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融奇才逃亡九年路賺億萬 3000萬買自由被拒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2029575.html
2

2011年10月15日,上海期貨界赫赫有名的億萬富豪江雁南(化名)的女兒滿月,在上海浦東新區世博演藝中心大擺宴席。待賓客散盡,江雁南戴上手銬,跟隨抓捕他的警察前往9年前他持槍搶劫地——江蘇常州。

2012年7月,江雁南在被常州市新北區法院以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之後,輕嘆一聲:「可笑我年少輕狂,雖天賦奇才,身家數億,也難抵消10年前的那一時衝動!持槍搶劫,毀掉了我的一生。」

金融奇才身背搶劫舊案

「我們可以去搶啊!」有搶劫前科的董平堅信「搶」是得錢財的捷徑,隨即電聯華榮,「哥仨分工合作,准行。」

上世紀90年代,江雁南入期貨市場,大賺。2002年,入娛樂業,在老家浙江衢州市承包歌廳和溜冰場,結識華榮和董平,一個號稱「雙槍將」,一個號稱「小李廣」。但真正有槍的,是江雁南,是從江西上饒黑市上買的一把仿五四式手槍。

3人廝混,賭博,資不抵債。2002年9月,江雁南低價變賣歌廳和溜冰場,即便如此,仍欠6萬多元賭債。「要是能發一筆橫財就好了,省得被債主整天追著跑。」江雁南起歹意。

「我們可以去搶啊!」有搶劫前科的董平堅信「搶」是得錢財的捷徑,隨即電聯華榮,「哥仨分工合作,准行。」3人制定了搶劫計劃:租一輛車,弄幾個假車牌,到上海找個富人區幹一票。

2002年10月17日,三人奔上海,但假牌照被上海交通警察查出,三人逃離上海。10月18日晚,竄至常州市新北區,鎖定河海東南花園相對獨立的一棟別墅。

10月19日凌晨4點,拿槍的華榮和董平翻牆跳進小區內,被小區內兩個保安發現,董平連忙轉身跑回車上,催促江雁南:「快跑!」江雁南猛地一腳油門,一溜煙兒跑掉了。

被兩個保安圍住的華榮落了單,被逼至牆角,華榮拔槍威懾保安,未遂,被擒。經當地警方審訊,華榮全部交代。由於是持槍搶劫,常州市公安局城北分局將 此案作為當年的一號重案,全力追捕江雁南和董平。2003年,董平被浙江溫州警方抓獲。後來,華榮和董平兩人都被判以10年以上的重刑,但江雁南一直未歸 案。

9年逃亡路賺億萬身家

孫景瑜調取了「江有汜」的戶籍資料,將「江有汜」的照片與江雁南的照片進行比對,發現兩人完全相同

2011年「清網行動」開始後,常州市新北公安分局主管刑偵的副局長崔國斌和刑偵大隊副大隊長孫景瑜負責追捕江雁南。

在調查江雁南親友過程中,孫景瑜得到一條消息,江雁南的父親開著一輛奔馳車在浙江去上海的路上違章。但這輛豪車的車主,不是江雁南的父親,而是一個 名為彭燕的未婚女子。2011年10月20日,孫景瑜帶隊直奔衢州民政部門,查證彭燕是江雁南的妻子。但2010年1月,彭燕與江雁南辦理了離婚手續,名 下突然冒出來億萬資產。

孫景瑜走訪時從江雁南老街坊那裡聽到一句話:江雁南現在好像在上海做期貨生意。

2011年10月23日,崔國斌與孫景瑜帶隊趕赴上海,得到一個意外消息:彭燕在上海東方醫院剛生完二胎,還沒出滿月。

孫景瑜調取彭燕的住院病歷時,孫景瑜突然發現在家屬一欄中,赫然寫著「江有汜」,但「有汜」兩個字是經過塗改後補在上面的,仔細辨認就可以看出,原來那兩個字是「雁南」。

通過技偵手段,警方很快查到了「江有汜」的相關信息,雖然此人的身份證號是貴州畢節的,但現在的戶籍地址卻在浙江衢州。江有汜在上海浦東金融中心的期貨中心經營著一家期貨公司,掌控資金有幾十個億。

孫景瑜調取了「江有汜」的戶籍資料,將「江有汜」的照片與江雁南的照片進行比對,發現兩人完全相同:這個「江有汜」,就是在逃9年的江雁南!

2011年10月25日晚上10點,在上海公安部門的協助下,孫景瑜在上海浦東新區世博演藝中心地下停車庫,等到了喝完女兒滿月酒的江雁南。

汶川捐款「借屍還魂」

江雁南給當地的一個朋友留下了一筆錢。託人四處打聽,尋找跟他年齡相仿、相貌相近的死者

坐囚車回常州的路上,江雁南便交代了這些年的經歷。

當年案發,江雁南殺回上海,借別人身份證開戶炒期貨,順風順水。隨著操盤經驗的積累,江雁南研發炒期貨軟件,創辦了期貨公司,個人資產超過了3億元。因有案在身,9年來,他從不用真實名字。

2009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江雁南趕赴災區捐款。當江雁南來到汶川災區時,他注意到一個細節:遍地亡靈和失蹤的人口,很多人在地震中死亡後,因為找到不到屍體無法銷戶,遂生出「洗白」念頭。

他匿名向災區捐出幾十萬元,然後給當地的一個朋友留下了一筆錢。託人四處打聽,尋找跟他年齡相仿、相貌相近的死者。江雁南提出的兩個條件:死者最好 姓江,最好是上世紀70年代出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尋訪,江雁南最終經過中介找到了一個失蹤的貴州畢節人,1970年出生,名叫「江有汜」。

江雁南花重金買到了江有汜的第一代身份證。隨後,他在上海找到一個假證販子,用自己的照片,「補辦」了第二代身份證。借屍還魂之後,江雁南又以「江有汜」的名義,回到浙江衢州市購買了一處房屋,又把戶口落在衢州,成功漂白了身份。

年少輕狂「換」兩年刑期

江雁南試探孫景瑜:「出3000萬,能不能放了我?」孫景瑜回答得很乾脆:「不能!」

身份即使漂白,江雁南仍不安心:辛辛苦苦賺下的這些錢,一旦被抓,豈不竹籃打水一場空?

2010年江雁南授意妻子以他涉案失蹤為由,成功辦理了離婚手續。江雁南的目的是把自己的財產轉移到妻子名下。

離婚後不久,逃亡中的江雁南與妻子生下了第二個孩子。在千金出生當天,江雁南在孩子出生記錄的父親一欄中,簽下了9年來的第一個真名。正是這個名字,最終暴露了他的行蹤。

在囚車上,江雁南試探孫景瑜:「出3000萬,能不能放了我?」孫景瑜回答得很乾脆:「不能!」進了常州市看守所,江雁南又問:「出5000萬,能不能取保候審?」答案依舊。

2012年7月,站在法庭上的江雁南在被常州市新北區法院以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之後說:「以前逃亡的時候顧不得想一下自己的前塵後世,塵埃落定之後想一想,怨不得別的,只恨自己年少輕狂!」 據 國際金融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16

巴比饅頭廠的連鎖傳奇:拒絕VC年底開店3000家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0-25/2MNDE5XzU0NzY2Mg.html

記者走進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巴比饅頭的兩層廠房時,彷彿進入了一個包子世界。這家擁有500多人、半自動化的包子工廠,每天消耗10來噸肉,是上海最大肉類 供應商愛森的主要採購商之一;每天消耗15噸蔬菜,是雙橋味精、金龍魚油、海天醬油的大客戶。它年設計產值5億元,但實際上截至今年9月已完成4.9億 元,成千上萬個包子每天由100多輛車源源不斷地送到長三角1000多家巴比饅頭店,其中700多家分佈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某些區域的密度直逼便利店。

這是巴比饅頭的大「後廚」。「我們就是要做世界的包子大王」,主人劉會平描繪著巴比饅頭的未來:「巴比五年內門店要開到3000家,投資3億元建全自動化生產的新廠。」

14年前,劉會平從南寧坐火車到上海灘闖蕩,捨不得買臥鋪票,躺在火車硬座椅子底下,雙手緊緊地捂著口袋裡的4000元錢,那是他在老家和南寧賣了3年包 子的所有積蓄。如今,劉會平靠包子闖出了一片天地:他是年銷售約7億個包子的上海中飲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飲)掌舵人,他在2003年創立的巴比饅頭 已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包子連鎖品牌。

來加盟開包子鋪吧

劉會平是安徽懷寧江鎮人。據稱,兩萬江鎮人在全國各地開包子店,年總銷售額超40億元,純利近20億元。出生於包子之鄉,劉會平自然而然地選擇賣包子為生。「看到親戚朋友都在做,發現也能賺錢,於是夫妻投點錢開個小店。最開始還不是店面,只是在飯店門口擺個攤點。」

1997年,19歲的劉會平來到廣西南寧,以5000元價格租了個門店,開始帶徒弟做包子。1998年他又輾轉來到上海,到2003年積累下自己第一個100萬元,他拿出50萬元註冊公司,並投入80萬元,在2004年投產自己的包子工廠,加快開店步伐。

劉會平說,他對商業模式的理解就是:做什麼產品,怎麼賣。只要產品的標準化程度高,不存在區域侷限性,接下來就是考慮怎麼賣的問題。在他看來,肯德基、麥當勞無非就是賣漢堡加可樂,包子也是標準化程度很高的產品,為什麼不能去做一個連鎖品牌呢?

當時,開一家包子店只要投入3萬元左右,到2005年,劉會平已經在上海擁有七八家直營店。為消化工廠產能,他從2005年開始大規模發展巴比饅頭加盟店,當年即發展58家加盟店。目前所有新店全部是加盟。

劉會平解釋做加盟而不做直營的好處:其一,少交稅和社保。以一個單月銷售額10萬元的門店計算,直營店每月光6%營業稅就是6000元,還有員工社保約 3000~4000元;加盟店可以以個體戶形式繳稅,每月僅需100~300元。其二,管理簡單。直營店需給店長和普通員工很好的激勵才能不斷地提升業 績;加盟店自負盈虧,店主必須想方設法提高營業額。此外,「巴比饅頭有1000多家門店,如做直營,按每個店配5名員工算,員工就得5000多人,這些員 工流動性較大,管理難度顯而易見。」

其實加盟更是巴比饅頭低成本快速擴張的法寶。一家20平方米的標準巴比饅頭店,裝修約3.5萬元,設備約2萬元,店舖廣告和工裝等約1.5萬元,這還不包括店租等一次投入成本。如按開一家直營店約需30萬元投入計算,每年新開400家店就得1.2億元投入。

反之,如果採取加盟方式,每家新店需向中飲繳納一次性8000元(成品配送)或1.28萬元(現制現售)加盟費,每月500元管理費,以及 1000~3000元培訓費。被中飲評估為A類和B類的門店可享受優惠,比如加盟費減少一半或1/4。此外,合計約5.5萬元的裝修、設備費用開支都由中 飲指定的供應商統一提供服務。

巴比饅頭自稱是國內唯一掌握冷麵糰技術的公司,速凍的成品包子在門店稍加加工即能食用,口感跟手工做的包子差距不大。很多加盟商為了圖方便,都直接從劉會 平的工廠進成品包子。不過劉會平對這項從2005年開始研發的技術還不是太滿意,因為口感不能做到跟手工包子一模一樣。

巴比饅頭去年試驗過提供油條之類的油炸食品,結果這些新品過了上午10點後就沒人買了。而加盟店因賣油炸食品反而弱化了主要的包子產品。試點半年後,劉會平果斷停掉。

對於外界詬病加盟店難管理、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證等問題,劉會平不以為然。在他看來,不同的品類應該選擇合適的經營方式,對於包子,加盟是較好的模式。在食品安全方面,巴比饅頭採取中央廚房統一供貨的方式,從源頭進行把控。

每天,經過加工包裝後,巴比饅頭的產品以餡料和成品包子兩種形態送到各個門店。擁有更多熟練的包子師傅的門店,只需採購餡料;有些加盟商完全是門外漢,他 們採購成品包子,毛利稍低於前者。也有部分門店既採購餡料也採購包子,一般他們配備一到兩位包子師傅。劉會平認為,巴比饅頭對加盟店最大的吸引力是價格。 如果單店每天材料需求是20公斤,「他不可能從我這要十公斤,然後去別處要十公斤,無論是價格和勞力成本都不值當。」

不過,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原巴比加盟商告訴《創業家》,有些加盟商會在餡料到店後摻雜一些其他成分。這也給品質保證和食品安全帶來了隱患。

對此,劉會平說公司有一套監管和懲罰標準,「發現一次罰款2500元,再犯則取消合同,勒令賠償。」他承認,這個行業之前很多是髒、亂、差的夫妻店,想要一夜之間提升到跟肯德基、麥當勞相當的水平不現實,「只有等附加值、利潤率不斷提高後,管理的難度才會越來越小。」

據劉會平介紹,公司一年從1000多家門店獲得的營收在3億元左右,毛利25%-30%。巴比饅頭還有另外一塊重要的收入是給醫院、學校等團體客戶供貨。 這項業務於2010年推出,目前有50個客戶。該業務的負責人說:「目前工廠產能有限,在保證門店運營的前提下,我們才會逐步拓展該項業務。」

包子全產業鏈

2008年,劉註冊成立中飲,巴比餐飲成為旗下子公司。改名的緣由是,劉覺得巴比饅頭只是一個品牌,存在很大的侷限性。

在劉會平的設想裡,3億元投資的新廠預計2014年中期投產,每年可帶來15億元產值,屆時所有門店都能實現成品配送。「等新廠投產後,巴比饅頭就會著重 發力團體業務」,劉說,「未來和大型團餐公司合作,簡單易操作,可以快速遍地開花。」 他宣稱,巴比現在佔有上海100億元規模的早餐市場份額的6%,新廠投產後「巴比將佔據上海20%的早餐市場」。

除了建廠,劉還將投資建自己的養殖中心和農業基地。肉類是公司最大的採購品類,今年來自愛森和雨潤等供應商的採購量可突破一億元,未來將達數億元。而青菜價格波動大,損耗不易控制。

中飲還投資成立了全資子公司—中飲物流。劉會平希望此舉除了保證門店配送,還能綜合利用資源,因為目前配送工作都是在晚上完成,白天車輛閒置。按照他的規劃,新廠佔地100畝,其中70畝為工廠用地,另外30畝為物流用地。

顯然,劉會平要打造的是一條從農場養殖、種植到工廠加工、物流配送,到最後門店終端的完整包子產業鏈。他甚至準備將廣告預算拿出來搞點新花樣,與動漫廠商合作,推出巴比形象的動漫。

包子是劉會平事業的核心,但他表示「不會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為了配合巴比饅頭的發展以及減小單個品牌的風險,中飲在今年推出了全新休閒類快餐品牌— 樂兒心吧,首家實體店落戶上海浦東東昌路。樂兒心吧以賣標準程度高的麵食為主,主打休閒,店裡的餐桌上放有iPad,顧客可以用它來下單或消遣。劉希望樂 兒心吧可以開到1000家門店,並在十年內成為上市公司。

公司成立至今,巴比饅頭既沒有風投注資,也沒有貸款,完全依靠自有現金流不斷擴張。有不少風投曾與劉有過交流,但被一一拒絕。劉說:「現在公司不缺錢,引進投資做什麼呢,除了做包子,其他的事情我也做不了啊。」

劉會平是公司最大的股東,佔86%,其餘股份他贈送給了公司其他幾位高管。從一開始,劉就沒有讓他的親戚朋友加入公司,甚至是他的妻子。「中國很多家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難免出現內耗,所以從源頭我就杜絕了這種可能的發生。」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38

傳中華英才網僅售3000萬美元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6488.html
1月25日消息,中華英才網出售一事又有新進展。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最終被收購的價格為3000萬美元,與此同時中華英才網中國區總部和華北區的400多員工即將裁掉一半。

中華英才網去年11月份便被母公司,美國招聘網站巨頭Monster公開出售,Monster去年第三季度淨虧損1.942億美元,來自中華英才網的損失達到2.33億美元。Monster希望通過出售中華英才網減少運營開支。

丁香園CTO馮大輝近日援引知情人士爆料稱,中華英才網即將展開大幅裁員,中國區總部和華北區的400多員工即將裁掉一半,剩餘200人將與另一家招聘網站My job合併,該公司最終被收購的價格為3000萬美元。

該消息也暗示中華英才網的收購方可能是My job或其母公司愛爾蘭尚龍集團。不過截至目前,並未得到任何一方的證實。但有業內人士指出,該消息似有炒作嫌疑。

2005年,Monster向中華英才網注資5000萬美元,佔股40%。2006年初,Monster再度出資1990萬美元收購5%的股份。2008年,Monster投資1.74億美元收購中華英才網剩餘55%股份。Monster投資總計2.43億美元,中華英才網估值最高達到3.16億美元。

然而,中華英才網被收購後的7年時間內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且市場份額下滑嚴重。據艾瑞網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中華英才網的營收規模僅為前程無憂的14%。

自出售消息公佈後,中華英才網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買家,國內更難有接盤者。本月中旬就曾有消息稱,其售價已經低至不足1000萬美元,可能在3周內完成出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37

國產手機難解「不賺錢」困局:3000元成禁區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865.html

從國內手機市場來看,3000元也是橫在國產手機面前的一條價格鴻溝。根據國內最大的手機連鎖賣場迪信通的統計數據,在3000元以上的手機產品市場中,國內品牌的份額基本上為零,而這一市場,基本上被三星、蘋果和HTC等國際品牌所佔據。

不久前,華為在倫敦推出了其傾盡心思的全球超薄手機P6,然而就是這樣一款投入了巨大研發成本的產品,在國內的售價依然沒能跨過3000元的門檻。這也是國產手機面臨的共同問題,由於缺乏足夠品牌影響力,儘管不乏年出貨量達數千萬部級的廠商,但所有的國內品牌都無法擺脫低價走量的尷尬處境。

國產手機的春天

可以這樣說,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中,三星和蘋果無疑組成了第一陣營,而中國廠商則形成了第二陣營,甚至將諾基亞、索尼、LG等老牌國際廠商都甩在了身後。

第二梯隊的中國軍團

中國絕對是世界上最為重要和龐大的手機市場,借助潛力巨大的市場空間,中國本土的手機品牌做出一定規模也並不是難事。隨著近年來智能手機的普及,中國的手機品牌出貨量增長明顯,已經成為全球手機市場上一支極為重要的力量。

根據權威的市場機構IDC公佈的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排名榜,在全球智能手機前五強中,除了三星和蘋果高居前兩位外,第三至第五位都已經被來自中國的廠商包攬,分別是華為、中興和聯想。可以這樣說,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中,三星和蘋果無疑組成了第一陣營,而中國廠商則形成了第二陣營,甚至將諾基亞、索尼、LG等老牌國際廠商都甩在了身後。即便是將功能機的銷量也計算在內,在全球銷量前十的手機品牌中,也有中興、華為和TCL三個國產品牌的身影。這些都說明,在手機市場中,中國的品牌已經獲得了足以和國外品牌分庭抗禮的地位。

在中國市場,這一趨勢更為明顯。按照賽諾公佈的今年4月份國內手機市場3G手機銷量數據,三星的市場份額仍為第一,而第二至第五位分別是酷派、聯想、華為和中興,這4家也正是業界習慣上合稱為「中華酷聯」的國產品牌四強。

十年後市場又逢春

從時間點上看,2012年開始國產手機品牌迎來了爆發。在2002、2003年時,同樣是國產手機的一個黃金期,那時波導、夏新、熊貓、聯想等一眾國內手機品牌同樣意氣風發,在國內市場佔據了超過半數的份額。然而,從2004年開始,國外巨頭的聯手反擊就讓國產品牌們難以招架,紛紛敗下陣來。如今,除了聯想因為主業並非手機得以倖存,其他品牌都已銷聲匿跡。

於是有些業內觀察者認為,國產手機的繁榮可能是歷史的一次重演,因為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外國廠商手中,缺乏「核武」的國產廠商們恐怕難以避免再一次由盛到衰的輪迴。

誠然,今天的情景與十年前確有相似之處,本土品牌在國內市場70%左右的份額也要大大超過當年,但國產品牌面臨的形勢還是不同以往的。

從表面的市場格局看,當年中國的廠商們面對的洋對手有摩托羅拉、諾基亞、索尼愛立信、三星、LG等十幾家之多,但時至今日,這些對手中的絕大多數都已經落在了國產廠商們的身後,而擋在他們前面的,只有兩座比當年的諾基亞、摩托羅拉更難超越的大山——三星和蘋果。

從國內手機產業的成熟度來看,更是今非昔比。《國際電子商情》首席分析師孫昌旭認為,十年前,中國的手機企業甚至缺乏獨立的設計能力,國產手機基本是採用韓國方案;但是經過十年的發展,中國企業已經能夠設計製造出非常不錯的產品,這讓國內廠商的競爭能力大大提高。

繁榮背後的無奈

「美國人把東西做出來,日本人做好,韓國人做便宜,中國人把東西做死,比如說電視機、小靈通等產品都是如此。」

3000元的門檻

單以發貨量來看,以「中華酷聯」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已經殺到了全球前列,但是一個讓國內企業難以迴避的事實是,數以千萬部的出貨量都是以低價換來的,「低價貨」也成了國產手機品牌難以擺脫的標籤。

從國內手機市場來看,3000元也是橫在國產手機面前的一條價格鴻溝。根據國內最大的手機連鎖賣場迪信通的統計數據,在3000元以上的手機產品市場中,國內品牌的份額基本上為零,而這一市場,基本上被三星、蘋果和HTC等國際品牌所佔據。

這樣一個價格門檻也讓國內手機廠商在產品定價時頗為無奈。就拿被華為寄予厚望的P6來說,儘管這款手機在歐洲市場的定價達到了449歐元(約3600元人民幣),但在國內市場,P6的定價只有2688元。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這一價格基本已經沒有什麼利潤空間了。

國產廠商也並不是沒有做過提高價格的嘗試。中興去年推出過一個定位高端的手機子品牌「努比亞」,第一款產品Z5彙集了當時最頂級的硬件配置。上市之初,這款手機普通版定價為3456元,鈦金屬版高達7890元,力圖改變國產手機賣不出價的局面。但事實證明,高配置並不能帶來高售價。

利潤壓力山大

賣不上價格,隨之而來的就是產品利潤率偏低的問題。記者在一次與聯想集團負責運營商業務的副總裁馮幸交流中,他坦言,華為、酷派、中興、聯想這些國內領軍品牌的負責人經常會聚在一起,討論的中心話題就是如何讓產品盈利。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低價走量仍是主要的銷售方式,而在微薄的利潤率下,考慮到營銷以及渠道建設的投入,想真正獲得利潤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實際上,儘管在國內市場的銷量能排在前兩位,但聯想的智能手機業務直到今年年初才宣告實現了盈利。而其他國內廠商的處境也都好不到哪裡去。一位國內手機企業負責人曾向記者訴苦,他們的一款千元左右智能手機產品,在上市時間不長後,就由於走量的需求一路降價,最後降到了不足500元,「這個價基本也就比原材料成本略高了,如果算上營銷等其他成本,肯定是賠錢的。」

低利潤率帶來的另外一個危害就是讓中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低。「美國人把東西做出來,日本人做好,韓國人做便宜,中國人把東西做死,比如說電視機、小靈通等產品都是如此。如果我們不在高端市場做手機,那人家規則一變,你就又失去優勢了。」華為終端CMO邵洋表示。

品牌與現實的落差

品牌是通過時間和歷史沉澱下來的,期望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就打造出一個高端的品牌是不現實的。

有品牌才有利潤

在手機行業中,什麼樣的企業才能獲取更多的利潤?蘋果和三星給出了很清楚的答案。

以蘋果為例,2012年蘋果手機的銷量大約是1.4億部,不及中華酷聯四家中國廠商智能手機出貨量之和,但美國投資公司CanaccordGenuity發佈的報告顯示,去年蘋果在手機上獲得的利潤就佔到了全球手機市場利潤之和的69%,三星佔34%,這兩家廠商的利潤之和已經超過了全行業的利潤。

像蘋果這樣的企業,能夠賺到缽滿的關鍵就在於其品牌帶來的高利潤率。在iPhone5剛剛上市時,曾有國外專業機構通過拆解估算,iPhone5的零部件成本約為168美元,折合人民幣1000元出頭,而iPhone5在國內售價接近5000元,這當中的利潤率高得令人咂舌。相反對於國內品牌來說,由於品牌影響力和對供應鏈的控制能力的落後,其零部件採購成本只會更高,而產品售價卻要低得多。

「蘋果和三星能有如此驚人的利潤率,一方面是其產品確實出色,但更關鍵的還是他們品牌的強大市場號召力。這種號召力可以讓他們的產品獲得200%以上的利潤率,而國內廠商的產品利潤率能到50%就很不錯了。」手機行業分析師成博表示。

好產品不等於好品牌

實際上,對於品牌價值的作用,國內的手機廠商大佬們都已心知肚明,各大國產品牌也紛紛集中力量打造自己足夠有吸引力的明星產品。

今年以來,國內廠商的心血之作頻頻亮相,有外觀設計獲得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iF紅點獎的中興GrandS;有全球最薄的華為P6;有邀來籃球巨星科比代言的聯想K900;也有具有Hi-Fi音質的vivoXplay……「這幾款手機都是非常不錯的產品,可以看出中國手機企業的實力。」通信行業觀察家項立剛對這些中國廠商的精心之作頗為讚許。

然而好產品與好品牌之間未必能夠畫上等號。資深通信行業媒體人楊海峰認為,「對於中國的用戶而言,對於品牌的理解更多的是體現在面子和價格上。高價格下所體現的質量和品牌。」這種消費價值觀也使得像三星、蘋果這樣的品牌的手機價格越高越受追捧,而國產品牌中即使有好的產品,也往往不容易被消費者所認可。

目前,國內廠商都寄希望於借助優秀的產品打響口碑,進而逐步提升品牌形象。不過,成博認為,目前國內品牌的旗艦手機價格多在3000元甚至以下的價位段上,這部分消費者更注重高性價比,一旦提價,則這些消費者大部分還是會流失。

「品牌是通過時間和歷史沉澱下來的,期望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就打造出一個高端的品牌是不現實的。」孫昌旭對記者說。

國產品牌突圍之路

在如今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在單一市場發展得再成功,如果在全球市場沒有影響力,也稱不上是一個品牌。

中國品牌的刀鋒之舞

手機品牌的發展需要時間,但留給中國品牌去追趕的時間又能有多少呢?在孫昌旭看來,雖然這幾年中國手機廠商在產品上的追趕腳步很快,但其面臨的局面同樣充滿風險。

「可以說,現在國內幾大手機品牌在產品控制上的能力已經非常接近三星和蘋果,但差距仍然存在,而且越是這最後的半步之差,追趕起來越是困難。」孫昌旭指出,三星和蘋果這樣的品牌有各自的核心競爭力,而這恰恰是中國品牌所不具備的。例如蘋果對於零部件一致性的要求全球最高,三星對於整個手機產品的供應鏈有著強大的控制力,而中國廠商的生產卻不得不受上游供應鏈的制約。「這些差距絕不是哪個中國企業能夠在幾年內彌補上的。」

一個更為嚴峻的形勢,在於中國企業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這種追逐。「目前整個手機行業在硬件發展上處於一個瓶頸期,即便是三星、蘋果這樣的廠商也只能對產品進行『微升級』,這也讓中國廠商有機會逼近與領頭者的距離,但當硬件方面有重大突破時,國際領軍企業又可能很快拉大這種距離。」孫昌旭說。

另外,中國的手機廠商普遍集中在安卓陣營,一旦谷歌開始強制推廣標準化的安卓系統,或者安卓系統的開源政策有所變化,中國的廠商們也將面臨一個非常不利的局面。「中國的手機廠商實際上是在刀鋒上跳舞,面前有很多並不確定的危機。」孫昌旭憂心道。

中國企業的品牌突圍之難還在於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國手機企業無論是價格戰、產品戰,實際上並沒有以國際品牌為對手,更多的只是中國企業之間的較量。」孫昌旭總結道。

海外併購的誘惑

在倫敦發佈P6時,一則「華為有意收購諾基亞」的消息讓諾基亞的股價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變化。雖然事後證實是誤會,但也足以說明,中國的手機企業去收購像諾基亞這樣的昔日霸主,已經不是什麼天方夜譚。

「在如今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在單一市場發展得再成功,如果在全球市場沒有影響力,也稱不上是一個品牌。」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易就認為,在現在的市場格局下,中國的手機企業想獨立發展成國際一流品牌,難度是很大的,而海外併購,不失為迅速提升品牌影響力的好辦法。

在李易看來,一方面現在的中國企業如華為、中興、聯想都具有實力去收購品牌價值猶在的國際品牌,另外,由於市場競爭的變化,現在也確有幾家理想的收購對象可供選擇。他也列舉出了幾個可供中國企業選擇的收購對象。

第一無疑是曾經長期雄踞全球手機行業榜首的諾基亞。李易認為,諾基亞最大的收購價值在於其品牌價值,雖然諾基亞已經不是昔日那個高高在上的巨頭,但其品牌號召力依然存在。

其次是摩托羅拉移動。在被谷歌收購併壓榨光專利價值後,如今的摩托羅拉只剩下了一個空殼。不過,李易認為,因為摩托羅拉本身的價值已經不大,而現在的所有者谷歌顯然志不在硬件製造,因此摩托羅拉現在應該是最容易被收購的品牌。

最後是黑莓。黑莓在最風光時,是可與蘋果分庭抗禮的智能手機品牌。李易認為,黑莓的市值最小,收購難度不大,而其優勢在於擁有獨立的商業操作系統和專利資源,這些也正是中國的手機企業所欠缺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846

比特幣「紅與黑」:擊鼓傳花老遊戲 一年升值3000倍?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097.html

賺了一輛瑪莎拉蒂的「礦工」

重慶郊外某機電廠,一間隱秘的小廠房裡,60多台電腦晝夜不停地高速運轉,製造出令人耳鳴的噪音和悶熱難聞的空氣。這是「比特幣礦工」孫傑的「礦場」,其60多台電腦的規模,在國內圈子裡數一數二。

一則圈內傳言是:孫傑挖比特幣,賺了一輛瑪莎拉蒂。

今年30歲的孫傑,是這傢俬營機電廠老闆的兒子,從小酷愛IT硬件。2010年,他在網絡論壇上初次接觸比特幣,看到有個美國人用1萬個比特幣,只買了兩個比薩。直到2011年6月,《福布斯》雜誌等美國主流媒體報導了比特幣,其價格從不到1美元猛增至30美元。1萬個比特幣的價值,已經從兩個比薩變成了30萬美元!

「上千倍的收益啊!」孫傑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正打算拿出大部分積蓄購買比特幣,卻趕上了比特幣發展史上的一次「浩劫」。

2011年6月20日,一個黑客入侵了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市場東京Mt.Gox市場,造成比特幣的價格自由落體般跌至0.01美元。當時有人發帖稱:「2.5萬個比特幣被盜,現在真想自殺!」孫傑至今都心有餘悸,「幸好晚了一步,不然也完了。」

雖然此後Mt.Gox市場加強了網絡安全,比特幣價格也逐漸回升,但孫傑認識到了比特幣的巨大風險。他選擇了一種更謹慎的方式挖礦。

實際上,獲得比特幣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在交易市場上購買,二是自己用電腦運行比特幣的生成程序,圈子裡稱後者為「挖礦」。挖礦的成本主要是設備折舊和電費,贏利來自出售比特幣。相比炒幣,挖礦的風險相對較小,「相當於發行原始股,幣價高時多賺,幣價低時少賺。」

然而,專業的挖礦絕非易事。

其一,挖礦需要高端配置的電腦,尤其是高端顯卡。普通電腦雖然可以挖礦,但效率極低,電費成本基本抵消了收益。但高端顯卡產量小,不易購買。孫傑不僅通過圈子裡的朋友拿貨,還經常跑到深圳、上海找廠家拿貨。他幾經周折花了10多萬元,才配齊了8台高端電腦,全部採用AMD當時的旗艦級顯卡5970。

其二,由於電腦運行比特幣程序,會產生大量的熱量與噪音,要規模化挖礦,就必須選擇不受影響的場地。有「礦工」在自己家裡挖礦,嗡嗡的電腦噪音晝夜不停,被鄰居懷疑是外國間諜。還有「礦工」一不小心,電線短路把自己房子燒了。而孫傑自家機電廠的廠房,正好是一個絕佳的「挖礦」場地。

其三,管理挖礦的電腦,需要很專業的IT硬件改裝技術。比如怎樣的硬件配置,才能使挖礦效率最大化;怎樣佈置挖礦場地,才能更快地散熱……幸好自己從小對這塊感興趣,孫傑通過泡論壇,看帖子,逐漸掌握了改裝技術。他甚至專門製作了一個安置電腦設備的架子,充當電腦機箱。

在「礦工」圈子裡,孫傑屬於極為謹慎的一類。

對於挖出來的比特幣,有些「礦工」從投資的角度,會保留一部分,一些極客出於收藏的目的,甚至會將其全部保留。而孫傑則恪守「現挖現賣」的原則,24小時之內將比特幣變現,將幣值貶值的風險降至最小,然後再用賺來的錢添置電腦。

時至2012年年底,比特幣價格從5美元穩步升至10多美元,通過現金流的快速運轉,孫傑的規模也擴大至40多台電腦。這一年他賺了四五十萬元,總共挖出來2700個比特幣。這些比特幣通過「東京Mt.Gox」和「比特中國」這樣的市場,流到了無數炒家手中,最終演變為一種令人瘋狂的投資品。

預見「未來」的老端

什麼東西一年可以升值3000倍?

就在孫傑開始「挖礦」的2011年7月,一個叫端宏斌的人正在通過博客向網友們普及比特幣投資:2010年每個幣不到1個美分,2011年價格已經達到15美元,足足升值了3000倍!

33歲的端宏斌在圈子裡人稱「老端」,如今算得上國內知名的比特幣炒家,之前寫過暢銷書《投資魔法書》,平時靠寫投資博客謀生。當時,身邊的人總對他的普及投來異樣眼光:「什麼騙人的玩意兒?這麼腦殘的東西你也信?」在網絡世界中,老端卻擁有不少追隨者。

老端們相信,比特幣作為一種脫離政府意志,極為純粹透明的貨幣體系,其價值完全取決於市場的信任與需求。2100萬個的總量限定,能有效防範偽造和複製,而其設定的產出速率,能避免通貨膨脹。

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大幅削弱了歐美金融體系的可信度後,比特幣越來越被認可,甚至成為一些自由主義者的信仰。一個例子是,2011年美國政府封殺維基解密網,凍結其所有銀行賬戶。但由於在技術上美國政府無法凍結比特幣賬戶,很多極客和黑客通過捐贈比特幣支持維基解密網。

2012年7月,比特幣價格穩定在6——7美元,老端成立了名為「老端比特幣一號」的比特幣基金,號稱「國內第一支比特幣基金」。由於法律與市場的風險,該基金不針對公眾集資。10萬元的資金規模,四成來自老端自己,其餘六成來自老端的朋友。

老端公開承諾:萬一某天比特幣消失,或者價值歸零,自己將全額賠付投資。而作為基金管理者,只收取盈利的20%做佣金。

老端成立比特幣基金,其實是看到了比特幣未來升值的空間:一方面,2012年東京Mt.Gox市場每天的交易量,已達到幾十萬美元,比2011年增長了百倍;另一方面,按照比特幣產量每四年減半的設定,第一個四年的到期時間,正是2012年11月28日。

按照經濟學最基本的法則供求關係,當需求增加的情況下,供應量減半,其價值必然會上漲。老端當時估計,2013年比特幣價格很可能突破20美元,甚至達到30美元。

然而,比特幣這匹黑馬的躥升速度,大大超出了老端的預料。

2013年3月16日,深陷債務危機的塞浦路斯政府,宣佈對銀行賬戶徵收高額存款稅。不再信任央行貨幣體系的歐洲資本炒家們,立刻將賬戶裡的歐元兌換成比特幣。比特幣需求激增,使得其已經增長至40多美元的價格又開始迅速上揚,至4月初一路衝破100美元大關!

擊鼓傳花老遊戲

整個市場開始變得瘋狂起來。

那段時間,老端晚上睡覺做夢,滿腦子都是比特幣、比特幣……每天早上醒來他都會發現,自己的比特幣基金,又多了幾千上萬美元。再打開QQ一看,他加入的幾個比特幣炒家群,都會彈出七八千條信息。有人叫嚷,比特幣已經達到歷史高點,趕緊平倉!也有人抱怨,自己70美元剛一賣掉,就漲破100美元了!更有人鼓吹,比特幣將漲到200美元,大家趕緊加倉!連老端自己,站在100美元的歷史高位上,究竟該買還是該賣,都有些無所適從。

至此,他的「老端比特幣一號」基金,在8個月時間內暴漲10倍多。跟他合夥的朋友們,不停地打電話給他:「老端,趕緊賣了吧,咱見好就收。」迫於套現的壓力,老端進行了一次分紅。

有人套現賺錢,就有人眼紅。身邊一些當初對他炒幣嗤之以鼻的人,反過來問他:「老端,你怎麼不早說啊?」老端有一個做生意的朋友,在2012年比特幣價值8美元時建倉,在2013年3月下旬80美元時賣掉,整整賺了10倍。這樣的財富神話傳開後,不少老闆隨即把股市樓市的資金轉移出來,大肆搶購比特幣。

事實上,塞浦路斯危機引發的比特幣暴漲,使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識了比特幣,新的資金進場再度推高了比特幣的價格。

此後比特幣的行情,從一匹黑馬變成一匹脫韁的野馬,從2013年4月初的100美元,暴漲至4月10日的266美元,10天之內漲幅高達166%!

比特幣已經瘋了!

老端感到恐懼。在他的投資圈裡,不斷有人在100多美元,甚至200多美元時高位接盤。老端勸過,歷史高位,風險太大,對方回答:「40美元時,就是歷史高位了。現在不是都200美元了麼?」

然而,如同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鼓聲停止時,就是懲罰來臨時。「比特幣沒有漲跌停限制,而且可以24小時交易,一旦沒有人接盤,價格就會崩塌。」當比特幣價格突破200美元後,大量以幾美元或幾十美元建倉的先期炒家,開始拋售套現,致使比特幣價格走勢出現拐點。

於是在4月9日——10日,老端連發兩篇博客警告,果然,4月11日——12日,比特幣價格從266美元,一口氣下跌至65美元。

瘋狂的市場猶如跌入冰窟。老端的幾個炒家QQ群死一般沉寂,過了兩天才有人把忍痛割肉的交易信息,附上嚎啕大哭的QQ表情,截圖發到群裡,隨即招來一連串大哭表情的回覆。

在這輪行情中,老端表現克制,以至於「老端比特幣一號」基金按兵不動。他覺得,暴漲暴跌背後其實是財富的轉移,錢從大部分後知後覺的人,轉移給小部分先知先覺的人。

「南瓜博士」危機

在老端這樣的炒家們「坐著過山車」時,「礦工」孫傑決定不再挖比特幣了。

「礦工」們被一種「礦機」逼到了絕境。當年曾有美國極客提出「礦機」構想一種專為「挖礦」配置硬件的機器,除了「挖礦」,別無他用,後礦機被宣告難產。然而,這種挖礦界「核武器」卻被中國人研製了出來。

2013年2月,一個網名為「南瓜博士」的神秘人物,聲稱研發出了專業「礦機」,並在網絡上以先款後貨的方式公開銷售。一台「礦機」售價8000元,其效率相當於20多台高配電腦,兩天即可收回成本。「等於說,別人造出了原子彈,我們用的卻是小米加步槍。」

實際上,此時孫傑挖比特幣,已是日益艱難。一是比特幣產量減半,「礦工」卻越來越多,在比特幣產生速率恆定的條件下,每個人的「挖礦」速率也就越來越慢。而「礦機」的出現後,更是加劇了孫傑的「挖礦」難度。「一台電腦兩三個月,才能產出一個幣,還不夠電費成本。」

不少「礦工」紛紛向「南瓜博士」投降,在二手市場變賣了電腦,訂購了「礦機」。孫傑仍採取了一貫謹慎的態度,「萬一哪天比特幣不值錢了,礦機就成了一堆廢鐵。而電腦設備至少可以賣二手貨。」

天無絕人之路。2013年3月,像孫傑這樣堅持使用電腦的「礦工」,集體轉向另一種虛擬貨幣利特幣(Litecoin)。

利特幣誕生於2009年,運行模式跟比特幣相差無幾,只不過總量限定為8400萬枚,為比特幣的4倍。最初,利特幣被視為比特幣的山寨幣,隨著比特幣的火爆逐漸被人們認可,於是有了「比特幣為網絡黃金,利特幣為網絡白銀」一說。

對於孫傑來說,挖利特幣又像回到了先期進軍比特幣的好時候。不過一個月時間,孫傑已將挖礦規模擴大至60多台電腦,每月產出幾千個利特幣,大賺了十幾萬元。

金錢永不眠

讓孫傑大賺一筆的利特幣,只是山寨比特幣的一種。目前出現的山寨幣多達10多種,大多數就像三四年前的比特幣,沒有市面流通一文不值。

然而,倘若時間倒回兩三年前,誰還會忽視僅僅價值幾美分的比特幣呢?按照這個邏輯,一個網名為「蘇妲己」的炒家,拿出幾萬元瘋狂購買各種一文不值的山寨比特幣。每買一種新的山寨比特幣,他都會到各個論壇和QQ群,鼓吹這種幣的升值空間。

孫傑在QQ群裡跟他開玩笑:你買這麼多不值錢的山寨幣幹嗎啊?「蘇妲己」回他:哪天一美分變成一美元,就100倍啊!

老端也有這樣瘋狂的朋友,他認為,在獲取超額利潤的意義上,虛擬貨幣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真正有價值的,最多就比特幣和利特幣這麼兩三種,更何況其本身還有不少隱憂。

一個巨大的悖論是,比特幣通過「去中心化」,建立了一個透明公正的貨幣體系,但也因此導致沒有人對這個體系的良性運轉負責。比如,由於政府無法實施監管,比特幣很大一部分的需求,是來自於國際毒梟或走私犯的非法交易。

最大的風險還是來自於交易環節。

無論是「礦工」還是炒家,要通過比特幣獲利,就必須將其放到網絡交易市場上。但由於網絡交易的特性和法律監管的空白,他們卻無從真正知曉,這個市場究竟是誰開的,出了問題該找誰負責。

「周同(ZHOU TONG)」事件可謂一記警鐘。開設交易市場的周同,自稱是一個新加坡華人。由於創新性地開設了比特幣融資平台,以及圍繞比特幣創造出一系列證券、債券和期貨等衍生品,其開設的市場日益火爆。

然而,2012年周同在網上發佈公告稱,市場受黑客攻擊,比特幣被洗劫一空。不少受害者指責,黑客只是幌子,實則是周同本人監守自盜。但受害者們僅僅知道「周同」這個亦真亦假的名字,只能自己嚥下苦果。

孫傑和老端並沒有在這個市場上進行交易,也避開了這次慘重損失。但令他們擔憂的是,即使「比特中國」這樣的老牌市場,也存在著法律上風險。

「比特中國」每天已經擁有1萬多比特幣的交易量,其佣金高達五六萬元人民幣。「開市場的人,必定是手眼通天的人。既把服務器架設在國外,又沒有在國內監管機構備案,合不合法都還難說。」

經歷了劇烈漲跌後,老端越發覺得,市場的不確定性太大。「在股市上,面對的是金融大鱷;而在比特幣市場上,面對的是黑客。兩者完全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而孫傑則很擔心哪一天,市場被查封了,自己挖出來的幣,也就失去了變現渠道。不過他覺得也值了,「做這行一年的收益,等於開幾年工廠了。」

2013年5月,比特幣價格穩定在了100美元左右,利特幣則也保持在3美元的水平。一切看上去又歸於平靜。然而,金錢永不眠,關於它的慾望與戰爭,永無止息。

鏈接:眾說紛紜比特幣

唱衰派: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主席 查理·芒格:比特幣不會成為通用貨幣。我對它沒有信心。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前經濟學家 羅伯特·麥克米倫:比特幣易於儲存、難於盜竊、難於造假的特性賦予其巨大價值,但由於比特幣的供給量有限而且已知,所以它注定無法成為貨幣的有效替代物。另外,它顯然沒有任何使用價值,這一切將使之徹底覆滅。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保羅·克魯格曼:比特幣的波動趨勢鼓勵人們進行貨幣囤積。我們並不希望有一個貨幣體系,讓老百姓不捨得花錢。我們希望的是,這個系統能促進交易,讓整個經濟變得活躍起來,但比特幣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中立派: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主席 沃倫·巴菲特:我們的490億美元中,沒有任何資產是比特幣。但是比特幣也許行得通。

《經濟學人》雜誌資深編輯 馬修·畢夏普:比特幣的火熱和黃金走俏一樣,都是我們在量化寬鬆時代對法定貨幣信任度降低的表現。比特幣最大風險在於,政府可能會採取干預措施,摧毀這種法定貨幣的替代品。但假如一個主權國家也發行這種基於算法的貨幣呢?是否會把法定貨幣逐出市場?

弗吉尼亞大學達登商學院教授 彼得·羅德里格斯:比特幣有可能會崩塌,但只要是貨幣就必須接受考驗,所有的貨幣都在經歷危機。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比特幣是否會經歷坎坷與暴跌,以及人們的瘋狂,而是它能否在這場不可避免的考驗中生存下去。如果能,即使以非常低的價值生存下來,它也將改變我們對價值儲存手段,乃至虛擬經濟獨立性的看法。

唱多派:

哈佛大學公共政策與經濟發展教授 克里斯·羅伯特:比特幣的火熱與近期媒體反覆鼓吹全球經濟不景氣有關,而它的價值又比傳統金融產品更容易被炒作。炒比特幣雖然風險巨大,但我們從來不缺投機者。作為一個新興的金融投機工具,比特幣會長時間與我們相伴。

華爾街分析師 尼克·考拉斯:比特幣是技術宅男的黃金。它最諷刺和最有趣的事情是,很多真人把真金白銀投入到這個系統,他們信任它,就像信任一個國家的主權。新新人類的經濟生活都具備網絡特性,所以比特幣與他們產生了共鳴。

《貨幣戰爭》作者 宋鴻兵:與其糾結比特幣的現實利弊,不如思考互聯網給傳統社會帶來的衝擊。比特幣創造了一個更加嚴格的「金本位」體系,可以避免央行濫發貨幣所導致的通貨膨脹對持幣者的剝削。因此,比特幣是未來貨幣發行體系的一種進化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41

i黑馬獨家解密:紅杉為何領投3000萬美金砸向融360?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050.html

【導讀】融360真把自己的壁壘構築得讓巨頭都無法進入了才是關鍵(像去哪兒一樣),顯然,融360離這個目標還早。

在風口上,是頭豬都會飛起來。互聯網金融的創業公司就是風口上的豬,而且還不止一頭。當然,融360算是比較幸運的一頭。

新一屆政府把開放金融作為搞活中國經濟的抓手,互聯網金融公司都被投資界大大看好。i黑馬作者注意到,融360的聯合創始人葉大清經常在微信群和微博上分享關於利率市場化的新聞和評論。在接受i黑馬採訪時,他神采飛揚,「互聯網與金融行業的結合這是大勢所趨,我們(之前)已經預料到未來會實現利率市場化,但沒想到國家決策行動力這麼強。」被我國我黨的金融開放大風往天上吹的葉大清顯然很爽。

是啊,融360,2011年10月成立的貸款推薦搜索引擎公司,只經過500天不算野蠻的成長,7月23日就按其聯合創始人葉大清和莊辰超(他同時也是在線商旅推薦搜索引擎去哪兒的創始人)的精密計算和預計,拿到了B輪3000萬美元的投資(葉大清說這是實數)。

之所以說不算野蠻,是因為融360團隊其實最早是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華清嘉園籌備和建立。2011年4季度做產品開發,2012年1季度網站上線,並很快在當年3月拿到A輪700萬美元融資。之後,融360一邊建立商圈,跟銀行等各大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係,一邊準備大數據後端平台和移動端,流量慢慢從每天過萬到每天過10萬,現在月流量已超千萬。

說白了,這一年多的時間,也僅僅夠葉大清團隊往設想好的商業模式中填入一堆讓人覺得可信的數據。

葉大清承認這一點。此輪融資,從2013年四五月份就開始了,當時融360談了七八家投資機構,紅杉等幾家投資商不僅能為融360提供資金支持,而且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有很深的瞭解,能夠提供相應的資源、技術支持,融360最後鎖定了紅杉領頭的幾家投資商。

融360向紅杉演示了什麼?

那麼,融360為何能獲得號稱全球最牛VC機構紅杉的青睞呢?

葉大清擺出當年拿到A輪融資時用來遊說VC投資人的PPT,跟i黑馬作者說,其實用來說服紅杉中國合夥人周逵、副總裁曹毅(他同時也投了P2P金融機構拍拍貸上千萬美元)的內容跟A輪融資時候差別不大,只不過加了一些數據。

首先,中國零售和消費金融市場爆發是大趨勢。第一,當前零售金融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其二,產品創新及差異化要求不斷提高;其三,互聯網化和移動化;其四,社會化媒體的發展,使得金融業用戶的獲取和服務發生變化;其五,大數據使得從海量用戶中挑出高質量用戶成為可能;其六,總部決策提高效率+本地化服務將成趨勢。這些趨勢決定了中國需要一個金融服務平台,成為前端用戶與後端金融企業連接的橋樑。這一方面讓用戶輕鬆安全快捷的選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另一方面,能為廣大大中小金融企業提供海量客戶資源,降低運營成本和風險。

其次,融360這樣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中國在零售金融行業的創新。之所以美國沒有融360這樣的企業,是因為,美國金融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足夠成熟,用戶和產品也已經很成熟,個人與金融企業之間能夠方便快捷的建立起聯繫。而中國不同,中國的零售金融行業還處於近似美國八九十年代的狀態。馬云曾說,中國只有近20%的人群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務,但是葉大清表示,這個數字太樂觀了,全國來看,這個數字最高也就是10%左右。因而,中國龐大的潛在市場及用戶需求注定能建一個比美國產業鏈更大的事業。

除了市場不成熟之外,中國的大中小城市之間,城鄉之間差異化明顯,500-2000萬元之間信貸需求差異很大,這也是和美國很不同的地方。

融360這樣的貸款推薦搜索引擎對上游金融機構的價值是:其一,批量開發客戶效率高;其二,打破傳統線下市場發展客戶的高成本做法;其三,信用度比現有其他中介高;其四,目前的客戶數據基礎難以支持產品創新和風險控制,融360累積數據到一定程度是有可能的。

它對下游貸款客戶的價值是:其一,讓他們在紛繁複雜的金融產品中找到最符合自己要求的產品;其二,由於融360是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收錢(按每給銀行推薦一個客戶收取營銷服務費50-100元不等,以及收取成交後銀行給的佣金),因此可以客觀地比較產品。

葉大清認為,融360技術領先,擁有搜索引擎技術、智能推薦技術、風控體係數據分析能力、金融建模能力、銀行產品開發和創新能力、銀行產品的動態運營能力,特別是風控能力,建立了融合互聯網快速和銀行業穩健的創新能力。這也是吸引風投的重要因素,因而讓投資方的憂慮基本上得到瞭解決。

葉大清強調,融360已初步搭建起了閉環系統,從前端用戶申請貸款,從哪裡貸款,到銀行是否批下,再到銀行拒絕批准的原因分析,再到為用戶進行二次推送這樣一個體系。銀行與用戶的對接,通過跳轉或者一個click的形式實現。用戶申請後,融360會把客戶信息以加密形式發送到金融企業,而貸款是否申請成功銀行會及時提供反饋。因為融360搜索引擎上的批准率對於客戶是很有吸引力,因而金融機構正確及時的批准信息反饋對其自身發展有幫助。

融360堅決不做線下

因而,葉大清認為,融360在模式上,既不像阿里金融那麼有顛覆性,也不像P2P網貸那麼有高風險。

對於融360這個不到150人的企業來講,近2億人民幣的融資的確不是個小數目。但是,獲得這樣一大筆融資後,葉大清稱,不會大範圍招兵買馬,迅速擴充人員,而是要繼續深練內功,開發產品。葉大清解釋說,融360不會迅速增加員工,因為當前公司的發展狀況要求每一個員工都必須是能獨當一面的強兵猛將,而且當前人才市場上同時具有互聯網思維和金融思維的人才很是稀缺。「每個員工進來,我都要親自面試,員工們都是經過層層選拔進來的。」

融360之前是通過使用典型的網站優化的方式來吸引目標用戶,比如融360有一個內容團隊(7-8人),他們是編輯,負責更新「貸款攻略」這樣欄目內容,近萬篇文章,居然有一半屬於原創作品。

葉大清之前也嘗試過跟百度、360等搜索引擎合作,他承認下一步會加大在流量導入方面的投入力度,但他並不贊成攜程一年砸七八千萬買流量的做法,他也信誓旦旦地說絕不會做類似宜信等線下業務。他興致勃勃給I黑馬展示的是他們剛上線的「信用卡」業務,是希望通過這個業務把更多的初級用戶吸引進來,以「漏」進更多優質貸款用戶。

至於未來其他搜索引擎和金融企業進入會否殺入這個領域,融360有多高的壁壘與其競爭?葉說,目前,在他的雷達範圍還沒有看到哪家搜索引擎公司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發力,「很難想像一個純互聯網公司和銀行服務業談到一起的場面,因為二者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即使出現具備這種素質的團隊,可能會有後發優勢,但融360畢竟到現在已經測試運營一年半了,有這麼多用戶了,也是有相當競爭力的。」

但在i黑馬看來,融360可資驕傲的用戶、跟銀行的合作關係以及團隊優勢都算不上什麼太大的競爭優勢。對一個才一歲多的創業公司來說,一切皆有可能是變數:團隊可以被挖,可以內部鬧翻;如果百度等巨頭真覺得互聯網金融有大市場,巨頭們有流量和資源,想要撬用戶和合作夥伴易如反掌。融360真把自己的壁壘構築得讓巨頭都無法進入了才是關鍵(像去哪兒一樣),顯然,融360離這個目標還早。

好在,融360藉著這股互聯網金融風潮拿到了足夠燒兩年的錢(葉大清也只想燒2年),兩年之後會怎樣?或者以10億美元的估值賣給巨頭,比如百度?那也很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30

中國十大騙子產業 每年狂賺中國人3000億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802.html

在中國,最賺錢的行業其實是騙子產業,小到謊稱路邊撿到金龜一次非法獲利你幾千元的小騙子,大到炒黃金網絡傳銷一次非法獲利你上千萬的大騙子,五花八門的騙子們,每年要非法獲利中國人3000億元以上。

列舉中國最大的十大騙子產業:

馬路騙子:一年非法獲利50億

一天,你走在路上,有一個農民模樣的男女出現在你面前,問到銀行或郵電局怎麼走,然後就會很神秘地拿出一些金元寶或金佛像以及一些舊錢,說:他們在工地上挖出來的,值很多錢,問你要不要。

馬路騙子的騙術不斷花樣翻新,包括早年的易拉罐中獎等等,經常有大叔大嬸上當受騙,少則被騙數百元,多則被騙N萬元。每天有成千上萬人在上當,保守估計一年吸金50億。

外貿騙子:一年非法獲利100億

欺騙的對象基本上是全國各地的小企業,急著想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到國外的中小企業。該類騙子的公司名頭很大,什麼國際公司中國總部,什麼什麼國際集團等等,辦公室很高檔,當然是租的,車子也很漂亮,也是租的,他一定能讓你相信他們是大公司。請你到非常豪華的餐廳吃飯,只要你先簽合同,至少定單100萬美金,當然要履行合同的話得先交保證金等七七八八的費用,等把你欺騙得差不多的時候,公司一關門,走了,你找吧。

官場騙子:一年非法獲利150億

如果你遇到一個領導人的親戚或親信,他說關係能上通中央領導人、下連基層派出所;能包你陞官發財,無所不能、無所不通,什麼政府撥款、副廳要升正廳、處級升局級。你可千萬別激動,99%他是騙子。

這種騙子騙一個人得手,就是50-300萬的大單,有些官場騙子混跡某地長達幾年,甚至十年,都無人發現,騙得數千萬甚至上億億的大有人在。

短信騙子:一年非法獲利200億

各種手機短信詐騙,如:中獎交稅、讓你去法院領傳票,謊稱房東新號碼催交房租等等五花八門的短信騙局,小到非法獲利幾千元,大到非法獲利300萬,中國每座城市的公安局裡,這樣的報案堆積成山。

例如:杭州曾經一天就連續發九起短信詐騙案件,電話欠費、購車退稅等,騙子共捲走544萬元。成千上萬的短信騙子們估計每年非法獲利200億以上。

婚戀騙子:一年非法獲利250億

該騙子主要是冒充高富帥,在婚戀網或婚介所以交友婚戀為名,對急切渴望結婚的女進行騙財騙色。例如兩女子通過QQ交友上當,被騙50餘萬。

例如一騙子冒充美籍華人,自稱朋友進奧巴馬內閣,從一女性身上騙到700萬。

現在恨嫁的女人太多了,有些男人專門做這樣的事情,他們會扮成有錢人,衣著光鮮,出手大方,說做什麼什麼大生意,然後就一下迷惑了對方,先把色騙到手,等條件成熟後,說要做生意周轉不靈,急需周轉資金。或者正在做一個什麼項目,回報很誘人,成功以後就可以送對方一套房子什麼的,使該女性心動,然後說項目進行還差點錢,於是女人的錢就進到了他的手中。

不僅國內的婚戀騙子數以十萬計,連外國騙子都盯上了很傻很天真的中國女人。

馬來西亞警方指出,一些非洲騙子駐紮馬來,跨國詐騙,針對中國和台灣的女性利用婚戀交友進行詐騙的案件,每年多達上千宗,數百個尼日利亞騙子僅在2012年就騙取了5億令吉(約合人民幣10億元)。

該騙子產業國內國外加起來,每年從很傻很天真的中國女人口袋裡吸金250億。

販人騙子:一年非法獲利300億

拐買婦女和兒童的騙子,而且騙完別人以後還騙熟人,他們才不會遵循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原則,聽說深圳的一個小區一個月之內就有10來個小孩被騙,而且發展成為小孩騙小孩。他們騙了小孩後就賣掉,婦女就強迫她們賣淫,或者販賣到偏遠山村。現在販賣一個婦女兒童可以賺5萬,

全球每年約120萬名兒童被拐賣,假設中國佔四分之一,每年30萬兒童被販賣,就是150億的產值,再加上婦女差不多也有150億,這個騙子產業的每年產值高達300億。

連鎖加盟騙子:一年非法獲利350億

在熱火朝天的創業市場中,混雜著大量不斷變種的非法連鎖加盟騙局。在中國,90%的連鎖加盟都是騙子公司,

比如前些年席捲600多萬元加盟款項的「大海飾品」連鎖加盟項目,席捲2億元以上的「麥肯基」洋快餐微小型店舖連鎖加盟項目等。

比如珠寶鑽石加工加盟騙子,號稱可教你生產鑽石和珠寶,讓人加盟,好的時候一家甚至可以賺到四五千萬元。有些老騙子甚至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裡買了七八套豪宅。

在中國,各種各樣的連鎖加盟騙子公司有上萬家之多。

造假騙子:一年非法獲利400億

此類騙子主營造假,而且假得沒有道德,比如,關係到人的生命的假酒、假飲料、假食品,以及關係的工程質量的假鋼材、假水泥,他們都敢做,這樣的例子媒體已經暴光很多次了。

據說中國的造假產業每年給經濟造成的損失達高達90億歐元,相當於900億人民幣。由於假貨價格便宜,所以實際的產值打個折,大約400億。

炒黃金騙子:一年非法獲利450億

2009年曾經破獲一起中國最大非法經營黃金期貨案:「世紀黃金案」,交易金額總數583億元。

2013年,一對80後夫妻坐莊操縱地下炒金,8個月吸金23億。8個月6000億元交易額、被騙人數近4萬人,詐騙總金額23億元。

據估計,中國有7000家地下炒金公司,其中至少半數以上是騙子公司,按每家詐騙1億計算,一年非法獲利450億。

傳銷騙子:一年非法獲利500億

2008年,邯鄲縣公安摧毀了兩個非法傳銷組織,遣散傳銷人員2萬多人,涉案金額均數億元。一個縣城的傳銷組織都能發展數萬人,詐騙數億,可想全國範圍是多麼可怕的一個數字。

2008年,山東破獲一起網絡傳銷案。他們以發展LOB遠程教育網為名,進行網絡傳銷活動,在全國共有20餘個省份的數十萬人參與,涉案金額達到8.9億元。

2008年,廣西的傳銷大軍已高達200萬之眾,吞噬資金達200億以上。

無疑,傳銷騙子產業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騙子產業,年產值500億以上。

結語

中國的騙子種類涉及360行,每行每業都有不同的騙子進行著詐騙活動,保守估計每年非法騙取的金額超過300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23

如何打造一家文藝范的淘寶店:兩個文藝青年賣女裝年營收3000萬的故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119.html

這家店叫「步履不停」,主打文藝風,追求簡潔、舒適的著裝體驗,最抓人眼球的是類似篇首這樣個性十足的文案。大多數情況下,女粉絲都始於被店家的文字感動,繼而穿上了這家店的衣服。

這要歸功於兩位廣告行業出身的創始人,肖陸峰和何曉明,十年前他們就是同事,一個是文案,一個是美術指導,在上海高聳的寫字樓裡討論廣告創意,也經常談天說地,聊聊理想和人生。兩人趣味相投,成了朋友。多年之後,才有了步履不停的故事,老同事變成了合作人。

廣告人和旅行者

三年前進入淘寶集市,又是做女裝,從大環境而言,早已錯過淘寶紅利期,在激烈的競爭中,新的小賣家能生存下來就不錯了。不過也正因為此,新賣家要佔得一席之地,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在步履不停,最大的優勢是其獨具創意的文案,吸引了一大批忠實讀者兼買家,有人留言說即使不買東西,也習慣了上他家淘寶店看看。到今年7月,步履不停上線已經三年整,成績是四皇冠,去年銷售額是1200萬元。根據上半年勢頭,兩位小老闆預計今年將達到3000萬元,前三年每年都保持了3倍增長。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家淘寶店的成長不一定都得烙上辛酸和艱難,至少肖陸峰和何曉明沒有這種感覺,三年下來簡直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的。當然,兩個人的人生軌跡已經隨著淘寶發生了改變,這變化至今令他們詫異,「有時候到公司看著這麼多人在忙,有種奇怪的感覺」,對老闆這個身份,他們還不太適應。

7月一個炎熱的上午,在杭州濱江某園區的一幢樓裡,步履不停的公司所在地,兩位小老闆與《天下網商》記者見面,採訪地點在一間不大的會議室,這也是肖陸峰的辦公室,長桌上擺著一台手提電腦。空調開著,頭頂的風扇也呼呼地轉著,對面坐著兩個穿著T恤的大男孩,態度溫和,既不過分熱情也沒什麼架子。在進屋之前,肖陸峰一手夾本書,一手拎杯咖啡,穿一條及膝短褲,腳上是一雙人字拖,好像要去樹底下乘涼看書一樣,但其實這是他上班的常態。

肖陸峰與何曉明都生於1978年,廣告出身的他們,骨子裡都帶著點不安分,喜歡四處旅行。上海的兩年廣告文案生涯對肖陸峰來說,只是人生的一小段,他無法忍受自己繼續過那種生活,常常日夜顛倒,賺來的錢支付完房租等生活開銷後也不會剩下太多,即便成為創意總監,也是過著繼續加班並成為房奴的生活。於是他果斷辭職,獨自背包旅行,走過了國內大部分地方和東南亞,去云南偏遠山區支教,在印度一待就是半年。

在他四處遊走的時候,何曉明依然留在廣告圈,但也不安於現狀。他嘗試過自己開廣告公司,對行業的不滿,令他最終選擇了退出。

2010年,肖陸峰迴到上海,與何曉明再度相遇。此時,身邊同齡人大都已經安定下來,成家生子,上班下班忙忙碌碌。這兩個大齡未婚男青年卻赤手空拳,開始了創業之旅。

他們說自己是不靠譜青年,既不瞭解市場,也不懂淘寶,看到朋友做淘寶感覺不錯,便決定自己也來開店。

「如果沒有淘寶,我們可能也不會來創業了,因為兩個人的性格都不是做生意的,但淘寶這個平台可以讓我們躲在背後,不用跟外界接觸,就把生意做了。」 肖陸峰告訴記者。

「我們的性格也比較互補,在一起創業是正好碰上了。」肖陸峰說,他覺得自己比較複雜,而對方比較簡單。何曉明比搭檔少言,他說,肖對大方向的把握包括直覺比較準,而他對細節包括執行的東西更有興趣,兩人正好互補。

文藝青年的轉型

兩個大男人,為什麼選擇做女裝呢?連朋友都覺得好奇,肖陸峰在淘寶日記上「招認」,大概因為店老闆兄弟倆都是光棍,還沒追到喜歡的女生,就先賣賣她可能會喜歡的衣服吧。他們聊了好幾天,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們喜歡的女生是這種類型的——她像夏日里路過的一陣風,清淡自然,卻回味悠長。她喜歡穿什麼逛什麼,棉麻、長裙、草帽,日式雜貨店、咖啡館……如此定位的客戶對象已確定是文藝女青年無疑了。

照此思路,他們四處找貨源,拍照上傳,忙得不亦樂乎。2010年7月,「步履不停」正式開張了,這個名字是他們聊天聊出來的,也是一部日本電影的片名。第一批貨源質量不錯,加上廣告圈的朋友們也來捧場,很快售罄,並通過微博等社交媒體傳了開來,更多陌生的姑娘湧入了步履不停。

文藝青年都愛做夢,也很享受用文字或影像表達的過程。肖陸峰曾夢想當一個作家,父親是教師,他從小就看了不少書,看多了便喜歡上了寫字。他記得很清楚,十年前在上海寫字樓裡上班,有天中午靈感閃現,他匆匆打了一輛車奔回住處打開電腦,但是坐了一下午也沒寫出什麼來。那一刻,他很沮喪。

2006年去云南德欽支教時,當地的人和生活給了肖陸峰很多觸動,他一口氣寫了一堆筆記。後來讀到美國作家彼得·海勒斯的《江城》,因為類似的支教經歷,更因為思想的共鳴,他對這名作家相見恨晚。他根據這一段故事寫的文章後來發表在《天涯》雜誌上,但依然沒成為作家。開始淘寶創業後,肖陸峰在店舖開設了「步履日記」專欄,有一搭沒一搭地寫一些自己開店的經歷和感受,當然,這些文字和每次上新的文案一樣,都受到了粉絲的追捧。買家中也不乏圖書編輯,就這樣,有出版社來邀請他出書了。

有意思的是,隨著淘寶店越做越大,他當作家的念頭卻越來越弱。「做了生意之後,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會改變,以前覺得很重要的事現在變得不重要了。」肖陸峰發現,渴望出書其實也是在追逐名和利,現在的慾望已經沒有那麼強烈了。他反問自己,出了一本書,生活會不一樣嗎?

「我想要的東西可能根本不存在。」肖陸峰頓了頓又說,現在不太在意外界對自己的關注,更在意自我的認可。一直以來他經營著步履不停的官方微博,這個文藝氣息濃郁的微博粉絲數已近4萬,但他不會逼自己去討好粉絲。

肖陸峰很清楚,想像跟現實是不一樣的,但是人們很容易混淆。他舉了個例子,步履不停的部分員工是從微博粉絲轉化過來的,她們越是衝著步履不停而來就越容易產生強烈的落差感,雖然公司整體環境比較寬鬆,但工作畢竟不是陽春白雪,每天都要完成一些基本的事情,做不好還要挨批,這與其他公司沒什麼兩樣。

淘寶這檔生意切切實實地改變了這兩個文藝青年。步履不停剛開張的時候,有朋友問他們要把這家店做成什麼樣,他們也沒有太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只是跟著心裡的感覺走。當時肖陸峰剛看完日本作家青山七惠寫的《一個人的好天氣》,小說主人公在大城市裡過著自己的小生活,上班下班,吃飯睡覺,戀愛失戀,總是欠缺存在感。他感覺每個人多多少少也有這樣的問題。「老實說,開這樣一家店,也許能增加點我自己的存在感。從下了決定那一天開始,雜七雜八的事就從來沒斷過,忽然發現,這樣也好,忙得像條狗,就沒時間像以前那樣唉聲嘆氣。」

有尊嚴地做生意

做淘寶起初兩年在上海,兩個人外加幾個客服,這樣一個小團隊一年忙下來也有不錯的收成。淘寶上這樣的小店很多,有的也做得很大,掙錢很快,但在肖何兩人看來,這個模式是有問題的,從長遠看這批店可能會被淘汰掉,淘寶也不會如此發展下去,這樣沒法提供更好的東西。

於是,他們開始自找「麻煩」,搬到杭州註冊公司,完善架構,設立設計部、版房、外發生產、運營、質檢等各個部門。兩人說,起初設計師把打好的版拿過來,他們也看不懂好不好,只是相信做這些是有價值的,對以後的發展有好處。

兩人意外的是,同行對他們的做法不以為然,同樣是做服裝的朋友也潑來冷水。何曉明告訴《天下網商》記者:「朋友都說不要建版房,現在服裝不就是抄嘛,你這樣做是消耗時間和財力,沒有意義。但是大家都抱著這種想法的話,就不會產生一個有研發能力、有創意的品牌。可能你一年收入上千萬,但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雖然在做淘寶,但我們在做服裝,我們是一家服裝公司,那你覺不覺得一家服裝公司需要設計師和版房呢?所以我們還是簡單一點,不要考慮他人怎麼說,要有自己的判斷。」

「我們希望這件事情至少做得有點尊嚴。」肖陸峰補充說。很多朋友都是設計圈的,他們也希望自己有真正的原創和優秀的品質。

體系架構起來了,人員也擴充到了二三十名,但去年1200萬的銷量,肖陸峰覺得十幾個人也能完成。他口中的「混亂」,或許在於完善規模後,管理和效率一下子跟不上。靠文案打動人、吸引人,也要靠過硬的質量留住人。兩個小老闆也說:「沒有好的產品,一切都是瞎談。」他們在後端下起了大工夫,多次去紹興、廣州跑原材料市場,不斷完善供應鏈。

今年,步履不停正在申請入駐天貓。「現在註冊了品牌,就要做品牌價值,不是單純賣貨。」小老闆們表示。

現在,他們的重點依然是對產品加以改進,圍繞產品風格、客戶對象等問題反覆進行討論。他們發現,產品目前只能打動一小部分人,做小了只有學生來買,有購買力的人就不會買了,到底是定位學生還是白領,公司還沒有統一意見,產品也需要更加精緻的風格。沒事的時候,兩人會研究品牌歷史,他們都很喜歡日本的無印良品,這樣的極簡風格出現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人心卻很浮躁的時代,與當下的中國社會頗有些相似。

他們傾向於腳步慢一點,看長遠一點,讓步履不停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從一開始,兩個小老闆就沒聽信別人的建議去刷銷量。「刷銷量短期內有幫助,長期下去會讓你喪失對產品的判斷力,把一個爛產品的銷量刷得很高。」肖陸峰說。

步履不停很少做付費推廣,吸引來這麼多粉絲,漂亮的文案功不可沒。這種方式看上去很容易模仿,但也沒那麼簡單。「店裡呈現出來的東西,跟我們的經歷是有關係的,我們往外走看到了一些東西,也在上海繁華都市的寫字樓裡呆過,說出來的故事可能比較容易引起共鳴吧。」肖陸峰告訴《天下網商》記者。

在淘寶店三週年前夕,他們策劃了一次微博抽獎活動——「把你抽到西藏去」,獎品是兩張往返拉薩的硬座火車票和3晚拉薩青旅住宿,共有三個名額,活動成本只有6000多元,但這條微博轉發量達到了1.3萬多人次,評論3000多條,微博粉絲也增加了六七千個,按照10%的轉化率來算也達到了不錯的活動效果。

影響他人和社會

在活動期間,一個粉絲的留言令何曉明很是感慨,他說,原來去趟拉薩只是兩張火車票這麼簡單,來回2000塊錢而已。很多人都把去西藏當成一個高遠的夢想,但事實上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

他們從自己和他人身上,無數次感受到「那麼多人活得不自由」。肖陸峰在旅行過程中發現,很多中國人即使出去玩心理上也是不自由的,常常怕東怕西,歐美人就不太會這樣。歸根結底,在國內,家庭和社會對個人的期待早已成為一種重壓,讓人不敢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人。

如果把步履不停當成一個品牌,他們希望這個品牌能傳遞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比如告訴人們——人是自由的,起碼心靈應該是自由的。

幾年前,還在西部的肖陸峰參與到剛成立的「壹個村小」公益組織中,為秦嶺和大巴山的鄉村教育做項目籌款,如招募義工、蓋校舍、建籃球場、幫助貧困學生交學費等。肖陸峰負責挖掘並採寫當地人的故事,吸引外界的參與。在他眼裡,這跟在淘寶賣東西差不多,也是以講故事為主,來進行品牌滲透。

過去做公益項目時,籌款的艱難時常令他感到無力。當他回歸城市生活,因為淘寶創業,反而有了更大的能力投入公益。步履不停店裡專設了公益項目,其中80%都與「壹個村小」有關,對方發需求過來,他們做淘寶義賣。每個項目完成後,店舖都會公佈匯款憑據、收據、照片和文字等,迄今已完成了15個公益項目。

上半年雅安地震,步履不停進行了一天的義賣活動,當天銷售收入全部用於賑災。最後的數字讓兩個小老闆吃驚:一天竟然賣了15萬元。他們感慨:「一條微博發出去,就來了這麼多粉絲參與,是因為信任我們。雖然這15萬改變不了什麼,但我們的行動力確實比以前強了很多。」

肖陸峰還記得以前做公益項目時,總不自覺地先看看口袋裡有多少錢,現在對錢沒那麼在乎了,一年捐十幾、幾十萬是在能力範圍之內的。「以前我也是一個哀怨的文藝青年,拍一些灰暗的照片,但是想改變一些事情的時候卻是無力的,成為商人後,自身的力量比以前強大了。」

有了這樣的經歷和感受,兩個小老闆都覺得,步履不停的基調應該是「明朗的文藝青年」、「有行動力的文藝青年」。「埋怨是沒用的,世界不會因為你的埋怨而改變。」何曉明說。只要步履不停能生存下去,他們就希望用這樣的理念去影響社會上的年輕人。

他們有一個想法,等公司將來做大了,成立一個基金,支持年輕人實現夢想,或許會命名為「流浪基金」,像台灣的「云門舞集」一樣,助力那些熱愛旅行熱愛生活的年輕人。

「我們希望社會能夠更包容一些,讓不同的人能夠有自己的生長空間,有的人天生就想做生意,有的人天生想做科學家,就讓他們去做,大家都有自己的安身之地,不要用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人……」肖陸峰說。

步履不停走到今天,肖陸峰和何曉明都很感激對方的信任,加上對彼此的深入瞭解,兩人形成了默契,創業路上算得上風平浪靜。上個春節何曉明自駕西部,臨行前兩人還簽了一份生死協議,萬一出事也好有據可循,於人於己這都是一種負責任的行為。

如果步履不停是一份事業,他們也沒有抱持強烈的執著心。肖陸峰說:「我們沒打算把它作為終身事業,如果不做這件事了,可以去開個客棧什麼的。」何曉明接過話頭:「如果公司做得很大的話,很可能就不是我們來做了,我們會有新的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683

糖王風暴三房亂局郭鶴年$3000億待領

2013-09-19  NM  
 

 

豪門爭產,近年在香港接連上演,揭盡世家望族的隱私。繼新鴻基郭氏兄弟鬩牆後,最新的重頭戲碼,是以「糖王」郭鶴年為首、香港另一赫赫有名的郭氏家族。

今年十月就九十大壽的嘉里集團主席郭鶴年,至今未言休,業務遍布星馬、中港,估值達三千億。其中在香港上市的三間公司:嘉里建設(683)、香格里拉(亞洲)(69)及南華早報(583),向由一、二房仔女打骰;然而郭鶴年至今,從未如另一重量級人馬李嘉誠般,欽點接班人。

上月中,曾經失勢的郭鶴年長子郭孔丞,突然接替正休假的胞弟郭孔演,出任香格里拉(亞洲)主席。傳聞是正上位的郭孔演,因壓力爆煲入院,讓大哥上演一幕「太子復辟」。但戲肉才剛開始,皆因郭鶴年心中的真命天子另有其人。新「郭氏風雲」,波譎雲詭,置身其中,猶如一套現實版《康熙王朝》。

向來甚少動作的嘉里系上市公司,上月突然大執位。原為嘉里建設主席的大哥郭孔丞,突然辭任,重返香格里拉(亞洲)做主席,至於今年四月開始離奇休假﹑原應於九月復工的胞弟郭孔演,則辭任主席位,轉做非執董。表面看似風平浪靜,但真正的戰場,原來在鰂魚涌嘉里中心頂樓﹑母公司嘉里集團的總部。

本刊在嘉里中心外守候數星期,發現快將九十歲的郭鶴年,仍不時返回總部坐鎮。「他通常早上十時左右返來,飲杯咖啡睇吓報紙,十二點幾就走。」有嘉里職員透露。除郭孔丞及郭孔演外,郭氏二房的三名弟妹,亦每天準時上班,包括任《南華早報》執董的郭惠光,及初出茅廬的孻女郭燕光。樣子俊俏的二房孻仔郭孔華,則經常傍着父親出入。繼室子女迅速上位,皆因長房所出的孔丞﹑孔演兩兄弟內訌白熱化,互拖後腳,令郭鶴年不得不重新布局。

次子壓力爆煲入院

三千億嘉里王國,狀況如同一套現實版的《康熙王朝》,郭鶴年如戲內的康熙,垂垂老矣,卻仍未欽點接班人。五十九歲的長子郭孔丞,原為名正言順的「太子」,但八十年代時,他與歌星鄧麗君的一段情,在家人反對下無疾而終,郭大受打擊,與父親關係亦留下芥蒂。太子失寵,晚年郭鶴年改捧次子郭孔演上位。五十八歲的郭孔演,○○年已任《南華早報》主席,○八年轉任香格里拉主席,翌年兼任首席執行官,同時沾手郭氏在泰國及馬來西亞的上市公司,並代表父親,出任世交李國寶旗下東亞銀行非執董。「香格里拉係郭鶴年晚年最重視嘅生意,擴張得好快,郭亦經常喺金鐘港格及上海浦東香格里拉酒店打躉。」熟悉郭家的基金經理表示。不過,郭孔演的表現卻令父親大失所望。今年七月,香格里拉發盈警,八月公布中期業績,核心盈利大跌六成六。業績公布前,郭孔演突然宣布「休假」,有郭氏世交家族成員透露﹕「佢壓力太大,郭鶴年對佢好大期望,大哥孔丞對佢亦唔算支持。最終壓力爆煲,入咗院,而家已出咗院休息。」中期業績記者會上,執董錢滿都承認郭孔演有「health issue」(健康問題)。郭孔演敗陣,大佬郭孔丞乘機奪回太子之位,出任香格里拉主席。

培育二房上位

根據上市通告,郭孔丞現為母公司嘉里集團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可說是一人之下。但是,仍手握大權的郭鶴年,另有盤算。熟悉郭家的人表示﹕「郭鶴年最錫二房嘅三個子女,尤其係細仔郭孔華,成日帶喺身邊,周圍去見世叔伯。」與父親同住深水灣大宅的郭孔華,雖在上市公司無任何職位,但其實是父親助理,二人辦公室就在隔壁,事事都由父親親自指導。而畢業於名校哈佛的二房長女郭惠光,性格高傲,是二房子女中最早參與家族生意的。○四年出任《南華早報》執董,○九至一二年曾任董事總經理及行政總裁。「佢鍾意控制人,好多《南早》嘅人都唔鍾意佢。」消息人士表示。今年二月,《南華早報》再次因公眾持股量不足而停牌,至今仍未有解決方案,備受市場非議。但不減郭惠光的受寵程度。根據《南早》年報,去年底,她在母公司嘉里集團的權益為3.22%,但今年中,已大增至11.87%。同一時期,太子郭孔丞所佔權益,僅由13.52%微升至13.63%。可見郭鶴年對二房子女的重視程度,急速攀升。另外,郭鶴年在上海有第三房,已是富豪界公開的秘密,傳聞三房仔女年紀尚幼,郭鶴年經常飛往探望。

郭鶴年家族表

1.自小離開福建祖家遠渡南洋生活,後來與兄長們在馬來西亞經營白米生意成為小富,於1948年12月病逝,享壽56歲;2.畢業於福州協和大學,於1995年7月逝世;3.榮獲馬來西亞政府敕封(丹士里爵位),曾先後出任駐荷蘭、丹麥等國大使,及後調任國家旅遊部部長,2003年逝世;4.天資聰敏,熱衷公益,是馬來西亞民主同盟成員,在一次英軍剿共突襲中,被英軍所殺;5.約90歲,原在父親的東昇公司工作,父親病逝後與兄長成立「郭兄弟有限公司」,由於受到鶴齡之死打擊,遂往英國居住散心,其間研究商品交易,及食糖的買賣,於1958年藉英國撤走及馬來西亞獨立,大舉發展白糖業務,1976年更將其王國由新加坡遷來香港,發展地產、酒店、傳媒等事業;6.與大哥鶴舉的妻子是親姊妹,於1983年8月逝世;7.約63歲,空中小姐,在往新加坡的旅程中遇上;8.家族基金公司董事;9.家族基金公司董事;10.約59歲,自2008年起出任嘉里建設主席及執董,於本年8月辭任,但同期取代胞弟出任香格里拉主席。另外,曾與鄧麗君相戀,因家族反而對分手;11.二人在日本認識,因貌似鄧麗君而迅速發展,於1986年7月在大會堂結婚,但於2009年分居;12.58歲,原任香格里拉主席,但本年4月起放無薪假,至8月時辭去職務,轉任公司非執董;13.35歲,家族基金公司董事,近年經常陪伴父親外訪;14.約36歲,於2004年獲委任為南華早報集團執董,2009年1月出任董事總經理及行政總裁,2012年6月辭職,現仍留任公司執董;15.約37歲,「公仔麵大王」、南聯實業周文軒的外孫,現任嘉里建設執董。

叔伯子姪大鬥法

說得上「九子奪嫡」,當然沒那麼「簡單」。郭鶴年的千億王國,基本上是家族生意,郭是總司令,率領各房子姪共同打理,令形勢變得極之複雜。有金融界人士指,曾在港島香格里拉的中菜廳夏宮,看到一張郭氏家族圖﹕「就貼喺廚房附近,方便伙記唔好認漏咗人,郭氏旗下嘅深灣遊艇會都有一張。上面有齊各房關係及子女姓名,係無女婿,但已有三、四十人,配埋相片,好誇張。」郭氏家族內,除郭鶴年一房外,勢力較大的是大伯郭鶴舉的兩名兒子郭孔輔及郭孔錀,二人曾前後出任香格里拉執董及主席,郭孔錀亦曾任嘉里建設主席。當年,兩兄弟權勢甚至高於郭鶴年的親生兒子。由於集團內子姪眾多,個個都有權,令公司政令「五時花﹑六時變」。後來,郭鶴年陸續安排兩名兒子進入上市公司,取代姪兒。但在嘉里集團的數間控股公司內,董事及股東名單上,仍有大量家族成員的名字及公司。家族最早成立的兩間公司,包括在一九四九年在馬來西亞註冊的Kuok Brothers,以及一九四八年在新加坡註冊的Kuok(Singapore),現時仍分別有五十七及一百二十個股東。Kuok Brothers持有馬來西亞上市公司PPB Group超過五成權益,以及另一家族旗艦﹑新加坡上市的豐益國際一成八權益。

「雍正」隨時奪位

郭氏第三代孔字輩中,表現最出色的是掌管豐益國際的郭孔豐,郭鶴年曾公開讚賞這名姪兒,指他是眾子姪中最聰明的。今年六十三歲的郭孔豐,一手建立豐益集團,○六年,郭鶴年注入馬來西亞棕油業務,成為股東。豐益現成為全球最大的棕油生產商,亦是內地最大的食油供應商,市值近千三億港元。根據年報,豐益去年盈利逾一百億港元,幾乎是嘉里系香港三間上市公司的總和。「孔豐係好勁嘅人,務實低調。有次同佢喺舊中銀大廈嘅中國會食飯,走嗰時,佢自己行路返去金鐘嘅香格里拉,好樸實,車都唔坐。」熟悉郭家的基金經理說,「郭氏家族會議上,有叔父提過郭孔豐是更好的接班人。」一手建立嘉里王朝的郭鶴年,九二年已宣布退休,卻一直退而不休。○八年金融海嘯,傳聞炒accumulator輸掉一百億,而不適入院,「當時傾掂數,分幾年攤還。郭鶴年還晒之餘,以八十幾歲之齡,仲可以賺番有凸!」但各房的明爭暗鬥,就如燒着的燈籠,一發不可收拾,未必就在郭鶴年掌握之中。

大馬首富炒糖成名

有「糖王」﹑「酒店大王」之稱的郭鶴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此處亦是郭氏家族的發跡地。一九○九年,十六歲的郭父郭欽鑑步兄長之後塵,從福州坐船抵達新山。六兄弟中排行最小的他,跟隨兄長在新山經營「東昇號」,專營米糧生意,家境殷實。當時,新山以潮州人勢力最大,有「小汕頭」之稱。仍住在新山、郭鶴年的兒時玩伴洪細俤回憶﹕「原本新山的米糧生意,由潮州人壟斷,郭家能跟他們競爭,很不容易。」

米糧生意起家

洪細俤指,郭欽鑑曾在菜市場經營肉檔,賣牛肉及羊肉。「我爸爸曾幫他打工,馬拉人不吃豬肉。」後來,因為郭的妻子鄭格如是佛教徒,反對殺牛,郭才結束肉檔,專注糧食生意。愛打麻雀的郭欽鑑,交際手腕了得,與柔佛州的州務大臣拿督翁是深交。日戰前,郭氏已承包政府糧食供應。四五年日治結束後,拿督翁出任糧食統制官,郭欽鑑獲推薦,專營米糧及糖的進口生意,為商業王國奠定基礎。現時,新山有條街便以郭欽鑑命名,表揚他對新山的貢獻。不過,真正將郭氏王國發揚光大的,卻是兒子郭鶴年。一九二三年十月六日出生的郭鶴年,是三兄弟中的老么。他出生時的老房子,位於新山依不拉欣街(Jalan Ibrahim),旁邊就是柔佛海峽,遙望對岸的新加坡。

三兄弟各有千秋

郭氏三兄弟各有所長。郭鶴年和大哥郭鶴舉均畢業於新山英文書院。洪細俤指郭鶴年每天騎單車去上學,放學後,還要掃地﹑洗地。大哥郭鶴舉(Philip)外表洋化,後來成為馬來西亞著名的外交官。新山錦華咖啡室老員工彭先生表示﹕「Philip後生好像鬼佬,留鬚、短褲﹑長襪,好smart。」二哥郭鶴齡(William)是共產黨員,才情橫溢,曾任《海峽時報》記者,後來跟隨馬共展開武裝鬥爭,逃入森林。五三年,於森林中被射殺,死時年僅三十一歲。這件事,對郭氏一家打擊很大。郭鶴年與第一任妻子謝碧蓉,亦在新山認識,並於日治時期結婚。他和大哥郭鶴舉,分別娶了謝氏兩姊妹,成為一時佳話。洪細俤笑說﹕「謝氏姊妹的父親是西醫,在新山開藥房,信基督教,但鄭格如是信佛的。兩對情人初時偷偷來往,後來鄭氏要求媳婦拜祖先,才肯答允婚事。」

最聽母親話

對郭鶴年及郭氏家族發展影響最大的,正是母親鄭格如。鄭氏乃官家女兒,畢業於福州協和大學,因父母之命,遠嫁至新山。不過,這段婚姻後期卻因第三者而破裂。郭欽鑑在麻雀枱上結識一名女教師,鄭格如容不下這名二奶,憤而返回福州居住。二奶亦誕下數名子女,但一直未能認祖歸宗。一九四八年,郭欽鑑死後,鄭格如返回新山,並牽頭成立郭氏兄弟公司,將家族生意集團化,由年僅二十五歲的郭鶴年出任董事總經理。「鄭格如讀過大學,是郭家唯一的大學生,雖然是第六房,但家族的人都聽她的話,很有權威。」洪細俤回憶。五三年,郭鶴年在母親鼓勵下,帶同妻兒,前往英國進修,其間學懂期貨交易技巧,在日後糖業生意上,大派用場。

多財亦是空

郭鶴年在星馬起家,其商業王國不時與政府拉上關係。事實上,郭就讀新山英文書院時,與拿督翁兒子﹑後來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胡先翁為同學。之後,郭鶴年考入新加坡著名的萊佛士書院,並結識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有馬拉華僑笑說﹕「個個都知佢哋三個好老友,鍾意一齊打麻雀,後來好多國家大事都喺麻雀枱傾出來。」五十年代末,英治時代結束,郭鶴年睇準時機,說服其他家族成員,將家族資金孤注一擲,投入糖業生意,開設馬來西亞糖廠。藝高人膽大的郭鶴年,憑着流利的英語,活躍於國際期貨市場,成為一代「亞洲糖王」。七十年代,郭氏進軍酒店業,在新加坡開設首間香格里拉。同時進軍香港買地起酒店。八八年,曾入股無綫電視成為大股東,並沾手地產等業務,一步步建立起千億王國。雖屬重量級富豪,但郭鶴年及旗下公司,仍十分低調。本刊記者多次在其公司及福臨門等候,但郭鶴年都婉拒受訪,只傳來親筆簽名的信函。對於接班人,郭鶴年在過往訪問中皆避而不談,只重複母親的一句家訓﹕「兒孫能如我,何必留多財;倘若不如我,多財亦是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34

一份不能提前曝光的鴻海報告 讓花旗被罰9億 年薪3000萬外資金童

2013-10-14  TCW
 
 

 

為何淪為炒股幫兇

一份不能提前曝光的鴻海研究報告,有關蘋果的關鍵出貨數字如果洩漏要付出多少代價?答案是新台幣9億元!

台灣這位天才型外資分析師,跨過這條不能踰越的道德紅線,賠上了年薪3000萬元的職場生涯!並造成蘋果市值一天蒸發近3000億元,一場充滿算計的金錢遊戲,不僅已經付出這些代價,還正把台灣捲進華爾街炒家設計的內線交易迷陣中……。

撰文‧謝富旭、賴筱凡 研究員‧辛曉昀狼嗜血,華爾街「貪狼」嗜錢,而台灣竟已成為華爾街貪狼內線交易,投機牟利的新天堂樂園!

十月二日,美國麻塞諸塞州證管局趕在下班前發布的一則新聞稿,震撼台北投資圈。

新聞稿內容是,花旗集團證券台灣分公司分析師Kevin Chang(中文名為張凱偉),因洩漏未公布的鴻海報告內容給四家避險基金客戶(分別是SAC Capital、Citadel、T. Rowe Price與GLG Partners),讓客戶得以先賣蘋果股票,內線交易事證構成明確。報告發布前一天蘋果股價下跌二%,市值蒸發新台幣三千億元,花旗與麻州政府達成協議,願意賠償三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九億元)和解了事。

新聞曝光的同時,花旗證實已經開除張凱偉,讓這位年僅四十歲,可說是繼前高盛證券分析師金文衡以來,台北外資圈中硬體下游產業領域裡,年薪(一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三千萬元)最高之一、而且市場影響力最大的天才型分析師,在一夕之間斷送大好前程。

事件導火線

同業率先調降iPhone出貨量 市場震動許多人納悶,為何花旗證券台灣分析師張凱偉發布的是鴻海報告,並不負責蘋果,卻捲入四家避險基金客戶涉入蘋果股票內線交易的漩渦中,成為代罪羔羊。

針對這個疑點,我們取得麻州證管局的調查報告深入解讀,重新還原真相後發現,台灣已經從原本的IT資訊科技之島,竟變質成美國華爾街投機分子眼中的內線交易(inside trading)IT之島的新天堂樂園。如果一不留神,不管你是如張凱偉之流的產業分析師,還是媒體記者,抑或在電子公司上班的員工,都可能成為華爾街貪狼眼中獵食的標的。

要還原張凱偉事件,令華爾街貪狼現出原形,必須從iPhone 5正式開賣後,讓全球蘋果迷驚聲尖叫的三個月後,二○一二年十一月開始說起……。

iPhone 5開賣後三個月,接連傳出銷售佳績,使張凱偉對iPhone 5最主要的組裝代工廠鴻海未來的業績也深具信心。一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張凱偉出具報告分析,「鴻海在iPhone組裝代工的市占率迭有提升,有利於與蘋果的議價,獲利將改善。更重要的是,有了iPhone 5的加持,鴻海整體iPhone(包括iPhone 4/4S)出貨量,將從一二年第三季的二千一百萬支,暴衝至第四季的五千萬支。

十一月二十五日,美國感恩節假日剛過,iPhone在假期期間銷售又創下新猷,花旗美國證券蘋果分析師看好來年(一三年)第一季iPhone銷售量,預測將達四千萬支。但是,張凱偉從蘋果台灣供應鏈中探詢打聽後認為,來年第一季會更好,並於十二月十日發布鴻海報告,預測一三年第一季iPhone出貨量將達四千五百萬支。

外資圈看好鴻海iPhone出貨量,連帶使鴻海股價節節高升,從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二月十日,鴻海股價從八十七.七元攀升至九十六.一元,不到一個月,漲幅達九%。同期間,蘋果則小跌二%。

原本風平浪靜、和風徐徐的蘋果與鴻海股價,卻在張凱偉剛調高一三年第一季出貨量後,被對手麥格理證券張博淇的一篇報告吹皺了一池春水!十二月十三日,張博淇發表報告警告,iPhone 5因創新不足,消費者新鮮感正在降低中,加上來年競爭對手如三星、宏達電將發表新機,「蘋果的需求正面臨結構性的風險!」張博淇一口氣調降一三年第一季iPhone出貨預測高達三五%至四○%,認為只有二千六百萬到二千八百萬支。

客戶急詢問

張凱偉動用人脈證實憂慮 火速修正報告麥格理證券張博淇的報告,讓市場警覺性超敏銳的避險基金,聞到錢的「血腥味」。他們盤算著,麥格里報告或許會對台灣鴻海股價產生重大影響,但麥格里在美國市場頂多是B咖投銀,市場影響力遠遠不及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或摩根大通之流的A咖投銀;因此,麥格里調降鴻海iPhone出貨量,也僅使蘋果股價小跌不到二%。所以,如果A咖投銀研究部門也跟著看衰iPhone出貨量,那事情就真的大條了。

於是,身為A咖投銀明星分析師,又在硬體下游產業享有崇隆地位的張凱偉,在一二年十二月十三日麥格理報告曝光後,隨即成為以短線交易為主的避險基金打聽消息、套取情報的熱門對象。

十二月十三日,人還在日本出差的張凱偉,一打開自己的電子郵件信箱,就湧進了數十封客戶、花旗美國研究部門或助理轉寄過來,渴望得到iPhone一三年第一季出貨量預估第一手消息的信函。許多信件末尾均以黑體字或紅字標示著「Urgent」(緊急),令他頭皮發麻,更有許多大咖級客戶,要求希望盡快與他通上電話。這些來自世界各地、手握龐大資金的客戶,均在同一時間向他問同樣的問題:「一三年第一季iPhone出貨量到底是多少?」這個數字所以那麼重要,是因為它牽涉到全世界市值最大公司──蘋果的漲跌。而蘋果正是近幾年來全球避險基金最重要的持股,只要蘋果漲或跌個幾個百分點,牽動的往往是避險基金動輒數千萬,乃至數億美元的盈虧。

一向把客戶服侍得服服帖帖,在機構投資人投票(指分析師服務滿意度投票,票數會影響年薪)中獲得高票的張凱偉,即使人在日本,仍急如星火動員他在蘋果台灣供應鏈的人脈,進行調查。這一打聽,真的不得了,他發現供應鏈的確對來年第一季蘋果iPhone的備料大幅下降之中。這證實,麥格理的預警不是空穴來風。

美東時間十二月十三日上午九點四十九分(台灣為十三日晚上十點四十九分),正當台灣絕大部分上班族準備上床就寢時,張凱偉依舊在為修正鴻海iPhone出貨量報告挑燈夜戰。

洩密四客戶

讓其提早拋售蘋果股票 或放空套利經過不斷打聽、求證後,他得到一條即將衝擊台股的重要情報。這個回報就是把它寫成一份將讓台北股市驚天動地的研究報告。我們可以想像,或許,當時坐在電腦前準備寫報告的張凱偉,臉上正浮現一抹微笑……。

與此同時,看到客戶萬般渴望得知數字結果的模樣,張凱偉打了約五十個字的簡短電子郵件:iPhone 1Q13 total around 33M、iPad 1Q13 total around 9M (指一三年第一季iPhone出貨約三千三百萬支,iPad約九百萬台)……並為信件的主旨下了New Forecast(新預測)標題。

打完這幾行字後,準備傳送時,我們不知道張凱偉是否有遲疑,但可確定他的確是點擊了;這一點擊,雖讓少數避險基金客戶心滿意足,提前比絕大多數投資機構得知重要情報。然而,這位外資金童的前程,也隨之葬送在他的點擊之下。

張凱偉的報告在十四日正式發布,蘋果當天股價再重挫三.八%。花旗美國研究部門,也在十二月十六日,根據張凱偉的數據,出具報告把蘋果股票投資評級降等,從「買進」,一口氣降至「中立」。提前得知花旗將大幅調降蘋果iPhone出貨情報的四家避險基金,卻得以提前下車,或放空蘋果股票進行內線套利。

麻州證管局的調查報告指出,張凱偉的行為不僅違反美國聯邦與麻州政府的內線交易法令,甚至連花旗集團內規也不容許這樣的行為。因為花旗自己也規定:「所有報告只能以出版形式寄送給客戶,不得有其他形式,而且必須對所有客戶同步發布。

遭告密揭發

外資金童分析師 大好前程從此斷送和解後,麻州州務卿加爾文(William F. Galvin)表示:「我們一再地告誡分析機構,要對所有客戶一視同仁,為了規範市場,必要的懲罰措施是必要的。」美國華爾街是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為何麻州證管當局就單單盯上花旗台灣證券的張凱偉?外資圈資深人士研判,「這件案件本身一定有人去當告密者。」「而且,以SAC Capital可能性最高。」SAC Capital是美國A咖級的避險基金公司之一,今年七月,SAC Capital因涉及高達二十幾家公司股票的內線交易,不法獲利超過一億美元。SAC Capital高層為免除牢獄之災,最後與美國證管會達成高達六.一六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八四億元)的天價和解金。而這次,張凱偉提供給SAC Capital基金經理人的內線情報,極可能被公司內控部門及時攔截,而向麻州證管局檢舉。

假如是客戶檢舉的話,張凱偉怎麼也料想不到,他使命必達、認真服務的客戶,竟成為終結他外資職場生涯的殺手,這讓他情何以堪。

一位專看電子上游產業,在外資投資銀行證券研究服務超過十年的資深分析師指出:「不能只怪外資圈殘酷,張凱偉本身也有該檢討的地方。」「在發布報告前,向特定客戶透露內容,一直是外資法務部門三令五申的嚴重禁忌;尤其是即將發布的報告,如果涉及調升或調降評等、獲利數字,或出貨量大幅修正,在報告發布前更要三緘其口。」「如果客戶問我說,他聽到消息某家公司出貨量下一季將下跌很多,你的預估數字如何?你怎麼看?我總是會回答,現在謠言很多,情況看起來有點不妙,但我需要更多證據去證明!」「這位客戶如果和你有默契的話,從你的語氣就可以略知嚴重程度;如果聽不出來,那表示他未來也不會混得很好。總之,絕不能在報告發布前,透過電話或email洩露任何數字!」張凱偉事件還進一步印證了,諸如彭博新聞及《新聞周刊》(Newsweek)之前曾指出,台灣已淪為全球商情黑市中心的報導。

台灣因為是美國許多科技大廠的代工廠或最重要客戶,舉例說,英特爾的微處理器大部分都是賣給台灣PC廠,高通(Qualcomm)的晶片絕大多數都在台積電製造,美國許多IC產品、電腦周邊如硬碟,其主要客戶皆是台灣主機板廠,而台灣主機板廠產量占全球九成以上。了解台灣電子廠的出貨數字,就等於掌握了美國主要科技大廠的業績動態。

台法律寬鬆

等於為內線交易開啟一道「方便門」加上台灣對內線交易的規範相對美國寬鬆,等於為從事科技股短線交易對沖基金開啟一道「方便門」。去年,高盛台灣硬體下游產業分析師金文衡赴美出差時,在機場遭到聯邦調查局扣留長達數星期,協助美國數家避險基金科技股的內線交易調查。在這事件後,金文衡也黯然離開高盛。

在外資圈有「拚命三郎」之稱的金文衡,研究台灣電腦硬體產業長達十幾年;他在產業鏈的人脈豐沛,其一手建立的筆電廠、主機板廠出貨量資料庫,詳盡程度,在外資圈無人出其右。而金文衡卻想不到,苦心經營多年建立的產業人脈與消息網絡,竟被避險基金用來內線交易。

金文衡、張凱偉兩位天才分析師先後都因類似案件,黯然離開,對照當年「喊水會結凍」的意氣風發,令人不勝唏噓。

張凱偉事件也讓我們反省外資在台灣資本市場的角色。長久以來,財經媒體「重外資、輕本土」態度,讓外資言論與報告占據重要版面,也因此讓其享有對市場極大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不僅為外資製造內線交易的空間與誘因,更造成許多投資散戶迷信外資報告比較準的情結。如果,因為看到媒體引用外資言論或報告投資賠了錢,不理性的仇外情緒油然而生,對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與自由化,反而徒生阻礙。

此外,國內上市櫃公司也迷信外資牌,喜歡延攬外資精英。拿宏達電為例,董事長王雪紅是出了名的愛用外資圈人才,前投資關係主管鄭昭義,進入宏達電之前,也是高盛負責追蹤宏達電的分析師。外資分析師為了日後出路考量,在分析上能否謹守客觀公正,也讓人擔憂。

台灣金管會對這次事件,不僅須追查上述避險基金,有無對鴻海股票進行內線交易;也應對外資分析師提出更嚴格規範,不僅可保護分析師,也能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

得到內線 先賣先贏!──張凱偉洩密影響蘋果股價大事紀

股價單位:美元

2012/11/13 542.9 1看好!2012年11月13日發布鴻海報告,給予「買進」評等,預測鴻海當年第4季將出貨5000萬支iPhone 2更看好!2012年12月10日調高鴻海2013年第1季iPhone出貨量,從4000萬支調高至4500萬支3同業預警!2012年12月13日麥格里證券發布報告,率先調降鴻海2013年第一季iPhone出貨量預估為2600萬支~2800萬支,較預期大降35%~40% 4看法急轉!2012年12月13日10幾名客戶狂call張凱偉,探詢對麥格里報告的看法。張重新對蘋果供應鏈進行查證後,發現被麥格里言中了,並打算下修鴻海來年第一季iPhone出貨量達27%,至3300萬支2012/12/10 529.82 2012/12/13529.69(跌2%)5洩密客戶!2012年12月13日 在寫報告同時,預先對SAC Capital、Citadel、T. Rowe Price 與GLG Partners四家避險基金客戶,透露報告中的關鍵數字,讓他們得以先賣蘋果股票2012/12/14509.79(跌3.8%)6發布報告!2012年12月14日張凱偉的鴻海報告正式發布2012/12/16518(當天休市)7調降評等!2012年12月16日花旗美國研究部門,根據張凱偉的鴻海報告,調降蘋果投資評等,從「買進」調降至「中立」資料來源:美國麻州民生福利部證管局、《華爾街日報》

整理:謝富旭

曝光!內線交易證據被抓包──麻州證管當局蒐證張凱偉與客戶通聯

客戶狂call紀錄

「Hey Kevin(張凱偉),你有沒有聽到iPhone砍單的消息?」「原本你的第一季預測滿看好的,你有沒有查到什麼消息,這件事(麥格理報告)你怎麼看?」「請寄給我你有關iPhone 4/4S/5供應鏈所有的東西。」──SAC Capital員工「花旗會有人出來講iPhone的狀況嗎?……有人跟我說Kevin Chang對蘋果iPhone已經有情報了,你確定嗎?」 ──Citadel員工「Hey Kevin,你的同業(指麥格里)說第一季iPhone會掉下來很多,不知你是否已聽說了……。」 ──GLG Partner員工

張凱偉回信

以下是我的新預測:

iPhone 2012年第4季5300萬支(iPhone 5:4500萬支,其他是iPhone 4/4S)。

2013年第1季總共約3300萬支(iPhone 5為2500萬支,其他是 iPhone 4/4S)。

iPad 2012年第4季1200萬台,2013年第1季900萬台。

iPad mini 2012年第4季700萬~1000萬台,2013年第1季超過1000萬台。

(編按:Kevin的新預測只對四家客戶透露)

客戶對張凱偉回覆的回信

「Kevin,只想確認一下,這些數字是你的預測,還是公司來的?」Citadel員工問。

Kevin隨即回信:「我的預測。」「有空的話,能不能打個電話給我,謝謝。」GLG Partner員工問。

Kevin回信:「今早飛回台灣,周五下午有時間聊聊。」「Hi Kevin,雖然之前已經賣不少,但我們手上還有一堆蘋果。」 ──T. Rowe. Price員工「早,今天要分享最重要的事是原本Kevin很看好的鴻海。有人說蘋果iPhone訂單在明年第1季會掉很兇。根據我們進行供應鏈的最新查詢,iPhone 5掉單是真的。我們先前預估iPhone第1季出貨量4500萬支,但現在約3500萬支。

評論:我不會像Kevin那麼有耐心,我會直接砍鴻海股票,放空大立光(純iPhone 5概念股),以對下跌進行避險。」 ──花旗台灣證券銷售部門員工寄給主管的一封信犯規!

提前洩密給特定客戶──外資報告正常發布流程企業法說會或公布營收後,call公司或供應鏈得知消息

分析師著手寫報告

編輯報告

主管及法務部門審核

張凱偉因報告在審核期間未發布前,即向少數特定客戶透露內容,構成內線交易。

發布報告

前車之鑑

──近年台、美分析師觸法事件

時間 事件 結果

2013.07 美國對沖基金SAC Capital透過內線交易獲利上億美元,涉入公司超過20家,此案被稱為規模空前複雜的對沖基金弊案。 SAC同意支付6.16億美元和解金,與內幕交易相關的民事指控、監管機構和解。

2012.03 宏達電對花旗分析師張凱偉提告,因2011年報告指出宏達電出貨延遲,讓歐洲電信大廠(Vodafone)取消下半年的新機販售,流言恐誤導投資人。 檢察官認為研究報告有根據,無影響股價意圖,處分不起訴。

2012.02 高盛證券亞洲研究部負責人金文衡,捲入美國史上規模最大避險基金內線交易案──大帆(Galleon Group)案,涉嫌提供台灣電子產業內線訊息。 遭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調查中。

2011.10 前高盛前董事Rajat Gupta涉入對沖基金公司大船集團(Galleon Group)創始人拉賈那納姆內幕交易一案,非法獲利超過1800萬美元。法院判Gupta罰款1390萬美元,並禁止其擔任上市公司高層;賈那納姆須入獄2年及罰款500萬美元。

2010.11 台灣華裔、Primary Global Research證券分析公司經理朱清全,為上市公司與對沖基金客戶牽線傳遞機密資訊。 遭檢方指控證券詐欺、電信詐欺等刑事控訴;後因態度良好判緩刑兩年。

2009.06 澳洲金融分析師馬汀涉嫌IBM收購SPSS內線交易,消息由其律師友人告知,而於六月買進SPSS股票,並將消息透露給同事。 被判5年徒刑

整理:辛曉昀、黃家慧

外資在台股影響力大造成3大亂象外資占台股市值比重 9年上升56%亂象1 媒體追捧 外資擁有巨大影響力媒體長久以來輕本土、重外資,即使是菜鳥研究員所發的報告,也深具市場影響力。

亂象2 投資人迷信權威 受傷後產生仇外情緒國內散戶把外資報告奉若神諭,但外資分析師也是凡人,也常有看走眼時。聽信外資買股慘賠後,反產生不理性的仇外情結。

亂象3 企業愛用外資精英 客觀性受質疑許多外資分析師被上市企業高薪延攬,如不設旋轉門條款,外資分析師恐一味討好公司,使分析客觀性打折扣。

分析師跳槽到原研究公司案例姓名 原服務外資 跳槽企業與職位鄭昭義 高盛負責分析宏達電 宏達電投資人關係經理劉啟東 華寶證券(現瑞銀證券)負責分析聯電 聯電財務長蘇豔雪 華寶證券(現瑞銀證券)負責分析華碩 華碩投資長

整理:辛曉昀、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