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ETF受追捧
1 :
GS(14)@2016-03-09 17:05:58【明報專訊】內地上證綜指昨日午後拗腰回升,連升6天,企穩2900點,深圳創業板也大升2.5%。海外投資者紛紛撈底,南方東英透露,南方中國A50(2822)近5天錄得1.7億美元(約13.26億港元)的申購,新增單位佔整個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份額逾6%。南方東英中國創業板指數ETF(3147)亦受追捧,過去5天錄得近3000萬港元淨申購,新增單位佔整個ETF份額達到13%。
南方東英ETF策略師李梓維表示,市場早前憂慮註冊制或率先在創業板推出,故資金有流出壓力,但中證監隨後澄清從未單獨研究過創業板註冊制,加上近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未提及註冊制的推出時間。這些信號均緩解了創業板的壓力。
人行政策轉寬鬆 外資撈底
有證券分析師表示,內地在貨幣政策面亦有值得憧憬之處,因人行早前降準,反映政策及時,能夠配合經濟形勢而偏向寬鬆。加上人民幣匯價持續穩定,紓解市場的壓力,故外資有撈底之勢,除ETF外,亦反映在滬股通的買盤。據港交所數據,雖然昨日滬股通賣盤較多,但自上月中農曆新年假期後,已累計有70億元人民幣淨買盤。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9/news/ea_eaa4.htm
油價反彈未完 吼相關ETF
1 :
GS(14)@2016-05-24 05:05:22【明報專訊】國際油價從2014年6月高位每桶107.73美元回落,至今年2月跌至低位26.05美元,累積跌幅高達75.8%,雖然近月反彈,惟僅收復不足三分之一失地。標普道瓊斯指數全球商品及房地產主管Jodie Gunzberg接受訪問時分析,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過去採用卡特爾(Cartel)半壟斷結構,「當供過於求時便減產,當供不應求時便增產」,致力將油價穩定在某一區間;惟2014年5月中國與俄羅斯簽訂長達30年的天然氣供氣合同後,OPEC擔心中俄雙方將達成更多能源合作協議,減少中國入口石油的需求,成員國於是爭先恐後增加產量,冀在油價高位鎖定利潤,結果卻演變為供應大增油價大跌。
展望後市,她認為決定油價走勢的其中一個關鍵是OPEC能否保持過去的卡特爾結構,以控制產量支持油價;若做到的話,石油供求便趨於平衡,即使美元匯價延續本月以來的升浪,油價仍可能有力再上。而譚新強同樣預測油價升浪未完,料可突破50美元心理關口,上望60美元才遇到較大阻力。
油組倘延續半壟斷結構 油市望回穩
既然油價看升,投資者便可慎選投資工具捕捉升浪。油價從2月低位強勢反彈以來,美國石油股均跟不上其升幅,並非最佳選擇;作為比較,《Money Monday》建議考慮追蹤油價走勢的本港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例如三星標普高盛原油期貨ETF(3175)。
[封面故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23/news/eb_eba2.htm
黃金ETF波幅大 風險較高
1 :
GS(14)@2016-07-12 03:16:22【本報訊】英國脫歐避險升溫,追蹤現貨金價格波動的黃金ETF,近日升幅不少,金礦股亦成為散戶覬覦的股票類選擇。前者以SPRD金ETF(2840)最具流通性,上周三收市價升至1,013元逾兩年高位;而市值較大的金礦股,包括招金礦業(1818)及紫金礦業(2899)亦見追捧,上周二復牌的壇金礦業(621)公佈全年業績轉虧為盈,股價亦隨大市急升三成。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脫歐後持有黃金避險的機會成本大降。他指購買黃金ETF較現貨金差價窄,投資者亦毋須涉及實金交收,在交易所平台買賣方便,只需支付經紀費用。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脫歐後市場仍存在眾多不明朗因素,相信金礦股下半年升勢有支持,建議留意金礦相關股份中國白銀(815)。康證及康宏資產管理董事黃敏碩則指,金價雖連日上漲,但金礦股升幅已近頂,推動力有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11/19689577
楊書健﹕日股ETF具投資潛力
1 :
GS(14)@2016-08-09 06:42:58【明報專訊】日本政府在2013年4月推行的量化及質化量鬆(QQE)計劃,其中一項是由日本央行購買日股ETF以穩定股價。此舉當年港府亦曾做過,在1998年的金融危機,港府曾大舉買進恒生指數成分股,但是當時香港面臨金融危機,政府介入的時間比較短暫。但在日本,3年來政府仍然未能出貨,反而愈買愈多,已經成了九成日本公司的十大股東之一。
日政府倘不沽貨 勢變四成上市公司大股東
高盛研究預期,日本政府最終或要將計劃,由現時的3萬億日圓(約2304億港元)擴展成7萬億日圓(約5377億港元),才能穩定形勢。若日本政府不先行處理現階段的持股,到時候日本政府或會變成四成上巿公司的大股東,勢將完全改變日本的經濟結構。
當年港府的策略是在情况穩定後,將約一半的持股在巿場逐步出售。剩下的一半,則在15個月之後,成立盈富基金(2800),將股票「還民」。以盈富基金為載體,能有效減低政府需要出售的股票供應,從而穩定股價。另一方面,盈富基金亦成為了本港第一隻ETF,開拓了香港的金融業務,亦為民眾製造了更多的投資機會。以整體巿場為資產的投資工具,相對個股風險較低。對於未有時間研究個股的民眾,是長期投資的好工具。
日央行可將持股於海外上市
日本央行這3年來的干預,直接投資當地的ETF,因此不能直接效法港府的做法,將持股打包上巿。但是日本卻可選擇將持股在海外巿場上巿。香港現有的日本ETF一共有3隻,巿場上亦有數隻日本公司股票。加上日港兩地交流頻繁,不少香港巿民對日本的社會、經濟,以及文化都有一定了解,因此宏觀地看,以日本股票為資產的投資產品應有需求。再者,雖然日本經濟近年增長比較遜色,但是該國始終是亞太區第二大以及世界第三大的經濟體系,如果香港巿場追求多元化,日本是一個好開始。
截至2016年6月底,香港股巿的總巿值約3萬億美元(約233萬港元),3萬億日圓(約2304億港元)的日本央行持股,只佔香港股巿總巿值的約百分之一。要吸納部分甚至全數的現有持股,打包成ETF,巿場的吸收能力,應該完全沒有問題。日本的幾家大型銀行,都有駐港分部;由他們充當中間人,成效或許較高。
日本央行將持股轉售香港或其他海外巿場之後,持股量自然減少,直接提升他們再次入巿的能力。如果打好上巿時候的公關仗,或者可以重燃海外投資者對日本巿場的興趣,對穩定經濟有正面影響。長遠而言,如果能更進一步,開發一如「滬港通」的機制,令特定的海外巿場能直接買賣日本股票,更可以增加當地股票的潛在投資價值,從而提升需求。
對香港而言,吸引海外的優質股票及工具上巿,能增加巿場的多樣性,有利整體巿場發展。我們長期在各項世界金融中心排名之中名列前茅,是有足夠能力,更上一層樓。下一個台階,就是效法紐約及倫敦,海納百川,成為整個區域的金融中心。
[楊書健 泓觀亞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178&issue=20160808
Morningstar基金研究總監Ben Johnson﹕借助ETF分散投資風險
1 :
GS(14)@2016-09-07 07:58:16【明報專訊】過去看過不少投資理論,都偏向投資者應考慮將資金分散投資,Morningstar環球被動型基金研究總監Ben Johnson表示,分散持有是非常理智的,因為這樣可以減低只持有單一因子所承受的周期風險。當然,分散可能比只持有表現最好的單一資產換來較低的長線回報,但當中假設了:(一)你預早知道哪資產是表現最好的資產;(二)你能夠堅持持有這資產長達數十年。Ben Johnson認為,最有力支持選擇多資產策略的理由就是這能夠減低資產投資的最大風險,當投資者會在某個資產、基金或策略表現不濟時拋棄那資產投資。
Ben Johnson表示,價值、動力、規模、質量、低波動和股息是他最信任的資產投資;其中價值是最久經考驗。投資者持有多元資產是理智做法,前提是所持有的資產其中要可信、建構良好及多元資產投資的風險回報特性會比持有單一資產、傳統市值加權指數基金或主動管理基金更好。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ETF(交易所買賣基金)都符合首個條件策略。他認為持有資產投資愈簡單和費用廉宜愈好。
投資愈簡單費用廉宜愈好
不過,他又稱,投資者必須了解ETF所追蹤基準的編制方法細節,以明白驅動指數基準的因素;又指自己偏好簡單的指數多於複雜的指數。一隻指數的編制方法愈不透明和愈經雕琢,該指數就愈有可能是回測的產物,當指數表現比不上其回測記錄,回測的記錄總是良好的,指數就可能會修改其編制方法。
另一方面,費用亦當然非常重要。雖然大部分多因子ETF的費用相對主動管理產品仍具競爭力,但它們的費用可能是追蹤普通市值加權基準的ETF的數倍。
長線投資不用理會周期
最後,投資者必須管理自己的期望。這些基金並非靈丹妙藥。
不少多元資產ETF的成立日子很短,所追蹤指數的歷史紀錄亦有限。不論這些ETF追蹤的基準看起來有多理智,其費用有多低,也不能保證它們能在一個完整市場周期內,提供比普通市值加權指數基金更高的風險調整後回報。就如單一資產或優秀的主動型基金經理,這些基金亦有自己的表現周期(雖然可能更不明顯)。投資者能夠從這些基金取得多大回報,取決於投資者能夠不理周期起伏堅持持有這些投資的能力。
明報記者
[龍彩霞、姚丁鈺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745&issue=20160907
掛美股槓桿ETF合短炒 華夏推納指產品 10莊家報價
1 :
GS(14)@2016-09-29 07:52:38【明報專訊】港交所在今年2月批准可以推出反向ETF產品後,現時已有多間公司參與,昨日華夏基金(香港)推出一隻華夏Direxion納斯達克100指數每日槓桿(2x)及華夏Direxion納斯達克100指數每日反向(-1x)。華夏基金(香港)業務拓展部總監陳志豪表示,由於此類產品含有槓桿,所以不是傳統基金及ETF,不應該長線持有,除非投資者認為掛鈎指數是直線上升;否則,即使投資者預測方向正確,也可能蝕錢。
掛鈎美股指數 少匯兌風險
陳志豪表示,此類產品美國投資者一般投資期為3至5天,相信香港投資者也應採取相同策略。他說今次推出首隻具槓桿ETF揀選了美國指數,主要是因為相信香港投資者較為熟悉及港元與美元掛鈎,可減少匯率風險。在市場已有掛鈎不同市場的有槓桿的ETF,但成交較為疏落,會否擔心今次推出兩隻指數ETF也出現以往情况?他表示不擔心,因為現時引進10間莊家,由於大家有競爭,故相信買賣差價會合理。
他又稱,雖然今次掛鈎的工具為美國指數,與亞洲時區有時差,幸而美國期貨交易時間差不多24小時,香港交易時段也是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的表現。
回報以單日為基準 不宜長揸
陳志豪表示,投資者看好美國市場走勢,可透過昨日掛牌股份編號7261的槓桿型ETF賺取相關指數漲幅倍數之超額報酬,亦可以利用股份編號7331反向型ETF進行避險或各類型交易策略。惟槓桿型及反向型ETF有別於一般傳統型ETF,其倍數回報及反向回報都是以單日為基準,超過一日會因複式的影響,投資回報可能會偏離基金投資目標,較不適合長期持有,而為短線策略之商品。
槓桿及反向指數乃由原追蹤標的指數編製而成,將掛鈎的指數之每日槓桿或反向倍數回報,顯示於指數波動中。追蹤槓桿及反向指數之ETF,價格表現與其追蹤指數一致。投資者可藉由相關槓桿及反向指數的績效與走勢,了解商品的特性與風險。
留意交易費較多 影響實際價格
槓桿型及反向型ETF因每日均需活躍地調校,所衍生之交易費用會侵蝕ETF的利潤,預估淨值與實際淨值價格可能差距會較一般傳統ETF為高。投資者可至發行人網站,查詢ETF盤中即時預估淨值,了解市價與淨值是否有所偏離。
陳志豪認為槓桿及反向ETF的風險界乎窩輪與傳統ETF中間,但優點是買賣與股票一樣,透過中介人(經紀或銀行)在交易所買賣槓桿及反向產品。而且透明度足,沒有引伸波幅等左右,槓桿及反向產品有清晰的投資目標、策略和結構。產品和交易資料都可容易查閱。而一般具沽空產品均有機會被追收孖展,萬一是掛鈎產品偏離自己目標。投資者最大虧損是全部本金。
波動市風險大 或偏離指數表現
該類產品的風險是槓桿及反向產品涉及使用槓桿,因而其價格可能會比傳統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更波動。同時該產品是不可以長線持有,除非預期相關指數只升不跌,若出現波動(圖),表現反比指數表現為差,因為槓桿及反向產品一般為一天而設。在每日重新平衡及複合效應下,有關產品超過一天的表現會從幅度或方向上偏離相關指數同期的槓桿或相反表現。在市况波動時有關偏離會更明顯。
隨着一段時間受到每日重新平衡活動、相關指數波動,以及複合效應對每日回報的影響,可能會出現相關指數上升或表現平穩,但槓桿產品卻錄得虧損。同樣地亦有可能會出現相關指數下跌或表現平穩,但反向產品卻錄得虧損。
明報記者
[龍彩霞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868&issue=20160929
陳德豪﹕趁日圓轉弱 買日經ETF
1 :
GS(14)@2016-10-12 07:44:13【明報專訊】恒指昨日下挫300點,即月期指更是以低水125點收市,反觀美國在之前一晚溫和上升,A股在長假後,紅盤高開,連升兩日,很多投資者也搞不清為何昨日港股下跌,需要留意昨日港股總成交額852億元,是不低的水平,在外圍及A股較穩定的情况下,港股獨自下挫,似乎反映前期的升幅過大,正在繼續健康的調整。
大市調整 炒股不炒市
細心觀察,昨日下跌的板塊和個股,主要是內房、香港地產及內地金融股,相反筆者在本月主要看好的股份,如澳門博彩和石油股,卻是逆市上升,筆者認為大市調整也是正常,暫時不想估計指數下跌的空間有多大,因為我的這個月主要的策略仍是炒股不炒市。
美選舉有變數 港股難創新高
美國兩位總統候選人剛完成第二場的辯論會,筆者不是政治專家,只感覺到兩位候選人不是以自己的政綱或領導能力作為賣點,主要的策略是攻擊對手個人修養。世界不停在變,很難想像強大如美國,總統選舉會變成像小朋友的爭執。在投資界別上,多數投資者也希望希拉里獲勝,不敢說希拉里能令美國或全球的經濟有多好,只是特朗普被公認為狂人,如果他當選了,他所行的政策,可能不利於國際貿易,以致各國產生貿易戰,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再加上, 他可能推行強美元政策,強美元就不利於股市及環球投資環境。
幸好,經過兩場辯論,似乎希拉里的優勢顯得更明顯,然而,在11月8日的選舉前仍存在變數,所以筆者判斷,在這段時間,港股只會在22500至24000的區間內游走,暫時難創新高。
筆者在8月中文章指出,美元兌日圓在100水平是難得的一次做空日圓的機會。技術形態上,美元兌日圓在100水平已經做了小三底,輾轉已回升至近104,我認為往上的空間仍然吸引,對日圓的策略仍然是萬里長「空」。
美元兌日圓上升空間仍大
考慮到這個難得的機會,筆者管理的帳戶已買入了在美上市的日經指數ETF。至昨日為止,日經指數年初至今仍然下跌超過10%,是A股以外,亞太區表現最差的指數,我們認為日本股指數有可能是在第四季表現最好的股市之一。
太平基業證券 投資總監 facebook.com/ethanchanth
[陳德豪 對冲博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973&issue=20161012
指數ETF不憂跑輸大巿 小心追蹤誤差 費用比率未必反映
1 :
GS(14)@2016-10-12 07:44:14【明報專訊】一直以來,強積金最為人詬病的是管理費太高,因此積金局亦致力推動較低收費的基金。事實上,近年在波動市况下,很多星級基金經理也相繼失守,要找出回報跑贏基準指數的基金也不容易。反之,低收費及被動式基金雖不會超越掛鈎的指數,但是起碼與大市同步,故近年被動式基金愈來愈受散戶歡迎。月初筆者到訪領航(Vanguard)美國總部,了解為何ETF不單在美國以至亞洲的增長驚人。領航行政總裁Bill McNabb表示,ETF收費低及產品透明度高是受歡迎的主因。
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產品時,當然希望成本低回報高,但在利息低企年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領航股票指數部管理層Ryan Ludt表示,公司選擇推出追蹤指數ETF也着重該指數的成本問題及流動性。好像2012年公司便將跟蹤指數公司由MSCI變成FTSE,就是為降低收費。數據顯示現時領航指數基金超過200隻,管理2萬億美元資產,其中「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則有4650億美元。
以往互惠基金若資產增至某個水平,便不接受認購,但指數基金在這方面問題較少。例如投資者看好美國前景,買入指數ETF便可以,不用做太多功課,但由於美國指數ETF多在交易所掛牌,香港與美國有時差,可能在美國開市時,香港交易所休市,投資者便不能參與市場。
Vanguard集團去年6月首次將A股直接納入其新興市場ETF,是首個納入A股的全球主要新興市場基金。公司總值達590億美元的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基金,已經完成過渡至其富時新興市場納入A股全市場指數,於9月19日起生效。Ludt指出,中國股市料如同其他新興市場一樣甚為波動,但基金現時可讓投資者直接投資於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新興市場。可見公司會因應市場變化將基金成分改變,故投資者在選擇指數或行業ETF時,也要審視ETF內容是否轉變。
基金成分因應市場轉變
在牛市時,不少投資者也願意冒多些風險,偏向會選擇股票基金,因為希望跑贏大市,但在巿况波動時,指數ETF可能較受歡迎, 因為成本低及透明度高,容易看清走勢,反之基金經理若「轉身不快」及看錯股票,往往會跑輸大市。一隻ETF走勢理論上與追蹤相關指數相差不應太大,而且省掉了基金經理的費用,還省卻了背後龐大研究分析人員的費用,這樣基金的每年費用就可以收得很低。而這種基金管理方法稱作「被動式管理」。對這類型的基金跟其他的一般基金一樣,還是有其缺點:今天買的基金計算的是明天的淨值,而且基金無法和股票一樣融資及沽空。
省卻基金經理費用 年費較低
投資者選擇互惠基金,一定要看基金經理往績,表現是否穩定十分重要,但近年一些長勝將軍基金經理旗下基金表現有時候也跑輸大市,尤其是基金排名每年都不一樣,今年第一名不見得明年會第一。主動型基金的最大宗旨是企圖「跑贏」市場,以賺取最高回報。不過,回顧過去幾年,大部分的主動型股票基金(如投資美股市場及新興市場),回報表現低於市場基準。
對投資者而言,主動型基金的最大特色是交由專業基金經理精心挑選股票,透過適時管理投資組合,藉此賺取更高回報。然而,基金經理的投資表現不是「必贏」的保證;相反,高額的管理費卻是「必付」的成本。故想簡單方法參與市場,例如看好美國市場,你就可以買美國指數的ETF。如果看好新興市場,就可以買新興市場指數的ETF。
Ludt又表示,旗下指數ETF也十分注重追蹤誤差。投資者要知道ETF總費用比率的影響、相關基準組合及ETF類別(指實物資產相對於合成)改變等。ETF的總費用比率並無通用定義,可以包括管理費及其他費用(例如交易費用、印花稅、編備財務報告及其他文件、法律及核數、保險、託管服務等費用)。但個別ETF的總費用比率不一定等同該基金的追蹤誤差,因為ETF的資產淨值可受其他因素影響,例如投資組合所帶來的股息及其他收益。
總費用比率無通用定義
另外,McNabb表示:「在美國推出新的個人化投資顧問服務,廣受客戶歡迎。此項業務的增長速度高於我們預期。推出該服務至今,已擁有超過3.2萬名客戶,涉及的資產約300億美元。此服務讓具有多個目標而且情况較為複雜的客戶,以相當低的成本,透過專責的財務顧問獲取具意義的建議。現時,我們僅於美國市場推出有關服務,不過我們亦考慮在合適的情况下將該服務擴展至其他地區。」
明報記者
[龍彩霞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171&issue=20161012
內地基金推恒生小型股指數ETF
1 :
GS(14)@2016-10-18 08:06:40【明報專訊】再有內地基金公司推出港股基金,更開始聚焦深港通。易方達的恒生小型股指數ETF昨日在內地開始接受認購,是內地第一隻追蹤該指數的指數基金。易方達表示,深港通開通後,內地資金有正規通道可以投資香港小型股,該基金有望從中受益。
小型股指數市值逾萬億
恒生指數公司昨日表示,已授權易方達以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作為基金的追蹤指數。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旨在涵蓋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總市值最後的5%,截至上月底,該指數包含179隻成分股,總市值逾10,430億元。不過,現時港股亦有一隻由華夏推出的恒生小型股指數基金(3157),但即使憧憬推出深港通,該ETF的成交亦不多,昨日僅1634萬元。
易方達的基金將在深交所上市,不過由於以QDII(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進行交易,基金的規模較小,根據基金的發售公告,上限僅4億元人民幣。
現時內地正在發售的港股基金最少有6隻(見表),但除上述易方達的基金外,其餘都透過滬港通買入港股,彈性較大,因此募集資金規模都不設上限。不過這批基金的投資組合不一定以港股為主,例如交銀施羅德、融通及中歐的「滬港深基金」,可靈活投資於內地A股或港股,由基金經理因應市况自行調配。
儘管內地基金界愈來愈關注港股,但港股通昨日成交減至33.8億元,而且出現淨沽盤,賣出成交額較買入多3.32億元,資金主要沽出中移動(0941)、工行(1398)及騰訊(0700)。
港股通成交減 中移工行騰訊捱沽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表示,「北水」只能夠是升市的藉口,在跌市時內地投資者也不願接貨。他認為,現時港股估值高,調整尚未完結,即使內地基金界發行港股基金,資金也會選擇好時機才投入港股。他認為,港股隨時跌穿23,000點,雖然昨日已穿保歷加通道底部,但預期通道會擴闊,所以恒指未見底。
恒指跌穿保歷加通道底 分析:未見底
昨日恒指收報23,037點,跌195點,成交僅535億元。市場繼續憂慮加息,地產股無運行,信置(0083)跌逾2%,長實(1113)及九倉(0004)跌逾1%。
(深港通倒數)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66&issue=20161018
墨西哥ETF遭大舉沽空
1 :
GS(14)@2016-11-08 05:50:32【本報綜合報道】美國總統選舉周二舉行,投資者大舉沽空墨西哥ETF(指數買賣基金)。據《金融時報》報道,由於民調結果顯示,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的領先優勢收窄,投資者押注墨西哥股市在美國大選結束當日下跌。
押注特朗普贏
根據該份報道,這一批投資者透過沽空貝萊德旗下市值10億美元的墨西哥ETF,下注特朗普勝出,該筆沽空額為7.45億美元(約58.11億港元),即約四分之三ETF資產遭沽空。由於墨西哥八成貨品出口至美國,倘若特朗普入主白宮,他提倡的保護主義及移民政策,將損害墨西哥經濟。Markit高級研究師Simon Colvin透露,自希拉莉電郵案重啟調查後,墨西哥ETF沽空數目直線上升。事實上,追蹤墨西哥股市的iShares ETF過去兩周累積跌6.7%。
ETFGI數據顯示,投資者首三季從30個墨西哥ETF,及墨西哥股市撤走12億美元資金。截至9月底,該30個ETF資產規模為39億美元。另外,隨着特朗普步近白宮,墨西哥披索年初以來累跌10%。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07/1982524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