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祁玉民密集发布产品线 华晨百亿融资备战十二五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9/5NMDAwMDE5OTQ5Nw.html

继7月新骏捷上市以来,沉寂近两个月的华晨汽车终于开始在产品领域发力。

9月17日,被“美化处理”后的华晨3款新车中华骏捷Cross飞炫、中华骏捷Wagon11款和中华骏捷FSV运动版,在成都车展首日揭开神秘面纱。

根据华晨汽车的产品规划思路,包括C级、B+、A级、A0、A00及SUV等多个品种的车型平台正在研发之中。据了解,备受外界瞩目的新中华轿车、内部代号为A4的A级高端三厢车、A3的运动型多功能轿车和A0级轿车将在明年陆续推出。

而在金杯平台上打造的华晨首款SUV车型,造型已基本确定,明年将通过金杯销售渠道推向市场,预计售价在10万-15万元左右。

密集的产品发布寄托着华晨汽车总裁祁玉民力图使中华轿车品牌扭亏为盈的希望。今年年初,祁玉民曾向记者表示,他将运用“组合拳”的方式确保中华品牌盈利1000万。

不过,祁玉民的这套“组合拳”出得过于缓慢,以致中华轿车的市场表现始终差强人意。据乘联会8月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骏捷销量同比出现48%下滑,当月仅完成销量1052辆;华晨旗下销量主要贡献车型骏捷FRV的当月销售业绩也仅实现了3%的微长。

一心想在乘用车领域先做强后做大的华晨汽车总裁祁玉民,面对销售业绩迟迟不前的中华轿车业务,终于放下了当初的坚持,在继续细化中华轿车产品种类的同时,开始将目光转向商用车。

按照祁玉民的设想,今后华晨在车型研发上将遵循双原则:一是“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轿车、面包车、卡车全面发展;二是车型研发要“占领中场”、上下延伸。

商用车扩张运动

在祁玉民眼中,企业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并不是资金,而是如何发展,只要有好项目,资金便会滚滚而来。所以今年,祁玉民的工作重心并没有放在轿车产品的研发推广上,而是从市场广阔的商用车领域布局各种项目。

9月16日,沈阳华晨专用车新工厂在沈阳沈北新区奠基,这是祁玉民备战“十二五”的重要项目。该工厂建设总投资约3亿元,规划设计产能每年3万辆,建设周期5年,是未来3年华晨专用车纵贯南北的30个基地之一。

在此之前,华晨专用车生产基地已经在上海、沈阳、大连、铁岭等地开建。今年年初,华晨在江苏常州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使一家民营企业成为其专用车的另一个生产基地。

除 了专用车,目前华晨还在加速扩大其轻卡、轻客产能。不久前,华晨对河南、江苏两家汽车企业完成兼并,分别收购两者50%和51%的股权,为扩大轻卡、轻客 产能做准备。随后,投资额达14.9亿元的华晨金杯轻卡项目落户沈阳大东区,项目建成后计划年产量为9万辆,同时还将引进重卡项目。

据了解,华晨的目标是把现有轻卡、轻客产能提升一倍,其中轻卡提升到24万辆/年,轻客提升到20万辆/年。

此外,华晨重卡业务也在稳步推进中。祁玉民向记者证实,目前华晨正在与江苏一家企业合作生产中重卡。祁玉民计划未来将北方的轻卡业务扩展到南方,而将南方的中重卡产品投放到北方,这样通过南北互动,使华晨在商用车领域实现多种业务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乘用车领域始终坚持“先做强后做大”的祁玉民,开始在商用车领域效仿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的做法,通过“先做大再做强”的扩张模式,为完成2015年整车产销150万辆/年的远景目标做准备。

国开行为华晨融资

华晨在商用车领域的扩张运动,无疑需要巨额资金支持。一直以来,华晨如何通过资本市场破解资金困境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个疑问直到9月14日,华晨与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正式签署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协议当日才被解开。

根据协议规定,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华晨汽车将向中国银行间市场发售总金额2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融资券,该笔融资券将由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承销,并实施余额包销,华晨汽车集团在中国银行间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祁玉民向记者透露,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补充集团本部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5亿元,二是调整公司债务结构偿还银行贷款5亿元。

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只是华晨与国开行启动百亿融资计划的第一步。据华晨汽车集团总裁助理雷小阳的表述,自2009年9月华晨与国开行签订百亿元融资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决定在国际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建等多个项目领域合作。

“下一步,华晨与国开行将就中期票据发行展开进一步合作;未来,双方将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落实剩余80亿元的融资项目。”雷小阳说。

绑定了国开行的华晨汽车再也不愿意外界评论自己的资金问题,祁玉民更是宣称在思路明晰、项目明确的情况下,华晨筹集发展资金的序幕已经拉开,资金问题不会影响华晨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

之前,华晨汽车对外公布的“十二五”战略规划是: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完成整车产销150万辆/年、发动机产销150万辆/年、销售收入超过1600亿元/年的目标。

在商用车领域完成跑马圈地的规定动作后,如何让客户接受华晨汽车的一系列产品?解决了项目、资金等战略层面难题后,市场对祁玉民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05

三成收入“吹”产品 碧生源扭亏之路还原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15/2026443.shtml

  2010年10月8日中午11点30分左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下坡店村的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公司门口。这是一个再普通 不过的工厂,工人们刚刚下班,骑着车陆续离开,消失在下坡店村的小巷子里。在该公司大门处,两名门卫在专注地看着来往的汽车和行人,其大门正对面的墙上, 一个巨大的“碧生源”广告牌特别醒目。
距今10年前,离开天津顶新国际集团的赵一弘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成立了 “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碧生源集团的前身,以及目前的运营实体。虽然饱受处罚与质疑,但该公司仍然坐上了中国保健茶的头把交椅,且走上了 到开曼群岛注册、在香港联合股票交易所上市之路。
鲜为人知的却是,澳特舒尔公司在成立之后的近7年时间里,都在亏损运营,直到2006年度才实现盈利。而另一方面,可以追溯的数据显示,澳特舒尔公司广告费用在2007年就已达到公司年度营收的30%,并连续几年维持在这一高比例水平。
营销过程广告为王
“碧生源常润茶,清宿便、润肠道、排肠毒,让你的肠子洗洗澡吧。”这是碧生源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在北京的公交车上,公交电视一遍一遍地重复播放着该广 告,该广告末尾还用略带俏皮的口吻说:“不要太瘦哦。”处于肥胖煎熬中的人,经过广告的如此“轰炸”,对该产品不得不投放一些注意力。
碧生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何在?或许碧生源招股说明书中的一段话能够说明一些问题。招股书称,“本集团将广告视为促使未来销售及盈利能力增长的投资。”
究竟碧生源从何时起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广告轰炸的方式从事营销,目前通过公开的渠道不得而知。但在北京市工商局的档案里,碧生源集团的运营实体——北京澳 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2003年的年检审计报告中就已经出现了广告费用的描述,而该描述对碧生源的广告投入可以追溯到2002年。
由北京 中永恒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中永恒审字【2004】第055号”审计报告显示,2002年度北京澳特舒尔广告费发生额为238.23万元,2003年度广 告费用为220.92万元,另有产生宣传费2002年度51466.80元,2003年度61260元。根据年检报告,2002年和2003年的广告费用 大约占该年度销售收入2408.32万元的十分之一。有关人士表示,当时“碧生源”品牌在北京还处于默默无闻阶段。
从2004年到2006年间的碧生源做了多少广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没有在北京市工商局的档案资料中查询到有关信息。不过根据碧生源集团招股说明书,该公司广告费在2007年出现井喷,北京的公交电视中几乎整天都是碧生源常润茶和碧生源减肥茶的广告。
碧生源集团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碧生源集团的广告费支出是4910万元,占该年度销售总额的30.1%;2008年度碧生源广告费支出是 1182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33%;2009年度碧生源的广告费支出是1967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28.4%;在2010年前6个月,该集团的广告费 支出是11710万元,占总营业额的31.8%。
与此相对应的是原材料成本和包装成本,碧生源集团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2008年、 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原材料成本及包装材料成本分别为人民币3910万元、4930万元、5460万元和2710万元,分别仅占该集团总营业额 的24%、13.8%、8.4%和7.4%,且这一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本集团广告及促销的主要方式包括专责媒体广告团队负责的电视商业广 告及电视节目赞助。”碧生源集团的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的广告通常选择目标市场的不同媒体组合,包括报纸、杂志、公共交通工具显示器、电梯大堂及其他公共区 域的平板显示器、互联网及广播等。“本集团将广告视为促使未来销售及盈利能力增长的投资。”
在大量的广告投放下,从2007年起,北京澳特舒 尔2007年的销售收入为16465.11万元,利润总额达4815.48万元,改变了创业多年一直亏损的状态。而2008年度的年检资料显示,澳特舒尔 的销售额为34331.60万元,利润总额达到12957.95万元,2009年销售收入为56178.47万元,利润总额也上升到21550.16万 元。
澳特舒尔成立时便确定,其产品产出之后,70%在国内销售,30%在国外销售。但北京市工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创业10年以来,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在国外的销售为零,其市场其实仅限于国内。
连亏7年终盈利
碧生源集团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是碧生源集团的运营实体,而北京市工商局的资料显示,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时间为2000年9月25日,投资总额为30万美元,注册资金30万美元。
北京澳特舒尔成立后,一共经过了17次变更,才形成了今天的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并且成为一家受境外公司控股的外资公司。
“碧生源”最初只是一个品牌的名称,由北京瑞隆祥商贸有限公司于2001年注册,2004年被转让给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2009年,澳特 舒尔实际控制人赵一弘推动公司的海外上市,在开曼群岛注册了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才逐渐地成为这家号称中国保健茶领先地位的企业名称。
根据碧生源的招股说明书介绍,北京澳特舒尔早期一直依托第三方企业生产袋装碧生源牌常润茶和碧生源牌减肥茶,在2007年其在北京房山区窦店镇下坡店村的生产设施扩充后,才将其拳头产品转为完全自行生产。
澳特舒尔公司英文名为“Bei-jingOutsellHealthProductDevel-opmentCo.LTD”。《关于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 开发有限公司名称的说明》显示,“Outsell”的汉语意思是“畅销”。但根据北京市工商局的年检资料,澳特舒尔成立后的7年时间里,公司却一直在亏 损。
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2000年度的年检报告显示,该公司2000年注册资本为22.5万美元,从业20人,营业收入为 13.59万元,缴纳关税3.65万元,净利润为负3.65万元。第一年的经营还带来了62.75万元负债,公司资产净额为245.39万元。在其“亏损 及非正常生产原因”一栏里,被填上了“刚开业”3个字。
2001年度的年检报告显示,该年度注册资本增加了王铣的7.5万美元,后王铣将股份 转让给了新加坡籍的薛家欣,从业40人,但销售额发展到719万元,纳税总额为21.13万元,利润总额为负105.54万元,公司总资产增加到 657.53万元,负债也增加到518.32万元。其“亏损及非正常生产原因”是“开业时间短;初期投入比较大”。
其后几年时间里,公司年度注册资本、从业人员、营业额及纳税总额等数据陆续有所增加,但利润却始终为负值,亏损额持续扩大至2005年的负1244.47万元,且在2005年,公司负债额甚至超过了资产总额,属于资不抵债的程度。
至2006年度,澳特舒尔的注册资金已经增加到400万美元,利润总额终于摆脱了负数,达到934.74万元,资产总额达到6381.46万元,负债总额为4111.93万元。其后一路向好。
2009年度的年检资料显示,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4650万美元,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接纳了355人在公司工作,年销售收入为56178.47万元, 国内销售额为56095.11万元,纳税总额也上升到8875.06万元,利润总额为21550.16万元,净利润为18748.50万元,公司资产总额 为55843.30万元,负债总额为11008.06万元。
颇为巧合的是,澳特舒尔自2006年开始实现盈利,这一时间,基本与其巨额广告费 用的形成处于同一时期。对于这个 “巧合”,10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给碧生源集团的多名经理打电话,欲采访碧生源集团高层,均被告知,因为刚刚在香港上市,碧生源集团高层正在 海外路演。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接给碧生源集团创始人赵一弘打电话,其手机无法接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53

比亚迪产平板电脑首批产品销往海外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20/2027467.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陈中 发自深圳
继华为、中兴等厂商宣布生产平板电脑后,比亚迪也加入了平板电脑大战。在10月18日的“2010全球手机跨国采购定制峰会上”,比亚迪首度展示了它的平板电脑产品。该款产品大小为8.9英寸,与苹果iPad相近,最低售价为299美元,将率先向海外市场推出。
知情人士表示,该产品定于明年3月出口,最低售价299美元,预计产能可达1000万台。在展会上,俄罗斯、西班牙、越南等国的客户表示感兴趣。
实际上,比亚迪并不是第一次推出电脑产品。今年3月初在德国举行的“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比亚迪展出了数款笔记本电脑。
有消息指,该产品研发团队来自TCL等公司。据了解,比亚迪的IT产业与其新能源和汽车并列为企业的三大主业。近年来,公司将笔记本及个人电脑列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消费电子行业专家王斌表示,这是正常的行业趋势,平板电脑本来就是各行业融合的产物。不过,谈到短时间内众多国内厂商进军平板电脑市场的状况时,他表示“胜算不大,难以撼动iPad的地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80

罗欣药业的主打产品到底是什么?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mpry.html

罗欣药业以前写过不少观察文章,但是有几个问题一直搞不清,望知情者指教。

 

首先,占其利润大头的主打药品到底是什么?还是它的收入在各药品间极为分散?

 

其次,今年中报说有高增值产品提升毛利,但有不说明是什么产品。有朋友知道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31

卖产品不如卖资源 稀土产业链利润倒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03/2038049.shtml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氧化镨的价格涨幅88%,素有稀土市场晴雨表的氧化钕价格从年初的13万元/吨一路飙升到26万元/吨,涨幅高达100%。
稀土价格水涨船高,折射出当前稀土行业价值的回归。随着中国对稀土行业管控力度的加大,原来欲借此大赚一笔的中小企业获利越来越少,处于垄断地位的稀土龙头或成为稀土价值回归的最大赢家。
据悉,由于今年稀土矿产价格出现暴涨,稀土业盈利呈现倒挂情况,最赚钱的是上游企业而不是附加值较高的下游企业。行业人士表示,“加快稀土深加工的研发 和投入,这样通过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发展夺取稀土的定价权,或许是未来稀土企业的最大盈利点,否则只凭稀土矿藏的限制很难彻底拿到定价权。”
稀土价被爆炒
稀土被冠以“科技金属”之称,其战略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几年,为保护稀土资源,我国政府决定暂停稀土采矿权的审批,并对出口配额进行严格限制,国内外稀土产品价格随之上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生意社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日,国内氧化钕平均价格为25万元/吨到26万元/吨,而1月6日其价格为12.2万元/吨 到13万元/吨,上涨幅度达100%;氧化镨方面,11月2日价格为23万元/吨至23.5万元/吨,此前统计为11.7万元/吨到12.5万元/吨,涨 幅88%。
稀土价格挥手告别 “白菜价”的同时,我国的稀土企业开始从中尝到甜头。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20315.6吨REO(氧化稀土), 与2009年同期的13991.1吨REO相比,上涨了64.4%,同期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出口创汇达2.56亿美元,涨幅达到了239%。在不受配额 限制的应用性产品方面,2010年上半年稀土永磁体出口总量达到6424.3吨,与2009年同期的3258.9吨相比,增幅为97%,出口创汇也比 2009年同期增加了近一倍。
资源垄断带来盈利大增
11月2日,北京某稀土企业销售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稀土分离企业为例,基本毛利率不高于5%。“从买进来富集物到出产品,最后去掉人工和费用,利润都维持在5%左右 (矿不要钱的企业除外)。”
包头某从事稀土分离技术的行业人士也表示,稀土分离企业已不怎么挣钱。“对单纯分离、电解行业来说,是正常的利润率。企业如果拥有矿的冶炼、分离电解、自身产业链完整,则能增加利润,特别是在行情暴涨时也会盈利。”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型稀土企业依托国家政策垄断着矿和初级产品的销售权利,或成为稀土行业的大赢家。而一些小企业靠着私挖滥采打着擦边球。一位 熟悉稀土开采的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有矿企业都有自己的加工厂,没有矿的部分企业则属于野战军,偷挖多少是多少。
“对一些稀土企业,既然加大科研投入的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不比直接卖稀土矿利润更高,那不如转而去卖资源,这样产品的生产周期短,利润也高。”生意社稀有金属分析师宋志超表示。
相较小企业的“投机取巧”,大企业获利要名正言顺得多。记者采访了解到,稀土行业兼并重组晋级国家战略后,稀土盈利已经逐渐转向垄断企业手里。包钢稀土 (600111,SH)今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达到2.5亿元,同比增368.67%,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达到6亿元。公司还预测今年全年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将达到1200%。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稀土公司,在上市13年里,曾有过连续7年利润负增长的记录。
稀土深加工企业未来或最受益
中国减少稀土出口配额的传闻一度引起国际社会恐慌,但世界稀土供应格局短期内仍难打破。
对于稀土的价格,宋志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稀土价格直接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往后几年价格还会上涨,但估计不会出现今年的暴涨局面。“稀土 行业有一定准入条件,未来不可能有企业大量涌入,同时国家通过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也是为规范市场价格,形成统一定价权。”
宋志超称,类似中科三环这种稀土深加工企业很容易在未来的稀土涨价风潮中受益。“中科三环最近与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毫无资源优势的中科三环,凭借技术方面的优势足以吸引包括五矿在内的资源型大央企。”
相关新闻
华东有色未参与澳大利亚稀土企业配股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北京
昨日,澳大利亚稀土开发商ArafuraResourcesLtd.(以下简称Arafura)发布公告称,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以下简称华东有 色)拒绝Arafura9000万澳元融资计划的提议。这不仅将使华东有色所持Arafura股权由原来的22.2%减至17.6%,这也是中国国有企业 拒绝投资国外稀土开发商的罕见例子。
据了解,Arafura主要从事稀土资源勘探和开发,2003年11月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去年, 华东有色与Arafura在中国香港签订股权认购协定和股权交割协议,华东有色 以2249万 澳 元 成 功 收 购Arafura25%的股份,不仅获得Arafura的相对控股权和控股Arafura旗下两个铁矿的权利,还可派驻两名董事,其中一名为执行董事。
就这次配股,华东有色从今年2月初开始与Arafura接触,如果顺利认购Arafura的股票,此次股票配售将进一步融资2590万澳元。但是结局让市场意外。
华泰证券分析师刘敏达表示,在各国自主资源保护的基础上,一般会鼓励企业投资国外稀土开发,但目前中国国内企业投资国外稀土矿比较困难也比较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各国基于对本国稀土矿产资源的保护和重视,对外商投资进行严格监控。
不过,截至昨日记者发稿,华东有色相关部门除确认没有参与Arafura此次配股外,并没有作出其他答复。分析人士猜测:“也许是因为自身经济上的考虑,否则也找不出更好的理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2

經營品牌首重產品或服務?

2010-11-29  TCW




台大副校長湯明哲(以下簡稱 湯):多數中餐館靠產品取勝,認為顧客來店是享受特殊的菜色,對服務品質並不重視。但燒出與眾不同菜色是大廚的本領,因此,大廚流動往往決定餐館生意興 衰。西餐廳經營哲學則認為,顧客來店是享受美好時光,菜色只是其中一環,較重視外場員工的服務細節和態度,並由此建立差異化。鼎泰豐是台灣餐飲文化的極致 代表,您認為產品和服務,孰者為重?

外場服務員與內場師傅,哪個重要?

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以下簡稱楊):幾年前有一個新加坡加盟店的主管過來,他問我,新加坡餐廳是師傅權力比較大,但台灣鼎泰豐好像外場服務人員的權力要比 內場師傅大很多。我就跟他講,重視外場的理由在於,師傅做得好不好,客人是反映給外場,外場再把狀況跟師傅反映,師傅當然要聽外場的;開餐廳最怕外場向師 傅反映,師傅卻不聽。一個好餐廳,一定是內、外場可以互相溝通,你可以去觀察,餐廳如果是師傅權力較大,通常很難經營得好。

湯:鼎泰豐師傅養成至少需要三年以上,那店長的培養時間豈不是更長?

楊:在鼎泰豐,店長都要將近十年的培養時間,像我們天母店和新竹店店長,就花了八年時間培養。他們除招呼客人,也要懂後場的種種,分辨這是不是一顆完美的小籠包,怎樣才是一道好的料理。我的想法是要先有人再開店,所以鼎泰豐賣包子將近四十年,在台灣只開出五家店。

湯:人才大家都想要,餐飲業解決這個問題的做法之一,是成立中央廚房將產品標準化,降低員工的技巧能力。鼎泰豐十年前成立中央廚房,也是這個目的?

楊:除小籠包、泡菜等品項現場製作,燒賣、粽子、千層糕和餃子類,還有醉雞、豆芽菜等小菜,都由中央廚房供應,做包子用的麵皮,也是自己工廠生產。以前沒有中央廚房,你根本不知道買進來的麵皮、麵條,裡面放了什麼東西。

有了中央廚房之後,現場師傅只做一部分,等於工廠和現場的師傅都各會一半功夫,他學會捏包子就不會做餃子(因為一個在現場,一個在工廠做)。以前一個師傅 要是聰明,做三年全部都學會了,他也可能和店長出去合開一家店。所以,對我來說,現在培養廚房師傅倒不難, 但管外場的服務人員就難找。

湯:所以你認為,要把一家餐廳經營好,還是要靠服務客人的外場人員?

楊:其實都重要,但比較起來外場更重要。因為他是在第一線,除幫客人拿號碼、點餐,我們還訓練能說不同國家語言的外場服務人員。他們在領口別上該國國旗, 接待來台的各國觀光客,甚至還替客人叫計程車,協助在台灣的行程,很多客人說他會再來鼎泰豐,原因是我們的服務態度。

最近三年,我們還派出台灣本店的外場資深人員,到日本鼎泰豐加盟店做門市服務教育訓練,因為八成日本人都知道鼎泰豐這個品牌,信義路本店也有五成客人是日 本觀光客,他們來台灣吃覺得不錯,回到日本也會光臨那邊的店,同步強化外場服務,對兩邊生意都有幫助。 餐飲業普遍流動率高,如何改善?

湯:談服務,五星級飯店也有;講製作細節和高檔食材,別人也能學,你認為鼎泰豐和其他餐廳,最大的差別到底在什麼地方?

楊:最重要的當然是找到好的人才。我父親把鼎泰豐交給我,要繼續保持,把它經營得更好,最關鍵是找好的人並留住他們。像信義店店長年資已十八年,總管是年資滿二十五年辦理退休後再回來,現在已經在鼎泰豐做三十幾年了。

湯:第一線服務人員流動率高,是餐飲業的特色,鼎泰豐的流動率又是多少? 楊:如果以去年為例,我們外場人員的離職率是零點幾,不到一%。 湯:你用人、留人的心法是什麼?這裡平均薪資比一般餐飲業要高?

楊:我們人資部主管去校園徵才,他告訴我一般餐飲同業,實習生月薪大概是給兩萬元,鼎泰豐是二萬七千元,表現好的還能升等,正職洗碗工起薪三萬二千元,但 相對的,我們要求細節,員工比別人忙很多。至於店長,月薪是十二萬元、年終獎金一百萬元,還有季獎金、各店盈餘一○%分紅等福利。整體來說,人事成本就占 鼎泰豐營業額高達四八%。

員工達不到高工作要求,怎麼解決?

除此之外,這幾年我們特別重視,對新進員工實施愛的教育,因此去年成立了樂活諮詢室,應徵心理諮商師來公司上班,主動關懷員工的身心狀況。特別是若員工家 庭有變故,例如家中長輩要到大醫院掛號、開刀,人資部門都會盡力協助安排。另外,就是對於紀律的要求,一個是上班的紀律,另一個是下班的紀律,每位第一線 的服務人員,每天都要上線填寫工作日誌,由資訊部進行彙整後,選出五篇感動顧客的小故事,讓大家都能分享、學習。建教合作生則要求十二點的門禁時間,每週 還會派同仁檢查他們的宿舍環境是否乾淨。

湯:你要求高標準服務態度,工作細節又多,萬一達不到怎麼辦?

楊:達不到工作要求,也有試用期滿退場的做法。如果是外場人員,接觸這麼多客人會感到害怕,我們會先把他調到中央廚房,看能不能適應。

湯:鼎泰豐是台灣餐飲業的奇蹟,有沒有思考過股票上市的計畫?

楊:不會考慮(上市),人的培養最困難,上市就得年年成長、追求獲利,員工薪資也不能再發那麼高,一個店裡就不能用這麼多師傅……。

結論:過去中式餐飲名店以菜色(產品)取勝,很特別的是,鼎泰豐領導人認為外場的高品質服務,才是其品牌經營勝出的關鍵,這也顯示隨所得提高,消費者不止 想吃好,還希望吃得順心,寧可多付一點錢享受優質的餐飲服務。但鼎泰豐並非輕忽產品,它半數以上菜色控制在中央廚房,小籠包雖現場製作,但麵皮自製,透過 從原料端到現場師傅的垂直整合,以確保產品品質均一。然而,這套中央廚房加上重視外場服務的模式,成功訣竅在於人才,因人擇事,先培養人再求事業成長,品 牌才能永續。

【延伸閱讀】下期鼎泰豐執行長楊紀華將與湯明哲教授,談國際化該採多國策略或全球策略,敬請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72

銷售沒有需求的產品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15.html

今天去左INTERVIEW,全程似係做左商業顧問多過做INTERVIEWEE,係咁問我覺得佢地公司有乜要改進,睇來佢地都幾鬼著數,最後佢都請左我 做銷售代表,問題落在我身上了,我做定唔做好呢。首先唔好講人工,作為一個專業既銷售代表,第一件事情係要想點樣將公司既產品有效咁比巿場意識到而且滿足 需求,否則底薪再多都無乜意思,無業績既銷售員比十萬你做底薪你都做唔長,一個月起兩個月止,但呢份工最大問題係佢既產品係巿場上幾乎沒有需求,呢下真係 叫我唔諗底薪唔得。

        底薪幾多呢,佢話七千再加佣金,喂老友,你既產品真係難賣不特止,你仲要同我講可能會行QUOTA制,唔係掛,係咁你既銷售人員應該可以 同身體健全既人推銷棺材差唔多,唔比人打都算執到,然後我走訪了他們的分店,發現銷售人員大多HEA做,完全唔識SELL野同埋當你無到,自己坐係到唔使 叫個客坐,呢個主要我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係本身SALES知道產品根本指望可以賣得出,第二個係佢地本身唔專業,經過親身感受,我認為第二個原因居多, 也唔排除係第一個問題衍生出來的,所以我都無乜感覺,我淨係知道如果由我去做的話,至少我客戶服務方面一定要比佢地優勝,就係咁,我好可能會去做下。

        賣呢一種無需求可言既產品真係難到爆,至少我自己都唔會比錢去消費本身已經免費既產品,即係相等於有一日你返工返學坐電梯既時候,大廈管 理員問你收返一百幾十月費先可以用的話,你應該會嘈到佢拆天或者根本唔會理佢講乜,情況大概係咁,所以即使我自己銷唔去產品亦唔會覺得係自己既錯,非戰之 罪也。 講返七千蚊月薪可以做乜先,回歸基本步,減去我每月既必須支出,大概淨返四千一個月,一年約五萬元儲蓄,真係少到無朋友,看來需要使出一些財技來加速呢個 資本發展,唔係真係靠份工,聽到乞兒得,至於點搞法,仲要諗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3

台達電、上銀都把產品交給它賣

2011-2-28  TCM




蘋果(Apple)產品全球熱銷,提供該供應鏈機電設備的製造廠也跟著雨露均霑,其中,位居機電產業鏈通路商角色的羅昇同樣因此受惠。

羅昇去年合併營收破四十六億元、每股盈餘(EPS)上看四.六元,寫下近五年最好成績。身為大中華區專業的自動化機電零組件綜合通路商龍頭,舉凡符合宸 鴻、勝華觸控面板精密定位需求的伺服馬達,大立光、玉晶光鏡頭研磨時控制馬達變速的變頻器等,羅昇都可間接提供;健鼎等印刷電路板(PCB)廠則是直接客 戶。

專門代銷自動化機電零組件,羅昇手上握有全球第一電源供應器大廠台達電、前三大滾珠螺桿製造廠上銀科技、日本第二大空壓廠CKD等二十家強勢品牌台灣或中國代理權,更有高達上萬種規格品項,堪稱台灣機電業關鍵零組件產品最齊全的「百貨公司」。

東台精機協理謝登財解釋,國外關鍵零組件大廠一般不採直銷,要買只能透過通路商,加上羅昇價格約比同業便宜五%,有助設備廠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

「它(羅昇)在通路的價值,就類似電機機械業的聯強,」群益證券企業金融部副總經理周秀真觀察。連電機機械股王上銀董事長卓永財都說,上銀中國地區讓羅昇代理,除共存共榮,也「不想它去賣對手的(商品)。」

近三十年前從小貿易行起家,羅昇如何成為知名自動化機電供應商與客戶都願意埋單的通路業者?

耕耘市場久!口碑好,大廠主動上門

首先是產業先行者優勢。一九八○年代初,老字號四維膠帶想以設備自動化提升競爭力,董事長楊斌彥因緣接觸到零組件外商來台尋求代理夥伴,便指名時任工程師的林志誠負責。考量兩者性質差異大,林志誠說服四維股東拿出兩百萬資金,另成立羅昇。

「過去企業未必願意投資上百萬買機器,隨著工資上漲,才有設備自動化需求,」羅昇董事長林志誠回憶公司成立初,台灣產業剛導入國外設備,並開始購買關鍵零組件嘗試設備國產化。

較早進入市場的羅昇,九○年代已累積四、五千家客戶,在機電業小有名氣。挾著口碑,許多零組件廠主動上門,和台達電合作也淵源自此。

「(雙方)一起走來成功,有共同打下市場的『革命情感』,」台達電業務處處長劉佳容回想,十六年前公司機電部門剛推出變頻器產品,考量銷售成本高,便找上羅昇。

羅昇協理劉年進笑說,「當時機械業沒人聽過台達,」剛好原變頻器供應商飛瑞結束該部門,為補足產品缺口,評估後決定合作。一九九五年七月,羅昇試賣台達變頻器半年只有八十五萬元營業額;如今,台達電產品約貢獻羅昇六分之一營收,逾七億元。

一九九七年,台達電與羅昇合資成立天津羅昇,羅昇出資七成,把上銀等自動化大廠產品銷往中國;現階段,羅昇約三成營收出自代理上銀產品。

產品規格齊!可一次購足,節省成本

其次是品項齊全,可滿足客戶一次購足、提高採購效率。

「放眼台灣任何一家(機電通路)廠商,沒人可以綜合供應這麼多零組件,」林志誠說。除代理二十家強勢品牌,羅昇旗下破百家大大小小供應商,高達上萬種規格產品線,從體積最小的聯軸器到最大的伺服馬達一應俱全,可說兩岸自動機電業零組件補給庫。

半導體與光電設備大廠帆宣副總經理陳典廷指出,關鍵零組件原廠不會只有一項產品,當採購品項多樣,一次購足較方便,若不同零件分別向不同通路商採購,成本將墊高。帆宣已向羅昇採購十年以上。

整合服務強!縮短供需時差,技術支援

再者,與速度至上的消費品不同,產品信賴度才是工業產品的關鍵,羅昇擁有技術支援與整合供應商及客戶需求等能耐,服務能力強。該項優勢,又因機電產業鏈特性而放大。

原來,上游機電零組件供應商擅長研發製造,有接單才生產,不備庫存,但下游機械業客戶卻隨時有現貨需求,供應與需求有時間差;此外,機電零組件供應商票期 平均兩個月,意即出貨兩個月後要收到款項,下游機械業客戶票期平均卻四個月,貨到四個月才付款,交貨與付款也有時間差。

羅昇填補了這兩個時間差,確保上下游的金流與物流順暢,讓上下游都得利。「客戶應用的『眉眉角角』(台語:細節),有時候製造商未必了解,反而是通路商曉得know-how,」林志誠強調。

劉佳容指出,羅昇是台達電三家經銷商中銷售額最高的一家,除提供技術支援、售後服務,當客戶有客製化需求也會隨時回饋,並和公司研發人員一起拜訪,產銷分工很成功。

以亞洲最大機械零組件經銷商為目標的羅昇,未來最大挑戰是,持續跟上供應大廠市場銷售成長,並隨時檢視現有產品線的互補或對立競爭,避免供應商變更代理權。如何持續提供客戶難以取代的附加價值,是羅昇的永恆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11

日化領漲背後:民生產品難抵成本之壓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24/2NMDAwMDIyODU2Nw.html

事隔兩年多,日化行業的漲價潮再度來襲。

「我們已經接到了通知,將對寶潔、聯合利華、立白和納愛斯四家企業下面的洗髮、沐浴、清潔用品三類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平均為10%。」3月23日,華潤萬家公關部高級經理姜薇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歐尚公關經理胡俊惠也表示,雖然還未接到通知,但是已經聽說日化要漲價。

事 實上,早在2008年,包括寶潔、聯合利華在內的日化企業就因為成本原因紛紛上調了旗下產品的價格,寶潔甚至提價多輪。「這次提價,主要也是原材料等成本 壓力。2008年還僅僅是石油的漲價,這次除了石油,無機化工產品和食用油都在漲,成本壓力更大!」聯合利華大中華區副總裁曾錫文表示。

除了日化,包括食品、飲料等民生類產品均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這次,日化僅僅是拔了個頭籌。

成本之壓

曾錫文介紹,此次聯合利華漲價的產品,也為姜薇所提到的那三類,且平均幅度在10%之內。

立白集團總裁助理兼新聞發言人許曉東也對記者證實了旗下產品漲價的事實。但他表示,立白只對部分洗潔精的低端品種有調價計劃,漲幅在10%以內,而其他大部分產品和洗滌用品都沒有調整的行動。

「正陸續進行,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價格調整)了。」許曉東說。

對於原因,曾錫文和許曉東均歸結於原材料。

曾 錫文介紹,日化行業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產品,目前國際油價已從去年的50美元漲到了現在的100美元,洗滌用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劑價格已漲了 60%,而另一材料無機化工產品,價格也漲了40%,此外,肥皂等產品要用的植物油價格也漲了50%以上,加上塑料包裝也都在漲價。此外,油價上漲還大大 增加了運輸成本。

許曉東介紹說,日化行業成本主要為原材料、物流和人工,這三方面在今年都在上升。而比重最大的原材料尤甚。其實,從2008年以來,石油價格一直保持高位,但企業以前沒有通過提價來轉嫁成本,而是內部消化解決。但今年以來,「壓力太大了」。

集體預謀還是集體困境?

然而,此次日化行業幾大巨頭「不約而同」地漲價,在引起市場關注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種猜測:這是否也是集體預謀、壟斷市場的行為?

但不管企業還是業內專家,對這種說法給予了否認。

「這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如果說為什麼大家都選擇同一時間點漲價,我認為,應該是原材料對大家的壓力都有一個過程,目前,大家正好都到了不能消化的臨界點了。」許曉東說。

而曾錫文認為,在行業裡,有一個本土企業「看」寶潔的「潛規則」存在。因為寶潔的汰漬,與納愛斯的雕牌和立白的產品,在一個競爭區域。「它(寶潔)不動,誰也不敢動。」這次,寶潔率先發出了漲價的信號,國內企業才陸續跟風而上。

「其實,再不漲,他們也受不了了!」曾錫文告訴記者,以雕牌產品而言,毛利率為20%左右,但現在原材料平均上漲了50%以上。如此算下來,企業已經陷入虧損。「可以說,寶潔漲了,大家總算鬆了一口氣!」

儘管曾錫文認為聯合利華的「奧妙」屬於高端產品,與寶潔是錯位競爭,此次漲價主要為自己的成本考慮,但「也要看寶潔,我們也有點怕,它不動我也不動!」

曾錫文還告訴記者,因為全球均存在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情況,因此聯合利華在其他國家也都在調整產品價格,在歐美等地,聯合利華產品的漲幅均超過中國。

日化專家、亞洲PH PC諮詢總經理谷俊也認為,這次漲價主要原因還是成本。而且這個成本因素的確困擾了日化企業幾年了。在過去一年多時間,一些日化企業已經通過在價格不變,變小包裝的方式變相調價。

但最近,除了原材料,產品營銷費用的提高也非常明顯。而且,由於行業競爭激烈,這些大企業在本身基數大的前提下,通過大幅提升銷量來帶動總利潤額提高的方式並不現實。

「這種方式(變相提價)都不能解決的時候,只能通過直接提價了,被逼得沒法了!」

谷俊還透露,據他瞭解,如立白和雕牌其實在去年年底的經銷商大會上已經做了提價的安排。

漲價潮紛至

姜薇表示,除了日化,目前超市還未接到其他民生類產品的漲價通知。

但風潮已經湧動。

受今年以來不斷上漲的麵粉價格影響,旗下餅乾產品漲價的康師傅,又宣佈下月1日桶裝方便麵普漲0.5元。

中 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告訴記者,事實上,食品飲料的漲價潮早已出現並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受食糖、水果等原輔材料、運輸成本、人工工資上漲等因素影 響,今年年初,部分龍頭企業包括匯源、娃哈哈、可口可樂等在內的龍頭企業已經針對旗下產品進行提價,龍頭企業的提價無疑為其他品牌飲料漲價提供了很好的契 機,食品飲料行業的漲價潮逐漸掀起。「縱觀飲料市場,目前已有不少品牌飲料悄然漲價。」

春節後,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已經在部分市場啟動調價,幅度在10%左右。匯源方面也表示,公司在春節後針對純果汁產品有一波5%~10%的調價動作。匯源方面還透露,部分企業在節前已經進行了一輪調價,匯源在節前並無調價動作。

農夫山泉新聞發言人周力坦言,儘管企業今年暫沒有產品調價的計劃,但是也面臨成本壓力巨大的情況。

而胡俊惠告訴記者,從去年年底開始,特別今年1、2月,歐尚已經接到一些產品的調價通知,以奶製品和豆製品最明顯,相比日化還稍弱一些。

據歐尚統計,目前伊利產品已經上漲10%,灣仔碼頭產品已經上漲了15%。

曾錫文則表示,目前的利比亞戰爭,很可能引發新一輪石油漲價,並再次帶動下游產品的提價。

周思然認為,在CPI的構成中,包括糧食、油脂、肉禽及其製品、鮮蛋、水產品、鮮菜、鮮果等在內的食品佔據了34%的權重,因此,以食品為主的民生類產品如果集體提價,將對CPI造成較大影響。

(本報記者丁磊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8

它的綠能產品 毛利率都破四成

2011-3-28  TCM




愛地球,也可以是門好生意。

在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中,來自台灣、在香港登記的小智研發團隊,用一百五十萬支回收寶特瓶,搭建出全世界第一座由回收寶特瓶蓋成的房子「環生方舟」,現 在,他們要更進一步,用回收寶特瓶建造出一艘真正可在海上航行的船。

這艘船由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委託小智設計打造,該機構今年為了推廣世界地球日和世界海洋日,原本預計請來英國的環保探險家大衛‧羅斯柴爾德(David de Rothschild)以及他知名的塑膠瓶船Plastiki來台,但這艘船卻臨時因故無法配合,於是該機構便找上小智。

此外,位在台北市中心的老飯店姿苑,也正由小智團隊負責拉皮翻新,一樣是用回收寶特瓶製成的「寶特瓶磚」打造而成。環保建築的材料不再只是展覽示範,更落 實到一般建築物,發揮實用功能。

小智研發不是環保團體,它是一家成立不到五年的小公司,「我們做的都一定是和環保、節能、低碳有關的,」小智研發創辦人、現任董事長黃謙智表示。二○○六 年成立公司,從創業初期的小產品如手持式風力發電機,到現在建船、蓋房子,一直都以「節能減碳」的綠色概念為宗旨,但他卻不是一般定義的環保鬥士,而是從 環保找到利基點的創業生意人。

把環保變成生意 調整產品尺寸,方便使用

畢業於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的黃謙智,曾任職國際知名建築事務所,之後回台從事教職,那年他才二十六歲。教了一年多他就受不了,「我教的是建築和相關的 business(生意),全部都在講綠能,因為未來的趨勢就是這個,但是一直在講綠有什麼可能,卻都只是可能、可能、可能。」

黃謙智覺得自己每天教學生什麼是綠、綠有多好,但卻沒有實績,「自己講得都有點心虛,如果我是學生,也覺得難以信服,」他決定要把「可能」變成實際。「愛 地球」不是理想或口號,而是真正「做出來」。

他投入五百萬元研發,並找來兩位教授朋友幫忙,第一項成功研發的產品是手持式風力發電機,黃謙智認為,當時可運用的風力發電機規模尺寸都很大,且多半是政 府或大企業所擁有,若要與日常生活結合,就要縮小尺寸。

把品牌推向市場 風力發電機,賣出三萬個

○六年,該產品研發完成,他先把目標市場設定在趨勢走得較前面的美國,當小智一丟出產品訊息,很快獲得媒體注意,緊接著,通路商主動接洽、消費者埋單,品 牌開始在市場上有知名度。

像是定價約七十五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二百元)的手持式風力發電機,至今累計賣出三萬個,在綠能這個「小眾市場」中取得不錯成績。「如果產品不賺錢,我們 也會死掉,所以還是要有很大的商業和實用性。」黃謙智說,「既創新又實際,才能生存。」

接著,小智陸續推出攜帶型太陽能面板、太陽能發電LED燈、以腳踏車動能為主的微型發電及蓄能系統等,這些產品毛利率都超過四成,「先行者的優勢,就是可 享有高毛利,但可以有多久卻不知道,等大家看到這裡很好賺也跨進來,就會變成流血市場,所以要一直找新的,永遠要早走幾步才行。」黃謙智說。

在小智做出全世界第一座回收寶特瓶蓋的建築物後,生意陸續上門,黃謙智說:「當你逐漸把東西蓋出來,它被證明是可行的時候,就慢慢有人願意接受。」 交通大學科管所教授虞孝成也表示,小智把寶特瓶磚用在建築,絕不只是好看的繡花枕頭、曇花一現而已,「它的實用價值已經可以被證實。」

把獲利投入研發 擴大創新,維持先行優勢

目前,小智手中多宗案子,均利用寶特瓶磚蓋工廠、賣場等,小智研發行銷總監張芸瑄說,寶特瓶磚因為夾帶建案銷售,連同整體設計開發一起,所以營收和獲利相 對提高。

其實,小智直到去年才開始賺錢。雖然創立初期以綠能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主,毛利雖高,但因主打自有品牌,行銷與研發費用非常高,因此淨收入處於虧損。去年, 「環生方舟」讓小智名聲大開,案量變大,公司終於轉虧為盈,並吸引新投資人注資。資本額從三百萬元增至三千五百萬元,五年增加逾十倍。

以當前趨勢看來,寶特瓶磚將是幫小智賺錢的金雞母,「但是如果我現在一直在弄寶特瓶磚,我們就會完蛋,」黃謙智說。過去數年,小智的研發費用占總支出三 五%以上,未來仍將保持高研發費用比率,黃謙智很清楚「要用賺的錢趕快再去做會賠錢的研發」,才能走在前端,維持先行者優勢。

像這次小智打造的環保船,除了寶特瓶磚,還使用最新開發、由PE塑料與廢棄木屑混製而成的環保材料。虞孝成說,台灣很難得有一家小公司可以走在世界前端, 除了理念和技術,更要有源源不絕的收入,才走得下去,小智已經成功跨出第一步,「創新能力沒話說,但要更努力推廣,設計和技術要能大量、重複運用,公司才 能有更多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