.HK

14

43

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513.HK

42

45

羅欣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8058.HK

49

47

珠海聯邦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3933.HK

61

59

神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2877.HK

83

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1666.HK

41

84

山東新華醫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0719.HK

85

深圳海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8329.HK

公司亮點總結下來如下幾點:

(1)、處在一個好的行業。對於整個醫藥行業而言,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消費能力的增加;以及居民健康意識的增強,整個醫藥行業前景明朗,整體看來,行業增長速度至少可以保持在GDP的增速的兩倍,整個行業的剛性需求決定了好的醫藥股還是會跑盈大市。

(2)公司研發積澱深厚,主打藥品與儲備產品鏈較全,而且產品覆蓋的三個領域是中國規模最大以及增速最快的三個治療領域,集團前期通過併購獲得了一些好的藥品,佔領了市場,據招股書披露,根據MENET及IMS相關數據顯示:綠葉製藥腫瘤相關藥品是2013年中國最大單一藥品市場,其中包括力樸素(2013年中國第二大最普遍採用的國產抗癌藥品),天地欣(2013年中國第三大最普遍採用的腫瘤科化學免疫增強劑)及希美納(一類化學新藥,中國唯一獲藥監局批准用於癌症放射治療的增敏劑)。心血管相關藥品是2013年中國第三大藥品市場,其中包括血脂康(2013年中國最普遍採用的降血脂中藥)及麥通納(2013年中國最暢銷的國產血管保護類藥品)。消化與代謝藥品構成2013年中國第四大藥品市場。這些藥品的專利到期都在2020年左右,所以短期內沒有仿製藥擠壓銷售業績的壓力。

查看原图
具體產品佔收入比例見上圖。腫瘤類按照2013年數據佔比43.8%,心血管系統佔比28.7%,消化與代謝佔比22.9%,其中三大產品佔到了營收56.6%的比例,分別是力撲素,血脂康和貝希。我們具體來分解一下幾個主打產品:

A、力樸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質體)

主要用於癌症治療,副作用較低,但是藥品推出時間較長。目前市佔率根據招股書披露約為38.9%。是公司的第一大品種,近幾年增速約為20%,未來增速判斷可以保持20%左右增速,主要是由於癌症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且定價方面近年來保持相對穩定的價格水平。

B、天地欣(注射用香菇多糖)

天地欣主要用於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天地欣目前並未納入國家《醫療保險目錄》,近兩年銷售和定價水平都是小幅增加。集團擬尋求將其納入國家《醫療保險目錄》以尋求銷量上的釋放,預計在未列入目錄之前,近幾年增速與2013持平。C、血脂康

血脂康09年進入第一版基藥目錄,13年銷量為3.38億。美國FDA進入三期臨床,是綠葉推向國際市場的重磅產品。據IMS數據統計,血脂康在治療高血脂症的國產藥物裡,市場份額超過1.9%,成為最普遍採用的高脂血症治療中藥。基藥的放量給血脂康帶來的增速預計在35%左右。

D、貝希(阿卡波糖)

貝希2013年增速達55.5%左右,主要由於集團在2011年收購以後在營銷,推廣方面的努力帶動銷量的增加,定價水平也保持了穩定。阿卡波糖是全球著名醫藥公司拜耳在中國銷售和盈利的第一大品種,另一家生產此類產品的企業是杭州中美華東,產品這些年的符合增長率也達到30%左右。綠葉的阿卡波糖的增速預計近幾年保持30%以上。目前,貝希的市場份額只有3%,發展空間巨大,主要還是看綠葉的營銷能力,不過2013年的放量可以看出,綠葉的推廣成效還是不錯的。

其他藥品內生增長估計保持10%-20%水平。

新藥方面,綠葉現具有在研產品22種,預計在2020年以前上市,其中17種預計在2018年以前上市,所以新藥對近兩年無太大利潤貢獻,但估值上可以給予一定的溢價。

(3)、公司的行業併購眼光與能力。綠葉製藥集團1994年創立後一直是走的以研發為基礎的創新型製藥企業道路。然而,自從2004年該公司在新加坡上市後,其一貫的發展思路出現了明顯調整:自我研發與併購並重,某種程度似乎更依賴後者。公司先後收購抗癌注射劑希美納、經營腫瘤科產品南京思科藥業、心血管系統產品生產商北大維信以及糖尿病產品生產商四川綠葉寶光,並都取得不錯的整合效果。2005年創始人劉殿波明確表示過,中短期之內,綠葉製藥要獲得飛躍發展,只能通過併購來實現。這也是後來差不多每過兩年,綠葉就會曝出一個併購新聞的原因。如果假設公司成功上市後,可以併購好的標的,也不排除15,16年的業績又會帶來驚喜,但這個需要拭目以待。

最後,我們直接來看看財務數據:



集團毛利率比起同類企業較高,過去3年(2011-2013年)毛利率分別為83%,83.5%及83.6%。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率是19.1%,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是40.5%。

前面格隆具體分析過具體藥品,所以集團藥品top-line保持25%左右增長的假設八九不離十,是合理的,但是bottom-line要保持90%以上的增長,主要需要靠費用的控制,具體是銷售費用的削減,行政,其他費用以及研發費用的控制。招股書中透露,集團於2012年中開始研究銷售及分銷開支。因此,銷售及分銷開支佔收入百分比2013年減少至54.8%,但是從收入看出銷售費用的減少並沒有影響銷售,說明集團內部銷售團隊的銷售效率有所提高。

實際上13年top-line的增速是17.8%,,bottom-line是83.7%,主要靠節省銷售開支和行政開支,提高利潤率,而所得稅的減少主要是2012年有一個遞延所得稅撥備,這一部分在2014年是不可持續的。

初步預計2014年銷售費用還將有所減少,主要靠將一部分代理模式,轉為直銷模式。如果今年費用減少2%,達到52.8%。但如果要保證bottom-line90%+的增長,淨利潤率要達到18%左右,距離2013年的13%還有5%。所以除了銷售費用的壓縮,還要從行政,其他費用以及財務成本裡再擠壓出3個點。

綜上所述,綠葉的2014是否能年達到6個億人民幣的淨利潤還有待仔細推敲。不過集團透露將用集資20%的資金用於併購,從集團以前的經營狀況來看,每一次的併購都取得了一些有競爭力的好藥,並且給集團帶來了利潤的增長。如果假設公司成功上市後,可以併購好的標的,也不排除15,16年的業績又會帶來驚喜,但這個需要拭目以待。

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是公司股東結構與本次上市配售的舊股比例。除創始人外,目前公司的幾個大股東鼎暉投資、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及新天域資本都是PE市場鼎鼎大名(怎麼理解這個成語,看您的國文功底了),他們是2012年從韓國私募安博凱(MBK Partners)手中收購的綠葉製藥股權。本次發售股本當中只有66.8%為新股,餘下都是舊股。售股股東包括綠葉投資以及新天域旗下Beyond Border、鼎暉旗下CDH Flower、中信產業投資旗下CPE Greenery、新加坡GIC 旗下Tropical Excellence等。對這個的理解,也需要大家自己去琢磨。

巴菲特把能進入視野的投資標的分為三類:(1)、好公司,好價格。這是必須立即下手的類型;(2),好公司,暫不是好價格。短期似乎沒有什麼誘人的利潤,但假以時日能獲取長期收益,這一類型,巴菲特也是非常樂意笑納,因為他的優勢就是非常願意足夠耐心地等;(3),差公司,好價格。這種投資被巴菲特稱為「煙蒂型」標的:投資這種類型,你或許也能吞云吐霧享受一把,但你的嘴唇隨時可能被燎起一個大泡——大多數市場投資者樂此不彼追逐的就是這一類。綠葉製藥屬於第二種?還是其他?格隆把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自己思考。

(對綠葉製藥分析的詳細內容,請參閱「港股那點事」官網http://www.guuzhang.com中格隆匯之IPO專題分析)

4、騰訊投資58同城:戰術性動作而已

近日騰訊宣佈投資7.36億美元獲得58同城(NYSE: WUBA)完全攤薄後19.9%的股份。在本次交易完成後,騰訊和58將互為本地服務領域的優先合作夥伴。雙方將借助彼此的平台優勢,聯合建設下一代的O2O本地服務。58將有機會獲得來自騰訊各個平台的流量,進一步加強在本地服務領域的領先地位。騰訊會在各平台整合58的本地服務,通過線上社交分享, 騰訊的社交平台用戶將受益於更豐富的本地服務,精選高質量商戶,以及更好的O2O用戶體驗。很多會員朋友詢問格隆怎麼看這件大事,甚至聯想到騰訊投資了58同城,是否就意味著前期傳聞的投資華彩(1371)基本沒有可能性了?格隆在格隆匯寨主群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現把格隆主要觀點簡要摘述如下:

1、對騰訊而言,投資58 同城只是個戰術動作,而非戰略動作。意義有,但遠沒有想像那麼大。騰訊投資58,與投資大眾點評、滴滴打車、京東、樂居等沒什麼本質區別(你可以大膽想像騰訊未來在電影票、外賣、訂餐、團購、打車、家教、搬家、租房、買車、找工作等本地生活服務領域會有繼續投資動作,你甚至可以提前想像以後如果彩生活做大了,騰訊極可能會投資,不是沒這個可能,邏輯是一致的),目的只是為了借力,獲得另一個O2O地推支撐點,讓自己的微信電商支點更多一點,與馬云電商帝國叫板的籌碼也就更多一點;

2、騰訊想通過微信平台做電商,以間接迂迴方式實現掏馬云電商大本營之心從未死過。投資58只是換了個打法:不再直接黑虎掏心式強行進攻大本營(對TAB而言,騰訊的社交,阿里的電商,百度的搜索,各自的大本營都太過強大,妄圖直接顛覆對方大本營,費力不討好,所以我們能看到前一陣子騰訊阿里互相直接掏對方心窩子的動作,鬧騰一陣後基本都停了下來),而是重新回歸過往的圍城戰:練自身內功,打樁基,建支點,收編和拔除外圍釘子,掃清和佔領外圍陣地。簡而言之,先實現圍城,攻不攻城,再說(圍城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攻城)。當然,馬云斷然不會對這種擠壓式圍城視若無睹;

3、圍城打法本質上仍屬於過往的佔碼頭、圈地思路。只是過往TAB互相圈地有些為圈地而圈地,因為碼頭空空蕩蕩,佔了意思也不大,但現在騰訊掌握足夠移動端流量了(微信),現在再去佔碼頭就有了更積極的變現意義與價值。如果沒有餐、團購、打車、家教、搬家、租房、買車、找工作等這些線下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地推支點,微信的網上流量就只是一張不接地氣、看起來很美的大餅而已;

4、騰訊收58看似你情我願,但實質還是58順應時勢的投誠。兩者的行業定位與要價能力還是天壤之別:58同城實質實質就是一個網上貼傳單的,其競爭優勢體現在線下的地推,公司有多達3780人的線下銷售團隊和超過400人的客服團隊通過電話和拜訪把小微公司拉入了互聯網,干的都是苦活、髒活、累活。目前58看似日子挺好過,每個季度都盈利,賬上一堆現金,但這只是暫時。騰訊做微信電商已是司馬昭之心,用餐、團購、打車、家教、搬家、租房、買車、找工作這些O2O地推支點,騰訊要麼自建,要麼收購,勢必對相關垂直領域構成強大擠壓。對58而言,與其等到被逼到角落再繳械,不如現在趕緊投誠,還可以有個好價錢。所以,一定是58更需要騰訊;

5、不能拿騰訊投資58這個事去與傳聞的投資華彩(1371)類比。58的價值,正如前面所說,眾多O2O地推支點之一而已,記住,是之一!大眾點評,樂居、彩生活等都能起到類似功效。對騰訊而言,58遠不是一個開疆拓土、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趙云,而只是開路工兵甲而已。華彩不同,如投資華彩,騰訊是進入了中國最賺錢也是最敏感的行業之一——彩票這個全新藍海的專營領域,並在這個需要牌照、人脈、資源與經驗的專營領域獲得了一個最強支點之一,這才稱得上是戰略動作。當然,這個事始終還只是一個傳聞,我們不揣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33

【獨家】騰訊投資58同城後,姚勁波對內首封郵件曝光

http://bbs.iheima.com/thread-43684-1-1.html
對於此次談判,58內部僅有幾位高管知曉,今天姚勁波通過郵件形式向內部披露了此次交易的細節:

1、對手之前是跟騰訊有過接觸,但談判沒有實質進展。2、58接受投資,並沒有放棄自己獨立公司的身份。3、迎接巨頭進來,沒有割讓過多公司利益。4、未來,不妨礙跟百度,阿里等巨頭的合作。

以下為姚勁波內部信:

各位同學, 大家週末應該從新聞裡面得知了,騰訊以7.36億美元入股58同城獲得了19.9%的股份。這是目前為止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和O2O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

這次交易,進展很快,從開始談判到結束總共10天搞定,但由於保密的需要,沒能和內部哪怕是大部分高管溝通,實際上我是很想早點聽到大家意見的。

我向大家解釋一下這個交易的幾個細節:

1、交易價格40元每ADS,價格取的是談判時點的過去30日均價,我們並沒有為引進騰訊而打折;
2、在交易後期美股市場形勢很好,我們股票也漲了不少,但我們基金股東依然決定犧牲利益歡迎騰訊加入;
3、騰訊獲得了約15%的投票權,管理層保持了對公司的絕對控制,作為獨立公司,我們向整個市場開放合作。和百度,360,阿里等公司的合作,希望各位持續推進。

大家應該看到交易宣佈後,我們股價漲得很好,這說明市場看好這個交易能產生的協同反應,他們認為公司做了一件對的事情。
巧合的是,其實騰訊是先和我們行業另一同行談了很久,最後迅速選擇了入股58。騰訊7.36億美元和資源也許可以控股行業第二名,而他們最後毅然選擇58。我想這是他們對我們團隊和我們絕對領先的市場份額的認可。

交易只是新聞事件,兩天就會過去,接下來推進業務合作才是是重點,我們要利用各自資源為雙方用戶創造價值。

用戶是不是會更高興才是評價整個合作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這些合作的推進過程,我想我們團隊也能從騰訊團隊學到很多,同學們可以把握好這些機會。基於騰訊和58的資源和能力,我們應該做出激動人心、打動用戶的產品出來。 這次交易58又增加了一個看重長遠未來並且能給與一定支持的股東,同時進一步補充了58的資金實力。

我們可以再把眼光放遠一點,原來看三年,也許現在可以看五年以後的市場,倒推出我們現在該在哪裡下功夫。

幾個可能變化是:我們對外投資併購會加速、我們研發和市場節奏會更激進、我們新產品創新投入會加速。 像往常一樣,不管融資、上市、增發,我們做了點什麼,總會有人去評論或者有人要給其員工寫信。但是我想,真正牛逼不是說出來,是做出來的。真正優秀的公司或人永遠被人評論,而不是評論別人。只要我們做好自己服務好用戶,一切紛至沓來。空間很大,同學們加油!

姚勁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