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對公司債收息的看法

除了股票,還有很多投資工具,相信投資者總能找到一種符合自己性格與興趣的投資方法。投資也不一定是單一的,可以是一個有意思的組合,投資產品之間相輔相成,發揮更大作用。




Vincent:

想問一下對公司債收息有什麼睇法?


止凡回應:

我並沒有太多買債的經驗,對每個投資都應該有其理念,我估計你不是在說可換股債,而是公司定息債。買入公司這類債的想法是什麼呢?必先透徹理解債與股的意義。

不少人會考慮公司清盤時的安排,又或者單純看收取回報的穩定性而作考慮,而我則未必會這樣想。若公司將會清盤,合理地就應該兩者都不買。而回報穩定性,不少公司派股息多穩定,亦比債息多,為何選擇買其債券?

股是公司的股東,可以分享公司盈利,債是公司的債主,不可以分享公司盈利,但公司會定其還錢。按這定義在不同時候作不同決定,會有不同操作。

例如,在高息環境下,營商環境困難,做生意比做債主困難,這時候,你會買公司債還是買公司股票呢?情況相反又如果?按這方向較容易理解吧。


後記:

最新一期iM提及一位投資公司直債的高手Starman兄,相信這問題由他來回應絕對更合適。

從債券的基礎看,在高息與低息環境有很大分別。低息環境時,息率不吸引,加息機會大,加息時會令債價大跌,似乎百般壞處於一身。等待高息時代才投資債券,看似更合理。

但有投資者還是可以在近年的低息環境以債券投資致富,所考慮的包括穩定債息回報、槓桿、保本、資產配置平衡、股票組合作緩衝配合,Starman兄正是其中一位高手。

投資前需要掌握不同投資產品的特性,尤其作複雜的資產配置前。例如,如果不完全了解Starman兄的做法,單單向他拿個號碼買個直債再槓桿,加息後債價大跌,被call孖展,出事又有多奇呢?

大家不妨花時間了解別人的整套投資理念,取長補短,慢慢演化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漸漸地,「問別人拿投資貼士」都不再是考慮範圍之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964

14 Mar 2016 - [業績公布] 舜宇光學(2382)近三年業績 + 財務分析數據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0,8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舜宇光學(2382)(公司網址)主要從事設計、研究與開發、生產及銷售光學及其相關產品與科學儀器。集團於今天至去年12月年業績,近三年財務分析數據如下

大家若有興趣對上市公司作業績財務分析DIY,並取得Microsoft Excel Templete,請參閱我的最新著作「港股A餐」,各大書局有售,或可到「超閱網」(按此)網購。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摘要大公開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966

龍頭


兩會未完,一場千億級別既國企改革,已經初步浮出水面。

講緊既係內房巨無霸既併購、本來一線萬科同中海外,已經係龍頭級別,居然不約而同,幾乎同日公布重大重組,消息相當觸目。

萬科由本來非國企身分,而家加入深圳最大國有獨資最大企業、深圳地鐵,「國進民退」意圖明顯,亦幫到萬科,成功擊退野蠻人「寶能」。

深圳地鐵資產值超過二千四百億人民幣、本身在深圳亦有兩個項目同萬科合作,加上銳意未來在15年,將鐵路項目由目前131個站,加建到2030年既371個站。

本身係深圳幫既萬科、搵到深圳地鐵合作,有好大潛質,將港鐵「軌道+物業」發展模式,應用到內地,大行都一致同意,可以提升資產淨值。

當然、目前持股24%的寶能,仍然係可以左右大局,包括在股東會上、會否否決深圳地鐵議案,目前仍然未知之素。

不過心水清BANKER話、寶能而家其實都「騎虎難下」,由於寶能本身持倉平均價,都達到14.7人民幣,如果議案否決A股復牌,寶能有好大機會有「爆倉」風險。

如果留意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周末評論都相當強硬,表明社會資本進入保險業,不能將保險公司當做「提款機」,針對既對象,其實都呼之欲出。

對比萬科同深圳地鐵WIN WIN、中國海外顯然有另一個盤算。

中國海外去年銷售額有1500億、全國排名只是第五位,不單同萬科有距離,亦落後同樣為央企既保利地產,而且在四大一線城市布局中,中海外亦不算突出。

因此去年中開始、中海外已經四出搵合作夥伴,但一直都無成果,今次同中信合作,無疑就係中海外擴大版圖最大契機。

所以即使P Book 高達1.6倍,中海外仍然願意出價收購,加上交易不涉現金、換來就是中信長遠合作關係。

由去年招商局率先重組地產業務,到同日中海外及萬科出手,超級房地產巨企已經先後成立,瑞信話證據已經表明、房地產既國企併購趨勢會持續,下一個最中交建好大機會,會將中國房地產開發,同綠城中國重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967

2016年P2P平臺要怎麽做才能活下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5/154697.shtml

導讀 : 一味鼓吹創新、講求多元化的資產模式未必能滿足P2P平臺的發展期望,但穩定性好的資產渠道至少能降低P2P平臺的風險概率,提升平臺的存活幾率。

根據網貸之家近日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2016年2月月報》顯示,截至2月份,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及正常運營平臺數量連續兩個月出現下滑,其中整體成交量環比下降13.33%,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環比下降1.83%。另外,月報還指出,2月份新上線平臺數量僅為27家,新增問題平臺74家,其中主動停業平臺數量32家

可見P2P行業的發展勢頭出現了明顯的回落,對於正處在歷史轉折期的P2P行業來說,眼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監管和市場的雙重擠壓中存活下來。

P2P平臺不宜在資產端過度創新

自2015年下半年P2P行業蒙受資產荒陰影以來,是否具備優質資產的開發能力逐漸成了投資人考量P2P平臺好壞的重要因素。

資產端的發展之所以需要被重視,主要原因有三點。

首先,P2P是以金融為核心的業態,經營金融就是經營風險,而風險的源頭是項目,因此資產端理所當然成了P2P平臺風控的第一道命門。

其次,據統計截至2016年2月底,全國P2P平臺數量已達3966家,隱藏在這種快速擴張背後的卻是資產端的後勁不足,現有的存量優質資產滿足不了整個行業的需求,優質資產的稀缺性愈發凸顯,P2P平臺不得不開始重視資產端的開發。

最後,隨著競爭格局和監管環境的改變,行業的核心訴求也出現了更叠,P2P行業逐漸摒棄了“流量為王”的舊思維,開始適應以優質資產開發為核心的2.0時代。

總的來說,在經歷了轟轟烈烈的資產荒和監管整風運動之後,P2P行業普遍都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即聚焦資產端發展。

那麽,資產端發展是要大刀闊斧地創新,還是循序漸進地布局?在現階段監管力度加大、國家重點部署互聯網金融風險防範工作的環境下,P2P平臺在資產端上胡亂創新基本是在找死。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首付貸就是資產端偽創新慘遭取締的典型例子。一方面,這種創新暗藏巨大的金融風險,P2P平臺利用資金端到資產端的流通便利性,將資產端的首付借款包裝成收益型產品銷售給平臺投資人,人為地增加房產杠桿比例,放大了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P2P行業喜歡趕熱度、賺快錢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從股票大牛時期的場外配資到今年房產大熱催生的首付貸,這些所謂的新型資產不僅穩定性差,還蘊藏極大的政策風險,稍有不慎便遭受監管堵截。

穩定性成P2P資產開發核心訴求

除了首付貸、配資等“創新型”金融產品以外,P2P平臺常見的活期理財(涉嫌資金池)、期限錯配(暗藏流動性風險)等創新產品也十分不合理,君不見多少平臺死於擠兌。由此可見,創新並不能成為P2P平臺發展資產端的第一出路,穩定才是資產開發應該遵循的唯一原則。在難以對資產端進行貿然創新的前提下,P2P平臺或可通過海外引入和模式衍生來掘力資產端。

第一,引入即從海外地區引入優質的信貸資產。國內P2P行業需要海外優質信貸資產的支援,既是為了突破國內資產開發瓶頸,也是為了改善國內不容樂觀的資產現狀。

誠如前文所說,P2P行業本來做的是次級貸的生意,但是為了保證資產的穩定性、控制項目的風險發生率,平臺也不得不卯足全力在這個質量欠佳的資產市場上“次中擇優”,加速了優質信貸資產的枯竭,導致行業規模和優質資產的比例嚴重失衡。為此,P2P行業開始嘗試接觸海外優質資。

去年9月,宜信財富就宣布了其海外資產版圖的最新業務,即引入全球知名P2P平臺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提供給國內投資者;緊接著陸金所也宣布將引入美國P2P平臺的金融產品,並通過基金形式發售給國內投資者;前不久獲得新加坡地產集團5000萬註資的新聯在線也有意借助海外資本的勢力強化平臺的海外資產配置能力,搭建互聯網金融跨境投融渠道。

到目前為止,P2P行業所開展的海外資產配置業務大都集中在歐美、新加坡等地,一方面是在這些地區金融繁榮、經濟活躍,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是全球貿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約有超過30萬家中小企業,借款需求缺口巨大,P2P行業的市場遠超想象。

另一方面,以歐美為代表的地區P2P行業發展較早、市場成熟、政策健全,這種市場下流通的信貸資產質量比國內更為優質,符合國內P2P行業降低資產端風險、穩定發展資產端業務的初衷。

第二,模式衍生是指基於P2P初始模式衍生出其他資產模式。P2P行業的逾期率、壞賬率之所以居高不下,除了征信體系不健全、P2P平臺風控能力羸弱等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原有的P2P模式難以有效控制借款端風險。

眾所周知,P2P平臺的借款項目多半來源於個人的資金周轉需要,其中不乏一些個體戶、農戶等,這部分借款人群整體質量不高,要麽是資產單一、缺乏穩定收入;要麽存在經營風險;要麽缺乏有效擔保,極易逃避債務;或者品行不端,惡意拖欠還款;又或是單人多次借貸,資產負債比例過高等。

這種只專註挖掘個人信用借款市場的P2P模式暴露出的風險越來越多,無法滿足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為此部分平臺開始嘗試在P2P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衍生模式,其中以面向中小企業借款的P2B模式、服務於政府項目融資的P2G模式最為常見。

簡單來說,P2P為個人融資、P2B為企業融資、P2G為政府融資,若按資產的穩定性的話,P2G>P2B>P2P。所謂的穩定,主要體現在資產的獲取渠道、操作過程的風險及借款端的還款能力三個方面。

P2B模式的資產來源於正規企業,正規企業有專業的財務記賬,資金來去有據可查;其次,依法經營的企業均有繳納註冊資金,並擁有相關部門的備案登記;最後,企業在向P2B平臺借款時須提供足值資產抵押或股票質押,以減弱風險。

而P2G模式則是所有模式中穩定性最佳的資產項目。首先,P2G資產端對接的是政府、國企、央企的融資項目,新聯在線的P2G供應鏈金融項目就來源於政府、國企(央企)基礎建設供應鏈的上下遊企業。

其次,P2G項目資金直接流向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資金用途清晰可考,降低了風險的發生率。

最後,P2G項目的還款能力比較穩定,前文提到的P2G供應鏈金融項目就同時具備了融資企業、政府工程企業、項目企業股東三種還款渠道,強化了項目的還款能力。P2G借款端的還款能力之所以強於P2P、P2B模式,一方面是因為政府、國企(央企)的財政收入來源豐富,另一方面這種政府項目逾期成本較高,一旦出現違約可能會使政府信譽受損、國企形象落敗等。

總體而言,一味鼓吹創新、講求多元化的資產模式未必能滿足P2P平臺的發展期望,但穩定性好的資產渠道至少能降低P2P平臺的風險概率,提升平臺的存活幾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31

出口電商的江湖,為什麽沒有誕生淘寶京東這樣的巨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5/154696.shtml

導讀 : 為什麽內貿出現了淘寶京東兩家獨大,而跨境電商發展多年卻依舊處於群雄混戰的時代?不是因為這里缺少人物,而是因為這個江湖里每個玩家都遇到了共同的行業難題。

跨境紅海,不見巨頭

援引蘭亭集勢品牌事業部總經理郝學芳的話,“從跨境電商的企業數量來看,這里已經是一片紅海,但從增長速度上看,這里的前景還十分廣闊。”這個現象其實不太正常。在信息如此透明的互聯網時代,任何一個領域只要被關註,通常 2-3 年就會出現一批巨頭,比如最近兩年的 O2O,前幾年的垂直電商。

然而在跨境領域,早在 2000 年初就有一批廣州外貿玩家開始探索,到現在一波一波新的跨境電商公司和概念湧現,該領域依舊起起伏伏。DH、蘭亭集勢、大龍網,Jollychic 等在各自的領域各有優勢,卻都無法一統江湖。

為什麽內貿出現了淘寶京東兩家獨大,而跨境電商發展多年卻依舊處於群雄混戰的時代?不是因為這里缺少人物,而是因為這個江湖里每個玩家都遇到了共同的行業難題。這同時也意味著如果難題得以解決,跨境貿易領域有產生巨頭的空間。

繞不開的物流

單從名字就能看出,相較於電商,跨境電商最重要的就在於一個“跨”字。跨代表了路途遙遠,同時也催生出了兩種不同的物流方式:集中運送和小包直郵。

集中運送就是客戶先在中國集中采購,然後以集裝箱的形式發至國外的倉庫,當有貨賣出,客戶直接從國外倉庫出貨。這種國外建倉的模式能夠將發貨日期從跨境的幾十天縮減到幾天,對用戶體驗來說是優勢。但是,這種模式很重,面臨巨大的庫存風險。因而適合做海外倉的商品並不太多,選品時一定要挑相對標準的、出貨穩定的貨品。

換個角度,這類商品不正是 Walmart,Bestbuy 等美國商家正在經營的品類嗎?這些傳統行業巨頭的模式也是先在中國集中采購,然後以集裝箱的形式發至國外的倉庫。它們和海外倉的區別,僅僅是建倉和庫存相關費用到底歸誰所有。所以,雖然從運營角度講,海外倉是每個做大的跨境電商的必要優化,但是海外倉並不會成為跨境電商的下一個殺手鐧,因為海外倉的商品面臨著和眾多國外本土品牌及電商的競爭,而在這種競爭中,跨境電商並不占優勢。

究竟什麽模式是跨境特有的,什麽業務只有跨境才能做?從跨境電商平臺的數據來看,排前三的類目是首飾、服裝,數碼配件。而在這些品類中,絕大多數商品是通過小包直郵的方式到達用戶。這種商業模式和 Walmart,Bestbuy 等美國商家所經營的傳統外貿模式的成本結構和運營方式完全不同,也是這類國外公司難以複制的。所以,小包直郵的模式才是跨境特有的模式,是跨境電商相較於外國本土電商的核心競爭力。

如何選擇吸金品類?

婚紗是非標品中的戰鬥機。

既然小包直郵是跨境的特色,找到適合的 SKU 就很容易了:中國能生產的、國外需要的和適合小包直郵的。

拿服裝舉例,去亞馬遜上查看什麽樣的商品比較好賣,總結下來就會發現,雖然好賣的品類各有各的特點,但有共通之處。比如:時尚性強、有設計感,對衣服材質要求不高。而中國熱賣的商品簡單來說就是工藝簡單、性價比高。綜合考量小包直郵對商品的重量體積、非標程度,以及起訂量的要求,我們很容易判斷一件商品是否適合跨境電商。

比如中低端婚紗是非標品中的戰鬥機。商品重量輕、設計感和時尚感強,而且起訂量低等一些因素,使其成為外貿市場一個長久不衰的吸金品類。

SKU 的非標程度決定了跨境電商的下限

選到了合適的貨品,就意味著可以嘗試做電商。但是電商可大可小,究竟是什麽決定了跨境電商的規模下限?我認為是 SKU 的非標程度。

一個行業的利潤多少取決於競爭的多少。雖然深耕供應鏈,提供性價比高的商品,走品牌化路線,是外貿行業正在探索的路,但是因為參與到同國外本土品牌的競爭,這條光榮之路必然充滿荊棘。

對跨境電商公司而言,產品越標準,競爭越激烈,產地近的優勢越不明顯,必然是贏家通吃。在當今時代,跨境電商公司會因為亞馬遜和幾大垂直網站的存在而難以擴張。

非標品則不一樣。它的優勢在於當你在一個網站發現了你的心儀之物,卻很難在第二個網站找到它,你就有了留在這網站並消費的理由和動力。可以說,當你找到了一款非標爆款,你就有了一個做電商的理由。當然爆款爆的程度和多少決定了你到底能做成 ebay 店還是類 Anthropologie 之類的獨立站。

SKU 的數量決定了跨境電商的上限

怎麽重視都不為過的 SKU。

既然跨境直郵是跨境電商的核心,就不得不接受跨境直郵的缺點:

慢,郵寄時間超過 20 天。

貴,運費可能等於或遠大於商品本身的價值。

正因為如此,跨境直郵很難做出好的用戶體驗。而好的用戶體驗通常是好的品牌,尤其是渠道品牌所必須擁有的。在這種情況下,數千家跨境電商必然走向一個方向——能夠快速起量的雜貨鋪似的外貿平臺。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也是一條金光燦燦的陽關道。

而雜貨鋪似的平臺最重要的就是其所支持的 SKU 的數量,因為品牌的缺失導致用戶很難對平臺產生足夠忠誠度。因而,哪個平臺支持的 SKU 多,哪個平臺最後能獲得的流量也就越大。這也是為什麽 Wish,SMT,lazada 等第三方平臺在跨境領域獨領風騷。

我的觀點是,跨境電商 2C 平臺這個行業的終點,或者說終點之一,必然是 SKU 數量最多的那個平臺。

SKU 數量與供應鏈質量的矛盾

然而,SKU 的數量和供應鏈的質量兩者難得兼。估計只要是做過電商的人對此都深有體會。舉個例子,我們身邊最大的廠能生產 1000 件商品,於是我們很輕易的將這 1000 個商品上架。而第二大的廠只能生產 500 件商品,我們花費了同樣的力氣,只增加了 500 個 SKU。

以此類推,我們很容易發現,前一千個 SKU 我們只需要管理一個廠家,而第 1001 到第 2000 個 SKU,雖然同樣是一千個 SKU,我們需要管理 2-3 個廠家。這個管理成本將會隨著 SKU 數量的上升而呈指數型增長。

SKU 數量與運營的矛盾

此外,SKU 數量和運營成本兩者難兼得。得益於科技的發展,藉由 ERP,CRM 等產品大幅削減了電商的運營成本,實現規模效應。然而,商品管理卻一直沒有辦法實現規模效應,理由如下:

一是選品。選前 100 個商品和選第 101-200 個商品,雖然所選的商品數量相同,難度差別卻很大。這也是為什麽大公司需要很多很厲害的買手。跨境電商的需求方來自世界各地,各地都有不同的民俗和喜好,想要找出大量好賣的貨比內貿要難得多。而且跨境電商對於選貨數量的要求要遠大於內貿。

二是上下架或缺貨管理。在電商中,上架只是一個商品的開始,上好貨後,要時刻了解貨源的動態,缺貨則下架,重複貨要刪除,信息變更要及時,等等。然而,由於跨境賣家人手相較於其所售賣的 SKU 數量來說少得可憐,貨品管理的壓力很大。有時,運營專員大量刊登重複的貨,導致信息不一致等問題。而且,有些企業為了追求 SKU 數量,上貨之後不會去檢查是否缺貨。等消費者真的開始購買,才發現沒貨,然後下架。這一切都會極大地降低用戶體驗。

然而,即使如此犧牲用戶體驗,做到幾萬個 SKU,眾多 B2C 獨立站的運營能力也到了臨界點。

靠不住的平臺

為了解決 SKU 數量帶來的瓶頸,傳統的方式是靠平臺。這是合理的,說到底規模效應由邊際成本和邊際效益決定。平臺新上一個 SKU 的邊際成本要遠低於 B2C 獨立站,因為平臺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動員了社會各界力量。有些賣家,即使一天只能賣一兩單,也可能堅持下去,因為一頓飯錢或許就是他們堅持的動力。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外貿。

目前看來,平臺方式在外貿領域中非常成功,比如,速賣通,lazada,wish等無一不有成為下一個超級獨角獸的趨勢。不過,和內貿不同,平臺再猖獗,獨立 B2C 站依舊在自己的空間悶聲發大財。原因在於平臺模式存在缺陷:

物流不規範:平臺很難規定其平臺上的賣家采用什麽物流。賣家的地區、庫存情況,貨代提供折扣等因素無法驅動賣家使用相同的物流。而B2C則可以采用相同的物流和包裝。

產品重複刊登:平臺的另一個問題是過多的重複刊登。雖然重複刊登促進了平臺的比價,能幫助用戶選到低價商品,但是重複刊登也嚴重影響用戶體驗。B2C 如果運營得當,可以減少重複商品出現的概率,減少產品選擇過程中的噪音。

產品質量不好:鑒於平臺上賣家的大部分流量來自平臺,而非賣家老客戶的自然流量,平臺賣家缺乏強烈的意願去讓用戶滿意。因為即便用戶滿意了開始頻繁地造訪平臺,並不意味著他下次來平臺會繼續光顧那個曾經讓他買得高興的店鋪。

這些缺陷淘寶也有,不過因為內貿本身非常簡單,這些問題顯得不那麽嚴重。對跨境電商而言,服務、回款以及用戶反饋的周期長,這些問題發生的幾率和嚴重性被放大了很多。比如,好的物流和差的物流可能相差一個月有余,比如,包裝簡易的產品寄出後更容易破損。然而這些並不是單靠規則就能解決的。

外貿的服務即使很用心,也會因為俄羅斯的冰雪、清關人員的馬虎等不可預知的因素影響服務體驗。所以,平臺的規則必然不能太嚴,否則好的賣家必然會被逼到其他平臺上。而過於松垮的規則,則必然造成劣幣驅逐良幣。換句話說,如果能夠賺錢,賣家為什麽不瘋狂開店鋪搶展位,賣假貨次品,發最便宜的包裹呢?毫無疑問,這有損平臺的利益。

破題:得長尾者得天下

打造爆款。

總結一下當下外貿玩家的解題思路:

海外倉:一大堆公司在做,死掉的不計其數。如我上文所言,適合做海外倉的商品潛在競爭太激烈。更靠譜的方式是對已有爆品進行海外倉處理。歸根結底,海外倉是錦上添花。

精品化:比如,JollyChic,Shein 等。既然 SKU 太多運營跟不上,那麽就縮減 SKU,走高逼格路線。這麽做的問題在於市場規模有限,以致這些店都在經歷初期高速增長後走品牌化路線,去線下開店。

嚴格要求供應鏈:以 Bellabuy,速賣通為代表。這是平臺發現自己增長乏力之後的玩法。問題在於,當供應鏈要求嚴格起來之後,平臺的 SKU 會急劇減少。速賣通自 2016 起開始提高準入門檻之後,平臺的 SKU 下降了百分之幾十。

轉小 B to 小 B:比如 DHgate,但它的轉型已經不在 2C 行業的範疇了,但不失為對跨境供應鏈的進一步探索。

不過,當下的這些玩法都局限在外貿的條條框框里跳不出來。如果寄希望於從以上這些解題思路中找到終局,機會不大。

我認為,真正的機會在於系統性地提升整個跨境電商的效率,也就是對行業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在提升行業效率的情況下,看看是否會和原有的商業模式發生化學反應。比如,保稅區的建立,郵政小包價格的補貼,等等。

電商的本質很簡單:對於標品來講,質量服務為王;對於非標品,得長尾者得天下。既然跨境電商的本質是非標品,解決方案就在於如何增加長尾的覆蓋。

爆款易通過對全網數據的采集,在建立龐大廠商數據庫的同時完善各地區各品類的需求整理,並用人工智能連接供需,從而全面提高供應商管理和產品開發的效率,達到在控制好成本和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大量增加平臺 SKU 的目的。這能把現有跨境電商賣家的上限提高幾十倍,從而脫離因為 SKU 少而被平臺吊打的困境

想象一下,當一家像京東一樣提供規範化服務的電商平臺能夠服務包括衣服等非標品在內的全品類,將是一件多麽令人興奮的事情。而爆款易正在幫助一萬多個外貿賣家鋪平這條路,也希望能為所有的外貿賣家系統性地提升跨境電商的基礎設施。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外貿巨頭將要誕生的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32

社區O2O創業百態:三教九流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5/154695.shtml

導讀 : 此篇文章總結一下目前社區市場的創業情況,在社區市場有創業想法或者正在社區市場迷茫的人可以對號入座。

文/O2凹凸社社長 王利陽(微信公號:O2凹凸社)

社區O2O雖然機會很多,但想取得成功可沒看起來那麽容易,不是在某些方面有些資源、有些想法、有些技術就可以做的,社區市場環境複雜超乎想象,而且用戶需求多樣,變現難度大,對社區了解不充分又沒理清發展思路之前而貿然踏入社區市場,多數的都已成先烈炮灰了。

社區O2O的市場切入點非常多,此前[O2凹凸社]有過很多總結,而社區O2O的創業起點也有很多,大體上可以用“三教九流”來概括。此篇文章總結一下目前社區市場的創業情況,在社區市場有創業想法或者正在社區市場迷茫的人可以對號入座,順帶思考一下到底還要不要繼續在社區市場做更多的嘗試。

社區O2O三大教派

從行業的角度理解,社區O2O可大體分為三大教派:IT互聯網教派、房產物業教派、銀行家電教派。顧名思義,IT互聯網教派,主要是指從IT或互聯網行業切入到社區市場;房產物業教派,也就是地產商和物業公司從事社區O2O服務;而銀行家電教派,代指傳統行業探索社區O2O市場,因為目前來看在傳統行業領域,銀行和家電廠商對社區市場的興趣更濃厚,其他行業一般般。

有關這三大教派從事社區行業市場情況,之前做過非常多的分析,這里不是本文的重點內容,所以就不再累述,有興趣了解更多的可以查閱[O2凹凸社]之前的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是為那些在社區市場有想法並打算創業的人提供的準入參考,所以主要內容是後面“九大流派”的創業起點。

技術流派:軟件技術、硬件技術

技術流派是指一般有些技術的團隊打算在社區市場做點什麽,而技術一般分為軟件技術和硬件技術。

以軟件技術為起點的創業團隊,早期的策略是開發一款社區APP然後面向社區市場做推廣,目標是做成社區O2O平臺或者賣給物業公司使用,如今有這種想法的團隊已經非常少了,市場已經證實純粹的社區APP軟件模式99.9%的都不會成功,用戶不會用,物業更不會買。

現在,很多此前在平臺思維上受過挫折的軟件技術團隊已經轉變方向,開始作為社區O2O的技術輸出方,向那些需要軟件研發能力的公司出售技術或者是技術入股,這種形式還稍微可以立足於社區市場,不過這種形式非常依賴市場談判能力,當然在如今社區O2O大趨勢下,這種軟件技術輸出模式的生存狀態還不錯。

以硬件技術為起點的創業團隊主要分兩個方向,一個是智慧社區方向,一個是智能家居方向,其中以智慧社區方向為主。在智慧社區方向通常以門禁、停車為主,另外偶有監控安防,當然提供整個智慧社區+智能家居解決方案的也有。

起初,智慧社區的技術型創業團隊也想把自己的硬件技術賣給物業,但物業並不買賬。後來市場風向突變,為了能進入社區市場,有些硬件技術性團隊不惜給物業高額的入場費,以求能獲得部分智慧社區的運營權。現在來看,無論硬件技術輸入賣錢,還是砸入資金進社區,效果都不太明顯。

之前在智慧社區方向有過經驗教訓的團隊開始嘗試與上遊的開發商直接合作,這一點在前一篇文章《別天真,所謂智慧社區,無非是想提高房價》當中已有介紹就不再重複。

其實,很多時候軟件技術和硬件技術是一體的,有些技術流派的社區創業項目既涉及到軟件環境也有硬件部分,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有技術並不能在社區市場獲得成功,除非有其他任何公司都沒有的核心技術,不然技術流派在社區市場創業並不占優勢。

資源流派:物業資源、物品資源、人脈資源、政府資源、合作資源

資源流派的想在社區市場創業的比較有意思,因為資源流派的絕大部分都是在社區門外找機會,看看如何利用手中的資源變現。經常會有人跟我說,他手上有某某某資源,想在社區內做點什麽,問我該怎麽做?想以手上資源為起點在社區市場淘金的比較尷尬,因為所謂的“資源”多數情況下都是一種不可控的“關系”。

例如我和某某某物業關系好,他們的資源我可以利用;我在政府主管部門有認識人,他們建議我在社區做點什麽;我認識很多老板想投資社區項目,所以我在找切入方向;我手上有一批貨想通過社區市場的形式去賣;我跟哪家公司有合作,他們想進社區市場,我想跟著一起做。。。。。。如今,在社區市場,有太多有這類想法的人了,但請捫心自問一下,這些所謂的“資源關系”究竟牢不牢靠,如果牢不可破那可以進一步做市場嘗試,如果僅僅是一種“口頭協定”式的關系,還要慎重抉擇,以免到時候項目開始了,結果資源方不配合了,那就尷尬了。

手里有社區類資源是好事,但不能僅憑所謂的資源去創業,把資源利用在項目中可以事半功倍,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做獨立的社區項目,那就多看看有沒有可以互惠互利的合作項目,資源共享各取所需。事實證明,僅憑資源創業很少有成功的。

營銷流派:社區廣告、社區地推、城市媒體

營銷流派的創業項目一般都還畢竟靠譜,因為多數此類項目都已在社區有一定的廣告位資源,所以無論的進入社區還是廣告招商都比較容易,放在社區O2O市場的大框架之內,這類項目多了互聯網的靈活性並能提高運營效率。

社區內的廣告位其實有很多,大門、道閘、門禁、廣場、停車場、快遞櫃、樓體、樓頂等都可以放置廣告位,展示形式有LCD、LED、滾動、靜態、實物等。這類傳統的社區廣告公司在社區O2O大環境之下的二次創業的機會非常大,目前已有很多傳統社區媒體再向社區O2O市場靠攏。不過,對於那些此前沒有經營過社區媒體業務的創業者而言,這塊市場就比較難以切入了,一來傳統社區廣告資源已經被搶占差不多了,二來廣告想進入社區很麻煩的,有的小區業委會很難搞,有些地區的街道也有要求。

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就是愛動腦子,既然傳統的社區廣告形式很難做,那就換一種形式不做傳統廣告改做地推,尤其在社區O2O大環境之下,有太多的社區類創業公司願意進入到社區內進行地推活動了。社區內的地推雖然看起來成不了規模也做不成百億市值的大公司,但好在這塊小業務做好了有錢賺,並不是所有人都想上市,社區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很多賺小錢的機會,如果有能力處理好和物業的關系,做做社區地推活動也是不錯的方向。

在社區營銷方向上還有一類比較特殊的公司,那就是城市媒體。在整個媒體發展趨勢上,城市媒體的話語權呈現減弱的態勢,而城市媒體需要承擔宣傳職能,他們有義務進入到各個社區做城市宣傳和文化活動建設。無論從哪個角度城市媒體都需要尋求轉變的機會,而社區O2O的出現就是一次機會,而且確實已經有不少媒體在做這一塊了,據我所知,北京有、黑龍江也有。

市場流派:上門服務、寬帶接入、電商零售

市場流派的特點是在某一塊細分市場的基礎業務穩定之後再全面落實到整個社區場景之中,例如很多上門服務的項目,傳統的寬帶接入公司,以及電商和零售類公司都屬於這種風格。

遺憾的是去年死掉了非常多的上門O2O公司,整個社區生活服務消費市場還不成熟之前,上門O2O公司嚴重的供大於求,而且彼此之間同質化的燒錢競爭不死傷一片才奇怪。而那些僥幸活過了上門O2O淘汰賽的公司如今都在陸續的向整個社區O2O市場擴張,例如做洗衣的某公司,單純洗衣O2O概念已經不足以支撐公司繼續走下去,所以搞了一個社區眾包服務項目,可效果並不明顯。

之前也陸續聽到不少人打算從寬帶接入方向做社區項目,例如提供免費寬帶或公共WiFi,用戶可以不花錢上網,但必須得用寬帶方的網絡平臺,如此一來網絡平臺就能成為社區O2O平臺。雖然大體邏輯上是通的,但實際運營層面完全不可行,首先攪亂了運營商的寬帶價格體系是肯定不行的,其次放棄本來賺錢的業務去繞個大彎賺錢,這種方式並不可取,因為社區市場究竟有多大的營收空間尚不清楚,如此激進自廢武功的形式實在魯莽,此外那種模式最大的缺點在於用戶體驗太差,交互反鎖、後續問題過多。

電商零售這塊可能不用說太多,很多便利店都在做這方面的嘗試,包括京東以及一些其他的外賣、生鮮等電商。與傳統的社區便利店相比,社區電商是一種新形式高效率的零售輸出方式,而與傳統電商相比,社區電商的用戶集中性特性更有優勢,外賣、生鮮等都對區域單量密集程度有要求,所以社區電商可以理解為另一種維度的電商渠道。

內創流派:互聯網公司、物業公司、房產公司、電器公司、銀行

越來越多的大公司都看到了社區O2O的潛力,並且紛紛加入其中。包括阿里、騰訊、京東、58、萬科、龍湖、保利、綠地、長城、海爾、長虹、工行、建行、中行、民生等等諸多巨頭級公司,但這些公司做社區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內創流派,也就是內部的子項目。

內創流派的好處在於公司的體量大、資源多、資金足、品牌強,壞處在於有內耗,項目團隊話語權不足,當然如果公司高層極其重視社區市場,這些大公司的社區項目也都還有不錯的發展空間,例如京東、萬科、龍湖、保利、海爾等都給社區項目極大的集團支持。

這些大公司的內創流派推動著整個社區O2O向前發展,帶動了輿論媒體對社區市場的關註度,但內創流派做的比較突出的也很少,彩生活、京東到家、58到家還算不錯的。接下來內創流派的市場作用力將會繼續加強,而整個社區O2O市場也需要這幫巨頭們來加大投入。

戰略流派:入駐社區、占領社區、兼並物業、合作協議

戰略流派的做法相對比較彪悍,多數是高舉高打燒錢做規模的大公司,例如順豐的嘿客和豐巢、三泰電子的速遞易、海爾的日日順樂家等,戰略流派就是先燒錢搶地盤然後再慢慢想辦法盈利,不過,現在來看這種燒錢模式並沒有產生預期效果,反而陷入了燒錢的無底洞。

順豐嘿客成為社區市場典型的失敗案例,速遞易的自提櫃也陷入被動燒錢的尷尬境地,同時順豐和海爾相繼加碼自提櫃業務讓這一市場陷入無法預測的慘烈競爭當中。自提貨的做法就是進入社區,而嘿客門店的玩法是想先占領社區,這兩種進社區的方式剛開時被眾多社區O2O的創業者認為是狼來了,但如今眾人醒悟,原來來的不是狼,只是哈士奇嘛。

兼並物業的形式通常是物業公司的作風,尤其是彩生活將兼並進行到底,物業服務面積快速增長,雖然在各地並購當中也出現過許多不和諧的風波,但並不影響彩生活的兼並戰略。其實,彩生活之外也有一些中大型物業在吞並其他的中小物業,並默不作聲的低調嘗試吞並擴張的可行性,如今中小物業公司的出售報價已經越來越高了。此外,還有些物業公司在嘗試聯盟性質的合作,不過“聯盟”並不是可控的合作關系,各家物業都各懷鬼胎。

此前,在社區O2O早期發展階段,有不少創業公司到處跟物業簽合作協議,然後號稱覆蓋了多少個小區,不過這種投機的方式現在已經被淘汰,一來這種形式主要是為融資的包裝,二來是為品牌宣傳,但現在投資人、媒體都不傻,現在大家看的都是項目本身,而不再看所謂的小區覆蓋量。

圈錢流派:圈投資人的錢、圈加盟商的錢、圈消費者的錢

與互聯網相關的創業項目免不了有人想圈投資人的錢,誰讓互聯網是朝陽行業,而且潛力難以估量呢,有一個好故事自然會有投資人願意相信,前兩年社區O2O大火的時候,不少創業項目都拿到了錢,但如今基本的該關的關,該轉型的轉型了。今天的社區市場投資環境已經成熟了,資本市場不再相信概念,而是看實際的項目,此前那些業余的天使投資人吃過虧之後也變得精明了。

投資人不出錢,自身又不盈利,那社區類項目該如何生存?招代理商,代理商也是某些社區項目的營收方式之一,而且有些項目特別容易吸引代理商,例如某社區便利店項目,加盟費不菲,但因包裝的好,招商成績不錯,從項目的營收來源來看,這種奶茶店式的招商模式,從加盟商手中賺錢還是比較容易的,除了賺加盟費外,還做長期的產品供應鏈也可獲得營收。不過,這種項目本身究竟有多大的潛力還不好說,仍需進一步觀察。

有些項目圈投資人的錢,有些項目圈加盟商的錢,還有些項目圈消費者的錢,例如去年崩盤的某社區水果項目,充多少送多少的模式搞不好性質就變成了圈錢。零售業不是服務業,毛利沒有那麽高,那些理發店可以從500送500,因為他們毛利高、成本低,正常的零售業,充1000送300已經是極限了,那些充1000送1000的早晚會出問題,這種模式不能學。

激情流派:滿腔熱血、盲目無知、自以為是

社區O2O雖然機會多,但並不是那麽容易能做成的,創業從來不缺少滿腔熱血的人。滿腔熱血到不可怕,創業需要激情,可如果滿腔熱血又盲目無知那就糟糕了,更可怕的是忙腔熱血+盲目無知+自以為是,那就全完了。

激情流派並不可取,之前見過很多一時腦熱進入社區O2O市場,但進入之後發現到處都是坑,那個時候想出來也已經出不來,不然就是人財兩空,最後的出路就是繼續走下去尋找轉型或出售的機會,這類公司非常多。

盲目無知的就貿然進入社區的比較少,但也有一些,有的是創業者,有的是投資人,這些當中多半是被一些別的公司給忽悠了。還有的一些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別人奉勸很多次都不聽,結果弄巧成拙。

在激情流派的社區O2O創業大軍中,自以為是型的創業團隊最為可怕,之前也見識過不少,以為全天下別人的項目都是錯的、有問題的,只有自己的項目最可行。當然,創業者需要有這種自我認可的意識,不能輕易被外界聲音動搖,很多時候說的人多並不一定對,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別人的做法,兼聽則明。

政策流派:跟著政策走

在社區市場創業,還有一種流派是跟著政策走的,上面主管部門有什麽訴求、要求就怎麽做項目,這在天朝市場也不算什麽奇聞,尤其在社區環境當中,有時候跟著政策走會有許多便利,例如社區開展項目更容易,配合政府部門的城市建設可以拿到一定補貼等。跟著政策走也算是一個不錯的方向吧,前提是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O2凹凸社]提醒:社區O2O創業要慎重

在社區O2O市場創業之前要慎重,幹過這行的都知道社區市場有很多看不見的暗坑,一旦不小心陷入進去就很難爬出來,所以創業之前多做做市場調研,多看看別人都是怎麽做的。以上基本涵蓋了各種社區創業類型的項目特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33

去哪兒員工砸電腦怒斥CEO無能;王健林獲6萬精神損失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15/154694.shtml

導讀 : 因被一微信公號冒名汙蔑淘寶,王健林向法院起訴,最終獲賠7.5萬元。

公司新聞

1.曝去哪兒網員工砸電腦斥責CEO

有微博爆料稱“去哪兒網員工砸電腦怒斥CEO和南航董事長”,南航單方面宣布下架去哪兒網機票業務,某去哪兒網機票部門的員工情緒激動,怒砸電腦。此外還有一封內部郵件曝光,一名員工質問高層關於南航下架去哪兒網機票業務相關事宜,言辭激烈,之後去哪兒網CEO諶振宇回複稱:感謝大聲說話,這是公司的文化,並聲稱丘暉上周已經說明了情況,另外建議公司黨委書記陳明應第一時間和南航黨委書記約談,互通信息。

黑馬哥點評:這幾天在去哪兒定了機票的網友,此刻內心一定是忐忑的。

2.王健林訴頂尖企業家思維微信公號一審獲賠7萬5

3月14日下午,王健林被冒名發文索賠案在朝陽法院宣判。法院一審判令被告北京韓商互聯貿易有限公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向王健林致歉,所發布聲明需於發布前送交法院審核,賠償王健林精神損害撫慰金6萬元、公證費1.5萬元,共計7.5萬元。

此前,因認為微信公眾號“頂尖企業家思維”冒用王健林名義發表批評淘寶網及電商的文章,擅用其肖像並致其名譽受損, 王健林以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糾紛為由將該公眾號所有者北京韓商互聯貿易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刪除侵權文章、公開道歉並索賠經濟損失1000余萬元。

黑馬哥點評:7萬5只是等於贏得了官司而已,但是數額這麽少,估計這些錢掉地上“國民公公”都懶得撿吧。

3.優酷土豆私有化協議今日獲股東批準

優酷土豆宣布,在周一召開的特別股東大會上,公司股東已投票批準了公司去年11月達成的私有化協議。預計這筆交易將於2016年4月初完成。交易完成後,優酷土豆ADS將從紐交所退市。

4.報告:售價670美元的Galaxy S7硬件成本255美元

3月14日消息,調研公司IHS今日發布報告稱,三星新一代旗艦智能手機Galaxy S7的每部成本僅為255美元,意味著每部手機的利潤超過400美元。

報告顯示,Galaxy S7最貴的零部件是高通驍龍820處理器,每片成本約為62美元。其次是1200萬像素攝像頭模塊,成本13.80美元。組裝費用為5美元,而剩下的174.30美元費用包括鋁制中框、玻璃背板、Super AMOLED顯示屏和SSD等。

而據韓聯社報道,三星Galaxy S7和S7 Edge兩款新手機開售兩天後,在韓國的銷量已突破10萬臺。

黑馬哥點評:這年頭只算硬件成本大概是不合適的,還有品牌、營銷等。商場里的衣服的成本相對於售價來說也占比不高。

5.交通部鼓勵網約車 滴滴:欣慰

交通部長楊傳堂表示,沒有取得營運資質的車輛從事營運是非法行為,屬於黑車。網約車是新生事物,私家車當專車不能簡單套用巡遊車管理辦法,對此應“量體裁衣”制定新規,應給予其合法出路,加強頂層設計進行管理。此外,楊傳堂自曝 坐過網約車。

對此,滴滴表態稱,“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政府部門聽到並且考慮了企業的聲音。”

黑馬哥點評:求此刻滴滴的內心愉悅程度。

6.馬雲現身內部會議 喊話做“治假國家隊”

馬雲現身阿里巴巴治假團隊誓師現場,對著300多名員工喊話:“我們今天不是啟動一個打假阿里隊,而是啟動一個打假中國隊。”馬雲表示,消滅阿里易,消滅假貨難。這是馬雲新年之後第一次現身業務會議。馬雲承諾所有集團層面的打假會議都會親自參加。

黑馬哥點評:網友模仿馬雲神造句:“消滅快播易,消滅黃片難。”

7.小米林斌:印度手機市場將洗牌 押寶電商渠道

3月14日消息,《華爾街日報》今日報道稱,小米計劃借助印度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機會來提高智能手機銷量,以抵消中國市場的增速放緩。

小米總裁林斌稱,與中國相比,印度市場仍然很小,但市場增長前景更光明。而且,小米在印度的銷量已經穩步上升。印度的在線購物剛剛起步,林斌稱:“電子商務能是非常強大的工具,這點在中國已經得到了證明,現在輪到印度了。”

林斌還稱,小米計劃在印度建立兩座制造工廠,並發布更多設備。此外,林斌今年還將在印度市場投入更多時間,凸顯了該市場的重要性。林斌預計,今年印度市場手機銷量將達到約1.4億部,高於去年的1億部。相比之下,今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將與去年持平,甚至出現下滑。

黑馬哥點評:讓印度人也嘗嘗饑餓營銷?

8.百度"賣吧":千余網友建議重罰

年初,百度公司將“血友病”貼吧賣給醫院的事件一波引起千層浪,遭全國輿論批評,主要原因是醫療廣告在搜索引擎上競價排名推廣,導致虛假醫療廣告頻現。

在3•15到來之際,今天上午,瓷娃娃罕見病中心、億友公益等組織代表來到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將一封1687名網友的聯名建議信遞交給工作人員。呼籲加強互聯網醫療廣告監督,將網絡虛假廣告關進籠子。

9.趣分期屢現用戶“被註冊” 風控漏洞學生買單

據新浪科技報道,由於處於監管真空,面向校園的分期消費平臺成了用戶投訴的高發地帶。根據調查發現,從去年9月至今,趣分期已經在浙江、山東、四川等地高校發生了多起集體性“被註冊”事件。

10.英國將於明年在高速公路測試無人駕駛汽車

英國政府宣布,將於2017年開始在高速公路上測試無人駕駛汽車。目前,英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讓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行駛。英國政府去年表示,無人駕駛技術的測試並不存在法律障礙,而無人駕駛汽車隨後已開始在英國的一些地方道路上展開測試。

11.俄羅斯裁定Android壟斷 谷歌必須接受罰款

俄羅斯仲裁法院周一駁回了谷歌的上訴,認定谷歌要求Android手機廠商預裝谷歌搜索和谷歌地圖等服務違反了反壟斷法。谷歌必須要根據俄羅斯反壟斷部門的要求,修改其與智能手機廠商之間的合作協議。此外,谷歌還需要接受罰款。

行業新聞

1.Android 7.0發布時間曝光 預計今年夏季推出

Android掌門人Hiroshi Lockheimer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雖然還無法給出Android 7.0正式版發布的確切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會比以往的時間早很多,預計在今年夏季。

2.銀監會打擊治理電信網絡犯罪:每人每行開卡不超過4張

銀監會發布 《關於銀行業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工作事項的通知》,對銀行業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1.嚴格實名制管理;2.嚴格限制開卡數量,每人每行開卡不超過4張;3.全面提升銀行卡安全管理水平。

3.微信:去年封停欺詐帳號數十萬

3月14日消息,微信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微信共受理用戶投訴850萬單,在處理的投訴單中,欺詐投訴占據大多數。2015年,微信封停欺詐用戶帳號數十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34

他用400天時間換來這個教訓:千萬別和好友創業 | 小敗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analysis/2016/0314/154693.shtml

導讀 : 希望你能從創業本質出發,以案例為鑒,看到團隊內部矛盾對創業本身的影響與傷害。

編者註:本文系全民優點創始人王斐文口述,我們並不能保證文章中每個細節的真實度。因此,我們也不希望你被表象所迷惑,僅希望你能從創業本質出發,以案例為鑒,看到團隊內部矛盾對創業本身的影響與傷害。 

【案例資料】

試錯人:王斐文

項目名稱:全民優點

主營業務:新聞資訊類APP

試錯時間:2015年1月~12月

i黑馬 麻策 3月14日報道

一股腦創業靠譜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本期小敗局主人公王斐文,從慷慨激昂的開山起航,到悵然若失的關門歇業,僅用了400天的時間(實際公司化運作時間不到一年)。這似乎有點“來得突然,又走得太快”。

王斐文告訴i黑馬,這 400 天得來的全部教訓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課,這一年也是他成長最快的一年。

對於創業而言,團隊“內耗”可能不是導致項目失敗最核心的原因,但是這個原因會讓一個企業走向失敗,並且越到後期,它產生的影響越大。

他和技術合夥人之間有著看似深厚與穩固的感情堤壩,但在創業過程中被分歧一點點侵蝕殆盡,脆弱的合夥人關系猶“潰於蟻穴”,變的一發不可收拾。

“人不和,事不成。一個成功的公司,除了需要在一個合適的環境與土壤中萌芽,更免不了一群人彼此正確的選擇行事”。王斐文在反思中強調。

以下為王斐文口述(i黑馬編輯整理):

我是香港籍,但從小在大陸長大。在做全民優點之前,我有過一些創業經歷。

大二那年,我開了一家服裝店,自己做設計,並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起初,店鋪經營非常順利,在兼職做的情況下,我依然可以月賺2萬。2008年門店受到淘寶的沖擊,滑坡非常厲害,關店前每個月的利潤只剩幾百塊。

關店後留下了大量庫存,於是我就想把庫存弄到網上去賣,註冊了一家淘寶網店,取名一站衣褲。網店的經營情況很好,每年的流水在200多萬,最好的時候達到250萬。

大學期間,我逐漸把兼職做成了一項事業。畢業後,我一邊做網店一邊在新華社任采編記者,堅持了八九個月後,我決定離開新華社去創業。

“註定失敗”的項目?

2014年初,我和我的一位高中同學(全民優點技術合夥人)決定一起做創業項目,取名“全民優點”。

之前我就已經有了關於這個項目的初步想法。在互聯網新聞資訊泛濫的情況下,我們想針對時下的爆炸信息,提供一個評論聚合平臺。

我們調研發現,新聞資訊聚合平臺很多,熱門資訊下的評論很熱,但當時市場上沒有一款產品專門針對熱點評論進行垂直細分的產品出來,我們決定從這個口切入。

全民優點要做的就是把時下最新最熱話題、事件的高質量、有價值的評論整合到平臺上提供給用戶,消遣娛樂或是引發思考。

“全民優點” APP從2015年1月一直拖到11月11日光棍節當天才上線。主要是因為外包的原因,拖了非常長的時間。

早期對項目的技術評估都是我的技術合夥人完成的,當時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目前APP開發的技術已成熟,可以利用外包的方式完成技術叠代方面的工作。

但是,在項目開展後不久,我們發現這個事情背後其實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持,外包的方式不合適,我們也因自身缺乏技術能力感到無力。

另外,在11月產品上線的前兩個月,我們的資金就剩的不多了。彼時,我們已經開始考慮融資,但明顯感受到資本市場的寒冬來了,所有的投資人都表現很謹慎,對項目的要求很高。10月,我們資金斷鏈,後來都是自己貼錢在維持生存。

整個項目中後期,我和技術合夥人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到12月中旬,內部矛盾不可調和,我們最終決定放棄這個項目。

現在回頭來看,我覺得這或許就是一個註定會失敗的項目。後來,我也做了很多失敗原因分析和反思。

瘋狂的內耗

我認為,最終導致這個項目無法繼續下去的原因,主要是我和技術合夥人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到後期,我跟他根本沒有辦法合作。

我們是同學兼好友,本以為合作起來會非常融洽和順利。但是,合作之後才發現,在項目計劃、公司管理以及執行層面,我們的理念不合。

起初,外包工作完全由技術合夥人負責,但之後,我發現外包執行監督工作松散、拖工期問題嚴重,我要求他做出相應的調整,制定詳盡的外包監工計劃。但他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去設定嚴格的目標。為此,我們發生爭吵,彼此有了抵觸情緒。

我們的矛盾還體現在執行層面。

項目早期,我們有幾次機會可以獲得融資。我們和一家投資機構前後約談了7次,對方在前幾次的談判中指出我們缺乏技術的痛點,也提及因為缺乏技術失敗的案例,希望我們通過吸納新的技術夥伴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的技術合夥人先後找來了兩個目標人選。見面後,我發現,第一個人存在學歷造假的問題,而且在交談中牛皮連篇。我認為這和執行態度有關,難道找人前不應該做些基本的背景調查?

之後,我們鎖定了第二個目標,他是另外一個創業項目的CTO。聊過之後,我們認為這個人各方面都還不錯,就決定讓他參與進來。我再三叮囑我的技術合夥人要跟此人詳細講解我們的項目,增進了解。但最終結果令我很不滿意。

我的技術合夥人帶著新夥伴去見投資人,投資人問,“你為什麽加入全民優點,你覺得這個項目怎麽樣?”他非常沒有情商的回答:“我覺得還行吧。”這句話對融資流產造成了直接的影響,投資人覺得公司自己人看上去都沒信心。

我覺得,我們的矛盾更多地體現在執行力層面。執行力包含三個方面:1.是否用正確的方式做事;2.是否具備時間的高效性;3.事件的結果如何。

在我們的合作關系里,我們兩個的關系比較特殊,之前彼此之間具備感情基礎,但也正因為這層過於親近和信任的關系,給後來潛藏的不穩定因素提供了基礎。

當然,造成如今的結局,我也應該承擔很大的責任。

首先,我認為我在溝通方式上存在很大問題。我說話比較尖銳,在實際交流中容易產生不必要的摩擦。

其次,在團隊內部開始出現不和諧現象的時候,我沒太在意或者說沒能采取有效妥善的方式,以一個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和解決。後來,我有考慮過中途結束兩個人的合夥關系,但又顧及太多朋友情面的因素,最終問題不斷惡化成為死結。

事後來看,我建議創業者千萬不要和自己的同學、好友一起創業。熟人之間的信任非常廉價,因為它“多泛濫,低溢價”。與此相比,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因為隨手即逝,卻顯得更加珍貴。正因為我們和陌生人之間有一層無法捅破的紙,所以才可以保證一種穩定的合作關系。

說到底,創業根本還是看人看團隊,團隊不和,項目談何成功。但是一個項目走向失敗,會有多種原因,不會只是因為一兩個人或是一兩件事。除了團隊之外,其他方面也會遇到很多教訓和坑。

擦亮雙眼理清思路

我後來思考,在創業過程中,我們也因為很多事情沒有考慮清楚,導致在切入點選擇上有點“繞遠”。換句話說,產品的最終形態可能我們想到了,但我們沒能走上一個有效、可持續的路徑。這需要你對項目有時刻清醒的把握和認知。

不僅如此,在具體推進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陷阱”。

初期,我們錯誤的判斷了產品的技術實現難度,認為找個外包就可以實現我們的預想目的和效果,但其實不然。

這里面有很多坑:

1.產品的工期無法控制。我們原定與外包方簽訂的產品最後交付期限是 2015年8月20日。但最終由於種種原因,拖到11月11日才得以上線,足足推遲了有3個月的時間。

2.產品的質量無法控制。在對外包提供的產品進行驗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大量BUG,部分原因則是由於底層技術架構設置不合理造成的,以致於後期對這些BUG進行修複,又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3.產品運營的後遺癥。早期,全民優點是一個以 PGC 內容為核心的“瀏覽器”式APP,這需要一個具備發布功能的後臺系統支撐來維護我們的內容。但外包出來的產品後臺設計非常不合理,導致原本簡單的排版工作卻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完成。這又增加了我們的人工成本和運營成本。

其實,投資人對我們缺乏技術能力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由於自身沒有技術能力,我們需要承擔太多的風險,甚至因為技術缺乏,也會使一些需要技術支撐的營銷工作面臨困境,導致市場局面難以打開。環環相扣。

所以我認為,創業不只是靠一個想法。在互聯網創業公司里面,技術、產品、運營必須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警惕“支票型投資人”

資金則是創業中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我們的第一筆錢,來自一個深圳的天使投資人。在一次創業活動中,我的技術合夥人偶然結識了我們現在的投資人。在簡單評估了我們的項目之後,他決定投資2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

當時我們沒有太多的考慮,認為有了錢可以讓項目快速運轉起來。從接受投資到最後公司清算,我和我們的種子輪投資人僅僅溝通過三次。

但我們的投資人是一個投資新手,我們只是拿到了他的一點錢,但沒能得到錢之外的任何指導和幫助。

我仍然清楚記得在11月底最後一次與種子輪投資人的會面。當時,由於團隊技術能力匱乏導致產品叠代停滯。會面時,我們明確提出了需求技術援助的想法,但沒能獲得有效幫助。

在尋求資金方面,種子輪投資人曾委派一名FA與我們對接下一輪融資事宜,但在簡單兩通電話交流後,也不了了之。後來,我與投資人反映此事,也沒有得到相應的處理。

創業者有時候會感覺孤獨和迷茫。特別對於早期團隊來說,錢的支持只是其中一方面,他們更需要的是一些引導和鼓勵,保證不會迷失方向。

投資人對於創業者來說就像是再生父母,“投後”就好比父母對子女的後天教育和培養。作為創業者,我建議謹慎接受“支票型投資人”的投資。

獨裁比民主更好

最後你會發現,如果只是一股腦去創業,後期會發現有太多問題沒有考慮周到。

當時,我和技術合夥人股權比例是非常不合理的,40:40:20,我們各自占40%,另外一個內容合夥人占20%。

這也直接導致了話語權比重不清的結果。

在公司運作的過程中,“民主”可能導致許多問題,最為明顯的是部分可實施方案被無限擱置。方案始終停留在討論和爭辯上,大家都無法說服對方,而不了了之。

我後來回想,創業者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快速試錯。作為公司的 CEO ,他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將一些方案落實下去,去發揮試錯的最大效能。尤其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我認為獨裁要比民主的方式好得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35

馬雲315前再喊話,打假是一場與人性陰暗面的長期鬥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4/154691.shtml

導讀 : 馬雲說,阿里巴巴會投入更多人力進行打假,消滅假貨需要共同努力。

i黑馬訊 3月14日消息,近日,馬雲在打假誓師大會上進行發言,他指出阿里巴巴會投入更多人力進行打假,消滅假貨需要共同努力。

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至今,馬雲沒有缺席過任何一次集團層面的打假會議。2016年春節過後他參加的唯一一次業務會議,仍然與打假密切相關。

近日,阿里重組後的平臺治理部在“滅絕師太”的帶領下舉行了誓師大會。

以下是馬雲參加阿里打假誓師大會時的發言全文:

阿里巴巴打假投入不封頂,打假進人無上限

大家好。過去幾年,大家付出很多,也有不少成績,去年我們就給雙打辦提供了幾千條售假團夥的線索,協助警方抓了700多人。我們用十來個人的團隊,用大數據技術支持上萬警力辦案,查出來的案值超過30個億。非常了不起。

從1999年公司成立開始,我沒有缺席過集團層面任何有關打假、知識產權的會議。今後也是一樣,集團所有的會議我都可以不參加,但打假的會我必須參加。打假這件事,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不惜一切成本去做,阿里巴巴要成為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治理假貨、打擊知識產權侵權就是這一切基礎設施的基礎。

我今天再重申,在打假和知識產權團隊,我們的投入不封頂;打假團隊、知識產權團隊特殊化,再增加三百個人的名額。如果還不夠,那就再增加。

我們為了什麽而打假?

我們今天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麽要做打假這件事?我們要明白,我們不僅僅為阿里巴巴而打,為中國而打,還在為我們的後代而打。我們國家面臨的假貨問題,不是只有電子商務領域有。如果一個社會充滿了很多假,比如假話、假文憑、假球、假新聞、假唱,也自然會有假貨。

假貨最大的傷害是對整個中國社會的傷害。我們絕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和下一代以為,你不誠信,你抄襲別人,你剽竊別人的想法,你依舊能夠發財。這是不對的。如果那些有知識產權、有專利、創新想法的人不能夠成功,而小偷、強盜能夠暴富,如果這個社會大家都在剽竊,這個社會的人都在使用假的東西,那這個社會怎麽會進步,怎麽會成功?如果你所有的想法都有人會剽竊過去,都會抄,那你問自己,你是否會堅持創新,你是否還會這麽努力?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假貨不是阿里巴巴的事情,假貨今天是中國的事情,是我們下一代的事情。假貨最大的傷害,就是到了最後,不誠信的人比誠信的人得到要多,就是讓創新沒有價值,這是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大的傷害。

我們不是打假阿里隊,而是打假中國隊

我們今天的動員大會,不是阿里打假動員大會,而是中國打假動員大會。

這麽多年來,用傳統的手段、機制和措施打假,打而不絕,越打越多,今天是時候讓互聯網公司來試,用互聯網的辦法,大數據的技術來解決問題。

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占據整個中國60%、70%的市場,我們必須承擔起這個責任。今天我們就是真正開始啟動整個中國專業的打假團隊,不僅要打阿里巴巴網站上出現的假貨,還要打線下的假貨,甚至打其它平臺上的假貨;不僅我們這里幾百個人要做,不僅集團所有人都要加入進來,還要聯合社會力量治假。

別以為假貨從我們的平臺下架,我們就盡到責任了。過去,我們想盡辦法把假貨趕走,但是這樣夠嗎?因為我們知道,它們在其它地方一樣可以生存,生存得更隱蔽。僅僅把假貨從阿里巴巴趕走,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要讓假貨沒本事跑到微信、跑到京東,才是真正負責任。我們要做到他根本沒有渠道銷售,根本無法生產,總會有人盯上他們。

今天整個商業是一個生態系統,今天不是說北京霧霾治好,就沒有霧霾了,你要治好霧霾,要從整個格局看問題,打假同樣的道理。希望大家認真思考,要有戰略,要有使命,要有具體的戰術,要有智慧,要有勇氣,要有擔當。這麽多年來,假貨並沒有打光,越打越多,說明老辦法不靈。老鼠那麽多你是打不光的,只有把老鼠生存的環境滅掉,你才有可能徹底滅掉,所以要有戰略、要有策略;所以如果我們只是一支打假阿里隊,我們是不可能成功的;我們只有做打假中國隊,從全局來思考問題,才有可能成功。

如果讓我選,中國還有什麽部門、哪個公司、哪個機構能夠做好這個工作,我認為除了你們,沒有另外的人。阿里成立的時候有一句話“此時此刻、非我莫屬”,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我們希望你們真正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專業打假保護的團隊。

中國需要一批專業的打假專家

當年一個王海,就能在整個中國造成那麽大的打假風波,阿里巴巴有3.5萬名員工,每一個人如果團結起來,用我們的技術、用我們的智慧和創新能力,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今天打假團隊、知識產權團隊面對的問題,相當於一個法院知識產權庭的法官在面對的問題。做一個法官,不能輕易做一個判斷;如果不夠專業,不夠投入,不站在雙方的立場上面來看問題,那是絕對不合格的。我希望這些人才應該誕生在我們這個房間里面,今後在知識產權的論壇里面,知識產權經典案例里面,我們要有這樣的經典案例,阿里巴巴的經典案例。

任何時候,問題越大,責任越大,機遇越大。我想在座不要小看今天的工作。我相信,如果阿里的打假工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做好了,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認,那麽這個團隊應該有資格去獲得諾貝爾獎,因為你們消滅了一個巨大的障礙,這個障礙過去還沒有人消滅得了,這個障礙阻礙了一個時代、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進步。不過我沒有那麽樂觀,因為很可能我們這一輩人沒有辦法做到徹底的消滅假貨,但是如果我們不下決心去做,不認真去做,不投入去做,不在中國誕生一批打假的專家,那我們就更沒有機會了。

消滅阿里巴巴容易,消滅假貨難

今天消滅阿里巴巴容易,消滅假貨難。如果把天貓關了,把淘寶關了,中國從此無假貨,那麽簡單的事我們馬上就關。問題是關了沒用。麻子照鏡子,把鏡子摔了,麻子一樣還在臉上。互聯網就是中國社會的鏡子,淘寶就是中國制造的鏡子。

沒有一件假貨是我們生產的,沒有一件假貨我們不想讓他們下架。廣東賣假貨的人,在香港時代廣場給我馬雲設了四天靈堂。我們有很多理由埋怨,有很多委屈。比如說,實名認證的銀行卡是花錢從銀行買出來的,線下工廠就在工商局的眼皮底下,在別的平臺談妥,在淘寶上用一個補郵費鏈接完成交易,這些看起來都不是我們的責任,但是我們今天必須把這個責任承擔起來。

因為我們既然看到了問題,而且我們看得最透徹,並且我們有全世界最好的打假大數據分析工程師,有全世界最好的知識產權專家,我們不做打假國家隊,誰做打假國家隊?

我們不要在乎這個事情是你幹的還是我幹的,只要是假的,我們一查到底、追究到底。我們要讓一個有信用的人,有知識創新的人成功起來。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今天賣假、造假、制假的人,並不想一輩子這樣下去,他們是由於原來的商業模式、由於原來的商業環境,選擇了這條錯誤的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讓誠信等於財富,創新等於財富,今天我們要打擊的絕大部分人,都願意走到正道上來。

這是一場與人性的陰暗面的長期鬥爭

假貨就像病菌存在周圍的空氣里,跟假貨的鬥爭,就是跟人性的陰暗面做鬥爭,這是一場永久性的戰爭。我們不會因為害怕病菌而拒絕空氣,也不能因此就放棄跟病菌作戰的努力。

假貨是人性的貪婪所致,這是人類永遠無法徹底解決的一個戰爭,因為人總是希望快速發財,人總是希望不付出代價就能發財,人性本身就有這些東西在里面。但是我們要倡導那些誠信的人發展起來,倡導那些努力的人成功。支付寶有今天,就是阿里巴巴在那時候讓誠信的人先富起來,支付寶讓信用等於財富。

今天在座的每個人,要把那些不守信、剽竊別人、做假貨、炒作信用的人,堅決清理出去、繩之以法。我相信假貨的鬥爭,事實上是人性的鬥爭,我們每年要進步,但是未必在2016年和2017年能夠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如果我們今天不去努力,不這麽往前設定好明確的KPI、用最好的資源,我擔心最後還是一事無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36

歷經15個月品牌混亂,360手機在洗牌期還有幾分勝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14/154690.shtml

導讀 : 幾經波折的奇酷品牌,如今究竟勝算幾何?

奇酷誕生8個月,這家由奇虎和酷派各取一字命名的新近手機品牌如今真的有些“騎虎難下”。

奇酷誕生,源於奇虎與酷派的牽手。2014年12月,奇虎向酷派投資4億美元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奇虎獲新公司45%股權。之後劇情反轉,樂視21.8億元入股酷派,周鴻祎腹背受敵。最終奇虎勝利迫使酷派持股比例下降到25%,奇酷終入奇虎360懷抱。

幾經波折後,周鴻祎終於再入手機戰場。至於周鴻祎為何拼死也要再戰手機,這里我們不做過多贅述,今天我們只談競爭愈發激烈的情況下,360手機究竟勝算幾何。

多舛“奇酷”

今年1月,周鴻祎在360手機奇酷旗艦極客版發布會上宣布,360將啟用“360手機”作為整體手機業務的運營品牌,而誕生不到一年的奇酷和並購而來的大神將作為子品牌存在。

用周鴻祎自己的話說,“過去談起奇酷,因為缺乏知名度,所以還得用360為它背書叫360奇酷,但名字太長了,360奇酷旗艦版,從品牌傳播來說也不利。後來準備把所有的品牌統一,回到360品牌。”

周鴻祎為什麽要改名?這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從表面來看,“奇酷”沒有完成應該完成的市場任務,品牌認知度低還需要360為其背書。但換個角度想,“奇酷”在運營時合資公司的大股東酷派在哪里?

根據雙方合作協議,360提供移動應用開發和網絡營銷,而酷派則在智能手機設計、制造、供應鏈管理,以及售後服務方面,雙方以“大神”品牌銷售智能手機。所以,實際上當時合資公司並沒有“奇酷”,最初是以“大神”為主品牌。

那麽,周鴻祎為什麽要做“奇酷”?奇酷品牌於去年5月發布,8月推出新機,按照合作時間順序,從2014年12月到2015年5月,這期間雙方還是 以“大神”為主,之後奇酷誕生,大神由主品牌和中高端直接降為次品牌和千元機。這中間實際上是周鴻祎對合資公司實際控制權的一個爭奪過程。

酷派分割“大神”只是一個雞蛋分籃放的試驗性策略,而360卻不是。360是帶著希望和決心重新殺入手機市場,雙方理念勢必會有所沖突。換句話說,一個創業者另一個是公務員。當中也有周鴻祎下調大神售價而導致雙方團隊不快的傳聞,側面證實了團隊不合。

理念沖突促使周鴻祎務必要拿到奇酷控制權,所以“奇酷”品牌的誕生更像是一個信號。至於後來樂視入股酷派,也只是意外加速了周鴻祎的“奪權”進程,即使沒有樂視,相信周鴻祎也要想辦法控股合資公司。

話題再回到“360手機”,這一次的更名實際也是一個過渡,奇酷品牌市場表現不及預期是導火索,深層次原因在於周鴻祎徹底控股奇酷後,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做手機,那麽此時還有比360更好的品牌麽?顯然是沒有。

所以,歷經近15個月時間,周鴻祎在手機市場的二進宮終於步入正軌。

品牌混亂只是冰山一角

結束長達15個月的品牌混亂期之後,360手機看似要走上正軌,但對於360來說這是否意味著會迎來一個爆發式增長呢?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作為後入者,360手機原本應有的品牌優勢並沒有被正確使用,也就是說,缺乏核心競爭力。

回顧360成長歷史,不難發現“安全”和“免費”是促使其成長為一個互聯網巨頭的兩個核心關鍵詞,360安全衛士、360安全瀏覽器等成功產品均為免費。但在智能手機市場,免費現階段不可能實現,而“安全”也被360忽視了。

尤其是在安全性不佳的Android平臺,用戶的移動支付、帳號密碼都存在被盜風險,360如果從一開始就主打“安全”牌,這會是其他手機廠商無法抄襲也不具備的品牌和技術壁壘。

但360並沒有這樣做,而是落入了主流的競爭套路,與競品在配置、價格上PK,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它的品牌推廣。

這也導致360手機沒有像小米當初一樣,迅速準確的找到切入點。小米的成功源於“性價比”,與之後華為主打商務、OPPO主打續航一樣,手機廠商都在努力尋找自己的功能特點和品牌調性,而360手機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找到。

360手機眼下正處於這樣一個困境當中,產品和品牌都缺乏獨特的功能和調性,在消費者心中沒有形成固有概念。不過,周鴻祎往往不會按套路出牌。去年在360手機上推出的雙微信和紅包提醒功能廣受歡迎,如果未來能夠繼續在這上面做好工作,360手機的突破點想必並不難找。

殺招何在?

從上文來看,360手機浪費了15個月的品牌塑造期,也沒有合理利用自己長年積累下來的“安全”金字招牌,那麽對其而言能做的還有哪些?

1 千元機市場

去年360在千元機市場的幾番降價導致銷量小幅提升,不過千元機市場利潤稀薄,屬於賠本賺吆喝。千元機的作用有兩點:其一迅速走量,擴大市場份額;其二,淘汰競爭對手。對於360來說,顯而易見第一點更適合它。

不過也不要忘記,千元機屬於利潤換銷量,甚至還會虧損。360今年在千元機市場的動作不會太大,原因在於無法負擔虧損。媒體報道,360集團私有化進程已至關鍵時刻,各方條件都已滿足只待年底退市,並且為籌集資金完成私有化360已將總部大樓和部分商標作為抵押。

所以,在私有化這個檔口360集團不太可能再讓手機業務出現巨額虧損,以千元機搶市場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不太適合現在進行。

2 拓展線下渠道

從2015年下半年至今,手機行業有一個明顯的風向標就是線下渠道重新得到重視。小米開始進駐蘇寧並且小米之家也成為銷售門店、華為實施“千縣計劃”,線下渠道再次成為手機銷量的有力保證。

360去年10月也曾推出一項超級合夥人計劃,意圖借助利益捆綁代理商拓展線下渠道,不過從宣布至今一直未見360公布任何新動向,計劃進行如何外 界不得而知。不過,有趣的是近期奇酷總裁祝浩芳卻暗示將與天貓有所動作,看來360手機今年還要繼續走成本更低的線上渠道,對於線下還未做好準備。

3 穩定中高端市場

任誰都能看出來現在國產手機廠商已經開始向高端市場進發,華為、vivo、魅族、小米均是如此。360手機去年推出的奇酷旗艦版也定在了2999元的高位,雖然反響一般,但這確實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在高端市場,拋開蘋果、三星不談,國產廠商中華為、魅族、OPPO、vivo是目前比較成功的幾個品牌,這幾家廠商資質更老、產品更紮實,並且品牌也得到了認可。對360來說,與其在高端市場硬碰硬,不如先嘗試在中高端市場站穩腳跟。

按照目前360手機的產品布局,1500元和2500元是比較理想的價位。3月21號即將發布的360手機f4預計會是一部中端機型,而傳聞中搭載高通驍龍820的旗艦定在2500元上下比較合理。

在整體市場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手機廠商2015年其實已經在縮減成本,魅族裁員、一加關閉線下體驗店、錘子代工廠中天信倒閉等等,尤其是最近又爆出大可樂倒閉的消息,都預示出手機市場已經進入到最後的洗牌階段,資本已成為手機廠商活下去的重要支柱。

樂視移動、錘子科技先後完成融資,努比亞引入蘇寧作為戰略投資人等,無疑都是廠商們存糧過冬的一個征兆。在此情況下,缺乏品牌、渠道以及資金支持的360手機,明天是否會更好,答案不言而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