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9 AD
|
||||||
台灣米餅大王蔡 衍明(圖),上年為亞視單嘢同查懋聲撐到「行」,一句冇乜香港人聽得明嘅「炸能狗狗」(閩南話「吃人夠夠」,即係欺人太甚),令佢紅遍全港。不過呢排佢又 變番低調,始終亞視股權糾紛已經擺咗上法庭解決,蔡老闆似乎叠埋心水,唔再俾香港人呃,返台灣搞吓佢盤生意好過。 噚日蔡老闆隻中國旺旺 (151)公佈業績,表現唔算理想,始終o依家全世界都講緊通脹,原材料價係咁升,今年生意都係難做。不過,蔡老闆似乎非常睇好今年嘅表現,點解?蔡老闆 喺通告嘅「2011年展望」中就咁解釋,佢話由於「2011」嘅英文讀音(two-O-one-one),好似「20旺旺」,所以公司內部都決定將 「2011」年叫做「20旺旺」年! 就係因為咁,所以對「20旺旺」年特別充滿希望同信心。華華覺得,若蔡老闆退休唔做生意,可改行去測字睇風水,相信佢好有呢方面天份。 |
||||||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4/726809.html
前日,胡潤研究院和群邑智庫於上海聯合發佈《群邑智庫·2011胡潤財富報告》稱,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內地(不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千萬富豪人數已達96萬人,相比去年增長9.7%。在千萬富豪的身份中,有20%的人為10年前就開始炒房的炒房者。
胡潤百富創始人兼首席調研員胡潤表示,個人投資方向上,超過1/3的受訪富豪選擇了投資房地產,這一比例在過去三年都有所增長。
房價催生20萬炒房富豪
目前在北京居住的李佳(化名)就是一個憑藉房價而成為千萬富豪的典型。2000年前後,在海外工作掙到第一桶金的李佳開始在北京考慮買房。短短5年裡,李佳在北京朝陽園等13處不同的新建小區置業。此後的幾年間,北京房價攀升了數倍,李佳本人的資產也快速翻倍。
像李佳這樣的職業炒房者在北京為數不少。
胡潤認為全國千萬富豪人數增長,主要原因除了2010年中國GDP增長了10.3%,還有房價的上漲,尤其是高端房產價格的漲幅更大。而億萬富豪人數增長的原因則包括藝術品收藏和對高端房產的投資,如投資老洋房、四合院。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0年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全年平均漲幅在13.7%;而英國萊坊公司的報告稱,上海高端房產的價格去年上漲了21%。
在本次公佈的財富榜中,炒房者佔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胡潤認為,炒房富豪具有相似特點,都是個人積累一定資金後,就開始進行各種類型的投資,主要投 資房地產,擁有的數套房產,在過去幾年內升值很快。這部分人群大約有20萬人,投資性房產佔其所有資產的60%。他們擁有250萬元以上的自住房產、30 萬元的汽車,另外還有一點點藝術品收藏。這些人的平均年齡比其他千萬富豪高一點,為45歲,基本從10年前就開始炒房。
超1/3富豪繼續投資房地產
雖然國家宏觀調控目標趨於收緊房地產市場,但超過1/3的受訪富豪選擇繼續投資房地產,這一比例在過去三年都有所增長;選擇投資股票的富豪只有25%,雖然比去年略有增加,但還沒有達到三年前的33%。此外,選擇藝術品投資和私募投資的富豪上升最快。
胡潤研究院指出,有2/3的受訪富豪表示擁有度假房,比兩年前多1/3。寫字樓和各種商舖,近年來成為富豪們投資的熱點。仲量聯行12日發佈的報告稱,由於受投資影響,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寫字樓和商舖租金大漲,尤其是北京,寫字樓價格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從各地政府頒佈的房地產調控預期可以看出,歸根結底,漲價因素多過降價。」明天信華投資副總經理陳云峰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一方面,整體物價 上漲的因素加劇了,施工隊人工費上漲,資金成本上升了,成本催生樓市會繼續走高。另一方面,在通脹預期下,由於缺乏更多的投資渠道,出於資產保值升值的考 量更多人依舊往買房大軍中擠。這與搶黃金、搶古董沒有太大差別。在各種因素的疊加效應下,房地產仍是最適合投資的渠道之一。」
http://blog.caing.com/article/17313/
泛海買入29%的聯想控股股權,價格27.55億人民幣。這相當於對聯想控股估值95億人民幣。聯想最為人知的故事就是當初中科院投入的20萬元變為後來 的95億元。這一故事其實就是中國不斷發展,不斷轉型的資本的故事。讓我們從聯想的20萬元談起,仔細探討一下資本的故事。
同樣的一塊錢,可以有多種身份:債、股、或者兩者皆有。中科院的20萬元,如果是借給老柳的債,那麼今天的聯想整個都應該是屬於老柳及其團隊的,中科院只 能拿回20萬元再加上利息。假設年均利息為5%,那麼25年後,中科院連本帶息應該獲得67.7萬元。如果這20萬元是資本,那麼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無 論老柳及其團隊業績有多好,今天的聯想控股1分錢也不應該給老柳。但是,中國的事情是複雜的,沒有這麼簡單。
1996年中科院把35%的股份給了老柳及其團隊,這相當於在1984年到1996年的12年裡每年拿出3%的股份給管理層作為股權激勵。這在當時是超越 時代的舉動,極大地激勵了聯想的團隊。可以說沒有當時的股權轉變,就不會有聯想的今天。即使拿今天的標準來衡量,這樣的股權激勵也是慷慨的。每年3%,相 當於33年後把整個公司送給管理層。
資本並不只是金錢。中科院的牌子在1984年就是金子招牌。這部分無形資產值多少錢?很難計算。我們可以想像如果老柳當初脫離中科院,單獨自己幹,能不能 做得更好。如果只是區區20萬元的問題,老柳為什麼沒有掙了錢以後早早地脫離中科院而單干?如果能幹得更好為什麼不離開?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有中科院這個 好婆婆,只做大樹給聯想乘涼,不干涉聯想的事物,何樂而不為呢?這個樹蔭其實就是無形資產的價值。另外,倪光南所帶來的中科院的研究成果-聯想漢卡,也是 重要的無形資產。甚至聯想的名字都來源於此。
倪光南曾經寫道:「1988年,公司拳頭產品聯想式漢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申報書表明,其產權屬於計算所,在創業頭三年(1985.4- 1987.12),漢卡為公司創造了1237.5萬元利潤(包括退稅)。」
好了,只要有具體的利潤數字,中科院投入的知識產權的價值就好算了。三年利潤1237.5萬元,每年大約400萬的利潤。假設從1984年,聯想漢卡每年 利潤都是400萬,毫無增長,到1993年被徹底廢除。這10年的現金流用15%的高折現率折現,就是2300萬元。也就是說這個聯想漢卡的專利, 屬於中科院,作為無形資產投資給聯想,價值2300萬元。另外,我估計中科院的品牌價值是這個專利的2倍,也要值4000萬左右。所以中科院對聯想的原始 資本投入為:
1)現金:20萬
2)專利:2300萬
3)品牌:4000萬
總計:6320萬元
這就是中科院對聯想的真實資本投入。可以看出,無形資產的投入是金錢投入的300倍以上。
今天,聯想這個品牌價值據稱達到了140億美元。而當初中科院的品牌價值是多少呢?即使在遙遠的1984年,這個品牌也是價值連城。如果沒有中科院這個牌 子,當初的楊元慶、郭為等,還會加入一個毫無背景與名氣的私人小公司嗎?所以,中科院對聯想的原始投入並不只是區區20萬,而是中科院的品牌與無形資產。 品牌效應加上中科院的漢卡的研究成果,這個無形資產應該是20萬元的300倍。至少值6300萬元。
所以,聯想的故事應該這樣改寫:中科院投入了20萬元,另外還投入了巨大的無形資產,即中科院的品牌與影響力及漢卡專利,價值至少為6300萬元。當初的 6320萬元,變為了後來的95x65%=61.75億人民幣。25年來,折合成年度複合增長率,聯想的內在價值平均每年增加20%,實現了快速的增長。 與此同時, 中科院也對管理層進行了慷慨的股權激勵,讓聯想人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促成了這一奇蹟。老柳在這一過程中的功勞不可磨滅。
在這個故事裡,沒有免費的午餐,誰也不欠誰的。中科院投入巨大,收穫頗豐。老柳及團隊投入畢生精力,經營有方,獲得慷慨的股權激勵。如果說有問題,只能怪 歷史的侷限性,制度的變化跟不上經濟的發展。但是,有了如此慷慨的股權激勵之後,再賤賣國有資產,就說不過去了。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這次泛海入股,至少帶 來了10億國有資產的流失。
資本的特性就是承擔風險,獲得回報。股東承擔大部分風險,獲得大部分回報。債權人承擔有限的風險,所以只獲得有限的回報。經理人不承擔風險,自然也無權染指資本的回報。管家工作的再好,也無權擁有主人的房產。
聯想控股的資本故事,其實就是中國發展的縮影。產權、債權、股權的逐漸清晰,讓中國的經濟恢復活力,逐漸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159
作為一個開始學習股市投資的人,知道以下這些事情或許會讓你少走些彎路。 |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
11
考察市盈率的一個標準
市盈率的含義是每獲得1元收益所要投入的本錢,也就是說市盈率越高,投資成本也越高,投資價值相對越低。但是資本市場也是一個存在供求關係的市場,高 的市盈率往往又意味著高的市場需求—任何一個人都希望能夠儘早地買到搶手貨。關於市盈率的評判標準大概還真沒什麼定論。不過,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在他的 《證券分析》中給出了他所認為採用市盈率法則投資的兩個條件:計算市盈率選擇的平均每股收益選擇5年以上的數據;市盈率的安全極限值是16。
12
中國還是很有前途的
雖然說投資和宏觀經濟沒有什麼太大關係,但是在一個興旺的市場中進行投資,總比在一個蕭條的市場裡要好。一家叫做Bespoke Investment Group的金融機構做了這麼一項統計,它把全球各國股市的市盈率除以該國GDP的增長率,得出了各國股市的PEG(Price Earning Growth Ratio)比率。數據顯示,中國的該項指標是全球22個國家中最低的,也就是說中國的股價很便宜—看看現在滬深股市那可憐的點數吧,你也知道機會就在你 眼前了。
13
賣股票的時機
一個價值投資者的最大問題可能是什麼時候拋售看中的股票?如果你真的認為這家公司優秀,那就永遠不要賣掉它,傳給你的孫子。而另一種情況則是,當你認為它的收益已達到你的預期時,就果斷賣掉它用來享受吧,這不正是以投資來戰勝CPI的重要體現嗎?
14
做個業餘的投資者
千萬別把你的本職工作當成了投資,一切統計資料都表明,普通的業餘投資者的戰績和急功近利的基金經理們相比沒有顯著差異。如果你按照價值投資的步驟, 選擇一隻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後就長期持有,而不是隔三差五地買進賣出的話,那麼你8小時之後的業餘時間完全夠應付了。如果成天泡在K線圖前,難免會手癢。
15
沒空的你也可以做個被動投資者
有組數據顯示,世界上80%的投資者屬於主動型投資者,他們試圖憑藉自己過人的「聰明才智」,找出市場上那些因為失靈而導致的低估企業。而剩下的那些 則是被動的,他們的收益就是市場整體的收益。然而結果卻是,有四分之三的主動型投資者無法戰勝被動型投資者—也有四分之一戰勝了,他們叫沃倫·巴菲特、彼 得·林奇、吉姆·羅傑斯,當然也有一些效仿他們的普通投資者。所以,如果你沒空,不妨選擇些指數基金,做個被動投資者吧。
16
找點一手資料
技術分析那一派估計不是現在年輕人的范兒,他們也懶得去研究那些東西。所以,券商分析師的研究報告和財經新聞報導成了新的寵兒。不過別忘了,投資的一 條原則是:大家好不是真的好。如果是任何人都能獲取的券商報告,那其對選擇股票的參考價值也就可見一斑了。而財經新聞就更不靠譜了,新聞追求眼球的本質決 定了它歷史縱深感的缺失,比如前段時間炒得火熱的「糖高宗」、「蒜你狠」,儼然一副價格高得不可踰越的樣子。但翻翻歷史數據就知道,現在的糖價比歷史最高 位還低那麼50%。
17
不要追逐熱門
所有人追逐的熱門肯定不是最佳的投資選擇,因為競爭太激烈,你沒有比較優勢。不過這些熱門也提供了一些線索,比如為熱門行業提供設備服務的企業倒會有賺到更高利潤的可能。
18
固定資產基本等於吃錢機器
一家公司固定資產的多少並不決定著它的盈利能力以及你這筆投資回報的多少,相反這倒意味著公司每年會有大量的折舊和耗損,同時正如前面所說的,在惡性通貨膨脹時期,這類的公司具有更差的抵禦能力,很有可能經營難以為繼,到那時你手中的股票就會成為一張白紙。
19
公司借錢不一定是壞事
不借錢的公司基本不是好公司,因為在商業的江湖中,這意味著慢慢被吞食。而公司舉債發展的邏輯則在於相信因此能實現高於債務利息的利潤。一般來說40%至60%的負債率是可接受的,其中金融業會更高。
20
不斷學習
投資不是易懂的學問,以上只是我們給初級投資者的領路式介紹,更加深刻的道理還是得從實踐和書本上學習。相比於經驗豐富的老一代,初級投資者所擁有的比較優勢絲毫都不遜色,那就是—時間。
聯繫編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dqtg.html
首先從下面4張表來分析: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908/2414265.shtml
|
||||||
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裡,謝正雄教 出二十多位上市、櫃公司董事長;退休後,他從學術界轉戰產業界,只花三年,就讓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三年內躍居全球前三大紅外線感測晶片供應商。 撰 文‧朱景文 戰爭電影裡,美軍阿帕契直升機發射響尾蛇飛彈,精準追蹤並擊落敵機的場景深植人心,靠的是飛彈彈頭前端配備的紅外線熱感應偵測 器;在台灣,也有一個人將這項感應偵測技術發揚光大,讓這項技術能廣泛用在紅外線耳溫槍、呼吸中止治療器與非侵入式血糖機等電子醫療器材上,他是眾智光電 總經理謝正雄。 紅外線耳溫槍、血糖機與呼吸中止治療器,是全球銷量極大的三項電子醫療器材商品,合計產值超過千億元。位於新竹科學園區內的 眾智光電,同時具備供貨這三項電子醫療器材的心臟──感測晶片的能力,堪稱全球電子醫療器材的核心供應商,去年營收達一億三千萬元,較四年前謝正雄剛進到 眾智時,再成長三.三倍。 臨危受命 三年助眾智翻身眾智目前是全球前三大紅外線耳溫槍感測晶片的供應商,而且,這個成績單,謝正雄只花不到三年時間就辦到。今年,眾智再獲得飛利浦 (Philips)認證通過,取得其呼吸中止治療器感測晶片供應商資格。此外,以色列生技大廠Bioray去年自掏腰包數百萬元,委請眾智開發非侵入式血 糖機感測晶片,也預定今年第四季送交FDA(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認證。 眾智技術獲得國際廠商肯定,背後靈魂人物,主要是總經理謝正雄。 一九八○年,當台灣多數人還沒聽過光電產業這個名詞時,當時任教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的謝正雄,已與一群教授創立光電工程研究所,毅然投入這塊沒人聽過的研 究領域之中,並於一九八五年出任光電所所長。 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裡,謝正雄教出二十多位上市、櫃公司董事長,包括凌陽科技董事長黃洲杰、勝 華科技董事長黃顯雄、台積電中國區總經理陳家湘與交大前校長吳重雨等,都是他早年教導過的學生。出了社會後,許多學生仍時常登門拜訪謝正雄,向他請益光電 產業最新的技術與應用趨勢。 從學界踏入產業界,對謝正雄來說是個偶然。長年埋首於熱感應偵測研發的他,原本只是個喜愛研究的科學狂,單純希 望能讓一向只用在國防的熱感應偵測技術能夠應用在日常生活,「這項技術,全台灣只有兩個地方具備,一個是中科院,一個是交大光電所。」謝正雄自豪說道。一 位他的學生即回憶表示,謝正雄學術與實務並重的教學風格,對其日後事業成功有著深遠影響。 一九九○年的眾智,主要靠接受經濟部工業局委託開 發新技術,再技轉給民間業者,「類似民間工研院的角色。」謝正雄回憶,但當時眾智手上唯一進行的傳統相機電子化專案,早已轉移給大立光電、明騰科技與華晶 科技等相機業者,已至少五年手上沒有開發的新技術案。 二○○七年,眾智正處於業務青黃不接之際,幾乎要結束營業,當時的總經理李光聲想到謝 正雄,因為曾讓眾智聲名大噪的傳統相機電子化專案,正是由謝正雄主導。而當時謝正雄已退休,他二話不說,除接任總經理,還將手上正在研究的紅外線耳溫槍研 發技術,交由眾智執行,憑著這項產品,眾智從谷底翻身。 和一般用在電腦裡的晶片不同,感測晶片透過能精準判讀人體釋放出的紅外線熱能,在極 短時間得知人體體溫,甚至,能進一步藉由偵測出的熱能,得知人體所呼出二氧化碳氣體的濃度變化,因此可有效改善現代人常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就是說,原 來晶片不只是會算數學,還能夠量體溫,甚至可以讓人類更健康。 昔日學生幫忙生產便宜晶片謝正雄指出,紅外線感測晶片早已應用在國防科技上, 「但要能在民間落實,關鍵在價格要夠低,且誤差值還得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只是,感測晶片畢竟不同於一般電腦晶片,由於前者是採微機電技術,因此與目前的 半導體製程有所出入,「一般晶圓廠多不願配合調整,這也是為何許多微機電業者,最後都決定自己蓋晶圓廠的原因。」謝正雄指出。 但眾智哪來的 資金設立晶圓廠?謝正雄表示,要量產出便宜的紅外線感測晶片,最好是能利用既有的半導體設備,再依微機電製程進行微調。而這時,謝正雄教出超過二十位上 市、櫃公司董座的老師身分就發揮作用,過往的師生情誼,也讓茂矽等半導體業者,願意多花心力為眾智生產紅外線感測晶片。 因此,儘管眾智並無 自有晶圓廠,但其紅外線感測晶片,硬是較國外大廠還便宜約三成,也讓謝正雄從學界投入產業界不過三年時間,就帶領眾智成為全球前三大紅外線耳溫槍感測晶片 業者,並已揮軍搶進呼吸中止治療器與非侵入式血糖機感測晶市場。 謝正雄對紅外線感測晶片的夢想還不只於此。在他的規畫中,這顆晶片未來還可 用於冷氣或空調系統內,藉以偵測室內空氣品質,具備自動換氣的功能,節能效果可達五○%。此外,還可用在偵測房間內二氧化碳含量之增加速度,可有效預警火 災,效果較一般煙霧警報器反應更快。這項計畫,並已獲得經濟部補助,謝正雄預計,第一年就可貢獻公司營收逾一億元。 從學界踏入產業界,對謝 正雄來說雖是個偶然,但他憑藉著三十餘年來在交大光電所累積的扎實研究基礎,再加上遍布在國內半導體產業的學生幫忙,已躋身全球電子醫療器材的核心供應商 之列。 眾智光電 成立:1990年 負責人:董事長張康年;總經理謝正雄資本額:1 億6000萬元主要產品:微機電感測晶片主要客戶:Fluke、熱映、Bioray 近三年營收:2010年:1.3億元;2009年:1億元;2008年:7300萬元。 |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09/20-sep-2011.html
我在年青讀書時,經濟會計投資等什麼都不會(我主修理科的),當時跟本沒有毛利這個概念,但不知為何去茶餐廳或快餐店吃飯時總會奇怪為何飲品的價格比食品 不成比例的高很多,所以當時已經覺得飲品不"抵",結果是如果不包餐飲便盡量不叫飲品,只飲免費的水便算。當時這種行為並不是因為要慳錢理財,而是覺得不 值。
後來在學習投資的過程中,明白原來餐飲業中,茶水部是毛利最高的,這就解開了我當年的疑問,因為飲品的毛利比食品高很多,所以才有價格不成比例的感覺。
依照上邊的例子,如果免費的水已經滿足了要求,為何要付出性價比低很多的飲品?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正正就是理財的一個重要部份,而其中一種不必要的支出就是 如例子一樣,當有其他代替品的情況下付出比價值高很多的價格。例如女士們要買一個耐用的手袋,可以買一個中價的普通牌子手袋,而不必去買LV或Prada 手袋,因為名牌手袋的毛利是比一個中價的普通牌子手袋高很多的。
毛利高的原因並不是來自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而是來自消費者的實際+心理需求,而心理需求很多時都是不必要的。降低心理需求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註:毛利 = 價格 - 成本。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3/1MNDE3XzM4MjE1MQ.html
「要鋼管的話及時打電話給我,給你優惠價。」在近日舉行的第七屆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期間,華峰鋼材有限公司直銷處經理門會華把一張名片塞到記者手 裡,倉庫堆壓的鋼材已經急得她「飢不擇食」,「我見人就發名片。」在鋼鐵論壇上,她告訴記者,希望找到更多客戶資源,把庫存的貨及時賣出去,資金周轉回 來。
往常,「金九銀十」應該會有較好的銷量,於是她在9月初鋼材價位高的時候吃進一批鋼材,沒想到9月下旬形勢急轉直下,每噸鋼材跌去1000多元,「已經虧了100多萬,現在預付金還在鋼廠壓著呢。」
「過 去,北京、廣東鋼材的一個調價,經過一天甚至幾天才能傳到其他省市,現在已經完全變了,幾分鐘鋼廠報價就在網上掛出來了。」陝西嘉利隆鋼業貿易公司市場部 長劉玉柱告訴記者,過去鋼貿商還能從低價地方調運鋼材到高價地方販賣,現在價格都不敢定太高,一旦客戶上網查詢發現與鋼廠價格相差太大,他們就有失去客戶 的危險,「現在就是比鋼廠價格多一點,薄利多銷,行情不好的時候就是在做『搬運工』。」
「這種市場環境迫使鋼鐵工業進入了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關鍵階段,你不轉,市場都要逼著你轉。」工業和信息化部材料工業司原副司長駱鐵軍對記者說。
出路在哪?
面對市場形勢,很多專家都提出借鑑美國和日本做法,打造鋼鐵行業產業鏈。
「做一萬噸貨掙的錢可能一天就賠掉了,這是大家正在經歷的事情。」五礦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魏濤在鋼鐵論壇上說。
他 認為,除了現在市場形勢出現變化造成行業出現困境,鋼鐵貿易行業本身也有不少弊病。鋼鐵貿易行業總體規模大,發展水平偏低,「我們流通行業可能集中度比鋼 鐵生產企業還要低,有20萬家。」集中度低和缺乏規範,造成了談判力不強與集約化程度不高,在謀劃發展方面缺乏統一認識和行動。
他認為,要解決上述問題,實現行業健康發展,需要在提高行業集中度同時,走產業鏈和諧共生的道路,將產業鏈打通,將物流、終端銷售和金融資本整合在一起。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調研處處長李擁軍告訴本報,中國鋼鐵業需要建立一套整個產業鏈的利益分配規則,打造高效率、低成本、高收益的鋼鐵產業鏈。
李擁軍稱,鋼鐵行業要形成產業鏈,鋼鐵企業需要打破行業界限,向上下遊行業延伸,與製造業、流通行業共同面對終端用戶,將產業鏈打通,將物流、終端銷售和金融資本整合在一起。
阻力重重
聽李擁軍提出的打造產業鏈之後,參加環鋼鐵論壇的鋼貿商代表對記者直搖頭「是好的理想,但離現實較遠」。
「單我們這些鋼貿商就有20多萬家,要集中起來統一對話就很難,要整合就更難了。何況上游的鋼鐵生產企業都沒有整合完呢,那些鋼鐵競爭性的企業像寶鋼、五礦、河北鋼鐵能統一意見嗎?」一家北京鋼貿商對記者稱。
蘭格鋼鐵網研究員張琳告訴本報,整合產業鏈需要一個「鏈主」,而上游礦山企業比較分散,下游物流行業更加分散,有可能成為「鏈主」的是鋼鐵生產企業,而鋼鐵生產企業也沒有整合兼併完畢。
張琳稱,整合產業鏈不能「另起爐灶」,增加另外的「增量」,即生產、製造和流通環節都要進行整合,產業要重新洗牌,過程也是陣痛漫長的。
李擁軍也坦承整合產業鏈困難較多,中國公路收費過高也是產業鏈形成的「攔路虎」。美國鋼鐵工藝,全部用汽運來運鋼,從來不用鐵路,因為美國的高速公路非常發達,高速公路不用徵費,所以物流成本非常低。「而我們的高速公路關卡重重,物流成本很高,需要政策支持。」
此 外,鋼鐵行業與流通行業對話機制缺失也是形成鋼鐵產業鏈上的障礙。2011年日本鋼鐵聯盟與日本鋼鐵俱樂部成立了由鋼鐵業、鋼材流通企業、鋼材進出口企業 共同參與的新日本鋼鐵聯盟,組織不同行業對話,共同判斷市場,判斷一個主導型價格的方向。「我國的鋼材生產與鋼材流通之間存在著清晰的行業分割與行政分 割。」李擁軍說。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2/20-dec-2011.html
今天沒有操作。
記得芒格提過嫉妒是七宗罪中最愚蠢的一宗。以下找到一篇有關嫉妒心理的解釋。
嫉妒心理是在自己不如別人優越而有了失落感時才會產生的。嫉妒心是對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的一種忌恨,是對無意或有意競爭者的一種仇恨心。一般來說,一個人並不對所有的人產生嫉妒,只是嫉妒比自己強的人,尤其是經常和自己在一起,年齡、性別、學歷、地位等條件相似,過去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還不如自己,可現在卻超過自己的那些人。每當與這些比自己強的人在一起時,嫉妒就會產生,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痛苦的刺激,從而造成情緒上的抵觸和對立,最後把這種變態情緒發洩到對方身上。
可引起一個人嫉妒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如別人的突出的學習成績,出色的工作能力、組織能力、活動能力與社交能力,優越的家庭條件,漂亮的容貌、服飾、打扮等,都可能引起人的嫉妒。
嫉妒心看上去似乎是對自尊心的一種滿足與安慰,但實際上它滿足的只是自己並不正確的慾望。倘若一個人不能從與他人的相互比較中努力進取、合理競爭,僅以嫉妒別人的進步與優勢來安慰、滿足自己的自尊心,那麼,這種不正當的心理防衛勢必成為自己前進路上的重大障礙。
-----------------------------------------------------------------------------------------
心理學是一門很好的學問,對心理有一定的認識,除了可以更好了解自己之外,還可以對別人的行為言論的動機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其實嫉妒心強和心胸狹窄是互通的,謙遜就是對抗嫉妒心理的最佳良藥。芒格認為只有把所有情感心理排除在外的判斷才可稱得上是真正的客觀理性,這就是所謂的「高度」理性。
其實我提了很多次高度理性,結果到今天才真正解釋何謂「高度」,真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