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豬八戒網燒光26億再融資?官方回應:沒有融資計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9/153369.shtml

導讀 : 今年6月15日,位於重慶的眾包網站豬八戒網宣布獲得總計26億元融資

i黑馬訊 12月19日消息,昨日,有媒體爆料稱,豬八戒網正在尋求以100億元的估值進行一輪10億元的融資。而今年6月,豬八戒網剛宣布完成26億元的的融資,估值也為100億元。

對於該消息,豬八戒網官方正式回應稱,“近期沒有新的融資計劃。”

據悉,豬八戒網成立於2006年,先是在2007年拿到500萬元首輪融資,網站獲得寶貴的發展期。2011年,IDG創始合夥人熊曉鴿宣布對豬八戒網進行千萬級的註資。2014年,IDG與文投集團再度對豬八戒網進行數千萬美元級的投資。

今年6月15日,位於重慶的眾包網站豬八戒網宣布獲得總計26億元融資,其中16億元來自賽伯樂集團,剩余10億元來自重慶市北部新區下屬國有公司。

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83

汽車後B2B平臺“喜汽貓”倒閉 上線不足一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9/153368.shtml

導讀 : 喜汽貓高峰時期員工超過100人,現在只有五六個人,準備開始新一輪的創業項目。

i黑馬訊 周路平 12月19日消息 今日,汽車後市場B2B交易平臺“喜汽貓”宣布停止運營。網站(www.xiqimall.com)將於2015年12月20日停止線上交易,服務器將於2016年1月15日關閉。

據悉,喜汽貓成立於2015年3月,創始人為徐超。根據其官方透露的信息,喜汽貓已有12377個實名認證的註冊用戶、179個上遊供應商、7000多個使用ETP的服務門店。徐超告訴i黑馬,喜汽貓起初做車品的交易的第三方平臺,直接對接品牌廠商和門店,而後開始改為自營,給汽車修理門店出售車品。其高峰時期員工超過100人,現在只有五六個人,準備開始新一輪的創業項目。

其創始人徐超分析,喜汽貓失敗的原因在於:一是打法不夠直接。通過SaaS切車後B2B繞得太遠。“運營過程中我們發現,SaaS用戶很難轉化成為B2B用戶,看似我們參與到了用戶的核心經營過程,實際上門店用了你的管理軟件,和從你平臺采購沒有直接關系。”。

二是看錯方向。徐超的團隊起初做車品撮合交易平臺,讓廠家直接對門店。在徐超看來,標品類的東西應該直接toC,“第一步就選錯了方向,我們不得不忍痛割愛。”

三是不能牢牢綁住一端。汽車用品停掉之後,徐超搭建了自營的零配件平臺。售賣原廠配件,SKU較少,但後來發現單純以產品切入,很難獲得提升。在專業度和規模的選擇上一度使得徐超犯難,徐超甚至認為,零配件供應是一個“偽痛點”,不能夠牢牢地綁住修理廠,而零部件上遊相對集中,基本也是一些較大的企業,沒有成熟的渠道和銷量很難撬動,“B2B的兩端都處在完全不確定的狀態之中”。

關於喜汽貓汽車後市場B2B交易平臺停止運營的公告

各位親愛的喜汽貓平臺用戶、產品供應商:我們不得不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冬季,宣布喜汽貓平臺停止運營。

1、喜汽貓B2B網站(www.xiqimall.com)將於2015年12月20日停止線上交易。網站服務器將於2016年1月15日關閉。

2、ETP軟件(汽車服務門店ERP+CRM系統)將不再提供程序更新服務,已有功能除“客戶管理”中的“短信模塊”之外,其他功能可永久免費使用。

3、喜汽貓平臺用戶“賬戶余額”及經銷商“應付賬款”將在2016年1月1日前由財務部門統一退款至用戶或供應商。

4、ETP用戶購買但未發送的短信,將在2016年1月1日前由財務部門統一退款客戶

在此我代表團隊,向12377個實名認證的註冊用戶、179個上遊供應商、7000多個使用ETP的服務門店致以深深的抱歉。由於喜汽貓平臺停止運營對您產生的不便,我們深表內疚,感謝大家一路走來對喜汽貓的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84

西普教育掛牌新三板,成信息安全教育第一股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5/1219/153358.shtml

導讀 : 12月18日,黑馬企業在資本寒冬中再創佳績,黑馬營十期學員企業——西普教育在新三板敲鐘掛牌。

黑馬社群是中國最大的創業融資社群。從2014年11月至今,一共發生了835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達到609.63億元,另有34家黑馬企業登陸新三板,15家黑馬企業被BAT等大買家並購、投資。 12月18日,黑馬企業在資本寒冬中再創佳績,黑馬營十期學員企業——西普教育在新三板敲鐘掛牌。作為一名有十三年經驗的創業老兵,西普教育創始人王建如何做到“教育+互聯網”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同時托起兩家新三板上市公司,業務領域涉及信息安全、在線教育、大數據三個風口的?本文就為你揭開其中的奧秘。

★ 核心邏輯:

院校教育B2B2C:瞄準信息安全教育市場人才緊缺的機會,重度垂直,從0到1,在小市場尋求壟斷,從而比同行先跑半步。

企業人力資源服務B2B:開展企業人力資源服務,嘗試基於企業崗位需求,為用人單位提供信息安全領域就業導向人才培養及人力資源服務;並通過這一途徑,了解企業需求,反向指導教育產品研發和院校教育服務。

在線教育B2C:結合信息安全教育行業特征,以在線教育平臺“實驗吧”為線上入口,連接傳統教育工具業務,打通線上線下閉環,連接院校、企業、個人三方主體,實現教育“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育“+互聯網”:以傳統企業“+互聯網”的模式,通過13年的教育領域積累和線下院校資源積累,反向打通線上服務,利用在線服務產品“實驗吧”,實現信息安全教育領域020。

產品價值最大化:工具、內容、服務綜合解決方案,西普教育的路徑有點像IBM,重度垂直逐漸在信息安全教育細分領域切入,最終實現全產業鏈布局。

“新三板信息安全教育第一股”

12月18日,北京西普陽光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普教育”,股票代碼834525)在新三板掛牌敲鐘,成為“新三板信息安全教育第一股”。

控股或參股的兩家公司掛牌新三板,一向低調的黑馬營十期二班學員、西普教育創始人、數據堂聯合創始人王建,再次在黑馬社群引起關註。王建是一名博士出身的創始人,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家。他從博士未畢業起即創業,至今十三年,從傳統科技業務逐漸過渡到互聯網領域,一手托起了兩家新三板上市公司,業務已經覆蓋信息安全、在線教育、大數據三個風口。

據了解,西普教育以國家科技部等科研教育主管部門的科研信息化系統開發及運維起步,歷經高校實驗實訓設備、院校專業共建、學生就業培訓、企業人力資源服務等,多條教育業務線的發展,逐步成為“國內信息安全教育領域綜合解決方案領軍者”。

近年來,在“互聯網+”以及“網絡安全強國”的國家戰略下,西普教育以服務信息安全人才培養的高校、產業、個人的生態圈為目標,采用“互聯網教育”新技術、實驗實訓工具、“CDIO”工程教育理念,開發出一系列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產品及服務,先後獲得國科嘉和、豐厚資本、五五資本等知名機構的投資。

太平洋證券在掛牌推薦報告中指出,西普教育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

首先具有院校及渠道優勢——憑借自身業務管理能力、用戶獲取能力和持續服務能力,結合自身資源條件,西普教育在業務覆蓋區域、用戶規模等方面持續擴大,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客戶群體,在客戶和行業內部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其次,具有先發優勢——西普教育是細分行業內的先行者,管理隊伍成熟穩定,盈利模式清晰,在業務規模、客戶資源、研發流程上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地位,並處於快速發展過程中,為公司進一步向互聯網教育轉型提供良好基礎。

通過多年業務積累,西普教育打通了產業鏈閉環,可以為高校、企業、個人提供“信息安全教育領域”綜合性解決方案及服務,並最終迎來信息安全的風口登陸新三板。

640.webp (10)

西普生態圈

從0到1聚焦小市場尋求壟斷

追溯公司發展歷史,西普教育今天站在新三板和信息安全的風口,也許是十年磨一劍的結果。

2002年,王建在北京交大讀管理學博士期間就註冊了自己的公司。初期為了生存,公司主要承接一些科研教育主管部委的信息化項目。三年後在業務拓展時,自然而然就延伸到了高校科研領域,當時切入點是給高校的計算機學科做配套實驗教學設備的研發,主要專註在網絡及信息安全細分方向。

2008年網絡安全專家、浙江大學信息安全博士林雪綱,以聯合創始人的身份加盟西普教育,主要負責產品規劃及技術管理。西普教育如虎添翼,業務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幾年時間在高校的信息安全實驗室建設細分市場做到第一,客戶涵蓋近500所高校。

2011年西普教育沿著提升客戶價值的思路,希望從單純的教學設備供應商,到教育整體服務商的轉型。

2012年西普教育成立實訓業務部。當年提出做B2C的時候,有很多同事表示不理解:“我們做高校這個面上的服務不是挺好的,落到學生教育這個點上,會做起來很累、很重、很麻煩。一個學生一、兩萬塊錢,這個小錢不掙也罷。”王建堅持認為,做B2C的業務雖然辛苦一點,但對目前高校教育服務來說,是個重要的補充,在整個產業鏈上商業價值更高。

西普教育其實是希望從B2B 2 C 介入學生的職業教育市場,從而創造更多的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因為過去十年伴隨中國互聯網大潮成長起來,王建敏感地嗅到,未來信息安全會越來越重要,帶來一個強需求就是信息安全人才市場可能會供不應求。借助彼得•蒂爾從0到1的理論,創業聚焦於小市場,尋求壟斷。

西普教育實訓業務部從高端市場切入,與一些985名校如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等合作辦學進行軟件工程碩士層次專業共建,主要培養一些熱門的方向,如信息安全、大數據等專業,逐漸打開了市場。

2013年斯諾登事件爆發,網絡安全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2014年被稱為信息安全元年,國家成立網安領導小組,習近平任組長,並作出了“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的最高指示。

信息安全由此被放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據統計,國內企業的信息安全投入占IT總投入僅為2%左右,而發達國家達到10%~12%左右。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6.9%,而過去一年中國網民在網上的損失接近1500億元。

賽迪研究報告也指出,中國當前對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約為50萬人,但目前國內在國家安全廠商的安全類工程師不超過5萬,人才缺口高達45萬,供求比為1:10。

為此,2015年為實施國家安全戰略,加快網絡空間安全高層次人才培養,教育部決定在“工學”門類下增設“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學科代碼為“0839”。

截止到2014年,開設信息安全專業的高校有103所,其中博士碩士點近40個,每年信息安全專業畢業生約一萬人,而這個數據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信息安全教育的風口來臨,且像龍卷風一般襲來了。西普教育是會在風暴的中心掀起一場革命,還是好風憑借力,順勢布自己的局?

“+互聯網”打通全產業鏈閉環

2014年下半年,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尚德CEO歐蓬,提出職業教育適合在線授課模式,用互聯網新生態把傳統的課堂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同時新東方與ATA合作成立的在線職業教育培訓網站直上教育也上線了。

在線教育領域,西普教育也低調做了布局。2014年7月西普教育迅速把實訓業務部剝離,成立了專門的在線教育公司,希望延續原有品牌,聚焦於信息安全領域在線教育。

2015年中,在線教育平臺“實驗吧”正式上線。“實驗吧”通過線上平臺,連接了企業、院校、個人三方主體,以提供IT實驗在線實訓為核心,連接起西普原先幾百所高校的線下實驗室,通過系統的技術課程,讓學員在真實的環境下通過實驗實操的方式學習IT技術,更快速地掌握IT職業技能,完成院校服務的閉環。

雖然今天020模式飽受質,尤其是在線教育領域,從線上到線下,還是線下到線上,大家對Online 和Offline的順序有著不同的見解。但業內專業人士普遍認為,沒有教育基因的在線教育公司,能不能長遠的走下去,恐怕是個問題。

王建認為,教育還是個非標準化的產品,其中用戶的痛點還是就業和證書(含學歷)。因為職業教育的根本是“學以致用”,互聯網只是手段和工具,不能真正打通學校、人才、企業閉環就無所謂020還是B2C,所以西普教育是典型的線下“+互聯網”路徑。實驗吧的根本作用是連接用戶,是用互聯網的工具使用戶更有價值,它並不是要革誰的命。

像當初介入高校的學生教育一樣,西普教育希望通過在線上直接介入C端用戶的需求與體驗,改善IT教育領域里,一些教學與產業人才需求培養不對稱的問題。實驗吧是互聯網的輔助工具,更是打通產、學、人的有效路徑。

“體制內其實早就已經意識到了產業和教學出現斷層的問題,但是因為各方面原因改變會難一點。我們作為這個領域的企業,能不能做一些事情,或者成為一種推動力,幫助他們突破這個瓶頸?”王建說。

所以,西普教育也在近年來開展了企業人力資源服務,嘗試基於企業崗位需求,為用人單位提供信息安全等領域的階梯式人才培養及人力服務。

此外就是通過這一途徑,真正了解企業的需求,反向指導公司的教育產品研發和人才培養實踐,從而更好地為院校提供先進的教育服務。

目前,西普教育已經為啟明星辰、綠盟、天融信、網康科技、華三等一線知名企業輸送了上千名專業人才。

西普教育希望通過校、企、人三個主體的聯合互動,實現應屆生、實習生後備人才輸送,訂單式人才培養服務,定制化企業員工內訓,社會優秀專業人才推薦等教育服務,從而為客戶提供“信息安全教育綜合解決方案”。

工具、內容、服務、綜合解決方案,西普教育逐漸在信息安全教育領域撕開一條口子,切入到了全產業鏈。它的路徑有點像IBM從硬件公司變成一個軟件服務公司,最終成為了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公司。

360截圖20151218175328689

創造價值才更有價值

一個企業一定是不斷創造價值,它才會越來越有價值。王建說,這麽多年在教育領域折騰,就是想真正做一些有價值的事。幾年前的市場根本沒有所謂“信息安全”、“大數據”、“在線教育”的概念,只是認為這件事值得做就去做了。

采訪順便提了下數據堂的故事,筆者突然發現,“所謂風口上的豬,其實是偶然與必然的疊加”。

作為最早觸網的一批人,王建一直有互聯網情節,想在互聯網上做點事情。

2007年王建在公司內部主導做了一個web2.0網站,叫學問社區,希望給自己服務的教育科研領域用戶提供網上社區服務,到了2011年網站有幾十萬的用戶,但是盈利及商業模式遙遙無期。王建和團隊靜心研究網站未來的商業模式和路徑,最後決定把學問社區縮小定位,聚焦到科研數據的共享。

恰好在此時,王建結識了齊紅威。齊紅威帶著他在NEC的核心班底決定做一個數據源的平臺。齊紅威的想法正好與王建不謀而合,於是王建幹脆將學問社區剝離出來,做了數據堂的聯合創始人。2012年大數據的風口到來,數據堂得到了迅速發展。2014年12月10日,數據堂正式在新三板上市,成為中國大數據交易及服務行業第一家掛牌新三板的企業。2015年11月6日,數據堂完成2.4億的B輪融資,其估值超過20億元人民幣。

“互聯網+”還是“+互聯網”更多的是由業務特征決定的。王建認為互聯網教育還是教育,它是個講究口碑的行業,是一件需要沈下心來做的事情,更需要對於產品的用心和堅持。互聯網可以改變、改善、改良教育,但是不可能真正顛覆教育。

如今西普教育在高校領域的2B業務,經過十幾年的厚積薄發,基本上實現了快速增長。2014年西普教育信息安全產業業務收入是2012年的2.4倍,近三年西普教育信息安全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超過40%。然而對於在線教育業務,王建表示2C業務講求質量控制,尤其是教育是對人影響很大的事,我們不希望盲目追求速度或規模的擴張。

“未來產教融合會有很多偉大的公司出現,但是必然不是完全依托於互聯網思維或營銷手段,真正勝出的還是產品。信息安全教育領域也會有職業教育集團出現,希望我們的產品,未來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近也有很多人提到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

采訪過程中王建並沒有高談什麽理論,只是一再強調要抓住核心需求,做對用戶有價值的事,況且教育本身就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行業,創造價值才能讓自身更有價值

業界備受關註的尚德機構,在做企業轉型的時候,不得不壯士斷腕,全面剝離了線下業務。至於兩者誰才能走得更遠一點,也確實有待時間的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85

神州專車進行股權重組 或在國內上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9/153367.shtml

導讀 : 重組完成後,在大陸註冊的華夏聯合科技有限公司將取代優車科技作為新的控股公司,控制神州專車的所有專車服務業務,原股東實際持股比例保持不變。

i黑馬訊(汪晨) 12月19日消息,神州租車於12月18日向港交所提交公告,公告顯示,神州專車原控股公司優車科技正在進行股權重組,並將其所有股權資產轉移至境內公司。該計劃或表明,神州專車將在國內上市。

根據神州租車的公告,優車科技的所有股東將收購在中國大陸註冊的華夏聯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聯合”)的股權,並向後者轉讓其所有專車業務,所有原股東的實際持股比例保持不變。

重組完成後,華夏聯合將取代優車科技作為新的控股公司,控制神州專車的所有專車服務業務。公告顯示,此次重組的增資資金從優車科技現有的資金中出資,神州租車毋須進行新的現金投資。

神州專車此前進行了兩輪融資。今年7月1日,神州專車以12.5億美元的估值完成2.5億美元的A輪融資;兩個半月後,又完成了5.5億美元的B輪融資,估值上升至35.5億美元。若上市成功,神州專車將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上市的互聯網出行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86

唐寧的宜人貸憑什麽成為P2P第一股?|封面重讀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9/153366.shtml

導讀 : 9年前,被稱為“尤努斯的中國門徒”的唐寧告別了有“中國IT業的黃埔軍校”之稱的亞信公司,不再參與早期投資,而是選擇了一個小額貸款的生意。9年後,宜人貸董事局主席、宜信創始人唐寧敲響了紐交所開市鐘。

i黑馬導讀:北京時間12月18日晚10點,紐交所交易大廳屏幕上清晰地映射出宜人貸標誌性的藍色LOGO。晚11點剛過,宜信公司旗下P2P平臺宜人貸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交易代碼為“YRD”,發行價為每股10美元,開盤價每股10美元。宜人貸也就此成為國內首家獨立上市的P2P網貸公司。

9年前,被稱為“尤努斯的中國門徒”的唐寧告別了有“中國IT業的黃埔軍校”之稱的亞信公司,不再參與早期投資,而是選擇了一個小額貸款的生意。9年後,宜人貸董事局主席、宜信創始人唐寧敲響了紐交所開市鐘。唐寧的宜人貸緣何成為P2P第一股?

下面讓我們重讀《創業家》雜誌2012年11月刊的封面文章所寫的唐寧創業故事: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40歲的唐寧或許會成為金融領域的馬雲。他六年前創立的宜信,如今已擁有上萬名員工,其平臺放貸規模上百億。

投資機構對它青睞有加。2011年,凱鵬華盈聯手IDG和摩根士丹利向宜信註資數千萬美元,據稱此乃中國小額信貸行業獲得的最大一筆投資。

唐寧所懷者甚大—宜信已經取得全國保險代理資格,正在申請基金代銷牌照。有人問他:“宜信未來是不是要成為一家銀行?”他的回答是:“有一種普遍的偏見,以為凡是沾錢的事都得讓銀行幹。宜信或者很多金融服務領域創業的人,他們的目標是不是要成為銀行?我覺得不一定。為什麽銀行就是終極?”

宜信成長為何如此迅速?“我不一定能完全滿足大家的好奇心。”接受《創業家》采訪時,唐寧一再聲明。

他為什麽如此謹慎?或許,他怕“高利貸”,怕“非法集資”。宜信在做P2P(Peer-to-Peer)貸款,而它很快給這種新興的小額借貸方式賦予了中國特色,或者說,宜信特色。

在P2P貸款平臺上,出借人自行將錢出借給借款人,無需通過銀行,又稱“人人貸”。國外信用體系完善,P2P貸款公司多依賴互聯網平臺;中國信用體系缺失,宜信選擇在線下發力。

宜信沒有發放貸款的資質,但唐寧創造性地設計出債權轉讓模式。他個人先將錢借給借款人,然後從金額和時間上拆細債權,轉讓給出借人。或許,唐寧是中國放貸金額最多的個人。而宜信得以行小額貸款公司之實,同時不必受地域限制。

線下布點必然增加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在宜信平臺上,很多情況下借款人付出的實際年利息相當於30%以上,引來了一些爭議。而宜信巧妙地將部分利息轉化為各種服務收費。

由此,宜信與“高利貸”和“非法集資”劃清了界限。“起碼,宜信現在做的業務,在現有法律制度下是允許的。”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楊德林說。

唐寧曾在美國學習經濟學,在華爾街為投行工作。回到中國,他做的是國有銀行很少做的針對眾多小微企業及城市白領、學生、農民的信用貸款。面對巨大的金融需求,他必須委曲求全,他暫時繞開了禁區。吳英案硝煙未散,唐寧不能預知禁區的範圍是否會突然擴大。法律後果無法確知,如何措手足?如何不恐懼?

唐寧對宜信的風險控制技術很有信心。如果你是一個投資者,你會把錢交給唐寧,做一次明明白白的投資,即使它失敗(唐寧聲稱至今還無此案例)?還是願意放進某些銀行,聽說它變成不良貸款,然後再用自己(納稅人)的錢為銀行沖洗壞賬?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等意見領袖已經在公開力挺P2P貸款等互聯網金融模式。支付寶、諾亞財富、快錢等公司最終被承認的事實可能也會對唐寧有所激勵。但面對媒體,宜信和唐寧仍然低調無比。

“中國做P2P貸款的公司為什麽都那麽低調?有的已經很成功。怕什麽呢?”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人海戰術

市場需求無限,供應稀缺,唐寧發動海量業務員填補金融空白。

“一人一天一千,今天你完成了嗎?”在長沙五一路新華大廈15樓“宜信普惠”上百平米的大開間里,一進門就可看見掛在窗戶上方的醒目橫幅。

一年多以前,34歲的長沙本地人周華(化名)來到這里。每天,開完半小時的早會,他便挎著包,和五六十個比他年輕的業務員一起,走向長沙城的大街小巷。

在宜信長沙分公司(包括株洲的業務分部)的業務地圖中,這個城市被劃成網格狀的區塊,每個業務員大致以某個街區為中心開展業務。周華選擇了自己所居住的某公園一帶作為起步區。和保險乃至傳銷之類的生意一樣,宜信基層業務員的生意也是從親戚朋友和其他熟人中開始挖掘。跑了一段時間,周華發現,還得做大量的陌生拜訪才能找到客戶。

宜信的行銷宣傳口號簡單明了:無抵押、無擔保、無前期費用;解決資金需求,最高30萬元。周華說,基本上有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講清楚,與做保險相比,也會讓客戶感覺更親近一些。“畢竟,做保險是從別人手上拿錢,而我們是借錢給別人。”

宜信長沙分公司的業務員底薪1000多元,“提成1-2%,如果一個月只做三萬,業務員只能拿到300塊,收入還是偏低。”周華說,“一人一天一千”的口號,只是對新入職業務員的提醒,不應該是一個業務員的實際業務量。

“我們的團隊里,”周華說,“有的人可能一個月只有一兩千,但拿到上萬的也有。平均下來,應該在四五千上下。”如此說來,宜信的長沙城市經理袁曉在網上貼出的信貸專員招聘廣告中,3000元-5000元的薪金並沒有誇大。

業務員純粹就是拉單,他們通過網上發帖,掃樓發傳單,拜訪陌生人以及熟人介紹等方式找到有貸款需求的客戶,然後上門搜集放貸所需的資料。他們不對客戶的質量負責。信貸員具體負責審核業務員搜集來的資料並分析客戶風險,決定是否放貸。宜信長沙分公司兩百多人的團隊中,信貸員有數十人。

在宜信的一年里,周華用前半年時間從業務員做到了管理十多個人的團隊經理。按宜信的組織架構,長沙分公司有五級人事。從基層業務員開始,接下來是團隊經理、部門經理、城市經理和區域經理。區域經理通常是一個省區或者跨省區的負責人。

現在已離開宜信的周華當年業務量從每月幾單到十幾單不等,而單筆貸款的金額,則從幾萬元到三十幾萬元都有,“小業主的貸款以二三十萬元居多,50萬以上是不能做的。”

周華從宜信辭職未久,成了這家飛速發展的公司的旁觀者。僅在湖南,從兩年前設立長沙分公司開始,其分公司相繼開進常德、衡陽、郴州和嶽陽等城市。宜信官網的聯系名址中,已經有全國72個城市的分公司,其中還不包括嶽陽分公司這樣的新成員。

據業內人士估計,目前宜信帝國的員工約14000人,已經遠遠超過專門在小貸領域耕耘的包商銀行和泰隆銀行—他們的員工分別為6000多人和5000多人。

某位熟悉宜信的業內人士估計,宜信平臺上的放貸規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也稱,宜信平臺上的放貸金額估計在20億美元至30億美元之間。

唐寧接受《創業家》采訪時亦表示,宜信服務幾十萬客戶,其中城市客戶通常每單為幾萬元。宜信2011年9月的聲明則說,其平臺上平均貸款額度為4萬元左右。如此推算,100億元以上的放貸規模自是水到渠成。至於贏利,有業內人士了解到的數據是2011年2.5億元。

為什麽宜信一路飛奔?據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楊德林分析,這是為了占領市場先機。而支撐的因素有兩點,一是宜信有了擴張的資本,而這類公司最大的兩筆支出是人員和房租;二是宜信的業務流程、管控辦法比較完善。北京的模式可以搬到其他城市,好比“弄清了一個細胞里的運作機制,弄清楚之後可以分裂細胞,分出去一個又一個”。

IDG合夥人李豐表示,宜信能夠快速擴張,渠道能力是核心,但大前提是2009年之後,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市場對小額的、面向個人的無抵押、無擔保金融貸款需求飛漲,而相應產品又很少,“宜信正好抓住了這個機會”。

貸幫CEO尹飛特別研究過宜信的快速擴張。“投資驅動,”他說,“宜信在2009年之前只有一百來號人,貸款業務不超過兩千萬元,跟我們現在的規模差不多,但拿到第一筆投資就迅速擴張。”

楊德林也說,2009年他第一次與宜信談合作時,宜信大概有百多人或者兩三百人;到2010年上千人(宜信一份公開資料稱2000多人),2011年年底則達到12000人。

2010年,凱鵬華盈對宜信投入了“千萬美元級”的資金。一年後,凱鵬華盈又與IDG、摩根士丹利共同註資數千萬美元。宜信稱,來自投資機構的資金只用於公司的業務拓展、團隊提升等運營資金,而絕不參與信貸交易。

唐寧表示,宜信早已實現盈虧平衡。而據尹飛介紹,宜信放貸規模達到20億元時實現了盈虧平衡,而其他小貸公司放貸規模5億元即能打平,原因是宜信“加人太快了”。尹飛還說,這種選擇帶給宜信另一好處,人海戰術實際上變成了廣告。“這跟在央視、在地鐵上做廣告一樣的,宜信不能在地鐵里做廣告嘛。”

做金融要“弄臟手”

“當時我們問每一個人願不願意不用抵押就借錢給陌生人。每個人都覺得我瘋了。”

對於貸款和金融,唐寧並不陌生。1995年,他從北大數學系成功申請攻讀美國南方大學發展經濟學碩士學位,兩年後,利用暑假跟“窮人銀行家”尤努斯學習做小額貸款。“早上起來開張了,問網點負責人,客戶呢?他說,沒有客戶。再問客戶什麽時候來啊?他說,客戶不來這兒,得去找客戶。怎麽找?他說,那個車是給你的(一輛28吋男車),你跟我一塊兒出去找客戶。”那段經歷讓唐寧對“弄臟手”—放下身段搞金融有了切身體會。

讀完碩士後,唐寧曾在華爾街DLJ投資銀行從事金融、電信、媒體及高科技類企業的上市、發債和並購業務,2000年回國,出任亞信科技戰略投資和兼並收購總監。

談及為何參與投資宜信時,IDG合夥人李豐說,中國市場上有巨大的小額信用貸款產品需求,他們也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唐寧這位創始人的背景吸引了他們,“既有數學又有統計背景,還有金融行業背景,湊巧又懂新商業模式背後那些最關鍵的能力,這個不太容易。”

2003年,唐寧開始做早期投資,先後投了一批培訓學校,達內IT培訓機構、北京遊戲學院等。“當時市場化的學費要一兩萬元,有的學生付不起學費,希望能先就業後付款。”

唐寧一聽學員有“信用貸款”的需求,第一時間就幫著去跟銀行對接。“眾所周知的原因,誰會看到這樣的人群呢?這也是一個契機,那就自己做吧。”

“2006年4月,借鑒國外先進的信用理念和模式,唐寧在北京成立了國內第一家從事P2P小額信用貸款服務企業—宜信公司”。宜信企業發展部高艷輝等人在2010年11月的《管理學家》中國MBA案例征集中如是稱。

唐寧則告訴《創業家》,他其實沒抄什麽美國、英國的P2P模式。2005年3月,全球第一家P2P網絡借貸平臺Zopa在英國創立;2006年2月,美國第一家P2P網絡借貸平臺Prosper創立。“我後來才知道原來有這樣的事,而且挺巧的。”他說。

如唐寧所講,宜信最初定位在有教育需求、卻沒有能力一次性繳納學費的人。一個個開發客戶是不現實的,唐寧與達內IT培訓機構的創始人韓少雲聊了一番後,兩人一拍即合,達內當年即打出“先就業,後付款”的口號。(參見2009年4月《創業家》報道“宜信:讓窮人的信用增值”)

“他通過這種方式把最早一撥客戶找到了。”楊德林說。唐寧的合作對象不限於韓少雲。例如,唐寧與其北大校友、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就在“母校的一次活動中偶遇”,並成功地將P2P助學貸款業務推廣到新東方。

培訓學校的學員學費問題解決了,唐寧將業務逐漸擴展到小微企業主,兼職創業的工薪階層以及農村的貧困農戶。

和Zopa和Prosper等P2P網絡借貸平臺一樣,唐寧也打算開展出借人和借款人直接交易的業務,並從中收取服務費。但這項工作進展緩慢。

宜信企業發展部高艷輝等人披露,2007年10月,宜信P2P平臺正式上線;而差不多一年後,2008年7月,該平臺才實現用戶信息獲取、需求在線註冊;2008年12月,宜信才確定2009年逐步實現借款人和出借人在線自助及在線交易。

巧妙的債權轉讓

“唐寧直接向借款人放貸,再將手握的債權按時間、金額拆細,形成宜信寶等收益不同的產品,賣給想獲取固定理財收益的大眾理財人群。”

實際上,在宜信平臺上,出借人和借款人直接交易的僅是少數。多數情況下,宜信促成的是債權轉讓。

如果依賴網絡上的直接交易,效率和規模增長都是問題。在英國和美國,信用體系比較發達,個人信用信息很容易查詢,這為網絡P2P貸款提供了便利。英國的Zopa成立至今7年半,累計放貸額為2.4億英鎊(相當於24億人民幣);全球最大的網絡P2P平臺LendingClub成立,五年多來累計放貸額10億美元(相當於60多億人民幣)。當然,它們的爆發性增長程度仍然不及宜信。

而在信用體系不成熟的中國,線上直接交易風險明顯加大。五年多前成立、中國最早的網絡P2P公司拍拍貸,至今月交易量不過5000萬人民幣。唐寧說,信用體系的建立單靠網絡也是不夠的,“在中國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現階段,它很難完全在虛擬世界里實現。”

唐寧還設計出了債權轉讓這一途徑。具體做法是,借款人與唐寧個人簽訂《借款協議》,唐寧將錢直接從個人賬戶劃給借款人,再將手握的債權按時間、金額拆細,形成宜信寶、月息通等收益不同的產品,賣給想獲取固定收益的大眾理財人群,或者說出借人。出借人同樣將錢直接打到唐寧的個人賬戶,出借人和借款人兩端市場的對接由此完成。

唐寧個人出面簽訂協議的原因很簡單:宜信並無放貸資質。中國現行法律體系里,一個法人機構如果以發放貸款作為主營業務,必須得到銀監會的批準;小額貸款公司可以放貸,但只允許股東以資本金放貸,且不能跨區域,民眾難以大範圍參與。而按照《合同法》以及最高法的司法解釋,自然人作為主體去放貸,民間借貸超過銀行同期利率四倍的部分才不受法律保護。

李豐說,宜信的理財客戶基本上是有些閑錢需要理財、但理財渠道和產品選擇余地不大的人群,“宜信的大部分產品,跟在銀行買的理財產品一樣”。唐寧則稱之為大眾富裕階層,“投資金額從幾萬、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有保值增值訴求。”他表示,和美國不一樣,中國的理財市場缺乏小額(100元-30萬元)固定收益類(信用放貸)理財產品。

宜信專門為這一階層設計了產品,包括宜信寶(最低出借金額5萬元)、月息通(最低出借金額10萬元)、月益通(最低出借金額5萬元)、季度豐(最低出借金額30萬元)、月定投(最低出借金額2000元)、宜農貸(最低出借金額100元)等。

德弘資產合夥人陳宇評論稱,像宜信這樣把時間(比如1個月到一年不等)和金額(比如100元到30萬元)都拆得比較細的理財產品是很容易銷售的,“讓一個人拿出100萬元和讓10個人各拿出10萬元來理財,哪種更容易被接受?”

兩年前,北京市民吳超(化名)拿出5萬元,選擇了債權轉讓方式,投了宜信的一個產品——宜信寶。錢直接打到唐寧的個人賬戶上,他沒有見到《借款協議》,只是與宜信旗下的宜信匯才商務顧問(北京)有限公司簽署了一份《信用咨詢與管理服務協議》。

接下來,吳超每個月都會收到一份紙質的對賬單。在那張單子上,他能看到借款人的名字及身份,比如是農民、學生、白領還是小業主,“但這個人的詳細情況就不了解了”。

在一些投資者或者說理財客戶看來,宜信的年收益並不是那麽理想。來自香港的P2P投資者馬軍表示,他幾乎在所有“大一些”的P2P平臺上投過標,像北京有的平臺,能做到15%。但也有人認為宜信屬於比較穩妥的平臺之一。至今為止,吳超還沒有遇到壞賬,宜信當初承諾的年收益10%也實現了。

貸款費率的爭議

“這三項費用就是變相的高利貸,但是合法化了,變成咨詢費、審核費、服務費。”

在一宗借貸交易中,宜信通過宜信匯才商務顧問(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宜信財富公司向出借人收取服務費(比例不等)、債權轉讓服務費(1-2%)和風險保證金(2%)。此外,它也從借款人那里收取不菲的費用,兩頭通吃。

據寧波的生意人劉宇(化名)介紹,宜信的業務員不停和他聯系,最終說服他貸款。申請貸款時提交了公司租房合同、賬戶流水、營業執照,以及個人賬戶流水、房產證和身份證複印件。業務員特意到他的公司和家里拍了照片,看過上述證件的原件。

劉宇說,他希望看到合同電子版,但業務員要求他到宜信寧波分公司現場簽署協議。於是,他去簽下了宜信提供的《借款協議》,借款人是宜信CEO唐寧。他作為甲方還簽署了《信用咨詢與管理服務協議》,對方是宜信普惠信息咨詢(北京)有限公司(乙方)、宜信普誠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丙方)、宜信惠民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丁方)。

劉宇發給《創業家》的協議複印件比較模糊,只能依稀辨認出,他實際拿到手的錢為25萬,兩年期限,每月還款16723.33元。算下來,累計還款40.1356萬,年利率相當於30%出頭,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25%多)。

不過,協議巧妙地將借款金額標為354107.65元。這樣的話,按照累計還款40.1356萬計算,年利率僅為6.67%,與銀行差不多。而高出來那部分利率體現在費用當中——需支付乙方咨詢費61423.51元,丙方審核費5205.38元,丁方服務費37478.76元,合計10萬余元。劉宇抱怨:“這三項費用就是變相的高利貸,但是合法化了,變成咨詢費、審核費、服務費。如果我跟銀行借款有這種費用嗎?沒有,就是一項利息。”

另據《濟南時報》報道,市民李女士去年著急用錢,從宜信借到手2萬元,兩年期限,每月還款1299.33元,實際上相當於27.6%的年利率,而貸款憑證上寫的月利率是0.56%(相當於年利率6.72%)。而“李女士所能提供的借據、還款事項提醒函中均沒有任何關於服務費的標準、數額等內容。”

根據《創業家》的有限了解,以及其他媒體的報道,借款人對宜信公開而激烈的投訴似乎不是那麽多。畢竟,他們著急用錢,大銀行不搭理他們,這個時候宜信剛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在宜信長沙分公司的電梯里,《創業家》記者見到了來辦理貸款的婁底人老羅夫婦。行色匆匆的老羅就表示,宜信的費率“不高也不低”,“合起來到兩分二三”。他所說的費率,包括了利率和宜信一次性收取的各種費用。

寧波的劉宇和濟南的李女士願意對媒體傾訴,很大程度上或許是因為他們選擇了提前還款,結果算下來相當於年利率40%以上。例如,劉宇在5個月後提前還款,加起來還了300471.02元。

對於貸款費率引起的爭議,唐寧並未回避。他告訴《創業家》記者:“我覺得整體上來講還是很透明、很直白的,沒有什麽所謂的小字印到背面、第三段話沒打上類似什麽的。而且這個行業之中也不是一家兩家機構,有很多很多選擇,彼此都可以知道到底是咋回事。”

他還說,金融創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利率市場化,而隨著信息獲取能力的加強、環境的改善,以及競爭格局的變化,“其實任何一個市場之中都會呈下降趨勢”。

中國最早的網絡P2P貸款平臺拍拍貸創始人張俊也表示,盡管30%的利率不低,但這件事情還是有意義的,因為地下的高利貸通常比這個利率高得多。

如何控制風險

“它並不是類似互聯網領域,不是說大學二年級的兩個同學在宿舍里面想解決什麽有趣的事兒就做起來了”。

與宜信相比,拍拍貸平臺上的貸款利率和費用加起來要低不少。拍拍貸平臺上的平均貸款年利率為18%,6個月以下貸款收2%服務費,7-12個月收4%服務費。而人人貸創始人李欣旺表示,算上服務費和管理費,其平臺的貸款年利率平均在12%-13%之間。

實際上,主要靠線下的宜信,成本比拍拍貸和人人貸都要高。李欣旺說,在線上獲取用戶的成本大概為千分之五,線下則需要百分之三、四,“這就決定了大家的定價不一樣,客戶群不一樣”。

宜信多花的成本,基本上用在了風險控制。楊德林說,P2P個人的小額貸款,很大的問題是管理信用的問題,得有一套辦法審核申請人的信用狀況。宜信前期主要用所謂的工廠模式,就是把整個審核流程分成一個一個階段,每個人負責一個階段的工作。“像工廠一樣,員工只需要把螺絲擰緊就是了。這個工作沒準一個高中生都能做,但我知道他們是大專以上的。”如今,唐寧又找到楊德林,研究如何變革整個審批模式。

宜信做的大多是無抵押信用貸款。“美國有征信局,從出生證明到離婚等均有記錄,但中國的信用資料被很多部門各管一攤。中美的信用市場反差太大了。”在唐寧看來,在中國,找到證明資信的要素本身也是一種創新,“比如是不是在學校里當過班幹部,或者是不是黨員、團員,這些都很有中國特色。”

宜信上萬人的線下隊伍,四處上門搜集各種信用資料。“幹臟活在中國是不可避免的,但挑戰是,你要能把你幹的臟活逐漸積累成系統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重複勞動。我今天幹了百分之百的臟活,明天我只需要幹60%的臟活,又能達到95%的效率,這就是個好的努力方向。”李豐表示。

唐寧說,信用技術體系不僅僅是IT平臺,“無論是國際上知名的機構還是地區性領先的機構,根據他們的經驗,這樣的體系沒有幾千萬、上億的資金投入是不可能建起來的”。他沒有透露其信用技術的細節,只是表示,“它並不是類似互聯網領域,不是說大學二年級的兩個同學在宿舍里面想解決什麽有趣的事兒就做起來了”。

外界很難揣測宜信的信用技術精密到了何種程度。位於北京SOHO現代城C座3層的宜信總部信審中心,是基層海量搜集的貸款申請所要經過的最後一道篩子。宜信的基層業務員和信貸員,恐怕也很難猜透那個信審機器的心思。

“長沙應該一年有上萬筆的貸款申請,但最後能通過的貸款申請不會超過三成。”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叫周華的宜信前員工說,信審機器的效率很高,“如果資料齊全,一般三五天內貸款就能批下來。”

陳宇認為,宜信的風險主要在於其壞賬率,不可能低,更不可能低於1%。唐寧則告訴《創業家》,宜信的產品從百分之零點幾,到2%、3%這樣的水平都有,“不同的產品,面對不同的人群。”

宜信會不會擴張太快,1萬人以上的公司會不會很沈重?風險是難以避免的。不過,在很多場合,尹飛都堪稱唐寧的知音,“唐寧團隊的確有很高的管理技巧;但話又說回來,這也不算什麽秘密,順豐快遞全國是10萬人,5萬人以上的快遞公司,國內有很多家。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找快遞公司挖個人就行。”

由唐寧個人出面簽訂借款協議,也存在法律和商業風險。北大法學院張鑫在2012年6月出版的《金融法苑》撰文稱,作為已持續經營幾年的公司,將主營業務建立在與CEO個人合作的基礎上,對公司的持續發展、獨立性和公司治理都有很大影響。這種模式顯得比較異類,對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也有阻礙。《放貸人條例》出臺後,監管部門應該會對個人放貸行為予以規範。

宜信的未來

種種爭議恐怕很難阻止宜信這類互聯網金融新生力量的發展。宜信未來會變成一家銀行,還是一個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

如今的宜信,已成為P2P信貸(當然它早已不限於此)行業的魁首。凱鵬華盈、IDG和摩根士丹利註資的消息,被宜信制成海報,貼在總部和各分公司辦公室的墻上。在今年6月底的一次新員工座談會上,有新同事告訴唐寧:“和理財客戶接觸時,會跟他們聊三大投行對宜信的註資,讓他們產生信服感。”

這說明,宜信希望更多的潛在客戶知道它,提升公司的美譽度。但另一方面,宜信和唐寧又似乎不希望公眾和媒體過多關註公司的運營模式和運營細節。

“企業一方面需要被了解、被認知,另一方面也要註意自我保護。我如果不負責任地談很多的話,那對不起這麽多同事的創新,因為很多都是我們自己豎起來的門檻。”坐在《創業家》記者面前的唐寧,國字臉、語速平穩、邏輯清晰、滴水不漏。

當記者問到宜信怎麽讓出借人和借款人一一匹配時,唐寧突然坐直,表情有些緊張。

《創業家》:借款的人群跟出借的人群之間怎麽匹配?

唐寧:有(一個配)幾個的,有(一個配)幾十個的。我們配置之後,推薦給出借人,他們自己選擇。

《創業家》:不是別人把錢放過來,咱們再單獨找人去?

唐寧:那不是。

實際上,如前文所述,宜信多數情況下采取的是債權轉讓模式。他先利用自有資金出借給借款人,之後再將持有的債權拆細後轉讓。

員工比老板更小心。長沙小貸圈子對宜信人的一個普遍印象是,關於公司內部事務,他們口風甚緊,即便是從周華這樣已經離職的員工身上,我們得到的關於長沙宜信的經營數據及運作信息都是模糊的。

唐寧非常強調構建“中觀”。他提到的這個介於宏觀與微觀之間的名詞,反映出宜信的政治生態和商業生態。2011年,宜信聯合北大立法學研究中心、人人貸、貸幫等共同成立“小額信貸服務中介機構聯席會”,唐寧希望這個行業協會能起到自律、互律的作用,也希望通過協會與監管部門有更多溝通互動。

令唐寧津津樂道的是,原清華經管學院廖理教授幾年前就將宜信作為EMBA教學的案例,“那時宜信還小,我都不知道”。該案例後來被哈佛商學院報告引用。當年主講宜信案例的廖理教授,今年3月榮升清華與央行合辦的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該院院長是原央行副行長吳曉靈。據悉,宜信還贊助過中國MBA案例大賽,金額是50萬元。

《創業家》記者聽宜信內部人士講過這樣一個段子:自從宜信被寫成清華經管學院EMBA的金融創新案例之後,宜信的人再也不擔心“有人會搞我們了!”

宜信內刊顯示,截至今年6月,宜農貸平臺累計向全國各地貧困農戶提供小額貸款2000多萬元。與上百億總盤子相比,實在微不足道。但宜信在對外宣傳中,屢屢借此樹立公益形象。

唐寧的種種努力顯示出他如履薄冰。

2011年8月23日,銀監會發布了《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首次對於P2P貸款平臺的風險做出提示,媒體頓時對宜信是否涉嫌非法集資發出質疑。

尹飛聽到過這樣一個小道消息:央行打過一個報告到國務院,報告說社會上像宜信那樣能自己集資、自己放貸的公司,有些做得比小貸公司還大,存在著系統性風險。領導說,你們銀行不給(小微)放貸款,小貸公司也不給(小微)放貸款,社會上有些公司已經站出來了,你們還要把它卡掉,誰給小微企業放貸款呢?尹飛的“消息”真假難辨,但由此可以體會包括唐寧在內的民間金融業者的忐忑心態。

今年8月,中投公司副總謝平完成一項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課題報告,分析了宜信等P2P互聯網金融模式,認為P2P融資模式是現有銀行體系的有益補充,未來可能成為主要的金融模式,不能因為這項金融創新在發展初期遇到一些問題,“就將其扼殺在繈褓之中”。一個月後,天津達沃斯論壇,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也在演講中肯定P2P等互聯網借貸模式。

“我覺得現在來講,這種模式已經成為了主流吧。”唐寧說。

楊德林說,唐寧他們做了這種有些大銀行不願意做的事情,他是看到了趨勢,找到了模式、幫助社會解決了問題。而在李豐看來,在解決這個市場需求的所有人當中,你盡量用了你能找到的正路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歪門邪道,“那麽所有的質疑都不足為慮,最終一定會有所謂的規範化的時候。”

李豐並沒有對宜信進行明確的定位,反而樂見其探索的過程以及未來的不確定性。“你現在能準確判斷支付寶是一家純粹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還是一家銀行,或者是一個金融集團?現在都還很難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87

起底大大集團:員工近8萬 涉嫌空手套白狼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9/153365.shtml

導讀 : 這個擁有近8萬員工、700多家支公司的龐然大物,根系盤雜,如謎一般神秘。

i黑馬 深度調查組 12月19日報道

e租寶事件尚未塵埃未定,另一家全國擁有7.8萬員工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大大集團,又傳出被調查的消息。

前日,大大集團證實,總裁馬申科被經偵帶走,同時免去了三位高管職務,網站無法兌現。危機全面爆發。

這個擁有近8萬員工、700多家支公司的龐然大物,根系盤雜,如謎一般神秘。雖在媒體平臺廣告並不多,但地下版圖,卻發展驚人,深植二三線城市,瘋狂發展線下銷售人員,並開始布局線上,推出“大大寶”。

然而,i黑馬調查發現,大大集團多個項目涉嫌自融,私募基金銷售涉嫌違規。安然至今的大大集團,在這場“被調查”危機之中,變得千瘡百孔。

瘋狂擴張

大大集團的母公司,是上海申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申彤)。前兩日,上海申彤就被曝調查。

就在媒體鋪天蓋地的質疑聲中,大大集團的一些軟文,開始出現在各地的小網站上,試圖覆蓋負面新聞。

作戰手法,倒和當時的e租寶,極為相似。然而於事無補,並不能吹散火藥味。

馬申科被帶走的消息傳出後,氛圍變得異常緊張。大大集團的投資人,迅速集結多個QQ群,投資人分別圍堵了大大集團多個省分公司,討要本金。

來尋債的,還有一些員工——因大大集團賬戶被封,工資都發不下來了。

我們在尋找這個龐大集團的軌跡時,總能看到一些e租寶的影子。

大大集團算低調的。除了漫天的招聘信息和極少的活動新聞,很少看見大規模報道,就連廣告,也極難找到。總裁馬申科,更為神秘,在網上無法找到關於他的一篇專訪。

它又是瘋狂的,大大集團官網信息顯示,截至今年10月,該集團已在全國開設23家省公司、4家直轄市公司、229家市公司、374家分公司、717家支公司。

大大集團主要靠“高薪”吸引員工,幾乎無學歷要求,底薪在6000-15000元之間。

因其底薪在二三線城市具有絕對競爭力,其擴張之路彪悍迅猛。目前,已發展員工7.8萬人,其中正式員工3萬多人。一位已經離職的HR透露:“公司就不叫招聘,叫拉人頭、抓壯丁。”

當然,高薪也有代價。龐大的員工軍,都需自行購買集團的理財產品。因此,很多員工認為這是招聘騙局。

上海某員工稱,入職第二個月,需完成1萬考核,否則勸退,“我第一個月工資就是1萬,拿到工資立即買了公司產品,等於白幹”。

除此之外,全部員工,包括行政、後勤人員,都有一定的金額考核任務,根據職位和地區不同,金額不等。制度就是:完成加薪,完不成走人。

潛伏的危機,爆發在11月底。據某員工稱,因大大集團出現資金危機,迅速提高了“考核額度”。

11月底,大大集團給各省高管發布通知,將在12月1日,實行新的考核制度,全公司員工,包括行政人員,需購買5萬元理財產品,未轉正員工需要購買10萬才可轉正。

原文中稱:“在11月底強推一把,將近3.8萬的非轉正員工在11月底實現轉正,將業務推上新的高度。”

一位招聘經理解釋稱:“這是集團對員工忠誠度的考驗。”

1

簡單計算一下,3.8萬非轉正員工,如果每人買10萬的產品,金額將高達38億。

有意思的是,在大大集團的“自行消化”極端操作下,員工明顯分為兩派:一派誓死效忠,擁護公司,風雨同舟;一派辱罵不斷,憤而離職。

這恐怕就是導火索,新規定激怒了部分員工,他們開始千萬各個部門投訴,並尋求媒體曝光。此時,投資人也反應,項目兌現變得困難。

安然運行8年的大大集團,終觸發有史以來最大危機。

自融迷局

大大集團,原以線下銷售 “有限合夥”的私募理財產品為主,具體募集金額未知;7月份,大大集團發行互聯網金融產品“大大寶”,開始線上掘金,其標的,均由原有線下金融產品直接挪移線上,目前融資額度1.9億。

近8萬的員工、700多家支公司,浩浩蕩蕩的人力大軍,盤根錯節的支系脈絡,大大集團到底在下一局怎樣的金融大棋?

大大集團目前對外發布的項目中,i黑馬通過調查,發現多個項目涉嫌自融。

如《CTC全國大學生創業就業實戰營投資基金(一期)》項目中,融資主體為上海某教育公司。

2

通過企業信用信息查詢,該公司的企業法人,就是上海申彤。

3

融資方也曾公開發布新聞稱,2015年正式集團化運作,成為申彤集團成員。可見,這30億基金,其融資方和基金管理人,皆是申彤集團。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例子,在《中融碧玉藍天大廈項目固定收益基金一期》的項目中,

4

基金管理人,上海金綻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上海申彤旗下一家子公司;而融資主體誼策實業有限公司,其法人就是大大集團總裁馬申科本人。

這意味著,這個8000萬的項目,融資方、管理人、擔保方,實際控制人,均是馬申科。

5

一位投資人稱,他在投資該項目時,銷售人員拿出精美的畫冊,並解釋該基金有基金管理人和擔保方,極為安全,就算融資方不還錢,還有基金管理人和擔保方墊背,“可萬萬沒想到,其實就是一家操控”。

網貸315的專家張寧稱,自融一共分為兩種,一種是企業缺乏資金時,考慮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貸款時間太長,因而采取自融;另一種就是純粹的龐氏騙局,發布虛假標騙錢。

“不管是哪一種自融模式,都觸碰了法律紅線,”張寧對i黑馬稱,第一種模式因為沒有監管方和風險把控,極容易出現兌現危機,本金和利息難保障;第二種模式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無證融資

大大集團發布的產品,均為私募投資基金。根據證監會規定,任何私募基金募集完畢後,項目都需要備案,以便監管。

據大大集團官網顯示,深圳申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大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均在中國基金業協會進行登記備案,並成為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

但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查詢發現,兩公司在去年12月成立,註冊資本2億元,但實繳資本均為0。

6

最為吊詭的是,兩家公司名下均為發行任何私募基金產品,也就是說,現在大大集團現在銷售的基金產品,均未備案。

而大大集團發起的其他私募基金,其基金管理人,在中國基金協會網站上查詢不到。如上文提到的上海金綻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如此。

可見,大大集團的子公司存在不少“空殼”,不過是為了“左手倒右手”的棋子。

龐氏騙局?

人人操盤CEO顧崇倫認為,瘋狂招人、很高的員工激勵,發展下線等營銷方式,是龐氏騙局比較典型的特征。

龐氏騙局,用中國人的說法,就是“空手套白狼”。最開始都是編一個故事和項目,套取第一筆錢,然後利用這筆錢,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多。每個月,只需支付錢的利息和一些退出的本金。只要新進的錢大於支出的錢,這個騙局就能一直運轉。

但是,一旦營銷停止,資金鏈斷裂,問題就會暴露出來,騙要持續下去,只能通過增加經營規模、增加激勵,來吸收更多資金。

但龐氏騙局是無本之源,終會崩盤。

顧崇倫舉例稱,假設e租寶是龐氏騙局的話,現資金存量是700多億,每月的利息按照1%來算,大概產生7的利息;假設再有10%的本金退出,就是70億。也就意味著,需要每個月增長近100億的銷售,才可以頂住這個龐氏。

“如果是龐氏的話,其實可以推算,什麽時候崩盤”,顧崇倫對i黑馬稱,當然,也不排除正規的企業用這種方式搭建營銷網絡。

細看大大集團和e租寶,也有些許不同,e租寶鋪天蓋地的廣告營銷,購買最大的群體,是“大爺大媽”;大大集團線上低調,線下兇猛,購買者集中在二三線城市。

但在氣質上,兩者確實有太多暗合:瘋狂擴張、高提成、涉嫌自融等。兩者的命運,皆進入結果倒計時。

從泛亞到e租寶,再到大大集團,一次次危機,正在蠶食互聯網金融的行業信譽;但另一邊,宜人貸又公布,在紐交所上市成功。

一邊冰山,一邊火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88

投資人說:聰明人為什麽難以成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19/153362.shtml

導讀 : 最容易成功的領域不是聰明人和聰明人競爭,而是要找到那些和傻瓜競爭的地方。

聰明,其實不是一個好詞。

說到聰明人,大部分的人腦子里第一印象都是智商高的人或者那些名校校畢業的人。聰明人在學校里面通常比較受尊重,他們也自然而然的享受這種尊重。但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大部分的聰明人到了社會上就失去了優勢。拿世俗的標準來看,那些社會上的成功人士大都不是學校里的好學生或者連有名的學校都不是。馬雲說:中國最好的大學是杭州師範大學。這固然是調侃,但其實很有道理。

那麽,聰明人為什麽難以成功呢?搞清楚下面的4條規則或許對聰明人有幫助。

1. 最好的成功策略是:找到傻瓜

Peter Thiel在他的書《從0到1》里表達過類似的觀點。最容易成功的領域不是聰明人和聰明人競爭,而是要找到那些和傻瓜競爭的地方。

那些從事律師、咨詢師職業的人很多都是從哈佛、耶魯、賓大(容我加上我校)等常青藤名校畢業的,但是他們都沒有成為最富有的人,原因何在?簡單的講:一個人的獲得的價值不等於一個人的聰明程度。一個人獲得的價值=其聰明程度-周邊人的聰明程度。所以,你獲得的價值是相對價值。當你選擇高大上行業的時候,你的同類都是聰明的人。於是,你的價值基本上就被cancel out了。廣告行業里頭有一個定律和這個道理類似:你投放的廣告效果不直接和你投放廣告的聲音(銀子)成正比,而是取決於你的聲音比別人的聲音大多少。

很多聰明人享受高智商競爭帶來的快感,但是忘了高質量的競爭對聰明人其實是消耗戰。

2. 回歸平均原理(Return to mean

統計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定律是回歸平均原理。什麽意思?打個比方,你是一個普通人,朝著墻上的一個靶心扔飛鏢,如果第一次能夠擊中靶心,那麽第二次肯定偏離很多。而如果第一次偏離的非常遠,第二次偏離就會變小。要清楚這一點,就要了解什麽是運氣。運氣在數學上可以看成是個隨機的函數。西方有個名言:success= some talent+ luck; great scucess= some talent + great luck; 一件事只做一次,運氣對成功而言會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當你做多次以後,運氣的成分就會漸漸消失,因為運氣是隨機函數會抵消,技術(talent)變為主要的決定因素。當你扔一次飛鏢的時候,如果碰巧命中了靶心,運氣扮演很重要的成分,但是當你多次扔的時候,就會回歸到你的技術能力。

發展事業也是同樣的道理,很多聰明的人,由於機會成本高,通常不太願意堅持。也就是說,他們通常不去嘗試,或者嘗試了一次就放棄,而由於只嘗試一次,運氣會起很大作用,他們的聰明天分不一定幫上忙。但是反過來,如果他們堅持嘗試,他們高於常人的聰明天賦就會起重要的作用。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冒險精神很重要。冒險的本質就是不斷嘗試。

3. 複利原理

巴菲特說:複利是最偉大的金融工具。複利的原理就是正向叠代。利息越高,時間越長,產生的結果就越驚人。這給我們的啟示有三個:1)正向 2)進步步長要大 3)要長期堅持。

我們可以用數學公式來更清楚的理解這個問題:

1.正向: 1.01^365=37.7834; 0.99^365=0.0255, 正向進步和反向退步即使是一年365天後的差異可以非常大

2.步長: 1.01^365=37.7834; 1.02^365=1377.4082,步長從0.01調整到0.02就可以產生40倍的結果變化

3.長期: 1.01^365=37.7834; 1.01^(365*5)=77002912.75,如果你不是堅持1年,而是5年,結果令人吃驚。所以,在《outlier》那本書里面,才有10000個小時的說法。

100*(1+0.1)^365 = 3778.34聰明人經常犯的毛病就是贏在起點,但也輸在起點。他們通常比別人有一個好的開始,但是在他們的人生中忽視了持續的學習進步。還是讓我們來看一個數學描述:

10* (1+0.2)^365 = 13774.08

一個人的起點即使比普通人高10倍,只要對方的進步快,加以時日,就可以獲得遠遠超過聰明人的成就。曾國藩的一句名言就是:聰明人要下死功夫。

4. 系統基準(base rate

聰明的人經常把註意力投射在自己身上,強調自身的天賦,強調自身的努力,而經常忘了外部的系統和規律。中國的古代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所有才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說法。在這一點,西方人不如中國人。什麽是系統基準?舉個例子來講,人人都希望獲得長壽,但是長壽這件事放到一個超越個人的系統里來看,就是人的壽命。人的壽命,幾千年來就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分布,基準是70,波動的範圍一般而言(統計學規範講可能說3個sigma)是(-20,20),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會活到50~90歲。這個時候,個人的努力在這個範圍內是有效地,但是如果非常努力希望活到150歲,就是違背了系統基準的事情。

創業和工作也有同樣的情況。畢業找工作有句老話:男怕入錯行。創業也怕選錯了行業。每個行業都有不同的基準,可以看成是這個行業的局限或者規律。如果不了解這個,只是一味強調團隊的優秀和努力,結果很難好到那里去。這個道理,其實也簡單,你在沙灘上用手堆沙子,任你如何聰明勤奮,你也不可能堆出1米的高度來,你面對是沙子的粘性這個系統基準。

說了這麽多,總結起來就是下面4條:

1)聰明人不要和聰明人競爭

2)要敢於多次冒險

3)要長期學習進步

4)要理解所處系統的規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89

三招教你搞定互聯網家裝供給側改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19/153361.shtml

導讀 : 互聯網家裝之所以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需求側與供給側的改革並未實現相匹配的增長,最終導致了需求側與供給側的失衡。

從年初的火爆到年尾的平靜,互聯網家裝一路走來一直受到外界的關註,如同它受到外界的質疑一樣多。盡管經歷了將近一年的發展,互聯網家裝的發展步調依然可以用不瘟不火來形容。互聯網家裝依然處於一個亟待改變的關鍵時期,如同國家提出的供給側改革一樣,預計互聯網家裝的未來變革,特別是供給側改革會是互聯網家裝的主題。

供給側改革一:設計圖紙將更加智能化

現在很多互聯網家裝公司依然借助人工對設計圖紙進行重新的建構和整合,這種方式較傳統的設計師進行手工或者簡單的設計處理軟件進行設計雖然有些改觀,但是依然處於相對低端的水平,現在很多互聯網家裝公司依然是利用CAD、3DMAX等圖形處理軟件進行設計方案的處理,出圖速度慢,人工痕跡多,這些因素的存在依然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設計圖紙的供應需要更加徹底的改革才能滿足用戶不斷增加的需求。

通過對設計圖紙相關的數據進行重新的整合和管理將會是未來互聯網家裝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點。對設計圖紙當中的相關要素進行數據化的展示,通過提取設計圖紙當中的相關數據,並對這些數據進行模型化處理,在對這些數據進行重新的整合基礎上便能夠完成設計圖紙的重構,這將會大大提升設計圖紙的出圖效率。現在,IBM公司已經開始利用Garlic Systems通過將傳統的數據存儲到不同的數據庫中,Garlic Systems通過將不同的數據進行處理能夠大大減少人工處理圖形數據造成的時間浪費和設計偏差,大大提升設計效率。

互聯網家裝同樣可以借助Garlic Systems系統,在龐大的計算機數據運算能力對這些數據元素進行充分地運算基礎上,並建立相關的模型則會讓設計圖紙更加智能化,未來一套房屋的設計圖紙並不需要人工直接參與,只需要輸入相關的房屋結構參數、風格參數、材料參數之後,智能計算機便能夠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計算輕松實現出圖,這無疑將會大大改變現在這種依然以人工為主的設計圖紙的方式。除了Garlic Systems系統系統之外,TSIMMIS Systems、Object Globe、Lore……這些系統都將使設計圖紙更加智能化。設計圖紙的智能化無疑將會成為下個階段互聯網家裝供給側改革的重點。

供給側改革二:施工流程將更加模塊化

互聯網家裝之所以依然受到很多人的質疑,其中一個較大的原因就是現在的施工流程依然是零散的,不可控的。這樣的施工流程相較於傳統家裝來講並沒有發生任何改變。而作為未來互聯網家裝供給制改革的重點,如何將施工流程實現模塊化管理將會是未來改革的重點。

如今,在歐美與日本市場發展規模以及行業集中度都已達到較高水平。日本形成以大和房屋集團、東海房屋為代表整體式和折疊式房屋,歐美形成以美國通用設備公司GE、法國ALGECO、德國ALHO、日本長河為代表的箱型活動房屋。這種模塊化的房屋建造流程將會大大減少施工誤差,提升施工效率。

若想要使施工流程科學化和規範化,其中一個關鍵便是對這些零散的施工流程進行模塊化的整合,將原本松散的流程整合成若幹個模塊,施工工人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借助設計側的數據,通過對這些模塊化的環節進行簡單的整合便能夠完成家裝過程,在大大提升效率的同時,也將會極大地減少施工的不科學,不規範對施工效果產生的影響,真正實現所見即所得。

供給側改革三:施工工人將更加智能化

如今互聯網家裝依然存在很多痛點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施工工人並未發生徹底的改變,一些互聯網家裝公司依然選用的是素質低下,操作不規範的傳統施工工人,作為家裝過程中所有工程的直接體現者,施工工人的素質不高將會極大影響整個互聯網家裝給人們帶來的直觀感受,施工工人的智能化無疑是互聯網家裝供給側改革的一個主要方面。

目前,機器人的末端執行器已經取得的重大突破,例如美國研制出多任務、部分自主功能的機器人完成了賓夕法尼亞州三里島核電站清理和重建工作。

據路透社報道,瑞士蘇黎世國家能力中心的科學家們研究開發出一種智能建築機器人,名為In-situ。它利用一個很大的手臂通過預定的模式進行搬磚和砌墻,並可以利用二維激光測距儀,兩個板載計算機和傳感器獲取自己的位置,在工地當中自由的移動。

這些智能機器人完全可以適用到互聯網家裝日常的操作規程當中。另外,利用先進的智能機器人技術將原本需要施工工人施工的步驟逐步通過數據的交互和人體工學的協調交由機器人來完成無疑是一個絕佳的選擇。而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房屋數據、施工數據、設計數據進行重新的編程和處理並以此來控制智能機器人的操作將會大大提升智能機器人在施工過程中的準確性,減少施工不規範造成的諸多問題,真正實現施工過程的規範和科學。

減少施工過程中的人為幹預,將更多的施工流程交給聚合了家裝相關數據的智能機器人來完成,讓人變成整個家裝過程的真實控制者,通過對數據和程序的統一管理,增加機器人在施工過程當中的失誤。再加上全方位數據的建構,提升施工的精準性,減少錯誤操作造成的時間浪費,不僅能夠大大縮短裝修工期,更加能夠讓家裝變成一個可控的過程

互聯網家裝之所以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需求側與供給側的改革並未實現相匹配的增長,最終導致了需求側與供給側的失衡。這種失衡在給用戶體驗帶來消極影響的同時,更大程度上讓互聯網家裝的發展方向出現了偏移。而只有通過對供給側進行更加深度的改革,並跟上需求側的步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目前互聯網家裝存在的痛點和問題,讓互聯網家裝真正實現多方位協同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90

P2P第一股落定宜人貸:P2P上市潮風往哪邊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8/153360.shtml

導讀 : 宜信公司旗下P2P平臺宜人貸成為國內首家獨立上市的P2P網貸公司。12月18日,宜人貸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交易代碼為“YRD”,發行價和開盤價都為每股10美元。

i黑馬 崔婧  12月18日紐約報道

北京時間12月18日晚10點,紐交所交易大廳屏幕上清晰地映射出宜人貸標誌性的藍色LOGO。晚11點剛過,宜信公司旗下P2P平臺宜人貸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交易代碼為“YRD”,發行價為每股10美元,開盤價每股10美元。宜人貸也就此成為國內首家獨立上市的P2P網貸公司。

9年前,被稱為“尤努斯的中國門徒”的唐寧告別了有“中國IT業的黃埔軍校”之稱的亞信公司,不再參與早期投資,而是選擇了一個小額貸款的生意。9年後,作為宜人貸董事局主席、宜信創始人唐寧來到紐約準備上市。“下飛機的第一感覺是空氣真好。心情比想象中還興奮。”他告訴i黑馬。

精心鋪設上市路

為了上市,宜人貸做了充足的準備。

宜人貸是宜信公司旗下P2P平臺,屬於互聯網金融板塊,除此之外,宜信旗下還有普惠金融和財富管理的板塊。作為國內最早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之一,宜信涵蓋數十家子公司,一年的交易規模超過500億量級。凱鵬華盈、IDG資本和摩根士丹利亞洲投資基金都是宜信的投資方。

凱鵬華盈管理合夥人周煒告訴i黑馬,“我們投資宜信,看中的就是它的風險管理。”

宜人貸成立於2012年5月,2014年12月25日,宜人貸將主體公司變更為恒誠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在P2P市場中,宜人貸的定位是小額個人信用借貸。其貸款規模是5萬-20萬元之間,收入來源於兩個方面:借款人的交易費、投資人的服務費。到2015年6月,平臺的交易額達到62億元。

根據互聯網上投資用戶的自身特點,宜人貸也推出了利用大數據風控的借款“極速模式”,與廣發銀行合作建立資金托管等創新模式,通過自身渠道尋找借款人。

在客戶方面,宜信也為其提供了巨大的支撐作用。招股書中提到宜人貸的很大一部分客戶是由宜信推薦過去的,基本占宜人貸貸款比重的六成以上。

也就是說,宜信把集團內比較優質的線上業務部分,包括從宜車貸、宜房貸等品牌拆分出來的一些線上資產和資源都拿給了宜人貸。“宜信工作人員看到有宜人貸明確客戶定位的群體會優先推薦過去,現在是這樣的合作模式。”唐寧如此說。

上市過程逆水行舟:P2P行業需要正能量

而來到美國,唐寧的興奮不是沒有原因的。盡管精心為宜人貸的上市鋪好了路,宜人貸的上市過程,仍然不是一帆風順,可以說“一波三折”,走到現在也不容易。

早在2014年第4季度,宜人貸就已經開始備戰上市,2015年春節後和7月,曾兩次向納斯達克遞交材料。但當時卻正好遇上了中概股回歸潮,人人網、盛大遊戲、陌陌等企業紛紛宣布要從美國退市,海外估值持續低迷。

一位投行人士告訴i黑馬,宜人貸上市過程拖了很久,會計事務所一直在溝通,但阻力很大,市場估值也一度從十幾億美金調到6億美金。

經過了重新考慮,4個月後,紐交所成為宜人貸的上市最終選擇。

2015年11月17日,宜人貸再次向美國證券交易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股票交易代碼“YRD”,並以每股0.0001美元的價格,向公眾公開募集最高1億美元,從數字來看,宜信並沒有對財務回報抱有多大的要求。唐寧告訴i黑馬:“我們沒有資本運作的訴求,宜人貸上市更重要的是戰略目的,讓大家能夠更好地關註和看待P2P這個行業。”

之後,宜人貸進行了路演。但就在路演這段時間,國內又相繼曝出互聯網金融公司e租寶、大大集團被查事件。P2P行業信任危機在進一步擴散。某P2P公司向i黑馬透露,e租寶、大大集團事件之後,證監會對P2P行業非常敏感,目前,並不是P2P公司上市的好時機。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些負面消息並不能否定P2P行業。在拍拍貸CEO張俊看來,大多數非法集資的都不算是P2P公司。他認為,首先,P2P是peer-to-peer,債權交易是點對點發生,第二,共享經濟的屬性都是在線上交易完成,第三,P2P是信息中介,第四,普惠金融要小額分散,這些非法集資的公司哪一點看都不是P2P。

但除了這些之外,還不得不提到的是,今年中概股遭遇IPO低潮,在美上市企業一共14家,共籌資額6.66億美金,是2013年以來上市企業數量最少的一年,融資額是2011年以來最低的一年。

逆水行舟。但12月18日,宜人貸還是如期正式在紐交所上市,發行價和開盤價都是每股10美元。

宜人貸的上市,對於整個P2P行業來說也頗具意義。“這個行業需要正能量,宜人貸上市對行業是一個‘洗白’的過程。”融360 CEO葉大清認為,上市公司背後都有投資機構,即便出現風險,投資機構也會兜底,降低經營風險,可以扭轉老百姓對P2P的信任。宜人貸的上市,對這個行業中的其他公司而言,具有燈塔的示範效應。

上市之後,宜人貸需也要面對美國資本市場監管的調整。“寬進嚴管”是美國資本市場的常態,而且還需要和當地本土平臺Lending Club等競爭,壓力也很巨大。

但是,盡管如此,除了宜人貸之外,上市也是眾多國內P2P平臺的夢想。宜人貸的海外上市,只是一個開始。

國內P2P公司上市潮中的“花樣”選擇

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最大P2P平臺Lending Club成功上市案例,是國內P2P公司們“春心萌動”的原因之一。一年前的12月11日,同樣成立於2006年的Lending Club登陸紐交所,IPO價格為15美元,上市首日漲幅高達56%,收於23.43美元,成交量近4500萬股,市值高達85億美元。

這對國內同類公司來說無疑是個極大的激勵。此後,國內P2P平臺都開始謀求上市。最近這一個月來,上市的消息更是不絕於耳。他們大致可以分為三派,有的選擇在國內上市(借殼登陸新三板或A股),有的選擇在海外上市,有的公司的目標是香港。

在港股市場,目前活躍的公司有4家。2015年10月21日,香港上市公司太平洋實業收購財加主體公司96%的股份,財加由此登陸香港主板。翼龍貸表示,其為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因此是國內第一家母公司上市的P2P公司。

此外,金融工場在今年1月被香港上市公司中國信貸全資收購。陸金所也籌備明年在港IPO,最高融資50億美元。

在國內,金蛋理財和PPmoney選擇了曲線掛牌新三板。新三板公司南京軟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購金蛋理財的100%股權,PPmoney是通過參與新三板公司天銳科技的定增計劃,成為其大股東。

今年年初,紅嶺創投就被曝計劃借殼上市公司三元達登陸A股市場。91金融也選擇2016年在國內上市。91金融許澤瑋告訴i黑馬,通常情況企業會提前選擇好既定的上市路線,內資架構國內上市,外資架構國外上市,當然國內、國外可以互拆,但是都比較複雜。

而對於一直拿VIE架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來說,上市則傾向海外市場。“人民幣進入到互聯網金融領域是從前年下半年開始,大部分公司人人貸、拍拍貸、融360在這之前都已經拿過A輪的國外融資了。”周煒如此說。

葉大清就做了兩手準備,在D輪融資引入了國內投資人,“我們傾向於在國內上市”。

此前,一些限制條件也局限了互聯網公司在國內上市之路,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合規性問題是其在國內上市過程中繞不開的坎。

拍拍貸CEO張俊也傾向美國市場。他對i黑馬直言,拍拍貸確實有上市的想法,但並沒有明確的計劃和時間表,但大概率會選擇在美國市場,因為美國市場對P2P行業比較了解。

在國外資本市場,無論是機構戰略投資者還是股民對創新模式的理解都比較靠前,對高增長又虧損的公司會有更好地判斷,而且在國外,只要公司業務不錯,就可以持續募資,獲得資金。周煒解釋:“國內的並購和增發,審批過程都要很長時間。不過國內估值更高。”

互聯網金融正在面臨一波上市潮。“目前互聯網金融公司籌備上市的至少有10家以上。”周煒說。對於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選擇在監管嚴格的公開市場上市,不僅是增加融資渠道,更是增加用戶信任度,讓優秀企業和不可判斷的企業有一個分界線。

上市就像是一個創新企業的“成人禮”,選擇適當的時機和市場很重要。“國內很多政策還在醞釀中,企業在不同的市場被監管,信息也可以倒流回來,可以提供經驗,幫助把中國監管政策盡快制定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91

王石:與狼共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218/153353.shtml

導讀 : 萬科是塊肥肉,是“狼”都想下口,而王石這次能成功驅走狼嗎?

i黑馬 周路平 12與18日報道

年逾花甲的王石再一次與狼共舞。不過,這一次他的處境有些兇險。

12月17日,沈默已久的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正式向寶能系宣戰,以內部講話稿的形式對第一大股東寶能系表達了“不歡迎”態度。王石的理由很簡單:“你的信用不夠!”

王石通過內部講話表明了自己的四個觀點:寶能系利用金融杠桿,短債長投;郁亮所帶領的管理層與他立場一致,即使得到了公司也得不到人;中小股東就是他的大股東;無形資產還在,一定會有資本支持。

令王石反應激烈的是來自寶能系對萬科股份的收購。8月27日,寶能系持股超越華潤集團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不到一周,華潤再度反超。截止12月17日,寶能系已占萬科總股本的22.45%,成為第一大股東,並將持股比例拉開了7個百分點。而買入方為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兩者均為寶能系進行資本運作的核心機構。

這也意味著,如果寶能系持股比例達到30%時,將有可能最終控制萬科董事會,甚至將萬科私有化。這對於王石而言,顯然無法接受。

“萬科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企業治理,它的大股東不進行過多的幹預,而且為它站臺,所以職業經理人才能安心的治理企業。它等於沒有老板,現在來了一個婆婆,你說它能幹嗎?”黑馬會房地產分會副會長、樓市傳媒集團董事長蔡鴻巖如此形容。

這並不是萬科首次發生股權和控制權的爭奪。1994年萬科與君安證券發生關於董事會控制權的爭奪,最終在中小股東的支持下,萬科成功擊退君安證券。而這也暴露萬科最大的弊病——股權的極度分散。“全中國沒有一個公司的股權像它這麽分散的,”蔡鴻巖對i黑馬說,“萬科是一塊兒肥肉,誰都盯著,更為關鍵的是,由於股權過度分散,導致哪個狼都可以下口去吃你。”

拉鋸戰

這一次盯上這塊兒肥肉的是來自潮汕的寶能系。

寶能系最早進入萬科視野是在今年7月,寶能通過旗下控股的前海人壽和鉅盛華接連三次舉牌,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其實,在寶能系增持到5%之後,王石曾經在微信朋友圈用“深圳企業,彼此知根知底”一句話暗示寶能系不要亂來。不過寶能似乎並不在意,執意增持。當寶能系增持比例達到10%時,王石會見了寶能系實際控制人姚振華,兩人在馮侖的辦公室談了四個小時,然而王石亦未能勸退對方。

8月31日,當了十幾年萬科第一大股東的華潤集團開始反擊,數億增持行動增加0.5%股權,重回萬科第一大股東身份。11月27日,寶能買入萬科總股本0.214%,此次權益變動後,鉅盛華及前海人壽合計持有萬科15.254%的權益,再度超過華潤15.23%的持股比例。

12月10日,深交所公司管理部發去關註函,要求鉅盛華在9個方面做出說明,包括是否存在持股5%以上的金融機構、可支配的表決權、為取得萬科4.97%股份所涉及須支付的資金總額、資金來源等。12月15日晚間,萬科公告了鉅盛華的回複。

12月17日,王石首度發聲,“不歡迎”寶能,“萬科的賬面資產當然很重要,但萬科最大的資產是無形資產,是我們品牌的信用。一旦寶能系控股,大的投資公司、大的金融機構以及商業評級機構就會對萬科的信用評級重新調整。我們知道,最近幾年國際機構給萬科的評級是給全世界地產公司中最高的,這意味著我們的融資成本非常低,一旦寶能系進來,這個大股東的背景就可能影響萬科的評級。”

同時,王石表示,“什麽時候你的信用趕上萬科了,什麽時候我就歡迎你做大股東。去年寶能地產整個房地產交易額幾十億,其中一部分還是關聯交易,你通過這種水平的系統,來管控整個萬科,能力是根本不夠的。”隨後,萬科總裁郁亮發聲:齊心必然。

12月18日,寶能反擊,質疑王石的言論,並提出五問:一、資本對資源的有效配置,和追求透明的社會秩序的矛盾在哪里? 二、企業的信用有什麽本質構成?萬科多賣房子體現企業的信用,寶能在資本市場受追捧為何不能說明同樣的信用? 三、在房地產市場進入“白銀時代”,加大資本投入,對中小投資者是利好還是利空?四、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代表郁亮,代表員工、代表社會的秩序來發言,是否要有些代表資格的確認?五、萬科作為一個品牌企業,它的無形資產到底屬於企業的,還是部分人的,是可以帶走的,還是不應該帶走的?

寶能系和萬科的對壘,隨著股價不斷上漲而加劇。12月18日下午,在經歷了多日漲停之後,萬科宣布停牌。而寶能持有萬科股票的比例已經超過22.45%。根據晚間最新消息,萬科總裁郁亮公開支持王石,“盡管他與王石做事習慣、語言表達、性格等方面有很多不一樣,但在重大問題面前一致。”

“野蠻人”寶能系

“寶能系”的核心人物是姚振華,潮汕人,低調而神秘。他同時是寶能投資董事長、廣東潮聯會名譽會長,還是前海人壽、中炬高新的實際控制人。另外,姚振華之弟姚建輝,現任寶能控股、深業物流法人兼董事長,創邦集團(原傲詩偉傑)法人,寶誠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等等。

據稱,姚振華1992年進入深圳工作,早年靠賣蔬菜起家,幾十年間,已將其掌舵的“寶能系”發展成集地產、保險、物流、小額貸款、教育、醫療、農業等眾多產業的龐大而神秘的商業帝國。

王石把姚振華和其旗下的寶能形容為“野蠻人”,並細數了寶能系“信用不夠”的行為和跡象。王石稱,萬科在深圳有個浪騎項目,當年為了迎接大運會,旁邊建了一個新的海上運動中心,賽後沒有運營方,萬科想接手運營,最後拍賣這個中心的時候,沒想到寶能以高於底價10倍的價格買下。而這個海上運動中心現在處於基本閑置狀態。

寶能系及姚振華進入人們的視野能夠回溯到2010年,寶能系曾與深圳國資委爭奪深振業之控股權。時年7月,寶能系大舉建倉深振業,並在短期內拿下了高達15%的股權,並意圖控股。此舉引發深振業A控股股東深圳國資委方面的激烈反應。為了對抗寶能系持續緊逼,深圳國資委在隨後的幾年中一直持續不斷的增持深振業的股權,終於守住了對深振業的控制權。

王石的“驅狼術”

在上世紀的股份制改造時,王石選擇了做一名職業經理人,個人擁有萬科極少的股份。王石成為了萬科的公司創辦人和精神領袖,卻始終不是企業主。當面臨這種危急關頭時,王石還有哪些舉措?

毒丸計劃

面對股權收購危機,團隊和創始人通常會使用“毒丸計劃”(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目標公司向普通股股東發行優先股)。根據最新流出的消息,王石與管理層已經奔赴香港,籌備毒丸計劃。然而按照現有章程,毒丸計劃或許很難拋出。因為若要實施毒丸計劃,萬科需要在董事會層面審議通過修改現有公司章程的議案,再提交至股東大會進行審議。但鑒於寶能系已經位居第一位大股東,持股22.45%,遠超第二大股東華潤15.29%的持股比例。因此這一計劃即便在董事會上拋出,在股東大會層面上通過的勝算並不大。

而且,即使毒丸計劃成功,萬科為了獲得大額資金的進入,也將付出慘重代價。

做低股價

在寶能系的多番巨幅增持下,萬科股價已連創新高。但由於寶能系資金均通過杠桿方式獲得,因此市場認為,萬科可通過做低股價,將爆倉壓力拋給寶能系,迫使對方後退。

不過,這種做法或許不會被王石采納,一方面不確定寶能系還能抗多久,萬一不撤退,做低股價等於給了對方更多的子彈。

另一方面,做低股價也不符合萬科眾多中小股東利益,而王石眼下最重要的是爭取這部分人的支持,不可能在他們的利益上動刀。何況還是個性強烈的王石。

拉攏中小股東

根據王石對寶能系的聲討,很明顯看到,王石已經把中小股東看成這一次狙擊寶能的最重要力量。

早在1994年的君萬之爭中,股權分散的萬科通過爭取眾多中小股東的投票權,成功擊退君安證券。事實上,萬科原大股東華潤股份持股比例為15.29%,與萬科管理層關系密切的劉元生持股比例1.21%,以及萬科盈安合夥持有的4.14%,三者合計達20.64%,與寶能系22.45%的現有持股比例相差不大。

萬科頒布的新《公司章程》對“控股股東”給出了四種定義,即相關方單獨或者與他人一致行動時,可以選出半數以上的董事;或相關方單獨或者與他人一致行動時,可以行使公司30%以上(含30%)的表決權或者可以控制公司的30%以上(含30%)表決權的行使;或相關方單獨或者與他人一致行動時,持有公司發行在外30%以上(含30%)的股份;或者相關方單獨或者與他人一致行動時,以其他方式在事實上控制公司。

如此看來,爭取中小股東成為決定這一次狙擊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今天手快買了一點萬科股票,隨後直接漲停,買不進了。”一位股民對i黑馬透露,他打算複牌之後就拋出去,穩賺一把。

華潤再砸重金

在寶能系首次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之後,原第一大股東華潤曾出手,花了數億重新回到最大股東寶座。不過很快被寶能反超,並把兩者的持股比例拉大。

雖然王石一再表明不歡迎寶能,同時多次贊賞華潤。不過華潤或許很難再有大動作,前期拋出數億才勉強奪回第一大股東的身份。“現在國企誰也不敢輕易點頭,華潤作為國企,它的決策機制已經跟不上形勢變化的這個節奏。”蔡鴻巖說。而目前看來,還沒有哪家企業或者機構有出手跡象。

21年前的“狼”

事實上,寶能並不是第一只覬覦萬科的“狼”。

把時間回撥到1994年3月30日,在那個資本市場尚不發達的年代,王石遇到了第一次遭遇“狼”。當日上午10點30分,君安證券總經理張國慶和副總張漢生走進王石辦公室,表示要召開新聞發布會,給萬科管理層“提些意見”。

“提意見是以‘告萬科全體股東書’的形式,在第二天的《深圳特區報》上刊登,建議改組董事會。形式或許會讓你覺得有些激烈,但這是為了萬科好。改組後的董事會還是由你擔任總經理。”張國慶說完走了,留下王石。

三人的對話,前後時長五分鐘。給萬科準備應對的時間是兩個半小時,王石感受到了股權分散帶來的痛楚,然而形勢不容樂觀。

王石馬上與其他13名董事取得聯系。他驚訝地發現,第一大股東新一代、中創、海南證券等三家的董事,早已知道此事,而且是“意見會”的發起者。這種局面,使得王石幾乎對著新一代總經理張西甫叫嚷:“在這個時候,新一代不能參加新聞發布會,決不能參加,明白嗎?”一輪電話下來,王石意識到,部分董事聯手對付萬科,而他竟渾然不覺。

隨後,君安證券代表方發布《告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全體股東書》,認為萬科的經營和管理存在問題,點明萬科的的產業結構分散了公司的資源和管理層的經營重心,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競爭。倡議書中提出對萬科的業務結構和管理層進行重組,宣布將推薦八到十位董事候選人進入董事會。

一萬多字,主持人念了一個小時。

王石舉手要求發言,未被允許。在現場記者的要求下,王石得以走上講臺。他對告全體股東書中的指責一一進行回應,並宣布第二天啟動萬科的新聞發布會。

返回萬科,王石交代郁亮申請3月31日停牌,發動了對第一大股東的遊說。並開始研究萬科近兩個月的股東變化和新開戶頭身份。他發現兩家新公司,均在君安證券營業處開的戶頭。王石抓到了君安的小辮子,隨即召開記者會,展開了對君安的反擊。同時尋求了海南證券的支持。

經歷五日對壘之後,股市開盤,萬科的股票輕微上升,隨即停止,不再上揚。君萬之爭結束。

然而與21年前萬科激戰君安證券有所不同。這一次,中小股東是否還會選擇站在王石這一邊?在經歷了多次的人生和事業波折之後,王石的號召力還能再次力挽狂瀾嗎?

“狼和兔子,我相信90%的企業家選擇當狼,但我絕對選兔子。”在“狼性文化”最盛行的時候,王石曾對媒體表示,“雖然狼更有攻擊性,但兔子並不就是弱者。只要跑得快,兔子就可以生存。我選擇非常矯健的兔子,如果老了,跑不動了,那就被淘汰。反過來因為有狼追蹤,所以說兔子要警覺。從結果來講,先滅絕的一定是狼而不是兔子。”

但願,這次王石還是那只可以跑過狼的兔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7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