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5/10-may-11-0067.html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6/10-jun-11-ygm0375.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17ea1.html
11.05.30 中国南车10年会
时间:11.05.30上午9:30
地点:世纪金源大酒店二楼第九会议室
人员:赵小刚董事长,公司高管,不到10名投资者
会议纪要:
答:卲,承诺25%,但实际分配的利润占可分配的30%多。
2.问:研发35亿的去处?
答:赵,要使公司的科技水平处于前列。不仅在轨道交通,在延伸产业上也是。公司拥有很多种子业务。要做的是把核心技术怎么扩展到其他领域去。使他们在未来的几年产生大的效益。
3.各季度报表业绩不均衡的问题?
答:主要是不同月度生产的品种不一样,利润上会产生差异。货车09年需求开始回升,预计11年接近08年的水平。六月京沪高铁就要开通,所以5,6月的报表会很好看。
4 问:对股权激励的看法?
5 问:大的经济环境对公司的影响?资金需求?
6问:价格问题?怎么确定?铁道部领导更换是否有连锁反应?高铁定位?海外产业创造的价值?
国外也是市场行为,效益比较好,竞争较强。效益是南车的优势,是排第一的,主要是成本,故障低。
7问:15年新产业比例?
8问:国内招标?海外市场情况?
(同福客栈 www.tfkz.net)
9问:研发费用?质保金?
10问:今年100列380动车完成情况?京沪计划92列,最大是多少?250与380的生产线能不能一起做?
11.动车组的终身费用是新车的两到三倍,维修基本要送回生产厂,所以后续的收入也不少。动车的作为可以转,向反方向转化座位就可以了。普通工人人均工资在5万左右。380一列4.5亿。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7/10-jul-11-086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dqtg.html
首先從下面4張表來分析: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668
在你克服「人性的弱點」前,不妨先看一看我們為你總結的10條特徵,幫助你看穿令人眼花繚亂的投資陷阱。 |
|||
「朋友,剛剛撿到一塊金磚。這樣,見者有份。看你是有緣人,我又恰巧急需現金,不如爽快點出三千塊錢,金子歸你。如何?」在路上遇到這樣的騙子,你大概會一邊從口袋裡慢悠悠地掏出電話撥110,一邊對他搖頭嘆氣說:「朋友,技術亟待更新啊。」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025622
安徽天大石油管材(839),2006年尾上市,2007年從創業板(8241)轉至主板。產品為油井管(鑽油用),其他油氣化工管(輸油用) ,船舶管及鍋爐管。其中,油井管為最主力產品,產能25萬噸,其他產能5萬噸,共30萬噸。 . 中國的油井管大部份為中鋼級,主要用於中國東北一二千米深的油田,而西部 . 在中國的鋼材出口中,石油相關設備是增幅最高的一類,連續幾年以近90%的增長率增加。2006年下半年起,中國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由13%減到現時的3-5%,低增值的產品甚至要徵30%的出口關稅。但石油管材屬於國家鼓勵產品,到今時今日仍然有13%的出口退稅。出口量由07Q3技改後開始急升,07Q4出口噸數比06年增加128%,出口量佔總產量亦由YTD07Q3的14.7%急升至07Q4的25.5%。這13%的出口退稅及產品檔次的提高應可幫助提升毛利率。預期美國會進入衰退,但油價高企及發展中國家需求強勁,只要一日採油有錢賺,相信採油積極性都不會減低。就算打個和,仍有中國等國家為戰略性因素開採,最重要是有沒有新的油田被發現。 . 新發現油田會越來越深,這是一個大趨勢,因為深較淺的油田都已經被發現,將來的油田必定是因新技術應用而變得可行的深井;老油田如天大的客戶大慶油田,挖了幾十年仍有油出也是因為越挖越深之故。越深的油井就要用越多、越強、越厚的的油管,這是非常淺顯易明的道理。跟據主席所講,現時出口46%為東南亞國家,美國佔比例不高,將來會集中火力開拓中東、非洲及南美客源。另外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已就較低級的中國焊縫鋼管向WTO提出仲裁要求,但天大的鋼管全部都是高端的無縫管,是完全不同的品種,所以不受影響。 . 睇數。 1198789-839.xls 在招股書及年報覆蓋的2004 – 07Q3,經歷過中國鋼鐵業景氣度的高低潮,包括前幾年鐵礦石加價71.5%導致鋼價急升的期間,鋼鐵佔天大原材料成本的88%,但似乎天大的毛利率相當平穩,而且還不斷上升,產品應有相當轉嫁能力。2008年鐵礦石加價65%導致鋼材上漲,應該有望抵禦得到。07Q2開始清還銀行貸款,已開始有淨利息收入。07年的稅率是33%,08年會減至25%,這裡又會有大概12%的增長。由於天大是06年尾上市,06年EPS的平均股數並沒有計及上市新發行股份的攤薄效應,07EPS比06EPS 看起來會似全沒增長。但如看08年盈利增長,計及銷量增加、稅率改變及人民幣升值,如果毛利可保持,盈利增幅至少為67%,這應該是相當保守的假設,原因如下: 作了毛利率不變的假設,但較高毛利的油井管產能利用率遠低於較低的其他管,即新增銷量的毛利應較高。出口百份比持續增加帶來13%退稅,不斷的技改也會繼續提升毛利率。 為簡單計,盈利增長率跟銷量增長率一樣,沒有考慮固定成本及利息開支減少的影響 07年頭兩個月人民幣已升值2.5%,國家已說明會增加人民幣匯率彃性,10%升值假設應屬保守。 另外09年中石油南堡大油田預計會正式開採,應會令國產海洋石油油管更供不應求。 如以discounted cash flow 看之後的銷量、稅率、及人民幣升值3個因素帶來的成長性,並以12% 成為折現率,天大應值21.5倍PE (即$8.06),是未轉主板前trade 開既20-30倍PE的最低值。如假設股災將發生,最壞情況下所有盈利50%以上增長的股票都只值10倍PE計,一年後亦應值$6.27。轉主板後股市大跌,新號碼亦鮮為人知,令現價遠低於817 的$4.5 ,現價$3.8僅為07 expected PE的10倍多一點,屬於非常便宜。
http://airmanblue.blogspot.com/2011/08/10-aug-11-tcl2618.html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8/wNMDcyXzM1ODMwNQ.html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065306.html
一
起巨額貸款詐騙案透露出驚天秘密: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等5名頂級鑑定專家,為騙子自製的"金縷玉衣"開出24個億的天價評估。 建行兩位行長由此輕信了騙子的經濟實力,發現被騙貸6個多億後不但未報案,還繼續為其違規提供資金4個多億,導致銀行最終損失5.4億多元。 經過三個月的努力,記者翻閱350多本卷宗,聯繫到當時的鑑定專家深入採訪。他們承認,評估時大家連"金縷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沒打開,只圍著走了一趟,"過程不太合規矩"。 富豪騙貸10個億為洗錢和蒙蔽銀行 買玉片自製"古董" 隔玻璃看"金縷玉衣" 案情 富豪自製"金縷玉衣"頂級專家評估出24億天價 在"中國400富人榜"中,華爾森集團總裁謝根榮一度名列第163名,資產6.2億元。但沒人知道,這些錢是從銀行騙來的。 2000年9月,謝根榮偽造555份房貸合同,以假按揭的方式從建設銀行騙貸6億多元。但謝根榮不傻,他早早為自己留下後路。本世紀初,媒體突然開始報導一位叫謝根榮的"古董收藏家"。 在謝根榮貸款詐騙案的捲宗中,有一份證人牛福忠的證言。謝根榮的一審判決書中摘錄了其中的一部分:謝根榮有兩件"古董",一件是"金縷玉衣",一件是"銀縷玉衣"。其實,兩件"玉衣"是我用他給的玉片穿出來的,不值錢。他堅持要我找專家給這兩件"玉衣"做評估,我就找了原中國收藏家協會秘書長王文祥。王文祥又找了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等4位專家,一起給"玉衣"作出評估報告,評估價24億。謝根榮給了專家幾十萬的評估費。 買"文物"意在洗錢 貸款變成公司"古董" 對此,華爾森集團財務人員蔣某某稱,集團的資金使用權由謝根榮掌握,審批只是個形式。謝根榮從公司拿走的現金,後來董事會決議以公司名義收購謝根榮手裡的古董沖賬。 時任華爾森集團執行總裁的郎某為謝根榮的行為作出更明了的解釋:買文物的用意就是向外洗出大量的現金。 這樣一來,資金相當於做了個"乾坤大挪移",從銀行騙來的貸款變成"古董"放在公司,而"買古董的若干個億"不會給其他的古董商,自然會到謝根榮個人的兜里,成為乾淨的錢。 涉嫌騙貸被行長發現古董專家簽字成"擋箭牌" 買"古董"更重要的用途在後頭。 2002年底,建設銀行某支行行長顏林壯和副行長趙峰憑藉經驗,發現華爾森集團在騙貸,為此找謝根榮談判。 謝根榮先向銀行提供了造假的企業財務報表等材料,然後領著顏林壯等人參觀了專門用來存放兩件"玉衣"的"根榮陳列館"。 謝根榮指著一件"金縷玉衣"對顏林壯說:"全世界只有兩件,專家已經做過鑑定,市場估價24億。它在這兒,我還能賴著你們區區幾個億不還?集團只是一時資金周轉困難,只要我們通力合作,還清貸款肯定沒問題。"說完,謝根榮出示了有5位國內頂級古董鑑定專家簽字的評估報告。 頂級專家的集體簽名,讓顏林壯和趙峰相信了謝根榮,覺得即便他有騙貸嫌疑,但華爾森集團畢竟還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企業,不會欠貸不還。另一個問題是,當初按揭貸款是顏林壯批下來的,如果騙貸的事情暴露,作為行長的他烏紗難保。 銀行行長被"蒙蔽"再次提供資金4.56億 顏林壯最終做出錯誤決定:瞞住上級,通過開具銀行承兌匯票的方式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幫企業發展起來,把問題"消化"。 後經法院查明,這部分的累計金額達4.56億元。被抓後謝根榮曾滿不在乎地對民警說,那段時間光請客吃飯,他就花了3000多萬。 最終,審計署在審計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時發現問題。2008年3月,謝根榮、顏林壯等人被抓。至案發時,謝根榮騙貸的錢有5.4768億餘元無法歸還。 謝根榮一審被法院以貸款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被評估報告蒙蔽了雙眼"的顏林壯和趙峰,因犯違法發放貸款罪、違規出具金融票證罪被法院分別判處有期徒刑20年和19年。 謝根榮一審獲刑後上訴到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目前二審仍在審理當中。 當事人 ●中間人牛福忠 年過六旬,現為北京中博雅文物鑑定中心鑑定委員會主任,自稱是國家文物局泰安培訓中心客座教授、北京電視台《天下收藏》欄目特聘鑑定專家 玉片買下來以後確實是我幫著穿成"玉衣"的 法制晚報(下稱FW):謝根榮為什麼要做"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 牛福忠:他不是有個"根榮陳列館"嘛,搞收藏唄。 FW:"玉衣"是謝根榮買來玉片找人做的,自然不是古董。明明不是古董,為什麼還要當古董去評估呢? 牛福忠:咳……他當時找我評估,我說評估不了,我哪兒懂啊。他非要評估,我就找了王文祥。其他的專家我也不認識,都是王文祥找的。 FW:如果"玉衣"本身不是古董,那它的價值就是那些玉片價值的總和。一堆玉片居然價值24個億,您是否覺得過高? 牛福忠:這你得問那幫專家去,是他們在評估報告上籤的字,呵呵…… FW:"玉衣"的評估價是24個億,那謝根榮是花多少錢買來的玉片呢? 牛福忠:肯定沒花24個億,買的時候不可能那麼多錢。他哪有那麼多錢啊。評估價只不過是專家說的。這東西按照24億賣,肯定沒人要。 FW:那些玉片是從哪兒來的? 牛福忠:都是謝根榮從他浙江老家找的,具體怎麼弄到手的我就不知道了。玉片買下來以後,確實是我幫著穿成"玉衣"的。 FW:那些玉片是古玉嗎? 牛福忠:咳……有的是,有的不是。但玉肯定都是真玉。專家說是古董,那就是吧。雖然我懂點兒,但沒人家專家那麼懂。 如果是專家,都得往評估報告上簽字。我不是專家,就沒簽。 FW:現在"玉衣"怎麼處理的? 牛福忠:我不知道。 FW:謝根榮給專家評估費了是嗎? 牛福忠:對。當時我在場,錢給了王文祥,他們怎麼分的就不知道了。 ●鑑定專家王文祥 王文祥,現已七旬,據媒體報導曾擔任過中國收藏家協會秘書長,現為世界書畫藝術家聯合會主席、世界收藏家協會副主席兼中國總會會長、世界文物藝術品鑑定評估委員會主任 主要是靠眼睛看然後一起商量了一下 接受記者採訪時,王文祥稱當時是牛福忠找的自己,之後自己找了其他的專家。 王文祥承認,當時謝根榮已經表示過,“金縷玉衣”、“銀縷玉衣”是他買來零散的破碎玉片穿起來的。“但是,我們覺得玉片零散著,將來很可能被丟棄。能把市場上這些容易丟棄的玉片收集起來,用金線穿成'玉衣',對國家來說是個貢獻,算做了一件好事。”王文祥說。 王文祥也承認,“當時評估沒走太複雜的程序”,“主要是靠眼睛看,然後一起商量了一下”。 對於24億元的評估價,王文祥說,這是著名歷史學家史樹青老先生提出的價值,“我們沒有那麼仔細去看”。 王文祥稱,評估報告是他歸納了大家的意見,之後落筆起草的。但謝根榮只給每人一萬多元的費用,不是牛福忠作證時說的“幾十萬元大家分”。 “鑑定後,我們特別叮囑謝根榮,這東西不能去交易,否則犯法。我認為,只要文物不上市場,專家簽字談不上什麼風險,這是學術自由。”王文祥說。 ●鑑定專家楊伯達 現已八旬,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大家就在玻璃櫃子外面走了一趟看了看 楊伯達告訴記者,鑑定之前,他對華爾森集團一點也不了解,到現場才認識了謝根榮。 楊伯達承認,鑑定過程確實不太合乎規矩。 “說老實話,就幾十分鐘。鑑定時沒有開櫃,大家就在玻璃櫃子外面走了一趟看了看。因為隔著玻璃,看時也不方便。”楊伯達說。 楊伯達告訴記者,如果是鑑定故宮博物院裡的文物,肯定不能光看,必須要“上手”。而那次,“玉衣”一直沒從玻璃櫃裡拿出來,專家們也沒要求開櫃。 “反正史樹青在嘛,他是文物鑑定界的大家,我當時是在他領導下的。”楊伯達說,由於當時沒有舉手錶決的過程,於是自己就隨了大流,別人怎麼說,自己也就怎麼說了。 最後,大家在評估報告上簽了字,吃了頓飯就走了。 當楊伯達從記者嘴裡了解到,評估報告成為之後謝根榮從銀行騙錢的工具時,表示很驚訝。 “我沒把它當成鑑定活動,而是當成一種友誼活動,是客串性的。他們請你來,給你一點鑑定費,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就完了。”楊伯達說,鑑定時,謝根榮沒說過他的意圖,他也沒想到評估報告會被非法利用。 楊伯達說,臨走時謝根榮每人給了一個信封,可能裝了萬把塊錢。“我現在不再參與這些活動了,在家埋頭寫書。”楊老說。 包括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在內權威人士出具評估報告 記者揭秘當時鑑定內幕五位專家評估出24億 這個鑑定是比較隨便的算是幫朋友一個忙 記者採訪李勁松老人時,告訴他謝根榮利用評估報告矇騙銀行,導致損失5.5億後,老人傷心地哭了,一個勁兒地說“沒想到”,表示自己一定會吸取教訓,深刻反省。 “那家公司的老闆說讓大家鑑賞一下,看看他的家產值多少錢。大家一聽是'金縷玉衣'都很感興趣,畢竟也是個學習和交流的過程。”李勁松老人回憶道。 “當時,有的人仔細看了,有的沒有。真正的評估鑑定程序是怎樣的,沒有國家規定。但專家們應該反复地研究。”李勁松稱,“而這個鑑定是比較隨便的,算是幫朋友一個忙。大家就是聚一聚、坐一坐、走一走、看一看,證明這個資產的價值。史老是大權威,史老說這個價值是很高的。史老說的話,我們是很尊重的。” “評估是專家們個人的看法和觀點,評估價值只是一個參考。專家意見只是代表個人。評估價值是一個認識問題。”李勁松說。 謝根榮當時的承諾也讓專家放鬆了心態。李勁松說,謝根榮當時稱“玉衣”是他的寶貝,絕不會賣。 李勁松認為,既然是家產,評估多少個億都無所謂,只證明這是他的財產而已。 李勁松說,專家們最後還囑咐他好好珍藏,並一再強調不准到市場上流通,也不能拿去抵押。 當記者提到,牛福忠曾說有“幾十萬評估費”的時候,李勁鬆發火了,堅稱謝根榮只給了每個人幾千元車馬費。 “他有什麼根據呀?如果是評估,都要開收據,他有收據嗎?”李勁松說,估價之後,王文祥起草了評估報告,寫著這個文物是什麼時代的、什麼玉石、評估價值多少錢。 李勁松稱,因為都是朋友,那天就比較隨意,並沒有按規矩要評估費。那幾十萬元是不是被中間人拿了,自己就不知道了。 ●鑑定專家楊富緒 年近八旬,中國寶玉石協會原副會長、北京大學寶石鑑定中心主任 那種情況下就是最權威的人說了算 楊富緒告訴記者,按照常規,玉石鑑定程序有大約30個步驟,如稱重、收樣、手摸、儀器檢測等。 楊富緒說,對於玉石的鑑定,應該一片玉一片玉地檢測。要確定材質、成分和工藝,需要儀器檢測,包括X光機、紅外光譜、電子探針等大型儀器。 “但那次鑑定,玉衣在玻璃罩子裡,只能肉眼看。那種情況下,就是最權威的人說了算。”楊富緒說。 “當時史老在,跟他相比我就是打雜的,史老說什麼就是什麼了。他是一把手,我們哪能不聽史老的。”楊富緒說。 但楊富緒承認,當時兩件“玉衣”的估價偏高。 “那次鑑定之後,我也想過,這是乾嗎呢?這麼高的價。”楊富緒說。 楊富緒告訴記者,雖然他不知道後來謝根榮利用評估報告到銀行騙錢的事,但在那個時期,用這種方法去銀行弄貸款的大有人在。那種事評估費用很高,知名大師看一看就是幾萬,但不見得有科學的依據。 “我在報告上簽了字,我也有一定的責任。”楊富緒告訴記者。 延伸採訪 業內流行“不打假”按評估價值收費 潘家園古玩城一位老闆透露,如今業內流行“不打假”。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收藏家告訴本報記者,在鑑定界,如果一位名家已經開出了評估報告,其他同行通常不會“拍磚”,都是聽之任之。 而在鑑定界,目前有這樣的做法:先口頭告訴你,你的玩意兒是真的,價值連城,之後再向你伸手要“鑑定費”,數額相當於他說出來的評估價的一定比例。你只有給夠了錢,鑑定師才給你開書面的評估報告。 採訪過程中,受訪的鑑定專家李勁松也證實:按照慣例,評估費是評估價值的1%到5%。 “比如,你的東西可能只值幾百塊錢,但他告訴你值20萬。然後要求你按5%交鑑定費,也就是1萬。有些心眼活的人就交了。”一名不願具名的收藏家告訴記者,“這樣的話,一個不值錢的物件一下子價值20萬元,除去交1萬元鑑定的費用,賣出後還可以淨賺19萬。這樣的話兩方都有便宜,如果沒有鑑定師開出的評估報告,你和誰說你的東西值20萬,也沒人信。”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周京南曾對媒體有過解釋:文物的收藏鑑定確實有這種尷尬的現象,哪怕一些權威機構、一些權威大師也有“打眼”的時候,而不同專家有時觀點不同難分對錯,對此也很難有非常嚴格的規範。 《人民日報》海外版:老來天真性更直 記者採訪中幾名專家均表示,當時大家的意見都是隨著“史老”的。當時的鑑定界,史樹青是最大的權威,他說“玉衣”是真的,值錢,大家就都認同了。 記者試圖聯繫史樹青,但遺憾地了解到,老人已於2007年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86歲。 由此推斷,為“玉衣”做鑑定時,老人已經八十出頭。記者從《人民日報》海外版找到一篇紀念史樹青老人的報導,其中一段耐人尋味: (史老)年紀大了,反而像個小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史老夫人說,他對越王勾踐劍的事就老大不開心。去年4月,史老在大鐘寺地攤上發現一把青銅劍,他認為是越王勾踐劍,當即買下。後來有的專家認為是假的,博物館不收,史老的老伴和女兒也認為是假的,只值200塊錢。為了這事,史老寫了一首詩,把自己比作春秋時期多次獻和氏璧不成的卞和。看到史老有點生氣的樣子,他的老伴對他說,不爭論,不爭論,身體要緊。老伴說,史老心臟不好,去年住了半年的院。 這段文字,《人民日報》海外版的編輯所擬小標題為:老來天真性更直。 經濟大案 ●經濟案件判決書枯燥文字的背後隱藏著驚人秘密●紛繁複雜的經濟現像中有商界世故人情 ●“遊走”在法制與經濟之間,以法制的視角解讀經濟,關注國內外知名企業,關注社會民生 A08、A09撰文/記者付中閆新紅實習生王曉飛 ★本欄目稿件將在北京新聞廣播《警法在線》欄目互動播出 欄目主持人:付中 ●鑑定專家史樹青 著名歷史學家和文物鑑定家,曾任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考古系研究生導師、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以考古鑑定馳譽中外 ●鑑定專家李勁松 年近八旬,中國寶玉石協會原秘書長