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於22日發布了31個省份2016年的地區生產總值(GDP)數據。
從經濟總量上來看,廣東、江蘇不出意外地牢牢占據著排名第一、第二的位置,不過廣東的第一經濟大省位子更穩了;在名義增速方面,則呈現了南快北慢的趨勢,西南地區的西藏、貴州和重慶均超過了11%,位列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在“擠水分”後,遼寧在全國的GDP排名,從之前的第10名下滑到14名,排在了中部省份安徽的後面。
遼寧縮水6000多億
數據顯示,2016年,遼寧實現GDP達22037.88億元,比2015年少了6705.5億元,“縮水”幅度高達23.3%。縮水幅度這麽大,主要原因在於之前的數據存在較大“水分”,2016年擠掉了“水分”。
1月17日,遼寧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求發在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確認,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財政數據造假的問題,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導致經濟數據被註入水分。
報告稱,遼寧省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數據造假行為,且呈現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手段多樣等特點。在2011年至2014年,遼寧省所轄市、縣累計虛增財政收入約占同期財政收入的近20%,虛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虛增比例高達23%。
遼寧省財政廳數據顯示,2015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25.6億元,下降33.4%,其中稅收收入1650.2億元,下降29.2%;非稅收入475.4億元,下降44.9%。遼寧省財政廳當時對此的解釋是,造成全省財政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中,排在首位的是按“三嚴三實”依法依規組織財政收入,做實了財政收入的影響。
遼寧數據造假的消息是在中央關註之後披露的。2014年,中央巡視組首輪巡視遼寧時指出,“遼寧全省普遍存在經濟數據造假問題”,其中重點提到大連虛增財政收入,沈陽、營口、盤錦等市招商引資弄虛作假。2016年2月27日至4月28日,中央巡視組“回頭看”,再次重申遼寧經濟數據造假。
在這之後,遼寧針對一個時期全省普遍存在的經濟數據造假問題,對全省各地區主要經濟指標數據進行嚴格評估審核,要求做到基層數據準確、宏觀數據匹配,指標統計數據客觀真實。
陳求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解釋:“我們頂著面子上難看的壓力,認真地擠壓水分,2015年夯實了財政收據,2016年以來努力夯實其他經濟數據。”
也就是說,遼寧此次GDP數據縮水,是繼2015年擠掉財政收入數據的水分後,2016年再次對GDP數據進行了“擠水分”,也因此遼寧的GDP在全國的位次,從此前的第10位下降至第14,位居安徽之後。改革開放之初,遼寧的GDP總量高居全國第3,現如今卻只能位居全國中遊。
“這是一個好事,以前經濟下滑時,臉上掛不住,就開始拼命註水。” 南方民間智庫副主席、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擠掉水分之後,更有利於當地經濟健康發展。
名義增速南快北慢
各地統計部門目前發布的均為GDP實際增速,是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速,而名義增速則包含了價格的變動,用名義增速來觀察各地的經濟表現更為直觀。
通過對於30個省份(遼寧數據不具同比性,故未納入統計)名義增速的統計發現,2016年,名義增速最高的3個省份為西藏、貴州和重慶,均超過11%,從地理位置上看,它們全部位居我國的西南地區。
三甲之後,上海、江西、福建、安徽、湖北、海南、廣東的名義增速也位居前10。前10名的省份基本位於南方地區,其中既有上海、福建、廣東這樣的發達省份,也有貴州、重慶、江西等中西部省份。
在榜尾,名義增速位居後10位的省份全部位於北方,主要來自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有5個省份的名義增速低於5%,分別是山西、黑龍江、新疆、內蒙古和吉林。其中山西的名義增速僅為0.98%,黑龍江的名義增速也僅為2%。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不少北方省份的產業結構以能源重化工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在過去幾年能源價格下行的情況下,這些省份受到的沖擊比較大。相比之下,南方省份的能源、重化產業占比較小,輕工業比較發達,因此名義增速也較高。
廣東總量比肩西班牙
如果將各省份近年的GDP總量單獨拎出來與其他國家做對比的話,中國已有不少省份“富可敵國”。
其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已經連續28年位居全國第一。如果把廣東當作一個獨立的經濟體,世界排位約居第15位。數據顯示,2016年廣東實現GDP為79512.05億人民幣,換算成美元是11578.8億美元,大致與墨西哥相當,直逼老牌發達國家西班牙。
有媒體報道,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可以對標墨西哥,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則可與印尼相提並論,而這兩個國家的GDP排名位列全球前20,而經濟總量全國第五的河南則超過排在世界第21位的阿根廷。
不過,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放緩,這種趕超的步伐也隨之放緩。
以廣東為例,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其經濟30多年來高速發展,經濟總量先後在1998年超越新加坡、2003年超越中國香港、2007年超越中國臺灣,2014年一度有望趕超“亞洲四小龍”中最大的經濟體韓國。
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經濟增長為8.5%,GDP達6.23萬億人民幣,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超6萬億的省份,同時突破1萬億美元,也成為我國首個萬億美元區域經濟體。當時廣東上下樂觀預計2014年即有望趕超韓國,從而完成對“亞洲四小龍”的集體超越。
不過3年過去,廣東並沒有超過韓國,目前與韓國的總量差距仍有2000多億美元。
“這樣的差距,顯然不是一兩年就可以趕上。”彭澎分析,近幾年廣東的增速明顯放緩,追趕的步伐變慢,相比之下,韓國這幾年經濟增長勢頭不錯,其經濟總量從之前的世界排名第15位升至現在的第11位。此外,人民幣貶值也是一個重要的變化因素。
不過受韓進海運和三星等著名企業的影響,未來韓國經濟很可能放緩。彭澎說,2017年廣東有望縮小與韓國的經濟總量差距。
同時,彭澎也提醒,廣東不能只盯著經濟總量趕超韓國,應該將更多精力放在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提升方面,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社會保障水平。韓國在創新能力、社會保障、文化軟實力等方面都值得廣東去學習。
彭澎曾到韓國考察,有一個細節讓他感受深刻,即韓國農村的房子雖然不新,但十分整潔。經濟總量只是一個表面,而內在的社會建設、生態文明才能反映出真正的差距。
表1:2016年31個省份GDP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表2:2016年各省份名義增速
中國期貨業協會3月17日公告,經過周密準備,目前豆粕期權、白糖期權上市前的各項工作已經完成。綜合考慮各方因素,豆粕期權合約將於2017年3月31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白糖期權合約將於2017年4月19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掛牌交易。
同時,大商所正式發布豆粕豆粕期權做市商名單,10家公司成為大商所豆粕期權的做市商,分別為浙江南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華泰長城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中糧祈德豐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上海海通資源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期實業有限公司、銀河德睿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永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魯證經貿有限公司、中證資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藍冰」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公司簡介 | 朗廷—SS(1270)以發行股份合訂單位方式上市,於香港擁有及經營三家酒店(香港逸東酒店、香港朗廷酒店及香港朗豪酒店)。 |
目前市值 (港元) | 68.18億元 |
現時股價 (港元) | 3.28元 (2017-03-31 收市價) |
市盈率 | 16.48倍 |
每股盈利 (港元) | 0.199元 |
市帳率 | 0.58倍 |
每股帳面淨值 (港元) | 5.65元 |
本網誌內容版權為本人「藍冰」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筆者相信「從錯誤中學習、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這個道理,藉此為自己的投資決定留個記錄。另外,一切言論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筆者亦不能保證資料是否準確、完整及充分。 敬請留意! |
4月20日消息,深深房A公告稱,2016年10月3日,公司、深投控與標的公司恒大地產及其股東凱隆置業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簽署《關於重組上市的合作協議》,就恒大地產擬與深深房實施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宜進行了約定。4月20日,各方同意將原協議約定的排他期延長至2017年12月31日;在延長的排他期內,公司及其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凱隆置業及其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恒大地產均不得與其他方進行與原協議目的類似或相關的協商、談判或者簽署任何文件。
公告稱,由於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涉及深圳市國有企業改革,擬購買的資產規模較大,交易結構較為複雜,在收購的資產規模及範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屬於重大無先例事項,預計無法在原協議約定的排他期及有效期內按照《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26號—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披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或報告書等相關信息。為確保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工作的順利進行,防止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維護投資者權益,公司已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繼續停牌。
同時,為了避免上市公司股票停牌時間超出排他期及有效期範圍而帶來的不確定性,確保本次重組工作的成功實施,公司與深投控、恒大地產及凱隆置業於2017年4月20日簽署了補充協議。
補充協議主要內容有,1、對原協議排他期的延長。各方同意,將原協議約定的排他期延長至2017年12月31日;在延長的排他期內,公司及其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凱隆置業及其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恒大地產均不得與其他方進行與原協議目的類似或相關的協商、談判或者簽署任何文件。 2、對原協議有效期的延長。各方同意,將原協議約定的有效期延長至2017年12月31日。如交易各方在有效期內未能簽署正式協議或各方未能延長原協議,除非各方另行協商一致,原協議自動終止。
周四,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823,調貶31個基點,為連續第二日調貶。前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8792,16:30收盤價報6.8835,23:30夜盤收報6.8840。
4月20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官方收盤價報6.8835,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漲38點,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漲45點。日內,美元相對人民幣呈現單邊下挫之勢,人民幣走勢較強。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3月,銀行結匯9998億元人民幣(等值1450億美元),售匯10798億元人民幣(等值1566億美元),結售匯逆差800億元人民幣(等值116億美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匯9545億元人民幣,售匯10028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逆差483億元人民幣。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高級經濟研究員戴道華最新表示,內地貨幣政策仍以穩健為主,但具體運作上采偏緊,主因是人行重點去杠桿及防金融風險,減息降準機會微,但亦毋須加息。
中國外管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最新表示,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深化。此外,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的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彈性進一步增強,有利於促進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有進有出、雙向波動,指出中國經常賬戶持續順差,外匯儲備仍然充裕,有能力維護外匯收支平穩運行,未來中國跨境資金流動仍會朝著均衡的方向發展。
截至目前,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8839;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現報6.8824。
亞市早盤,美元指數報99.72。
華銳風電4月24日晚間公告,2016年,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94,465.88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4,805.31萬元,減幅為32.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9,934.50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虧損135,292.48萬元。
公司表示,2016年,公司在解決困難中發展前行。一方面,受歷史遺留問題影響,公司經營面臨重建市場信譽、恢複供應商信心、加速業務回款、處置閑置資產、恢複銀行融資、解決重大訴訟事項、兌付到期債券等多重考驗,本報告期內,公司出現主營業務收入減少、質保期內運維投入較大、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和長期閑置資產減值準備、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增加等因素,導致公司今年經營業績仍然出現較大虧損。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層適應行業變化積極調整發展戰略,在新一代風電機組研發生產、風電運維服務市場化運作、風資源開發建設、供應鏈質量管理等多個方面都進行了部署和提升,為公司經營實現扭轉打下了基礎。
此外,公司2016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已連續兩年虧損。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3.2.1”條的規定,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在公司披露本年度報告後,對公司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
華銳風電2015年年報顯示,實現營收13.93億元,同比下降61.53%;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44.52億元。通過整理華銳風電今年凈利潤發現,該公司在上市之前都是盈利狀態,並且呈現高倍增長,到上市之前一年,2010年全年凈利潤達到了28.56億元,而上市後首年,即2011年馬上變臉,全年凈利潤僅為5.99億。上市第二年和第三年虧損達到5.83億和37.64億。相繼兩年虧損後華銳風電被戴了帽,雖然在2014年微弱盈利後成功解除了退市風險警示,但是去年卻曝出上市以來最大虧損44.52億元。
對於2015年巨額虧損,今年華銳風電在年報中給出的原因是,由於加大運維服務投入、營業收入下降、因市場變化與技術升級等原因導致的庫存原材料可變現價值大幅減少從而計提較多存貨跌價準備、為盡快解除質保義務與加快回款折讓了部分應收賬款等原因,公司2015年出現巨額虧損。
截至今日收盤,該股股價跌6.05%,報2.02元。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經濟數據後,各省份也紛紛發布各自的“一季報”。第一財經記者根據31個省份公布的數據來看,一季度,各地紛紛實現“開門紅”。不僅能源省份普遍回暖,沿海大省經濟轉型升級速度也不斷加快。
浙江增速領跑沿海大省 粵蘇差距縮小
從總量上看,一季度,有4個省份的GDP總量超過了萬億大關,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這4個沿海經濟大省。
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4萬億元,同比增長7.8%,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0.5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加快0.3個百分點,是2014年以來一季度的最高增速。
廣東省統計局局長幸曉維分析認為,一季度廣東經濟增速加快主要有三個方面因素:一是服務業支撐力提升。服務業繼續發揮穩固經濟增長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作用,一季度,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六成,達到62.5%。
二是工業生產回暖。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7.1%,是2016年以來的最高增幅。三是消費和進出口增幅回升。尤其是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的擴大,廣東進出口的增幅也在恢複,一季度進出口總額1.45萬億元,同比增長15.4%,增幅同比增加19.0個百分點。進出口、出口規模均創2012年以來一季度新高(剔除2013年異常值)。
作為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歷來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廣東省統計局表示,從目前整個經濟發展的勢頭來看,實體經濟好轉、“脫虛向實”跡象明顯。
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就業人員同比增長1.8%,是自2015年一季度以來首次實現同比正增長。制造業用電量增速達到兩位數。一季度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5%,增幅同比加快4.5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用電量增長10.6%,同比加快8.2個百分點。
廣東、江蘇GDP總量的差距逐年縮小(單位:億元)(*2017年為估算值,來源:Wind資訊)
在廣東之後,第二經濟大省江蘇一季度實現生產總值1882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一季度,在經濟體量基數越來越大、發展轉型“爬坡過坎”的背景下,江蘇經濟仍取得不俗成績。一季度全省GDP比上年同期增加2314億元,相當於1992年全年的現價總量。
從數據上看,雖然廣東一季度GDP的實際增速比江蘇高,但從名義GDP總量來看,江蘇與廣東的差距正在縮小,去年同期二者的差距是763.2億元,今年縮窄至615.45億元,差距縮小了147.75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歷史數據發現,廣東2008年的GDP領先江蘇0.58萬億元,其後7年的差距逐年縮小,分別約為0.5萬億元、0.46萬億元、0.41萬億元、0.31萬億元、0.3萬億元、0.27萬億元、0.27萬億元。但到2016年,兩省之間的差距是0.34萬億元。這也是江蘇在追趕七年之後差距首度擴大。不過,今年一季度,這一差距又重新呈現縮小的態勢。
當然,如果考慮廣東下半年GDP占全年比重較大這一特征,全年下來廣東領先江蘇的差距仍可能在0.25萬億以上。
在浙江,一季度全省生產總值1055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0%。
“8%的GDP增速位居東部沿海幾個經濟總量較大的省份之首,超過了廣東、山東、江蘇等省份,這是多年來沒有出現過的。”在日前一季度浙江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浙江省統計局局長王傑介紹,“一般公共預算18%的增幅在這些省份中也是最高的。”
其中新經濟表現亮眼,尤其是以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戰略新興產業對浙江省經濟轉型升級帶動效應十分明顯。數據顯示,一季度,浙江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為85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6.5%(現價增長19.4%),占GDP的8.1%。
在“電商之都”杭州,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信息經濟實現增加值614億元,增長22.2%。其中,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數字內容產業分別增長45.8%、45.3%和33.8%,雲計算與大數據、軟件與信息服務、集成電路產業分別增長28.3%、27.8%和24.3%。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分析,這幾年浙江主打智慧經濟、智慧產業,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來推動“浙江智造”的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成績比較突出。
表1 沿海經濟大省一季報
能源重化省份普遍回暖
從經濟增速上看,發展最快的仍然是長江中上遊的幾個省份。其中西藏、重慶和貴州的增速都超過了10%,貴州的增速更是連續25個季度位居全國前三位。雲南的增速也達到了9.9%,位居第四。此外江西、安徽、四川的增速都位居前十。
為何長江中上遊省份經濟增速快?這其中的一大原因是,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長江中上遊地區到長三角和珠三角更加方便。貴州省社科院教授胡曉登認為,長江中上遊地區這幾年產業布局和調整效果不錯,產業結構比較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轉移落地。這些地方的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等產業都得以快速發展。
貴州省統計局的信息也顯示,目前貴州新興產業不斷壯大。全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25.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0.5%;醫藥制造業增加值36.11億元,增長14.5%;汽車、電氣機械制造等裝備制造業增加值103.40億元,增長24.0%。
以手機產業為例,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2016年各省份的手機產量對比發現,去年重慶手機產量已經達到2.87億臺,貴州達到了1.3億臺,分列全國第二和第四位。
部分能源重化省份經濟回暖(單位:%) 來源:Wind資訊
與此同時,過去幾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能源重化省份也出現明顯回暖態勢。例如,一季度黑龍江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98.0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0個百分點,是2014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
遼寧省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遼寧省地區生產總值4574.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4.9個百分點,在去年連續四個季度的負增長後首次轉正。
山西一季度全省實現生產總值280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別加快3.1個、1.6個百分點。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過去幾年能源價格下滑幅度較大,以能源重化產業為主的省份經濟也面臨著很大的下行壓力。不過從去年開始,能源價格觸底反彈,這些省份的經濟也出現了明顯回暖。
山西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產能方面,2017年一季度,山西省規模以上原煤產量1.94億噸,比上年同期減少724萬噸,同比下降4.8%。同期,山西的主要工業產品價格出現恢複性上漲,其中,煤炭價格同比上漲43.4%,焦炭上漲67.1%,冶金上漲30.6%。
不過,彭澎認為,目前能源價格只是反彈,並不是徹底反轉。例如,考慮到4月鋼鐵價格大幅下降,依靠資源能源價格上漲來促進經濟增長可能難以持續。
“過分依賴能源產業的話,防風險的能力確實比較薄弱。”彭澎說,這些能源重化地區千萬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在未來的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經濟結構多樣化方面,還要更加努力,加快發展非能源產業,減輕對能源產業的依賴,提高防風險的能力。
讀書札記170612
不當行為31冇可能Work嘅嘢,又真係Work喎!
朝日執筆
除了經典的「股權溢價之謎」以外,「股票市場」(或整個「證券市場」)的「高交易量」,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謎」!
也許是對「高交易量」太過習以為常,以致於很少人曾經仔細思考過,一個「理性世界」的「效率市場」中,在沒有出現「新資訊」的情況下,證券的交易量應該是極低,甚至是趨近零的。這個「理性推論」被某些經濟學家戲稱為「Groucho Marx’s Theorem」。源於美國著名諧星Julius Henry Marx(藝名「Groucho Marx」)的名句:
“I won’t belong to any organization that would have me as a member!”
「如果有個(讀書)會(cheap到)連我都肯收做會員嘅,我梗唔會加入呀!」
在經濟學的語境中,這句就變成:
「沒有任何理性主體,會願意買進其他理性主體願意賣出的股票!」
與蘋果、橙等「消費品」不同,除非你對某股票有很特殊的「情意結」,否則股票本身並不能對人產生效用。正如$100對所有人的價值都是$100一樣,一股「價值$100的股票」對所有人的價值都應該是「$100」。
情境31a:阿才與阿俊兩位頂級基金經理,在老蘭酒吧不期而遇,飲返杯吹下水自是不免。言談間,阿才說起自己剛打算買一百手「太陽能電筒」;阿俊驚喜說「乜咁啱嘅?」原來他正巧想賣出一百手「太陽能電筒」,不如大家這樣交易好了。他們各自回家後,阿才心中盤算:「阿俊都同我一樣咁醒架喎,點解佢會肯賣出股票呢?唔通……」另一方面,阿俊亦會想:「計正阿才睇股炒股功力都同我不相上下,點解佢會肯買入股票架呢?唔通……」結果,交易取消!
在「效率市場」中,每隻股票都已處於「正確價格」,且未來也將繼續維持在「正確價格」。如果沒有新資訊,市場上又早已經沒有「蛤乸」了,為什麼還要交易呢?
誠然,法瑪大師Eugene Fama提出「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的「正經學術版」論文中,也提到「理性模型」其實也是容許「估值差異」的。然而,所有擁護「理性模型」的經濟學家,也不得不認同,美國股市這個由「5%理性菁英組成的(準)完全市場」中,每月的交易額達到總市值的5%,確實是「有點(出奇地)高」。
「過度自信」是一個不錯的解釋,只要阿才與阿俊二人都覺得自己「醒過對方」,自然就會成交愉快,甚至還有各自為「佔了一個笨實老友的便宜」而有點「良心不安/沾沾自喜」。不過,就算是「神仙過鐵橋」也有機會斷纜,從結果反推並非公平的判斷。因此是否「過度自信」,其實根本不可能「證實/偽」。
有沒有一些「科學」一點的解釋呢?Thaler引用了 康納曼和特維斯基的一項研究發現,作為對「金融市場何以未能成為(近乎沒有交易的)效率市場」的解釋依據。這是一個要求受測者憑手上資訊,逐一猜測一群學生各自GPA(0.0-4.0)的實驗。
情境31b1:第一批實驗對象,得知每名學生在整體GPA分布中,所處的「十分一組別」。即每名學生分別屬於「成績最好的10%」、「成績次好的10%」……「成績最差的10%」,並由此猜測該名學生實際的GPA。
情境31b2:第二批實驗對象,得知每名學生,在整體「幽默感測驗」分布中,所處的「十分一組別」。即每名學生分別屬於「幽默感最高的10%」、「幽默感次高的10%」……「幽默感最低的10%」,並由此猜測該名學生實際的GPA。
第一批受測者得到的,當然是非常有用的資訊。如果你知道 出木杉英才的成績是屬於「第一組別」,GPA就算沒有「爆4」也應該有3.7了。野比大雄的成績是「第十組別」,那麼猜1甚至以下也不算太過分吧!至於「幽默感」,與GPA就算真有關係,相信也不會太大吧!
既然「幽默感程度」是「無關訊息」(或學術一點的「(極)低相關度訊息」),那麼第二批受測者的所作出預測的分布,應該會集中在貼近該校整體學生平均GPA的水平。只有獲得「高度相關訊息」的第一批受測者,才會作出較為極端(極高或極低)的猜測。
圖表11顯示了兩批受測者的預測結果,竟然高度一致。即使只是知道學生的「幽默感」,受測者也一樣會作出的「極端」的預測。他們對「幽默感最高的10%」學生的預測,正好和另一批受測者對「成績最好的10%」學生的預測一樣。這只能說是實驗對象對「(極)低相關度訊息」(幽默感程度)作出「過度反應Over-reaction」了。就正如 朝日吃了蝦蟹會出「風癩(蕁麻疹)」一樣,身體對「本應不相幹」的刺激過敏了。
如果連「幾乎毫不相關的訊息」,也會讓人作出「過度反應」的話,那麼某些「看來好像相關的訊息」,例如「公司過去一段時間的業績」,對預測者不是更有「影響力」嗎?
身兼專業投資者及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的 格拉漢Benjamin Graham,在1949年出版了經典名著《智慧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他提出的原理並不複雜,簡言之就是買入「公司市值低於公司內在價值」的「低本益比P/E」股票,然後「等佢升」!不錯,這就是「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格拉漢由此奠定其「價值投資之父」的地位。格拉漢在哥倫比亞任教時的學生 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把其恩師奉為一生的偶像,巴菲特的投資哲學、思考方向、基金管理模式,以至一切工作方法,幾乎都源自格拉漢!
根據第廿九集介紹的「效率市場假說」,「所有過去現在嘅嘢,現行股價反映曬架啦!」以公開的財務報表、經濟狀況,甚至政治形勢為基礎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自然也註定是徒勞無功的。因此,「價值投資法」應該是「冇可能Work嘅」!不過,格拉漢(還有他的高足巴菲特)卻告訴你:「真係Work架喎!」他在1973年修訂了自己在世時的最後一版的《智慧投資者》(後來仍有由其他人編輯的再版),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武功心法」。
他自1937年,買下了三十隻「杜指成份股」。然後,他把其中P/E最高的十隻股票編為「高檔組合」;P/E最低的十隻股票編為「低檔組合」。經過1937至1969超過三十年後,投資在「高檔組合」的$10,000,變成$25,300;投資在「低檔組合」的$10,000,變成$66,900。(如果全買三十隻股票,則會變成$44,000。)
「價值投資法」真係Work喎!
點解嘅?點解嘅?真係好打意呀!
31集關鍵字:
Groucho Marx’s Theorem
過高的交易量
GPA預測實驗
過度反應理論Over-reaction Theory
格拉漢Benjamin Graham:《智慧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
《不當行為》Richard Thaler著/劉怡女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