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参加谢瑞麟股东会有感:找不到不看好的理由 天高云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7715b0100lk5k.html

  前几天去香港参加了谢瑞麟(417.hk)的周年股东会。

    就在公司红磡的总部会议室,不是在酒店。费用节省了,当然是我们股东所乐见。进门时,见有旅行团进公司参观购物,公司有专门的导购小姐讲解(不过不是大家 想象的身材曼妙的模特小姐,而是穿着普通工作西服的矮个大姐)。股东会提供一点蛋糕和纸盒装柠檬茶(在深圳卖不到一块钱),每位股东的纪念品是一把遮阳 伞。

    简单议程过后,和副主席黄生聊了10几分钟,了解了我关心的几个问题:

    一是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低于六福和周生生的问题,主要是产品结构原因。公司的存货周转在180天左右,属于正常,提升空间不大;二是开店速度问题,今年预计 新开20-25家谢瑞麟品牌店(全部自营),和10家左右saxx品牌店;出乎我意料的是saxx品牌毛利率甚至更高。开店速度也不打算再提高,因为财务 还是要保持稳健。公司的思路不是做最大的公司,是做最赚钱的公司。三是扩张中的人力资源建设问题。黄生说这个没有问题。基本和我的预期一致,因为人员和培 训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况且是成熟产业。

    公司目前管理到位,发展策略正确,大陆市场前景广阔。消费行业受经济危机影响不大,尤其主要面对大陆内需市场。估值10倍PE左右。品牌价值暂无法估计。

    作为中长期投资来说,找不到不看好的理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63

转:永远的警钟---伟大投机家的辉煌一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7715b0100h8cq.html

天高点评:能够坚持到56岁才破产,63岁才自杀,Jesse Livermore不愧为史上最杰出的投机家。
 
    杰西.利物莫(Jesse Livermore)是美国最伟大的投机家,即使那么伟大,最终也难逃悲惨的宿命,破产与自杀。恐惧与贪婪是背在股市上的两把利剑,她时刻在斩杀超越红线的大胆者与胆小鬼。

 

1877年7月26日,杰西.利物莫(Jesse Livermore)生于麻州,家境穷困,父亲在新英格兰与天争地,务农为生。生活现状不能满足年幼的杰西。父亲要他辍学,子承父业,才十四岁的他,毅然离家远走高飞。他启程前往波士顿,口袋里只装着母亲给的几块钱。他在潘伟伯公司(Payne Webber)找到一份抄黑板的差事,工资微薄,每个星期才领六美元。潘伟伯雇有行情收报员,坐在营业厅,行情收报机的股票报价一进来,就得尽快扯开嗓门大喊。利物莫的新工作,是一听到报价喊出,赶紧将数字抄写在大黑板上。黑板盖满了这家经纪公司的整个墙面。


利物莫在学校数学本来就很好,华尔街的报价行情,正好投其所好,尽可发挥所长。他天赋异禀,数字过目不忘,有如相片般牢记脑海里。 其实,小时候在学校,他一年就念完三年的数学课程。他趁在潘伟伯上班之便,记住各种股票的价格和代号。他像渴马奔泉般,贪婪地研读行情,全神贯注紧盯着报 价纸带。他也开始作笔记,把抄黑板时抄到的数字记下来,而且很快就发现,里面有一些型态跃然纸上。他在像日记般的笔记簿里记下几千笔价格变动,埋首研读它 们,寻找那些特殊的型态。由此可见,利物莫才十五岁,已经十分认真地研究股票型态和价格变化。「在职训练」让他亲眼目睹股市里面的交投活动,以及人们如何参与市场。他注意到,大部分人的行为举止乱无章法,不照一定的规则或既定的计划去做,也不肯下工夫研究股市和它的走势,所以投资股市稳赔不赚。


他的第一笔交易,是和朋友一起做的。他们凑了五美元,买百灵顿(Burlington)的股票,因为利物莫的朋友认为这支股票会涨。他们在一家空壳证券商 (bucket shop,译注:空壳证券商是指不诚实且未登记的证券经纪商,利用客户的资金,投机性买卖股票和商品,或者接受客户下单买卖,却未透过交易所进行交易)下 单买卖。空壳证券商很适合拿小钱去投机。投机客基本上是赌股价下一步往哪里走。也就是说,这是非常短线的操作。你也不必真的拥有股票,才能放手一搏,但是 万一股价走势对你不利,赔掉10%之后,你会遭到断头的噩运。这等于是实施10%保证金的规定。利物莫因此养成习惯,在操作生涯的大部分时候,恪遵严格的认赔出场守则。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累积,他更上一层楼,能在损失不到10%的时候,就断然认赔出场。  
    投资百灵顿之前,利物莫查了他的笔记簿,看了它最近的交易型态,相信价格一定上涨。所以说,他在十五岁的时候第一次买卖股票,而且最后分到3o12美元的利润。


他继续在空壳证券商交易。十六岁时,靠交易股票赚到的钱,已经多于潘伟伯给他的工资。等到赚进一千美元,他辞掉工作,全心全力在空壳证券商交易股票。


利物莫赚进很多钱,损害到空壳证券商的利润,二十岁那年,波士顿和纽约两地的空壳证券商都下达禁足令,不准他进场买卖(但他依然来回涉足两地的空壳证券商,如果在某座城市被发现,就跳到另一座城市去操作)。由于操作十分成功,有人称他是「拼命三郎」(The Boy Plunger)。空壳证券商不想和他扯上关系,更不希望看到他用赢钱的操作手法,从他们的号子不断把钱掏走。


利物莫踌躇满志,决定前往纽约,操作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挂牌交易的股票。毕竟,那里是群英荟萃之地,他准备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一试身手。他选了一家经纪公司开立账户,用2,500美元当本 钱。以前在空壳证券商操作股票,账户里的资金一度高达一万美元。好不容易赚来的利润慢慢赔掉,利物莫尝到苦头,终于晓得操作不见得一直那么容易。因此,他 开始分析自己犯下哪些错误,造成亏损。详细分析过去的错误,成了利物莫日后十分重要的成功特质。这也是他最佳的学习工具之一。


详细分析过去犯下的错误,是利物莫十分重要的成功特质
利物莫在第一阶段的分析期间,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他性子急,老是认为非进场操作不可。急性子到了市场,往往一时冲动就操作,却很少能够获利。他因为这个错误,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是直到今天,许多交易人还在犯相同的错误。


利物莫并没有在纽约扬名立万。六个月内,不但赔个精光,还向经纪公司告贷500美元。他带着这笔钱重作回到空壳证券商捞取赌本。他发现,空壳证券商一向立 即报价,纽约则延后报价。他那时的作法,是根据实时报价,迅速交易。两天后,他抱着2,800美元回到纽约,并将500美元还给经纪公司。


不过,回到纽约后,他发现操作起来还是比他想象困难得多,依旧只能勉强打平,只好最后一次重回空壳证券商。利物莫掩饰身分进场操作,账户里面的钱果然很快增加到一万美元。就在这个时候,空壳证券商的老板终于又逮到他,永远禁止他进门。


1901年,股市展开强劲的多头行情,利物莫在纽约操作纽约证交所挂牌的股票,作多北太平洋(Northern Pacific)公司的股票,一万美元转眼间变成五万美元。接着,他认为股市就要短暂回档,于是建立两个空头部位(先向经纪商借股票卖出,再以较低的价格 买回,赚取其中的差价),想不到已经到手的利润很快全吐了回去。这两笔操作虽然赔钱,但他原来的看法是对的,可惜因为成交量庞大,造成延误,股价一反转, 马上就赔钱。

 

这次的经验,让他体会到在纽约证交所执行非常短线的交易十分困难。利物莫晓得,组织化的交易,过程比较复杂,不同于空壳证券商实时进行的交易环境,所以必 须学习如何适应。1901年春,利物莫再次赔个精光。不久,他发现一家交易混合式证券、新开张的空壳证券商。他想,进场交易这些混合式证券,也许很快又能 捞到一笔本钱。前后约一年的时间内,他真的赚进不少,直到也被这些空壳证券商发现,并且谢绝往来。利物莫一而再,再而三赔损,这教会他一件事:人必须赔上白花花的银子,才会弄懂市场的运作方式。为了成功,他不到黄河心不死,并且继续从本身的错误和经验中学习。


这个时候,他也发现了时间要素。股票交易的时间要素,是指操作时务必保持耐性,时日一久,一定有所获。这 和人生中大部分的努力没有两样。它的另一层意思,是指了解股票是怎么交易的。空壳证券商的时间要素非常短暂且紧迫,因为它们的设立和经营方式,赌博成分比 较浓厚。纽约证交所的时间要素,则延迟较多,不是立即成交。另外,在纽约证交所买进股票,真的就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纽约证交所的运作方式和空壳证券商的 经营方式,有时间上的差异,所以市场参与者必须对未来的时间做出更多的反应。这便需要保持耐性。多年后,耐性成了利物莫的一大特质,好几次操作更因此而大赚特赚。时间要素也向他证明:股票投机成功之路,得走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市场参与者不会一夕致富。


交易股票务必保持耐性,时间一久,定有所获。
他对这件事深信不疑,因为他手上的资金,已经上下来回好几趟。年纪轻轻,他已经创下多项纪录。十五岁那年,他赚到第一个一千美元。不到二十一岁,赚进第一 个一万美元。账户里的资金,曾经上升到五万美元,两天后,又全部还给了市场。他尝尽市场上的酸甜苦辣,却依然锲而不舍,因为他知道得很清楚,他将靠市场过 生活。


就在此时,利物莫定义了一件事。他把事前分析市场动向的行为,定义为赌博。尤其分析市场将往哪里走,是很难做到的事,而且他发现机率对散户交易人不利。他 把「投机」定义为能够保持耐性,而且只在市场状况发出适合投机的信号时才有所动作。他很早就不断学习超群出众所需的新技能,也严以律己、坚持不懈,时时改 进本身的操作守则。


这时的利物莫,称不上是专家。他听信别人所说的话和他们所谓的「小道消息」。他的操作次数也太过频繁。他犯下的另一个错误,是太早获利了结,尤其是在多头市场中。这段时期,他也发现大盘的重要性,认清和了解市场整体的表现,以及大盘如何影响大部分的股票,是很重要的事情。他必须学习如何解读市场目前的所作所为,以及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而不是尝试去预测它将来会做出什么事。


早年的利物莫懂得不断学习。他发现,在股票市场中失去耐性,是一个人所能犯的最大错误之一。经由经验,他学会对自己的判断信之不疑。他用心观察,所以对自己的判断满怀信心,也不会因为市场经常发生的小波动而分心。

 

经验日积月累,他的策略开始开花结果,到了三十岁,操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这时,他发展出试探性操作策略(probing strategy,本章后面会谈得更详细)。另一个他实行的重要策略,则是金字塔操作策略(pyramiding strategy)。金字塔操作策略,也是本书介绍的其它所有杰出交易人遵循不悖的重要操作守则。金字塔操作法是指在股票上涨途中加码经营。不妨想象,这 套策略在当时听起来多么背离常理,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要买到便宜货,应该逢低承接,而不是愈买愈高才对。利物莫的想法却不同,他认为,最近买进的股票, 如果走势证明你是对的,放手买进更多,这个观念会使你得到的报酬锦上添花。利物莫发现,观察一支股票的价格走势而买进之后,如果价格继续上涨,那么从股价 的走势,能够证明他做对了决定。做了正确的决定,这件事获得证实,足以证明他应该继续买进更多的股票。锦上添花的效果,会使股票投资利益更上一层楼。


1906年底,市场的上升趋势难以继续维持,利物莫于是将试探性操作策略和金字塔操作策略用在放空上,随着价格下跌,空头部位的规模愈来愈大。1907年的空头市场初期阶段,他的放空操作获利十分可观,不到三十一岁,已经当上百万富翁。


利物莫看准了1907年的崩盘,10月24日轧平和回补空头部位,一天之内就赚进300万美元。1907年10月,当时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家摩根(JoPo Morgan)注入必要的流动性到市场,维持市场继续运转不坠,把华尔街从近乎崩溃边缘拯救回来。摩根甚至亲自直接向利物莫致意,请他停止放空。连大名鼎鼎的摩根,也承认利物莫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力量,可见利物莫在华尔街的声名和影响力之一斑。


华尔街大空头
到这个时候,利物莫确实成了华尔街上的知名人物。新富利物莫发现,大钱要靠市场大波动来赚取。他的空头部位在1907年的股市崩盘大捞一票,因此赢得「华尔街大空头」(The Great Bear of Wall Street)的称号。在那些赚钱的年头里,利物莫一再表示,他相信股市分析必须一做再做,永不止息;这是操作成功缺之不可的要素。


成功操作股票不可或缺的有利要素:永不止息地做股市分析。
征服股票市场之后,利物莫也挥军直击商品期货市场(commodities market)。他和当时人称棉花大王的帕西.托马斯(Percy Thomas)搭上线。不过,利物莫开始和托马斯往来时,托马斯已经因为几次操作不顺,失去所有的财富。不幸利物莫这时的耳朵是用棉花做,因为他看重托马 斯以前操作得很成功,仍然被视为棉花界的传奇人物。托马斯说服利物莫建立棉花部位。利物莫很快就发现,他的棉花多头部位损失惨重。这次棉花交易,赔掉以前 获利交易赚进的几百万美元,主要原因是他打破了早年花很多时间好不容易发展出来的许多市场操作守则。


利物莫违反了独自操作,不轻易听信他人之言的守则。他也违背迅速认赔出场的守则,继续死抱赔钱的部位。这次的经验,令他情绪激昂,为了把钱捞回来,不顾一切拼命操作,结果赔得更惨。利物莫现在深陷债务之中,债权人多达好几位。他意气更为消沉,开始失去信心,而这种心理状态,是股票交易人的杀手。


利物莫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操作才恢复获利。从1910年到1914年,市场大致平中带软(1914年8月到12月中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市场关闭)。 这时利物莫已经一文不名,抑郁寡欢,积欠债权人100万美元以上。再说,这些平软的年头里,市场也缺乏大好机会。为了让头脑冷静下来,蓄积重回游戏场的实 力,1914年他决定宣告破产。不过,他的运气还是相当背。1915年,处于战时的市场涨势中,一家经纪商借他五百股,价格不限。六个星期的时间内,他什 么事情也没做,只顾着研究市场和观察行情。他注意到,股票会建立起某些标准价位(par level)。这个古老的操作原则,其实他在空壳证券商操作时曾经用过。所谓标准价位,是指一支股票站上每股100美元或200美元等整数数字后,继续上 涨的可能性很高。


他以98美元的价格买进伯利恒钢铁(Bethlehem Steel),看着它涨上100美元后继续上扬。价格涨到每股114美元,再买500股。隔天价格升抵145美元,他出脱手中持有的1,000股股票,获 利5万美元。这笔交易有助于他恢复信心,促使他再次遵循自己的操作守则。账户里的资金一度达到50万美元,1915年结束时还剩15万美元。


1916年底,利物莫开始放空。市场很快就转为下滑。当时非常有名的「泄密案」爆发,传说威尔逊总统即将向德国人提出和平计划,导致许多领先股作头反转。 华尔街认为这是利空消息,因为会伤害战时供应物资给外国的经济荣景。利物莫的朋友巴鲁克(Bernard Baruch;第二章的主角)也在市场放空,据说靠泄密案赚进300万美元。国会成立一个委员会,调查泄密案,传唤巴鲁克和利物莫作证。巴鲁克坦承那段期 间,他的空头部位获利47万美元,但坚决表示,绝不是靠预先取得传言中的信息。不过,纽约证交所还是颁订一条新规定,不准依赖泄密信息进行交易。当然了, 这条规定很难执行,却由此可见利物莫和巴鲁克当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利物莫则表示,1916年股市上涨期间他作多,稍后几个月市场重挫时放空,合计赚进约 300万美元。1917年4月6日,美国卷进第一次世界大战。利物莫在市场上多次操作都告捷,开始偿还以前积欠的所有债务。不过,从法律面来说,1914 年声请破产后,他其实免除了偿债的义务。四十岁那年,他也设立一个信托账户,确保自己不会再次破产。

 

声誉再起
1917年,利物莫恢复了在华尔街的显赫声誉。1917年5月13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说:「华尔街浮夸不实的交易人退场:目前的投机客和以前煽风 点火的市场炒手比起来,更像是学生和经济学家。」这篇文章特别提到利物莫和巴鲁克,并且进一步点明他们是市场大户,也是华尔街上深具影响力和成功的股票交 易人。


1920年代,利物莫认为,经验是在市场上继续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他身为华尔街最优秀和最成功交易人之一的声誉与日俱隆。他实现了美国人的梦想,因为遵循本身的操作守则而积金累玉。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市场上的学生,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学习。


利物莫深信,没人能够精通市场。经验是在市场上继续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大约这个时候,他开始认知到,发掘市场强大走势中的真正领先股,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持续研究领先股如何脱颖而出,并且绽现强劲的涨势。他下工夫研究行 情,提升自己对市场如何运作的认识,进而改善他的行业领先股方法。他发现,市场每次发动新的强劲上升趋势,通常会因为浓厚的获利预期心理,而在新的领先行 业中,制造这些新的领先股。他因此一再见到基本面对市场和股价走势十分重要。他也发现,同一股群中的若干股票倾向于齐上齐下,以及领先股群倾向于与大盘亦 步亦趋。这些发现,对于他在1929年股市大崩盘中登上更高的巅峰大有帮助。

 

从1928年冬到1929年春,多头市场全力奔驰。利物莫一路作多,获利可观。他接着开始留意市场的头部是否将形成。1929年夏初,他轧平所有的多头部 位,改为逢涨必卖。他也认为市场已经涨过头。他看到市场大涨之后,开始出现横向移动的交易型态,一改原来的激升走势。他开始往空方派出探子,探查情势。


利物莫的试探性操作策略,是在操作之初先建立小部位。如果操作顺利,只要走势往他预期的方向行进,就继续加码买进(或者放空)更多的股票,这即是他的金字塔操作策略。他总是在价格上涨途中,执行逢高摊平操作,而不是下跌时逢低摊平(averaging down)。逢低摊平的操作方法,在他那个时代,以及现在大部分时候,都是比较多人使用的方法。他会向许多不同的营业员下单,以免行踪被华尔街发现,因为金融圈内不少人对他的操作力量和名声很感兴趣。

 

试探性操作策略如果开始建功,利物莫就能确定市场正要反转向下,因为价格已经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上涨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是本书所有杰出交易人运用的重要技巧之一。当一切事情看起来美好得无以复加的时候,他们总会留意市场中的蛛丝马迹,藉以分析是不是就要变盘。


1929年,市场早就发出崩盘在即的许多信号。那时的领先股已经停止再创新高价,走势迟滞不前。「聪明钱」开始逢高抛售。几乎每个人都用10%的保证金买了股票,而且认为自己早就成了股市专家,逢人就高谈阔论股票经。这种热过头的现象,正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告诉我们:当每一个人都投入股市,就再也找不到更多的买盘力道,能将市场推得更高。


1929年10月,市场终于崩盘时,利物莫坐拥几个月来陆续建立的庞大空头部位。这些空头部位一经回补,数百万美元的利润应声落袋。许多人因为无力补缴保 证金而遭断头,据称也有不少人从办公大楼跳楼自杀,利物莫却大有斩获,获利之高,为历年来难得一见。事实上,由于以前的「华尔街大空头」盛名之累,许多人 怪罪他造成股市崩盘,更有人因为失去曾经拥有的一切,扬言取他性命。崩盘后不久,《纽约时报》甚至刊出一篇文章,标题是「利物莫据称带领一群人狂卖高价证 券……」。

 

 股市崩盘后,国会通过「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成立证券管理委员会(Securities Exchange Commission),希望藉全面改革股票交易法规,把稳定和秩序带进市场。纵使如此,利物莫得到的结论是,他不必改变自己的操作守则,因为人性根本不会改变,而左右股票市场最后的力量,正是人性。


虽然利物莫靠放空赚了好几百万美元(例如1929年),但是放空股票,要取得优异的成绩,通常比较困难,因为承受的潜在亏损无限大。股票可以一直涨上去, 但最多只能跌到零。放空操作要成功,也必须用更强的力量去控制你的情绪,而且反应必须更为快速才行,因为价格下跌的驱动力量是恐惧,价格上涨的驱动力量则 是希望。由于恐惧激起的反应比希望快,所以你必须能够因应市场整体心理面更快的变化。


利物莫虽然赚得巨额财富,终其一生,却得面对许多私人问题带来的挑战。他历经婚姻不谐、离婚、其它的家庭问题,心如死灰,形如槁木。1930年代,他在操 作上的收获,不如从前,因此对自己遭遇的问题更加灰心丧意。1934年,他再度申请破产,市场上传称,他失去仅仅五年前赚进的财富。从他因为私人生活问题 而致心灰意冷,可以看出保持心绪平衡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持续获利,并且避免犯下代价惨重的错误。利物莫后来的种种表现,和他如日中天、誉满 华尔街时,严以律己的生活风格大相径庭。

 

成功纪实
 
1939年底,他决定写一本书,谈他的操作策略。1940年3月,利物莫所著《股票作手杰西.利物莫操盘术》(How to Trade in Stocks,中文版由寰宇出版)一书出版。这本书卖得并不好,主要是因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挥之不去,人们对股票市场兴趣缺乏。但是这本原创性的著作,对所有渴望有所成的交易人,都是必读好书。
新书出版后才几个月,1940年11月28日,陷入深度抑郁症的利物莫举枪自尽,立时身亡。


在利物莫眼里,股票市场是世界上最巨大、最复杂的挑战。他最渴望和最大的乐趣,是把华尔街的这场游戏玩得出神入化。利物莫相信股票投机不只是纯粹的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许多人认为利物莫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股票交易人。艾德温.拉斐尔(Edwin Lefevre)1923年出版的投资经典之作《股票作手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以小说体的形式,记述利物莫的一生。直到今天,《股票作手回忆录》仍是最多人阅读和极力推荐的投资著作之一。理查德.怀科夫(Richard Wyckoff)写了一本小书,书名叫《利物莫的股票操作方法》(Jesse Livermore's Methods of Trading in Stocks),详述利物莫许多独特的操作策略。多年来,谈利物莫的其它文章和书籍不胜枚举,这个人传奇性的一生,时至今日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利物莫以他的独到创见,发掘在股票市场行得通和行不通的作法,为无数交易人指出一条明路。他孑然一身,注重私密,个人的操作和纪录,不对外揭露。他为人所 不敢为,率先买进价格屡创新高和突破阻力点的股票。反观一般人则相信,买得愈低、愈便宜愈好。利物莫常说:每次违背自己的守则,他一定赔钱;遵循守则,就 一定赚钱。他投入无数的心力,分析市场和研究投机理论。生活上,则律己甚严,要求时时都能有登峰造极的表现。他犯过大部分人在市场都会犯的所有错误,但是 他不但从中学习,更埋首阅读报价行情和研究市场,持续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


多年来,他常被引用的一句名言是:「华尔街不曾变过。口袋变了,股票变了,华尔街却从来没变,因为人性没变。」这句话点出了心理因素在市场上的重要性。他相信,由于希望、恐惧、贪婪和无知,人在市场中的行为和反应方式始终如一。这是无数的股票型态一再重复出现的原因。


利物莫也相信,股市是最难取得成功的地方之一,因为这里牵涉到许多人和许多人性。这是很难一展所长的地方,因为控制和克服人性十分困难。利物莫对市场的心理层面非常感兴趣,曾经去上心理学课程,所花心血不亚于研究证券。从研读这些课程,可以看出利物莫十分热中于了解市场的每一个层面,即使大部分人可能不认为那些领域和证券业搭得上边。利物莫愿意掌握每一个机会,去改善他的操作技巧。


从1892年到1940年,利物莫积极参与股票操作长达四十八年。这么多年的经验,度过无数次的兴衰起伏、破产、惊人的财富,他发展出几套操作获利的策略。


Jesse Livermore大事记
1877年7月26日,Jesse Livermore出生于Massachusetts.
1891年,14岁,在Paine Weber stockbroking offices工作,
15岁,第一次投机获利$3.12美元
15岁,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000美元
20岁,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0,000美元
21岁,搬到纽约,开始在NYSE交易
22岁,亏掉全部资金,不得不带着借来的$500回到对赌行中.
1901年5月9日,23岁,获利$50,000,但是又都输光

1902年,25岁,重新获得成功
1906年春天,29岁, 在对太平洋铁路股票放空中获利$250,000
1906年夏天,29岁, 听信了Ed Harding的消息,而亏损$40,000
1907年10月24日,30岁,Livermore在市场崩溃中放空,赚到人生中第一个一百万美金.
1908年,31岁,Livermore听信了棉花大王Percy Thomas的建议,在棉花投机中失利。

1915年,38岁,在交易中获利$145,000.
1916年,39岁,投机技巧日趋成熟,获利 $3 million .
1917年,40岁,Livermore获利$1.5 million profit 并还清1914年的欠债。他给整个家庭购买了$800,000的信托养老基金. He also puts money into trusts for his wife and son.
1922年,45岁, Edwin Lefèvre写出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一书,成为最经典的投资作品.
1924年,47岁,在小麦中获利$3百万 .
1929年,52岁,达到顶峰,在1929年股市大崩盘中获利$1亿美元.
1934年,56岁,Jesse Livermore破产了,但是没有人知道怎么回事.不过因为信托养老基金,他并没有陷入贫穷.他与妻子到欧洲旅游了20个月。
1939年,62岁,Jesse Livermore写了唯一作品:如何在股市中交易
1940年11月28日,63岁,Jesse Livermore自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64

中產自保法 yc

http://hk.myblog.yahoo.com/yccft/article?mid=7297

一段時間無update個blog,原因是最近沉迷於玩 i Pad Apps,上個星期亦接受了明報訪問介紹我這個打工仔的整餅方法,幾日前菲律賓的『特蠢部隊』協助殺害香港人質又另我義憤填胸,無言以對 >︹<  。。。

還是說回今天的主題,現今香港社會已是
M 型社會,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發達容易打工難,中產收入永遠追不上支出,表面上是中產,實際上已跌入下流變得越嚟越窮。幾年前在日本讀書時,曰本媒體也時常報導這一社會現象,很多曰本人都自認是中產,但卻是「日光族」,「月光族」每月清,旅行也只是國內温泉旅館的一泊二食,國外旅行是夢想。最近看有線money cafe 其中一集講到M型社會中產自保的方法,就是『要有窮人的生活習慣,有富人的投資行為,減開支以收入作投資,累積財富』,這方法不就是我堅持的生活方式嗎!

前篇「Dream Bigger Work Harder」有blog 友問我怎樣18年供完4層樓,這些都是塵年往事,現時香港環境未必apply 到,不過都估且紀錄下來當故仔給大家打打氣:

  1. 我 中學會考成績麻麻,讀咗一年中六之後便入了浸會讀Econ,期間重考會考攞返幾個credit,就靠這幾個credit在浸會second year 時考入政府student grade,2年之後pass咗專業文憑試,23歲才正式成為政府公務員。開始工作時要還政府grant loan儲唔到錢, 5年之後86年才買入第一層樓,原因是渴望獨立想自己一個人住。 第一層樓是400呎單幢2手樓在西環高街,價錢大旣40萬,我記得當時首期都唔夠,要問家人借,收樓之後將層樓出租,將租金還比家人,而自己就用 salary供樓,開始收租這一個自己的事業。
  2. 租客住了年幾之後搬走,我便正式搬離屋企開始一個人自由自在地生活。直至91年re-mortgage 層高街買入海怡866呎和太太一齊供,而高街則放租。
  3. 96 年香港樓市刺熱,每個人都相信樓市係唔會冧嘅,我亦將我幾年來儲的錢8成按揭買入西環高雅閣423呎228萬,當時銀行無信貨資料庫,所以我可以供 over 50% salary,手頭上hold住3層供緊嘅樓,好彩高雅閣收返1萬蚊租幫補吓。期後樓市爆破高雅閣變負資產租金亦下調至7500蚊,我每月都要 subsidize高雅閣幾千蚊供死會,苦個dee dee 。
  4. 01年香港樓市一潭死水,行過中環soho區看見招紙說永利大厦有銀主 盤405呎105萬,期時海怡剛好供滿10年還了大部份本金(當時樓宇按揭 normal 做15年,我做2星期還款,around13年幾已供完),我於是re-mortgage海怡,7成按揭買入永利,再將佢出租收9500蚊租,當時舊高街 已供完,手頭上hold 4層樓3層供緊。
  5. 02年香港人好喜歡買大陸樓,樟木頭,雅居樂,祈福新邨等,我則喜歡深圳華僑城附近的深圳灣畔花園,交通便利得多,800呎49萬超值,但比起當時其他大陸樓已偏貴,需然樓價平但我都有做按揭供3千蚊到。
  6. 04年香港樓價從03年最低位回穩,我將舊高街賣掉本來想換層細海怡供,期後因聽聞我的職糸可能會納入政府自願退休計劃於是放棄了這念頭,並將錢還掉高雅閣和永利的餘款。
  7. 05 年中用儲蓄還掉深圳樓餘款,4層樓之中只剩海怡outstanding mortgage 60萬。同年8月提早退休獲賠償金加退休金250萬另1萬pension per month,離開政府前我和太太 total income 約5萬5千圓,由於我們已打算往日本讀書,便決定將基地移往深圳家,並將香港3層樓出租total rent 約3萬加我每月pension1萬,total income 4萬但唔需要供樓,可用income 和我未退休前差不多,not to mention 我還有190萬cash (250萬退休金減海怡outstanding mortgage 60萬)。最後個story當然係唔同咗,我無還海怡 60萬並將250萬退休金在5年間買入8層樓整大咗個餅。


這一個階段的現金流可以 roughly break down as follow :

  1. Total 5 層樓的樓價 40萬+139萬+228萬+105萬+49萬 = roughly 560萬。
  2. Total 租金收入 (a) 舊高街92年至04年total 14年 (Rent$5000 x 168 mths = 84萬), (b) 海怡自住 (Rent Nil) (c) 高雅閣 96年至05年退休前止 (Rent $ 8000 x 108 mth = 86 萬4千),永利 01年至05年退休前止 (Rent $9000 x 48 mth  = 43萬2千),深圳灣自住 (Rent Nil)。Total rent = 84萬+86 萬4千+ 43萬2千= 213萬6千 x 70% for deduction of interest, 空租期和維修費等 = roughly 150 萬。
  3. Total 560萬樓價 - 150 萬租 - 賣掉舊高街90萬 = 320萬再減退休前 海怡outstanding mortgage 60萬 = 260 萬 - 這是我18年嚟所投入的資金。260 萬divided by 216 mths = average 1萬2千per month,當然前階段會供少啲,而較後階段的供款和儲蓄已差不多double 這一個amount 。


退 休前供滿4層樓這一個階段其實每個有份安定職業的打工仔都不難做到,供到幾多層就要depends on 你嘅income,要訣是盡量不要在高位入市,買樓收租是長線投資,無必要在高位追貨入市,另外就是堅持買樓收租這種投資方式,不要將儲蓄或re- mortgage返嚟嘅錢投機輸掉。這一個階段好漫長好沈悶,但這是我第二個階段(將250萬退休金在5年間買入8層樓)的foundation。

打工仔致富是沒有捷徑的,祈望投機致富可能會輸得更慘,我有2個同事在97年抄樓最終於都要破產收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65

黑池坐大?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544832

前幾天看東方日報新聞,得知高盛等機構之後,再有大行獲准在港 推出黑池交易平台(Dark Pool),德意志銀行宣布,即時在港推出其在亞洲區的首個黑池交易平台。資料顯示,今年內獲批自動化交易服務(ATS)牌照,最少已包括德銀、野村等, 市場關注黑池愈來愈普及,除令港交所(00388)競爭加劇外,散戶亦可能因為黑池價格透明度低,構成不公平,並且令監管當局難以有效監察市場。

德銀的黑池交易平台名為DBATS,與SuperX一起推出,客戶可通過SuperX接觸多個黑池。德銀在今年三月及四月,已分別在美國及歐洲推出DBATS及SuperX,並計劃繼香港後,在新加坡、日本及澳洲推出這個平台,但目前未有最後時間表。

德銀亞太區股票執行部門主管Mark Davis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客戶要求該行提供更高流通性的渠道執行股票交易,以減少對市場的影響及改善交易執行的效率。

現 時在港營運並提供港股交易服務的黑池約十家,估計其交易佔市場成交總額不足3%。市場消息透露,本港多家大型外資行已提供黑池,例如野村、花旗、高盛、摩 根士丹利、瑞信、美林、Tora等,但活躍程度不同。在港提供港股的黑池交易,與歐美不同, 除要取得ATS牌照外,同時必須要向港交所呈報所有交易,並且繳付印花稅、港交所交易費及證監會交易徵費等交易費用。

根據證監會網站,現時多家大行已取得ATS牌照,單是今年,德銀、野村及Tora等已獲批ATS牌照。市場人士認為,黑池在亞洲有增加趨勢,估計亞太區黑池交易在三年內,會由去年只佔總成交1%,增加至3%。同一時間,黑池普及和一般投資者受到的保障同樣引起關注。

我 貓王以前做過很多有關衍生工具的研究,美國期權市場之所以特別暢旺,那是散戶的功勞,不過這個市場發展的初期,並不如香港的股票期權般,被很多備對認股證 發行商衝擊著,使產品在強烈競爭下遲遲未被活化。事實上,備對認股證與股票期權互相競爭,諷刺的是兩者都港交所的產品,港交所究竟是否有誠意搞活股票期權 成疑?我到不擔心黑池對港期指的競爭,歷史證明沒有散戶的市場炒意不濃,黑池莊家也得要在市場對沖風險,那只是相輔相成的工具吧!與股票期權市場有很大的 分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66

體育用品股-2010年1H業績 - 數字要說話 clcheung

http://hk.myblog.yahoo.com/clcheung2010/article?mid=1854

先看訂單:

訂單按年增幅(%)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第四季

平均

# 1968

匹克體育

30

35

34

31

33

# 1361

361

30

30

23

31

29

# 1368

特步國際

22

20

23

25

23

# 3818

中國動向

16

22

22

23

21

# 2020

安踏體育

18

16

18

25

19

# 2331

李寧

12

15

20

20

17

結果1H業績是:

 

2020

2331

3818

1361

1968

1368

 

營業額 +%

23%

11%

15%

23%

33%

22%

 

1968 and 1368 可信,2020 講少左,其他是吹水,又或是未入賬??

 

再看數據:

RMB

2020

2331

3818

1361

1968

1368

 

營業額(M)

3,453

4,505

2,145

2,574

1,809

2,040

 

年內盈利(M)

760

593

786

558

347

373

 

每股盈利(HKD)

0.35

0.63

0.16

0.31

0.19

0.20

每股派息

0.20

0.25

0.09

0.10

0.07

0.10

派息率

57%

40%

60%

33%

37%

51%

 

每股淨現金(HKD)

1.84

1.32

1.31

1.38

1.18

1.28

 

 

 

 

 

 

 

 

市值(億)

386

273

236

136

120

130

 

股價(HKD)

15.86

23.3

4.23

6.72

5.52

6.09

息率

 

 

 

 

 

 

P/E

22.8

18.4

13.4

10.9

14.7

15.5

P/E (exclude cash)

20.2

17.3

9.2

8.7

11.5

12.3

Reference Price

11.54

24.25

5.39

5.55

4.92

5.16

Change

37.4%

-3.9%

-21.5%

21.1%

12.2%

18.0%

 

2020

2331

3818

1361

1968

1368

毛利率

44%

48%

63%

39%

38%

41%

經營盈利率

26%

18%

44%


# 1198皇朝傢俬 千金撇盡還復來 clcheung

http://hk.myblog.yahoo.com/clcheung2010/article?mid=1811

業績

2009年上半年銷售354M,純利 22M,純利率 6%

2009年下半年銷售334M,純利108M,純利率32%

2010年上半年銷售545M,純利60M ,純利率11%

純利大上大落,原因是 2009年下半年行政開支大跌,十分可疑。

 

買野

2008 商譽減值 112M,一次過洗淨以前的衰野。

 

20101月,發股買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105/LTN20100105004_C.pdf

收購北京裕發之50%權益。發行 68M @ $1.1$75M

買資產 12.8MP/B = 5.9,產生商譽 62M

市盈率 8.3 (2010 1H 業績)

( 賣方承諾賠償買方任何實際淨溢利及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保證淨溢利20M港元之差額(「差額」),基準為每1港元差額,賣方將支付買方3.75港元。看來應該有得賠 ?)

 

2010510日,發股買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511/LTN20100511004_C.pdf

目標公司現為公司擁有71%權益之附屬公司

發行 24M @ $2.15$52M

買資產 8.5MP/B = 6.1,產生商譽 43.5M

市盈率 18.7 (2009 FY 業績)

 

問題:

- 2008 商譽減值 112M,當無事發生

- 今年半年已發行 120M (+27%)收購產生商譽 105M

- 經常溢價 5倍買貴野

- 2009年下半年行政開支大跌,十分可疑。

- 北京裕發的收購,實則是 ~ $136M (股價 $2 ),不是$75M,因為當時$1,1是偏低價,而管理層已知2009年業績是十分好。而今年該項目盈利應該只有10M左右,即是要回水37.5M (賣方承諾賠償),即是實收 100M左右。此安排有多重好處:減少收購溢價、令交易看來較吸引及較易接受、有特殊收益入賬(賣方承諾賠償)

 

提議:

- 再研究一下。

- 証實一下以上劇情是否成立及最終目的是什麼。

 



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太理性让我很痛苦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03/147620.html

两周以来,在大股东黄光裕发起夺回控制权的争夺后,国美董事局主席陈晓便背上了“小人”甚至“汉奸”等等骂名,他是否有意图谋国美的控制权?在引资中是否欺骗了黄光裕?他如何与管理层度过这一艰难时刻?是什么动力支撑他走到现在?如果他和黄光裕面对面,将是如何场景?

  面对记者的诸多提问,8月20日下午,陈晓第一次接受了财新-《新世纪》记者的采访,地点就在鹏润大厦18层办公室。

  一问一答间,陈晓显得平静,但说到种种责难,一向以“理性”自诩的他亦难免情绪波动,碍于中期业务发布以及即将召开但尚未确定日期的特别股东大会,他没有说出来的话还有太多。

  财新-《新世纪》:现在对你和国美都是一个很艰难的时刻?压力大吗?

  陈晓:媒体说我和他争权夺利,控制公司,我是一个小股东,国美怎么可能变成我的公司呢?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个公司根本就不该有姓氏。

  财新-《新世纪》:2008年11月黄光裕被突然带走,管理层如何从“只负责执行”逐步转变成“集体决策层”?

  陈晓:公司的危机实际上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已有先兆。

  后来黄光裕被带走,我就变成董事局代理主席。当时公司面临重大危机,52亿港元的可转债很可能触发提前赎回,而公司根本没有钱。

  几乎所有银行贷款全部停止,有些要求我们提前还款,大部分账户被冻结。供应商也要求缩短账期,最极端的时候要求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段时间不堪回首,公司可能顷刻间就没了。这时,管理层承担责任是义不容辞的。

  大家自发地没日没夜地和银行、供货商沟通,对外强调公司和黄光裕是两回事,就想如何度过这个危机,连明天都不敢想。

  这个过程很漫长,从2008年11月底,一直延续到第二年3月。那时曾以我个人无限责任提供担保做抵押贷款,最高时贷了一二十亿。现在这些行为都变成阴谋和笑话了。

  财新-《新世纪》:当时引资的需要、方案选择,黄光裕参与意见了吗?

   陈晓:那个时点上,我们不需要征求他意见,但实际上我们还是征求他了。公司不行了,必须融资。2009年3月前,我们想过很多办法,但那时全世界都没 钱。国美的股价一直低于同类公司,资本市场对这种情况有一个名词叫“黄光裕折让”。大家都知道我们需要融资时,能谈什么条件?

  财新-《新世纪》:当时机构投资者认为摊薄到多少才有安全感?

  陈晓:几乎无一例外都要摊薄大股东股权。黄光裕说:“是谁不重要,但不能被摊薄到30%以下。”而机构说,“必须摊薄到30%以下,我们才可以投资”。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财新-《新世纪》:同意这个条件的,只有贝恩?

  陈晓:对。

  它同意,但有很多附加条件,“我可以股权少一点,但我对公司治理、透明度有要求,我参与董事会”,所以他们要求在董事会至少要有三名董事。

  财新-《新世纪》:为什么在贝恩融资后三个月又第二次发债融资16亿港元?

  陈晓:我们第一次融资不够,因为不能摊薄大股东到30%以下。实现两轮融资,后一轮融资就会好很多。因为第一轮融资之后,让别人知道你公司死不了,我谈判的筹码就多了。第二轮发债融资的转股价是2.84港元,第一轮只有1.06港元。

  财新-《新世纪》:黄光裕知不知道融资的具体条款?

  陈晓:我怎么告知?我没法和他自由交流呀。具体的条款不可能让他知道,我们的司法体系不允许一大堆文件拿去让他看,就写个条子告诉他有这件事情发生了。

  财新-《新世纪》:后来发行可转债时征求黄意见了吗?

  陈晓:不需要征求他的意见,因为是必须还的钱,52亿港元还没解决掉。前面发债是给市场信号,说明公司不会倒。分两步融资比一次性做好很多,因为第二次融资的价格比较高。

  财新-《新世纪》:永乐被国美收购的时候,你为什么留下来做国美总裁?

  陈晓:是黄光裕希望我做这个总裁的。我把永乐卖给他,作为新公司的股东,我希望我的投资回报可以更多。今天这个状态,从股东角度来讲,这么折腾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客观上我们给竞争对手很多机会。

  财新-《新世纪》:你怎么评价黄光裕这个人?又怎么来看自己的优缺点?

  陈晓:执着。他认为该坚持的,他一定坚持。我自己,没什么优点。我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理性。太理性有时候挺痛苦。


酷6董事长吴征:不擅长实业项目 长于投资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02/147392.html

 在“学历风波”中从新浪出局,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多年,此次携酷6归来能否不虚此行?

  吴征简历

  1966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85年入复旦大学法国文学专业。1993年获华盛顿大学硕士。1994年至1996年就读于美国巴灵顿大学函授课程。1986年毕业于法国萨伏大学法国语言与文学进修学院,获“法国文学学习高级文凭”。

   吴征于1999年创办阳光媒体投资集团,至2007年8月一直担任集团主席。之后他以原阳光媒体投资集团的投资部门为基础,创建红岩资本集团,业务包括 创业投资、金融服务、债券发行及私募基金。今年8月17日,酷6传媒(前为华友世纪)股票在纳斯达克交易,吴征接替陈天桥出任酷6传媒董事长。

  眼前的吴征,并没有印象中那么胖。酷6海外上市那天晚上,本刊记者与新任董事长吴征交谈间隙,他按时吃下了同事递过来的减肥药。他说还会定期运动,射击、打拳、网球都很擅长。这一次减肥的决心很大。

  携酷6归来的吴征着力重塑的,还有公众形象。大约五年前的“学历”和“慈善”两场风波后,他淡出公众视野。而今因酷6借壳上市,他又重回媒体关注的前台。

   8月17日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华友世纪正式发布公告,更名为“酷6传媒”。陈天桥即日起辞去董事会主席一职,现任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主席吴征担 任公司董事长,酷6网创始人李善友任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同时,陈天桥将出任董事会新设的薪酬委员会、企业发展及财务委员会的主席,陈天桥和原华友 代理首席执行官瞿海滨继续担任公司董事。

  一位接近酷6的知情人士对本刊记者分析,这种局面是互相制衡的结果:持有逾10%股份的李善友个性强,团队控制力也很强,适合CEO之职;大股东陈天桥退居幕后,仍掌控着薪酬与财务大权;而吴征,正如他本人坦言,其身份更像李陈之间的缓和剂。

  对于这次出任酷6董事长,吴征踌躇满志。他认为,自己过往横跨传统电视和网络新媒体的经历,是出任此职的重要砝码,“我上任的第一目标就是要实现酷6扭亏”。

  目标扭亏

  对陈天桥而言,也许这只是巧合——先用唐骏,携盛大上市;再用吴征,携酷6上市。二人都因学历问题遭遇争议。

  不过,吴征拒绝将自己与唐骏相比。他强调从未对公众撒过谎。他承认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硕士学位后通过函授得到一个“博士”学位,但由此学习了金融方面的入门知识,而且,“在2000年从复旦大学国政系博士毕业之前,我没有称过自己为博士”。

   吴征自2006年10月起担任盛大董事,但主要身份仍是与杨澜创立的阳光媒体投资控股集团公司(Sun Media Investment Holding Group of Companies)的联合创始人、红岩资本集团董事长。2009年9月1日,吴征转任华友世纪(Nasdaq:HRAY)董事。

  同为“海派” 商人,吴征陈天桥不和的传言,曾为外界所传。吴征对此一笑了之,他回忆称,是在盛大最困难的时候进入盛大董事会。当时机顶盒项目行将搁浅,‘传奇’游戏节目用户减少,“我从几方面向陈天桥提出建议,主要是帮助他策划盛大的战略转型。”

  吴征的建议有三:一是把经营思路从“come(来)、pay(付费)and stay(停留)”变成“come、stay and pay”,也就是降低游戏进入门槛,先黏住用户,再通过收费来实现更大的效益。“后来天桥把这个叫做‘CSP’战略,这是我的原创。”

  二是开放盛大的内容平台。“我认为盛大的渠道是很值钱的,不应该只为‘传奇’服务,谁愿意跟我们合作,都可以利用我们的渠道帮他去卖产品。”

  三是聚焦于年轻用户群。

  “一个舞台可以唱不同的戏,不同的演出剧团可以独立上市。这就有了后来盛大游戏的分拆独立上市,而盛大文学和现在的酷6都与这个思路吻合。”

 吴征将自己在酷6的使命设定为“扭亏”。中国的视频网站迄今没有找到盈利先例,酷6何时可实现扭亏,吴征也没有足够把握。“我上任后肯定会对酷6的盈利模式做出一些调整,不能只依靠广告。我的主要目标是盈利。”

  酷6上市后,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首先,成为公众公司后,一味靠盗版来节约成本的道路走不通了;其次,随着流量增加,带宽成本也不断增加;第三,视频网站持续增长的广告收入,仍难超过“烧钱”的速度。

   8月12日,乐视网登陆A股创业板,截至8月17日收盘,乐视网总市值约43.5亿元。而酷6网市值约0.65亿美元,约为前者十分之一。另有知情人士 透露,2011年将是优酷网海外IPO的关键年份。优酷网今年预计收入在2亿元左右,目标也是实现盈利。一旦它实现IPO,而酷6网如果还不能实现财务平 衡,其市值势必继续缩水。

  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规模仅为8.30亿元,不足同期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 (101亿元)的十分之一。市场占有率的前五名,分别为优酷网(19%)、土豆网(15%)、CNTV(国家网络电视台)(11%)、酷6网(10%)和 搜狐视频(7%)。如果以此测算,酷6网今年收入预计在8000万元左右。

  吴征认为,盛大每年强大的现金流,可为未来酷6的业务转型提供充足的财务保障;李善友富有激情和执行力,作为酷6的创始人,凝聚了很强的团队和人气。与陈天桥、李善友相比,吴征自认为“可以利用各种人脉关系与资源,帮助公司把握大的战略”。

  吴征对本刊记者称,“现在酷6和国内视频网站都面临非常严峻的局面,我希望凭借互联网、电视和传统媒体的经验,能使酷6成为视频网站中财务表现比较好的公司”。他说,不排除未来也入股酷6的可能性。

  弃实业,逐资本

  在外界看来,吴征的经历证明他确有人脉资源和融资能力,对于资本市场的新概念也有敏锐反应,这带来很多商业上的机会,最终却未能结出硕果。吴征则这样对人生划界作评:“2005年之前是勉强苟活,之后才进入资源嫁接和资本运作的较好状态。”

  吴征进一步自我总结优缺点道:领悟力强,但不擅长某项实业项目,更长于投资、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我如果和一个执行能力很强的团队合作,就定能成功。”阳光集团的发展已有十年历史,吴征坦承“前五年除投资外都不算成功,尤其阳光卫视在商业上非常失败”。

  吴征乐意展示种种背景和人脉,办公室里贴满与各国政要的合影。他祖父吴凯生是上海滩资历最老的留法律师之一,吴征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

   但资源人脉并不等同于制胜法宝。阳光卫视在初始时曾打上中国官方的色彩。广电主管部门在香港的一个窗口公司与阳光集团签约,共同发展有线电视内容供应业 务,阳光卫视提出了“两条腿走路”和“片库”概念。不过政治资源嫁接的风险很快就出现,由于领导人事变更和香港回归后政治局势的变化,政府最终决定撤出吴 征的香港公司,签下的合约也没有执行。

  “在阳光最低谷的时候,幸亏有后来入主新浪的资本操作。之后就带动了我们一系列投资,通过这些投资,在五年里能够勉强地生存下来。”吴征坦言。当年另一位充满争议的商人段永基,一同策划了对新浪的投资。之后双方陆续退出。

  阳光集团近几年的发展中,媒体实业业务的收入比例其实很低,更多都来自吴征投资业务板块的操作。吴征称,“阳光卫视的资产从来没有超过阳光媒体的1%,阳光媒体在整个阳光红岩的体系里也是很小的比例。”

  阳光集团另一位高层也表示,阳光的收益基本来自旗下投资公司做的项目。“2005年开始,我们逐渐意识到擅长什么和应该避免什么,这个公司的擅长跟这个公司的领导人的擅长、优点是连在一起的。”

  阳光集团旗下除外界比较知名的阳光媒体,还包括红岩资本集团、红岩置地集团、红岩智库集团,主要从事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和土地、房地产投资。不过,红岩资本使吴征获得的投资收益,很大一部分仍体现为账面股权收益,尚未落袋为安。


揭秘黄光裕背后的女人杜鹃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02/147324.html


杜鹃

     据 新京报报道,备受关注的黄光裕案于8月30日上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二审宣判。黄光裕三罪并罚被判14年以及罚没8亿元人民币的判决维持不变;其 妻子杜鹃被改判缓刑,即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三年执行,并当庭释放。据悉,杜鹃已全部缴清罚款2亿元,黄光裕也已上缴部分罚金。

  有媒体指出,国美控制权争夺战可能因杜鹃复出,产生新的变数。此时正值黄光裕争夺国美电器控制权的关键时刻,距9月28日股东大会决战还有28天。黄光裕方面新闻发言人昨天则表示,杜鹃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事。

  杜鹃无法出任董事职务

  杜鹃缓刑获释,这意味着杜鹃当天即可离开看守所,有望出席9月28日的国美电器特别股东大会。

  据透露,杜鹃已返回家中,但目前的状态还不宜接受采访。据报道,黄光裕的住所是位于北京四环边一小区内的独栋别墅。

  据报道,对于董事的身份,杜鹃已无法企及。2008年12月,黄光裕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期间,杜鹃辞去了国美董事职务。尽管如此,杜鹃仍然有望在台前幕后为在监狱服刑的黄光裕代言。

   目前,杜鹃虽获缓刑,但仍是戴罪之身。根据公司法规定,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 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杜鹃犯内幕交易罪,符合法定的禁止情形。

  据报道,缓刑期间,杜娟不能正式担任上市公司的董事等职务,被限制出境,但仍可以外出,也可以处理各种个人和工作事务,只须在指定时间内向派出所报告行踪。

  9月28日“背水一战”

  8月23日晚间,国美电器在港交所发布“股东特别大会通告”,届时的股东特别大会将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表决,包括重选竺稼、Ian AndrewReynolds和王励弘三位来自贝恩资本的代表为公司非执行董事,以及大股东提出的五项决议案。

  其中的五项决议案是,8月5日,持股34%的国美电器第一大股东黄光裕,通过其控股的ShinningCrown,提出举行临时股东大会动议,要求撤销2010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的配发、发行及买卖公司股权的一般授权。

  此外,黄光裕亦要求投票撤销陈晓的国美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主席职务、撤销孙一丁的公司执行董事职务,但保留公司行政副总裁一职,同时提名邹晓春、黄燕虹为公司执行董事。

  杜鹃:

  英语流利思维敏捷

  杜鹃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在中国银行(3.35,0.00,0.00%)任放款专员。1993年因为工作关系与黄光裕相识,1996年两人结婚。后来杜鹃便加入国美集团,与黄光裕一起经营。杜鹃是一位漂亮、精明的女子,是国美电器的执行董事。

   杜鹃是一个具有管理天分的奇女子,她经常说:“国美的理念就是‘商者无域、相融共生’。”所谓’商者无域’,就是经商是没有边界的,如何能用自己的思维 左右出击,找到谈判的点;所谓‘相融共生’,就是要想取得生意上的持续成功,就必须融洽与整个价值链各方以及社会的关系”。

  她持一口流利的英语,思维敏捷地与美方伙伴交流。她没有透露同黄在合资公司的具体分工,但表示,将通过鹏润投资旗下团队的形式来进行运作。

  在被捕之前,杜鹃长期在香港主管黄家资产投资。据熟悉国美的人士称,当初国美与摩根等投资机构打交道的主导者便是英语流利的杜鹃。杜鹃精通财务、资本运作,其能力并不比黄光裕差。



太子奶李途纯奢靡生活 廊柱上镶嵌着宝石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30/146605.html

  “这5000亩地,把牛放出来,搞几十匹纯种的马放牧,让牛喝啤酒吃菠萝,啤酒的可以产生啤酒奶,菠萝的可以产出菠萝奶。”当这番话从李途纯的嘴边流出时,身边同样涌起一阵阿谀之声——老板的智慧又解决了一个5000多亩牧场的投资难题。

   3年多后,湖南长沙市香樟路上的一个茶座中,昔日的太子奶集团生产部门负责人阿成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旭日东升般的企业其实早已埋下了毁灭的种子。“董 事长四处指点江山,做形象工程。”他说,“我们怎么看,这项目都做不来,气候,草资源,都不适合。”然而,作为这个王国的缔造者,无人敢掠其锋芒。即便是 阿成这样半路加盟太子奶的专业人士,迄今手中揣着集资欠条,言语中仍满是敬慕之情。

  英雄应问出处

  与李途纯的突然暴发相比,他起步时的经历没有多少详实的记载。

   这位50岁的太子奶集团负责人出生于湖南临湘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有早期和他共事的人指出,李途纯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株洲饮食公司的职工,后升任饭店经 理,事业开始展露头角。虽然这家饭店的生意并非很红火,但他得以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很多已不单是酒桌上的情谊。”该人士称,李途纯敢于决断、擅长交 际的特点,圈中颇为突出,让人感觉他显然不是“池中之物”。

  下海开书店,卖挂历。生意开始扩大,旋即失败——糟糕的钢材生意,欠下一大笔银行债务后,李途纯遁走南方沿海。期间工作更换频繁,鲜有人想到其数年后的重新崛起。

   众多报道记录了李途纯的人生转折:深圳偶遇握有日本乳酸菌技术的盛延岭后,1996年李途纯带领一班人马在湖南株洲建起了太子奶工厂。当年银行的欠贷, 李途纯轻易消解——“他拿着可行性报告找到那家银行负责人,出了个两难的选择题:要么继续投钱支持自己发展,要么等以后有钱再还。”

  可简陋的工厂年产量高峰期间也只有数千吨量能,但李途纯以梦幻般的方式将其改变。

  1998年太子奶投下巨资拿到央视日用消费品“标王”——“他们不停地举手要价,其实资产总额还没有竞标价格高。”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说,李途纯到央视竞标都是借钱去的,当时坐在旁边的公司其他高层就如“范进中举”般,腿不停地颤抖,有人在结束时都无法站立出门。

  精彩的故事在于鲜为人知的幕后。李途纯回株洲后,他找到一些官员,“微言大义”表明自己的宏伟蓝图,纵论“标王”对于株洲的意义。“画的这个饼,都是将来就业和税收的增长。”政府机器随之开动,太子奶的命运由此改变。

   广告投放后,订单雪花一样过来。“当时红旗广场,排起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尾巴,外省提货的车子,常常一等就是半个月。”阿成说,这一戏剧般的变化让一同创 业的高管们对李途纯敬之若神。他曾经亲眼看到这样一幕:厂区内,李途纯简装漫步,与秘书交待思路;身后却见二把手开着豪车慢慢跟随,脸上神色谦恭。

   媒体报道,2001年到2007年,太子奶的销售额从5000万元跃升到了30亿元,连续6年业绩翻番。太子奶在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 76.2%,成为行业老大。企业最高峰期,人数多达8000人。李途纯更是放言,“要进入世界500强”,“做千年企业”。

  饮鸩止渴式的膨胀

  仅3年后,辛苦经营的“太子奶”竟以破产而终结。

   外界流传的理由是“天灾”(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和“人祸”(“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冲击,导致太子奶集团原本紧绷的“资金链”陷入危机。 2008年,公司产量骤降,并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状况。很多金融机构和经销商发现太子奶“裸泳”后,“讨薪、追债、停产风波”的消息经由媒体迅速传播。

面对中资银行陆续断贷、个别企业用来扶持太子奶集团渡过难关的“救命钱”被银行划走的困境,李途纯以高风险方式“对赌”引进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 7300万美元注资,同时通过高层人脉,由花旗银行领衔,荷兰银行等六家外资银行共同对太子奶集团提供了5亿元的授信。经历了戏剧般的“股权失而复得”事 件后,李途纯终因面临次贷危机、自身难保的花旗银行撤资而崩盘。

  一个欣欣向荣的企业就这样因缺钱而死了?答案似乎并非如此。

   当年太子奶集团的一些骨干人士表示,太子奶爆发式增长之时根本不缺钱,甚至一些年头资金非常宽裕。原因是太子奶是当时少数采用分级经销商销售模式的企 业,根据经销商销售规模分等级进行折扣和返点,刺激经销商开拓渠道,增加进货量。这种“先打款后发货,卖不掉的货可退回厂家”的销售政策,经销商可获得正 常的经销利润和高返利,而太子奶手上可以拿到大量的预付款。

  2006年太子奶集团曾公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设立了100个销售分公 司,发展3000多个一级经销商。这样的超级销售网络在推动太子奶集团放卫星似的销售增长外,也面临巨大风险。拿货越多,现金折扣就越高的模式,诱惑经销 商不再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却四处寻找能打入货款的机会。其高峰期时吸引了全国约7000名经销商入彀。打入太子奶账上的货款,最高的一人有1200万 元。可产品在市场上的实际销售率不断降低,成本反倒飙升。

  大量被囤积资金用于扩张

  几年间,李途纯斥巨资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江苏昆山、四川成都同时启动五大乳酸菌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东西南北中”的全国性战略布局。可事实仅黄冈一个基地的产能就能满足集团的全部销售。

  如此过速的膨胀,最终让太子奶遭遇滑铁卢。太子奶集团的多位中层人士认为,其中与李途纯就读的所谓EMBA学习有关系。“看到那些同学都是上百亿元的身价,管理的企业都是行业巨无霸,老板深受刺激,急于冲刺。”

   阿成指出,其实企业的战略偏差早就存在。“标王”之后,李途纯越发倾向冒险,倾向于结交关系等。“当年央视竞标,不够格的太子奶能进城要价,其实凭的就 是朋友关系。类似的经验让他对这些小概率的事情操作非常热心。”一些生产基地的建设甚至就是直接与领导的关注挂钩,有的则是一种政经利益上的交换。

  其中,还有频繁的资本运作演练——用大量的经营性资金圈地,再放到银行贷款,争取另外一块地,如此反复。

   个人精力倾注于太子奶集团资本运作上的李途纯,让二十岁出头的儿子李帅掌管红胜火商业、湘味食品、辣翻天等产业,其前妻负责五仙山度假旅游开发项目,其 现任妻子负责太子化妆品、太子童装和广告公司。原太子奶集团办公室曾宣称,日出江南控股集团旗下拥有12家非奶业子公司2012年将达到17.3亿元的销 售,并将在5~10年内控股11家上市公司。

  “气球越吹越大,钱是不断地赔。搞童装是学娃哈哈的模仿秀,很多项目设置都随意而动,这样 大的一家企业,他好像还是管理当年的饭店。”阿成说。有一次要到市里汇报,李途纯提了产值1000亿元的“卫星”目标,智囊中一位姓江的负责人反复推算了 4天,仍没有得出这一辉煌结论。报告上去后,李途纯沉思片刻说:“这一代不行,就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

  混乱的管理,奢靡的生活

  薪火传递的目标终未实现。产品开发上难有创新,奶业主产上的衰退,营销后劲逐年式微。2007年有乳业专家表示,因为缺乏有效的技术革新,太子奶无法击退国内外乳品巨头对乳酸菌饮料的插足。

  企业的很多老员工则认为,根子在于管理的混乱无序。

   以新产品开发为例,在娃哈哈的“爽歪歪”面世之前,太子奶早已研发出“爽优优”的产品,期望能改变太子奶十几年一个味道的僵局。但这一新品终未能上市, 背后的原因让人惊讶:技术部门研发出来一个项目后有奖金支持,到了销售部门的时候,因缺少利益相关性,无人热心推动。加上高层的沟通不畅,老板李途纯没有 亲自关注,这个新品计划最终流产。

  太子奶奶源部和人力资源部的两名负责人透露,集团的管理其实相当混乱。销售与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都是表 面的,两大块都只对老板李途纯负责。公司的新品研发到产品销售的过程周期十分漫长,常与市场实际脱轨。“奖励也是随意性的,老板亲自做的项目,资金会到 位,也有奖金。其他的就难说。一般来说,企业都是在盈利中拿出部分来发放奖金,而太子奶亏损时,也有奖金发。”

  家族管理和派系暗斗也消 耗企业的潜力。身为家中老大的李途纯,除最小的妹妹李晶晶外,其余三个弟妹都进了太子奶集团任职,弟弟李亚军曾任太子奶集团副总裁。他的儿子、妻子都分别 担当重任。曾跟随李途纯出生入死的一帮兄弟,也颇得掌门人的眷顾。但这些人的知识、学历、理念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整体上来看,它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式管 理,派系严重,让人觉得里面水很深。”阿成说,太子奶并非没有危机感,2005年曾大量引起一批博士、硕士人才进入公司,但是受到派系的冲击,加之老板没 有从内心改变观念,这些招来的人才无一生根。

  但这些都不妨碍李途纯等高层的悠然心情和大肆铺张的奢靡生活。办公楼投资过亿元,房间水龙 头5万一个,廊柱上镶嵌着宝石。曾任太子奶法律顾问的一律师告知,豪华办公楼建成后,李途纯忽然起意在顶层加一个大型游泳池,手下人士多方估算,终因难以 承受重负而放弃了。“看看美奂美仑的‘白宫’和‘中南海‘,你就知道他期望的是什么?”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许多流传:集团的主要办公场地均铺设厚厚的地毯,阿成说,他们进去汇报工作时都有些站不稳。但老板仍觉得不够舒坦。即便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时候,李途纯仍选择在北京某商厦买下三楼整层,原因是竞争对手就在脚下的二楼办公......

  “不是贬低他,他有常人不能为的魄力和智慧。但这样规模的一个企业,他无法管好。”与李途纯同乡的该律师称,两年多以前他即预料到了太子奶的后果,离开时给李途纯写了一个报告陈述利害关系。让他吃惊的是,集团很多高管,也纷纷找他拿来复印。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