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無咁大個頭就唔好帶咁大頂帽- 謝瑞麟(417)

2008-04-25 香港商報
【商 報專訊】珠寶界名人謝瑞麟在行內叱咤多年,惟晚年卻無奈面臨鋃鐺下獄。謝瑞麟珠寶(國際)有限公司主席父子謝瑞麟及謝達峰,涉及多年來向旅行社及導遊提供 逾1.7億元賄款案,經過超過100日的跨國聆訊,昨日卒在區域法院作出裁決。

謝父子在代理人提供利益、虛假帳目、串謀詐騙和偷竊等14項罪名,被裁定分 別3項及8項罪成,遭法官下令即時還柙等候今天宣讀判詞後再作量刑。 涉案共5 人罪成即時還柙 5名被告包括謝瑞麟(70歲)及兒子謝達峰(39歲)、前副主席及財務董事鍾婉玲(45歲)、副主席及行政總裁 PeterGerardusVanWeerdenburg(溫比得)(48歲)、業務推廣高級經理王庭芳(50歲),昨早先後到灣仔的區域法院聽判,其中 謝瑞麟有3項罪名成立,包括串謀行賄、偽造帳目及偷竊;而其子達峰則有8項罪名成立。各人暫遭收柙,待今早繼續聽法官鮑理賢的判決理由。

疑造假帳非法回佣助逃稅

控 罪稱,5名被告在1996至2005年間,涉利用6家離岸空殼公司捏造虛假開支,向旅行社及旅行社員工非法提供近1.7億元秘密回佣,藉以助人逃稅;而謝 父子亦涉嫌挪用公司資產逾320萬。 這宗涉及億元的案件,原本預審期長達50日,惟最終卻花費100天進行審訊。廉署則在調查後在2005年4月採取行動將謝父子及與案人士拘捕,翌年1月落 案起訴 秘密回佣招攬旅社帶客光顧 有關案情指出,自1995年起謝瑞麟珠寶(國際)的附屬公司謝瑞麟珠寶有限公司(TSL)先後在香港仔和紅磡開設5間貨品陳列室。為吸引旅行社帶團光顧陳 列室購物,TSL衡量參觀遊客人數和購貨額,給予旅行社一定比例佣金;此外,有時也會支付佣金給旅行社職員,佣金是需要納稅,且經由TSL與各旅行社簽署 書面合約確認,此外控方所謂的「佣金制度A」。

另一種則是所謂的「佣金制度B」則是為TSL巧立名目,秘密支付回佣給個別旅行社、職員和導遊,一般在 TSL公司會計帳上均不記帳,逃過稅務局的查核,藉此不用納稅,此計劃得到首被告謝瑞麟拍板同意。 利用海外公司迂迴調錢回港 其後,謝瑞麟與次被告謝達峰兩父子於1996年起放權予TSL董事梁悅權,並有陳列室業務推廣總經理張兆輝及第五被告高級業務推廣經理王庭芳加入協助,張 利用一間名為「World-wide」的馬來西亞空殼公司,在四年內騙取TSL財務部電匯合共6000萬元,並再將款項匯返香港,用來支付佣金給指定旅行 社。不過,後來為求方便,則改以現款,無單無據的情況下直接支款給「Worldwide」。

因為該公司從外地招徠顧客,故毋須在香港納稅,但實際上 「World-wide」其實沒有任何業務。為免引起核數師的疑心,謝瑞麟同意部分「佣金制度B」的款項會當作交際應酬費,存入19名業務推廣經理的戶 口,扣除繳納薪俸稅的款額,餘額全數由張兆輝分發給旅行社和職員。 涉假收據向財務部取巨款行賄 在1998年金融風暴打擊珠寶零售生意,謝瑞麟改向旅行社和職員按營業額百分之二的比例支付佣金,惟名義上仍是應酬費,第五被告按月將虛假收據呈交TSL 財務部以取得款項。2000年張脫離TSL,謝父子延續涉案的非法回佣制度,同意成立另一家離岸公司「Brighhouse」代替 「Worldwide」。

其 後3年間,共4600多萬元從海外戶口轉回香港。謝達峰接棒成為公司主席,而梁悅權胞弟則在百慕達成立第三間離岸公司,梁代表 TSL在澳門跟這間名為「Cinedell」的空殼公司簽署虛假合約,1年間又接收了920餘萬元的匯款。謝瑞麟始料不及會入罪 年屆七旬的謝瑞麟昨日早上身穿深藍色西裝到庭,與同樣面對裁決的兒子謝達峰各自進入法庭。謝瑞麟面色沉重,在裁決前未有與兒子謝達峰有任何交流。謝瑞麟多 年好友康寶駒在庭外透露,謝瑞麟一向生性樂觀,事前未有預計自己會入罪。 謝達峰太太聞夫罪成落淚 當法官宣布眾人罪名成立時,謝瑞麟立時面容繃緊、目無表情,及後裁決期間不時垂頭。育有2名女兒的謝子謝達峰面色沉重、表現冷靜,其太太亦有到法庭聽取判 決。謝達峰太太聞獲丈夫罪成即時雙眼通紅,休庭期間傷痛落淚,在庭內不時深情望向犯人檻內的丈夫,兩夫妻不時對望,謝達峰數度向太太報以微笑。

康寶駒:謝為人樂觀

曾 為謝瑞麟集團非執行董事之一、為現任香港足總主席的康寶駒,昨日下午聞獲多年好友謝瑞麟被定罪後,亦親身趕到法庭旁聽。康寶駒在庭外表示,「他(謝瑞麟) 一向為人樂觀,我之前同他傾過,他一直覺得自已會無事!」。 對於謝達峰曾於2002年,親自在集團董事會議上親證自己盜用金錢一事,令自己與父親盜取公司資金一事曝光。康寶駒相信謝瑞麟未有因此怪責兒子,他形容謝 氏父子關係「微妙」,不相信謝瑞麟因此遷怒兒子。

2008-4-25 SingTao

「收買佬」建立珠寶王國

謝 瑞麟一生大起大跌,由一個打金學徒經過不斷奮鬥,一手建立珠寶王國,但卻因金融風暴而破產,並將王國交給次子打理,次子謝達峰臨危授命將公司扭轉頹勢,謝 瑞麟成功以一千三百八十萬元解除破產令回復自由身半年後,兩父子卻因提供非法回佣,○五年四月雙雙遭廉署拘捕。

9 7 年坐擁2 0 億身家 謝瑞麟原籍廣東南海,自幼家貧,讀至小學二年級便被逼輟學,與父親一同上街收買「爛銅爛鐵」,十三歲被母親送到上海街的打金工場當學徒。六○年他向一名行 家借了三千元,自己開工場做老闆。六七年香港發生暴動,許多工場停業,謝瑞麟就伺機擴張生意,至七○年他的工場人數達三百名工人。 七一年謝瑞麟開始做出口生意,並以「謝瑞麟珠寶有限公司」正式註冊,八七年更將公司上巿,九七年高峰期曾坐擁二十億身家,亦是他人生最輝煌的階段。

可惜其 後他大手買入地產項目,更以五億元向麗新買入尖沙嘴寶利商業大廈,最後僅以一億六千多萬元出售。當時謝瑞麟珠寶負債達十三億五千萬元,並於二千年九月謝瑞 麟終被債權人蘇伊士亞洲控股申請破產。 謝瑞麟破產期間,將公司主席一職交給次子謝達峰。謝達峰除着手重組公司管理層,亦入稟控告謝瑞麟珠寶行政總裁的劉竹堅、破產管理署長取回公司股份,終和劉 達成和解,對破產署官司更獲勝訴。不久他找到印度鑽石生產商RoseBlue為公司提供資金,終向四家銀行購回二億一千萬元債務,協助公司渡過危險期。 本報記者

2008-04-25 成報 三起三落 一生傳奇

【記者陳超銓報道】謝瑞麟由一個跟着父親收買「爛銅爛鐵」的窮小子,到打金學徒,再在23歲時向行家借了3000元自立門戶,在七十年代逐漸建立起珠寶王國--謝瑞麟珠寶有限公司,正式成為珠寶大王,及後破產又翻身重投商界,今次淪為階下囚,三起三落,可謂一生傳奇。

收買爛鐵出身

謝瑞麟1936年在香港出生,自小居住在樂富,沒有讀過甚麼書,童年時跟隨父親在街上收買「爛銅爛鐵」。1949年,父親送他往上海街一家金舖當學徒。 23歲那年,謝向三位友人借3000元創業,開設打金工場。謝在產品設計上不斷創新,生意便日漸興隆。1970年,生產廠房增至13個,於1971年更把 廠房搬至緬甸台。同年,謝瑞麟珠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謝瑞麟珠寶於1987年上市,有了更強大的資本來源後,公司的規模在1991年時已達到員工1100 人,而產品更分銷到中、美、台、新加坡和泰國等國家及地區。

1990 年,謝瑞麟投資大量物業,由於太過急進,一下子買入大量的物業,使集 團截至1991年2月的負債達九億元,公司債台高築,謝被迫賣出名下物業、地皮減債;四年後因血管栓塞,心臟曾兩度停止跳動,幸及時施手術獲救。1998 年,因投資失利及本港旅遊業放緩、抵港旅客人數驟降,謝又被迫賤賣物業及珠寶店舖減債。借三千元起家 翌年,謝瑞麟因賭期權輸掉最少2700萬元,並遭元 大證券入稟要求付款,被申請破產。2000年,高院頒令謝瑞麟破產,謝辭去公司主席職務,四年後獲撤銷破產令。2005年,謝瑞麟涉非法收受回佣,與兒子 雙雙被捕。

2008-04-25 AppleDaily

生意繼續擴充今年擬增20店
【本報訊】謝瑞麟珠寶(國際)有限公司(417)雖已停牌,但老字號仍屹立不倒,在本港珠寶零售業中扮演龍頭角色,公司高層因涉在港向導遊發非法回佣惹上一身蟻後,近年銳意拓展內地市場,業績受惠內地經濟急速發展,似乎不受官司影響。

謝 瑞麟父子於06年1月被廉署正式落案起訴後,謝瑞麟珠寶隨即被勒令停牌,據公司去年發表的年報顯示,謝瑞麟本人在集團內並無實質職位,亦無持有任何股份, 其兒子謝達峰亦於今年4月,辭任公司的授權代表,但仍任公司主席及執行董事,並與妻邱安儀共同持有公司近74%股權。據悉,謝氏父子於審訊期間仍如常上 班。謝瑞麟珠寶自上市以來,一直以傳統家庭式作業,當年謝瑞麟個人宣佈破產,順理成章由兒子謝達峰接棒任主席,惟自謝氏父子同被起訴開始,謝家為免阻礙公司發展,均退居幕後,於近一、兩年間,由電腦行業出身的黃岳永以聯席副主席身份代公司發言。

積極拓展內地市場

九 十年代率先將桌上排版軟件引入香港的黃岳永,於05年加入謝瑞麟珠寶僅任顧問,其後臨危受命,出任聯席副主席職位。黃岳永昨向本報表示,暫時未能就判詞作 詳細評論,稍後公司會就此事作正式聲明。他強調,公司一直運作正常,早前宣佈的擴展大計正如期進行。除去年底在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開旗艦店外,積極拓展內 地市場,計劃今年在內地增設至少20間新店。自06年停牌至今的謝瑞麟珠寶早前曾表示,希望當官司完結後,能夠在年內復牌。有市場人士指出,其實公司所有 業務經已交由專業人士處理,公司不會因為個別人士去留而出現問題。

greatsoup:

由此可見,謝瑞麟出身寒微,歷經苦難,所以是一個自卑的人,所以他才好大喜功。就是他這個好大喜功的性格,所以去投機、甚至跡近賭博,在高峰期大舉借貸買入大量地產和股票,樓價一跌,債台高築致今日如此下場。

該 盤生意其實非常好,錢賺得非常多,更是一家較早上市的公司,本有基礎,如能踏踏實實不投機、穩打穩紮,以公司的現金流套現來買入有價值的投資物業和股票, 然後若有需要,在較高價沽出,或抵押資產去擴充剛剛發展的中國市場,現在規模可能不下於百億,但是就是他在意氣風發之前,不懂守勢,只繼續擴充,所以現在 仍是一家中小型上市公司。

上 市公司若有盈利能力,應該居安思危,有遠見的(眼光大多數人以為自己有,但可能是以為),多廣置有價值地產/股票,不要做莊,不要投機,若甚麼也不懂的, 多派息,多回購,令股價維持,要錢時,以配股融資都容易一點。到自己不行時,儘量不要傷害小股東,令小股東能夠有顏面,全身而退,不要像某等公司故亂控 股、配股,令小股東利益受損。

公 司虧空公款,由來已久,其實這是短視的做法,假設公司有8倍市盈率,你用服務費名義去拿去一個月10萬元,盈利減少了120萬,公司市值就減少了960 萬,若大股東持股有50%,即少了480萬身家,為120萬少了480萬,又背上虧空公款的罪名,值得嗎?我就覺得這堆董事真愚笨,為自己的利益,偷一元 無幾元。公司的錢不是自己的,是股東的;大股東偷了公司的錢,以為自己絲毫無損就可以,但是公司價值是以盈利來衡量,你偷了錢,公司盈利少了,損失最大反而是大股東,即是你本人,你的公司始終不成氣候,就是因為你自己太短視了。

若我是公司主席,我只拿非常少的人工,又不會用某些原因偷公司錢,因為我雖每年拿少幾百萬/一千多萬,公司市值起碼增值千萬/億元以上,最多派息派多一點,派息多,公司股價升得更多,我身家更上一層樓。

上 市公司高層(大股東們)拿少D人工,減少一點明騙公司的關連交易,谷大盈利,派多D息,來抵消人工少了,間公司好D,又可以增加配股,集多D錢,公司的市 值多了,財富更多。上市公司是互惠互利的遊戲,不是你贏我輸的遊戲,上市公司主席們,請善用你們上市公司的功能,為你、為股東賺取最大的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0

大冷門、大超值、大回購-利興發展(68)-(1)(又更新)


精英大師在此貼大晒此冷門股的價值,現在就等我們去研究一下吧:
http://www.inv168.com/phpBB2/viewtopic.php?t=45677&sid=cb89e9bef7734e1748597ac5b5c4bfdd

公司在1972年上市,是七三狂潮的產物,近幾年,不停地回購股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20/LTN20031120029_C.pdf
2003年,公司回購原最大股東群其中一個持股實體,Parkway所持有的125,332,186股,即約37%股權。


每 股回購價2.28元,作價2.85億,以5,700萬現金及分三份年息一厘、罰息三厘的2.28億的票據,以清理他們的關係及套現一筆。


完成後,大股東實體們的持股量由63.98%(216,738.186股)降至42.83%(91,406,000股),仍為公司最大的股東,但由於持股頗為分散,所以並不是單一大股東,完成後,由新世界系 當時成為他們的最大單一大股東。

公司的股份由338,765,471股減至213,433,285股,每股資產淨值由3.57元,升至4.28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717/LTN20070717191_C.DOC
公司如期贖回票據,連最後一期票據也提早購回。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205/LTN20040205035_C.xls
公司在2004年又回購97,000股,每股回購價2.075元,所費約二十萬。

公司的股份由213,433,285股減至213,336,285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29/LTN20070829014_C.pdf
在1995年,新世界發展(17)以胡志明市的賭場酒店的32.4%股權轉讓予該公司,該公司以2.85元發行5,450萬股支付該代價,其後新世界發展(17)把該5,450萬股票轉讓至一家新世界發展及母公司周大福持有64%和36%的合營公司。

公司現在以每股3元的代價,即總代價1.635億元,向合營公司回購該5,450萬股股票,代價以胡志明市賭場酒店的32.4%及哈爾濱物業支付回購的代價,正式完璧歸趙。

公司的股份由213,336,285股減至158,836,285股。

由2007年12月6日開始,公司開始零星回購,共回購達30次,直至2008年3月12日,共回購781,000股,佔當時間的成交數目約120萬股的65%,即可謂公司不停購買市面上的股份。股價由期間4元,升至4.59港元。

其實3月12日為業績公佈前一個月的最後一日,法例規定公司在業績公佈之前一個月不得回購及大股東不得增持股權,可見公司對其價值的折讓是非常看重的。



















































































































































































































































































利興發展 - (68)
日期成交量
06/12/200791,000
07/12/200798,000
10/12/200710,000
11/12/20074,000
12/12/20070
13/12/200736,000
14/12/200710,000
17/12/20070
18/12/200710,000
19/12/20070
20/12/20077,200
21/12/20076,000
24/12/20070
27/12/20070
28/12/200712,000
31/12/20070
02/01/200865,000
03/01/20089,000
04/01/200833,000
07/01/200842,000
08/01/20085,000
09/01/200858,000
10/01/200835,000
11/01/200830,000
14/01/200825,000
15/01/200810,000
16/01/200847,000
17/01/20086,000
18/01/200840,000
21/01/200820,000
22/01/200858,000
23/01/2008156,000
24/01/200846,000
25/01/20085,000
28/01/20080
29/01/20080
30/01/20081,500
31/01/200830,000
01/02/200820,000
04/02/20080
05/02/200810,000
06/02/20081,000
11/02/200832,000
12/02/20080
13/02/20080
14/02/20080
15/02/200810,000
18/02/200810,000
19/02/200810,000
20/02/200830,000
21/02/20080
22/02/20080
25/02/20085,000
26/02/20080
27/02/200810,000
28/02/200810,000
29/02/200810,000
03/03/20080
04/03/200816,000
05/03/20080
06/03/200816,000
07/03/20080
10/03/200815,000
11/03/200810,000
12/03/20083,00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06/LTN20071206129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12/LTN20080312204_C.doc



公司的股份又由158,836,285股,降至158,055,285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16/LTN20080416220_C.doc
公司在4月15日公佈業績,在次日,公司又急不及待回購973,000股,回購價4.53元。


公司的股份又由158,055,285股,降至157,082,285股。

查及港交所數據,該公司該日只有994,000股成交,以這股成交疏落,該日竟有百萬股成交,其回購的股數又佔該日成交量98%,實在大得驚人。

由在4月15日至今日,公司又回購達586,000股,回購價約在4.5元上下,共費逾二百六十餘萬。

公司的股份又由157,082,285股,降至156,496,285股。






















































































































































































利興發展 - (68)
日期成交量
16/04/2008994,000
17/04/200837,000
18/04/200810,000
21/04/20080
22/04/2008138,000
23/04/2008219,000
24/04/20080
25/04/200810,000
28/04/200820,000
29/04/200812,000
30/04/20080
02/05/200812,000
05/05/200824,000
06/05/20080
07/05/20080
08/05/200827,000
09/05/200812,000
13/05/200812,000
14/05/200826,000
15/05/200810,000
16/05/20080
19/05/20088,000
20/05/20080
21/05/20080
22/05/200816,000
23/05/20082,000
26/05/20080
27/05/20080
28/05/200810,000
29/05/20080
30/05/200810,000
02/06/20080
03/06/200820,000
04/06/20080
05/06/20080
06/06/20080
10/06/200816,000
11/06/200820,000
12/06/200830,000
13/06/20080
16/06/200840,000
17/06/200812,000


查及當時的成交約1,700,000股計,公司回購的股數共佔當時的成交逾九成,可見公司有大量現金,又覺得公司超值,所以大舉回購股票。

究竟該公司為甚麼回購得這樣頻密?我會在下一篇和大家研究公司近一年來的交易及業績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1

股權披露上網 大戶無所遁形 股壇X檔案

greatsoup:
學莊家數飛時來已經來臨了,股權分佈的透明度提高不少,港交所抵讚。

今次查到大零一系和老莊一系玩法一樣,凌駕在這兩系之上的,是他們所持有的證券公司,持有公司超過50%股權,表面股權分散,實質股權集中,在理論上收購他們根本非常困難。你可以查到Mongolia Energy的股權也是集中在他們系的證券公司,實在非常好玩。

2008-04-28 HKET


散戶炒作股票,不時聽到一些例如「貨源歸邊」或「大戶滲貨」等用詞,但實情大戶持倉有幾多,散戶往往都不甚了了,皆因一直以來,只有上市公司自己,才能取得來自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CCASS),俗稱「花紙」的股權分布報告。


不過,港交所(00388)今日開始,旗下發放上市公司資料的「披露易」網站,將會新增CCASS的網上股權披露,公眾毋須花費分毫,只要輸入日期及上 市公司的股份編號,即可查看過去一年任何指定日期每名CCASS參與者,即包括經紀、託管銀行及投資者託管股票,於任何上市公司的持股總數。


港交所今推 影響細價股最大


有人估計這項服務,對市值較細,發行股數相對較少的細價股影響最大。向來細價股若想找莊家炒作股份時,往往都要向莊家提供「花紙」,好讓莊家點算街貨的分布,哪些是大股東的友好,哪些真正無關連的街外人,這個程序俗稱「數花」。


簡單而言,「花紙」上股東數目愈多,貨源就愈分散,相反股東數目少,兼且由三兩間經紀持有,就叫做「貨源歸邊」。但隨着「花紙」可供網上查閱,以往只屬公司及大戶可享的專利將會被公開。


公眾可藉資料 了解街貨多寡


公眾可以如何利用這項資料呢?以僑福建設(00207)為例,曾於去年10月,股價兩日內炒高2.8倍。公司當時發表通告,表示已發行股數5.35億股 中,約有5.29億股或98.8%由股東名義直接持有,除非股東把股票轉為CCASS登記名下,否則不能隨時在交易所買賣。換言之,僑福當時僅有 648.34萬股或1.2%股份在CCASS登記,可以隨時在市場買賣,街貨少導致股價容易波動。


但這些資料現已可隨時在網上看到,毋須等公司發布。現根據CCASS持股紀錄,於4月26日,僑福由CCASS參與者持有的股票,已由去年的600餘萬股,增至1.12億股,但當中有1億股,是由大華繼顯持有。


作為中央存管處,CCASS為經紀、託管銀行及投資者託管股票。以數量計,超過七成股票現時都是由CCASS託管作結算及交收之用。一般而言,CCASS平均每日處理接近100%在港交所買賣股份的結算及交收。


公眾人士雖然可以按《公司條例》走到過戶處,查閱任何一間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冊,但問題是往往只能發現,除控權股東以外,持股最大的股東,叫做香港中央結 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即CCASS的持股。因為股東名冊並不包括CCASS持股的詳細資料,故公眾人士要取得這些資料,直至現時才有途徑。


有關網址:


http://www.hkexnews.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2

中國新公司法對認股權的漏洞


我發覺大部分中國的學術論文也忽略了此一點,但其實在香港和其他發達國家也是常用的手段。






在一百四十二條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向公司申報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變動情況,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

但在一百四十三條公司依照第一款第(三)(即將股份獎勵給本公司職工) 項規定收購的本公司股份,不得超過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百分之五;用於收購的資金應當從公司的稅後利潤中支出;所收購的股份應當在一年內轉讓給職工。

雖然新規例使可給認股權予公司高級管理層,對他們有激勵的作用,但是這予公司的高管的一個機會來騙取公司的資財。

方法是高管把公司的部分股權套現,然後由公司回購其股份,之後又以認股權的名義以低行使價重新賦予管理層購回股票的權利,這使管理層能夠用公司的錢以高價購買他們手中持有的股票,然後低價向公司買回。這影響了公司的盈利水準,又衍生出內部人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3

正式Blacklist 百齡國際(8017)

經查及中央結算的紀錄,持有最多股份的證券行為長雄證券,該家證券行控股人就是大名鼎鼎的211的老闆,此系公司以往已有大量不良的紀錄,8017的供股方法亦有211的影子,都係好平的供股又有送股。

211系正如現在273系的肆虐,包括炒落、合完又供等等,如有報紙專欄再推這家公司,那專欄應也blacklist,不要信他們的講話,以後該公司有甚麼好消息也不要理它。


273 系最近又進行兩次對北角某中心的地庫及某樓的交易,其實該公司的最尖端的一家證券公司,即此系的實際控股者持有的證券公司,其實位處也在該中心,他們入主 的公司,也可從這個中心的交易也可看到,我懷疑該等交易是有點問題的,若你持有該公司股票,有此現象,請立刻沽出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4

公司錢買遊艇-威利國際(273)(updated)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2/LTN20080502446_C.pdf

豪宅自己住之舉後,又有自己賣已訂造遊艇公司,然後自己繼續玩之舉,實在太厲害。

這家公司買東西供主席個人享樂,主席實在太高興啦,又有袋,又有遊艇玩,哈哈哈。

老莊一系,凌駕在這系之上的,是他們所持有的證券公司,持有公司超過50%股權,表面股權分散,實質股權集中,在理論上收購他們根本非常困難。所以有60%的資金都是他們出的,加上其系持有該公司股票約20-30%,扣除其他費用外,根本得益可能少於2,000萬。


現摘錄其購買遊艇的原因如下:

1. 遊艇的正常訂購及交付周期至少為一年。收購事項可使本公司即時獲實物交付遊艇

2. 歐元比一年前更為強勢,於二零零八年四月三十日(即協議日期)的匯率為1歐元兌12.1685港元。倘按該匯率支付遊艇及水上設施付款,估計應付金額約為
98,458,867港元;

3. 由於即時實物交付及外匯開支的潛在節省,買方支付的代價相當於節省約4,458,867港元(按二零零八年四月三十日(即協議日期)的匯率1歐元兌12.1685港元計算),本公司乃按公平合理的價值收購遊艇;及

4. 本公司正與多方人士就分時租賃遊艇及水上設施的事宜進行初步磋商,有關事宜倘得以落實,預計將可於日後為本公司帶來租金收入。
(greatsoup:呢point好正,好佩服他們祕書的手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5

看得明則看得明,看不明則看不明-駿科網絡訊息(8081)

(以下的只是個人感想,並不構成任何買入的因素。)

這家公司已是全創業板股本最小的五大之一,看看近來的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003/GLN20071003032_C.pdf

上年十月,出售駿德物流,套現34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02/GLN20080502103_C.pdf

星期五公告,賣出CT Solution予大股東們,以解除和大股東們的貸款,強烈建議看看架構圖。

是不是很像: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617/GLN2005061703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622/GLN20070622028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729/GLN20070729001_C.pdf

和這個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830/GLN20060830015_C.pdf

我不說這個是甚麼,8081每手10,000股,主要股東如下:































股 東 名 稱今 次 持 股 量所 佔 率 %日 期上 次 持 股 量所 佔 率 %日 期
CL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37,687,20235.9602008/02/0437,687,20235.9602007/09/30
APLUS WORLDWIDE LTD.32,337,60030.8602008/02/0432,337,60030.8602007/09/30


兩大大股東控制逾66%,根據CCASS的紀錄,公司只得62位股東,最大的那位股東持2,300萬股,即現時市場上的股票只得700萬股略多,市值只300多萬。

剩下的東西自己想想吧。


補充: 因這家公司我已經由幾月前跟進至今,星期五見此消息,對這個未來的結果的完成率,已有50-60%,但消息未出,我是不會說出這是甚麼。

這家公司甚少成交,但一名證券行持有23%頗罕見,若你當這個消息透明也可,可提及也可不提及,但也不影響這個未來的消息的結果,問題只在消息公佈對股價的影響。

不過據我查證,該公司轉過一次手,並供過一次股和合股,經我查證多家創業板股票,這種不停賣出業務的事情,可謂是某事情的先聲,因個人利益關係,有點例子不便告知。

若有時間及心機,請自行查證,若查證後若有任何問題,可在此討論/忽略此篇文章。

本人因考試的關係,近來考證時間頗少,若有懷疑之處,可以不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6

大凌(211)的惡行


greatsoup:


這系都出晒名,停佢牌好正常,呢隻股畀佢復牌,只會影響市場質素,但是這公司又開了個新場,可閱相關文章以視之,相關機構不何不防。最奇怪那些小股東為何讓之復牌,最多咪清盤,橫豎那家公司NAV有折讓。

http://www.hkex.com.hk/news/hkexnews/0805022news_c.htm


有關大凌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11)證券長期停牌的聲明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發布本公告,乃旨在向大凌集團有限公司 (該公司) 的股東及投資大眾提供有關該公司證券在聯交所長期停牌的資料。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條,聯交所須在合理地切實可行的範圍內維持證券交易在有秩序、 信息靈通和公平的市場中進行;根據《上市規則》第2.07(2)(e)條,聯交所則須維持市場整體的公正和聲譽。因此,聯交所是為履行其上述的責任而發表 本公告。


公司公告


2002年8月8日,該公司發表一份公告(公告A),稱其未有事先就若干關連交易取得股東批准,故違反當時《上市規則》第14.26條的規定。上市科在2002年底展開調查。


2003年6月3日,該公司發表另一份公告(公告B),當中包括追溯披露另外八宗過去本應根據《上市規則》的規定作出披露及/或徵求股東批准的關連交易。


2003年8月20日,該公司再發表另一份公告(公告 C)(連同公告A及公告B統稱「該三份公告」),宣稱支付300萬港元予該公司前執行董事張志誠先生(張先生),作為其安排在公告B所披露其中一宗關連交易的報酬。


停牌

2004年4月21日,該公司準備就供股建議發表公告,其證券遂在該公司的要求下停牌。雖然這次供股已於2004年7月 27日終止,但聯交所拒絕該公司的證券復牌,因為該公司在公告B中承認的多項違反《上市規則》事項引出了進一步的監管問題,而後來上市科在調查該公司若干 董事進行上述違規行為及上市科指控的其他違規問題時,以及根據上市科在調查過程中的資料顯示,另外還存在若干惹人關注的問題。


停牌初期,上市科通知該公司,其對該公司多年來多宗交易及公司企業行動有所關注,包括該公司在公告B中披露的交易及企業行動。2004年6月18 日,上市科通知該公司,表示上市科決定雖則情況相當罕見,但該公司的證券須繼續停牌,直至針對該公司及其若干前任及在任董事的紀律行動結束為止。上市科並 向該公司表示,聯交所是根據《上市規則》第6.01條的規定作出此決定以保障投資者。後來該公司提出覆核該決定,而覆核裁決已於2004年9月作出。上市 委員會的裁決是:該公司復牌須符合以下條件:(i)紀律行動有正式決定;及/或 (ii)該公司就公告B中所披露及指出的事項進一步提供適當資料。


紀律行動


以下資料須與下文以粗體顯示的提示內容一併閱讀並以之為依歸。


直至目前的情況


2004年12月23日,上市科發表報告(紀律報告),對該公司及其若干前任及在任董事展開紀律行動:






































該公司前執行董事張先生 (2002年6月18日辭職);






該公司前執行董事李宏泰先生(2003年7月1日辭職);






該公司執行董事陳志媚女士 ;及






該公司執行董事楊杏儀女士(連同上述人士,統稱「其他人士」)。


紀律報告涉及該三份公告所指的交易當中該公司被指嚴重違反《上市規則》的事項及上市科指稱的其他失當行為。該公司及其他人士均否認上市科的說法。


該公司在該三份公告內承認多項違反《上市規則》的事項,並歸咎於粗心大意。在其後展開的紀律行動中,該公司及其他人士或是否認上市科指稱其失職及違反《上市規則》,或是聲稱如有違規,亦不過是技術問題及因粗心大意而起。


紀律聆訊於2005年7月12日展開,但因該公司及其他人士中的兩名人士分別委聘的資深大律師在聆訊中提出重大程序問題而休會。


2005年7月15日,該公司申請其證券在聯交所復牌,但聯交所拒絕申請,理由是上市科仍不滿意當時有關情況,即市場仍未能對公告B所披露事宜的相 關情況作出充份評估。該公司申請其證券在聯交所復牌需待即將就此進行的上市委員會紀律聆訊作出裁決,及/或該公司進一步作出適當披露以遵照2004年9月 上市委員會的覆核決定。


其後,紀律聆訊先後延至2007年5月及2007年10月。但在該公司及其他人士的要求下,兩個日期的聆訊先後被取消。及至2008年2月21日,紀律聆訊方再次召開。


上市委員會裁決摘要


經考慮該公司、其他人士及上市科或其代表作出的書面陳述及於2008年2月21日作出的口頭陳述後,上市委員會於2008年4月8日作出了結論,即 總的來說就是該公司及其他人士中每一人均有違反《上市規則》的規定。上市委員會決定對紀律行動針對的該公司及每一名人士施以一系列的制裁。


該公司及四名其他人士中的三人已按《上市規則》第2A.11條要求上市委員會覆核有關裁決。覆核聆訊現定於2008年8月19日進行。


為釋疑起見,特此說明:上文概述的裁決並不代表紀律行動的最終裁決。至今該公司或其他人士中任何人士仍未被施以任何制裁。若干裁決仍有如上文所述尚待覆核,之後亦可能由上市上訴委員會再進行覆核。因此,本紀律行動或尚須一段時間始有最終定論。


有關該公司的證券在聯交所復牌的條件


聯交所之所以決定維持該公司的證券停牌,完全是因為紀律報告所述事宜令其對股東及市場保障問題有所關注。


上市科認為,紀律報告及紀律裁決所指稱的失當行為很嚴重。四名人士的表現仍存在很嚴重的監管問題,其中二人現時仍是該公司董事會的成員。


上市科已就其處理該公司證券長期停牌的事宜而先後於2008年2月及2008年4月尋求上市委員會成員(不包括有資格出席紀律覆核聆訊的成員)的指 引。上市科認為,上市委員會就紀律裁決作出覆核決定之前,該公司必須妥善披露及推行更多企業管治措施以減低聯交所的疑慮,其證券方可復牌。2007年底, 上市科曾請該公司考慮訂立實際的措施,以監察有關紀律行動所針對的那些董事的表現;及設立職權範圍經聯交所同意的企業管治委員會,以監察其新推行的管治措 施的有效性。在上市委員會近期的會議上,這方案已獲通過,委員會並同意在有關情況下,聯交所應向市場刊發公告,講述該公司長期停牌的事宜及聯交所施加的復 牌條件等。


聯交所將繼續監察事件的發展,並將促請該公司就其擬如何符合證券復牌的條件向股東及投資大眾提供更多資料。























中環在線:大凌股東食飽先示威






04 年4月開始停牌嘅大凌集團(211),復牌之日遙遙無期。聲稱完全冇公司大股東張志誠家族泵水贊助嘅「大凌小股東權益關注組」,早排喺多份報章發公開信, 噚日終於成功「號召」超過200名小股東,拉晒橫額標語,操去中環港交所(388)總部國金一期請願,要求復牌。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所以大家 先約喺上環一間酒樓開會,飲杯茶食個包先有氣有力請願嘛!聲稱個人一年內花咗30萬港紙「為大家爭取權益」嘅關注組主席蕭炎坤話,聽到消息,大凌董事會申 請過11次復牌,但都唔成功,連帶小股東利益要一併賠上。之不過,同之前幾次活動一樣,只得3名大凌蟹民「踴躍」訴苦,其他貌似「內地同胞」嘅小股東繼續 保持緘默,專注食嘢。

韋思齊曉以大義

今次關注組打鑼打鼓,終獲港交所接見。關注組秘書趙澤民喺會上話,小股東唔理亦唔想知港 交所同大凌喺企業管治嘅爭拗,淨係想知幾時復牌。點知港交所上市科主管韋思齊就義正嚴詞話,大凌犯咗嚴重嘅紀律失當行為,必須披露更多企業管治措施先有望 復牌,但大凌董事會冇積極回應,港交所維持停牌嘅決定,其實係要保障家同未來小股東嘅利益。佢又話,港交所上周五出嘅公告,已經講得好清楚復牌條件,大 凌可以成立獨立管治委員會減低當局疑慮,小股東亦可以要求董事會「做番啲嘢」。


大凌(211)前主席張志誠其人(補充版)

想看他的溢美之詞,請到:
http://www.cheungcs.com
(greatsoup:在這網頁中,真可看到不少東西,甚麼上市公司和他有關係呢,看這兒一目了然。)

在網上找到資料如下:

http://www.cheungcs.com/files/qyjzl.pdf

greatsoup:

(之前的東西我不知如何說,自己看看,是真是假,自行判斷。

公司在一九九一年初上市,當年末東歐劇變,以他在東歐市場的營商經驗,應該能避得過,為何公司賺了十多年錢,年年盈利都上升,為何突然要上市呢?眼光確是非常準確。

這篇文章露了底:
http://www.cheungcs.com/files/nbj.pdf

(有問:東歐劇變是否出乎他的意料?
他曰:一直在變,只不過外面的不留意,....在這過程中,有很艱難的適應期。)

看到這段不禁失笑:


投資重點轉移

東歐劇變後,張志誠將投資重點逐步向中國大陸轉移。



他作出這樣的決策主要是因為他看中了中國大陸市場,認為它有發展潛力;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深有血濃於水的情懷。



他說:中國是我的根!採訪中,張志誠向筆者傾吐了他為什麼將投資重點轉向中國大陸的原因,他講了四點:




一、東歐劇變,大淩作為一個上市公司要對股民負責,必須採取措施為股民作保障。



(greatsoup:你對股民做過甚麼保障?你保障的股東只有張志誠本人及聯繫,其他小股東都讓你累慘了。)


對於大淩來說,有錢要放在保險的地方,至少是風險小的地方。


(greatsoup: 最保險、風險最小的地方當然是自己袋子啦)


從觀目前世界各國投資環境及大淩的具體實際,大陸是個理想的投資地方。



二、九七香港回歸祖國的日期越來越近,今後的來往和聯繫會更多,回歸日期到來之前,同大陸多些接觸,對公司今後的發展有好處。



三、對我個人的奮鬥生涯來說,東歐經歷雖受挫折,但曾經擁有過,而我可以接受新的挑戰,經受新的考驗。我也希望在大陸創造在東歐曾經有過的那種業績。



四、我是一個中國,公司在香港上市,把錢投資在香港和內地是件好事。



……



張氏生意經

筆者問張志誠你從商幾十年,最深刻的體會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地說:每一件事都要自己爭取,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greatsoup:說得很對。)



做任何一樣工作,都會有想像不到的情況出現。最重要的是盡力去爭取,隨之而來的成果往往出乎自己的想像之外。例如,我小時候在工廠做童工,幹的都是重體力,當時想的只是要充實自己,不懂的儘量去學,將學到的東西發揮出來。他講了一些生意中的趣事。有一次,他根據合同運去價值五十萬美元的成衣到波蘭,但由於對方申請外匯遇到困難,到了合同日期仍未能付款,他竟能找到新的另一客戶,結果價格翻了一番。




他說,我成功的秘決在於為客戶著想。做生意要照顧雙方的利益,要為對方著想,不要只顧自已賺錢。如果你為人家著想,令客戶心滿意足,你就會無往而不利。


(greatsoup:照顧雙方的利益?為對方著想?客戶心滿意足?不要只顧自己?無往而不利?他在說甚麼,看完之後,我在想他之前的作為,他整句都在說反話,哈哈。)



對客戶有誠意很重要。他說,這 是相互間建立信任關係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相互間缺乏信任就無從談生意。比如報價,我總是實事求是,力求準確,給對方印象間肯定的,而不是可變的,只有這 樣,對方才會信任你,才會放心地同你談生意。有時我會坦率地說,也說我的報價不是取低的,但肯定是一個最中肯、適中的價格。

(greatsoup:誠意他最具備的了,我未見個一家公司(或他整個抽水系),公告像他的公司這樣有人性,但他實在是缺乏對的信任,炒落真是他想得出的主意。)




張志誠認為,談生意就象打仗,要有認真準備,不打無把握之仗,要有周密的計畫。有一次,香港貿易發展局介紹香港一些公司與到港的一位羅馬尼亞商人洽談生意,大淩是被介紹的公司之一。張志誠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親自到那位商人住宿的酒店拜訪,不茂的是那位商人外出,張志誠耐心地等了好幾個鐘頭,見面後雙方談得十分投機,生意也成了。


(greatsoup:他做賣股票生意也是一樣,所以做了幾年既危而不倒。)



張志誠接獲的生意中,最大的一份合同總值達二千四百萬美元。這份合約是以易貨形式進行的,對方購買總值一千二百萬元美元的成衣及電子產品,而大淩向對方購買相等數額的鎳。為了處理好這宗生意,他進行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專門招聘一名財務總監審核全盤計畫,聘請專業會計控制支出,還在第一線物色一批採購員。他足足花了三個月的準備時間,結果這宗生意進行得順利。



張志誠把人才看作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他說,他喜歡在人才上投資。當他發現公司有培養前途的員工,就為他們提供進修晉升的機會。大淩首創時,擔任為他接聽公司電話也當秘書的一位女職員,經過多年的培養,現在已是集團董事局的成員。他重視人才,愛惜人才,培養人才,使他同員工的關係越來越緊密。正如他說,投資在項目、寶物,回報是固定的;而在人才方面的投資,回報是無形的,而且是無限的。

(greatsoup:人才?他雖然得了他在有誼圈的人才,但失了全部香港股民的人才,確實可惜,不過對他來說,確實足夠。)




大淩的業務不斷發展,員工也在增加,為了實行有效的管理張志誠採用了美式管理法:有決策權的不能簽發支票,能簽發支票的起監察作用但無決定權;每宗交易的執行人員要經另外兩個同事審核,而批准者又無需親自去執行。這種相互制約的管理方法,避免了大權獨攬,想鑽空子、做手腳也較難。


(greatsoup:宋朝的管理方法。)



張志誠做生意強調健康。他說,無論是在道德或做生意方面,從未做過違禁品或者說軍火的貿易。

(greatsoup:好識捉字蝨。)

至於像桑拿浴室、夜總會、卡拉OK和桌球等生意,看來他也是不會考慮的。





多年來,張志誠結交大批好友,他們對他的瞭解尤為深刻。讓我們看看他們是如何評價張志誠的:



香港貿易發展局的高級經濟主任潘永才說,許多對東歐這些國家望而卻步,但張志誠眼光獨到,先一步拓展東歐市場。耐性是他成功的一個秘決。東歐業務最初訂單不多,需要時間慢慢積累起來。



馬紹援先生與張志誠相識十多年,是會計師行首席合夥、香港會計師協會主席。他對張志誠鍥而不捨的精神大加讚賞。他說,張志誠花了不少心血和時間拓展東歐市場,他可說是先行者。他有鍥而不捨的精神,聯繫生意吃了閉門羹,但並沒有放棄。”“他創意非凡,面對難題時能想出新的解決辦法。東歐市場若非採用以貨易貨方式發展,相信很難成為一個市場。

(greatsoup: 把馬先生說的的「東歐市場」改作「賣股票生意」,你會發覺非常合適。改後如下:

...花了不少心血和時間拓展賣股票生意,他可說是先行者。他有鍥而不捨的精神,聯繫生意吃了閉門羹,但並沒有放棄。”“他創意非凡,面對難題時能想出新的解決辦法。賣股票生意若非採用以貨易貨方式發展,相信很難成為一個市場。)



張志誠合作投資地產生意的香港利好地產管業有限公司董事黎耀強先生說,張志誠是個十分勤奮的,他頭腦精密,反應快,無論在地產或貿易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他決斷力強,能在十多分鐘內作出決定,為爽快,而且非常信任”“他白手興家,不只憑經驗發展事業,而且還不斷學習理論。他學得快,看得准,信念穩,所以能成功建立貿易王國。”“他對員工很好,用人唯才,疑不用,是一位管理人才。

(greatsoup:同上註解)



http://tech.sina.com.cn/it/c/72676.shtml

可以見到1995年,先生在大凌生意兩次接近「失敗」(一為東歐劇變、一為中國宏觀調控)之後,經某協助借貸救回,但又負下一身債,又要還利息。

在公司嚴重債務負擔之下,他不想拿太多錢出來救(在後文聲稱有25億資產,不過有沒有這樣多,真確性成疑),所以不惜挺而走險,於是開始賣股票生意(主要是炒作概念,讓購買)、並替別人進行「證券融資」(從個人網頁可見是在1996年開始),還完公司的債項後,發覺股票生意是一個新出路。

他又逐步購入更多上市公司股權(為增加自己股票的銷路、增加集資的平台),更加是一門前所未有的新財路,於是開始「抽水機」生涯,經他改良及後改進之後,給發揚光大至今,和官先生之路如出一轍(但是官先生玩得較光明一點),老莊先生更加青出於藍。

後文又述先生如何用真消息製造題材,來炒作自己的股票,若有細心留意,一定心領神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8

52週新高投機的有效性即將發表

這是我的功課其中之一,資料搜集歷時兩個月完成,主要是用經濟日報投資理財週刊及港交所資料完成。翻閱了超過50本雜誌及按了鍵盤超過100,000次,經過一輪資料分析後,雖然有少量股票沒經調整供股的表現,但是和大結果也是一致的。

該次研究分析在2005年的超過550隻的在該年創新高的股票,監察其由1星期至6個月之後及1年後的表現。

待我稍後正式完成這份功課後,才告訴大家整體的結果。

總而言之,雖然風險較高,但是回報是更高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